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維生素
共找到
2812
筆 文章
-
-
2024-06-28 養生.聰明飲食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認證養生4好處一次看
芋頭營養價值高,對養生相當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芋頭的對人體的好處,也提醒芋頭是屬於澱粉類,若當餐又有其他澱粉就要小心超量,像是許多民眾吃鍋習慣加芋頭,就得多加留意。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指養生好處一次看。 高纖、低熱量: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屬於低熱量的澱粉類,同樣是100克的情況下,白飯約183大卡,芋頭僅有128大卡,有助減重。膳食纖維豐富,約2.3g,屬於中高膳食纖維,有利控制血糖、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β-胡蘿蔔素、B群:芋頭也吃得到β-胡蘿蔔素,於身體生成維生素A,有助護眼、促進夜視力、修復肌膚、保護個器官黏膜、維持免疫等。B群方面則有維生素B2,同樣有利修復皮膚、保護各器官黏膜;葉酸有利保護腦神經及DNA;菸鹼酸有利抗發炎、保養皮膚。 鉀、鈉、鎂、鋅:另也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幫助身體鈉鉀平衡、去水腫、防範高血壓。另也有些許含量的鈣、鎂、鋅,鈣有助骨骼健康,鎂有助神經穩定及維持心血管健康,鋅則幫助維持身體機能、發育、免疫等正常。 豐富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芋頭也是個蛋白質豐富的澱粉食材,約100克就含有2.5克,是吃素時、尤其全素者補充蛋白質相當好的選擇。 料理芋頭、吃芋頭時會發癢?營養師指4種人留意避免佳! 限鉀族群:芋頭雖然營養,不過也還是有部分族群需要多留意酌量或避免食用。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鉀含量相當高,洗腎、透析等限鉀的腎臟病友就需要注意,若要吃建議在之前先和醫師、營養師討論。 易脹氣、腸道狀態不佳:另外,芋頭膳食纖維也不少、也容易產氣,對於腸道狀態不佳或有脹氣的族群而言可能會稍有負擔,也建議避免食用為佳,待狀態良好之後再吃。 料理芋頭、吃芋頭會癢?芋頭因含「草酸鈣」和「芋頭糖蛋白凝集素」的關係,會使人接觸後出現發癢、刺痛、紅腫等症狀。芋頭自然無法生吃,在料理前可戴手套,或者直接連皮一起加熱料理再削皮,若不幸真的碰到發癢可用熱水沖或鹽水洗改善。不過若是對於每每食用芋頭之後較易過敏族群,就建議即便煮過還是避免食用為佳。 注意!芋頭也是個過敏原:值得注意的是,芋頭除了上述會引起發癢症狀外,它本身也是一種過敏原,就像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少部分的人也會對芋頭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對芋頭過敏者自然應避免,若發現自己吃了煮熟的芋頭還是會出現過敏,就應立即停下,若發現喉頭緊縮等過敏性休克相關症狀則應立即撥打119送醫。 芋頭有毒要少吃?至於許多長輩會說「芋頭有毒要少吃」,也是基於上述兩點,雖然和現代所稱的毒物觀點不同,但確實會對有些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不具有使人中毒的成分,否則應當連吃都不能吃。 芋頭雖養生但注意是澱粉類!吃鍋留意替換,別澱粉超量。 建議吃6-8塊芋頭,減少半碗飯。劉怡里營養師提醒,芋頭雖然營養,但是屬於澱粉類,別和蔬菜類混淆、誤以為是蔬菜類而多吃,以免澱粉量攝取過高,反而影響血糖不穩。建議留意澱粉替換,6-8滾刀塊的芋頭110克約等同於半碗白飯熱量。換句話說,粗算吃約6-8塊建議減少半碗飯,3-4塊芋頭就建議減少1/4碗。 吃鍋注意,這些都是澱粉類:芋頭和澱粉的替換尤其是在吃火鍋時要特別留意,許多鍋物火鍋料會芋頭、玉米、南瓜一起上,再送上一碗白飯,這四種都是相當養生的澱粉類,但需小心當餐澱粉恐怕超量。而芋頭湯也是一種澱粉類湯品,若習慣喝芋頭湯再加芋頭會更需要注意份量。 其他芋頭甜品也要留意:其他芋頭製的甜品類也要留意,例如芋頭酥、芋圓等,以芋圓為例,雖以芋頭為基底作甜品,不過視店家也會加進許多的太白粉等精緻澱粉,而且芋頭甜味較低,也會加進許多精緻糖調味。若當餐要吃飯又要吃芋圓等甜品,芋圓60克等於半碗飯的熱量,建議留意澱粉之間的替換。 《延伸閱讀》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南瓜助防癌、顧心肺、好處多!營養師指8好處,3吃法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到底需不需要吃?研究:吃綜合維他命並不會讓你活更久!各種維他命吃過量的副作用
到底需不需要吃維他命?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吃綜合維生素補充劑不會讓你更健康,甚至比起不吃的人,死亡風險竟還略高一些。專家指出,只要飲食均衡,健康的人基本上不建議特別補充維他命。吃維他命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許多人都有吃維他命保養品的習慣,認為維他命有助維持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但維他命到底有沒有需要吃,一直以來都有不同見解。根據近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指出,吃綜合維他命補充劑的人,比起不吃的人死亡風險還略高。這項研究追蹤40萬名、平均年齡61.5歲、沒有慢性病史的美國成年人超過20年,與未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人相比,每天服用的人的死亡風險沒有改善,服用補充劑的人還略增加4%的死亡風險。尤其當涉及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病時,綜合維他命恐怕無法為人們提供任何真正的保護作用。而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吃綜合維生素則更可能根本沒有好處。維生素雖可以透過補充劑獲得,但一般仍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好。根據《Healthline》訪問史丹佛醫學院的營養師 Alyssa Kwan指出,她通常不會建議那些已有健康和均衡飲食習慣的人服用綜合維他命,只有當患者在營養不足的情況下,例如可能食欲真的很差,或無法透過正常飲食來滿足營養需求,此時才會建議他們補充維他命。【延伸閱讀】想攝取各種維生素該吃什麼?常見6種維生素功效及食物來源服用多種維他命小心過量問題此外,如果只是吃一種維他命倒還好,事實上更有人是每天都吃多種維他命,這就要當心不知不覺各種維生素重覆攝取過量的問題。例如吃綜合維他命又吃B群,導致體內B12過量,當綜合維他命都吃完時,體內已經習慣高濃度的B12,當開始沒有服用時,反而出現缺乏B12的症狀,如貧血、精神沮喪等。以下列舉大眾最常吃的維他命,若攝取過量可能產生的影響。各種維他命過量的副作用.維生素D:攝取過量可能產生全身性維生素D中毒反應,包括厭食、腹痛、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引發高血鈣症,對心血管系統則會引起高血壓、心律異常,腎臟也會受害,嚴重甚至腎衰竭。.維他命C:導致體內草酸含量增加,提高腎結石風險。.維生素A:急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嚴重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現象。每天攝食超過3萬微克的維生素A長達數年可能慢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中樞神經異常、肝臟、骨骼異常或是皮膚變異等反應。另,女性懷孕期間或懷孕前期大量攝取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維他命B3:吃多會有肝毒性,可能影響肝功能。.維他命B6:恐增加神經病變風險,導致手腳麻、感覺異常等症狀。.維生素E:過量攝取高劑量維生素E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或導致腹瀉、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皮疹等症狀。.葉酸:攝取過多可能引起失眠、過敏及身體不適,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資料來源】.《Healthline》Taking a Daily Multivitamin May Not Help You Live Longer..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7 養生.聰明飲食
吃麵包真的對健康有害嗎?對你的身體到底有什麼影響?
你熱愛吃麵包嗎,但又擔憂吃麵包對健康有害?例如麵包可能與體重增加和代謝問題有關,並以不健康的方式升高血糖濃度。或者大量生產的麵包被視為不健康的超加工食品,缺乏纖維又富含添加劑。到底該不該繼續吃麵包?事實上,與其避免吃麵包,不如了解每片麵包中的成分並觀察每天吃多少,通常是更健康的做法。 【延伸閱讀:吃白吐司不再罪惡 烘烤前先做一事可降麵包升糖指數相對健康】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麵包對身體有害嗎?許多人避免吃麵包和其他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因為他們認為麵包是一種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身體會迅速將其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濃度快速上升和下降,即所謂的「血糖波動」。血糖飆升讓我們感到快樂,但它們也會讓我們很快再次感到飢餓,讓我們更渴望食物,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人上癮的原因。有研究表明,長時間血糖的極端波動會引起發炎,並增加心臟病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但專家指出,進食後一定程度的血糖升高是正常的,通常不會對健康的非糖尿病患者造成問題。不過,過度的血糖高峰仍會損害我們的健康。然而,麵包等碳水化合物對於為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提供足夠的能量來發揮作用至關重要。再者,並非所有碳水化合物或麵包都是一樣的,例如全麥麵包比精緻白麵包含有更多的纖維有助平穩血糖。除此之外,全麥麵包也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 吃麵包會導致體重增加嗎?專家指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麵包的製作方式及其所含穀物的類型。像是精製的低纖維麵包會使飢餓持續存在,並提高胰島素濃度,從而導致體重增加。另一方面,全麥、黑麥和酵母麵包比起精製的白麵包含有更多纖維,需要更多咀嚼,並且讓你有飽足感。專家強調,每個人對不同種類麵包的身體反應都不同,因此沒有適合每個人的正確方法,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飲食需求的麵包類型。麵包會導致健康問題和腹脹嗎?一般認為,麵包成分中的小麥、黑麥和大麥中含有的麩質,可能跟引發乳糜瀉和麩質不耐症有關。不過專家表示,目前很難確定麵包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另一方面,許多人也認為麵包會導致腹脹,但還有許多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人造甜味劑、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飲食中其他的食物組合。專家補充,腹脹並不總是負面的,這可能只是你的腸道正在處理纖維。對於患有乳糜瀉和麩質不耐症的人來說,則需避免包括麵包在內的任何麩質來源的食物。為何麵包是超加工食品?根據「NOVA食品分類(Nova food classification)」,麵包可以被視為超加工食品,這是因為它們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添加額外的成分。經過超加工的麵包通常纖維含量較低,因為纖維是從麵粉中提煉出來的。許多產品都含有防腐劑、乳化劑和穩定劑等添加劑,這些添加劑現在被認為與腸道健康狀況不佳等狀況有關。專家提醒,即便白麵包屬於超加工食品,但仍是一種營養來源。更重要的是,在購買麵包前應該仔細審視食品標籤,以更好地了解購買的產品成分。【資料來源】.What eating bread really does to your body – and the healthiest supermarket loaves to buy.The Truth About Bread.Cleveland Clinic: Gluten Intolerance
-
2024-06-26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痛又血尿!天熱更容易尿路結石 「這些食物」要少吃
尿路結石為常見的泌尿道問題,台灣夏天氣溫高,若汗流的多、又無喝水,尿液就可能變濃、沉澱,使得夏天發作的結石問題是冬天的3~5倍。飲食習慣、水喝不夠都是原因尿液會經由腎臟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被排出體外,若尿液中出現沉積物的結晶體、堵塞排尿管道,就會形成尿路結石。台灣的結石患者中,成分以草酸鈣結石最常見,約佔8成,其他還有磷酸鈣、碳酸鈣、尿酸等。 腎結石、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都是尿路結石的其中一種,依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名稱。但誘發原因可以參考以下危險因子, 1.家族史 2.飲食習慣:如嗜吃高鹽、重口味、高普林食物、高蛋白質。陳鈺昕醫師在其粉絲專業「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中提到,適量的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的生成及修復,但若「大量」攝取蛋白質會讓尿液呈現過酸的環境,容易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率。蛋白質吸收與分解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結石的離子,慢慢的尿液中的結晶就集合形成了結石。 3.水分攝取不足 4.其他:活動力不足、常憋尿者(如久坐辦公室、擔任駕駛工作),藥物(有些藥物服用過多會引發結石, 如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某些疾病(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不同位置有不同症狀尿路結石會因結石的位置有不同的症狀,可能會出現血尿、腎絞痛、排尿不順等問題: 尿路結石怎麼辦?透過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尿酸值、尿液分析等檢查,看出是否有尿路結石。但因尿路結石復發機率高,因此時想預防結石,抑或是結石的術後保養,可以保持以下生活習慣,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尿液中的礦物質,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每天攝取2,000cc以上水分,保持尿液呈淡黃色為宜。但為避免身體負擔,喝水要少量、多次補充為佳。 均衡飲食:適當攝取鈣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煙酒。 勿攝取過量高普林食物: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類、紅肉、海鮮、豆苗、蘆筍、紫菜等容易增加尿酸結石的風險。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或尿酸鹽沉積過多而引起泌尿道結石者應限制高普林食物。 勿攝取過量高蛋白食物: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使尿液偏酸,進而促使尿酸結石的形成。正常成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是,體重(kg)x0.8公克的蛋白質。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48公克的蛋白質。 適量攝取鈣質:適量攝取鈣質有助於預防結石形成。且鈣質是人體的必要元素,鞏固骨骼及牙齒的主要來源。 適當控制鈉和脂肪攝取:高鈉和高脂肪飲食可能增加尿鈣和尿酸結石的風險,因此應該適當限制鈉和脂肪的攝取。 避免憋尿:長時間憋尿容易造成尿液濃縮,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因此應該及時排尿。 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尿液排泄。參考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福部南投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Meyo Clinic 延伸閱讀:怕結石,才應該吃鈣!膽結石、泌尿道結石、痛風石,營養師從原因、飲食,解析「人體3大種類結石」
-
2024-06-25 養生.營養食譜
蛤蜊煮不開?4招教你挑到新鮮蛤蜊,烹煮1秘訣熟的剛剛好!
