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生技
共找到
594
筆 文章
-
-
2021-03-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款各限量5千盒!POYA寶雅開賣「春天花會開」醫用口罩 本周陸續到貨
近期空氣品質不理想,除了防疫需求之外,配戴口罩也是對抗空汙的必備配件,許多消費者對於口罩款式及色彩越來越重視,POYA寶雅特別引進「春天花會開」醫用口罩系列,共有「和風之櫻」、「綠映點點」、「春漾英倫」、「盛夏果實」、「思考花園」等5款春夏風格花色,每款各限量販售5,000盒,一盒25入售價288元,本周將會陸續抵達POYA寶雅門市,供貨狀況依各門市有所不同。POYA寶雅新推出的「春天花會開」醫用口罩運用色彩溫暖色調,無論是春季最流行的粉紅胭脂色,或是展現活力的翡翠綠色都有,搭配不同圖案,讓口罩成為畫龍點睛的重要配件之一。「春天花會開」口罩顏色由熔噴不織布國家代表隊文賀實業生技廠製造,符合國家標準CNS14774,不僅有MIT+雙鋼印,表層使用特殊布料、材質更柔軟舒適。5月13日前於POYA寶雅購買「春天花會開」系列醫用口罩,完成掃描QRCODE登錄發票,有機會抽中iPad mini、任天堂SWITCH主機等好禮;3月25日起消費結帳時可打開寶雅App至領取30元折價券,限量5,000名送完為止。
-
2021-03-21 醫聲.癌症防治
治癌新知/癌症論壇:CAR-T免疫細胞療法 挑戰治癒癌症
你知道最新的癌症治療是什麼呢?就是被認為可以治癒癌症的「CAR-T免疫細胞療法」,歐美已有四種產品上市,主要應用在血液性癌症,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球已有五年臨床經驗,病情緩解率可達九成,一半以上患者長期無病存活。在T細胞上裝導彈,精準消滅癌細胞。CAR-T又稱嵌合抗原受體式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一般是利用慢病毒來進行基因修飾,以基因轉殖工程把可以辨識癌細胞的單株抗體直接接到T細胞上面形成CAR,讓它變壯具有辨識、攻擊癌細胞能力,是專一性存活力強的基因修飾細胞。就像在T細胞裝上導彈,能精準找到癌細胞進行消滅。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兼任主治醫師、沛爾生醫技術長林建廷指出,相較於一般非基改免疫細胞,基改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歐美已有三家廠商、四種產品上市,是具有科學性的免疫細胞療法,目前用於難治型或頑固型的血液性癌症,包含B細胞淋巴癌與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林建廷指出,CAR-T免疫細胞療法被認為有機會讓癌症痊癒,分析多年來的臨床報告,用於急性淋巴性細胞白血病B細胞型患者,九成患者有緩解,有一半以上長期無病存活;至於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有六成的緩解率,其中一半是長時間無病存活,這種跳躍式的突破性治療,已顛覆我們對癌症治療的想像。免疫風暴已能控管,大幅提升安全性。由於治療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擔心免疫風暴,早期臨床試驗期間還有人因此死亡。因此這些核准上市的產品都被嚴格追蹤副作用,至今已少有死亡個案報告。此外,醫界對免疫風暴的處置也愈來愈有經驗,加上已有解毒劑可以使用,讓治療安全性大幅增加。不過,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台灣還沒有取得正式核准,因此,民眾要接受CAR-T免疫細胞療法只有三條路,一是赴國外治療,打一針費用約1400萬,二是參加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三是接受恩慈療法。而台灣已有生技公司與醫院開始進行淋巴癌的臨床試驗;未來更多的臨床試驗則在規畫遞件申請。給癌友的一句話:「希望」是給永不放棄的人。
-
2021-03-21 醫聲.癌症防治
治癌新知/2021癌症論壇:國衛院長梁賡義:結合數據與用藥 癌症精準醫療啟航
今年,我國國家級的「癌症精準醫療」正式啟航,癌症治療即將躍進,政府展現極為重視的決心,衛福部責成國家衛生研究院,並結合科技部、經濟部,五年將投入7.5億元,全力投入癌症基因變異檢測,結合健康大數據,還有精準用藥的研發,發展癌症精準醫療產業價值鏈,以達到照顧癌友、提供癌症患者最佳治療決策的目標。「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中,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梁賡義將以「由精準醫療到精準健康」為題發表演說。建構基因數據,量身訂作以病人為中心的計畫。在癌症精準治療部分,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是一大工程,梁賡義指出,透過約400個基因大模組的次世代基因檢測工具,提供癌症病患進行檢測,看看是否有基因突變、融合,如果有基因變異,分別使用健保給付與非健保給付的標靶、免疫藥物,確認或排除該藥物,對於該基因變異的病患是否有效,這將是一個「量身訂作」、「以病人為中心」的計畫。對於有機會參與計畫的病患而言,不僅可以獲得基因檢測與標靶、免疫藥物的治療機會。這些基因資訊的原始資料,也可以整理成醫療大數據,打造獨屬於台灣的癌症資料庫,進行再確認及再分析,通盤了解國人特色基因變異,進而建立本土的癌症治療指引、健保給付參考,以及作為未來研發新藥的基礎。與七大醫學中心合作,延攬近萬名癌症病患。癌症病患要如何參加研究計畫呢?國衛院將透過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跨醫院、跨中心的合作,包括國內七大醫學中心,組成大聯盟,共同延攬收治近萬名的癌症病患。梁賡義指出,這樣大規模的計畫,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見。國衛院作為國家最高的智庫單位,梁賡義說,癌症精準醫療對於健保給付也將有所幫助。基因檢測可以協助病患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選擇較有經濟效益的治療策略,也排除掉無效的治療,讓病患與健保達到雙贏。在產業提升的部分,事實上,從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癌症登月計畫」,加速癌症精準治療的研發進展,全世界正在進行精準醫療競賽,台灣如何後發先至?梁賡義說,台灣擁有眾多優勢,包括良好的醫療體系、健保大數據,以及長達41年的癌症登記檔,ICT產業、5G的建置,豐沛的能量將帶給生技產業一條全新的道路,這些軟硬實力,都是他國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只治療癌症,還要達到預防疾病、全民健康目標。梁賡義強調,精準醫療的最終目的,在於提升國人的健康。除了癌症治療,精準醫療的目的在於促進精準健康,配合「學習型健康照護體系」,從數據和分析來產生學習,將這些知識反饋給民眾,改變行為和改造組織,去達到實踐健康生活的目標,達到預測、預防疾病的功能。學習型健康照護體系已經落實在具體計畫上,例如肥胖是慢性病也是致癌風險因子,不僅跟生活習慣,也與基因有關,國衛院結合基隆長庚、宏碁公司推動「國人整合性肥胖症及其衍生疾病資料庫智慧預測系統」。基隆長庚醫院長年投入基隆地區及鄰近的萬里、瑞芳、貢寮等區蒐集人口健康資料,加上宏碁的人工智慧運算,系統性的分析基因、蛋白質等變化指標依據,讓醫師可預測患者未來的可能疾病。對醫師第一線的介入治療不僅有參考價值,也能提升社區民眾自我健康管理。國家級精準醫療計畫3方向1. 針對台灣重要癌症,提出基因檢測相關計畫。2. 開發基因變異(突變)標靶用藥新適應症之臨床試驗。3. 建立實證世界證據的研究案例,並在計畫中提出產官學研合作之發展途徑。給癌友的一句話:精準結合智慧,客製你的健康。
-
2021-03-20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論壇/治癌新曙光 CAR-T免疫細胞療法真的這麼神嗎?
