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搜尋
游泳
共找到
731
筆 文章
-
-
2021-09-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達成零確診 新北市明天起重新開放內用
受到Delta病毒影響,新北自9日起禁止內用,在今天期限最後一天達成零確診。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這段時間本土確診趨勢圖穩定往下走,16日起將恢復美食街、餐飲業、超商、市場與夜市等餐飲場所內用。公有運動場館包括室內的運動中心、運動據點、學校委外游泳池與室外的球場、溜冰場、田徑場、游泳池等也同步開放。
-
2021-09-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侯友宜宣布 新北公有運動、藝文場館明日恢復開放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宣布,公有運動場館、藝文場館及觀光旅遊從9月16日起恢復開放,侯友宜也說,防疫規定仍要落實執行,新北市強化二級警戒延長至9月21日。侯友宜表示,9月16日起開放運動中心、運動聚點、體育館、學校委外游泳池、棒壘球場、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溜冰場、田徑場、游泳池。藝文場館部分,侯友宜表示,包含圖書館閱覽室、自修室、博物館等採預約開放,觀光旅遊部分也開放溫泉大眾池,雖然開放但還是要遵守相關防疫規定。公有場館也逐漸恢復,包括運動中心、體育館、游泳池、市外的棒壘球場、足球場、田徑場等 逐步開放,但還是要遵守防疫規定。
-
2021-09-12 性愛.性病防治
固定性伴侶為何還會染菜花? 醫曝「潛在感染源」:半年內都可能發作
菜花多發生在性接觸複雜的人身上,那固定性伴侶是不是就完全沒有染病風險呢?答案是否定的!中醫師黃慶雲指出,菜花雖然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但仍有在公共場合不慎感染的機率,建議性行為之前都應做好預防措施,若不幸發作,也須盡早接受治療。【延伸閱讀:性交出血正常嗎?專家分析6大可能原因,熟女更應當心婦科疾病】菜花又稱為尖頭溼疣 哪些地方易間接感染菜花又稱為尖頭溼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疾病,發病時會在男女性生殖器、肛門部位發現增生的白色肉芽狀突起物,非常容易透過接觸傳染,少數也可能因為三溫暖、游泳池,與患者共用浴巾、馬桶及浴缸等媒介,讓病毒有機會造成間接傳染。診間也曾遇過患者雖然固定單一性伴侶,卻染上菜花的案例,黃慶雲表示,原因可能在於伴侶過去曾與1人以上發生過性行為,這也同時增加潛在的感染風險。因為菜花病毒潛伏期較長,感染後約半年內會發作。值得注意的是,若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甚至2年後才會因身體免疫力功能下降而再發作,菜花病毒本身傳染性很強,可能引起睪丸炎、攝護腺炎、子宮頸炎等,嚴重引起男性陰莖癌、女性子宮頸癌。中西醫治療菜花 安全性行為為首要針對菜花治療,西醫多以雷射、電燒或二氧化氮冷凍及化學藥膏等方式,去除表皮突出肉芽,但有些肉眼看不到的肉芽無法清除,加上雷射電療將會破壞皮膚組織,傷口需要修復,要是患者抵抗力下降,病毒又伺機復發。而中醫在治療菜花上,則採用內服金銀花散,以產生清熱、解毒、消疣之效,提升內在細胞免疫功能,再加上外抹蒲公英、冇骨消的萃取液,加速菜花病原體就自然脫落,進而達到改善病症的目的,既不會有傷口也不會留疤,約1至2個月病毒可清除而癒。預防菜花上身首重安全性行為,若有不適症狀、勿忌諱求醫。黃慶雲提醒,菜花治癒速度與個人體質和生活作息有關,接受中醫治療期間,應禁止性生活、注意個人衛生,睡眠充足、適當運動,避菸酒和辛辣飲食,才能及早復原。(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感染菜花會怎麼樣? 專家曝「發病症狀」:不分男女老少 ·泡溫泉、做SPA怕染菜花! 這2個地方最容易藏病毒 
-
2021-09-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央開放淋浴 北市9天後說不開放
中央日前宣布9月1日有條件開放運動場館和游泳池淋浴間,多家業者跟進,不過北市體育局前天突然發公告,重申北市尚未開放淋浴間等附屬設施。有健身房會員批評,北市府對中央指引毫無反應,過9天才又突然告知不開放,根本是擾民。北市體育局表示,北市府的指引始終維持不開放淋浴間,所以還是要依照北市府指引處理。體育署1日宣布游泳池、室內外運動場館,有條件開放淋浴設施,要遵守單一出入口、專人清潔消毒,以避免地面積水或排水孔阻塞、間隔交替使用、人員保持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淋浴後應立即戴口罩。不料,北市體育局在經過9天後,才發布公告,重申運動場館、泳池等附屬之淋浴間、三溫暖、烤箱、蒸氣室、水療池、兒童遊戲室及遊戲池,基於防疫考量仍屬未開放空間,不少民眾和業者認為市府反應慢半拍。健身房會員陳先生表示,前天下午以前,北市府對開放措施完全沒有表態,不少健身房、游泳池和運動場館逐步開放淋浴,結果突然在前天傍晚發布公告,所有台北市的運動者又無法在大汗淋漓後清潔身體。陳先生批評,北市府過去幾天對中央防疫指引毫無反應,就像掉進時空裂縫中消失無蹤,直到昨日才告知沒有說可以開放,「如果這不是擾民,什麼才是擾民?」有運動場館業者說,淋浴間開放後,客人不一定會使用,擔心疫情的人還是會回家洗澡,這一陣子許多客人也建立起不在現場梳洗的習慣,再加上這幾天Delta病毒延燒,疫情仍令人緊張。不過也有業者認為,目前不開放淋浴間,住比較遠的客人就沒有消費意願,但仍希望能維持防疫,傾向暫不開放。體育局表示,市府知道9月1日有宣布開放淋浴間,但防疫措施會滾動式調整,北市府8月24日公布的4.0版本指引中,仍是不開放淋浴間,至今未更新防疫指引,後續也會評估是否要開放,所以還是要依照北市府發布的防疫指引去處理。至於有開放淋浴間的業者,體育局說,會以輔導優先,除非不配合才會依法開罰。
-
2021-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聽誰的?中央開放運動館淋浴、北市9天後說「不開放」民眾氣炸
中央日前宣布9月1日有條件開放運動場館和游泳池淋浴間,多家業者跟進,不過北市體育局昨日突然發公告,重申北市尚未開放淋浴間等附屬設施。有健身房會員批評,北市府對中央指引毫無反應,過9天才又突然告知不開放,酸「是這幾天掉到時空裂縫裡嗎?」,反應慢半拍;對此,健身房業者表示,還是會依照政府指引配合防疫政策。對此,北市體育局今表示,市府知道9月1日有宣布開放淋浴間,但防疫措施會滾動式調整,北市府8月24日公布的4.0版本中,仍是不開放淋浴間,至今未更新防疫指引,後續也會評估是否要開放,所以還是要依照北市府發布的防疫指引去處理。至於是否會開罰期間有開放淋浴間的運動場館業者?體育局,會以輔導優先,除非不配合才會依法開罰。體育署1日宣布游泳池、室內外運動場館,有條件開放淋浴設施,要遵守單一出入口、專人清潔消毒,以避免地面積水或排水孔阻塞、間隔交替使用、人員保持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淋浴後應立即戴口罩。不料,北市體育局在經過9天後,才發布公告,重申公/民營運動場館、泳池等附屬之淋浴間、三溫暖、烤箱、蒸氣室、水療池、兒童遊戲室及遊戲池,基於防疫考量仍屬未開放空間。不少民眾和業者認為市府對中央防疫指引不聞不問,反應慢半拍。健身房會員陳先生表示,從昨天下午以前,北市政對開放措施完全沒有表態,不少健身房、游泳池和運動場館逐步開放淋浴,結果突然在下午5點52分發布公告,所有台北市的運動者又無法在大汗淋漓後清潔身體。陳先生批評,北市府過去幾天對中央防疫指引毫無反應,就像掉進時空裂縫中消失無蹤,直到昨日才告知「我沒有說可以開放喔」,抱怨「如果這不是擾民,什麼才是擾民?」。民眾表示,如果運動器材都開放了,不理解為何每次使用都會清消的淋浴設施不能用,錢都繳了設施卻不能用,是不是應該要退費,中央都說開放,台北市有什麼好不開放,到底是在等什麼?不願具名的運動場館業者說,淋浴間開放後,客人不一定會使用,擔心疫情的人還是會回家洗澡,這一陣子防疫許多客人也建立起不在現場梳洗的習慣,再加上這幾天delta病毒延燒,疫情仍然令人緊張。不過也有業者認為,目前不開放淋浴間,住比較遠的客人就沒有消費意願,但是大部分會來運動的客人,已經習慣這樣的方式,畢竟淋浴間完全沒辦法戴口罩,客人會擔心怕沾染病毒回家,至於是否希望北市也能跟進開放淋浴間,業者坦言,希望能維持防疫,傾向暫不開放,繼續觀察。
-
2021-09-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Delta進入新北社區 侯友宜:9日至15日全市禁止內用
新北市今(8)日確診個案共七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於防疫記者會報告,幼兒園案確定基因定序為Delta病毒,且與機師染疫情基因定序。因此,依照先前公布指引,餐飲、美食街、超商、市場及夜市一律9日至15日禁止內用,一律外帶。除了新北餐飲內用限制,公有運動場館包括運動中心、體育館、棒壘球場、籃球場及游泳池等都不開放;同時段不開放藝文場館,圖書館則提供線上預約,定點取書。侯友宜說,選擇9日至15日先停止餐飲內用一周是考量到對民眾經濟衝擊比較小,但也提醒會隨時跟著疫情發展滾動檢討。板橋某社區大樓今日出現多起確診,判斷為群聚感染,因此新北市府要求機動快篩隊進駐,並要求B棟住戶400人已到防疫旅館居家隔離,A棟住戶505人自主健康管理。目前社區905人全部採檢,其中343人全部為陰性。因為已開學,為了確保Delta疫情不進入校園,將會持續落實快速匡列、隔離、採檢。居格學生PCR未確認前,就讀班級、安親班、補習班預防性停課;補習班、幼兒園防疫專案密集稽查;高國中生BNT加速施打。
-
