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生技
共找到
593
筆 文章
-
-
2021-05-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聯亞2國產疫苗 疾管署28日已簽約採購
疫苗成為防疫關鍵,外界質疑,政府是否押寶國產疫苗,才硬卡民間採購國外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去年六七月就訂出疫苗布局基本方向,包括爭取國內代工授權製造、國外採購,及發展國內疫苗等三管道,除了採購國際疫苗兩千萬劑,也與兩家國產疫苗廠簽訂採購合約,並無押寶之說。陳時中昨在記者會承認與兩家生技公司簽訂預購合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晚證實,疾管署於二十八日與高端、聯亞簽約,兩家合約相同,均採購五百萬劑,另加五百萬劑開口合約。換言之,中央採購國產疫苗數量最多可達兩千萬劑。BNT疫苗並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為何會被放在指揮中心「疫苗接種須知暨意願書」中,並寫著「通過我國緊急授權」,而日前資料又在網站消失,引發爭議。陳時中解釋,前一波曾跟BNT談合約,雖有延遲,但沒有放棄希望,今年一月底接到COVAX告知,將配發九萬五千劑輝瑞疫苗,因此,先在疫苗接種書寫了相關字句,但五月三日COVAX通知說無法提供輝瑞疫苗,因此,予以刪除。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由於輝瑞公司遲遲未繳交資料至食藥署審查,因此,BNT疫苗目前並未通過我國緊急使用授權(EUA)。至於如何保證國產疫苗安全性,以及第二期結果可順利過關?陳時中表示,國產疫苗做完二期,當然比不上三期臨床試驗完整,「沒有說二期一定會成功,但希望成功」,但科學上如果被認同,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大部分國際知名廠牌都是二期完才做三期,但都沒有做完三期臨床試驗,就緊急授權。
-
2021-05-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七月底供應 國產疫苗有信心
本土病例延燒,急需疫苗控制疫情,國內疫苗研發兩大廠聯亞生技、高端疫苗皆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收尾工作,皆表示有信心於七月底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聯亞生技昨天指出,希望年底前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並啟動解盲,臨床試驗地點將以印度為主。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六月底將有兩百萬劑疫苗入台,八月底則有一千萬劑,其中包含國產疫苗。
-
2021-05-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高端 拚7月底供貨
本土確診延燒如今需要疫苗才能控制疫情,國內疫苗研發目前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收尾,主要仰賴聯亞生技、高端疫苗(6547)兩大廠,兩者皆有信心於7月底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聯亞昨(29)日透露,希望在年底前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並啟動解盲,主要於國外試驗以印度為主。國內疫苗吃緊,指揮中心日前宣布,6月底將有200萬劑疫苗入台,8月底則有1,000萬劑,其中包含國產疫苗。關於疫苗進度,聯亞董事長特助彭文君昨受訪表示,5月中已完成臨床二期,共有4,000多名受試者打完兩劑,並依緊急使用授權(EUA)規範,觀察成效和安全性一個月,並每天透過追蹤App回報狀態,包含是否有發燒、全身肌肉痠痛及其他副作用。彭文君說,預計6月底前送EUA(緊急使用授權檢查),目標7月初獲得核准,最快7月中陸續出貨,一批產能可超過1,000萬劑,「聯亞和高端與政府的合約,兩家都是500萬劑」,若中央有需求隨時都可補足。高端疫苗部分,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專訪指出,自己與妻子先前接受第二期人體試驗,在施打完畢後並沒有感受到不適,並稱未來國產疫苗要生產至2,000萬劑,應不是問題。發言人李思賢也於日前表示,目前一直有在評估做第三期臨床試驗。
-
2021-05-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周百謙╱適度封鎖可降低傳播 找出陽性者
隨著疫情升溫,防疫相關的中央應變措施,牽動著台灣所有人的心情。大家所關切的是連鎖感染原因,普篩涵蓋率,以及重症人數攀升的問題。當指標案例超過一定數目以上,連鎖感染的源頭就很難釐清。可能源頭除了華航及萬華直間接傳染外,其實境內擴散前就可見端倪。先前邊境管控以72小時內入境採檢的PCR陰性證據,是否就能代表無病毒的關鍵?都是可能的漏洞。篩檢留給有症狀及住院者數例外國入境者在回國前確診陽性,這是在沒有抗體檢測搭配的數字,中間有多少入境者在國內發病,沒人知道。英國株是外國優勢病毒株,萬華及台北市本來就是國人和外國人的出現熱區,是否特殊場所是原發區,已經很難界定。目前篩檢應保留給有症狀及有急需住院者,這樣才能保留能量治療重症病患。適度的封鎖措施,可降低可能的人際傳播風險,讓陽性患者因而被找出,避免影響他人。新冠肺炎染疫不一定有症狀,也不一定是重症。但現在的關鍵是,診斷陽性後,廣建防疫隔離所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病毒陰轉陽,以及盡早出現中和抗體,才是醫學界和科學界要去努力的事情。普篩及廣篩可能不是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流行病學家應該要努力看英國株病毒在台灣的發展史,會呈現如何的臨床表現。建病患收治標準 避免崩潰流行病學家討論不同突變株產生複雜的R0值,以界定疾病傳播速度,但台灣非理想環境,R0值其實只是理論。如何建立輕症轉重症的生物標記預測能力,是否盡早投藥,降低惡化風險,針對輕症或無症狀者透過穿戴式裝置的風險預測評估,都是台灣可以做,且是核心產業的事情,建立病患收治標準,同時透過大數據連續監控,才能有效降低醫療環境的崩潰。病毒必然演變,微環境篩選後的環境優勢病毒株勢必更為適應人類氣道環境,新冠流感化,所以可能重症度減少,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的大數據。印度的高死亡率應是特例,空氣汙染加上基礎醫療無法負擔,惡化了疾病的傳播。生技投入 治療選擇性大增面對疫情,台灣的潛在亮點除了快篩試劑的迅速投入降低檢驗壓力外,台灣生技產業投入IL-6單株抗體可降低發炎、透過吸入方式中和新冠病毒,以及針對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所設計幹細胞療法的前期試驗,再加上高端及聯亞疫苗技術的掌握,調整設計面對突變株,都讓我們看到治療的選擇性大增,提升了疾病控制機會。
-
2021-05-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發順利 蘇揆:讓國產疫苗保護國人、貢獻國際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今上午與蔡英文總統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視察,視訊聽取國產疫苗生產進度。蘇貞昌指出,國產疫苗的水準迎向國際,產量也有大規模進步,且願意配合政府日後加快生產,對台灣抗疫所需非常有貢獻。政府會依照國家法令及相關作業程序,與兩家公司合作,盼大家一起努力,不但生產國人現在最需要的疫苗,甚至未來在國際,也能做出貢獻。蘇貞昌表示,今日他陪同蔡總統到指揮中心,與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及聯亞生技開發公司兩家公司視訊,了解兩家公司長期為全台灣期待的疫苗,投入夜以繼日的努力。國產疫苗的水準迎向國際,產量也有大規模進步,甚至已經有成品儲存,並且願意配合政府,符合現在防疫需要、抗疫決心,日後加快生產,對整個台灣抗疫的需要,非常有貢獻。蘇貞昌指出,政府一方面會依照國家法令及相關作業程序,與兩家公司合作,也期待兩家公司的團隊,大家一起努力,不但生產國人現在最需要的疫苗,甚至於未來在國際,臺灣可協助邦交國等,能夠提出貢獻。蘇貞昌說,受嚴峻疫情衝擊,國際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期勉大家能一起合作,讓台灣仍能像過去一樣有好的防疫成績,繼續發揮,且未來因為有疫苗,讓全體國人同胞更安全,同時更受到國際的讚譽,希望大家一起加油,也籲請大家一起為台灣的安全做最大努力。