蛤蜊與蝦子,大概是名列大眾最喜愛的海鮮類前幾名。吃海鮮最怕吃到不新鮮的,專家提醒,購買時2件事,聞聞看、敲敲看,死掉的文蛤會有腐臭味,不新鮮的文蛤敲擊聲則是空心感。文蛤=蛤蜊 女性補鐵好夥伴小吃店、家裡常煮的的蛤蜊湯,熱炒店很受歡迎的塔香蛤蜊,都是餐桌上很常出現的食材文蛤,根據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資料指出,文蛤,也就是一般我們俗稱的粉蟯、蟯仔、蛤蜊、蚶仔,是很普遍的海鮮食材。文蛤殼形略成三角形,殼皮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有豐富的鐵質及維生素B2,是女性補鐵好夥伴,維生素B2則有助調節體內新陳代謝,協助細胞再生。蛤蜊適合用以作湯或炒、烤及混搭各式菜餚,料理用途很廣。新鮮的蛤蜊味道鮮美,是製作低油鹽飲食時極佳的食材,很適合夏天吃,很清爽。在高湯中加入些許蛤蜊,可以取代鹽,炒菜、涼拌時加入蛤蜊,調味料就能少用一點,甚至不必調味。蛤蜊脂肪含量少 但普林含量高 蛤蜊脂肪含量不高,每100公克的熱量只有55大卡,屬於低脂肉類,適合想控體重的人吃。以一份60公克重的蛤蜊,大蛤蜊大約6個,一般大小的蛤蜊約為22個,吃起來頗有飽足感,熱量卻只有40大卡左右。但蛤蜊普林含量也相對比較高,建議有痛風的患者要適量攝取。4招吃到新鮮蛤蜊而吃海鮮最怕吃到不新鮮的,如果要買蛤蜊回家煮,農業部漁業署指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件事:1.盡可能選擇當日採收,活力較佳的文蛤,避免選擇冷藏過久或活力較差的文蛤。2.可憑嗅覺與敲擊聲判斷文蛤是否新鮮。死掉的文蛤由於細菌的增生,分解蛋白質並產生腐敗作用,期間持續生成含氨氮物質,形成強烈的腥臭味。其腐敗作用也會使得文蛤肌肉被分解,破壞原有正常的組織,因此不新鮮的文蛤其敲擊聲具有空心感。3.烹調時數量應調整至全部文蛤均可受熱。4.烹煮文蛤前,要確保文蛤是否已完整將沙子排除乾淨;未吐沙的文蛤只能放置於冷藏溫度,文蛤一旦冷凍後則會立即死亡,因此再也無法進行吐沙。掌握以上幾個重點,較能挑到新鮮的文蛤,也比較容易煮得開。此外,如果是自己煮,如何判斷蛤蜊煮多久,也是一門學問。很多人會把蛤蜊煮得太老,烹飪達人建議,蛤蜊務必要用冷水煮,看到第一顆開了之後就熄火蓋鍋悶約三分鐘即可。【參考資料】.《農業部漁業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冰和喝咖啡都上榜!6種常見食物超傷牙:保護牙齒這樣做
牙齒有多重要?研究顯示,牙齒健康與心血管疾病、甚至類風濕性關節炎息息相關,若有缺牙不止影響咀嚼,營養與生活品質都會出現問題,還會增加失智風險;牙齒,可說是守護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關卡,談到牙齒健康,以下六大食物尤其傷害牙齒。1.柑橘類水果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對身體有益,但其酸性卻有害牙齒。亞利桑納州牙醫蓋斯特倫(Jossen Gastelum)在他的TikTok頻道上表示,柑橘會讓口腔酸度增加,「柳丁、葡萄柚等任何柑橘類水果,都會導致口腔內的酸鹼值降低,從而呈現酸性」,破壞琺瑯質。牙醫建議,進快吃完柑橘類水果,不要在口中停留太久,吃完後可以喝水,平衡口腔酸鹼值並保護牙齒。2.冰喬州奧克斯塔大學一般牙科主任卡普哈特(Kim Capehart)表示,「許多人愛吃冰,這對牙齒也不好。」低溫的冰對敏感性牙齒的患者造成的疼痛可能影響牙床。很多人喜歡直接咬冰塊,牙齒因此損壞的機率很高。3.黏牙糖果卡普哈特指出,「我告訴患者,遠離酸的、黏的食物,這些食物對牙齒的傷害匪淺。」他舉例,太妃糖、焦糖、軟糖等,這些糖果碎屑會卡在牙縫,很難清理,容易導致蛀牙。4.麵包和餅乾卡普哈特表示,麵包和餅乾也很會卡牙齒,造成口腔問題,澱粉最終會變成醣,造成蛀齒。5.蘇打水和能量飲料蓋斯特倫表示,碳酸飲料顯然對牙齒有害,「汽水超級酸,酸度形同電池的鉛酸」。他以碳酸飲料以激浪(Mountain Dew)舉例,「長期喝這款汽水的患者牙齒通常有缺損,就像抽大麻的人一樣」。他說,能量飲料也有害,「大多都含過量的糖,肯定對口腔沒有幫助,就算是無糖版本,其酸度也對牙齒不好」。醫師建議,喝高糖飲料最好用吸管,以減少接觸牙齒的時間。6.咖啡卡普哈特表示,咖啡也是破壞牙齒的酸性飲料,無論是黑咖啡或有調味的咖啡飲品,而含糖咖啡更慘。牙醫建議,每天正確刷牙兩次,有助平衡口腔酸鹼值,且要在攝取酸性食品後至少一小時刷牙,若是吃完東西馬上刷牙,會讓唾液無法發揮重新固化加強牙齒的作用,反而破壞琺瑯質。另外,搭配牙刷與牙間刷,才能有效清潔牙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降血壓、減輕動脈壓力 專家推薦5種蔬菜對心臟健康最有益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表示,所有蔬菜都對健康有益,建議每天食用4.5杯蔬菜;而選擇黃色南瓜、青豆、紅辣椒等多種顏色蔬菜,代表能攝取大量營養素。網路媒體TODAY報導,心臟病專家表示,他們會嘗試吃各種不同的蔬菜,並將以下這五種列為對心臟有益的最佳選擇:1.綠葉蔬菜根據「歐洲流行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一杯綠葉蔬菜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這是因為它們是硝酸鹽(nitrate)的主要膳食來源,硝酸鹽是蔬菜中的植化素,能降低血壓、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或血流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心臟病專家艾森伯格(Marc Eisenberg)表示,綠葉蔬菜還富含抗氧化劑。美國農業部(USDA)農業研究局稱,這些蔬菜富含維生素A、C、E、K與葉酸,葉酸屬一種能促進心臟健康的維生素B。2.甜菜甜菜是種深紅色根莖蔬菜,也是抗氧化劑、纖維和礦物質的豐富來源。甜菜的硝酸鹽含量特別高,甜菜汁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血壓。硝酸鹽如何對人體發揮作用?營養師莉佐(Natalie Rizzo)表示,攝入硝酸鹽後,身體會將其轉化為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減輕動脈壓力。紐約大學心臟病專家赫夫朗(Sean Heffron)指出,在所有營養相關的數據中,他認為最具有說服力的就是甜菜,「我會向大家推薦它」。3.朝鮮薊 (artichoke)朝鮮薊在地中海地區頗受歡迎,也是艾森伯格與赫夫朗最喜歡的蔬菜之一。發表在「農業和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一項研究發現,朝鮮薊是除豆類外含抗氧化劑最多的蔬菜。丹佛的國家猶太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心臟病專家傅里曼(Andrew Freeman)指出,抗氧化劑在體內循環過程中,可修復因日常作息、呼吸作用累積的自由基所帶來的傷害。一項研究發現,服用朝鮮薊萃取物的保健食品,血壓會顯著降低;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朝鮮薊能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營養師金泰爾(Theresa Gentile)表示,朝鮮薊含有大量纖維與抗氧化劑,應被視為超級食物之一。4.蘆筍營養師德羅查(Grace Derocha)說,蘆筍含有天門冬醯胺,這種化合物可促進血液流通,有助降低血壓。蘆筍也是艾森伯格與赫夫朗最喜愛的蔬菜之一,它還具有利尿功效,可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鈉,進而降低血壓。5.番茄艾森伯格愛吃番茄,富含茄紅素(lycopene)的番茄在地中海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發現,茄紅素是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被認為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它能改善血壓與血流量,還可清理動脈中積聚的斑塊。番茄加熱後與脂肪一起食用,例如用橄欖油做成的熟番茄醬,茄紅素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在一項分析飲食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中,番茄是與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有關的蔬菜之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養成不生病體質?營養師認證多吃10種食材及3方法,吃出最佳免疫力
近期新冠確診數又上升了,該如何遠離這些病毒呢?我們可以從「增強自我免疫力」開始!提升身體自我保護的能力,來抵抗外來的攻擊。首先最重要的一定是維持「均衡的飲食」以及「健康的作息」,讓生理機能都能正常運作後,再加上營養師Evelyn為你介紹的10種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材,就能讓你由內而外、防疫技能點滿!10種增強免疫力食材1. 大蒜大家都聽過大蒜對身體好,因為大蒜裡面含有「蒜素(allicin)」,具有抗氧化、抗癌、增強免疫力、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作用,是大蒜諸多保健功效的來源。但其實蒜素並不是本來就存在於大蒜裡的,而是將大蒜切碎以後,讓裡面的蒜氨酸接觸到空氣,再與蒜氨酸酶作用完全才會產生我們所熟知的「蒜素」,然而蒜素並不耐長時間的高溫,像是煮湯或是長時間燉煮都會使蒜素分解。所以大蒜最保健的吃法是「切碎生吃」唷!但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大蒜雖然好處多多,但仍屬刺激性食材,適量食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建議一天最多2-3瓣就好囉!2. 薑如果經常感冒,有可能是身體慢性發炎造成免疫力低下惹的禍!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於身體的氧化破壞,也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在感冒前或感冒時食用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這邊一樣要提醒大家,薑也是屬於比較刺激性的食物,也有抗凝血的效果,所以適量食用即可唷!3. 咖哩咖哩中主要的成分「薑黃(curcuma)」是咖哩成為近期新寵的原因,薑黃裡面的「薑黃素(curcumin)」不僅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還能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甚至抗癌,除此之外,咖哩裡面添加了許多辛香料,例如:印度咖哩常添加薑、大蒜、紅辣椒粉、荳蔻等,這些辛香料有助於幫助消化、舒緩上呼吸道的不適症狀,因此咖哩其實是很適合防疫期間吃的料理唷!4. 菇類菇類裡面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蛋白質量也較其他蔬菜高,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非常多種,從數千年前就開始被當作重要的藥用食材。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菇類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也能調節免疫、代謝功能,對於人體的好處是很多的唷!5. 菠菜說到菠菜,大家一定不陌生大力水手卜派,遇到麻煩時只要吃菠菜就能變得力大無窮,可以英雄救美!其實菠菜雖然沒有像卡通描述的一樣這麼「神奇」,但會有這樣的設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唷!菠菜裡面富含大量的葉酸、鐵、鉀、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是營養密度非常高的蔬菜,能夠減少氧化廢物、調節身體的多種代謝途徑,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加速新陳代謝、抗癌、抗氧化都有很大的幫助唷!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來一罐菠菜了呢?6. 藍莓藍莓是花青素(anthocyanidins)含量非常高的水果,雖然在台灣本土的藍莓非常稀少,進口價格會比較昂貴一些,但絕對是值得的!多項研究都顯示藍莓裡的花青素有非常強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自由基、降低對身體的破壞,另外,它也能調節發炎物質,對於抗發炎也有顯著的功效。近年來也有諸多研究證實藍莓對於抗癌、改善泌尿道感染、調節血糖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許多學者也因此稱藍莓為「超級水果」!7.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在我們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防疫期間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身邊有許多水果是富含維生素C的唷!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分析,其實同樣重量富含最多維生素的水果不是柳丁、也不是檸檬、橘子,而是芭樂!其次是釋迦、龍眼、棗子跟奇異果,並不是越酸的水果維生素C就越多唷~如果你想省時,或有額外補充的需求,也可以選擇維生素C的補充劑或保健食品喔!8. 綠茶兒茶素(catechin)是綠茶裡面最重要的保健成分之一,相較於紅茶、烏龍茶等茶種,綠茶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所以保留了較多的兒茶素。兒茶素除了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抗微生物的特性之外,隨著綠茶在世界各的推廣,許多研究也證實它具有多種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對於預防感冒、防止傳染疾病的擴散是非常有益處的。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期,大家不妨也來杯無糖綠茶吧!9. 優格、優酪乳優格、優酪乳裡面含大量的益生菌,能夠協助保護我們的腸道。腸黏膜上的微生物跟細菌,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一批免疫軍團唷!透過優格、優酪乳攝取大量好菌以顧好腸內的菌叢,腸黏膜組織才能獲得完整的保護,進而有助於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提升免疫力可以從改善腸道菌叢開始!這邊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吃優格、優酪乳時可以搭配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或寡醣等,可以作為益生質提供益生菌的養分,相輔相成的搭配才能更完善的保護腸道唷!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盡量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優格、優酪乳,才不會一不小心又吃進去太多精製糖唷!10. 優質蛋白質前面提到均衡飲食是提升免疫力的首要重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都要均衡攝取,但這邊要特別介紹蛋白質是因為它是構成身體所有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包含重要的免疫細胞。豆魚蛋肉類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9種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而必須靠飲食獲得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而富含越多種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食物,營養價值就越高,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都屬於優質蛋白質,如魚肉、牛肉、豬肉,而植物性蛋白質只有「黃豆類製品」才是優質蛋白質唷!這邊建議每一餐吃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既能提供身體足夠的蛋白質又不會過量!增強免疫力的三大原則看完以上介紹的10種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你發現了嗎?其實要符合能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不外乎三個原則:1.抗氧化及抗發炎2.改善腸道菌叢3.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掌握這三個原則之外,最重要的是前面所提到的維持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此一來,透過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升免疫力,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健康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2 寵物.照顧指南