2021-09-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明起取消內用、關閉公有場館1周 風景區降載50%
新北市疫情升溫,幼兒園群聚案確定為Delta病毒,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在防疫記者會宣布,9月9到15日餐飲業、美食街、超商、市場、夜市,一率外帶禁止內用,公有場館暫停開放,游泳池、健身房也都不開放,風景區人流降載50%。侯友宜說,Delta病毒已到新北的社區內,傳播快速要有更嚴格標準,公有地方容易傳播地方,希望民眾體諒包容,將取消餐飲內用1星期。會以一周為主,是因為對經濟衝擊大,會全力以赴把疫情穩定控制下來,未來再滾動式檢討。侯友宜表示,公有場館也不開放,同樣以7天為期限,包括運動中心、運動據點、體育館、學校委外游泳池、棒壘球場、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溜冰場、田徑場、游泳池。另外藝文場館也不開放7天,圖書場館提供線上預約、定點取書、戶外空間容留人數降載、維持社交距離。溫泉大眾池、露營場、旅宿附設設施的健身房、游泳池、兒童遊戲室同樣不開放。侯友宜也說,居隔學生PCR未確認前,就讀班級、安親班、補習班也都預防性停課。補習班、幼兒園防疫專案密集稽查。
-
2021-09-0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5運動助長壽 東奧隊醫教你避免肌少症上身
多運動可避免肌少症上身。甫結束東京奧運任務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林瀛洲在元氣網粉絲團直播時,詳解羽球、游泳、瑜伽、跑步等長壽運動,並傳授如何預防運動傷害、自我肌力檢測、居家肌力訓練的方法,以緩解身體痠痛。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一項持續做了15年的調查,列出前五名最有助於長壽的運動,分別為:持拍運動、游泳、瑜伽、跑步、球類運動。林瀛洲說明這些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以及其降低的死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第一名:持拍運動羽球、網球、桌球都是此類運動,可訓練眼手的協調。其中羽球是非常好的間歇性運動,老少咸宜,運動強度可以自己決定,讓心跳提升,達到心肺耐力訓練的效果,而腳步的移動可達到肌力平衡,揮拍的動作需要手眼協調跟神經反射,因此,打羽球能運動全身,具長壽養生的效果。第二名:游泳游泳是全身性的運動,對肌力訓練有很大的幫助。游泳對關節的衝擊比較小,水可以帶給身體一些阻力訓練,達到有氧燃脂的功效,游泳的運動傷害比較小。適合中高齡的人選擇這項運動。第三名:瑜伽瑜伽結合肌力訓練與伸展運動,是相當好的運動,在運動緊繃肌肉的同時,也可達到舒展的效果。第四名:跑步跑步是現在很風行的運動,路跑、線上路跑都有許多人響應,但跑步運動最常遇到膝蓋痛問題,但跑步不一定會傷膝蓋,建議在運動前要想辦法提升肌耐力,讓身體的結構夠強壯,才能與運動達到平衡,比較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第五名:球類運動年長者適合高爾夫球、槌球、木球等較緩和的球類運動。有規律運動的人較不易受傷。年紀漸長後,會擔心有「肌少症」,林瀛洲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老年人的行為,若有走路愈來愈慢、無法轉開寶特瓶蓋的情況發生,這些是有肌少症的徵兆,要特別留心。建議可在家做簡單的肌力測試,找一張椅子測試是否有肌少症潛在的危險。預防肌少症,林瀛洲建議,平常在家可做「滑牆」運動,年輕人則可做深蹲運動,多多訓練肌力。但在家裡做運動,也要穿上室內運動鞋,不要穿拖鞋做運動,才可止滑並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
-
2021-09-08 該看哪科.耳鼻喉
棉花棒挖耳垢不小心戳破耳膜 耳膜穿孔需要修補嗎?
造成耳膜穿孔的原因很多,在急性方面有可能是家暴、潛水或不當使用耳用棉棒,抑或是中耳通氣管術後自然排出後遺留之穿孔,在慢性方面則多半是慢性中耳炎所造成。單純耳膜穿孔多半合併有輕度的傳導性聽力障礙,但慢性中耳炎拖久了,也可能合併有膽脂瘤以及中重度傳導性或混合性的聽力障礙。在急性耳膜穿孔這一部份,通常不需立刻手術,可至少觀察一個月。若穿孔面積小於 50%,多數耳膜會自行痊癒,亦可在耳膜上貼一小紙片加速耳膜的癒合。若耳膜穿孔過大或一個月後耳膜未自行癒合,則需施行耳膜修補手術。至於慢性中耳炎的穿孔則較複雜些,小於約 25% 的穿孔,宜先評估其耳咽管功能,若耳咽管功能不佳,貿然將穿孔補起來,病人可能反而會有悶塞感。此時可用一小紙片將病人的耳膜穿孔貼住(paper test)先測試其感受,若反應良好,則可考慮進行耳膜修補。慢性中耳炎的起因,包括:重覆急性中耳炎的後遺症、耳咽管通氣不良、顱顏異常(例如:唇顎裂等)、鼻咽癌放射線治療後、抑或是慢性耳膜發炎,例如:長期黴菌感染等。耳膜穿孔又有二種狀況,一為流膿耳,一為非流膿耳。流膿耳表示中耳腔有持續發炎的狀況,應先給予抗生素,包括口服及耳滴劑。根據統計,慢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為綠膿桿菌,抗生素應以涵蓋此菌為主。分泌物之實驗室細菌培養也很重要,在給予抗生素一週後若症狀沒有改善,則應做高解析度顳骨斷層檢查,看看中耳或乳突是否有肉芽、膽脂瘤或慢性中耳炎的狀況。頑固性耳漏可能的原因很多,包括(1)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2)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感染、(3)嗜伊紅性中耳炎 (Eosinophilic otitis media)、(4)IgG4 免疫球蛋白缺少症、(5)壞死性外耳道炎併中耳及乳突侵犯。若為非流膿耳,且純音聽力檢查氣骨導差在 30 分貝以內,不必做電腦斷層檢查;若氣骨導差大於 30 分貝或病史超過五年,還是建議做電腦斷層,評估一下中耳聽小骨鏈之結構及乳突發炎的狀況。耳膜穿孔修補的目的,最重要是改善慢性發炎的狀況,第二才是改善聽力,特別是慢性發炎病史過久,聽小骨鏈發生硬化現象,此時聽力改善就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當然重建聽小骨鏈改善聽力也是耳科醫師追求的目標,耳膜本身有放大音聲及緩和噪音的功能,一旦耳膜穿孔,常年受噪音影響,聽覺會較正常人退化地快,特別是高頻的部份,耳鳴也常常伴隨而生。因此耳膜的修補有其必要性;除改善聽力,減少耳漏的困擾,在生活上不必擔心洗頭耳朵進水,游泳或潛水也不再有煩惱。耳膜修補的方法如下:一、若耳膜穿孔小於 50%,且耳道沒有狹窄的問題,可在局部麻醉下取耳後軟組織,經耳道進行耳膜修補。可利用顯微鏡或內視鏡來進行手術,其成效類似。二、若耳膜穿孔較大且耳道狹窄,聽力檢查氣骨導差大於 30 分貝,或再次性手術,最好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除了修補耳膜外,同時做耳道拓寬及中耳探查,檢視聽小骨鏈是否需要重建。手術進行的方式可從耳前或耳後切入,耳前切入傷口較小,在切口下取一片顳骨肌膜做為修補耳膜之用。麻醉部分,若為局部麻醉經耳道手術,一般術後不用做繃帶包紥;全身麻醉手術則要做頭部繃帶包紥二天。通常外耳道內會放置止血棉及抗生素藥棉,三週才取出,以確保耳膜及耳道皮層完整復原。在有經驗的手術醫師執行下,通常可有超過九成之成功率,術後三個月聽力才會達到一個穏定的狀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包括:術後感染、眩暈、味覺障礙;偶見面神經麻痺、或者聽力更差等等。耳膜穿孔有時就像蛀牙一樣,不及早處理會引起更大的麻煩,盡可能及早修補才能解除慢性耳漏困擾,提升生活品質,恢復良好聽力,以避免未來無法挽救之神經性聽力損傷。
-
2021-09-08 養生.人生智慧
活在當下、順應自然…56歲方文琳沒有中年危機,「不減魅力」保養3秘訣
在臉書上秀出結實體態,與粉絲分享鍛鍊過程,不禁讓人揉揉眼睛......「這真的是方文琳嗎?」擁有溫柔恬靜的氣質,卻散發強壯堅韌的底蘊,她是1980年代起家喻戶曉的女歌手方文琳,現在專心演出各大戲劇演劇,她不吝惜秀出結實肌肉-「把身體健康照顧好,就是不讓子女家人擔心。」 父母健康,就是給孩子最大禮物 「我常跟她們(女兒)說,妳們應該很開心,媽媽這幾年都在運動、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你們不必擔心我這個媽媽(笑)。所以妳們也要把自己照顧好,儘管去追求想做的事!」 56歲的方文琳說,身為父母把身體照顧好,就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他們不用花太多時間去牽掛父母,而是能認真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我們身體健康,未來還能做很多事情、還能完成很多夢想。」 擁有熟齡的美麗、揉合著人生的歷練與處世智慧,方文琳並非是溫室裡嬌嫩尊貴的花朵,而是在任何處境都能綻放芳香。 她的言談間透露著,獨立不是追隨誰的思潮,而是對生命純然地信任與祝福-她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 分享運動經驗,「我們都能突破自己」 「其實我覺得這幾年運動,帶給我更多自信吧!運動成果就是讓人看起來很自然、陽光、正面!把汗流出來,好像擁有滿滿正能量,也會吸引到很多喜歡你的人。」 方文琳說起運動對她的影響力,就像找到一根支柱紮根在世界上,是恆常穩定的力量,甚至還有個小成就,她發現自己的改變,就能帶動其他熟齡朋友的改變。 「可能看到我在臉書上持續分享吧!很多大概跟我同年紀的朋友們,或跟我面臨同樣問題(更年期困擾)的人,看到我的分享,他們也有一種『我也可以』的想法,慢慢地就變成行動,不管幾歲,相信『我也可以做得到』。」 不過,對於過去就少運動的朋友們,要怎麼開始第一步呢?