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一波國產疫苗 高端、聯亞力拚7月底供應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總統蔡英文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發表重點談話,談到向國外訂購的新冠疫苗,6月後會進入分批交貨期,而國內疫苗研發已經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收尾工作,預計7月底可以開始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而國產新冠疫苗目前主要由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國光生技(4142)三家大廠負責。國內疫情不斷升溫,民眾爭相搶打AZ疫苗。對此,總統蔡英文指出,台灣向國外訂購的其他新冠疫苗,6月後會進入分批交貨期,至於國產疫苗可於7月底開始供應第一波疫苗。以國內疫苗廠的研發進度,高端(6547)和聯亞(3081)皆有信心於7月底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國光生則因重新調整加大劑量和佐劑,新冠疫苗研發進度較慢。高端指出,疫苗研發進度都在規劃中,旗下新冠疫苗MVC-COV1901二期臨床試驗已於4月底全部打完,共完成3800人施打,並依緊急使用許(EUA)規範觀察成效和安全性一個月,預計將於5月底結束觀察期,並整理臨床試驗分析數據,若數據達到預期目標,最快今年6月初,將依法規申請緊急使用許可(EUA),待台灣衛福部(TFDA)審查通過,應有機會達成7月底出貨目標。高端也指出,產能方面,高端目前產能約200萬劑,逐步擴大至300萬劑。至於疫苗抗原原液,高端進一步解釋,目前原液仍由高端自行生產,未來緊急使用許可取得,將視疫苗訂單需求與台康(6589)分配產能比例,估年產能最大可達1000萬劑。至於聯亞生技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也於3月底提早收案完成,最後一位收案完成,僅晚高端疫苗兩周間時間,疫苗研發進度比預期快。待觀察成效和安全性一個月,最快6月中報告出爐後即可蒐集實驗數據送審,若順利獲准則有望在7月底開始供應疫苗。產能方面,聯亞生技與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聯亞藥共同合作新冠疫苗生產,其中聯生藥擁有兩座、共4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位在新竹總廠已通過歐盟GMP查核,後續將負責生產新冠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聯亞藥有無菌針劑產線,預計單次疫苗批量約可達1000萬劑,待取得衛福部緊急使用許可,即可生產2000-3000萬劑疫苗,年產量最高可達1億劑。
-
2021-05-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研究:輝瑞疫苗隔12週打 抗體比隔3週還強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對年長者施打輝瑞(Pfizer)&BNT的COVID-19疫苗,將兩劑施打間隔拉長為12週,所產生抗體比間隔3週施打者竟增加3.5倍。這項研究是由英國冠狀病毒免疫學聯盟(UKCoronavirus Immunology Consortium,UK-CIC)等單位支持。路透社報導,這是首次有可比較施打間隔12週與3週,兩者間產生免疫反應的研究,英國先前建議將輝瑞疫苗兩劑的接種間隔拉長為12週,以便能更快讓更多人接種到。輝瑞&BNT疫苗研發時的臨床試驗,是採間隔3週,藥廠也建議間隔3週施打的使用方式。對英國拉長兩劑間隔時間之舉,輝瑞與合作夥伴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都說,並無資料支持英國的作法,不過輝瑞也表示,臨床試驗以外的公共衛生考量,再斟酌時也可納入。今天發布的這項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Birmingham)所做的研究,作者之一派瑞(HelenParry)說:「我們的研究顯示,對年長者施打輝瑞&BNT疫苗,兩劑間隔拉長至12週,其抗體反應峰值顯著增強。」這項研究檢視175名80歲至90歲接種疫苗的年長者,結果發現間隔12週施打第二劑,抗體峰值反應較間隔3週施打者高3.5倍。但這項研究尚未經同儕審查。抗體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接種疫苗後同時也會產生T細胞,不過這項研究的受試群組裡,T細胞反應峰期仍以間隔3週施打者較高。研究作者們因此提醒,目前仍不宜對究竟間隔幾週施打效果最好下結論。
-
2021-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賣場清潔用品搶購一空 清潔用品大廠老董籲民眾莫恐慌
疫情升溫,傳出許多賣場酒精、洗手乳、乾洗手等各式清潔用品被搶購一空。清潔用品大廠無患子生技這兩天都接到大批訂單,員工加班忙著打包出貨。董事長王高榮表示,目前原料準備還算足夠,相信各大廠商有去年疫情剛發生時嚴重缺貨的經驗,都有一定的備料庫存,消費者實在不必因擔心而搶貨,因應各大通路客戶需求,只能調整產線趕工。台南安定無患子生技主要生產清潔及美妝用品,主打原料天然純度高、品質穩定可以朔源;生產的消毒酒精、洗手乳、乾洗手等都有固定的客戶群,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銷路暴增,好不容易銷量穩定一陣子,這兩天又因為疫情升溫、消費者到各大賣場搶購清潔用品,業者紛紛加大產能應付客戶需求。王高榮說,銷售業者連日下單大量採購消毒酒精、洗手乳、乾洗手等清潔用品,各家訂單數都破萬,更有私人企業下訂上千罐的消毒酒精,因需求不斷增加,已調整產線,員工配合加班趕忙生產。王高榮表示,去年疫情剛爆發時,曾發生酒精等原料供應不及無法生產,造成大缺貨,瓶子、紙箱等也都出現搶貨情況,因此公司數月前就增加原料及相關配備的庫存量,目前原料與瓶子、紙箱等存貨還可以滿足這波客戶下訂的需求,如果訂單持續增加,未來交貨期可能就要延長,只希望能順利度過這波疫情。
-
2021-05-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及早警覺骨鬆 別等骨折才發現
今天是母親節,一起關心媽媽的骨骼健康!根據統計,50歲以上女性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經歷骨鬆性骨折。最常見年長者因跌倒、外傷而發生髖骨、脊椎及上肢部骨折,尤其髖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0%,不亞於癌症,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做好「保密防跌」工作。停經婦女 骨鬆高危險群一般人的骨質密度在30至35歲期間達到高峰,但自35歲後開始逐漸流失,隨著年紀增長、荷爾蒙改變,更年期後每年更以6%速度快速下降,因此停經後婦女要小心「骨質疏鬆症」上身。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的疾病,多數患者沒有特別症狀,很多年長者多是在碰撞或跌倒骨折後才發現罹患了骨質疏鬆症。台安醫院骨科主任劉大永醫師指出,可從身高變矮、駝背、下背痛等外形變化,早期發現是否有骨鬆性骨折的問題,盡早開始治療,防止骨質持續流失而再次骨折。劉大永補充,自己的家人就曾因彎腰撿東西而發生胸部肋骨嚴重骨折,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骨質疏鬆症惹禍,經補充鈣質及使用骨鬆藥物治療,才獲得改善。骨質密度 每一至二年檢測如何早期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劉大永強調,可接受骨質密度檢測,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進行檢查,檢測結果以「T值」為判定標準,「T值<-2.5」顯示有骨鬆,要進一步接受評估與治療。建議停經前後或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男性,每1-2年可定期檢測骨質密度,以了解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有輕微骨質疏鬆現象的人,要保骨本,劉大永建議,多吃含鈣食物,例如牛奶、豆類、乳製品、小魚乾、黑芝麻等;更要多運動、曬太陽,可以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在小腸吸收,平常可多從事重量運動,例如快走、簡單重訓,可增強關節的力量、刺激骨質生長,有助骨骼保健,防止骨質流失。針對嚴重骨質疏鬆「T值<-2.5」或已面臨骨鬆骨折患者來說,劉大永指出,除了補鈣外,可考慮搭配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有多種選擇,在藥物作用方面,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策略。隨著生技與藥物研發的進步,新一代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兼顧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也在骨密度的增加上可以看到更顯著的效果,近日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准,可為嚴重骨質疏鬆症與骨鬆性骨折患者,提供更積極的治療選擇。劉大永提醒,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病,當病患確診骨質疏鬆症或是骨鬆性骨折,應持續追蹤骨質密度狀況並積極治療,防止再次骨鬆性骨折的發生。骨質疏鬆症高風險因子● 駝背● 身高變矮4公分 ● 無特別原因的下背痛● 曾有非創傷性骨折(非車禍意外造成)● 曾接受過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 有內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 吸菸、喝酒或正在使用類固醇● 停經後婦女(65歲以上)或男性● 銀髮族(70歲以上)資料來源╱劉大永醫師製表╱黃妙雲