癌症到底有沒有痊癒可能?在醫療科技跳躍式的推進下,被醫界認為最具可能性的「CAR-T免疫細胞療法」,歐美已有4種產品上市,主要應用在血液性癌症,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球(ALL)已有5年臨床經驗,病情緩解率可達9成,一半以上患者長期無病存活。目前台灣已有醫院開始進行臨床試驗,也有數例恩慈療法個案,正急起直追這項最新醫療科技。CAR-T又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目前的非基改細胞療法是各自培養不同的免疫細胞,加入細胞激素後讓免疫細胞數量變多後再輸入體內;但CAR-T是利用慢病毒來進行基因修飾,把可以辨識癌細胞的單株抗體直接接到T細胞上面形成CAR,讓它變壯變大具有辨識、攻擊癌細胞的能力,是專一性存活力強的基因修飾細胞。這就像是在T細胞上裝上導彈,能精準的找到癌細胞進行消滅。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兼任主治醫師、沛爾生醫技術長林建廷指出,相較於一般非基改免疫細胞,基改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歐美已有3家廠商4種產品上市,是具有科學性的免疫細胞療法。目前CAR-T免疫細胞療法適應症皆用在難治型或頑固型的血液性癌症,美國FDA在2017年8月最先核准諾華的產品上市,適應症是25歲以下復發或難治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B細胞型;兩個月後吉利德的產品也被核准,是治療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林建廷指出,CAR-T免疫細胞療法被認為有機會讓癌症痊癒,分析多年來的臨床報告,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型患者,9成的患者症狀有緩解,有一半以上長期無病存活,以最早的藥物在臨床使用至今已有5年;至於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有6成的緩解率,其中有一半是長時間無病存活,這種跳躍式的突破治療,已顛覆我們對癌症治療的想像。為何CAR-T免疫細胞療法多以B細胞型的血液癌症為主,林建廷解釋,因為科學證據最充足,大部份的癌症專一性腫瘤抗原標記還不太清楚,但B細胞癌症帶有抗原CD19是很明確的,因此我們就在體外培養修飾專一度高的CD19 CAR-T,只要找出帶有CD19的B細胞就能準確攻擊。由於CAR-T免疫細胞療法是很新的治癌方式,施打劑量為何仍未有共識,林建廷指出,目前國際間傾向每公斤打入約10的6次方CART細胞,由於治療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免疫風暴,因此劑量的拿捏很重要,加上施打前無法評估CAR-T會在體內複製分裂的倍數,因此,已上市的產品都被嚴格的追蹤副作用。目前全球至少已有數百至數千人接受CAR-T免疫細胞療法,核准使用後至今少有因副作用死亡個案報告,而醫界對免疫風暴的處理也愈來愈有經驗,加上目前已有解毒劑可以使用,因此,在輕度副作用發現時就能治療,讓治療安全性大幅增加。由於CAR-T免疫細胞療法打一劑1400萬台幣,為了避免副作用,在病人選擇就需更加謹慎,林建廷指出,目前醫界認為有兩種患者治療副作用較大,一是治療當下癌細胞多的人;另一種是LDH乳酸脫氫酶高,也間接反應癌細胞數是多的,就容易產生副作用。 今年預期還有國際藥廠的CAR-T產品上市,適應症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不過,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台灣還沒有藥物取得正式核准,因此,民眾要接受CAR-T免疫細胞療法只有三條路,一是赴國外治療,二是參加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三是接受恩慈療法。台灣已有生技公司與醫院開始進行淋巴癌的臨床試驗;而未來更多的的臨床試驗則正在規畫遞件申請。2021癌症高峰論壇請點https://bit.ly/3lvSNah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AZ疫苗來台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願意優先施打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17.5萬劑疫苗將在台灣開打,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今(17)日表示,有政府官員詢問他是否願意率先打,林伯豐的回答是「我願意」。林伯豐今日出席三三會例會時,被問到民眾對AZ疫苗的施打有心理壓力。由於AZ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歐洲多國暫停施打,但是台灣目前拿到的國際疫苗只有AZ疫苗。林伯豐表示,因為健康的人施打疫苗後,會產生抗體,如果施打後真出現問題,以台灣高水準的健保、醫療體系,在台灣治療,還是最好的。但是林伯豐也強烈建議,政府應該多元採購疫苗,凡是經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的國外疫苗,政府都可以納入採購對象,不要排除任何一個國家。他並強調,政府應該繼續積極的提供資源,協助國內業者研發國產疫苗,對國內研發的疫苗不要有太多的限制,政府應鼓勵國內生技企業做研發,下次疫情來時才能妥當應付。
-
2021-03-16 癌症.抗癌新知
國衛院小分子抗癌新藥 僅兩成用藥量 能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國衛院昨日宣布,新藥研發團隊所研發的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能有效攜帶連結的藥物到腫瘤細胞,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根據臨床前期的試驗,與市售藥物CPT-11相比,僅需兩成用藥量即可達到數倍對大腸直腸及胰臟腫瘤生長的抑制效果,此藥已獲准美國FDA新藥申請,將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國衛院生技藥研所副研究員鄒倫表示,這套傳輸系統是以小分子擔任導彈頭的標靶性抗癌化合物,用小分子胺化合物結合市售的抗腫瘤藥物,達到傳遞並集中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功能,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藥效且降低副作用。小分子胺藥物傳輸系統還可增強所攜帶藥物的辨識信號,倍增傳輸系統找尋信號的能力,使治療效果更好。鄒倫指出,由於腫瘤細胞會釋放特定訊號,該藥物能直接辨識並作用在不同腫瘤上,因此除了大腸直腸及胰臟腫瘤外,目前試驗也發現對肝臟、腦部和肺部腫瘤都有不錯的抑制效果。國衛院生技藥研所所長張俊彥表示,過去雖也有其他抗癌藥物傳輸系統,但主要是以抗體來辨識腫瘤細胞的抗原,再結合藥物殺死腫瘤細胞,然而因為腫瘤細胞很聰明,可能會「脫掉」抗原,導致抗體無法找到而失敗。相較於抗體等大分子的傳輸系統,這次研發的小分子胺化合物製程穩定度高,製作成本較低,並且造成免疫反應的機率小,更具優勢。DBPR115已完成技轉且完成臨床前試驗,今年1月15日通過美國FDA新藥(IND)申請,核准同意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也正申請國內第一期臨床試驗,為國內首個本土研發抗癌藥物傳輸系統的具體成功案例。
-
2021-03-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歐盟第4支 嬌生新冠肺炎單劑疫苗獲核准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今天批准使用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單劑疫苗。這是歐盟第4支核准的新冠肺炎疫苗。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推特上寫道:「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正準備上市。在歐盟藥品管理局(EMA)積極審查之後,我們剛剛授權在歐盟使用嬌生疫苗。」EMA先前已核准3支疫苗,首先是2020年12月底批准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其次是2021年1月批准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的疫苗,第3支是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合作研發的疫苗。
-
