搜尋結果
腦癌
的結果:共找到 105 筆 約 0.01秒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城裡最重要的比賽限制性生酮飲食為各種療法備戰的能力不可小覷。它能達到獨特的雙重療效,一方面使正常細胞抵抗氧化攻擊,同時又使癌細胞更容易受到氧化攻擊。實際上,從治療的角度來看,自由基和抗氧化劑之間的相...
2021癌症論壇/抗癌新紀元 海陸空夾殺癌細胞
抗癌已進入全新時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說,「對抗癌症要用海陸空包圍去轟炸它。」醫界正不斷為癌患尋找新希望,從基因變異找標靶藥物、利用自己免疫力殺癌細胞,甚至使用病毒去感染癌細胞,未來使用碳11重...
長庚研發聚焦超音波 有助治腦瘤
每年台灣約有612人因腦癌病逝,腦瘤宛如大腦內的炸彈,治療難度高、存活率低,原因出在腦部有著保護機制「血腦屏障」,使高達98%藥物因此受阻,藥效無法直達病灶。長庚研究團隊在國衛院與科技部的支持下,研...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
58歲吳姓男子患有糖尿病,因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到急診就醫,經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左葉有顆5公分大的病灶,懷疑是肝膿瘍或是膽管癌,經醫師建議接受正子造影全身檢查,發現不僅肝臟有腫瘤,在...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一名47歲王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以藥物治療,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為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安排接受心導管電氣消融術治療...
心律不整提高死亡率1.5至3.5倍 心導管電燒治療效果佳
1名47歲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以藥物治療,但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是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經安排「心導管電器消融術(電...
使用無線藍芽耳機會增加腦癌風險嗎?美國FDA這麼說
隨著社會的工業化和高科技不斷發展,電磁輻射源的數量和多元性設備,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供應;那麼電池輻射是否安全呢?近年來,無線藍牙耳機非常流行。一般來說,藍牙設備可能產生普通手機100倍以上的電池輻...
拜登言語不清、常失言是失智前兆嗎?早期篩檢量表,符合2項以上應就醫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時間11/5上午),美國總統大選仍在開票階段,但原先在多個搖擺州領先的川普選情翻盤,拜登暫以253:214領先川普。前副總統呂秀蓮昨天(4日)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表示,大家看...
一家三口罹癌 家人在她畫的全家福中團聚
罹癌不是生命的終點,抗癌要成功,強大的心理支持很重要,而透過一支畫筆的畫作,過程中竟也能給予病友強大力量。53歲的雅紛育有一子,原是一家三口的和樂家庭,沒想到兒子在四歲時罹患腦癌,而後先生發現肺癌末...
陪太太健檢,自己卻檢出罕見惡性胸腺癌!名醫林肇堂也慌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立即購書》.udn買東西:https://bit.ly/2YNNdW2.博客來:https://bit.ly/3fzwnRw 林肇堂是人生超級勝利組,顯赫的經歷,少人能及。二○一二年三月,因為陪太太...
飲食均衡才是王道!《預防》雜誌推薦30種超級食物打造身體防禦力
這幾年「超級食物」席捲全球,何謂超級食物?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對健康非常有益,且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雖然超級食物並非醫學名詞,也未經科學認證,但這些對健康有利的「原形食物」,確實有其營養價值。要提...
抗「癌王」新希望!新物質殺死90%胰臟癌細胞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新物質殺死90%胰臟癌細胞!胰臟癌因早期難發現,且晚期治療易復發死亡率高,素有「癌王」稱號。所幸,近來一種稱為「PARP抑制劑」的藥物研究傳來許多佳音。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
空氣汙染微粒 恐增罹患腦癌機率
空氣汙染對腦部恐帶來嚴重影響!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車輛製造的廢氣中所產生的超細顆粒會入侵腦部並攜帶致癌物質。這次研究也是首度發現空氣汙染的細小微粒與腦癌有關係。據《英國衛報》報導,超細顆粒會經由燃燒...
代糖沒你想的那麼邪惡!醫師完整分析6種人工甜味劑
喜歡吃甜,幾乎可說是人性。在幾百年前,糖還是個奢侈品,能負擔者非富即貴,沒錢可是吃不到,當然也不會受到糖的毒害。然而當時間快轉到二十一世紀,糖飲、甜食均是唾手可得,不僅每隔幾步就有一間飲料店,每隔幾...
肺癌轉移難治癒 國衛院找到關鍵
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冠,容易復發轉移鄉,國家衛生研究院解開癌細胞轉移的關鍵機制,經由小鼠實驗,揪出名為GLK的蛋白激酶,抑制了它,便可顯著控制肺癌復發轉移,未來有潛力作為肺癌復...
國衛院揪出這個 肺癌轉移關鍵機制解開
肺癌高居我國癌症死亡率之冠,即便確診時只在第一期,其中約兩成患者會在五年內復發轉移,國家衛生研究院解開癌細胞轉移的關鍵機制,10月刊登「癌症研究」期刊並獲選封面故事,團隊經由小鼠實驗揪出名為GLK的...
死亡率高的肺癌易轉移 國衛院研發的標靶治療國際矚目
肺癌高居我國癌症死亡率之冠,即便確診時只在第一期,約兩成患者仍會在五年內復發轉移。國家衛生研究院解開癌細胞轉移的關鍵機制,上月刊登於《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並獲選封面故事。...
最後一封情書/潘迎紫 70歲首度挑戰舞台劇
女星潘迎紫與謝祖武搭檔演出全民大劇團舞台劇「最後一封情書」,戲裡 2人大談姐弟戀,戲外潘迎紫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緻臉龐,女人年齡「有不能說的秘密」再度引關注,導演謝念祖大讚潘迎紫「年過70」體力、活力第...
一巴掌的無奈 原鄉部落族人抗癌的艱辛路
以拜是新竹鎮西堡部落居民,多年前先生因癌症離世。回想陪病時光,以拜記得,先生第一次結束山下療程回家時,一進門就給她一巴掌。這一掌,道盡偏鄉癌症治療、安寧緩和困境。以拜和新竹尖石鄉的原住民結婚後,定居...
AI難取代醫師 預判輔助前景看好
發展人工智慧「華生」醫師的IBM醫療部門傳出裁員,與美國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合作也宣告失敗,AI進軍醫療出了什麼問題?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指出,「華生」失敗,證明AI無法取代醫師,但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