-
2021-05-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富國要替兒童打疫苗 WHO盼先讓全球高風險群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呼籲各國政府,先替年長者和風險較高群體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再讓兒童接種。加拿大5日開全球先例,批准替12歲以上兒童施打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其他富裕國家也準備仿效。加拿大首席醫療顧問夏瑪(Supriya Sharma)在記者會上表示,預期英國和歐洲聯盟檢視製造商提交的相同試驗結果後,很快就會跟進。媒體報導,美國也準備最快下週准許讓12歲到15歲兒童接種輝瑞/BNT疫苗。法新社提到,這類許可將讓富裕國家數以百萬計群眾得以接種疫苗,但此舉也令世衛組織更加擔心非洲等地推行疫苗計畫時呈現出來的反差。世衛疫苗暨免疫部門主任歐布萊恩(Kate O'Brien)表示:「首要之務真的是必須讓全球所有國家都取得疫苗供最優先的群體施打,再開始讓染病風險較低的群體接種。」她說:「若我們擁有能以公平方式適當分配疫苗的供應量,好讓每一個國家都能確保替最優先群體接種疫苗,我們非常歡迎使用疫苗。」
-
2021-05-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臨床試驗 疫苗對青少年防護力達96%
美國麻州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今天宣布,首次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他們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對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族群防護力達96%。法新社報導,美國3235名受試者裡,2/3接種莫德納疫苗,另外1/3施打安慰劑。莫德納公司表示,研究顯示「疫苗對COVID-19的防護力達96%,耐受性良好,迄今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研究人員在受試者施打第2劑後平均35天展開追蹤,不過在施打完第一劑疫苗後14天,有12例受試者COVID-19確診。莫德納表示,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從輕微到中度不等」,最普遍的是注射位置疼痛;而在施打第2劑後,副作用包括頭痛、疲倦、肌肉痛與畏寒發抖,不過迄今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莫德納說,正和監管機關討論修改規則以讓疫苗適用於12到17歲的年齡層。莫德納疫苗目前在已獲批准的國家僅核可用於18歲以上族群。輝瑞(Pfizer)與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也已向美國與歐洲監管單位申請,准許疫苗在12歲至15歲族群的緊急使用。加拿大已在5日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輝瑞疫苗用於青少年族群的國家。
-
2021-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抗變異株! 高端五月中進行高劑量試驗 力拚六月申請授權
兩家國產疫苗皆已進入臨床二期試驗,正如火如荼收案,力拚六月申請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面對新冠病毒變異株,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總主持人林奏延透露,除了補打第三劑外,也將針對高齡族群施打高劑量,檢視疫苗防護效果。高端副總李思賢證實,該試驗將於五月中展開,預計收案400名。前衛福部長林奏延今出席生技公司產品發表會,被問及高端疫苗相關問題時表示,目前針對高端疫苗今天已完成法規人數的收案。而針對變異病毒,目前將以三種方式因應,一是補打第三劑、二是以高劑量施打、三是修改部分蛋白,目前也都將展開相關臨床試驗。李思賢則表示,高端疫苗二期臨床已達成 3700位受試者第二劑施打,包括700名65歲以上的年長族群。符合試驗設計與法規所需樣本數,接下來將依法規單位建議於第二劑接種後第 28 天評估疫苗安全性與免疫原性,預計五月底將有分析結果,預計六月申請EUA。由於日前傳出高端疫苗對南非變異株可產生的效價會下降,因此將修改人體試驗計畫,預計五月將召回第一期試驗的45名受試者,安排接種第三劑,並分析其體內血清產生中和抗體、對抗變異株的情形。李思賢說,這些受試者不會和二期臨床試驗者重疊,因此不會影響EUA的申請。另外,因第二期臨床試驗是依據食藥署建議的中劑量來進行,五月中也將針對老年人進行高劑量的臨床試驗,預計招募400名受試者,也將以第一期受試者為主,與第二期受試者不重複。至於修改部分蛋白的二代疫苗,則還在實驗室階段。之前許多專家也質疑,我國國產疫苗只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就拿EUA,將不利未來搶攻疫苗市場。李思賢則表示,目前有在規劃第三期臨床試驗,至於到何處進行,因疫情變化快速,且有兩三個計畫正在探討,不方便透露相關細節。
-
2021-04-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印重創COVAX疫苗供應鏈 台灣境外移入壓力大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達到1.5億人,死亡人數逼近310萬人。公衛學者指出,歐洲及南北美洲,每10萬人就有超過100人確診,印度更高達每10萬人150人,使台灣面臨境外移入龐大壓力,機師在海外感染也在所難免。疫情升溫速度一再竄升,全球疫苗接種速度卻趨緩,加上美國嚴管疫苗原料出口、印度疫情嚴峻減少疫苗產量,重創COVAX供應鏈,貨量大減三分之二,等待配發的國家取得疫苗難上加難。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台大公衛校友群,今持續透過直播報告全球疫情最新進展。陳秀熙指出,截至4月24日止,印度、歐洲、南北美的單周每10萬人發生率都高於100,此數值是境外移入壓力的重要指標,台灣也受到影響,近期出現機師於海外感染、確診的案例。至於單周死亡率,歐洲和南美洲每十萬人就有五人死亡。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巴西每周七到八萬人確診,與疫苗效力不佳、施打率較低有關,巴西更因為公共衛生措施淪為政治戰場、使用未經臨床證實的藥物進行治療、不允許外國醫藥衛生人員進駐,導致每天新增3000到4500人死亡。陳秀熙指出,印度因三月底到四月中兩次大型宗教節慶,數十萬名教徒群聚恆河,聚會地千人染疫,目前單周發生率高達每10萬人150人,為全球疫情最嚴峻的國家,至少一劑疫苗的接種率僅8.47%。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印度除了面臨英國株、印度株(B.1.617)的「雙株夾擊」,近期又發現B.1.618這個新病毒株,英美星等國也因驗出B.1.617,紛紛對印度頒布禁飛入境令。陳秀熙表示,韓戰之後,美國對於關於境內或盟國出現國防或生技危機時,就會啟動「美國國防生產法」,允許總統以最高權力動,來阻止產品輸出到其他國家。川普即應用此法,管制疫苗相關材料出口,拜登上台後也延續疫苗生產必須物件及設備的輸出管制,影響大約37件重要物件,包括針筒,導致海外藥廠囤積物件。陳秀熙表示,印度面臨疫情失控的內憂,以及美國管制原物料輸出的外患。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重要的疫苗生產公司之一,當印度疫情嚴重而提高疫苗內需,加上美國管制原物料出口,結果重創COVAX供應鏈,原本預估四月可以交貨5000萬劑疫苗,減少為原本的三分之一,依賴COVAX的國家就無法取得疫苗,特別是亞洲和非洲。陳秀熙呼籲,美國應解除新冠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以便印度能夠提高疫苗產量。對照印度的水深火熱,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美國疫苗施打率已來到42%,打的比較慢的州也有30%接種率,截至4月23日已打掉2.2億劑,超前拜登上任百日打兩億劑的目標。歐盟已經預告,接種疫苗的美國民眾,應該能夠在今年夏天到歐洲旅行。不過美國內部的問題,在於種族健康不平等。林庭瑀表示,非白人確診及致死比例都較高,已有許多學者呼籲拜登政府從政策改變現況。例如提供醫療補助,確保黑人拉丁裔有保險及醫療服務,也要重視偏遠地區的急診和醫院,將高品質醫療發展和普及醫療的公平性提高。另外,學者也提到社會決定因素例如壓力、歧視和艱苦,拜登政府應積極改善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及教育程度,以及少數族裔社區的經濟發展。
