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肝篩檢
共找到
76
筆 文章
-
-
2024-08-17 焦點.元氣新聞
肝基會30周年 總執行長:B肝、脂肪肝防治仍有努力空間
肝癌曾被視為台灣的國病,肝病學術基金會(肝基會)成立30年,今天舉辦周年慶,總執行長楊培銘說,肝癌初期沒有症狀,亟需篩檢才能防治,肝基會30年來進行900餘場篩檢,服務70萬人次,促成衛福部B、C肝篩檢政策;台灣將在2025年達成C肝清除目標,但B肝還需努力,鼓勵民眾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並防治脂肪肝。楊培銘表示,肝基會推動B、C肝篩檢倡議,30多年做了70萬人次,但國家撥出經費,推動「類普篩」政策,讓45至79歲民眾公費篩檢後,3年內即完成600多萬人次篩檢,可見政策力量重大,基金會提出倡議,政府再提出政策,讓肝癌防治至關重要的篩檢策略,在台灣繼續推行,「未來更重要的是,病人篩檢出來一定要就醫。」C肝只要驗出病毒,用藥2、3個月內,98%以上可以根除。楊培銘說,藉由篩檢、用藥,台灣在2025年清除C肝沒有問題,B肝是下一步努力目標,民眾一定要出來篩檢,抽血檢測肝功能、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異常者,也要積極就醫接受治療。國內一直存在B肝持續用藥或治療中停藥的爭議。楊培銘說,台灣B肝用藥標準與國際做法仍有差異,許多國家是E抗原陰性的B肝患者可持續用藥,但在台灣,因健保規範等因素,用藥3年即須停藥;另,未來是否放寬用藥門檻,讓肝功能異常、病毒量高者,即可開始治療,也還有討論空間。另,楊培銘表示,除B、C肝防治以外,脂肪肝是未來需要注意的課題,不論是酒精性、非酒精性肝癌,都會演變為肝癌、纖維化、肝癌的三部曲,此類「新興肝病」應受到更多關注,才能讓台灣成為沒有肝病的國度,鼓勵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自費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如發現中度以上脂肪肝,必須積極追蹤。楊培銘表示,肝癌的發生與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近年來B肝、C肝藥物給付,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但台灣成年人每年仍有7000餘人死於肝癌,5000餘人死於肝硬化,定期追蹤及早發現肝癌及早治療,是根除肝病、消滅肝病最重要的方法,全民腹超的活動,即是消滅肝病最重要的手段與工具。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衛福部關心肝病防治,推動多項計畫,近期就會對外展示成果;衛福部亦向行政院爭取600億經費,將推動四癌篩檢、心理健康等項目,照顧民眾健康,讓健康台灣不只是口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盧勝男:台灣消除C肝做法,連韓國都羨慕、學習
台灣消除C肝做法、成績,連韓國也深感興趣、很羨慕,特別將政府作法翻成韓文,做為學習參考。⾼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盧勝男表示,台灣消除C桿的做法深獲國際肯定,像韓國將2018年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所出版的「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2018-2025」一書翻成韓文,作為消除C肝病毒參考,代表這些政策、做法的確對消除C肝是有正面效果。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按部就班,朝計畫性目標前進「BC肝消除,是指讓BC肝不再是公共衛生問題。」曾擔任國家根除C型肝炎辦公室流行病學研究組組長的盧勝男分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消除C肝所訂立的認證標準,包括「計畫性目標」與「影響性目標」。其中,計畫性目標是指「大家認真做,從預防、篩檢到治療,看可以做到甚麼程度,這是計畫性目標」,在計畫性目標中,血液有C肝病毒的族群當中,需要有90%以上受診斷,且確診病患中有超過80%都接受治療,才符合認證標準,而根據各項針對不同族群的調查顯示,國內確診身上帶有C肝病毒的病患中,接受治療比率都有超過90%。談到如何把C肝病患找出來,並協助病患接受治療,盧勝男解釋,目前主要是以取代性指標計算哪些地方、族群有較多病患,因此只要篩檢8%的人口,就可以找出約25%的C肝病患,不需要篩檢90%的人口,就可以找到90%以上的病患。繪製C肝地圖,更能掌握精準數據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根據多項「高盛行率地區界定指標」繪製「臺灣C肝風險潛勢地圖」,之後在「C手前行,全民協力,完篩也完治—2022 C型肝炎專家會議」中公布「1946-1980年出生世代C型肝炎抗體盛行率地圖」。在2023年,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等合作建立線上數位生態系統「臺灣C型肝炎消除地圖」網站,讓所有數據更加精準、明確、透明。盧勝男表示,從2000年9月開始做C肝篩檢,以1941年到1980年出生人口來看,也就是45歲到84歲族群,已篩檢58.2%人口,近六百萬人,其中C肝抗體陽性率在調整年齡後為2.86%,這群人雖然有C肝抗體,但不見得就是血液帶有C肝病毒, 因此進一步診斷可發現,若年輕人有C肝抗體,血液帶C肝病毒比率約50%,年長族群大約40%,代表近一半的人需接受治療,估算出來約為14萬7千人,其中接受治療比率達92.8%。協助特殊族群篩檢、治療,需多方努力上述為一般人口數據,若是透析病患、HIV族群、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族群、矯正機關收容人、糖尿病患者、早期腎臟病病患等C肝高危險族群,經許多單位自發性篩檢協助,接受治療比率都有達90%以上,不過像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丁基原啡因治療的族群,篩檢率還有需要努力的地方。至於WHO所訂立的影響性目標,則是指「當大家認真做,會產生甚麼樣的結果,這是指C肝的發生率、死亡率」。盧勝男表示,由於這目標是B肝、C肝一起計算,若要有精確數據就會有一定難度。在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針對消除C肝訂立新版「絕對性指標」,也就是C肝發生率要小於10萬分之5,若是靜脈毒癮族群,C肝發生率則要小於2%,而要讓C肝相關死亡率下降,難度可能最高,若B、C肝一起計算,死亡率須不超過10萬分之6,台灣目前的B、C肝死亡率為10萬分之20以上,兩者有段差距,其中C肝死亡率更要控制在10萬分之2以下,除了需要時間,也需要多方一起努力。C肝相關肝癌發生率下降,繼續朝目標努力對於C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率趨勢,盧勝男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若以2015年為比較標準,在2021年,C肝相關肝癌發生率為10萬分之8.24,下降33.5%,預計2025年,會下降到10萬分之6,到了2030年,可能降到10萬分之2.65,不過發生率不代表死亡率,台灣肝癌死亡率超過70%,而肝硬化死亡率部份,近期將補齊數據。盧勝男直言,若要通過2025消除C肝認證,還需要準備許多的資料,才可能壓線、達標,這部分需要各單位一起分工合作,才能攜手朝「2025 年消除C肝、超越世衛」目標前進。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王治元:「慢性病+C」找出高風險族群,C肝普篩成慢性病「救命步驟」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令人頭痛的慢性病之一,尤其患者因其免疫系統和代謝功能的異常,成為C肝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治元表示,C肝病毒增加了胰島素的阻抗性,這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困難,進而加劇糖尿病的共伴效應發生,這些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中風、腎臟病及淋巴癌,在共伴效應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1.5倍。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王治元指出,糖尿病與C肝患者的共伴問題嚴重,且兩者會相互影響,導致疾病控制更加困難,糖尿病患者感染C肝的風險比非糖尿病者高2倍,而C肝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非C肝患者的3倍。這兩種疾病相互影響,使得病情控制更加困難,尤其C肝病毒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導致血糖控制困難,進而加劇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約有6.8%的人合併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王治元特別感謝在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校長的指導下,台灣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糖尿病C肝根除共識指南,強調透過大規模篩檢和治療,可以降低C肝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計劃採用反射測試(reflex test)來提高篩檢率,得出結果後進行更深入的病毒檢測,這樣的治療方式特別適用於中高齡族群,特別是高風險的共伴患者。一旦能根除C肝,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控糖、併發症的發生,和再罹患機率都能有效降低,這也符合國健署提到的新陳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準糖尿病的病人,應該都要預防性篩檢的原因。多團隊合作改善患者病情,個管師發揮作用,有效進行C肝病人管理經過台灣肝臟學會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的共同努力,王治元提到,在2022年至2023年5月期間,啟動「台灣多中心前瞻性質量改進計劃」,有18家醫院參加計劃,共篩檢28,436位病人,發現1,379位糖尿病患者存在C肝問題。在篩檢過程中,每個中心根據其提供的口服藥物,及微根除的策略進行新穎評估,結果顯示,多團隊合作能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王治元強調,將這些措施納入醫院的關鍵績效指標,並利用專家意見管理C肝治療的副作用非常重要,而個管師在C肝管理中的協助也非常關鍵,他們能有效辨識病人,並進行後續的治療。目前的C肝普篩計劃已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照護,全面都+C(加入C肝篩檢)。王治元表示,台大醫院的普篩經驗也顯示,早期篩檢能找出高風險族群,尤其整合C肝篩檢和治療對慢性病患者非常重要,不僅能幫助高風險族群進行再篩檢,還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陳詩典:藥癮族不只戒毒、也要防C肝,一個都不能少!
