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搜尋
腎友
共找到
151
筆 文章
-
-
2021-10-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多數高齡者不希望以醫療科技維持生命!尊重生命末期照護選擇是份愛的禮物
【編者按】這星期有三位不同背景的專家學者應邀回應幾週前在「醫病平台」專欄發表的文章「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一位在醫院負責「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的身心科醫師、一位大學醫院老年醫學專科醫師以及一位當年推動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前立法委員,分別寫出他們對生命末期的深入看法。我們誠懇地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社會大眾與醫界同仁對這議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歡迎有更多對這方面的繼續探討。一個新觀念要能讓社會接受,就是要經過多面向、充分的、深入的討論,才可能有深遠的影響。就如羅醫師所說,期盼大家的努力能鼓勵高齡者本身、高齡者的家屬,以及臨床工作人員,主動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計畫之討論,並簽署相關預立醫療決定,以便能獲得符合其心願的照護與治療方式,有機會提供高齡者這份珍貴與愛的禮物。台灣步入高齡多死社會台灣人口老化迅速,依2018年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在2026年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成為世界高齡化最快速的國家之一。另2018年2月,台灣第一次死亡高過出生人數,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死亡人數所占比率已達到72%,步入「高齡多死社會」。高齡者較年輕人有較高比例的多重共病與功能退化,造成照護議題複雜化、預期生存餘命較短、高齡非癌症病人末期病況診斷及預測皆較困難、家庭照護與社會負擔影響時間較長,死亡原因也與中壯年族群不同。由於老化造成生理的健康儲留力降低,高齡者面對各種疾病甚至死亡,都更加脆弱;同時,高齡者接受各種侵入性與非侵入性治療時,容易導致不良反應或醫源性傷害,即使積極治療疾病,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也非常不易。此外,整個案家將面對維生醫療與延命措施導入後,長期失能依賴所相伴而來的照顧負擔,不但降低高齡病人的生活品質,亦會增加家屬照護壓力,與焦慮憂鬱等情緒。多數高齡者不希望以醫療科技維持生命雖然研究指出,面對嚴重疾病與後續維生治療選擇時,多數高齡者並不希望以醫療科技維持生命,反而偏向維持個人獨立舒適,以及能與親人相處的照護方式。但目前以醫療科技掛帥的臨床環境之下,高齡病人遭遇嚴重病況時,常被直接導入各種維生醫療與延命措施,過程缺乏充分的照護選擇與目標之討論。醫療人員也較少主動邀請高齡病人與家屬參與照護目標與照護計畫的討論,造成高齡長者生命末期的照護,往往無法符合其實際需求與偏好。老年醫學制定照護計畫與目標時需考量高齡者偏好、疾病軌跡與預期餘命衰弱失能與多重共病的高齡長者,由於預後的預測困難,且病程很長,好壞變化每人表現不一,醫療人員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在擬定照護目標與照護計畫時,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因此老年醫學強調在每次就醫制定照護計畫時,應及早與高齡長者進行照護目標的討論,且討論過程最重要的是要考慮高齡長者本身的生命「價值觀」與「照護偏好」,來進行決策。討論過程須同時考量的重點為:一、目前此疾病是否有針對高齡者制定的臨床指引?二、此高齡者預期餘命為何?三、多重共病的疾病嚴重度為何? 四、此高齡者的身體活動功能與認知功能為何?透過評估上述要點後,與高齡者與家屬進行溝通,規劃出符合個案需求與偏好的照護目標後,再進行為高齡者量身訂作之照護計畫的制定。以醫病共享決策模式針對進食營養措施之選擇進行溝通討論賴教授在110年8月醫病平台上以教授父親的故事,傳達其身為醫者與為人子,因文化上對於預先討論生命末期照護選擇的忌諱,無法得知其父對於管灌飲食與維生醫療之生命價值觀與選擇偏好,在父親過世多年後體認到,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因而自問: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文獻指出,高齡衰弱病人在病程末期體重減輕與食慾變差是無可避免的情況,同時身體對於營養與水分的需求會下降,就算進食量減少也不會感覺不舒服。若勉強病人進食,不但無法延長生命,反而可能會降低生活品質。Chernoff在2006年的研究中發現,當高齡衰弱病人因飲食量減少而進行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簡稱 PEG)來提供管灌飲食後,術後一個月後死亡率,末期失智症病人是54%,沒有失智症的病人是28%;術後一年後死亡率,末期失智症病人是90%,沒有失智症的病人是63%。而根據考科藍2021年最新一篇系統性回顧文獻指出,相較於其他由口促進飲食的方式,給予末期失智症個案管灌營養(enteral tube feeding),不但無法增加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營養指標、減輕疼痛,也無法減輕照顧者憂鬱焦慮的情緒。因此,醫療專業人員應與病人與家屬共同討論不同營養攝取方式的利弊得失,若高齡病人不願意接受管灌飲食時,可鼓勵家屬經由細心手工餵食(careful hand feeding)外,選擇病人喜歡的食物,以及用著重進食以外的不同方式,來表達對病人的關心。當然,在生命末期慢慢減少營養的攝取時,死亡也會逐漸到來,但這是生命自然死亡的過程,不是餓死,也絕不是殺害。預先討論生命末期治療目標與選擇幫助提升照護品質預立醫療照護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是一個讓病人與其親友以及醫療團隊進行溝通討論,了解各種治療以及預後,再根據自己價值觀表達心願,建立照護目標,並對於未來想要或不想要的醫療照護方式進行決策的過程。實證指出,預立醫療照護計畫能有效的促進醫病溝通,幫助病人得到想要的醫療照護方式,提升生命末期的品質,減少病人與家屬的壓力、焦慮、憂鬱,並增加滿意度,且能降低生命末期醫療照護成本。衰弱失能與多重共病的高齡病人,很少有能夠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計畫溝通的機會。國外的研究指出,僅約2至29%的衰弱高齡者曾與醫療照護人員進行生命末期相關的討論,太晚進行討論或根本沒有討論,會造成病人生活品質的下降、家屬的焦慮困擾、不必要的住院、不必要地延長死亡過程、病人對醫療體系的不信任、醫師的過勞與醫療費用增加等負面影響。尊重高齡者生命末期照護選擇是一份珍貴與愛的禮物筆者有幸以老年醫學角度針對「對老年人生命終點如何做得適可而止,使生者無憾,死者安詳」此議題撰文進行回應。過去台大團隊的研究讓我們理解,無論是腎臟科醫師、腎友、一般民眾與醫護團隊,皆認為善終指的是沒有身體上的痛苦,以及能自然的死亡。老年緩和醫學將善終視為完整生命的一部份,因此倡議每位臨床專業人員應善用每一次臨床上與高齡者接觸的機會,即早進行生命末期照護目標與照護偏好之討論。期盼本文能鼓勵高齡者本身、高齡者的家屬,以及臨床工作人員,主動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計畫之討論,並簽署相關預立醫療決定,以便能獲得符合其心願的照護與治療方式,有機會提供高齡者這份珍貴與愛的禮物。
-
2021-09-2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76歲洗腎嬤術後解放狂吃 1年後手臂長出「乒乓球」嚇暈
77歲的張奶奶(化名)長期洗腎,3年前因長期副甲狀腺素亢進,且合併高血鈣,經過全副甲狀腺手術切除,以及部分副甲狀腺體自體移植至手前臂肌肉,但術後張奶奶飲食毫無節制,導致鈣磷嚴重失衡,1年後手前臂竟腫大如「乒乓球」,而張奶奶一年四季都著長袖,家人也未察覺異狀,是醫護團隊定期抽血檢查,才發現自體移植增生,若未即時手術處理,恐造成骨質變差、心血管易鈣化、免疫功能失調、肌肉流失等。醫師呼籲,副甲狀腺術後的病患,除了定期回診,最重要是規律飲食,避免腺體再增生。收治該名個案的部立桃園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曹祐慈表示,洗腎患者容易誘發副甲狀腺亢進,考量張奶奶身體狀況良好,可進行副甲狀腺全切除,但仍希望保留部分副甲狀腺體維持生理功能,但又避免未來復發增生,因此透過自體移植手術,將一小塊腺體「種」在手臂上,未來復發時,可以找先前植入的部位進行手術,不需冒險傷害頸部及喉返神經的風險再開頸部手術。曹祐慈說,自體移植手術為健保給付,過去許多洗腎患者以為切除副甲狀腺得全數切除,認知不全下導致拒絕或延誤治療。他表示,副甲狀腺亢進病患一般會先以藥物治療,但若增生過度且超過1公分大小,難以持續藥物控制,通常建議手術切除,若持續放任組織增生,恐會導致容易骨折、貧血、心血管鈣化、免疫功能失調等。他提醒患者,「別以為手術完就沒事,此案例要提醒,飲食調控很重要」。專科護理師游承諺表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有骨頭痛、關節炎、皮膚癢、肌肉無力、轉移性軟組織鈣化、血管鈣化、心臟病變、免疫功能不全易感染等,也有部分腎友是無症狀,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一腎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復發。他提醒,長期透析的患者經常忽略飲食鈣磷平衡及副甲狀腺疾患的重要性,故仍須做好鈣磷控制,千萬別大意。專科護理師張紫翎說,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透析患者,除了每月抽血報告查看鈣磷平衡,高血磷者須飲食控制,避免攝取含磷食物,包括全穀類、內臟類、堅果類、奶類與乳製品,以及巧克力、即溶咖啡、碳酸飲料等,可與醫師討論評估使用維他命D或擬鈣劑及降磷劑等藥物控制。曹祐慈提醒,腎友若確診新冠肺炎,重症機率遠高於一般人,目前根據各國文獻,並無顯示確診新冠肺炎會直接造成腎臟衰竭,但會有間接影響,因新冠肺炎通常導致呼吸道系統,若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亦可能多重器官衰竭導致休克,最後影響腎臟功能等,建議腎友仍要完整接種疫苗。
-
2021-09-25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Johnny游:五個融合運動及鍛鍊的步驟 在家也能輕鬆對抗疾病
大家在面對幾波疫情後,是否感到身心俱疲且不敢出門?當我們脫下口罩、換下衣物、放下酒精,回到溫暖的家中後,是否覺得隔絕一切外來的病毒侵擾,好像安全無虞,但還是要注意從身體內部的健康影響喔。幾種居家的活動,不僅可落實於日常生活,也能增加免疫力,對抗疫情,身心健康。延伸閱讀: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步驟一、早10分鐘起床,簡易床上運動提振精神! 早上起床後,總是趕著跳下床嗎?從明天開始,嘗試早十分鐘起床,醒來後先喝一小杯水,再將雙腳併攏,膝蓋彎曲踩床,左右進行伸展(停住各約30秒,約3-5次)結束後將雙腳於空中踩腳踏車,大約踩30圈後休息30秒,做5次,將腰部伸展開來後、下肢透過腳踏車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再下床,除了能夠增加全身的血液流動之外,不僅增加抵抗力,早上的精神也會更好!步驟二、午飯後不急著坐,15分鐘超慢跑提高身體抵抗力! 中午吃完飯後,休息一小時,想坐下來看電視了嗎?讓我們嘗試換個方式,我們站起來,換個位置,站在沙發前面,看著電視的同時,可以進行我們之前提到的超慢跑,(可以130-150 BPM的速度就好,腳掌完全著地、原本慢跑即可)在看電視的10-15分鐘內,用簡單的方式運動,不但能避免久坐產生的後遺症,也可以訓練心肺耐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更健康! 步驟三、晚餐洗碗練習深蹲、弓箭馬步與墊腳,舒展腰酸背痛。吃完晚餐後需要洗碗,總是覺得彎腰久了腰痠背痛嗎?何不改變個姿勢看看,挺起身體,下半身採用弓箭步方式,稍微蹲下去,碗盤都上完清潔劑之後(大約3-5分鐘),換腳!接著碗都沖乾淨後(大約3-5分鐘),將雙腿打開,若是碗盤架比較高,墊腳一次放一個碗,採用墊腳活動的方式做活動,若是碗盤架比較低,練習身體蹲馬步的方式,避免彎腰,也能訓練下盤穩定度,這一整套動作,就彷彿在健身中心練習深蹲、弓箭馬步、以及墊腳活動的居家版,在家洗碗也能輕鬆動!步驟四、巡視住家上方窗戶,透過頸椎伸展與舒緩,避免頭暈和血壓過高。接著我們來關注一下肩膀跟脖子,低頭一整天,有甚麼活動可以練習呢?我們是不是很久沒有注意上方的窗戶了呢!拿起報紙或是抹布,依照個人可負擔的範圍(大約抬頭45-60度),手往前上方舉高擦窗戶,大約10-15分鐘的時間,能夠抬頭、舉手、往前伸展的動作,都能夠幫一整天低頭的頸椎進行伸展跟舒緩,也能夠促進脖子以上的血液循環,避免血壓過高或是頭暈唷! 步驟五、洗熱水澡時,簡單伸展動作降低疲勞引起的免疫力不全問題。晚上睡前洗個熱水澡,並且沖水時進行簡單的伸展動作,將一天的疲勞去除,也能降低疲勞而引起的免疫力不全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在居家進行簡單活動,並持之以恆,遠離疾病,也能預防久坐而產生的症狀,讓身體從內而外都能夠有最好的抵抗力,健康生活!【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機能貼布貼紮術 有效預防下肢病變-居家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
