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異味
共找到
413
筆 文章
-
-
2020-10-03 科別.牙科
何時該換牙刷? 遇到這3種情況就該換
為了確保潔牙效果與口腔衛生,一般大多建議民眾至少每三個月更換牙刷,但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叮嚀,時間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牙刷刷毛已外岔、牙刷髒污、有異味,甚至感冒痊癒後都建議換新牙刷,以避免細菌大量孳生而影響口腔健康。什麼時候該換牙刷?一般通常建議牙刷應至少每三個月更換一次,但實際上相信有不少人即便牙刷刷毛開花仍繼續使用!黃斌洋醫師提醒,無論是一般牙刷或電動牙刷,若刷頭出現以下情況就代表刷毛已損耗、不堪使用,建議提前更換新牙刷為佳! 1.刷毛變形、外岔若從牙刷背面就能看到岔出的刷毛,就代表牙刷刷毛已變形,若持續使用將會影響到潔牙效果,建議宜提前更換為佳。2.刷毛根部顏色變深牙刷根部刷毛密集,若刷牙後未仔細清潔牙刷,髒污持續累積就容易滋生細菌,反而不利口腔健康!因此,若發現牙刷刷毛底部變黑、有明顯髒污或出現異味時,就是更換新牙刷的時間囉!3.大病初癒後由於口腔中可能帶有不少的細菌、病毒,因此建議在感冒或流感之後最好更換新的牙刷,以避免病毒交互感染而造成身體不適。 黃斌洋醫師補充,注意牙刷衛生可說是口腔保養的第一步,建議每次刷牙後應自細沖洗刷毛、去除食物殘渣,並直立放置在通風良好處讓牙刷自然風乾;由於浴室通常較為潮濕,因此最好不要幫牙刷加蓋,或放置在盒中,以免濕氣無法揮發反而助長病菌滋生。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總會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19 新聞.食安拉警報
南投衛生局抽驗中秋食品 烤肉醬、豆干3件添加物違規
中秋節月餅、烤肉應景食品多,南投縣衛生局為確保食品安全,執行中秋複合式專案稽查,針對南投縣中秋月餅、餡料食品製造業、烤肉組合包製造業及應景餐飲業稽查共計12家,抽驗98件應景食品,結果發現1件烤肉醬調味品檢出防腐劑及2件五香豆干及四分干檢出過氧化氫與規定不符。違規產品立即下架,移送來源縣市衛生局依違反食安法裁罰。南投縣衛生局表示,中秋節是重要傳統節慶,親朋好友團聚,吃月餅及烤肉已成中秋節慶祝方式,食物和食材種類相當多樣。衛生局配合食品藥物管理署執行「中秋複合式專案」,針對縣內中秋月餅、餡料食品製造業、烤肉組合包製造業及應景餐飲業稽查共計12家,稽查食品業者及餐飲業者製作過程、使用原料及環境衛生。另抽驗月餅、餡料、調味醬及水產加工食品等販售業者共86家計98件應景食品,檢驗衛生標準、防腐劑、重金屬、甜味劑、過氧化氫及亞硝酸鹽等項目,除烤肉醬查出防腐劑、豆干檢出過氧化氫與規定不符。衛生局稽查糕餅製造及餐飲業者稽查,食品業者登錄、產品責任險投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實施情形及產品標示,而網際網路訂購產品者,查核「以通訊交易方式訂定之食品或餐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未發現不符合規定。衛生局也提醒民眾,中秋節氣溫依舊濕熱,包括烤肉等食材務必做好冷藏,避免變質腐敗,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及食材儘速食用完畢,如發現有異味、腐敗及變質情形避免食用,民眾若有任何食品衛生問題,可洽衛生局食品科查詢,專線049-2231994。
-
2020-09-19 科別.牙科
口臭不是火氣大! 就醫洗牙 發現厚厚牙結石是牙周病
嘉義賴先生常被親近友人提醒口氣不佳,他以為是火氣大、每天嚼口香糖,還戒除平日愛吃的蒜頭等食物,購買坊間降火氣健康食品,卻仍不見改善,日前到醫院就診洗牙,牙醫師發現賴先生口內有厚厚一層牙結石,經牙周病治療第1階段療程,學習刷牙正確技巧,口臭問題大幅改善,社交也更有自信。嘉義基督教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楊惠敏說明,口臭來源有1至2成可能與全身性系統疾病相關,如腸胃道感染潰瘍、呼吸道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或是服用容易造成口乾藥物等,近9成口腔異味則源自口腔疾病,尤以牙周病影響最大。嘉基牙周病科主任鄭嘉瑢指出,根據統計,90%以上國人,皆患有程度不等牙周疾病,早期多以牙齦炎形式出現,特徵是刷牙容易流血、牙齦腫脹、或伴隨口臭等症狀;但因不會疼痛,且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很多人因此而忽略其嚴重性。她說,因為忽略,以至於發現時已進展到較為嚴重程度,出現牙齦長膿或牙齒動搖等症狀,此時就診可能不得不將牙齒拔除,所以牙周病常被稱為口腔健康慢性殺手,絕不可輕忽。楊惠敏說明,一般牙周病治療可分三至四階段,在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前提下,多數患者第一階段、約3個月基本治療,發炎症狀可緩解;若牙周病較嚴重,需第二階段門診手術治療,才能改善齒槽骨流失問題,但積極治療後,後續定期維護及保養更為重要。
-
2020-09-17 科別.感染科
台東老翁染霍亂同住4人無症狀 感染源疑是河水
台東市80多歲老農感染霍亂,台東縣衛生局調查同住4人並無疑似症狀,懷疑感染源有可能來自田裡河水,已前往個案住家採集環境檢體和澆菜河水送驗。台東縣衛生局今天表示,台東市80多歲男子因腹瀉(水狀)多次、無力、暈眩症狀就醫,9月4日通報霍亂,衛生單位隨即啟動疫調衛教等防治工作,並於確診後立刻至家中及田地收集環境及同住者檢體,以進一步釐清可能感染源。個案目前病況穩定,住院觀察中,同住者4人均無任何疑似症狀。衛生局表示,這名男子在自己田裡種菜,會用旁邊的河水澆菜,衛生局人員前往查看時,發現田裡裝在水桶裡的河水已有一段時間,有可能感染病菌,因此採樣調查。另外,和男子同住的4名家人吃的食物都一樣,但沒有發生異狀。台東縣衛生局表示,霍亂弧菌經由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染,在鹹淡水中均能生存相當久,尤其是甲殼類、貝類等海鮮河鮮身上;感染後會在5天內出現米湯狀水樣腹瀉、嘔吐、脫水等症狀,嚴重時會有循環衰竭、酸中毒,若未妥善治療及補充電解質則有死亡危險。台東縣衛生局強調,霍亂弧菌依賴水生存,不怕鹼性環境,但對熱、光、乾燥、酸、酒精或肥皂等清潔劑無抵抗力,因此食物飲水應徹底煮熟煮沸,有異味異色結塊混濁等情形切勿食用;此外用餐前如廁後請務必用肥皂水洗手並雙手搓揉20秒以上再用清水洗淨,同時注意環境清潔可用70%酒精或酸性清潔劑。
-
2020-09-15 科別.指甲.足部
為什麼我的香港腳、灰指甲都看不好?皮膚科醫師先導正你2個NG觀念
A小姐走進診間脫下鞋襪,說道:「醫生,我腳常常會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B先生走進診間,把腳放到腳蹬上:「醫生,我這個指甲變色好幾年了,擦灰指甲藥擦好久,為什麼都沒有好?」以上的情境每天在皮膚科門診都會上演數次,病人都認為簡單的香港腳、灰指甲應該擦擦藥就會好,但事實卻往往不是病人想的那麼簡單。NG1:會癢的就是香港腳,不會癢就不是香港腳?「香港腳」(或稱:足癬),是一種黴菌感染足部皮膚的疾病,多數病人都抱持以下的觀念:會癢的就是香港腳,不會癢就不是香港腳。事實上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病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來自於電視廣告、街坊鄰居的道聽塗說或是網路流言等等,當皮膚科醫師試圖導正病人此一觀念時,病人常常無法接受,因為「癢就等於香港腳」這樣的信念在許多人腦中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在皮膚科醫師的角度,僅從「香港腳」單一診斷出發,也可以有許多表現,香港腳可以癢,也可以不癢,外觀的表現更是多樣化,包含趾縫間糜爛、脫皮,腳掌小水泡、脫皮、紅疹,也可以形成大水泡或是膿皰,感染較長時間的病人常會有角質增厚的表現(此時期常常不癢),有時可以合併異味產生。若是從「癢」的症狀出發,常見的鑑別診斷除了香港腳,還有像足部濕疹、汗皰疹、足蹠蠹蝕症,以及較不常見的乾癬、掌蹠膿皰症等疾病,而前面提到香港腳的其他症狀(脫皮、水泡、膿皰等)在這些鑑別診斷也可能會出現,病人多半無法正確分辨其中的差異。因此在病人探究「為什麼香港腳治療無效」之前,應該要先確認「真的是香港腳」抑或是「病人自己覺得是香港腳」,建立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香港腳雖是常見的疾病,要建立正確的診斷,還是需要專業的皮膚科醫師來執行,除了根據臨床症狀及詳細的病史詢問,也可以透過輔助的檢查來幫助確認,「皮屑顯微鏡檢查」是皮膚科診斷皮膚黴菌感染的常用檢查,將患者病灶處的皮屑輕輕刮下,置放於載玻片上,滴上氫氧化鉀溶液(KOH),待皮屑溶解後透過顯微鏡尋找黴菌的菌絲,是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檢查。