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發燒
共找到
3050
筆 文章
-
-
2024-11-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照顧老爸老媽 在家也好好玩
依父親的回憶,我們的祖先來台時帶著四個兒子,其中有一位是中醫師,他寫下一本草藥處方,只要是咳嗽、發燒感冒、拉肚子、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痠痛、皮膚炎等,按照處方到中藥房抓藥服用,必定能藥到病除,因此父親對中藥深信不疑。以前住在鄉下沒有醫院,因此隔壁鄰居與親朋好友,只要有任何身體不適,便會登門拜訪,拿著父親寫的處方到中藥房拿藥,父親當時有如免費看病之密醫。父親從年少到老,吃得口味很重,不幸年屆八十時,他罹患腎衰竭必須洗腎,當時母親也有點輕微失智。家裡雖有四十坪大、四個房間,但都住滿沒有多餘的房間,若要請外傭照顧,父親又堅決反對,因此一切照顧便由我來處理。我請教醫師並在其指導下,分享在家中照顧長者可以一起做的活動:1.做家事:在熟悉家裡充滿安全感,可準備三餐調料、打掃清潔以及收拾衣服。2.動動口:在做家事同時,開口聊聊往事,講笑話、唱老歌、朗讀書報,可以穩定溫和情緒。3.多運動:到家附近公園健步行走,有益身心健康。4.培養興趣:例如一起看電影、玩跳棋、下象棋、打麻將、益智遊戲等,可增進親情與感情。上述活動可用手機拍照或錄影,和親朋好友分享,讓長輩帶著快樂的心情入睡,有個愉快的晚年。
-
2024-11-10 退休力.退休力檢測
2024退休力論壇/「最好在離開前把錢花光」 施昇輝4大建議助善終
「別為了節遺產稅,在生前轉移財產,最好在離開前把錢花光光!」樂活大叔施昇輝今於退休力論壇中分享,自己與朋友間對於遺產的建議,千萬別在生前轉移財產,房屋土地不要讓親人持分共有,生前最好預立手寫醫囑並公證,同時生前就得花時間整理個人物品,先保障自己列出界線,才是最好的善終。施昇輝也分享自己與父母在家中道別,且全程「不送醫院急診」的歷程。他坦承,決定自己善終容易,決定要讓父母善終,事實上非常困難。他的父親去世時高齡91歲,母親88歲,父母生前沒有請外勞,也沒有坐過救護車,這一路走來所面臨的煎熬、自責,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很難理解。父母辭世過程,令施昇輝常自我反省、省思施昇輝的父親在2022年7月突然發燒40度,而當時新冠疫情嚴峻,由於擔心自己的父親一進入醫院急診可能就遭到隔離,甚至連最後一面也見不到,因此決定不送醫院,後來,雖證明不是新冠病毒引起,但由於他父親視力很差,也聽不到,牙齒只剩上排有兩顆牙,只能用鼻胃管喝營養飲品,生活品質並不好,遂決定讓父親在家安養,三天後,他父親便安詳辭世。施昇輝的母親有貧血問題,在父親去世前,他的母親曾跌倒,後來檢查發現,骨盆摔碎,因已高齡88歲,所以決定不動手術,在這段時間,他的母親疼痛到夜不成眠,無論如何翻身,都會感覺疼痛,也常必須輸血,由於母親病痛纏身,而施輝昇本身也承受很大壓力,導致衝突、爭執不斷。知道辭世時機點,或可幫助做好準備直到某一天,他演講完去父母家,那一天,母親把吃進去的食物都吐了出來,也開始陷入意識不清,終於脫離病痛、離開人世。對於這段歷程,施昇輝認為若能事先知道父母離開時日,也許就會減少一些遺憾。對於斷食善終,施昇輝認為,這種善終方式雖然很有爭議,但可以事先知道親人道別時間點、做好準備,也非一無可取,不過這還是需要許多共識、討論。
-
2024-11-0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體重減輕】「我沒減肥,但怎麼體重一直掉?」體重異常減輕要注意!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敬晃主治醫師提供】43歲王小姐因嚴重口渴就診,即使飲料甜點毫不忌口,體重卻不升反降,連朋友都好奇詢問如何減法,讓她很不好意思。陳先生67歲是資深老菸槍,三個月來體重從72變成64公斤,褲頭鬆了一大圈自己都嚇一跳,雖然努力吃好多碗飯,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現代人將纖瘦與健康劃上等號,許多減重秘訣也不離「熱量赤字」四字。但在醫師眼中,非刻意的(Unintentional)體重減輕卻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首先,「非刻意」是指未特別執行減重計畫,或改變飲食習慣與身體活動量的情況;而臨床上需注意的「體重減輕」,則常以六至十二個月內下降超過原體重的百分之五(含)以上為標準。 非刻意的體重減輕有許多成因,需要醫師根據病史、伴隨症狀、抽血及影像檢查,甚至針對心理社會層面進行整體評估。下面列舉體重減輕的主要成因:一、惡性腫瘤雖然惡性腫瘤最令人擔心,但其實只佔全部二至三成,當中又以腸胃道惡性腫瘤最多,此外肺癌、淋巴癌或腎臟癌也是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的惡性腫瘤。醫師除了根據伴隨症狀,如厭食、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久咳或倦怠發燒等,也會輔以抽血、糞便或影像檢查進行評估,民眾亦可定期接受政府癌症篩檢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其他腸胃道疾病除惡性腫瘤外,任何影響腸胃系統消化吸收或發炎的疾病,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如慢性腹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小腸結腸炎、慢性胰臟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都是可能原因。三、內分泌疾病內分泌失調也影響著體內能量的新陳代謝,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使代謝速度加快,導致心悸、手抖和體重減輕。未控制的糖尿病導致血糖過高,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近一步造成脫水現象,導致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症狀,是成年人常見的體重減輕原因之一。四、急慢性感染或發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會提高代謝率來對抗威脅,另外由於身體不適,也可能食慾不振而使體重下降。常見原因包括愛滋病、肺結核、肝炎病毒(如C型肝炎)、寄生蟲或黴菌感染。此外,風濕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也都可能影響腸胃道,降低食慾和消化功能。最後,一些重大慢性器官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和末期腎臟疾病等,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並由於器官衰竭的症狀、不適與心理影響,近一步導致體重減輕。五、神經心理層面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或帕金森氏症,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慾、吞嚥及食物獲取能力下降。心理層面則要評估是否具憂鬱、焦慮、躁鬱、厭食症等困擾,導致食慾不振與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神經及心理的障礙也容易涉及照護(如家庭支持)、居家環境(如獨居)及經濟能力等社會支持議題。六、其他一些如甲狀腺素、糖尿病、抗癲癇藥及失智症的治療藥物,都可能包含會引發體重下降的副作用。此外,酒精或非法物質濫用也須列入考慮。七、年長者的非刻意體重減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自然下降且脂肪比例增加,這些正常老化現象是積年累月的,不應與非刻意體重減輕劃上等號。此外,由於長者伴隨體重減輕的症狀不一定典型,成因卻可能更加複雜,除上述成因外,口腔衛生、身體功能下降、嗅味覺改變及咀嚼吞嚥(嗆咳)等原因也需列入考量,民眾可至家庭醫學或老年醫學門診,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並視需求安排其他醫療職系(心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介入。經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王小姐血糖超標,在給予降血糖藥物後口渴症狀大幅改善;陳先生則在胸部X光中發現可疑腫塊,除建議戒菸後續也轉至胸腔科進一步評估。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體重減輕的警訊,若有疑慮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評估檢查。【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01 醫療.牙科
長智齒一定要拔嗎?2情況非拔不可,牙醫曝最佳拔牙時機!術後吃5食物助傷口復原
智齒位在口腔最後側是口腔中的第三大臼齒,多在16~25歲之間生長,正常情況下每人都會有4顆智齒。依個人智齒生長方向、位置及萌發狀況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年輕患者拔牙後傷⼝癒合較快、⼿術過程也相對單純。雖然拔智齒過程會施打麻醉,但是隨著術後藥效減退,常造成患者疼痛、傷口腫脹,牙醫師會開立消炎藥和止痛藥,只要按時服用藥物並搭配冰敷消腫,多能在3~5天獲得疼痛緩解。另外,博仁綜合醫院牙科部表示,拔智齒後常見6種後遺症包括輕微發燒或傷口發炎腫痛、口角炎或嘴破、智齒神經痛、智齒牙根殘留、流鼻血、乾性齒槽炎,若拔牙後3~5天出現明顯劇痛、沒有隨著時間減緩,疼痛感甚至蔓延至耳朵、眼睛、頸部就有可能是乾性齒槽炎,應儘速回診處理。拔智齒吃什麼?多久可以正常吃東西?拔牙後應2~3小時再吃東西,可以適量食用涼/冷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拔牙48小時內避免太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拔牙72小時內避免飲酒、抽菸,以免影響傷口復原。劉馥萱牙醫師與黃文龍醫師指出,拔完牙當天飲食以冷、軟及清淡為原則並推薦以下六種食物:1.布丁:布丁通常不用過度咀嚼就能吞下去,冰冰涼涼的也適合拔牙後食用。2.蘋果泥:蘋果富含維生素A和鋅,可幫助傷口癒合。3.冰淇淋:冰淇淋的溫度,可緩解傷口腫脹進而減少疼痛感。4.涼稀飯:正餐可以吃放涼的稀飯,不要搭配難咬的配菜。5.地瓜泥:地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活化免疫系統,避免傷口感染。6.豆腐:拔牙術後吃冰涼的涼拌豆腐,可補充優質的蛋白質,有助傷口更快復原。除了上述6種拔牙當日食物推薦之外,劉馥萱牙醫師也表示以下5種食物有助於傷口復原:1.木瓜:木瓜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維持牙齦正常功能,若不想咀嚼食物可打成木瓜牛奶,但不能用吸管喝以免造成血塊脫落導致乾性齒槽炎發生。2.牛奶:牛奶中含有的維生素A和蛋白質有助於傷口癒合,而維生素A有助於傷口的黏膜進行修復並維持免疫系統運作。3.空心菜:空心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能減少傷口發炎的機會,適合做為術後食物的選擇,若擔心卡菜渣可以打成蔬菜泥進食。4.鮭魚:鮭魚肉質柔軟較易咀嚼且富含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5.炒蛋:鬆軟的炒雞蛋容易咀嚼且蛋白質含量高,有利於加速傷口修復,不過熱食會引起拔牙區域的酸痛,應放涼後再進食。智齒一定要拔嗎?最佳拔牙時間曝許多民眾常有疑問,智齒一定要拔嗎?如果智齒生長位置端正、口腔清潔也很確實,沒有蛀牙或是牙菌斑堆積的問題是可以不用拔除的。不過隨著人類演化及飲食習慣改變,多數人因顎骨空間不⾜,導致智齒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而形成阻⽣⿒或是⽔平智齒,擠壓到原本的牙齒就有可能引起蛀牙或發炎情況。 牙科醫師柯佩伶撰文指出,最常見需要拔智齒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沒有對咬牙:因對面無對咬的牙齒使智齒一直往下生長,導致智齒與前一顆牙齒之間的牙縫容易卡食物殘渣,口腔清潔不易易造成牙齦腫、蛀牙,而往下生長的智齒也可能咬到下面的牙肉造成發炎。 阻生智齒:水平智齒為最常見的阻生智齒,指的是智齒無法順利生長,斜躺在最後一顆牙齒後面,通常只會看到一個白白的牙齒頭冒出來,會跟前一顆大臼齒形成一個窄縫,非常容易卡食物殘渣且不易清潔,長期下來會造成智齒本身蛀牙且連累前一顆大臼齒一起蛀,嚴重蛀牙可能需要大臼齒跟智齒兩顆一起拔掉。智齒是口腔中最晚⽣長的牙⿒,多在20歲左右萌發完成,有些⼈可能會持續⽣長⾄25歲左右。至於,拔智齒最佳年齡為何?佳里奇美醫院牙科部衛教說明,智齒最佳拔除時機應在智⿒牙根形成1/3⾄2/3時,⼤約16~20歲。 參考資料:牙柯醫生、佳里奇美醫院牙科部、台北榮總護理部、博仁綜合醫院牙科部、劉馥萱醫師 假牙贋復家庭牙醫、全民健康基金會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
2024-10-31 養生.聰明飲食
冷掉的別碰?專家揭賣場烤雞的溫度該保持在幾度才能安全下肚
食品安全專家建議,家禽肉類要加熱至華氏165度(約攝氏73度)以上再食用才安全。健康文摘(Health Digest)雜誌報導,賣場的烤雞是很健康的飲食選擇。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不含皮的單塊雞胸肉含有33.6克蛋白質、341毫克鉀和295毫克磷,以及其他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營養。食品安全顧問內爾肯(Jeff Nelken)告訴「福斯洛杉磯第11台」(Fox 11 Los Angeles),消費者不會想選購冷掉的烤雞,「觸碰表面時,必須感覺溫熱」。究竟要多熱,才夠熱呢?農業部規定,可安全食用的家禽肉,必須加熱至華氏165度以上。農業部將華氏40度到140度(約攝氏4度到60度)之間的食品溫度,定義為「危險區」;這是細菌滋生速度最快的溫度區間,微生物的數量在20分鐘內增加一倍。福斯報導,若烤雞的溫度降至140度以下,煮熟的烤雞可能在四小時內對食用者構成健康威脅,進而讓食用者出現胃腸道不適、嘔吐、腹瀉、發燒和頭痛等食物中毒的症狀。除了用手觸摸測試溫度的方法外,消費者還可透過商店的標籤來放心選購雞肉,這種標籤可顯示該雞肉已經放置多長時間,此舉使好市多(Costco)獲得高度肯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消費者樂見零售商不會讓雞肉在外置放逾兩小時,這跟食物壞掉的風險關係較小,而是為了保持食物的最佳風味。另據農業部的肉類和家禽熱線(Meat and Poultry Hotline)專家表示,消費者買好烤雞返家後,也不該把雞肉放在桌面上超過兩小時。在氣溫超過華氏90度(約攝氏32度)的日子,必須在買好烤雞後一小時內,把雞肉放進冰箱。此外,先分拆烤雞肉之後,再將碎肉冰進華氏40度的冰箱中,可確保快速冷卻的最佳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26 性愛.性福教戰
