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癌症.乳癌
搜尋
疼痛感
共找到
436
筆 文章
-
-
2021-05-07 癌症.乳癌
乳癌治療後10年內恐再復發? 醫籲定期追蹤
乳癌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平均每11位就有1位女性有乳癌,發生高峰在50到60歲之間,雖然治療率高,但復發機率也很高。光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暨副院長鍾元強指出,近幾年發現乳癌患者復發期有延長現象,以前追蹤5年就算過關,現在要追蹤10年以上,都還需注意可能會復發,呼籲女性務必要定期篩檢,治療後需定期追蹤檢查。不僅追蹤時間拉長,女性罹患乳癌年齡層也逐年下降。鍾元強表示,乳癌最高危險群為家族史,好發年齡在50到60歲之間,而40歲前也佔了16%;30歲前佔8%。另外,初經在12歲前、停經在55歲後的女性,因荷爾蒙暴露時間長,也屬於乳癌的高風險族群之一。過去曾在頸部或胸部做過放射線治療的病人也要小心。除了先天因素,像是後天的肥胖,BMI值大於25的女性,會增加1.3倍的乳癌罹患率。鍾元強強調,高危險群或曾罹患乳癌患者,飲食應注意,少吃植物性大豆、豆類、豆漿,還有牡蠣、鯖魚、鱔魚等容易刺激賀爾蒙增長的食物,多做運動、減輕體重,都能降低乳癌的發生率。自我檢查是否罹患乳癌,摸得到胸部有腫塊及疼痛感,這時就該找乳房外科醫師進一步檢查。鍾元強說,台灣女性因平時沒有注意,可能不容易察覺,建議定期的乳房攝影加上超音波檢查,才能完全檢查出是否有乳癌產生。依中央國健局提供45歲以上女性,每兩年可免費做1次乳房攝影篩檢,有家族史等高危險群,應40歲開始每年檢查一次。但因台灣女性一般而言乳房較小且較緻密,緻密型乳房除增加乳癌風險外,也會使一般乳房X光檢查能力下降,所以超音波檢查也顯得相對必要。鍾元強分享,有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12年前罹患乳癌在治療結束後,因沒有再定期追蹤,12年後癌細胞轉移到肺臟復發,已是乳癌第四期。還有一名30歲的乳癌患者,曾一再提醒她治療的5年內不能懷孕,但沒想到1年半後再檢查時乳癌已復發,原來是她在這段時間懷孕生子,沒多久就因乳癌轉移而過世。鍾元強強調,女性懷孕容易刺激體內女性賀爾蒙上升,提醒罹患乳癌的年輕女性,治療中至少5年內不能懷孕,後續再聽從醫師的評估建議,減少再復發風險。
-
2021-04-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血尿腰痛沒處理 結石堆積輸尿管 腎功能沒了
彰化縣81歲楊老先生日前做體檢時,竟發現其腎功能已惡化到第4期,原來他20年前曾有血尿及急性腰痛等結石症狀,幾天後就不痛而未再理會,但這種不會痛的結石長久堆積在左側輸尿管,造成左腎積水並永久失能,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說,輸尿管結石不處理,甚至得面臨洗腎危機。蔡旻叡說,楊老先生體檢發現其腎功能惡化,腎絲球過濾率只有19,快達到15以下的洗腎程度,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其左腎已變成不規則的囊泡,經電腦斷層細查發現,左側輸尿管被多顆結石完全填塞,左腎的尿液下不去,因積液形成比肝臟還大的巨型水腎,大約有20公分大,比正常腎臟大了1倍,估計已裝了3公升的液體,在此壓迫下已看不到正常的腎臟組織,其左腎已經完全沒有功能,此狀況可能已經持續很久,僅靠右腎運作,但如今右腎又已經慢性病變,將來恐得要洗腎。楊老先生說,20年前他左後腰很痛且血尿,本來要去看醫師,但幾天後症狀消失了,他就不再理會,沒想到20年後竟會嚴重到可能要洗腎。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說,結石若落入狹窄的輸尿管,通常會引起急性的腰背部、甚至延伸至腹部的劇痛及血尿,還可能排尿困難、發燒及嘔吐,那是因結石阻塞輸尿管強烈蠕動所致,但結石上游的集尿系統隨著時間發生慢性變化後,輸尿管的強烈蠕動隨之消失,是有可能疼痛感消失,但結石隨著時間越積越多,導致上游腎臟產生的尿液無法排出,會造成腎臟機能受損。蔡卓榮說,楊老先生的結石陸續堆積在左側輸尿管,直到完全塞住,左腎失能,如此一來全靠右腎排尿,左腎早已沒有功能,拿掉結石的意義不大,假如左腎出現感染,就要將整個左腎取掉。蔡旻叡說,輸尿管結石通常很痛,這並非壞事,因為患者一定會就醫,處理完就好,怕的是不會痛的輸尿管結石。楊老先生現在只能照顧好右腎,飲食要少油、少鹽、少糖,同時以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定期追蹤,儘量延緩右腎功能退化。
-
2021-04-12 新聞.元氣新聞
躲過死劫餘悸猶存 紅鼻子醫師「撐竿跳」助病童
太魯閣列車出軌事件發生後,湧入各界善款與協助,其中,有一名11歲男童腿部骨折,送至花蓮門諾醫院,雖受到驚嚇、情緒些許低落,但經醫師與家長評估後,並未罹患創傷後症候群,除執行基本治療行為,更邀請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開立「微笑處方」,陪伴喜愛運動的男童玩「撐竿跳」,緩解男童生、心理的病痛及壓力,家長與醫療團隊也樂見此景,是兒童友善醫療的一大美事。何謂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紅鼻子醫生是一群富有舞台經驗,且受過基本衛教、疾病認識、醫病倫理、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等專業訓練的演員,還要去醫院實習觀察,利用有趣的遊戲、音樂及肢體表演等,讓醫院裡的孩童、家屬、醫護團隊及高齡長者紓解緊張焦慮的情緒,藉由歡笑,緩解身體與心理上的病痛及壓力,過程中並不會干預醫療行為。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秘書長陳慧潔表示,一名參加田徑隊的11歲男童在歷經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件後,腿部骨折,術後心情低落,碰巧協會的小丑醫師每個月都會去花蓮門諾醫院兒童病房服務,經院方與家長協調,小丑醫師特別至家庭病房,為病童開立「微笑處方」;得知病童喜愛運動,小丑醫師特別準備「撐竿跳」遊戲,降低男童身處醫院的緊張感及壓力,更有力量面對病痛。陳慧潔舉例,罹患癌症、罕見疾病或常生病住院的孩童常常覺得自己喪失「話語權」,生病後都要遵從醫護人員的指示,要按時吃藥、有時不可以外出或是不能吃某些食物,孩童即使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仍要「乖乖聽話」照做,這時,小丑醫師的陪伴能讓病童能做回自己,恢復信心。紅鼻子醫師是夥伴:給病童「話語權」不同於音樂、藝術治療,陳慧潔表示,小丑醫師不是治療師,而是以「夥伴」的角色,陪伴病童做他們想做的事、玩想玩的遊戲,有時候小朋友還會對小丑醫師說「你很吵,我不想跟你玩,你出去」,其實也讓病童重新找回話語權,即使不是直接治療身上的病痛,但每週、每月10到15分鐘的定期陪伴,能將病房打造成病童自己的異想世界。陳慧潔進一步說明,小丑醫師每次的表演會依據病童狀況量身打造,且與病童遊玩的遊戲項目眾多,有為了讓病童乖乖吃藥的吃藥遊戲,或是魔術秀、畫畫比賽,不只對病童有助益,甚至對家長、醫療團隊都有幫助。紅鼻子醫師友善醫療 對家長、醫療團隊也有助益陳慧潔表示,之前有病童已經失去意識,但家長請小丑醫師在拔掉呼吸器之前,再陪病童玩一會兒,「這對家長也是很大的安慰」;之前有3歲女童做脊椎注射,需要2至3名醫護人員壓著,但因為小丑醫師在亦旁協助轉移病童注意力,能舒緩病童情緒與疼痛感,增進治療品質,減輕醫護人員的照護負擔。
-
2021-04-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刺青師傅長期彎腰下背痛 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改善疼痛
一名33歲女刺青師傅因為長時間彎腰低頭工作,引起下背痛,有時疼痛感更延伸至臀部和大腿,透過藥物治療並不見效,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為第三、四節腰椎纖維環破裂與椎間盤突出,經醫師評估建議採取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治療後,疼痛感大幅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骨科醫師林琮凱指出,患者因長期下背痛,初期有透過止痛藥治療並無改善,到院後確診為第三、四節腰椎纖維環破裂及椎間盤突出,先採取神經阻斷術治療,首次治療後症狀有緩解,但由於工作關係,仍需長時間彎腰刺青,導致三個月後下背痛復發,為求在不開刀狀況下一勞永逸,評估後決定採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治療,術後效果頗為顯著。他說,椎間盤是兩個脊椎骨間的纖維軟骨盤,像是車子的避震器有緩衝及支撐的功能,外部由多層堅韌的纖維環組成,內部為髓核,當椎間盤因外傷、姿勢不良、不當施力、退化等原因使纖維環破損,可能會因急性發炎產生劇烈下背疼痛,通常經過休息或服用藥物可緩解,但若疼痛感持續,應尋求其他治療方式,以改善生活品質。林琮凱說,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是一種非手術性治療,經由表皮插入一根含水冷系統的探針,其探針相較於傳統射頻治療針,可產生更大治療範圍,並透過膠原蛋白脫水收縮的過程,達到椎間盤減壓及纖維環固化的效果,且能干擾小神經疼痛傳導,減少神經性疼痛,患者僅需局部麻醉,術後不會出血,也可不需住院。他說,水冷式射頻解痛術不僅可使用於脊椎慢性疼痛,也可用於治療脊椎輕度椎間盤突出、脊椎小面關節炎,甚至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長期疼痛,適合一般保守治療無效且對一般手術治療有疑慮的患者,但屬自費治療。術後並應改掉長時間久坐的習慣,或是利用工作空檔休息走動,平時可鍛鍊背部肌群及臀腰肌肉,才能延續治療效果。
-
2021-04-04 癌症.乳癌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隨著現代生活和飲食西化,環境賀爾蒙及肥胖問題增加,目前乳癌的發生率急遽上升,且出現年輕化的現象◦ 2020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全球最新癌症統計,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乳癌長期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發生高峰為45至64歲間,比歐美國家更提早了8至10歲◦面對這隱形的殺手,我們該如何是好呢?認識乳癌是早期預防的第一步乳房結構由三大部分組成:乳小葉、乳腺管、脂肪結締組織◦ 以女性乳房來說,乳小葉負責分泌乳汁,由乳腺運送乳汁往乳頭,結締組織則填充組織中◦ 癌細胞為正常細胞突變,造成調控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當這些病變的細胞聚積在乳房,即會形成乳癌。女性乳癌常見於乳小葉或乳腺管產生之病變,形成侵襲性乳腺管癌和乳小葉癌◦當乳癌細胞進一步侵犯附近的腋下淋巴結,也有可能藉由淋巴循環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臟、腎臟、骨頭、腦部轉移。小心乳癌的警訊初期的乳癌並沒有症狀,但若有以下臨床表徵必須提高警覺:◎乳房形狀、大小改變◎摸到乳房硬塊邊緣不清楚、無法移動(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 、無疼痛感◎腫塊附近皮膚或乳頭凹陷◎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皮膚呈橘皮樣變化(因皮下淋巴被癌細胞阻塞)或紅腫潰爛◎摸到腋下、鎖骨上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任何年齡的女性朋友都應熟悉自己的乳房狀況,20歲以上一般女性應在每月月經後第7-10天進行自我乳房檢查,停經後女性則選每月固定一天進行。然而,自我乳房檢查僅能發現平均2公分的腫塊,因此,定期乳癌篩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哪些是乳癌的高危險因子?◎初經年齡小於1 2歲、停經年齡大於55歲、有月經超過40年、未曾生育、30歲後才孕育第一胎、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曾一側乳房得過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直系親屬乳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長期酗酒乳癌篩檢時機及方式有哪些?乳房攝影為目前國際公認最具科學實證的篩檢工具,它可偵測到早期乳癌的惡性顯微鈣化。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乳癌好發年齡及高危險組群,提供每二年1次免費的乳房攝影。◎45-69歲的婦女◎40-44歲二等親內,有乳癌家族史者然而,普遍年輕女性乳房較緻密,會導致乳房攝影難以穿透組織來顯示腫塊,因此在小於40歲的女性,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作為乳癌篩檢的利器。