在台灣消除C肝的過程中,靜脈注射藥癮者不僅易因共用針頭感染C肝,且因篩檢不易常成「漏網之魚」。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觀察到,這些族群雖是C肝高危險群,卻無法強制篩檢,且用藥順從度差、再感染率也高,除了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族群,接受丁基原啡因替代療法族群,更常因不喜歡去診所、不喜歡接觸陌生人群而逃避篩檢、治療,由於這種種挑戰,C肝篩檢、治療率若要達標,就得更講求衛教、C肝快篩的推廣,以及跨單位、跨團隊的合作。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腸胃科、精神科、感染科,必須攜手合作在醫療院所,靜脈注射藥癮者常用美沙冬、丁基原啡因等低毒性藥品取代高毒性毒品,稱為替代療法。陳詩典表示,想幫助靜脈注射藥癮合併C肝患者進行篩檢、治療,光靠肝膽腸胃科醫師,力量並不足夠,必須精神科醫師、感染科醫師也一起加入,效率才會高,不過像精神科醫師,往往因檢查人力有限、擔心藥物副作用等因素而有所猶豫,此時可運用工作坊等方式,尋求共識,才能事半功倍。陳詩典指出,當透過院內轉診、同體系支援等轉介模式,搭配肝膽腸胃科、精神科、感染科等團隊攜手合作,協助靜脈注射藥癮合併C肝族群接受篩檢、治療,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者便較願意接受C肝篩檢,篩檢率近百分之百。數據也顯示,上述族群的C肝抗體陽性率近九成,血液中有病毒比率約百分之八十二,治療率近百分之九十八,完成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比率為百分之八十八,經衛教宣導,四年再感染率降到百分之一。C肝快篩,簡單、方便又快速陳詩典解釋,C肝快篩的好處在於簡單、不需抽血,且很方便、隨時可執行,快篩結果馬上就知道,不需回診,所以非常快速、有效率,當病患接受C肝快篩,就能在第一時間知道C肝抗體為陽性或陰性。若是C肝快篩結果為陽性,病患需進一步驗病毒量,七天後可確認病毒量,若需治療,則回醫療單位取號、拿藥,在使用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8-12週後,確認無病毒量,即可治癒。而這樣的模式不僅可增加藥癮者篩檢意願,也讓長輩、接受透析治療(洗腎)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等不易抽血族群更願意接受C肝篩檢,踏出就醫、診斷第一步。鼓勵藥癮者做C肝快篩,勇敢踏出第一步事實上,衛福部心健司已將藥癮族群納入 「一一三年度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服務對象,且依衛福部「二O二五年消除 C 型肝炎 計畫(二O二四-二O二五年)」,鼓勵每年至少接受一次 C 肝抗體篩檢,每執行一次替代治療個案 C 肝快篩,並將結果上傳「藥酒癮醫療個案管理系統」,便支付C肝快篩行政協作費每人次一百元,以鼓勵醫療人員協助藥癮者做C肝快篩。截至2014年6月,全台藥癮戒治機構有147家,包括156個服務點,而替代治療執行機構有180家,服務點有183處,包含醫院、診所與衛生所,其中有64家醫院、診所申請C肝快篩服務,陳詩典認為,無論是政府、醫療或非營利機構、社區單位,透過跨部會、跨科別合作,才能有效協助靜脈藥癮注射者消除C肝、降低再感染率。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專家:研發C肝疫苗、預防投藥才能除根疾病
C肝消除、防治議題,在世界肝炎日引起重視。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指出,若想徹底「根除C肝」,沒有疫苗,很難達成這樣的目標,因此希望未來可以研發C肝疫苗,或者也可進行研究,以了解是否可採行類似「HIV預防性投藥」策略,如果有C肝疫苗,或有預防性投藥策略,才可能真正邁向C肝根除之路。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對於台灣是否能在2025年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消除C肝目標,陳培哲深感樂觀,不過他也發現,對於C肝治療預估人數,不同統計,數據都不太一樣,根據兩年前估算數據,還需治療人數約六萬八千人,而國健署也有詳細估計,每一項數據都略有差異,因此建議估算要有上限、下限,算出人數範圍,若需要治療的病患越來越少,也需有相關科學佐證,整體數據就會比較客觀。找出低危險群、矯正機關病患,才是真挑戰陳培哲指出,目前在消除C肝上,比較困難的地方在於低危險群的篩檢,像台北市、新北市等,C肝盛行率可能只有百分之零點五或百分之一,但因為族群數量很大,要進行篩檢並不容易,這也是未來重要挑戰,現在正和教育部有些合作,希望可以開始展開行動。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認為,想成功消除C肝威脅,必須要有六項「驅動力」,分別為「醫學界實力要雄厚」、「領導者具有遠見」、「要規劃周密、執行到位」,也要「公私協力」、「運用數字管理」,並努力進行「各種微消除策略」,才會事半功倍。在消除C肝的過程中,矯正機關收容人的C肝篩檢、治療,常帶來許多挑戰,蒲若芳表示,在矯正機關,收容人的停留時間長短不一,且有管理需求,診治上需矯正機關、醫療單位合作、溝通,醫療流程也需細心設計,才能提升篩檢率、治療率。C肝檢查納慢病888計畫,需修診治指引此外,醫界基層近來發現,在進行糖尿病等共病治療時,若加入C肝檢測,常遭健保核刪,因此進行糖尿病等共病治療時,便不太敢執行C肝檢測工作。對此,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這問題並非C肝檢查核刪或不核刪,重點在於,糖尿病防治是賴清德總統「三高防治888計畫」重要一環,若要納入C肝檢測,讓C肝檢測成為常規檢查一環,就要考慮修改相關診治指引,並把C肝列為個案管理中的必要檢查項目,而這樣的做法,除了需要經過各方討論、凝聚共識,也要評估成本效益。若是有效益、有共識,健保署一定予以支援、努力執行相關計畫、政策。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陳潤秋:新北市推「一管到底」,篩檢涵蓋率脫離後段班
原本消除C肝計畫稍微落後的新北市,已急起直追,脫離後段班了。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的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新北市是低風險區域,唯有烏來屬中風險,但在去年也達到微根除,新北也推出一管到底快速通關政策,聚焦在透析族群、毒藥癮者等高風群,和矯正機關合作也篩檢近千人,治療率100%,在HIV族群則由個管師轉介醫療,C肝根除優於全國。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依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全國各縣市消除C肝篩檢情形,平均涵蓋率約58%,其中第一名是苗栗縣最高七成,其次是彰化縣六成八,第三名為屏東縣六成七四,而全國幅員最大的新北市,在這一兩年積極努力下,已突破五成的篩檢涵蓋率,已脫離後段班。陳潤秋表示,新北市唯一列為中風險是烏來去年就達到微根除,C肝抗體篩檢率九成九,RNA檢驗率及治療率都達100%,而在篩檢的政策上,包含多元管道宣傳、醫療院所社區整合式篩檢,目前已有400場篩檢活動,另外也聚焦重高風險族群,預防再度感染等四大策略,而為了找出潛在病人,新北市推出的一管到底、快速通關的照護策略在一般民眾及特殊族群都發揮效果。舉例來說,民眾到新北市醫就診,全面針對住院及門診病人進行B、C肝查詢,經由健保卡的資料若發現民眾沒有檢驗過B、C肝,就會抽血檢測,陽性者轉介綠色通道,再進行RNA檢測,陽性者就直接進入治療體系,這都有專案管理追蹤;至於慢性病患者的篩檢則由個管師定期追蹤。在特殊族群上,新北市政府也會要求市透析機構定期回報指標數據,C肝抗體篩檢率,RNA檢測率及治療率與112年比較都有增加,其中RNA檢測率增加3.1%最多;在矯正機關方面,篩檢人數已近千人,抗體陽性率約兩成,陽性者再進行RNA檢測率及治療率都達100%。陳潤秋指出,由於藥毒癮者的C肝陽性率高達96%,新北市輔導市內7家美沙冬替代療院對篩檢的認知,也強化一管到底的策略,並全額補助RNA檢驗費、診療掛號費等,在HIV+C肝共照服務每半年得定期篩檢,讓消除指標優於全國。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林明達:C肝門診導入監獄,曾獲國際專家肯定
研究指出,監所內的靜脈毒癮者(PWID)是C肝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診治不僅減少後續成本,避免感染他人,法務部矯正署副署長林明達表示,也有益於獄方管理,因此矯正署與國健署合作推動矯正機關C肝篩檢與治療計畫,提供衛教宣導、血液篩檢、門診治療,篩檢1萬7千多收容人,治療其中2千餘位C肝病患,傑出成果更獲國際專家肯定。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依據相關法規,收容人C肝篩檢不具強制性,林明達說,計畫透過地方衛生局、健保署與矯正機關,向收容人衛教說明,同意篩檢後若為陽性者,則安排門診評估治療與否,並依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進行後續治療與追蹤,即使個案轉移或離開矯正機關,也能透過個案登錄系統,銜接療程。以2021至2022年為例,共有39家協辦機關、近3萬5千位受刑人參加衛教說明,1萬7千餘人同意篩檢,2千餘人接受治療,C肝抗體陽性率為27.4%,C肝口服新藥(DAA)治療率為83.3%。2023至2025年全面開放協辦機關,考量到少年感染率低、人數少,且需監護人同意,故先排除少年矯正機關,若有個案問題,再透過一般門診處理;預計篩檢人數1萬9千餘人。慢性C肝門診導入監獄模式曾獲全球消除肝炎聯盟肯定,林明達說,因地方衛生局尚未洽詢矯正機關,目前僅剩綠島監獄、連江分監及花蓮看守所未曾協辦,未來若有機會,矯正署將全力配合,以符合國內法律、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監獄指引、兩公約國家報告及審查所保障的收容人健康權,且照顧好收容人,也有益於管理人。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國內肝癌多肇因B肝、C肝 定期追蹤避免肝纖維化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指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布,肝癌若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肝癌高風險族群不能依賴症狀,必須透過定期篩檢和追蹤檢查,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C肝即使治癒,肝臟已受損,仍須定期追蹤。許耀峻說,後期肝癌可能出現腹水、黃疸(眼白變黃、茶色尿),或疼痛(因腫瘤大到壓迫肝臟表面或刺激到腹膜上的神經);有些人也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倦怠、虛弱、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等。衛福部訂定2025年根除C型肝炎的國家目標,這是因為C肝的抗病毒治療安全有效,口服療程只需要8至12周、治療成功率幾乎100%,只要有病毒就應該清除。但許耀峻提醒,即使患者經過治療已清除病毒,但由於長期發炎容易累積傷害,肝臟若已發生纖維化或肝硬化,C型肝炎患者在感染痊癒後仍需定期追蹤。脂肪肝、過量飲酒、自體免疫肝炎或膽管炎等,也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許耀峻表示,不管任何原因,肝臟慢性發炎時間久便容易結疤,傷疤累積,就是肝臟纖維化,最終可能導致癌變,一旦發現慢性肝炎就要定期追蹤。病毒量高須用藥控制,有肝癌病史需密切追蹤。許耀峻說,肝硬化病人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或其他癌症標記(例如PIVKA-II),以及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其中以超音波最方便,是第一線篩檢工具。若沒有肝硬化等重度情況,一般建議是每半年追蹤,不過每個人病況不同,還是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至於B型肝炎,一直都是國人最主要的肝癌危險因子,許耀峻提到,B型肝炎的治療比較複雜,目前尚無法使用藥物清除感染,但現有藥物可抑制病毒複製,緩解病毒血症,並且改善發炎與纖維化情形。因此若病毒量高、肝臟慢性發炎,或肝臟已顯著纖維化的患者,應該要用藥物控制病情、避免惡化。此外,一親等如果有肝癌病史,肝癌風險會比沒有家族病史者多出2至4倍,他提醒這類民眾更需留意,特別是40歲過後,一定要定期追蹤。抽菸、酗酒、熬夜、脂肪肝,都是肝癌潛在威脅。飲食習慣方面,許耀峻指出,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應戒除。此外,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不論是B、C、D型肝炎病毒都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例如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不安全性行為等途徑,所以必須避免上述行為。