-
2021-04-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打AZ疫苗?楊志良、陳建仁接種國產新冠疫苗 原因曝光
我國購買新冠肺炎疫苗,包括AZ疫苗一千萬劑、莫德納505萬劑,以及自COVAX平台購自476萬劑;國產疫苗也正如火如荼展開第二期臨床試驗。AZ疫苗自3月22日開打,衛福部長陳時中挽袖接種,而兩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和前副總統陳建仁,則將手臂分別獻給了高端和聯亞兩家國產疫苗,盼為我國疫苗產業盡一份力。有媒體報導,曾任衛生署署長的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選擇接種高端疫苗。主要是因為他長期關注國內生技產業發展,因此當一得知65歲以上族群臨床試驗收案不佳,符合條件的他立刻決定參加試驗。對此,陳建仁秘書王哲超則證實此事。他表示,陳前副總統是在兩周前完成兩劑接種,主因確實是因為和高端驗計畫召集總主持人林奏延熟識,而決定力挺。但高端之前表示,因發現其新冠肺炎疫苗南非變異株可產生的效價下降,因此預計五月將召回部分受試者,安排接種第三劑。陳前副總統是否也會補接種?王哲超表示,由於廠商還在修改人體試驗計劃,目前尚未接獲通知。但依據陳前副總統的學者個性,若有需求,應該會欣然同意。至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選擇接受聯亞的第二期臨床試驗。他表示,因為受到好朋友三總副院長張峰義的邀請而決定接種,目前已完成第一劑,正等待通知接種第二劑。楊志良說,現在每天回報體溫、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沒有異常。而他雖然接受二期臨床試驗,但仍對於疫苗政策有所微詞。他說,國產疫苗只需要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就能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是個笑話」,下半年將無法和世界疫苗競爭。因此期許疫苗廠能繼續到國外進行第三期、跨人種的臨床試驗;或是比照韓國,引進他國疫苗專利,在國內生產,才能在第二階段的防疫繼續守住。
-
2021-04-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普通冰箱可存放 輝瑞新版疫苗可望今夏上市
輝瑞藥廠(Pfizer)執行長24日受訪時表示,正計畫研發新版新冠疫苗,可在一般冰箱儲存,並且已稀釋過可直接使用,期望於今年夏天研發成功。法新社報導,輝瑞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研發的疫苗,已成為歐洲控制疫情的主力,但在運送和儲存上仍面臨一大挑戰。目前版本的疫苗必須儲存在攝氏零下70度的冰箱,因此僅能配送到有特殊設備的接種中心。輝瑞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他有信心目前籌劃中的新版疫苗,對新的變種病毒也會證實有效。他說:「讓我覺得更欣慰的是,我們已研發出一項工序,一旦變種病毒造成其他擔憂,我們應能在100天內製出新的疫苗。」「基於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技術有效性,我相信變種病毒不會成為問題。我們將能控制它們。」歐盟對相對昂貴的輝瑞疫苗寄予厚望,但人們擔憂,難以維持在非常低溫的環境保存,將使配送到較貧窮國家的任務相當艱鉅。中央社報導,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允許輝瑞疫苗在攝氏零下20度的標準冰箱儲存兩週,而博爾拉認為還能更久。博爾拉再度自信表示:「在這個層面,我們其實正在做兩件事情。」他說:「我們即將提出還能多延長儲存兩周的數據。假設我們獲得批准,這個配方可被儲存在攝氏零下20度環境下長達一個月。」博爾拉說:「另一方面,我們也正研發大幅改良的新配方,也就是說新配方疫苗使用前無須再稀釋,可直接使用。」他表示,輝瑞希望自家疫苗能以一般冰藏儲存二至三個月,另外三個月則以冰箱儲存。「因此總共會有四至六個月,是在攝氏零下50度或70 度溫度範圍以外環境儲存…如果我們在今年夏天成功,我們相信將能做到這些。」
-
2021-04-20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流行的米麴、麴水、米糀在紅什麼?專家告訴你
麴是東方飲食文化裡的隱形魔術師,沒有麴菌的存在,醬油、豆腐乳、味噌、紅麴、清酒、高粱酒都不再成立。使用麴菌進行食品加工是東方老祖宗的智慧,在中國有記載以來就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一方面讓飲食、調味變得豐富,一方面又幫助了食品保存的壽命。而西方製酒使用麥芽產生的酵素進行穀物的分解,與東方使用麴菌是大大的不同的,這也造成西方的威士忌、啤酒與東方的清酒、米酒在風味上有極大的分野。現代因為生物科技的發現,對於麴菌的機能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近年來日本以米麴為核心產生出的麴水、麴茶、鹽麴等等產品正大大的流行,因為米麴具保健的機能又不含酒精,所以被視為很健康的食品及飲品。到底什麼是麴?麴菌是特定的一些品種的黴菌,所以麴就是讓食物感染黴菌造成發黴,當然這些黴菌必需證明是安全不會產生毒素的。而這個發黴的過程中,麴菌會分泌出許多酵素,酵素對食物進行分解,進而讓食物進行一些發酵的化學作用。而適合於不同食物的條件,又有不同的麴菌,因此有米麴、豆麴、河內白麴、黑麴等等之分。麴菌對食物進行分解麴菌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許多酵素,如澱粉分解酵素、果膠分解酵素、核醣核酸分解酵素等,可以將食材中的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如澱粉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這些可能是食物裡原本不存在或含量很低的成分,因此會改變食物的風味,也因為分解的過程讓食物的質地變得柔軟。麴菌增添風味如同前面所提,麴菌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許多酵素,將食物本身分解出許多小分子,因此會改變食物的風味。另一方便,麴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發酵代謝物,如有機酸、醇等複雜的成分,因此更會增添了許多食材原本不存在的風味,讓食物的風味更豐富、更有深度。如日本的吟釀清酒,在製麴時就是影響其具有特殊果香、花香的決定性步驟。麴菌有助食物進一步進行後續發酵麴菌的另一個重要腳色,是擔任食物發酵的第一棒。比如說在製酒的過程中,因為麴菌具有豐富的酵素,把澱粉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接下去酵母菌才能接下去利用葡萄糖進行酒精發酵,因為酵母菌不具備分解澱粉的能力,只能吃葡萄糖,所以如果沒有麴菌的第一步分解,酵母菌是一籌莫展的。因此麴菌在食物發酵中擔任拓荒的開路先鋒,後續其他菌如製酒的酵母菌、味噌的乳酸菌才能接棒進行發酵,也讓食物可以熟成,產生更多更豐富的發酵食品,這就是醬油的來源。麴菌幫助食物保存食物的保存一直是古代的重要課題,發酵或稱為醃漬一直是重要的手段。因此麴菌發酵後的酒精發酵、乳酸發酵就是讓食物得以保存的秘訣。酒精有助於抑制其他腐敗菌的生長;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等有機酸,可以降低pH值;而像紅麴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成分,具有抑制其他菌的生長,因此延長保存的功能,所以古人就應用在紅糟肉、紅糟雞、紅糟魚或紅糟蛋等料理上。現代更注重麴菌、米麴、麴水的機能性古代利用麴菌可能著眼於幫助食物的保存,或是讓麴菌進行食物的改造。但是經過現代的食品生技研究,麴菌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具有機能性的發酵代謝物,這些機能性成分對人體的內外都有許多好處。因此,近來營養學家非常推崇發酵食物的好處,而日本還很流行麴水「Kouji Mizu」或是米糀(Kouji)、麴茶的米麴食品。米麴如麴水這樣的產品,對人體有多面向的好處。顧名思義,米麴是以米為基底進行麴菌發酵後的產物,其實就是製酒等等的第一步產品,只是沒有再接續後段的酵母菌發酵,與日本的甘酒、鹽麴非常接近。因為製作方便,日本現在也很流行自己DIY。綜合來說,麴菌、米麴或是衍生出的麴水、鹽麴、甘酒等等有以下的機能性,所以在現代的養生營養上,正受到更加的重視。米麴提供消化酵素因為米麴在發酵過程中,會分泌出許多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等消化酵素,因此對於健胃整腸、幫助消化具有相當的幫助,現在人普遍因為大魚大肉造成飲食不均衡、消化不良是常見的狀況,所以米麴或是米麴酵素在日本相當受到歡迎。