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疫情
共找到
12245
筆 文章
-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第3劑怎麼選?一圖看懂各劑種組合效能、副作用強度
桃機群聚風暴擴大、Omicron病毒進入社區,且確診者多為突破性感染,衛福部決議已接種2劑新冠疫且間隔滿12周以上的18歲民眾,應盡速接種1劑追加劑(第3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估計至1月底約有768萬人符合施打資格。《聯合新聞網》整理報導,讓您一目瞭然追加劑該怎麼選,副作用少、保護力最好。● 第3劑怎麼選?目前全球追加劑的接種趨勢,以mRNA疫苗(BNA、莫德納)為首選,腺病毒疫苗(AZ)作為第3劑效果不佳,僅針對對mRNA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過敏者建議可選擇。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前面打兩劑AZ,第三劑就選莫德納、BNT或高端,前面兩劑高端者全部都可選,混打的人也可以打,就是不要有3劑AZ疫苗的情形。● 第3劑保護力比較2021年12月初醫學期刊《刺胳針》刊登由牛津大學進行的「COV-BOOST」第3劑混打試驗研究,針對2878名已完整接種2劑AZ疫苗或2劑BNT的志願受試者,以雙盲隨機方式、7種不同廠牌疫苗,對兩組人員進行第3劑追加。牛津大學實驗的7種追加劑疫苗品牌,分別是BNT、AZ、莫德納、嬌生、Novaxax、CureVac、Valneva,研究發現7款疫苗大部分都能誘發強大免疫反應,其中以莫德納、BNT兩款mRNA疫苗效果最好。觀察台灣目前有使用的BNT、AZ及莫德納3種疫苗數據,可出看完整接種2劑AZ者,第3劑不論是選擇BNT或莫德納,對於提升IgG抗體的效果,都較第3劑選擇AZ高出許多,其中選擇莫德納幾乎是選擇AZ的12倍;如果前2劑是打BNT者,第3劑選擇莫德納的效果也超過選擇AZ的2倍。● 第3劑副作用嚴重嗎?根據衛福部資料,國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第1劑覆蓋率達80.22%、第2劑覆蓋率也有70.7%,第3劑為1.18%,截至2022年1月6日因接種後不良反應死亡數為1236例。依美國CDC資料顯示,接種第3劑疫苗後最常出現的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71%)、疲勞(56%)、頭痛(43.4%),接種mRNA疫苗第3劑和第2劑的不良反應(副作用)發生率雷同,接種2劑腺病毒疫苗(AZ)後追加mRNA疫苗,則可能出現注射處疼痛、全身痠痛、發熱等副作用症狀。▌施打3劑莫德疫苗第3劑和第2劑的副作用發生率雷同;第3劑局部副作用發生率(84.7%)較第2劑(83.5%)高,全身副作用發生率(79.0%)較第2劑(81.3%)低。▌施打3劑BNT疫苗第3劑和第2劑的副作用發生率雷同;第3劑局部副作用發生率(74.1%)較第2劑(71.7%)高,全身副作用發生率(69.2%)較第2劑(71.7%)低。▌第2劑AZ後追加mRNA疫苗常見副作用有注射處疼痛(持續1-2天)、疲倦、全身痠痛、發熱等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受訪指出,第三劑疫苗的副作用以輕微不良反應最常見,包括:疲勞、疼痛、發紅等,根據英國研究,混打副作用比例可從高到低排名如下:第一名:2劑AZ+莫德納第二名:2劑BNT+莫德納第三名:2劑BNT+嬌生第四名:2劑BNT+AZ第五名:2劑AZ+嬌生第六名:2劑AZ+半劑Novavax前台大醫師林氏璧表示,不管前2劑打哪款疫苗,「都建議第3劑以mRNA疫苗為自選」,所有疫苗組合中,最不建議的是3劑都選AZ;兩劑mRNA後打AZ也可以,但中和抗體還是大輸打mRNA,還要承受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的風險,症狀遠比心肌炎嚴重很多。林氏璧表示,40歲以下的國人打mRNA疫苗,不良反應比例會較高,莫德納半劑量機率也大於BNT全劑量,如果很在意副作用的不舒服感,不妨選擇高端疫苗。另,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若擔心心肌炎的風險,建議可以避開莫德納,選擇BNT。● 哪些人該打第3劑?▌想要接種第3劑者應符合下列3條件:‧ 年滿18歲‧ 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不論任何廠牌‧ 與第2劑須間隔3個月● 第3劑該何時打?如何預約?Omicron再度讓國內疫情升溫,許多民眾也開始搶打第3劑疫苗,除了各縣市開始設立大型接種站外,指揮中心預計將在1月15日重啟1922疫苗預約平台。以下整理已經接種第2劑的日期,對照12周後該打第3劑的日期,供民眾做為接下來預約疫苗時的參考。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護理師確診 上午打第3劑下午就發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負責專責病房的護理師,於本月11日施打第三劑疫苗後,當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當時以為是疫苗副作用,結果12日主動通報PCR採檢後,報告結果為陽性,Ct值16。仁愛院區表示,目前已匡列25名接觸者進行採檢,皆為陰性,並安排防疫旅館隔離中。仁愛院區指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名專責病房護理師於11日上午進行第三劑疫苗施打後,當日下午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於12日主動通報並進行PCR採檢,報告結果為陽性。當下隨即匡列與該專責病房密切相關接觸者25人進行篩檢,採檢結果皆為陰性,並妥善安排於防疫旅館進行居家隔離。仁愛院區說,醫院對於高危單位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範,定期安排人員採檢外,針對此事件,已進行感染管制進行SARS CoV2核酸環境採檢,全面清潔消毒,結果全數陰性,並持續關心醫護人員健康,也請所有人隨時注意自身身體狀況。
-
2022-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戴口罩抵擋差但一定要戴好 黃立民:Omicron真的很難防
指揮中心昨深夜11時緊急宣布,桃園某銀行確診員工案17630的同職場工作人員,再新增9人確診。而案17630曾與居服員(案17472)接觸,目前居服員在不知情染疫的情形下,已造成服務案家、電子廠及銀行業,共三起群聚事件。專家表示,Omicron變異株飛沫傳播力「就是如此驚人」,提醒民眾一定要戴好口罩,盡速接種疫苗,避免引發重症危機。「疫情還看不到盡頭,真的不知道何時會結束。」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目前國內Omicron疫情看似應是持續蔓延,可能還有許多潛藏感染者帶著病毒在社區流動,疫情會延燒到哪裡,「我也不知道。」因為Omicron變異株真的很難防。近日對餐廳是否要禁止內用,各界看法不一,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還沒有必要禁止。黃立民說,Omicron傳播力強,只要是維持日常生活,病毒就是會持續傳,因為朋友、同事、家人平時都會一起吃飯,如果完全禁止,就是回到三級警戒,就看民眾能不能接受。黃立民說,戴口罩對抵擋Omicron的效果比較差,如果又沒有戴好,降低了口罩的功能,比如說戴好口罩阻擋病毒的功能有90%,但如果沒有戴好,功能可能降至60至70%,病毒很容易傳播出去,呼籲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至於,有人呼籲要戴N95口罩或是兩個口罩。黃立民說,其實不需要,因為N95口罩很悶、不舒服,戴的時間不長,就容易感染病毒,而即使戴兩個口罩,但如果都沒戴好,也是枉然。黃立民呼籲,國人一定樣盡速接種疫苗,指揮中心也要盡速採購輝瑞的抗病毒藥物,因治療效果對比默沙東的藥物較佳,才能有效控制疫情持續蔓延。
-
2022-01-13 新聞.元氣新聞