熬夜可能影響身體機能,例如容易出現新陳代謝問題,後續對於脂肪肝的發生,以及免疫系統等,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許耀峻特別強調,病人睡眠要充足,否則新陳代謝效率不佳、免疫系統不好,對脂肪肝的患者而言,狀況可能會加劇;對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來說,則可能不利於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脂肪肝的盛行率很高,過重或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許耀峻表示,不是每一個脂肪肝都會演變為肝硬化或長出肝癌,但肝臟若因此慢性發炎,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便顯著增加。此外,有些人看起來不胖卻有脂肪肝,和基因(例如PNPLA3)多型性有關;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影響。有無脂肪肝?自我觀察兩大指標:BMI和腰圍。脂肪肝的形成,一般來說還是與體重密切相關。許耀峻說,自己是否過重,可以透過幾個指標觀察,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其中之一,但BMI和每個人的骨架、身體組成等有關,未必完全準確;另外,還可以檢視自己的腰圍,腰圍和中心型肥胖相關,如果女生超過80公分、男生超過90公分,就要特別注意。內臟脂肪含量也是一個指標,不過需要透過特殊儀器,例如雙能X光吸收測定、磁振造影(MRI)等。對於一般民眾,還是建議觀察自己的BMI和腰圍數字,避免過重或肥胖。肝癌檢查追蹤方式.45歲-79歲民眾,終身可有一次免費B肝、C肝篩檢,一旦發現B肝、C肝、肝硬化隨即進入追蹤程序。.B肝、C肝患者應每6個月定期檢查一次。.肝硬化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每個人病況不同,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我有脂肪肝 有辦法改善嗎?許耀峻指出,脂肪肝是可逆的,研究數據顯示,減低10%的體重,就能顯著改善脂肪肝,甚至「從有到無」。建議飲食要避免手搖飲、糕點等果糖攝取,精緻澱粉的攝取量也要留意;運動相當重要,建議至少每周3次、1次至少30分鐘,重點是要養成規律習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簡榮南:有望提前世衛達標,下5年邁入根除
台灣有望提前世界衛生組織,於2025達成消除C肝目標,B、C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目前再篩檢、治療8千至1萬人,確認靜脈藥癮者的感染發生率、清潔針具數即可達標,後續也應避免再感染,並健保給付治療至病患痊癒,邁向根除C肝。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世界衛生組織曾宣示2030年消除包含C肝在內的病毒性肝炎,其所訂立的計畫性目標中,須抽血診斷九成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八成患者接受治療,並確保醫療性注射及輸血血品100%安全,每年提供每位靜脈藥癮者(PWID)3百個清潔針具;影響性目標則是一般族群、PWID感染發生率分別降至十萬分之五、2%以下,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六以下。肝病是台灣國病,衛福部決心提前於2025年達標,目前還差診斷率86.9%、清潔針具每年每位至少200針、PWID感染發生率待評估,肝癌死亡率因列計B肝而難達成,其餘皆已達標。簡榮南表示,依近三年成人健檢近6百萬人資料推估,C肝抗體(anti-HCV)陽性率為2.86%,C肝病毒量(HCV RNA)陽性率約47-60%,若要達標,須再篩檢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因此建議對高危險群,如糖尿病、腎臟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及藥毒癮者、監所收容人,加強篩檢診斷、治療,以事半功倍。同時,也須確認PWID的再感染率及清潔針具數,並應委託大型醫療院所精算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作為影響性目標的替代指標。此外,簡榮南表示,今年台灣醫學中心評鑑試辦C肝篩檢防治,預計明年正式納入條文,除了關照醫院員工,鼓勵支援洗腎中心、監所等高危險群所在之處,並建議地方衛生局積極輔導管理,區域及地區醫院也納入相關條文更好。簡榮南說,達標最困難的是政府的決心與預算,已故中央研究院士陳定信欲給予政府三年籌備辦公室,但當年底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時任衛福部部長,自健保總額撥款成立跨部會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也與財政部研商,減輕基層診所醫師因治療C肝病人的稅額負擔。簡榮南表示,另外三大幕後功臣也包含前副總統陳建仁、投入研究的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所有學者,以及共同舉辦專家會議多年的聯合報;達標後,應朝根除努力,根據報告,HIV合併C肝感染者得知有免費藥可治,再感染C肝率提升至4.2%,故應思考如何防止再感染;另「治療就是預防」,若健保給付治療至病患痊癒,可避免將C肝病毒傳染給他人。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慢性病患C肝普篩 降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患感染C肝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死亡率也高出1.5倍,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治元表示,C肝病毒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導致患者血糖控制困難,進而加速共伴效應,可能使患者產生腦血管病變、腎臟病及肝癌等併發症。政府已將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列為C肝普篩對象,期及早篩出治療。王治元指出,經過台灣肝臟學會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努力,2022年啟動「台灣多中心前瞻性質量改進計畫」,共有18家醫院參加計畫,共篩檢2萬8436位病人,其中發現1379位糖尿病患有C肝。隨後啟動「Diabetes without C」計畫,制定C肝篩檢和治療策略,並整合到糖尿病患衛教中。結果顯示,多團隊合作能顯著改善糖尿病患的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王治元強調,將這些措施納入醫院的關鍵績效指標,並利用專家意見管理C肝治療的副作用非常重要,個管師也可發揮關鍵角色,有效辨識病人並進行後續治療。目前C肝普篩計畫已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病患照護,全面都「+C(加入C肝篩檢)」。王治元表示,早期篩檢能找出高風險族群,整合C肝篩檢和治療對慢性病患非常重要,不僅能幫助高風險群進行再篩檢,還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C肝篩檢率苗栗奪冠 新北已破5成
台灣消除C肝成就引起國際關注,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表示,美國計畫借鑒台灣成功經驗,將推動C肝消除預算排進眾議院。「台灣C型肝炎消除地圖」去年推出,由過去潛勢地圖進化為精準地圖,提供全面透明且精確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止,C肝抗體篩檢率接近六成,C肝病毒量(HCV RNA)檢驗率達八成,治療率更高達九成五。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與國健署、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共同建立「台灣C型肝炎消除地圖」,余明隆擔任計畫主持人,提供詳細各縣市篩檢率數據及消除進度,包括特殊族群,如洗腎病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又稱愛滋病毒)及藥物成癮美沙冬替代療法者,未來將加入糖尿病患及受刑人的數據。目前全國消除C肝篩檢涵蓋率平均近六成,最高的是苗栗縣達到七成,其次是彰化縣、屏東縣;全國幅員最大、人口數最多的新北市,這一、兩年積極努力下,已突破五成篩檢涵蓋率,成功脫離後段班。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的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新北市只有烏來屬於中風險,去年已微根除,為擴大篩檢,推出「一管到底快速通關」,民眾到新北市立醫院,無論住院或門診都全面查詢,若沒有篩檢過B、C肝即開單抽血,陽性者轉綠色通道進行後續HCV RNA檢查及治療,專案管理追蹤;慢性病患則由個管師定期追蹤。另外,新北市也聚焦C肝高風險族群,與矯正機關合作,篩檢近千名收容人,治療率100%;HIV族群由個管師轉介醫療,C肝消除優於全國;也要求透析機構定期回報指標數據,C肝抗體篩檢率、HCV RNA檢測率及治療率都較2023年增加,其中HCV RNA檢測率增加3%最多。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跨界合作 特殊族群篩檢率增
在台灣消除C肝的過程中,靜脈毒癮者與矯正機關收容人等族群,不僅易因共用針頭感染C肝,且因篩檢不易常成「漏網之魚」。法務部矯正署副署長林明達、衛福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觀察,這些族群雖是C肝高危險群卻無法強制篩檢,且用藥順從度較差、再感染率也較高,因此需靠衛教、效率與跨團隊合作,進行C肝防治。輔仁⼤學數據科學中⼼執⾏長、前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矯正機關收容人的停留時間長短不一,且有管理需求,診治上須矯正機關、醫療單位合作、溝通,醫療流程也須細心設計,才能提升治療率。林明達以2021至2022年為例,矯正署與國健署合作推動矯正機關C肝篩檢與治療計畫時,提供衛教宣導、血液篩檢、門診治療,篩檢1萬7千多位收容人,其中2千餘位C肝病患接受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DAA),成果獲全球消除肝炎聯盟專家肯定,2023至2025年更全面開放與協辦機關合作,預計篩檢1萬9千餘人。在醫療院所,靜脈注射藥癮者常用美沙冬、丁基原啡因等低毒性藥品取代高毒性毒品,稱為替代療法。陳詩典表示,當透過院內轉診、同體系支援等轉介模式,搭配肝膽腸胃科、精神科等一起協助,靜脈注射藥癮合併C肝族群較願意接受C肝篩檢,篩檢率近100%。數據顯示,上述族群的C肝抗體陽性率近九成,血液中有病毒比率約82%,治療率近98%,完成DAA療程比率為88%,經衛教宣導,四年再感染率為1%。此外,衛福部心健司將這些族群納入「113年度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且依衛福部「2025年消除C型肝炎計畫」,鼓勵每年至少接受一次C肝抗體篩檢,每執行一次替代治療個案C肝快篩,並將結果上傳系統,便支付C肝快篩行政協作費。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再篩出、治療萬人 2025消除C肝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世衛組織(WHO)曾宣示2030年消除C肝,六年前,時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提出台灣提前於2025年達標的願景,在各界努力下,只要再篩出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明年可望挺胸壓線達標,成為繼埃及後,全球第二個達標的國家。衛福部國健署年底也將邀請全球消除肝炎聯盟來台檢視並預評,這將成為新政府上任後的重要政績之一。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特地與會,當年擔任衛福部長時,他秉著「借錢都要來治療C肝」的心願,向國發會爭取健保總額之外,再增加健保總額0.2%、約六63至65億元專款用於C肝治療,並成立跨部會「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讓原只限嚴重肝纖維化患者才能用新藥的條件全面開放,加速C肝消除計畫。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表示,應共同為民眾健康努力。各族群治療率 都已超過9成「C肝消除,是指C肝不再是公共衛生問題。」