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橘世代.好心橘
搜尋
教育
共找到
2631
筆 文章
-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堵新冠肺炎 民團建議設社區防疫四大哨站
防堵武漢肺炎,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今天建議,社區防疫網應該以衛生所為協調中樞,也應建立社區防疫四大哨站,包括照顧600萬高風險族群的家醫醫療群,應即刻成為社區分流前哨等。武漢肺炎(COVID-19)延燒全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再增23例,全台累計病例數達100例。社團法人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今天在立法院召開「強化公衛預防體系、建立四大防疫前哨站、支持社區防疫無名英雄」記者會,說明相關訴求,也希望全民能成為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後盾。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美霞認為,現在防疫的巨大壓力在疫情指揮中心身上,不能這樣繼續下去,因為以後確診的案例會更多,因此要強化社區防疫網。陳美霞接著說,新冠病毒防治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衛生教育、社區動員、疫情監測等,從基層做起的社區防疫網是應對新冠病毒社區感染的唯一途徑,而衛生所是民眾健康的一線守護者,因此社區防疫網應以衛生所為協調中樞;此外,政府應訂出「扳轉重醫療輕預防政策」的短、中、長期規劃。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秘書長陳奕曄補充說明短、中、長期規劃內容,以長期而言,要推動公衛體系、全民健康轉型正義的規劃,扭轉重醫療輕預防政策;中期來說,一定要監測與改善衛生所的人力資源與業務等。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發布新聞稿說明社區防疫四大哨站內容;第一哨為「基層診所為前哨、科技風險預警為武器」,即照顧600萬高風險族群的家醫醫療群,應即刻成為社區分流前哨等。第二哨為「除了疫調、還需民調與主動偵測」,例如隔離檢疫關懷中心應同步進行民情調查、鼓勵全民於疫情期間開數位足跡等,使疫調、民調有社區能量的支持。第三哨則是「改變單向宣導,實質雙向教育」,引導各社區鄰里建立防疫指揮系統,使各組織場域有防疫專責人員等;第四哨為「社區支持與資源協調,基層衛生專業用於刀口」,讓基層衛生人員全心、安心防疫,如配合防疫需要,調整績效指標、門診等業務;提供足夠防護武器,安心執行隔離者協助業務。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隱匿疫情 美學者撰文:自食惡果傷國際聲譽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導致各國經濟受創、人民性命不保,美國學者韓森撰文指出,中國隱匿疫情已自食惡果並損害本身的國際聲譽,他還評估美國能在疫情過後重現強大國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韓森(Victor Davis Hanson)撰文投書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半月刊,文章標題為「中國自食惡果」(China Boomeranging)。這篇專文指出,去年11月下旬中國共產黨高官知道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某種傳染病,不久後他們很清楚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正在流行,鑑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他們可能應更認真看待這項威脅。然而,中國政府一開始就對本國人民及全世界隱瞞疫情,這讓去年11月下旬至今年2月初,每天有超過一萬名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籍人士搭乘班機直飛美國,直到1月31日,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才勒令禁止近期到過中國的外籍人士入境。儘管為了防疫而祭出史上最嚴格檢疫隔離政策,但美國相對而言較為幸運。共識型社會的透明度和自由市場經濟,鼓勵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公民同心協力工作,並從政治、醫學、社會和經濟等層面,獨立自主找出緩解疫情的方法。因此到了3月中旬,身為全球最重要移民目標的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相較部份歐洲國家還少,但美國人口是這些歐洲國家的5倍至6倍。文章寫道,因為疫情導致民眾喪命及經濟損害,美國可以因此歸咎中國共產黨。若中共在去年11月下旬請教國際醫學界、展開早期檢疫隔離,並允許國內公民使用電郵、社群媒體通知警告其他人這種新疾病,或許全球和美國可能就不會陷入當前恐慌。中國所以沒有善盡責任這麼做,可能是因共產主義政府的內在因素,也可能涉及更多錯綜複雜的原因。文章說,中國將認識到共產黨所謂的效率、殘酷和獨裁專制,才是中國最大的敵人,不僅確保冠狀病毒的擴散,也毀損了中國的國際聲譽。韓森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壓垮駱駝的稻草,因為中國先前才跟美國展開貿易戰而陷入困境,且遭揭露100萬維吾爾人被關押於新疆再教育營,還有鎮壓香港民主示威者等負面消息。如今全世界都因為中國而感到驚恐,疫情的防治也被中國延誤。疫情也將促使美國兩大黨施加壓力,要求政府採取政策留住本土重要產業(例如醫療用品、藥品及軍事應用高科技)。美國人也不會再希望把絕大多數的化療藥品、抗生素和心臟藥物的生產,外包給一個無法信任的國家。儘管現在大家無法預見,但恐慌及狂熱的附加效應,最終會帶動更多經濟復甦。石油價格已瀕臨近代歷史低點,這確保美國駕駛人能在春季和夏季能享有便宜的汽油。廉價的房貸和汽車貸款同樣會刺激購買,一旦疫情消退撲滅,經濟狀況也會緩和。專文末段提到,在疫情爆發前,中國正試圖以貿易戰損害川普政府。但諷刺地,中國對於美國的憎惡只會壯大美國。韓森表示,這可稱為矛盾、諷刺、因果報應,甚至是悲劇,因為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後,陷入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展開西化政策以來的最弱勢處境,而美國若度過艱辛的數個月後還能保持穩定,就很可能重現強大國力。
-
2020-03-19 橘世代.健康橘
破解廚房「油品」迷思 一定要知道正確用油5撇步!