2021-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輝瑞疫苗嚴重過敏累積17例 比例高於歐美
日本施打輝瑞疫苗後,累積17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負責疫苗業務的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今天表示,日本嚴重過敏的情形高於歐美;厚生勞動省將於12日開會討論此事。日本2月17日起針對醫療人員優先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目前施打的疫苗是由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日本共同社報導,至3月9日止,日本已有10萬7558人施打疫苗,共有17人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anaphylaxis)。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表示,國外每100萬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比例,美國有5件,英國20件。厚勞省將在12日的審議會討論過敏反應比例,以及過敏症狀程度是否與歐美各國類似等。日本截至3月7日已有3例嚴重過敏,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8日新增5例出現嚴重過敏,9日又新增9例,均為20多歲到50多歲的女性,在接種疫苗後發生過敏反應,症狀包括出現蕁麻疹、喉嚨痛、呼吸困難、手腳發麻等。其中有部分個案患有氣喘、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或曾對藥物與食品過敏,但也有個案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目前所有人的過敏症狀都已改善。報導指出,目前過敏反應累積17例,全部都是女性,約每6300人出現1人過敏。
-
2021-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刺胳針:印度本土研製疫苗Covaxin安全有效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檢驗印度本土研製疫苗Covaxin第2期臨床實驗數據後今天發表報告表示,Covaxin安全、具免疫性且沒有嚴重副作用。印度中央政府在本土研製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Covaxin尚未提交第3期臨床實驗數據前,就核准這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引發外界質疑疫苗安全性,且導致許多印度民眾及醫護人員拒絕接種疫苗。在「刺胳針」期刊根據Covaxin第2期臨床實驗數據判定這支疫苗安全、具免疫性且沒有嚴重副作用後,是否會讓印度民眾恢復信心,進而增加接種印度本土疫苗的速度,還有待觀察。印度媒體Livemint引述「刺胳針」報告指出,雖然無法只根據第2期臨床實驗數據就可推論疫苗的有效性,但由巴拉特生物科技公司(Bharat Biotech)製造的Covaxin疫苗是安全且具免疫功效的。「刺胳針」表示,在Covaxin第1階段臨床實驗中,所有參與實驗的受測者在施打第二劑疫苗後的3個月間,都出現高中和的抗體反應。這份報告說,在Covaxin第2階段臨床實驗中,受測者出現更好的反應原性(reactogenicity)和安全結果,且比第1期臨床實驗增強了免疫力。印度本土研製的Covaxin是由官方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與印度國家病毒研究所合作研發,再交由巴拉特生技公司生產。巴拉特生技3日宣布,根據Covaxin第3期臨床實驗結果,對新冠肺炎防疫有效率達81%,且可有效預防英國和其他變種病毒株。由於印度禁止被列入首波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3億民眾選擇要施打哪一款疫苗,在許多人對Covaxin疫苗安全擔憂之下,拒絕接種疫苗,導致疫苗接種普及率進展緩慢。
-
2021-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國科興疫苗全球接種4400萬劑 56人死亡
香港衛生署8日透露,中國科興生技研製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全球累計已接種4400萬劑,已知的接種後死亡案例有56例,其中包括香港的3例。綜合香港媒體報導,上述56例的數字來自科興收到的通報。但香港衛生署聲稱,經過評估,這些死亡案例均與疫苗接種無關。香港衛生署助理署長陳凌峰說,科興生技提交的數據顯示,這56名死亡案例的年齡介於26至103歲;其中20例涉及心血管疾病,介於50至98歲。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先前是以「緊急使用」的名義,核准科興疫苗在香港接種,且有附加條件。內容要求,科興需要定期向港府提交最新臨床數據、安全性報告等數據。根據公開資料,科興研製的疫苗目前已在中國及香港、印尼、土耳其、馬來西亞、巴西、智利、墨西哥等15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緊急使用授權。在香港,60歲以上民眾是被官方列為優先接種的大宗族群。根據統計,自2月26日開始接種至3月8日,香港累計有10萬3800人接種了第1劑疫苗,其中除約2100人接種中國復星集團及德國BioNTech合作研製的「復必泰」疫苗外,其餘都屬科興疫苗。而到3月7日止,64%的接種者高於60歲。香港防疫及呼吸道專家袁國勇表示,香港每天約有140人死亡。大規模接種疫苗後會出現的死亡案例,未必與疫苗有關,例如接種疫苗後產生的中風或心臟病發作。
-
2021-03-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護照 陳時中:寧擬3、5、7天檢驗取代
日前第一波AZ疫苗抵台後,邊境管制是否鬆綁備受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開放邊境要等到施打疫苗覆蓋率至少六成以上,才會做進一步的相關考慮,然而,打過疫苗,這只是參考值,當中還有許多變數以及科學證據不足的問題,對於疫苗護照「沒那麼贊成」,寧願仍用檢驗取代疫苗護照,可能會規畫3、5、7天不等檢疫時間因應不同情況,至於檢疫天數的適用對象為何?就看對方來源國的疫情狀況判斷。AZ疫苗目前只來11.7萬劑,國產疫苗也還在收案中,陳時中表示,國衛院長期以來,一直希望能建置自己的生物製劑,完成屬於國人自己的生物資料庫,同時發展自己的疫苗產線,除了增加國家研發量能,也想擁有自己P3實驗室提高研究量能,並生產一部分疫苗供緊急使用,因此繼扶植國產疫苗之後,又有了國家疫苗二廠想法。陳時中表示,疫苗二廠自製、自產、自用,用途非常的大,計畫已送到國發會,希望能夠盡快定案,希望三、四年能建置完成,對台灣生技產業未來也相當有幫助。
-
2021-03-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陸國藥集團:新冠疫苗年產能將達30億劑 全球最大
大陸國藥集團國藥控股董事長于清明,今〈4〉日在大陸全國兩會活動受訪表示,今年新冠疫苗年產能將達到30億劑,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產企業。今年大陸全國兩會召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5,000多人,均接種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于清明表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已有2款新冠滅活疫苗獲批上市,同時,國藥中生技術研究院基因工程新冠疫苗(重組蛋白疫苗)也取得重大進展,即將開展臨床試驗。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已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玻利維亞等5個國家註冊上市,是全球第一個正式註冊上市的新冠疫苗,也是目前唯一在多國獲批上市的新冠疫苗。截至目前,已有40個國家批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他並指,國藥集團已建成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P3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線,同時積極規劃在長春、上海、蘭州、成都等六大生物製品研究所,進一步擴大產能和分包裝能力。
-
2021-03-04 癌症.抗癌新知
自費治癌 保單夠支付嗎?