還在糾結要不要結紮?泌尿科醫師曝門診最常被問2問題!術後6件事保養蛋蛋
對於不想生小孩或不想再生育的夫妻來說,男性結紮,是最方便的避孕選擇。但有些男生一來是嘴上說怕痛、事實上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障礙,最擔心的事莫過於,怕結紮會影響性功能?泌尿科醫師指出,結紮後的性功能,包括性慾、勃起功能和射精能力都不會受到影響;甚至因為心理上的放鬆,反而得以讓性生活品質提高。結紮會不會影響性功能?好幸福泌尿科體系總院長戴槐青醫師在臉書分享指出,門診前來詢問結紮的患者,很多人關心結紮會不會影響性功能?」戴槐青明白的指出,研究和臨床經驗都證實,結紮後的性功能,包括性慾、勃起功能和射精能力,並不會受到影響。因為睪丸仍然會正常分泌睾固酮,這是維持性慾和其他男性特徵的主要激素。射精量也不會明顯減少,因為精液的主要成分,來自前列腺和精囊液,精子只佔其中極少數部分。因此,即便精子無法進入精液,射精時的液體量,仍然與結紮前相差無幾。戴槐青說,有些人甚至覺得結紮後的性生活品質反而提高,這很大程度上來自心理上的放鬆,不用擔心會不會不小心就「中獎」了。這樣的心情反而能夠提升親密關係的品質,增加性生活的滿足感。不過戴槐青強調,這種效果取決於夫妻雙方對結紮的理解與認同。如果一方對結紮有疑慮或擔心,可能反而會影響性生活的滿意度。結紮後還能再接通嗎?那如果真的結紮了,之後還能復原,能反悔嗎?戴槐青說,這是門診被問最多的問題,其實是可以的,但成功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結紮後的接通手術,稱為輸精管接通術,其目的是將被切斷或結紮的輸精管重新連接,讓精子再次能夠從睾丸進入精液,從而恢復生育能力。但接通的成功率不是百分百,除了考驗執刀醫師的技術,此外就看患者本身的狀況了,如本身沒有其他生殖系統疾病、健康狀況良好的男性,接通的機率較高;以及,結紮的時間越長,接通成功的機率也隨之下降。結紮術後6件事保養蛋蛋1.術後休息和避免劇烈活動:術後頭兩三天盡量避免進行任何劇烈的運動或是重物。大多數可以在幾天內回到正常工作,但如果工作涉及繁重的體力勞動,建議一週後再回去工作。2.使用冰敷減輕腫脹和不適:將冰袋(或者用毛巾包裹的冰塊)輕輕敷在蛋蛋上,每次15-20分鐘,每隔幾個小時做一次,特別是在手術後的前兩天,可以減少腫脹並緩解疼痛。特別提醒,絕對不要直接將冰塊放在皮膚上,以免凍傷。3.穿著支持性的內褲:術後的幾天穿著支持性良好的內褲,也就是較緊的內褲,或運動內褲,有助於減少蛋蛋的晃動,進而減輕不適感。4.保持傷口乾燥與清潔:術後頭48小時內,一定要避免直接沖洗傷口,儘量不要讓水沾到手術部位。如果需要洗澡,建議用擦澡的方式。等到兩天之後,你可以輕柔地用水清洗,但還是要小心,不要用力揉搓傷口。如果發現傷口有紅腫、異常分泌物,或是出現發燒等感染徵兆,請馬上就醫。5.注意疼痛管理:結紮後的疼痛並不劇烈,輕微的不適建議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或撲熱息痛,來緩解疼痛和減少發炎。如果疼痛持續加劇,或長時間無法緩解,也請盡快就醫。6.暫時避免性生活和自慰:術後一周建議避免任何形式的性生活或自慰;恢復性生活3個月內,仍然需要採取其他避孕措施,因為結紮後的精子,可能仍然殘留在輸精管中。(資料來源:戴槐青醫師)男女避孕有何不同?避孕方式其實蠻多種的,男性、女性使用的避孕方式不太一樣,多數人最熟知的保險套,不管男性用或女性用,避孕的失敗率都是最高的。要能最成功避孕的方式,還是以結紮手術成功率最高,最一勞永逸。男性輸精管結紮僅需局部麻醉、傷口照護也較容易,女性輸卵管結紮易有腹腔沾黏風險,因此如要選擇永久避孕,都會較推薦讓男性動結紮手術。男性保險套:失敗率高輸精管結紮手術:失敗率低女性保險套:失敗率最高輸卵管結紮手術:失敗率最低子宮內投藥系統子宮內避孕器皮下避孕器陰道內避孕環口服避孕藥避孕貼片【參考資料】.《泌尿科戴槐青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3 焦點.食安拉警報
吃美國麥當勞牛肉堡竟死亡!大腸桿菌感染可大可小, 「這1型」致死風險高
吃麥當勞牛肉漢堡竟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昨天發布警告,10個州分有至少49人進食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s)後,感染大腸桿菌不適,其中科羅拉多州1名長者死亡,10人需要住院,包括1名兒童腎臟出現嚴重併發症。美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出事 是洋蔥還是牛肉有問題?美國CDC指出,49例病例由9月27日至10月11日期間發生,多達27例來自科羅拉多州,其餘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猶他州等。當局正展開調查,目前尚未確定成因,但食品藥物監管局初步調查顯示可能是「洋蔥」受汙染,農業部就正調查牛肉有無問題。麥當勞發聲明表示,初步調查顯示,部分個案涉及來自同一供應商的洋蔥,目前已停用相關洋蔥圈,受影響的10個州和另外4個州的部分地區已停售「四盎司牛肉堡」,強調極度重視食品安全。我食藥署做二件事把關食安對此,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食藥署目前決定會做二件事:第一、食品組將檢視相關產品、原料有無進口國內,因漢堡是熟食,研判不是進口食品,進而公布食品消費紅綠燈,目前評估應是綠燈;第二、經食品組或台灣麥當勞所轄的地方衛生局通知業者,對於相關產品的食安問題嚴格把關,不希望國內發生一樣的事情。至於,美國CDC研判,可能是洋蔥遭到汙染。林金富說,這起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中,因此,還無法判斷實際汙染情形,其實國外發生食安事件,不只是肉排、洋蔥,可能有沙拉、乳酪等食物,而國內規範漢堡所使用的肉品,依規定必須加熱、煮熟,且必須與生食做好分隔,避免交叉汙染,如是在家烹煮食物,應是熟食、生食分開有兩套不同刀具、砧板,降低食物交叉汙染問題。大腸桿菌感染看型別 出血型致死風險高林金富說,美國這次出現死亡病為感染大腸桿菌所致,大腸桿菌是環境常見細菌,並是衛生指標菌,進行食安檢測時,常檢驗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如果驗出代表衛生環境不佳,將依食安法要求業者改進,一旦感染到腸道出血型的大腸桿菌型別,將有很高的致死風險。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受感染者會出現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沒有發燒症狀,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僅有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主要是因為該菌所產生的毒素,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溶血性貧血、少尿、水腫、抽筋、出血,甚至轉成急性腎衰竭,嚴重時會喪命。(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美國CDC指出,感染大腸桿菌症狀,包括極度胃痙攣、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通常在攝入細菌後3至4天出現,大多數人可在5至7天內康復,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嚴重腎臟問題並需住院治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22 醫療.消化系統
每次吃飯後都想上廁所是正常的嗎?簡單6招有助改善發生頻率
你有吃完飯後立刻想要上廁所的經驗嗎?可能會讓一些人懷疑他們的食物是否未在體內停留,而是直接排出體外,但這其實是不可能的。餐後立即或幾個小時後排便,通常只是意味著你有較為明顯的「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在某些情況下,餐後排便是完全正常的。然而,也有一些潛在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在進食後引發急迫的排便需求,並伴隨其他症狀。什麼是胃結腸反射?胃結腸反射是身體對進食的自然反應,當食物進入你的胃時,你的身體會釋放某些荷爾蒙。這些激素會告訴你的結腸收縮,以便將食物殘渣經由結腸排出體外,為更多食物騰出空間。胃結腸反射的影響可以是輕微、中度或嚴重,它們也可能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比其他人有更明顯的胃結腸反射,這促使他們在吃完飯後立即排便,有時甚至在吃完飯之前就排便。有的人可能會誤以為餐後就上廁所代表新陳代謝快,但實際上新陳代謝指的是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並消耗燃燒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你體內的所有化學反應,而不僅僅是消化過程。胃結腸反射是健康問題的徵兆嗎?餐後立刻想上廁所通常是正常的胃結腸反射,除非伴隨其他症狀和體徵,例如異常的糞便、腹痛或無意間的體重減輕,否則並不表示有健康問題。反之,患有腸躁症、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則被描述為有異常的、過度活躍的胃結腸反射。過度活躍的胃結腸反射會加劇與這些狀況常見的症狀和體徵,例如腹瀉、腹痛、腹脹和放屁等。另一方面,患有乳糖不耐症或麩質不耐症的人在攝取某些對其敏感的食物後,也可能會出現胃結腸反射過度活躍的情況。腸胃道感染也會導致進食後排便更頻繁,但這種情況通常急性發生,並伴隨腹瀉、腹痛、噁心、嘔吐,有時還會發燒。如何避免胃結腸反射發生?胃結腸反射是一種自然的身體反應,但如果你覺得這種反應過於干擾或不適,有幾種方式可以幫助你管理餐後的排便。1.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取量多吃水果、全穀類和蔬菜,但要注意不要過量,因為一次攝取過多的纖維可能會過度刺激你的消化系統。2.保持健康的飲水量平均而言,男性和女性每天應飲用約3.7 公升和2.7 公升的液體。3.避免吃可能觸發的食物吃太辣或太油膩的食物可能會刺激胃結腸反射,記錄自身對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或高熱量食物是否會引發更強的反應,並盡量減少攝取。4.限制咖啡因和酒精咖啡因和酒精都可能影響消化系統,減少這些飲料的攝取量可能有助減緩餐後腸道活動。5.控制壓力壓力可能會刺激胃結腸反射,但可藉由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漸進式肌肉放鬆等管理壓力的方式幫助平靜消化系統。6.規律運動體力活動可以改善整體消化功能,並可能有助於調節排便時間。【資料來源】.Is It Normal to Poop After Every Meal?.Why Do I Have to Relieve Myself Immediately After Eating?
-
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過期茶葉還能沖泡?顏宗海:若微生物增生恐急性腸胃炎
不少民眾都有喝茶的習慣,過期的茶葉還能沖泡飲用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病毒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包括茶葉在內等食品,應在產品保存期限內享用完畢,超過保存期限的茶葉可能增生微生物、病原菌,若外觀發霉更不應飲用,避免造成喝下後食品中毒,必須就醫治療。網路上出現「茶葉過期還能喝!普洱茶沒有保存期限?」的影片,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對此提出說明,表示依食安法,只要是「包裝食品」就必須標示有效日期,所以任何包裝茶葉都涵蓋在食安法規範內,必須標示保期限。民眾選購食品時,也建議選購包裝完整產品,注意標示內容,特別是食品有效日期,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產品。另外,也需要適當保存,才能夠在有效期限內維持食品品質,避免因保存不當而使變質。顏宗海建議,包括茶葉在內等食品應在產品保存期限內享用完畢,民眾購買茶葉時或購買後,若在保存期限內發現包裝破損、內容物發霉,就要避免選購或食用。他指出,大部的茶葉產品的保存期限約在2年左右,根據業者標示而有不同時間長度,若茶葉過期或發霉,可能導致本就存在於環境中的微生物、病原菌增生,一旦喝下,就有可能導致急性腸胃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應馬上就醫。食藥署說明,網傳影片提及「理論上茶葉其實沒有保存期限」,但並非如此。在台灣販賣食品,依據「食安法」第 22 條第一項第七款規定,只要是「包裝食品」就必須標示有效日期,茶葉也是食品的一種,所以即使是普洱茶的茶磚、茶餅,或是任何的包裝茶葉,都涵蓋在「食安法」規範內。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有完整包裝的茶葉時,也可以查看相關標示有沒有標出有效日期,如果沒有,就可以向食藥署食安專線一九一九檢舉。另外,根據食藥署公布「市售包裝食品有效日期評估指引」,進口包裝食品的日期標示,因各國法規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標示意義,例如「use by」和「expiry date」,與國內「有效日期」定義相似;另外,「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則表示在此日期之前,食品可保持最佳品質,但並不表示在此日期之後,食品就不安全或變質。食品業者在標示進口食品有效日期時,必須請製造商提供足以佐證相等於我國「有效日期」定義的相關資料,才可於包裝上標示與原包裝上「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不同的「有效日期」,如果無法提供足以佐證,則「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日期則應視為「有效日期」。
-
2024-10-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婚之夜,為何在馬桶上比在床上的時間還多?