-
2021-09-25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施昀廷:慢病管理 應注意持續性及環環相扣的關聯性
很多患者在診間常會問:「醫生我這個病多久會好?」 「醫生這個藥要吃多久?會不會有副作用?」 「醫生我減重完會不會再復胖?」面對這些問題,我常開玩笑地說:「你今天吃完飯,明天還會不會餓?」 「餓的話還要不要吃飯?」 「你的車子這次保養換了機油,下回保養還要不要換?」人體比任何機械都還要精密,且是動態平衡的,你今天吃完藥做完治療,平衡回覆了,但因為複雜的工作環境,顛倒的生活作息,不健康的飲食......,導致平衡又被破壞,是不是又要持續治療?且這個藥對你來說是必須的,持續吃又有何不可呢? 俗話說得好:「三年之病需求七年之艾」,久病要馬上治癒並不容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像是過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偏頭痛、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病等,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治療不僅需要時間,更要學習與疾病共處,並配合醫生指示有效的管理。施醫師舉例來說:很多長輩都有三高疾病問題,同時吃血糖及血壓藥,吃的藥以及保健食品太多種,而不想再多吃中藥,這時候如果開中藥,會建議患者一天吃1-2次中藥就好,與西藥間隔一小時即可。若真的塞不下也可以針灸調養為主。以心血管疾病舉例,針灸以頭皮針搭配腹針,調理內外臟腑陰陽氣血,在臨床上使用起來效果很顯著。而長期熬夜造成的疾病,如果不改變熬夜習慣只靠吃藥好,很困難。或是喝咖啡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戒掉咖啡,吃再多胃食道逆流的藥也沒用。減重如果沒有搭配飲食控制和運動習慣,效果也是有限。所以醫生治病不只「投藥」還要「衛教」,更重要的是患者願意配合,從生活中逐一落實。中藥一天健保給付才30幾元,量太少,很容易被日常生活中不正當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所改變,好不容易恢復的平衡又被打破。因此,除了開方治療,衛教也很重要!但醫生的衛教,常常被患者當作耳邊風,但這可是醫師們醫學教育中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改善你症狀的處方箋,需要每一個患者能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執行。【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3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單手廚房:宅在家也能自主訓練──積木手指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爆發以來,多數人都盡量待在家以減少染疫風險,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但中風者若是一整天都待在家無所事事,缺少運動讓家人憂心忡忡:會不會體力變差、動作平衡又退步了?疫情關係又不適合天天跑醫院復健,在家到底該怎麼活動呢? 四個簡單的手部活動,只要有「積木」就能變化出不同的手指活動。延伸閱讀:中風也能出好菜,單手廚房暖心鍋 活動1:手指捏放運動目標能力:手指側捏、手指伸直打開怎麼做:將積木用患側手輕輕捏著,放進盒子裡面 手指張力強的風友,在做手指運動前伸展一下上肢,手指可以更容易伸直打開。盒子的位置依照自己的能力擺放,從可以輕鬆勝任的位置開始,逐步進階挑戰困難的方向和角度,切忌操之過急,一下難度跳太高會產生大量的代償動作,建議可以從「近」至「遠」慢慢嘗試。 活動2:串字母目標能力:手指側捏、雙手協調、認知訓練怎麼做:在一堆積木中找到目標,例如題目可以是「找黃色」或是「從A串到Z」,過程中風友需要同時使用雙手操作,不僅運動手指,也需要動腦才不會找錯。 積木用健側手或患側手來拿取皆可,能力佳的風友可挑戰直接用患側手將想要的積木挑出來穿線喔!這個活動能讓患側手幫忙固定積木,對於日常生活比較少使用患側手的風友很有幫助。 活動3:積木翻面目標能力:增加大拇指靈活度怎麼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積木,接著大拇指往上撥,嘗試將積木翻面。 用麻將和象棋來練習翻面可增加趣味性,防疫在家無聊,不僅可和家人一起同樂玩「桌遊」,更能玩出家人間的好感情。 活動4:投投看目標能力:手指協調能力、上肢整體穩定度怎麼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積木,試著投進盒子的洞中。可以請家人幫忙將紙盒割出合適大小的洞,洞愈小則難度愈高,也可以把洞轉不同角度,患側手試著轉動積木成功投進去。這個活動做起來類似投錢進存錢筒,錢的尺寸較小、較扁,投積木比較簡單,如果投錢的動作對患側手來說太困難的話,不妨先從寬扁的物品試試看再逐漸提升難度。 如果家中沒有積木,則可找類似大小的東西取代,例如「麻將」訓練捏放和翻面;「象棋」除了翻面也可以投進盒子中;如果家中沒有合適的東西,將紙箱的厚紙板裁切下來成小塊,在中間挖個小洞,就可以練習穿線,身邊不起眼的東西也可搖身一變成好用的訓練小道具。 建議中風者可以進一步諮詢自己的職能、物理治療師,確認自己現在適合哪些動作訓練、以及如何選擇練習道具才能找到最佳訓練方式。動作訓練是藉由重複、正確的動作來刺激大腦神經,因此鼓勵中風者在家可以多多訓練患側肢體,妥善運用家中的物品,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復健運動。 復健的最終目標是回歸生活、參與生活,正確訓練讓患側手的能力逐步提升,並在生活中真正「使用」患側手,才會使復健成效令人有感。鼓勵風友們將復健融入生活、或是從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活動。【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0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年紀輕輕高血壓 注意是否多囊腎
年紀輕輕出現高血壓,恐是「多囊腎」惹禍!根據統計,目前全台9.2萬洗腎人口,大多以為是糖尿病或飲食習慣引起,不過醫師指出,有2至3%洗腎病患罹患「多囊腎」遺傳疾病,常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狀,若多囊腎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與死亡。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高芷華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又稱泡泡腎或PKD,為一種慢性腎臟病,有九成原因來自遺傳,男女遺傳機率相同,只要父母有一人患病,就有五成機率罹病,未來一定會發病。高芷華指出,多囊腎患者發病後進入病程,腎臟上會長出充滿體液、無功能的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以平均每年超過5%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一般正常腎臟約12公分,多囊腎患者可能變大到20公分,造成腎功能下降,相較一般慢性腎臟病患平均67.3歲才洗腎,多囊腎病友約52歲就洗腎,提早了15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道揚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多無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五大症狀,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會出現高血壓,若沒有及時控制,有5至10%機率出現腦出血。台中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多囊腎患者目前有口服藥物可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助於守住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高芷華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人體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器官受傷害,多囊腎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或死亡,提醒患者務必主動打疫苗,平時也要穩定服藥、積極回診、多喝水,選擇低鹽飲食,降低血壓及腎臟負擔,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激烈運動或撞擊腰部。
-
2021-09-0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年輕人高血壓別輕忽!患多囊腎52歲得洗腎染新冠恐致死
年紀輕輕出現高血壓,恐是「多囊腎」來惹禍!根據統計,目前全台9.2萬洗腎人口,大多以為是糖尿病、或飲食習慣引起,不過醫師指出,有2至3%洗腎病患罹患「多囊腎」遺傳疾病,常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狀,若多囊腎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與死亡。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高芷華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又稱泡泡腎或PKD,為一種慢性腎臟病,有九成原因來自遺傳,男女遺傳機率相同,只要父母有一人患病,自己就有五成機率罹病,且未來一定會發病。高芷華指出,多囊腎患者發病後進入病程,腎臟上會長出充滿體液、無功能的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以平均每年超過5%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她表示,一般正常腎臟約12公分,有些較小約9.5公分,多囊腎患者可能變大到20公分,造成腎功能下降,相較一般慢性腎臟病患平均67.3歲才洗腎,多囊腎病友約52歲就洗腎,足足提早了15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道揚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大多無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五大症狀,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會出現高血壓,若沒有及時控制,有5至10%機率出現腦出血。黃道揚說,巨大如「橄欖球」的腎臟,可能壓迫腹腔器官,導致長期腰痛,若擠壓到胃會降低食慾,營養不良引發肌少症。若囊腫破掉導致血尿、泌尿道感染,囊腫甚至會阻礙排尿,引發腎結石,他強調,多囊腎不僅衝擊腎功能,還會引起全身併發症,導致腦中風或死亡。建議若出現以上五症狀,應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等四種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腎臟有囊腫者或洗腎者等三類為高風險族群,須至腎臟科進一步檢查。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多囊腎患者擔心將疾病基因遺傳下一代,中斷結婚或生子計畫,若年輕就開始洗腎,也會影響工作表現及生活,更有六成的患者陷入憂鬱。他表示,目前有口服藥物可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助於守住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有些患者服藥後會頻尿,多半可在服藥2至3周後習慣,也建議可早起服藥,延長最後一次服藥與睡眠間隔,解決夜間頻尿問題。一名44歲胡先生,22歲時確診多囊腎,阿嬤與父親皆為多囊腎患者,阿嬤發病後,因當時洗腎技術不普及,40歲因腎臟衰竭過世,父親則是52歲開始洗腎,61歲出現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罕見副作用,69歲離世。目前胡先生透過藥物控制,治療2年半病況穩定。高芷華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人體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器官受傷害,多囊腎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或死亡,提醒患者疫務必主動打疫苗,平時也要穩定服藥、積極回診、多喝水,選擇低鹽飲食,降低血壓及腎臟負擔,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激烈運動或撞擊腰部。
-
2021-08-18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Lemon L. Yoga:三級警戒下,我們的身心是否也阻塞了呢?
