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疫苗
共找到
9459
筆 文章
-
-
2019-11-28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藝人高以翔於27日凌晨在中國錄製「追我吧」節目時、劇烈運動時心跳停止昏倒,送醫搶救十小時後最終宣告不治。朋友指出高以翔在25日出席活動時,身體已經有些感冒的症狀,但他並未休息,第二天隨即前往中國寧波錄製節目,從開工直到凌晨1時發生意外,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其實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流感或感冒期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期。2018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就發現,在罹患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一周內,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是平時的六倍!(上圖紅色條狀);超過七天,心肌梗塞風險則可以恢復正常 (上圖綠色條狀)。 這篇研究來自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學者篩選了在2009-2014年期間148,307份流感檢查樣本,對照之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發現,流感的一周內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時間。據好友透露,高以翔在週一(25日)身體已有了感冒症狀,但高以翔沒有休息第二天就到寧波錄製節目,連續工作17個小時,加上節目安排的劇烈運動。加上錄製節目當天的寧波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圖中紅色框)而雪上加霜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圖中藍色框)。此時他的心肺功能因為感冒流感第二天,正處於相當不穩定的狀態了,又過勞不休息、連續17小時的錄製節目,加上天氣冷合併嚴重的空氣污染使身體已經到了無法負荷的狀態了...此時節目又進行高強度的激烈運動,不斷的增加高以翔的心臟負擔,另一方面又因為運動而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發炎形成血液凝固心肌缺氧的狀態。高以翔在感冒+過勞+天氣冷+嚴重空氣汙染+劇烈運動,五大健康殺手同時圍攻之下,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可能在此時出問題。如果當天又因為過勞而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或咖啡,都會再次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急性心肌梗塞風險。而美國心臟學會(AHA)與美國心臟科醫學會(ACC)都提出建議,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病人都應施打流感疫苗,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蘇一峰醫師在這裡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罹患流感或感冒的一周內,絕對不可以過勞,應該在家好好休息!」如果本身是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也應該每年施打流感疫苗,預防憾事的發生!!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2019-11-27 新聞.杏林.診間
台灣小兒麻痹之父畢嘉士 日前挪威逝世享耆壽93歲