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盧勝男說,WHO訂立的計畫性目標中,須抽血診斷九成潛在感染者,其中八成患者接受治療,而台灣各項針對不同族群的調查顯示,治療率都超過九成,另確保醫療性注射及輸血血品100%安全,每年提供每位靜脈藥癮者(PWID)3百個清潔針具;影響性目標則是一般族群、PWID感染發生率分別降至十萬分之五、2%以下,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六以下。目前政府正檢視相關數據,國健署B、C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依近三年成人健檢近6百萬人資料推估,C肝抗體(anti-HCV)陽性率為2.86%,C肝病毒量(HCV RNA)陽性率約47-60%,若要達標,須再篩檢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感染者。同時,也須確認PWID的再感染率及清潔針具數,並應委託大型醫療院所精算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作為影響性目標的替代指標。今年推動5大補助 衝刺達標走向壓線達標的路上,各界如火如荼進行中。國建署今年元旦推出五大補助方案,包含提升成人健檢補助費用,矯正機關加入補助計畫,提供陽性個案轉介補助費、檢測結果補上傳資料費、特定族群快篩試劑補助等。吳昭軍引用資料說,截至3月底,全國各縣市C肝篩檢涵蓋率平均達57.9%,有13個縣市逾六成,待彙整上傳的80萬份資料後,便知尚須治療人數,有信心明年達標。對於醫界基層反應,糖尿病等共病治療加入C肝檢測,常遭健保核刪,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糖尿病防治是總統賴清德「三高防治888計畫」重要一環,若各方凝聚共識要納入C肝篩檢,健保署必全力支援執行。低危險族群人多 篩檢挑戰大中央研究院士陳培哲指出,目前消除C肝困難點是低危險族群,因人數眾多篩檢不易,現正與教育部合作中;若欲朝根除邁進,未來可研發疫苗或預防性投藥策略。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前C肝辦主任蒲若芳表示,想要完成任務,須雄厚的醫界實力,有遠見的領導者規劃周密且執行到位,也要公私協力,運用數字管理,努力進行各種微消除策略,才會事半功倍。
-
2024-07-05 醫療.消化系統
今年「超」了沒!肝癌早期無症狀 明顯不適已晚期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基會)推廣肝病防治有成,近年肝病死亡率下降,去年肝癌死亡7700多人,3800多人死於慢性肝炎。今年肝基會與7-ELEVEn合作進一步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炎,每年都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B、C肝帶原者,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病是台灣最大的本土病,B肝帶原者有160餘萬人,慢性C型肝炎患者有40至60萬人,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沒有B肝的成年人,大都感染過B肝,也可能有肝硬化及肝癌而不自知。腹部超音波則是早期發現肝癌最好的檢查工具。肝病病友郭忠順去年底參加肝基會舉辦的「免費保肝篩檢」活動,接受抽血檢查,未料檢查報告顯示,甲型胎兒蛋白(AFP)高達45點多,肝指數(AST、ALT)是正常的,他立即就醫,隔兩天做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竟揪出9公分的惡性腫瘤。郭先生說,他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C肝,進一步檢驗才發現曾感染B肝,還好及時獲得醫治。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若出現明顯不適,大都已是晚期,呼籲民眾多善用政府提供40歲以上民眾的免費成人健檢服務。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過去國人B肝帶原者約15至20%,遠高出全球平均的5%,台灣B肝感染率之高,也增加了肝癌風險。肝基會今年除了推動偏鄉肝病篩檢,也規畫一條龍全方位醫療到點服務,檢查出異狀時,由專業護理師提供服務,並帶到醫療院所進一步詳細評估。楊培銘說,「今年超了沒」活動,7-ELEVEn指定門市成為保肝衛教諮詢站,提供免費保肝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等健康檢查服務,增加民眾接受篩檢的可近性。國人對肝病無感,甚至以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才是大宗。楊培銘呼籲,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症狀時已經來不及了,主動篩檢、積極追蹤、及早治療,是預防肝硬化及肝癌的關鍵。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肝基會自2021年推動「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腹部超音波除了揪出肝臟異常,也同時檢查腹部的膽、胰、脾、腎,民眾要有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B、C型肝炎患者只要定期追蹤及治療,都可以獲得良好控制,避免黑白人生。
-
2024-05-14 醫聲.高齡社會
母雞帶頭!彰化經驗躍全國 王惠美:負責鼓掌當啦啦隊
在衛生醫療政策上,「彰化經驗」成了全國標竿,無論是2025年消除C肝計畫,或新冠疫情期間的防疫策略,乃至於因應高齡社會推動的骨鬆篩檢車,都跑在全國之先。母親節前夕,媽媽縣長王惠長接受本報專訪,她謙稱自己只是幫忙找資源,當員工的啦啦隊已,她也跟所有的媽媽們說:「不要只顧別人,多愛自己,家庭才會更美好」。王惠美一見到記者,就小跑步了起來,腳底一雙便鞋看得出來是征戰一整天的利器,「我已經沒辦法穿高跟鞋了…一天走路就6千步以上。」日行萬步,縣長光跑行程都快達標了,王惠美笑說,這是勞動還不是運動,運動習慣的建立仍在努力。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彰化縣有備而來,推出有趣又接地氣的政策,「我愛我的老樣子」,找老師進鄉鎮,教長輩穿搭及走秀,舉辦老人盃電動比賽,利用Switch拼輸贏;也在15個衛生所成立不老健身房,只要長輩到衛生所接受體適能檢測,經醫師評估開立運動處方箋,再交由運動指導員提供個別化肌力指導,並鼓勵長輩自主訓練,預防肌少症。「彰化經驗」幾乎是流行病學裡的專有名詞了。王惠美指出,在醫療政策上,協助衛生局找資源,像扶輪社贊助彰化縣C肝篩檢,日前也捐贈偏鄉眼科檢查,這些都整合到鄉鎮的C級巷弄長照站等關懷聚點裡,長照站裡有運動指導員、物理和職能治療師、專業驗光人員、社區營養師以及專業社區藥師等,都能提供健康相關服務。自己的媽媽正面臨失智危機,王惠美心有所感地說,找對照護資源很重要,「去年媽媽去日照中心,跟著上課後頭腦變得靈光,失智症狀減緩,且生活有重心後也變得更愛美,這都可以減輕家人負擔。」彰化縣長照服務使用涵蓋率已達70.25%,高於全國61.97%。彰化縣也開始建構全國首創的老幼共融長照衛福大樓,全縣預計18處,將整合衛生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不老健身房、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育兒親子館及家庭福利中心等,照顧0到100歲的民眾。至於高齡化社會的另一個重點疾病—骨質疏鬆,彰化縣早在2019年就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合作,打造全國唯一的「骨質密度篩檢巡迴車」,至已辦理了1,021場次社區的骨鬆篩檢,篩檢總人數達11,317人,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身為媽媽,對縣民的照顧也應用在自己身上,每年都健康檢查的王惠美,不諱言有糖尿病及癌症家族史,早期檢查讓自己提高警覺。王惠美特地在母親節前夕,提醒媽媽們,不要永遠只忙著其他人的事,多愛自己一點,家庭也會更美好。
-
2023-12-22 慢病好日子.深度報導
慢病放大鏡【共病】慢性共病系列2|千萬人慢病資料 最完整風險建模
被喻為健保開辦以來,規模最大的照護政策「大家醫計畫」,即將於明年開辦,預估收案個案將近千萬人,參與的醫療院所近六千家、醫師近八千人,涵蓋了六百多個醫療群,藉此,打造以家醫制度為基礎的全人照護模式,第一階段機以糖尿病、初期慢性腎臟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等防治計畫為首要目標。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大家醫計畫」將導入數位照顧模式,原則有三,第一、持續性的蒐集健康監測資料,由醫療端發展病人個人化、客製化的照顧計畫;其次為在病人端強化病人自我照顧能力及衛教;第三為透過此平台,整合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個案管理師、體適能教練等,提升照顧品質。石崇良指出,現階段屬於單次門診為基礎的照顧模式,未來納入數位照顧模式,將有助於提高疾病控制,以糖友為例,三個月回診一次,領取慢性處方簽,在數位照護後,病人穿上智慧穿戴手環、手表,醫療端獲得即時訊息,如果數據異常,醫療團隊主動關懷,聯繫個案回診追蹤,調整用藥,或介入其他措施。除了醫療,「大家醫平台」往前延伸,擴大至預防保健領域,收載個案血糖、尿蛋白、血脂、視網膜(眼底檢查)、血壓、戒菸、癌症篩檢、疫苗施打、B、C肝篩檢、營養運動睡眠等十大數據。石崇良表示,在蒐集分析相關數據後,家庭醫師擬定個人化治療方案,適時調整治療策略。延伸閱讀:慢性共病系列-1/健保署大家醫計畫 揪共病照護邊緣人慢性共病系列-3/專家呼籲 糖腎警示+健康存摺 提早預防慢病慢性共病系列-4/衛生局、診所上心 共創典範城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2-04 醫聲.慢病防治
面對未來的病毒世界 免疫力低下的人該怎麼辦?三大醫學會給意見
自從3月20日新冠疫情解封後,本土併發症每週仍有近300名個案,近來各類病毒大爆發,對免疫力低下者威脅最大,三大醫學會的專家們提醒,對於即將到來的嚴峻疫情,抵抗力弱的人必須接種流感疫苗,也應補打次世代新冠疫苗。面對未來的病毒世界,腎移植病人得小心CMV病毒的感染,而2030年要消除愛滋病,擴大篩檢將是最後一哩路。面對後疫情時代 三大醫學會針對免疫力低族群提解方疫情解封後各式病毒大爆發,對醫病而言今年要過好冬,需要周全準備才有辦法面對。10月28日台灣三大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移植醫學學會及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舉辦第一屆「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控制論壇」,這是國內首見的跨領域、跨科別論壇,不只有三大科別醫師進行專題演講,還有兩大醫療團隊與病人座談討論。會議中聚焦在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輩多重慢病者、腎移植者及愛滋病患者,面對未來感染症的威脅,要如何護體不讓自己受攻擊,各領域的專家紛紛提出解方。感染症醫學:疫情大解封 次世代疫苗接種要跟上依疾管署從2022年至2023年3月的統計台灣至少有1,000萬人確診,確診率達4成以上,其中16%為65以上的長者,解封後每週的本土併發症人數至今仍維持在2、300人左右,其中併發症中65歲以上約佔78%,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很多人認為現在是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代,但若依統計數字來看,解封後重症及死亡個案仍然存在,而免疫低下族群仍是被攻擊的族群,流感的重症患者也8至9成都沒有打流感疫苗,因此,民眾必需認知我們有條件跟能力可以與新冠共存嗎?專家會這麼認為不是沒道理,由於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變異非常快,免疫逃脫的能力很強,疫苗研發的速度有點趕不及病毒變異,王復德認為,「醫界對新冠病毒仍不太了解,目前變異株雖然容易造成輕症,但感染的機會仍大,未來疫情是否重來很難預測。」人與微生物是永無止盡的戰爭,面對狡猾多變的微生物,感染科醫師得站上第一線,王復德指出,在疫情期間疾管署光治療指引就更新了20多個版本,並與臨床醫師及官方溝通,至今都開了百餘場的會議,面對後疫情時代來臨也與開業醫進行密切合作。面對未來的病毒世界,王復德認為,最好的方式除了做好個人衛生及戴口罩,另外就接種疫苗,而打疫苗也需要更新,目前提供的XBB.1.5新冠疫苗,對付目前的流行病毒株具保護力,高危險群的患者更需要再補打。移植醫學學會:腎移植者CMV感染威脅 可預防性投藥3至6個月免疫低下的族群還包括接受器官移植者,移植患者可能會面臨術後感染的情形。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移植患者在術後一到六個月內,為了避免產生排斥反應,使用免疫抑制的劑量會比較高,有些特殊的感染就趁虛而入,尤其是一般人不會感染的病菌,這時候對移植者就是威脅。