●受限健保財務,治癌自費項目多●自費新醫療選擇受到經濟因素影響很大●5成民眾會想靠商業保險補醫療費癌症治療已邁向精準醫療時代,衍生出自費醫療項目也愈來愈多。聯合報癌症粉絲團日前進行「治癌更保險」意向調查發現,8成民眾要選擇自費的基因檢測或治療時,會考慮經濟狀況;5成的民眾會依商業保險有無支付而定,經濟因素成了民眾是否接受自費新醫療的主因。精準醫療 應有前瞻性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提醒,民眾對於精準醫療的需求殷切,受限於健保財務,政府應該有更前瞻性的想法,包括部分負擔、商業保險補位等,才有機會讓民眾使用到新治療。以癌症為例,傳統上是利用病理切片等結果,再進一步找出治療的解方。目前新治療趨勢,則是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在治療前先檢測癌症基因,再找相對應的藥物,以提高治療效果,這種精準化醫療,帶來癌症突破性的治療方向。王正旭解釋,NGS在癌症治療運用有三種情形,一是有明確的基因突變,NGS就能預估疾病的走向;另一是治療前先進行檢測,之後選擇適當的治療藥物;三是治療期間要改變治療方向時,也可以利用基因檢測,改變治療策略。這些昂貴的醫療科技,納入健保給付可能會附帶給付條件。王正旭強調,病人必須對自己的疾病負責,面對這些新醫療科技,民眾要清楚認知,了解自己的基因或病情是否符合給付條件;政府必須讓符合條件的使用者依規定支付部分負擔,才能知道醫療有一定的成本,要珍惜自己治療的機會。一旦健保無法給付時,民眾希望商業保險可以補位。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109年民調顯示,有7成的民眾有商保,但4成4的民眾覺得保障不夠。原因在於9成以上的國人選儲蓄險,醫療險遠遠不足。接受新醫療 受經濟影響聯合報「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日前進行「治癌更保險」的意向調查,總計回收228份問卷,發現有3成8的民眾曾經檢視或申請過自費醫療項目,但保障不足仍要自付;更有高達4成2的民眾不曾檢視過自己的保單。在調查中也發現,經濟因素成了民眾是否接受自費新醫療的重要因素,有5成的民眾會看商業保險有無支付,若不幸罹癌,有7成7的民眾願意部分負擔1到3萬元接受基因檢測。保單設計 無法滿足需求王正旭認為,目前商業保單設計已無法滿足民眾的需求,最好規定基本的醫療保障,才不會失去保險的本質,衛生單位需與保險部門多溝通,讓業者知道新的醫療需求,設計出適合的保單,才能補位健保的不足。保險業者也開始意識到醫療險的威力,已有業者推出防疫保單,熱賣300萬張;也有基因檢測公司與保險業者合作,服務自家保戶。王正旭說,政府應將醫療保險當成另一種產業推廣,才能漲保費時不傷健保,對醫療生技也有幫助。
-
2021-03-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南非變種病毒抗體可能有助預防其他病毒株
專家今天表示,一項根據少數樣本作成的最新初步研究顯示,曾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南非變種病毒的人,對其他變種病毒的免疫力可能較好。法新社報導,上述結果是由發現501Y.V2南非變種病毒的南非科學家團隊所做成,尚未通過同行評審。但這項發現已令人萌生希望:鎖定南非病毒株的疫苗或許可以預防未來變種。根據科學家提出的數據,在55名感染過501Y.V2變種病毒的樣本患者中,只有4%無法抵抗原始病毒的感染。去年底發現的501Y.V2病毒,已成為南非主要病毒株,助長該國出現第2波感染高峰,並拖延開始接種疫苗的時程。頂尖病毒學家奧里維拉(Tulio de Oliveira)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501Y.V2可產生高濃度抗體,還說其免疫反應勝過之前的變種病毒。南非衛生部長姆希齊(Zweli Mkhize)在同一場會議中說,這項發現「對所有人都是好消息」,為抗疫行動注入一劑強心針。路透社報導,非洲衛生研究所(Africa HealthResearch Institute)病毒學家席加爾(Alex Sigal)也表示,針對501Y.V2病毒設計的疫苗,「可能對其他變種病毒有交互保護作用」。變種冠狀病毒衝擊全球疫苗計畫的士氣,因為科學家發現,既有疫苗對變種病毒防護力較低。而且若干變種傳染力更強。疫苗製造商近幾週正加速調整配方,以因應更新的變種病毒傳播。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上週表示,將於3月中開始臨床試驗,測試旗下專為南非變種病毒設計的疫苗。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同類相食「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開這個玩笑的人是一名醫學生,他坐在一個大禮堂的後排,觀眾的目光都集中在台前的馬克.波斯特身上,當時他正在進行一場培養肉專題講座的問答時間。聽到這個問題,會場中只有少數人尷尬地笑了笑。我們有人聽過這個問題,在波斯特漢堡演示所引發的炒作風暴中,一個網站刊登了一家虛構公司的廣告,提供從名人身上採樣培養的肉,而在有關培養肉的網路新聞報導中,有關培養並吃掉自己的細胞的想法也在評論區大肆流傳。這則笑話的挑釁看似淺薄,實則不然。畢竟,如果培養肉是一個浪漫的花園幻想,在這個幻想中,我們對肉的胃口得到緩解,我們不再是殺手,那麼,當我們掩蓋了一整天的殘暴從下頭奔湧而出時,擔心花園在夜間的景況,確實也是有道理的。波斯特一聽到就笑了,他也聽過同樣的問題。止住了笑,他繼續講下去。「我常從八到十二歲孩子那裡聽到這個問題,「他說:「這是有道理的。」然後他吸了一口氣,我以為他會說什麼培養並吃下自己的細胞,會變成培養肉在醫學組織培養起源的一種奇特轉換,他並沒有這樣說,反而開始做起精神分析。他說,佛洛伊德告訴我們,品嘗自己的慾望是正常的性發展的一部分,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壓抑的一種情色幻想形式,孩子們就沒有這種成年人的限制。會場裡一陣笑聲,藉由波斯特的性心理解讀,這名醫學生反而因為自己開的玩笑而成了笑柄,不過他也拿出風度自我調侃,隨眾一笑置之。你可能會說他的玩笑很「髒」,就如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曾把污物稱為「錯位的物質」:我們的組織可能會在食物鏈中變成錯位的物質,占據原本由豬或山羊占據的位置。佛洛伊德在(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一文中寫道,人類發展的口腔期在我們的語言使用上留下「永久的痕跡」,因此,我們會將情慾對象形容成「開胃」,或是稱我們的戀人為「蜜糖」。在其他地方,佛洛伊德認為,在很小的孩子身上,對食物的慾望與性衝動仍然是一樣的(性衝動不是在青春期早期突然出現的,而是整個童年時期都存在),等到孩子經歷性心理發展中的潛伏期,才會區分開來。因此,兒童只能將性慾理解為把想吃的東西吃進並融入身體裡的願望。同類相食是生殖器發育前的性慾組織。佛洛伊德作品中有零星幾處,交替提到「口腔期」或「同類相食期」,後者指人類食人,這個術語可能起源於哥倫布(Columbus)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航行。哥倫布遇到的一個民族自稱卡尼巴萊人(Canibales),他懷疑這些人會吃人肉。這個詞從哥倫布開始藉由歐洲語言傳播開來,因為歐洲人把目光投向「未知之地」(terrae incognitae),想像這些土地上的人類有相殺相食的越界行為。對一些啟蒙時代的思想家來說,同類相食行為甚至出現在有關偏遠孤立地區(尤其是島嶼)人口容量的思想實驗中。這個具有假設性與幻想性的研究問道,在經過多少代繁衍以後,人類為了平衡人口與食物供應,會開始出現吃人肉的行為?在早期現代歐洲人的想像中,同類互食是諸多地理環境的共同特徵。你可以說,它是那些地圖上的一個道德標記。許多歐洲作家都對同類互食的行為作了推測,在他們眼中,這種行為存在著一種矛盾特質。吃人是違反了人類社會生活與生存策略的自然秩序,還是反過來令人不安地成為自然狀態下生活的一部分呢?