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及屏東基督教醫院今共同發布消息表示,高齡93歲的畢嘉士11月15日於挪威逝世,是因為身體狀況隨著年齡日漸衰弱,安享天年,未受病痛所苦。追思禮拜將於12月13日假屏東基督教醫院集會堂舉行,由基金會與畢醫師創辦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屏東勝利之家聯合舉辦,並邀請畢醫師的台灣友人、同事與病友齊聚,共同緬懷畢醫師對台灣醫療與弱勢照顧的貢獻。畢嘉士28歲時在挪威協力差會派遣下,帶著新婚妻子遠從挪威來到台灣。最初服務於台北樂生療養院,之後也參與創辦了屏東基督教醫院,以及台灣第一個照顧小兒痲痺及身心障礙兒童的「勝利之家」。在台行醫30年,畢醫師為終結痲瘋病、結核病,尤其是小兒麻痺症貢獻極大。畢嘉士生前曾受訪表示,當他面對當時台灣社會避之唯恐不及的痲瘋病患,「我知道我要給他們的不只是醫藥,我要給他們尊嚴,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至於勝利之家的由來,他說「當時很多罹患小兒麻痺症的小孩來到屏東診所時,都是用爬的,他們已經爬了很多年。經過我們的手術之後,他們可以走了,當他們自己可以走路去上學,他們的自尊跟自信都回來的,而我們說,這就是勝利!因此叫做勝利之家。」60年代台灣人民遭受小兒麻痺疫情威脅,畢嘉士從美國進口沙賓疫苗,免費幫屏東地區4000位孩童接種,這是台灣地區第一次大規模接種小兒麻痺疫苗。畢嘉士於1963年在屏東籌設台灣第一個小兒痲痺兒童之家「勝利之家」,提供病童生活照顧、物理治療,請專人製作拐杖和專屬支架,讓孩子免於爬行之苦,並在此接受教育。畢嘉士鍥而不捨說服縣府,於屏東市仁愛國小開辦肢體殘障特殊班,專收小兒痲痺兒童就讀,為我國第一個肢體殘障班,開啟特教新頁。1975年,畢嘉士發現有些小兒麻痺患者因脊椎過度側彎、壓迫心臟而喪命,特別請美國夏威夷專攻脊椎矯正手術的醫師,親自飛到屏東指導台灣醫師施行手術,他也親自學習。在國內外醫師合作下,無數病患重新站起,屏基甚至成為當時世界八大脊椎矯正中心之一。屏基的成功帶動台灣各地紛紛建立類似治療機構,如彰化喜樂保育院、嘉基小兒麻痺之家、花蓮畢士大教養院、台東阿尼色弗小兒麻痺之家。因畢嘉士無私的奉獻以及對台灣醫療的付出,1997年榮獲第七屆台灣醫療奉獻獎。「我沒有辦法看到別人受苦,《聖經》上有說,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應該要彼此幫忙。」畢醫師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這樣說。他的愛發自內心真誠,因為他知道受苦求助被拒絕的感受。對他來說,人生最大的回報是病人因病痛解脫而綻放的笑容,原本不良於行的孩子可挺直腰板,走向外界。
-
2019-11-22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世界抗生素週 奇美醫學中心呼籲重視抗藥性威脅
這星期是世界衛生組織一年一度的「世界抗生素周」,奇美醫學中心響應,今天專案副院長陳綉琴帶領醫療團隊振臂疾呼,希望喚起大家時時警惕:抗生素抗藥性對全球衛生和人類發展所構成的威脅。奇美醫學中心今天在第一醫療大樓門診大廳,宣導正確使用抗生素觀念,並邀請民眾響應,宣示『我承諾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日常做好手部衛生、按時施打疫苗,以達到全面「預防感染 健康未來」。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湯宏仁表示,每年秋冬交替時,正是流感的流行期,預防流感最好的辦法是依循衛生政策施打流感疫苗。倘若不幸得到流行性感冒,政府也有提供公費流感抗病毒製劑,也就是所謂的克流感、瑞樂沙等藥物給必要使用的高風險族群。感染管制中心組長陳盈伶呼籲民眾,依照醫師的指示,感冒用抗病毒製劑,感染症則依感染的細菌種類選用適當的抗生素;不濫用抗生素做無謂的治療,才能真正的對症下藥。如此才能暨避免抗生素的濫用,也遏止了抗藥性細菌的產生。為推廣正確使用抗生素,醫護共同拍攝「合理使用抗生素宣導影片」,不定時於門診時段播放。影片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d8n4_TceWEpQWKWUR73hJCEy3QtkZL9P藥劑部藥師指出,抗生素是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細菌感染和病症所開立,不可以和他人共用,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具抗生素抗藥性微生物的產生,這將使更多人生病難以痊癒,甚至喪失性命,而且必須注意抗生素的服用,一定要把整個療程吃好吃滿,才不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請記得服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先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護理部強調,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可能會出現:燥熱、心悸、搔癢、皮膚紅疹、發熱、頭暈、嘔吐等不舒服的症狀,一定要記錄下來,並且立刻向醫師反應,儘早評估是否進行藥物調整,如此才有最好的治療成效。