油脂除了提供人體所需營養素,也扮演了烹調時的介質角色;但市面上食用油五花八門,各有不同訴求,令消費者眼花撩亂。好油應該怎麼選?製程、健康價值、營養成分、使用習慣和品牌都是關鍵!在選購食物時,人們都習慣先了解營養成分,但對食用油來說,除了油品的健康價值外,還有很重要的考量:「油品的新鮮度及在製作過程可能存在的風險。」製油方式暗藏食安隱憂食用油的製作方式分為物理與化學方式兩種,也就是民眾常聽到的「非精製油」與「精製油」。用物理方式壓榨取油的油品屬「非精製油」,常見油品如花生油、芝麻油、苦茶油、冷壓橄欖油等;但若需透過一系列複雜的化學方式,以化學溶劑浸出取油,就是所謂的「精製油」,市面上常見的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等多屬此類。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陳俊成指出,以壓榨方式產出的非精製油品相對單純,多是將原料如新鮮種子或果實壓榨後經過沉澱,可保留大部分食材的天然植化素營養,再萃取上方比較純粹的油脂而成,受重視健康的消費者青睞。但要特別提醒,選購時必須留意原料來源,避免重金屬或農藥等殘留的風險。而精製油的製程中是以化學溶劑溶出油脂,需經過高溫脫膠、脫酸、脫色、脫臭,油質雖精純,但也有潛在的風險。近幾年在健康訴求下,愈來愈多國內消費者偏好使用冷壓初榨的橄欖油。但因初榨橄欖油量少價高,可能有少數廠商會將已經過第二道或第三道粹取而出的油品,參雜不可用的「銅葉綠素」,魚目混珠調成初榨時的黃綠色再高價販售。若長期食用,易造成肝腎器官的傷害。依用途選油 健康有保障陳俊成說,沒有所謂零缺點的油,也不需迷信高價油。每種油都有其特性與發煙點,適合不同的料理方式。例如,台灣人喜愛大火快炒或油炸烹煮,建議選擇發煙點較高的油品,如大豆油、苦茶油。而冷壓初榨橄欖油、亞麻仁籽油等油品,則適合涼拌或低溫烹飪。「要留意的是,當油品用來做炸物基油時,其營養價值也會降低。」陳俊成提醒。此外,每種油品都有其適用性,若家中成員以中老年人居多,建議多選植物性油品,含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紫蘇籽油、苦茶油、橄欖油、葵花油等,有益心血管健康;如果有青春期的孩子,則飽和性油脂如椰子油等可不受限,提供成長所需營養。陳俊成也建議選購油品時,除了要閱讀食品標示上包括保存期限、營養成分和含量、成分標示與製油方式外,也要注意原料的來源地,在對源頭有把關、可信度高的通路購買,可有較多保障。另外,選購時最好以小包裝為主,因為油品只要一開封接觸空氣,就會氧化。當油品出現油耗味時,就表示已經不新鮮,最好不要食用。健康油品的採購與使用建議1. 廚房可以有3種以上油品,一瓶適合涼拌,一瓶可以高溫煎煮,另一瓶可以油炸。2. 油品怕光照,選購時以深色玻璃瓶或其他可阻絕光線的容器為主。3. 用完一種油品,可以更換另一種植物油,因為不同油有不同的營養成分,能補充不同的營養。4. 油品要放在避光的櫥櫃裡,油也怕高溫,不要擺在大火旁。5. 建議在油品開封後3個月內食用完畢,若出現油耗味,便不可再食用。◎本文摘自《里仁為美》,更多精采內容請見《里仁為美季刊第48期》【「好好吃」指南大公開↘↘↘】。「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自己在家炸薯條!DIY法式口感,酥鬆上桌。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8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平台/逐步打造更安全的醫療環境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反思,促成我們邀請一位國外研究所剛完成學業、回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年輕醫師,就如何打造安全的醫療環境提出看法。最後也回顧2003 年SARS對台灣醫學教育的影響,呼籲台灣醫學教育應該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讓醫學生勇於發問質疑,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良醫。醫療所為何事,儘管各家說法不同,但增進病患福祉,應該是各方都可以同意的最大公約數。而該如何更好地增進病患福祉,正是臨床工作者、研究人員,以及教育者不停探問的問題。舉例而言,透過在醫療的每個環節都留心注意病人安全,能提升醫療品質,進而直接或間接增進病患的福祉。談到病人安全,最容易被想到的是「標準作業程序」(SOP),例如發放藥物前的「三讀五對」,或是手術前的「暫停」(time out)機制等等。然而近年來,大家發現雖然有了SOP,但似乎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橫亙於眼前,因而針對醫療品質的研究,也逐漸開始聚焦於如何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其具體內涵,包括良性的組織文化、合理的工時政策,以及支持性的管理階層等等。這讓我想起,從醫學生時期的學習、見習、實習,到畢業後投身醫療工作,總有某些時刻,會讓人不禁捫心自問:「這樣真的好嗎?」記得有次參與一場手術,主刀者是一位脾氣火爆、常讓旁人繃緊神經的醫師,而我則是手術台上地位最低、資歷最淺者。在手術尾聲,即將要縫合體腔之際,我見到似乎有塊紗布還沒有取出,然而該醫師已經開始進行縫合,當下的我卻一聲也不敢吭。直到護理師一面清點紗布時發現數量不對,及時提醒,主刀醫師才回過頭去取出那塊迷航的紗布。幸好事後並沒有什麼不良的結果產生。套一句卡通《飛天小女警》的台詞,一天又平安的過去了。時至今日,我還是時常想起當時的情景,懊惱著、也思考著當下為何沒有辦法做出即時的提醒。事後回想起來,或許有幾個原因:我是最低階者,不敢質疑師長;我的經驗最淺,其實也不太確定是不是真的看到了,經驗資深的師長應該不太會犯錯吧!是工作太勞累,讓手術台上的成員一時都閃神,沒能留心到眼前的狀況。多虧有SOP,才能順利避免錯誤的發生。然而差點發生錯誤,代表一定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與可能。其實,這樣的案例絕非偶然。知名醫療人類學家與精神科醫師凱博文(Arthur Kleinman)在他的名著《道德的重量》(What Really Matters)一書中,曾經寫過自己的故事。在1967年,他在耶魯大學教學醫院實習,當時負責照顧一位罕見肝臟疾病的少年。那位少年剛過世不久,某位資深教授便立刻要求詢問家屬是否能進行驗屍以供研究,想當然爾,教授的要求遭到拒絕。但教授卻轉而命令凱博文,要他趁家屬不注意,拿針去採樣少年的肝臟樣本。在後續的臨床病理討論會上,教授還大力誇耀凱博文的作為,讓他深感羞愧,即使數十年後依然如此。當然,我要說的並不是可能發生的醫療過失與明明白白罔顧倫理的作為,兩者可以相提並論,而是要提出,醫療現場或許有某些氛圍,讓人不能言,也不敢言。這樣帶來的後果,或許與增進病患福祉的初衷,反而是背道而馳。其實,至少就著名期刊而言,已經開始有了反思。舉例來說,《美國醫學會雜誌:外科學》(JAMA Surgery)2019年6月曾刊登Cooper等人的研究,指出參與研究的外科醫師,若同儕回報有較多不專業行為(unprofessional behavior)者,其患者有較高的內外科併發症風險。