「不勉強自己,先找到適合的步調吧」。 「我年輕時喜歡游泳,可是那不是常態的運動習慣,真正要說開始運動,就是大概50歲上下吧。那時候我面臨更年期的身心轉換,會感到心煩、躁動,我知道要找到抒發心情的方式,弟弟和家人就給我『運動』的建議。」 「我從慢跑開始,慢慢地跑步,我不勉強自己,持續幾年後,才慢慢從跑步的運動中學會一些運動的基礎知識,像是結束要做一些肌力伸展、必須重訓等等,慢慢地才有現在你們看到的我。」 發揮本能,沒有所謂的「中年危機」 方文琳聊起步入中年後,並沒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只是發揮本能、找到最適合的生活方式,「畢竟人生哪一刻不是在改變呢?」提到未來的計畫,她不講得太遙遠,只盼活在當下、順應自然,「人會找到自己的路」。 「我不是在步入中年後,才開始心態轉換。我想我在這個圈子(演藝圈)30多年了,遇到多少事情、面臨多少抉擇、看盡多少成功與殞落,必須隨時隨地去調整心態,了解『不可能永遠站在高處,一定會有走下坡的時候』,那不是我中年時才會遇到的事情,前面就會遇到了。」 活出喜歡的樣子,才能心安理得 她聊到,人不是在中年才會走下坡,真實的人生總是起起伏伏,只是大家對於「年齡」的增加比較有感受性,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活在自己的專屬時區裡,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才能真正心安理得。 「每個階段我都會去自省,還有哪些事情該改進?哪些事需要加油?覺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就多多去充實、發展想學、有興趣的東西,唯有如此,才有更多勇氣去面對未知的人生下半場。」 方文琳「不減魅力」保養3秘訣 1、適量運動,為健康助一臂之力。2、用保濕精油,充分滋潤乾性肌膚。3、持續保持學習,為心靈做保養。●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9-06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黃金年代來臨 生物製劑重拾自信 一覺到天亮不是夢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三場「皮膚又失控!怎樣的治療適合我?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v83c6 許多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長年飽受搔癢、紅疹、脫屑等症狀之苦,甚至成為生活和人際的嚴重困擾,所幸隨著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可大幅改善症狀。醫師與病友團體表示,未來幾年更是新藥發展的黃金年代,只要患者持續不懈,配合治療,一定能重拾健康,展開全新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三場「皮膚又失控!怎樣的治療適合我?」由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主講,為病友解惑。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有三大前提羅陽指出,臨床上對中重度患者會先使用二種口服免疫抑制劑及照光治療,但不論是口服抑制劑或照光,都要小心可能的副作用。若口服抑制劑和照光的效果都不好,則需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採用針劑方式)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羅陽表示,生物製劑適用於慢性重度病友,健保給付有三大條件:患者病灶要持續至少六個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無效、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可申請健保使用生物製劑。他也說,目前健保只給付18歲以上患者,且不開放孕婦,患者若申請健保通過,可以持續用藥一年,每半年得申請一次。重度患者 使用針劑4周出現效果但有時患者申請時會「卡關」, 羅陽說,健保規定患者須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每周至少兩次,但部分患者因為上班或太忙而無法達成照光頻率。他建議患者可找夜間和假日(周六上午)提供照光設施的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皮膚科醫學會已開發「照光一指通」APP,方便患者就近找到離自己最近的照光地點。羅陽曾收治一位22歲的男性重度病友,口服藥物和照光的效果都欠佳,後來採用生物製劑四星期後,背部腿部的病灶改善,16周之後更是大幅進步。生物製劑為每兩周施打一次,羅陽指出,醫師會評估病人狀況調整施打療程,更有人打完後一兩年都維持得很不錯。他也提醒患者應注意皮膚保養,多擦乳液做好保濕,尤其中重度患者施打生物製劑改善後,更要勤擦乳液,更能幫助病灶減緩。信心+耐心 配合醫囑重拾人生 羅陽也呼籲患者不要氣餒,只要配合醫師治療,再加上時間和耐性,一定會改善,尤其現在口服抑制劑藥物和生物製劑的效果不錯,很多患者的紅疹、皮屑和抓痕逐漸淡去,讓他們重拾信心,求職面試、下水游泳都不再遭受異樣的眼光。家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兒子,丁淑敏更是感同身受。她說,兒子從周歲起便飽受異膚之苦,只能靠類固醇藥物緩解病灶,但長期副作用令人擔憂,偏偏一停藥又會復發。異膚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丁淑敏表示,兒子以前睡覺時總是抓癢抓個不停,幾乎不曾睡飽過,又因為皮膚長期掉屑,滿布紅疹和抓痕,童年飽受歧視和排斥,她帶兒子去上游泳課還被教練「勸退」,因為其他家長擔心「這種皮膚病會傳染」。 兩三年前,醫師開始採用生物製劑,初期沒有明顯效果,丁淑敏的兒子一度非常沮喪和懷疑,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病灶逐步明顯改善,現在晚上可以一覺到天亮。「我最欣慰的是他有了自信」,丁淑敏說,兒子小時候會因外表而自卑,不敢當面直視別人,但現在成年的他神清氣爽,常主動約朋友,享有正常生活。與異位性皮膚炎奮戰多年,丁淑敏說,醫師常不斷告訴病友:「未來幾年是治療的黃金年代,會有更新、更好的藥物和治療方式」,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兒子的經驗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她也呼籲所有的病友別放棄希望,只要能和醫師配合,一定能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找回健康的人生。● 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機師沒讓疫情嚴峻 指揮中心研擬9/6後維持二級
國內目前為二級警戒,但3名長榮機師出現突破性感染確診,其中一名機師還傳染給就讀高職的兒子,大眾擔心是Delta變異株,憂會再度引爆本土疫情,以及是否應取消內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檢驗結果尚未出爐,沒有理由繼續升級,但對於桃園的七天觀察期是有必要。對於9月6日後是否維持二級警戒,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是這樣規劃。外界關注,二級下各行業解封,包括餐廳內用、游泳池開放淋浴、雙鐵載運量恢復八成等,近期中秋節將近民眾也期盼能戶外烤肉,但隨著長榮機師確診,國內憂心年初華航諾富特事件重啟。今天指揮中心公布新增病例,包括1例境外移入案例,0例本土案例以及0死亡案例,陳時中說,近兩天的採檢情況,目前疫情沒有變得更險峻。陳時中表示,昨天有思考說,今天若有社區案例出來,會要加嚴管制措施,但現在檢驗結果尚未完全出來,初步沒有理由繼續升級,但對於桃園7天觀察期是必要的。他表示,大部分檢查結果都會出來,有情況出現,要滾動式檢討,目前沒有更嚴重,大家可以稍稍放心,但不能放鬆。
-
2021-09-04 養生.運動天地
你適合跑步嗎?醫警告3族群不適合跑步,這幾個動作代替也能運動瘦身
人人有腳,但不是人人都能跑。專長治療運動傷害的骨科醫師廖志祥指出,大概有三類人很不適合跑步。如果想要回去運動場,這三類病患還是要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再考慮。 肥胖心血管疾病 照過來第一個是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比如說,本身走路就會喘。第二是膝關節、踝關節有嚴重受傷,或者是嚴重關節炎的病人也不適合。第三是過度肥胖的病人,因為負擔過重,會造成膝關節、踝關節退化。 針對這些病人,廖醫師暖心提醒,肥胖者可以先在水中運動,比如游泳。「在水中的好處是,有一定浮力可以減輕膝蓋、腳踝的負擔,在水中行走有水阻力,可以促進肌肉發達,等體重減輕下來就能跑步。」陳年舊傷戴護膝跑步 跑步的時候,尤其是膝蓋有傷的病患,也建議膝蓋戴護具,漸進增強跑步的強度。廖志祥以距離比喻,如果之前跑一公里,那一周後增加10%距離,這樣慢慢每周增加,但是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有人覺得10%身體負擔太大,可以各自斟酌。如果不以距離為原則,也能夠用時間來增強,比如,「每周增加五分鐘,或者兩周後再增加,現在都有運動型的手錶可以計時、計算距離。」 坊間護膝有兩種,一種是沾黏式,一種是脫套式。「大部分病人我還是會建議脫套式比較好,因為它的鬆緊度比較一致,使用魔鬼氈的話,假設過緊,血液循環不好,過鬆的話,功能又比較不佳。」廖醫師補充。也有病患詢問,支撐條這些,需不需要?假如之前受過傷,情況不穩定,十字韌帶斷裂,那就需要。護膝如果使用了一年或半年,使用頻率比較高、變鬆,那就要更換新的護膝。