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放冰箱保存竟是大忌
近期貓糧的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大眾恐慌,飼主們對寵物食安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由於寵物飼料查驗難度大,飼主在挑選飼料時除了要確保飼料成份符合安全標準外,還需關注其營養配方和是否符合國際寵物食品標準。為了給毛孩提供最佳的日常營養照顧,維護牠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飼主需要從「飼料挑選」、「餵食觀念」到「保存方法」3大面向全面把關。寵物飼料挑選有訣竅 精準營養成趨勢選擇高品質的飼料、掌握正確的餵食觀念以及妥善保存飼料,不僅能確保寵物獲得所需的營養,更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讓毛孩們享有健康快樂的生活。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飼主因為不知如何「正確」選擇而無所適從。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孝柏表示:「選擇適合寵物的飼料,不僅關乎牠們的健康,更關乎牠們的生活質量。獸醫師為生病的毛孩建議合適的營養配方,更是天職!因為沒有好的飲食,生病無法單靠藥物治好。一定要360度全方位管理,飲食醫療雙管齊下,寵物才可能健康」。關於購買飼料,致力毛孩健康與福祉的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應仔細閱讀標籤上的成分表,了解主要成分是否適合自家貓犬,尤其是對有特殊過敏或食物敏感的毛孩。而貓犬年齡、體型和活動水平也是挑選飼料時需考量的重點之一,不同階段的貓犬對營養需求差異極大,如:幼寵需要蛋白質和熱量支援發育,老年貓犬則需特別照護以緩和生理機能退化。尋找具有優質蛋白質、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產品,才能提供精準營養並維持健康。除此之外,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最基本的是確保這些飼料、濕糧、罐頭符合美國FDA規範、美國AAFCO營養標準或歐洲FEDIAF標準,所以選擇信譽良好的國際大廠是安全的做法。遵循正確飲食觀念 餵食毛孩定時定量餵食觀念除了關注食材、成分外,還需考慮到每日的飲水量、餵食方式等多個因素。韓國獸醫師兼寵物營養部落客王恬中表示:「貓犬的飲食管理直接關乎牠們的整體健康,正確的餵食觀念應該成為每位飼主的基本常識。」比起一餐大量的飲食,「少量多餐」(狗1日2餐以上,貓咪1日5餐以上)的餵食習慣,能幫助血糖的穩定、減少消化不良的風險。至於乾糧和濕糧各有利弊,應考量貓犬的個別需求,如肥胖、老年或過敏等特殊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專屬配方。無論選擇何種餵食方式,都應「定時定量」,除了可以避免寵物肥胖等問題產生之外,也利於觀察每日的糞便狀態與份量,了解寵物的消化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除了日常餵食,也要注意每日飲水量的搭配。一般而言,成犬每日飲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50至100毫升(這數值包含食物中含有的水分),通常體重比較小的狗或幼犬每公斤會需要比較多的水分,反之體重比較大的成犬每公斤需要的水分比較少。至於貓咪,每日飲水量更是關鍵,建議成貓每日飲水量約每公斤體重乘以40至60毫升。貓咪天性對水分攝取較為挑剔,飼主一定要適量供水,保持水源乾淨,才能避免脫水與泌尿道疾病問題發生。從採購到儲存 飼料保存全攻略除了買好的寵物飼料,保存也相當重要。韓國獸醫師王恬中建議,最好從原廠直接經營或是合作的通路購買寵物飼料,以確保飼料的品質與安全。確認產品包裝上有清楚標示效期、保存方法與廠商的聯繫方式,並定期檢查飼料儲存狀況,同時選擇購買適合家裡毛孩的包裝大小。如果發現飼料有變質跡象也應立即丟棄,勿讓毛孩食用,同時也應注意家中飼料放置的位置與方式,確保毛孩能夠享用到營養均衡、新鮮可口的飼料,維護牠們的健康。再者,不購買店家自行分裝後的產品,並留意店家的保存環境應維持乾燥、整潔與衛生。飼料分裝的過程等於開封且無法確認內容物的狀態,購買後出現問題很難咎責!建議選購合適家中毛孩狀態的原廠包裝,若毛孩體型較小,以選擇原廠中比較小的包裝為優先,一旦開封後越早食用完畢越好。開封後保存注意事項:1.開封後可以選擇密封性良好的容器,如:密封罐或密封袋等,盡量把袋內空氣擠出,取用所需的份量餵食後,將原有包裝重新密封,放入有蓋、可密封的保存容器內,有效阻隔空氣和濕氣,避免飼料氧化和發霉。2.每次將1周內需食用的量儲存於真空保鮮盒中,以保持飼料新鮮。在添加新飼料前,確保盒底沒有殘餘飼料,並定期清潔。3.最後,將飼料放置於陰涼通風處,避免光線直射的位置,光照與高溫容易導致油脂氧化與飼料變質,出現油耗味。4.許多大廠牌的飼料不含抑制黴菌的防腐劑(而是利用低水分含量來預防發霉),所以切記不可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滋生黴菌。5.無論飼料有沒有開封都不適合放在冰箱內,因為當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飼料時,會因冷凝而凝結在飼料上,導致飼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加發霉的風險。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2 養生.營養食譜
紅秋葵、綠秋葵有什麼不一樣?紅秋葵「多1營養素」更適合涼拌,料理掌握3重點
很多人應該都有吃過秋葵,若問你秋葵是什麼顏色的,想必多數會說「綠色」!其實秋葵還有紅色的。但紅、綠秋葵,究竟哪裡不一樣呢?原來紅秋葵多了「花青素」秋葵雖然名字有秋,但喜歡暖熱氣候,每年4~9月為主要產季,夏季正是盛產期。農糧署指出,秋葵依果莢顏色,可分為「綠果種」及「紅果種」,果形大多為五角形及圓型,兩者皆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但紅果種則多了水溶性花青素,加熱後會轉為綠色。而由於花青素是水溶性的天然色素,所以紅秋葵加熱烹調會轉回綠色。紅、綠秋葵兩者皆能用於煮、炒、蒸、炸、涼拌等多元料理,不過紅秋葵用於涼拌,花青素可被保留較多。秋葵營養價值秋葵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鈣、鎂、鉀,黏黏的汁液裡更有豐富水溶性纖維果膠,熱量低、膳食纖維高,有助降三高、視力保健、預防肥胖、緩解便祕,對保護胃黏膜及預防胃潰瘍有幫助,也是控血糖、控體重的聖品。秋葵是高鈣、高鉀的蔬菜,以100公克秋葵為例,鈣含量就有80到100毫克,跟等重的鮮奶不相上下。並且秋葵的草酸含量低,鈣的吸收利用率可達五到六成,比牛奶來得好,對素食人口、發育中的小孩、或是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來說,是很好的補鈣來源。不過,秋葵跟蔬菜一樣,因為含有較多的鉀,洗腎病患要燙過再食用。秋葵可生吃嗎?料理秋葵掌握3重點跟其他綠色蔬菜比起來,秋葵不算常見,可能主要也因過去台灣人的接受度不是太高。有些人看秋葵毛毛的,裡面黏黏的,不習慣吃,更有人不太敢吃。但秋葵可是被日本人視為強壯菜餚,日本人的吃法經常是拿來涼拌,撒上柴魚片加醬油,就是一道很美味的涼拌菜餚。也有人將秋葵切成小塊狀,放在味噌湯裡,讓味噌湯增味增色。而許多涼拌菜可生吃,因此網路上也有不少人詢問,秋葵可生吃嗎?秋葵其實是可以生吃 不過仍建議川燙一下比較好,料理秋葵可以掌握以下3重點:1.秋葵表皮附有細毛,清洗時洗乾淨即可,不必費工刮除。2.料理秋葵最大的重點,在於盡量保持秋葵「完整」度,為免黏液流失,千萬別在下鍋汆燙前,就先切除蒂頭,才不會流失寶貴的黏液,吃起來口感也差很多。最正確的做法是先留下三分之一的蒂頭,汆燙後再切掉。3.秋葵若煮太久,表皮會變太軟,汁液也會滲出。另外,先加些鹽後再汆燙,可以避免秋葵變黃。【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食農教育平台.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1 養生.聰明飲食
別被騙了!營養師示警「10個常見假食物陷阱」超錯愕 鮪魚罐頭、即溶咖啡粉、楓糖漿上榜]]>
 那些年常見的假食物陷阱,像是太陽餅裡面沒太陽、王子麵裡面沒有王子!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很多食物也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裡面的食材可能都被偷天換日,悄悄換成我們意想不到的食材!常見的假食物陷阱 你吃過幾個? 1、章魚燒裡面可能是魷魚。曾經就有報導指出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將章魚換成較低價的魷魚。 2、鮪魚罐頭可能是鰹魚製成。其實食藥署早已公布「鮪魚罐頭可用鰹魚製作」,只需要在原料標示註明「SKIPJACK TUNA」,而兩者皆屬於鯖科鮪屬。 3、蟹肉棒可能是魚漿+澱粉+大豆粉。雖然叫蟹肉棒,但裡面可能連蟹肉都沒有呀,可能適用不同種魚肉製成有彈性的魚漿,其餘則是調味料、大豆等混合物。 4、松露油可能是橄欖油+合成化學品(二甲硫基甲烷)。松露本身就是很珍貴且昂貴的食材,只要灑一點在料理上就會增加香氣,不過很少商家會真的用黑松露去製作松露油,因為價格會很高,所以大多都是橄欖油+化學用料製成。 5、魚子醬可能是鱒魚或鮭魚卵。高級食材魚子醬,也就是野生的鱘魚卵,因過度捕撈導致價格更高,因此市面上就出現了鱒魚、鮭魚的卵,顏色通常是紅色、金黃、咖啡色。 6、鱈魚可能是油魚。鱈魚肉質雪白細嫩、富含多種維生素,但價格也相對高。而油魚的肉會呈現黃白色 通常會標示為「俗名:圓鱈/扁鱈」、「智利海鱸/大比目魚」,但油魚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蠟脂,有些人吃了之後會出現腹瀉。 7、楓糖漿可能是煎餅糖漿。根據居家雜誌Real Simple的報導 真正的楓糖漿會在瓶子、成分註明,因此標示有「煎餅糖漿」則不含有真正的楓糖漿。 8、特級初榨橄欖油可能是廉價油(大豆油/花生油)。美國就曾有特級初榨橄欖油是以大豆油組成,而根據「富比世」報導 全球有高比例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也都可能是加了廉價油。 9、即溶咖啡粉可能是咖啡渣混合澱粉。即溶咖啡粉內可能包含穀物、焦糖、澱粉、麥芽、無花果等成分。 10、帕瑪森乾酪可能是廉價起司+纖維素。多數的帕瑪森乾酪通常是廉價起司+很便宜的纖維素,而美國FDA也讓這樣的商品合法。 怎麼避免吃進假食物 牢記4個秘訣 食安問題經常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擔心這些食物陷阱,高敏敏建議,可以在購買前看看營養成分標示或詢問賣家、品牌方: 1、選擇商家:跟信譽良好的食品商家購買2、檢查標示:購買前仔細閱讀食品成分表3、觀察外觀:認識食材外觀 篩選對的食品4、分散風險:不要限定購買特定品牌或食物延伸閱讀: ·清淡、不吃蛋會加速肌肉流失! 3個你以為健康的吃飯習慣,其實沒那麼健康 ·醫示警「狂踩9大食物陷阱」怎麼吃都瘦不了!饅頭、蛋餅上榜 小心少吃還會愈來愈胖 
-
2024-06-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不吃肉就是健康?研究指這類食品恐帶來更高的心血管風險
想降低慢性病風險並延長壽命?通常你會接收到吃植物性飲食的建議,不過一項刊登在《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期刊的研究表明,與加工程度較低的植物性食品相比,高度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儘管不含肉類,你吃的植物性食品種類仍須慎選。植物性和動物性超加工食品有何區別?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完全或主要由植物來源組成,例如水果、蔬菜、穀物、麵包、蛋糕和糖果、含糖飲料,動物性超加工食品包括所有肉類(魚、家禽、紅肉等)、乳製品和雞蛋。在該項報告中,研究人員使用超過11萬8千名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的成年人回答有關飲食問題的數據,這項資訊後來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發展的醫院和死亡紀錄聯繫起來。【延伸閱讀:精緻穀物、加工肉類及含糖飲料,哪個是你最需要避免的超加工食品?】該報告指出,由植物製成的超加工食品會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同時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13%。研究人員還發現,每替換10%的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為新鮮、冷凍或最少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同時還能減少因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13%。研究作者之一、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Eszter Vamos博士表示,「眾所周知,水果和蔬菜、全穀物和豆類等新鮮植物性食品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環境效益。雖然超加工食品通常被作為健康食品銷售,但這項大型研究表明,植物性超加工食品似乎沒有保護健康的作用,並且與不良的健康結果有關。」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如何影響心臟健康? 專家指出,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的鹽和游離糖含量高,這可能導致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它們還可能富含飽和脂肪或含有反式脂肪,這可能對血液膽固醇濃度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加工程度會剝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另一方面,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生產中使用的加工和烹飪方法可能會導致終端糖化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的形成。終端糖化產物是有害化合物,是糖在高溫烹飪過程中與蛋白質反應時形成的,過量攝取終端糖化產物與發炎、氧化壓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專家建議,植物性食品並不總是等於健康,尤其當這些食物經過超加工時。因此,無論你是否吃植物性食品,都要謹慎對待包裝上的健康聲明和行銷流行語,因為它們可能並不總是反映產品的真實營養品質。重點在於關注食品中的成分清單和營養標籤,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資料來源】.Plant-based UPFs linked with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lant-based ultraprocessed foods linked to heart disease, early death, study says.Plant-Based Ultra-Processed Foods May Raise Your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Early Death
-
2024-06-19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只吃蛋白根本錯了!營養師曝「嘴饞宵夜這樣吃蛋」,讓你邊睡邊燃燒脂肪
吃蛋來瘦身,是很多人減肥的最多選擇,只要電鍋蒸煮就能輕鬆完成,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吃蛋的原因!減肥除了少吃,最多人嘗試的就是來吃蛋!但吃蛋減肥不能只吃蛋白,應該這樣吃最好!吃蛋,是最好的蛋白質選擇?!蛋白質,是許多胺基酸結合而成的物質,是除了水以外,人體含量最多的物質,所以就算是減肥期間,也不能忘記要補充蛋白質。不少人的減肥菜單中,總是不脫水煮蛋、雞胸肉或是豆腐!專業營養師們都最推崇水煮蛋,這是因為以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來說,分成必需胺基酸、非必需胺基酸,雞蛋的胺基酸攝取較為全面也比較完整,具備人體無法合成的所有必需胺基酸,長期下來也不會有營養缺乏的問題。吃魚,吃菜,都容易營養失衡相對於植物性蛋白雖然也是不少人的減肥選擇之一,來源包括黃豆、玉米等等,但是大部分的必需胺基酸都不完整,如果長期只吃植物性蛋白質,比如豆腐來說,可能會缺乏一些必需胺基酸。另外,也有人選擇長期只吃魚類,其實也有營養失衡的問題,這時蔬菜、水果或堅果類,就要攝取得更爲多元,甚至更為大量呢!減肥,不能只吃蛋白至於水煮蛋,也有不少人擔心蛋黃含有膽固醇的問題,這是大大錯誤的觀念!因為一顆雞蛋的所有營養價值都集中在蛋黃,包括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還有卵磷脂等等。其中,卵磷脂可以協助代謝血液中的膽固醇,經消化吸收還會產生膽鹼,對於記憶力的維持大大有幫助,這些都是其他肉類魚類無法提供的啊!除此之外,想要燃燒脂肪的減肥一族更不能不吃蛋黃!因為蛋黃含有天然綜合維生素外,還具有豐富鐵質、卵磷脂,還有好的膽固醇,其中卵磷脂不僅對於記憶力大有幫助 ,做為細胞原料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抑制體內脂肪堆積達到減重功效,可以說一次就能滿足所有人的瘦身需求。消夜就這樣吃水煮蛋想要減肥的人建議這樣吃水煮蛋:.全熟比半熟好:全熟水煮蛋的消化速度比較慢,延緩飽足感的效果也會比半熟蛋更好!搭配沙拉或蔬菜一起吃,更可以維持腸道菌相的健康呢!.消夜就吃水煮蛋:尤其消夜嘴饞最適合吃水煮蛋!建議撒上一些黑胡椒,蛋含有甲硫胺酸,搭配黑胡椒的胡椒鹼,可以提升肝臟的解毒代謝能力,讓燃脂效果延伸到睡眠上面,讓你邊睡邊瘦身呢!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糙米茶,哪些茶助降血壓?.8款減肥茶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美容養顏就選「這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6-19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病 醫提醒吃荷爾蒙保健品留意這些重點