該雜誌同期的邀稿評論更以「外科社群變革的時機到了:推動專業素養作為#MeToo 2.0」為標題,指出不良的工作環境,或許就跟#MeToo運動試圖改變的權力結構那樣,需要受到重視與處理。最後,也容許我再分享一個自己的個人經驗。當我剛從美國唸書回來,重返臨床崗位時,其實一開始有著諸多的不習慣。當然,或許對於臨床流程較生疏、知識需要迎頭趕上、環境較陌生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但另外也有一點最大的區別是,我似乎要花比較多的心力在揣摩、猜測與了解各種或明或暗的規則,有時仍難免會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小心說錯或做錯了什麼。不過,隨著近年來思潮的轉變,或許人們對於醫療品質的重視,已經到了足以慢慢處理某些更幽微、範圍更廣大的議題的程度。就連在COVID-19疫情蔓延的當下,醫療人員口罩不足、出國限制合理與否等議題都能透過工會或使用臉書等自媒體即時反映,我認為,打造更安全的醫療環境(無論心理上或物理上皆然),以增進病患福祉,不會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可以逐步落實的理想。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外交政策雜誌:對中國恐懼 造就台灣抗疫成功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一片哀嚎聲中,台灣的抗疫有成特別引人注目。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今天就以專文報導,直指對「中國的恐懼」,造就了台灣抗疫成功。「恐懼中國造就台灣抗疫成功故事」(Fear ofChina Made Taiwan a Coronavirus Success Story)一文開宗明義寫道,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現已擴散世界大半地區,病例突破16萬,但有一個國家卻似乎守了下來,儘管她距離中國僅僅176公里。這個國家就是台灣。文章指出,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拒於門外,又三天兩頭被中國欺負,簡言之就是抗疫全得靠自己;而台灣自力抗疫的諸多作為看來簡單,其實背後下足工夫。文章指出,台灣的抗疫對策包括及早戒備、前瞻作為、資訊分享、以及運用科技分析大數據與線上平台等等,透明且民眾參與程度讓人印象深刻,與中國動用嚴厲強制措施與檢查的作為大相逕庭。文章還指出,台灣有數十萬人在中國工作,往來飛航與旅行頻繁,因此去年12月武漢開始出現一種神祕疾病之後,台灣就以高度緊急事件看待,早早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去年12月31日啟動由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的登機檢疫、今年1月23日起禁止武漢居民入境、1月25日起旅行團禁止赴中、2月6日全面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等。台灣也很早就注意到確保醫療器材充足的必要性,包括口罩在內。政府1月24日起禁止口罩出口之餘,還要求國內廠商加緊生產,現在口罩單日產量已達1000萬片。此外,為確保協調無礙,台灣成立由衛福部領導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資源、每天召開記者會,一有感染病例即迅速追蹤,同時也透過電視廣告與張貼海報等方式加強對民眾宣導。而身為科技大國,台灣抗疫當然少不了科技,像是使用大數據分析與開發口罩地圖、建立感染者足跡地圖;透過健保卡可查居民過去14天的旅遊史,讓醫療院所與藥局面對患者時得即時得知、有所因應;自我隔離者按時報到並安裝手機追蹤系統,確保遵守隔離措施。文章另指出,諷刺的是,中國繼2016年限制中國旅行團來台之後,去年開始限縮來台自由行,這些都對台灣抗疫幫了點小忙。事實上,中國的持續霸凌,也讓台灣在面對疫情時更有警覺心、更堅定自力抗疫決心。文章指出,台灣不時面對中國的假新聞與軍事威脅,2003年SARS期間中國隱匿重要醫療資訊,這些在在讓台灣知道,每當中國有大問題發生,台灣就得全面警戒。文章總結指出,其他國家現在才開始控制疫情已然太遲,但仍可專注在公眾教育和科技運用方面,抗疫有成之國則可伸援他國,而「儘管被中國排擠,或許最適合這麼做的是台灣─如果其他國家同意的話」。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荷蘭停課了 台灣護理師分析政策改變是因為相信專業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展開防疫大作戰,最近大家熱烈討論英國的「佛系防疫法」,在荷蘭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理師則在「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粉絲專頁中,分享對荷蘭疫情的觀察。台灣護理師在臉書專頁中指出,荷蘭原本堅決主張,學校繼續上課,社會繼續運作。但在昨天,荷蘭專科醫師協會(Federatie medische specialisten,FMS) 出來呼籲後,政府宣布所有學校、日托、餐廳、電影院、三溫暖、大麻店關閉到4月6日,但2. 雙親都在特殊行業上班者(包含醫護、消防、警政、教育、物流等),學校及日托仍為他們開放,小朋友仍舊可以去上學。「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粉絲專頁指出,FMS是荷蘭所有專科醫師聯合協會,代表荷蘭22000個專科醫師。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二線醫療上給予政府第一線的建議。荷蘭政府在FMS 給他們資料後,就決定直接停止上班跟關閉餐廳三週,並視情況延長或是調整政策。以下是「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粉絲專頁分享的荷蘭疫情觀察文:荷蘭在昨天之前,都還是堅決主張,學校要繼續上課,社會要繼續運作,但還是希望減少人群接觸,所以只做出:1. 大學以上所有實體課程取消2. 全國人民盡量在家工作3. 禁止100人以上的活動這幾樣措施。但昨天,荷蘭專科醫師協會(Federatie medische specialisten) 出來呼籲,所有的學校都要立即關閉,以達到抑止病毒傳播的速度。荷蘭政府這次防疫從頭到尾都聽所謂的專家意見。荷蘭防疫中央機關是RIVM,地方機關是GGD,即使到昨天,FMS專家會議後向政府提出停課的建議後,GGD的大老闆還是堅持停課是沒有必要的。那FMS是何許人也?怎麼有辦法反轉政府政策?FMS 是荷蘭所有專科醫師聯合的協會,代表荷蘭22000個專科醫師。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二線醫療上給予政府第一線的建議。