但是檢查有時候會受到病患先前使用的藥物(市售成藥常含部分抗黴菌成分),導致黴菌量減少以致檢查敏感度降低,因此當病患有疑似香港腳的症狀無法確認時,除了至醫療院所皮膚科看診,就診前如已有使用藥物治療,建議要先停用1至2週,減少顯微鏡檢查出現偽陰性的機會(指有黴菌感染但因菌量低以至採檢無法檢出)。確認診斷後,一般選用外用抗黴菌藥治療數週至數月不等,視情況可短期搭配口服抗黴菌藥。NG2: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灰指甲」(或稱:甲癬),指的是黴菌感染指甲造成的疾病,常見的表現除了指甲變色(可能變黃、白、褐、灰等顏色),還有甲片增厚、彎曲、變形,甲面粗糙,甲片脆化且易碎,甲床分離(指甲及下方甲床原先應貼合處分開),嚴重者可合併甲床出血,甚至指甲彎曲成如羊角狀。但是以上表現都「不是」灰指甲專一的表現,其他疾病也可能造成相同或相似的症狀,例如反覆的甲溝炎、乾癬性指甲病變、外傷性(或原因不明)甲床分離、反覆摩擦或外傷造成的指甲增厚、外緣性指甲染色、扁平苔癬指甲病變等等。因此病人常有的「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病人覺得擦藥很久治不好的常常根本就不是灰指甲。指甲的疾病在皮膚科屬於相對不容易診斷,且不容易治療的疾病,因此強烈建議病人在開始任何的治療前,先尋求皮膚專科醫師正確診斷,再開始治療。皮膚科醫師診斷灰指甲,除了臨床表現跟病史詢問,可輔以皮屑顯微鏡檢查,另外視病患情況,可搭配指甲片病理檢查或黴菌培養,但指甲的黴菌學檢查敏感度相對較低,有時一次檢查未果,若仍高度懷疑可能需重複送檢。確立了灰指甲的診斷後,除了外用藥之外(灰指甲外用藥物一般對輕至中度感染較有效,中重度感染的患者通常幫助有限,且須使用相對長的時間,數個月到數年不等),口服藥也是一個理想的選項,但需定期監測肝功能,且治療期長(手指甲建議使用6週,腳趾甲建議使用12至16週),完成口服藥物療程後仍需觀察數月,並非吃完藥就一定會立即痊癒,因此病患皆需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小結,台灣氣候潮濕黴菌容易生長,香港腳及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疾病,反覆感染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就像感冒好了以後還是有可能又被傳染),但診斷及治療都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執行,切勿聽信坊間流言逕自斷定或使用偏方,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雙腳清潔乾爽,有任何症狀應盡速就醫。
-
2020-09-13 名人.相性幸福
除了長短與粗細 專家說「包皮」是性生活更美滿的關鍵
先說結論,除非是急性的嵌頓性包莖、反覆性的發炎症狀,或是已經影響到性行為,需要手術外,包皮過長並不一定有割除的必要。不過割除的話其實好處多多,除了清潔簡便之外,更重要的是照顧到另外一半的健康,像是減少女性陰道感染的風險,也會讓彼此的性生活更增添情趣,例如:更願意口愛,性生活更美滿。至於為什麼這麼寫呢,請繼續看下去吧。你需要知道的包皮大小事你瞭解自己的外生殖器官嗎?提到生殖器,男性最在意的不外乎是長短與粗細,然而除了外觀之外,有些構造還是需要知道,對於知識的瞭解及清潔也會有所幫助。 什麼狀況需要做包皮手術呢?這次的主題是包皮,因此如果有以下的狀況,就建議做包皮手術:狀況一:勃起的時候無法露出龜頭,也沒有辦法褪下。狀況二:嵌頓性包莖勃起後包皮卡在冠狀溝處,就像是你的脖子被勒住一樣,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而龜頭腫脹,就需要緊急至泌尿科處理。狀況三:影響到性生活,做愛時興奮程度不只降低,甚至是無法射精。進入陰道時,因為拉扯到包皮而有撕裂或疼痛感,使得硬度不足,無法繼續活塞直到射精。即便沒有包莖困擾,只是包皮較長,於是在進入陰道之後,敏感度也降低,興奮度不高,導致做愛的時間拉長,變成性愛馬拉松,嚴重的話還會有難以射精的困擾。狀況四:天呀,不翻則已,一翻真是oh my god~沒有包莖的問題,但是平時並沒有做好清潔的動作,以至於平時的油脂分泌,再混合尿液、汗水等,而產生白色或是黃色的包皮垢,通常會卡在冠狀溝的地方,久久不清不只會有異味,甚至會有感染及反覆發炎的風險;時間再拉長,還會有沾黏的情形,影響到生理的健康,不得不注意啊。性健康也是美滿性生活的一環在閱讀完上述的狀況後,如果發現自己擁有以上之一的情形,那麼建議至泌尿科讓醫師做評估。然而,介紹這些,不外乎是為了你的性健康及性生活著想。沒有人會想要在興致高昂,脫掉衣褲的時候,下體卻傳來濃厚的異味,讓人掃性;也不會想要對方要幫你口愛時,卻食不下嚥的冏境;又或者是被抱怨每次和你做愛完之後,擔心又會陰道感染……種種的問題。所以,男性們,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把包皮褪下來清洗乾淨,不只是照顧到自己的性健康,更能當位貼心的好伴侶,真是一舉多得!
-
2020-09-09 科別.皮膚
酷夏衝擊爆汗體味重 日本人發現「中年臭」分4大類
炎熱夏天皮膚大量出汗,難免身上會有些體味,然而如果味道太重,即便現在大眾工具上,大家都帶著口罩,難免不小心會輕輕皺起眉頭。日本人發現有所謂的「中年臭」,當中大致可分為「老化臭」(加齢臭)、「中年油臭」(ミドル脂臭)、疲勞臭(疲労臭)、壓力臭(ストレス臭),年過30歲不論男女都可能出現。老化臭與中年油臭 皮脂腺與細菌是元兇1999年日本化妝品公司,發明1個新詞彙「加齢臭」,如果翻譯成中文就是老化臭,在中年才會出現,化妝品公司發現中年人棕櫚油酸(パルミトオレイン酸)分泌會增加,在皮膚寄生菌分解後,會產生壬烯醛(ノネナール),身體就會漸漸散發出難聞的味道,40歲左右年紀不論男女都可能出現。日本另1間化妝品公司,也提出為什麼中年人容易會有味道的原因,他們發現,20至40歲左右民眾,皮膚油脂分泌量會增加,特別在30歲會快速上升,不同一般大家對汗水的臭味,而是「中年油臭」,不用大汗淋漓,身體是乾燥的,但是汗水乳酸在皮膚細菌分解下,特別是頭頂、後腦杓、耳朵內側容易出現臭味。上班族的淡淡「哀臭」 疲勞與壓力都會讓身體出現異味另外1種臭味,屬於中年上班族淡淡的哀愁,在壓力下所散發出來的「壓力臭」與「疲勞臭」,與汗水關係不大,就像吃大蒜,隔天全身會臭原理類似,血管將發臭物質運送到全身,在從皮膚散發出去,會有種很像「瓦斯」的味道,而且身體越疲憊味道可能越重,原因在於身體疲憊時,器官的一連串反應。所謂疲勞臭,大部分是因肝臟功能下降有關,身體分解蛋白質會產生出氨,血液把氨帶往肝臟,與其他物質合成尿素,最後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但是身體疲憊或壓力大,就有可能影響肝臟功能,如果有暴飲暴食與飲酒習慣,更是加重肝臟負擔,肝臟很難完全轉換氨,改由汗腺排出氨,就會引發難聞氣味。而壓力臭原理也相當類似,日本化妝品公司發現,在壓力體內會釋放出2種物質,二甲基三硫(DMTS)與烯丙硫醇(Allyl mercaptan),也會在皮膚釋放出來,2種物質都類似硫磺,會散發出難聞的味道,類似物質腐敗氣味。青少年汗水就是汗水 中年人汗水多了很多物質步入中年,10多歲與40多歲人體所分泌的汗水,組成物質上就會有不同,年輕人汗水就只是汗水,中年人汗水中可能有荷爾蒙多種物質,分泌量隨著年紀增加,皮膚表面寄生細菌會當作食物分泌代謝,也就慢慢出現異味,再加上壓力、疲勞、情緒等因素,也都會影響身體器官運作,導致身體散發出異味。台灣皮膚科醫師建議 多在涼爽環境盡量保持清潔台灣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不論男性或與女性,隨著年紀皮脂腺分泌會上升,特別在頭皮、腋下、胯下等部位,再加上代謝能力下降,就容易有異味產生,尤其夏天氣溫高,悶熱潮細菌容易滋生,身體異味也就跟著增加。鄭惠文補充,面對夏日炎熱天氣,降低皮脂腺或汗水分泌方法,也就是盡量在通風好的涼爽場域,環境溫度不要超過26至28度,如果因體質皮脂腺分泌旺盛,最好還是加強清潔,洗澡是最好的方式,否則也可以局部暫時清潔一下,在醫生指示下服用A酸,在醫生監控下使用,不需要太擔心副作用問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8 科別.骨科.復健