-
2021-09-04 新聞.長期照護
為兒打拚且歷經婚變和癌症! 70歲的彭玉燕花了20年努力不懈 ,為肯納兒打造終老的家
那些我們聽過的自閉兒、腦麻兒、唐氏兒…也都老了,身體機能的快速老化,加上醫療帶來的高齡,台灣愈來愈多「老父母照顧將老身心障礙者」的雙老家庭,他們該何去何從?70歲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模樣?今年年底前,70歲的彭玉燕和30幾戶家長,將帶著已屆中年、心智障礙(多數是自閉症)的孩子搬進剛蓋好、位於桃園龍潭的「肯納親子住宅」。這個盼了好久的「雙老家園」,是花了20幾年才蓋起來的。為兒打拚 歷經婚變和癌症30多年前,彭玉燕5歲的兒子吉爾被診斷出自閉症,那時舉家到巴西創業的她開始巴西台灣兩地跑,她把巴西特教老師帶到台灣學早期療育、在巴西找最好的精神科醫師,她告訴自己:「我一定教得好!」吉爾感受強、體能好,騎車、游泳、騎馬都無師自通,但卻因溝通及情緒障礙,總用吼叫及激烈身體語言表達恐懼與慌張,讓彭玉燕生活是一場又一場的混戰。吉爾7歲那年,彭玉燕決定帶他回台定居,過著很多自閉症孩子的母親都曾經歷的生活——家人指責:「吉爾都是被妳寵壞的!」在發展事業與照顧孩子間奔波,常須做出兩難抉擇;她和先生後來也因為對孩子的照顧想法不同而離異。屋漏偏逢連夜雨,沒多久她發現自己罹患乳癌第三期。安置未來 四個家庭創立肯納園蠟燭兩頭燒,加上疾病帶來生命的迫切感,她憂心已成年的吉爾未來的安置。於是,彭玉燕和其他三個自閉症家庭決定,為孩子建造一座融合機構和居家照顧的居所,讓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可彼此照顧。花蓮「肯納園」於2001年啟用。為了讓家園永續,他們成立「肯納自閉症基金會」,把關心擴及所有成人自閉症者。但花蓮肯納的莊園之夢終究沒有持續,家長組成的肯納園開始面對現實與專業的問題,例如農地使用限制,或是花蓮不易援引充足的資源等等。後來這些家庭離開了花蓮,基金會把基地轉移到台北,這幾年來在雙北拓展成為6間服務自閉症(極少數其他心智障礙)青年的小型作業所,多數孩子在作業所有穩定的學習,卻無法習得完全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大家都老了——擔負照顧責任的父母老了,孩子也老了。時間的急迫性再度攏上心頭,身體衰老、癌症的家長焦慮著孩子的老後。肯納同儕 孩子相處更自在這些年,彭玉燕思考過各種吉爾的安老模式。她參訪國內外機構,那些當患者情緒不穩定就餵藥,或者乾脆綁起來的教養院總是傷透她的心,即便是養護做得不差的機構,吉爾只要察覺媽媽可能要將他送走就會開始焦慮,彭玉燕也充滿不安,「我徹底看清楚,我完全沒有可能把孩子單獨放在機構裡。」前幾年,彭玉燕嘗試整修楊梅老家蓋起大樓,讓吉爾熟悉的親戚住在同一棟。經過了兩個熱鬧開心的農曆年,彭玉燕感受到,吉爾身處愛他的、友善的親人中仍像個局外人。有個家長跟彭玉燕說:「我做過同樣的事!」她再度領悟到,吉爾不可能在正常人的世界裡過正常生活。反而這群孩子和「肯納族同儕」在一起時卻很自在、有安全感,他們可以一起唱KTV形成獨有的秩序和盡情的歡樂,即便沒有人能完整唱完一首歌。目前身心障礙者教育的主流是「回歸社會」,「我們一直教他們『社會化』,過跟我們一樣的生活,但若真的學不會,難道要將不會游泳的孩子丟進大海裡?為什麼我們不能讓他在小池子裡享受玩水的快樂?」彭玉燕沒有時間坐等政府福利政策完善,決定再度主動出擊。家長孩子 共居共老更完善彭玉燕又回到20幾年前開始找地蓋園區的階段,不一樣的是,落腳桃園龍潭的「肯納社福園區」,記取花蓮無法永續的經驗,融合了在雙北社區服務的學習,除了親子住宅外,還規畫了「社福大樓」,延續孩子自學校畢業後隨即中止的學習。除此之外,社福大樓還有咖啡店、餐廳、社會企業進駐,功能好的孩子還能在此工作。社福大樓也規畫了高齡養護中心,當父母已老到無法行動需要人照顧便住進來,孩子仍可天天陪伴探望。這是一個更靠近理想的雙老家園,這群家長與孩子在此共居共老,直至彼此善終。這個舉世第一個為心智障礙者建造的雙老家園,充滿永不放棄的實驗精神,它或許並不完美,卻一直在尋找最好的可能。這群人用了20幾年的時光,從花蓮到龍潭,走了120多公里的路,終於覓得得以和孩子終老的住所。
-
2021-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並非咖啡!1條件未達成 吃再多也無法提振精神
文∕陳大樂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2期根據統計,國人2018年花在保健食品的錢總共1,367億元,平均每人一年消費近六千元,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B群。談到B群,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提神」、「熬夜」、「補充體力」、「消除疲勞」等,有人甚至將它當成例行性的保健藥丸,每天起床必吞一顆,到底B群的功效是什麼?真的有助緩解疲勞嗎?B群為輔酶,幫助食物轉換成能量維生素B群在體內扮演什麼角色?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維生素B群是維生素的一種,包含B1、B2、B6、B12、菸鹼素、葉酸、生物素與泛酸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最重要的功能,是被當作協助體內營養素代謝的輔酶,在生命體中參與一些生化反應,特別是能量代謝的過程。舉例來說,第一個被發現的B群「維生素B1」,是因為過去在亞洲及歐洲有一段時間流行腳氣病,有人發現吃米糠可以治療腳氣病,原因就在米糠裏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可以幫助生物體在能量代謝過程中,扮演氧化脫羧的作用;而像B2則與熱量產生有關;B6甚至參與高達100種以上的酵素反應;B12則可以幫助蛋白質的合成等等。酵素好比機器運轉的齒輪,而維生素B群則是幫助運轉過程更順暢的潤滑油,不但能幫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維持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也與腦部發展息息相關;一旦缺乏維生素B群,就會影響醣類、脂肪、蛋白質的合成,還會影響神經傳導的功能。維生素B群間接提振精神所以,當體內缺乏B群,沒有辦法有效利用吃下肚的營養素,人當然就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疲勞,甚至與腸胃消化系統、心臟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疾病息息相關。簡單來講,維生素B群的功能,是將我們吃下肚的各種食物,透過輔助酵素的角色,轉化成能量,因此能讓人感到有活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將維生素B群,與提振精神畫上等號的原因。可別以為光吃B群就能消除疲勞,B群並不是咖啡或茶是神經興奮劑,假使一個人飲食不均、身體缺乏足夠的營養素,即使有再多的B群,也沒有辦法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供使用。特別是熬夜的人,因身體需大量能量來支撐,體內的B群會大量被消耗,這時若能補充B群,同時搭配一些好消化的食物,更能幫助B群達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哪些人需要補充B群?大部分的食物都含有豐富的B群,只要飲食均衡,一般人其實不太需要吃B群,可是部分族群,的確需要額外補充。❶老年人:因為腸道功能漸漸退化,對B群的吸收會下降。❷酗酒的人:酒需要很多的B群來代謝,所以經常喝酒的人,體內通常都會缺乏B群,再加上酗酒的人,肝功能通常也會損害,更加重對B群的需要量。❸孕婦或哺乳女性:B群對孩子的神經發展有幫助,需要量是一般人的好幾倍。❹甲狀腺亢進患者:甲亢的人因為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增加營養素的需要量,維生素B群的需要量也跟著增加。❺腸道功能損害的人:腸道功能不好意味著影響B群的吸收,需額外增加補充。❻嚴格素食者:維生素B1、B2、B12主要存在動物性食物中,若連奶蛋都不吃的人,平時又少吃糙米、全麥製品的話,體內很有可能缺乏B群。這些食物含有滿滿的B群只要均衡的攝取蔬果、奶蛋、堅果類及全榖雜糧類,基本上不會有B群缺乏的問題,以下帶讀者看,想要提神抗疲勞,可以補充哪些食物?維生素B1:全穀類、小麥胚芽、糙米、花生、葵瓜子、酵母、牛奶、瘦豬肉、大豆及其製品◎注意事項❶精緻醣類,如糖果、蛋糕等甜食,會消耗體內的B1。❷加熱、加鹼(小蘇打)會破壞維生素B1。咖啡、茶會使維生素B1失去活性。❸每天都能吃到瘦豬肉、大豆及其製品,以及全穀類是最好的方法。❹建議富含B1的食物與大蒜一起烹煮。因為大蒜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與B1結合後,其吸收率比單吃維生素B₁還高。維生素B2:牛奶、肉類、蛋、酵母、深綠色蔬菜含少量◎注意事項❶容易受到光和鹼性物質而影響活性,所以當牛奶放在透明玻璃瓶內,受到光的照射,會造成維生素B2的分解。❷大部分植物跟動物都含有維生素B2,但以動物製品含量最多,如牛奶、乳製品跟蛋類。嚴格素食者,建議可以補充沒有活性的酵母粉,以補充缺乏的B2。維生素B6:動物性蛋白質、馬鈴薯、菠菜、香蕉、核桃◎注意事項❶維生素B6主要存在動物性肌肉,所以肉類、魚類、禽類是最佳來源。❷維生素B6也不耐熱,所以加熱過程中,或其他加工處理,約會破壞10~50%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存在動物性蛋白質◎注意事項❶植物不會合成維生素B12,但微生物可合成B12,像醬菜、泡菜含有少量,所以長期嚴格的素食者,應該注意維生素B12補充。❷B12在腸胃被吸收,故患有萎縮性胃炎的老年人,或是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建議額外補充保健品。❸儘量不要與酸或鹼的食物一起烹煮,否則會破壞B12的活性。葉酸:肝臟、豆類、深綠色蔬菜 ◎注意事項❶特別是菠菜、蘆筍、青花菜的葉酸含量最豐富。❷葉酸非常容易受到溫度、光線的破壞,所以吃新鮮蔬果或半熟的蔬菜,較能獲得足夠的葉酸。非煮不可的話,儘量用最少的水,快速蒸熟。❸孕婦需要葉酸的量較高,考慮無法從天然蔬果攝取足夠的葉酸,建議應該搭配補充劑。3方法,快速緩解疲勞❶充足睡眠  睡眠是最快能解決慢性疲勞的方法,最好養成晚上不超過11點睡,每天至少睡滿7小時,午休可以小憩約半小時。 ❷泡熱水澡  泡澡時,身體的副交感神經活躍,可以讓身體得到放鬆。建議溫度可以控制在約39、40℃,泡澡時間約半小時內,泡太久也會疲勞。❸有氧運動  運動有助提升腦內啡的合成,幫助消除疲勞,特別是本身做大量腦力工作的人,應該養成定期的游泳、跳舞、快走等有氧運動,補充細胞的氧氣,舒緩壓力、緩解疲倦。延伸閱讀: 。耳鳴與吃素有關? 你可能是缺少這項營養素了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
