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搜尋
肝篩檢
共找到
68
筆 文章
-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一家三口都得C肝 原來早期找密醫打針
嘉義市吳姓男子因父親確診C型肝炎,擔心自己及其他家族成員也有罹患C肝可能,紛紛到衛福部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副院長陳詩典就診,才發現全家5名成員有3名都被檢查出C肝,原來是感冒生病找密醫打針,因針頭消毒不完全造成感染,所幸在陳治療後,全家都已康復。院方指出,吳男早期住在偏鄉,因公衛醫療資源不足,家族成員感冒生病總會找密醫「打一針」,陸續罹病,幸好及早發現和控制,配合口服藥物療程治療。嘉義醫院配合衛福部政策,近期配合嘉義市衛生局及熱心里長推動補篩C肝外,更加碼擴大與公司行號合作,在勞工檢查項目中增加C肝篩檢。下半年度更將於嘉義縣開辦第二波「外展門診」,由陳詩典領軍駐診。陳團隊提供已知為C型肝炎的民眾,問診、衛教、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檢查等,協助C肝患者方便就醫,讓患者就近領藥,來降低治療中斷發生。陳詩典表示,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容易造成肝硬化及肝癌,要立即接受篩檢治療,只要抽血檢查出血液中有病毒,就可使用健保口服新藥治療C肝,一個療程約3個月,由中央健保全額給付,病人配合按時服藥治癒率更高達98%以上。陳說,C肝易合併脂肪肝、糖尿病、腎臟病,這些慢性病族群病人建議也主動篩檢C肝,定期追蹤,以確保身體健康。其實C肝不是絕症,患者若能積極就醫追蹤治療,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病患人數,更能減少國民間的互相傳染。
-
2020-09-08 科別.消化系統
82歲翁腹部不適查出6.7公分肝腫瘤 苗醫進行首例肝切
苗栗縣82歲謝姓老翁腹部不適在診所看診服藥近1個月仍未見改善,日前到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肝膽腸胃科內科求診,醫師詳細問診並抽血、超音波檢查,不僅發現他有C型肝炎,還有一顆6.7公分大的肝臟腫瘤,經協助轉至外科,院方與病人、家屬充份溝通後決定進行肝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出院,後續將做C肝治療及定期追蹤檢查,這也是苗栗醫院首次進行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部立苗栗醫院外科醫師蔡家揚指出,肝切手術與肝臟移植是根除性療法,一般而言,腫瘤超過3公分就不適合做肝癌消融術及酒精注射治療,因考慮到患者年紀較大,也不適合做肝臟移植,因此決定採取肝切手術,若是病人不考慮手術,腫瘤可做動脈栓塞治療。蔡家揚說,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一旦出現明顯徵兆,通常已經是肝癌末期,因此,如有B、C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最重要的是每3到4個月要定期檢查,這樣才能在腫瘤小的時候及早治療,如果等到有症狀時才就診,有些腫瘤已經9到10公分,甚至破裂,這種情況通常治療效果都不好。他指出,有肝硬化或長過腫瘤的病人分為高危險群、超高危險群,開刀順利恢復後也是超高危險群,須每3到4個月回診定期做超音波及抽血檢查,一般切除成功如在2年內沒有復發,5年存活機會約是七成。蔡家揚提醒民眾,有長期喝酒、肝功能異常、BC型肝炎、肝硬化病史,建議3至6個月要到肝膽腸胃內科定期抽血及超音波追蹤,才能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效果好的目標。此外,健保自去年1月起全面給付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苗栗醫院配合政策積極推動C肝篩檢與治療,去年有115人申請C肝新藥治療,且已完治,今年至8月底也有69人申請治療,其中52人已完成用藥療程,持續進行後續追蹤照護,成效良好,鼓勵鄉親如有任何關於BC型肝炎自我照護或C肝全新口服藥治療相關疑問,都可與苗醫衛教室肝炎個管師聯繫,洽詢專線037-261920轉2103或2104。
-
2020-07-21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治療/根除C肝 專家建議小範圍「微根除」先行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年鎖定高風險地區,針對C肝風險最高第七級的「苗栗縣苑裡鎮內區」共十個里進行篩檢,發現該區50歲以上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有C肝,所幸接受治療比率已近八成,達到「微根除」的結果。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微根除」便是針對小範圍的高風險對象或是地區,有C肝者都治癒;而許多受刑人有施打藥物、針頭感染的問題,因此建議矯正署能與衛生單位合作,達到「微根除」。楊培銘表示,雲林監獄和衛生單位合作,對受刑人抽血篩檢,33%篩檢到有C肝抗體,其中七成還有病毒存在;經過治療後,已百分之百痊癒。然而,雖也有其他監獄進行相關C肝防治計畫,但非全面執行。根據肝基會的觀察,C肝篩檢抗體陽性個案仍測到病毒的比例,從2017年高達60%,現在已降至約40%,代表國內C肝防治有成效。不過,楊培銘進一步表示,和一般C肝病患平均年齡為50歲以上不同,監獄裡的C肝患者平均年齡則小於45歲,且C肝治癒後再感染率通常低於5%,受刑人的再感染率則高達15%,顯示受刑人多因施打藥物、共用針頭的緣故而感染,因此必須提高治癒率,病毒才不會在群體間繼續傳播。楊培銘說,現在C肝有很好的藥物治療,副作用低、療程短,建議矯正署能與衛生單位合作,針對受刑人進行全面篩檢,並且「即篩即治」,達到「微根除」的目標。
-
2020-07-17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治癒C肝不只防肝癌 台研究:胃癌淋巴癌降7成