鞋子穿不對其實很傷腳!足病醫生傳授4招穿鞋指南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出遊逛街回來覺得腳痛,這有可能是穿錯鞋了!足病醫生Joy Rowland博士指出,不論任何鞋款「合腳」非常重要!一雙鞋越適合你的腳,身體的其他部分就可以更省力,甚至減輕腳痛,防止未來的足部問題,因此明智地選擇適合的夏季鞋款,讓你走的輕鬆又不累。明智選擇鞋子 增加行走舒適感天氣悶熱,許多女性都會穿上涼爽的鞋子讓腳趾透透氣,像是夾腳拖、高跟鞋、楔形高跟鞋、網球鞋、平底鞋款等。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有些夏季的鞋子對腿、腳、脊椎的健康並不是最好的,甚至會讓腳部不舒服。儘管如此,足病醫生Joy Rowland則認為,鞋子並不是完全導致足部問題的唯一原因。她強調,很多足部問題是遺傳,甚至基因的影響力比穿鞋更大。雖然基因不能改變,可以明智地選擇鞋子,偶爾換雙鞋,絕對可以避免一些陷阱,增加行走的舒適感。夏季挑鞋指南 保護足部健康至於,該如何在夏季保持足部健康呢?依克里福蘭醫學中心,Joy Rowland博士提供建議以下夏季的穿鞋指南:1.少穿夾腳拖:夾腳托適合短時間穿或偶爾穿,每天穿會加重腳部問題。若想穿夾腳拖可選擇厚底、足弓支撐的款式來減緩緩衝,以減少對腳的影響。2.平底鞋增鞋墊:如果需要大量的步行,平底鞋不是長期穿出門的最佳選擇,想要穿平底鞋,盡量選擇一雙底部有足弓支撐和緩衝鞋墊的平底鞋。他解釋,因為當底鞋過於平坦時,足弓傾向於下降,這會導致腿部向內旋轉,一旦膝蓋開始轉移,臀部也會移動導致姿勢不正。3.變換高跟鞋高度:每天穿著高跟鞋使人體重心向前移動,很可能會導致下背部疼痛。此外,膝蓋承受額外的壓力還會導致關節炎。他說,如果真的要穿更高跟鞋,盡量避免一直穿著同一高度的鞋,以免造成後腿和跟腱變得緊繃,也許試試楔形高跟鞋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撐。4.運動鞋支撐力好:穿一雙好的運動鞋有助於支撐你的雙腳。不過,當心那些只注重設計而不注重鞋底的時髦運動鞋,小心質量低、透氣性差可能導致腳部出現異味或出汗等其他問題,尤其在夏季氣溫較高的情况下。穿雙合腳的鞋子 減輕腳部疼痛Joy Rowland表示,不論任何鞋款「合腳」是非常重要的!一雙鞋越適合你的腳,身體的其他部分就可以更省力,甚至減輕疼痛,甚至預防未來的足部問題,因此明智地選擇適合的夏季鞋款能讓你走的輕鬆又不累。參考資料:The Best Summer Shoes for Your Feet(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喜歡把腳趾甲剪很短? 用錯方式很容易就會凍甲 買鞋還得看時間! 日夜差異大,注意這幾點才合腳
-
2020-09-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中元普渡飲食有禁忌! 拜拜食物下肚前,這4地方看仔細
根據我國傳統,民間於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有準備豐盛的供品敬奉祖先及好兄弟之習俗。普渡拜拜可說是民間年度大事,家家戶戶準備供品時,都會到各大賣場採購,但在祭拜後,不少人會說普渡過的食物感覺少一味,是因為被神明和好兄弟吃過,其實不盡然! 食物長時間曝曬易變質 肉類應充分加熱再食用不過,農曆七月氣溫高,普渡時將食物拿出冰箱外,一放就是一兩個小時,食物當然容易變質,尤其一般拜拜都會把食物包裝打開,或是將香插在食物上,很容易孳生細菌造成食物壞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祭祀供品、普渡食品之衛生安全需特別注意,如魚、雞、豬肉或素三牲等應避免長時間暴曬而造成病原菌生長,並建議食用前應將食品充分加熱,以避免食品中毒。 選購乾糧4原則要牢記 避免食物中毒 此外,食藥署進一步提醒,購買罐頭、泡麵、乾糧及飲料等之供品則應注意以下選購原則:一、完整包裝之食品應有清楚完整之標示,如內容物、食品添加物、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及有效日期等。二、購買前應確認包裝是否完整,切勿購買已拆封或有破損之產品,如發現罐頭食品膨罐則請勿食用。三、不選購來路不明、外觀不完整、顏色過於鮮豔或太白的產品。四、食品開封時,如發現有異味、腐敗之情況應立即丟棄。 冷凍食品應適當保存 確保飲食安全無虞夏季高溫多雨,食藥署提醒,食品業者,含製造業、輸入業、餐飲業、物流業、倉儲業及販賣業等皆應特別注意低溫食品的保存條件,冷凍食品之品溫應保持在攝氏負十八度以下,冷藏食品之品溫應保持在攝氏七度以下、凍結點以上,並同時避免劇烈之溫度變動。而民眾在寄送低溫宅配前,也應先將欲寄送的食品預冷至適當溫度,收受低溫宅配或購買低溫食品後則應迅速放入冰箱,以確保飲食安全。延伸閱讀: 中元普渡祭拜罐頭 外觀出現這4大狀況千萬不要買 焚香、燒金紙會釋放致癌物? 環保署解析真相 黃麴毒素會致肝癌! 愛吃2食物最好提高警覺
-
2020-08-31 科別.皮膚
香水噴錯位置會變臭!遮蓋異味犯5大禁忌會影響味道
動輒37度以上的高溫裡,有些人怕流汗飄異味,進而會使用香氛用化粧品遮蓋惱人的異味,或是透過迷人香氣增加魅力,然而,你也有「香水可以治療狐臭」或「噴在私密處可遮蓋異味」等迷思嗎? 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 過度使用反而更臭其實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過度使用香水、體香膏,不但無法遮蓋氣味,反而會「比臭更臭」,如有嚴重狐臭的情形,還是要就醫診療。食藥署指出,一般消費者香水使用的量不大,可直接擦在皮膚上,但若本身容易皮膚過敏、氣喘、皮膚容易癢、有濕疹者,使用時要留意;至於私密處部位較為敏感,胡亂使用香水噴灑,反而可能會增加刺激、過敏等風險,只要保持個人衛生清潔乾淨即可,若個人衛生良好,但私密處仍有異味,可能受到感染,應儘速就醫。選購香氛用化粧品 5大重點要注意此外,常見的香氛用化粧品有香水、香膏、香粉等產品,食藥署表示,選購時要「看標示」,特別是品名、用途、保存期限等,不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而肌膚較敏感者,使用香氛用化粧品前,建議「要測試」,等皮膚沒有刺激或過敏等不良反應時,才可安心使用;使用時則要「避部位」,避免使用黏膜部位、朝口鼻噴灑或直接噴在臉上,以免吸入。此外,香氛用化粧品儲存時要「放陰涼」,存置於陰涼處,避免放在陽光直射、高溫潮濕的地方;最後,香氛用化粧品開封後要「限期用」,並留意產品效期及是否變質,如產品已經分層、變質、變色或有異味等情況,就不要使用。如果使用香氛用產品後,皮膚出現狀況時,應及早接受診療。就醫時請攜帶使用的化粧品(包含產品全成分標示),告知醫生出現症狀的皮膚狀況、使用中的藥物種類及日常生活情形,並將使用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向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5340。延伸閱讀: 體味揮之不去? 試試這些方法狠甩臭摸摸 流手汗可能不是太緊張! 要求完美、脊椎側彎都須注意
-
2020-08-30 科別.婦科
健康醫點靈/婦女不自主漏尿 雷射治療改善
花蓮60歲劉姓婦人私密處散發異味,每天要多次洗澡才能消除,加上有漏尿問題,腹部不經意用力,尿液就不自主滲漏,不但很困擾,還因此愈來愈缺乏自信,甚至不太敢出門。門諾醫院醫師指出,因多產婦、自然老化、體重過重,或骨盆腔手術等原因,骨盆底及會陰部肌肉鬆弛,尿道括約肌閉鎖不全,一旦腹部用力及腹內壓力增加,如咳嗽、大笑、打噴嚏、抬重物、爬樓梯等,尿液就由膀胱不自主滲漏,即是壓力性尿失禁。婦產科病房護理長楊立君說,平時可做凱格爾運動訓練改善。先平躺屈膝,收縮夾緊肛門,持續縮緊到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就像憋尿的動作,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持續收縮約10秒,再放鬆10秒,重複15次,每天1回,平時也可站著做。但切記不能想上洗手間時做,以免變成真憋尿,影響膀胱健康。醫美中心主治醫師林怡欣說,如果無法自行恢復緊實,私密處雷射治療也可緩解漏尿困擾。以雷射光產生的熱效應,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可增厚陰道壁,連帶尿道口角度會變平,改善漏尿。林怡欣指出,私密處雷射是非侵入性方式,依個人體質不同,療程次數也不同,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也快。不過,楊立君指出,若有懷孕、月經期間,或組織復原能力差的糖尿病患者、子宮脫垂造成陰道變短者、癌症患者及性病發炎等,無法做私密處雷射,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
2020-08-27 科別.婦科
私密處容易飄出異味?醫師教你從分泌物顏色辨別是哪種感染