診間,來了一對男女。我看了男的一眼,滿虛弱的,默默無語。「我們昨天新婚之夜!」女的說話了。原來是新娘子帶新郎來看診。「是不是昨夜太激情了、虛脫了,不然怎麼那麼累!」我心裏想,「這樣怎麼會來看診?」女:「昨夜,他在馬桶上的時間,比在床上的時間還多!」「以前會拉肚子嗎?」我問了病人。病人:「不會。」「有吃什麼食物嗎?」「沒有。」我再仔細問,「有吃麵食嗎?有吃生食嗎?」女的仔細想了想:「就是只吃了一碗麵。」我點了點頭,心裡有了答案。病人:「可是煮熟的呀?」「麵是煮熟的,可是加的蔥薑蒜通常都是生的!」這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因為天氣炎熱,傳統麵食的做法,麵有煮過,但是添加的蔥蒜或其他的佐料等都是生的,而且可能放了很久,如保存不當,細菌孳生,引起急性腸胃炎,這種病例屢見不鮮。食物汙染了細菌,細菌在腸道內繁殖,釋出毒素,刺激胃的快速蠕動,如果在胃就會嘔吐,引起急性胃腸炎;如果是在腸子就拉了出去,引起急性腸胃炎。通常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或腹瀉,一兩天就會好,但也有長達一星期的。還有些細菌會引起發冷、發燒,甚至引起便血,必須服用抗生素治療才能治癒,不可輕忽。此外,也有些細菌,會將腸壁中的水分一直排出去,引起嚴重腹瀉,例如霍亂弧菌,嚴重者會休克,甚至脫水而死。事實上,會腹瀉有很多原因,大人通常是食物中毒之外,小孩則通常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此外,大人還有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就是俗稱的「網內互打」,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腸胃道,引起便血、腹瀉、腹痛,此時就必須服用抗自體免疫藥物治療。此外,如果腹瀉持續沒有改善,最怕的是大腸長了腫瘤,爛掉了,引起大便習慣改變、便血、便祕或腹瀉,此時就必須小心謹慎趕緊求醫診斷,驗血、驗大便,甚至做大腸鏡檢查,以防萬一。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出言不遜,可能會惹大禍,衛生習慣不好,好吃生食,或誤食不潔食物,不僅新婚之夜不能盡興,也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就醫疑問】巷口新開的診所寫「家庭醫學科診所」,跟常見的小兒科、耳鼻喉科有什麼不同嗎?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林義傑家庭醫學科強調「全人、全家、全程」的照護,服務對象涵蓋所有年齡層,從新生兒到老人、預防醫學到安寧緩和醫療,以及醫療到長照的轉介銜接,代表病友及其家人都可以在同一個診所獲得全面且具連續性的醫療服務。相比之下,小兒科著重照護嬰幼兒和青少年的健康問題,耳鼻喉科則專注於耳鼻喉領域的疾病治療。和家庭醫學科診所的取向並不相同。家庭醫學科醫師可說是社區的健康守門員,80%以上的急慢性病都可以由家庭醫學科醫師直接診斷和處置,像是感冒、發燒等急性病,三高慢性病管理、疫苗注射、健檢抽血、健康促進以及身心健康評估等,都是家醫科的範疇。在實務上,好的家醫科醫師也像一顆社區的健康幹細胞,可以隨著每一個社區的特性來調整醫師的服務和診所的團隊,符合當區民眾最迫切的健康需求。例如在新的重劃區,以年輕家長和小孩居多,該診所就會調整成有兒童疫苗注射,診療急性病為主的型態;相對的在老年化的社區,就會轉型成以慢性病管理為主的診所。同時,家醫科醫師也能在必要時提供專業建議,透過社區醫療群的網絡轉介至彼此信任的專科醫師。過往當民眾身體不舒服時,常常不知道該找哪一科,找了專科醫師又擔心評價不好.此時,家醫科醫師就是社區民眾最好的健康顧問和代言人,有問題都可以先詢問家庭醫師的專業意見,並由他們協助推薦其他專科醫師,做雙向轉介。【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17 醫療.感染科
還沒打疫苗就得流感,還需再打流感疫苗嗎?羅一鈞提供建議
預防流感,十月一日起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最近天氣變冷,氣溫不穩定,是否導致流感疫情提前升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最近秋老虎發威,目前預估流感疫情高峰仍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民眾可先接種疫苗,等待疫苗產生保護力。他也提醒,民眾若已感染新冠或流感,應在無發燒或相關症狀的前提下,再接種疫苗。流感流行期 預估在11月底至12月東北季風來襲,氣溫也開始逐步下降,羅一鈞之前曾經提醒,流感與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可能提前升溫,他今天進一步指出,秋老虎造成的「暖冬」威力發作,因此目前預估流行期仍維持在11月底至12月左右。已感染新冠或流感還可打流感疫若嗎?適逢流和新冠疫苗接種季節,若最近感染新冠肺炎或流感,建議間隔多久才能施打疫苗?羅一鈞建議,感染新冠後,發病或確診日起84天、3個月以上,再接種新冠疫苗。相較之下,他指出,流感痊癒後則無硬性的接種時間間隔限制,民眾盡量要在無發燒或相關症狀的前提下接種,目前採取分階段開放個別對象施打,請大家把握機會。
-
2024-10-17 焦點.健康知識+
為什麼我比別人容易生病?醫師曝頻繁感冒5原因!感冒可以不要看醫生嗎?
每逢秋冬感冒流行季,總有一堆人感染流感。不過也有一些人,不只是在流感旺季生病,而是平常就很常感冒,這些人真的是比較虛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根據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家庭醫師、醫學博士Neha Vyas分析,以下5個原因,可能是造成你比別人容易感冒的凶手,而其中一些原因是可以預防的。為什麼我比別人容易生病?1.壓力研究指出,慢性或長期的壓力,是人們比平常更容易生病的第一大原因。慢性壓力會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長期而言,也會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動脈粥狀硬化或堆積導致心臟病、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濕疹、胃潰瘍等現有疾病顯著惡化。2.年紀大了年紀大會比較容易生病。Vyas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免疫系統不再像年輕時運作良好。人無法控制自己變老,但還是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及營養補給來彌補缺失。3. 常接觸細菌日常有3種情況較可能經常接觸到細菌:.經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常搭飛機的人,因為擁擠的飛機、公車或地鐵很容易傳播細菌。.如果你的娛樂或社交活動較多,特別是需要經常跟人握手,你就更有可能生病。.如果家裡有小孩,大人也會比較頻繁的感冒,多半是被抵抗力較弱的小孩生病所傳染。4. 口腔不健康口腔中存在許多細菌,不健康的口腔會影響整體健康,因此,要盡可能照顧好你的牙齒和牙齦,以預防口腔感染,及創造更健康的口腔微生物,口腔中如有大量的有益細菌,將可以幫助你更輕鬆地抵抗病毒和有害細菌。5.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如果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則可能導致你較頻繁生病。這通常是治療的結果導致,不是疾病本身。類固醇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藥物,但它會使免疫系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因此讓你較容易生病。6個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了解了上述幾項造成生病的常見原因,想要減少感冒,當然就從導致的病因改善,才能增強免疫系統,而這得從日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如果不幸還是生病了,則要盡可能待在家裡,別再到處趴趴走散播病毒。1.減少壓力2.健康的飲食3.適度的活動4.充足的睡眠5.定期看牙醫,照顧口腔健康。6.經常洗手,避免觸摸臉部,以免將細菌和病毒傳播到眼睛、鼻子和嘴巴。感冒需不需要看醫生?何時需看醫生?感冒到底需不需要看醫生?這是網路上經常有人在討論的議題。衛福部「台灣e院」上面也有相當多相關詢問的問題。有人主張感冒根本不需要看醫生,甚至也不需要吃藥,就讓它自己好;但也有人說不看醫生經常只會拖到病程變嚴重,不然就是一直傳染給別人。根據「台灣e院」醫師線上回覆指出,確實一般輕微的感冒,大部分3~5天就會自然痊癒,許多人不必吃藥也會好。但如果有自體免疫不足、免疫力較弱、過度疲勞、具有慢性疾病等這些因素,就可能演變成嚴重的併發症,例肺炎。所以感冒要不要去看醫生,真的得視自身的情況考量,沒有一體適用的標準答案。此外,如是感染流感病毒,因其症狀較複雜及嚴重,傳染力也較高,建議還是要去看醫生。一般是建議,輕微的感冒是可以靠自身抵抗力逐漸痊癒,但若因自體免疫不足,病毒感染到其他器官引起喉嚨發炎、鼻竇發炎、嚴重可能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藥師沈采穎也曾受訪指出,發燒、打噴嚏、咳嗽、喉嚨痛等輕微的感冒症狀,主要是靠免疫力殺死病毒,並無特效藥,因此最好多喝水多休息,等待免疫力恢復;若超過3天症狀沒有緩解,再就醫。而如果有去看醫生,診所開藥或藥局的指示用藥主要作用是緩解不適症狀,若是症狀緩解,就可停藥。但如是流感、新冠吃抗病毒藥,就一定要吃完療程。【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Why Do I Keep Getting Sick? .衛福部「台灣e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16 醫聲.醫聲
秋冬肺炎來襲!老人肺鏈疫苗應2劑 僅18%接種率恐防護不足
「現在參加九九重陽餐會或告別式場合,常聽到老人談起『肺炎』關鍵字,還有老人是因肺炎往生…」近來,不少立委在地方跑行程時,發現入秋後天氣變化大,肺炎鏈球菌感染恐成長者殺手之一。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蔡兆勲提醒,許多老人因免疫低下,感染肺炎初期不會發燒,只是「累累的」,等演變成敗血症已意識不清、需緊急送醫,而目前肺炎鏈球菌的兩劑接種率只有18%,沒接種疫苗的年長者易成為病毒侵襲的對象。在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與王正旭立委辦公室近日所舉辦的「接種兩劑肺鏈完整保護力,守護長者健康不肺力」記者會中,出席記者會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直言,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偏低,老人家常受一些謠言混淆,事實上,「老人家身體弱,免疫系統較弱,打疫苗時,身體較不會產生激烈反應,反而更安全」。衛福部在去年十月,針對65歲以上年長者,提供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PCV13)兩劑公費疫苗,不過根據疾管署資訊,在65歲以上年長族群中,目前兩劑皆已施打的比率,只佔18%。鼓勵打疫苗,大家一起來李秉穎、蔡兆勳與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立委王正旭、黃秀芳、何欣純、蔡易餘與莊瑞雄認為,想幫年長者透過打疫苗「顧肺、強心、活腦」,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應納入長照機構評鑑、評核指標,目前宣傳只著重於「疾管家」App,年長者對使用App常擔心詐騙,策略需改變,基層診所、社區衛生所、長青會、社區長照據點等也要一起持續宣傳,才能有效提升接種率。吳玉琴指出,賴清德總統一上任,中央長照經費將增加至 927 億元,這顯示政府對長者長照、照護的重視,不過政府今年秋冬僅宣傳「左流右新」施打政策,事實上,「65 歲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提升年長者保護力的重要政策之一,尤其肺炎再度成為我國十大死因第 3 位,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應呼籲長者接種2劑,提升肺炎鏈球菌接種率為當務之急。系統有警示,醫師可以馬上行動李秉穎建議,在基層診所、各醫療院所所建置的資訊系統上,可由衛福部協助設置疫苗警示、提醒機制,當高齡病患因慢性病到基層診所就醫而過去沒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系統就會提醒,醫師一接收到訊息,便可以馬上鼓勵病患施打疫苗。王正旭強調,疫苗施打的「可近性」也是重點,從社區衛生所、社區診所,到醫院外展服務,都要一起宣傳、鼓勵,當接種率上升到80%以上,年長者的健康餘命就有機會提升,也可得到更好保護。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對於肺炎鏈球菌接種率,明年預計增加預算,透過電視、廣播、報紙等進行宣導。在105年,疫苗接種也預計列為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指標。至於納入長照評鑑部分,需各司部合作,未來持續努力。
-
2024-10-14 醫療.感染科
頭痛、走路不穩不是中風…隱球菌感染引發腦膜炎!公園、機車看到牠別亂碰