湯宏仁表示,抗生素發明以來真的好好用,但是隨著抗藥性產生讓治療失敗,應該反思抗生素真的要好好使用,以發揮藥物的最大功效,所以奇美今年5月引進「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以及影像掃描系統」,11月上線後以智能化檢驗提高檢驗準確性更快得到檢驗結果,也能更快讓病人接受適當的治療,提升效率、精準擬定治療策略,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遵從醫師與醫療團隊指示使用抗生素。湯宏仁呼籲,自己的健康自己顧,全民一起守護珍貴的抗生素,並於日常生活中做好手部衛生、按照時程施打疫苗,以達到更全面的「預防感染 健康未來」。
-
2019-11-21 科別.感染科
流感併發肺炎會要命! 感染科醫師:要做到這件事才能自保
每年秋冬之際,是國內流感的發病高峰期,而流感也常引發肺炎,根據萬芳醫院統計顯示,最近連續兩年流感或肺炎是住院原因的第一名,平均每十位住院的病人其中有一位是因流感或肺炎住院;雖然目前流感尚未進入高峰期,但是流感併發重症案例預期會增加,接著跨年連假才是關鍵,隨著人群聚集接觸機會增加,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風險大增。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醫師指出,約有10%流感會有併發症,最常見的是肺炎,另外,還有包括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的續發性感染,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免疫功能較差及心肺功能有問題、罹患癌症、糖尿病、洗腎等慢性疾病,較容易因流感而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不得不慎。因此,65歲長者、幼兒以及慢性病人及醫護人員,這些容易罹患流感的高危險群,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以免一旦發生流感,危害自身健康,若再同時併發肺炎,病情會更加嚴重,也容易傳染他人。今年冬季流感疫情預估在明年初進入流行高峰期,公費流感疫苗在11月15日起開始施打,符合條件的民眾可按時前往各地醫療院所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至於一般民眾也可自費接種,且今年流感疫苗為四價,與以往三價不同,效果會更佳。李文生強調,接種流感疫苗,不是就完全免除流感上身,只是降低罹患流感的機率,如果一旦罹患流感,也能降低症狀嚴重程度,避免併發症產生,還是利多於弊;建議除政府補助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之外,年紀在50歲以上的民眾如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或癌症患者等高風險族群,也可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減少肺炎發生的機率。延伸閱讀: 流感疫苗開打! 3情形應評估後再接種 咳嗽、鼻水、喉嚨痛, 是流感還是感冒?
-
2019-11-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世界抗生素周 正視抗生素抗藥問題