米麴提供機能性成分米麴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發酵代謝物,比如說會產生麴酸,麴酸對皮膚產生許多好處,也因此日本又把麴水稱為「喝的青春露」。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寡糖以及一些益生質,是腸道菌的良好食物,對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很有幫助,所以麴水在日本又被當成保持苗條、代替含糖飲料的新一代健康飲料。或是像甘酒,日本又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又稱之為「喝的點滴」。又或是像紅麴,已經被科學證實紅麴可以產生有效成分Monacolin K,具有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功效,因此也有許多紅麴產品得到健康食品的認證。自己製麴可要注意雖然日本很流行製麴DIY,但是還是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有不慎,還是有可能造成如產生黴菌毒素或是雜菌汙染的食安問題,輕則造成拉肚子,重則造成食物中毒。所以在自己DIY之前,還是要確保: 菌種的取得是否正確,以及製作過程是否衛生避免雜菌汙染,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還是購買合格食品廠生產的米麴、麴水或其他麴菌製品最為安全。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4-19 癌症.抗癌新知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城裡最重要的比賽限制性生酮飲食為各種療法備戰的能力不可小覷。它能達到獨特的雙重療效,一方面使正常細胞抵抗氧化攻擊,同時又使癌細胞更容易受到氧化攻擊。實際上,從治療的角度來看,自由基和抗氧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城裡最重要的比賽。華生當然已經相信了,他在二○一二年的宣言〈氧化劑、抗氧化劑和目前轉移性癌症的無法治癒性〉中,將此研究稱為「自雙螺旋以來最重要的研究」,文章標題凸顯了他認為這個新發現在這場決鬥的重要性。這篇文章的大部分內容都在釐清自由基與癌細胞的關係,包括治療法和抗氧化劑,華生表示,它們之間的重要性被大大地低估了。這種關係很重要,原因有二。首先,殺死癌細胞最重要途徑是透過細胞凋亡,細胞凋亡看起來在許多情況下是利用自由基的快速爆發而觸發的。第二,當前許多癌症療法之所以有效,都是藉著誘導自由基爆發,從而觸發細胞凋亡。自由基稱為「活性氧物種」(Reactive Oxygen Species,簡稱ROS),研究顯示癌細胞有異常大量的ROS。多數ROS是粒線體代謝的副產物,因此癌細胞中受損的粒線體可能會「漏出」更多的ROS,從而使癌細胞處於氧化混亂的不穩定狀態。華生認為,比起之前,目前有更多治癌方法是讓癌細胞的ROS超負荷,刺激癌細胞超過氧化邊界。他認為,各種各類的化學治療藥物極有可能是因為刺激產生多到無法忍受的ROS才有作用,從而殺死癌細胞。生技製藥公司Synta Pharmaceuticals 開發出市場首見,所謂「first in class」的創新粒線體藥物「elesclomol」,作用就在促進ROS的產生進而殺死癌細胞。這種機制很容易獲得證明,只要誘使癌細胞產生更多的抗氧化劑穀胱甘肽,就可以停止藥物「優先殺死癌細胞」,華生寫道。對於華生來說,這個頓悟是他發現DNA以來最重要的發現:「所有看似無關的事實都可以在一個假設下具有說服力,那就是假設游離輻射不僅會透過ROS讓細胞凋亡,也是當今最有效的抗癌化學藥劑。」但是華生的頓悟帶有一個悖論:如果他是對的,那些健康專家說會讓我們健康的抗氧化劑就會使大多數的化療藥物無效。華生指出,事實上,抗氧化劑甚至在一開始還有助引發癌症。這個悖論刺激他寫道:「有鑑於最近的研究數據強烈暗示,晚期癌症之所以無法治癒,可能是因為身上有過多的抗氧化劑造成的,現在是時候認真探究抗氧化劑是否更可能促發癌症而不在預防癌症。」難道公認是營養救星的抗氧化劑真的促發癌症嗎?有證據支持華生的說法。至少,研究人員可以信心滿滿地說,就癌症而言,當醫生用各種療法殺死癌細胞時,抗氧化劑具有救回癌細胞的潛力。悖論的重要性與癌症代謝療法無縫接軌,送ROS給癌細胞就是判了癌細胞死刑,這與賽弗瑞限制性生酮飲食的生化機制相吻合,既有理論且有證據的支持,這表示我們也可以魚與熊掌兼得。與其讓抗氧化劑經過血液擴散到癌細胞而阻礙細胞凋亡需要的ROC,倒不如用限制性生酮飲食做相反的事。讓限制性生酮飲食切斷癌細胞製造主力抗氧化劑穀胱甘肽的能力,使癌細胞無法抵抗大多數治癌療法。此外,由於限制性生酮飲食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影響不同,生酮飲食會迫使健康細胞製造更多的穀胱甘肽,當促使ROS生成的治癌療法對健康組織造成衝擊時,健康細胞就可做好準備,對抗藥物帶來的侵害。限制性生酮飲食法似乎是一個夢想:它使癌細胞對ROS敏感,逼它們棲身在懸崖邊;也促使身體其他部分做好準備,讓它們可以應付促發ROS生成的治癌法,以最大程度減少治療的副作用。有兩個問題需要實驗證據來證明生酮飲食的雙重益處。首先,在準備正常細胞以應付ROS方面,限制性生酮飲食是否減輕了副作用,增強ROS生成療法的耐受性?其次,限制性生酮飲食法是否有助增強ROS生成療法(例如放射線治療)的作用?實驗證據強烈表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瓦特.隆戈(Valter Longo)是出身義大利的科學家,目前在南加大做研究,他對飲食如何影響癌症和衰老的議題非常感興趣。他是衰老研究領域正在竄起的新星,和賽弗瑞一樣,他的研究也導引他踏上癌症研究的領域。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隆戈試圖說服腫瘤學家讓他們的癌症患者(無論得到什麼癌)在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進行斷食。斷食與限制性生酮飲食基本相同,它是最快達到酮症的途徑。對於酮症帶來的治療雙重效應,隆戈想出了專有名詞:「細胞抗壓差」(Differential Stress Resistance,簡稱DSR)。大家都知道化療會有副作用,隆戈想探討斷食是否可以抑制化療副作用,但他在召募患者時遇到挫折。即使他向腫瘤專家解釋說,斷食會產生DSR,應該會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並減輕副作用,但他們還是懷疑。隆戈寫道:「我們的假設是,癌症不只可以透過『魔法子彈』來改善,還可以藉著『不是那麼魔法的DSR 防護罩』來改善癌症。但不出所料,許多臨床醫生對我們的假說表示懷疑。」這種懷疑論被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腫瘤科醫生倫納德.薩茲(Leonard Saltz)強調而受到矚目。當薩茲醫生被問道是否要讓病患加入隆戈的斷食試驗時,薩茲回答:「問我是否熱衷讓我的患者加入一個要他們兩天半不吃的實驗,我的回答是:不。」最終隆戈說服了十位腫瘤科醫生,讓他們的患者在化療前後進行斷食。受試者包括第二期乳癌、第四期食道癌、前列腺癌和肺部惡性腫瘤的患者,在他們接受化療前的四十八到一百四十個小時做清水斷食,在化療後的五到五十六個小時內也做清水斷食。全面而言,斷食的患者在十四種不同類別的化療副作用中反應都較輕。據報告,主觀的副作用如疲倦、噁心、頭痛、虛弱、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感覺遲鈍和刺痛的嚴重程度都下降,狀況均不如嘔吐、脫髮、腹瀉和口瘡等可測量的副作用嚴重。這個試驗提供了經驗證據,表示斷食讓正常細胞準備好承受化學療法的攻擊。第二個問題:斷食或限制性生酮飲食是否會使癌細胞敏感,使它們更容易受到產生ROS的化學療法所影響?有幾條證據說明答案是肯定的。亞利桑那州巴羅神經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家安卓莉亞.薛克(Adrienne Scheck)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單獨使用限制性生酮飲食可以減緩小鼠腫瘤的生長,但是當與放射治療結合使用時,結果從好轉為出色,許多小鼠都達到完全治癒。這也暗示瑪麗安.祖克利結合飲食法與放射線治療有出色反應的原因。賽弗瑞的研究顯示,限制性生酮飲食與一種藥物「二脫氧D葡萄糖」(2-deoxy Dglucose,又稱2DG)間有協同作用。這個藥物看起來像葡萄糖,但無法進一步代謝,有效地阻止發酵。單獨使用限制性生酮飲食或這個藥都能減緩腫瘤生長,但是兩者合用時,賽弗瑞發現結果有更深遠的協同作用。隆戈研究顯示,患有腦癌的小鼠在服用「替莫唑胺」(Temodar)和做放射療法前做斷食,牠們的生存期延長。似乎在各種情況下,酮症狀態都可增強其他療法,同時還能防止有毒彈藥損壞健康組織。調節飲食看起來可以減緩癌症的生長,但這似乎也不是限制性生酮飲食法的強項。它調養治療狀態的方法才是它的獨到之處,就像是畫家用的底漆或園丁施的肥料。它調節癌症存在的環境,增強其他療法,同時減輕副作用。※ 本文摘自《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作者:崔維斯・克里斯托弗森譯者:潘昱均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08《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書封。圖/奇光出版提供