接北榮院長 陳威明:責任與壓力的開始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任院長人事案,塵埃落定。北榮新任院長由副院長陳威明接任,將於1月16日上任。接任院長後,陳威明說,「這是責任與壓力的開始」,上任後的目標就是把醫院工作做好,一定把病人及同仁照顧好。陳威明說,在院長許惠恒擔任院長近一年時間,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成功帶領北榮零院內感染,守住疫情的上半場,受到院內所有同仁讚許。他上任後,將會繼續努力,希望憑藉北榮好的傳統、制度、團隊,守住疫情的下半場,同時配合及落實國家醫療政策,並隨時待命,只要國家有任何需要隨時出征。陳威明畢業於陽明大學(現為陽明交通大學),是國內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權威,並成立「骨肉瘤關懷之家」,照顧外縣市及偏鄉離島的骨肉瘤患者,更是病童口中的「陳爸爸」,去年獲頒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個人獎。陳威明更曾親率醫療團隊,治療紐西蘭毛利國王圖黑提亞(Tuheitia)的腳部重疾,讓國王免於截肢。擔任亞太骨骼肌肉系統腫瘤學會主席及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期間,以台灣骨科技術進行醫療外交。疫情期間,陳威明協助完成苗栗京元電子及台北市三大果菜批發市場大規模採檢任務,有效阻絕疫情傳播鏈。
-
2022-01-1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社會連結最不足 財務表現較理想
退休力大調查測驗結果,我的分數52分,「好奇海豚」是我的退休準備樣態,分析提到若能利用對科技新工具的好奇心,會讓自己找到更多話匣子,在社交、學習方面大躍進。這份退休力測驗相當有意思,也真實反映我的狀態。測驗的五項指標中,僅有「財務」表現較理想,自進入職場後,秉持開源節流原則,投資符合自身能力的理財工具,貫徹量入為出的消費模式,也考量「無法工作」的情形,購買失能、醫療等保險,讓身邊家人不會因此而增加太大的生活負擔。測驗顯示我的「健康」和「社會連結」最為不足。健康方面,原本維持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一小時的健身課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而中斷,少了規律的運動,明顯感受到肌耐力及心肺功能降低。社會連結方面,生活均以家人和工作為主要重心,除了家人就是同事,的確應該騰出其他時間參與不同社團,結交不同生活圈的新朋友,增添生活的多樣性。我很喜歡語言、樂器的學習,或許可以找尋適合的課程、社團或團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結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藉由這份調查也提醒自己,「好奇海豚」可以往「王者獅子」邁進,均衡規畫自在獨立、財務、健康、活躍好學與社會連結等五項核心能力,我也可以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打莫德納或BNT會增心肌炎風險嗎?醫詳解心肌炎症狀、好發原因及預防方法
●心肌炎症狀:胸痛、輕微發燒、呼吸急速、喘或心悸●避免罹患心肌炎,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國內爆發Omicron社區疫情,接種第三劑疫苗至關重要。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第一劑涵蓋率已破八成、第二劑已達七成一。雖然大家開始搶打第三劑疫苗,但仍不免擔心接種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醫師表示,國際研究,尚未看到接種第三劑疫苗提升心肌炎好發風險,但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心肌炎高風險組群,務必多加注意。【延伸閱讀:抗Omicron混打該怎麼打?哪些混打組合副作用比較低?】Q:追加打半劑莫德納或全劑BNT疫苗,是否會增加心肌炎風險?A:不會。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依莫德納及BNT疫苗接種須知,雖然都提到接種第二劑疫苗及年輕男性,於施打後14天內,易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但評估對於年輕族群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Q:接種mRNA疫苗,為何容易引發心肌炎?A:研判可能是施打疫苗後,新冠病毒侵入身體,引起身體出現發炎細胞,當進入心臟後,引發心肌炎。褚柏顯說,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族群身體免疫力強,易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增加罹患心肌炎風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心肌炎會引起心臟細胞大量發炎、死亡,會導致心臟功能變差。Q:有心臟疾病、移植或其他病史者,是否不適合打第三劑疫苗?A:褚柏顯說,目前尚未有相關證據指出,心臟疾病或其他病史者不適合接種第三劑疫苗,但若正在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患者,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而接種疫苗前應諮詢醫師並充分討論,評估疫苗風險後再行接種,避免引發心肌炎。Q:接種疫苗後,若發生心肌炎可能是什麼症狀表現?A:褚柏顯說,接種疫苗後,若出現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速、喘或心悸,或有輕微發燒等疑似心肌炎症狀,應速就醫檢查。甚至超過48小時仍感到呼吸急促、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嚴重過敏反應,應速就醫釐清病因。此外,蘇彥伯說,患者也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胸悶、低血壓等症狀。【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除接種疫苗外,好發心肌炎的原因有哪些?A:蘇彥伯說,一般造成心肌炎,多為感染流感等上呼吸道病毒,但也有一些是不明原因。褚柏顯表示,心肌炎好發原因,除感染感冒病毒外,還包括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正在使用愛滋病藥物控制病情,或是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或者曾進行心臟移植病人。Q:心肌炎治療方式為何?A:蘇彥伯說,感染病毒後引發心肌炎,發病速度快,若導致心衰竭時,治療時多先採取利尿劑、升壓劑、呼吸器等支持性療法,讓心臟充分休息,等待發炎情形慢慢好轉,但若病情嚴重,恐引起心衰竭,此時可能必須接上葉克膜維持身體機能,但若疾病持續惡化,仍有死亡風險。褚柏顯說,病毒性引起的心肌炎病人到院後,經胸部X光、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為心肌炎時,會先給予治療痛風藥物秋水仙素,降低病人體內發炎情形,多數心肌炎可以獲得治療及痊癒。Q:如何預防心肌炎?A:蘇彥伯說,心肌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好發率不高,民眾應了解可能發生心肌炎的致病因子且加以預防,但天冷時,各類病毒活躍,尤其現在Omicron及流感病毒流行,建議國人應盡速接種疫苗,平時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場群聚再擴大 聯邦銀行今再增1員、1家人確診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再擴大,手推車員傳播鍊延伸聯邦銀行健行分行員工染疫,分行30人昨天至今晨已有13人確診,另有1名同住家人也被感染,另有17員工及59名同住家人一採陰性送集中檢疫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下午宣布聯邦銀行健行分行3名員工確診,深夜再發新聞稿公布新增9人;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指揮中心新聞稿公布後,銀行端採檢工作又驗出1名行員和1名行員同住家人確診,雖然還沒有案號,但也算是群聚感染。