健康版Ⅹ元氣網推出元氣醫點靈現代科技進步,卻也造成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愈來愈多。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醫點靈」專欄,邀請醫師深入淺出的解說生活中最實用的保健知識,透過文字與影音,教導大家可以輕鬆簡單的過日子,樂享元氣滿滿的健康生活。炎炎夏日,氣候濕熱,女性容易有私密處的難言困擾,該如何保養、預防,才能讓私密處保持乾爽、避免泌尿道感染?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傳授「夏日女性私密處保養術」。夏天是女性泌尿道感染高峰期,私密處保養非常重要,如果保養不當,容易飄出異味,出現陰道搔癢、灼熱、刺痛等不適感,引起泌尿道感染發炎。如何正確保養私密處?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強調,首要做好私密處的清潔工作。小便刺痛、有灼熱感許多人因為憋尿、水喝太少,導致泌尿道遭細菌或黴菌感染發炎。蔡可欣指出,女性尿道長度只有3~4公分,稍有不慎會陰部細菌很容易從尿道進入膀胱,引起急性尿道、膀胱發炎,患者會感到下腹脹、痛,出現小便刺痛、有灼熱感、頻尿或血尿等症狀,出血量多,甚至有寒顫、發燒等症狀。抵抗力低 易感染「憋尿」是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危險因素,蔡可欣表示,夏天流汗多,從泌尿道排出的尿液會比較少,加上喝水量不足,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提醒女性朋友,平常要多喝水外,更不要過度憋尿,大約2至3個小時上一次廁所,把膀胱的水分或尿道附近的細菌排掉,以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避免私密處感染的清潔一定要做好。」蔡可欣說,如果內褲沒有常換洗、沒有認真洗澡,身體的局部清潔不徹底,又睡眠不足,抵抗力會降低,就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溫水沖洗「由前往後」如何正確清潔保養私密處?蔡可欣認為,宜採用最自然的方式,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但沖洗可不是亂噴一通,建議應「由前往後」沖洗,且盡量用溫水或稍涼的水從前往後沖,輕輕的把一些分泌物或黏液沖掉即可,提醒不要沖洗到陰道裡面。若是私密處飄出異味,大部分都是泌尿道遭細菌或黴菌感染所引發,蔡可欣說,通常是在人體抵抗力低、睡眠不足、比較疲累,或長褲穿太久、悶太久等情況下,會造成細菌或黴菌的孳生,進而引起泌尿道感染發炎。但有少數人則可能是伴侶問題,經由性行為導致病毒細菌的傳染。清潔劑不可洗陰道內部市售很多私密處清潔品,如何選購與使用?蔡可欣認為,這些私密處專用清潔劑都是外陰部沖洗液,不可沖洗陰道內部,大部分的人是不需要使用的。有些女性習慣使用陰道灌洗劑,但陰道屬於弱酸性,若經常使用灌洗劑可能會破壞其酸鹼值,建議不要隨意使用。從分泌物顏色辨別病菌感染• 黴菌感染:出現乳黃色分泌物,私密處會有搔癢感。• 細菌感染:出現黃綠色分泌物,私密處飄出魚腥味。• 滴蟲感染:出現泡沫狀分泌物,泌尿道有灼熱感。私密處保養叮嚀• 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選擇棉質且寬鬆褲子或穿著裙子。• 運動後先清洗、更換乾爽的衣物。• 適量補充益生菌或蔓越莓錠等保養。• 勿過度沖洗私密處。• 定期更換衛生棉、護墊。• 分泌物不多時,盡量不用護墊。• 多喝水降低感染機率。
-
2020-08-27 科別.婦科
老是「卡到陰」! 運動美眉慘破皮還發炎就醫擺脫困擾
台中市一名妙齡女子在青春期時,出現「小陰唇肥厚」的問題,尤其近兩年靠運動健身維持好身材,無奈運動時常「卡到陰」,甚至造成小陰唇摩擦破皮、發炎,卻又難以啟齒,十分尷尬,直到最近才鼓起勇氣就醫,經接受手術後,終於擺脫擾人的困擾。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整型外科醫師廖力穎建議女性,私密處整形不再是只有尋求美觀才就醫,還要顧及功能、衛生及美學問題,這項手術為門診手術、恢復期短,建議女性有問題不要羞於啟齒,應該向醫師求診、積極處理。廖力穎說,女性兩片小陰唇位於陰道口,如同裙擺要邊緣輕薄、底部厚實,像遮簾般保護女性尿道口及陰道,保持陰道適度濕潤,也預防外在汙染造成感染。她指出,當兩腿併攏時小陰唇應藏在大陰唇中。若小陰唇肥厚、過長、不對稱等,可能造成私密處清潔困難、異味、反覆陰道感染、摩擦不適等,大多數就醫的患者不單是為了美化外觀,同時有健康困擾前來就診。廖力穎說,私密處治療及手術項目多,婦女常見更年期及產後輕中度漏尿,可藉由陰道雷射改善,嚴重的尿失禁則建議婦產科及泌尿科的尿失禁手術。她指出,私密處整形手術的項目包含小陰唇整形、陰蒂包皮去蓋手術、大陰唇抽脂或減積手術、大陰唇脂肪移植手術或填充治療,陰阜抽脂或減積手術、陰道口會陰部重建手術、全陰道緊實手術。關於私密處整形手術,廖力穎認為醫師必須兼顧整體美學及功能重建,治療前後影響的層面包含了女性心理、生殖和泌尿功能。
-
2020-08-20 新聞.健康知識+
誰說畜牧業就一定是高污染?全球最大豬肉出口國之一的丹麥早就有解!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過去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全球畜牧業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因此兼顧經濟需求與永續發展,已是畜牧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全球最大豬肉出口國之一的丹麥商務辦事處倪安升處長(Nicholas Enersen)曾表示,「為了解決人口增加造成的糧食危機問題,也同時需要創新科技的幫忙。」在幾個月前,台灣卜蜂企業預計於花蓮建造養雞場,當地居民認為養雞場會造成環境污染,因而發起抗議卜蜂進駐花蓮鳳林的行動,最終花蓮縣政府也順應民意,撤銷卜蜂已取得的各項許可及執照。當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難道就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經濟與永續發展的可能性嗎?答案是,有的!讓豬糞變「綠電」,丹麥成永續發展世界冠軍國丹麥商務辦事處倪安升處長(Nicholas Enersen)曾表示,「為了解決人口增加造成的糧食危機問題,也同時需要創新科技的幫忙。」以丹麥為例,豬肉出口佔世界出口總量的17%, 佔世界煙燻肉品和火腿出口的22%,是全球公認的「養豬王國」,卻也是世界最成功的永續農業食品生產國,因為丹麥政府與企業早就已經展開因應的行動計畫,包括將禽畜糞便用於生產沼氣,更鼓勵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科技。在丹麥全國不到600萬人口中,每年生產出2800萬頭豬,在密集的養豬產業中,丹麥卻能夠在2019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指數中於各國中排名第一,最大的關鍵即是「沼氣發電」。丹麥政府在2012年通過了新的能源協議,設置了補助金鼓勵沼氣再利用為電力、熱能的生產以及作為運輸燃料等用途,自此丹麥的沼氣產生量開始大幅增加。為了讓豬糞變為可持續循環利用的資源,將豬糞、廢水經過集中化的厭氧發酵處理產生沼氣,將有機廢料轉化為能源及肥料等可用的資材,除了能夠降低廢水、異味等污染,也能夠使得能源循環利用,成就循環經濟!不只國外!國內養雞產業也能達到畜禽廢水及廢棄物的零排放!同樣地,不只養豬業,蛋雞場每天最大的廢棄物就是雞糞以及雞蛋洗選時所產生的污水,且雞糞除了易有臭味也會引起病蟲媒滋生,因此除了養豬產業可以利用沼氣發電使能量循環利用,台灣知名蛋雞場石安牧場也同樣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將雞糞以及廢水經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並可以利用發電機燃燒沼氣發電。此外,由於雞糞中所含的氮磷鉀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素,據了解,石安牧場將廢棄物轉換成的有機質肥料無償提供給農民,用於農作物增產,讓廢棄物產生新的價值!動物食品需求不斷增長,畜牧業不得不邁向環境友善!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50年,全球肉類產量預計將從1999年的2.29億噸增加一倍達到4.65億噸,牛奶產量則預計將從5.8億噸增加至10.43億噸。這顯示,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地上升,對於動物食品的需求也大幅增長。因此,從上述國內外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案例來看,能夠發現經濟發展以及環境永續並非無法兼顧,再加上隨著永續發展意識的抬頭,全球企業從過去單向依賴資源消耗的傳統經濟模式,加速邁向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當畜牧業面對地球資源面臨用盡的挑戰,如何減少污染,並且讓資源循環利用才是解方,而這答案早已存在!延伸閱讀▶卜蜂花蓮設廠爭議牽連畜牧業?花蓮養豬協會抗議:畜牧業污染環境是欲加之罪!▶牛牛不再怕被怪「排氣」!飼料加入這成份,有效抑制21%甲烷生成!▶動物吃蟲蟲飼料也能救地球!循環經濟的最佳體現!參考資料▶livestock's long shadow - environment issues and option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20 橘世代.健康橘
滿分的牙齒保健,一定要搭配漱口水,跟口腔疾病說掰掰!