佛洛伊德晚期提出的解釋,認為兩者都有(與他的現代前輩們相反),他認為,錯誤在於想像食人行為只會發生在其他地方,只會發生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人中間,只會發生在那些生活在我們道德共同體之外的人身上。佛洛伊德在晚期宗教著作《幻象之未來》(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中寫道,吃人的衝動會與亂倫的願望和殺戮的慾望一起「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重新誕生」。佛洛伊德說,在這些本能中,只有吃人「似乎是被普遍禁止的,而且根據非精神分析的觀點,已經完全被超越了。」當然,這也就是說,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同類互食與其說是被克服了,不如說是透過文明的壓制而遏制了。佛洛伊德認為,文明的誕生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內部與外部的自然力量所影響,然而在文明狀態下,保護我們抵禦自然的文化力量也將我們與自身切分開來。在佛洛伊德的《摩西與一神論》(Moses and Monotheism)中,一幫兄弟只有在殺死並吃掉他們的暴君父親後,才在一個粗略的社會契約下獲得原始文明的生活。在一個培養肉與複雜組織工程的世界裡,吃我們自己的肉或我們物種親屬的肉,這樣的選擇很難完全被忽略,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關於這個選擇的神經質笑話一直存在。佛洛伊德關於吃人的故事,可能會讓那些希望相信兒童在道德上是無辜的,或是吃人衝動只有在人類精神失調才會出現的人感到不安。在實驗室裡培養人肉的想法,首先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挑釁,但它也是一種人類學的挑釁,因為它迫使我們思考,假使我們也能成為一種肉,那麼作為人類的我們到底是什麼?這將是從未成為完整人體部分的肉。一種淪為純粹細胞新陳代謝的新形態人類生命。也許吃組織培養人肉的概念真正讓人不安的,並不是我們可能會吃掉其他人或自己,而是技術可能會給我們對於人類到底是什麼的概念,引入一種新的可塑性。生物反應器中的肉並沒有在沉睡;我們並沒有在等它甦醒,並被人類意志賦予新的活力。藉由組織培養生長的人類細胞,暗指將我們放在家畜的階層,吃掉這些人類細胞就意味著接受這種人類狀況的重新排序。※ 本文摘自《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作者: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 譯者:林潔盈出版社:積木出版日期:2021/01/02《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書封。圖/積木提供
-
2021-02-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疫苗真實數據出爐!以色列研究:保護率達94%
以色列24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美國藥廠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能有效阻止出現嚴重病徵或死亡的情況。以色列克拉利特研究院(Clalit Research Institute)與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專家聯手分析近120萬人的數據,年齡皆為16歲以上,其中近60萬人已接種輝瑞疫苗,結果發現,接種完兩劑疫苗的保護率為94%,對阻止出現嚴重症狀的有效力高達92%。此外,施打第一劑疫苗後,防範重症的有效性也可達62%,且在接種首劑疫苗後的兩至三周,可減低72%死亡率,估計該數字會隨免疫率增加而上升。研究結果顯示,輝瑞疫苗在現實生活中的施打成效與臨床實驗得出的95%有效性相當,且不論是70歲以上長者或年輕人,提供的保護力都相當。輝瑞疫苗研發部門主管多米澤(Philip Dormitzer)受訪時說,「經過對照實驗後,你永遠不會確定現實世界中的狀況是否也會一樣。所以這是個好消息」。以色列在全國廣泛推動疫苗施打運動,全國900萬人中逾一半民眾已接種第一劑疫苗,逾三分之一人已接種完兩劑疫苗。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德國人不敢打AZ疫苗 歐盟執委會主席:樂於施打
法德兩國對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產生疑慮,在官員趕緊想辦法確保德國人拒打的疫苗不會浪費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掛保證說,她將樂於施打AZ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開發的AZ疫苗,是目前歐盟國家普遍核准的3款疫苗之一,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內的歐洲高層官員,最近對AZ疫苗作出不利評語,外界日益擔憂可能拖慢接種速度;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因而有此一說。本月稍早,馬克宏表示,英國如此之快授權AZ疫苗使用,是在冒風險。德國官方研究也發現證據,雖然疫苗有效,但AZ疫苗比其他兩款主要疫苗具有更嚴重的副作用。范德賴恩告訴「奧格斯堡大眾報」(AugsburgerAllgemeine):「我會毫不猶豫注射AZ疫苗,正如同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輝瑞大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一樣。」在德國,民眾普遍偏好施打德國研發的BioNTech疫苗,導致未使用的AZ疫苗量增加,官員與政治人物都急著想辦法確保疫苗不會浪費。柏林的社會事務參議員布雷騰巴赫(ElkeBreitenbach)說,沒有使用的疫苗應該提供給住在柏林緊急收容所的3000名遊民。她告訴馮克媒體集團(Funke media group):「我們不應忘掉沒有遊說團體替他們發聲的人。」德國內政部長賽賀佛(Horst Seehofer)稍早表示,沒有使用的疫苗將交給警察。此外,阿斯特捷利康公司今天表示,今年第2季,公司在歐盟的供應鏈僅能配送給歐盟一半的預期數量。阿斯特捷利康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公司的「歐盟供應鏈會努力增產」,並將運用公司「在全球產能,以達成今年第2季供應歐盟1.8億劑的疫苗」。發言人又說,「阿斯特捷利康預期提供的疫苗,約一半將來自歐盟供應鏈」,不過,其餘部分將從國際供應網來補足。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破局受外力介入?陳時中:沒有講是哪個國家