當發現可疑影像時,將會進一步安排細胞抽吸、切片以助確診。若能早期發現乳癌,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5年的存活率更高達90%以上,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讓我們定期自我乳房檢查及篩檢,一起守護乳房的健康!參考資料: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2021-04-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肚子的範圍包含食道下半部、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肝臟、膽囊,胰臟及部份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只要上述器官有任何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肚子痛。除了常見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外,還可能依部位不同,有可能發生膽結石、膽囊炎、腹部主動脈瘤剝離、急性闌尾炎等原因,以下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李偉強醫師解說不同部位的腹痛:一、右上腹部疼痛:如:膽結石、膽囊炎、急性肝炎、肋膜炎等1. 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膽囊發炎引起的腹痛很容易與胃痛搞混,膽囊疼痛偏右上腹,容易發生在飯後2-3小時,膽囊收縮會產生脹痛,甚至延伸右側肩膀、右肩胛部位反射痛。嚴重時會合併小便黃、眼睛黃、皮膚黃,大便顏色灰白等,高度懷疑有膽管阻塞。2. 酒精性肝炎:長期酗血及喝酒過量都可能造成酒精性肝炎,引起右上腹脹痛。二、左上腹劇痛:如:胃潰瘍、胃炎、急性胰臟炎、尿管結石、肋膜炎等胰臟位於胃的後方,急性胰臟炎疼痛與胃痛相似,不容易診斷,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千萬不可輕忽。胰臟炎好發於有膽結石或總膽管結石病史、長期酗酒之人,其疼痛常是持續且強烈,必須使用嗎啡類的止痛劑才能緩解。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以減輕痛感,站不直也躺不平,這是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的緣故,也因此常伴隨噁心或嘔吐的症狀。三、右下腹嚴重與急性疼痛:如:盲腸炎、大腸憩室炎等1.急性闌尾炎(盲腸炎):各種症狀都有可能,通常伴有發燒、發冷的現象,典型者有轉移痛,其由肚臍上方轉移至右下腹痛,其疼痛感約在4~6小時後達到高峰,在咳嗽或移動時會加劇痛感。2.大腸憩室炎:大腸憩室是指腸子表層凹陷的坑洞狀結構,當凹陷處被糞石填滿時,容易引起發炎甚至於形成膿瘍,嚴重可能出現大腸穿孔,進而引發腹膜炎、腸阻塞或是廔管。大腸憩室炎相當常見,腹部的左、右兩側都有可能,臨床上台灣人較常見於右側升結腸部位。3.腎結石、尿路結石或膀胱結石:結石痛好發於半夜,因爲水份較少,若有急性下腹部刺痛、小便劇烈疼痛、血尿等,痛到無法站立,需懷疑尿路結石造成尿路系統阻塞,合併腎水腫及後背痛。四、肚臍周圍疼痛:如:急性腸炎、腹部主動脈瘤剝離、缺血性腸炎等1. 腹內器官都有可能引起肚臍四周的疼痛,但以小腸的可能性最大,因肚臍周圍是小腸,常見於急性腸炎,以合併有腹瀉表現 2. 長期便秘習慣者,如老人及部份年輕女性,因為宿便累積造成腸阻塞及疼痛。3. 若合併有背部疼痛時,急性胰臟炎或腹部主動脈瘤剝離、缺血性腸炎等需特別小心。李醫師補充,主動脈剝離不一定發生在胸部,也可能發生在腹部主動脈,除了冒冷汗,如有血壓下降、心跳加速等現象,可能為血管問題,應盡速送急診。五、女性下腹部疼痛:如:經痛、卵巢囊腫破裂、卵巢蒂扭轉、子宮內膜易位、骨盆腔炎等1. 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下腹疼痛的情況,常會問到會隨周期而反覆發作。2. 育齡女性如果出現突然的下腹部疼痛,可能原因有卵巢囊腫破裂、卵巢蒂扭轉、子宮內膜易位症、骨盆腔炎等病症。肚子痛原因多,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肚子痛,李偉強醫師提醒,如果腹痛難以停止,出現無法緩解的疼痛,依據自我評估重點,觀察相關症狀,並提供醫師正確訊息,應儘速就醫治療。
-
2021-03-3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移工做脊椎手術 匿名恩人幫大忙
在模具廠工作的越南移工張先生,因搬運機具工作意外受傷,腰間傳來「喀」的一聲,隨之一陣劇痛並且傳導到下肢。幾天過後沒有好轉,反而疼痛加劇,一下床就痛,難以行走,多數時間只能臥床休息,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還好他有位在台灣定居十多年的姊姊,照顧他的生活並協助就醫,經檢查診斷為腰部椎間盤突出,必須進行脊椎手術才能改善。為了更快改善疼痛,並縮短復元期,張先生決定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不過,手術費與耗材費等需要自費,這對剛到台灣的他,是難以想像的數字。姊姊雖有心幫忙,但也無法馬上拿出這筆錢。剛好他符合輔大醫院「骨科微創脊椎手術貧困補助基金」申請條件,在社工的協助下提出申請,最終讓張先生得以順利手術。很多人聽到要動脊椎手術,都會心生恐懼,甚至下意識逃避就醫。事實上,採用內視鏡進行的脊椎微創手術安全性高,可讓傷口由傳統手術的3至6公分縮小到0.8公分,住院時間也從一周縮短至手術後當日或隔日即可出院。此外,因手術傷口小,對骨頭等組織的破壞程度少,出血量低,能減少術後疼痛、沾黏等後遺症發生機率。張先生進行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後,疼痛感大幅減輕,復元的速度更出乎病人預期。本來痛到寸步難行,術後當天就能下床行走,後來進一步評估,術後很快就出院。不少脊椎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都是身受劇痛所苦,而長期贊助「骨科脊椎手術貧困補助基金」的匿名善心人士,正是體驗過微創手術對改善疼痛與縮短復元期的明顯效果,深感受惠,因此特別成立這個基金,盼能幫助更多相同問題的病人。目前已幫助十多名中低收入戶的病人。
-
2021-03-28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相信很多人擔心大腸鏡檢查所造成的疼痛感,遲遲不敢就醫,甚至痛到受不了檢查到一半喊卡!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如果擔心疼痛感,可以考慮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即在檢查前施打麻醉劑,並在睡眠中進行檢查,不用擔心過程中的不適感,如有需要可以在安排檢查時詢問醫師。大腸鏡的功用? 檢查結腸內部黏膜病變黃任嫻表示,大腸鏡是由包裹著光纖的1.6公尺軟管組成,前端帶有可錄像的攝影鏡頭,經由肛門深入,檢查直腸及結腸內壁黏膜是否有腫瘤、瘜肉、發炎、出血等病變。檢查中如有發現瘜肉或黏膜有異常,可同時從鏡頭旁的孔徑深入器械執行切片或瘜肉切除的動作。大腸鏡適合誰做? 8種情況需特別注意關於大腸鏡的檢查對象,黃任嫻提到,如有血便、不明原因貧血、排便習慣改變,包含便祕、腹瀉、解便後有解不乾淨感、大便形狀如筆般細長,慢性腹痛腹脹大於三個月、食慾不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糞便潛血陽性反應、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病患(即二等親內親屬有大腸癌病史)等情況的民眾,建議可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需要多久? 大約10-15分鐘
-
2021-03-23 科別.骨科.復健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4件事平常就要做到
膝蓋用太兇提早報銷?哪些人容易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用太兇,恐使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鄧修國受訪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關節軟骨曾受傷、O型腿等族群。女性則因膝蓋角度,容易發生髕骨外翻造成磨損,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相對較高。常進行激烈運動如打籃球,也會增加關節受損機率。 鄧修國醫師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發生部位包括膝蓋,髖關節、手指頭,腰部關節、脊椎關節也可能出現。年齡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部份年輕患者則因半月軟骨、十字韌帶受傷,或是車禍傷害而導致外傷性關節炎,最後也會產生與退化性關節炎相同的磨損退化。 上下樓梯會痛走不遠 當心退化性關節炎上身 鄧修國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主要症狀,最常見為上下樓梯時疼痛、蹲站時疼痛、自覺可行走距離縮短。發生於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疼痛之外也會有卡卡、不順暢感,或是發出聲音。 此外,工作與生活習慣,也可能增加退化性關節炎風險,鄧修國醫師指出,蹲姿、跪姿太過頻繁、經常搬、提重物、肥胖等等都是危險因子,導致軟骨容易磨損。臨床上多會建議病人控制體重,過重易使全身關節承受過度負擔。 自覺腰痛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之一。當脊椎關節發炎時,病人可能採取站直姿勢時就會有疼痛感。鄧修國醫師解釋,脊椎關節的退化往往並非單一因素,有可能是椎間盤先發生問題,造成壓迫、滑脫等周圍組織變化,才慢慢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或是脊椎關節不穩定,也較容易出現退化。 肌肉訓練助延緩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需要開刀嗎 鄧修國醫師建議,平日可練習核心肌肉訓練,對膝關節、髖關節、腰關節都有一定幫助。男性由於肌肉較為發達,關節炎比例略少於女性。即便已經有關節退化現象,也可以採取簡單的肌肉訓練,如多練習股四頭肌運動,可減少膝蓋關節退化磨損。 退化性關節炎以嚴重程度可分為四期,鄧修國醫師表示,前期可使用藥物、復健、打針等治療方式。也可接受關節鏡手術,將半月軟骨修補整齊或縫合,或是改善髕骨外翻狀況,都能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進展。 當退化性關節炎進入第四期後,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就會建議手術置換人工關節。手術可分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或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多數病人為內側關節磨損,可視情況選擇部份或全人工膝關節。鄧修國醫師指出,關節退化太嚴重或60歲以上者,目前還是建議採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 吃葡萄糖胺讓關節用更久?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平時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鄧修國醫師建議,控制體重、避免盤腿坐、跪坐、蹲坐等姿勢,適當肌肉訓練都有幫助。至於葡萄糖胺、軟骨素、第二型膠原蛋白等,屬於補充軟骨成份的保養品,惟效果因人而異,對第三期以後的退化性關節炎作用不大。 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屬於不可逆的退化疾病,一旦發生無法恢復正常,但透過正確治療與運動,可延緩退化速度,讓關節可用時間延長。 《延伸閱讀》 .膝蓋老是喀喀響是退化?許嘉麟醫師2招輕鬆保養 .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分不清?小心拖久關節變形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8 科別.耳鼻喉
喉嚨痛是感染、胃酸逆流還是癌症?醫師:同位置潰瘍2周沒好是警訊