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昨天深夜新增的銀行員和同住家人未有案號,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另,聯邦銀行員工7日曾到餐廳年終聚餐,目前該餐廳員工26人、同時間用餐民眾82人也匡列隔離採檢。桃園市政府初步調查,4日到11日間去過分行開戶者有22人、交易人數有2415人,簡訊實聯制則有576人,預計要通知採檢3013人。另,昨天已就健行分行周邊進行消毒,今天消毒工作會擴大到周邊8個里。鄭文燦說,有關居服員在銀行是否有脫口罩拍照,或遞送文件時與銀行員有近距離接觸,我們會在進一步調查。不過,目前可知的是居服員4日到分行開戶,是這條傳播鍊的根源,這個部分我們會擴大採檢、擴大匡列。1月4日居服員還沒確診,到聯邦銀行健行分行開戶期間是一個小時,期間到底是脫口罩拍照,是否遞送文件有近距離接觸等,還要進一步疫調會再來呈現。可以知道行員群聚感染源,是由居服員到健行分行開戶引起,會擴大採檢擴大匡列。特別謝謝衛生局、警局團隊,昨天早上知道有一個確診後陸續增加,到晚上,均以最快速度通知採檢及後送,像昨天確診行員的家人,加上採檢陰性員工,共76人,全部送集中檢疫所。今天一樣要針對3013位匡列採檢,安排後續,開放社區採檢站採站,餐廳有108位,也要採檢,陸續再擴大。
-
2022-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N95售價飆到「荒謬」高!CDC傳出可能更改口罩等級建議
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正在考慮改變指導方針,建議民眾佩戴高等級的口罩;亞馬遜網站上N95和KN95口罩的售價已直線飆高。根據價格追蹤機構camelcamelcamel,亞馬遜上Hotodeal品牌一盒40個KN95口罩,現在以79.99美元(換算後大約台幣2,235元,也就是一個要價超過台幣55元)的價格出售,遠高於11月底的16.99美元。金伯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品牌一盒50個N95口罩,要價57.15美元,也高於去年10月初的23.19美元。自從具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開始迅速傳播以來,擔心染疫的消費者放棄簡單的布口罩或外科口罩,轉而尋求更具防護力的裝備。兒童口罩尤其搶手,因為儘管病例激增,許多公立學校仍繼續讓學生返校上課。22歲的Jordan Larsen是住在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的零售業從業人員,她最近改用較高等級的口罩,花了72美元買到20個KN95口罩。她說:「我認為這有些荒謬,因為這是現在需要的保護裝備,特別是對像我這種有很多人仰賴的零售業人員來說。」部分專家已表示,N95 口罩優於布口罩,但CDC尚未給出官方建議。但其官網上確實表示,「口罩和防毒面具可提供不同程度的防護,密合良好且經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核准的口罩(例如N95)提供最大防護」。美國總統拜登的新冠疫情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在周三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試圖緩解民眾對口罩的擔憂。他說,政府儲備超過7.5億個口罩,可供醫護人員和急救人員使用。住麻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的Phil Woerner還記得,疫情爆發前,他住加州,可以用5美元買到大約100個N95口罩,不過,與生病和上醫院相比,還是寧可付高價買口罩。Larsen認為,「至少現在需要政府干預,因為有其必要,特別是有各式各樣的變種病毒攪局」。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場入境近1成陽性 未來3天入境高峰單日恐上百例
國內昨日新增一○六確診病例,分別為十四例本土個案及九十二例境外移入案例,確診人數創近半年最高紀錄。指揮中心下午公布聯邦銀中壢健行分行三例新增本土個案,,深夜又公布九例。本土疫情嚴峻,逾五成境外移入個案在機場採檢陽性確診,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並未考慮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也不會減少春節返台的班機數量,如果停航,對想回台的民眾傷害很大。未來三天入境人數高峰昨九十二例境外移入案例中,五十八例為機場入境採檢確診,陽性率為百分之九點二八,接近一成。至昨晚截稿前,機場又篩出廿人。桃機公司預估,接下來每天約有三千多人入境,機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昨天表示,未來三天是入境人數高峰,醫療量能當然會比較吃緊。指揮中心預估,十四日起湧現返國人潮高峰,一天將有三、四千人入境,推估單日境外移入個案恐上百人。如同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形容,是高強度的壓力測試。專家擔憂醫療量能崩潰各方關注過年前防疫警戒是否升級,陳時中認為個案的連結清楚,都還在掌控中,不考慮升級;但許多專家擔憂,國內醫療量能與防疫旅館是否足以承接返鄉人潮。為避免醫療量能崩潰,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提出三大措施,北部廿四家專責應變醫院分成四組,輪流收治患者;同班機確診者可二人收治於一病室,並加快確診者解除隔離效率,如符合二次PCR篩檢為陰性,Ct值大於卅等條件,即可出院返家。廿五例與女居服員有關陳時中下午疫情記者會公布四例本土個案,其中三例與桃園女居服員群聚有關,該個案曾至聯邦銀中壢健行分行辦事,與行員面對面互動;深夜公布增加九名行員染疫。該群聚爆發迄今,已有廿五名確診者與女居服員有關;指輝中心呼籲四至十二日曾至該分行者,須自我健康監測。另一例本土個案為北投醫院看護,二採Ct值偏高,疫調顯示,去年五月曾照顧過確診病人,研判感染時間已久,對社區影響低。另一院區女護理師確診指揮中心昨傍晚再公布本土新案例,為北市卅多歲女護理師,Ct值十六,一月十一日發燒、喉嚨痛及肌肉痠痛,起初以為接種疫苗後引發不適症狀,昨於工作定期採檢時確診,今日列入案號。北市證實此個案並非聯醫中興院區護理師,應為另一院區的專責病房護理師。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防醫療崩潰 衛福部祭3措施
桃園機場十一日起啟動新制,長程航班入境旅客於機場PCR採檢,實施首日陽性率竟高達百分之九點二八,幾乎一成,為避免醫療量能崩潰,衛福部祭出醫院輪流收治患者、加快確診者住院的解隔效率等三大措施。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全球疫情不斷上升,中央改採取長程航班落地就採檢,陽性比率超過百分之八,阻絕於境外要不斷調整策略,醫療量能要分流,防疫旅館雖努力增加量能,但醫療量能要足以支撐,有輕重症之分。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北市有一八○例確診,大部分輕症,他主張啟動防疫專責旅館安置輕症,否則確診者散布在所有醫院反而危險,「與其烽火遍地,寧可把輕症患者集中」。柯文哲說,原本應嚴格分艙分流,但兩個護理師確診就要關掉三個隔離病房,人力都在居家隔離,要避免醫院量能被輕症病人擊垮。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目前每架班機乘客確診率約百分之十,每架班機確診人數高達十多人,衛福部規畫北區醫院輪流收治確診者、輕症或無症狀的同班機或同行家人確診可兩人一室收治、確診者在符合三條件可提早解除隔離等措施。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病床數五百床以上醫院及應變醫院共二十四家,每天各組輪流收治患者,避免所有確診者送往某幾家醫院。其次,入境確診者症狀都為輕症或無症狀,同班機、同行者或同行家人的確診者,因感染變異株大致相同,將兩人收治於同病室,提升收治效率。第三,若確診者PCR檢驗連兩次陰性,Ct值三十以上,N抗體陽性,即可出院返家。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醫療量能還足夠,新措施實施後,舊案留在醫院的時間不會太久,另規畫集中檢疫所收治輕症、無症狀等患者,分擔醫院量能。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憂「境外轟炸」 醫療量能告急
