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潛伏期
共找到
337
筆 文章
-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染疫 醫師呼籲700名接觸者要驗抗體
新冠肺炎我國出現首例軍艦群聚,且新增三個案,有醫師認為可能在帛琉時感染、或個案傳給個案導致,但「軍隊管理」不夠徹底,也是可能原因之一。有醫師質疑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其相關接觸者若感染可能也已無病毒,恐篩檢也檢不出來,若之後要對700名官兵採檢,建議可驗抗體才較能確認是否曾受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新增三名境外移入個案(案396至398),為3月中至帛琉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的軍校生及軍人,三確診個案同隊共三艘軍艦,官兵及學生合計700多人,正進行相關疫調,昨天入住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且完成採檢。案396於4月12日出現頭痛、嗅覺異常,15日下船後返家並自行就醫,17日再次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案397於4月初出現上呼吸道腫痛、頭痛、流鼻水、咳嗽、嗅覺異常等症狀,返家後於17日就醫並採檢通報;案398於4月13日嗅味覺異常,17日自行前往醫院急診就醫後,採檢通報。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昨天三軍艦確診者雖有可能是在帛琉遭感染,但潛伏期接近一個月,實在少見。一般來說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潛伏期約一周,最長14天,三周以上才發病者雖有,但極為少數,或許有個案是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說,如案396於4月12日出現症狀,以潛伏期一周回推,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可能是無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未被發現。不過他說,軍旅生活採集中管理,一人有症狀可能全員都受影響,或許上述三確診者可能症狀出現的更早,但因不明顯或其他因素而未及時處理。但黃玉成說,目前已召回採檢700人並集中檢疫,雖已對其採檢,但因時間已久,相關接觸者即便曾受感染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恐怕已經自癒無病毒,建議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普篩,加驗體內抗體才能還原真相。中國附醫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上述三個案中,案397於4月初出現症狀,十多天的潛伏期其實還算在合理範圍,且其中兩位個案為住同寢室,他認為也有可能是個案間的傳播。另外,軍隊掌管不夠徹底、較鬆散,如該個案的班長、排長未即時掌握到官兵狀況,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而對於是否個案是無症狀或甚至上船前就已感染,黃高彬則說,可能性較低,因為新冠肺炎發病前兩、三天到發病後一周病毒量高,軍艦在3月12至15日到帛琉,患者應早該出現症狀,可能是別的因素。不過他也認同若700人採檢都為陰性,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加驗抗體,以免有漏網之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官兵染疫直指帛琉?專家:可能性不高 最怕本土感染
我國首起軍艦群聚感染,恐掀起我國新一波疫情;而三名確診官兵染疫時間點啟人疑竇,多名專家皆認為從時間序來看,不太可能是在帛琉染疫,分析二種較為可能染疫的時機,一種是艦上有無症狀感染者,另外一種可能為軍艦9日靠航後,恐有接觸到感染者,無論何種情況都對台非常不利。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指揮中心將軍艦群聚目前最可能的感染源指向帛琉,他認為此方向可能性最低,海軍3月12到15日停靠帛琉,若是染疫早就發病,不可能等到4月12日才出現症狀。他最擔心是軍艦於9日靠航台灣,等待下船的6天期間內,曾有人下船或是有人上船,進而接觸到感染源;他說,因為這期間接觸到感染源才會讓官兵在4月12日發病,該感染源恐怕是軍艦以外的人,恐怕正在社區內趴趴走,這是令人最為擔心的事。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則認為,應該是軍艦上有無症狀感染者的機率比較高,他說,依照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從染疫後發病,最常見的潛伏期時間為5到7天,最長則是14天,偶爾會有21天才發病,但極為少數。黃玉成說,案396,4月12日出現症狀,用常見的潛伏時間回推,應該是在4月5日左右染疫,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因此才推測是軍艦內有無症狀感染者,或是該名染疫者症狀極為輕微至今都未被發現。黃玉成說,他也很擔心軍艦的染疫狀況,若是軍艦內有無症狀感染者,參考鑽石公主號的採檢結果,當時有五成的旅客沒有症狀,雖然後續有部分發病,但採檢陽性後續持續無症狀者占二到三成;他也非常擔心敦睦艦隊恐會有同樣的情況發生。不過,他認為,目前已經召回採檢700人,近期就能解除疑惑,他也說,現在對700人採檢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有些人恐怕已經自癒,恐需要加驗體內抗體才能如實還原真相。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天三度0確診! 醫:強化兩作為 可及早發酷碰券
經濟部日前表示,如果國內連續一周新冠肺炎零確診,用以振興內需的「酷碰折扣券」就有機會上路,指揮中心亦表示以此為目標。我國近四天三度零確診,振奮人心,酷碰券發放也愈來愈有希望。有醫師表示,我國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如果能同時經由疫調加強尋找無症狀感染者、強化對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者的監測,酷碰券就可及早發放。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醫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在清明連假之前,我國每周新增病例當中,約有11%屬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每周的新增病例裏頭,社區感染者的占率小於這個數字,那麼就代表疫情獲得控制。他說,自清明連續假期至明天將滿兩周,我國擴大篩檢卻未篩出更多病例,顯示國內似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仍須注意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染風險。王任賢表示,我國針對確診者的疫調,應擴大匡列確診者發病前三天接觸過的人,因為接近發病前可能已具傳染性而傳給他人。同時,針對居家隔離者與居家檢疫者,當他們配合完成兩周隔離後,應再次接受採檢,並將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延長至兩周,如此更能確保風險不外擴。