三級警戒下,我們的身心是否也阻塞了呢? 中醫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通則不通,通則不痛。」當我們的全身經脈淤堵不順暢時,自然有個「結」出現於經脈或筋骨。「結」字本意是以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後來引申為結交、連結之意。悶在家中近兩個月的我們,雖說明白很難快速回到以往生活,但卻希望能盡快與人重新建立連結。當我們有個結字產生時,自然就有著複雜的關係網。如同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家庭關係都是悉心梳理的;防疫期間,這份連結從外面的世界轉往進每個人的內在世界。單身的人,與自我內在建立起更深刻的連結;有伴侶者,直球面對親密生活中的課題。我們都從習慣性地與外在連結,轉變為內在自我的連結,這些內心久未梳理、不通不悅之處,也可能成為實際上身體的疼痛與不適。 舉例在疫情期間,我做了個不具明的統計,結果顯示社交軟體使用的時間大幅度的下降。這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在平時忙碌的實體社交生活中,反而投注了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的社交關注;停止社交生活時,卻默默戒掉了這個習慣。這不僅讓我反思,是否我們慣性地選擇「失念」,以用來逃避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尷尬。那麼失念是什麼意思呢?失念即正念的反義詞,指在生活中無法維持內在的專注、遠離當下。像是明明在與朋友喝咖啡聊天,卻選擇不斷地查看手機,失去當下的專注。 另外,在健身房/運動中心關閉的期間,許多我臉書上、instagram上的朋友,開始從運動打卡轉為美食打卡。每天記錄著不同的外送美食、高熱量餐點,附上一句:「反正現在也不能運動,就認真得吃吧!」雖說這件事情並沒有像社群軟體的使用率一樣讓我震驚,卻反應出一個現狀:「運動,真的是為了健康目的嗎?又或是為了社交生活的準備?」也許兩者皆是,但我們是否有覺察到,我們的心念是正在轉變? 有一種好的方式可以協助我們去記錄下我們的心念,即我們可以先準備一本筆記本,將所有的3C產品放在一旁,做三次的深呼吸,然後開始提筆寫下,現在的自己,一天分別做了哪些事情;再寫下在隔離生活前,你的一天又是如何進行的。最後,寫下現在令你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不愉悅之處。(盡可能詳細記錄)紀錄方式可參酌如下表。 這是一種稱為【正念日記撰寫】的練習,目的是協助我們去看見我們的膠著和執悎之處。並透過條列式撰寫,讓我們能去內觀內心的身體感受。特別是焦慮、沒有安全感、擔憂、恐慌,這些抽象的心理感受,往往會成為我們提的「結」,僵化住身體,這也正是你我都該好好重視的覺察。我也列出了一些相對應的生理感知對應的心理感受,邀請你,從自我的信念檢視起目前的生活,期待你能從其中,破繭而出。【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長輩、照顧者做解憂瑜伽 在家活絡筋骨紓壓-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
-
2021-07-22 醫療.泌尿腎臟
腳中風分四等級 醫:膝蓋以下沒感覺是警訊
●腳中風是動脈裡血栓滯留或血管阻塞,阻斷血液循環●腳中風會有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症狀●適度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可避免腳中風上身台灣多數腎友常合併有糖尿病,這類患者最怕洗腎洗到截肢、失明。導致截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俗稱「腳中風」。根據統計,每4位腎友就有1人有腳中風症狀,三總洗腎室護理長徐碧秀表示,其實腳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平時做好腳部保暖的保養,隨時注意腳的知覺變化,及早呼救,就能避免腳中風發生,甚至演變成需要截肢的情形。泡溫泉 腳感覺不到熱罹患糖尿病長達30年,且已洗腎近一年半的陳又菱說,她的腳就像廣告描述「阿嬤你的腳怎麼沒感覺?」的狀況,發現腳失去知覺是某次在海邊踏浪時,腳跨在石頭上日光浴,一小時回家後,整隻腳起水泡,破了好大一個洞,醫師說,「妳的腳嚴重燒燙傷」,她才驚覺腳的神經末梢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在此之前,她的腳早已有些異狀,像泡溫泉時,腳不太感覺到熱,得用手測水溫,原以為是洗腎或糖尿病正常的反應,卻不曉得這完全是腳中風的症狀。腳中風警訊 分四等級徐碧秀說,腳中風並不是因為腎臟不好或洗腎洗太久所致,而是台灣的腎友幾乎都有合併慢性病,最常見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這兩種疾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彈性變差,血管被堵住,血液就無法流到末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麻痛感,長期照顧不好就可能導致截肢。腳中風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等症狀,徐碧秀說,這些症狀都是腳中風的警訊。腳中風分四個等級,從輕到重,最輕微僅是偶爾會有腳麻、腳痛症狀,再來就是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走路會麻痛,不過休息後症狀會消失,後續是有麻痛感即使休息也不會恢復,最嚴重是不小心弄出傷口,傷口難以恢復,慢慢發黑也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會截肢,有些患者則是長期血液無法進到末梢,腳指頭出現潰爛,這也是重大警訊。
-
2021-07-1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翻轉角色/腎友施打疫苗 保護自己也珍愛家人
以往洗腎患者因長時間透析,體能較為虛弱,多數是被家人照顧的對象。但腎友若能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多數人仍未順利接種疫苗之時,反過來保護家人,翻轉角色。透析病患 可就地施打疫苗「減少感染嚴重度、降低傳播力、降低重症是接種新冠疫苗的目的,也是疫情最終解決方案。」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台灣在新冠疫苗採購供應及自行研發未及供應的窘境下,將高風險的長者及洗腎病患等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並且考量腎友減少至大型接種場所染疫的風險,可於診所╱洗腎機構施打,台灣的這項措施超前美國,對洗腎病患就地施打疫苗的方便性決策超前部署。「為什麼洗腎病患特別需要受到防護?」因為(血液)透析病患每周必須接受3次療程,且無法拖延,相對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病患若不幸染疫,導致重症甚至致死風險較一般人高,致死率約20-30%,也就是每4位染疫就至少一位嚴重到危及生命。因此腎友「避免染疫」才是最主要的考慮,尤其在家庭群聚案例增加時,洗腎病患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等於給照顧的家人一道安全罩。「腎友有疫苗就快施打,利多於弊」。陳伯彥說,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量,是自然感染所產生抗體的八倍,且疫苗使用的病毒經過設計、試驗證實不具有細胞毒性,可以安心接種。兩類腎友 先暫緩打疫苗但有兩類腎友先別急著施打疫苗。第一種是剛完成腎臟移植的患者,因後續需要服用免疫製劑、抗排斥藥物,建議等移植後三個月再接種,這時免疫功能恢復,較能誘發較高抗體量;或是採取「保護自我」的方式,宅在家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第二種不建議施打的族群是有血小板低下的腎友,若血小板數量低於3到5萬,有出血的可能,最好等血小板數值穩定後再打疫苗。疫苗接種後身體多少會出現不適症狀,因此施打後應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再離開。陳伯彥表示,常的副作用如接種部位紅腫、發燒、疼痛等,通常第二劑的反應會較第一劑明顯,可以多喝水(腎友適量)、接種前服用維他命來改善。若身體持續不適,建議可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發燒時適度使用退燒藥。破除疫苗迷思 應盡速接種他建議接種疫苗之前可預先暸解,例如發現出血點、瘀青、疼痛時,應至醫院家醫科或特別門診尋求適當的診療及處置。台灣腎臟醫學會為了幫助台灣九萬多名洗腎病患以及照顧家屬,努力為腎友爭取到疫苗施打優先順位的第五類;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6月份舉辦「COVID-19疫苗接種線上研討會」,由理事長---台北安德診所楊孟儒院長主持,邀請重量級講者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主任主講「洗腎病患COVID-19疫苗接種的必要與迷思」,破除施打疫苗的各項迷思。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指出,從全球疫情趨勢來看,COVID-19變種病毒一直變化中,疫苗效果和副作用報告陸續出現,疫情之下,醫師對哪些病患應盡速施打COVID-19疫苗有共識,呼籲民眾勿受不實資訊或因近期長者死亡案例影響施打意願。也盼望透過研討會讓大家對疫苗接種有更完整的認識,即使近日疫情趨緩,但這是防疫升級下的結果,還不是疫苗施打的結果,顯見平時做好防護措施更為重要,民眾也要做好新冠恐成日常的心態準備。
-
2021-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腎友接種疫苗不可多喝水 以免引發肺水腫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有些人出現身體不舒服反應,醫師提醒多喝水,多休息,均衡飲食;不過腎友接種完疫苗後,不可多喝水,避免水份攝取過多引發肺水腫。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重,民眾搶打疫苗,高風險族群之一的洗腎患者被建議宜接種疫苗,但近日傳出多例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其中洗腎患者名列其中,讓許多腎友們想打疫苗又害怕副作用。花蓮慈濟醫院表示,5、6日上午為近150名腎臟病友施打疫苗,腎友接種前,須先經由腎臟內科醫師評估,再接種疫苗。洗腎4年的邱先生表示,其實他出門前家人都勸說不要接種,他看了新聞報導也很擔心,直到門診時由內科部主任徐邦治為他詳細解釋,並透過電話跟他妻子分析後,家人才放心讓他接種疫苗,「給主任看了4年,很相信他,醫師說可以打疫苗就沒有問題了」。花蓮慈濟醫院血液透析中心組長林欣穎提醒,腎友接種完疫苗後,不可多喝水,避免水份攝取過多引發肺水腫,並且要注意體溫變化,若有發燒超過攝氏38.5度以上,才能服用解熱鎮痛藥。
-
2021-07-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友施打疫苗翻轉角色 保護自己珍視家人