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已經看到病毒鋪天蓋地而來,而且根據他們內部的資料,荷蘭目前重症的病患,有50%都小於50歲,而且沒有潛在疾病。在他們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看出這隻病毒根本跟一般流感完全不同。它的致病率更高、重症率跟致死率更高,而且高危險族群不限於老人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就是每個人都可能被死神挑上。越多人感染,重症的人越多,死亡人數更多。荷蘭227出現第一例,到目前差不多兩週,已經確診1135人,死亡20人。目前全國政策是,輕症不檢測,全國人民盡量待在家,萬一真的被感染,輕症會自己好,不需要診斷,也不需要治療。檢測跟治療的人力要留給重症病患。所以即使家中有確診病人,其他人出現症狀,只要是輕症,一律不驗。南荷是荷蘭目前的重災區。他們的醫院員工如果有症狀一律不驗。其他地區各家醫院政策不同,但原則上已經統一在醫院實驗室進行第一次檢驗,不再透過家醫或是GGD。我們醫院週間一天驗五輪,週末一天兩輪,如果員工懷疑自己被感染,可以由職醫進行評估是否採檢。目前荷蘭多數醫院處於半關閉狀態,以應付下一波高峰(預計在這兩週)。所有的門診、檢查及非緊急手術取消。病人跟醫護人員,沒有必要不要到醫院去。但醫護人員要有心理準備在疫情爆發時被徵召回去上班。今天下午五點半,政府宣布:1. 所有的學校、日托、餐廳、電影院、三溫暖、大麻店關閉到4月6號。2. 雙親都在特殊行業上班者(包含醫護、消防、警政、教育、物流等),學校及日托仍為他們開放,小朋友仍舊可以去上學。荷蘭的政府不是蠢,是他們拿到的資料不一定是所謂的第一手資訊。他們在FMS 給他們資料後,就決定直接停止上班跟關閉餐廳三週,並視情況延長或是調整政策。專家專家,每個人都可以是專家。端看政府選擇相信那個專家罷了。所有的資料其實網路上都有,谷歌翻譯是大家的好朋友,所以之後我就不幫大家更新荷蘭的政策了。我的賣點是我有第一手臨床消息,但是最近連連被怪人激怒,我們就靜靜的看疫情發展吧。接下來我們大家都要宅在家三週,賞花看鳥打掃家裡,希望疫情快點過去,然後奇怪的人趕快遠離我,不要時不時就來嗆我。
-
2020-03-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教授你講得不對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反思,促成我們邀請一位國外研究所剛完成學業、回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年輕醫師,就如何打造安全的醫療環境提出看法。最後也回顧2003 年SARS對台灣醫學教育的影響,呼籲台灣醫學教育應該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讓醫學生勇於發問質疑,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良醫。過年前某次科內演講,請來院內公衛領域權威級教授演講「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講畢坐我右後方的五年級醫學生舉手發言,一開頭就說:「你講得不對!我有修過材料學的課,材料因為怎樣怎樣的特性,所以會如何如何……」侃侃而談,頗有自信,一直講不停。我在場冷汗直流,心想:「你這臭小子!你講得對不對我是不知道,但是今天教授我請來的,你不要害我阿!」想到等一下還要送教授離開,一番苦澀的滋味湧上了心頭。想起從實習醫師踏進門到今天,多少年來在病人、家屬與無常中夾縫求生,苟延殘喘、活到了今日,沒想到卻栽在這位學弟手上,真是命運的安排阿!我斜眼偷看教授的臉色,讀不出什麼表情。心想過去幾年來,再壞的場面都撐過來了,冷靜冷靜、先觀察觀察,阿賢不要怕!沒想到教授很有風度,靜靜的聽完後,在場微笑的說:「同學你說的不錯,也是一種理論,有它的道理。不過我認為應該是如何如何,因為學理上怎樣怎樣……」不久台下主任接著發言,面帶微笑用稱讚的語氣說:「這位同學不錯,推論也有道理,我們現在都很鼓勵年輕人……歡迎加入我們O教授的研究室!另外我認為,如果要證實這個因果關係,研究設計應該如何如何……」教授與主任接著開始熱烈討論起研究設計的問題。會後這位醫五學弟似乎還有很多話要說,留下來跟教授與主任又談了一會兒才走。教授等電梯時,還特別跟我說主任跟學弟的想法不錯,給他不少啟發,他回去會調整一下研究設計,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似乎我多慮了。說教授不對,好像不會怎樣!會後本來想提醒學弟:「你發言很不錯,不過請注意一下語氣!」後來轉念一想,其實學弟語氣很正常,只是不像我會一直點頭而已。至於他說的內容我根本不懂,沒資格評論。想想學弟其實很優秀,大智大勇,頗有大將之風,應該好好稱讚他才對,不過稱讚他想想哪邊又怪怪的。最後決定不提醒也不鼓勵,當個佛系總醫師,也就罷了。---武漢病毒隔海大爆發,山雨欲來風滿樓。科內過年後的演講紛紛改期或取消了。在醫院裡處理一些會或不會的問題、做一些常規或非常規的工作,準備支援疫病門診,也重新學習影像插管的新技術。各種新規定一直下來,內科同事們都焦頭爛額。時光飛逝,倒是學弟那天舉手發言的畫面,偶爾就會浮現在我腦海中。自己多活了許多年,不論在知識還是勇氣上,都遠遠比不上那位學弟,當天竟然還想「提醒」人家說話的語氣,內心真是慚愧阿!台大醫院受到日本時代影響,百年多來醫院裡仍然保留了很多尊師重道的傳統。不過尊敬老師,不代表先生(せんせい)永遠是對的,也不代表自己可以沒什麼想法,跟著老師走一輩子。應該要有自己的創見!民主社會了,現今科內的師長多半很開明,自己在科內除了一直點頭,更應該發言參與討論,並且多讀書多思考,才能言之有物。而且就我的觀察了解,在開放的環境中互相討論往往可以激盪出很多創意與想法,比封閉的威權服從體制來得有彈性,也更能應對外在的變化。醫療團隊如此,國家社會想必亦是如此。向那天英勇發言的學弟致敬、也向醫院第一線防疫的師長與同事們致敬。身為一名醫療人員,一直是我覺得很光榮的事、身為一個擁有民主自由的台灣人,我更是感到非常榮幸。
-
2020-03-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部長認證!網友整理指揮中心開會組合 這組代表有「新案例」
為了讓國人了解疫情最新狀況,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都會召開記者會說明,並且因應不同狀況而有不同官員列席。近日有網友觀察出7種「開會組合」,民眾只要看到他們出席就大概可以了解當日記者會的內容,就連衛福部長也證實網友的觀察「很準確」。有網友近日整理出7種疫情指揮中心的開會組合,這7種組合當中,只要當天陳時中單獨出場,代表沒有新增案例,但若陳時中與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一起出現,就代表當天有新案例。其他組合還包括「陳時中+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代表有醫護人員相關限制規定、「陳時中+外交部」表示要提升旅遊警示、「陳時中+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明當日有陸配及其子女相關問題、「陳時中+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代表學校停課及「陳時中+物資組組長王美花」代表口罩分配問題,分別有各自因應的狀況。對此,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15日召開記者會時,陳時中被問及此事表示,網友的觀察「還蠻準確的」,其實這當中並沒有刻意安排,只是由於記者會提問範圍廣大,一個人無法準備得那麼齊全,因此才會依照發生的問題邀請相關人員出席,讓記者能夠一次得到所有答案。