一位72歲的男性清潔人員,平常會在公園打掃,從去年年底開始,斷續出現右前額頭部鈍痛,還伴隨頭暈及走路不穩的現象,吃了3個月止痛藥後症狀雖然緩解,但始終沒斷根,今年初他的頭痛突然加劇,更發生複視、意識不清、全身無力等症狀,從椅子上滑下,緊急送醫懷疑中風安排住院,進一步檢查發現是感染隱球菌造成的腦膜炎。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珮昀表示,中樞神經感染是指腦部或脊髓受到病原體的入侵,而導致的發炎現象。正常來說,腦和脊髓受到外層顱骨、脊柱以及其下三層腦膜(硬腦膜、蜘蛛網膜、軟腦膜)的保護,病原體不易入侵,但若因外傷或手術植入物、周邊組織(鼻竇炎、中耳炎、骨髓炎等)的感染,或病原體直接血行性入侵,就有可能引起中樞神經感染。隱球菌腦膜炎誤認中風陳珮昀說明,腦炎或腦膜炎在臨床上可能會表現出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改變甚至發燒現象,導致部分患者可能誤認為腦中風初期症狀;但也有一部分的病人並不會出現以上特徵,導致早期診斷有所困難。以上述清潔工為例,神經學檢查發現病人步態不穩、意識不清,左眼球視野局部受限,肌腱反射減弱,肢體協調性差等症狀。腦部核磁共振並無發現急性腦梗塞,生理檢查排除重症肌無力,最後在他的腦脊髓液和血液的黴菌培養長出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立即給予抗黴菌藥物,並置放暫時性的腰椎引流管降低腦壓,病人意識逐漸恢復清醒。醫師為病人安排住院經引流管、定期做腰椎穿刺釋放腦脊髓液,以控制其腦壓過高的情形。經過數周治療,病人的頭痛、頭暈、複視和體力也逐漸改善,目前病人持續服用口服抗黴菌藥物,預計要服用至少半年,並出院返家回到神經內科門診追蹤。隱球菌腦膜炎好發這類人陳珮昀指出,隱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伺機性感染病原體,常存在於鴿子或鳥類的糞便中,主要感染途徑為經由呼吸道吸入帶有菌體的塵埃,或經由皮膚傷口接觸或食入病原體,再經由血行性感染其他器官(肺、中樞神經、骨骼、泌尿系統、眼睛⋯⋯等)。隱球菌腦膜炎好發於免疫力低下者,如愛滋病患、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器官移植後的患者等。臨床上表現出亞急性或慢性的病程,起初症狀並不典型,容易被以為是感冒而輕忽,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發燒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意識不清、癲癇、黴菌血症且有生命危險。避免接觸戶外公園禽鳥糞尿陳珮昀建議,預防隱球菌感染的方法為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清理並消毒鴿舍,妥善處理鴿糞,注意傷口清潔,避免食入不潔食物;本身若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則要盡量避免接觸戶外公園禽鳥類及受鳥糞汙染的土壤、植物或腐爛的有機物、食物等環境。陳珮昀提醒,頭痛和頭暈為神經內科常見症狀,但若症狀反覆或持續未癒,甚至出現複視、肢體無力、平衡感失調、意識改變、口齒不清等神經功能異常,一定要立刻就醫,並告知過去病史及職業、接觸、旅遊、群聚史,由醫師進一步鑑別可能的病因並盡早對症治療。【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758.html】
-
2024-10-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頭痛難耐才吃藥?當心藥效只剩三成!一種止痛藥比較容易傷腎
止痛藥能緩解各式疼痛又易取得,是家中的常備藥,但止痛藥非萬能,吃錯時機效果大打折扣,吃過量也可能傷肝損腎。阮綜合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正浩說,造成疼痛的原因複雜,民眾應在醫師或藥師指示下用藥,勿自行購買成藥濫用,慢性腎衰竭患者最要小心,若不慎錯用,可能終身洗腎。兩大類止痛藥,都需要藉由肝臟代謝。發燒、喉嚨痛、頭痛、牙痛、生理痛等,有些民眾習慣止痛藥吞了再說,小心吃錯傷身。林正浩說,身體部位或器官受到損傷、刺激或發炎,周邊神經感知訊號傳遞到大腦,就會感覺到疼痛,止痛藥可以迅速透過中樞神經,直接阻斷疼痛的傳導,降低不適感,但長期使用或超過建議劑量,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市售常見止痛藥主要有兩種,一是中樞止痛藥,含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另一種是耳熟能詳的非類固醇類NSAIDs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等。林正浩說,最常見的普拿疼就是中樞止痛藥,具有退燒、止痛作用,屬於症狀治療用藥,普拿疼會自然代謝,90%從肝臟代謝,通常24小時就會排出體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也是經由肝臟代謝,雖然可以緩解症狀,但此類藥物還會影響腎臟的血流,使腎臟中腎絲球的過濾率下降。長期吃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有急性腎損傷風險。研究進一步發現,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仍有引發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國內NSAIDs類合法藥品共有1049項,腎損傷發生率約為1%至5%,其中高齡者或心衰竭、腎臟病史的患者,引起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又比一般人更高。使用這類止痛藥前,應先了解自己的腎臟功能,慢性腎衰竭者不可服用,以免終生洗腎,有腸胃道疾病者,也不建議利用這類藥物緩解胃痛。任何藥物幾乎都是透過肝臟或腎臟代謝,長期可能造成肝、腎發炎,甚至中毒,有慢性腎臟病、高齡長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患者,應遵從醫囑服用藥物,如果出現尿量減少、下肢水腫、呼吸急促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並就醫。偶發輕微疼痛可休息緩解,慢性每日疼痛需就醫。當疼痛來敲門,不是忍痛就好,吃對時機最重要,林正浩說,以民眾最常碰到的頭痛問題來說,一發作就該服藥,效果可達八成,等到頭痛嚴重再吃藥,藥效大打折扣只剩三成,把握黃金一小時內用藥,才能有效緩解疼痛,也可避免吃過量。一般輕微頭痛或偶發性偏頭痛,只要適度休息、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就能有效緩解與改善頭痛;要是天天頭痛,即可稱為「慢性每日頭痛」,應盡速就醫診斷,並在醫囑下服用止痛藥。止痛藥沒有抗藥性,感覺無效多因有其他疾病。網傳止痛藥愈吃愈重是抗藥性,這是錯誤觀念,止痛藥吃久會沒效,多半是因為有其他疾病,有些誘發疼痛的因素不易檢查,例如過度疲勞、精神壓力、自體免疫性疾病、年齡退化,單靠止痛藥壓制疼痛是不行的,小心引起其他疾病或延誤病情,若每周吃止痛藥超過兩天,一個月超過八天,就屬過量使用,建議就醫找出真正病因。止痛藥少有副作用,不代表安全,在疼痛解除後,雖可自行停止服用,不用擔心成癮問題,但使用頻率仍以一個月為單位,每周使用止痛藥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天,控制在每周只有一天使用止痛藥,才是安全的用藥。止痛藥五不五要五不/不過量〡不喝酒〡不併用〡不空腹〡不亂買五要/要知道〡要看標示〡要告知〡要遵醫囑〡要問專業資料來源/林正浩
-
2024-10-10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科學界為何說補充「穀胱甘肽」回春抗老無效!「穀胱甘肽」是什麼?
英國許多醫學專家針對近期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最新健康趨勢,表示擔憂。例如: (1)在抖音(TikTok),擁有超過19萬粉絲的美國網紅 @claire.elis 將「穀胱甘肽」稱為是〈英雄補充劑〉,甚至帶著她的追隨者一起去診所,她說:「每週都會將體內原本就有的主要解毒劑,額外補充注射到血液中,因為我的身體需要它。」(2) 同樣在抖音,前愛情島明星奧利維亞·阿特伍德(Olivia Atwood)於這個月(09/2024),自拍影片承認正在注射「穀胱甘肽」,並說這是一種分子,可以幫助我們的細胞自我繁殖,點閱人數已超過44,000次。(3) 就在去(2023)年底,女演員出身的健康大師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 在〈播客〉(Podcast)中也透露,她最喜歡靜脈注射「穀胱甘肽」,且補充說道:「這些讓我感覺良好。」除此之外,據傳金·卡戴珊、肯德爾·詹納、甚至海莉·比伯也都曾注射過,眾多的明星可以說是趨之若鶩。穀胱甘肽可增強免疫系統、延緩衰老?專家嗤之以鼻這些影片都聲稱靜脈注射「穀胱甘肽」,可以幫助提高體內的能量水平,增強免疫系統,甚至暱稱其為「解毒大師」,延緩衰老。另外,也有一些支持者表示,「穀胱甘肽」可以解決皮膚色素沉積問題,對膚色產生顯著且積極的提亮效果。目前在倫敦的美容診所,注射「穀胱甘肽」每瓶價格約為75英鎊(台幣3,160元),另外網上也可以輕鬆購買到口服補充錠劑,每粒為55便士(台幣22元)。這些影片累積起來,已有數十萬人次的觀看和轉傳,且使用者對其效果讚不絕口,於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恩斯特教授(Edzard Ernst)遂提出警告說,給「穀胱甘肽」貼上《抗衰老》標籤是“不負責任的”,因為至今為止,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支持它的有效性。同時,英國知名生物學家斯蒂爾博士(Andrew Steele)認為,縱然「穀胱甘肽」是一種體內天然存在的抗氧化物質,且已經知道它的濃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絕對不能夠就因此「想當然耳」,只要補充它,就可以延長壽命。目前,科學界對於它是否能對皮膚或壽命有所幫助,仍然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瞭解與證明。筆者也査出現有的臨床處方用藥---愛服多樂(Agifutol),一種「穀胱甘肽」補充注射劑,其仿單內適應症項下僅保守寫著〈胺基酸營養補充劑〉,並沒有其他的功效。另外,相當諷刺的是,一些研究發現,補充「穀胱甘肽」竟然反而會縮短蠕蟲的壽命。「穀胱甘肽」是什麼?「穀胱甘肽」(Glutathione)是由三個非必需胺基酸: 穀胺酸(味精主要成分;Glutamic Acid)、半胱胺酸(Cysteine)及甘胺酸(Glycine),所構成的一個短鏈胜肽,人體內可以自行合成,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防止活性氧、自由基、過氧化物、脂質過氧化物和重金屬等對細胞造成的損害,「穀胱甘肽」在人體內,以兩種不同型態存在,一是還原型態,另一是氧化型態。雖然所有細胞都能夠合成「穀胱甘肽」,但肝臟扮演主要角色,一個健康人類的肝臟,每天可以合成8~10公克的「穀胱甘肽」,供人類使用。動物實驗中,當小鼠缺乏肝臟合成「穀胱甘肽」的能力時,就會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死亡。細胞中超過90%是以還原型態存在,80~85%存在於細胞質,10~15% 存在於粒線體。「穀胱甘肽」用靜脈注射才能增加濃度,但過量有副作用口服「穀胱甘肽」錠劑在腸胃道中的吸收率很差,因為會被分解成三個單獨的胺基酸,所以口服並不會增加血液中「穀胱甘肽」的濃度。另外由於這三個胺基酸都是身體能夠自行製造的(非必需),所以額外口服補充這三個胺基酸,應該沒有任何意義。在許多天然食物中,這三個胺基酸含量相當充足,除非有特別的疾病(例如: 肝臟疾病),或極度營養不良(原料不足),體內才有可能會缺乏。靜脈注射確實會增加血液中「穀胱甘肽」的濃度,因為它繞過腸胃道的消化裂解程序,直接進入血液,只是進入血液後,除了補充胺基酸外,有無其他益處,仍然未知,同時過量也可能會有害處。細胞內「氧化態穀胱甘肽」與「還原態穀胱甘肽」的比值是細胞氧化壓力的指標,只有「還原態穀胱甘肽」才具有抗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和解毒能力,而人體內有良好的平衡機制會把「氧化態穀胱甘肽」重新轉化成「還原態穀胱甘肽」,維持90%以上是以還原態形式存在。雖然「穀胱甘肽」在多種特別情況下會合成失調(除老化自然下調外),包括糖尿病、纖維化疾病(包括肝纖維化和肺纖維化)、酒精性肝病、膽汁淤積性肝損傷、內毒素血症和抗藥性腫瘤細胞,但科學界仍須先就其合成失調的原因,進行深入了解後,才有可能進一步提出改善的方法,而非目前盲目的補充。科學界籲暫緩使用「穀胱甘肽」進行無效的回春抗老一篇回顧論文,審查了30萬人服用五種不同抗氧化補充劑,結果發現它們要嘛是沒有甚麼效果,要嘛就是增加了死亡風險,相當令人玩味? 因此,科學界呼籲民眾,不要相信社群媒體的說法,應該回歸科學,暫緩一窩蜂使用「穀胱甘肽」直接輸送到您的血液中,進行無效的回春抗老?而靜脈注射「穀胱甘肽」,除了出現注射部位的瘀傷或酸痛外,也有人感到身體疼痛,其他的可能症狀還包括噁心、頭痛、不發燒的寒顫和輕微腹瀉。使用「穀胱甘肽」來美白膚色的做法,也有一些擔憂,目前在非洲、中東和亞洲地區很流行,一些女性表示皮膚變得更亮、更白、更有光澤。2018 年發表在《皮膚病學實踐與概念》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認為,「穀胱甘肽」外製劑一直被譽為「神奇的皮膚美白」分子,是不合理的,且在 2016年《英國醫學雜誌》的一篇報導中,希靈登醫院(The Hillingdon Hospital)的皮膚科達齊醫生(Ophelia Dadzie)也警告說,「穀胱甘肽」注射到臉部時,也有人會有「過敏反應」,像是: 神經系統、頭痛以及罕見但嚴重的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等等。現階段,除了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史特恩女士(Emily Stearn)特別以專欄文章,提醒大家注意外,英國的醫學專家也呼籲,衛生醫藥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應該出面澄清並監管這些廣為流傳,但卻不正確,甚至有害的健康流行趨勢。
-
2024-10-08 醫聲.疫苗世代
桃竹苗聯合防疫 台南鼓勵打疫苗