一名50歲女性,在短短幾個月內胖了10公斤,心情非常焦慮,明明沒吃什麼,體重卻一直飆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女性在停經前後,體重特別容易失控,因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及黃體素分泌減少,讓基礎代謝率下降,這也意味著「進入更年期」,進而停經。洪育忠說,女性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為熱潮紅、盜汗,以及情緒起伏不定、失眠、陰道乾澀、容易泌尿道感染等。面對各種身心不適,許多女性常選擇忍耐、壓抑的方式面對,以為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能擺脫種種不適。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疾病 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洪育忠提到,女性體內主要的荷爾蒙包括雌激素、黃體激素、濾泡刺激激素等,它們掌管著月經週期、生育能力、情緒控制等功能。女性的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會因為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出現生理上的改變,健康和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荷爾蒙對於調節身體功能極為重要,如果出現失調情形,會導致更年期症狀的出現,亦可能引起或加重慢性疾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下:骨質疏鬆症:雌激素對骨質密度的維持非常重要,女性更年期由於雌激素下降,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加速、增加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包括促進血管壁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等。因此,雌激素下降可能增加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癌症:荷爾蒙在人體內的調節作用也與癌症的發生有關,例如:雌激素過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雌激素過低則可能增加骨骼、卵巢等癌症風險。想要改善荷爾蒙失調的身心狀況,洪育忠建議,從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多吃富含鈣、維生素D和鎂的食物,如牛奶、乳酪、優酪乳等乳製品;豆腐、豆漿等豆類;杏仁、核桃等堅果,以及菠菜、羽衣甘藍等綠葉蔬菜。另外,食用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果,有助於維持身體代謝平衡。洪育忠強調,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尤其是大豆異黃酮,對熟齡女性保養有很大的幫助。食用保健品則要注意劑量及濃度,可先諮詢營養師或專業醫護人員,避免刺激子宮肌瘤增長或亂經。面對生理上的改變,洪育忠呼籲,可透過健康檢查全面了解荷爾蒙失調問題,包括老化程度、壓力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並予以進一步的治療。3個良好生活習慣應對更年期1.規律的睡眠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恢復身體的平衡和提升心理健康。2.適度運動:散步、瑜伽、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維持健康體重。3.應對壓力:進行深呼吸、冥想、放鬆技巧等,緩解情緒波動和焦慮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19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血液透析8大常見Q&A 治療、照護一次告訴你
「洗腎完回家都好累,連滑手機的力氣都沒有,有愈洗愈累的感覺」「腎友飲食真麻煩,有什麼特別的保健之道嗎?」「皮膚好癢擦了乳液也沒用,有什麼方法能改善?」「瘻管不好照護,好想知道有什麼照顧小撇步?」這些是多數透析腎友的⽣活寫照,甚至有腎友因為⼯作、⽣活間忙碌,導致洗腎時間不⾜,引發⾼⾎鉀、不寧腿等併發症,甚至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被迫延長,陷入惡性循環。該如何迎接透析後的第⼆⼈⽣,是腎友及家屬必備知識。以下幫腎友整理,8項常見洗腎Q&A,一次掌握治療及照護,一起提升生活品質。這篇文章會告訴你:【關於治療】Q1.血液透析是怎麼把血液「洗乾淨」的?Q2.血液透析常見的合併症有哪些?Q3.抽血報告怎麼看?有什麼隱藏殺手要特別注意?Q4.皮膚搔癢好困擾,要怎麼改善?【關於照護】Q5.洗腎還是想吃美食,可以怎麼做?Q6.乾體重怎麼算才對?Q7.瘻管常阻塞,日常要怎麼保養?Q8.洗完腎好累,體力很久才恢復?Q1:血液透析是怎麼把血液「洗乾淨」的?洗腎是因腎臟狀況不佳,⽽使⽤⼈⼯腎臟代替進⾏⾎液淨化,將⾝體中的廢物—「尿毒素」以及多餘⽔分排除。它的原理是將⾎液從⼈體內引流出來,讓⾎液經過俗稱⼈⼯腎臟的⾎液透析器,利⽤⼈⼯腎臟的⼈造半透膜清除廢物,再把乾淨的⾎液導回體內。長期⾎液透析腎友需要接受⼀週⾄少3次、每次平均4小時的透析。如果沒有將毒素清乾淨,會在體內慢慢累積,引發其他併發症。另外,醫師強調,如果縮短透析時間,洗腎脫⽔速度過快易增加⼼臟負擔,甚⾄有⾎壓下降的問題。⾎液透析想要「洗乾淨」,其中影響關鍵就是⼈⼯腎臟內的中空纖維 膜,中空纖維膜有著非常多的孔洞,其孔徑⼤⼩與⼈⼯腎臟的效能息息相關,⽬前台灣常⾒的⾎液透析共有三種:●傳統⾎液透析(Hemodialysis, HD):主要移除分⼦量1,000Da~12,500 Da 以下的物質●⾎液透析過濾術(Hemodiafiltration, HDF):可移除⼩分⼦與中分⼦(25,000Da),清除效能較傳統⾎液透析好●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同時有⼤⼩不同孔徑,最⼤孔徑達到5.0nm,可更有效移除⼤的中分⼦毒素※道爾頓(Dalton,縮寫Da)是原子和分子的質量單位延伸閱讀:人工腎臟有哪些?一次告訴你無論使⽤哪種⾎液透析治療,如果沒有「⾜量透析」,腎友會出現虛 弱、疲倦、體重減輕、噁⼼、胃⼝不好、膚⾊暗沉、搔癢、不寧腿、尿毒性⼼包膜炎等併發症,也不利保存剩餘腎功能。Q2:血液透析常見的合併症有哪些?血液透析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合併症狀📌透析中低血壓病人在透析時血壓下降,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抽筋、肚痛等症狀可能原因>短時間水分脫除太快或大量脫水📌肌肉痙攣(抽筋)常發生於透析治療快結束時,腿部較常見可能原因>大量脫水、血壓下降📌皮膚搔癢根據近20年搔癢症於洗腎患者盛行率中,約有3-4成腎友因中重度搔癢而苦。可能原因>高血磷、皮膚乾糙、尿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副甲狀腺亢進📌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在初期洗腎較容易發生,有頭痛、高血壓、噁心、視力模糊、抽搐等情形可能原因>腦部血液毒素清除較慢,產生濃度差異,導致腦壓上升延伸閱讀:洗腎時發生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可以這麼做Q3:抽血報告怎麼看?有什麼隱藏殺手要特別注意?為了解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例如洗得夠乾淨嗎、藥物是否需要調整,以及腎友的營養狀況等,醫院皆會定期安排抽血,每個腎友狀況不一,醫師會依病況調整抽血項目,以下是各種常見數值的影響:📌肌酸酐(CRE):建議維持透析前 8~20 mg/dl肌肉細胞代謝的產物,過低代表太瘦及營養不良📌鉀(K):建議維持3.5-5.1 mmol/L太低容易全身無力;太高會引起心臟麻痺、猝死📌鈣(Ca):建議維持2.15~2.58mmol/L太低容易引抽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肌肉無力等症狀,太高則會引起皮膚癢、嗜睡、便秘、及血管組織鈣化等副作用📌磷(P):建議維持2.5-3.5 mg/dl所有含蛋白質或營養的食物都會含有磷,過高導致皮膚癢,長久會引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肌肉無力症狀, 血管組織鈣化📌鈉(Na):建議維持136-145 mmol/L水份滯留體內導致高血鈉,嚴重者會造成肺水腫、呼吸困難,低血鈉則會有低血壓、肌肉無力、甚至意識不清 📌副甲狀腺素(I-PTH):建議維持150-300 ug/L, 或正常值的2-6倍太低會有非動態性骨病變、容易發生骨折及酸痛;過高會出現皮膚癢、四肢無力、貧血、容易骨折等症狀📌尿素氮(BUN):建議維持透析前 60-90 mg/dl;透析後 7-18mg/dl若過高可能是蛋白質攝取過多、透析量不足、潛伏其他疾病或感染、腸胃道出血或使用類固醇造成延伸閱讀:這些抽血數值過高怎麼辦?透析腎友注意這幾點常規抽血中並未追蹤的「大的中分子」,也必須注意。若未洗淨,引發的症狀不只造成生活的困擾,長期忽略也恐影響住院率與死亡風險。尿毒素依分子大小分為三類,不同大小的尿毒素殘留,對身體的不同影響如下:📌小分子:分子量<500Da包含尿素、肌酸酐、磷酸鹽,累積過多,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疲憊、無力📌中分子:分子量500Da-25,000Da多數都是胜肽類物質,如β2-微球蛋白、副甲狀腺素、瘦體素等。累積過多會造成發炎、血管鈣化、關節病變、運動及感覺神經病變,長期將加速器官老化📌大的中分子:分子量25,000Da-60,000Da目前已知有25種,如白血球介素-6、FGF-23、YKL-40、λ-FLC等。累積過多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慢性發炎、認知障礙如失智,甚至加速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延伸閱讀:【透析10秒鐘教室】認識尿毒素家族目前常見的高透量人工腎臟中,主要移除中分子,而近年隨著透析膜科技發展,已有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採用中截除透析膜(Medium cut-off,MCO)人工腎臟,相較於傳統High-flux HD及HDF能更有效地移除大型中分子。建議腎友可以檢視目前情況,和醫護討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液透析方式。Q4:皮膚搔癢、不寧腿好困擾,要怎麼改善?「常常抓到流血也停不下來,擦藥也沒用?」,根據近20年搔癢症於洗腎患者盛行率中,約有3-4成腎友因中重度搔癢而苦,而造成搔癢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例如高血磷、皮膚乾糙、尿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副甲狀腺亢進,其中還有10%血液透析腎友可能出現穿透性皮膚炎(類似丘疹),造成原因是尿毒過高或鈣鹽物質堆積,促進局部炎症反應及結締組職病變,穿透表皮層至體表,導致皮膚搔癢情況。治療皮膚搔癢方式有哪些?1.擦乳液2.低磷飲食、依醫師指示服用磷結合劑藥物3.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4.依照醫師指示調整血液透析醫囑除皮膚搔癢外,你是否曾出現白天或工作時,身體狀況不錯,一到夜晚就開始出現雙腳想動的衝動,或是小腿搔癢感覺不適的情況?上述狀況叫做「不寧腿症候群(RLS)」,是一種合併感覺異常與不自主運動的末梢神經病變,主要發生在下肢,好發高危險族群包括腎臟疾病患者、孕婦、缺鐵性貧血、周邊神經病變患者。治療不寧腿症候群的方法有哪些?1.非藥物治療✅維持良好睡眠習慣✅適度運動✅避免菸酒、咖啡✅睡前泡熱水澡,按摩伸展腿部✅改善缺鐵性貧血2.藥物治療按醫師處方依病情選擇鐵劑、Dopamine類、Benzodiazepine、Anticonvulsants和Opiods等藥物3.透析族群對抗不寧腿✅調整治療方式根據研究指出,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的中空纖維膜有不同孔徑大小,孔徑愈大可以移除愈大的尿毒素,進而緩解不寧腿症狀。Q5:洗腎還是想吃美食,可以怎麼做?因為透析腎友無法正常清除血中廢物,所以腎友在飲食上必須有所限制,特別是磷、鹽分、水分和鉀離子的攝取。腎友還未接受血液透析前,需保持低蛋白飲食,避免腎臟負擔過重。但在透析過程中,因小分子的蛋白質也會被帶走,反而需要補充。可參考以下的飲食建議:延伸閱讀:外食族透析腎友怎麼吃?腎臟無法正常工作會造成高血磷,進而使鈣離子下降,加上活性維生素D3生成不足,鈣的吸收發生問題。長期會導致皮膚發癢、嚴重骨骼病變及組織鈣化。日常生活中除了限制攝取含磷飲食,也要配合使用磷結合劑,抑制腸道對磷的吸收。降磷藥物種類及正確服用方法Q6:乾體重怎麼算才對?洗腎後尿量會慢慢減少,甚至無尿,水分的移除大部分得靠機器,而兩次透析間的體重增加太多,讓人體短時間流失過多的水分,身體會強迫末梢肌肉內的血液送回身體中心,避免重要器官因降壓而受傷,可能導致抽筋。因此平日須限制水分的攝取,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每次洗腎體重增加,以不超過乾體重的5%為原則。尤其是體重太輕、體能狀況不佳、末梢循環不良、易抽筋的腎友,更要好好控制。所謂乾體重,是指腎友在透析後身體最佳狀況的體重,例如沒有四肢水腫及肺水腫,且血壓正常。腎友可依例子換算自己控制範圍:小明:體重60公斤兩次透析間體重:60*0.05=3=限增加3公斤【小提醒】:水分攝取量還需要注意食物中含有的水分,例如水果有90%是水,肉類有60%是水,糖類澱粉質也有30%是水。延伸閱讀:限水壓力大,忍不住想喝怎麼辦呢?真的忍不住啊!Q7:瘻管常阻塞,日常要怎麼保養?洗腎的血管通路—瘻管,是接受透析治療病人的困擾之一,瘻管的壽命有限。腎友每年住院,平均有一半日數及費用都是為了「瘻管」的治療、重建或重新再開一個通路,如部分或完全狹窄阻塞 (栓塞)。瘻管對於腎友來說等於第二條生命線,若沒有適當的照護可能阻塞、狹窄、感染,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醫師叮嚀務必戒菸、禁止提重物、不要穿戴緊身衣物或飾品、睡覺時請勿壓迫手臂、常做握球練習促使自體廔管成熟。除了平時保養、定時至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追蹤況外,還可以用「二消失一不對」及早發現問題。1. 震顫感消失正常廔管的血流比較強,輕輕觸摸會有震顫感,當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2. 呼呼聲消失正常廔管使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的血流聲,若聲音消失,表示血管可能狹窄或是阻塞3.兩側手臂不對稱腫大靜脈狹窄,血液就會塞車,堵在肢體近心端處,造成肢體或臉部腫脹,甚至不易止血延伸閱讀:透析瘻管有哪些?瘻管圖鑑告訴你Q8:洗完腎好累,體力很久才恢復?血液透析治療後,可能會經歷數小時的疲倦、虛弱、筋疲力盡等感覺,身體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調整和恢復元氣,然而,研究顯示療程後恢復時間每拉長1小時,住院風險會增加3%、死亡風險增加5%,所以每次洗完腎的恢復時間過長,不只是體力下降,當生活品質受影響時可能正在失去生活的主控權。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變長的可能原因有哪些?1.透析脫水量當脫水速率超過13cc/每公斤/每小時。2.營養不良3.身體質量指數(BMI)研究發現腎友的BMI大於35kg/m2,可能會影響恢復時間。4.透析過程的併發症透析過程複雜,可能導致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和反應,如透析過程中的低血壓等,可能影響恢復時間。5.透析清除率透析清除率高,表示透析治療能夠更有效啲清除體內累積的液體和廢物(尿毒素),而這對於透析後的恢復時間有重要的影響。想縮短透析後的恢復時間,可以怎麼做?✅規律透析、重視透析清除率✅健康生活、注意飲食✅主動與醫療團隊溝通,調整透析方式國外研究數據指出,採用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腎友透析後恢復時間大於6小時者比率減少,也透過12個月觀察,「疲勞、缺乏精力」評分為嚴重與重度的患者比率降低,同步改善腎友的日常活動執行能力及生活品質。【推薦社群】【腎生不息-腎友透析週記】粉絲專頁為了提供腎友及照護者正確的透析資訊,社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2021年成立《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每週提供一個透析知識,與大家一同守護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粉絲專頁透析腎友該如何在透析之餘獲得更完整的生活照護,進而邁向更高生活品質,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於2014年成立,提供更完整的生活照資訊給大家。