喉嚨痛原因可大可小 未好轉應就醫檢查 喉嚨痛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症狀之一,發生原因可大可小,該如何警覺與其他健康問題有關?義大癌治療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施佑蓁受訪表示,若是感冒引發的喉嚨痛,大多會自行痊癒。倘若等待觀察未好轉,就應盡快就醫,以免忽略其他疾病的潛在影響。 施佑蓁醫師表示,口腔構造複雜,感染是引起喉嚨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如扁桃腺發炎或扁桃腺周圍膿瘍,會造成病人喉嚨腫痛,且聲音像含滷蛋般模糊不清。此外,腸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也可能引發喉嚨破皮,喉部出現一顆或多顆破洞,導致難以吞嚥或連續多日疼痛。 喉嚨痛吞嚥困難是腫瘤?斷牙未處理恐癌變 特定的喉嚨痛症狀,也要懷疑與惡性腫瘤有關。施佑蓁醫師指出,若本身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出現特定位置的喉嚨痛,且2周以上沒有改善,有可能是腫瘤造成的潰瘍。包括下咽癌、喉癌、口腔癌,都會引起局部固定的疼痛感。醫師提醒,這種喉嚨多會造成患者吞嚥困難,或是咽喉阻塞,病人只能吃軟爛的麵粥。或是引起聲帶麻痺、喝水嗆到、聲音沙啞等症狀。 施佑蓁醫師提醒,口腔內部的反覆潰瘍,如果一直沒有痊癒,建議就醫檢查找出原因。臨床上有女性病人沒有抽菸、飲酒、吃檳榔等習慣,卻因斷牙未處理,在口腔中反覆摩擦導致黏膜潰瘍,最後演變為口腔癌。口腔內同一處潰瘍2周沒有好轉,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就診,接受詳細檢查。 胃酸逆流也會喉嚨痛 亂吃消炎藥恐加重症狀 耳鼻喉科門診中,慢性咽喉炎也是常見喉嚨痛原因,而慢性咽喉炎與胃酸逆流關係密切。施佑蓁醫師說明,這種病人往往先在診所就醫,服用消炎藥後症狀未徹底改善,於是再到大醫院求診,大多具有類似生活型態,包括易打嗝、胃脹氣、愛喝咖啡、茶葉、汽水、手搖飲、醋酸飲料;喜歡吃甜食、蛋糕、辛辣等重口味。因胃酸長期反覆逆流導致喉嚨不適。與腫瘤引起的喉嚨痛相比,這類喉嚨痛患者吃飯不成問題,聲音沙啞症狀時好時壞,可由病史、生活習慣初步判斷。 要真正解決慢性咽喉炎,還須從治療胃酸著手,施佑蓁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反而不能吃消炎藥,以避免胃酸分泌過多,得從根本改善飲食、介入胃藥來處理。尤其不少人吃飽後習慣立刻躺平,也容易增加胃食道逆流。如果晚上平躺時特別容易咳嗽,感覺喉嚨一直有東西湧上來,醒來時喉嚨疼痛,也要考慮胃食道逆流的可能。 喉嚨反覆破皮是免疫問題?上吸吸道窘迫速就醫 喉嚨破皮也可能引起喉嚨痛症狀,可能原因包括睡眠、心情、壓力大、病毒感染,或是自體免疫疾病。施佑蓁醫師解釋,抗體本用於對抗外來病原體,當自體免疫有問題時,就可能造成抗體敵我不分、自己人打自己人,進而攻擊口腔黏膜,導致咽喉、舌頭、上顎等處出現破皮,若反覆出現這種情形,可檢驗自身抗體協助找出原因。 喉嚨痛合併特定症狀,有可能是危及性命的急症。施佑蓁醫師指出,如果喉嚨痛合併呼吸喘、吸不到空氣或是咽喉水種、過敏,發出尖銳的喘鳴聲,像有人掐住脖子發出的聲音時,要當心是否為上呼吸道窘迫。若是合併持續發燒、琉血等,可能會造成血液嗆進肺臟,引起吸入性肺炎和呼吸道困難,應該盡快就醫檢查。 喝鹽水助消炎減喉嚨痛?吃鳳梨檸檬恐更嚴重? 坊間流傳喝鹽水等方法,能幫助喉嚨消炎、緩解喉嚨痛。施佑蓁醫師表示,鹽水其實沒有殺菌功能,也無法緩解喉嚨疼痛。要促進喉嚨傷口癒合仍須靠自身抵抗力,建議感冒或喉嚨痛時多休息。如果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慢性咽喉炎,更要避開檸檬、鳳梨等食物,以免胃酸分泌過多、加重喉嚨不適。 施佑蓁醫師建議,平日飲食均衡、作息正常、睡眠充足、注意口腔衛生,可幫助避免感冒引起喉嚨痛。另外可以補充維生素C、鋅等礦物質與維生素,維持身體抵抗力。抵抗力不佳族群如老人、幼童、睡眠品質差者,較易感冒過久,導致如鼻竇炎、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等併發症。自覺症狀一周未好轉就應該就醫。發燒可觀察三天內是否頻率、時間有改善趨勢,避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秋冬手腳冰冷、咳不停?醫教按摩、生薑泡腳助改善! .流感、感冒差在哪?醫:出現這情況就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6 科別.骨科.復健
驕傲的翹臀痛到睡不著!33歲女確診梨狀肌症候群
33歲女性常自豪翹臀能駕馭緊身褲,但日前右側臀部突然劇疼,且延伸至小腿,求診多科遲遲找不到病因,甚至嚴重影響睡眠,令她相當苦惱,經醫師在疼痛症狀位置及腰部影像檢查,確診為梨狀肌症候群,採用激痛點注射治療後,疼痛立刻緩解,並建議搭配復健治療,可望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骨科醫師羅達富指出,患因右側臀部疼痛,導致夜不成眠,白天精神不佳,輾轉就醫治療卻無法確認病況,以往她最愛穿緊身褲外出,如今卻只能望褲興嘆,令她相當沮喪。經門診透過理學檢查,同時確認MRI影像後,診斷為梨狀肌症候群,經採用激痛點注射治療後,當下疼痛感緩解,順利解除心頭大患。羅達富說,常見的腰部疼痛如伴隨下肢痠麻的症狀,會被歸類於坐骨神經痛,病因不外乎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或是退化性增生導致神經孔狹窄等原因;由於疼痛源頭在腰部,故臨床檢查著重於確認神經症狀位置及腰部影像檢查,一旦腰部神經壓迫狹窄不明顯,或無法與症狀有相關連性時,就應朝梨狀肌症候群釐清病因。他說,梨狀肌是臀部的深層肌肉,位於坐骨神經離開骨盆腔後,走入臀部的上方。因此,當肌肉受傷或不當姿勢導致發炎甚至腫大時,造成的刺激和壓迫會與坐骨神經痛的表現類似,因此坐骨神經痛但沒有明顯腰痛的患者,有可能就是梨狀肌症候群作祟。大部分的梨狀肌症候群患者,並沒有遭受特定的受傷事件,疼痛表現多半是廣泛性,而非定點的疼痛,診斷上可利用超音波確認臀部的深層肌肉是否有積液或增厚來誘發性疼痛。羅達富說,治療初期會建議患者休息,並使用藥物緩解疼痛,待疼痛改善後,再加入復健治療,以促進組織修復及降低復發機會,但若是嚴重疼痛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可進一步接受疼痛點注射治療,可立即舒緩疼痛。他提醒,雖然梨狀肌症候群不算少見,但診斷確認上有一定難度,因此,當患者出現單側下肢疼痛、跛行,且用藥治療效果不佳時,建議尋求專科醫師協助治療。
-
2021-03-15 科別.心臟血管
腰痛到爬不起來,腹主動脈瘤破裂!5高危險群應警覺
●腹主動脈瘤並非血管長腫瘤,而是血管「膨脹」●腹主動脈瘤破裂時,患者可能從腰部痛到後背●腹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應盡速動手術切除「還以為只是單純的吃壞肚子,沒想到竟差點被死神抓走。」年約70的莊男,家族有主動脈瘤病史,但腎臟功能不佳,沒辦法打顯影劑,從未檢查過血管狀況,某日左腰突然感到一陣疼痛,從後腰桿竄升陣痛感,沒過多久就冷汗直流,跪在地上怎麼也爬不起來,家人趕緊協助叫救護車。不是血管長腫瘤難觸摸到當時恰好是下班的尖峰時刻,送抵醫院時,已呈現休克,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緊急動支架置放手術才救回一命。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表示,腹主動脈位於兩顆腎臟中間,肚臍附近。腹主動脈瘤並不是指血管長腫瘤,而是血管「膨脹」,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高齡者,男性罹患機率比女性高,家族中有人曾罹患腹主動脈瘤或冠狀動脈心臟病、周邊血管疾病,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抽菸習慣者,都是高危險群。李紹榕指出,腹主動脈瘤被稱為「隱形殺手」,多數患者幾乎沒有症狀,也難以透過觸摸找到血管膨脹處,常常出現疼痛感,往往已經是腹主動脈瘤破裂。各國倡議篩檢勝於治療李紹榕表示,無論主動脈瘤或腹主動脈瘤破裂,都難以令人忍受,腹主動脈瘤破掉時,位置通常會靠近脊椎,患者常反映會先感受到腰部膨脹的疼痛,再感受到後背的疼痛。李紹榕說,腹主動脈瘤破裂後,若沒有及時就醫,死亡率高達八到九成,但隨著台灣醫療系統發達,急救速度快,死亡率相對比過往低。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各國皆在倡議篩檢勝於治療,國內對於高危險群會建議做腹部超音波檢測,若有家族史更是會協助做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超過5公分應盡速拆彈李紹榕指出,腹主動脈瘤大小介於4到5公分,每年破裂的機率為5%,一旦超過5公分,每年破裂的機率將提升至21%,皆會建議腹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患者,應盡速動手術拆炸彈。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曾有腹主動脈瘤的患者,住院準備接受「拆彈手術」,卻在手術當天早上,刷牙準備進手術房前腹主動脈瘤破裂,所以「什麼時候破裂,真的誰也都不敢保證。」有抽菸習慣者也應警覺洪惠風說,美國、英國、瑞典等先進國家,對於65歲以上長者,且為男性、有抽菸習慣者,皆會協助定期做篩檢,國內雖然沒有提供免費的篩檢,但這類民眾應該要提高警覺,至少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確認是否健康。
-
2021-03-15 科別.呼吸胸腔
醫病天地/高中生胸痛 竟是自發性氣胸
小明是一位身材高瘦的高中生,平時熱愛籃球運動,日前打球時突然右胸疼痛,但症狀緩解後就沒有多加理會,直到後來某次打球時右胸突發劇痛,開始喘且呼吸困難,送醫後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緊急後送到板橋亞東醫院處理,醫師表示,好險小明即時就醫,否則可能會進一步引發休克。亞東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夏肇聰說,氣胸是因為肺臟的肺泡或囊腫破裂,空氣從肺泡進入肺臟與胸壁間的腔室,造成氣體在肋膜腔內蓄積,壓迫到肺臟,造成肺臟無法擴張,進而引起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如果輕忽應對,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成「張力性氣胸」,導致心臟受到壓迫,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引發休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夏肇聰表示,氣胸分為自發性和外因性,自發性氣胸常見於年輕、身材高瘦的男性,其中也有小部份是因肺部疾病引起,如肺結核;外因性氣胸通常由外傷引起,例如車禍、碰撞等,這類病患通常會合併肋骨骨折或氣管外傷。通常較輕微的氣胸會利用氧氣治療,若出現症狀或氣胸面積較大的患者,會建議置放引流管,夏肇聰指出,如果接受保守治療還是一直漏氣或復發,可尋求手術治療,常見有傳統開胸、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腔鏡手術傷口小、復原快,更大幅降低患者術後疼痛感,以小明為例,接受胸腔鏡治療後3天就出院。夏肇聰提醒,高瘦的國、高中男生若是出現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應盡快到設有小兒外科的醫療院所就醫。
-
2021-02-28 科別.骨科.復健