大疫之下,世界秩序一夜翻轉,混亂之中,我們面對未知,難免恐懼、擔憂,但民眾自律依舊,在生活中落實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隨時使用快乾酒精洗手液與自主健康隔離,悉心如實地配合執行各項防疫工作,但同時期待著疫苗能即時供應接種,保護自己與家人,因著這共同目標,當全民70%以上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的那一日,將迎來疫後正常新日常。「減少感染嚴重度、降低傳播力、降低重症是接種新冠疫苗的目的,也是疫情最終解決方案」,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台灣在新冠疫苗採購供應及自行研發未及供應的窘境下,將高風險生命危險及群聚感染的長者及洗腎病患等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並且考量腎友減少至大型接種場所染疫的風險,可於診所/洗腎機構施打,台灣的這項措施超前美國,對洗腎病患就地施打疫苗的方便性決策超前部署。以往洗腎患者因長時間透析,體能較為虛弱,多數是被家人照顧的對象。但腎友若能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多數人仍未順利接種疫苗之時,反過來保護家人,翻轉角色。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指出,美國總統拜登三月宣布和透析診合作,為洗腎病患與醫護人員施打疫苗,資金來自一項百億美元計畫。裏頭開宗明義解釋道「為什麼洗腎病患特別需要受到防護?」因為(血液)透析病患每周必須接受3次療程,且無法拖延,相對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因此接種疫苗對保護病患與醫護人員相當重要。根據同份資料指出,洗腎病患若不幸染疫,導致重症甚至致死風險較一般人高,致死率約20-30%,也就是每4位染疫就至少一位嚴重到危及生命甚至死亡。「腎友有疫苗就快施打,利多於弊」。陳伯彥說,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量,是自然感染所產生抗體的八倍,且疫苗使用的病毒經過設計,經過試驗證實不具有細胞毒性,可以安心接種。國外還針對罹患過新冠肺炎的洗腎病患研究顯示,就算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會逐漸降低,但未來還會施打第二劑,甚至不排除接種第三劑,這些都有助於增加抗體,避免病患墜入重症憾事。依照研究顯示,一般民眾感染後病毒會侵犯腎臟、血液,觀察住院的重症患者,腎臟功能會快速變差,何況洗腎病患原本的腎臟狀況就不佳,「避免染疫」才是最主要的考慮。尤其在家庭群聚案例增加之時,洗腎病患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等於給照顧家人多一道安全罩。兩特殊族群先保護自我 再打疫苗但有兩類腎友先別急著施打疫苗。第一種是剛完成腎臟移植的患者,因移植器官的患者後續需要服用免疫製劑、抗排斥藥物,建議等移植後三個月再接種,這時免疫功能恢復,較能能誘發較高抗體量;或是採取「保護自我」的方式,宅在家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第二種不建議施打的族群是有血小板低下的腎友,若血小板數量低於3到5萬,有出血的可能,最好等血小板數值穩定後再接種疫苗。新冠疫苗目前在台灣有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國際則還有輝瑞BNT、嬌生等廠牌。台灣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亦有望完成審查,提供接種。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類型分為三種型態,mRNA、腺病毒載體、次單位蛋白。至於中國的滅活病毒疫苗,有多方的疑慮,目前無法提供接種。第一種,mRNA疫苗:如莫德納、輝瑞,打進體內後病毒會先刺激人體免疫細胞製造棘抗原,後續再產生抗體。 第二種,腺病毒載體疫苗:以不同的腺病毒當載體(黑猩猩腺病毒、Ad5及Ad26),如牛津AZ疫苗、嬌生(J&J-Janssen)疫苗,打進人體後會刺激人體免疫細胞製造抗體,產生的效果也類似mRNA疫苗。第三種,次單位蛋白疫苗:如諾瓦瓦克斯、高端、聯亞,是直接將重組(修飾)的棘抗原打進人體,直接一道程序提供抗原幫助人體產生抗體。預先演習副作用處理 減少焦慮疫苗接種身體多少會出現不適症狀,因此接種疫苗後應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再離開。陳伯彥表示,常見的副作用如接種部位紅腫、發燒、疼痛等,通常第二劑的反應會較第一劑明顯,可以多喝水(腎友適量)、接種前服用維他命來改善。若身體持續不適,建議可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發燒時適度使用退燒藥。至於民眾普遍關心的「過敏性休克」及過敏反應(mRNA略多)以及瘀青、血栓(腺病毒載體的AZ/Janssen疫苗略多)等副作用,較可能發生在免疫力較強的女性身上。他建議接種疫苗之前可預先暸解,例如發現出血點、瘀青、疼痛時,應至醫院家醫科或特別門診尋求適當的診療及處置。台灣腎臟醫學會為了幫助台灣九萬多名洗腎病患以及照顧家屬,努力為腎友爭取到疫苗施打優先順位的第五類;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6月份舉辦「COVID-19疫苗接種線上研討會」,由理事長-台北安德診所楊孟儒院長主持,邀請重量級講者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主任主講「洗腎病患COVID19疫苗接種的必要與迷思」,破除施打疫苗的各項迷思。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指出,從全球疫情趨勢來看,COVID19變種病毒一直變化中,疫苗效果和副作用報告陸續出現,疫情之下,醫師對哪些病患應儘速施打COVID19疫苗有共識,呼籲民眾勿受不實資訊或因近期長者死亡案例影響施打意願,也盼望透過研討會讓大家對疫苗接種有更完整的認識,即使近日疫情較為趨緩,但這是防疫升級下的結果,還不是疫苗施打的結果,顯見平時要做好防護措施更為重要,民眾也要做好新冠恐成日常的心態準備。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月1日起擴大疫苗接種 各縣市措施一次看
7月1日起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擴大接種,地方政府均已做好規劃,各縣市施打對象均以長者優先,但年齡限制略有不同,至於施打地點與疫苗數量等措施,中央社為你彙整如下。台北市:市政府此次開放8萬7136劑莫德納疫苗,供72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到「COVID-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預約施打,施打時間為7月2日到7月5日,接種地點包含34家醫院、12家聯醫門診部、212家社區診所,共258個接種點。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如果這次沒預約到不用難過,預計7月8日會再獲配6萬多劑疫苗,所以7月7日會再開放預約,7月9日開始打。新北市:不限戶籍72歲(原住民62歲)以上長者接種莫德納疫苗,6月30日到7月1日每天上午8時到晚上10時預約,7月2日到7月4日接種,每天上午8時到12時、下午1時到5時,接種的地點在28處中大型接種站、29區衛生所、33醫療院所。新北市同時也開放第1到第5類公費對象在上述時間進行預約及接種。這種地點僅29區衛生所、33家的醫療院所。若想要接種AZ疫苗,開放接種對象可以預約186家合約診所來做接種。桃園市:下一輪疫苗接種將以莫德納疫苗為主,預計7月2日展開,民眾可以持接種通知單、身分證與健保卡到既有29個社區接種站接種,也可透過線上預約平台方式,前往已簽約公告的64家合約醫院、診所及衛生所接種,本次施打年齡層從78歲造冊至73歲(原住民族68歲至63歲),7月2日到4日每天規劃2個年齡層接種,2日是77歲到78歲、3日是75歲到76歲、4日為73歲到74歲長者施打,6日再開始打72歲長者,會一路打到65歲。台中市:市政府表示,莫德納疫苗到貨後將依照中央公布的接種類別依序開放市民施打,提升社會保護力。台南市:配發4萬4000劑莫德納疫苗,原則上接種對象是75歲以上長者(視各區調整為定)。孕婦及第1類至第5類對象需向全市13家專責醫院掛號預約。高雄市:將從7月1日下午開始,依照施打順序施打,第一波將於7月2日起開放72歲至74歲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施打疫苗接種,請依照通知單、指定地點,攜帶身分證、健保卡前往施打。高雄市也將於7月1日下午、2至4日下午4時至5時,開放已有通知書的7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補打疫苗,請民眾依照市府公告地點補打。7月1日下午將開設9個接種站,包括巨蛋、鳳山體育館及高雄展覽館等。2日至4日的接種站點會陸續公布。基隆市:市政府將於7月3、4日,為75歲以上(原住民65歲以上)預計共1萬4088名長者,及7月5、6日為72歲至74歲(原住民62歲至64歲),預估9080名長者施打莫德納疫苗。市府表示,各施打站已建置完畢,現正發送通知單到家戶,若符合資格的民眾沒有收到通知單,可就近向區公所洽詢。新竹市:7月1日將獲配8400劑莫德納疫苗,2日於9處疫苗施打站全面開打,為第1至6類公費疫苗接種對象施打,包括孕婦、已造冊之不在籍長輩,也開放第八類73、74歲共5126名長輩施打疫苗,市府已造冊完成,陸續發放通知書。新竹縣:這波獲中央撥配1萬6800劑莫德納疫苗,因數量遠不足中央所指定類別的人數,為精準掌握、避免浪費,將分兩梯次給第1至3類、第5類、第6類孕婦和75歲以上長者、第8類72至74歲長者等對象施打。新竹縣政府表示,第一梯次1萬500劑將在7月2日至7日施打,接種對象為第1到3類尚未接種疫苗的人員,第5類住宿型機構住民及洗腎腎友,第6類的孕婦及75歲以上長者。除了住宿型機構和洗腎腎友由醫療機構進駐機構施打外,其餘類別民眾皆須向各鄉鎮市衛生所和合約醫療院所電話或網路預約,預約時間從6月30日上午8時起,額滿為止。縣府指出,第二梯次的6300劑疫苗將保留給72至74歲的長者施打,長者不需要預約,將由村里長、村里幹事和鄰長們發送通知單,再依通知單後時間地點前往接種。第一梯次已開打的孕婦,由於有保留3000劑,於第二梯次開始後,仍可持續預約施打。苗栗縣:獲撥2萬2400劑,第1批1萬4000劑預計7月1日撥入、7月8日配送第2批8400劑。縣府表示,目前針對首批撥入疫苗規劃開放第1至6類、第8類(本次優先75歲以上長者及孕婦施打)及已接種莫德納第1劑之鄉親施打,7月2日起,於18鄉鎮市衛生所、社區接種站及各合約醫療院所開打,75歲以上長者,仍維持由村里長或村里幹事依分里別、分時段通知接種。彰化縣:預計可獲得3萬3600劑的莫德納疫苗,由於縣內75歲以上長輩人數將近9萬人,這批疫苗主要是幫65歲以上長輩施打,75歲的長者接到通知單後,可從7月2日起,依通知單上指定的衛生所、社區治動中心等地點接種疫苗。南投縣:獲得中央配撥2萬3800劑莫德納疫苗,南投縣衛生局會提供符合接種年齡層接種通知單電子檔,由各鄉鎮市戶政事務所造冊列印接種通知單,請74歲到85歲的長者7月3日起攜帶健保卡、身分證、接種通知單,依照通知單上接種日期及時間至指定地點接種。雲林縣:將在7月1日獲配1萬8600劑,縣府已規劃29個注射點,讓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就近施打。由於雲林縣75歲以上的老人施打率偏低,雲林縣衛生局規劃開放70歲以上老人施打為主,各注射點可視當天施打情況彈性調整,逐漸下修施打年齡層。嘉義市:第一批獲配7700劑美國捐贈的莫德納疫苗,考量疫苗數量有限、加上65歲以上市民約有4萬6000人,因此,採取分齡、分批接種,優先開放70歲以上市民線上預約,29日上午開放預約2、3個小時後,系統顯示已經額滿。中央若配發第二批莫德納疫苗,市府將立即安排施打計畫。這波70歲以上市民疫苗接種地點,分別在東、西區各開設一處大型場館、同步開打;西區地點仍為港坪體育館,建議行動不便者優先選擇,東區在北興國中活動中心作為施打站。接種時間為7月2日至7月4日,現場限一人陪伴入場,須提早15分鐘報到。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表示,中央這次分配給嘉義縣3萬1360劑莫德納疫苗,預定7月1分配1萬2600劑疫苗,7月7日7700劑,其餘1萬多劑時間未定,7月1日起莫德納和上一波未打完的AZ疫苗同步施打,但以莫德納為大宗。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指出,7月1日起至7月7日將在各鄉鎮市開設14場大型接種站,番路、六腳、大埔與阿里山鄉未設大型接種站,由衛生所人員巡迴村里施打。受疫苗數量限制,通知單發放72至74歲民眾,未來視疫苗剩餘數量下修接種年齡,也鼓勵75歲以上鄉親踴躍接種。滿65歲以上原住民7月1日就可施打疫苗。屏東縣:7月2日及7月3日施打,施打年齡為71、72歲長者(原住民61、62歲),73歲以上長者,如果未施打疫苗,仍可施打,居住屏東符合資格,但戶籍不在屏東的長輩,也可施打,這波約有1萬6000人符合資格宜蘭縣:宜蘭縣75歲以上長者已於6月28日完成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施打,接種率約3成。配合宜蘭縣獲中央配發1萬8200劑莫德納疫苗,將安排7月2日至7月6日為82歲以上的長者(原住民65歲以上)施打,7月7日至10日為75歲至81歲的長者施打。施打地點除各鄉衛生所,宜蘭市與羅東鎮另有接種中心。花蓮縣:以75歲以上、65 歲以上原住民及孕婦為主要接種對象,7月3日開打。台東縣:尚未公布。
-
2021-06-18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醫院擴大遠距視訊門診服務 腎友居家洗腎更安心