「作足這些措施,酷碰券就應趕快發,振興國內經濟且節省紓困金」。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抓在兩周左右較保險,如果國內連續兩周都沒有確診病例,代表社區感染者微乎其微,酷碰券就可發放。但外出民眾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與呼吸道咳嗽禮節等,以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快篩研發成功!工研院「疫開罐」準確率9成 1小時驗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1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9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工研院手持式快篩 一小時就搞定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600公克。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份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9成。目前國際使用的檢測儀器以中央實驗室為主,傳統使用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熱循環儀,篩檢時間約4到8小時,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以恆溫擴增放大病毒檢測法,在感染初期於1小時內即可檢驗,並針對機場入出境檢測,最快40分鐘內可得結果,速度至少快6倍。手持式檢測儀器體積小,民眾無須再奔波往返醫院,有效減低醫療人員負擔。潛伏期就可驗出 儘早做防疫措施相較於SARS、MERS病毒在潛伏高峰期時就出現症狀,新冠肺炎最讓人頭痛是「潛伏期症狀不明顯」,捉摸不定。工研院採核酸檢測技術,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感染初期,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後,再以滴管取出滴在試管中,運用專屬光學即時偵測模組進行檢測,在未發燒或其他症狀前能檢驗出,儘早防疫。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4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場古早病毒的演說 讓生醫所提高警覺研發快篩
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世界各國如臨大敵,工研院團隊在快速檢測系統長期努力,包括傳染性疾病、癌症、核酸與蛋白質檢測等,但檢測老手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也戰戰兢兢。敲響這場戰役來自於一場演講,去年12月國際顧問到工研院演講,提醒環境中有不少存在於雨林或冰原等古早病毒,恐因氣候變遷再出現。生醫所提高警覺,隨即盤點檢測能量與藥物疫苗等資源,並持續觀察新冠肺炎的疫情。未料,春節過後疫情加劇,團隊即刻投入研發,針對病毒資料庫設計出自動化搜尋程式,比對病毒變異的趨勢,啟動核酸分子快速檢測的系統,採用分子快篩的特別之處,就是直接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很早期感染情況下,只要體內有病毒,就可得知有否受到病毒感染。在風暴中心的研究人員每天齊聚在實驗室中,夜以繼日面對不同等級的病原體,投入約40名人力為防疫盡心力。生醫所所長林啟萬透露,大家在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下,「用最短時間蒐集國際資訊,提高對病毒風險的認知,用平常心的態度面對,才能避免出錯」。加上受到疫情延燒的影響,國際冷凍物流、國際快遞公司將台灣也列入禁送區域,團隊採購的特殊材料等無法送達,研究進度一度拉警報,經過多次溝通才拿掉禁令,讓團隊鬆一口氣。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包括病毒核酸分子檢測、病毒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及免疫抗體檢測,3種方式各有優勢,可分別針對潛伏期、感染期與恢復期進行檢測,其中工研院疫開罐的檢測方式,即針對潛伏期的病毒核酸分子檢測,可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林啟萬指出,疫開罐具備四「高」特色,包括「高精準」精準度可達9成以上,能在潛伏期就揪出病毒;「高靈敏」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的0至7天內即可揪出病毒;「高輕巧」重量僅600公克,相對於傳統常見檢測裝置的34.2公斤,重量就相差57倍,方便前線醫護人員隨時帶著走檢測;「高效率」檢驗時間僅需1小時,是現行檢測時間的1/4,可降低醫護人員人力物力負擔。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謝博軒也表示,預醫所是國軍在生物防護上的專責研究機構,面臨新冠病毒的肆虐,預醫所針對病毒抗原的快篩檢測已有初步研發成果,希望透過與工研院的合作,開發核酸快篩檢測相關系統並進行驗證,期盼儘早量產、造福國人。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五一連假管制鬆綁? 蘇益仁籲:若疫情趨緩讓民眾自主管理
清明連假過後一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未明顯激增,外界關注接下來的五一長假是否鬆綁管制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任何措施都審慎評估,對五一連假是否鬆綁不敢大意。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政府防疫的適當與顧及人民生活的確是兩難,要顧及產業的活絡,更是一門藝術。蘇益仁說,清明連假過後至今,國內疫情個案數的確沒爆炸式增加,但新冠肺炎有潛伏期,需再觀察一周,若未來一周國外環境、國內疫情都未大增,算是守住邊境、也守住國內社區傳播,政府的確可考慮有限度的鬆綁,讓民眾恢復自主管理。不過也得視業者所提出的計畫書而從長計議,「怎麼做,很重要」。蘇益仁說,在讓民眾恢復自主管理的同時,人潮出遊的社交距離仍要有,且口罩還是要戴,對於防止新冠肺炎的飛沫、空氣傳播還是有幫助。為迎戰第三波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對夜市、寺廟等人潮密集場域實施人流管制,如單一出入口、取消試吃等,甚至視飯店入住率,得落實出入動線及用餐分流等措施,甚至不排除取消五一連假,防止潛在傳染鏈成防疫破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防止國內疫情增加,政府目前已對旅遊景點等做社交距離管制,對任何措施都審慎評估;若有觀光、旅遊業者有防疫旅遊等計畫方案,的確是可再討論。莊人祥說,遊客實名登記、遊覽車上密閉空間乘坐人數、是否還能唱歌等,都還要再進一步討論,避免潛在疫情。在清明連假後,中央加強控管風景區人潮管理,引發包括台南市長黃偉哲等地方首長的質疑與不滿,多數地方首長認同防疫優先,但也希望能兼顧地方經濟。台東縣長饒慶鈴上午表示,台東縣內目前零確診,針對五一連假,縣府不會刻意採取分流、減量管制措施,但因應連假期間人潮移動流量大,可能伴隨而來的傳播風險,縣府會加強防疫作為。
共
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