重訓盛行、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氣候變化就覺得膝蓋隱隱作痛,平時走路總感覺「卡卡」,特別是膝蓋彎曲到某個角度,就會出現不適感。根據統計,我國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約達15%,近年許多年輕人熱衷重訓,35歲以上盛行率開始飆升,50歲後則加上老化等因素,盛行率突破50%,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危險因子不只老化,過重、運動員、骨鬆者都是高危險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可發生在各關節,但好發的部位為膝蓋、髖關節或手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會產生疼痛、腫脹的不適症狀,通常會在過度運動、上下樓梯或是久坐起身時出現,特別在劇烈活動後,當天晚上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而日常活動時,關節容易出現「咔咔聲」,早晨起床後,關節則會感到僵硬。他提醒,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不一定全以「疼痛」表現,事實上有一半的患者,完全沒有疼痛現象,而是透過X光檢查後才發現,只要是高風險族群,就應該特別注意並盡早開始保養。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認識,大多認為是「老化」所致,吳家麟表示,其危險因子除了年齡外,還包含體重過重、骨鬆、風濕性關節炎、運動員、長期蹲著工作者、關節曾受外傷、有退化性關節炎家族史等。特別是近幾年盛行重訓,年輕人過度訓練及姿勢不正確等引起的關節軟骨磨損,案例也愈來愈多。軟骨慢慢磨損耗盡,摩擦出現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天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會從內側關節面開始受到影響,內側受到的壓力是外側關節面的十倍,長期下來會出現關節炎,慢慢地磨損就會出現O形腿,一旦軟骨磨損耗盡,骨頭與骨頭摩擦就會出現嚴重的疼痛。許多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常不以為意,吳家麟指出,若持續不理會造成嚴重磨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面臨置換人工關節的手術治療。他提醒,平時就應做好保養,如不要過度運動、重訓姿勢要透過專業指導、肥胖者必須減重,若是已開始出現關節退化,建議接受專業治療,也可透過使用消炎止痛藥改善發炎症狀。抗炎物質降低關節過度發炎,減緩退化速度。對許多已經罹患關節炎的患者而言,多會直覺性地想到使用葡萄糖胺、軟骨素保養。吳家麟表示,根據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OARSI)、美國風濕病學會(ACR)以及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所訂定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指引,對於已經罹患關節炎的患者,再使用葡萄糖胺或是軟骨素,在治療上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吳家麟表示,適度施打玻尿酸可以作為關節潤滑保養的效果,但無法有效降低關節退化的發炎問題。近期有研究發表,從乳油木果中提煉出的天然超高濃縮的抗炎物質「活關素75」,能有效降低關節過度發炎。研究顯示,單純施打玻尿酸以及施打玻尿酸加上使用活關素75的兩組,發現後者在動物試驗上對於關節炎有明顯止痛、抗腫脹的效果,關節切片也顯示可以保護軟骨,減少退化,用來搭配玻尿酸注射後的日常保養,效果不錯。我有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運動嗎?許多長輩因為關節疼痛就不敢運動,認為運動會讓膝蓋退化更快。事實上,適當鍛鍊肌肉,可以減少關節的負擔、增加關節活動度,也能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鬆,並減少發炎反應。運動項目推薦游泳和健走,建議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至於無法外出時,也可以在家坐在椅子上進行抬腿運動,強化骨四頭肌。不過要提醒的是,關節發炎時應暫時休息,建議諮詢專業骨科醫師,待發炎問題解決後,再開始運動。
-
2021-02-15 科別.消化系統
上腹不適當心是胃結石! 醫告訴你如何預防治療
結石是一種常見疾病,它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人體內的官腔內形成固體塊狀物,石頭要是長在膽囊那就是膽結石,長在腎臟就是腎結石,而如果長在胃部那就是胃結石了。近期,我收治了一位80歲的患者,近一年來出現反覆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初,他在老家當地醫院就診,查胃鏡提示胃多發結石,引起胃多發潰瘍,行胃鏡下碎石+結石取出術。不幸的是,術後該患者胃腔內仍有一枚巨大結石未能取出,且難以自行排出。到我的門診時,該患者已因胃結石引起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僅61g/L,嚴重影響生活。所幸,最後手術成功,順利清除胃結石的困擾。胃結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胃結石多因空腹進食易再次於胃內再凝聚或聚合的食物。最常見的有柿子、山楂;早些年柿餅、黑棗較多;個別的還有年糕。這些食物多在空腹時較多量進入胃內,因無其他食物而再次聚集,粘連在一起形成團塊,並在胃酸的作用下逐漸形成較硬的外殼,因團塊較大無法通過胃的出口(幽門)。吞入不適當的食物或雜質,形成胃內凝結物或結石的時間,短者數小時,長者數月或數年。形成的結石可由小變大,結石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多發的3到5枚,小而光滑的胃結石可能隨胃腸蠕動,經由糞便排出體外。胃結石會產生哪些症狀?胃結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如幾個月的嬰兒和80多歲的老人。胃結石形成後,大多數患者有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脹、鈍痛、反酸、燒心;部分病人可合併胃潰瘍。而粗糙的胃結石可引發上腹飽脹、反胃、噁心嘔吐及上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當結石長期刺激胃黏膜,便可造成胃潰瘍、胃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胃穿孔,腹膜炎。如果潰瘍長久不能癒合還可產生癌變。胃結石也可排入小腸,大的結石由於堵塞腸腔,可引起腸梗阻。胃結石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藥物治療:碳酸氫鈉軟化溶解結石,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進結石排出。手法碎石療法:行腹外按摩擠壓,使胃結塊破碎變為小塊狀,然後洗胃或給與瀉劑,加快結石排出。缺陷:只能針對無明顯症狀和無並發症的胃石病人,洗胃可能造成並發症。X線下網套碎石:用金屬導線製成一網插入胃管中,在鋇劑顯示胃石時讓套網套住並拉緊導線切割胃石。缺陷:反复操作切割結石的過程中可能會損傷胃部。內鏡下分割碎石法:具有創傷小,無痛苦,可徹底根治胃結石的優點。此例病人就是採用了內鏡下分割碎石法。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以12千伏電壓每分鐘放電80次,共衝擊1500至2000次,一般結石便呈破碎狀影。缺陷:高頻率衝擊會對胃、脾造成極大損傷。外科手術治療:開刀取石。缺陷:術後疼痛,對身體損傷大,恢復慢,刀口可能會感染而導致並發症。如何預防胃結石?進食柿子、山楂等食物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空腹食用2、不要喝茶、飲酒後食用3、不與魚蝦、螃蟹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時食用4、一次少量食用胥明(作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2-08 科別.心臟血管
突然心悸、胸悶別輕忽!醫:心臟胡亂跳大幅增加中風危險
「哎呀!」正在散步的陳先生突然摀住胸口。「你怎麼了?」陳太太憂心地問。「有點胸悶,心臟突然跳很快。最近偶而會這樣,應該休息一下就會好…」話還沒說完,陳先生便感到頭暈、眼睛黑曚。看到先生坐倒在地,陳太太嚇壞了,連忙打電話求救。忽然心悸、頭暈、胸悶,別輕忽正常時候心臟會持續不斷地跳動,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有明顯的感覺。倘若突然感到心臟快速跳動、或跳動不規則,很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整。有的人會伴隨胸悶、胸痛、頭暈、無力等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會低血壓、肺水腫、休克、昏倒。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江承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有很多種,其中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有很多種原因可能導致心房顫動,不過江承鴻醫師直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年紀!到65歲附近,有5%到7%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到75歲的話,則高達10%以上的人有心房顫動,根據統計男性罹患心房顫動的機會比女性高。因為心房顫動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所以部分患者可能毫不自覺。」平常有抽菸、酗酒習慣的人較容易出現心房顫動,而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臟瓣膜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也與心房顫動的出現有關。心臟胡亂跳,中風跟著來心房顫動的併發症中,最受到重視的就是腦梗塞,也就是俗稱的中風。「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江承鴻醫師強調,「因為當心房快速且不規則收縮時,便無法有效率地推動血液前進,流動緩慢、滯留的血液會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可能隨著心臟搏動進入血液循環,若血栓流向腦部,阻塞腦部血管便會造成腦中風。」心房顫動不但會大幅提高中風的機率,而且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的患者其嚴重度和預後都會比沒有心房顫動的中風患者還要差。除了腦中風之外,血栓也可能塞住腎臟血管造成腎臟中風、塞住腸子的血管造成腸中風、塞住肢體的血管造成肢體中風。無論是腦中風、腸中風、肢體中風,皆是可能致命的急症,猝然發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即使沒有中風,心房顫動也可能漸漸導致心臟衰竭,影響生活品質、增加住院機會及死亡風險。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心房顫動只是偶爾發作或沒有症狀就掉以輕心。心房顫動該吃什麼藥?了解心房顫動的嚴重性之後,患者都會很關心:「心房顫動該吃什麼藥?」「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有兩個重點目標,一個是預防腦梗塞中風,另一個是控制症狀。」江承鴻醫師表示,由於每位患者的年齡、體重、及各種身體狀況的不同,腦中風的機率並不一樣,臨床上醫師會用「中風之風險評估量表(CHA2DS2-VASc score)」來評估腦梗塞中風的危險性,得分愈高,代表患者因心房顫動而腦中風的機率愈高。目前建議得分大於或等於2分時,就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讓血液比較不會凝集,降低血栓形成、塞住血管的機會。江承鴻醫師解釋,如果要用藥物控制心房顫動帶來的心悸症狀,醫師會嘗試使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毛地黃等藥物將心跳速率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改善心臟節律的藥物,讓心臟跳回正常心律。不過,控制心臟節律的藥物可能有些潛在副作用,包括誘發其他心律不整、低血壓、或者心搏過緩等。治療心房顫動的微創導管手術江承鴻醫師說,根據2020年歐洲心臟協會心房顫動的治療指引,針對有症狀的心房顫動患者,無論是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可以先嘗試以藥物控制心臟節律,也可以直接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另外近期發表在權威性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文章顯示,若陣發性心房顫動病人第一線接受冷凍球囊消融療法,與第一線接受藥物治療做比較,更能有效控制心房顫動,而副作用則是兩者沒有差異。針對使用藥物控制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應該考慮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針對心房顫動合併收縮功能缺損的心臟衰竭病患,如果心臟衰竭的原因是因為心搏過速所導致,則應該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以改善症狀,增進存活率及降低住院的機會。江承鴻醫師解釋,「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的原理是減少異常電氣訊號影響心肌收縮,因為心房顫動導因於異常電氣訊號,若能隔絕這些異常電氣訊號,心房就不會紊亂收縮了。研究發現,大部分心房顫動的異常電氣訊號源自於肺靜脈,因此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的目標就是隔離肺靜脈與左心房之間的電氣活動。