需要特別留意就是巨細胞病毒(CMV),它是皰疹病毒的一種,依健保署的十年數據資料分析,發現移植感染的比為一般人高9倍。吳麥斯解釋,台灣有95%的一般民眾感染過CMV病毒,感染痊癒後就會潛伏在人體細胞內,當免疫力下降時就增加感染的機會。台中榮總遇過一名18歲未受CMV感染的腎移植患者,接受CMV陽性父親的腎臟,原本術後病情控制穩定,沒想到1個月後患者肝功能異常,經檢查發現受贈者確定感染CMV,還好經過治療後已痊癒。實際上經過台中榮總統計,捐腎者若是陽性器官捐贈給陰性受贈者,術後有一成的感染機會;若陽性捐贈者給陽性受贈者,那麼CMV感染的比例達二成五到三成五。而感染的時機有可能會延到移植後2到5年,原因在於受贈者開始不規則服藥,造成體內潛藏的CMV病毒蠢蠢欲動。由於CMV會活化免疫系統,可能危害到移植的器官,而現在治療的藥物愈來愈好,台灣移植醫學學會也即將針對腎移植患者,建立CMV的照護共識準則,從診斷、預防到治療的最新資訊,吳麥斯指出,目前專家的共識建議,腎移植患者可以採取預防性3到6個月的治療,可以降低CMV對病人危害。愛滋病學會:愛滋治療後已不具傳染力 應列常規健檢項目減歧視聯合國愛滋規劃署宣示於「2030 年消除愛滋」,即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三零計畫,希望可以達到95-95-95目標。即是提高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態之比率達 95%、感染者有服藥比率達95%及服藥之感染者病毒量檢測不到之比率 95%。而台灣2021年防治成效已達90-94-95,在第一個目標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的比例上仍需努力。台灣如何達成最後一哩路,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洪健清指出,擴大篩檢就是一種方式,很多人認為自己並非是高風險族群,但實際上,有一些愛滋病患只有一位性伴侶,但他還是被感染了,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愛滋病毒的篩檢列入健康檢查的選項,這不只可以減少歧視問題,也能找出潛在病人達到第一個95。洪健清解釋,這就像當年在推動BC肝篩檢時,最後納入成人健檢中,大家覺得這是正常的事,那麼為何檢測愛滋病毒需要被「懷疑」呢?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健檢將愛滋病毒選項納入,希望未來可以更普及,我們只要將它當成健康維護的一部份,就是減少歧視的開始。而愛滋病患在維護健康上,除了固定回診治療外,因為屬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接種必要的疫苗非常重要,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因此,洪健清會建議,患者可依疾管署建議施打的疫苗都去接種,因此包括covid-19、季節性流感、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而B肝疫苗則需要補打雙倍劑量,才能讓抗體至少可維持2-3年,但若是活的減毒疫苗就不建議施打,例如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黄熱病等。愛滋病已成慢性病,台灣的治療指引都跟上國際,台灣愛滋病學會除了提供專業的衛教講座,與疾管署及民間的病友團體相互合作,已形成默契。洪健清指出,像最近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就針對愛滋病患牙科治療的就醫權利,與學會及相關團體進行討論,希望幫愛滋病人爭取權益。
-
2023-11-30 醫聲.慢病防治
2030消除愛滋?專家呼籲:台應採創新多元化策略、提升用藥可近性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根據一項跨國性「HIVCCB白皮書研究」,在韓國、中國、日本、台灣、新加玻與香港等六個亞太區域中,只有台灣提前達成聯合國UNAIDS(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所設定的「90-90-90」目標,但目前數據為「90-95-95」,距離2030年「95-95-95」目標,還有一小段距離。多位台灣專家、學者對此表示,從政府部門、NGO民間團體到社會大眾,只要願意一起努力,針對「擴大HIV篩檢、宣導對象」、「減少用藥門檻、增加用藥多元性、可近性」與「推動觀念翻轉、去汙名化」三關鍵發展創新、接地氣策略,相信消除愛滋指日可待。2030消除愛滋需達成「95-95-95」目標,就是95%的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愛滋病毒、95%感染者已服藥、95%服藥感染者達到病毒量測不到。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我國目前已經達到「90-95-95」,優於全球平均「86-89-93」。越多人知道U=U,越有助提升篩檢普及率在篩檢部分,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國際分處副院長柯乃熒指出,目前HIV篩檢宣導政策多針對成年同志族群,事實上,只要有性行為、性活動者,都應定期接受HIV篩檢,像青少年、青少女若有性行為,也應列為篩檢宣導對象,才能避免HIV傷害青少年、青少女健康。「現在感染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得愛滋已不是絕症,只要持續用藥三到六個月,身體就測不到病毒,測不到病毒,代表完全不具傳染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柯乃熒與參與白皮書撰寫的高雄榮總感染科主任林錫勳皆認為,上述「U=U」概念,也是目前國際對治療HIV感染、愛滋病所形成的共識。希望更多人瞭解這樣的觀念,才能盡早徹底去除HIV、愛滋威脅。在白皮書裡,泰國專家提及,在某個城市的HIV篩檢統計中,一般民眾裡,有45%表示曾接受篩檢,48%表示有計畫進行篩檢,篩檢管道則包括常規體檢、產前篩檢。林錫勳指出,相較於其他區域,台灣最大污名化來自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的21條,部分條文為「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致傳染於人者,處五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林錫勳直言,這條文制定背景是在HIV感染、愛滋病仍然無法治療的年代,如今,無論是HIV感染或愛滋病,都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感染者如果定期接受治療,壽命與一般人並無太大差異。因此這項條文已不合時宜,且不符合法律比例原則。「再則,這條文也有侵害人權之虞!」林錫勳說,目前在WHO的網站,對疾病入罪方面,台灣仍未除名。最重要的就是這項條文加重疾病汙名化,且容易阻礙疾病防治、公共衛生政策的推動。如同許多傳染病,歧視與汙名化都使得疾病散播更加隱晦,如冰山下一角,更深不可測。林錫勳分析,現今治療已可達到U=U,兩年前雖然修法,將法條納入此觀念,但至今仍有愛滋病患、HIV感染者被以這個條例起訴。新加坡去年也將同志除罪化,而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以往同志與愛滋病畫上等號,但實際上以非洲為例,感染者是男女各半,並非只有同志才會感染HIV,而同婚法通過後,台灣的新增感染者並沒有增加反而下降,這都代表「愛滋病的防治是公衛問題,必須要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為何還要病患因病入罪呢?」「當歧視減少,才有機會擴大篩檢!」林錫勳指出,持續讓新病人下降是對的路,再來就是要公平對待每一位愛滋病、HIV感染者,對愛滋病、HIV感染沒有歧視,民眾才願意把HIV檢測當成像B、C肝篩檢那般平常,篩檢情況才會比較普及,如此也才有可能加速達成第一個95。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也觀察到,目前不只一般民眾不清楚U=U,連醫療人員恐怕也不甚了解,白皮書中指出,醫師會主動跟病人提及U=U的比例,台灣只有51%,雖在六國中不算差,但相較於國際的67%仍低許多,仍亟需讓社會大眾理解。治療、防治策略須更積極、創新,消除愛滋指日可待目前在治療、預防HIV感染方面,還有「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PEP)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等多元化防治策略,其中,多數專家皆認同,一個國家、區域能否達到「95-95-95」目標,與PrEP推廣規模息息相關,但林錫勳指出,PrEP可有效預防,不過,台灣覆蓋率不到一成,泰國最好約一成八,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我們的PrEP策略,還是太過保守!」柯乃熒直言,如果PrEP用藥像避孕藥一樣容易取得,民眾想買就能在藥局直接購買,在HIV防治上,民眾就會更有自主權,隨著用藥門檻降低、用藥可近性提高,HIV防治效果也可明顯提升。談到PrEP用藥趨勢,柯乃熒、鄭舒倖皆表示,現在除了口服藥物,也有其他創新藥物可供運用,這讓常忘記用藥,或擔心用藥會招來外界異樣眼光的族群有了另一種選擇。不過上述策略目前還未納入健保,也未納入PrEP公費選項,柯乃熒認為,這樣的腳步有點太慢,期待高風險族群未來有更多防治選項,執行HIV防治策略時,也可以更有彈性、自主性。截至今年11月,台灣加入PrEP公費計畫累積人數達5575人,曾淑慧說,規畫在2030年前達成1萬5千人服用目標,不符合公費資格者也可在全國百家院所自費取得藥物。觀念要翻轉,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此外,林錫勳、柯乃熒也都認為,目前在國小、國中、高中的教育上,對HIV感染、愛滋病的描述,還是停留在這是「21世紀黑死病」這樣的錯誤觀念並非事實,且這種錯誤觀念很容易導致疾病汙名化現象,這也讓HIV高風險族群承受很大心理壓力,所以必須從教育著手,徹底打破學生、教育人員對HIV感染所產生的迷思,民眾觀念才可能翻轉,達到消除愛滋的目標,也才不會遙不可及。延伸閱讀:台灣與國際接軌,倡議、推展HIV防治創新策略
-
2023-10-29 醫療.新陳代謝
健保大數據/三分之一糖友合併腎病變共病問題 健保沉重的負擔
健保資料顯示,111年全台共有256萬名糖尿病友,最常見共病為慢性腎臟病,約36萬人,醫療費用驚人,糖尿病費用402億元,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的健保支出更達587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在所有非傳染性疾病(NCD)負荷中,除了癌症,第一名就是「糖尿病」,而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這三者共病問題嚴重,已成台灣健保負擔最重的疾病,有必要謹慎擬定照護政策。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探討國內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照護現況。臨床顯示,如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約三分之一糖友合併腎臟病變。為此,健保署去年推出「糖尿病合併初期腎臟病(DKD)整合照護方案」,希望延緩糖尿病患者走入腎臟病,降低洗腎風險。DKD整合照護方案,目前只涵蓋十分之一糖友。「政府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但收案量仍未達預期。」石崇良指出,全台超過250萬名糖尿病友,但僅十分之一被涵蓋在該共照系統中,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大部分糖友僅到醫療院所就醫、拿藥,每三個月回診追蹤,無法在患者出現共病之前,介入預防。為何共照網收案人數低於預期?石崇良表示,DKD共病共照網在收案時,設有條件限制,參與共照網的醫事機構須組成照護團隊,成員包含醫師、護理人員及營養衛教人員,參與專業人員必須受訓,經過共照網認證合格,這影響醫療院所加入共照網的意願,導致收案情況不盡理想,占率偏低。獎勵積極投入共照治療的醫師,提高參與意願。收案比率偏低,這代表很多黑數個案流落在外。石崇良表示,大部分糖友三個月回診一次,監測糖化血色素,調整治療方針,但晚期糖尿病患常合併腎臟、腦血管、視神經病變等問題,「在這連續且複雜的病程中,必須提早做準備、因應。」延伸閱讀:【慢病共病防治】人、財、識能3缺 醫籲各科打破城牆石崇良說,這正突顯出「大家醫計畫」的重要性,只要符合共病條件者,就可優先納入此照護計畫,由專責醫師提供治療、健康管理。此外,醫師如果積極投入共照治療,經評比後,成效良好,將額外獲得獎勵,藉此提高參與的意願。此外,為讓醫師加強收案,主動找出更多慢性共病患者,家醫大平台提供數據雲端、個案管理、即時反饋、客製化建議等功能,不過,這需「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盡速完成修法。明年度「大家醫計畫」,擴大科別以照顧共病病友。健保署擴大明年度「大家醫計畫」,石崇良表示,希望所有糖尿病友都能獲得完整的照護,以糖尿病作為平台中心,納入共照計畫、個管計畫,盡力整合各計畫,蒐集糖尿病友散落在各點的就醫資料,在「主責家庭醫師」協助下,提供一站到位的醫療照護。「家醫計畫」上路迄今,已近20年,目前共有5600多家診所、7800多位醫師參與這項醫療政策,醫師科別涵蓋了內、外、婦、兒及家醫科等,至少以五家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共同提供全人全程醫療照護。為了讓妥善照護糖尿病友、慢性腎臟病、心臟疾病等共病患者,石崇良指出,將逐漸擴大科別,例如,糖友容易有黃斑部病變、視力變差等問題,此時,眼科醫師愈顯重要,有必要加入「大家醫計畫」醫療團隊。平台提供多項檢查數據,密切監測病人治療效果。透過家醫大平台系統,固定一位主責家庭醫師負責病友的治療、衛教,系統主動監測相關數據,如有異常,及時提醒醫師、個管師聯繫病患,提前回診追蹤;另提醒醫師有關收案追蹤管理訊息,以期找出潛在患者收案照護。石崇良表示,家醫大平台至少提供血糖、尿蛋白、血脂、視網膜、血壓、戒菸、癌篩、疫苗、BC肝篩檢、營養運動睡眠等10項數據,作為醫師監測病人治療效果,掌握未來可能發生的共病,讓共照網更加完備。延伸閱讀:【慢病共病防治】善用AI「算病」 更精準個人化