面對新冠疫情,醫療院所施行團體戰,組成區域聯防。桃園市的醫療群轉介制度與桃園市、新竹縣市與苗栗縣所組成的「區域醫療網」,在攔截新冠輕症、減少重症上,就發揮很大作用。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家淦表示,當基層診所遇到新冠確診病例,一察覺有重症跡象,便會立即為病患安排轉介。偏鄉民眾 及時獲治療吳家淦以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推行的「桃園市醫療服務改善計畫」為例,他說,在該計畫中,透過行動門診、視訊問診、線上會診、居家醫療等方式,為觀音、大園、蘆竹等偏遠地區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當發現當地高風險長者、慢性病族群有疑似新冠症狀,便可在第一時間快篩、確診、開立抗病毒藥物處方箋,並協助病患、病患家人取得用藥。在吳家淦的印象之中,過去有位大溪男性糖尿病、心臟病患者,除了發燒,呼吸甚至有點喘,晚上十點做快篩確認陽性,而當地特約藥局、診所都已休息,此時這名病患的女兒只好趕緊到吳家淦診所取得抗病毒藥物,用藥兩天後,病患呼吸喘現象明顯好轉。在減少重症威脅部分,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則運用「台南打疫苗」預約平台鼓勵民眾打疫苗,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指出,在台南市,對於新冠疫苗的推廣,之前也有針對基層診所設立獎勵制度,目前約四分之一診所、及醫院皆可提供疫苗施打服務,因此台南市疫苗施打率已高於全國平均值。同心協力 降重症風險「就醫分流很重要!」賴俊良表示,民眾出現發燒症狀,需盡快做快篩,若診所配置抗病毒藥物,民眾只需到社區診所,即可迅速用藥,降低重症風險,但一有高燒不退、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透過轉診,社區診所會將病患轉至適合醫院,藉由就醫分流、社區診所與各大醫院之間轉診配合,病患可及時獲得救治。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認為,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依病患洗腎、年齡等不同狀況,須選擇適合藥物,靠地方首長、衛生局與中央政府通力合作,這些資訊才得以擴散至在地基層診所,而確診、用藥、申請藥物等流程,也因團隊通力合作,才能更順暢,也更能讓病患及時得到所需治療與各項醫療服務,病患重症風險也才能大幅降低。延伸閱讀:防新冠重症 加強抗病毒藥調度
-
2024-10-08 醫聲.疫苗世代
防新冠重症 加強抗病毒藥調度
十月一日起,國內的流感疫苗與新冠(JN.1)疫苗同步開打,左手打流感、右手打新冠,「左流右新」兩種疫苗同時接種。感染新冠仍可能併發重症,醫師指出,日前才接獲一名老翁確診後三日即死亡的嚴重個案,顯見風險仍在,民眾應踴躍接種疫苗、快篩,並正確用藥。新冠、流感 兩階段開打疾管署公布,左流右新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自十月一日起,對象包括逾六十五歲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十一類對象;第二階段自十一月一日起,新冠疫苗為出生滿六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在本土、境外病例中,主要新冠病毒株包括KP.3、KP.2、JN.1、LB.1、XDV.1等,而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在新冠併發重症族群中,占了近八成,在累積死亡病例中,則占九成。而國內新冠XBB疫苗的全國接種率不到一成二。高齡、慢病 致死率仍高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家淦、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均指出,新冠病毒株變異速度快,過去的疫苗已失去效力,高齡、慢性病族群應及時接種疫苗,避免受病毒襲擊。賴俊良分析,現今的新冠病毒株致死率雖較之前下降,但是傳染力卻比較強,當感染病毒後,回家後再傳染給家中長輩、慢性病家人,這些脆弱族群的重症、致死率高,仍應慎防。吳家淦表示,曾有長者在周末發燒、症狀不適就醫,三天後便往生,令家人悲慟不已。他呼籲,根據門診經驗,約有一成病患出現症狀也不想快篩,擔心會被隔離,以及避免工作請假。事實上,無症狀與輕症病患不需隔離。新冠抗病毒藥物的供應與使用,目前由各地衛生局配置於當地醫院、特約診所與特約藥局,若新冠檢驗為陽性,且為逾六十五歲或重症高風險族群,即可憑醫師處方箋在醫院、特約診所、特約藥局領藥。當務之急 鼓勵備藥充足不過目前領取新冠抗病毒藥物時,需於智慧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SMIS)登錄收支結存情形,倘有藥物庫存異動,也需於廿四小時內至SMIS登錄異動情形,另外需負擔藥物保管責任,部分診所、藥局認為流程麻煩,申請為藥物配置之機構意願不高,因此並非所有診所或藥局都有提供新冠抗病毒藥物。對此,賴俊良表示,從台南市衛生局到台南市醫師公會,皆持續鼓勵及輔導診所、藥局加入抗病毒藥物特約機構的行列,目前,該市的抗病毒特約診所、藥局,總共為一百卅六家,未來會繼續努力,讓病患若需用藥,可及時獲得藥物治療。延伸閱讀:桃竹苗聯合防疫 台南鼓勵打疫苗
-
2024-09-28 醫療.泌尿腎臟
結紮男生好還是女生好?男生結紮後能再接通?射得出東西嗎?會影響性慾?醫詳解男女結紮差異
結紮是目前效果最佳的避孕方式,不過男性結紮和女性結紮究竟是如何進行?是取出睪丸或子宮嗎?術後就不會受孕嗎?會不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能「重新啟動」嗎?男女誰做比較好?各種常見疑問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一一說明。男生結紮會如何進行?常見問題醫師解說! 男性結紮怎麼結?男性結紮通常是在泌尿科進行,並非取出睪丸,而是在局部麻醉或舒眠麻醉後,從陰囊開一個約一公分的小洞,將運送精子的輸精管切斷並綁起來,視醫師個人技術也可能再反綁,使得射精時精子不再能通過輸精管,精液當中不再會有精子,達到絕育的目的,效果可達99%以上,近乎100%。由於男性結紮處是在人體之外的陰囊,因此男性的結紮手術也會相對方便很多,手術時間通常約20分鐘左右。 結紮術後要注意什麼?男性結紮術後便可返家,會開立口服抗生素、消炎止痛藥,傷部冰敷、止痛藥止痛即可。返家後一周內避免激烈活動以免出血、避免久坐使得阻塞腫脹、避免碰水增加感染風險,其他可照常的生活。若術後發現出血不止、一周內表皮傷口沒癒合,或是出現紅腫熱痛、甚至是發燒等異常狀況立即回診,這可能是傷口未妥善處理或有較嚴重的發炎。 結紮後就不用避孕了?即便結紮後也可能還是會有原本就存在於前端的精子,可於體內存活約75-90天,這些精子射出後一樣會有受孕的可能,因此結紮後三個月內的性行為,還是建議戴上保險套,做好避孕措施。 射得出東西嗎?男性結紮僅是將精子運行的「道路」關閉,其他還是如常運作。因此結紮之後精子自然也還是會再產生,只是出不來,會在體內自然的消亡並代謝。而精液、前列腺液等水分一樣會射出,肉眼一樣可見,視個人一樣能射出很多,只是沒有精子。 會容易變胖、生病、罹癌嗎?會影響性慾嗎?能再接通嗎?男性結紮後不會影響性荷爾蒙,也不會因此肥胖、產生疾病、罹患癌症等。至於性功能、性慾等,則可能受術後心理因素、不適影響,但若不當一回事便不會影響。若是結紮之後想再重新接通,是可行的,成功機率約30-90%,隨時間越長成功機率也會越低,約略五年左右就會到30%。 女生結紮會如何進行?常見問題醫師解說! 女性結紮怎麼結?女性的結紮多是在婦產科進行,並非取出子宮或其他器官,而是將輸卵管切斷並綁起來,也可能再反綁,讓卵子不會再通過輸卵管,達到絕育的目的,效果也約在99%以上,近乎100%。由於女性結紮的部位輸卵管是在人體腹部之內,手術會相對男性需要更多過程,因此常見會是在剖腹產時進行。或視需求以腹腔鏡進行結紮手術,這會在全身麻醉後進行。手術時間視情況約30分鐘至2小時不等。另也得考量是否適合進行腹部手術。 結紮術後要注意什麼?女性結紮術後須禁食約6小時,並視情況需住院約1-3天,也會開立抗生素、消炎止痛藥等。後續須妥善照護傷口,若疼痛可冰敷、使用止痛藥。而腹部手術傷口更須要注意避免碰水、激烈運動,盡量多休息為佳。有血性分泌物、或黃/棕色分泌物屬正常現象。但若是一周後仍在出血、表皮傷口未癒合、紅腫熱痛、發燒等就須回診。 也要留意沾黏?蔡樹衛醫師表示,女性結紮手術位置在於腹部,傷口癒合時也是有可能如其他腹部手術出現沾黏情況。沾黏是一種正常的傷口癒合時所發生的現象,大致可想像為原本要癒合的傷口黏住旁邊鄰近的器官。因此後續也需留意傷口癒合狀況,若有發現異常腹痛應立即回診。 會容易生病、肥胖、罹癌嗎?會影響性慾嗎?能再接通嗎?女性結紮雖也不會因此增加罹患疾病或罹癌風險、也不會因此變胖、從生理上也不會影響性慾,但需考量「女性結紮症候群」會較容易出現月經失調、骨盆腔疼痛等婦科問題。而術後若想接通也是可行的,但成功率會比男性更低,接通後受孕率也會較低,不過一樣可以考慮試管受孕。 戴保險套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需要結紮呢? 蔡樹衛醫師表示,相信許多人也會感到疑惑「戴保險套不就好了嗎?」,確實保險套是常見的避孕方式之一,也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保險套視個人使用時機的習慣、是否正確使用、保險套完整性等因素還是會有所影響,只要精子進入陰道就還是有機會讓女性受孕,並不會像結紮如此接近一勞永逸,這就會是考量的重點。 結紮男生好還是女生好?醫:綜合考量,男性較佳。 蔡樹衛醫師表示,雖說結紮手術會有各種個人及伴侶的考量,不過綜合考量下男性結紮會是較佳選擇。考量包括結紮手術、傷口照護、傷口恢復、安全性、便利性,以及恢復成功率等等。 畢竟女性會經歷全身麻醉、腹腔手術、腹腔出血、腹腔沾黏、女性結紮後症候群等,這些都存在風險,即便現代醫學技術發達、安全性高,但風險還是相對從陰囊進行手術來得要高。 另外,雖然費用依各種考量、醫療院所等有所不同,不過一般而言女性的結紮費用會比男性高出許多,男性自費約台幣7000-15000不等,女性則還需另加上麻醉及住院等費用。上述這些皆可納入考量,良好討論之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延伸閱讀》 .各科手術後怕沾黏?醫指3方向預防,術後保養也很重要! .女性腹腔手術怕沾黏釀不孕?醫教術後簡單2動作有助預防!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9-27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洗腎肋膜積液,輕則咳嗽、重則心臟衰竭!飲食務必嚴控鹽分水分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三:肋膜積液【建議就診科別】腎臟內科、胸腔內科、心臟內科保全劉大哥過去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的病史,初期沒甚麼症狀,不以為意,並未規則就醫服藥。加上工作勞累,常常覺得精神不濟,全身痠痛。上班無聊時會聽電台,如果聽到有好用的提神止痛秘方,常常買來使用。然而,沒有規則控制慢性病和濫用不明成分成藥的習慣,讓劉大哥腎臟功能快速下降,還沒50歲就開始洗腎。劉大哥因為工作需要,常常要輪值夜班,飲食時間不正常,外食鹽分又高,很難控制飲食和水分,且因血壓偏低身體不適,洗腎也常常無法洗完,脫水到原來的體重。這陣子劉大哥頻繁的咳嗽,有時還會喘。這天晚上,劉大哥咳個不停,一躺下來就覺得喘到受不了,家人趕快送他到急診就醫。急診醫師發現劉大哥胸部X光有雙側肋膜積水的現象,立即安排胸水引流,引流的胸水是漏出性(Transudate)胸水,心臟超音波顯示心臟衰竭徵象,診斷是體液過多合併心臟衰竭與肋膜積水,安排住院和緊急洗腎。劉大哥住院後還接受了心導管檢查,發現動脈均有80%的血管阻塞,因此置放了支架改善血流。經過這次驚嚇,劉大哥飲食開始嚴格控制水分,並規律服用慢性病藥物,洗腎時也比較不會有脫不乾水的問題,咳嗽和喘也跟著改善了。洗腎水分沒脫乾 輕則引發咳嗽、重則心臟衰竭洗腎腎友慢性咳嗽,是洗腎室常常要處理的問題。洗腎個案有時候累積的水分沒脫乾,這些水分積在肺部和肋膜腔中,就會刺激咳嗽受器,引起咳嗽。倘若累積的量更多,壓縮到肺部擴張的空間,還有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就可能會引起心臟衰竭和呼吸困難的徵狀。這些個案可能躺著時就會咳嗽,或者姿勢改變時也會咳嗽。長期的避免方式是控制水分,把水脫乾,然而,有不少個案常常因為洗腎期間血壓下降,無法洗完全程,也因此無法脫乾水分。此時就得搭配嚴格控制飲食鹽分和水分的方式,來改善腎友的狀況。此外,因為腎友常常合併糖尿病與心血管問題,因此,咳嗽合併喘的個案,除了安排胸部X光和到胸腔科檢查外,也需要到心臟科排除心臟衰竭和心肌梗塞。有些年輕的糖尿病洗腎腎友,反而常常因為這種狀況,意外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得以及時治療。腎友也容易感染肺結核造成肋膜積液高雄長庚2021年在臺灣醫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的腎友潛伏性肺結核相關研究中,整理過去文獻,發現臺灣腎友潛伏結核測試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Tuberculosis Test [IGRA])陽性率高達二到四成,高雄長庚自己收案的資料是19.3%的腎友IGRA陽性,近兩成的陽性率。換句話說,代表腎友間潛伏性結核的風險偏高,五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有潛伏性結核,這些人未來有發展成結核病的風險。潛伏性結核代表的是個案接觸過結核菌,結核菌潛伏在人體裡,但尚未發病,因此不具有傳染性,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然而,這些個案有5%到10%未來可能會發展成結核病,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病個案,像是糖尿病控制不佳、老年人、洗腎個案風險更高。因此,對於有接觸過肺結核個案的腎友,IGRA如果陽性,建議要接受潛伏性結核的治療,可以減少九成的結核病風險,也可保護同住家人不會因為自己發病而被傳染。目前台灣潛伏性結核的防治是鼓勵性質,而非強制治療。因此未接受治療或因為副作用無法完成治療的腎友,建議密集監測自己的狀況。若發現咳嗽持續超過2週、不明原因持續發燒、體重減輕、食慾變差等疑似結核病症狀,建議到胸腔科或感染科就醫,釐清罹患結核可能性。此外,慢性咳嗽合併肋膜積液的腎友,除了腎衰竭和心臟衰竭相關的體液過多需要考慮外,感染肺結核的造成肋膜積液也是一個要留意的原因,少數的狀況下,還需要考慮其他感染和癌症的可能。末期腎病變的個案常常有很多共病,腎臟科的照護除了每年例行的胸部X光追蹤外,也會注意個案是否有合併胃食道逆流、氣喘、呼吸道疾病……等,可能增加咳嗽症狀的共病,轉介給相關的科別治療。參考資料1.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20 (2021) 1350e13602.衛生福利部:接觸者檢查及潛伏結核感染評估與治療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uw1IOseqbnBZMT7JcNufqQ(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6 醫療.兒科
