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智慧醫療
的結果:共找到 90 筆 約 0.028秒部桃轉院病人已全數轉出! 專家:「最近有個隱憂」
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病毒群聚事件升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
院長講堂/重視培育人才!高榮院長林曜祥「沒在SCI登文章,我不會讓他當主治醫師」
高雄榮總是南台灣開心手術及視網膜手術集中地,院長林曜祥表示,心臟科、眼科及整形重建是高榮的強項。上任院長一年的他,積極發展全新醫療模式,聚焦生醫、資通及智慧醫療領域全力研發。面對轉型 擘畫10大發展...
程文俊/智慧化醫療 醫病關係仍靠互動
隨著電腦科技進步,AI人工智慧在全球席捲成為風潮,不僅在產業及生活應用上愈來愈夯,在健康照護產業更被廣泛應用,提供智慧化的醫療服務。長庚智慧化 超前部署長庚醫院自1976年創院以來,「管理靠制度,制...
智慧醫療興起 醫療照護社區化發展
●AI智慧醫療建立健康風險預測系統,未來將走入社區,貼近民眾生活,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保健●即使AI影像判讀精進成熟,但未能參酌病患「人文變數」,仍無法取代醫師在社區藥局藥師指導下,透過簡易機器拍攝眼...
智慧醫療當道 醫療照護朝去集中化、家庭為導向轉型
國立交通大學與陽明醫學大學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合併,未來將結合交大的電子資通訊技術和陽大的先進醫療照護專業與臨床實務,強強聯手,打造智慧醫療。交通大學副校長、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林奇宏更表示,未來醫...
台灣醫療科技展 聯新國際醫療智慧醫療8大主題受矚目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至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表示,集團「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主題參展,將智慧病房搬到會場,搭配全新的專業服務機器人,展現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跨足智慧醫療的實...
新型貼片心電圖 AI穿戴防猝死
近來心因性猝死事件頻傳,台北榮總和三總合作將智慧醫療導入醫學影像與心電圖進行分析,藉由AI人工智慧判讀大量心電圖波形,辨識有問題的訊號,並與穿戴式裝置結合運用,能更有效即時偵測心律不整,進一步預防猝...
北榮三總合作AI穿戴裝置防猝死 馮世寬:上立院都要戴
近來心因性猝死事件頻傳,北榮和三總則將智慧醫療導入醫學影像與心電圖分析,藉由人工智慧(AI)判讀大量心電圖波形來辨識有問題的心電圖訊號;且可穿戴式裝置結合運用,更有效與即時偵測心律不整的發生,進一步...
【免費線上索票】陽明交大智慧醫療論壇12/6登場
2020台灣醫療展~熱鬧登場展期:2020年12月3 日(四) ~ 12月6日(日)地點/攤位:南港展覽館1館4樓/ M1211a👉立即線上索票 #醫療展系列活動#活動1 :開幕、剪綵、合影時間:...
AI智能小兵來了 速揪新冠肺炎
● 智慧醫療是未來生醫發展的趨勢,透過AI大數據分析,可提高診療精準度● AI人工智能小兵可輔助揪出腫瘤病灶● 遠距醫療運用在疫情時代很常見,醫師在遠端即可進行視訊診療人來人往的急診室裡,忙碌的醫護...
產官學三方結合 打造AI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
COVID-19疫情出現,醫療的價值與模式被重新定位,除了超前部署、運用新科技,服務設計及跨域合作網絡更是打造出精準健康醫療體系的關鍵;AI數位科技也更為重要,當大數據使用在醫療產業後,全球不再只聚...
賴清德:要以新冠病毒為師「 一定要謙卑面對」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早上到桃園林口長庚研究大樓參與「新冠病毒研討會」,他致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確診與死亡數持續竄新高,「台灣仍要謹慎小心」,並要以病毒為師「一定要謙卑」,第一線戰士要堅守崗位到疫情...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
產業可利用350萬筆死者健保資料 限健康相關目的
健保署今舉行「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出席,廣達協助健保署建置的智慧醫療平台亦備受外界矚目。健保署主任秘書葉逢明表示,350萬死亡檔資料已經去連結、整理好,放進廣達的管理平...
院長講堂/看盡內科興衰半世紀 余忠仁扛起最科技醫院
台大醫院總院這個「百年老店」一共有六個分院,但這當中只有一個分院,從頭到尾由台大院方自行設計、籌建,那就是2019年底加入的新竹生醫園區分院。出身醫師世家的台大生醫分院院長余忠仁說,生醫分院是台大親...
失智科技/AI僅能輔助無法取代醫療 陳君厚:小雜訊就會影響結果
當AI與醫療結合,能讓真相愈來愈清晰嗎?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君厚今於「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上表示,各界都期待AI能帶來改變,包含降低照顧人力負擔、增加診斷的準確度、提前預測疾病等,...
AI診斷軟體問世 糖尿病回診+眼底檢查可一站完成
「阿伯,你今年眼底檢查還沒做,請你再去眼科門診!」很多糖尿病病患回診的時候,內科或新陳代謝科醫師都會這樣提醒,因為術業有專攻,眼科醫師判讀較準。很多糖尿病患因為覺得麻煩,就這樣錯過檢查和治療的機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乳房超音波是常用來發現和早期診斷腫瘤的檢測方法,但是大量的影像資訊讓醫師需耗費許多時間閱片,若使用AI(人工智慧)輔助,就能在一秒內快速完成閱片程序,且偵測準確度達95%。然而發展AI,需要有強大的...
醫病平台/ 漫談醫學資訊、智慧醫療到生技產業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工程師」,這是目前教育界、醫學界、企業界非常夯的議題,也是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生涯。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加深社會對這「跨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郭博昭教授以深厚的基礎醫學背...
免醫院住一晚 陽大、交大、中華電推智慧居家睡眠照護
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但是要做睡眠檢查必須到醫院住一晚,且預約掛號一等就是半年,只好服用安眠藥,無法精準改善失眠問題。陽明大學、交通大學和中華電信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