-
2020-03-16 橘世代.好野橘
要存股、不要遊戲機 小學兒子比老爸更愛投資
「喜歡嗎?爸爸買給你。」一句經典的樂透彩券廣告詞,深植現在六、七年級的心。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父母多半會滿足子女的需求,但給足了物質條件,是否記得也給足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財經作家孫悟天透露,小學的兒子在他的教育下也開始「存股」,原本想跟風買遊戲機,還被兒子「訓斥」,應該省下來存股,顯示幫小朋友建立富腦袋,愈早愈好!不投資 = 放棄變有錢人的權利「如果不投資,錢只會愈存愈薄!」,《存股輕鬆學》作者孫悟天分享,現在的定存利率太低,如果不做任何投資,放在銀行的錢只會被通膨怪獸吃掉。30年前,定存利率9%,放1000萬存定存,一年利息有90萬,一個月可領7萬多元;現在銀行定存利率都在1%上下,同樣的錢放定存,現在一個月只能拿到8000多元。因此,他下了一個註解「不投資是放棄變成有錢人的權利,等於在慢性變窮。」有感於通膨和低利率環境,孫悟天對於下一代的金融教育非常重視,所以很早就開始為小孩建立投資的觀念。包括念小學的兒子和念高中的女兒,都已經是小小股民,持有第一金(2892)的股票,都是靠他們的零用錢和壓歲錢買進。雖然兒女持有股票的張數不多,但每年的配息都會撥給他們當零用錢,讓他們對存股的好處更有感。有趣的是,前陣子孫悟天曾想跟風,買下近萬元的遊戲機Switch,卻被小學的兒子「唸」了一頓。「買Switch是消費,如果把1萬元省下來,還可以買將近500股的第一金,之後還可以每年配息給我,這樣不是很好嗎?」兒子反過來勸孫悟天,讓他決定放棄Switch改買第一金股票。從外送講到汽車 天天都有理財課孫悟天的家庭理財教育,不在教室和學校,而是從日常生活中教理財。他舉例,有天跟女兒在車上看到Uber Eats,藉機上了一堂理財課。「做美食外送的人,是花時間在賺錢,一天最多只有24小時可以工作。但懂投資的人則是花錢買別人的時間,持有別人公司的股票,由員工幫公司賺更多的錢。」他認為,教小孩理財的時候,必須讓他們了解,消費和投資的差異。以買車這件事來說,如果高價品牌汽車可以彰顯你的品味,促使在談生意時更容易成交,那就是一筆划算的投資;但如果只是買來炫耀,對工作上沒有幫助,那就是消費。利用簡單、生動的例子來教育小孩,讓兒子、女兒在同齡的孩子中,有更正確的理財知識和金錢觀,對下一代來說,成為無形的財富資本。【存股達人精選特集↘↘↘】。小資族輕鬆學存股!報稅更有利。疫情成轉機?存股達人公開「危機入市」投資攻略。從流浪教師到不敗教主,存股達人陳重銘「踏實投資術」大公開。從月光族變「富媽媽」如何靠存股獲利100%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15 科別.骨科.復健
洗頭卻讓脖子扭傷?治療師:傷害恐怕來自這常見習慣
男性頭髮相對短,往往能快速洗完頭,正值中壯年的平哥(化名)想都沒想過,會在洗頭的短短時間,造成脖子扭傷,一痛就是好幾天,就醫後塗藥,痛楚才逐漸緩解。「怎麼會是我?」那天他由後往前洗頭,但由後往前洗頭的人比比皆是,女性將長髮披向前帶來的拉伸力量更強、似乎更容易發生扭傷或拉傷,平哥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洗出問題。坐姿不良變烏龜頸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人們立正站好時,脖子部位的七塊頸椎骨排排站、呈現微微的C型弧度,當頭往前傾與低下,這七塊骨頭呈現的弧度就被拉直,且頸椎骨間的韌帶會保持緊張。若這般姿勢維持過長時間,這些軟組織就可能發生扭傷。由於男性洗頭所需的時間實在太短,平哥的傷害恐怕來自他的低頭習慣。平哥的工作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簡文仁懷疑他可能如同廣大久坐上班族、長期坐姿不良形成「烏龜頸」,錯誤的姿勢使他頸椎軟骨磨損,容易扭傷發生局部發炎腫脹,未來也容易有頸椎退化、關節變形、周圍神經血管受壓迫帶來的傷害等。能動就盡量動「能動就盡量動」,要遠離「烏龜頸」與伴隨而來的疾病風險,平時就要特別注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太久,久坐上班族適時要起身伸展全身各部位、稍稍走動,下班後也應保持固定的運動習慣,藉此維持血液循環、新陳代謝、關節靈活度、軟組織延展性等。訓練頸部周圍肌肉另外,也可適度訓練頸部周圍的肌肉,像是平躺在床上,僅頭部微微抬高,如此就能訓練到後頸部周圍肌肉的力量;又或者,在坐著或站立時,讓頭向左側(或右側)傾斜,同時以左手(或右手)將頭輕輕推扶,如此就能形成一股小小阻力,藉此訓練頸部側邊肌力。當急性肌肉拉傷、突然出現劇烈疼痛時,應懷疑有微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並採取冰敷。如果是慢性不適,可用冰敷也可用熱敷,並稍稍按摩來緩解症狀。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洗頭時,無論由前往後或由後往前洗皆可,最主要的目的是將洗髮精充分散布於頭皮,讓油脂與角質能順利被帶走。洗髮時間約三至五分鐘即可,若讓洗髮精殘留於頭皮太久,要擔心其中所含的香精、防腐劑與介面活性劑經皮吸收,長此以往可能帶來慢性傷害。
-
2020-03-14 新冠肺炎.回首SARS
醫院封院、口罩價格飆、旅行團全滅…台灣經歷SARS血淚史
新冠肺炎(COVID-19)2020年狂掃全球,目前已超過10萬人染病、4000多人死亡;在疫情控制相對優異的台灣,將確診數控制在相當小的範圍,至今僅1人死亡,但疫情仍對民生經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這波疫情讓人回憶起17年前,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高致死率加上當時醫學技術、衛教資訊不如今日發達,還曾引發醫院封院的危機。《聯合新聞網》帶您從政治、醫療、民生等各面向,回顧自2003年3月獲報第一例確診病患、到7月正式從疫區除名,SARS在台灣肆虐的120天。*台灣SARS疫情始末香港、越南、中國大陸等地從2002年1月陸續傳出可能致命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台灣疾管局3月14日接獲通報,一名50多歲勤姓台商2月底從廣東深圳經香港返台,出現發燒和瀰漫性肺炎等非典型肺炎症狀,為台灣首例SARS病患,他沒去過大陸的妻子也開始發燒,兩人皆在台大醫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院方針對勤姓台商做肺部切片,初判是與腺病毒和呼吸道融合病毒同屬的變種病毒,和當時香港推斷的病源相同。