治療C肝不只防肝癌,高醫大研究發現,C肝治癒率提高,胃癌、淋巴癌風險跟著降7成。醫師強調,C肝患者中有1/4肝功能正常,卻已出現肝纖維化,呼籲45歲以上都應做肝炎篩檢。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主題訂為「找出失蹤的百萬病患」(Findingthe missing millions),強調全球有2.9億人尚未意識到已感染病毒性肝炎。肝炎是台灣民眾的健康殺手,過去40年肝癌長期盤踞癌症死因前2名,據統計,全台每年有約1萬1225人確診肝癌,其中有8成是B、C型肝炎所造成,去年全台有1萬2121人因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病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今天共同舉辦記者會,共同呼籲護肝三招「去篩檢、要治療、肝會好」。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為了達到2025年消除C肝目標,健保署106年首度將C肝口服新藥納入給付,只要確診感染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都能用藥,且治癒率達97%;國健署今年也提供45至54歲民眾,終身可進行一次免費的B、C肝篩檢,原住民更放寬至40到60歲。治癒C肝不只能預防肝癌,胃癌、淋巴癌風險跟著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高醫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余明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隨每年每萬名C肝感染者從260人大幅降低至60人,胃癌發生率可降低7成、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降低7成3;若未受到幽門桿菌感染的C肝患者,也可減少6成7的胃癌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肝功能正常,並不代表沒有罹患C肝,余明隆說,C肝患者中有45%的人肝功能正常,但其中已有23%早已演變成肝纖維化第三或第四期,正邁向肝功能衰竭等嚴重病變。余明隆指出,肝功能只能做為肝臟健康的預防指標,並非唯一指標,過去臨床上甚至遇過肝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呼籲45歲以上民眾都至少要接受1次肝炎篩檢,若有吸毒史、洗腎史、腎功能、糖尿病不好的民眾更是危險族群,更應儘早篩檢。林莉茹強調,即便已進展到肝癌,只要及早治療、存活率也愈高,據統計,肝癌第一期5年存活率約61%、第二期46%、第三期10.5%,到了第四期只剩下2.6%。為了找出隱藏在全台各個角落的肝炎患者,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下半年將在高雄、屏東、澎湖、台東舉辦百場免費篩檢活動,盼深入地方,幫助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肝更好。
-
2020-06-21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國健署將擴大C肝篩檢、推健檢2.0 預期短期添健保壓力
全民健保安全準備金吃緊,衛福部積極推出新的預防醫學與照護計畫,國健署即將推動成人健檢2.0與擴大C肝篩檢,及早篩出病人的同時也能預期會短期增加健保支出,健保財務赤字壓力更甚。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時首度表態要調漲保費,他今天重申其必要性,並強調會在符合社會期待的前提下進行調整。我國健保開辦25年來曾四度調整保費費率,兩次調升、兩次調降。2002年自4.25%調升至4.55%,2010年調升至5.17%,2013年因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收入讓安全準備金較充足,保費費率調降至4.91%,2016年再降至目前的4.69%。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表示,保費費率下降、收入減少,使近年支出持續動用到安全準備金。2015年安全準備金高於四個月的保費支出,但截至今年5月底僅剩2.75個月,估計明年將低於1.5個月。不僅原有的醫療支出將持續支用安全準備金,衛福部積極推出新的預防醫學與照護計畫也可能增加健保支出。國健署長王英偉舉例,國健署即將推動「成人預防保健2.0」,根據實證資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對象規劃不同的篩檢套餐,像是高齡女性可增加骨密度篩檢。另外,國健署預計針對C肝發生率高的地方放寬篩檢年齡,這些新制更精準揪出病人,而病人就會提早使用到健保資源看病。衛福部照護司正發展「照顧共聘2.0」,司長蔡淑鳳解釋,未來將透過資訊平台將病人的照顧需求進行分類,藉此媒合照服員,找到照服員與病人的最適照顧比例、最適照顧模式與經濟規模。預計年底提出試辦計畫,日後正式推廣至所有醫院時,就有可能支用到健保財務。依據「全民健保財務平衡及收支連動機制」,當安全準備金月數將小於1.5個月,就達調升費率的條件。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活動時表示,眼下勢必要增加保費規模,但會研議如何在符合社會期待的前提下進行調整。至於是否考慮以家戶總所得計收保費,他表示,此舉衝擊家戶概念,要審慎考慮。商東福表示,健保會將於今年9月決定明年度的醫療服務總支出,11月左右據此研議如何調漲保費費率,至少要確保2022年底要能維持兩個月的安全準備金。
-
2020-06-04 癌症.肝癌