長程航班落地檢驗實施首日共有五十八名旅客確診,陽性率百分之九點二八,逼近一成,指揮中心預估,十四日起湧現返國人潮高峰,一天將有三、四千人入境,推估單日境外移入個案恐上百人;台大醫院附設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昨天指出,入境旅客感染人數增加,北市醫院每天要輪流接五至十名患者,病房很快就會滿,醫療人力其實不太夠,中央要定調什麼樣的病患要送到醫院,什麼樣的不要送。民航局調查,境外入境高峰落在一月十四日,單日恐有四千多人入境,確診人數勢必激增,黃立民建議指揮中心提前因應,中南部醫院醫療量能還很充裕,可開啟「北病南送」機制。黃立民認為,未來一周若出現二、三例不明感染源,就應考慮升三級。對於只篩長程航班的做法,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更反問「為什麼短程就不用?」短程跟長程的風險沒什麼不一樣,大部分感染並不是在飛機上發生,而是看來自什麼國家。台大公衛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整體國人疫苗保護力只剩三成,Omicron卻正以一人傳二點二人的速度擴散,如果每天僅五萬人接種第三劑,二月將爆發社區大流行。陳秀熙表示,全球疫情無趨緩跡象,我國境外移入個案勢必迅速上升,研究顯示,AZ兩劑保護力只有三個月,BNT或莫德納只有三到五個月,依此推估,目前台灣疫苗群體保護力只剩三成,但Omicron傳播速度驚人,如果希望二月初能控制疫情,現在開始每天需接種廿萬劑以上第三劑。李秉穎指出,若疫情擴散社區,全台仍有百分之二十民眾尚未施打疫苗,就算這些人足不出戶,還是會受到外出工作的同住家人感染,引發重症,「總有一天會碰到。」桃園市醫師公會昨舉行全國應變線上會議,黃立民說,像輕症病患是否不要送醫院,送到哪隔離或回家,這些都要考慮,桃機防疫的問題當然要解決,現在起到春節,醫療資源問題要如何處理更要面對。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莫振東說,現在輕重症患者都送醫院治療,雖然市府有規畫,仍會排擠其他病患病床,最擔心的是「境外疲勞轟炸」,快篩就可篩出百分之七至八的患者,擔心過年前醫療量能就不夠。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顏慕庸提醒,桃園第一要注意發展中的社區感染,第二是廣泛設社區篩檢站,趕快找出傳播鏈加以阻斷,「當我們在做社區圍堵時卻出現漏洞,就像做排水工作時,堤防還有漏洞水進來,這就是桃園目前的困境」,光篩檢還不夠,一定要把SOP做出來。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至11歲兒童 下半年可望打疫苗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持續擴大,已有五名幼童染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今年度下半年可望讓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目前美國及歐盟等國已授權BNT及莫德納疫苗開放十二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李秉穎表示,若國內要比照施打,食藥署需先授權,核准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這兩款疫苗,再由ACIP專家委員開會討論,做出決議,預估下半年可開放施打。研究顯示,兒童染疫後重症個案非常少見,死亡率是全年齡最低。但李秉穎認為,爆發社區感染時,孩子仍可能確診,成為傳染鏈之一,且隨病毒出現「感冒化」趨勢,未來防疫更加困難,因此,應考慮讓幼童接種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台灣十二歲以下確診個案數並不多,且幼兒重症比率較低,「如果都是輕症,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去打疫苗?」應該先蒐集更多資料,衡量利弊後,再決定是否核准幼兒打新冠疫苗。昨天桃園防疫會議上,桃園市長鄭文燦說,因有國小學童確診,國小階段七至十二歲目前沒有疫苗接種的計畫,國外文獻有疫苗可以接種到國小的學童,希望中央趕快決定,看疫苗接種年齡是否可以下降。為保護無法打疫苗的幼童,新北市長侯友宜指示讓幼兒園及國小教職員近四萬人優先打第三劑。李秉穎也說,該年齡層並非緊急施打族群,但面對社區感染,孩子也會成為傳染鏈之一,終究要打疫苗。至於何時可以出國?李秉穎說,二○二三年或許有希望,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醫學史上沒有遇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待疫情趨緩,邊境才有開放可能。擔心春節期間出現防疫漏洞,過年前後都不能放鬆,應採取較嚴的防疫措施。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市確診者足跡 夜市、百貨上榜
桃市府昨天一口氣公布23處先前確診個案足跡,遍布桃園、龜山、八德和中壢等人口稠密區,百貨公司、觀光夜市和KTV都上榜。民眾擔心之餘也湧進社區接種站,重災區中壢打氣旺,距金嗓歌友會和2所停課學校較近的靜思堂接種站,施打率88%最高,今接種莫德納疫苗,預估人潮更多。昨有民眾到接種站後發現只能打BNT疫苗,或距第2劑未滿12周,只好離開。市長鄭文燦說,「單日莫德納、雙日BNT」很好記,2種疫苗都很好,市府讓民眾有選擇權,但1個站無法同時打;桃園市37個社區接種站陸續開張,隨到隨打,17日起改採1922預約。中壢區昨天開慈濟中壢靜思堂、內壢文化市民活動中心及大舊社市民活動中心3個接種站,許多民眾一早前往,醫護人員形容,打氣比去年後期踴躍;公所表示,儘管天氣寒冷,但施打率平均達7成多,因為動線流暢,秩序良好,靜思堂站預估接種量1000人,最後高達88%。63歲李姓阿媽表示,最近中壢一直傳出疫情,好像很嚴重,她心裡感到害怕,就趕快來打第3劑,比較安心。醫護人員也發現這次接種第1、2劑疫苗民眾也不少,劉姓市民打完2劑拿到200元禮券「很驚訝」,並表示因為工作加上疫情趨緩,沒打第2劑,不料疫情又變嚴重,才趕快補打。足跡部分,先前確診者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6日曾造訪兆豐銀行桃機分行、車麗屋八德店、霄裡大池落羽松林、中壢觀光夜市、蝦皮龜山萬壽店、詠芯烘焙坊、阿潭ㄟ店專業生鮮市場、天祥麵店、錢櫃中壢中央店、全球藥局永美店、八德大仁公園、中壢新明市場、全聯龜山萬壽門市、自由聯盟超市龜山店、滿漢麵館、原燒桃園統領店、桃園ATT筷食尚。1月7日到1月9日則有家樂福中原店、中原夜市、全聯楊梅民族門市、大樹藥局龜山店、全聯龜山中興門市和金北海道日式滷味。市府呼籲,足跡重疊者請務必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或是前往採檢。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搶打潮 北市挨轟六都吊車尾
疫情攀升爆發疫苗搶打潮,議員質疑北市疫苗接種六都吊車尾。議員林穎孟說,新北人口僅約北市1.6倍,但新北的莫德納接種站卻是北市3倍;BNT、高端也有20倍;AZ更達40倍,北市根本追不到新北車尾燈。許淑華也轟,柯曾酸市民「皮皮不想打」,現在接種量能大當機?柯昨日公布北市新增7處中型接種站也抱怨中央,一下讓600多萬人可打疫苗,又沒排順序,一周若能開出18至20萬量能就很了不起。對於議員的質疑,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北市合約院所接種站,加上中型接種站有366點,如果新北動不動就是20、40倍,新北不就好幾千個接種點?目前北市9成以上民眾打了第一劑,其中76%是北市籍、14%是新北加桃園等縣市民眾;第二劑打了81.2%,其中1成也是外縣市。北市議員許淑華質疑,民眾搶打第三劑疫苗,新北早已公告中大型接種站的設置地點與日期,唯獨柯文哲帶領的團隊無所作為,遲至昨天才公布七處中型接種站,本周五才能預約。林穎孟也說,向市府調資料才發現,原來北市疫苗接種站點,只有莫德納149間、BNT21間、高端8間、AZ6間,對比其他五都量能少得可憐。柯還曾誇口不分縣市都可來北市打疫苗,但實際量能開不出,柯文哲等同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柯文哲昨天在防疫記者會公布新增信義、大同、萬華、文山、士林、北投、內湖區七處中型接種站,柯表示,市府現在開始調動醫院量能,「現在我就是壓迫醫院增加量能」,但一周內也不可能接種這麼多,仍呼籲先讓65歲以上長者接種;另外,中型接種站不能隨到隨打,否則會亂掉。柯文哲昨也道德呼籲,本周五上午9點到12點先讓給65歲以上先預約,65歲以下民眾周五中午12點過後,再上網預約。議員也質疑許多縣市都有隨到隨打,唯獨北市沒有這項服務?柯文哲表示,北市府在台北車站還是有隨到隨打服務,但他認為,北車接種站應保留給台灣五萬名沒有身分證的外勞優先打。至於到府服務、長照機構打第三劑,柯說,躺在家裡不能動的,第一、二劑怎麼打,第三劑就怎麼打,北市府會與醫師公會合作,需一點時間,因到家裡打人數打不多;另外,北市府還有醫院掛號系統,是給緊急要出國、特殊事件的人預約。