-
2024-06-19 養生.聰明飲食
豆腐適合早上吃?5種高蛋白質食物當早餐可增添營養和飽足感
早餐吃些高蛋白質食物有諸多好處,包括增加飽腹與滿足感;此外,蛋白質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以下是健康網站Eating Well列舉出五種最適合早餐吃的高蛋白質食物:1.希臘優格營養師雪麗·高(Sheri Gaw)建議,在早餐中加入一份希臘優格,是用豐富、飽足感強的蛋白質開啟一天的好方法。一份7盎司的原味希臘優格可為早餐增加20克蛋白質。她說,希臘優格還能提供益生菌,這些對健康有益的腸道微生物群,可增強免疫力、減少身體發炎及罹患慢性病的風險。2.雞蛋雞蛋是完整的蛋白質來源,提供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每個含有6克蛋白質。營養與藥物研發人員恩瓦拉(Lilian Nwora)表示,雞蛋營養豐富,是為早餐中添加更多蛋白質相對經濟、有效的方法。3.豆腐半杯(約126克)豆腐含有22克蛋白質與不到2克的飽和脂肪。營養師惠塔克(Eliza Whitaker)說,豆腐可作為雞蛋與乳製品的替代品,是開始一天的健康、高蛋白質選擇;此外,豆腐中的不飽和脂肪能保護心臟,而植物性益生菌則能促進腸道健康。研究指出,豆腐中的植物化合物異黃酮,對健康具有多重益處。4.鮭魚鮭魚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每3盎司含有17克蛋白質;此外還富含Omega-3脂肪酸、維生素D及其他營養物質,有益整體健康。Omega-3能減少發炎、降低膽固醇並使血管更有彈性,促進心臟健康。5.火雞絞肉火雞絞肉是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常被用來烹煮午、晚餐,但也是早餐的不錯選擇。一份4盎司的93%瘦火雞絞肉含有20克蛋白質,還能提供維生素B群、鋅和硒等必需營養素。火雞絞肉因飽和脂肪含量較低,也是煎蛋捲、炒蛋及早餐食物中培根與香腸的最佳替代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8 焦點.元氣新聞
警覺駝、矮、痛三症狀 骨鬆並非「無聲的疾病」
「骨頭輕輕一戳,不小心就戳出一個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岡山醫院骨科主任林松彥說,愈來愈多民眾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就醫開刀,骨鬆患者的骨頭就像餅乾一樣,一碰就碎,可能因咳嗽或是跌倒就導致骨折,引起的併發症將大幅增加死亡率。 ●貼牆站直,頭與牆面距離超過3公分恐有骨鬆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將骨鬆視為「無聲的疾病」,林松彥說,骨質疏鬆症非全然「沒有症狀」,只是症狀不明顯,容易與老化混淆,讓人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所警覺。他提出,骨鬆症的三大症狀「駝、矮、痛」。「駝」是指駝背,當背部貼牆站直,頭卻靠不到牆,且頭與牆面距離超過3公分;「矮」則是指身高與過去最高時相比,少了4公分以上;「痛」是指年紀超過60歲,且腰部不明原因出現疼痛。這三大症狀,只要出現任一症狀,就應該就醫。除了三大症狀外,年紀超過60歲、女性、太瘦、因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有菸酒癮、不喜歡曬太陽等,都屬於骨鬆症的高風險因子。女性罹患骨鬆的比率會高於男性,主因是女性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導致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增加骨鬆機率。 ●40歲後成骨、破骨細胞失去平衡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是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失去平衡,關鍵因素為「年紀」。林松彥說,人的骨頭是「活」的,破骨細胞破壞、代謝骨頭,同時成骨細胞汲取營養合成骨頭,骨頭持續維持著分解、合成的動作,根據研究,人體的骨骼每10年就會全部更換一次,換言之,每10年身體會有一副新的骨骼。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合成速度出現變化,年紀輕時,成骨細胞的合成速度快於破骨細胞;40歲後,成骨細胞的合成速度就會變慢,此時若提供給成骨細胞的營養不足,又會讓成骨細胞的合成能力變差,10年後換來的新骨骼,變成是品質不好的鬆骨骼。 ●降低骨鬆骨折風險,補對鈣更有效率林松彥說,骨質需要的二大營養素為鈣質與維生素D,鈣質可以支撐骨骼、牙齒等,而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吸收,維持正常骨骼代謝。但國人的鈣質攝取量低,根據2013到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天鈣質攝取不足,僅占建議量的50%,維生素D同樣也攝取不足,讓國人的骨鬆盛行率高於他國。林松彥建議,鈣質的選擇,建議找人體吸收率高的產品,一般鈣片屬於碳酸鈣,對人體而言較不易吸收,且會產生二氧化碳,容易造成脹氣。對於已經骨鬆的患者而言,可選擇非晶鈣ACC,經研究顯示,非晶鈣ACC吸收率及利用率優於碳酸鈣與檸檬酸鈣,另取得「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也因產品的獨特性,亦與美國NASA合作,執行太空人的骨質改善研究計畫。目前臨床上針對骨鬆患者,也會給予非晶鈣ACC,當作骨鬆藥品的額外輔助治療建議。 ●保持運動習慣、增加鈣攝取,降低骨鬆發生率。預防骨鬆發生,平時應保持運動習慣,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三次、150分鐘,除了可以改善骨鬆、也能改善認知功能,訓練身體平衡、避免跌倒,每周做2次以上有氧運動,可以強化肌群及肌力,心肺功能可以採取分段進行,每次以增加10分鐘的方式逐步累積。同步改善飲食習慣,增加含鈣食物如牛奶、小魚乾、豆腐等,多曬太陽讓體內合成維生素D。另外,如果因甲狀腺、癌症等因素,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可與醫師討論,該如何透過調整藥物,或是會診他科,降低骨鬆發生機率。
-
2024-06-17 養生.保健食品瘋
需要做維生素D濃度檢測知道自己缺不缺嗎?官方最新指引解答
昨天(2024-6-13)兩位讀者同時來函告知美國的內分泌協會關於維他命D的最新指南。第一位是腎臟科醫師邱文淵。他和我素昧平生,但我當他是學術上的知交,也有邀請他做我2020年的新書維他命D真相的推薦人。邱醫師在信函裡先是簡單介紹內分泌協會的最新指南,包括「不要篩檢維他命 D」,然後說:林教授,我想你己看過這篇文章。你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官方認同。第二位來函的讀者是Alberto。他是把兩篇翻譯文章放在維他命D謊言氣球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第一篇翻譯文章的英文原文是2024-6-3發表在Medscape的‘Don’t Screen’ for Vitamin D: New Endo Society Guideline(「不要篩檢」維他命 D:新內分泌協會指南)。第二篇翻譯文章的英文原文是2024-6-7發表在Medscape的Vitamin D Test Inaccuracies Persist Despite Gains in Field: CDC(儘管在該領域取得了進展,但維他命 D 測試的不準確性仍然存在:CDC)。邱醫師和Alberto提起的內分泌協會最新指南是2024-6-3發表的Vitamin D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維他命 D 用於預防疾病:內分泌學會臨床實務指南)。有關新指南所建議的「不要篩檢維他命 D」,我在2017-10-20發表的大腸癌治療的迷惘以及2018-2-1發表的維他命D,讀者回應就有說:沒有人知道什麼叫做「維他命D正常值」。我在2018-3-13發表的啥是「維他命D正常值」裡更詳細說明(1)到底什麼是最佳維他命D濃度,還沒有達成共識,而精確的維他命D測量方法也還只是在研發中,(2)與其他維他命不同,維他命D在血液中的濃度在一年中隨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而起伏。也就是說,某個時候“過低“,某個時候”過高“, 都可能是正常的,(3)目前的維他命D測量方法仍有很高的變異性,而這可能會導致不正確的維他命D缺乏之診斷。也就是說,同一個血液樣品,某一家醫院測出“過低”,但另一家卻測出“正常”。我在2019-11-11發表的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裡翻譯了哈佛大學發表的Vitamin D: What’s the “right” level?(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而其中的一個段落標題是「精確定位“健康”的維他命D水平是棘手的」。我在2019-12-26發表的維他命D悖論引用了兩篇論文說:「非洲裔美國人血清維他命D的濃度大約只有白種美國人的一半,但是骨折發生率卻也只是白種美國人的一半。…根據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建議不應該篩檢總維他命D濃度。」我在2021-4-15發表的仍然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維他命D篩檢裡報導了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的5篇關於是否需要做維他命D篩檢的文章。我在2022-11-30發表的血檢測不到維他命D,骨頭卻正常裡指出有人測不到維他命D,但骨頭卻完全正常。我在2024-2-2發表的維他命D這匹死馬裡說(1)許多專業組織,包括 USPTF、美國國家醫學會、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基金會和美國臨床病理學會,現在都支持「不要開立基於維他命D 的篩查」,以更恰當地反映這樣一個事實:這些測試在醫學上是不必要的,浪費金錢、時間和資源,並助長了普遍維他命D 缺乏的錯誤信念,(2)此外,內分泌學會正在徹底修改其關於維他命 D 的指南,拋棄 Michael Holick 精心挑選的利潤驅動的主張,並僅使用可靠的隨機對照和臨床相關數據。有關Michael Holick,請看: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虐童反證維他命D之父 vs 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最後,很感謝邱醫師說的「你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官方認同」。但是,就傳遞正確醫療訊息而言,被「官方認同」是遠遠不如被「民間認同」。請看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後記:文章發表之後1小時,讀者Arthur Ting在臉書留言:「官方認同」是遠遠不如「民間認同」!唉!水清濯纓 水濁濯足。原文:不要篩檢維他命D:官方認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7 養生.聰明飲食
明星抗癌食物 羽衣甘藍保骨護心抗發炎 這樣吃恐影響碘吸收
被喻為「抗癌食物」的十字花科,是人氣健康食材。其中,屬於十字花科甘藍種的「羽衣甘藍」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維生素A、C、K、β-胡蘿蔔素、鈣、鉀、鎂、葉酸、膳食纖維、蘿蔔硫素等,是護心、保骨、抗發炎的明星蔬菜。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每100克羽衣甘藍,含鈣220毫克,含鉀447毫克、含維生素K313微克。尤其鈣含量相當高,鈣能幫助牙齒成長、維持身體骨密度;鉀能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降低心血管風險;K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重要關鍵,避免血管鈣化。食用深綠色蔬菜好處多,徐佳靖強調,羽衣甘藍是高纖蔬菜,膳食纖維含量是高麗菜的3倍,可增加飽足感且促進腸道健康,常調配在綠拿鐵裡,加入各種綠色蔬果、堅果攪打出濃郁的口感,具抗癌、抗發炎、降膽固醇、穩定血糖等功效。徐佳靖提醒,羽衣甘藍要煮熟後再食用,生的羽衣甘藍含有異硫氰酸酯,會影響碘的吸收,有甲狀腺疾病的人要注意適度攝取。另外,羽衣甘藍含有豐富的鉀和鎂,腎臟病、低血壓患者不宜食用過量。
-
2024-06-16 醫療.骨科.復健
警覺駝、矮、痛三症狀 骨質疏鬆症並非「無聲的疾病」
「骨頭輕輕一戳,不小心就戳出一個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岡山醫院骨科主任林松彥說,愈來愈多民眾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就醫開刀,骨鬆患者的骨頭就像餅乾一樣,一碰就碎,可能因咳嗽或是跌倒就導致骨折,引起的併發症將大幅增加死亡率。貼牆站直,頭與牆面距離超過3公分恐有骨鬆。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將骨鬆視為「無聲的疾病」,林松彥說,骨質疏鬆症非全然沒有症狀,只是症狀不明顯,容易與老化混淆,讓人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所警覺。他提出,骨鬆症的三大症狀「駝、矮、痛」。「駝」是指駝背,當背部貼牆站直,頭卻靠不到牆,且頭與牆面距離超過3公分;「矮」則是指身高與過去最高時相比,少了4公分以上;「痛」是指年紀超過60歲,且腰部不明原因出現疼痛。這三大症狀,只要出現任一症狀,就應該就醫。除了三大症狀外,年紀超過60歲、女性、太瘦、因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有菸酒癮、不喜歡曬太陽等,都屬於骨鬆症的高風險因子。女性罹患骨鬆的比率會高於男性,主因是女性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導致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增加骨鬆機率。40歲後,成骨、破骨細胞失去平衡,骨骼品質變差。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是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失去平衡,關鍵因素為「年紀」。林松彥說,人的骨頭是「活的」,破骨細胞破壞、代謝骨頭,同時成骨細胞汲取營養合成骨頭,骨頭持續維持著分解、合成的動作,根據研究,人體的骨骼每10年就會全部更換一次,換言之,每10年身體會有一副新的骨骼。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合成速度出現變化,年紀輕時,成骨細胞的合成速度快於破骨細胞;40歲後,成骨細胞的合成速度就會變慢,此時若提供給成骨細胞的營養不足,又會讓成骨細胞的合成能力變差,10年後換來的新骨骼,變成是品質不好的鬆骨骼。降低骨鬆骨折風險,補對鈣更有效率。林松彥說,骨質需要的兩大營養素為鈣質與維生素D,鈣質可以支撐骨骼、牙齒等,而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吸收,維持正常骨骼代謝。但國人的鈣質攝取量低,根據2013到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天鈣質攝取不足,僅占建議量的50%,維生素D同樣也攝取不足,讓國人的骨鬆盛行率高於他國。林松彥建議,鈣質的選擇,建議找人體吸收率高的產品,一般鈣片屬於碳酸鈣,對人體而言較不易吸收,且會產生二氧化碳,容易造成脹氣。對於已經骨鬆的患者而言,可選擇非晶鈣ACC,經研究顯示,非晶鈣ACC吸收率及利用率優於碳酸鈣與檸檬酸鈣,另取得「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也因產品的獨特性,亦與美國NASA合作,執行太空人的骨質改善研究計畫。目前臨床上針對骨鬆患者,也會給予非晶鈣ACC,當作骨鬆藥品的額外輔助治療建議。保持運動習慣、增加鈣質攝取,降低骨鬆發生率。預防骨鬆發生,平時應保持運動習慣,建議每周至少運動3次、150分鐘,除了可以改善骨鬆、也能改善認知功能,訓練身體平衡、避免跌倒,每周做2次以上有氧運動,可以強化肌群及肌力,心肺功能可以採取分段進行,每次以增加10分鐘的方式逐步累積。同步改善飲食習慣,增加含鈣食物如牛奶、小魚乾、豆腐等,多曬太陽讓體內合成維生素D。另外,如果因甲狀腺、癌症等因素,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可與醫師討論,該如何透過調整藥物,或是會診他科,降低骨鬆發生機率。
-
2024-06-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新鮮黃豆和黑豆比豆腐更營養嗎?如何避免吃豆類脹氣不適?