2021-09-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學校9月起 有條件開放籃球、排球等戶外運動場地
疫情趨緩,因應市民的運動需求,台北市教育局今天宣布,台北市公私立中小學從9月1日起,有條件開放戶外運動場,教育局表示,北市學校運動場地從明天起,有條件開放戶外場地,包括籃球場、手球場、排球場,限個人練習動作,但需全程佩戴口罩。至於學校體健設施部分,考量校園剛開學,疫情尚待觀察,為降低校園群聚風險,仍暫不對外開放。至於明天開學,教育局表示,學校體健設施部分,校內學生上課時間使用將採分時段、分流,並每2小時清消1次。北市教育局表示,學校體育課程也將開放籃球、手球、排球單人練習;個人器材設備,如球拍、手套、腰帶、護具、瑜珈墊等不得互相借用;需全程佩戴口罩,游泳課程維持暫緩實施,將滾動式修正適時發布。至於運動代表隊選手訓練應固定人員,禁止跨校;人數管制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校隊人員用餐保持防疫社交距離並設置隔板。游泳訓練每條水道同時段以泳池水道長度每5公尺2人(來回)為上限(以25公尺水道為例,每水道最高同時使用以10人為上限)。另外,學校委外經營的運場館(含游泳池),開放籃球場、手球場、排球場等,維持不開放場館附屬設施及非運動空間。教育局提醒,親師生及市民朋友務必遵守各場所防疫指引,管制放寬仍以嚴謹防疫為前提,教育局未來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循序漸進,逐步放寬管制。
-
2021-08-28 養生.運動天地
【肌少症日常預防1】運動需不需要戴護膝?肌少症能預防嗎?護國神醫林瀛洲直播教解方
東京奧運剛結束,你有沒有發現東奧賽場上,除了拼搏的選手及教練還有一群人?這群人是運動員需要跨領域專業的協助,在場上觀察著選手一舉一動,想著選手的身體狀況,在腦中沙盤推演可能需要的醫療措施,他們是「運動醫學團隊」,包括隊醫、防護員、治療師、營養心理專長、科技相關人員,這些人是奧運選手最重要的後盾。元氣網粉絲團本月請到剛結束東京奧運任務,完成隔離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林瀛洲,跟大家傳授避免運動傷害及處置方法;分析常見運動傷害發生原因,說明如何自我肌力檢測、避免肌少症,同時示範居家復健運動,讓護國神醫教您如何緩解惱人的腰痠背痛。【延伸閱讀:連王子維都好奇「落枕」該怎麼辦?護國神醫教你在家做謢頸運動】醫師眼中的五項長壽運動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一項持續做了15年的調查,列出前五名最有助於長壽的運動,以及其降低的死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前5名分為:持拍運動、游泳、瑜珈、跑步、球類運動。第一名:持拍運動羽球、網球、桌球、壁球都是此類運動,可以訓練眼手的協調。林瀛洲醫師讚揚羽球是非常好的運動,除了老少咸宜之外,運動強度可以自己決定,間歇性的運動讓心跳可以提升,達到心肺耐力訓練的效果,腳步的移動可達到肌力平衡,而揮拍的動作需要手眼協調跟神經反射;這些加起來可以讓運動得到全面的發展,達到長壽養生的效果。第二名:游泳游泳是全身性的運動,對肌力訓練有很大的幫助。林瀛洲醫師說,游泳對關節的衝擊比較小,水可以帶給身體一些阻力的訓練,也可以達到有氧燃脂的功效,游泳相較其他運動的運動傷害比較小。適合中高齡的人選擇這項運動。第三名:瑜珈許多運動無法肌力訓練跟伸展兼顧,但瑜珈能把肌力訓練跟伸展整合在一起,是相當好的運動,在運動緊繃肌肉的同時,也可同時達到舒展的效果。第四名:跑步跑步是現在大家最風行的運動,路跑、線上路跑都有許多人響應,但跑步運動最常遇到膝蓋的問題,林瀛洲醫師說,跑步不一定會傷膝蓋,但運動都有受傷的風險,他建議在運動之前要做的是想辦法提升自我的肌耐力,讓身體的結構夠強壯,身體的結構跟從事的運動要達到平衡,才可以比較不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第五名:球類運動球類運動有很多種,林瀛洲醫師建議年長者者適合高爾夫球、槌球、木球...等較緩和的運動。他也提到,最怕的是「假日運動」,因為一周七天,身體一直處於休息狀態,身體的機能或運動能力在減退,若只有在假日運動,偶爾才運動一下的人最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相較之下,規律運動的人反而較不容易受傷。運動需不需要戴護膝?林瀛洲醫師說,護膝是被動的保護跟外力的支撐,可以達到一點保謢效果;但由於運動於是多方向的施力,護膝還是很難全面的保謢關節。他建議,最好的保謢是「把大腿的肌力鍛鍊起來」;若膝關節有受過傷跟對關節的施力比較沒有把握者,短時間去戴護膝是可以保護膝蓋;但長期的話,把膝蓋的肌力訓練起來,對膝蓋的關節才會是最好的保謢。【延伸閱讀:練重訓預防肌少症?專家建議日常生活這樣吃、這樣動】一表幫你評估是否有「肌少症」: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Q1. 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2. 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3. 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4. 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5. 過去一年中跌倒過幾次?沒有跌倒,0分;1-3次,1分;4次以上,2分評估完後若總得分為4分以上(包含4分),則有可能罹患肌少症。年長者用保特瓶、椅子 在家簡單自行測試肌力年紀漸長後,會擔心有「肌少症」,林瀛洲說明,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老人的行為,若有走路越來越慢、無法轉開保特瓶蓋的情況發生,都要特別留心,這些都是肌少症的線索。對此,林瀛洲醫師教大家做肌力測試,家裡有長輩的話,可以在家找一張簡單的椅子,用椅子來測試是否有「肌少症」潛在的危險。步驟一:先找一張坐起來與膝蓋同高度的椅子。步驟二:手不要去扶椅子,靠身體的力量撐起來;計時「連續從坐到站5次」的時間。→若12妙內可完成的話,就達標過關;若超過12秒,則要當心有「肌少症」的警訊出現。(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13:20),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肌少症有辦法解決嗎?以現在醫學觀點來講,肌少症跟骨質疏鬆幾乎是同一件事情,常聽人家說,預防骨質疏鬆在年輕的時候要累積骨本,多做一些阻力訓練;阻力訓練可以刺激骨頭裡面的長骨細胞,讓骨頭變得更強壯,讓骨頭不容易骨質疏鬆。同樣地,肌肉在年輕時也要累積肌肉的本錢,透過年輕時做一些阻力訓練,例如重訓,讓肌肉量比較高,變得更結實,這樣年紀大後會比較有本錢去流失,年輕時先存起來放。但這樣的運動,年紀大後再來做會太遲嗎?林瀛洲醫師說,其實也不會,至少有預防的功效;可以維持肌力,讓肌力不要一直流失。逆齡在家靠自己 防疫在家也可以訓練肌力平常在家肌力該如何鍛鍊?林瀛洲醫師建議在家可以做「滑牆」的運動。靠牆壁的原因是因為牆壁有摩擦力,若年長者本身肌肉沒有那麼有力,可以靠牆壁的支撐不容易滑倒,也可靠自己的力量來決定運動的強度。步驟一:把身體往牆壁靠。步驟二:腳張開與肩同寬,且腳跟要距離牆壁30公分左右。步驟三:慢慢往下蹲,蹲到有點吃力的地方就可以停止一下。步驟四:身體再慢慢往上移動。→若完成二十下後剛好有點累,身體有一點痠痠的,就可以停止。林醫師提醒,即使在家裡做運動,也要在室內穿上室內運動鞋,不要穿拖鞋做運動,才可止滑並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16:25),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年輕人深蹲撇步大公開非長輩的年輕人的深蹲運動該怎麼做?林瀛洲醫師說,深蹲要特別注意的重點動作是,蹲下去時「膝關節不要超過你的腳尖」,腰的核心不能垮掉,肚子要ㄍㄧㄥ住,手伸直往上蹲,腿部的正確姿勢是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即可;若沒有把握能直接深蹲的人,可在身後放張椅子,若撐不住時就坐在椅子上。林醫師建議,平日在家防疫就可做深蹲運動,多多訓練肌力,趁年輕時多做深蹲把肌力存起來放。(小提醒:詳細步驟及正確姿勢請參照直播的影片(影片時間20:32),照著影片教的姿勢做較不會受傷!)