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台灣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99.9%,蛀牙盛行率有將近88%。牙齒出問題,往往是因為牙菌斑沒有清乾淨。除了牙齒健康的大敵牙周病,還有牙根蛀牙、牙齦萎縮與缺牙這類隨著年紀增加,可能會碰到的口腔危機。只要有好的清潔習慣,口腔疾病的發生機率就會降低。一顆牙齒有五個面,如果把牙刷當成唯一的清潔工具,清潔效果當然不會好。滿分的牙齒保健,一定要搭配牙線和漱口水,才能在健康口腔的路上走得長遠。百齡漱口水站在國人牙齒保健的最前線,研發貼合民眾需要和保健效果最好的優質漱口水。因應牙周病盛行率增加,百齡推出「護牙周到漱口水—超級護齦W系列」,百分之百台灣製造、中化製藥團隊領隊,護牙周到漱口水ASP+加上Totarol超級護齦雙重複方把關國人的牙齒健康,能夠強化琺瑯質,有效去除牙周病菌,還能降低牙周病發生率。百齡護牙周到牙膏與百齡護牙周到漱口水的主要配方為ASP+,包含牙齦護理成分尿囊素、強化琺瑯質成分氟化納與抗敏感成分硝酸鉀。有「百齡護牙周到漱口水」為您的牙齦健康坐鎮,大幅降低牙齦問題、牙結石和牙菌斑發生率,全系列皆不含酒精,溫和不刺激口腔,修復牙齦又能改善壞口氣。至於現代人最害怕的口腔異味,超級護齦系列推出四種不同口味的漱口水,讓口腔清潔更上一層樓。不論是散發淡淡海鹽與草本薄荷清香的「晶鹽薄荷」,滿溢綠茶香氣又帶薄荷涼感的「綠茶薄荷」,主打口香糖薄荷口味的「沁涼薄荷」,或者是喚醒全新早晨的「晨露清新」,給重視口腔健康的您眾多芬芳選擇,讓每一天的微笑如虎添翼!實體通路:家樂福、大潤發、康是美、屈臣氏、寶雅、維康網路通路:PChome24h購物中心>https://reurl.cc/VXanL5MOMO購物網>https://reurl.cc/m9d7qVYAHOO購物中心>https://reurl.cc/VXa76R【延伸閱讀】夏天吃冰很消暑,但若你是「食冰癖」就要注意了!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14 養生.聰明飲食
要讓釋迦後熟變軟可食 專家說這些事情不能做
台東地區釋迦上市了,每年7月是釋迦夏期果開始生產的時節,釋迦果肉香甜、柔軟且含有豐富的鈣、鐵、磷、鋅等礦物質,品質佳營養豐富,消費者選購時可以挑選外觀圓整,鱗目大且為綠色或黃綠,鱗溝已開展的果實,不可放冰箱、不用塑膠袋保鮮膜包覆,在室溫下等待後熟變軟後方可食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醒,果實買回去後需放置於室溫下後熟,因釋迦果實不耐低溫冷藏,所以在果實未軟熟前不可以放在冰箱內,以免果實發生寒害,造成生理障害無法軟熟。釋迦後熟溫度需在15℃以上,放在20℃下約4天可軟熟,30℃約2天即軟熟,高於40℃果實會有硬殼不利後熟。另外,因釋迦果實呼吸率高,未軟熟前也不可以用塑膠袋或保鮮膜密封包裝,以免因果實在袋內呼吸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果實無氧窒息,而無法軟熟;保鮮膜包裹的果實更容易因缺氧,致使果實行無氧呼吸,也會使果實無法正常的軟熟,甚至產生異味。台東場表示,釋迦軟熟的判斷標準,可以從果梗處按壓,可輕易用雙手對半剝開時為最佳品嘗時刻,撥開的釋迦可用湯匙挖取品嘗。果肉呈綿綿乳白色時最好吃,當果肉呈「水水」透明狀時,表示軟熟度太高,口感與風味會降低。若軟熟果如未能立即食用,可置於冰箱中冷藏或冷凍,果肉更清涼香甜,風味更佳。
-
2020-08-06 新聞.健康知識+
冰箱沒殺菌作用,只能裝七成滿 譚敦慈:冰箱收納記得這些要訣
健康版X元氣網推出元氣的一天現代生活節奏快,科技進步帶來便利,卻也不免對健康生活帶來挑戰。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的一天」專欄,邀請專家從生活小細節出發,透過文字與影音,提供居家備忘錄,讓大家每天健康,元氣滿滿。許多人家中的冰箱是否都被食物塞得滿滿的?老是感覺冰箱的冷藏溫度不夠冷?冰箱有霉味等怪異味道?該如何改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傳授「夏季冰箱收納術」,提供正確的冰箱食物保存方法,避免吃出問題。面對台灣夏天的高溫,食物應該如何保鮮?多數人都會將食物放入冰箱存放,但往往冰箱裡的食物放得愈來愈多、愈塞愈滿,很容易造成食物過期或腐敗,食物應如何正確保存,才不致吃出健康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強調,冰箱沒有殺菌作用,只能裝七成滿,食物的存放則一定要做好收納。冰箱記得只裝七成滿現在進入夏天,很多人喜歡把食物塞在冰箱裡,覺得食物可以安全的保存,但譚敦慈認為,家中的冰箱一定要記得只能裝七成滿,若是塞得滿滿的,冰箱內氣體流動不足,冷藏的溫度達不到標準,食物很容易壞掉,尤其冰箱沒有殺菌作用,只能減緩細菌生長,食物在裡面放久了,一樣會發霉、長菌。「日本研究發現,家裡冰箱如果堆得愈滿,家裡會愈窮;華人也常說,冰箱是財庫,財庫不能塞滿,要讓新的東西可以進來。」譚敦慈表示,這個研究很有趣,因為冰箱塞太多東西,真的常會忘記,很多人就會愈買愈多,很浪費錢。醬料可集中放收納籃研究發現,「醬料」是家庭中最常重複買的東西,譚敦慈建議,在冰箱中要存放醬料,可以準備一個手提的收納籃,把所有的醬料放在一起,每次要去採買的時候,只要將籃子拉出來看一下,就知道還剩下什麼醬料,就不會再買了,也可以省錢。乾貨用密封袋一包包裝很多家庭裡都會備有乾貨,像是麥片、藜麥、綠豆、黑豆、香菇、蝦米、小魚乾、花椒、五香粉、甘草粉、黑胡椒等,這些東西如果沒有冰在12°C以下容易發霉。譚敦慈分享乾貨冰箱保存法,她用收納袋或密封袋一包一包裝起來,分裝好整齊地擺放在冰箱裡,讓它們一目了然的存放。當想煮綠豆湯時,就會非常清楚,不會找不到綠豆,又再去買。在譚敦慈家中冰箱裡有很多空的收納袋,例如:吃完麥片空的收納袋,就可以留下來重複使用,下次買麥片回家就再裝進去;薏仁吃得只剩下一點點,則會全部吃完之後,才會買新的薏仁再裝進去。透過這樣的冰箱食物收納保存方式,食物才不會長黴菌,且讓人清楚知道家裡的冰箱裡存放了哪些食物。
-
2020-07-26 科別.皮膚
用的是止汗劑還是體香劑?醫師:2者使用時機大不同
全台飆高溫,只要一走出門就大汗淋漓,不免也出現可怕的汗臭味,因此許多人會選擇使用止汗制臭劑。但有人出門前使用卻沒效,腋下還是溼兩塊,好不尷尬。醫師表示,首先要認明買的到底是「止汗劑」還是「體香劑」,且使用時機也大有學問。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和制臭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止汗劑主要成分為鋁鹽,與汗腋作用後,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將汗腺填滿以達到止汗效果。由於須等待鋁鹽作用,使用後約六至八小時才會見效,因此最好的使用時機為洗完澡、睡前將身體擦乾使用。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准於特定用途化粧品的止汗制臭劑共五種,其中四種可止汗,均為鋁鹽。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分為滾筒、塗抹或是噴霧,可選擇自己方便的產品類型。而止汗劑雖然是透過將汗腺阻塞來達到阻塞效果,但因為通常屬於局部使用,且一天使用一次即可,也不影響中樞神經,不至於造成中暑。但他提醒,止汗劑濃度在10%至25%左右,濃度越高效果越好,但也越容易刺激皮膚,造成過敏。至於制臭、體香劑,趙昭明表示,通常這類產品毫無止汗效果,主要是添加殺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細菌使其無法發酵產生異味,並添加酒精、香精等來改善體味。也因為制臭劑毫無止汗效果,民眾一天可能會使用多次,且因其成分較複雜,趙昭明說,診間常看到因使用制臭劑導致皮膚發炎、過敏的民眾,一個月約有二到三的個案。趙昭明提醒,若是因止汗制臭劑造成皮膚紅腫、發癢等,要盡快停用並就醫;且止汗制臭劑雖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但僅有局部效果,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還是必須應就醫治療。
-
2020-07-26 科別.皮膚
快檢查一下!皮膚科醫師:過期防曬乳可能害你曬傷
如果你是一個一年四季勤於使用防曬用品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瓶防曬乳過期了嗎?」的問題。但多數人在較冷的月份,常將防曬乳束之高閣,一到艷陽高照的夏天,才翻出來用。一瓶防曬乳可能用了兩年還沒用完。芝加哥皮膚科醫師Lauren Fine M.D.提醒:「防曬乳確實會過期,過期的防曬乳無法發揮效用,增加曬傷與皮膚癌的機率。」那麼,只要沒超過瓶身標示的到期日,就保證防曬乳依然有效力嗎?紐約美容皮膚科醫師Lance Brown指出,如果常把防曬乳放在海灘上,長時間處於高溫和紫外線直射下,它可能提早在到期日之前變質。為了確實達到防曬效果,使用前請注意,如果防曬乳的顏色或稠度改變,或聞起來有異味,請扔掉它。除了確認防曬產品的效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塗抹足夠的防曬乳,才會達到全面的保護力。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0-07-25 科別.皮膚
多汗、體臭好困擾 ,止汗劑和制臭劑該如何正確使用?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