栓劑不當使用 2歲童連燒5天、吐血又黑便
近期有名2歲兒童連續發燒,因為完全拒絕口服藥物,一燒起來家長就幫孩子塞栓劑,燒到第5天才住院治療,還出現吐血、黑色血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狀,快篩發現為腺病毒感染,經處置後症狀改善。醫師建議家長,2歲以上孩童可試著溝通吃口服藥,若真的不行,可選擇泡溫水澡散熱等物理性退燒方式。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結束,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說,因為「免疫負債」,這段時間出現很多病毒或細菌感染個案,最常見的表現症狀為發燒,提醒家長務必要就醫找到致病原因對症用藥,並不是發燒就一定對應某種藥物,用藥期間也要留意時間間隔,並觀察病情、有無過敏等,必要時盡快回醫療院所就診。 常見退燒藥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異布洛芬(Ibuprofen)、待克菲納(Diclofenac)等,但小小孩發燒時,可能不太方便餵口服藥,所以有些藥品會做成栓劑,透過肛門黏膜吸收。邱政洵說,該名病童在住院過程中出現吐血、黑色血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狀,內視鏡也發現十二指腸潰瘍,所幸在院內經過點滴、口服藥等適當治療後狀況穩定,提醒家長,要留意這類過度或不當使用退燒藥,因為這些藥物的劑量都是根據體重開立,務必遵照醫囑用藥較安全。邱政洵指出,不願意服用口服藥的孩子,有時候已經是行為問題,2歲以上已經可以慢慢嘗試溝通,加上現在很多口服退燒劑型都是甜的,真的不行的話,可採用泡溫水澡散熱等物理性退燒方式。如果藥吃了不到30分鐘就吐出,代表藥效在體內還沒有產生作用,就可能需要補吃藥。邱政洵表示,若30分鐘後才吐,大部分藥物應該有被吸收,就不需補吃,等到下次吃藥時間吃藥即可;也可善用餵藥工具,把藥品滴在靠近兩頰或嘴角的舌下,分多次慢慢將藥物餵完,不要強行餵藥造成小孩的心理壓力。
-
2024-09-25 醫療.感染科
RSV疫苗有必要打嗎?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風險,建議「這些人」最好施打
今年歌神張學友在臺灣的演唱會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確定停辦,各大媒體報導了這個意外的消息,瞬間讓本來大家不太常聽到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變成家喻戶曉的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小兒科的患者並不陌生,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九成以上都得過這個疾病,大部分是輕症。然而,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或兒童,肺功能會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氣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和影響。也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給於嬰幼兒被動免疫的呼吸道融合疫苗單株抗體,或是鼓勵孕婦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保護小孩。呼吸道融合病毒高齡者盛行率不如流感,但重症率高於流感對於成年人方面,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物,所以除了重症患者,臨床上很少做這個篩檢。因此,過往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國外研究呼吸道融合病毒在65歲長者盛行率約3-7%,國內成大醫院的研究,60歲以上門診病患,呼吸道感染篩檢的盛行率約3.6%,和流感18.2%相比,大概是六分之一。而同樣成大的研究,加護病房的盛行率,呼吸道融合病毒5.7%,流感是12.7%,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的差距拉小,也間接證實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盛行率不如流感常見,但重症率高於流感。美國疾管局的橫跨了美國25間醫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對於60歲以上的長者,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後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比例快四分之一(23%),流感重症和新冠重症插管的比例都大概只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一半。RSV住院的重症死亡率(13.5%)高於新冠病毒,且是流感死亡率的兩倍。基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對高齡者感染的嚴重後果,讓美國疾管署去年建議60歲以上著長者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避免RSV造成的重症。然而,這項政策在今年六月重新限縮,改成建議75歲以上長輩施打,60到74歲患者,則建議評估有重症風險再施打,這些風險包含有慢性肺病、糖尿病、肥胖、免疫不全、住在機構的長者等。施打疫苗益處仍大於潛在風險在宣布這項政策的同時,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同時舉辦了會議,更新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在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長輩風險的簡報。對於市面上葛蘭素(GSK)與輝瑞兩種RSV疫苗的風險做了探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神經的嚴重疾病,可能造成全身癱瘓或呼吸衰竭死亡。約莫八成的個案可以恢復到自行行走,而有5%到10%的個案可能受到無法恢復的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不明,一般的發生率每十萬人有1到2人。經過嚴格統計分析後,葛蘭素的RSV疫苗接種族群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約每十萬人有2.8人發生,輝瑞的疫苗約每十萬人有13.69人發生。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這個會議的結論是:這些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疫苗增加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但是也無法排除相關。最後,美國食藥署認為RSV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益處仍大於疫苗潛在的風險。60歲以上慢性心肺疾病與糖尿病都建議施打疫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長輩在呼吸道感染的盛行率,雖然比流感和新冠肺炎少,但如果嚴重到需要住院,需要使用呼吸器和死亡的比例就大增。此外,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倍,加上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都得過,所以家裡如果同時有幼兒和合併慢性病的長輩,就會建議長輩接種,減少感染重症的風險。目前,國際上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都建議60歲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為這些高齡合併慢性病的長輩,比起其他病患有更高的RSV重症和死亡風險。欣剋融同欣剋疹佐劑 保護力持久安全性高目前,台灣已引進自費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葛蘭素GSK的欣剋融疫苗使用的佐劑與其知名的新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相同。可以加強免疫反應,延長疫苗保護力,對於這種不停突變的RNA病毒,這算是跨時代的發展。對於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保護力超過九成。換句話說,就是得到RSV的話,可能還是會輕微感冒,但九成以上患者不會發展出支氣管炎或肺炎。而持續接近一年半,兩個感染季節的追蹤,RSV疫苗的保護力仍可維持七成左右,也就是目前證據保護力支持兩年打一次疫苗,至於第三年要怎麼做,還需要後續研究資料支持。而因為他的佐劑使用和帶狀皰疹欣剋疹一樣,所以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主要以局部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關節痛、肌肉痛以及疲勞為主。須留意的是,葛蘭素的疫苗並不適用於懷孕與授乳的婦女。目前臨床上還是建議60歲以上有合併慢性病長輩優先施打,對於75歲以上沒有慢性病的長輩,考量到年紀也是風險因子,可依循美國疾管局建議施打。參考資料1.Zar, Heather J et al. Early-lif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health,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0, Issue 02.Falsey A, Hennessey P, Formica M,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risk adults. N Engl J Med 2005;352:1749-59.3.吳宗祐、盤松青、呂俊毅、陳宜君,呼吸道融合病毒與副流感病毒之介紹,感控雜誌 2023:33:107-1144.Shih HI, Wang HC, Su IJ, Hsu HC, Wang JR, Sun HFS, Chou CH, Ko WC, Hsieh MI, Wu C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Sep;94(38):e1545.5.Cia, CT., Lin, IT., Lee, JC. et al.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pragmatically selected adul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ci Rep 11, 20058 (2021). 6.Diseas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ompared with COVID-19 and Influenza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Aged ≥60 Years — IVY Network, 20 U.S. States, February 2022–May 2023, CDC, Weekly / October 6, 2023 / 72(40);1083–108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2/wr/mm7240a2.htm7.Dr. Patricia Lloyd, Evalu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follow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ation Among Adults 65 Years and Older, MEETING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e, Adults, June 26 – 28, 2024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157862/cdc_157862_DS1.pdf8.黃俐文醫師,神經的急性發炎 認識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亞東院訊第145期 2011年12月9.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4 Report, GOLD10.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1.RSV in Older Adults, CDC, https://www.cdc.gov/rsv/older-adults/index.html12.Michael G Ison, Alberto Papi, Eugene Athan, Robert G Feldman, Joanne M Langley, Dong-Gun Lee, Isabel Leroux-Roels, Federico Martinon-Torres, Tino F Schwarz, Richard N van Zyl-Smit, Céline Verheust, Nancy Dezutter, Olivier Gruselle, Laurence Fissette, Marie-Pierre David, Lusine Kostanyan, Veronica Hulstrøm, Aurélie Olivier, Marie Van der Wielen, Dominique Descamps, for the AReSVi-006 Study Group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Protein Vaccine (RSVPreF3 OA) in Older Adults Over 2 RSV Season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6, 15 June 2024, Pages 1732–1744