-
2021-08-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以水為媒介 協助發展遲緩孩童恢復自信與能力
2歲的翰翰是早產兒並患有腦性麻痺,動作及語言能力都有發展遲緩問題,平常穿矯正鞋仍需要別人牽著才能行走,跌倒時也要協助才能站起身。經醫師評估後,除了讓翰翰參與早療課程,也安排他到苗栗縣水療復健中心接受全身性水療復健治療,在水中進行軀幹穩定度訓練,誘發肢體動作的協調性,經2年治療訓練,翰翰現在已可自己獨力行走,動作能力也大幅進步。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及復健科主任蔡建宗表示,近年來水療應用在腦性麻痺兒童、早產兒、各類發展遲緩或動作協調功能障礙的孩童都有明顯成果。水療是以水為媒介來進行放鬆、水中運動或復健治療訓練,利用水的物理特性,如浮力、阻力、壓力等,有效增進肌力與肌耐力,對身心障礙兒童來說,從適應水性到治療性游泳,可改變身體協調平衡和肢體的控制能力,同時增強心肺功能。水療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蔡佩真說明,水療課程中會依每位孩童的狀況,設計不同的水中運動計畫並搭配水中器材,將訓練內容類化到日常生活環境,以功能性訓練為目標進行伸展運動、協調平衡、身體控制訓練、耐力訓練等項目。水療池的水溫多維持在32至 34度,並依天氣狀況調整,設定溫度可促進血液循環,讓全身性肌肉達到放鬆效果,對有腦傷的個案,不易因溫差變化引起張力反應。蔡建宗表示,許多重症兒童雖然執行陸地活動較困難,但在水中卻可輕鬆活動,因此水療除了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可達到運動訓練療效,是很好的活動選擇。
-
2021-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緊接奧運之後登場 陳時中戴紀念口罩為帕運選手加油
介接在東京奧運之後,東京帕運昨天也舉行開幕儀式,我國共有10為選手參賽。奧運期間熱烈為國手加油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戴起帕運紀念口罩,他表示,8月24日到9月5日,有10名選手參加六個項目的帕運比賽,請大家為他們加油。7月底、8月初的東京奧運中華隊表現亮眼,當時陳時中就表示,疫情下的奧運,能感受「人要有氣魄」正能量,為國際社會注入強心針。他還呼籲民眾,在家看轉播防疫,挺中華隊是很重要的事,甚至開玩笑地說,「請假也要看比賽」。東京帕運則於昨晚展開,我國包括游泳選手陳亮達、健力選手林亞璇、桌球選手盧碧春等10名選手將參與6項目的競賽。
-
2021-08-2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保護膝關節該做哪些運動?醫:不同關節狀態有別
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都會面臨關節退化的問題,從年輕時就提早做好關節的保健與照護,才能避免日後關節疼痛造成行動不便,影響正常生活及運動。運動就是很好的保健方式,可使關節周圍的肌腱強壯,避免僵硬,並維持活動度。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關節狀態有各自適合的運動種類及方式,過度運動反而讓關節受傷,適得其反。● 一般健康關節游泳、單車等低負重運動,優於爬山、跑步、打球。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陳威仁表示,每個年齡族群運動強度本來就不一樣,很難一體適用。但如果運動的當下感到關節疼痛,那就很有可能是運動強度過強,過度使用導致關節發炎,這時就應該先停止運動,並自行觀察2到3天,若症狀並未緩解甚至疼痛感更嚴重,就必須就醫治療了。陳威仁說,一般健康的關節,運動時不會疼痛,這種情況下只要按照平常運動的習慣就好。在選擇運動種類上,可減少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運動,多選擇游泳、踩腳踏車等低負重運動,不把全身重量都交由膝蓋關節負荷。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肌肉通常較弱,則應以循序漸進方式進行,如一開始先慢走,過幾天再改為快走以及慢跑等,避免運動傷害。● 發炎中的關節急性期可走路、伸展,慢性期加強訓練大腿股四頭肌。對於關節正在發炎中的人,陳威仁說,發炎可分為急性發炎及慢性發炎,急性發炎的情況下,建議完整休息、不特別運動,但一般日常活動如走路、簡單的關節伸展活動還是可以持續。等到發炎狀況緩解後,再依醫囑恢復運動,並視疼痛的狀況來調整運動量及強度,期間也可使用護膝包覆關節提供支撐力,減輕關節疼痛。而慢性發炎指的就是關節退化、老化,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建議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加強訓練大腿股四頭肌,可提供膝蓋好的穩定性,並且減少步行時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改善膝關節疼痛感。● 關節發炎痊癒者肌肉可能萎縮,應從低強度運動慢慢開始。至於關節曾發炎但已經痊癒的人,陳威仁說,沒有退化問題的話,只要慢慢恢復運動強度就可以了。但因為一陣子沒有運動,肌肉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不像之前一樣強健,因此運動強度一定要降低,再慢慢視情況逐漸增加強度。慢性關節炎最適合的坐姿抬腿運動陳威仁說,一般人想要強化大腿肌肉,可以使用健身房的器材,或是抬腿運動加上彈力帶、深蹲等。但對於老年人可能較困難,這時可以最簡單的居家訓練方式「坐姿抬腿運動」來代替。「坐姿抬腿運動」是坐在椅子上,讓雙腳落地呈現90度,先將其中一隻腳往前慢慢抬起,膝蓋伸直,維持5至10秒後放下,再換另一隻腳進行相同動作,重複多次。比起深蹲、蹲馬步等,對膝蓋負擔較小,更適合有慢性關節炎的人。均衡飲食、維持體重 就是保護關節利器對於加強關節健康的飲食,陳威仁表示,「只要均衡飲食就好。」他指出,更重要的是好好控制體重,因體重越重對膝蓋負擔也就越大,更會加速膝關節的磨損和退化。根據研究顯示,體重減輕1公斤,可以降低膝蓋負擔約2公斤。均衡飲食可參考據衛福部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有建議五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等6大類食物應攝取的量,再搭配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更好的控制體重。至於要怎判斷是否過重,陳威仁則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若是BMI大於30,就要特別注意。
-
2021-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再開放6項運動 比賽選手提健康證明可不戴口罩
台北市政府今天公布8月24日將再開放6項運動,包括曲棍球、合球、藤球、體操、街舞、舉重;游泳池也增加可租用浮板、泳具、吹風機,但在提供民眾使用前必須消毒。同時也公布以開放運動項目的比賽指引,若選手有健康證明,比賽期間可不戴口罩,3天前提報檢核表。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北市已經開放51項運動,現在加上24日開放的項目就有57項運動可以選擇,防疫規則一樣要維持至少1.5公尺、每2.25平方公尺至多1人,且室內單一空間從40個,增加到不得多於50人、室外單一空間不得多於100人。游泳池部分,開放可租用浮板、泳具、吹風機,業者必須於清消後才能提供給下一位顧客使用。使用更衣室時應全程戴口罩,入池前及上岸後應立即戴口罩,未戴口罩前,應與他人保持至少2公尺社交距離且避免與人交談。仍不開放附屬設施,包括淋浴間、三溫暖、烤箱、蒸氣室、水療池、遊戲池等。泳池容留人數為每10平方公尺至多1人;泳池水質pH值應維持在7.2-7.8之間、自由餘氯應維持在1.0-1.5 ppm之間。另外,北市也將開放運動比賽,比賽要三天前提報檢核表,選手若具有健康證明,包括接種第一劑疫苗滿14天、確診康復證明或解隔單,以及7日內居家快篩或PCR陰性,上場比賽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但上下場前後仍全程戴口罩。若有境外選手或工作人員,應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定,並經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得入場館訓練或參賽。其餘如裁判、工作人員、未上場選手、觀眾等,座位席應採梅花座並維持,至少1.5公尺社交距離,必須全程佩戴口罩。
-
2021-08-2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膝蓋微彎20度就卡卡脹痛!這9種狀況易得「髂脛束症候群」
這陣子因新冠肺炎,許多民眾不敢到健身房訓練做運動,興起了居家運動熱潮,不管是跑步、瑜珈、騎飛輪車、有氧運動都是熱門選項,但許多時候運動會在不知不覺中帶來傷害,復健科醫師指出「髂脛束症候群」就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雖然一般不用開刀,但還是得接受治療避免復發。 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是沿著髖部和大腿外側往下連到膝蓋下方脛骨的一條粗厚纖維組織,當跑步的時候,讓身體前進的肌肉是位於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肌肉,而腿部內外側的肌群負責的是提供腿部穩定的功能,髂脛束是由臀大肌和闊筋膜張肌兩塊肌肉延伸所成,它與大腿伸直、外展、旋轉等動作有關,髂脛束除了提供腿部動作與穩定外,也負責膝蓋的穩定。沒有它雙腿連站都不穩,更別說是走路。 正常功能良好的髂脛束應該是穩定又有彈性的,然而,不當的使用容易使髂脛束產生微創傷,當髂脛束反覆出現微創傷而過程中又缺乏適當的牽拉運動,就容易使組織纖維化而變得僵硬。髂脛束在膝蓋外側非固定位置,當膝蓋彎曲時,髂脛束在脛骨後側方,而膝蓋打直時,髂脛束位置前移,當從事像跑步、騎車、登山這類需反覆伸曲膝蓋的運動時,就容易使髂脛束在膝蓋處和骨頭產生摩擦,易導致受傷發炎,特別是在膝蓋維彎20-30度時,有卡卡脹痛感。 哪些族群易發生? ◎扁平足:腿部過度內旋使髂脛束承受額外壓力。 ◎髖外展肌(臀中肌)無力:髂脛束會和臀中肌一起合作負責大腿外側的穩定,當無力時,髂脛束需更過度使用。 ◎股四頭肌無力:髂脛束需花更多的力量來代償。 ◎下肢肌力不足又突然增加訓練的分量。 ◎跑山路(尤其是下坡)。 ◎熱身跟收操不足。 ◎選用不適當的鞋子(如:訓練時穿著過度輕量化的跑鞋,或使用過度磨損的鞋子…)。 ◎長時間盤腿蓮花坐。 ◎骨盆較寬之女性。 發生時該如何處理? 1.當發生當下立刻停止進行中的活動,在受傷部位冰敷。 2.在恢復過程中可執行髂脛束及上方闊筋膜張肌的按摩及拉筋,保持大腿側邊肌肉和髂脛束的彈性。 3.可加強訓練臀中肌及股四頭肌的肌力。 4.嚴重或慢性疼痛,經吃藥、休息或復健仍沒有改善,可選用震波或打針治療。 5.直到受傷的部位做任何範圍的動作都不痛了,才可開始運動。跑步的原則以先增加距離之後才增加速度。若能有疼痛,但非運動不可,可選擇重量訓練或游泳,游泳對於減輕膝蓋壓力是很好的運動選擇。 長跑者或長途單車愛好者中有約20%曾經歷髂脛束症候群,因為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收操時常被忽略,但這個過程是相當重要的。李薇醫師提醒記得傾聽身體的聲音,若是已經感到不適千萬不要勉強,因為傷害往往發生在這個時候。如果疼痛一直沒有改善,請立即就醫,尋求進一步的治療。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1-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4日起開放潛水、海泳 觀光局:降載5成、淋浴間也開放