疫情嚴峻,許多病人因擔心感染的風險,害怕來醫院,因此遠距醫療成為防疫新趨勢。光田綜合醫院為提升疫情期間,病人看診的便利性,擴大遠距視訊門診服務,腹膜透析腎友也可透過視訊看診,醫師即時監測洗腎數據,零接觸維持病人的醫療需求。「防疫新生活,看診新方式!」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表示,腹膜透析洗腎腎友以往必須到醫院例行性檢查,如今透過遠距視訊,可監測腎友居家洗腎操作機器的情況,記錄洗腎數值並自動上傳雲端管理系統,即時精準掌握病人治療與身體狀況,醫病視訊溝通就跟面對面看診一樣有溫度、零距離。光田綜合醫院即日起更擴大遠距醫療門診服務,開放家醫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胸腔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內科、腫瘤內科、血液腫瘤科、兒科等科別遠距看診,提供給更多病情穩定的慢性病複診,以及需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患者,可透過線上掛號的方式預約。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表示,遠距醫療成為疫情下最重要的看診工具,透過視訊醫療零接觸,溝通也是零距離,身在遠端的醫護能及時掌握病患的病情,服務慢性病人的醫療需求,讓醫療不至於中斷,尤其在疫情高峰期間,視訊看診可降低醫療的負荷,同時提高病人的就醫便利性。「有病千萬不能拖!」光田綜合醫院呼籲,疫情期間許多患者因擔心來醫院看診,而延遲就醫,現在透過視訊看診可以很安心,讓病情獲得控制。
-
2021-06-0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莊昕悅: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糖尿病患者,除了血壓沒控制好容易使腎臟惡化之外,若長時間血糖失控,更容易導致腎臟病變。這種情況,就好像腎臟長期泡在糖水裡面醃蜜餞,泡著泡著腎臟就慢慢喪失功能。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終身的大業。延伸閱讀: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 腎友多半會被營養師衛教執行「低蛋白飲食」,而低蛋白飲食的原則是減少蛋白質的攝取,在總熱量相同的前提之下變成碳水化合物(等同於澱粉、醣類)和油脂的比例升高,且碳水化合物必須挑選低蛋白澱粉類,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粄條、白米飯或特製低蛋白米。這類型的澱粉平常被歸類成「高GI值」,也就是會讓血糖一下子衝得較高,此時若沒特別控制好份量又搭配錯誤,更容易讓血糖飆高。 那麼,到底要如何同時使用低蛋白飲食又兼顧血糖控制呢?以下三個小技巧報你知! 1. 多吃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能延緩血糖失序飆高,所以每一餐只要有澱粉就須盡量搭配蔬菜,因為,蔬菜同時存在才能達到緩衝的效果,讓血糖更穩定。若是血鉀高的腎友,則要再特別詢問營養師去鉀的烹調方式唷! 2. 吃的豐盛:每一餐都要有蔬菜、少量蛋白質、足夠的油脂和適量的澱粉,混合不同食材一起吃的情況下,才能讓血糖的吸收更緩慢一些。若是一餐單單只吃澱粉類的食物,例如炒冬粉,由於沒有其他不影響血糖的食物幫助,澱粉就會快速地被吸收而讓血糖衝高。 3. 吃的順序:先吃蛋白質和蔬菜,最後再吃澱粉。這樣胃裡面就好像多了一層防護膜,在前方抵擋澱粉的快速消化吸收。如此一來,血糖就能控制得更好! 希望這三個技巧能幫助到同時有腎臟病的糖友們,吃得營養且血糖不失控。除了澱粉控制之外,盡量減少吃太重口味和加工品,也是很重要的;至於蛋白質攝取量,則須詢問營養師進行個別化評估與建議。【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27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腳中風分四等級 膝蓋以下沒感覺是警訊
●腳中風是動脈裡血栓滯留或血管阻塞,阻斷血液循環●腳中風會有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症狀●適度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可避免腳中風上身台灣多數腎友常合併有糖尿病,這類患者最怕洗腎洗到截肢、失明。導致截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俗稱「腳中風」。根據統計,每4位腎友就有1人有腳中風症狀,三總洗腎室護理長徐碧秀表示,其實腳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平時做好腳部保暖的保養,隨時注意腳的知覺變化,及早呼救,就能避免腳中風發生,甚至演變成需要截肢的情形。泡溫泉 腳感覺不到熱罹患糖尿病長達30年,且已洗腎近一年半的陳又菱說,她的腳就像廣告描述「阿嬤你的腳怎麼沒感覺?」的狀況,發現腳失去知覺是某次在海邊踏浪時,腳跨在石頭上日光浴,一小時回家後,整隻腳起水泡,破了好大一個洞,醫師說,「妳的腳嚴重燒燙傷」,她才驚覺腳的神經末梢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在此之前,她的腳早已有些異狀,像泡溫泉時,腳不太感覺到熱,得用手測水溫,原以為是洗腎或糖尿病正常的反應,卻不曉得這完全是腳中風的症狀。腳中風警訊 分四等級徐碧秀說,腳中風並不是因為腎臟不好或洗腎洗太久所致,而是台灣的腎友幾乎都有合併慢性病,最常見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這兩種疾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彈性變差,血管被堵住,血液就無法流到末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麻痛感,長期照顧不好就可能導致截肢。腳中風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等症狀,徐碧秀說,這些症狀都是腳中風的警訊。腳中風分四個等級,從輕到重,最輕微僅是偶爾會有腳麻、腳痛症狀,再來就是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走路會麻痛,不過休息後症狀會消失,後續是有麻痛感即使休息也不會恢復,最嚴重是不小心弄出傷口,傷口難以恢復,慢慢發黑也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會截肢,有些患者則是長期血液無法進到末梢,腳指頭出現潰爛,這也是重大警訊。足底筋膜炎 症狀不同徐碧秀指出,很多腎友年紀比較大,腳麻、腳痛會自行解讀是「年紀大了」,也有些人以為是足底筋膜炎,但這兩種疾病症狀是有差異的,足底筋膜炎是早晨起床,從下床第一步踏出去時,就像是觸電,腳會非常痛,且痛覺集中在腳底;腳中風則是從膝蓋以下都會感到麻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桃市多元政策扶持 就業表現優
根據「二○二一腎友工作意願調查」顯示,桃園市腎友失業率相較全國少一成。桃園市腎友協會理事長劉克勤說明,桃園的表現優異,市府扶持與輔導至關重要。桃園市政府長年輔助腎友團體培訓志工,以電訪、到宅或到院訪視來關注腎友需求,並舉辦烹飪或衛教講座等鼓舞腎友以積極正向的態度接受治療。劉克勤表示,市府的介入有助促進腎友相互扶持,提升腎友重拾生活及正向面對疾病的動力。而面對腎友工作需求,市府同樣有完善的配套措施。罹患慢性腎衰竭經專科醫師確定須長期透析治療後,得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市府即針對身心障礙規畫十二項系列就業培訓,桃園市市長鄭文燦指出,系列培訓中「工作再造」項目透過開辦清潔、服務、創新、資訊與按摩等五類訓練課程,一○九年共一五三人參訓,就業率達百分之八十三點六。除藉由輔導計畫主動出擊,市府也鼓勵本土企業共同推動友善就業環境。據桃園市勞動局統計,去年桃園市就有一八八家事業單位提出超額進用身障者的獎勵申請,共計核發近二千萬元的獎勵金。而未來也將搭配民間關注共創友善就業環境。鄭文燦也鼓勵腎友,台灣的勞動力結構逐漸挪向移動式服務業如電商平台及外送平台等,腎友可投入,開創自己的職業藍海。而各地方政府都有許多職訓課程,腎友可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搭配政府資源,積極爭取工作機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2PzkZQ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友治療也要工作 盼友善環境
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人數近四十萬人,一旦進入末期腎衰竭就只能選擇透析或腎臟移植治療,其中洗腎人數已高達九萬二千人。儘管醫界認為最理想治療方式為腎臟移植,但仍有超過七千人在等待換腎,緩不濟急。因此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等替代療法仍是末期腎衰竭的主要治療選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明,採取血液透析的腎友一周至少要到醫院三次,每次須耗時四小時,不過好處是可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若選擇腹膜透析,時間則較有彈性,並可視情況在工作地點進行治療,且體內毒素每天慢慢排除,對身體的負擔較小。若是老人家採腹膜透析治療,可透過照顧者或家人從旁協助。我國腎友九成採取血液透析治療,黃尚志說明,可能因血液透析由專業醫療人員執行較令人安心、可執行的醫療院所眾多,前往治療較為方便等。然而根據本次調查顯示,採取腹膜透析的腎友相較採取血液透析的腎友有更高的就業比例;且在透析後收入及工時縮短的影響也相對較少。腹膜透析治療又分為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及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CAPD),前者腎友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進行治療,後者則為利用白天空檔進行,一日需換液四到五次,每次廿至卅分鐘。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蕭志忠指出,採取全自動腹膜透析的腎友,白天的空檔得以安心工作;然採取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的腎友則可能須在上班期間進行換液。蕭志忠表示,執行腹膜透析換液的空間其實很簡單,只要乾淨、方便操作小房間或角落即可,經治療後,腎友的職場表現和一般人無異,盼社會大眾以支持與鼓勵態度,給腎友更加友善環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dVVDn3
-
2021-05-11 醫療.泌尿腎臟
洗腎要如何洗得乾淨?醫師教掌握3原則