-
2022-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市聯醫護理師再爆確診 專家直指八大行業恐是下一波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昨爆發院內感染,共有兩名護理師確診染疫,今晚又再傳出北市聯醫另一院區的護理師確診。指揮中心晚間表示,檢出一例陽性個案(待編號,Ct值16),為北部本國籍30多歲女護理師。專家表示,護理師接連確診,代表接種兩劑AZ疫苗的保護時效已過期,無法對抗Omicron變異株,下一波感染疫情恐是八大行業,提醒醫護人員、八大行業從業人員應盡速接種第三劑疫苗。指揮中心表示,今晚確診護理師為昨天出現發燒、喉嚨痛及肌肉痠痛等症狀,因剛打完第3劑疫苗,以為是疫苗接種後反應,但今日因工作定期採檢後檢出陽性。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說,境外移入確診患者暴增,醫療院所勢必收治許多患者,雖然醫護人員均接種兩劑AZ疫苗,但距離第二劑疫苗接種時間已超過3個月,許多人的AZ疫苗保護時效已於1月初過期,有部分醫護人員近日接種第三劑疫苗,但保護力尚未形成,仍充滿染疫風險。「下一波群聚感染疫情,小心恐是八大行業。」陳秀熙說,八大行業從業人員與醫護人員相同,均是較早接種完兩劑AZ疫苗族群,如果護理師出現染疫情形,那八大行業從業人員也有相同風險。陳秀熙說,從英國、德國、美國、以色列混打疫苗經驗觀察,AZ疫苗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至少可以阻擋感染病毒2至3個月,雖然第三劑疫苗無法完全防止感染Omicron,但可以減少重症,指揮中心應讓醫護人員優先接種第三劑疫苗,且涵蓋率應盡速達到與第二劑相同的7成。「如果有從境外返國的親友,醫護人員應避免接觸。」陳秀熙說,現在再多的檢測都只是消耗檢驗量能,但防疫幫助不大,一定要從施打疫苗著手,若是在醫院內照顧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再未接種第三劑疫苗,或是第三劑疫苗保護力未形成前,一定要最好防護措施。至於已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的醫護人員,指揮中心應進行血清抗體檢驗,檢測體內中和抗體效價,得知保護力還有多少,而接種兩劑AZ疫苗且接種第三劑疫苗者,經過兩周後產生抗體後也應開始監測,隨時掌握醫護人員疫苗保護力,避免院內感染不斷發生,嚴重影響醫療量能。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榮又傳1機師確診 荷蘭返台有輕微發燒、沒進入社區
又傳出機組員確診。根據本報掌握,長榮航空一名國籍機師,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回來,今天隔離第五天採檢確診,有輕微發燒,沒有進入社區。對此,長榮表示,一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為準。長榮近期陸續有機組員確診,先是有兩名美國洛杉磯航線機師確診,再來是一名紐約航線回程的空服員確診。為了防堵疫情嚴峻,長榮昨天表示,除了增加防疫配備供給,即日起另提供快篩試劑,請所有返台航班機組員,無論服勤長、短程航班於抵台當日,均需自行檢測並回報公司,如發現異常公司將儘速安排進一步的採檢,並後續追蹤處理。
-
2022-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醫師公會憂機場「境外轟炸」春節前醫療量能恐不足
桃園國際機場疫情擴散到桃園地區,站在協助市政府的立場,照顧全體市民,防疫第一線戰士幾乎都是醫護人員、醫師公會的會員,公會今天召開相當於全國規模級的應變會議。理事長莫振東表示會議除了溫故知新,也讓醫療院所的醫師會員能夠吸收最新資訊,不管防疫裝備、防疫照顧等應該注意事項資訊,都在會議上揭露。莫振東說,桃園市醫師公會有4500名會員包含醫院、診所的醫師會員,過去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機場諾富感染、機師父子染疫到這次機場的群聚,機場雖然是「震央」、「起火點」但是桃園防守的不錯,精準的防疫和疫調全國做得最好,有警政署資料佐證桃園做的最好。他指出疫調就是要不厭其煩進行,在還不知道規模的時候,1個人可能就要坐50幾個人的疫調,桃園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他擔任醫師公會理事長親身參與,知道公部門和醫護衣人員的努力,污名化難免,因為這是人性,因為在桃園爆開,所以外界會誤認為桃園做得不好,病毒疫情之下包括老百姓,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沒有人包括醫護人員願意在機場群聚中受感染,沒有人是贏家,防疫不分黨派人人防疫全島一命。這次桃園市醫師公會應變會議不是只有桃園,採用線上會議與邀請黃立明院長、顏慕庸教授參加,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不分區立委)、常務理事洪德仁也到場,相當於全國應變會議的規模。莫振東說,現在非現在輕重症的Covid-19病患都要送醫院治療,雖然市政府跟衛生局都有規畫,相對還是會排擠其他病患的病床,其實最擔心的是「境外疲勞轟炸」,像現在口水快篩可以篩出7、8趴的患者,讓人擔心這種數量會造成過年前醫療量能就不夠。所以這些日子可以看到衛福部降載醫院醫療的能量,空出一般病房,但還是會讓人擔心,因為Omicron的傳染力太強,目前診斷治療沒問題,如果能引入有效的藥物治療就等於多了一個武器,也可以提高的能量。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到場向公會還有所有醫護人員辛苦防疫致謝,鄭文燦昨天表示目前全市11家責任醫院ICU及COVID-19專責病床共計907床,由於近期境外確診案件相當多,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進指揮所規畫新版入境防疫規定,長程航班入境者在機場即須採檢,若採檢呈陽性者,由市府消防局支援後送至醫院,採檢陰性者則由防疫計程車送至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市府將全力支援機場,全市11家責任醫院也有信心建立醫療防線。
-
2022-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責病房住滿確診病患 黃立民:政府要定調哪些該送