您有多汗、體臭的困擾嗎?止汗劑和制臭劑又該怎麼用?為了解決難纏的體臭煩惱,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多汗者排憂解惑。汗水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 邱足滿醫師說明,人體的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小汗腺分布於全身,而手掌、臉部及腳底特別多,這種腺體的導管獨立開口於皮膚表面,成分99%是水,呈弱酸性,主要是透過排汗幫助調節體溫,然而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形成汗臭味;而大汗腺(又稱頂漿腺)主要分布在腋窩、肛門及陰部等部位,其導管開口於毛囊,汗液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酸,呈弱鹼性,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費洛蒙)來吸引異性,但若味道令人不悅就會產生體臭。 小汗腺出汗是身體對熱的反應,情緒也會影響出汗;大汗腺是受到性腺和神經控制,在青春期之後才開始分泌,情緒激動時也會刺激大汗腺分泌,對於多汗的人來說,社交穿著會很困窘,如果是大汗腺分泌旺盛,加上細菌作用產生的體臭,就真的糗大了!止汗劑的最佳使用時機是「睡前」面對多汗困擾,許多人會使用止汗劑,最常見的是鋁鹽,透過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來止汗,塗抹後不能馬上見效,需等待6-8小時。塗抹鋁鹽時要注意,人在睡覺時汗腺分泌會減少而保持乾燥,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而塗抹部位的皮膚,必須在完全乾爽的情況下,如果皮膚略帶水氣,可能會產生弱鹽酸而刺激皮膚,產生搔癢或乾燥粗糙的狀況。經過一個晚上作用,鋁鹽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狀物質,白天就不會出汗了,到了早上可用濕毛巾擦在使用部位,藉此減少止汗劑殘留與刺激性皮膚炎,日間出門流汗後就不用再補擦。若每晚重複使用,一週之後效果顯著的話,即可減少使用頻率,通常一週使用一次即可發揮止汗效果,但停用後就會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況。對於過敏體質、曾發生皮膚過敏、腋下有毛囊炎或傷口者不宜使用,以免發生刺激性皮膚炎。邱足滿醫師說明,止汗劑產品有水劑、乳劑、膏劑、噴霧或滾珠等劑型,越水性的劑型效果越好,越膏狀的劑型的使用舒適度越佳,濃度越高者效果越好,但對皮膚刺激的風險也越高。至於噴霧劑型使用時要避免吸入。制臭劑的作用原理?而制臭劑則是改變皮膚的化學性質,保持腋下不產生異味。許多除臭劑可以降低皮膚的酸鹼值,將皮膚環境變成對細菌較不利的弱酸性,阻止某些微生物繁殖;或含有抗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的菌叢,使其無法發酵而產生異味,藉此減少汗臭、體臭。某些制臭劑含有香料或稱體香劑,透過制臭劑的主要有效成分,並添加其他香味修飾體味,適合在出門前或運動後盥洗完、皮膚乾燥時使用。最後提醒消費者,止汗制臭劑只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應就醫治療。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25 橘世代.健康橘
不捨母親打針苦!她靠「天然食材」奠基媽媽8旬健康
歲月增長,人的外貌和身體也產生改變,白髮、白內障和老人味等常成為熟齡人士說不出的苦,長年研究有機保養的作家向學文,分享用簡單的天然食材,改善身體毛病。以熟齡最困擾的白髮為例,她說辣木含有豐富胺基酸、維生素,可減少脫髮、促進毛髮生長和增加髮量;充足礦物質、微量元素可恢復黑色素毛母細胞,重新長出秀髮。隨著年紀增長,人的新陳代謝變慢,汗液、皮脂等多種分泌物和細菌混合而成氣味,因此出現「老人臭」。葛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有吸汗功效,搭配除臭效果的小蘇打粉,與抗菌功效的椰子油,可自製消除異味的體香膏。鼓勵母親改善病況 帶她研究天然飲食向學文說母親有高血壓、心臟病及膝關節不適等慢性病,長年服用藥物,易產生水腫、頻尿等副作用。醫師建議注射玻尿酸,她很心疼母親受苦,便利用在國外學習的能量醫學等天然食材保養方式,鼓勵母親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和作息。「我不會規定母親要吃什麼,而是邀請母親與我一起吃。」母女倆一起共進三餐,母親看久了也感到安心,其實家人需要的是陪伴與安全感。向學文說,她和母親常一邊整理食材,一邊練習綁腿練肌肉。後來,母親坐車、坐飛機都會綁腿,就連打麻將的朋友們也受影響跟著綁腿,呼朋引伴,愈來愈多友人也加入一起養肌肉。向學文說,經過8、9年的努力,母親身體恢復健康,不用再吃藥,也無須擔心出門不方便,看著高齡80歲的母親,出國環遊世界,為母親感到幸福。善待自己 用「天然」食材改善身心向學文從小志願是學醫,希望人不要為病痛所困,雖然沒能如願當上醫師,但因緣際會下在美國學習能量醫學和自然療法,回台後開廣播節目,並出版有機不老一書。她鼓勵熟齡朋友,年紀增長的確會面臨身心改變,但不能消極面對,從生活飲食改善,疾病是有機會逆轉,像她的母親原有老花眼,透過番紅花茶湯保養眼睛,改善看不清楚的困擾。現年55歲的向學文也邁入熟齡階段,她建議「多善待自己的身體,給身體一個機會,因為健康和療癒是掌控在每個人的身上,而不是在醫師的藥方裡」。向學文的天然保養妙方抗白髮:辣木葉粉髮膜材料:磨碎的燕麥粉1杯(120g)、辣木粉2大匙(30g)、鹽1杯(273g)、椰子油1/2杯作法:1.將燕麥粉、辣木粉、鹽混合均勻2.加入椰子油,拌成膏狀即完成3.儲存在密封容器中,可保存長達1個月使用方法:髮膜抹在全部頭髮上,塗敷10~15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一周使用一次抗老人味:葛粉體香膏材料:葛粉1/4杯、小蘇打粉1/4杯、椰子油4大匙、精油20~25滴作法:1.將等量的葛粉、小蘇打粉混合均勻2.把椰子油倒入葛粉和小蘇打粉中3.攪拌均勻後,滴入精油使用方法:每次用量僅需少許,均勻塗抹所需部位【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有機不老系列專輯↘↘↘】【天然保養妙方01】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天然保養妙方02】白髮不用染?逆轉白髮變黑髮可靠奇蹟之樹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24 科別.消化系統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完全相反!尤其5種人需特別注意
打嗝、脹氣、放屁太過頻繁,是身體的警報器,可能得了「生氣病」,也就是腸胃健康出了狀況。人體內腸胃道的氣,十之八九都是吃進去的,吃進去的包括「吃飯配話」,即邊吃飯邊講話吞下去的空氣,以及所吃的食物進入消化道後,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氣體。 然而,俗話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但有不少人放屁卻是「又臭又響」,甚至是連珠炮似的響不停,讓人尷尬不已,突如其來的異味甚至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腸內菌分解殘渣產生氣體 就會形成放屁 但屁從哪裡來?食物進入口腔時,咀嚼成小顆粒經食道傳送到胃部,胃將食物充分研磨並初步分解蛋白質後送入小腸,食物在小腸被充分消化吸收之後,剩餘的食物殘渣會被送入大腸;大腸適度吸收殘渣所含的水分後,將糞便自肛門排出。而大腸內有許多腸內菌,以食物殘渣為食,會分解殘渣產生氣體,若這些氣體往下自肛門排出,就是放屁了。 一天放屁20次以下都正常 多日沒排氣恐是腸道阻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指出,放屁的聲量大小與氣體衝擊肛門括約肌的速度和力道相關,排出的氣味則與吃下去的食物內容有關。臭氣主要成分為硫化氫與甲硫醇,這些都是肉類、蛋等蛋白質在腸胃道消化、分解後產生的氣體。而腸道細菌在分解蛋白質食物後,也同樣會產生不好的氣味。放屁是正常的生理行為,高雄榮總胃腸科主任許秉毅表示,人體一天排氣20次以下都算正常,但如果好幾天完全沒有放屁就要當心,可能是腸道阻塞了。當屁量增加多於平常時,大多是因為吃太多產氣性食物或消化不良所引起,只需要改善飲食即可;但是,如果幾天沒有放屁,並伴隨有劇烈的腹脹及腸絞痛的人,必須注意可能有腸阻塞,需要緊急就醫治療。 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 屁多意味消化不良 此外,很多人以為「放屁是健康的現象,放得越多越健康」,許秉毅說,雖然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但「屁多」常意味著消化不良,因而產生太多食物殘渣,被產氣菌所分解而放屁很多;有時屁多也是重大腸道疾病的症狀之一,部分大腸癌的患者會出現放「連環屁」的情形,若屁多且伴隨有便血的情形時,應進一步就醫檢查。 排氣頻繁、氣味不佳與飲食有關 少吃產氣食物有助排氣率減半 許秉毅說,無論是排氣頻繁或氣味不佳,多半和飲食有關,只要少吃產氣性食物,如花生、地瓜、五穀米、高麗菜等,以及多攝取可幫助消化的益生菌或酵素,排氣頻率至少可以減一半。 胃腸決定一個人的健康,一旦人體的消化能力變差,體內食物殘渣就會變多,進而被腸內菌分解會產生大量氣體,而缺乏運動也是導致腸胃道蠕動過慢的主因。許秉毅強調,少運動者、常吃生氣食物者、年長者、便秘者及乳糖不耐症患者,最容易發生脹氣,建議早起散步、活動筋骨,能促進血液循環,活絡消化系統,就能喚醒腸胃道的功能。延伸閱讀: 日常6習慣都會讓胃脹氣! 你也NG了嗎? 經常放臭屁是腸癌警訊? 3情況都會讓你動不動就排氣
-
2020-07-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回鍋油「比機油還黑」!外食族如何分辨黑心油?