-
2023-09-24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北市】衛教篩檢到你家 陳彥元:將持續擴大疫苗補助
臺北市地峽人稠,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許多住在沒有電梯、老舊公寓的長者外出不便,有如生活在「醫療孤島」。臺北市衛生局近年來推動「到宅服務」,深入社區提供慢性病、失智等疾病衛教及篩檢服務。明年將為國一男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同時研議腸病毒71型疫苗接種,並鼓勵民眾參與「健康養成記」活動,將臺北市打造成高齡及婦幼友善的健康城市。深入社區 預防慢性病、失智症等疾病「預防醫學、長期照護、疫後照顧」為市長蔣萬安上任後,於公衛醫療的重點工作。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近54萬人,而高齡長者為失智症高風險族群,目前與11家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進行失智症篩檢服務,截至今年7月底共篩檢6758人,由此即早發現失智症長者。依衛福部國健署規劃,今年各縣市失智症篩檢率應達到63%,而臺北市已達標為63.27%。陳彥元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深入社區的網絡,以「到宅服務」模式,提供有安寧、長照、慢性病照顧、失智症醫療等需求的市民。另也積極推動成人健檢、老人健檢、BC肝篩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等服務,並設計許多獎勵措施鼓勵診所、醫院多進行篩檢,給予民眾了解自我健康的機會,如有無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等。明年起全面補助國一男施打HPV疫苗 另腸病毒疫苗有望部分補助蔣萬安市長期待臺北市是一個高齡、婦幼最友善城市。陳彥元說,全國於2018年對國中女生接種二價人類乳突病毒(HPV)公費疫苗,如今四價、九價疫苗問世,臺北市於去年9月開始施打九價公費疫苗。鑑於男生也有傳染HPV的能力,且HPV亦可能造成頭頸部腫瘤,北市明年起將推動國一男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疫苗(HPV)疫苗,市府預計編列數千萬元。陳彥元指出,目前北市國一年生約一萬多人,以接種率約8成估計,約有8000多人接種,每人接種兩劑,如果加上女生施打,可以間接保護近9成女生,遠離子宮頸癌風險,也能幫助大家預防頭頸部腫瘤。此外,目前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也持續為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10月更會有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另腸病毒71型疫苗方面,陳彥元說,腸病毒疫苗很特別,僅能預防71型,無法預防克沙奇等其他類型,但施打腸病毒疫苗是為預防5歲以下幼童罹患重症,因此會編列相關經費,針對弱勢家庭孩童優先補助施打。臺北市衛生局更推出「臺北健康養成記」,透過「揪團做健檢、好禮獎不完」、「健康上上籤、作伙來解籤」等活動,鼓勵民眾接受健檢且將健檢資料上傳至衛福部健保署的「健康存摺」,並完成代謝症候群風險評估等活動,就可以參與抽獎活動,同時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靈性需求不限安寧照護 將針對失智症初期患者提供更多協助最後,北市除了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外,還兼顧心靈的靈性照顧。陳彥元說,靈性需求是種順天應人的生活哲學,許多醫院內設有簡易佛堂、禮拜堂,方便民眾尋求心靈慰藉、順勢而為,以往多是針對末期病人,但包括失智症、末期病人的家屬,當面對疾病、生病家人的焦慮、徬徨、無助,均需要更多靈性需求。目前,臺北市也針對照顧者、失智症初期患者及其照顧家屬提供靈性課程,希望提供更多的協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12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雲林縣】全力推動健康城市 曾春美籲中央:職場健康檢查應與時俱進
雲林縣2023年上半年人口出現十年來首度正成長,除了因為招商成功,部分關鍵也來自縣府全力推動多元化的健康政策,從高齡者安心養老、婦癌篩檢、酒癮戒治、肺功能檢查到職場健康,同時更朝著推動「與疾病共存」心理健康方向努力,要教育民眾正向看待疾病,才能享有優質的預後人生。呼籲中央職場健康應與時俱進 以保障勞工安全健康肺癌防治是雲林縣的公衛施政重點。雲林縣衛生局局長曾春美表示,衛生局民國 105 年與肺病防治基金會及企業合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檢測的專案計畫,對象包括雲林縣環保局稽查員、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員及警察局各分局員警,一共做了244人,107年再針對中小學教師檢測了500人。她說,一開始國健署並不支持LDCT,因為一來擔心有輻射問題,二來認為檢測會出現偽陽性,易造成民眾恐慌,雲林縣這兩年的檢測分別檢出16%及20%的「有異常」及「明顯異常或疑似惡性腫瘤」,109至110年衛生局與扶輪社合作,繼續推動LDCT檢測,而國健署也動了起來,111年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雲林縣有五家醫院配合辦理,分別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生醫院、彰基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為高風險族群提供檢測。另外,針對職場的肺部健康,現有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對勞工的健康檢測內容已不足,曾春美表示,雲林縣將向中央反映,建議勞動部把肺功能檢查列入勞工一般體格檢查項目,以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曾春美更強調,提供安全健康的職場是企業主的責任,雲林縣衛生局希望能擴大與企業合作,鼓勵企業主增加勞工檢查項目,例如X光等,讓企業主了解員工健康是企業的資產,一旦員工生病, 反而是企業的損失。健康城市一:前進社區 一站式篩檢曾春美表示,雲林縣老化程度居全國前四名,偏鄉多,多數老人集中在偏鄉地區,但縣府在推動各種疾病篩檢時,最大難題是有一些老人「永遠邀不到他們出來」。 她說,會出來參與篩檢的老人占比約百分之五十幾,「但其他的不出來就是不出來」,衛生單位用盡所有方法也沒用,進一步探究原因發現,第一是這些老人沒有健康識能,自覺認為「現在又沒怎樣,何必檢查」;第二是怕自己一旦檢出陽性後,在地沒有醫療院所,要赴其他鄉鎮市就醫又無人接送,交通困難,最後延誤就醫。因此,衛生局近年積極發展外展醫療,以衛生所為根據地,主動前進社區。曾春美說,民國111年起,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要求各地衛生所做到一站式篩檢,在各地衛生所每月提供一次各種癌症的篩檢,民眾可到站進行癌症癌檢。衛生局也積極邀請符合資格的醫療院所參與社區外展篩檢服務。針對婦癌篩檢,雲林縣也發展出在地特色,結合美容美髮業,從民國109年起招募有意願的業者擔任素人說客,在社區婦女美容美髮的閒聊之間宣導婦癌篩檢,提高民眾的健康認知,迄今已邀約 234 位女性完成婦癌篩檢。健康城市二:建立個案管理系統由於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曾春美強調, 雲林縣對公共衛生的推動,以前端的預防保健為主,衛生局近年與長庚集團合作「銀躍雲林‧健康 e 把罩」個案管理系統,針對中高齡以上民眾,提供完整性的健康照護服務,健檢異常者的資訊會進入系統資料庫,系統針對疾病異常進行前期追蹤,也會對這些民眾展開疾病衛教及營養、運動宣導介入,減少慢病惡化及共病的發生。曾春美說,這套系統由各地衛生所負責,因為這群健檢異常者都是社區裡的慢性病高風險族群,為免以後失智失能,衛生單位要提早接觸這些可能的個案,提早防治。健康城市三:醫消聯手 搶救腦中風為打造健康城市,雲林縣致力降低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意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救護車緊急載送的患者到院存活率已從之前的7%,提升到21.74%,超過三倍。曾春美指出,為了增強到院前的救護能力,雲林加強醫消聯手。以腦中風來說,消防單位一線隊員第一時間會做腦中風辨識,將高度疑似的腦中風病人送往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斗六分院、若瑟醫院、彰基雲林醫院、中國醫大北港分院),消防局配置的護理人員會在勤務指揮中心做線上指導,衛生局輔導急救責任醫院參與衛福部的「提升急重症及加護病房轉診品質計畫」,都已建立急救快速通道。曾春美也說, 雲林縣每季舉行縣內各大醫院的院長會議,協調各醫院之間的轉診等合作分工事項,這樣的定期會議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動和機制,讓各醫院溝通無礙,資源分享,相互合作而非競爭。另一方面,為強化急救量能,雲林縣消防局也與台大醫院合作。曾春美說,雲林的A1死亡(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人數多,縣長張麗善日前指示要擬訂政策為消防隊員增能,目前全縣TP(高級救護技術員)有29位,仍屬不夠,未來每個消防分隊要再增加一位。健康城市四:遠距醫療 山海大計畫COVID疫情也帶動了雲林醫界的合作與遠距醫療的發展。疫情期間,衛生局啟動「六星共照」計畫, 針對小兒急診重症病例,輔導設有24小時急診兒科看(會)診的台大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建立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分流兒科診急診病人,並由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分院提供急診兒科遠距會診服務,讓雲林各醫院與台大雲林分院連線,就由遠距專科會診先在原醫院急診處置兒科病人,減少輕症轉診、強化重症轉診,以免造成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塞車。曾春美說,今年「六星共照 」將從小兒急診推展到全面的各科急診,衛生局要請台大提出計畫,爭取中央補助擴大辦理。她表示, 遠距醫療可彌補雲林各鄉鎮醫療資源的不均衡,衛生局正規劃推出遠距醫療的「山海大計畫」,先在山區的古坑鄉、林內鄉衛生所,海邊的水林鄉、四湖鄉衛生所開辦遠距醫療,未來會再加入崙背衛生所,第一步先推出眼科和皮膚科, 目前已開始布署。健康城市五:酒癮戒治 解決健康和社會問題雲林縣的肝癌死亡率偏高,是縣府公衛政策的重點。 曾春美表示,目前雲林的癌症死亡率中,肝癌排名二,近年衛生局積極推動BC肝篩檢,同時考量喝酒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又易引發家暴等社會問題,因此把酒癮治療做為重點目標。她說,雲林縣創先例,將酒癮治療化被動為主動,採取策略,廣佈據點,位在北港的諸元內科醫院為雲林縣酒癮治療機構之一,一方面針對患者提供肝臟疾病治療,同時媒合其他院所精神科醫師進駐諸元醫院執行酒癮治療,讓患者治標也治本。衛生局也從各管道推動跨科別轉介,訂定飲酒問題個案轉介與醫療服務流程,例如肝膽腸胃科發現酗酒者,可轉介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諮詢或治療酒癮。【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8-31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嘉義縣】老年人口占比第一 趙紋華:五計畫提升疾病衛教