台大醫院附設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天下午參加桃園醫師公會全國應變線上會議指出,因應入境旅客國感染Covid-19人數增加,台北市的醫院現在每天都要輪流接患者5至10人,病房很快就會相當滿,我們照顧病患的醫療人力其實不太夠,中央要定調什麼樣的病患要送,什麼樣的不要送到醫院。黃立民說,就像輕症的病患是不是不要送到醫院,而是送到哪裡隔離或回家,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基本上桃園機場防疫的問題當然要解決,不過還是要檢視還有哪些漏洞,還有從現在起到春節,醫療資源的問題要如何處理,桃園應該也是面臨到這個問題。會議主持人之一醫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立委)強調,黃立民教授的論述都相當有遠見,醫師公會聯合會這兩年來都一直在執行黃立民教授的意見,而且因此預防了許多事情發生。顏慕庸教授(醫師)在線上會議提醒桃園現在有兩個重點,第一個就是要注意正在發展中的社區感染,政府目前的做法是只要是確診者就送到專責病房,Omicron肺炎呈現的情形相對比較少,大部分是以感冒的症狀出現在你我周圍,所以在社區執業的醫師,對有感冒症狀的患者一定要篩檢,在台北就會加強篩檢,因為很明顯會以感冒主訴的病人會漸漸增多。第二個就是桃園要廣泛設立社區篩檢站,趕快找出這些傳播鏈加以阻斷,從機場到防疫旅館、家庭,「當我們在做社區圍堵的時候卻出現漏洞,就像在做排水的工作時,堤防還有漏洞水一直進來,這就是桃園目前的困境」,他同意黃立明說的光篩檢還不夠,一定要把SOP做出來。顏慕庸說,他上周到桃園對所有防疫旅館業演講,介紹「膠囊式」的動線管制,同時溝通哪些是感控的關鍵,桃園的觀旅局、衛生局和防疫旅館已經連結起來,桃園也開始擬定醫療進入防疫旅館的策略,他在另外一場演講(視訊演講)說明醫師進入防疫旅館要注意哪些要點,如果疫情再增加,防疫旅館和醫療的需求也跟著再增加,第一線的醫護支援是否也需要進駐到這一塊,桃園醫師公會可以趕快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他隨時可以支援。顏慕庸說明,如何從機艙到入境海關、防疫計程車到防疫旅館、家裡都要有一套SOP,他稱為「膠囊式管理」,他當初在台北昆明院區同時做一般的門診,也做專責治療彼此不受影響,用這個經驗能守住桃園同時提高疫苗的覆蓋率,也讓需要緊急施打疫苗的人,不要跟大家一樣在那邊等不到疫苗。黃立明院長下午要大家忘記前面第1、2劑打什麼疫苗,著眼第3劑就是要打最好的疫苗,也就是全劑的BNT或半劑的莫德納,兩個選一個。對於還是有人推薦高端疫苗,黃立民認為過去對打疫苗過敏,或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擔心有心肌炎,非常擔心副作用的話就打高端,因為高端還是會把防護力提上來,只是目前數據不太夠,但是相信還是有效,顏慕庸教授也建議可以選擇高端。黃立明表示在藥物治療方面,瑞德西偉是有效的,另外還有一種輝瑞生產的藥Paxlovid台灣可能還沒進來,但是效果可以到90趴,這兩種藥政府要趕快採購。顏慕庸建議第3劑疫苗應優先讓第一線防疫人員施打,至於境外移入確診患者爆出即將塞滿醫院加護病房,醫院篩檢站也超過負荷,因Omicron疫情較少肺炎重症,輕症呼吸道感染較多 ,建議在診所廣設社區篩檢站分擔篩檢量能。由專人負責機構(機場、防疫旅館)的感染控制措施,並加強教育民眾正確認識飛沫傳染、氣溶膠傳染,了解威脅性,讓各機構注意動線及環境的感染控制, 共同應對這波Omicron疫情。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又增1護理師確診Ct16 北市證實「非中興院區」
晚間又增加一例北市護理人員確診。台北市衛生局晚間證實,已接獲通報有護理師確診個案,非屬於原先已有確診個案出現的中興院區,而是另外同屬北市聯醫的其他院區個案。據消息人士告訴本報,是仁愛院區專責病房護理師。但北市衛生局未否認,僅表示還在調查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表示,晚間有檢出1例陽性個案,尚未列入案號,Ct值16,為台北市某醫院本國籍30多歲女性護理師。指揮中心經調查,1月11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及肌肉痠痛症狀,以為疫苗接種後反應,今日因工作定期採檢後檢出陽性。相關疫調、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刻正進行中,詳細情形將於明日記者會統一說明。
-
2022-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升三級?柯文哲:1、2個社區突破擋得住 別動不動封城
桃園機場群聚蔓延,加上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表示,未來一周若出現2、3例不明感染源,就應考慮升至三級,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就算一兩個社區突破也擋得住,不要動不動就封城。柯文哲表示,今年跟去年5月情況不太一樣,目前台北市民及流動人口約有8成已接種完整2劑疫苗,若打完2劑疫苗卻不幸感染Omicron也還好,就是感冒症狀,數據顯示不太嚴重。「不要動不動就封城」,柯文哲說,疫情升溫後很多餐廳尾牙都取消,這樣下去哀鴻遍野,防疫跟經濟發展,政府還是要取得平衡,國民要有信心,抵抗力沒這麼差,就算有一兩個社區突破也還擋得住。針對桃園提早讓學生放寒假,柯文哲表示,桃園疫情嚴俊,但北市經教育局與家長會討論後,沒有打算提早放寒假,就按照規定。至於美國入境方面,柯說,中央拐個彎就解決了,長程航班入境者當場就要做PCR篩檢,美國除了關島都是長程航班,一個程度會變相攔阻掉,政府有時會有外交困難,但可以拐個彎應付。
-
2022-01-13 養生.聰明飲食
餐餐紅肉可能危害健康 改吃人造肉就安全無虞嗎?
▌夠安全嗎?人造肉和我們在家中少量製作,拿去小農市集販賣的家常菜可說是天差地別,人造肉沒有這麼精緻,你能想像在小農市集的摺疊桌上看到一小塊標價一千美金的雞肉嗎?人造肉公司要做的是讓產品直接從實驗室進入量產階段,試著把成本壓低以便吸引大量的顧客,只賣給有錢人還不夠,但是在成本「夠低」,以讓一般人負擔得起,甚至比廉價牛肉還更便宜之前,人造肉還是只能待在有錢人的餐桌一段時間。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人造肉公司必須發展一套前所未見、可以擴張的生產系統,並且大幅降低這項劃時代產品的生產成本。雖然我們距離在超市大量販售人造肉肯定還要一段時間,數間美國公司已聯手建立了「肉品、家禽、海鮮創新聯盟」(Alliance for Meat, Poultry and Seafood Innovation),來幫助人造肉產業的發展,成員包括曼菲斯肉品、Just、Fork & Goode、Finless Foods、BlueNalu、Aremys Foods、New Age Meats。由於該組織的目標是促進美國的相關法令鬆綁,因此目前只限美國公司加入,不過前提是要先繳得出五萬美金的入會費。法令限制可說是人造肉產品上市前的頭幾號阻礙,其他阻礙還包括消費者接受度和培養基,食科新創公司甚至會在產品完成研發之前,就開始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打交道,這幾乎已成了普遍現象,同時也是執法機關想要的結果,不過這些協商通常都是閉門會議。獲得法律許可非常重要,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包括監督、檢驗、命名、標示等不同層面,管轄權也相當複雜,美國農業部負責監管肉品,包括牛肉、雞肉、羊肉、豬肉,以及食品標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監管其他所有事務,包括魚類,但不包含鯰魚就是了。這表示人造肉公司必須在兩個以難合作出名的主管機關間奔波,此外,雖然還沒正式拍板定案,但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計畫共同擔負監督責任,瓦萊提注意到:「他們了解這是食品產業科技化的一大機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會負責管理科學和魚類的部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負責在上市前檢驗除了魚類之外的產品。另外,美國農業部進行例行食品抽檢的經驗相當豐富,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並沒有,等到人造肉的生產隨著巨大的生物反應器無止境地繁殖數以兆計的細胞如火如荼展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可能只會一時興起過去看看情況而已,這對消費者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不少圈內人都覺得一旦美國批准人造肉,世界各國也都會跟進,有些人則認為其他食品法規比較寬鬆的國家或地區,像是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可能會是最方便的突破點。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來說,檢查潛在的細菌、病毒及其他生物媒介感染非常重要,但身為一個預算捉襟見肘的政府機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有辦法一一拜訪這些食品工廠,並對相關科技有透徹的認識,以便評估嗎?