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8月24日到9月6日維持二級警戒,外界關心的海泳、浮潛等海域活動,在符合主管機關的指引就可以開放。而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所擬定出來的指引,於國家風景區內從事帶客潛水活動,每次指導人數降為五人(降載50%),水肺潛水或自由潛水每人每次指導人數降為四人(降載50%)。淋浴間也將有條件開放。有關8月24日後於國家風景區水域從事遊憩活動,根據觀光局擬定的指引,可全程佩戴口罩情況開放操作騎乘器具水域遊憩活動;另在非群聚情形、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單人活動及活動前後佩戴口罩下,得從事游泳及衝浪,因地制宜配合地方縣(市)政府調整防疫措施。國家風景區內合法業者於符合規定情形下,得從事帶客潛水活動(包含水肺潛水、自由潛水及浮潛),並因地制宜配合地方縣(市)政府調整防疫措施。規定包含業者須落實量體溫、實聯制、自主健康聲明、每週自主篩檢及紀錄、工作人員名單造冊、器材清消等防疫規範;應遵守保持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避免群聚、活動前後佩戴口罩;業者應提供個人夾鏈袋,供人員下水前將口罩以個人夾鏈袋裝好,及提供個人臨時置物櫃(或置物籃)放置夾鏈袋,使其上岸即可換上口罩,盡可能減少未戴口罩時間。而教練於教學或訓練時,應佩戴防水口罩或面罩。帶客浮潛每人每次指導人數降為五人(降載50%),水肺潛水或自由潛水每人每次指導人數降為四人(降載50%)。至於國家風景區轄管淋浴間(或淋浴設備)、更衣室管理,按照觀光局的指引,也將開放。不過要符合改採單一出入口,容留量為承載人數50%,並採實聯制、淋浴前後戴口罩(更衣全程戴口罩)、出入口量測體溫、使用完立即専人清潔消毒、間隔交替使用、保持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至於室外淋浴設備,同樣採實聯制、淋浴前後戴口罩、專人定時清潔消毒、間隔交替使用、保持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不夠延期官員照打?陳時中:人數不多影響不大
指揮中心規定,莫德納疫苗隔10至12週施打第二劑,但疫苗到貨速度慢,7月中旬65歲以上長者大規模接種莫德納,憂心接種第二劑時間再度延長,有可能超過12周?指揮官陳時中坦言,9月底會有一波高峰期,要看整體疫苗量,若量不足也只能往後延。不過有專家認為,第二劑莫德納施打順序,應該以高風險族群為主,第二類官員應該晚一點打?陳時中說,中央官員僅1700人,地方官員約2萬多人,對整體影響不大,更要大家想想,「很多基礎措施若出問題,他也會出問題」。對於最新「疫苗策略」,依舊優先擴大第一劑施打率?陳時中舉例,這是一個總量問題,像只有10份餐點,要5人吃2份,還是10人吃1份,怎樣效果才會好,專家認為第一劑涵蓋率做起來,再來做第二劑,有需要再做第三劑,每一個國家做法都一樣,我們每天公布人口涵蓋率以及劑次人口比,相減就是二劑施打率,等於3.18%有打過二劑疫苗。日前有網友分享,帶媽媽去衛生所接種疫苗,先前被告知打莫德納,結果打完護理人員說,因為拿錯打到AZ,連同現場共3人打錯。台中市衛生局證實,太平衛生所日前為教師開設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專診,當日原計畫提供莫德納疫苗,但衛生所人員誤取AZ疫苗為三名教師接種第一劑。對此誤打疫苗事件,陳時中說,台中市衛生局也採取相關做法。至於北市府針對學生確診新規定,一人感染全班居家隔離,12歲以下必須有一名照顧者陪伴入住,這做法要全台統一嗎?陳時中說,他們(北市府)還沒提出相關規定,中央現在規定,一人確診同班停課,如果不同班的兩人確診,全校就要停課,地方政府有加嚴措施,都可以提出來討論。九月各大專院校陸續開學,但境外生至今仍受管制,認為入境程序過於繁瑣,陳時中說,境外生來台手續,就是根據邊境管制,入關有一定的程序,學校內程序就是教育部相關規定,方向已經訂了,開放方向已經訂了,相關細節還要再來討論。對於教師打疫苗,陳時中承諾,八月一日後新造冊的,一定會如數發下去,下午會把造冊名單與數額確定,教育部跟我們數字不一樣,所以一定會把數目發下去,因應開學需要。而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要求教育部應提出定期篩檢,他表示,是否需讓學生全員篩檢,要跟教育部討論可行性以及費用問題,也會跟專家請教,這樣的意義是不是夠了,也要有一點專業考量。全國降二級後,開放水肺潛水、衝浪等,飯店游泳池也有條件開放,海泳及浮潛活動卻仍禁止,業者抱怨仍影響生計。觀光局說,已提報相關鬆綁方案給交通部,要等指揮中心同意後才會實施。陳時中回應,海域活動下週才會討論。
-
2021-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8/23後放寬更多行業? 陳時中預告「統一措施明天說」
全國二級警戒到8月23日,近期陸續開放餐飲內用、也部分鬆綁游泳池,不過還有行業尚未開放,外界關心8月23日觀察期將近,是否會放寬其他行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統一相關措施,將於明天記者會公布。8月24日將鬆綁內用規定,同住家人可共桌用餐,但餐飲業者認為指引不明確,證明同住家人難道要拿「戶口名簿」嗎?若情侶是否也適用?陳時中回應,同桌規定是在指引中做修改,若說自己跟同住家人,行為人是我而非餐廳,餐廳並沒有查證義務,是行為人要負責,若餐廳不放心還是要放隔板。陳時中表示,客人基本上要「客隨主便」,很難叫餐廳不能裝屏風,若認為要加嚴措施,那也是餐廳的自主權,我們都尊重餐廳。傳交通部有意調整雙鐵降載規定?陳時中表示,沒有看到降載公文。至於遊樂園中觀光列車開放飲食,是否需加裝隔板?他回應,觀光列車專屬餐車,跟內用規定是一樣的。
-
2021-08-1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拔罐助消疲勞、解全身痠痛? 中醫師曝「禁忌事項」
20歲的莊先生,平時偶爾小跑步運動,因為看了電視轉播東京奧運比賽後,於是熱血沸騰時常出門運動,沒幾天就感覺腰酸背痛,在床上怎麼躺都不舒服,經由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診察後發現,莊先生因為運動過量引起肩頸腰背部肌肉緊繃,採每周1次施以拔罐、針灸與美式整脊(AMCT)療法,3周後肩頸腰背部緊繃痠痛明顯改善,身體疲累感減輕,晚上也睡得比較安穩,日常生活品質進步許多。 拔罐行氣活血 快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東京奧運如火如荼展開,中華健兒的優異成績讓大家讚賞之餘,也掀起一股運動的熱潮。許多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一時興起當起假日運動員,在熱身不足或者運動過量之後,時常出現肌肉緊繃、筋骨痠痛的現象,這時可以運用拔罐行氣活血,快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外號飛魚的美國游泳健將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就曾多次利用拔罐,幫助恢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任東輝主任提醒民眾,拔罐應選擇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處,臉部不宜拔罐,若是皮膚有潰瘍、傷口,骨骼凹凸不平,嚴重水腫、過敏之處,外傷骨折部位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都是拔罐的禁忌症,最好經由合格中醫師診察後再實施拔罐療法。 急性期胡亂按摩患處 恐致更大傷害有時候民眾運動過於激烈,不慎跌打損傷,造成運動傷害,在傷害急性期關節腫痛瘀青,可以視情況在痛處的遠端取穴針灸,疏通氣血,利於消腫,針灸後在患處外敷如意金黃散消腫止痛。恢復期則可適度推拿按摩,具有改善肌肉組織循環,增強局部血流,促進軟組織修復的功效。任東輝主任提醒,絕不可在急性期胡亂按摩患處,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主任說明,當運動傷害嚴重導致關節錯位、骨架不正,或者肌肉韌帶損傷拖太久沒有適當治療,造成局部的軟組織沾黏、氣血阻塞不通而酸痛,這時就需要利用小扁針鬆解術,直接鬆解沾黏處,再結合中醫正骨手法與美式整脊(AMCT)療法,雙管齊下調整人體筋骨結構,恢復關節活動功能。任東輝表示,現代人工作忙碌,應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以維持身體健康。如果因為一時興起運動過量造成運動傷害,建議尋找合格的中醫師辨證論治,視狀況施以拔罐、針灸等療法,可以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再搭配內服舒筋活絡、強筋健骨的中藥,可明顯改善筋骨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顏色越深效果越好嗎? 專家警告「出現3症狀」快住手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為何愛乾淨的人仍難逃香港腳?醫曝足癬多樣形態
台灣氣候潮濕,梅雨、秋颱接連而來,連日大雨讓雙腳悶在鞋子裡,當心香港腳、體癬上身!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指出,皮癬菌會在人體不同部位相互感染,導致足癬、股癬及體癬蔓延,若置之不理可能導致潰爛、細菌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她提醒衛生習慣不佳的民眾特別小心,務必要穿襪才穿鞋、鞋襪天天換,避免腳底潮濕孳生黴菌。足癬常接觸公共泳池潮濕地板,愛乾淨的人也會得香港腳。五十多歲女患者到皮膚科求診,發現腳縫中長有水泡和膿泡,且伴隨搔癢,她疑惑「為什麼我很愛乾淨卻會得香港腳?」詢問才發現,原來她會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人來人往的潮濕地板,也成了足癬的傳播管道。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潮濕的環境特別容易感染,感染後可能出現多樣形態。● 水泡型香港腳會出現小小的透明或混濁白色的水泡,經常被誤認成「汗皰疹」。● 糜爛型香港腳若長出膿泡破掉開始流湯,就成了「糜爛型香港腳」。● 趾縫型香港腳有民眾腳縫較緊,黴菌容易在腳趾縫的第四趾、第五趾之間,常見「趾縫型香港腳」。● 草鞋型香港腳有部份族群腳底會開始脫屑、出現白色厚底,即所謂「草鞋型香港腳」,又稱為厚皮型足癬、老香港腳,常被誤認為是腳皮老化,需要「磨腳皮」才會好,殊不知已經被黴菌佔領,且會伴隨灰指甲等狀況出現。● 無症狀香港腳蔡逸姍指出,很多民眾以為香港腳一定會癢、會脫屑,但其實還有一種「無症狀香港腳」,除了可透臨床醫師判斷之外,也能刮下部分腳皮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菌絲像掃把或絲狀,甚至還有圓形孢子,就能馬上得知是否為黴菌作祟。體癬 股癬抓完腳再抓身上變體癬,擅自塗抹止癢藥膏恐更嚴重。另外,也有些足癬患者因為腳癢用手去抓,抓完以後又無意識往身上摸,無形中把黴菌傳染到身上其他部位,例如屁股、胯下或是背部。體癬外觀上會出現一圈圈紅色塊狀如世界地圖一般,因為外觀驚人,有部分患者會以為自己中邪或中毒了。加上感染體癬常伴隨搔癢難耐,容易癢到睡不著,甚至有民眾為了止癢,擅自塗抹家中的濕疹藥膏,反而導致病情惡化,導致黴菌蔓延更大片。蔡逸姍提醒,黴菌感染如果置之不理,有的足癬、體癬會潰爛,也容易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嚴重還可能引起敗血症,千萬不可輕忽。就醫後經皮膚科醫師診斷是黴菌感染後,會給予外用抗黴菌藥膏,至少要治療一到兩周以上才會有起色,常常有患者只擦一兩天,狀況好轉就不擦,結果再度復發。若屬頑固型的癬病,需進一步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接觸到香港腳皮屑 一定會被感染嗎?香港腳雖然有傳染力,但並非百分之百。蔡逸姍指出,她曾遇過一位病患有嚴重香港腳、體癬,但太太跟他生活二十年卻完全沒被黴菌感染。皮膚較油、微生物環境較不適合黴菌生存的體質,比較不容易得到香港腳。另外,臨床上也遇到不少男性在當兵時感染香港腳,由於軍靴密不透風又跟他人共穿,就連襪子也是潮濕就馬上套上,導致感染足癬而不自知,務必留心。