抗生素抗藥性對全球衛生和人類發展構成威脅越來越嚴重,台南市安南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世界抗生素周」舉辦抗生素正確使用宣導活動。感染管制小組長吳怡慧今天說,民眾遵從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服用抗生素,確實清潔雙手,生病時戴口罩,減少與他人接觸,安全的性行為,定期接種疫苗以減緩抗生素抗藥性的擴散。抗生素的發現與使用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但抗生素濫用導致具抗生素抗藥性的各種「超級細菌」產生,反而使更多人生病難以痊癒,嚴重時甚至喪失性命。安南醫院感染管制小組長吳怡慧說,抗生素和所有藥物都一樣,使用正確即是救命良藥,使用不正確就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如濫用或使用不當容易產生抗藥性。吳怡慧表示,抗生素並不等於萬靈丹,抗生素只能抑制或殺死細菌,無法對抗病毒、黴菌以及寄生蟲。抗生素使用不當,像是自行停藥、劑量不足、服用時間隔時間不當、藥物交互作用、服藥期程不足、重複用藥等都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生病時更難以痊癒。為預防日後生病時無藥可醫的情況發生,安南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昨天舉辦抗生素正確使用宣導活動,呼籲大家重視抗生素濫用問題,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自身、家人及朋友健康。
-
2019-11-20 科別.兒科
世界兒童日 兒醫:孩童應也有免忍受、害怕疼痛權利
今天是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人權日。近期兒童意外事件頻傳,為增加民眾對於兒童疼痛、安全、疫苗接種及親子共讀重要性,馬偕兒童醫院今舉行宣導衛教活動,呼籲民眾應以愛與用心來照護孩子。兒科醫師表示,免於疼痛的恐懼是人權,也是兒童就醫權利的一環,勿認為兒童因發育未完全,對疼痛感知較低而無法評估,兒童應也有免忍受、害怕疼痛的權利。馬偕兒童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勞萱之,講述「兒童麻醉與止痛」議題。她曾至國外兒童病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兒童疼痛研究員及臨床觀察員,而全台目前受過兒童疼痛訓練的醫師僅兩位;回國後她開設兒童早療復健門診,提供包含手術,慢性疼痛如頭痛、生長痛等無明顯病因造成的頑固性疼痛諮詢。勞萱之說,在醫院須控制疼痛的孩子,常見於重症或手術後、曾出現特別藥物反應、需進行侵入性檢查的病童,如頭頸部放射治療、內視鏡氣管檢查等;在評估兒童疼痛的方法上,則包含疼痛強度、語言、時序、性質及生活影響等。而在兒童疼痛處理上,勞萱之說,兒童醫院多為醫師團隊,採多專業整合及多重模式疼痛處理。如馬偕就包含護理、職能治療、社工、遊戲治療、疼痛、兒科醫師等共同就診,並可依疼痛的急、慢性、安寧等照護,採取止痛與非止痛藥劑治療。勞萱之說,如止痛藥劑粗分為鴉片類與非鴉片類止痛藥、輔助劑等,由於兒童的代謝與成人不同,在止痛藥劑的掌握上,更需快速而精準調整。而在非止痛藥物的舒緩治療上,依兒童年齡來說,如兩歲前以局部麻醉劑、時間等待、玩具給予等方式,12歲前則有蔗糖或葡萄糖水、哺乳、輕搖、擁抱、轉移注意力、認知行為等方式治療。她印象深刻的是,近期收治一名從蒙古來的罕病孩童,住院期間幾乎都不睡覺、且一直唱歌而引起護理人員注意。進一步了解,才知原來是血管疾病讓孩童太疼痛,之前發病治療期間從未熟睡過,疼痛指數更高達十分,為怕家人擔心並減痛而以唱歌方式轉移。經給予適當止痛藥物後,總算能睡上幾個小時。
-
2019-11-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的新太太和新生兒
【編者按】雖然人生都會面臨終點,但除非夫妻兩人同時死於意外,不然總會有一人將面臨心愛的人病痛纏身,甚至面臨死亡的煎熬,也因此醫療團隊非常珍惜幸運的家屬願意與大眾分享照顧愛人、戰勝病魔的親身經歷。最近收到「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的名作家黃春明先生寄來他夫人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我們也找到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類似的成功故事,一篇由太太回憶照顧經歷多次病危而後完全康復的先生,以及一篇先生撰寫太太接受骨髓移植成功後的百感交集。相信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可以帶給苦難中的家人希望。筆者陪伴太太對抗血癌奮鬥了五年多,在她第一次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成功後,得到太太的允許,寫下這篇記錄文,分享親友,提供個人經驗,希望能對病患有鼓勵作用。