烏爾加夫特表示:「除非你有一座完全無菌的設施,還有一間清潔室,而且生物反應器是由機器人操作,不然總是會有遭到汙染的風險。」不過這其實也有些好處,像是高度精密的生物反應器可以即時檢查,甚至可以使用遠端評鑑,因為所有資料都存在雲端,相較之下,工業化農場通常戒備森嚴,而且肉品包裝場的職業安全,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爆發的許多醜聞,可說每況愈下。我們總覺得有很多保護措施,包括法律和實際層面,但是這些措施到底去哪了?就連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負責監督醫療用組織培養的專家,也將發展中的食品級肉類監管視為棘手議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消保官傑瑞米亞.法沙諾(Jeremiah Fasano)便表示,即便傳統肉類和人造肉很像,仍有其他安全疑慮需要考量,像是不同的次級原料,也就是促進細胞生長的特定化學物質,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包括中間產品、副產品、細胞「呼吸」完剩下的物質等,生長中的活體細胞會產生各種代謝物,法沙諾表示:「我覺得如果說生物製程比較複雜,那也是非常合理的。」另一位抱持相同看法的專家則是北卡羅來納州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禽類科技教授保羅.莫茲賈克(Paul Mozdziak)博士,他提及擴大規模的挑戰,和烏爾加夫特的擔憂類似:「(實驗室)傳遞過程的每個程序,都有可能受到汙染、包括細菌、微生物、病毒等。」從此處便可看出抗生素的強大誘惑,抗生素是工業化農業遭受劇烈抨擊的原因,而且許多專家都認為抗生素對全球健康帶來的傷害,甚至遠超氣候變遷。雖然高科技環境的安全程序力求滴水不漏,但其實很大程度還是取決於員工細心與否,莫茲賈克表示:「在細胞培育過程中,大部分的汙染都來自人員,某個人在某個程序上出錯,而且通常非常難追蹤。」除了汙染外,還有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因為這些細胞都是自行繁殖,但當複製的量大到數以兆計,就有可能產生基因變異,雖然不是一定會發生,但還是有風險。在二○二○年的《億萬商機人造肉》(Billion Dollar Burger)一書中,馬克.波斯特便告訴作者蔡斯.帕迪(Chase Purdy)這是一個有可能出現的「風險」,DNA每經過一次複製都「可能產生基因變異」,這會產生不穩定的細胞,同時成為新創公司量產人造肉時的挑戰,雖然他們聲稱吃下這些基因變異的細胞,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我們還是不要輕忽比較好。然而,各式巨大的災難,仍可能會讓我們接受人造肉,而暫時忽略食安疑慮、病毒感染、「科學怪食」等種種擔憂。二○○一年,英國爆發的口蹄疫造成超過六百萬隻牛羊遭到撲殺及火化,二○一九年非洲豬瘟襲擊中國,撲殺的豬隻數量為世界之最,二○一九年底,新冠肺炎先在中國爆發,接著快速散播至世界各地,據傳這種病毒的源頭來自當地的肉品市場,許多人則怪罪我們持續剝削脆弱的生態系統,貪婪取用土地畜養牲畜以供食用。二○二○年即將結束,新冠肺炎仍迫使我們只能待在家中,生活的樣貌也永遠改變。人造肉不像醃漬物一樣可以在自家廚房中DIY,我們在乎我們吃的食物已經遠超我們的理解了嗎?我們全部改吃豆腐或天貝會比較好嗎?頻繁攝取紅肉很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有些研究甚至指出工業化牛肉中含有的血基質可能致癌,雖然天然放牧牛肉含有不同的血基質,但也沒有相關研究佐證其對人體的影響。天天吃人造肉會對我們的身體帶來相同的傷害嗎?還是科學家可以成功改造細胞,降低其中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還有好多好多問題可以問。※ 本文摘自《「矽谷製造」的漢堡肉?科技食物狂熱的真相與代價》。《「矽谷製造」的漢堡肉?科技食物狂熱的真相與代價》作者:拉里莎.津貝洛夫 譯者:楊詠翔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11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染疫危機恐措施升級? 陳時中:疫情已漸收斂
桃園機場衍伸居服員相關個案,其中確診者在桃園某食品廠上班,但相比電子廠停工,食品廠卻持續運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食品廠已經篩檢3至4百位篩檢陰性,仍有部分隔離,會疫調做出最好的判斷。至於國內本土染疫事件延燒至今,國內防疫措施包含加強戴口罩、隔板、梅花座是否會升級。陳時中表示,「沒有考慮更嚴格措施,現在看來疫情有在收斂,且彼此個案的連結越來越清楚。」近期桃園機場衍伸相關個案有42例,但有1例計程車司機排除於群聚案件,此外有3例為醫護人員相關個案。陳時中說,包含清潔人員、計程車、保全、推車四大類。其中清潔員衍伸的歌友會社區案,已進行社區監測篩檢770位,維持3位陽性,沒有持續擴大;手推車員工則與居服員太太衍伸個案,如電子廠個案、安親班家庭及個案家庭等,多起基因序列也相同可以串起。唯獨防疫計程車司機(案17240)證明與桃機群聚不同,但防疫計程車隊也經過二採,後續若三採結果出來無,就代表疫情被控制住。至於有別於桃機個案之外,就是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的護理師確診,累計3人,時序也可完整連結,陳時中說,「整體疫情都有脈絡可循,雖然無法完全證明對社區威脅,但慢慢在控制中。」針對居服員服務的家庭中,父母在食品廠工作進行擴大篩檢,疫情有收斂中,希望能控制住。
-
2022-01-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界憂醫療量能崩?張上淳:確診者符合3條件即可解隔離
近日Omicron境外確診數不斷增加,但多半為輕症或無症狀,外界憂心壓迫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近期針對新變異株Omicron的解除隔離條件討論,非重症無需ICU治療、輕症住在負壓或專責醫院的人,符合3項條件即可解除隔離,自主管理。張上淳表示,先前解除隔離版本是針對Delta變異株,擔心會有高傳染力,因此制定較嚴格條件,特別是要求2次呼吸道檢體的Ct值需大於30,或者檢驗陰性才可解除隔離。如今有Omicron新變異株,專家小組認為不需個別對於變異株設定條件,只要不是重症、症狀緩解如退燒發病達10天以上,大部分Ct值都很高,第三條件是確定連續2次Ct值大於30或陰性,有此三條件即可解除隔離,不需再區分是感染何種病毒,返回社區都是安全的。另外針對「舊案」,張上淳表示,不論是在境內或境外感染,但先前沒被診斷出的人,被診斷出來後,看到Ct值偏高、病毒量偏低,只要有相關條件,特別是抗體檢驗、後續呼吸道檢體PCR,只要Ct值高或者陰性,相較過往需要區指揮官診斷,確認為舊案可提早解除隔離不用關10天,這次修訂後,因為經驗越來越多,不需要勞煩指揮官,因此只要符合3項條件,可在衛生局同意下解除隔離。張上淳表示,確診舊案如果沒有症狀,可以避免再次感染,就比較不擔心。如果舊案的N抗體為陽性,代表更早之前已被感染。若2次呼吸道檢驗,第一次採檢Ct值偏高、2天內第二次採檢若Ct值下降,就代表是急性期;如果沒有此情況,Ct值高、或間隔24小時再採檢仍是陰性,就無需擔心急性感染,即可判定為舊案。無論國內或國外確診,依照客觀數據,都可提早解除隔離,張上淳表示,不少醫界討論,擔心Omicron突然增加,是否會佔用醫療資源,指揮中心也會評估,在疫情嚴峻或個案較多的時候,在3個條件下,不需要連續2次採檢陰性才能解除隔離,而是只要發病10天以上,即便沒有呼吸道檢體陰性或Ct值大於30,必要時也可以讓個案到集中檢疫所,在社區中繼續隔離,不占用醫療資源,這也是此次專家會議討論出的但書,避免每次都要經過小組討論,緩不濟急,讓指揮中心可以快速反應。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的解除隔離標準,若經研判為舊案,可以不需待滿10天提前解除隔離,第一條件是無相關症狀,以及一採陽性時Ct值大於30,連續兩次採檢Ct值大於30或陰性,則不需待10天,部分民眾確實可以受惠,多少比例仍需更多資料整理。張上淳表示,過去都有提早解除隔離的條件,不過需要多一道手續,就是經過網區指揮官,會延誤半天或一天的時間,現在因新的Omicron變異株,希望減少延誤時間,讓醫院可以更快速達到解除隔離。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打籃球恢復「戴口罩」 最快周六擬辦