● 洗腎品質要足夠透析,兼顧治療時間及血液流速● 注意透析用水的管路材質與清潔● 使用RO逆滲透水,透析品質提升全台洗腎人口去年突破9.2萬人,透過定期透析延長壽命,只是不少腎友常會擔憂洗腎洗出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台灣基層透析協會常務理事、安慎診所院長鄭集鴻指出,國內洗腎人口平均年齡為66歲,多半是考慮醫療院所的品牌和與住家之間的距離,對品質資訊的蒐集相對弱勢,因此提醒腎友掌握幾大原則,以維持透析生活品質。洗腎時間要足夠鄭集鴻表示,台灣洗腎發展超過30年,可選擇的醫療院所遠勝於各國,透析品質講求足夠透析,須兼顧治療時間及血液流速。一般而言,腎友每周要洗三次、每次四小時是洗腎的最低要求,取代腎臟功能維持在及格邊緣。但常有腎友因為躺不住而要求提早拔針,鄭集鴻強調,如果洗腎時間不足,可能會導致毒素清除率不足、鈣磷失衡、貧血等問題,每次洗腎脫水速度過快易增加心臟負擔,甚至有血壓下降的問題,導致洗腎中產生不適的機率大增。相對的,若延長洗腎時間,則可減少以上問題的相關風險,不妨和醫師討論是否適當的延長洗腎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洗腎策略。除了足夠的洗腎時間,足夠的出血量也是關鍵,選擇適當的針頭尺寸配合瘻管的血液流速,以維持洗腎效率。足量透析才洗得乾淨洗腎洗得乾淨,首要就是能夠足量透析,洗得乾淨與否分為主動與被動因素。根據鄭集鴻的臨床觀察,主動因素包括像是腎友工作太忙而導致洗腎時間不足最常見,若洗腎時間不足而導致尿毒素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引發高血鉀、不寧腿等併發症,導致臨床治療處理會更為棘手。被動因素則取決於醫療院所的耗材與機器。鄭集鴻表示,以透析治療所使用的水及管路為例,所有透析治療都是使用RO逆滲透水,多數的醫療院所都是使用一道RO機器,可過濾90%水中的雜質;但有些要求更高透析品質的醫療院所會使用兩道RO機器,讓過濾效率達到99%純水,降低水中雜質,可讓透析品質提升。其中,RO逆滲透水的管路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多數院所使用PVC(聚氯乙烯)管線,因PVC管表面粗糙容易導致細菌孳生,所以必須定期使用漂白水消毒;現在有的院所會使用另一種特殊材質的PEX管路,以高於攝氏90度的高溫熱水天天清洗,提升管路消毒效果,進而增加透析品質。依情況選擇人工腎臟除了透析用水的水質與管路材質、消毒等之外,人工腎臟的選擇也很重要,隨著科技進步,透過高效能的人工腎臟,可以讓洗腎洗得更乾淨,提供腎友更佳的透析品質。鄭集鴻說,過去血液透析尚未問世時,末期腎臟疾病的患者只有走向末路一途,但有效的洗腎是除了換腎外的重要延長生命的方式,台灣也因為健保協助與支持,讓數萬名腎友能透過洗腎得以延命。呼籲腎友除了要遵從醫囑規律洗腎,洗乾淨達到足量透析之外,也可以多了解醫療院所所使用的耗材與機器等相關細節,掌握這幾項洗腎原則提升腎友的透析品質,邁向腎利人生。如何知道透析足夠?什麼是足量透析?根據台灣血液透析診療指引,成人及小孩須使用正規尿素動力模式測定後給予透析劑量,最近文獻顯示需達以下目標:Kt/V(血液透析效率)至少1.2 以上或URR(尿素降低率)達65%以上。良好的透析更需同時注意以下條件:1.留意體重增加幅度,兩次洗腎之間,體重增加不超過乾體重的5%。2.人工腎臟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出現抗原抗體反應,較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可降低人體啟動免疫反應的機會。3.有些人工腎臟僅能清除小分子毒素,部分高效能人工腎臟可清除中大分子毒素,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發生率。4.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熱量等。
-
2021-05-11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在家洗腎+雲端醫療 腎友留職場
台灣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人口超過九萬人,有一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黃金勞動年齡層,且根據最新腎友就業意願調查顯示,有七成腎友認為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響應世界腎臟日,三大腎友團體、及學界代表齊聚,借鏡國際間居家透析優先的治療政策、及林口長庚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階段性成果,探討不同透析治療對就業的影響,幫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鞏固台灣黃金勞動力。腎友是重要勞動力 但四成被減薪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分析,台灣透析患者在二○○八至二○一二年的存活率近五成五,優於歐洲、加拿大等國,然我國過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的黃金就業年齡層。黃尚志說明,社會普遍忽略腎友其實也是重要勞動力。如何輔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儼然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解腎友就業狀況及透析治療後對工作的影響,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社團法人桃園市腎友協會等三大腎友團體針對卅歲至六十四歲全台洗腎人口進行「二○二一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七成腎友憂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六成腎友因洗腎而感到經濟壓力、四成腎友面臨降薪,當中降幅高達二萬元的人不在少數。洗腎影響工作時間 只好離開職場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從大學時期便因病洗腎,曾經歷求職階段,格外體會腎友工作權得來不易。她不諱言常有腎友在面試時,遇到雇主提出:「會不會工作到一半體力就不行了?」等問題;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也分享,的確有腎友反映遭雇主質疑無法承擔工作。除了擔心體力下滑外,問卷也顯示「工作時間受影響」是透析患者因洗腎而離開職場的主因之一。洗腎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我國透析治療人口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例約九比一,前者需每周至醫療院所至少三次,雖時間限制較多,但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讓部分腎友感到更安心;後者則可視疾病狀況安排時間在家自行操作,治療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較能維持正常生活步調。香港腹膜透析優先 就業率六成六觀諸國外經驗,採腹膜透析優先政策的香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腹膜透析比率達七成三,創近六成六的高就業率。而越南政府今年三月發布最新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與管理指南,建議末期患者優先進行居家透析治療,以對抗疫情與維持工作。雲端醫療腹膜分析 更能自我照護除國外案例,台灣也有居家透析治療的良好經驗。田亞中分享,林口長庚醫院一年多前開始推動「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透過居家透析結合雲端管理,不只協助醫護人員有效掌握腎友居家透析各項生理數值,增進醫病關係;居家透析也有效維持腎友自我照護能力,使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影響降到最低,幫助腎友維持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狀態。田亞中建議,腎友在選擇透析治療方式前,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將工作型態、就業意願等列入評估。吳鴻來積極鼓勵腎友,職場中仍有許多友善的雇主對罹患腎病的職員給予理解與彈性,勉勵即將或是已進入洗腎的年輕腎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工作!」且雲端科技進步,黃尚志表示,經適當的治療後,腎友也能獨立自主,甚至繼續發揮專長回饋社會。盼大眾提升對透析治療執行方式的認識,並共創友善腎友的工作環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2RYLlcZ【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28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肌少症】陳怡婷Cynthia營養師:肌少症年輕化!生活四原則擊退它
隨著人口老化,高齡社會來臨,高齡者常面臨的老年病症候群「肌少症」逐漸受到重視,且現代人因久坐不運動、飲食不均衡,肌少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如何預防肌少症,維持良好肌肉量及增強肌力?延伸閱讀: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https://reurl.cc/0DqNd6原則一:足夠熱量,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熱量,避免營養不良導致體重及免疫力下降、肌肉量流失。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選擇當季在地新鮮食材,增加飲食的變化,也是重要的預防原則。簡易算法如下:(依個別狀況及疾病需求有所調整):原則二: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1. 豆魚蛋肉類是蛋白質重要的來源,能修補組織、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由於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所以建議選擇的優先順序為豆類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類、家禽、家畜。蛋白質建議量為每餐1掌心(約1.5~2份的蛋白質);且應避免油炸及加工製品的食用。2. 乳品類含有優質蛋白質及鈣質,能保持骨質健康,因此建議每天早晚各喝1杯鮮乳(240毫升)或無糖優格、優酪乳,也可以將乳製品入菜(如:起士烤鮮蔬或牛奶蒸蛋)。原則三: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的吸收,預防骨鈣合成不足導致骨質疏鬆,對肌肉收縮及功能也具影響力。維生素D可從食物中的菇類、多脂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及強化維生素D的乳品中獲取;但菇類在栽培過程中,需經過紫外線照射(UVB)才會有較高的維生素D,且烹調時則須搭配油脂一起食用,才易被人體吸收。另外,皮膚經陽光日曬後,也可合成維生素D,因此建議每天曬太陽10-20分鐘。原則四: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登山等有氧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而彈力帶、握力球、啞鈴等阻力運動,則能增加肌力、維持肌肉量。因此,若合併兩者訓練,將可以同時有兩種訓練的好處,建議1周3-5次超過30分鐘以上的有氧或阻力運動。飲食和運動是對抗肌少症的重要關鍵,雙管齊下,才能增加肌肉質量,增強肌力,遠離肌少症,一起健康老化。營養師-陳怡婷 | 立即與專家諮詢 | WaCare我的健康社群 |https://reurl.cc/3NngZM【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北榮智慧AI即時預判心衰竭 9萬名洗腎病友福音
台灣每年洗腎人口高達9萬多名,洗腎密度全球第一,為減少洗腎過程心衰竭風險,北榮與電腦軟體公司共同開發「 AI即時血液透析」預判系統,可即時回報洗腎病友的心衰竭風險,準確率高達90%,還能立即抓出病友最適乾體重,誤差率大幅降低80%,洗腎品質效率提升之外,還能減少住院機會與死亡風險。北榮內科部主任唐德成表示,台灣洗腎病人一半為糖尿病患者,其他像是高血壓、心室肥大等共病,都會造成洗腎過程的併發症風險,病友平均一個月要洗腎13次,一次4小時,以往乾體重預測多從0.2%-0.3%逐漸微調,常常得耗時2至3個月,或等到病人抽筋、掉血壓才介入也「通常太遲」,臨床上,每年洗腎國人約有五成是因心衰竭而死亡,洗腎前兩、三個月死亡的機率往往最高,才會想開發此一模組先做預判。北榮腎臟科主治醫師歐朔明表示,兩年前,北榮就曾針對透析病人四小時的洗腎過程可能增加的負擔以無紙化作業先輸入電腦,但護理人員還是得花上半小時手抄病人的病理參數,這套與賽仕(SAS)開發的偵測系統,係用健保資料庫當基底,即時接受病友高達200組生理數值,以「心衰竭+乾體重」兩大模型進行回饋,還可透過即時監控讓護理人員巡視時間從平均30分鐘明顯縮短至3分鐘,可有多餘心力照護病患透析併發症與即時處置。所謂乾體重,是指洗腎病人身上沒有蓄積水份,沒有四肢水腫及肺水腫,且平常血壓正常時的體重,也就是醫師幫洗腎患者所設定的「最適當」的洗腎後體重。唐德成說,以往經驗療法,乾體重誤差平均可達200公克,現在透過這套系統,誤差可降低到只有40g,錯誤率下降了80%,病友洗腎效率品質得以大幅提升,一名73歲的腎友原本心臟就不太好,去年洗腎回到家常不到一周就喘吁吁得住院,每次調整乾體重就花了一、兩周,對病人家人負擔都非常大,這位病友透過AI模組找到每次乾體重最適數字後,今年就沒有再住院了。這套系統開發完成後,將透過技轉取得醫材進入臨床實驗後送食藥署,預計2、3年後正式導入應用,未來會再加上影像識別,降低洗腎可能引發的肺積水風險,更希望供給其他醫院或透析院所共享資源。
-