直到7月5日,台灣終於從SARS病例集中區被除名,解除長達120天的SARS夢魘,至此台灣一共346人確診,37人死亡,死亡率10.7%。*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糾葛●一開始世界衛生組織並未直接提供協助,世衛駐北京官員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世衛無法直接協助,並表示從過去案例,台灣仍可從其他國際管道獲得支援,●3月底時世衛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合作單位,派出一個醫療小組前往台灣協助SARS疫情。●台灣6月正式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參加「全球SARS會議」,向世人提供我國抗煞經驗,這是國際外交一大突破。●世衛組織宣布,7月5日起台灣從SARS病例集中區被除名,台灣也是全球最後一個被除名的地區。*旅客恐懼升溫>>警覺升高 搭飛機開始戴口罩世衛組織3月中旬指SARS正在全球快速蔓延,無法用一般藥物控制和治療,已對全世界造成威脅。旅客和航空公司也對此波疫情產生警覺,從台灣、新加坡等地抵達香港的機場的旅客,幾乎人人都戴口罩。>旅客爆發「恐機症」3月底大陸旅遊團全面終止,各旅行社接不到一個參加大陸團的旅客,前往大陸的散客也取消了約七成。由於台灣被認定為SARS病例集中區,外國來台觀光客也急遽銳減,星馬、港澳、韓國來台觀光團取消或延後三到八成,大陸來台觀光團也是全面終止。>未填調查表 不得出入境為防止疫情擴散,入境旅客未填SARS防治調查表,無法劃位登機出境,而症狀聲明等同護照等證件,未填寫者不得入境。*口罩價格飆漲口罩在疫情下成搶手貨,前一天賣75元的狐狸口罩,隔天店家已喊出90元,漲幅兩成。超商的活性炭口罩從20元漲到30元,漲幅五成。另外香港疫情嚴重,有香港企業到台灣採購可過濾化學氣體的頂級口罩,一口氣訂了2400個空運回香港,這種頂級口罩最高一個要價1200元。*疫情發燒害慘店家受SARS影響,商場、餐廳、百貨公司生意衰退,業績和人潮減少五成,飯店訂房也被取消五十到上百間,然而戲院當時因好萊塢強檔片上映,未受太大影響。 *封院的回憶和平醫院一名洗衣工未分區工作,成為引發院內集體感染的超級傳播者,7 名醫護和行政人員被感染,台北市政府下令和平醫院暫停急診、緊縮門診、停收住院病人。行政院4月24日中午臨時宣布和平醫院封院,在周遭拉起封鎖線,共一千多人被隔離在院內,許多人只是探病也被禁足感到措手不及,有人向外投擲寶特瓶、紙條等物品抗議,還有人爬窗試圖逃走。政院晚間緊急放寬隔離標準,讓院內129名因探病而且符合七條件者,在凌晨陸續被放出。4月26日一名48歲林姓男子在和平醫院上吊輕生,遺書中寫道「我知道我過不了這關」,但並未提及SARS。林男的父母和妻子均是被通報SARS病例,他因照顧家人,也被安排在和平醫院隔離,尚未被確診。檢方研判他可能是怕傳染SARS給別人,壓力太大而想不開。*公司學校停班課台北的中鼎工程公司3月底傳出五名員工感染,一千多名社員停工兩天,同一棟大樓的另一家公司也宣布停工一天。4月起SARS燒進校園,台北縣耕莘護專因多名學生接觸和平醫院感染病例,4月23日起全校全面停課十天,成為全台第一個停課的學校。東吳大學、台北護理學院、華夏工商也各有一個班級停課。行政院人事局宣布,凡疑似患者均可請「防疫假」,教育部也宣布,只要一班有一個疑似感染者,全班停課;如發現兩班或兩位疑似感染者,則全校停課,停課期程為十到十四天。軍公教可依衛生署的居家隔離通知書,給予五到七天的有薪防疫假;勞工則視得病場所,如認定為職災則可獲得補助,若是休假期間得病,由勞資雙方確認,有防疫假卻不發給工資。*演藝圈抗煞大團結 合唱「手牽手」繼1985年的「明天會更好」後,歌手為了抗SARS再度集結,由陶喆、王力宏共同作詞作曲的「手牽手」,80多組藝人齊力大合唱,發行約60萬張做贈送,用歌聲向第一線防疫人員致敬。*拜神vs.防疫陷入兩難四、五月是廟宇到大陸進香的旺季,受到SARS影響去不去成了難題。有的廟宇,例如台中供奉媽祖的朝元宮以擲筊杯請示神明決定;有些廟方,像是嘉義的嘉應廟為保護信徒免於感染,直接宣布取消,也覺得不需擲筊給神明增添困擾。
-
2020-03-13 新冠肺炎.回首SARS
17年往事歷歷在目…SARS帶給台灣的120天夢魘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讓人想起17年前的SARS,回顧當年120天的夢魘,恐慌、搶口罩酒精、停班停課…許多場景今日再度重現。整整十七年了,2003年3月14日,當時的疾管局接獲通報,一名50多歲台商從深圳經香港回台,出現發燒和瀰漫性肺炎等非典型肺炎症狀,為台灣首例SARS病患;而今年1月21日,台灣出現首起新冠肺炎案例,同樣是50歲上下,同樣從大陸回台後確診;不同的是,首起SARS病患的妻子,並未去大陸,但也開始發燒,兩人皆在台大醫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翻閱當時的報紙,台大醫院3月25日證實,一名住院醫師感染SARS,這名醫師照顧過這位台商的妻子,101名醫護人員列冊追蹤。台灣經歷過SARS的驚恐記憶,現在官方在處理相關案例資訊,變得謹慎許多,目前新冠肺炎的所有病例,從未公布過診治的醫療院所,甚至連地域都以北部、中部、南部輕輕帶過。SARS病例引爆醫療院所的頭條新聞,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台北和平醫院封院事件,4月24日中午,行政院無預警宣布和平醫院封院,在周遭拉起封鎖線,共1000多人被隔離在院內,許多人只是探病也被禁足而措手不及,有人向外投擲寶特瓶、紙條抗議,還有人爬窗逃走。當時社會一片譁然,行政院當晚緊急放寬隔離標準,院內129名因探病而且符合七條件者,凌晨陸續離開和平醫院。不幸的是, 26日一名48歲男子在醫院上吊輕生,遺書中寫道「我知道我過不了這關」,但並未提及SARS。林男的父母和妻子均是通報的SARS病例,他因照顧家人,也被隔離在和平醫院,但未被確診。檢方研判他可能是怕傳染SARS給別人,壓力太大而想不開。就在這名男子輕生的同一天,台中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一名男子因感染SARS,同樣「過不了這關」,成為台灣第一例死亡病例,政府一直力保的「零死亡」紀錄因此破滅,陳水扁總統隔天發表電視談話安定民心。根據維基百科事後統計,當時台灣確診SARS案例為346人,死亡37人,致死率10.7%;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同樣是中國大陸,一共有5237例,其次是香港1755例,全球受感染的國家或地區為29個;而新冠肺炎,全球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現病例。對照新冠肺炎病例,案19在今年2月3日確診,同月15日因肺炎合併敗血症過世,這是目前台灣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第一個案例,期盼也是唯一。對學生而言,今年寒假因疫情而特別長,SARS那年,同樣出現停班停課事件。