BNT疫苗談判破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受到外力介入」,外界直指是受到中國大陸的干涉,而無法談成。但他今天則表示,「沒有講是哪個國家干擾」。中國大陸國台辦日前表示,陳時中所說的疫苗受到外力介入是無中生有,還反問台灣為何繞過上海代理商購買BNT疫苗。陳時中今表示,沒有講是哪個國家干擾,只是覺得合約只差最後一步,不單純,「覺得有外力介入」。至於沒有談判成功的資料都已和大家報告,現在的合約有表密協定,等水落石出再跟大家報告。而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接受節目專訪,批評指揮中心公然說謊,說停止和雅各臣接洽卻仍開過多次會議,其中包括張上淳也參加過去年12月4日和雅各臣的會議。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則澄清,他只參加過技術性會議,去年10月有跟BNT開過會一次,也有其他廠商會議,但都是技術性的,至於跟雅各陳完全沒有會議參與。吳子嘉批評陳時中在與雅各臣接洽採購BNT疫苗事件交代上公然說謊,公開表示10月26日停止和雅各臣接洽,但12月初香港雅各臣、台灣雅各臣、台灣信東生技、疾管署、德國BNT仍舉行視訊會議三方合作協議,一直到2021年1月7日又陸續開了7次視訊會議,總共8次會議。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告吳子嘉? 陳時中:過年不要口出惡言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接受節目專訪,批評指揮中心公然說謊,說停止和雅各臣接洽卻仍開過多次會議。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澄清駁斥,後續會議都是跟原廠召開。而對於吳子嘉「亂爆料」指揮中心是否提告、開罰?陳時中直說「這個我不想再談了」;表示指揮中心法制組建議提告,但他認為「先看看對社會影響」,再考慮是否採取行動。吳子嘉昨批評陳時中在與雅各臣接洽採購BNT疫苗事件交代上公然說謊,公開表示10月26日停止和雅各臣接洽,但12月初香港雅各臣、台灣雅各臣、台灣信東生技、疾管署、德國BNT仍舉行視訊會議三方合作協議,一直到2021年1月7日又陸續開了7次視訊會議,總共8次會議。但陳時中昨天便釐清,雅各臣透過1922專線和指揮中心聯繫,但因缺乏法律授權文件,10月26日確實已函覆雅各臣並暫停談判,11月後是德國BNT原廠主動與指揮中心聯繫,11到12月間五次電話會議,除了疾管署同仁外,並無廠商參與。但今天媒體持續追問雅各臣怎麼會透過1922來接觸疫苗採購事宜?陳時中則表示,疫苗採購接觸來源非常多,所以指揮中心都會和原廠查證,但就是要有授權文件才有辦法就供貨時間數量做商業談判。既然吳子嘉控訴的並非事實,指揮中心是否會對其提告?陳時中直說「過年期間不要口出惡言」,但無奈表示「不想再談了」。他說,對於不實訊息以「假、惡、害」的態度提供給法制組研議,法制組希望提告,但他暫時批示,先看看情況對社會造成影響,若負面影響大再採取行動。目前暫不採取行動。至於和BNT總公司的談判包括冷鏈和藥證事宜,但這都簽有保密協定,目前進步就是最後一個步驟簽過去等對方回覆,但他們還沒簽回來,最後能公開時,一定會跟大眾公開。
-
2021-02-22 新聞.元氣新聞
全台第三家!台大癌醫質子系統 明年啟用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本月廿日舉行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質子治療設備裝置至最後階段,預計明年啟用。繼林口長庚、高雄長庚之後,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是第三家提供質子治療的醫院。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等人均與會。郭台銘於致詞時指出,如果台灣希望有護國群山,生技產業是政府要支持發展的重點,台灣市場太小,必須走向世界市場,因此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需要政府政策引導與法令的鬆綁。楊志新指出,癌症高居國人死亡原因之首已長達數十年,隨醫療日新月異,癌症治療也有巨大進展,此次引進質子治療設備可用於治療兒童癌症、攝護腺癌、肺癌、肝膽癌、胰臟癌、腦瘤、不同部位的復發性腫瘤,可精準消滅癌化組織、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同時提高腫瘤控制率和減少副作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解釋,質子治療透過調控質子射束方向,精準在腫瘤內釋放能量以破壞癌細胞,降低正常組織不必要的傷害。台大癌醫榮譽院長鄭安理表示,將建構完整全方面放射治療環境,提供患者就醫的便利性。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已核准10家醫院可設置質子治療,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已啟用,之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台大癌醫中心也將準備啟用。除了造福國內患者,也能幫助國際上有需要的癌症病患。石崇良指出,台灣癌症治療實力備受國際肯定,去年即便全球疫情嚴重,各國封鎖邊境,台灣去年每月平均開放30至50名國際重症患者來台治療,其中半數為癌症患者。
-
2021-02-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政府直接採購BNT疫苗東洋再介入?東洋嚴正澄清
BNT主動承諾會供應台灣新冠疫苗後,目前指揮中心還在等BNT合約簽回,卻有直播節目指出,去年代理BNT疫苗破局的台灣東洋重新介入洽談。台灣東洋對此發出聲明嚴正澄清,表示未參與政府與BNT直接聯繫購買等相關事宜;董事長林全基於迴避原則,去年代理到結束從未與任何官員或立委討論該案,強調避免以訛傳訛,日後再有類似報導、轉述或猜測,將依法提出告訴。台灣東洋主要針對直播節目「下班不演了, 朱凱翔」19日播出「獨家曝光!衛福部、BNT、東洋生技視訊會議」內容若干不實作出澄清,公司表示,去年8月接洽BNT疫苗至結束期間,林全不但沒有與任何政府官員或立委商討該案,更未與總統蔡英文見面、通話或進行其他接觸,遑論透過蔡總統影響衛福部,提高BNT 疫苗採購數量由60萬劑增至200萬劑,均與事實不符。台灣東洋也指出,直播節目中提出的指揮中心會議照片,涉及違背保密協定,照片為公司內部使用,經查是遭上海復星集團王姓代表逕自洩漏,造成指揮中心及與會相關人員困擾,東洋表達歉意。針對上海復星王姓代表,東洋已於去年12月19日寄出存證信函,也已與律師商討下一步法律行動,未來有任何不實說法與指控,都將保留法律追訴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東洋、雅各臣代理BNT疫苗破局之後,BNT總公司主動聯繫台灣,東洋也說明,對於政府與BNT直接聯繫購買疫苗的相關事宜,公司並未參與,不對此次洽購予以評論。
-
2021-0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疑發生首例疫苗副作用 接種後出現蕁麻疹
日本政府今天透過推特宣布,接獲富山縣一處醫院通報,有醫療人員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後疑似出現蕁麻疹症狀的副作用,這是日本從17日開打疫苗以來首例。日本施打的疫苗,是由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從本月17日起,開始讓大約4萬名醫療從業人員接種疫苗,相關作業正在日本各地進行中。日本政府今天透過首相官邸特設推特帳號公布,19日開始接種疫苗的富山縣富山勞災醫院,有醫療人員接種後疑似出現蕁麻疹症狀的副作用。政府指出,厚生勞動省將持續努力蒐集有關疑似副作用的案例資訊,並努力宣導周知疫苗接種安全須知。厚生勞動省表示,日本截至19日下午5時止,共有5039人接種疫苗,這次是首度公布疑似出現接種副作用的案例。
-
2021-0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光疫苗早在陸試驗?莊人祥:新冠疫苗一期都在台灣
台灣引進新冠肺炎疫苗進度落後,前總統馬英九建議蔡政府援引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與大陸合作防疫。國光生技早就在陸試驗銷售流感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三家新冠疫苗廠,包含國光、高端及聯亞的第一期都是在台灣執行。莊人祥表示,若國光生技有任何疫苗希望未來有機會要在中國大陸上市,需申請小規模人體試驗,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每一個國家臨床實驗都有其規定,以台灣來說,藥廠到國外臨床試驗沒特別規定,但要符合當地法規,也會引用相關資料來台認可,目前中台雙方並沒有認可情況。
-