-
2021-04-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華爾街日報:中國擬7月前批准首款外國製疫苗
華爾街日報16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計畫在7月前批准使用首款外國生產的新冠肺炎疫苗。據報導,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官員已在審查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臨床試驗數據,預計未來10周內開綠燈放行,但批准時間仍未確定,部分取決於外國對中國疫苗的批准進度,一定程度上受政治影響。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去年底與上海復星醫藥簽約,若獲得批准,2021年預計向中國供應至少1億劑疫苗。
-
2021-04-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智利大型實測北京科興疫苗 保護力近7成
採用北京科興疫苗Coronavac作為大規模接種的智利,今天發布疫苗的大型實測結果,顯示疫苗對防止出現COVID-19症狀有67%的效力,預防病死則有80%的保護力。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智利衛生部顧問阿勞斯(Rafael Araos)表示,這項實測研究涵蓋1050萬人,包括今年2月2日到4月1日間250萬已接種兩劑及150萬至少接種一劑的人。相關單位昨天通報,智利目前70歲以上年長者的住院情況已大幅下降,部分歸功於年長族群的疫苗接種,但59歲以下的住院情況仍呈現上升。智利目前確診總數達110萬例,近2萬5000染疫病故。法新社報導,智利衛生部長巴里斯(EnriqueParis)向媒體談及兩個月來的接種成效時說:「這個數字應能讓國人安心。」智利是最早展開大規模接種的國家之一,這次實測結果是比對智利國內已打完兩劑、打了1劑以及完全沒有接種疫苗的3類人所得。實測另顯示,Coronavac疫苗對預防重症需住院有85%的防護力,防止住進加護病房的保護力更達89%。智利政府希望全國80%人口、即1520萬人能接種疫苗。智利施打疫苗的情況在拉丁美洲遙遙領先,也是全球疫苗施打情況最好的國家之一。截至今天為止,智利成功讓760萬人已至少施打一劑疫苗;已打完兩劑疫苗的人有超過500萬,約佔目標人數1/3。智利的疫苗接種計畫於去年平安夜展開,率先施打的是醫護人員,一般民眾接著在今年2月開始,由年長者率先施打。智利進行全國接種,當中高達86.9%是用北京科興(Sinovac)所製造的Coronavac疫苗,其他則為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輝瑞&BNT疫苗。
-
2021-04-16 癌症.攝護腺癌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位居國內男性第三大癌症的攝護腺癌,又稱老男人癌,40年來罹患率逐年上升,最怕轉移到骨頭提高死亡率,現在被揪出轉移元凶了。國衛院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發現:「ROR2」基因可有效阻斷轉移作用,未來透過臨床實驗將以小分子藥物精準送進腫瘤細胞,為攝護腺患者做好轉移風險把關,推估80%攝護腺癌患者有此需求。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褚志斌表示,攝護腺癌是全世界第三大癌症,北美、歐洲、南非、澳洲盛行率高於台灣4-5倍,然而,隨著台灣人口老化以及飲食西化,該疾病已跟女性乳癌一樣,近40年罹患率一直上升,平均每11個國人罹癌者,就有一個是攝護腺癌,年紀越大罹患率越高,65歲以上,罹患率2-3成,超過80歲盛行率更高達50-60%。罹患攝護腺癌名人包括:知名作家李敖、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前監察院院長王建煊。褚志斌表示,攝護腺癌跟乳癌的形成過程都需要賀爾蒙,也是目前主流療法,不幸的是,癌患接受賀爾蒙治療後的失敗率也不低,1至3年復發率高達95%以上,一旦復發,到了第四期最容易轉移到骨頭、肝臟,平均中位存活約剩兩年,即使復發過程仍有藥物可抑制雄激素受體,延長病患壽命,但往往在幾個月後會產生抗藥性。為了及早介入控制攝護腺癌的轉移風險,褚志斌帶領博士後研究員曾仁志及研發團隊投入研究,終於揪出攝護腺癌轉移骨頭的機轉,團隊發現,攝護腺的癌細胞並不喜歡人體內的「ROR2基因」,只要活化該基因量,就可以有效抑制攝護腺癌轉移與侵襲。諸多臨床檢體、細胞以及動物實驗數據回饋,體內ROR2表現量高,存活率高,復發比率降低;而正常攝護腺上皮細胞的ROR2表現量高,也會抑制轉移。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也發現,ROR2雖對攝護腺癌、大腸癌有抑制轉移作用,但乳癌、胰臟癌反而會提升轉移機率,褚志斌因此表示,未來將利用用奈米科技,以小分子藥物「精準」送進腫瘤。國衛院也透過先前研究指出,肉桂、蜂膠等天然物也存有ROR2基因,含量僅1-2%,褚志斌說,不建議民眾服用,需投入臨床實驗做成合成純藥錠為佳。這套研究係利用國衛院的Mirco-Western Array系統,解開ROR2受體如何調控攝護腺癌轉移機轉,褚志斌表示,該系統全球唯二,另外一套在紐約,目前也已提供大專院校以及國內生技公司進行試驗。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疫苗接種大幅落後先進國 跟非洲國家同水準
日本共同社報導,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等調查,日本至少接種一劑COVID-19疫苗的接種率僅0.87%,大幅落後先進國家,不僅低於鄰國韓國的2.26%,甚至接近非洲平均接種率的0.65%。報導指出,日本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接種工作明顯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等截至10日的調查顯示,日本至少接種一劑的人數僅占總人口的0.87%,跟以色列的61.35%和美國的35.03%相比差距明顯。由於接種率未滿1%的多為非洲等地發展中國家,美國媒體指出,「日本接種計畫處於混亂狀態」。全球目前已完成總計約7.7億劑疫苗接種,而日本截至9日僅完成約159萬劑接種。日本沒有國產疫苗,使用的是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疫苗,但因為出口到日本的疫苗多數在歐洲工廠生產,受到歐盟強化出口管制,讓日本疫苗到貨不穩定。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希望在東京奧運登場前恢復原有生活的期待已被顛覆」。
-
2021-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國被動免疫新藥 注入抗體可立即免疫新冠
生技公司雷傑納隆(Regeneron)12日表示,指出其抗體藥有效減少81%的有症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計畫向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為預防療法。雷傑納隆的抗體藥已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治療症狀輕度至中度,以及12歲以下,或高風險的新冠患者。若獲得FDA授權,未接種疫苗的高風險病患,以及對疫苗反應不佳的民眾將得以受惠。此抗體藥為「被動免疫」,直接將抗體注入體內,與傳統疫苗注射後,幫助自體產生抗體的原理不同;因此,傳統疫苗耗時數周產生抗體,被動免疫能立即免疫。這項療法在去年為染疫的前總統川普治療而聞名,儘管如此,卻因須透過靜脈點滴注射較為耗時,未被醫院廣泛使用;因此,雷傑納隆將向FDA申請允許同試驗直接注射。這次與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合作的臨床試驗共有1505位未確診,但與染病病患同住的民眾參與,試驗者隨機接種一劑抗體藥或安慰劑。29天後,接種1200毫克抗體藥的753人中,11位染病出現症狀;752位被注射安慰劑的試驗參與者中,則有59人出現症狀。抗體藥在接種第一周,就對有症狀感染產生72%保護力,第二周則提升至93%,不過研究尚未正式發布,或經過同儕審查。雷傑納隆還表示,接受抗體藥治療的患者,症狀在一周內消失;接種安慰劑的患者則需三周;抗體藥更能幫助患者快速根除病毒,過程中沒有參與者退出。接受療法的患者中,沒有人在29天內因染病住院或被送進急診室,相較之下安慰劑組則有四人;不過,在試驗中,抗體藥組與安慰劑組各有兩人死亡,但死因非新冠或藥物。雷傑納隆總裁兼首席科學官揚科普路斯(George Yancopoulos)發布聲明表示:「每天還是有超過6萬人染病,我們的抗體藥能幫助未接種疫苗,但暴露在病毒之下的大眾。我們也投入研究,了解藥物是否能幫助免疫不全,對疫苗反應不佳的民眾。」
-
2021-04-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生技業傳佳音…高端新冠疫苗二期順利 腸病毒疫苗解盲成功