目前有兩種隔離心房顫動訊號的微創導管手術,一種是傳統的點對點熱能燒灼,另一種是環狀冷凍消融療法。醫師會從腹股溝處穿入導管,延伸至心臟。傳統熱能燒灼術是利用導管尖端在肺靜脈外圍一點、一點地進行電燒;冷凍球囊消融術是將冷凍消融球囊導管放入肺靜脈中,然後將液態氧化二氮(N2O)灌入球囊中,脹大的球囊便能接觸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的組織,利用攝氏零下30到60度之間的低溫冷凍細胞,形成一圈連續性環狀疤痕組織,隔離異常電氣訊號。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可改善症狀、減少復發江承鴻醫師說,採用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來治療心房顫動的效果,通常比藥物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一般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在接受一次導管消融術治療後,就有七成到八成的機會能維持正常的心跳節奏與頻率;經過兩次導管消融術治療後,則有九成機會維持在正常心律。整體而言,導管消融術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因心血管問題住院的機會,也能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假使患者發作的時候較年輕,接受導管消融術的效益更大。江承鴻醫師指出,比較兩種隔絕異常電氣訊號方式的研究發現,以冷凍球囊消融術對比傳統點對點熱能消融術時,兩者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差不多,約在1%到2%之間,但冷凍球囊消融術的手術時間較短,可在2個小時內完成,而傳統點對點熱能燒灼術則需要4到6個小時才能完成。手術過程中,冷凍球囊消融術的疼痛感較低,熱能消融術的疼痛感較為明顯。相較於傳統熱能點對點熱能消融術,冷凍球囊消融術可以減少大約三分之一再次接受消融手術的機率,以及降低病患因心血管因素住院的機率。「曾經有個患者是遠洋漁業的船員,每次出海都要兩、三年後才能回到台灣。他在海上偶爾會突然發作陣發性心房顫動,卻難以就醫,對工作造成極大的困擾,」江承鴻醫師回憶:「他曾經嘗試過藥物治療,但成效不彰。後來經過討論後,決定用冷凍球囊消融術治療,術後症狀就明顯改善,經過一陣子的休息,又重新出海工作了。」貼心小提醒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也可能自行恢復正常心律,然而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腦中風機會,也可能因為心肌快速、不規則收縮而漸漸導致心臟衰竭。江承鴻醫師叮嚀,即使沒有症狀,還是建議積極治療,才能減少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喔!原文:
-
2021-02-08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羊膜萃取物注射 背痛新療法
35歲劉姓男子多年前車禍受傷,治療後下背部仍不時感覺疼痛,前陣子在家跌倒,新傷加舊疾引發劇痛,看過許多中西醫和復健及推拿,都未見效。經聯新國際醫院疼痛控制科主治醫師黃鈺涵評估為椎間孔椎間盤的一個小小突出壓迫到神經作怪,施作全桃園第一例「脊椎羊膜萃取物注射治療」,兩周後回診,劉先生疼痛感已明顯改善。黃鈺涵在脊椎第4、5節椎間盤外緣纖維環撕裂部位注射羊膜萃取物,藉由強力的再生因子,修補椎間盤受損區域。劉先生治療2周後回診,疼痛指數僅剩1分,不再坐立難安。黃鈺涵表示,羊膜萃取物在美國用於疼痛治療已10多年,去年才引進台灣,多用於膝關節部位,主要是脊椎注射治療具有高難度。注射時以7至8公分長的特殊針頭,深入背部直達腰椎椎間盤,搭配高階影像電腦斷層的掃描導引,避開血管、神經及敏感組織,將羊膜萃取物溶液,精準注射到患部僅0.2公分的微小區域,如偏差或稍有不慎,輕者短時間麻痺無力,重則神經受損。羊膜萃取物是人體的胎盤組織成分之一,可幫助患部細胞的活化再生。羊膜萃取物皆從國外進口,而且不會造成施打後的排斥反應,國外用於疼痛治療相當普遍。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長庚、馬偕、禾馨...全台接生特色醫療院所
台南安安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25%剖腹費用南北差異大 選擇自然產省很多健保大數據顯示,基層診所剖腹產率明顯高於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但位於台南市的安安婦幼診所卻剛好相反,108年剖腹產率僅25%,甚至低於同在台南的成大醫學中心48%。該院院長潘咸安說,「台灣少子化嚴重,只要想生,不管用哪種方式生產,相信婦產科醫師都願意配合。」「自費剖腹產費用南北大不同。」潘咸安說,台北號稱貴族尊榮婦科診所,平均剖腹產費用五萬起跳,有些高達七萬元。相較下南部診所平價得多,以安安婦幼診所為例,不到一萬五。儘管北部費用高,但剖腹產比率卻比南部高。潘咸安分析,北部民眾多半較捨得花,自費剖腹產費用連同坐月子,差不多得花二十幾萬,南部則比較「踏實」,如果沒有必要,「能省就省」。潘咸安指出,安安婦幼診所遵守健保給付規定,一切照標準行事。另外,在孕婦回診接受產檢時,也會提供正確衛教訊息,讓孕婦瞭解自然產的優點。如果孕婦採取自然產,生產順利,且選擇健保房,住院兩天,出院結帳可能只需自付幾百元。潘咸安說,年輕孕婦多會上網瞭解自然產、剖腹產的優缺點,不太聽老一輩的建議,挑時辰生產的比率愈來愈低。台北馬偕醫院 剖腹產率28%降低剖腹產率 鎖定新手媽媽溝通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馬偕醫院剖腹率28%,遠低於其他醫學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主任王有利表示,醫院長期以來就以低於30%的剖腹率為目標,更以新手準媽媽為率先溝通對象,透過精準管控達成此一目標。王有利說,各大醫學中心婦產科多有每月一次的「周產期罹病及死亡討論會」,馬偕這個會議至少已經運作27年,主要透過統計報表,由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針對每月剖腹產病例的原因進行檢討及討論。王有利表示,婦產科每個月也有全院剖腹產適應症排行,並公布自願、非自願剖腹的當月人次,在不影響醫學指引下,若這個月剖腹產比率高出三成,就會依照適應症排行,檢視醫師對孕婦的處置原因。結果發現,多年來,非自願剖腹產的適應症第一名為「前一胎剖腹」,還占一半,王有利說,這個現象讓科內醫師達成共識,花更多時間讓第一胎產婦了解剖腹產是否必要。「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有些執意要剖腹,我們會尊重,但也會讓病患了解兩種生產方式的好處及問題。」王有利說,大部分第一胎自願剖腹的原因是「怕痛」,醫師多會透過產檢建立互信醫病關係,本來要求剖腹的媽媽,多會改變心意。林口長庚醫院 剖腹產率38%避免倡議剖腹 接手高危險產婦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全台剖腹產人數5萬8669人,林口長庚居全台之冠,剖腹產數1885人,剖腹產率為38%。林口長庚醫院產房主任詹耀龍指出,林口長庚有全台最多的產科醫師,接生人數也最多,因此接受剖腹產的產婦也多,但主動要求且沒有剖腹產適應症者,估計僅3%到4%。詹耀龍表示,林口長庚每月接生人數約300到330名,但並非所有來院生產的產婦,都在林口長庚產檢。林口長庚是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當周邊診所遇上高危險懷孕或胎兒異常,多會轉來。他估計,林口長庚每接生一百名新生兒,有33名是高危險狀況,需要進到新生兒加護病房。詹耀龍表示,除了情況特殊的產婦,林口長庚不提倡剖腹產。許多孕婦主動詢問,「可不可以協助剖腹產?」甚至要求擇吉時剖腹,通常會被勸退。主要是剖腹產多了麻醉風險,如腹腔沾黏,可能會有產婦臟器及新生兒受傷風險,若產婦有潛在心臟疾病,麻醉也可能出現意外。詹耀龍表示,院內也避免讓醫師向孕婦倡議剖腹產,剖腹自費約二萬元,直接納入醫院營收,不會進到醫師口袋,也讓醫師較能秉持客觀的立場,協助孕婦分析,哪一種產程較合適。台中茂盛醫院 剖腹產率44%專精不孕症治療 雙胞胎多 剖腹率高在這次健保大數據調查中,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44%,在地區醫院位居第一。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該院專精於不孕治療,許多不孕患者接受人工生殖,胚胎順利著床,約一半比率屬於雙胞胎,生產風險較高,為此,許多孕婦選擇剖腹產。不孕症治療權威李茂盛表示,與一、二十年前相較,現在剖腹產率明顯較低,以前自願剖腹產主要原因是希望寶寶「好命」,但最近幾年則是因為孕婦怕痛。李茂盛說,許多孕婦怕痛,有些人是痛了好久生不出來而選擇剖腹產。其實現在無痛分娩技術進步,大幅降低自然產疼痛感,如果只因怕痛,倒可不必多挨一刀,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無痛分娩。另一個讓孕婦選擇剖腹產的原因是高齡懷孕。李茂盛表示,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孕婦年齡都超過四十歲,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為了安全會選擇剖腹產。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何偏高?李茂盛解釋,醫院收治眾多不孕症患者,接受人工受孕時,雙胞胎比率高達一半,依現行健保給付條件,適用於剖腹產給付。再者,不孕症患者在接受不孕治療後,後續產檢及生產多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只要收治較多不孕症,剖腹產率也一定跟著提高。禾馨新生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44% 腹膜外剖腹產 需有團隊技術配合健保數據顯示,108年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剖腹產以981人次居基層診所第一名,剖腹產率則是44%。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強調,禾馨診所不是「剖腹產」特色醫院,而是「生產」特色醫院,給予媽媽全人照護。蘇怡寧說,多數產婦以自然產為主,但因生產有風險,剖腹產提供一個「救贖」。他解釋,自然產風險最常見胎位不正,另外還有胎盤位置不對的「前置胎盤」、胎兒相對媽媽骨盆還大的「胎頭骨盆不對稱」,或是媽媽身體狀況不佳。剖腹產的方式,除了需打開腹膜的傳統剖腹產外,現在也有許多媽媽選擇「腹膜外剖腹產」,避開腹膜腔再切開子宮,將胎兒娩出。蘇怡寧表示,腹膜外剖腹產並不是新手術,在過去抗生素不發達時就有,因為不用進到腹腔,較不易引起感染。但因手術方式複雜,且隨著抗生素發展,許多醫師改採傳統剖腹產。但近幾年發現,腹膜外剖腹產仍有其優點,包括減少感染、術後恢復快等,因此又開始興起。不過仍需有團隊和技術的配合,才能應付如此複雜的手術,也非人人適合。蘇怡寧說,禾馨採雙主治醫師開刀,並配合產科麻醉專科醫師,以經驗值和技術來說,面對腹膜外剖腹更有把握。木生婦產科診所 剖腹產率80%剖腹原因多元 院內產婦多高齡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各層級院所剖腹產人次,基層診所排名中,木生婦產科診所以907人次位居第二,但以剖腹產率80%來看,則為整體最高。木生婦產科診所院長李木生表示,應該沒有80%這麼多,不過來院要求要剖腹產的產婦與過去相比確實大幅增加。產婦要求剖腹產原因大概有幾種,擔心難產最後導致「吃全餐」、擔心胎兒受傷、怕痛、有時辰的迷思、擔心產後陰道鬆弛影響性功能、網路資訊影響產婦決定等。李木生表示,不僅上述原因,曾有對夫妻,因先生準備外派,搶在出國前,太太滿足月的時間剖腹生產,讓先生能看見孩子。近年則因高齡產婦增加,顧慮的原因更多,院內近年協助的產婦約落在35歲,皆具高齡生產風險,臨床已少見20幾歲孕產婦。院內多採腹膜外剖腹,減少感染。當孕婦主動要求剖腹時,一定會給予衛教,由孕婦選擇,日前也有39歲的孕婦選擇自然產。院內的麻醉方式,使用多模式自控式硬脊膜外止痛法,以超前部署的概念進行先前止痛,產婦亦可依自己需求加強給藥。目前可達到術後不痛、可動、宮縮無感的良好狀態,產婦可盡早下床活動、哺餵母乳、加快恢復。※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28 科別.眼部