那年新年剛過,她高燒不退,退燒藥的藥效無法持久,醫生在排除咽喉炎後,認為是病毒感染,幾天後就會好。我出差五天後回來,她的燒仍然未退,經一位急診醫師抽血檢驗, 發現血小板數量過低,有內出血流血不止的危險 加上貧血,立即送入家附近的醫院急診入院檢驗診療。前面幾天,醫師做了各種檢查,查不出到底是為何高燒不退, 直到血液腫瘤科醫師在顯微鏡下觀察血球,發現白血球形狀不正常。才推測可能是血液方面的疾病。 抽骨髓檢驗後才確診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晴天霹靂,這種病五年存活率只有40-50%。面對她,我流下眼淚,不知後果如何。堅強的她反過來安慰我,我小心地透漏她的病情給女兒。地區性的醫院無法處理這種重病患者,在自己的努力下連絡到癌症專門醫院接受她轉院治療。同時醫院的社工個案經理也找到同一位血癌專門醫師,辦理轉院。轉院後,為避免誤診,該癌症專門醫院重新抽骨髓檢驗,以確定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原來被轉送到該院的患者有約15%的案例是被誤診為癌症。檢驗結果確認是該型血癌, 且基因突變的情形嚴重,必須立即化療,且單靠化療將無法長久控制癌細胞,唯一的療法是靠幹細胞移植。血癌科醫師立即啟動化療,面對無知的未來,我們非常害怕,此時兩位曾患血癌的朋友提供了化療可能碰到的副作用訊息及應該注意的事項,讓我們安下心來接受化療。醫院裡的幹細胞移植協調師也在化療同時立即尋找骨髓匹配者。首先是抽親屬的血來檢驗, 她的兩位兄弟各有25%可以完全匹配,我們的三位女兒各有1%可以完全匹配,但她們都沒匹配成功。只好向骨髓庫尋找能匹配成功的非親屬捐贈者。成功匹配的機率是二萬到十萬分之一,在美國亞裔的骨髓捐贈者又比較少,更難找。最後很幸運找到一位100%匹配的捐贈者,經再次確認她也願意捐贈她的幹細胞。兩次化療成功暫時控制了癌細胞。如果化療無法有效控制血癌細胞,幹細胞移植將無法進行。移植的時間是由捐贈者何時可捐贈來決定。所有的手續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治療的工作也由血癌科醫師轉到幹細胞移植科醫師, 在一次的門診對話中,醫師說,即使只有50%程度的匹配,她也可以進行移植,這一句看似無關重要的話,為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加強了我們的信心。由於血癌患者化療後免疫力幾乎暫時全無,所以我們謝絕所有訪客,告訴親友們不要來訪,由我全程陪伴照顧她,傳遞她的病情給親友。所以只有在尚未確診為血癌前有幾位朋友來探病,還有幾位未收到我的謝絕訪客的通知,另外得知她生病就冒失前來的朋友。 幹細胞移植時間決定後,九天前入院再做一次高劑量化療將她身上的幹細胞徹底摧毀, 以便讓新移植的幹細胞能夠順利進駐它的骨髓,開始製造身上所有的血球及免疫細胞。 我們熱切的盼望捐贈的幹細胞到來及移植能成功,因為她的幹細胞已經被摧毀,沒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捐贈者的幹細胞如期到來,那是一袋黃色的有點像血小板的血袋, 血袋上的資料讓我們只能猜捐贈者可能住在哪一時區。我們每天盯著血液檢驗報告,期望因化療降到零指標的白血球數量能慢慢上升,這時候她的防疫力全靠注射抗生素、抗黴菌素和抗病毒的藥維持。差不多兩星期後,白血球的數量開始增加,從零到100、200左右,這時便出院,住在醫院附近租來的公寓。 我們家雖然是離醫院六十四公里的小城,但醫生認為太遠,每位幹細胞移植的病患都必須在移植後的一百天內住在離醫院三十分鐘內能抵達的地方。因為患者若有任何緊急狀況, 必須在三十分鐘內趕到該院急診,否則有生命危險,平常醫院的急診處是沒辦法處理這種重病患者。在化療和移植住院期間,每天有輪值的主治醫師來巡房,高級護理師、藥劑師和輪值護士跟隨在側, 每位移植病房的護士平均照顧二至三位病患,每位進入病房的人都必須套上一次使用即丟的防護衣和口罩,醫生或護士一定要戴上手套才能碰觸病人。幹細胞移植的病人僅能吃熟的食物 所以病人食物是有限制的,不能吃任何生的東西,包括水果也不行, 不過醫生鼓勵病人吃家裡煮的食物,只要熟煮即可,因為院內食物實在不好吃,所以她媽媽前來幫忙,煮好吃可口的食物,幫她恢復體力。由於病人非常虛弱,所以移植病房鼓勵病患每天至少下床走動三次,一次至少二十分鐘, 每走一次就給一張貼紙貼在門上,累積到一定數目,就給獎品。所以病房的走廊隨時可看到病患由家人陪伴走路,大家互相加油。另外要進入這層病房的每一個人都要套上可丟棄的鞋套,避免鞋子帶病菌入病房。她的移植算非常成功,一年半後沒有發生移植幹細胞演化而成的免疫細胞攻擊宿主細胞的疾病(GVHD, Graft vs Host Disease)。