國內疫情緊張,指揮中心公布最新防疫規範,包括運動、唱歌、拍照等活動恢復成須戴口罩,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北市將恢復室內外運動「全程佩戴口罩」,除水域活動外,包括「打籃球」也要戴口罩,並預計最快在14日對外公布、15日實施。蔡炳坤表示,針對運動防疫規範,北市府上午有開會討論,原則上恢復室內外運動「全程佩戴口罩」,包括「打籃球」也要戴,但民眾進行水域活動可不必佩戴口罩,例如游泳池、烤箱、水療設備、三溫暖、蒸氣室、冷熱水池等。蔡炳坤表示,針對運動比賽的防疫規範,過去選手上場比賽時附上健康證明、打滿2劑疫苗且隔14天證明,可拿下口罩;如今中央已將第3劑疫苗間隔期間縮短至12週,至於選手已經打2劑疫苗又滿12週,是否應追加第三劑疫苗,目前地方政府尚無規範。蔡炳坤表示,原本北市府要在12日公布運動指引,但因為碰到比賽選手是否要打第三劑疫苗等問題,所以請醫療專業團隊、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璩大成就此問題做討論,並預計最快在14日對外公布、15日實施。
-
2022-01-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例! 境外92例創新高 有58例落地就篩出
國內新增9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個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上午有58例落地篩檢、34例居家檢疫篩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27例女性、4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34例)、越南、澳大利亞及菲律賓(各4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德國、法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4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8日至今(2022)年1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64,61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45,758例排除),其中17,559例確診,分別為2,854例境外移入,14,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聯醫2名護理師確診 醫曝過年情景:覺得很可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昨有兩名護理師確診。北市聯醫主治醫師姜冠宇於臉書PO文指出,醫護同仁若證實確診,也是百密難免一疏,但這在匡列下,整個跨單位人力的損失,不能工作,還要另外調派內科人力支援,「這在過年前夕非常要命。」「我真的覺得很可怕。」姜冠宇說,目前桃園之外,北部醫院已經有些壓力,內科、小兒科醫師都已大半去排班支援專責病房,這發生在過年排班人力不足的時候,也是內科病人狀況最差的時候。姜冠宇說,他主張盡量減少航班,減少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占據專責病房,和減少增加護病比負擔,但不是非人道阻止國人入境,而是希望台灣繼續維持穩定,讓大家好好打疫苗。姜冠宇說,桃機有些傳染鏈表明,病毒可能會在公共廁所傳播,若發現人潮場合的公共廁所狹窄、潮濕,基本上要盡量避免,或使用時並全程小心減少觸摸與持續戴上口罩,因廁所在國外都是高風險傳染區,認為疫情後的廁所都須很寬敞,才能符合一點點的安全需求。
-
2022-01-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輕症、無症狀激增「防疫越艱困」 出國恐要等2023年後
國內本土疫情爆發,已累計38例桃園機場相關個案,另有3例為北市聯醫群聚案件。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目前已知沒有任何不明感染源出現,但隨著Omicron有「感冒化」趨勢,多屬「無症狀」、「輕症」居多,未來防疫會更加困難。李秉穎表示,在匡列本土個案過程確實會遇到「無症狀」、「輕症」或沒有明顯接觸史,會是防疫最困難的地方,但目前沒看到無症狀有到處亂傳的,大部分也都在匡列確診後都有找到個案。外界指稱桃園市的風險較高,大家都很緊張。李秉穎表示,像是照服員事件經基因定序,跟桃園機場清潔員初步判定也有相關,都還在可控範圍之類,沒有像本土去年5月大爆發的跡象。李秉穎表示,無論境外和本土案例有多位確診病例進來,雖有進行落地篩檢等,但有部分若呈現PCR偽陰性、病毒潛伏期比較久,到了社區才開始發病等,就怕春節期間出現防疫漏洞,因此到過年前後都不能放鬆,要採取比較嚴的防疫措,避免到人多的室內場所群聚,但可以在家中團聚或到戶外走走。「大家都說新冠疫情會『流感化』,其實不是,是會『感冒化。」李秉穎解釋,相較於流感每年還有一定比例會重症,但新冠病毒的特性使然,轉向感冒化,多是輕症,例如感染者開始會有鼻子、頭痛等症狀出現,咳嗽反而變少。李秉穎說,「一天到晚被問何時可以出國,我想可能2023年或許有希望。」但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他也坦言「醫學史上沒有遇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待疫情趨緩邊境才有開放可能。
-
2022-01-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社區感染孩童也成傳染鍊 李秉穎:下半年滿5歲童可望打新冠疫苗
桃園機場相關疫情,已有五名幼童染疫確診列為本土個案,憂心未滿12歲以下無法施打新冠疫苗,恐捲入確診風暴。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今年度下半年可望讓5-11歲兒童打新冠疫苗。李秉穎表示,現已知國外美國及歐盟等,有授權BNT及莫德納疫苗都已經開放12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若國內要比照施打,食藥署要先授權讓5至11歲兒童接種,ACIP會議才會開會討論決議。「但好消息是兒童重症非常少見,好比像幼兒園等年齡的孩子,死亡率是全年齡最低。」李秉穎也說,因此該年齡層並非緊急施打族群,但面對社區感染,孩子也會成為傳染鍊之一,因此終究都要施打疫苗。李秉穎表示,只要食藥署通過相關核可,就由ACIP討論決議後,今年度下半年有機會讓12歲以下兒童可以施打到新冠疫苗。凡家中有幼童的家庭,家人務必都要打好打滿新冠疫苗,且兒童的防疫措施要嚴謹。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日表示,專家會議會針對考量國內疫情狀況、疫苗在此年齡層施打的好處和壞處, 一併考慮分析。
-
2022-01-1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一張圖秒看懂何時我能打第三劑 超實用日期對照表快存起來
Omicron再度讓國內疫情升溫!近日本土、境外案例皆爆增,不少縣市陸續傳出確診疫情,許多民眾也開始搶打第三劑疫苗,除了各縣市開始設立大型接種站外,指揮中心更預計將在1月15日重啟1922疫苗預約平台。以下整理已經接種第二劑的日期,對照12周後該打第三劑的日期供民眾做為接下來預約疫苗時的參考。新冠疫苗第二劑隔12周後,可施打第三劑日期對照表Q1:1922疫苗預約平台重啟,我能用來打二劑嗎?A:不行,此次以提供第三劑施打為主。Q2:1922疫苗預約平台15日重啟,何時正式開打第三劑?A:17日起至23日開打,以一期一周為一個單位。Q3:1922疫苗預約平台何時重啟確切時間為何?A:1月15日上午10時至1月16日中午12時。Q4:這次1922預約平台跟過去有什麼不一樣?A:僅提供預約,不需要意願登記,也沒有簡訊通知。Q5:接種第三劑有什麼限制?A:需年滿十八歲以上、完整接種滿12週以上。Q6:除了1922疫苗預約平台,我還可以去哪裡預約?A:「新冠疫苗防治一網通」會顯示有哪些醫療院所有提供疫苗施打。Q7:第3劑可以施打哪種疫苗品牌?前面兩劑皆AZ者,第三劑建議「莫德納、高端、BNT」。前面兩劑為莫德納、高端、BNT者,第三劑建議「莫德納、高端、BNT、AZ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