只是「不喝冷飲」飛蚊症竟幾乎好了!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近幾年,學校推行使用電子白板之後,許多國小老師們也開始覺得眼睛不舒服。有位國小老師十分焦慮來到我的診間詢問:「醫生,我眼睛突然看見好幾隻蚊子飛來飛去,想要打又打不到。這種飛蚊症可以治療嗎?」我說:「『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這首白居易的詩句,其實就描述著他的飛蚊症。飛蚊症其實很常見,但大多需要詳細檢查評估。」造成飛蚊症的原因很多,一般看到眼前有些如黑絲、魚鈎、圓圈、雲朵、變形蟲,或黑或灰或透明等,都統稱為飛蚊症。但只要在視網膜之前有任何的雜質,大到足以被看見,就會產生飛蚊症。以現代醫學來說,飛蚊症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理性:約佔1/5,數個飛蚊,大多40歲以下。・退化性:約佔3/4,1至2個飛蚊,通常40歲以上。・病理性:約有1/20,數量多,恐有失明危險。其下又可細分為:・玻璃體退化:玻璃體混濁、玻璃體牽扯・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相關:周邊視網膜裂孔、格子狀退化・其他眼病: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葡萄膜炎等・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等最需要留意的是病理性飛蚊症,如可能是局部眼底視網膜破洞,產生出血而導致玻璃體混濁,或者視網膜受拉扯造成的視網膜裂孔,甚至是嚴重的眼病如:青光眼、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出血等。此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中風、黃斑部病變等,都可能急性發作產生視網膜剝離,有失明的危險。但是傳統中醫沒有儀器可以檢查,詳細原因還是要經由眼科醫師散瞳檢查才能區分。特別叮嚀如果飛蚊症數量突然增加,合併閃光感、視野缺損、視力模糊等,即可能有更嚴重的問題需要治療,一定要至眼科散瞳檢查。中醫破解 飛蚊症中醫眼科治療飛蚊症,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之外,還可以從飛蚊的狀況型態來做區分為:透明飛蚊及灰黑色飛蚊。→虛證(透明飛蚊):服藥優於針灸透明的飛蚊,就中醫來說一般是虛證,有可能是細胞脫落,或玻璃體混濁,如果合併全身性或臟腑本身的虛損,可能是下面的情況造成:.氣虛:伴隨著精神狀況、早晚變化,或是用眼越久越多,以及全身性的疲倦、食欲不佳等症狀。.血虛:可能為中央透明、邊緣清楚,像是逗號或圓圈型,多會伴隨眼睛乾澀疲勞,以及全身性的血虛症狀。.勞損:一般會伴隨眼睛嚴重痠澀、視物模糊,或是像白色閃爍光線,以及頭暈昏沉、腰膝痠軟等全身勞損症狀。治療上,服藥效果會比針灸來得好。畢竟針灸能調動的是無形的氣,要從無形的氣轉換成人體需要的陰、血是非常困難的;且針灸治療大部分是在針灸當下才有治療,但疾病是持續在進展的,服藥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持續,不會因為沒針灸就沒效了。→實證(灰黑色飛蚊):需要從根本治療灰黑色的飛蚊從中醫角度來看,通常是實證,也有些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氣滯:通常會因為情緒、壓力或睡眠差而加重,會出現口乾、胸口脹悶、食欲差等症狀。.血瘀:一般會有外傷、手術史或是心血管相關疾病併發,也可能是頸部、脊椎、薦椎的傷,或是脊椎小錯位造成,通常伴隨有眼周腫脹、緊繃、疼痛感。.火熱:可能因為飲食上食用烤炸辛辣食物之後發作,或是長時間用眼、強光刺激後出現,通常眼睛本身容易有灼熱感、乾澀及眼乾口乾等症。.痰濁:一般飛蚊會在吃飽後加重,或是有頭昏悶、眼睛黏黏的感覺、眼眵(眼屎)較多、視物有如隔紗一般,及食欲差、排便軟黏。.濕熱:通常會有嚴重的眼睛黏滯,或是眼眵很多、反覆流眼油、眼睛血絲多、口苦口乾、身體煩熱等症狀。眼睛的許多症狀其實是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經絡、情緒等因素導致,一個人的症狀有可能有多重原因,也可能互相夾雜。從根本治療、截斷病勢,才能讓產生眼病的機制中斷或終止。預防飛蚊症,避免過食冷飲通常飛蚊症的患者,都非常焦慮且擔心,但過度焦慮擔心反而會讓身體緊繃,進而影響氣血通暢,加重飛蚊症的現象。從中醫眼科的角度來看,除了是身體本身的問題之外,更多是不良用眼習慣誘發或加重;或者也有些眼病初期症狀是從飛蚊症開始出現的。所以,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很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喚醒身體自癒力的不二法門,包括晚上11點前睡覺不熬夜、情緒平穩勿過怒焦慮、戒菸、避免過食寒涼冰冷、辛辣、烤炸食物等。臨床上常常看見飛蚊症的患者喜歡喝冷飲,當戒除冷飲之後,飛蚊症也跟著減少了許多。飛蚊症並不是無法治療,即使是西醫眼科無法治療的生理性飛蚊症,也可以從中醫角度來整體思考,從改善眼部循環狀況,調整身體機能等方式調整。配合醫囑,調整用眼習慣與生活作息、飲食,才能加快治療效果。此外,平時可以多做伸展運動,幫助身體經脈通暢,更有機會讓身體的氣血來修復眼睛健康。Q: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A:酵素無法進入眼底,飛蚊治療因人而異。曾有媒體報導,食用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是否有效?以中醫角度來看,鳳梨的成分是否能進入眼底?不同條件下的飛蚊症是否能用同樣的方式治療?都有很大的疑點。鳳梨酵素是一種蛋白質,照理說,人體在吃入食物後,在胃中會因為蛋白水解酶的關係而被破壞成小分子,再分解成胜月太與胺基酸進入人體。所以,血中不太可能留下原本的鳳梨酵素。就算鳳梨酵素沒有被破壞掉留在血液中,到了視網膜也不能進入眼底。在視網膜存在著「血管視網膜障壁(blood-retinal barrier)」,並不是所有成分都能進入眼睛。血管視網膜障壁除了特定的分子會進入之外,剩下的都要藉由受器接合,才能通過這個屏障到達眼內。很可惜的是,並沒有可以接合鳳梨酵素的受器,所以鳳梨酵素也是無法進入。無論透明、灰黑色絲狀點狀,或黑色塊狀飛蚊,都需要經由合格的中醫師四診合參,並結合現代醫學儀器檢查、檢查報告,與生活習慣、飲食、作息等進行綜合評估,沒有萬用的治療方式。臨床上,排除掉眼底疾病後,有部分患者是身體缺乏營養素,所以補充蔬果之後,也能改善部分患者的視覺狀況。 治療時建議先找合格的眼科醫師進行眼底及眼部的檢查評估,再交由合格的中醫眼科醫師進行中醫的辨證與診察,依照個人的體質狀況分階段治療,才是最有保障且安全有效的方式!書籍介紹書名:眼癒力:中醫眼科診治照護,治療+保健一次看明白作者: 林佑彥出版社:原水出版日期:2020/09/24作者簡介/林佑彥中醫師.台中市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2012年12月開始執業,眼病患者累計近3萬人;目前每週有超過150人因眼病前來就診。大多數的眼科疾病很難痊癒,尤其是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這一類,但輔以中醫治療都有改善的案例,至於西醫棘手的乾眼症、眼睛過敏、結膜炎、角膜炎、部分飛蚊症皆有機會可以痊癒。延伸閱讀: 防疫保單大評比》染病賠1萬、隔離賠10萬!醫師解析:7家防疫保單怎麼挑?
-
2021-01-27 癌症.頭頸癌
脖子腫大不痛不癢竟是鼻咽癌轉移?當心不確定的感冒症狀,3大症狀更是警訊
柯先生發現左下頦有腫塊,既不會痛也不會癢,只是感覺喉嚨有點乾痛,猜想應該是感冒,便隨便找了家附近的內兒科診所拿了一般感冒藥和消炎藥吃,感覺腫塊好像有消了一些,覺得不會痛便沒再去看了。 後來又感覺有感冒症狀,醫師說可能是感冒引起淋巴腫大,再吃了一些藥,感冒症狀沒了,也因為工作忙碌就沒再去看診了。 又過了半年,他一直覺得腰痛,老是在吃止痛藥,家人發現他脖子腫大那麼久都沒好,要他到大醫院檢查,等到醫師用鼻咽內視鏡檢查,才發現是鼻咽癌,因為有頸部淋巴轉移還有骨盆腔骨轉移,發現時已經是第四期鼻咽癌了。 ▍上頸部無痛腫大最危險 「上頸部如果有不痛不癢的腫塊,一定要高度懷疑鼻咽癌!」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提醒,臺灣約有70%到80%以上的鼻咽癌病人是以無痛性的上頸部淋巴結腫大為表現。 一般無論是感冒或是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一定都會有疼痛感,所以如果發現脖子上部「有腫大而且不痛不癢」,一定要提高警覺;絕不會是普通的感冒! 侯勝博表示,鼻咽癌有三大症狀:一是無痛性上頸部淋巴結腫大;二是患者都有鼻涕中有血絲,或是早上起床後倒吸一口的痰中有血絲;第三是有單側耳朵被塞住悶悶的症狀。 其他的症狀還包括不確定的感冒症狀,患者可能會有鼻塞、流鼻涕有血絲等現象,大多數患者都會以為是一般的小感冒,當然有鼻塞或流鼻涕有血絲的人,大多數都不會是鼻咽癌。 可是如果同時伴隨著有「早上第一口痰中有血絲」,這種症狀一週內至少有兩三次的話,就要提高警覺。 ▍鼻咽癌位置深處很難早期發現不過當發現脖子有無痛淋巴結腫大時,已經是轉移病灶,而且頸部淋巴結很豐富,一有淋巴結轉移,很容易轉移全身,像是骨骼、肺臟、肝臟等。 侯勝博說,因為鼻咽的位置很深,在鼻腔後方與口咽上方,很難直接看到,必須使用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等特殊工具才能看得到,而且早期的症狀真的就是像小感冒一樣很不明顯。 他行醫多年中,看過原位未轉移的鼻咽癌的病例數只有個位數,而患者都是因為看別的病,不小心同時發現有鼻咽癌,絕大多數患者都是中晚期才發現。 不過即使發現已經有轉移,患者也不必太灰心,侯勝博表示,鼻咽癌因為位置在顱腔正中,開刀很難清楚完全,所以放射治療為第一線療法。 由於鼻咽癌對放射線敏感性強,治療的反應很好,第一期及二期A的患者在單純使用放射治療,治療範圍包括鼻咽部、附近組織及頸部淋巴區。一般是每天照射,連續治療七至八週,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 二期B後的患者則建議合併放射及化學治療,對化學藥物反應良好的患者,存活率也可以提高,所以患者不要恐懼,尋求正規療法可以爭取更多時間。
-
2021-01-26 科別.骨科.復健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只要更換鞋子與鞋墊,就能預防膝蓋老化!選擇可以預防膝蓋疼痛的鞋子與鞋墊當膝蓋在支撐體重時,並不是只用一個面支撐,而是以膝蓋內側與外側的2個點來支撐體重。若是膝蓋內側與外側的負荷沒有保持平衡,就會加重其中一側的負擔,承受更多負擔的那一側軟骨便會開始受損、減少。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讓體重平均地施加在膝蓋上呢?事實上,保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與地面接觸的「雙腳」。要是分別從前方與側邊仔細觀察腳部,可以發現如同拱橋般的「足弓構造」。讓腳底足弓維持拱橋般的狀態非常重要,因此在選擇鞋子與鞋墊時,必須挑選在腳底部位有些許隆起的「支撐足弓」設計,這就是關鍵。具有支撐足弓設計的鞋子或鞋墊,不只能減輕膝蓋的疼痛感,還能為還沒開始疼痛的人預防未來會膝蓋疼痛,因此必須在年輕時,就選擇這種鞋款與鞋墊穿著會比較好。與其去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運動,倒不如先好好善用有支撐足弓設計的鞋子或鞋墊,維持良好的平衡,讓膝蓋平均承受體重才是最重要的。要是已經出現膝蓋疼痛問題,或是O型、X型腿情形嚴重的人,則建議應選擇在腳底內側或外側為傾斜設計的鞋墊。幾乎在所有骨科,都會有很多提供客製化鞋墊的輔具業者出入,若是有O型或X型腿的人,不妨與骨科醫師好好討論看看,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一項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適合鞋款的研究中顯示,能溫和照顧膝蓋的鞋款,必須擁有下列這4項條件。.鞋底有1公分左右的厚度.無跟的平底鞋款.重量較輕的鞋款.緩衝效果佳的柔軟鞋款比起高跟鞋,還是運動鞋與健康舒適鞋等沒有前後高低差的鞋款比較好,而且若是有固定住腳踝的款式,走起路來會更穩定輕鬆。經常穿著高跟鞋的女性,走路姿勢常會彎曲膝蓋。這種走路方式會造成膝蓋前面的肌腱承受過多負擔,而引起膝蓋發炎。此外,沉重的登山鞋、皮革鞋款,無法固定腳踝的拖鞋、海灘涼鞋、健康拖鞋等等,都會對膝蓋造成負擔,因此最好避免穿著這些鞋款。還有,在腳尖部位過於寬鬆的鞋子,雙腳會在鞋子裡前後晃動,也不建議大家穿著。這麼說來,「能溫和照顧膝蓋的鞋子」其實必須具備很多條件。最近也有一些鞋店裡有專屬的適鞋顧問,不妨與對方討論看看,了解自己適合穿著哪些類型的鞋子,也是不錯的方法。書籍介紹書名:擁有好膝力,逆轉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強膝蓋診治保健法,告別疼痛、找回蹲坐行走自如的雙腿!作者:磐田振一郎出版社:原水出版日期:2020/07/09作者簡介/磐田振一郎醫學博士、日本骨科醫學會認可的骨科專門醫師日本再生醫療醫學會認可的再生醫療認定醫師日本體育協會公認的運動專科醫師1996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後,直到2010年應義塾大學醫院骨科工作。2004年前往史丹佛大學工學院留學,作為客座研究員進行膝關節動作與軟骨MRI測量方面的研究。回到日本後,在各地綜合醫院兼任骨科醫師,負責診療並執刀更換人工膝關節等手術。在過去20年內執刀超過2000件關節手術,是關節手術權威。於2009年為了整合針灸館、接骨所等不同業種並交換資訊,成立了「NPO法人腰痛.膝痛團隊醫療研究所」。從2017年起,於帝國Hotel東京本館4樓開設了「Riso CLINIC」,專門從事關節再生醫療。延伸閱讀: 把麵包當主食,難怪你老是覺得累!醫師告訴你:造成「腎上腺疲勞」的NG飲食習慣