4月起SARS燒進校園,一所護專因多名學生接觸和平醫院感染病例,4月23日起全校全面停課10天,成為全台第一個停課的學校,幾所大專院校也各有一個班級停課。一家工程公司傳出五名員工感染,一千多名員工停工兩天,同棟大樓的另一家公司也宣布休息一天。當時的行政院人事局宣布,凡疑似患者均可請「防疫假」,教育部也宣布,只要一班有一個疑似感染者,全班停課;如發現兩班或兩位疑似感染者,則全校停課,停課期程為十到十四天。軍公教可依衛生署的居家隔離通知書,給予五到七天的有薪防疫假;勞工則視得病場所,如認定為職災則可獲得補助,若是休假期間得病,由勞資雙方確認,有防疫假卻不發給工資。當時對於防疫假的處理方式,與現行方式大同小異。疫情升溫同樣打亂了市場經濟,2003年3月底大陸旅遊團全面終止,各旅行社接不到一個旅客,前往大陸的散客也取消了約七成。由於台灣被認定為SARS病例集中區,外國來台觀光客銳減,星馬、港澳、韓國來台觀光團取消或延後三到八成,大陸來台觀光團也是全面終止。機場採取嚴格管制,入境旅客未填SARS防治調查表,無法劃位登機,而症狀聲明等同護照等證件,未填寫者不得入境。商場、餐廳、百貨公司生意衰退,業績和人潮減少五成,飯店訂房也被取消五十到上百間,然而戲院當時因好萊塢強檔片上映,並未受到太大影響。演藝圈因為疫情而大團結,繼1985年的「明天會更好」後再度集結,由陶喆、王力宏共同作詞作曲的「手牽手」,81位藝人齊力合唱,贈送60萬張,用歌聲向第一線防疫人員致敬。這首歌開頭就寫到,「這世界有點灰,你微笑的臉有些疲憊,抬起頭天空就要亮起來,不要放棄你的希望和期待」,當時鼓勵了許多徬徨無依的心靈。17年了,再回首SARS又撿回許多記憶,搭車、坐辦公室都戴著口罩,非必要不交談,人與人的距離變得好遠,台灣從3月出現第一起病例,直到7月5日才被從病例集中區除名,解除長達120天的夢魘,對照今日的新冠肺炎,即使大數據廣泛運用,但仍然一樣有著不知疫情何時終結的恐懼,偶爾一樣出現對醫護或病患的排拒,但疫情終會落幕、生活還要繼續。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3-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藥」與「不藥」之間──傾聽,帶來更好的醫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經把我們的主觀變成我們自認的客觀,不只表現在溝通解釋上,甚至到連善終都由我們來定義。」他也體悟到:「下次我會更用心聆聽,屏除成見,嘗試理解病人和家屬的處境,保持希望,和他們一起走過。」照顧同一位病人的醫學生,也提醒自己在習醫過程需要自我警惕,不能因為「知識」、「技術」的精進,而漸漸失去學生時代具有的「同理心」。我們也剛好收到一位安寧照護的醫師及時寄來:「選擇安寧不是放棄希望,更不是放棄生命,而是要以整體觀來看待病人,甚至包括家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對這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前些日子探視一位長輩陳媽媽,她十多年前診斷出乳癌,經過手術、化療、電療,穩定了好一段時間,從那時也建立起良好的運動習慣,加上生性樂觀開朗,以為不會再有問題了,不料疏忽追蹤的一兩年後,癌症復發並且轉移,她再度展開治療之路。她的醫生非常盡責,替她申請了昂貴的標靶藥物,服用一段時間後,醫生評估藥物效果不佳,腫瘤細胞仍恣意蔓延,於是更換新的抗癌藥,同時因為陳媽媽抱怨腹部疼痛症狀加劇,醫生也開了藥效更強的止痛藥。陳媽媽服藥後出現嚴重的噁心感,一吃東西就吐,渾身乏力,醫生知道後把止痛藥換回先前藥效較輕的,卻堅持抗癌藥物不能停,於是陳媽媽三兩天便要遭受一次大痛折騰,每天跟反胃作戰,勉強喝些營養品,吐出來的卻往往更多。陳伯伯詢問主治醫師說陳媽媽是否合適轉為安寧照顧,醫生簡短回覆,還不到時候。陳伯伯問我,那怎樣的情況才算轉安寧的時候到了呢?其實這個時機,對從事安寧照顧已十多年的我來說,還是覺得很難拿捏。有些癌症病人,可能因為某次感染問題造成身體非常虛弱,眼看就快走到終點,卻在根除病菌後,體力一點一滴恢復,又回到可以上街買菜、到公園運動的生活;有的慢性肺病患者,反覆因肺炎住院插管治療,病人和家屬都覺得太折磨了,選擇接受安寧居家照顧,呼吸狀況平穩了一年後才再度發生肺炎住院。他們會猶豫,如果插管治療後有機會再好好過一年,不也還值得嘗試嗎?而我接手照顧過幾位末期心衰竭的老人家,驚訝發現他們複雜的用藥──或許看了三個不同科別,一次慢性處方箋就領回十多種藥物,在「刪除非必要」原則下逐次減藥,最後竟可以一天吃不到五顆藥,而維持生活品質。所以「安寧」的選擇其實不該是一個斷點,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概念,漸漸培植於醫病雙方的心裡。這些年來,我在工作中感受到愈來愈多民眾真正認識了「安寧療護」的意涵,記得我當住院醫師到安寧病房訓練時,及剛擔任主治醫師到社區演說推廣安寧療護或是到病人家裡訪視時,往往要花不少時間解釋:選擇安寧不是放棄希望,更不是放棄生命,而是要以整體觀來看待病人,甚至包括家人。說了半天有時還是會聽到家屬沒好氣的回話:「反正就是癌症沒辦法再醫就對了啦。」感謝安寧前輩、基金會與協會等持續推廣安寧理念,如今當然仍需要耐心的團隊成員細心向病人與家屬解釋,但常可以聽到其中有家屬開口:「這些我都知道,我公公之前就是你們的病人。」或是「我媽也是癌症,當時我們堅持讓她打化療到最後,太痛苦了,後來想起來實在很難受……這次我爸生病,我們兄弟姐妹都同意讓他過得舒服、有生活品質最重要。」因為台灣健保的便利與便宜,大多數的患者都盡可能接受治療,我們在過程中看到了許多不必要的醫療措施──不只浪費醫療資源,也徒增病患辛苦。陳媽媽偷偷告訴我,抗癌藥她沒辦法每天吃,因為吃了藥那天她會感覺食慾不振、非常虛弱,要在床上躺一整天,所以她通常兩天吃一顆,沒吃藥的那天還可以享受活著的感覺,但時間到了她還是得回診領藥,也不敢跟醫生說她只吃一半,不然醫生會生氣。她想過乾脆不要再吃藥了,因為她明確知道肉眼可見的腫瘤並沒有打退堂鼓的跡象,但回想醫生照顧她那麼多年,她實在無法辜負醫生的好意。我的病患中也有許多「陳媽媽」,懷著歉疚或無奈收藏了一袋一袋藥物;同事裡也有像她的主治醫師那樣盡責的好醫生,滿腔濟世救人的熱情,永遠不願讓病患錯過任何可以嘗試治療的機會,但也許他並不知道,病人只能領受他的善意,無法負擔他開的處方。醫學教育一直在進步,從早期教導專注醫治、堅持救人到最後一刻,到如今生死學、安寧療護的課程已融入醫生養成教育當中;讓我們繼續學習傾聽病人的需求與心聲,也能明瞭:當病患不按時服藥,並不代表否定醫療,或許他們只是在追求更適合自己的方式。但願每位醫生誠心誠意的付出,都能更貼近對病患來說最好的醫治。
-
2020-03-12 橘世代.好心橘
人從哪天變老?退休校長解答「跑玩全台,抗老化」