嘉義縣的老年人口占比全台第一,因應長者照護的需求,嘉義縣近年積極推動腦中風防治,從衛教、運動、營養多管齊下,利用桌遊、複合式歐式健走等有趣的方式帶動長者邁向健康,同時結合社區據點與醫療科技,更能提早防治失智、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等身心疾病。計畫一:設計桌遊 推廣腦中風防治 嘉義縣衛生局統計,全縣人口老化比率21.69%,冠居全國,腦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在嘉義縣歷年十大死因排名第四。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為加強腦中風防治,嘉義縣運用圖卡或社群平台、發布新聞稿、地方電台廣播等方式宣導「微笑、舉手、說你好」的腦中風前兆辨識口訣,提醒民眾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該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衛生局並委託北醫大副教授林立峯設計「腦中風識能提升創意桌遊」。趙紋華說,桌遊中融入了腦中風知識、危險因子辨別、症狀辨識和急性處置方法等知識,衛生局已培訓社區據點的139位種子教師學會桌遊卡牌的製作和玩法,他們回到社區後便透過桌遊來帶領民眾認識腦中風,學會照護自身健康,衛生局也會不定期到各社區據點驗收。趙紋華強調,透過這些模式推廣下去,老人家雖然不能100%清楚疾病,但至少懂得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時要馬上撥打119求救,不久前她認識的一位住在很鄉下的老人家中風,就是因為記住了口訣,在第一時間打119,幸運地搶救成功。嘉義縣衛生局會在特殊節日時加強宣導,同時運用LOCAL(在地化)的方式和語言,拉近與縣民的距離。例如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曾與腦中風醫學會合作,由縣長翁章梁用台語拍攝「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宣導影片。此外,衛生局也常透過各村里辦公室,用在地民眾最熟悉的台語舉辦健康講座。計畫二:推動複合式健走翁章梁同時把運動與營養列為施政重點。疫情期間,衛生局特別與中正大學合作,推出「在厝顧健康」的30分鐘教學節目,每天早上和下午在地方電視台播出一次,由運動教練和翁章梁示範如何在家運動,同時還有日常的身體保健、 健康飲食等衛教內容。針對高齡長輩,近年衛生局推動複合式健走,是在健走時雙手握著特製手杖前後擺動,給予全身額外的推進力,可同時大量使用手部和背部肌肉,讓走路從半身運動變成全身運動。衛生局鼓勵長者每天健走30分鐘, 每周150分鐘,並利用嘉義縣梅山鄉生產的竹子製作竹製健走杖。趙紋華說, 複合式健走不但可防止長者摔跌,還能訓練四肢肌力、平衡力,減少對關節的負擔,延長行走時間,促進心肺功能,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在營養的衛教方面,衛生局推動「營養灶咖」。趙紋華表示,這是出動營養師到社區據點教導老人如何採買、烹調和食用才健康,例如中秋烤肉盡量選用原形食物,少烤加工食品,衛生局還製作「食物紅綠燈」、「阿嬤的冰箱」圖卡,從生活中教育民眾正確的飲食觀念。計畫三:強化ICOPE 主動出擊趙紋華也說,嘉義縣的衛生所功能很強,因為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所以要往前延伸,強化ICOPE(長者健康整合性照護評估),延緩失能,希望早一點找出長者的問題,今年全縣ICOP 評估5349人,有1011人異常,其中597人是行動不便,406人是用藥問題,篩檢出來之後再做轉介,盡早展開治療與照護。另一方面,社區據點對民眾的健康照護格外重要。趙紋華表示,衛生局常前進各據點舉辦活動,或由種子教師下去推動衛教,讓前往參與的民眾成為「種子的種子」,讓他們協助找出真正的高危險群來篩檢。例如有憂鬱症的老人不會出門參加據點的活動,但種子教師可以教導參加活動的老人如何辨識憂鬱症,讓他了解「隔壁的老人有類似症狀」,畢竟偏鄉仍有許多熱心民眾會主動通報和關心他人的問題。衛生局還主動訓練村里幹事和農藥商學會辨識與通報憂鬱症,扮演自殺守門員的角色,不久前就有農藥商很機警的通報一位平常從不買農藥的阿嬤來買農藥,原來她正是因為被詐騙而憂鬱想輕生。失智與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也是高齡化社會的常見疾病,嘉義縣推估2023年全縣失智人口約8493人,目前設有29處社區失智據點、3個失智共照中心,今年5月也與故宮南院、台北榮總合作研發「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的桌遊牌卡,以故宮文物內容做為促進認知功能的藝術輔療工具,帶著老人用圖卡去回憶生活和生命故事,強化認知功能,延緩失智。趙紋華也說,嘉義縣衛生局去年起推出「失智整合照護計畫社區篩檢」,以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7.99%的六腳鄉為示範點,第一年篩檢出58位確診的失智人口,失智率很高,今年是第二年,要繼續前進其他村落篩檢。她強調,嘉義縣的高齡人口多,但很多老人不願主動篩檢,衛生局要透過多種管道,例如出動車輛載著老人到社區衛生室室篩檢,同時整合共照中心、長庚科大、長庚醫院與鄉鎮公所的力量,提供失智整合照護,「衛生局絕不能放著他們不管」。趙紋華表示,目前比較困難的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的篩檢, 因為沒有篩檢工具,國家政策也沒有推動,某些患者初期易被誤以為是失智,之前衛生局曾在社區據點篩檢出一位疑似失智的老人,後來因為使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用藥有效,才發現原來他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但無論是哪一種疾病,衛生局都希望能盡早發現 ,盡早治療,讓老人在地照護。計畫四:全台唯一 智慧綠能醫療車嘉義全縣18鄉鎮市遍布山區與海濱,為照護行動不便、出門不易的慢性病長者,嘉義縣衛生局積極推動行動醫療,每一個鄉鎮每月都會有醫療車巡迴至當地辦理 成人健檢、慢性病篩檢,長照的照護專員也會跟著到當地宣導,深入社區拜訪村里長長,了解有哪些長照需求 。趙紋華特別介紹,嘉義縣採用全台獨有的智慧綠能醫療車,以鋰鐵電池取代車輛柴油發電,結合AI科技推動心房顫動篩檢、智慧眼底鏡檢查,還有高科技雙能量 X 光骨質密度儀器(DEXA),病人的檢測影像結合AI,直接上傳雲端, 由醫師在後端判讀,讓社區健康守護更上一層樓。計畫五:潛伏結核篩檢計畫隨著嘉義縣的新住民人口增加,衛生局推出「潛伏結核篩檢計畫」。趙紋華說,東南亞國家因為沒有結核病的預防接種政策,結核病發生率較高,而嘉義縣目前有五千多位新住民,大多數來自越南、印尼和泰國等地,為免他們可能有潛伏性結核且在免疫力低落時發病,必須提早篩檢、提早治療。這項計畫去年先進行試辦,今年3月24日的世界結核病日正式展開,預計以三年半的時間完成。趙紋華說,今年目前篩檢一千例,已完成765例,陽性率高達18.7%,這些潛伏性患者正進行用藥治療中。預算分配 健康優先趙紋華同時談到,嘉義縣的預算有限,衛生局在爭取預算時,第一是考量是否與民眾健康相關、而且目的與對象都清楚的計畫,第二是考量死亡率,凡是和其他縣市相比偏高的疾病,衛生局也會加強防治預算,而縣長翁章梁都會非常支持。例如胃癌在嘉義縣的發生率占癌症的第八位,衛生局今年即展開胃癌篩檢,之前嘉義縣的C肝因陽性率偏高, 近年也加強篩檢,做的非常不錯,C肝篩檢率全台排名第四,肝癌發生率已逐步下降。而當預算有限時,衛生局會積極尋求民間資源,例如智慧醫療車的心房心室顫動、智慧眼底鏡等設備,都來自扶輪社等單位捐贈。【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5-02 醫聲.肝病清除
立院厚生會籲恢復C肝辦 吳昭軍:併國健署才有機會達標
世界衛生組織立下2030年消除C肝計畫,台灣目標提前於2025年完成。原設於衛福部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卻於今年2月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立法院厚生會今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籲恢復C肝辦公室。國健署長吳昭軍回應,國健署過去即負責C肝篩檢,如今統一於國健署業務內,篩出陽性才能即時追蹤。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如表示,台灣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比例超越WHO訂下的2030年目標,若要消除B、C肝,目前RNA篩檢轉介率需從68.6%提升到90%,目前HIV族群的追蹤已達標,美沙冬族群持續努力,未來目標針對糖尿病、早期慢性腎臟病(Early CKD)、末期腎臟病(ESRD)等特殊族群來努力。林莉如表示,台灣肝炎防治進展良好,從2015年至今,結合中央、地方、民間共同合作,慢性肝病發生率已下降55%,肝癌發生率下降36%,該癌標準化死亡率降低39%。2021年至2025年的國家肝炎及肝癌防治計畫中,涵蓋B、C肝以及代謝性肝炎的預防計畫。吳昭軍表示,距離2025年消除C肝的目標剩下不到兩年,去年6.5萬人、今年則有5.5萬位C肝患者仍待接受治療,要達到80%至90%接受治療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C肝辦公室併入國健署後才真正有機會達到。吳昭軍說,過往國健署僅負責篩檢,一旦民眾篩檢C肝陽性,後續得接受RNA檢測才能進行後續治療,但僅68.6%民眾有進行後續檢測,中間流失掉的族群卻是「最危險」的,C肝篩檢一輩子政府提供一次,不像癌篩兩、三年就會回來追蹤,要達到90%被治癒的目標,中間仍有1.2萬人的距離,需要規畫策略、誘因,追回這些C肝陽性者。「C肝辦納入國健署後,成立肝炎辦公室。」吳昭軍表示,辦公室短期目標是消滅C肝,但後續將逐漸拓展B肝的業務範圍,B肝推估最高有200萬名患者,目前有52%接受治療;近兩個月國健署也在整理,若要達到2025年消滅C肝,辦公室仍需要增加多少人力、經費,細節將再行報告。
-
2023-03-2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辦降級、簡榮南憂心 C肝清除大業仍有兩關卡難突破
「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二月起降階為衛福部三級單位,長年投注努力於其中的專家學者們感到憂心,拿掉「國家」二字,是否顯示政府對於消除C肝已不再有決心。前C肝辦臨床醫療組組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暨胃腸肝膽科系教授級醫師簡榮南呼籲,C肝消除已進入最後一哩路,估計再治療6萬5000名潛在病患即可達到世衛組織(WHO)根除C肝目標,其中約6萬名患者仍未被篩檢出來,但這群病患正是最難找到的人,C肝清除仍有兩道難以跨越的關卡亟需政府協助突破。世衛組織宣示於2023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我國訂於2025年完成C肝清除,以提前達到WHO的C肝消除目標。國內原有約40萬名C肝病患,陸續接受治療後,推估目前仍有6萬5000人未接受治療,而這些未治療者,未來有很高的機會走上肝硬化、肝癌的命運。近幾年,已故中研院士陳定信、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行政院長陳建仁主導,由政府、醫界、學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政府投入上百億預算、學者找出高盛行地區、醫界一步一腳印地進入C肝高盛行區進行治療、地方政府也地毯式進行篩檢服務,原有眾多「C肝村」的彰化縣已經率先完成C肝清除,台南市也是六都第一。國內的C肝清除工程已進入最後一哩路,須找到僅剩的6萬5000名潛在患者,正是C肝清除達標的關鍵時刻。此時的C肝辦降階,讓長年投入C肝清除的專家學者大感錯愕,指出仍有兩大關卡亟需突破,包括毒癮者與不自知感染的民眾。以C肝清除為職志的簡榮南指出,毒癮者因重覆使用不潔針頭,是C肝感染的高危險群,主動就醫篩檢治療的意願又低,而毒癮者可能身在矯正機關、或是正使用美沙冬或丁基原啡因替代療法,因此若能有法務部的共同推動,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預計可以再治療5000名C肝病患。法務部原本已應允協助,因covid-19疫情擾局而延宕,如今才正要全力展開,他憂心,會否因C肝辦降階導致缺乏統合指揮單位而冷卻。此外,仍有6萬名C肝病患,可能自覺「自己絕不會是C肝感染者」,因此未接受篩檢與治療。簡榮南指出,為了更積極找出這6萬名病患,國健署正準備持續積極爭取擴大篩檢經費,爭取經費提供給地方縣市,加強篩檢資源與輔導醫療院所提供服務。並針對給付過低,提高給付誘因。對於C肝辦降階一事,衛福部與國健署已經分別聯繫C肝辦專家學者們,將於近期召開諮詢會議,確認C肝清除的發條仍是緊繫。簡榮南指出,肝癌原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隨著全民接種B肝疫苗,以及給付C肝篩檢與治療,肝癌罹患人數已經逐年減少,在C肝清除的最後一哩路,更需各界的傾力合作。民眾也應踴躍接受篩檢,及早治療。
-
2023-03-24 醫聲.肝病清除
C肝辦降級原因無人知曉 薛瑞元:陳建仁同意