台灣生技產業再傳佳音,疫苗國家隊高端昨公布腸病毒EV七十一疫苗解盲成功,而新冠疫苗正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陸續施打第二劑,狀況良好,力拚今年六月底申請緊急授權。高端疫苗昨針對EV七十一疫苗臨床三期試驗解盲一事召開說明會,總經理陳燦堅表示,試驗數據達到台灣法規單位建議標準,在完成臨床試驗報告後,將加速核准機制,今年將向台灣、越南申請藥證,預計明年可上市。陳燦堅預估,高端每年可生產三百萬劑EV七十一疫苗,必要時可擴充到五百萬劑,台灣每年約需一百萬劑,主力市場為東南亞國家,這是未來的重點布局。陳燦堅說,EV七十一疫苗採台灣、越南同步收案、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設計,在解盲成功後,將在今年第二、三季申請台灣藥證,越南則力拚今年底前申請,一般來說,提交申請後八至十二個月後通過,因此明年應可上市銷售,初步採取自費與公費並行方式。至於新冠肺炎疫苗,陳燦堅透露,正在進行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近期受試者陸續施打第二劑,只能說「進度很順利、很順利」,依照計畫完成試驗,力拚六月申請緊急授權的計畫不變。另一家進入新冠疫苗二期臨床實驗的聯亞也接近完成收案,同樣希望六月底向食藥署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並於七月能獲核准後量產。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專家觀點/原形食物 才是天然營養來源
坊間廣告或媽媽論壇常見這種討論:成長配方添加多種營養素、礦物質,能補充幼兒的營養所需。專家指出,這是迷思,一歲後的嬰幼兒和大人相同,主要飲食都來自六大類食物,除非有特殊疾病或食物攝取困難,才建議補充配方奶。孩子若有缺乏營養素的問題,專家認為應該先從一般食物中攝取,像紅肉或深綠色蔬菜,「配方奶是不得已的最終手段」。孩子缺鐵、缺維生素D是普遍新手父母苦惱的問題,鐵攝取不足容易導致貧血、損害大腦發育,而維生素D攝取不足,嚴重則會引起骨質疏鬆。實踐大學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陳巧明九年前曾接受國健署委託,研究台灣一歲前嬰兒的營養缺乏狀況,發現比起喝配方奶的孩子,母乳哺育的嬰兒容易有上述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必須在副食品上多花費功夫。近年她將調查對象延伸至一到兩歲的幼兒,得出相同結論,代表配方奶在「營養強化」上確實有價值。不過,她將營養結果進一步和個案在語言、行為等認知發展做交叉分析時發現,母乳哺育的孩子雖然容易缺鐵和維生素D,但認知功能比起單純飲用配方奶的孩子更好,可見母乳提供的多重營養素和哺育過程中與寶寶的互動及親密支持,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陳巧明認為,成長配方雖可補充孩子營養缺乏的狀態,但這是不得已的手段,正確觀念仍要回到日常飲食,父母需要多花點時間和心力,鼓勵孩子攝取蔬菜、豆魚蛋肉類等六大類食物,建立均衡飲食的習慣。而不是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就好,這是本末倒置了。輔大營養科學系副教授駱菲莉也說,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是飲食習慣養成和口味建立的關鍵期,孩子從六個月後開始食用副食品到一歲後吃一般食物,透過觸摸和品嘗顆粒、塊狀或軟質的蔬果、魚肉等,促進孩子認識不同種類食物。她說,其實配方奶添加的鐵等營養素,都可從肉類和深綠色蔬菜中攝取,而且孩子多吃這些原形食物,同時還可攝取其他養分,建立這樣的飲食知識與習慣,孩子一生都受用。
-
2021-04-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採購國產新冠疫苗 有進展
政府採購國產新冠疫苗在即,衛福部日前發函業者說明採購條件,國產疫苗廠只要有3,500名核心受試者打完第一劑疫苗,政府就會簽約,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在立法院說明,相關合約已開始跑公文,最快4月初簽約,若一切順利,7月中旬就可開始施打國產新冠疫苗。據了解,政府與國產疫苗廠高端疫苗(6547)、聯亞生技兩公司簽訂協議後,將支付訂金給業者,待6月底之前國產疫苗廠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許可後,將分四至五次出貨,年底前各交付500萬劑,並按階段貢獻營收。業者透露,衛福部疾管署向國產疫苗廠採購疫苗的條件相當嚴格,所謂的「預採購」協議,意指簽約後政府只付一定額度訂金,等到二期臨床試驗順利完成,並且取得EUA許可後,政府才會依照臨床試驗結果,驗證達標後,正式啟動大量採購。依照規畫,疾管署最快將自7月起,要求業者分四到五次,每次最少100萬劑的數量交貨給疾管署,再分配到全台各個醫療院所供民眾接種,最慢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至少500萬劑出貨量。相對的,政府支付給廠商的正式款項,也將分四到五次完成,並讓業者分批入帳。對於政府的採購規畫,高端疫苗昨日並未進一步說明,不過公司強調,依照公司的生產規畫,高端疫苗有能力在取得EUA許可前,就量產200萬劑苗給政府,第3季結束前量產至500萬劑,第4季結束前量產規模將達1,000萬劑。聯亞生昨日也表示,一切都按政府的進度全力配合,不過公司目前已有能力量產500萬劑新冠疫苗供應政府。高端疫苗及聯亞生公司昨日都強調,雖然政府向國際大廠採購疫苗態度積極,但台灣若要達到群體免疫,政府儘早解封,必須全台六成人口都能接種疾苗,推估全台約需2,800萬劑疫苗。
-
2021-04-04 養生.聰明飲食
世界最佳餐廳大力推廣!康普茶席捲歐美、擄獲名廚的魅力是什麼?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2020年6月起,台灣米其林餐廳開始出現一種叫「康普茶」的佐餐飲品。只不過,它既不是茶,也非酒,而是一種公元前220年就在中國出現的發酵飲。康普茶能一躍成為高級餐廳的神秘客,與近年歐美迷戀發酵食品、注重保健機能,以及「世界50最佳餐廳」榜首的丹麥餐廳NOMA器重它的料理可塑性有關。「康普茶」這名字聽起來像街頭阿伯會賣的古早味飲料,米其林餐廳竟喝得到?康普茶、冬菇茶、紅茶菌茶、茶菇茶,其實指都是同一種東西:以糖、紅茶菌(scoby)釀造而成的活菌飲品。而從2020年6月開始,康普茶開始現身於台灣最精緻的米其林餐桌上。名字中有茶,卻不是茶;喝起來令人微醺,卻非酒:聽起來名字有夠本土,卻是這幾年先在歐美「飲」起潮流,才又傳入台灣,甚至躍上國內的米其林餐桌。康普茶它到底是什麼呢?源自中國的古老飲品,康普茶不是茶、不是酒,是功能性飲品!康普茶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20年中國滿州。後來,韓國醫生康普博士把這個具有醫療功效的發酵飲品帶到日本、獻給天皇。在20世紀初,康普茶經貿易的發展往西抵達俄羅斯、德國。康普茶又叫冬菇茶、紅茶菌,在加糖的茶中混合細菌和酵母發酵而成。含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的它,其實不是茶,而是一種活菌飲品!康普茶的發酵基底多元,雖然大多採用紅茶、綠茶葉,但從咖啡、蔬果到中藥材都可發酵成康普茶,也讓它大多時候都被歸類為機能性飲料。康普茶經過菌種發酵,有氣泡也微酸,彷彿結合了果醋的味道與氣泡飲的口感,也含有微量酒精,因此有餐廳拿康普茶取代配餐酒,或用它調酒。經常讓人誤會是酒的它,嚴格來說並不是酒。但是,已經擁有2千多年歷史的康普茶,為何突然翻紅?這必須先從歐美近年的食品趨勢說起。康普茶近年於歐美開始「發酵」!丹麥NOMA更將它推上高級料理之列從2016年開始,歐美吹起發酵食品風潮,更癡迷擁有東方色彩的康普茶;相較於年均銷售成長0.5%的優酪乳、康普茶在2016年成長7%。此外,近年年輕人也開始瘋無酒精飲料。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顯示,2018年底,無酒精飲料全球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康普茶正是非酒精的發酵飲品,順勢搭上這股潮流。康普茶搭上發酵食品與無酒精雙重趨勢流入大眾市場後,還更進一步高端化。2018年,17年來拿下4次「全球最佳餐廳」、將北歐料理發揚光大的NOMA餐廳,於2018年發行的食譜「NOMA餐廳發酵實驗」中大讚康普茶做成飲料可消暑、做成醬料可解膩等料理可塑性。此外,2020年受新冠肺炎重創的歐美急尋抗疫、減壓食品,又掀起一波「康普茶」風;據飲食趨勢預測平台Tastewise報告,2020年2~3月康普茶聲量較2019年同期成長55%。進入台灣米其林餐廳的康普茶,佐餐、調酒,還入菜歷史久遠的康普茶,雖然源自中國、卻在歐美玩出新意,在台灣,也開始有許多餐廳跟進NOMA的典範,紛紛自釀康普茶,玩轉搭餐、入菜新可能。台北米其林指南餐盤推薦的「蘭 Orchid by Nobu Lee 」用它佐餐,獲得同殊榮的「ULV Restaurant And Bar」 時尚歐陸餐酒館也以自釀康普茶混酒,開創了台灣唯一的康普茶調酒吧。就連4年入選亞洲50最佳餐廳、並在2020年摘下一顆米其林星的MUME,也酷愛以康普茶為基底做調酒。除了飲用,康普茶的菌種也可拿來發酵做醬汁,蘭餐廳就以咖啡渣為基底、加菌發酵而製成「咖啡康普茶油醋」。