-
2021-01-20 科別.泌尿腎臟
男人遇3種情況包皮非割不可 這個季節最適合手術
周先生因包皮過長,龜頭清潔不易導致經常發炎,甚至在和另一半親密性行為之後,常令伴侶陰道感染細菌,因此也影響了性生活,令他相當困擾。他雖然想要割掉過長的包皮,但又害怕手術的疼痛,在醫師建議下做了包皮槍手術割除多餘包皮,終於擺脫長期以來的困擾。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若包皮過長或包莖,的確容易使得龜頭不易清潔,進而引起發炎,而長期的包莖狀況,嚴重甚至會引發陰莖癌;另外,包皮和龜頭沒有清洗乾淨,也容易使性伴侶陰道感染細菌或病毒,這些都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在性行為時也可能因為包皮過長,性交時會有疼痛感,因此,會建議割包皮來避免這些困擾。張宏江指出,有3種狀況發生時,就需要做割包皮手術。第1種狀況是完全性的包莖,使得龜頭完全無法露出來;第2種情況是包皮過長,雖然可以將包皮往下退,卻容易藏汙納垢洗不乾淨;最後1種狀況就是包皮龜頭長期發炎,導致包皮結痂並攣縮,當陰莖勃起時,包皮會形成1個緊縮環,導致影響性生活。至於冬季這個冷冷的季節,適合做割包皮手術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割完包皮後,男性第1個要面對的就是洗澡問題,但傷口碰到水若沒有處理好,容易導致發炎;在炎熱的夏天若忍著不洗澡,再加上流汗後私密處不能每天沐浴,不僅不衛生外也會感到不適,但在秋冬季節,天氣比較涼爽,流汗的機會相對少了許多,相較之下,秋冬的確是比較適合包皮手術後護理的季節。張宏江說明,過去傳統割包皮手術需要30至60分鐘的時間,不僅手術時間長,出血量也會比較多,傷口也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來癒合,疼痛程度也較高,術後的照護也得多費點心思。反之,包皮槍手術僅需5至15分鐘,手術時間短外,也大幅降低了疼痛程度和出血量。另外,包皮槍為1次性使用,因此不會有消毒不完全的疑慮,切口也更加平整,割除的同時釘上縫合釘1次完成,有助於止血與傷口癒合,更重要的是吻合器尺寸齊全,適合各種年紀的患者與不同尺寸的陰莖來使用。而在護理上也很簡單,術後1、2天,即可打開包紮傷口的彈性繃帶,以生理食鹽水來清洗傷口,如果會陰部有髒汙,可同時以大量生理食鹽水清洗,再用無菌紗布擦乾;之後在手術傷口處抹上抗生素軟膏,以紗布纏繞2圈,最外層以彈性自黏繃帶固定。一般約5至7天後就不須包紮,只需在傷口處塗抹抗生素軟膏或優碘即可;此外,縫合釘約3個星期後會自行脫落,如期間縫合釘半脫落或有浮起狀況時,可以自行取下。★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15 科別.泌尿腎臟
1小時排尿4次!間質性膀胱炎女性患病較男性高出15倍
35歲陳小姐自我要求高,事事要求完美,在金融業工作多年有憋尿習慣,曾患細菌性膀胱炎;近年飽受頻尿、膀胱痠痛的困擾,1小時最多跑6趟廁所,夜間也不得好眠。年底的業績壓力更讓她的症狀變本加厲,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讓她苦不堪言,遂就醫檢查發現為間質性膀胱炎。陳小姐就診後吃了抗生素約一年仍未改善,遂轉院就醫做功能性檢查,經過2至3個月的治療後,從1小時要跑廁所4至6次,到現在已可爬山2小時。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30到60歲的女性,臨床上女性患病機率較男性高出15至20倍,頻尿、尿急、夜尿、下腹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當恥骨上膀胱區痠疼難耐、脹痛長達三個月以上,合併有頻尿、急尿感與夜尿次數增多等情形,建議至泌尿科接受進一步檢查。張雲筑說,間質性膀胱炎種種不適症狀來自於膀胱壁的慢性病變,包括黏膜層的損傷、組織中肥大細胞聚集、神經傳導途徑異常放大疼痛訊號。每當漲尿或憋尿時疼痛加倍,疼痛的位置在下腹部恥骨上方,排尿後疼痛會減輕,為緩解疼痛感只好常常跑廁所,但也相對帶來工作及生活上的不便。診斷部分,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需排除急性細菌性膀胱炎、尿路結石、膀胱腫瘤或膀胱過動症等泌尿道疾病,藉由系統性的問診與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依自身門診觀察來看,每10名患者有5人罹患細菌性膀胱炎,3人有結石等問題,2人有間質性膀胱炎,其餘可能是有漏尿等情況的患者。張雲筑指出,間質性膀胱炎確切的病生理機轉仍未明朗,研究顯示可能與長期身心壓力、焦慮,或本身有過敏、免疫方面疾病相關,患者應盡量維持身心的平衡,過度緊張擔憂反而加重病情。治療方面,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是多面向的,首先是生活習慣及飲食的調整,養成規律作息,避免刺激性或添加物過多的食品,減少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調節身心壓力,並配合醫師用藥治療。張雲筑舉例,「膀胱水擴張」治療方法同時具有診斷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以內視鏡檢查膀胱是否有傷口,並將傷口擴張誘發癒合。張雲筑表示,倘傷口明顯則以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或物理治療。病況嚴重的患者因膀胱反覆發炎結疤而嚴重萎縮,需考慮手術治療。張雲筑提醒,菸酒、吃炸物、甜食、醃漬物等會讓交感身經系統更不穩定,應盡量避免,可生活中可藉瑜伽、打坐等活動調節壓力;臨床上部分案例起初認為是細菌性膀胱炎而服用抗生素,發現沒有效果後才發現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通常這樣過程就拖了2至3年。張雲筑指出,間質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使患者身心俱疲產生惡性循環的症狀,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若因膀胱不能忍受,1小時上3至5次廁所,綜合上述症狀超過三個月並排除器質性病灶後,便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建議及早就醫治。
-
2021-01-1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四大護心穴道」每天按壓20下 促進心血管循環!
天氣寒冷會影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到了冬天很多人會有手腳麻木、腰痠背痛的感覺,嚴重一點甚至會有胸悶、肩頸麻木,好像隨時要中風,會有這些感覺就是因為全身循環變差,所以本文就要教大家護心的四大穴道,幫助改善氣血循環喔! 一、百會穴 在道教中有一句話,「百會是一身之腦、百脈聚集的地方」,在中醫醫學裡也講到「諸陽之會」,就是全身的陽氣都會匯聚到頭頂正上方的位置。有何功效? 按壓百會穴,能平肝熄風、安神醒腦、開竅跟提升陽氣。 如何找?按壓方式? 從兩邊的耳朵最尖端,往上做一個連線到頭頂,然後對稱身體的正中央一樣往上連線,兩線交會點就是百會穴。而按壓方式分為兩種: 1.將手拱起來用指甲的部分,敲擊百會穴 2.用手的指腹按壓,每次按3秒休息一下,重覆20次 如果不小心按偏離了怎麼辦? 不用擔心,因為在百會穴四周各一寸的地方,有四個穴道叫作「四神聰」,也是中醫治療血液循環或中風的常用穴位。 二、勞宮穴 又稱掌中穴或鬼路穴,勞宮穴屬「十三鬼穴之一」,為什麼叫鬼穴呢?因為中醫在古代認為身心科的疾病、精神分裂、躁鬱症,都跟鬼魂有關,所以可以治療這些疾病的穴道,就稱為鬼穴。 而勞宮穴屬十二經絡中的「心包經」,「心包」跟心臟是不一樣的東西,古書中提到心包是代心受邪,意即能保護整個心臟,調整心血管循環。 有何功效? 能安神鎮定、降血壓,改善身心科方面的疾病,或是突發作的心律不整、心悸。 如何找?按壓方式? 將手掌攤開、手心朝上,接著握拳中指間對到的點,就是勞宮穴,它在二三指骨中間,壓下去會有酸的感覺。可直接用大拇指,對著勞宮穴用力按壓三秒鐘放開,或是用原子筆蓋按壓,都能達到刺激的效果。 三、太衝穴 有何功效? 能鎮定安神、降血壓,放鬆情緒,許多醫師在治療慢性高血壓或血液循環不好時都會使用這個穴道。 如何找?按壓方式? 在腳的大拇指跟食指中間,順著中間的肉往上輕壓,壓到骨頭的地方就是太衝穴。在按壓這個穴道時,需特別小心因感覺會較強烈,按壓方式一樣用手指指腹或是原子筆蓋按壓三秒鐘放開,大概按20次即可。 四、神門穴 屬十二經絡中的心經。如何找?按壓方式? 神門穴找法稍微複雜點,分兩種找法。 第一種找法是由手部的小指,往下到手腕橫紋的交界處,用手去觸摸會發現有凹陷感,因為正好處於兩條肌腱的位置。 第二種找法為,在手腕橫紋的正中央,用筆畫一條線,接著在左右邊分別再畫分成三等份,變成六等份後,靠近最右邊的就是神門穴。 有何功效? 能安神定志、安定自律神經、治療失眠,尤其緩解心悸與胸悶的效果特別好 怎麼確定自己找的穴位是對的? 其實這點不用擔心,中醫有一句話叫做「離經不離穴」,只要能夠按在整條經絡上,有感覺到酸麻腫脹疼痛感,就代表是正確有效果的喔。 以上四種穴道,大家都記得了嗎?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按壓穴道時,應適可而止不要過度用力按壓,另外,按壓穴道只能達到保健的效果,當身體真的不舒服時,還是要就醫尋找病因喔。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1-01-11 科別.泌尿腎臟
醫病天地/雙鏡聯合碎石術 除大結石保腎
55歲的張姓婦人患有糖尿病,抵抗力較差,導致反覆泌尿道感染,日前因左側腰痛及血尿向泌尿科求診,經腹部超音波及X光片檢查,發現腎臟有6.5公分大的「鹿角結石」,經2名醫師同時執行新式「雙鏡聯合碎石術」,將結石清除乾淨,術後恢復良好。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戴順慶說,長期細菌感染導致腎臟慢性發炎就容易造成結石,一般來說結石越大顆,越不會有疼痛感,導致石頭越養越大而不自知。結石手術有許多方式,東元醫院引進新式的「雙鏡聯合碎石術」,結合了經皮腎造廔取石和軟式輸尿管鏡的優點,病人接受全身麻醉後,一名醫師持腎臟鏡從背部開取小傷口抵達結石區,以氣動超音波機器清除大部分腎結石,另一名醫師持軟式輸尿管鏡從尿道、膀胱,以高能量雷射碎石及搬運碎塊,並透過器材光纖將內視鏡畫面投影到電視螢幕,能清楚看到結石位置及狀況。泌尿科主任黃賢祥補充,相較傳統手術需剖開腎臟,此手術不僅能減少腎臟損傷、保持器官功能,傷口從15至20公分縮小至1.5公分;住院時間也從7天縮短至3天,尤其適合治療超過2.5公分的大結石或是凝血功能較差的糖尿病患者。黃賢祥提醒,民眾有血尿、反覆尿路感染、腰痠痛等結石前兆,務必門診追蹤檢查,平時應避免憋尿、補充充足水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尿路結石復發。
-
2021-01-01 科別.消化系統
吃太辣小心得痔瘡!多少算是適量? 胃出現「1狀況」就該停
當辣椒的刺激感在味蕾綻開,不論寒暑、男女,都愛上那種吃了滿頭大汗、大呼過癮的感覺,「辣」在不知不覺中,已成了多數人生活離不開的味道。但怎麼吃太辣會引起痔瘡出血呢? 辣吃過量 增加腸胃負擔、引發痔瘡許多文章卻指出,吃辣有可能會引起痔瘡發生的可能,針對這樣的問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抱持不同的看法。他說明,痔瘡乃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一種組織,所以,吃辣並不會引起痔瘡,只是,若病患本 的痔瘡已有癢、腫痛,甚至是出血的症狀時,這個時候若還吃過量的辣,就會加劇痔瘡的病況。另外,許多人吃辣會感覺腸胃道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感,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指出,雖然辣椒中富含抗氧化成分,但其實辣椒不管對食道或是腸胃道的黏膜,都是一個很大的刺激,若辣吃過量,研究指出,除了引起腹 部絞痛、腹瀉外,也可能會加重胃炎、胃 潰瘍的病情,同時對食道也是一大傷害。 吃辣優點多 8個好處報你知除了排毒的好處之外,吃辣的優點真的很多,諸如開胃、養顏美容、促進血液循 環等,但到底辣是否真能排毒、養顏美容呢?以下集結國內外研究,說明吃辣椒的益處:1、排毒:因為辣椒中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維生素含量也相當豐富,諸如脂溶性維生素 A、E、K,及水溶性維生素C及B群等,有 排掉身體的自由基,達到排毒的功效。 2、開胃:辣椒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 3、驅寒:辣椒是一種溫熱的食物,中醫學上說能溫暖脾胃,若遇寒時,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疼等症狀,可以適當吃些辣椒,有助緩解不適的症狀。 4、促進血液循環:以中醫學來講,辣椒能「除風發汗、行痰、除濕」,指的就是辣椒能讓身體發汗、除去濕寒,進而促進血液循環。 