2021-02-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蔡英文臉書盤點已簽約疫苗 共1981萬劑
國人關心我國何時能開打疫苗,蔡英文總統今天在臉書盤點已簽約疫苗,共計1981萬劑,她表示,這幾天,疫苗的話題持續引起討論,她再次跟大家說明,政府採取多源頭外購和國內研發雙軌並行的方式,都已經有明確的進展,一定會確保台灣有足夠的疫苗。蔡總統今天上午接見2020「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戰役特別獎」獲獎代表,肯定醫療界夥伴團結防疫、守護國人健康。她致詞時表示,政府已經完成簽約的疫苗,預計在今年第二季開始供貨,屆時會讓最有需要的人,包括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優先施打。政府將透過多源頭外購及國內研發生產雙軌並行方式,確保台灣擁有足夠的疫苗。蔡總統下午又在臉書上說,在多源頭外購的部分,已經完成簽約的疫苗,預計在今年第二季開始供貨,屆時會讓最有需要的人,包括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優先施打。在國內研發的部分,也已經有兩家公司的疫苗,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蔡總統說,今天,她和去年度「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戰疫特別獎」的得主見面,再一次見證了,即使是在疫情期間,台灣依然有許多重要的生技、醫療技術,持續向前邁進。「我們有信心,堅強的生醫產業研發實力,不但能守護國人健康,更會為台灣打開全球商機。我們一起為致力於疫苗研發、技術突破的生醫產業加油。」
-
2021-02-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台灣採購到哪些疫苗 到貨時間、防護力、副作用一次看
全球各地多國已開打新冠肺炎疫苗,台灣的進度也引起外界關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台灣目前採購到的疫苗種類、到貨時間,與防護能力比較。●目前採購到的疫苗:約3000萬劑統計目前台灣共取得約3千萬劑疫苗,共透過三種管道,分別是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平台分配到的476萬劑,自行向藥廠購買的1000萬劑AZ疫苗以及505萬劑莫德納疫苗,及預購國產疫苗約一千萬劑。1.COVAX分配‧476萬劑:到貨時間2月至6月間,首批20幾萬劑AZ疫苗(韓國疫苗廠生產),最快2月底到貨、3月開始施打。2.向廠商訂購‧1000萬劑牛津/AZ疫苗:5至6月‧505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5至6月間分批到貨,將分送至22縣市的冰箱儲存備註:‧輝瑞/BNT疫苗:原先破局,BNT 17日晚間透過電子郵件發布聲明,承諾將向台灣提供疫苗。3.國產疫苗國內的疫苗廠總共有3家,分別為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目前已和其中一家進入二期的疫苗廠達成共識,簽訂購買5百萬劑,以及5百萬劑的開口合約。根據媒體報導,簽訂500萬劑國產疫苗合約指的是聯亞生技,而500萬劑開口合約,將視目前進入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的高端及聯亞疫苗。但對於記者詢問,陳時中不願意公布廠商名稱。●疫苗防護力與副作用防護力:綜觀目前3支普遍獲各國使用的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力達94-95%。AZ疫苗方面,整體保護力平均約70%,先前臨床實驗中,發現接種間隔時間不同,防護力差距滿大,相隔分別23天和28天,防護力分別為62%和90%,但都是在第1劑之後的42天,產生防疫效果。隨後續新的資料陸續加入,也有一些紀錄顯示在對抗武漢肺炎南非變異病毒株上,功效顯著降低,對於輕度到中度感染僅有極小保護力,目前南非已宣布暫停這支疫苗接種計畫,顯示AZ相關數據持續在變動,但3支疫苗對於重症防範效果都不錯。目前台灣確定獲得AZ、莫德納疫苗,外界好奇優先接種的醫護是否可選擇廠牌。陳時中說,未來疫苗會按各族群優先順序開放接種,一個族群沒打完就往下繼續開放,若再有新的疫苗進來,仍然維持原本的優先順序,如果第一次對疫苗有疑慮、想晚點打也沒關係,優先順序都保留著。副作用:輝瑞/BNT疫苗、牛津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都是施打兩劑,價格的部份,AZ疫苗最便宜,每劑約台幣100員,莫德納則最貴,每劑最貴可以高達1千元。副作用部分,3家藥廠所公布的報告中,只有少數病人出現疲累無力、頭痛等副作用,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甚低。台灣將取得首批20萬劑牛津AZ疫苗,不過歐洲多國卻傳出醫護人員接種後出現發高燒、頭痛等副作用,法國及瑞典部分地區已暫緩施打。陳時中雖表示台灣對此高度重視,也會持續關注國外相關做法和數據,但國內醫護如何看待首批AZ疫苗,備受關注。●輝瑞疫苗 轉折去年宣布,台灣預計向國際洽購2000萬劑疫苗,其中約500萬劑透過COVAX取得,並再洽購1000萬劑AZ疫苗以及500萬「其他廠牌」疫苗,但這500萬劑疫苗究竟是什麼廠牌、何時簽約,遲遲沒有下文。2月17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電台專訪時首度證實,原先的500萬劑就是輝瑞BNT疫苗,早在去年就和德國BioNTech公司直接洽購500萬劑疫苗,由於BioNTech公司將台灣在內的大中華地區代理權都授權給中國的上海復星醫藥公司,台灣在談判過程中,一路都很擔憂有外力介入,才遲遲未公布廠牌,但還是因外力介入,最後生變。不過今天出現轉折,路透報導,BNT公司承諾將向台灣提供疫苗,BNT和上海復星公司簽署協議,上海復星被授權專賣BNT研發的新冠疫苗,專賣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但上海復星必須給BNT公司8500萬美元(約台幣23億7581萬元)的授權費,並投資5000萬美元(約台幣14億元)給BNT公司。下午疫情記者會,陳時中也證實BNT17日晚間透過電子郵件發布聲明,承諾將向台灣提供疫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們當然是歡迎」。針對劑量是否是之前沒簽約成功的500萬劑,陳表示,本來上次合約已經要完成,各方面合約內容都已達成共識,只是我們送過去的合約有受到延宕,既然現在有表達善意,希望原來的合約可以繼續完成,劑量上和原來一樣。簽下來再跟大家報告。●要不要買中國大陸疫苗?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公開講述「不會購買中國疫苗」,近日卻提及如果有人對中國疫苗有興趣可推薦。面對疫苗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如果很多人願意打就會修法。鬆口考慮中國疫苗,態度明顯大改變,但陳時中18日表示自己態度沒有變過,「不是說一定要買。」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對各國疫苗採購的態度一直是「安全有效、可以買、有人用」,且需經專家同意,中國疫苗不是說一定要買,「我們的態度沒有變過。」▌延伸推薦:【專題】全球新冠疫苗爭奪戰開跑 台灣起步早為何還落後
-
2021-02-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南非變種病毒株降低疫苗中和抗體濃度2/3