這時她身上有兩套不同的DNA,一套是她血球細胞內來自捐贈者的DNA 和在她身上其他組織器官內屬於她自己的DNA。在她生這一場大病住院中,我們完全把治療的責任託付給醫生,照顧病人的責任交給護士,我則扮演精神上的支持者。我岳母前來幫忙照顧孫子,烹煮好吃的東西,讓我們無後顧之憂,支持她的快速恢復,朋友的關心也扮演了相當的角色。她本人則非常堅強樂觀,從不喊痛,從不悲傷,讓我們只須注意她的病情,不須擔心她的心情。我們感謝幹細胞捐贈者,一年後我們才從骨隨庫那邊得知捐贈者的資料,她也同意和我們見面,她是一位年輕的小姐,我們去參加了她的婚禮,看著她的小孩出生,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她是為了一個小孩需要骨髓移植而加入骨髓庫,雖然沒能和那小孩的骨髓匹配成功,不過五年後卻意外收到通知,她的骨髓和我太太匹配成功,成為一個成功的捐贈者。 她的無私捐贈造就了我太太的新生命。幹細胞移植患者在成功移植後,原來她身上的免疫力已隨被摧毀的幹細胞完全消失,必須像小嬰兒一樣接受所有疫苗的接種,移植那一天是她新生命的第一天,所以那天變成她的第二個生日。我像得到了一個新太太和一個新嬰兒,所以我說,新太太和新生兒兩位一體。(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6/16)
-
2019-11-18 科別.牙科
每天刷牙兩次仍得牙周病?名醫:「雙手」刷才能去除牙菌斑
【文、圖/選自遠流出版《35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作者長谷川嘉哉】明明每天都有刷牙,為何卻依然罹患牙周病?一天刷牙兩次,刷牙可以說已經是你的習慣了吧。從小時候開始,「早上與人見面之前」與「就寢前」各刷一次已成了理所當然,只要時間一到,不知不覺就會站在洗手台前……就像這種感覺吧。然而,應該也有不少人對刷牙過於沒自覺,連刷牙原本的目的是「刷掉牙齒的汙垢」都不在意,自動自發地用一直以來的方式刷牙。這樣一來,牙刷常刷到的地方與刷不到的地方幾乎就固定下來了。牙菌斑殘留在牙刷沒刷到的地方,不久後形成牙結石,蛀牙菌與牙周病菌也逐漸累積。「講到刷牙,我一天都刷兩次,為什麼還會得牙周病?」有這種感覺的人,大多都像這樣沒有自覺要去除牙齒上的汙垢,只是機械式地動手刷牙,因此沒能去除牙菌斑。要想預防大腦老化,刷牙時養成有自覺去除牙菌斑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使用慣用手與非慣用手,一邊刷牙,同時訓練大腦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確實去除牙菌斑呢?就我來說,我在刷牙時,會加上一個小技巧。那就是,用左右手來刷牙。首先,用慣用手刷全部的牙齒。接著,再換成另一隻手握牙刷,刷全部的牙齒。透過變換持牙刷的手,牙刷所刷到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相較於只用單手刷牙,漏刷的地方比較少。我為什麼會開始這麼做,起因是在來我門診就診的腦血管障礙後遺症患者中,有一些是有著運動障礙的人。由於半身麻痺,他們無法順利地刷牙。倘若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口腔內細菌會變得很容易增加,甚至有可能提早引發失智症。不過,只要平常就有訓練雙手刷牙,萬一有一天自己的慣用手麻痹了, 用另一隻手刷牙也沒有問題。而且,使用慣用手與非慣用手能為大腦帶來適量的負荷,也就是可以訓練大腦。徹底去除汙垢的同時,也做大腦訓練。簡直就是停止大腦老化並重返年輕的最理想方法。仔細刷牙,比肺炎鏈球菌的疫苗還有效話說,你還記得曾經在電視上紅極一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廣告嗎?印象中廣告有宣傳是「為了預防誤嚥性肺炎」,但非常遺憾,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無法預防誤嚥性肺炎的。這個疫苗有效的是「社區性肺炎」,也就是只限於空氣中浮游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對牙周病之類的口腔內細菌幾乎沒有效果。比起施打疫苗,仔細刷牙,對預防誤嚥性肺炎還遠遠來得有效果。現在,日本人死因的前三名是「癌症」、「心臟病」、「肺炎」。只是稍微改變每天的刷牙方式,注意減少漏刷的牙菌斑,就能夠預防三大死因中為首的「心臟病」、「肺炎」及各式各樣的疾病,不知道這些的話,只能說是一大損失。
共
3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