5、養顏美容:辣椒能促進體內激素分泌,適當攝取有助改善肌膚的狀況。 6、降脂減肥: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加速脂肪分解,其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7、增加新陳代謝:美國研究發現,長期攝取含辣椒素的食物,像是咖哩、辣椒等,可提高體內新陳代謝,有防止老化的功效。 8、使人心情愉快: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辣椒素能激發人體口腔內的「疼痛感受器」,繼而向大腦發出一種信號,使大腦分泌出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緩和辣味帶給人的刺激,而且能有效改善人的情緒,使人心情愉悅。 吃辣要適量 出現胃悶應適可而止 至於有人就會疑問:「吃多少算是適量?」答案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對辣的耐受度都不同,有些人一點點辣就受不了,有些人大把的吃辣椒也忍受得住。所以,吃辣量的拿捏實在無法明確定量,但若發現在吃辣時,胃出現有點悶悶的感覺,就應該適可而止了。 正確排毒 攝取膳食纖維、多喝水、運動是根本 陳巧明指出,吃辣雖可增加腸胃的蠕動,達到排便、排毒的功效,但因辣是一種刺激腸胃道黏膜的物質,過量攝取會增加腸胃道的負擔,因此,建議若想要排毒,應透過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好菌, 及喝足夠的水。除了飲食之外,沈明宏建議,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讓毒素由皮膚排出去,才是排毒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 痔瘡要不要開刀? 依症狀分4個階段!醫師解析用藥、手術時機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
2020-12-31 癌症.其他癌症
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 這二種人要特別注意
35歲陳先生健康檢查時發現,尿液出現潛血反應,顯微鏡底下看到血絲,他覺得怪怪的,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結果竟是早期膀胱癌。63歲蕭先生則因持續血尿,顏色愈來愈深,合併頻尿、尿不乾淨與急尿等症狀,至門診就醫發現,一顆3公分大的腫瘤,屬於第一期高惡性度膀胱癌。亞東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鄭百諭說,「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有些癌友合併頻尿、急尿等攝護腺肥大症狀,但因無疼痛感,且症狀容易被忽略,以致不少人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根據107年癌症年報,膀胱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11位、女性則在第16位,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2.4倍,最常見的致癌因子就是抽菸,另外,如果長期接觸化學藥劑、染劑等含有芳香胺物質,則可能誘發膀胱癌。鄭百諭指出,傳統染髮劑含有芳香胺,經常使用確實可能提高膀胱癌風險,近年大部分染髮劑均已捨棄芳香胺,因染髮而罹患膀胱癌的個案並不多見,抽菸則是大部分膀胱癌友的共同交集。以蕭先生為例,抽菸30多年,身體硬朗且無慢性疾病,一年多前,斷續血尿,因不會痛,且並非每次都有血尿,並未在意。今年年初起,血尿頻繁,小便顏色甚至由淡紅轉為深紅,有如剛吃完火龍果,有點嚇人,就醫確診為第一期高惡性度膀胱癌。幸運的是,並未發現局部淋巴結侵犯或遠端轉移,蕭先生在接受經尿道內視鏡膀胱腫瘤刮除手術、幾次膀胱化學藥物灌注之後恢復良好,並持續於門診追蹤。鄭百諭說,8成5膀胱癌患者會出現無痛性血尿,如有相關症狀,應盡早至泌尿科門診接受評估及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2020-12-30 科別.心臟血管
中風者容易肩膀疼痛?做對復健治療能緩解!
相信身邊家人朋友中有中風病患或曾照顧過中風病人者,常常聽到病人抱怨肩膀疼痛,往往使用了各種治療或吃藥但改善程度仍有限。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風後患者的肩部疼痛。肩部疼痛為中風後常見併發症據統計發生率約七至八成,但疼痛程度差異很大,也容易發展變成慢性的疼痛。疼痛與患者感覺及運動障礙程度、中風復原階段、動作控制及關節囊增生等等因素都有關係,原因包括複雜區域疼動症候群第一型(Complex Reginal Pain Syndrome Type I)、肩膀半脫位(subluxation)、沾黏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肩部夾擠症候群(impingement syndrome)、二頭肌腱炎、甚至神經病變等,下面我們會針對常見原因一一介紹。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第一型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是神經性的疼痛疾病,目前發病機轉、病程仍不明,通常發生在物理性傷害,尤其是在肢體的受傷之後,特色是持續性的肢體疼痛,疼痛範圍與程度跟已知的刺激或傷害不成比例,換句話說就是只要小小的刺激有時甚至不確定是否受刺激時就極度疼痛。除慢性疼痛外,臨床上還可見異痛(allodynia)、痛覺過敏(hyperalgesia)、感覺運動及交感神經症狀如灼熱、患側肢體較為溫熱或出汗濕冷,還有失養(dystrophy)症狀如皮膚肌肉萎縮、水腫、指甲變脆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甚至骨質流失。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可分為第一及第二兩型,差別是第一型患者沒有主要神經損傷而第二型患者可以看到神經的受損。中風患者多是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第一型,此病也稱為反射性交感神經失養症(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或肩手症候群(shoulder-hand syndrome),據統計有一至兩成中風患者受此疾病影響。◎診斷方面目前仍是以臨床診斷為主,尚未有黃金診斷標準,臨床上常用包括布達佩斯準則(Budapest Criteria)、國際疼痛研討學會診斷標準(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Diagnostic Criteria)等。其他輔助診斷檢查工具包括在X光可能看到骨質流失periarticular osteopenia),然而因為中風後偏癱肢體本身就會有骨質流失現象所以實用性仍不高,另外較常做的檢查還有三相骨掃描(triple phase bone scan),可以於第三期(延遲期)在關節旁看到大量Tc99m雙磷酸攝取增加,這是目前最敏感的檢查。◎治療部分目前多採用保守治療,包括物理、職能治療、藥物治療及注射等等。物理職能治療內容包含關節活動度運動、儀器治療如電療、水療、超音波治療,減敏手法如輕拍或按壓患部等,還有水腫的治療如壓迫、抬高或按摩患部,及精細動作訓練。藥物治療方面,可嘗試使用抗發炎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口服類固醇,或是止痛藥如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另外因疾病為神經影響,也可以考慮使用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s)、抗癲癇藥物如鎮頑癲gabapentin、癲通carbamazepine,此外針對血管收縮(vasomotor)症狀也可開立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α-blockers)、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s)、鈣離子拮抗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s),而對於骨質流失可給予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s)或降鈣素(calcitonin),最後還有一些局部使用藥物如辣椒素(capsaicin)等。注射治療方面可以給予關節內類固醇注射、局部注射止痛藥或類固醇、或星狀神經節阻斷(sympathetic stellate ganglion block)。若保守治療都失敗才考慮最後一線手術治療。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第一型是造成中風患者肩膀疼動常見的原因,治療的關鍵還是在於早期診斷並及早介入,除了關節活動度運動外,適時適當給予藥物治療,都可以改善患者預後,並增加復健的參與度。肩膀半脫位雖然目前研究缺乏證據證實半脫位本身會引起疼痛,但中風病患肩膀疼痛者常伴隨半脫位的狀況,目前確切病因仍在研究,多半認為與中風後肩關節力學的整體性被破壞有關,包括旋轉肌袖及三角肌在肩部運動時收縮型態、肩胛骨在肋廓上支撐改變等。臨床上可在肩峰及肱骨頭間摸到明顯間隙。治療上首先在中風初期就要儘早刺激肩部肌肉活化(如棘上肌、中後三角肌等),或使用手臂支架(arm trough)支撐肩關節組織,臨床上多半會建議患者使用肩帶,雖然目前臨床證據尚未證實對疼痛有效,但使用肩帶支持無力的患部上肢還有在移動時保護肢體的作用,可以與臨床醫師討論使用,另外還可使用功能性電刺激來增進肩部肌群收縮。肩夾擠症候群與沾黏性關節囊炎肩夾擠症候群是一般最常見肩部疼痛原因之一,在中風患者也不例外,病因是肩峰下空間變小,導致肩膀在活度時肩峰摩擦到旋轉肌袖(最常見是棘上肌)、肩峰下滑囊、甚至二頭肌腱等構造造成慢性發炎、腫脹甚至破損斷裂。沾黏性關節囊炎俗稱五十肩、冰凍肩,是因為肩關節囊發炎造成滑液膜(synovium)增生使得關節囊沾黏影響關節活動度,一般分三或四個階段,在第一期疼痛期(painful stage)患者會感受到漸進的關節疼痛合併活動度減少,而進入第二期沾黏期(adhesive stage),疼痛感會開始下降,但伴隨而來的是關節活動度明顯降低,到了第三期緩解期(resolution stage),關節活動度開始緩慢增加,若不處理病程可長達兩年。不論是肩夾擠症候群或沾黏性關節囊炎,治療時皆可採用復健治療如物理治療儀器電療、熱療等,配合適當擺位、牽拉、伸展、主動被動關節活動度運動,加上肌力訓練及動作模式調整,還可加上消炎止痛藥物服用。若疼痛或發炎嚴重影響復健參與或生活品質者,復健科還提供類固醇、麻藥、生理食鹽水關節擴張注射等治療方式。中風患者肩部疼痛的原因很多,若不能及時建立診斷及時介入處理,除了影響患者及照護者生活品質外,更可能耽誤復健參與,錯失復原的黃金期,因此,希望在看完以上介紹後,若日後遇到類似問題,可以早期、積極與醫師溝通討論,儘早治療,讓患者能早日回到正常、無痛的生活。
-
2020-12-29 醫療.整形美容
17歲男高中罹男性女乳症遭霸凌 微創手術助重建自信
一名17歲男高中生進入青春期後發現自己身型外觀與同性「不一樣」,胸部與女性一樣有明顯隆起,讓他穿衣服沒自信,與同儕出遊時也無法坦胸露背,更遭受同儕嘲笑排擠,導致他心理留下陰影,不願上學也影響社交及課業,家人得知後安排轉學,並帶他求診整形外科醫師,經過手術矯正改善,這名高中生終於重拾自信,恢復正常生活。東元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存昌表示,該名高中生罹患的是「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就是男性胸部呈現女性外觀,每個患者的程度皆不太一樣,嚴重的會有類似女性C罩杯以上的外觀,導致生活不便、自信心低落,進而影響學業和社交表現。此種症狀通常好發於青少年和老年兩種族群,其中又和遺傳、肥胖、賀爾蒙失調有關,初步治療會先觀察和檢驗,排除疾病相關的問題,嚴重者或症狀影響生理及社交才會安排手術治療。李存昌說,男性女乳症主要是因為乳腺和脂肪的增生,目前乳腺切除技術已經可以從傳統一字形的大傷口縮胸手術,進步到乳暈微創小傷口手術,傷口僅3公分以下,恢復期和疼痛感大幅減少,可配合局部抽脂,改善效果較明顯。若是較嚴重的患者,可利用分次手術將小傷口控制在乳暈周遭,避免不必要的疤痕;隨著程度加重,會增加治療難度,但多數經由手術矯正後,可恢復成平坦緊實的胸型,出門不必再遮遮掩掩。李存昌也指出,以往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常常礙於不知道該求助哪一科別醫師,或是難以啟齒,長期下來造成心中承擔過大的壓力,影響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建議有相關問題的患者,應選擇具備整形外科專科的醫師,以及專業合格的醫療院所求診治療,在執行醫療行為才能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