2021-03-31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高峰論壇/譚敦慈 用吸油煙機、少清潔劑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兼任護理師譚敦慈表示,菸、酒、檳榔都是已知致癌物,BMI大於40的肥胖者,相對於BMI正常者,罹患甲狀腺癌、大腸癌、肝癌和子宮體癌等機率,高出1.1到7.1倍,防癌除了拒絕菸、酒、檳榔,避免肥胖能防癌。譚敦慈表示,研究指出,未使用吸油煙機使肺癌發生機率提高八點三倍,建議炒菜時只要一開火,就打開吸油煙機,熄火後也應繼續開5分鐘,烹調時不要爆炒、爆香,可加水採用濕式料理,或燉、滷或蒸等;使用氣炸鍋也要打開吸油煙機,以免吸入PM2.5。清潔劑的傷害不容忽視,使用清潔劑等於吸入廿根菸,因此打掃時應保持通風、戴口罩,譚敦慈傳授要住高處站高,由上往下噴灑清潔劑,避免吸入傷害。另外,空汙提高心血管和腎友猝死風險,出門要看空汙指標,並戴上口罩。常見的致癌物還包括亞硝酸鹽和黃麴毒素,亞硝酸鹽存在紅色加工肉品中,例如香腸、火腿、熱狗等、青菜因為使用氮肥,經細菌分解,容易產生亞硝酸鹽,一遇到生鮮海產、蛋等含胺類食物,容易變成致癌的亞硝胺。黃麴毒素普遍存在核果類、花生、豆類、南北乾貨、中藥和五穀雜糧等,以及透過長霉發酵的醬料、醃漬物等,此外,各種魚、肉、豆、蛋、奶等也都會有黃麴毒素,可能傷肝降低免疫力。譚敦慈建議採取水煮、避免油炸,去除亞硝酸鹽,香腸可以戳洞後用冷水煮過再料理,避免炸或烤,也可以加蒜或青菜;炒菜時加水,讓溫度不超過攝氏一百度,青菜炒好撈起來,捨棄湯汁,吃多少炒多少,不要重複熱菜,以免營養素流失。青菜和水果是最好的解毒物,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芭樂可解18根香腸的毒、木瓜可解9根香腸毒、鳳梨可解5根香腸毒。避免黃麴毒素,建議確實清洗、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和高纖維食物,就能減少近5成5的黃麴毒素;食材儲存於12度以下的冰箱中,也可以減少黃麴毒素生長。譚敦慈也鼓勵大家,只要停止毒物暴露就有改善機會,飲食上多注意,搭配運動流汗、喝水、不喝糖飲,就能輕鬆防癌。
-
2021-01-27 科別.泌尿腎臟
車禍傷及胰臟致糖尿病洗腎 血液透析讓她重拾夢想
● 洗腎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常見洗腎併發症:皮膚搔癢、毛囊炎、手抖、不寧腿28年前一場車禍讓立志當舞蹈家的女孩,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她失去了胰臟及脾臟,注定要跟糖尿病一輩子為伍,四年前她出現糖尿病併發症,一年前拒絕父親捐贈腎臟,決定好好洗腎,採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讓我的人生可以回到正常軌道上。」不想讓父挨刀 開啟洗腎人生這是48歲陳小姐的故事,從大學時代至今,都知道糖尿病併發症會找上門,採訪當天她才因視網膜病變接受雷射治療。「會洗腎其實是我太輕忽了,2年前解尿就有大量泡泡,當時不以為意,回門診追蹤時,醫師看了抽血報告,就直接轉診到腎臟科。」陳小姐這才發現自己瀕臨要洗腎的邊緣,開始認真地執行飲食控制,但一年後還是逃不掉洗腎命運。「當時真的覺得人生是黑白,父親提議要捐腎,讓我覺得自己很不孝,不想讓父親挨這一刀,選擇從台北回到故鄉花蓮開啟洗腎人生,但沒幾個月皮膚開始搔癢、長膿瘡,手不停抖動,血壓控制不了,洗完腎隔天走路還會喘。」洗腎的併發症也隨之而來。清除「大的中分子」 效果較好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去除體內廢物,這些廢物稱為尿毒素,一般分為三種,包括「小分子」、「傳統中分子」及「大的中分子」,新一代的血液透析治療術對於「大的中分子」有較好的清除效果。陳小姐上網找尋相關資料,並詢問資深護理師,覺得可以採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但花蓮目前沒有醫療院所提供該治療術,所以她再度回到台北,也開啟了花蓮、台北雙邊洗腎的特殊情況。陳小姐到新北江生診所接受治療,腎臟專科醫師李柏葒指出,「陳小姐是位非常認真積極的病人,很少遇到病人會主動諮詢,她在接受治療後,也覺得毛囊炎狀況改善。」減緩不寧腿、皮膚搔癢併發症陳小姐感受很深,「了解治療技術對病人真的很重要,現在頭上長的膿瘡慢慢減少,以前常出現的貧血,得不定期的輸血打鐵劑,也不敢吃得太營養,怕蛋白質導致尿毒素累積太多,現在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她鼓勵腎友們多學習新知識,自己的健康自己要多留意。目前李柏葒的病人還有兩位年輕患者也是使用這種治療術,「年輕人對新知的吸收較高,也因可減少不寧腿或皮膚搔癢等併發症,因為這些症狀透過藥物控制不好,非常困擾患者的生活品質。」什麼都有了 樂觀看待每一天樂觀的陳小姐始終認為天無絕人之路,一路走來遇到關卡時,總有天使會出現。兩個月前她接獲台北榮總器官移植的通知,但她自認糖尿病併發症已多年,全身血管可能壞光了,就把移植順位讓給更需要的人。她大學生病後也被迫離開舞蹈系,但畢業後還是持續自己的夢想,當了舞蹈老師,洗腎後顧及體力,現在轉為銀髮族的體適能老師。「原以為人生什麼都沒有,但現在我最好命,什麼都有了。」陳小姐樂天知命看待每一天。
-
2021-01-23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冬季健康三大殺手?哪些人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 新冠肺炎大流行迄今未止,進入冬季後更需注意肺炎感染。醫師提醒,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單只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都是常見致病原因。其中「肺炎鏈炎菌」即隱藏於環境之中,相較於「新冠肺炎」對國人而言感染機會可能更高。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風險族群,包含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壓以及體重過重的患者。其中慢性病會影響正常器官運作,因此更要注意肺炎感染風險。 冬季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醫師教4招自保方程式! 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洪暐傑醫師表示,最基本的就是做好保暖、勤洗手、戴口罩,並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的生活習慣,患有慢性疾病的族群,更要時時注意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洪暐傑醫師說明,若不幸罹患流感或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施打抗生素也未必當下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如提前透過疫苗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因此洪暐傑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都應提前施打做足防護準備。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打?打疫苗有哪些優點?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成兩種,早期為多醣體型疫苗,施打後需五年再施打一次。但研究發現五年後再施打第二次並無助於抵抗力上升。醫學進步下發展出了結合型疫苗,除了會刺激免疫力之外,更能使身體產生「免疫記憶力」,日後若遇到病菌,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施打結合型疫苗,再施打多醣體型疫苗,兩者都施打防護力會更加完整。 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提升防護力、感染率大幅下降50%,同時可大幅減少75%肺炎重症的機率,甚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差距更高達3倍之多。呼籲民眾保護好自身健康安全,盡早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同場加映:長輩不打疫苗怎麼辦?醫私藏說服四招快筆記 不少民眾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概念仍屬陌生,或是難以說服高齡長輩接種疫苗。對此,洪暐傑醫師分享,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與長輩溝通,增加高齡長者施打疫苗的意願。 第一招:「生命無價」說服法: 有些長輩注重生命健康安全,可協助評估施打疫苗與和未打疫苗的風險差異。 第二招:「點光明燈」說服法 有些長輩堅持不打疫苗,認為感染肺炎鏈球菌是運氣問題。醫師建議,不妨從「點光明燈」的角度提醒長者「有注有保佑」,疫苗的完整保護力,勝過以「運氣」守護健康。 第三招:「生病花錢」說服法 台灣長輩多將家人擺第一卻忽略自身健康,可以抓住長被的心情,提醒長輩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需要子女請假照顧,影響家人生活,更有利於提升這類長輩打疫苗的意願。 第四招:「為小朋友好」說服法 長輩多視孫兒女為心頭肉,醫師建議可以從保護家中幼童的角度說服長輩,透過長輩疼惜金孫的心情,提升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意願。 《延伸閱讀》 .哪些人要打疫苗防肺炎?醫籲:肥胖、抽菸、多重慢性病最危險 .腎友感染肺炎死亡風險恐多5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保護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2-28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藥師你好,我要領藥」藥袋又多又重,一看就知道是腎臟病人的藥。藥師關心的問一下「腎臟病病人飲食有沒有盡量低蛋白跟低鹽呢?飲食會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喔!」 領藥的人嘆了一口氣說「我婆婆她牙齒不好,而且腎臟病很久了,有時候食慾不好吃很少,所以當她有食慾要吃什麼我們都不會限制她。」 藥師:「食慾不好吃很少,體力會比較差,除了要小心昏倒或跌倒,長期這樣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患者:「有建議什麼營養品嗎?有時候我們會拿綜合維他命給她吃。」 藥師:「腎臟病的飲食,包含綜合維他命,都要注意喔!不要隨便補充,當然更不能亂信親友偏方!」 市面上的綜合維他命,通常含有維他命A、B群、C、D、E、K之外,同時也有鈉、鉀、磷等礦物質,對一般人適度補充沒問題,但對腎臟病患者而言,要小心其中的礦物質,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所以不建議腎臟病患者把綜合維他命當成每日維他命補充服用。若腎病患者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的情況,除遵照醫囑聽從腎臟科醫師建議外,亦可補充專用維他命劑其鈉磷鉀、熱量都經過專業設計,含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有需求的腎友購買時可多注意營養標示。所以規律服藥跟回診是第一要件,飲食注意的觀念跟細節很需要病人自主管理,若照顧者或病人無法做好飲食管理,還是會建議用營養補充來減少不當飲食中對腎臟的持續傷害,讓藥物治療更好。【延伸閱讀】 -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0-12-17 名人.毛琪瑛
洗腎就不能做運動? 醫師建議二類運動 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