-
2021-08-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個「老而快樂」的智慧老人! 盡管時光不停地流逝,心中定會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編者按】旅居國外多年的作家朋友張至璋寄來email,敘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回台「避難」一段時間,回到美國與也是作家的夫人夏祖麗因為嚴重時差,而彼此擔心老伴「昏睡不醒」的真情流露。感動之餘,忍不住鼓勵他分享老人快樂的生活。接著又邀請兩對「老夫老婦」分享他們的故事:一篇來自醫界神鵰俠侶的醫師陳榮基與護理前輩周照芳、一篇來自名作家黃春明與林美音夫婦。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好像與「醫病平台」的主題有點差距,但事實上有智慧的老人可以跨過「健康」與「疾病」的鴻溝,見證生命的奇妙:雖然「老而無病」可望不可及,但「老而快樂」卻是這些智慧老人享受到的生命。 台灣目前已經是高齡化社會,80歲以上人口逐漸攀升,老年人的種種問題,常在報章雜誌上被討論和関懷。每位老年人在他漫長的歲月中,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環境背景和觀念,我也是其中之一。老伴兒曾說,每個人都是一部小說,有機會聽他說説他的過去,一定有非常精彩和動人的故事。小說有短篇、中篇、長篇,那我自己呢?八十年的歳月,是否也是一部長篇小說呢?要從年輕時候想起,可不容易,從六十歲職場退休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來說,許多事情倒還記得淸清楚楚。其實,我並不太在意自己的年齡,但這二年來有幾件事,怎麼好像是在提醒我,我是真正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親屬們眼中的長輩了。今年五月中,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緊張,六月中一再被提醒,85歲以上、80歳以上的長輩,要記得去打疫苗。還有去年生日,兒子、媳婦,訂了個大壽桃,又給了個大禮物,兒子笑著說:「媽媽,不知不覺您今年80歳了!」 「是啊!媽媽不知不覺也看到更多的白頭髪」這時孫子倆兄妹,雙手一齊抱給我一個大壽桃說:「阿嬤生日樂!」我好高興!好奇地看著這個大壽桃,要阿孫一齊切開來看看,慢慢切開一看,哇!裡面還有6個小壽桃,太有意思了,子母壽桃!一臉驚喜的阿孫急忙拿出小壽桃分給大家,大家吃得好樂!其實,我沒覺得自己有多老,年齡只是年齡,並沒有太影響到我的心情,我想,這可能是我每天的生活,還是過得很忙碌的関係吧!。退休後常被問到:「退休後會很無聊嗎?都在做些什麼?」我說:「怎麼會無聊呢?我時間都不夠呢!」每天固定的家務事之外,有充分的時間看書、聽音樂、唱唱歌、用line和朋友問候聊天、用e-mail回覆來信、小陽台上數十盆花兒、植物要照顧,有時突然發現去年開過的蘭花,奇妙地又長出花苞逐漸開放,讓我好驚艶!更重要是上小學的孫子、孫女每天下課後會過來吃晚飯,這是我們倆老最期待也是最快樂的時刻。有一次,吃飯時想不到老伴兒還說,我每天給阿孫做好吃的,廚藝也進步多了!阿孫也說:「阿嬤你做的菜太好吃了,你把菜單寫下來好嗎?以後我們可以照做。」多窩心的讚美。每天陪伴阿孫的日子裡,自己好像也重溫了一次快樂童年。記得孫子五、六歲活動力特別大,喜歡找阿公在家裡的樓梯上玩射飛機,阿公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幾趟,看阿孫高興,阿公也越起勁兒。好玩是好玩實在很累,直到阿孫們回去了,我們倆老如釋重負,心中浮起一股喜悅,不約而同地說:「孫子回來很高興!孫子回去更高興!」這句令人會心一笑的話。如此日復一日快樂的負擔,累歸累,想想每天有阿孫在身邊,也是我們老人家的福氣啊!記得孫子誕生時,我樂得幫忙媳婦照顧孫子,二年後接連著孫女誕生,我每天像上班族一樣,到兒子家照顧二個阿孫,媳婦工作忙,有我這個自告奮勇的婆婆幫忙,她也常表感謝,我說這是我阿嬤最快樂的負擔。轉眼,今年暑假後,孫子要上國一,孫女要升五年級了。十多年來,看著幼幼嫩嫩的嬰兒,學走路、學説話、會跑會跳、會騎腳踏車、會游泳、寫日記、背古詩詞、自己選書閱讀、作文、寫讀書報告、用筆電、會和阿公聊天討論話題,會教阿公、阿嬤使用ipad搜尋資料⋯⋯小可愛的阿孫長大了,也懂事多了,個子一年一年長高,心智也一點一點成長,想到這些心中很是欣慰。老伴兒前幾年的一場大病,辭去所有工作,每天在家看書,整理他說存在腦袋中,要寫出來的東西。星期六、日阿孫放假,我們倆老也放假,沒事,各看各的書,半天下來,他說:「天氣還不錯出去走走吧!」 「好吧!」反正也走不遠就在家附近,看看堤防邊花草、樹木,河邊草地上有時候會看到成群的白鷺鷥,一些不知名的鳥兒飛過。走累了,可到我們常去的小咖啡館喝杯咖啡,靜靜的小咖啡舘,播放著優雅聖歌,心情也隨之舒靜。輕鬆喝完咖啡慢慢走回家已傍晚,看到觀音山落日,像大自然的畫筆,揮灑出一片紅藍灰紫渲染般的落日餘暉,好美!可惜只有短暫的幾分鐘,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啊! 當然,我們這把年紀,不可能像五、六十歲的人那麼勇健、活躍、遊山玩水。會突然覺得容易累,睡眠品質不好,書看久了字會模糊,多走點路腳力不夠,膝蓋不靈活,多提點東西腰椎無力等等。 我們家是沒電梯的五樓公寓邊間,附近是雙溪河濱公園,從五樓窗戶左邊可看到觀音山,右邊看到芝山公園、陽明山,這180度的視野是最大的優點。但是,每當朋友來訪,有的一進門氣喘噓噓!就是年輕人也會又喘又累地問: 「你們每天這樣上下樓不累啊!」 「當然會累,每天下樓不只一趟,可能二、三趟,有時掛號信、包裹,為了不讓郵差先生久等,得快步下樓」。朋友也勸我們年紀大了,該換個有電梯的房子。35年前剛搬來,可以小跑步上下樓,現在不行了,得慢慢走,當做是運動也好,醫生也說老人家多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有這麼美的視野,我們還真捨不得換呢!「突然覺得⋯⋯」這句話,倒是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老人家免不了有些慢性病,只要定期回診,應該是可以放心。我更擔心的是,老人家的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退化嗎?有何辦法?多動動腦是否可以延緩大腦退化呢?我竟然有個天真的想法:今年年初特地買了幾本新版本的唐詩宋詞,背一背自己特別喜歡的幾首詩詞,每天睡前覆習一、二首,考考自己的腦力有沒退化,有用嗎?自己也覺得好笑。老伴兒又有個觀念「退而不休」——老人家不要說我老了,什麼都不會,跟不上年輕人了!其實,只要體力精神還好,沒有特別的病痛,最好有點事做,動動腦、動動筋骨。這幾年眼看著幾位五、六十年的老朋友一個個走了,心中縂有一股不捨的失落感和無奈,「生命有限」這句話常在心中纏繞著。老伴兒喜歡在晚餐時和阿孫邊吃飯邊聊天:「以前阿公年輕的時候還是農業社會,一家人到晚餐時間最熱鬧了,大人小孩一大桌吃飯,小孩聽大人說今天遇到的種種事情,小孩邊吃飯邊聽,在長幼有序,敬重長輩,熱鬧溫馨的氣氛中,可聽到很多有趣的大人話题和新鮮事,也學習到一些生活中長輩身教言教的規矩⋯⋯」老伴兒還說:「阿嬤每天辛苦為我們做飯,如果沒有阿嬤,阿公是沒辦法這麼細心照顧你們,我們家現在是三代人家族,阿嬤要煮飯給你們吃,爸爸媽媽要賺錢養你們,所以我們家按照排隊順序,不要插隊,只有阿公可以先走。」接著又說:「人老了會離開這個世界是很自然的事,你們會長大,阿公阿嬤到很老很老也會離開你們,這都不要太難過⋯⋯」阿孫二兄妹好像也聽懂了阿公的話,笑笑點著頭。這時哥哥笑著說:「阿公,你已經說很多次了!」妹妹說:「已經説三次了!」接著説:「阿公你的飯前藥吃了沒?」阿公笑笑說:「是嗎?我說過很多次了?阿公真的老了老了,你們要記得就好⋯⋯」是啊!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去,我深信只要一家人,能在相處的時光裡,時時相互關懷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盡管時光不停地流逝,我們心中一定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減腰圍減緩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醫師曝:還會讓這種疫苗效果更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紛擾,台灣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積極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之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也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 內臟脂肪竟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其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而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體重kg/身高 比例而得),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內臟脂肪過高,也會影響疫苗效果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 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 因此杜思德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不佳紀錄的民眾,也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或候選人,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 防疫新生活,別忘瘦腰圍遠離重症蔡克嵩表示,台灣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6](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6],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延伸閱讀: 。更年期專胖肚子? 腰圍超過「這尺寸」,小心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腰圍不能憑感覺 要拿尺來量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