顏清標三弟也罹肝癌!每4人中1人會惡化為肝硬化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因肝癌、肝硬化,至高雄長庚醫院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與二兒子顏仁賢配對成功後,捐了3分之2的肝臟救父,換肝手術也十分順利。不到1個月,又傳出顏清標三弟顏清山同樣因為肝癌而住院,正在評估換肝手術的可能性。多年來,肝炎被喻為國病,感染人數達2、300萬人,國健署提醒,年滿45至54歲民眾、40至60歲原住民均有1次肝炎篩檢公費補助,務必接受檢測,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B型與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後每4人中,1人會惡化為肝硬化,如有肝硬化,則每20人,1人會併發肝癌。 根據統計,全台每年約有13,000多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而肝癌持續高居癌症死因第2位。王英偉說,大部分肝病並無明顯症狀,患者常因此延誤就醫,以肝癌為例,不少人確診時已經到了晚期。 在肝炎治療上,我國早已實施B肝試辦計畫,由健保給付B肝藥物或針劑治療。106年則提供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並納入健保給付,且自108年1月起,病人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成為給藥對象。 王英偉提醒,民眾如經C肝篩檢為陽性,應儘快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並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治療,就能徹底清除C肝病毒,讓自己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致命3部曲。 至於預防上,我國於100年8月開始提供民國55年(含)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民眾,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C型肝炎篩檢服務。108年6月1日起,先行放寬年滿40至60歲具原住民身分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終身1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 如果不符合成人預防保健受檢資格,又尚未做過B、C型肝炎篩檢者,則可利用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也就是40至60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肝功能GPT、GOT等檢查。 王英偉說,如果檢查結果為肝功能異常,則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驗、追蹤及治療。未來將視經費狀況,研議調整擴大篩檢對象的可行性。 至於顏清標兄弟相繼罹癌,外界認為,與年輕時抽菸、喝酒、吃檳榔等因素有關,王英偉建議,勿過度飲酒,維持適當體重,才能預防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罹B肝又貪杯! 中年男超慘下場出爐 小酌幾杯無傷大雅? 別僥倖!肝病三部曲就從這裡開始
-
2020-05-22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肝炎、肝硬化、肝癌...把握篩檢服務 3撇步助護肝
B型與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約13,000人,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大部分肝病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容易因警覺性不夠而延誤就醫,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慢性肝病以及肝硬化對國人健康衝擊,不容輕忽。年滿45-54歲民眾、40-60歲原住民,可享終身一次肝炎篩檢補助於100年8月開始提供民國55年(含)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民眾,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C型肝炎篩檢服務,自108年6月1日起先放寬年滿40至60歲具原住民身分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如不符合成人預防保健受檢資格,又尚未做過B、C型肝炎篩檢者,則可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60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進行肝功能之「GPT、GOT等項目」的檢查,檢查結果為肝功能異常者,則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驗、追蹤及治療,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逐步邁向消除C型肝炎之國家目標。未來也將視經費狀況,研議調整篩檢對象之可行性。C肝藥費健保出 6千家院所提供便利篩檢我國自106年開始提供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並納入健保給付,且自108年元月起,病人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成為給藥對象。因此,民眾如經C肝篩檢為陽性,應儘快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並依醫師評估建議接受治療,不僅能保障自身健康,也是預防肝炎傳播的有效方法。符合資格的民眾善用此項篩檢服務,可至全國6千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之醫療院所接受篩檢。養成好習慣 才能真正護肝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民眾,透過篩檢能夠早期發現、適當治療,方能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護肝小撇步包括:1.避免接觸危險因子(如避免共用針頭等)2.保持健康體位,包括健康飲食及多運動。3.勿過度飲酒,預防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同時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場所,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加強防護措施,減少感染風險。本文摘自國民健康署 原文請點此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