實驗室研究發現,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南非變種病毒株,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所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少約2/3。路透社等媒體報導,輝瑞與BNT今天表示,他們研發的疫苗仍能中和這種病毒,且目前尚未有來自人體實驗的證據顯示,南非變種病毒株會降低疫苗保護力。即便如此,兩家公司仍準備好在必要時替這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研發更新版本或追加劑量。這項實驗室研究由輝瑞、BNT和德州大學醫學院(UTMB)科學家共同執行。他們研發出一種基因改造病毒,而這種病毒棘狀物所含變異,與率先於南非發現的變種病毒B.1.351相同。鑒於病毒利用棘狀物進入人體細胞,許多COVID-19疫苗都鎖定它為主要目標。研究人員從輝瑞/BNT疫苗接種者身上取得血液樣本,並用基改病毒進行測試後發現,和美國疫情中最常見的病毒相比,這支疫苗中和抗體的濃度降約2/3。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由於還沒有建立起確切基準來判定需要多少濃度的抗體才能保護人體免於南非變種病毒,所以少了這2/3是否就會導致這支疫苗對正蔓延全球的南非變種病毒株失去作用,目前還不清楚。然而研究共同作者、德州大學醫學院教授史佩勇(Pei-Yong Shi)表示,他認為輝瑞/BNT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株的保護力應該是存在的。史佩勇說:「研究人員並不知道最低的中和數是多少,我們並沒有那個分界線。」他懷疑實驗觀察到的免疫反應,可能遠高於它需要提供的保護力。他提到,即使這種令人憂心的變種病毒株大幅降低疫苗效力,這支疫苗仍有助預防重症與死亡。衛生專家先前已指出,這是讓緊繃的醫療免於不堪負荷的最重要因素。
-
2021-02-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歐盟將推第2代疫苗計畫 因應COVID-19變異病毒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將啟動一套計畫研究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變異株,並製造「第2代」疫苗因應未來的變異病毒。范德賴恩今天告訴法國「迴聲報」(Les Echos),明天啟動的HERA incubator計畫,將匯集製藥業、實驗室、衛生當局和研究人員。法新社報導,歐盟一名發言人說:「病毒已經進化,而且會繼續進化。準備好因應病毒突變很重要。」歐盟已因疫苗接種計畫進度緩慢而招致批評。美國媒體報導,歐盟會員國也將被要求提供更多資金,以便歐盟調整和修改先前已跟疫苗供應商簽好的合約,並取得能因應未來變異病毒株的疫苗。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早已批准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疫苗、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及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但配送延誤讓EMA面臨會員國施壓,要求加速進度。EMA今天指出,美國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的COVID-19疫苗是最新一支向歐盟申請授權的疫苗,歐盟可望在3月中旬前做出決定。
-
2021-02-18 癌症.乳癌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懷特生技(4108)今日公告,旗下研發上市治療「癌因性疲憊症」新藥,將於3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嘉惠乳癌患者。同時,與5家大型醫院合作進行的臨床試驗,乳癌患者合併接受化療與癌疲憊藥物,探討提升治療順從性和完治率,收案進度已達9成,預計3月底完成收案並將進行資料分析,投稿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展現新藥臨床價值。懷特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資料顯示,乳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佔新增患者的12%;在台灣,乳癌年增14,217人,長期蟬聯女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平均不到37分鐘新增1人,至今超過12萬名乳癌患者正積極接受治療。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的「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化放療過程最常見的不適症狀。懷特生技自行研發上市的治療藥物,是全球唯一的「癌因性疲憊症」處方新藥,將於3月起納入健保給付,照顧乳癌患者,順利完成化放療程。此外,前述臨床試驗收案參與之醫院包含林口長庚、台北長庚、基隆長庚、高雄長庚、義大癌治療醫院共計5家大型醫院,就接受化療的乳癌二、三期患者,合併使用「癌因性疲憊症」治療藥物,探討減輕因化療毒性而引發的血球低下、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等症狀,增加化療的順從性以及提升完治率。癌床試驗主持人、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醫師指出,乳癌患者在化療過程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其中以難熬的癌因性疲憊症(CRF)最為常見,不少患者不僅陷入越睡越累的困境,更會因體力不堪負荷而降低治療意願,甚至不得不延後、被迫中斷治療,讓癌症腫瘤趁機變大且惡化。目前該項臨床試驗的收案進度已達九成,預計3月底即將完成,並展開後續數據資料統計分析,整理、撰寫論文,投稿國際知名醫學期刊以及於國內外大型醫學會進行發表,展現新藥臨床價值。
-
2021-0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核准AZ疫苗 陳時中:已在填報相關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WHO)15日批准AZ/牛津疫苗的緊急使用許可,COVAX也啟動首波配送。而我國自COVAX第一波名單中取得20多萬劑的AZ疫苗,對於新進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些需要填報的資料正在填報中。WHO於15日發布聲明表示,已批准由南韓生技公司AstraZeneca-SKBio和印度血清研究所所生產的的AZ疫苗,由印度和南韓廠所生產的AZ疫苗,幾乎佔了Covax初步配送的3.372億劑疫苗的全部,這批疫苗預定在月底開始發送。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目前COVAX還沒有給確切疫苗數目,但已經聯繫我國要求完成某些文件就可以配送。而韓國將自26日起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但該國決定首批AZ疫苗接種對象暫先排除65歲以上高齡族群。對此,陳時中表示,各國不同策略,我國因為還沒有馬上就要打,因此要打的時候會根據各國報告以及科學資料,由專家做出整體建議。除了AZ疫苗,BNT/輝瑞疫苗也是COVAX首波配送的疫苗之一。而根據以色列近日的施打研究顯示,施打兩劑美國輝瑞和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COVID-19疫苗後,有症狀感染率比未接種者下降94%。陳時中表示,「還要看一陣子才能清楚曲線變化」。他指出,以色列打疫苗的成果,看起來有其效果在,不過這個效果都沒辦法反應非常快。以色列的嚴重度確實從是前二、三名退到第六名了,每百萬人新增案例來看,近14天新增7萬8000人左右,近七日則是新增3萬3765人,看起來有在下降,但一陣子才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