Q:黃豆是蛋白質,綠豆是澱粉,為什麼黃豆芽、綠豆芽卻歸屬於蔬菜?依照食物的成分特性,可分為六大類,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綠豆屬全穀雜糧類,可提供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膳食纖維;黃豆屬豆魚蛋肉類,可提供較多的蛋白質及油脂;綠豆芽、黃豆芽屬蔬菜類,可提供較低的熱量及豐富的膳食纖維。黃豆和綠豆皆屬於雙子葉植物,兩者在萌發後,皆有子葉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提供兩者在發育出胚芽、胚軸(胚莖)、胚根所需養分的特性。隨著胚芽、胚莖、胚根的發育及子葉內部原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轉化後,經分析成分特性後,綠豆芽、黃豆芽歸於蔬菜類。Q:土豆(花生)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哪一類?土豆(花生)根據其成分特性,被歸類為油脂與堅果種子類。Q:所有的豆類都容易引起脹氣嗎?如何避免吃豆脹氣不適?因為人體無法製造可分解寡糖鍵結的α-半乳糖苷酶(alpha-galactosidase),導致豆科植物內富含的蜜三糖(棉籽糖)、水蘇糖和毛蕊花糖等寡糖,到達結腸前無法分解,被結腸中的細菌發酵而產生氣體,導致脹氣。另外,膠質、皂苷、膳食粗纖維等成分也容易引發脹氣。研究發現,一些食品加工方式,例如脫殼(皮)、發芽、浸泡、各種熱處理(煮沸、微波烹調等)、酵素處理、發酵(如納豆),皆可降低豆類中寡糖,減少脹氣不適的狀況。避免吃豆脹氣不適,有幾個方法:1.由少至多漸進式增加攝取量,讓身體逐漸適應。2.把豆類浸泡至微發芽,讓寡醣類成分分解。3.完全煮熟豆類,去除皂苷成分、與促進消化的調味料(薑、香草類)一起食用。Q:小茴香與豆類一起烹調,可以避免脹氣?小茴香中含有多種成分的茴香油,有助於放鬆腸道,促進腸道氣體排出,減少腸道氣體的累積,幫助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食物消化,避免食物於腸道停留太久,腐敗菌作用而產生過多氣體。適量將小茴香與豆類一起烹調,的確可以適用於某些民眾,減少腸道有害細菌的成長,進而降低腸道氣體產生。Q:吃新鮮的黃豆、黑豆,獲得的營養和豆類加工品是否相同?黃豆或黑豆煮熟後直接吃,比起吃豆製品(豆腐、豆干),能攝取到更多的膳食纖維。此外,也有些營養素會在製作豆製品過濾豆渣的過程中被丟棄。所以吃新鮮的黃豆、黑豆,可獲得更多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從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分析結果來看,兩者營養價值是不同的。當黃豆、黑豆製作成豆腐、豆干,豆類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都已流失,幾乎不存在;另外,維生素B6、鎂等也會大幅減少。但製作豆腐、豆干的過程中會添加食用石膏,因此部分豆製品含較多鈣質。Q:痛風患者不宜攝取過多豆類,是真的嗎?這個觀念該修正了,根據新的研究結果指出,吃豆腐雖然會增加血漿中尿酸濃度,但同時也增加尿酸清除率與尿酸排泄率。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黃豆製品、蕈、菇攝取頻率跟尿酸呈現負相關。2014年一個研究分析食物中普林含量,每百公克豆漿為22毫克、豆腐為20毫克、毛豆為47.9毫克;相較之下,豬肝為284.8毫克、豬腎為195毫克、豬里脊肉為119.7毫克,比豆類食物高得多。建議痛風患者遵循以下生活型態,可減少或避免急性痛風發作,包括維持標準的體重(BMI值18.5至24)及腰圍(男性
-
2024-06-16 養生.聰明飲食
以鷹嘴豆取代黃豆?三色豆裡的豌豆是蔬菜?口感粉粉鬆鬆都是「澱粉豆」
市面上的豆類琳瑯滿目,但許多人卻不知豆類的屬性,吃錯而造成營養不均,最常見的就是把「澱粉豆」當蔬菜或蛋白質吃。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謝書毓表示,常見的綠豆、紅豆、花豆、蠶豆、鷹嘴豆、皇帝豆、青豆仁(豌豆)等,因富含澱粉,都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雜糧類」。常見的澱粉豆:綠豆〡紅豆〡花豆〡皇帝豆〡豌豆(青豆仁)〡鷹嘴豆(雪蓮子)〡蠶豆〡扁豆。澱粉豆主要提供熱量,但比白飯有較多纖維、營養素。從營養價值來看,謝書毓說,「澱粉豆」顧名思義,就是澱粉含量較高的豆類;以口感來判斷,澱粉豆的口感粉粉的、鬆鬆的,不像蛋白質豆是粒粒分明。而吃進澱粉豆後,體內會將澱粉轉化成葡萄糖,提供身體熱量及能量。但與同樣含有精製澱粉的白飯、麵食相較,澱粉豆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包括鉀、鎂、鈣等。鷹嘴豆屬「完全蛋白質」,但只有黃豆的一半。雖然有些澱粉豆也富含蛋白質,但並不能作為蛋白質攝取的主要來源。謝書毓舉例,近年來吃素的人愈來愈多,常以鷹嘴豆取代黃豆,作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雖然鷹嘴豆的蛋白質含量在澱粉豆裡是較高的,但相較屬於蛋白質的黃豆來說,含量也只有一半。另外,黃豆、黑豆、毛豆等蛋白質豆,其所含的是「完全蛋白質」,但澱粉豆所含為「不完全蛋白質」,並不能作為蛋白質主要來源。如果要從豆類獲取植物性蛋白質,還是以攝取黃豆、黑豆、毛豆等蛋白質豆較佳。豆類不易消化,「搭配其他食物共煮」的吃法較佳。另一種常被誤判的澱粉豆,就是「三色豆」裡的豌豆(青豆仁)。豌豆常與胡蘿蔔、玉米組合成冷凍三色豆,當作各種餐點的配菜,民眾常誤以為豌豆是蔬菜豆,孰不知它其實是澱粉。因此,應充分了解豆類屬性,才能均衡攝取。在澱粉豆的食用方式上,謝書毓說,所有豆類都含有不容易消化的寡醣,在經由腸道細菌消化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多的氣體,如果一次吃太多豆類,容易引發脹氣等腸胃不適。她建議應採用「搭配其他食物」的吃法較佳,如可以將綠豆、紅豆加入米飯共煮,而皇帝豆、豌豆等也可與其他蔬菜或肉類搭配料理。糖尿病患吃澱粉豆,務必納入總量攝取計算。吃澱粉豆,必須納入一整天的澱粉攝取總量計算。如果當天已經吃了綠豆湯、皇帝豆等……米飯等澱粉就必須減量。謝書毓說,每個人依身體所需熱量不同,每天所需的澱粉量也不同,依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建議量,如果依體重、工作活動量不同,每天所需熱量1200大卡者可吃1.5碗;1500大卡者可吃2.5碗;1800大卡者可吃3碗;而一天熱量需求高達2700大卡者可吃4碗。但實際攝取量仍因個人患有不同疾病,而有所不同。謝書毓提醒,患有糖尿病者,一旦澱粉食物攝取太多,恐影響血糖控制,一般人喝一碗綠豆湯可能沒事,但糖尿病患者喝一碗綠豆湯,就可能已超過一天所需攝取份量,此時血糖容易突然升高,影響病情,這是在吃澱粉豆時,必須特別注意的地方。綠豆、紅豆含較多磷及不完全蛋白質,腎病患需忌口。此外,綠豆、紅豆、花豆等澱粉豆,因含有較高的磷及不完全蛋白質,在身體消化、代謝的過程,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也須忌口。而民眾常吃的蠶豆酥、豌豆酥一類零嘴,都是高油、高鹽的加工食物,對於高血壓的患者來說,不宜吃太多。現在正值夏天,為了消暑,很多人喜歡來一碗綠豆湯,一天應以幾碗為限?謝書毓表示,一碗滿滿都是料的綠豆湯,其熱量接近一碗白飯約280大卡,且喝綠豆湯時多會加糖,熱量還會更高,「每天喝一碗,其實就很多了」。建議民眾喝綠豆湯當點心,每天不要超過一碗;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喝了綠豆湯後,正餐的飯建議酌量攝取,避免澱粉攝取過量,一定要特別注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6 養生.聰明飲食
菜豆是蔬菜類還是豆類?營養師教簡易方法辨別哪些豆子屬於「蔬菜豆」
蔬菜有益健康,有人把各種豆子當作吃蔬菜,有些賣場也把豆類放在蔬菜區。然而豆子種類多,屬於蔬菜的只有一部分。有些豆子主成分是蛋白質,有些大多澱粉,吃錯了反而變胖、血糖飆升,到底哪些豆類才是蔬菜呢?常見的蔬菜豆:甜豆〡荷蘭豆〡四季豆〡豇豆〡粉豆〡醜豆。四季豆、甜豌豆、豇豆等,口感明顯與澱粉豆不同。蔬菜除了容易分辨的葉菜類,還有花葉、果菜與各種菇類。豆類蔬菜是歸屬蔬菜的豆科植物,富含膳食纖維、低熱量。許多人分不清楚吃的是什麼豆、算不算蔬菜。奇美醫學中心營養師洪嘉享表示,還是有簡易方法判斷,例如菜豆、荷蘭豆、四季豆、豇豆、甜豌豆等,豆莢等部位鮮嫩、吃起來爽脆清甜的應該就是蔬菜,尤其通常「具有鮮脆的口感且富含水分,吃起來帶有自然的鮮甜味」。除了營養成分,在口感上跟「全穀雜糧類」的乾豆類例如紅豆、綠豆,及「豆魚蛋肉類」的豆類例如黃豆,都可明顯區別。市場菜豆名稱多樣、果莢不同,都屬於高纖一族。許多菜市場容易買到的條狀菜豆,看起來都很像,很多人都管它叫四季豆,但真正學名是「菜豆」。包括敏豆、豆角、玉豆、刀豆、芸豆、粉豆、醜豆等都歸類於「菜豆屬」,又因果莢外型差異而有不同名稱。醜豆果莢扁長,側邊曲線扭曲,豆仁圓且凸起,因不美觀被稱醜豆,不過醜豆果莢肉質厚又軟嫩。民眾常用台語稱呼「敏豆仔」的豆子,則是一種淡綠色圓莢四季豆,豆莢細長,種子較不突出,表面較平順,口感清脆帶甜,也是高纖一族蔬菜。而菜市場攤販經常叫賣的「菜豆仔」,在植物學上的歸類其實不是菜豆,而是「豇豆」。豇豆果莢圓直形,有青皮、白皮、紫紅皮等品種。細長形狀約30到50公分長,又稱作長豆,和一般20公分左右的菜豆大不同,很好分辨。富含多種營養素,對穩定血糖、血壓都有幫助。豆類蔬菜除了口感佳,也富含多種營養,像是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與各種礦物質(鐵、鉀、鎂),對於血糖及血壓的穩定都有幫助,不過對於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則要適當攝取。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蔬菜攝取量為三份,一份約生重100公克,豆類蔬菜可搭配其他類蔬菜食用,以達每日建議攝取量。豆類蔬菜膳食纖維高、熱量低,能增加腸道內益菌活動,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預防及紓緩便祕,幫助排除腸道廢物,間接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料理前去除豆莢側面筋絲,才不會影響美味。洪嘉享指出,豆類蔬菜也因富含膳食纖維,需較長時間咀嚼,能增加飽足感、降低食欲,相對有助飲食控制和減重。而水溶性纖維也可延緩胃排空、降低葡萄糖吸收速度,避免飯後血糖急速上升。還可與膽汁結合排出體外,有助降低膽固醇合成,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林姓主廚表示,料理豆莢類的蔬菜如敏豆、荷蘭豆、甜豆、醜豆等,要讓食材更好入口,清洗下鍋前還是要先去掉豆莢側面堅韌的「筋絲」,可以先將蒂頭折下一小塊,由上而下順著兩側邊緣把粗纖維撕掉,避免影響口感。蔬菜豆安全吃Q:豆類蔬菜易殘留農藥,如何避免吃進農藥?1.浸泡後以流動水清洗營養師洪嘉享指出,豆類蔬菜屬「連續採收作物」,較容易受到害蟲侵襲,常以農藥防治,農藥殘留風險較高。為避免殘留農藥吃下肚,烹調前務必要徹底清洗,以免危害身體。建議先浸泡在水中10分鐘,再用流動的水沖洗,過程重複2~3次。2.汆燙後再清炒豆類蔬菜的烹調方法多樣,可以清炒、燉煮或加入湯品。油炒前可先滾水汆燙一遍,去除殘留藥物,炒完後鍋底的水濾掉,只吃撈起的菜豆。Q:四季豆未煮熟透,吃了會中毒嗎?坊間流傳多年的說法:未煮熟透的四季豆(菜豆)吃了會中毒!食藥署回應疑問指出,四季豆確實含有毒成分:主要為菜豆毒素、皂苷(皂素)和胰蛋白酶抑制物。但這些有毒物質只要持續高溫就可破壞,民眾不用過於擔心。食藥署表示,四季豆必須徹底加熱到「内外熟透,色變豆熟」才可安全食用。顏色未變或還有豆菁味,就千萬別吃。吃了不熟的四季豆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胃部燒灼、腹脹,腹瀉等腸胃症狀,可能伴有頭暈、頭痛、冷汗、畏寒、四肢麻木等輕度神經症狀。部分還有心慌、胸悶、無力,少數造成溶血性貧血,但病程很短,一般1到2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6 養生.聰明飲食
猛吃豆類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只有3種 吃錯當心澱粉過量