-
2024-09-24 焦點.健康知識+
流鼻血仰頭、塞衛生紙都NG!正確止血姿勢揭,6方法預防流鼻血發生
鼻中膈與鼻前庭的血管較脆弱,有些民眾擤鼻涕、打噴嚏或挖鼻孔後容易有出血反應,而血液疾病、高血壓、肝病、尿毒症、氣喘、慢性肺炎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合併鼻出血發生。流鼻水的原因、止血方式一次整理。流鼻血的原因有哪些?流鼻血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鼻出血及病因性鼻出血,原發性鼻出血原因為鼻腔黏膜的血管較脆弱,大力擤鼻涕、用力咳嗽等動作就有可能引起鼻出血,而病因性的鼻出血可能與氣喘、高血壓、血液疾病等有關。以下整理流鼻血的常見原因:.空氣乾燥.鼻過敏.鼻外傷或挖鼻孔.急/慢性鼻竇炎.藥物影響,如:阿斯匹靈.打噴嚏或擤鼻涕過度用力.用力咳嗽、氣喘、肺炎.凝血功能受損,如:血友病、白血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腫瘤,如:鼻咽癌.肝臟疾病,如肝硬化、肝癌、嚴重肝炎等肝功能不全.尿毒症流鼻血怎麼辦?止血4大處理方式許多人發生流鼻血時,都會抬頭往後仰、捏鼻樑以及塞衛生紙來止血,但其實這都是錯誤的。流鼻血多是鼻前庭位置出血,捏住鼻樑無法有效止血,而抬頭後仰會使血液留到喉嚨中,反而造成噁心感,以及塞衛生紙可能因力道過大或衛生紙的材質粗糙而再度刺激鼻黏膜。依健保署說明,流鼻血止血方式如下: 流鼻血是癌症的前兆嗎?造成流鼻血的主要原因多為空氣濕度不足,使鼻腔黏膜變得更加乾燥,進而導致微血管破裂。不過,如果流鼻血的頻率高,就應考慮是血癌(白血病)、鼻咽癌、鼻竇癌、淋巴瘤、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等全身性重大疾病所致。.血癌:白血病俗稱血癌,指的是白血球過度增生的一種惡性疾病。依長庚醫院衛教說明,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食慾減退、疲倦,異常發燒或出血瘀斑等現象,可能併有食慾不振、感覺疲累、發燒、盜汗、臉色蒼白、易頭暈、骨頭或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瘀斑、出血點、流鼻血、及口腔流血、膚色泛黃、淋巴結腫大等等症狀反應。.鼻咽癌:鼻咽癌是來自於鼻咽部覆蓋粘膜的上皮細胞癌,早期常見的症狀為頸部淋巴病變,可能併有頭頸區域疼痛、鼻部或口部的出血等等症狀。.鼻竇癌:鼻竇癌在台灣為少數癌症,好發老年人。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資料指出,鼻竇癌常見症狀包含臉頰腫或麻木、鼻塞、鼻涕倒流、鼻涕帶血、嗅覺不良、溢淚、上頜牙痛、硬顎腫痛。.淋巴瘤:淋巴瘤又稱「惡性淋巴癌」,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指出,淋巴癌外顯的症狀複雜、變化多,臨床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為癌化的淋巴球可透過血液循環出現在身體任何一個器官組織中,除了淋巴結外,也會出現在腦部、腎臟、眼球、耳咽、骨骼等處。.血友病:血友病為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症狀通常包括:出血、瘀青、關節疼痛和腫脹、血尿或便血、鼻血、大量月經出血以及大量出血後的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說明,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可能與一些感染造成的免疫反應有關,會導致血小板被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常見臨床徵狀包含黏膜出血,如:鼻血不止、口腔出血、血尿、血便,以及身上多處不明瘀青、紅紫色細小斑。流鼻血看什麼科若非外力引起的流鼻血頻率高(一週2~3次以上)以及一直無法順利止血時,應儘速至「耳鼻喉科」就醫。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胡皓淳提到,鼻血流超過20分鐘還未成功止血或是流血量很大,以及經常無緣無故流鼻血,或是流鼻血時伴隨頭痛、胸痛、呼吸困難也應即時就醫檢查。6方法預防流鼻血病因性引起的鼻出血應找出病因後,儘速治療。而原發性的鼻出血,可參考以下6方式有助於減少流鼻血情況發生。1.避免用力挖鼻孔及擤鼻涕,鼻過敏、鼻竇炎之患者應配合醫囑治療,有助於減少鼻出血問題。2.血壓偏高會導致血流速度變快,使鼻黏膜的血管因脆弱而破裂,高血壓患者尤其注意,日常應配合醫囑用藥,飲食上可選擇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高膳食纖維的飲食。3.空氣過度乾燥會影響鼻黏膜,保持環境在適當的濕度。4.戒菸,抽菸不僅傷及肺部,還會造成鼻腔黏膜乾燥,進而增加流鼻血的情況發生。5.適量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K及含鐵食物。6.阿斯匹靈藥會干擾血液凝結,若非必要,易流鼻血者應件量少服用。以及,少吃富含水楊酸的食物,如:咖啡、茶、杏仁果、蘋果、杏果、藍莓、黑莓、小紅莓、薄荷、櫻桃、葡萄、葡萄乾、桃、梅子、番茄及黃瓜等。參考資料:南投醫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師聯盟健康筆記、台中榮民總醫院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9-24 醫療.感染科
糖尿病患一覺醒來發燒右眼黑漆竟肝膿瘍 部桃醫揪出超級細菌
桃園市60歲男子有糖尿病病史,因腹痛2天至診所看診服藥,隔兩天,一早睡醒竟全身無力發燒,右眼幾乎看不見,家人連忙送他到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檢查後確認肝膿瘍導致眼內炎。什麼是肝膿瘍?肝膿瘍是一種在肝臟經由血液或膽道被細菌感染,造成肝組織局部壞死、液化及膿瘍的病症。肝膿瘍致病菌一般分為阿米巴原蟲感染、化濃性細菌感染。阿米巴原蟲感染較少見,化膿性肝膿瘍最常見。肝膿瘍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相當高,包括敗血症就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男子住院期間,醫師為他做血液培養顯示有「超級細菌」之稱的克雷伯氏菌引發眼內炎,除了抗生素治療及置放引流管將肝臟內膿瘍引流出來,為了保住他的右眼視力,先是移除水晶體,還安排幾次眼睛手術,才將前房(水晶體前面介於角膜和虹膜之間的空間)的膿瘍清除乾淨,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期順利出院,並安排半年後回診,再將水晶體置放回去,視力幾乎不受影響。部桃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晨諭表示,常見引發肝膿瘍的主因為細菌感染,隨著衛生環境的進步,阿米巴原蟲及大腸桿菌感染已大幅下降;這幾十年來肝膿瘍大都是克雷伯氏菌引起的,當克雷伯氏菌侵犯肝臟感染形成肝膿瘍,臨床症狀如全身倦怠、右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冷、發燒、黃疸、體重減輕等;一旦細菌進入血流未即時治療,不只引發敗血症,此菌最常攻擊的部位是眼睛,嚴重的話恐會造成失明。關於克雷伯氏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臺灣與東亞最常見造成肝膿瘍的菌種(>90%),西方國家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文獻已知的危險因子為糖尿病,併發症為眼內炎(endophthalmitis)、腦膜炎、全身性的感染(disseminated infection)。(資料來源:北榮感染科「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肝膿瘍的全方位處理」)王晨諭說明,肝膿瘍除了抗生素治療,引流手術包括皮穿肝引流術和外科手術2種,通常如果膿瘍位置不易由體表做引流,或是肝膿瘍已造成併發症,如膿瘍破裂,擴散至胸腔、腹腔時,可能就要由外科手術做引流;而眼內的膿瘍則需藉由眼科手術玻璃體內注射(Intravitreal Injection)注射抗生素。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林鈺潔提醒,一般健康人的肝臟擁有防禦系統及清除的功能,但糖尿病患者或少數健康的人仍有可能因為感染而造成膿瘍,民眾如果出現右上腹痛合併發燒等症狀就要注意,肝膿瘍致死率雖然不高,但未即時診治而引發眼內炎、敗血症機會相當高,切記要盡快就醫不容輕忽。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0 焦點.健康知識+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大方向」,助降生病、罹癌機會!
日常生活中常會出現許多小毛病,不過若是經常如此、常常生病,得留意是否有免疫系統低落的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免疫低下對身體的影響相當大,除了容易生病,重症、罹癌等健康風險也可能提升。提升並維持免疫力大方向而言可以怎麼做?來看醫師怎麼說!免疫力不足不只容易生病,也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王威傑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主要作用,在於偵測人體內出現非原本屬於自身的有機體,並進行消滅排除,例如細菌、黴菌、病毒、癌細胞等。 因此,免疫力低落時,也就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例如較容易感染上流感、新冠、腸病毒等,重症、病程較久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另外,許多潛藏於體內的疾病也會較容易復發,例如帶狀皰疹(皮蛇)、病毒疣等。正常細胞複製時,有時會出錯,或因為突變而成為癌細胞,也需仰賴免疫系統排除,免疫低下時罹癌的風險也會相對提升。 除此之外,免疫系統和自律神經也可能互相影響。免疫系統低落使得身體狀態不佳而影響自律神經,也相對容易出現找不到原因的頭暈、頭痛、胃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會再更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掉髮原因繁多,有些人也可能是出自免疫力低落。 如何看自己是否免疫低下?醫:常感染、生病要多留意。 免疫力是否低下或維持正常,王威傑醫師表示,日常可初步先從身體狀態觀察,例如是否經常疲倦、發燒、腹瀉、經常感染、時常生病等。若有便可合理懷疑是否免疫力不足,或可透過血液檢查了解並排除免疫異常情況。 王威傑醫師指出,免疫系統的維護和日常生活關係密切,除了原有疾病控制不佳外,舉凡菸酒檳榔,或喜歡高糖、高油、高鹽、炸物、烤物、高精緻等飲食方式,或是作息不佳、睡眠不足、久坐沒在運動、生活壓力大,這些都有可能使得免疫系統失衡。這些也都是可多加觀察的。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方向,助降生病機會! 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不能因為知道某種食物對身體好就單吃某種特定食物而過多,王威傑醫師建議,平常多喝水、保持營養均衡、三餐規律,睡眠規律、避免熬夜,平常也多多運動,並可多做腹式呼吸、冥想、靜坐、正念練習等,放鬆心情、緩和自律神經。也建議戒菸、減重、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配方,並且也需藥控制現有的慢性疾病,好好的與醫師配合,例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控制原有的疾病,自然有助身心健康、維持免疫力。 《延伸閱讀》 .用吃的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指蔬果顏色、營養、好處各不同。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排行前10名,第一名超親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3 寵物.照顧指南
中秋烤肉毛孩可以吃嗎?獸醫提醒「3飲食禁忌」千萬別犯,嚴重恐致命