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業務移撥至國健署癌症防治組,實際原因無人知曉,學者批評降級將影響C肝防治。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二○二五年根除C肝目標不變,預算也不受影響,防治若需跨部會協調,由督導國健署業務的衛福部政務次長周志浩協助,事先已請示行政院長陳建仁,並獲同意,若專家不滿,會再找機會解釋。薛瑞元表示,過去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相關人事休假、出缺勤等,沒有專責單位管理,相關業務移撥國健署是回歸體制,目前C肝辦公室主任就由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兼任。薛瑞元強調,C肝防治相關業務雖移播到國健署,但二○二五年根除C肝的任務、工作及相關預算不變。目前按原計畫推動防治工作,以往針對較容易檢驗、治療的族群,現在是要找出困難或不願意檢驗的族群。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目前治療C肝人數已超過十四萬人,預計二年內將治療六點九萬人,即可達標,今年有兩大工作重點。一為B、C肝篩檢人數已達四百至五百萬人,超過篩檢目標的五成。二是針對已篩檢出B、C肝陽性的民眾,要求回診做病毒量檢查,以利後續追蹤及治療。吳昭軍說,如B肝篩檢陽性民眾,僅約七成回診進行病毒量檢查,另三成是遺漏掉的,若可將整體回診率提升至八成五到九成,就可減輕前端篩檢的壓力。另針對糖尿病、腎臟病人也積極推動篩檢B、C肝,而與國健署簽約的成人預防保健醫療機構不限科別,民眾都可以終生一次免費篩檢B、C肝,以利及早發現治療。
-
2023-03-24 醫聲.肝病清除
C肝辦解散降級衛福部埃轟 學者:2025無望清除C肝
衛福部喊出「二○二五年超前世衛清除C肝」,原直屬衛福部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卻於二月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前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回歸學界。中研院士陳培哲指出,C肝清除是公衛學家出身的行政院長陳建仁一生致力目標,在他出任行政院長之際,C肝辦「無聲無息」併入國健署,令人不解。政策領先美國 卻半途而廢衛福部喊出「二○二五年超前世衛清除C肝」,但原直屬衛福部的C肝辦卻從二月起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陳培哲直言「C肝還沒清除,C肝辦公室卻先被清除」,美國日前才宣布成立隸屬衛生部次長的C肝辦公室,並投入數十億美金防治資源,反觀台灣在政策上領先美國,卻半途而廢。陳培哲表示,自己與C肝辦的專家委員都未被告知降級一事,行政手段「十分粗魯」。更值得注意的是,C肝辦降級後,每月C肝治療人數也下降,近三成無病識感的C肝患者尚未進入醫療體系,須靠部會動員行政能力才有機會完治。他指出,若要達到世衛組織的C肝清除目標,台灣每月至少需治療一千六至二千人,但今年一、二月C肝治療人數僅八百、一千人,「照此進度絕不可能達成二○二五年清除C肝。」併入國健署 恐剩數據功能拜登政府提出三大清除C肝策略,分別是簡化C肝篩檢流程、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及透過公共衛生與社會網絡找出尚未進入醫療體系治療的病人。陳培哲說,前兩項已在台灣落實,剩下二至三成C肝患者,多屬偏鄉居民,或不知感染C肝,單靠醫學界單打獨鬥很難找出。曾是C肝辦流行病學研究組長、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表示,消滅C肝需要跨部會溝通協調,如今拿掉「國家」層級,很難再用同樣高度去看消滅C肝的決心。陳培哲也直言,國健署官員是文官身分,缺乏行政執行力以醫藥行政領域的號召力,憂心未來C肝辦的功能只剩下流行病學數據整理。國內C肝患者約有五十五萬人,為達二○二五年治療廿五萬人根除C肝目標,健保署一○六年起給付C肝藥費,初期每人藥費約為廿五萬元,為了解治療效果,要求各醫療院所登錄患者治療後病毒量檢測。經檢測患者治療後,若超過十二周檢測不到病毒量即為治癒,截至去年十月治療十四多萬人,健保用於治療C肝總花費約三百多億元。此外,前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在一月底就離職生效,四月起將於輔仁大學任職,回歸學界。
-
2023-03-24 醫聲.肝病清除
衛福部手段粗魯降級C肝辦 中研院士陳培哲嘆半途而廢
「C肝還沒清除,C肝辦公室卻先被清除。」衛福部喊出「2025年超前世衛清除C肝」,但原直屬衛福部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卻於2月起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中研院士陳培哲直言,美國日前才宣布成立隸屬衛生部次長的C肝辦公室,並投入數十億美金防治資源,反觀台灣在政策上領先美國,卻半途而廢,相當可惜。陳培哲也說,自己與C肝辦的專家委員都未被告知降級一事,行政手段「十分粗魯」。更值得注意的是,C肝辦降級後,每月C肝治療人數也下降,近三成無病識感的C肝患者尚未進入醫療體系,須靠部會動員行政能力才有機會完治。若要達到世衛組織的C肝清除目標,台灣每月至少需治療1600至2000人,但今年1、2月C肝治療人數僅800、1000,「照這個進度絕對不可能達到2025年清除C肝。」「清除C肝能減少病人受苦、拯救性命,並節省醫療資源,我們怎麼能不去做?」陳培哲引用白宮專家在1份報告中提出的結論,直言C肝防治極具重要性。他指出,拜登政府提出三大清除C肝策略,分別是簡化C肝篩檢流程、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及透過公共衛生與社會網絡找出尚未進入醫療體系治療的病人。陳培哲說,前兩者在台灣都已落實,目前剩下的二至三成C肝患者,多屬偏鄉居民,或不知道自己已感染C肝,單靠醫界、學術界單打獨鬥很難找出,需要仰賴跨部會行政資源,包括法務部、教育部共同合作。 「改制後的C肝辦拿掉『國家』二字,缺乏領導者和行政資源。」陳培哲說,過去C肝辦設置在衛福部次長之下,能夠協調衛福部各單位合作推行C肝防治策略,且次長的層級也能進行跨部會溝通。他表示,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行政院長陳建仁都曾擔任C肝辦領導人,並經過與諮詢專家討論,施行電子病歷篩檢、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篩檢等全國性策略,帶領全台邁向C肝清除。陳培哲直言,國健署官員是文官身份,缺乏行政執行力以醫藥行政領域的號召力,憂心未來C肝辦的功能只剩下流行病學數據整理。陳培哲感嘆,C肝清除是公衛學家出身的陳建仁一生致力目標,衛福部長薛瑞元卻在陳建仁出任行政院長之際,「無聲無息」C肝辦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2025年清除C肝到底還是不是行政院、衛福部的施政目標?」他直言,衛福部應該明確表態是否仍將原先的C肝清除目標視為重點,若2025年清除C肝已不是府院目標,包括自己在內的醫界、學界仍會繼續努力;若仍是目標,應在C肝辦降級後,找出持續推動防治策略的方法。
-
2023-02-18 醫聲.肝病清除
台監獄受刑人也加入消除C肝行列 國際公衛深感不可思議
監獄受刑人也是有健康人權!在2月15日至19日於台北舉辦的亞太肝臟研究協會年會(APASL2023)「亞洲消除C肝政策論壇」中,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肝膽胰內科講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余明隆報告醫療團隊深入澎湖監獄,並說服、幫助監獄受刑人接受C肝篩檢、治療成效,而這項成果引起在場國際學者興趣,對於監獄受刑人也願意加入消除C肝行列,深感不可思議。余明隆教授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三軍總醫院本院、澎湖分院團隊共同執行上述計畫,研究成果也已登上〈世界腸胃病學期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監獄受刑人罹患C肝 多願意好好接受治療余明隆教授指出,從研究數據來看,在監獄中,受刑人是靜脈毒癮者的話,出現C肝的風險比較高。而針對這些高風險族群進行C肝篩檢、治療,較能事半功倍,研究人員先執行C肝篩檢計畫,其中有212名確診C肝的受刑人自願參與這次C肝消除計畫,另有91人早先已確診患有C肝,並已接受C肝全口服藥物的治療,這91人為控制組。結果顯示,212名患者中,很少人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晚期肝纖維化與慢性腎臟病等疾病,不過他們的C肝病毒RNA指數卻是偏高,這些人都願意接受治療,之後,達95.8%的人在用藥12週後抽血即驗不到C肝病毒,控制組用藥12週後抽血驗不到C肝病毒的比率則是94.5%,在這過程中,並沒有患者治療失敗、治療中斷或有任何嚴重副作用。研究認為,如果醫療團隊外展進入監獄,並進行大規模C肝篩檢,只要受刑人一確診就馬上現場給予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並讓療程持續下去,這樣就有機會成功消除監獄C肝威脅。消除C肝計畫延伸監獄 每個環節都重要余明隆教授表示,在亞太地區,要將消除C肝的觸角延伸至監獄,相對較困難,若要進入監獄,醫療團隊事先要和獄政管理單位大量溝通,像他們就花了三個月時間溝通,確保每個環節都安全無虞,並將出意外的風險降到最低。此外,他們也事先錄製衛教宣傳影片,讓受刑人了解接受C肝篩檢、治療的好處,同時也鼓勵受刑人多重視自己的健康,因此受刑人接受篩檢、治療的意願就大幅提升。今年二月起,健保署放寬規定,讓過去沒接受過治療的C肝病患在第一次使用健保給付的C肝全口服抗病毒新藥時,可以不用檢測病毒基因型,這代表診斷時間可以縮減,病患也可以更快速接受治療。彰化縣衛生局成績 表現亮眼此外,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局長葉彥伯也在「亞洲消除C肝政策論壇」分享彰化縣消除C肝經驗,他分析,根據2022年彰化縣衛生局一項計劃顯示,在彰化縣8232名HIV陽性、靜脈毒癮者與監獄受刑人中,接受C肝篩檢的比率達92.89%,其中,確診C肝且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比率則是93.61%。在提升監獄受刑人C肝篩檢率方面,葉彥伯局長未來希望將C肝檢測納入新監獄受刑人常規檢查,監獄受刑人每年健康檢查也希望納入C肝檢測。在提升治療率上,當監獄受刑人確診C肝,希望這類病患未來也可以按時程轉介醫療團隊,且用藥流程要簡化,病患才比較樂意接受治療。消除C肝計畫導入監獄模式 值得各國學習、思考全球消除肝炎聯盟(Coalition for Global Hepatitis Elimination)主任約翰‧沃德(John W. Ward)受訪時表示,在消除C肝的過程中,台灣將慢性C肝門診導入監獄模式是一項很重要的成就,而這種模式很值得世界各國學習、思考,不過台灣未來想徹底消除C肝威脅,還是面臨一些挑戰,像社區服務的擴展、支持政策者是否可以以永續角度持續支持、響應等,都是挑戰,期待所有人、各界通力合作,共同為消除C肝努力、打拼,讓C肝病毒不再輕易傷害人體健康。
-
2022-12-15 醫聲.肝病清除
篩檢揪C肝 估7萬人需治療
C型肝炎不篩檢、不治療,恐引發肝癌危及生命。據統計,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每月治療C肝患者為1300人,但預估還有7萬人需要治療,如果以此人數推算,為達到2025年根除C肝目標,往後每月需治療1600人以上。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昨舉辦「全國各縣市衛生局C肝消除觀摩會」,由12個衛生局呈現消除C肝成果。與會專家學者呼籲,國內目前仍有高達7萬名C肝患者未接受治療,因此需要篩檢出更多的人加以治療,民眾應踴躍篩檢。「治療一個病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前副總統陳建仁昨以影片致詞表示,為持續找出C肝患者,也針對愛滋病感染者、血液透析者、矯正機關收容人等特殊族群加以篩檢,以及對C肝共病的病人,包括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等加以擴大篩檢及治療,以順利達到2025年根除C肝目標。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引發肝癌最重要兩個原因就是B肝及C肝,其中C肝沒有疫苗,如今是引發肝炎、肝硬化的棘手問題,各縣市在C肝流行病學、病人特性、文化及生活形態等各有不同,必須擬定因地制宜的策略,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臨床醫療組長簡榮南說,現在消除C肝重點是如何提高篩檢率,目前各醫院透過復健科、骨科或糖尿病共照系統等進行C肝篩檢,再轉由肝膽胃腸科醫師診斷及治療;也針對愛滋病感染者、針具注射藥癮者等特殊族群進行抽血檢驗,期盼找出更多患者提供治療。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說,距離2025年根除C肝的期限還有3年多,各縣市都非常重視,也有很好的成果,但在醫療院所及社區還有許多潛在患者,大家應在高盛行區在加強努力,2025年達標沒有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戴嘉言說,C肝篩檢推動多年,現在就是最後一哩路,讓醫院、診所、洗腎室、居家等處都沒有C肝患者,更呼籲民眾一定要踴躍接受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