位於高雄的法式餐廳樂穀也用康普茶發酵醬汁,佐台灣雞心,更為精緻餐飲添新意。國內業者也紛紛攻入平價飲料市場,魔咕飲國際生技和愛之味第一生技於2020年5月上市台灣第一瓶活酵康普茶「咕嚕茶」,榮獲《食力》所主辦的2020食創獎10大年度新品獎。麗多國際生技公司也在2020年12月推出即沖即飲的「KB康普茶」。康普茶在美國越來越普及,未來法規可望調整康普茶夯到冒泡,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估,2025年康普茶全球市場將達到 54.5 億美元。不容忽視的康普茶,在法規上也必須更嚴謹。在美國跟台灣一樣,若任何飲品酒精濃度超過0.5%,則必須標示為酒類。只不過,在美國的康普茶規範可能會改變。2021年2月,美國國會立法會議中,再一次審視2019年初次受到議論的「康普茶法案(Kombucha Act)」,該法案提議,只要飲品是由糖、麥芽或麥芽替代品、茶或咖啡,以及最高不超過總量20%的其他原料釀造而成的康普茶,應該特許可含1.25%酒精。若該法案通過,未來康普茶跟酒的界線,恐怕只會越來越模糊。市場調查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2021~2026年,康普茶全球市場每年將以17.50%速度成長,而且注重養生的亞太地區將成長最快。康普茶的保健效果、料理潛力,都讓它的的未來無可限量,之後康普茶還能在台灣「飲」出哪些新味道,令人期待。延伸閱讀▶全球發酵食品發燒中 克弗爾與茶菇茶飲品正夯▶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低酒精飲料亞太市場預估每年增長8.5%以上!年輕人瘋迷的原因是什麼?參考資料▶Proposed Legislation Seeks to Clarify that Kombucha Beverages are Not Alcohol▶Kombucha 101: Demystify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Fermented Tea Drink.▶Kombucha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Report Kombucha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康普茶新食尚》純飲X佐餐X調酒 康普茶的101種迷人風貌(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4-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BNT稱疫苗達91%效力 對南非變種也有用
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今天引用最新試驗資料表示,兩家公司合作生產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在預防感染上約有91%效力。這項試驗包含超過1萬2000名接種完整疫苗後至少6個月者的資料。此外,在一個針對南非志願受試者的小組中,疫苗也呈現可預防疾病的早期跡象。南非正流行一種名為B.1.351的新變種病毒,相當堪憂。雖然英國發現的B.1.1.7變種病毒迅速在全歐洲擴散,在美國也逐漸生根,B.1.351變種及其他類似變種卻更令人擔心,因為在南非先前以3款不同疫苗執行的臨床試驗中,發現這些變種會降低疫苗效力。路透社報導,去年11月,一項涵蓋4萬4000人的臨床試驗發現輝瑞/BNT疫苗效力達到驚人的95%,雖然今天公布的數字略低,但91.3%的整體效力仍顯示,這支疫苗對於不斷進化的病毒是相當有效的工具。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已出現傳染力更強的形式,在實驗室研究和實際進行的臨床試驗中,都出現可規避抗體的保護。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免疫學教授阿特曼(DannyAltmann)並未參與輝瑞的試驗,他說:「這些資料強化了我們的觀點,也就是我們有一些疫苗真的很有效。」輝瑞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表示,最新試驗結果,讓輝瑞和BioNTech有足夠立場向美國監管機關申請完整使用許可。這支疫苗目前僅有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發的緊急使用許可。BioNTech執行長沙辛(Ugur Sahin)在聲明中說,試驗資料「提供了第一批臨床結果,顯示疫苗能有效防禦目前流行的變種病毒,這是達到群體免疫、為全球人類終結這場疫情的重要因素」。
-
2021-04-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國出現30起AZ疫苗血栓案例 14天增25件
英國醫藥監管機關今天表示,已發現30起接種阿斯特捷利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後出現罕見血栓情形的案例,比先前通報多了25例,不過當局仍相信AZ疫苗利遠大於弊。路透社報導,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指出,管理局並未接獲施打由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和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共同研發的COVID-19疫苗後,出現這類反應的相關通報。不過管理局官員表示,他們仍認為,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疫苗在預防感染COVID-19方面的優點,遠勝於任何可能出現血栓的風險。部分國家持續限制使用AZ疫苗,其他國家則已恢復接種。有關當局仍在調查針對罕見、時而嚴重血栓情形的通報案例。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3月18日表示,在1100萬劑疫苗接種的案例中,已出現5起罕見腦部血栓情形。管理局今天表示,在施打總計1810萬劑AZ疫苗中,腦靜脈竇栓塞通報有22件,其他與血小板低下有關的血栓情形通報則有8件。腦靜脈竇栓塞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腦部血栓疾病。
-
2021-03-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成效看基因 食用不當恐患心臟病
魚油若不妥善食用,恐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美國研究指出,魚油雖號稱能促進心臟健康,然而只有對具備特定遺傳基因的人才有作用,若沒有相關基因而貿然食用,反而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專家建議,食用魚油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食用不當增患病風險Study Finds報導,魚油因富含Omega3等對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的成分,對心臟有益,成為大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每年更是創造數十億元的商機。然而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發現,魚油只對有特定基因的人有效,若沒有特定基因又食用過量,反而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團隊指出,Omega 3對降低三酸甘油酯是否有用,取決基因型態,若沒有正確的基因型態,食用魚油反而會增加三酸甘油酯,進而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人員先是以血液中4種不同的脂肪為標準,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這些都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關鍵物質,並引用英國生物銀行的7萬名參與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應確認體質是否合適根據期刊Plos Genetic的報告,研究者將7萬多筆受試者資料分為兩組,分別為1萬多名有服用魚油的受試者,以及其他沒有食用魚油的受試者,並進行全面的基因掃描,比較其中800萬多個遺傳變異型態。經過6400萬次測試,顯示只有含有AG基因的人,服用魚油才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酸酯,而具有AA基因型的個體若服用魚油,反而會少量增加血脂量。專家建議,食用魚油之前須先了解自己的基因型態,而以北美為例,現今有許多生技公司提供基因檢測,相當簡便快速。研究團隊認為,過去針對魚油的臨床實驗很少考慮基因問題,因此民眾很容易將魚油當成萬靈丹,甚至不排除市面上許多常見的營養補品,其效用也可能受到基因影響。【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