中秋佳節團圓烤肉,家裡毛小孩自然也必須參與其中,不過,專家提醒飼主注意,犬貓在中秋飲食上有3大禁忌,不可吃高鹽、高糖、高油等食物,避吃柚子,以及蔥、蒜及韭菜等辛辣蔬菜,以免引發腸胃炎、胰臟炎等,嚴重更可能致命。想與毛孩一起慶中秋 3個禁忌千萬不要犯▸禁忌1毛小孩不可吃烤肉醬或醃漬肉,烤肉醬或醬油都屬高油、高鹽,犬貓的代謝功能可能因此受損導致腸胃炎,罹患腎臟疾病風險亦增加。動物醫師楊靜宇表示,貓本身不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因此,飼主較不用擔心貓咪偷吃烤肉。至於,許多狗狗什麼都吃,而烤肉味道較重、又香,對於狗狗具有相當大吸引力,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炎,再者,這會讓毛小孩容易挑嘴、挑食,不肯吃原本的狗糧、狗罐頭。▸禁忌2不可讓毛小孩食用柚子,否則容易引發腸胃症狀,嘔吐、拉肚子。楊靜宇說明,柚子含有特殊成分及味道,容易刺激毛小孩腸胃,貓對氣味相當敏感,接觸柚子皮,甚至誤食,容易造成肝臟代謝功能衰退及損害,甚至死亡,犬貓如食用葡萄,還可能引發嚴重消化問題。▸禁忌3貓狗禁食項禁忌為蔥、蒜及韭菜等,除了烤肉外平時家中炒菜也常加入調味,但裡面含有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紅血球,容易引發血尿、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且持續好幾天,嚴重者甚至死亡。飼主希望毛孩更健康? 動保處提醒營養均衡不能少如何讓毛小孩吃得健康?新北市動保處獸醫呂信璋表示,寵物6大飲食營養素為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飼主準備飲食時,應加入適量纖維素,或加一些少量蘋果、香蕉、木瓜等水果到食物中,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至於高油脂高鹽分的人食,則可能造成寵物腸胃不適,例如,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飼主務必減少毛小孩攝取。動保處提醒,犬貓飲食習慣與人不同,飼主避免讓毛小孩享受人類食物,設計菜單時應力求均衡營養,並需瞭解毛小孩的禁忌飲食,如不確定哪些屬於禁忌食物,應向獸醫師諮詢,避免連假期間家中毛寶貝誤食造成憾事。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2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支氣管擴張症止不住的膿痰!細菌移生問題多,綠膿桿菌最棘手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一:支氣管擴張症【建議就診科別】胸腔內科大量痰合併血絲 支氣管擴張症病灶乾乾瘦瘦的糖尿病個案陳阿姨(化名),前幾個月剛新冠肺炎重症出院,出院後生活一切正常。這幾個月突然開始冒出大量的痰,有時黃有時白,痰很多時會咳嗽,但更多時候是像湧上來一般,直接滿到喉嚨出來,不時要吐痰令她覺得十分困擾。除了痰多外,其實也沒有特別不舒服,不會喘也沒有發燒,但家人看她整天吐痰,還不時有大量黃痰出現,感到擔心,怕像上次肺炎那麼嚴重,連忙帶來胸腔科看診。仔細問起來,陳阿姨其實從出院後就常常有痰,只是最近越來越多,常常覺得滿出喉嚨,而且大部分是黃色的,有時候還會合併血絲,才擔心是不是又感染了,趕快來就診。胸部X光影像,顯示上次嚴重新冠肺炎後的病灶雖然有消散,但卻留下許多線狀的陰影,看起來支氣管壁變厚。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支氣管擴張症的病灶。支氣管鏡檢查沒有看到明顯出血,但洗出來的痰液培養細菌卻是陽性。痰液淤積致細菌移生 綠膿桿菌最棘手支氣管擴張症除了遺傳性的囊腫性纖維化疾病外,大部分是其他疾病後期導致支氣管擴張的表現。成因包含呼吸道感染後的破壞、長期異物吸入或胃食道逆流、先天性結構或纖毛異常、結締組織疾病的發炎破壞、免疫低下、惡性腫瘤等原因。因為這些發炎破壞,導致肺部結構改變,支氣管擴張,肺部清除痰液的功能下降,痰液淤積,如同不通的水溝容易滋生細菌一般,支氣管擴張的患者也容易有細菌移生的問題,這些移生的細菌不一定在第一時間導致肺炎,但只要病人的免疫一有機可趁,急性發作的喘咳痰常常就隨之而來,一次一次的發作都會增加破壞,最後導致個案不只有咳嗽有痰,還會合併喘和咳血還有呼吸困難等問題。支氣管擴張症的個案常常合併呼吸道氣流阻塞的狀況,也常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共病,共病的個案更容易急性發作,預後更差。因此肺功能在這一族群也是很重要的檢查,陳阿姨的肺功能已經符合肺阻塞的診斷,雖然她平常活動量不多,不覺得喘,但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減少氣流阻塞,避免支氣管擴張症惡化也是重要的治療。加上她患有糖尿病,細菌培養結果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這種細菌常常造成糖尿病患者嚴重的全身感染,因此同時投予口服抗生素治療。支氣管擴張症的個案,更常見的移生細菌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合併綠膿桿菌移生的個案有不少報告都顯示有較差的預後。支氣管擴張症首重痰液排除和避免急性發作對於這類患者,最重要的是協助痰液排除和避免急性發作。協助痰液排除方面,化痰藥物和肺部復健裡面的姿位引流、拍痰技巧、咳痰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衛教,通常建議家人和個案一起參與肺部復健,學習擺位,讓個案擺好位置後,家人協助拍痰,達到良好的排痰效果。避免急性發作的部分,則是呼吸道相關疫苗建議打好打滿,減少感染誘發惡化因子,像是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就處理好胃部問題;避免接觸環境髒亂有呼吸道傷害物質的地方;有肺阻塞或其他容易急性發作共病的患者,要控制好共病。陳阿姨經過治療後,痰液狀況大幅改善,姿位引流拍痰後仍會有白痰咳出,但在家人細心照顧下,整體進步很多。支氣管擴張症在肺結構上通常是不可逆的進程,但做好疾病管理和日常照護,就可以疾病獲得控制,功能和症狀都可以明顯改善。(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抱持樂觀的態度
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長期追蹤病人的心得分享」。一般而言,在醫學院最後兩年的臨床實習都是每一到三個月就換一個臨床科,所以往往沒有機會讓學生看到病情的演變以及建立理想的醫病關係。在一所醫學生有六個月內科與外科連續實習的教學醫院實習的機會,我們鼓勵學生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關係,並且在病人出院後,回來看門診或再住院時,能夠與病人見面,這樣才會有機會了解「疾病」的全貌以及病人與家屬因病所苦的感受,也唯有如此才能讓醫學生學到照顧病人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態度」。透過這三位醫學生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最初遭遇病人或家屬的冷漠或拒斥,透過耐心與關懷,發展出彼此尊重信任關懷的醫病關係,並讓學生對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美女,好久不見!你特地來看我喔」 L先生馬上認出剛走進病房的我,此時此刻他剛做完腰椎穿刺沒多久,還在病床上進行嚴格的「平躺4小時」,但難以忍受的腰痛讓他無法克制地扭動身體,即使L媽媽阻止了100萬遍,他仍然淘氣的討價還價。L先生今年才40歲,在菜市場工作,身體健壯,一顆看來無害、藏在左腳底的黑痣不動聲色的在他體內移轉、侵蝕,等這個駭人聽聞的黑色素瘤(melanoma)在今年四月被他查覺到時,已經在鼠蹊部淋巴結長成肉眼可見的一顆球,不久後也在肝臟發現轉移,他在短短的幾週內被宣判為第四期黑色素癌病人。五月底,我剛開始新一個月的外科課程。還記得第一天認識他那天是5/27號,理應是門診日,卻在早上得知當天有急診刀。L先生原本預計要在週三開刀,卻沒想到他左鼠蹊轉移的淋巴結在一個月內增大得又快又猛,上面覆蓋的皮膚已非常薄,同時可能在裡面化膿,導致他發燒了兩天。那個下午令人震撼,老師除了將原發的腳底腫瘤拿掉、再做植皮外,也把那個快爆開的化膿淋巴結拿掉、同時放引流管。他不可能做完全的左鼠蹊淋巴結廓清,因為早已多處轉移,多拿對他並沒有幫助、甚至造成併發症,在當初確定診斷時已註定是姑息性手術(paliative surgery)。手術中看到的淋巴結已經變成可怕的黑,在刀房的那幾個小時,忍不住地想「還那麼年輕阿…」,大概每個人看到L先生的狀況都會出現這個沉重又難過的感嘆。看到在手術台上奮戰的老師,頓感臨床醫師的不容易,行醫過程中常常要面對疾病的沉重、有時甚至是無奈,但同時要保持堅強、和病人一起並肩作戰,而這當中最辛苦、最不容易的是病人本人。L先生術後住在四樓的外北病房,每天晨會前自己先訪視病人時因為順路,都第一個找他,問他今天好不好、腳痛不痛、吃睡如何……他術後恢復良好,把大腿黑色的巨大化膿淋巴結拿掉後舒服多了、也沒有再發燒。老師早上查房都會帶著我在床邊幫他看傷口、換藥,起初我連拆彈繃都拆得七零八落,常常慌慌張張、忘記推換藥車,但L先生和L媽媽很包容我的笨手笨腳,不時鼓勵我、或是在換完藥抬起頭時收到他比的「讚」。我和他們在這個每天7點的「你今天好不好」來回互動中漸漸變得熟悉,他們有任何問題或狀況不吝於向我分享或詢問,我總是怕說錯話、常常附加「我還是學生、講的話不太可靠」,L媽媽會用台語混著國語跟我說「沒關係啦、大家一開始都這樣,實習要好好跟老師學」。一個禮拜五下午,我去病房看他們,L媽媽跟我聊起了她的家鄉台南、她的姊妹、還有她獨自養大三兄弟的心路歷程,剛睡完午覺、在床上滑手機的L先生也加入話題,不知何時就聊到了他們家附近有名的臭豆腐和麻油雞,還搜尋了圖片跟教我怎麼點菜,就這樣我們三個東聊西聊,從麻油雞聊到他在菜市場的工作,突然之間,他以很輕鬆的語氣問: 「我這個病是不是很難啊,已經轉移了,有辦法到過年嗎? 」這個問題讓我的大腦在一瞬間如五雷轟頂,慌張地無法思考,「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學生,但我知道好像是很難……」後續講的細節我也忘了,只記得我們聊了一下後,我提到了以前跟診時看到的病人,乳癌轉移骨頭,到現在追蹤十多年;卵巢癌末期的奶奶,手術化療到現在六年沒有復發等等。我真是犯了大錯,這些都是不同的癌症,疾病的治療和預後都有極大的不同,但我在不經思考的情況下、毫無脈絡的向他描述。不能給病人無根據的、沒有evidence的「希望」,那反而是傷害,是一種鄉愿,而且醫學、生命的廣袤難以測量,謙卑和謹慎是絕對必要的。後來的醫學人文討論,我也提出了這個問題和大家討論,最重要的學習是:學生不能在沒有主治醫師在場時向病人病解、告知病情。我們還不是醫師,還沒完成訓練也還沒有執照,而在臨床現場都是真實的病人,很多的approach必須要有監督,因為病人安全永遠是第一。老師隔天便帶我去L先生病房,先在門外教我一遍後,再讓我去bedside向L先生重新說明、老師再及時修正我:客觀地傳達事實,像是實證醫學目前的研究結果,同時分享一些老師自己病人的故事鼓勵病人,因為的確有超越EBM的miracle,即使千萬分之一,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是那一個,但要記得是親眼見證的例子。L先生住院兩個禮拜,傷口恢復得很好,除了左腿的傷口、引流管、還有為了保護腳底傷口打的石膏之外,其實看不出來他是個病人,還會跑去門口抽太難戒的菸,他後來就出院了,而我兩週後也結束了外科實習。一個多月過去,我已經從外科轉到內科,但我偶而還是會點進去L先生的病歷看他最近在接受什麼治療。7月某天,看到他已經入院了幾天,入院病摘和病程紀錄詳實記載了他的情況,一個月不見,L先生已被發現骨頭轉移,疼痛開始侵蝕他,一次次升級的止痛藥將他承受的痛推到我無法想像的光譜範圍。去探望L先生的念頭馬上被點起,但L先生已在腫瘤內科治療,不是在教學病房,也不是我的主要照顧對象,要向主責主治醫師詢問目前情況是否適合去看這位病人。就這樣,我查到那位主治醫師email、寫好一封郵件,但那封郵件躺在我的電子信箱裡,裡面的稱謂和措辭都被我修改許多遍,幾天過去我仍遲遲沒有寄出;我也在食堂看到那位主治醫師兩次,但也遲遲沒有向他詢問,每次都想:「老師在吃飯,好像不太適合打擾……」在遠處一番天人交戰後就默默飄走。並不是那位老師長得很兇(老師看起來人很好)、也不是email壞掉,只是我太害怕了,生命的脆弱、癌症的兇猛、還有伴隨的痛苦光透過病歷看起來都那麼真實了,而那個很年輕、講話有點台灣國語、熟起來很好聊的L先生就在樓下的病房經歷這些。已經大五了,但我還是止不住地想:一個月前人還很好……怎麼變化那麼快……我就這樣拖呀拖,有一個下午看見那位老師,急忙上前(不給自己糾結的時間)向老師說明我是誰、想去看望L先生,老師欣然同意,整個過程花不到1分鐘,卻被我拖了一百年!同時也從老師口中得知他這幾天出院了,要等下次入院。又過了一兩週,某次早上跟查房,我看到L媽媽經過,原來L先生那天又住院了。那個週五下班後,我吸了好幾口氣,敲敲門走進他的病房,於是就有了開頭的對話。他看起來更不好了,左半臉顏面神經麻痺,講話有點不清楚,還放著導尿管,因為無法解尿,而手邊是自控式的止痛,病況進展的速度之快,我完全被嚇到了。L先生跟我聊了他這次入院前發生的事情:下計程車時雙腿無力、跌到在地,後來回家要爬樓梯也走不動,更不用說那個失控的疼痛。「你看,又長出來了。」他指了指左大腿,漂亮癒合的手術疤痕上端,又冒出一大顆黑色的腫瘤,已長在表皮外,而疤痕下緣有許多隆起,看起來也是蓄勢待發的腫瘤。「大哥出頭,現在小弟也要跟上了」,L先生還是維持一貫的風格開著玩笑。他像我述說著這個月經歷了各種不適、疼痛,而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來,因為說什麼好像都不對,只能看著他,不時的應和,偶而輕拍他的肩膀。我們東聊西聊,他和L媽媽跟我聊到了颱風,關心我的家鄉是不是還好、聊到了病房的冰箱最近壞掉了、聊到他最近吞嚥也出現困難,需要用增稠劑喝水,好多的update。突然,L先生說起他很痛很痛的時候,脾氣很不好,會痛到想打人,他拉著L媽媽的手,說他生病以來很對不起也很感謝,第一次看到一直以來都說自己看很開的L先生哽咽,我也忍不住眼淚,但不想被發現,只好轉頭趕快擦掉。我很害怕我的來訪會是打擾或是暗示了任何訊息。在L先生病房的半小時,我一直忍不住跟他們說對不起,「對不起上次你住院沒去看你」、「對不起我幫不上什麼忙」,「不會啦、大家都很忙的,謝謝你來看我」我還是想一直說對不起,但很感謝L先生這麼跟我說。道別前,L先生說我在外科照顧他的時候很幹練、很棒,大概是第一次有人這麼形容笨拙的我,L先生和L媽媽就像我的第二位、第三位老師,讓我從他們身上學習,甚至收到鼓勵。我和他約了有空再來找他聊天,然後互道加油、擊拳。Hope for the best.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