健康版X元氣網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更長壽,高齡長者罹患慢性病情形相當普遍,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健康事業部合作推出「慢病好日子」主題電子報與直播,提供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專欄,分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常見話題。每月邀請知名專家直播分享實用技巧,和大家一起過慢病好日子。首場直播已於11月12日開播,以「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為題邀請專家以及病友,吸引七百多位元氣網粉絲同時在線觀看,不少腎友互動熱烈,並且為自身困擾發問,獲得復健科醫師毛琪瑛的回應。台灣洗腎人口眾多,部分病人合併骨關節退化、疼痛等問題到復健科就醫。每星期三天接受洗腎治療,他們大多明顯疲憊、胃口不好、蛋白質吸收量不足,常有肌少症問題。骨骼中鈣質逐步流失,更加重了疼痛無力、關節僵硬,導致生活功能明顯受限,情緒憂鬱不展。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代謝性疾病往往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因,透過規則性的運動,可以讓血糖、血壓及血脂獲得改善控制,對腎友也一樣重要。建議可做增加心肺耐力的有氧性運動,最好的方式是健行及腳踏車,在病人的非洗腎日進行,以「自覺運動強度」中度(運動時還可以講話,有點喘又不會太喘)進行。如果家中空間夠,放置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是很好的選擇,可以不受時間、天氣的限制。洗腎日雖然精神體力比較不好,還是可以做運動。可以床上卧姿和坐姿從事簡單的伸展,甚至輕度核心運動。只要簡單的裝備,甚至有個瑜伽球,就可以讓自己享受身體延展和放鬆的喜悅。運動時注意足部保護高達五成的洗腎患者合併糖尿病問題,運動時足部保護非常重要,建議選擇保護性佳、穩定度好的運動鞋。有些病人希望到健身房用啞鈴或握舉來做阻力運動,若有動靜脈廔管的患者,特別注意。洗腎對每一個病人、家屬來講都是漫漫長日。但是心念一改,把每一天都好好的善用,腎友一樣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
-
2020-12-16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
慢病好日子系列直播 主題:中風也能出好菜 單手廚房暖心鍋時間:2020年12月23日(三)19:00 【👉更多直播資訊】 謝謝給我人生新篇章突如其來的診斷,生活的驟變,感嘆生命無常,像是失了線的風箏,在大風裡迷途。乘著不安全感與恐懼的失速列車,衝撞著我們的日常。 生命的賦予是灌溉 中醫的經絡學,將腎臟比擬為「水」的元素。主事泌尿系統(降濁)及重複著水液循環和調節氣息均勻(升清),水是具有流動性及乘載性的,澆潤與灌溉我們的五臟六腑,承載我們的身心。生命本質是流動與無常(沒有固定的樣貌),與水一般,自在穿梭在各個形體中。生活,流動在舒適與不舒適中;生命的旅途卻從未止步,像極了湖面,波光粼粼的表面,有時得到微風徐徐,有時卻是暴風肆虐,丟下一顆小石子,湖面有了波動,過了段時間,再次回到平靜。 療癒總在正念時每年,我最期待的旅程莫過於旅行團。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以不同的身體樣貌參與行程。有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年逾六十的婦人,有40度左右的脊椎側彎,以身為瑜伽老師的專業和知識而言,可想而知三個小時的車程,駛在凹凸不平的石子頭路上,對這位婦人的身體是多大的煎熬。到了目的地,我才意會到,與孫女一同出遊的歡喜之情,早已超過身體的限制與疼痛。這位婦人,就正是在享受此刻的當下,或許步伐慢了點,走十分鐘需要稍作休息,卻不影響這趟旅遊的興致。 瑜伽療癒有兩個重要元素,一是副交感神經狀態;二是正念。簡單來說就是:「放鬆、自如地身處當下。」與負面情緒並行 我記得外公在世時,也是洗腎十多年的腎友。在外島的醫療資源和當時的醫護環境下,外公並不是得到最好照顧的。總記得我會在鄉下家中,熟悉的老傢俱和飄散而來的木質香氣,在舒適的下午等外公從醫院回家。我總傻傻地問:「阿公,你今天洗腎開心嗎?」阿公好氣好笑地回答:「打針好痛啊!但是裡面的護士阿姨都會跟我有說有笑,我還可以去好好睡一覺,遠離你這吵死人的小王八蛋,挺好的!」是的,總有些難受、難處是無法離開的,但阿公的處世哲學,讓我知道他和這些情緒相處得很好。 在瑜伽課中也做類似的練習,稱為覺知擴張,會請學員專注在現在身體感受不那麼舒適的部位,然後開始做呼吸練習,「緩緩地感覺吸氣,放鬆地吐氣,觀察著身體感受強烈和不舒適的身體部位。」經過五次這樣的呼吸和練習,接著引導「觀察著身體感受上的變化,那些強烈、不那麼舒適的部位,現在變得如何?」有趣的是,從神經腦科學讓我們得以證實,這些令人不悅的感受往往只存在不超過一分鐘,但我們卻可能無限受苦。何不嘗試著和負面的情緒交個朋友,打個招呼也好,認識一下它們! 別說抱歉 致腎友,謝謝你擁抱這份生命的禮物。請別說抱歉,你並未耽誤什麼,浪費什麼。謝謝你的勇敢,選擇好好照顧自己。謝謝你的故事,讓我以希望為祝福,願與你一同走上這條人生旅途。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非看不可】時間:2020年12月23日(三)19:00直播平台:元氣網粉絲團單手廚房來賓:病友小湘、高阿姨 【延伸閱讀】-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
-
2020-12-14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前後大不同!醫師教你慢性腎臟病應該怎麼吃才對
王阿姨(化名)最近的尿量變少,經常感到疲倦、虛弱,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腎功能僅剩不到40%,醫師叮囑:「接下來要好好注意,不然後來會洗腎啊。」得知腎功能變差的消息後,王阿姨的家人紛紛開始出主意,有人認為要進補,有人認為要限制飲食。究竟慢性腎臟病患應該怎麼吃?長庚醫院腎臟科陳永昌教授提到,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免讓腎臟負擔過大。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之外,若能攝取到足夠豐富的營養,可讓患者更有體力。建議患者攝取營養時可把握五大指標,包含低電解質、低磷鈉鉀、適量蛋白、低GI,若能添加Omgea-3也會更好。隨著時代持續進步,市面上已有多款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的營養補充品可供病患選擇,若患者無法從日常飲食獲取夠營養來源,或是擔心蛋白質攝取過量而無所適從,可考慮搭配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有助增加患者體力,且使用方便性高。挑選時建議可選用經醫學實證、食藥署核准且多位醫師推薦的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鼓勵患者可主動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讓自己能更有體力面對腎病。洗腎前、洗腎後,營養方針不一樣對慢性腎病變的患者而言,洗腎前或洗腎後要採取的飲食策略並不同,而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攝取量。「吃進蛋白質後,身體會產生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長庚醫院腎臟科陳永昌教授解釋:「因此對於腎功能不好,但還未到洗腎程度的患者來說,應限制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才不會讓腎臟負擔太大。」 然而,當患者開始接受洗腎後,身體產生的含氮廢物可藉由洗腎排出體外。甚至洗腎的過程還會促使更多的蛋白質流失。因此,使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洗腎患者不僅不需要限制蛋白質飲食,還需比一般人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約1公克,慢性腎臟病患的患者每日每公斤體重約0.6-0.8公克;洗腎患者每日每公斤體重約1.2公克。用減法哲學保養腎臟 護腎尚安心「要保養腎臟,飲食上確實需要減法哲學,」陳永昌教授傳授心法:「先減掉各種太鹹的東西,減掉草藥和止痛藥,並減掉各種沾醬佐料。如果目前體重過重,肉類攝取就從四隻腳動物減成吃兩隻腳的。」陳永昌教授表示,腎臟病一共分為五期,在慢性腎病變的初期,建議三至六個月回診追蹤,檢查腎功能與電解質,並讓醫師評估營養狀態。進展到第三期、第四期後,三個月以內就需要回診一次。到了腎病變第五期時,則每個月都得回診監測腎功能。回診時腎臟科醫師會幫忙注意營養、貧血、腎功能、電解質等,但不一定每次都會開藥,陳永昌教授說,「我們會讓患者理解,其實醫師不多開藥,是為了他好。」營養不足是腎臟大敵 營養補充不可少!陳永昌教授分享,隨著衛教觀念普及,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都被告知要採取低蛋白飲食,也決定認真地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不過在看到各種複雜的蛋白質計算方式後,腎友們可能會想:「既然蛋白質吃太多不好,那乾脆不要吃好了,這樣就不用計算的頭昏腦脹,腎臟也完全沒有負擔吧。」陳永昌教授提醒,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尤其是一些「必需胺基酸」,身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透過飲食才能攝取到。因此當蛋白質限制過頭,或食量太少時,患者每天吃的熱量與蛋白質都不夠,將會導致一連串問題。陳永昌教授指出,「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白蛋白下降、抵抗力變差、貧血等。這些問題對腎臟而言皆是大大扣分。」一旦患者抵抗力變差,會更容易感染生病、感染。甚至加速腎臟病的病程。蛋白質熱量耗損恐增死亡率據統計,約有一半的慢性腎病變患者會面臨「蛋白質熱量耗損」問題,患者容易感到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陳永昌教授說明,蛋白質熱量耗損牽涉複雜的生理變化,會間接或直接改變蛋白質代謝和熱量平衡。無論腎友們本身是不敢吃,或因為厭食而不想吃,當吃進的熱量和蛋白質過低,身體就會開始消耗原本體內的東西,靠著分解肌肉蛋白來獲取足夠胺基酸。如此一來,腎友們不只是肌肉和脂肪會減少,而且體內分解肌肉蛋白產生的含氮廢物,依舊會造成腎臟的負擔。陳永昌教授提醒,腎友們需特別留意,不能為了低蛋白飲食而完全不敢吃蛋白質,否則當攝取的蛋白質與熱量過低,恐會帶來反效果。蛋白質熱量耗損會影響生活品質,使住院率、死亡率上升,蛋白質熱量耗損是慢性腎臟病患之重要預後指標。 盲目亂補最傷腎! 營養補充把握五大指標既然吃多了不對,吃少也不行,腎病患者常陷入兩難:「到底要吃什麼?怎麼吃?才能保護腎臟,延緩進入洗腎的時間?」至於看到患者日益消瘦、虛弱的家屬常反射性地想起補品、燉湯,或去買朋友、鄰居推薦的藥材,想替患者補身體。「真的不要吃那些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瓶瓶罐罐啊!」陳永昌教授呼籲,可選擇有商譽、經醫學實證且醫師推薦的慢性腎臟患專用營養補充品,品質還是比較有保證。畢竟,街坊鄰居介紹的食品、補品、藥材,往往並不是腎臟專用營養品,可能含有過量電解質,甚至含有重金屬或傷害腎臟的成分。如果腎病變患者食慾真的不好,或不知道該怎麼補充營養,可以適量使用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來填補營養缺口,並遵守五大指標來增加體力,包含低磷鈉鉀、低電解質、低GI、適當蛋白、添加Omge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適量蛋白質,低升糖指數(低GI)可盡量減少患者血糖波動,同時符合低磷、低鈉、低鉀等低電解質的需求,品質、安全比較有保障。且臨床試驗證實,以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補充熱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居家生活保護腎臟之道陳永昌教授補充,隨著季節變化,腎友們一定要注意兩件事,「夏天怕脫水,冬天怕感染。」慢性腎病變患者在夏天,如果流汗比較多,體液流失後身體呈脫水狀態,容易影響腎功能。在冬天,患者很容易感冒,甚至感染流行性感冒、演變成肺炎,一旦有感染,腎功能就會兵敗如山倒。陳永昌教授回憶,「曾經遇過幫忙照顧孫兒女的長輩們,被幼稚園的小孩傳染感冒後,腎功能就急速變差。」也提醒腎友們務必關心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狀況,有需要的話,便要規則服藥物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問題,以延緩腎功能惡化。參考資料1. 2015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國家衛生研究院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