外食族要小心,高雄楠梓某自助餐,長期使用比機油還黑的回鍋油,炒菜給客人吃!一名離職廚師在爆料公社po文,他表示自己去年11月1號到這間自助餐店工作,今年6月底終於受不了店家行徑而離職。(>>新聞連結)以為是營養均衡的自助餐;事實上是滿鍋黑油炒菜離職廚師表示,在職的8個月中,除了過年時段和偶爾幾次有正常換新油外,其它都是舊油加新油,基本上沒在清洗。後期又碰上疫情,生意有落差,老闆娘竟為了節省成本,要求廚師拿回鍋炸油炒黑色肉類,或者炒黑色醬汁時把回鍋油炒掉!員工表示,「那幾天我們都會趁老闆娘不注意時偷偷倒掉,因為實在違背良心炒不下去!」、「老闆娘妳自己都不敢吃了,也不敢用給老闆吃,連我們自己都不敢吃,結果妳為了省成本,卻要我們炒給客人吃?」當老闆娘發現員工會偷偷把黑油倒掉,還不悅的說「叫我們看東西炒」,員工心底不滿的表示「難道你不知道那種東西會致癌嗎?」離職廚師還附上店內的回鍋油照片,只見整缸的油水居然比機油還黑,看了令人咋舌,更遑論拿來炒菜給客人吃。離職員工更指控闆娘積欠薪水、凹人休假當義工,對此,老闆娘出面喊冤,表示絕對沒有這回事,目前衛生局已經介入調查,要還給消費者一個真相…你三餐老是在外嗎?外食族不得不認識的回鍋油國人外食族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又外送平台的興起,滿足大家在家裡也能點美食吃的方便性,但是,滿足小確幸的同時,也要顧及自己和家人的食安健康!回鍋油又稱萬年油,是指重複使用的食用油,食用油隨著高溫加熱改變本質,產生過氧化物、反式脂肪、戴奧辛、多氯聯苯和多環芳香烴等200多種的有害物質,經食物進入人體,最終引起包括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回鍋油對健康有害的相關研究:1.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子誠指,食油隨高溫加熱,會改變其本質,而且加熱時間愈長,改變愈大。2. 油品含三酸甘油酯,加熱過程會分解並產生如過氧化物等逾200多種物質,過氧化物對身體有害,例如血液中乳糜粒(Chylomicrons)的共軛二烯烴濃度會隨翻用食油中的過氧化物成分上升而增加,過氧化物會產生更多的自由基,這與慢性疾病有關,亦會增加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3. 油煙含多環芳烴,這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有動物研究亦顯示,長期進食經高溫加熱的食油,氧化及聚合化的食油會令肝藏受損,還會生下肝臟較細小、體重較輕的後代。4. 臺灣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兼任講師陳俊成指出,廢食用油易出現「丙烯醯胺」、「3-單氯丙二醇酯類」(3-MPC ester)等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致癌物質。如何辨識「這是回鍋油」?1. 外觀上,油質泛黃甚至變黑,油炸後產生細小白色狀的泡沫2. 攪拌時有黏稠感3. 油耗味很重提醒家中自己煮食的媽媽,就算外觀上沒有變色或異味,也不適宜重複使用回鍋油喔。另外,大人小孩都愛吃的速食店,基於成本與時間考量,大多不會每天更換新的食用油並清洗油炸箱。據悉,各家速食業者均有自訂換油標準,平均每周換油兩次。如何從食物推測攤商使用回鍋油?(來源:譚敦慈)1. 油炸物顏色很深2. 油煙周圍牆壁卡油3. 炸東西時常常起油爆4. 泡沫表面積超過油鍋的1/25. 表皮一咬,油大量溢出6. 外皮硬但是不脆7. 放涼後有油耗味認識常見的油脂種類(衛福部:油炸油手冊)1. 豬油、牛油-動物油耐炸程度★★★★★飽和脂肪酸多,低密度脂蛋白(LDL-C)相較於植物油多,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相對提高。2. 大豆油(沙拉油)-植物油耐炸程度★★由黃豆製成的油,呈液態,適用低溫烹調,不適用油炸。3. 橄欖油-植物油耐炸程度★★★由橄欖樹的果實製成,呈液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4. 棕櫚油-植物油耐炸程度★★★★由棕櫚樹的果實製成,呈固態;另外,移除棕櫚油固態油部分剩下的液態油也廣泛使用,稱軟性棕櫚油。5. 耐炸油(業者自行調配油品之統稱)-植物油耐炸程度★★★★以棕櫚油為主,或與其他植物油混合(稱調和油) ,可透過調整脂肪酸比例,增加油品的安定性,促使可油炸時間增加,多呈液態,方便操作。6. 酥油(烤酥油、起酥油)耐炸程度★★★★動物油或植物油為來源。有添加乳化劑,便於製作烘培點心,有專業用途,勿作為油炸油。衛福部提醒,長時間使用的油炸油需要更換,除了影響食品的口感與美觀,當食品吸了已變質的油炸油,被消費者吃下肚,太多的反應產物會使油炸油更容易變壞。吃下過量的油炸品會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若吃下過多「變質」的油品食物,容易導致人腸胃不適、嘔吐、肝毒性、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註:於動物實驗中,高劑量的油炸油飲食(20-25%總極性化合物)提高罹患高血壓及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參考資料:爆料公社、衛福部油炸油安全管理簡易手冊
-
2020-07-22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孕夫妻防疫期間在家工作 調整作息搭配中藥順利懷孕
一對住在北部的不孕夫妻,原本工作忙碌,經常出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改為在家工作,在中醫的建議下,調整生活作息並搭配中藥,原本「精蟲液化時間異常」,狀況竟然改善,目前已順利懷孕,可以說是疫情下的「疫」外驚喜。這對夫妻不能出國工作,在網路上查詢發現中醫可以治療精蟲液化時間過長問題,南下尋求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不孕團隊診治,調理4個月後,成功自然受孕,明年準備迎接寶寶誕生。醫院指出,這對夫妻先生任職於科技業、太太任職於航空業,平日工作都相當忙碌,而且經常出國,夫妻兩26歲就結婚,30歲打算生小孩,但努力一年多一直無法懷孕。經就醫檢查發現先生精蟲液化時間異常,經過藥物治療仍無法受孕,醫師建議可以嘗試人工受孕。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訂的精蟲檢測標準:精液容量≧1.5 mL;濃度≧1500萬/mL;總活動力≧ 40%;正常型態≧4%;液化時間≦60分鐘。以上各項指標只要有一項異常,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孕。當精液射出體外會呈現半凝膠狀,正常情況下於60分鐘內會液化成水樣液體,如此可讓精蟲順利游進入子宮。若超過60分鐘仍未液化成水樣液體,則是精液液化異常。王淑秋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造成精液液化異常的原因為,凝固蛋白增多或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纖維蛋白溶酶減少,臨床上攝護腺炎是最常見的原因。就中醫角度精液液化異常,常見體質證型有陰虛火旺、腎陽不足、濕熱內蘊、痰瘀阻滯等,只要對症治療得宜,一般皆可改善。患者因為工作緣故常常熬夜和國外客戶開會,導致陰虛陽亢體質,出現咽乾口燥,舌質紅有裂紋,心煩易怒,嘴巴有異味等,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張烱宏除了給予知母、生地、香附等中藥治療外,建議患者利用在家工作期調整生活作息,經過4個月調理,檢查精蟲液化時間已恢復正常,太太也順利自然懷孕。
-
2020-07-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微波爐陳年油污好噁!2個小秘訣讓它亮晶晶
微波爐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家電,下班熱個菜、睡前加熱宵夜,快速又方便,但是你多久才清潔一次微波爐呢?是否每次微波完後,取出菜餚轉身就走?其實每一次不管微波什麼,食物的湯汁、醬料,多多少少都會噴濺在微波爐內部,日積月累之下,油垢可不會比其他廚房家電少,甚至等你注意到時都已是陳年油污了,到底如何清潔才能簡單又乾淨呢?POINT.1製造蒸氣※使用玻璃杯裝八分滿的開水,放置微波爐內加熱10秒鐘,然後拔插頭。※趁微波爐內充滿蒸氣時,使用沾取些微洗碗精的半濕海綿擦拭。※再以溫熱的乾淨濕抹布做第二次擦拭。※最後將抹布洗淨擰乾,將微波爐內部擦乾即可。※轉盤整個取出做清洗,擦拭乾後再放回。針對較髒污的地方需著重清潔,用沾了洗碗精的海綿多擦幾次,基本上熱蒸氣多少已軟化了頑垢,若是微波爐內有異味,也可於開水內加入幾滴檸檬汁或小蘇打粉,再做加熱,能去除混雜在一起的食物味道。POINT.2趁熱擦拭※每次使用完,熱度尚未消失、髒污尚未凝固時擦拭。※記得先切斷電源、拔掉插頭。※用溫水沾濕抹布擦拭。任何廚房家電都一樣,其實最好的清潔度維持法,就是在每次使用完立即清潔,給微波爐一條專屬抹布(也可和電鍋…等專門料理食物的家電用同一條),在剛微波完趁爐內還有熱氣時,使用濕抹布簡單擦拭,除非有湯汁撒出或傾倒,否則每次輕輕擦拭完,就能讓微波爐長時間保持乾淨囉!就像每次用餐完都要擦桌面一樣,道理很簡單,但實際去做的人卻不多,要維持這樣的使用習慣其實不困難,從今天開始做就沒錯了!