黃豆、綠豆、豌豆、四季豆……它們都叫「豆」,但在六大類食物中的分類、營養價值卻大不同。有些減肥的人,把紅豆綠豆當蔬菜吃,結果澱粉過量, 越吃越胖;有些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需要了解哪些豆是蛋白質、澱粉或蔬菜,以免造成血糖波動。今天我們請營養師教你學會分辨各種不同的豆類家族。豆類種類繁多,民眾常常分不清楚它們屬於六大類食物的哪一類,新光醫院營養師嚴菱瑕表示,其實豆類分為「蛋白質豆」、「澱粉豆」及「蔬菜豆」。其中蛋白質豆只有三種,分別為黃豆、黑豆及毛豆,歸屬於豆魚肉蛋類中的豆類,也就是俗稱的「大豆」。三種大豆依成熟度、品種不同,營養成分略有差異。黃豆、黑豆及毛豆不同的地方在於品種、外觀顏色、豆莢成熟度與採收時間。嚴菱瑕說,毛豆是在豆莢、豆子的顏色還是青色、豆子約八分熟時進行採收,屬於未成熟的大豆;隨著毛豆及豆莢逐漸成熟,依品種不同可能會變成黃豆或黑豆再行採收。因此,外界常說「毛豆是黃豆或黑豆的小時候,這說法是沒錯的。」植物性蛋白質有利心血管,適合三高等慢性病患。在營養價值方面,嚴菱瑕說,黃豆、黑豆及毛豆都富含蛋白質,為植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不同於來自牛肉、豬肉、羊肉等肉類的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含有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消化,脂肪含量低,可以保護心臟血管,且熱量不高、不含膽固醇,對於控制血脂也有幫助。動物性蛋白質如果攝取過多,恐造成血管阻塞,增加心肌梗塞等風險;植物性蛋白質可以保護心臟,建議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族群,可以多吃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婦科癌症患者是否適合吃大豆,先諮詢醫師。嚴菱瑕說,大豆類含有「大豆異黃酮」,它是一種類雌激素成分,可以減緩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不穩定而產生的潮紅熱、心悸、盜汗等狀況。但她提醒,若有婦科癌症問題的患者,恐與治療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建議食用前應先諮詢醫師,並適量食用較為恰當。黃豆常被拿來做成各種豆製品,不論是直接吃黃豆,或是食用豆漿、豆腐、豆干等製品,都可以直接攝取到蛋白質。而在豆腐製程中,會加入鈣粉,同時可以增加鈣質攝取。大豆搭配其他蛋白質,算好總攝取份量。即便攝取黃豆、黑豆及毛豆等植物性蛋白質,仍須與其他蛋白質攝取量一併計算。嚴菱瑕說,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年男性,一天蛋白質攝取量約為60公克,其中部分蛋白質可以由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舉例來說,一份蛋白質約為7克,一杯190cc的豆漿即為一份蛋白質,一天可以喝1至2杯;而20克的黃豆、25克的黑豆、50克的毛豆,各為一份蛋白質,每天也可吃1至2份。再搭配其他含有蛋白質的食物,每天約攝取6至8份蛋白質,以達到每天建議攝取量。3大蛋白質豆比一比黑豆:富含蛋白質,還有花青素。黑豆除含有蛋白質,也富含維生素A、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不同於黃豆的是,黑豆同時含有花青素,此為抗氧化、抗發炎物質。黃豆:蛋白質最多,另含有鈣質。黃豆的蛋白質含量最多,也富含鈣質,並有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營養師嚴菱瑕說,攝取黃豆的好處多多,可以幫助身體消除自由基、抗氧化,且其中所含油脂為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健康。毛豆:蛋白質略少,但熱量最低。毛豆所含營養包括蛋白質、膳食纖維,雖然蛋白質含量相較黃豆、黑豆偏低,但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其脂肪含量少、熱量低,含有鉀、磷等微量元素,還有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嚴菱瑕說,運動員或從事運動的人,須要補充蛋白質,又要控制熱量,多吃毛豆是很好的選擇。但須注意的是,市售即食毛豆,常會添加大量油、鹽等調味,攝取時要注意脂肪及鈉的攝取,不宜過多。如果是自己調味,盡量不要添加油、鹽等調味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5 養生.聰明飲食
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想要美容養顏就選「這一款」
減肥茶可以抑制脂肪與醣類吸收,只要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就能養成不易胖好體質。喝茶就能瘦身,何樂而不為!試過不少減肥方式的媽媽,總是因為忙碌育兒而無法持之以恆好好來減重。這時,不防透過喝茶這樣簡單毫無壓力的減肥方法,來幫自己瘦一圈!「減肥茶」是什麼?減肥茶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輕鬆邊喝茶就能減掉體重,無須痛苦的節食與辛勞的運動,就能夠達到瘦身的效果。而為什麼喝減肥茶會有效果?那是因為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脂肪與醣類,是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你慢慢養成不易胖的好體質。而且標榜可以瘦身的減肥茶都是天然成分,每種茶都有不同的功效,按照自己需求每日持續喝才會有效果。減肥茶有用嗎?相信只要歷經減肥的人,一定對於各種瘦身方式並不陌生!市面上各種形形色色的減肥商品琳瑯滿目,有減肥代餐包、油切膠囊、燃脂錠、酵素粉末等等,其中最便利的莫過於減肥茶!只要每天多喝茶,就能讓你不費心力的瘦下來!但是,真的喝茶就能瘦?其實減肥茶主要是利用幾個目的,主要是依據想要達成的效果,而添加不同比例的有效成分,來幫助瘦身。第一步:促進腸道順暢調整腸道功能絕對是減肥絕不可少的一環,讓腸道吸收完整的營養素,有促進排便效果的成分常見為氧化鎂、番瀉葉、決明子、阿勃勒、糖醇類等 。第二步:幫助消水腫脫水,也同樣也是讓身體減輕重量的一種方法!常見的利尿成分包含茶飲本身就含有的咖啡因,還有明日葉、蒲公英葉、魚腥草等草本成分,以及高鉀離子飲品,如玉米鬚茶、紅豆水、黑豆水等。第三步:增加脂肪代謝減肥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減掉脂肪!茶飲中具有加速脂肪分解代謝、抑制體脂肪形成的物質就是「兒茶素」。兒茶素是一種茶多酚,除了抑制脂肪堆積之外,也有抗氧化的作用,如綠茶、白茶、煎茶。「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減肥茶選擇1 : 脂肪燃燒的茶飲綠茶:含有「兒茶素」這種分解醣類的酵素,也可以抑制營養吸收。另外,綠茶中的咖啡鹼有加速脂肪燃燒的效果。記住!兒茶素需要在高溫浸泡下才會釋出,因此盡量用熱水泡茶。要達到減肥的效果最好養成喝綠茶的習慣,吃飯或喝下午茶時都可以一併飲用。薑黃茶:可以減少血液中脂肪的濃度,也能降低膽固醇。此外,薑黃色素還有恢復肝臟機能的功效,有飲酒習慣的人不妨偶爾來杯薑黃茶,幫助肝臟排出酒精!烏龍茶:含有大量的皂素,能夠防止油脂吸收,並快速地排出體外。另外,烏龍茶多酚可以活化血管內分解脂肪的解脂酵素,幫助中性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可以成為熱量的來源而燃燒掉。建議運動前30分鐘喝,能達到最佳效果。減肥茶選擇2 : 消除水腫的茶飲明日葉茶: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強化血管健康。不過,因為明日葉茶味道獨特,不適合與其他茶混在一起喝。由於不含咖啡因,孕婦與小孩都可以放心飲用。杜仲茶:杜仲茶可以幫助排出體內不需要的鹽份與水份,消除身體多餘的水腫。其中含的京尼平甘酸,可以加速肝臟的脂肪代謝機能,同時促進大腸蠕動、抑制脂肪與膽固醇的吸收。減肥茶選擇3 : 適合吃飯搭配的茶飲普洱茶:製作普洱茶所使用的黑麴菌可以活化茶葉的兒茶素,使其轉變為「聚合型兒茶素」,比一般的兒茶素多一層防止脂肪吸收,還可預防肥胖與高血壓。同時普洱茶促進消化效果優異,最適合解油膩了。藤黃果茶:藤黃果中的檸檬酸葡萄糖,可以抑制脂肪吸收,同時增加飽足感,可以預防吃進過多的食物,持續飲用的話食量會變小。建議飯後30分鐘前後飲用效果更佳。減肥茶選擇4 : 不含咖啡因茶飲洛神花茶:不含咖啡因,更適合有睡眠障礙的人飲用。以洛神花的萼片製成的洛神花茶,帶有酸甜味道與香氣,其中含有兒茶素、茶胺酸,能夠幫助抑制食慾,幫助減重;同時維生素C與花色素苷則具有抗氧化、養顏美容的效果。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糙米茶,哪些茶助降血壓?※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6-15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必吃「10種食物」分解脂肪、加速代謝! 1食物燃脂效果是綠茶2.5倍、這款油還能增肌減脂
肥胖不僅僅會影響外觀,也對健康直接或是間接造成些許影響。肥胖不只是體重的問題而已,脂肪的堆積才是關鍵,因此,正確的體重控制,應該是學會如何消除體內的脂肪。營養學教授王進崑指出,運動與飲食控制是減重最基本的原則,然而正確選擇可以幫助脂肪燃燒的食物,更容易達到減重的效益,因為攝取能夠幫助燃燒脂肪的食材,可以有效地促進脂肪代謝,幫助維持好身材。 1、肉桂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研究顯示,在食物中添加1/4至1茶匙的肉桂,立刻可以讓身體脂肪分解並加速代謝,肉桂的燃脂效果是綠茶的2.5倍。 2、富含維生素B1、B2之食材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脢,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B1及B2時,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因為維生素B1、B2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無法儲存於體內,多餘的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也相當容易隨著食品加工過程而流失,因此,需要時常補充。動物肝臟稱得上是維生素B群的寶庫,但是全穀類、五穀雜糧、酵母、小麥胚芽、豆類、牛奶、肉類等,也都是重要的維生素B1、B2來源,也可以從中攝取。 3、富含天然酵素之食材酵素不但能夠減少中性脂肪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因此,適當補充酵素,可以達到節省體內酵素流失的目的,身體就能夠有效地利用體內的酵素來消耗多餘的脂肪,自然可以促進熱量的代謝。我們常吃的鳳梨、香蕉、木瓜、奇異果等水果,都含有非常豐富的酵素,另外,常在餐桌上的香菇、白蘿蔔、洋蔥、山藥、豆芽菜等蔬菜,酵素的含量也非常豐富。 4、共軛亞麻油酸共軛亞麻油酸是亞麻油酸的同分異構物,已經發現具有增加肌肉以及減少體脂肪囤積的功效。除此之外,共軛亞麻油酸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癌等效果。專家建議,可以從葵花油中攝取共軛亞麻油酸。 5、富含大豆皂角之食材大豆皂角能讓腸胃不容易吸收多餘的熱量,同時也具有抗氧化、調降血低膽固醇以及血脂肪的作用,還能夠抑制血栓生成、防止動脈硬化。大豆及大豆製品,包括豆腐、豆皮、豆漿以及味噌中之大豆皂角含量,都相當豐富,也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6、富含木質素之食材木質素可以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變得通暢,並可刺激體內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堆積在體內。包括芝麻、燕麥、穀類、可可亞、大豆、亞麻仁等,都含有很豐富的木質素,可以從中取得。 7、含咖啡因之食物咖啡因是茶以及咖啡苦味的來源,可以刺激腦部活動、振奮心情,同時還有利尿的效果。研究發現,咖啡因有促進脂肪分解的功效,包括我們常喝的綠茶、烏龍茶或是咖啡等,其中都含有咖啡因。但是要特別注意,喝咖啡的時候,不要加糖和奶精,咖啡因燃脂的功效才能夠充分發揮。另外,喝咖啡會感覺心悸的人,並不建議嘗試。 8、含輔脢Q10之食材Q10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必備的物質,若是體內的Q10足夠,則所攝取的脂肪就能夠充分地被代謝分解。除了燃脂這個功效之外,Q10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有助於維持健康。富含輔脢Q10的食物,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鮭魚、鮪魚等魚類,而牛肉或是羊肉等肉類,菠菜、花生、豆腐、豆漿、橄欖油、葵花油等食材中,也有相當豐富的含量。 9、納豆輔脢納豆黏液中的酵素已經發現可清除體內的血栓,還能夠促進燃燒脂肪,抑制過剩的脂肪儲存。研究也證實,適當地攝取納豆,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10、辣椒素辣椒粉、辣椒油以及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辣椒素。辣椒素被發現具有燃脂的功用,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加速能量的代謝,但是腸胃道功能比較不好的人要小心選用。延伸閱讀: ·休假暴食、吃太多如何補救? 營養師公開「超強清腸組合」:隔天三餐照著吃 ·為何一直瘦不下來?專家公開「2關鍵原因」:注定的 尤其1基因平均體重多3公斤
-
2024-06-13 焦點.元氣新聞
18歲男性平均身高縮水可能是「這原因」!增高需多攝取4種營養素,3種治療方式不建議!
18歲男性身高平均降低,肥胖恐是引起的原因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3~2016年,國內18歲男性身高平均值為173.3公分,2017~2020年則為172.1公分,變矮1.2公分。國健署發現,國中、小學童的肥胖盛行率,男性皆大於女性,專家認為,肥胖恐是影響男性生長表現的原因之一。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說,近年醫界討論:兒童如果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加上熬夜等生活作息改變,並常使用3C產品、不運動,造成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進而影響身體生長激素分泌。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也表示,近年兒童早熟發生率明顯上升,多受到環境荷爾蒙、營養過剩、肥胖、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其中性早熟為最明確成因。曾有名6歲胖男孩,因兒童痤瘡(青春痘)就醫,經骨齡檢驗,結果竟已是11歲,如此性早熟狀況,生長板恐已提早密合,導致生長發育受影響。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麗娟說,教育部統計,每三位兒童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肥胖,今年一月公布「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將依法訂出校園營養基準、監測標準進行研究,以利後續營養推動。暑假將至,提醒家長應讓學童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原形食物,減少含糖飲料、規律運動、減少久坐。18歲女性平均身高持續成長,醫師推測與運動與營養有關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13~2016年,台灣18歲女性的身高平均值為160.7公分,2017~2020年平均身高為161.2公分,增加0.5公分,與18歲男性情況大相逕庭。台灣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宏昌說,過往女孩子被教導要文靜,家長多鼓勵從事室內活動而非戶外運動,隨著性別刻板印象逐漸減少,許多家長鼓勵女兒多運動,當女性開始運動、營養均衡後,身高便愈來愈高。男、女童增高小秘訣李宏昌說,女孩8~10歲、男孩10~11歲,正是荷爾蒙分泌生長激素的預備期,家長應開始注意,除為孩子補充鈣質,還要增加維生素D、維生素K2,以幫助生長。彭純芝說,兒童長高需有充足睡眠,並攝取足夠維生素C,減少高熱量油炸食物,透過運動促進維生素D與鈣質轉換,才能夠順利生長。增高需透過專業醫師調理,3種治療方式不推薦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說,根據國內中醫的相關研究,經過個別化中藥調理,孩童平均身高會明顯增長,前提須經中醫師調理,而非聽信廣告或親友推薦偏方的轉骨藥材達成效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羅福松說,許多期望長高的孩子只要經諮詢評估、定期追蹤即可,不需要打針、吃藥,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的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三大原則。如果孩子明顯比同儕矮一個頭,一定要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謹慎評估,如果有需要再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否則在不清楚的情形下採取治療,只是「白花錢」。羅福松指出,部分家長有「女生身高可以長高到16、17歲,男生到18歲還有機會」等迷思,事實是女生8~13歲開始發育,男生約9~14歲時進入成長關鍵期,建議家長應多留意身高變化,把握骨骼生長板癒合前的治療時機。甚至有人為了長高,選擇採取治療先天性畸形、外傷造成長短腳的「骨骼延長術」斷骨增高手術。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說,這項技術雖然純熟,但因併發症多、容易引起更多醫療糾紛,國內大多數的醫師對於藉此手術讓孩童長高,持保留態度。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3 養生.營養食譜
糙米營養勝白米,洗米一習慣恐讓營養素流失!5步驟煮出Q軟口感的糙米
米飯是我們最常吃的主食,但對於需嚴控血糖的人來說,白米飯又不敢吃多,此時糙米就是一個好的主食替換選擇。糙米營養素豐富,但要注意,清洗糙米時勿用力搓洗,以免營養素流失。農糧署指出,糙米是收穫後的稻穀經脫殼後的種子,保留了一層不易透水、粗糙的外層,又稱為「糠層」。部分品種具有顏色,去殼後形成所謂的紅米、黑米、褐色米。台灣糙米的品種主要有3種,各有其不同特色。3種主要糙米特色【臺南20號】外觀:米粒呈現半透明,外觀有如牛奶般矇矓。口感:米粒煮熟後,濕潤柔軟,又能Q彈分明不會黏牙。特性:米粒煮熟冷卻後,不但能維持Q彈,適合餐飲業者使用。除了單吃,更適合做成壽司等多種米食料理。【台農71號】外觀:米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口感:米粒煮熟後,帶有芋頭香味以及香Q的口感。特性:台農71號是台灣第一個具有商品名稱的品種,糙米外觀良好,米粒透明度佳,無白堊質粒(俗稱白度),是一個集色(外觀透明)、香、味(食味品質)於一身的品種。【台中200號】外觀:粒型小巧玲瓏,白米外觀為不透明乳白色。口感:熟飯軟黏,冷飯黏彈微Q,糙米飯香Q稍黏,適口性佳。特性:米飯冷卻後也不易變硬,除鮮食外,也適合食品加工廠開發各式常溫或低溫飯類食品。3種米飯營養成分比一比稻米按稻穀脫殼的製程不同,可分為糙米、胚芽米及白米。.糙米:若只把稻穀的稻殼脫除就是糙米,因含完整米糠、胚乳及胚芽,營養成分比胚芽米及白米豐富,包括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等。.胚芽米:若再把糙米的米糠層輾除、保留胚芽,就是胚芽米,雖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就沒糙米豐富,但胚芽仍含有些微蛋白質。.白米:若再把胚芽米輾得白一些,就是白米,因胚芽沒了,相較糙米和胚芽米,其營養成分更低。糙米升糖指數(GI值)低 適合控血糖營養師涂蒂雅曾受訪指出,糙米營養成分最豐富,其次為胚芽米及白米。不管什麼樣的米飯,煮熟後的熱量大同小異,但糙米膳食纖維較豐富,升糖指數(GI值)較低,糖尿病人可以糙米取代白米吃,血糖穩定度較佳。而除了糖尿病患適合吃之外,想促進腸道健康、控制體重的人,都建議可以糙米替代白米。但消化道功能不好的人要適量吃,免得造成腹瀉、脹氣。糙米怎麼煮?5步驟「洗、浸、煮、鬆、燜」經常看到媽媽們在洗米很用力搓洗,其實這是錯誤的習慣!洗米時千萬不要用力搓揉清洗,這樣會破壞米粒,讓營養素流失掉。洗米次數約兩次即可。洗完米怎麼煮呢?很多人知道煮白米,米跟水的比例大約抓1比1。但如果是糙米卻不知道怎麼煮?糙米因米粒保有米糠層外皮,水分不易滲透到米粒裡面,注水量要抓大約1比1.5左右,即一杯米加一杯半的水。農業部花蓮區農改場副場長宣大平曾受訪指出,以傳統電鍋煮出的糙米飯,比電子鍋更好吃,但要注意水量。一杯糙米約加1.3杯水;若使用電子鍋,則是一杯糙米約加1.7到1.8杯水。洗完米後浸泡約兩、三小時,若想要糙米飯更好吃,在電鍋炊煮好後,馬上以筷子、湯匙進行適度的攪拌、鬆飯,讓多餘水分均勻;之後以原鍋燜至少30分鐘,讓糙米熟透,可讓米飯變得更香甜,增加口感。如何挑選糙米?挑選方式:選用具有CAS優良農產品標誌,外觀品質良好, 米粒充實飽滿,大小一致,透明度高,完整且有光澤。適量購買:建議小家庭購買小包裝米,以不超過一個月的消費量為宜,於保存期限內吃完。認清包裝標示項目:包括品名、品質規格、產地、淨重、碾製日期、保存期限、製造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等,都要標示清楚,才能購買。【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2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6款維生素B群推薦! B群不只提神 功效、吃法、挑選原則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很多人都會買維生素B群來吃,可說是國人最常見的保健食品,然而,B群究竟包含哪些維生素?除了提神以外,吃B群還有哪些好處?怎麼吃才能發揮最佳功效?在補充B群前,你務必要知道幾件事:B群是什麼?包含哪些維生素?B群是幫助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維生素,包含8種維生素:B1、B2(核黃素)、B3(菸鹼素)、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這8種維生素通常經常共同存在,也會互相發揮協同作用,因此被稱為B群。B群功效有哪些?B群家族裡的每種維生素都各司其職、扮演不同角色,一般來說,B群可提供以下功效:● 產生能量維生素B群可協助蛋白質、醣類、脂質等營養素轉化為生活所需的能量,幫助維持生理機能。長期缺乏B群可能會讓能量轉換出現問題、代謝不順,導致走路不穩、眼睛酸、手腳痲。● 促進代謝維生素B群可幫助循環順暢,維持正常新陳代謝,進而有精力充沛的感覺。● 增進皮膚、毛髮健康,打造好氣色維生素B群可改善皮膚乾燥,促進皮膚健康,幫助維持紅潤好氣色。● 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維生素B群中的B1、B6和B12有助穩定神經系統和情緒。哪些族群需要補充B群?維生素B群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六大類食物奶、蛋、豆、魚、肉類,蔬菜、水果、及堅果類中都含有不同的維生素B,但要注意的是,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無法大量儲存在體內,會隨體內的水分流失。建議以下族群可適度透過保健品補充B群會更有效率:● 飲食不均衡、步調快速、工作型態十分消耗腦力,或需要大量體力支持者。● 素食者、銀髮族容易缺乏B群。● 有喝酒習慣者,需要吃B群來幫助代謝。● 孕婦是B群的高需求者,B6有助改善孕吐,葉酸則對胎兒發育十分重要。● 有特殊疾病飲食受限者,建議經過醫師評估後適度補充B群,幫助代謝營養,產生能量。B群什麼時候吃較好?攝取量應該要達多少?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維生素,建議間隔6-8小時、分段食用,一天也無須攝取太多,因為B群容易從尿液代謝,功效頂多維持2-3小時,無法長時間提供生理穩定來源。不過,目前市售B群有不同劑型,可選擇緩釋劑型,讓B群在體內釋放時間更長,身體能完整吸收營養,不造成浪費,也無需間隔分段補充。雖然補充B群好處多,但B群劑量並非越高越好,攝取過量只會排出體外,建議補充每日建議劑量即可。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B群攝取量如下:B群推薦怎麼選?掌握4原則!【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1】留意成分含量B群挑選的一大重點,就是確認B群的攝取量,各種B群需要互相搭配,才能相輔相成發揮最大作用。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可留意相關B群成分 (B6、B12) 含量是否充足,否則一般來說建議選擇含有完整8種B群、足量成分的產品,補充均衡營養。【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2】留意B群型態B群是水溶性營養素,一般B群吃進去2-3後小時內就會被代謝,如果想要維持長時間精神活力並完整吸收營養,建議選擇「緩釋型」B群,長時間在體內釋放,長效作用提升續航力。【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3】複方搭配,功效加乘複方營養素與B群相互作用,可達到更好的功效發揮與效率轉換,像五味子、牛磺酸、酵母硒、鋅等,都非常適合與B群搭配,達到1+1>2的效果。【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4】有第三方檢驗認證,食用安心保健食品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原料等級與製程有很大的差別,建議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的產品,不含重金屬、塑化劑等,品質無虞,安心食用。市售6大B群品牌推薦!【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B群緩釋雙層錠● 複方成分:五味子、牛磺酸、酵母硒、鋅● 劑型:雙層錠劑● 型態:新型專利緩釋型● 第三方檢驗:重金屬、塑化劑及農藥殘留指標等SGS檢驗榮獲台灣新型專利Time-Release製程技術打造的緩釋雙層錠劑,8小時長時間釋放,讓身體完整吸收8種維生素B,快速補充活力並提升續航力。高單位B群+「溫補珍品」五味子+「元氣之王」牛磺酸+「健康元素」酵母硒+「成長關鍵」鋅,補足人體所需關鍵營養素,幫助新陳代謝,給你好體力、好氣色,連續兩年榮獲Monde Selection國際金獎認證。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2】DHC 維他命B群劑型:錠劑型態:一般型第三方檢驗:微生物衛生指標SGS檢驗日本食用率第一的B群品牌,添加9種維生素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增進肌膚、神經系統、黏膜及消化系統的健康,每日攝取可常保充沛活力,天天神采奕奕。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3】台塑生醫醫之方 緩釋B群雙層錠● 複方成分:五味子、牛磺酸、乳清蛋白● 劑型:雙層錠劑● 型態:緩釋型● 第三方檢驗:塑化劑Intertek檢驗高單位維生素B,雙層設計,透過緩釋技術持續補充,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精神旺盛,並添加乳清蛋白增強體力,一天一錠,備足全日競爭力。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4】杏輝醫藥優倍多YouBest A+ 五味子B群● 複方成分:Lipucan ®茯苓萃取物、肝精、薑黃、五味子萃取物● 劑型:軟膠囊●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指標成分、農藥殘留、微生物、塑化劑及重金屬等指標完整B群添加五味子萃取物、肝精萃取物(來自豬)、薑黃萃取物、多國專利Lipucan®茯苓萃取物等,20種營養成分幫助營養補給,促進新陳代謝,精神滿載!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5】白蘭氏 鐵+維他命B群雞精錠● 複方成分:鐵● 劑型:錠劑●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微生物、塑化劑、黃麴毒素及重金屬等指標白蘭氏獨家雞精精華B群,一次補足鐵和B群,顆粒小好吞服,無異味,輕巧包裝方便攜帶,每天積極補充,提振精神,體力充沛,找回活力和正能量。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6】克補 B群+鋅加強錠● 複方成分: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鋅● 劑型:錠劑●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橘黴素檢驗完整8種B群,B2增量2倍,添加葉黃素,搞定3C族,並添加鋅維持生殖機能,搭配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一錠3效,薄荷迷你錠,清新好吞。產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