-
2020-07-08 科別.婦科
女子陰部又臭又癢求診 婦科醫師內診取出這個東西
許多女生在連續假期之前,至婦科門診拿一些延經藥物,希望延後經期,不致影響出去玩的興致,也有人選擇較為簡易的衛生棉條。不過,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提醒,如果至海邊或泳池洗水,結束後務必立即更換,以免引起感染。1名20多歲年輕女子下陰部又癢又臭,且分泌物呈現綠色濃稠狀,而前往婦科檢查。內診發現,陰道內有1個衛生棉條,她自己才恍然大悟,原來在1個星期前使用棉條,不料,放著放著就忘記它的存在。郭安妮表示,經常收治類似個案,有些是因為放太久以致病菌感染,造成陰道和外陰部發炎;有人則是至海邊戲水,衛生棉條沾到海水,引發細菌感染。衛生棉條主要材質為棉、人造纖維,作用原理為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使用前應洗手並選擇適合經血流量之棉條尺寸。使用方法為1次只使用1個棉條,置入後記得取出,1個棉條建議使用時間4至8小時,勿超過8小時。放置完成後,體外留有1條棉線,以便取出棉條。如果使用棉條期間游泳或泡湯後,就須立即取出並更換,否則增加感染風險。每次夏天假期過後,門診就多了不少類似病人。食藥署則提醒,未正確使用衛生棉條,可能產生產染風險,例如未清潔雙手、棉條放置過久,都容易造成感染,嚴重者恐導致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TSS是一種因細菌毒素引起的症候群,初期症狀有發燒、紅疹、倦怠感等,極少數可能有危及生命的重症發生,如有上述症狀應停止使用,並立即至婦產科接受診查。郭安妮說,不管是衛生棉或是衛生棉條,都應該勤加更換:「這錢可是省不得!」。因為衛生棉條、護墊吸收經血、分泌物、汗水後,如同細菌培養皿,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陰道及外陰部發炎,散發異味。★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08 科別.消化系統
今年首起!4個月大嬰肉毒桿菌中毒 創2007以來最小個案
國內發生今年首起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一名北部4個月大男嬰,日前食用自製副食品後,陸續出現便秘、食慾差,甚至就醫後有心跳加速、肢體無力等情形,經採檢確認是肉毒桿菌中毒。此也創下2007年肉毒桿菌成為公告法定傳染病後,通報個案中年紀最小。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名男嬰於6月中旬起食用自製副食品,6月23日起陸續出現便秘、食慾差等情形,25日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家人同日送醫並住院治療,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及眼皮下垂等情形,由醫院採檢確診為肉毒桿菌中毒。郭宏偉指出,目前個案雖仍住院中,但狀況已有改善;為釐清可能感染源,衛生單位已採集個案食物檢體,目前檢驗中。而據監測資料顯示,2015至2019年國內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6、0、0、0例,均為散發性病例、近三年未有個案,發病年齡介於5個月至70多歲間。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後,恐在腸道內增殖成菌並產生毒素而致病。嬰兒中毒從2周至1歲間均有可能發生,6個月以內者占94%,中間值為13周,症狀包括便秘、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林詠青建議,民眾與新手爸媽為小朋友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若罐頭製品外觀膨脹、或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勿食用。此外,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徹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
-
2020-07-07 科別.牙科
長期口臭 口腔健康亮紅燈
如果長期有口臭,口腔健康恐已亮紅燈。人的消化系統從口腔到腸胃道都充滿細菌,這些細菌跟人體共生,容易產生牙周病或蛀牙,其他如糖尿病、肝腎病變、鼻竇炎也可能引起口臭。台灣牙科健康照護協會常務監事賴弘明表示,口腔內最少有700種細菌,數量高達數百億隻,不同人的口腔各有菌相,細菌到了其他人口中,也不一定能夠存活,但如果人長期有口臭,就要警覺,可能是口腔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黄茂栓指出,口腔異味的來源有很多,最單純的是有食物殘渣沒有清潔乾淨,也可能是蛀牙沒有填補,窩洞裡藏汙納垢,或是牙周病的牙齦發炎。若是口中有固定式假牙,每個牙弓的清潔沒有到位,假牙縫就易藏汙納垢,也會有異味產生。另外,糖尿病或腎病變沒有控制好,新陳代謝不正常,某些代謝廢物過多,也會引起口臭;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的發炎, 有細菌及發炎反應分泌物,也會引起口臭。賴弘明說,唾液腺正常分泌唾液,可以一直潤洗口腔,讓細菌濃度不會太高,但如果嘴巴比較乾,口臭就會變明顯,這也是為什麼人早上起來,口臭會比較明顯,但講話、吞嚥之後,口臭就消失了。如果有服用抗組織胺,副作用會影響到唾液分泌較少,乾眼症、口乾症這類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做過口腔放射治療,也會影響唾腺功能,使唾液變少。黄茂栓表示,有口臭,漱口水或口氣清新噴霧只是暫時遮蓋味道,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建議先找牙科醫師確認有無蛀牙或牙周疾病、牙齒或假牙清潔方式是否正確,或是可能有其他疾病,再對症治療改善。
-
2020-06-29 新聞.健康知識+
日本「消毒神器」號稱用二氧化氯殺病菌?教授這麼說
讀者陳先生在2020-6-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想跟您請教一個使用二氧化氯的空間殺菌產品"日本加護靈cleveri",裡面號稱用低濃度的二氧化氯釋放到空間內可以殺死病菌、塵螨過敏原、異味、去甲醛,竟然還包括了流感病毒?裡面當然也洋洋灑灑地列出了一堆小到看不見字的論文連結,但看過您作品的都知道,號稱萬能的東西都有問題,但這個產品在媽媽界更是奉為殺菌神器,價格更是不便宜,實在不想花錢在這種意義不明的產品上啊,跪求教授指點(鞠躬),謝謝。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6-15發表在《愛小宜的甜蜜小窩》的文章。它是在推薦《加護靈》這款產品。我把這篇文章的幾個重點拷貝如下:1.加護靈是日本大幸藥品公司的產品。2.加護靈會穩定釋放極低濃度的二氧化氯氣體(使用於空間內測得的平均濃度為01-0.03ppm)(註:應該是0.01-0.03)。3.加護靈可抑制病菌、過敏原、臭味、甲醛,流感病毒、諾羅病毒、塵螨過敏原等。4.加護靈是每天使用也安全無虞,0-99歲皆適用,新生兒及孕婦都可以使用。讀者陳先生所說的《裡面當然也洋洋灑灑地列出了一堆小到看不見字的論文連結》,事實上並非連結,而只是一張標題為《十數篇科學研究文獻》的圖片。這張圖片是由13張小圖片所組成,所以要看清內容就更困難。雖然從每一張小圖片的輪廓可以看出它所顯示的是一篇論文的第一頁,但由於每一張小圖片本身就非常小,所以想看清楚裡面的文字,根本就不可能。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是一方面在告訴大家此一產品有十數篇科學研究文獻,但另一方面卻又只提供了一張讓人難以去查證這些研究文獻的圖片。所以,這就像是說要請你吃蛋糕,但卻只送你一張蛋糕圖片。再加上這篇《愛小宜的甜蜜小窩》文章的作者也沒有說明她是如何取得這13篇論文的圖片,所以就更加深了是在耍詐的可能性。(註:這位作者應當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而縱然是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也不太會為了寫篇網路文章而去蒐集科學文獻)不管如何,既然我是要幫讀者查證這篇文章所言是否屬實,就必須確定它所聲稱的《十數篇科學研究文獻》是真或假。所以,我就把《十數篇科學研究文獻》這張圖片下載,然後把它放大到我可以看得出每一篇論文的標題(註:論文的標題一定是用比較大的字體)。然後我就根據這13篇論文的標題去追查和下載每一篇論文。就這樣,折騰了七八個小時,總算下載和看完每一篇論文的摘要和重點。(註:我把這13篇論文的標題及連結放在文章的結尾)這13篇論文的確都是有關二氧化氯的研究報告(11篇英文,2篇日文),但它們全都是出自大幸藥品公司,而且也全都是發表在低水平的期刊。所以,這13篇論文的可信度,是需要打折扣的。不管如何,這13篇論文裡沒有任何一篇是針對過敏原、臭味、甲醛,或塵螨過敏原而做出來的研究。所以,就這13篇論文而言,這些功效並沒有得到證據支持。還有,這13篇論文裡也沒有任何一篇是用人做實驗的,所以《愛小宜的甜蜜小窩》這篇文章所聲稱的《每天使用也安全無虞,0-99歲皆適用,新生兒及孕婦都可以使用》,也一樣是沒有獲得證據支持。最後,我希望讀者一定要認清,我們環境中的微生物,就像我們身體裡的微生物一樣,都是與我們共存共榮的生態成員。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我們腸道裡有《益生菌》,我也相信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會殺死益生菌。所以,你如果用消毒劑來殺滅環境中的微生物,你所殺滅的並不會只是病原菌,而是連益生菌也都會被殺滅。消毒劑必須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例如有科學性評估過的風險),而不是無的放矢,趕盡殺絕。要知道,一個無菌的環境,對我們人類健康非但是無益,反而是有害。請看2018年發表的One Heal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mes: A Mini-Review(人類,動物和環境微生物群系之間的一種健康關係:簡短回顧)。以下是《十數篇科學研究文獻》圖片所顯示的13篇論文:2008年:Protective Effect of Low-Concentration Chlorine Dioxide Gas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低濃度二氧化氯氣體對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保護作用)2009年:Effect of chlorine dioxide gas of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 on absenteeism of schoolchildren(極低濃度的二氧化氯氣體對學童缺勤的影響)2009年:Inactivation of Feline Calicivirus, a Norovirus Surrogate, by Chlorine Dioxide Gas(二氧化氯氣體滅活貓杯狀病毒,諾羅病毒的替代物)2010年:Evaluation of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chlorine dioxide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against feline calicivirus, human influenza virus, measles virus, canine distemper virus, human herpesvirus, human adenovirus, canine adenovirus and canine parvovirus(評價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鈉對貓杯狀病毒,人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犬瘟熱病毒,人皰疹病毒,人腺病毒,犬腺病毒和犬細小病毒的抗病毒活性)。2010年:Antiviral Effect of Chlorine Dioxide against Influenza Viru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Infection Control(二氧化氯對流感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在感染控制中的應用)2010年:Preventive Effect Against Influenza-Like Illness by Low-Concentration Chlorine Dioxide Gas(低濃度二氧化氯氣體對流感樣疾病的預防作用)2011年:Effect of low-concentration chlorine dioxide gas against bacteria and viruses on a glass surface in wet environments(低濃度二氧化氯氣體對潮濕環境下玻璃表面上的細菌和病毒的影響)。2012年:Six-month low level chlorine dioxide gas inhalation toxicity study with two-week recovery period in rats(大鼠為期六個月的低水平二氧化氯氣體吸入毒性研究,恢復期為兩週)2012年:Inactiv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Haemagglutinin by Chlorine Dioxide: Oxidation of the Conserved Tryptophan 153 Residue in the Receptor-Binding Site(二氧化氯滅活流感病毒血凝素:受體結合位點中保守的色氨酸153殘基的氧化)2013年:Ten-week Whole-body Inhalation Toxicity Study of Chlorine Dioxide Gas in Rats(大鼠二氧化氯氣體的十周全身吸入毒性研究)2013年:Inactivation of feline calicivirus by chlorine dioxide gas-generating gel(用二氧化氯氣體凝膠滅活貓杯狀病毒)2013年:Inhibition of malaria infection and repellent effect against mosquitoes by chlorine dioxide(二氧化氯對瘧疾感染的抑制作用和驅蚊作用)2016年:Inactivat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Viruses Using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s of Chlorine Dioxide Gas(使用極低濃度的二氧化氯氣體滅活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原文:加護靈:功效與安全性的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