今年63歲的基隆市國小校長楊熾瀧,為陪伴今年93及92歲的父母,9年前提早退休,退休後陪父母親吃飯是每天的功課,戲稱「小老頭照顧老老頭」。他常在臉書PO景點照片,搭配禪意貼文,許多朋友按讚,又不免納悶那來的時間?他說,退休後時間管理很重要,「見縫插針」充分利用,就能讓人生更豐富、愜意。為陪伴父母,楊熾瀧割捨「55專案」更優惠退休條件,未滿55歲就申請退休。只是行政、教育經歷豐富,退休後應聘擔任基隆市教育諮詢顧問及幼兒園基礎評鑑、防災教育、教育優先區審查、健康促進委員,仍在為百年樹人大業奉獻心力。楊熾瀧說,還在學校服務時看過不少鄉土教材,感覺很熟悉,退休後親身探訪,才發現過去的認知如浮光掠影,鼓勵退休同好為安排好退休生活,能有計畫的搜尋資料,安排旅程,認識成長的土地。身為客家人,楊熾瀧覺得退休族頗適用「睛耕雨讀」生活態度,好天氣出門走走,旅遊也是種學習。天氣不好就在家讀讀書,因為一個人是不是老了,年齡不是唯一標準,拒絕學習那天,才是老化的開始。楊熾瀧「用腳愛台灣」多走懷舊路線,對鄉土文史情有獨鍾。他說,退休後一一走訪基隆的砲台、步道,出發前先做功課,查查典故歷史,置身其中更能想像歷史情境,他還在臉書寫「砲台日記」,帶領朋友神遊砲台。認識過基隆這片土地,楊熾瀧利用兄弟姊妹陪伴父母的時間,把觸角延伸到外縣市。他很推薦宜蘭「田中央工作群」的建築設計作品,像「羅東文化工場」拔地而起,創造出新的鎮民公共空間。宜蘭河的「津梅棧橋」,展現融入地景與在地生活的建築哲學。對於還在職場的樂齡族,楊熾瀧建議一定要培養工作以外的活動場域,可以先利用時間學樂器,上課程或是認識宗教。人上了年紀,仍要適度運動保持健康,心中也別懷念過去歲月的豐功偉績,把愛恨情仇全放下,才能安頓好身心靈。楊熾瀧擔任福智佛教基金會義工20多年,他說,基金會中心思想為「勸功念恩,代人著想」,不只子女要感念父母教養,學生感謝師長教導,每個人也要常念及他人的協助。如果人人以觀功念恩、代人著想為座右銘,社會國家自然和諧,自身保持善心善念,更能獲得內心平靜,成為有溫度,有質感的人。【更多精彩樂齡↘↘↘】。家鄉情感、文化使命 64歲謝俊煌讓「西港」活起來!。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1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平台/是否該接受安寧緩和治療?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經把我們的主觀變成我們自認的客觀,不只表現在溝通解釋上,甚至到連善終都由我們來定義。」他也體悟到:「下次我會更用心聆聽,屏除成見,嘗試理解病人和家屬的處境,保持希望,和他們一起走過。」照顧同一位病人的醫學生,也提醒自己在習醫過程需要自我警惕,不能因為「知識」、「技術」的精進,而漸漸失去學生時代具有的「同理心」。我們也剛好收到一位安寧照護的醫師及時寄來:「選擇安寧不是放棄希望,更不是放棄生命,而是要以整體觀來看待病人,甚至包括家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對這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身為一位剛進臨床不到三個月的實習醫學生,在之前學醫的道路上,常常聽老醫生或學長姐無意間回憶起他們第一次面對自己照顧病人死亡時,充滿複雜的情緒和難過的心情,「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而我正巧也剛經歷過,那位曾被我照顧過的阿嬤,離去後在我心中留下震驚、難過、反思,種種心情反覆交錯。阿嬤是一位七十二歲的國中退休老師,老伴是高中退休校長,平日有空便和老伴到處遊玩,享受退休生活,底下育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關於疾病,阿嬤來到和信急診室準備辦理住院的前一個月,她除了感到全身無力外,並沒有出現其他的症狀。而從我第一眼在急診室見到阿嬤,到她離開人世,只有短短的三十九天。生命的無常讓我感到震驚,阿嬤的死亡令我感到難過。想想阿嬤和她老伴打拼了大半輩子,一塊磚一片瓦的建立起一個幸福恩愛的家,阿嬤已不必再為生計奔波,為養育子女煩惱; 可是卻在這時候,第四期膽道癌驟然而至,醫療團隊用盡努力,查不出原因,找不到解藥。死亡前我最後看到阿嬤時,她四肢浮腫,肚子因大量腹水高高凸起,眼神呆滯,滿臉蒼白病容,口中喃喃低語,似乎在用她最後的生命,掙扎地告訴我,她很不甘心,過去她辛苦耕耘,努力建立的幸福,只需短短三十九天,轉眼成空。反思醫學體系的教育,大多會強調,當病人的疾病來到末期,死亡已不可避免,安寧緩和對病人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在阿嬤的例子上,我卻看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我還記得阿嬤在為數不多、意識清楚的時候,她抓緊我的手,說道:「很不甘心得到這個疾病,希望能接受治療,很想很想活下去。」當時醫療體系人員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如何說服病人,接受醫學教育裡認為對末期病人最好的安排——安寧緩和,結果造成醫療決定遲遲沒有達到共識,決議一改再改,在標靶治療與安寧緩和之間不斷拔河,最終錯過了可能延長生命的希望,也在家屬和醫療團隊間形成無法抹去的芥蒂和鴻溝。我想如果我是阿嬤,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怎能夠放棄接受治療、怎能放棄掉和老伴共享退休生活的日子、怎能放棄掉親眼見證兒子成家立業、怎麼接受得了安寧緩和的建議。如果時間能再倒回來一次,是否該建議治療或安寧緩和,我沒有答案;但我會選擇回歸病人的意志,或許明知不可為,仍陪著阿嬤朝她想走的路走下去。阿嬤辭世數月後, 在偶然機會下和一位資深的醫師老師提到阿嬤的情況,老師聽後有感的提點我:「在學醫過程中,要銘記在心的是,不僅僅要勤於學習『知識』與『技術』,也要時常提醒自己,不能因為有了學識經驗、得到自信,卻遺忘了學生時代對病人、家屬的初心,所謂『同理心』。」老師當下的指引和勉勵,在我的心中泛起了漣漪。我意識到,未來努力精進醫術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最初關懷病人的赤子之心;因為醫學生長時間在醫院學習照顧病人、提升醫學技能、逐而累積更多未來行醫的能量,卻也逐漸視生老病死猶如四季循環、理所應當,不自覺的認為病人不應該對死亡做痛苦掙扎、不應該強求延續無意義的生命,甚至覺得病人寄望醫療奇蹟為非理性的行為。在陪伴阿嬤最後生命的經歷和老師的話語下,使我更加成熟;照顧病人、習得醫術,不應有志得意滿或倨傲的心態,應仍永保初衷,視病如親,不僅能醫病,也能懂得病人的心。結語阿嬤,謝謝你!我對您有說不完的感謝。您最後生命的餘光,是我一堂寶貴的課,永遠記得您在病床上發脾氣的神情,那是您最有活力的樣子。獻上最誠摯的祝福,願您在天上一路好走。
-
2020-03-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對抗新冠肺炎 美媒:台灣防疫可供全球借鏡
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全球逾100國,台灣每50萬人約1例確診,比例為各國最低,且確診例遠低於日韓歐美多國。美媒指出,台灣防疫可教導全球寶貴一課。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今天刊登標題為「對抗冠狀病毒 台灣能教世界什麼事?」的文章。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列出8點台灣值得全球借鏡的防疫特點:●提高警覺、先發制人去年12月31日,中國通知世界衛生組織(WHO)境內發生多起不明肺炎病例後,台灣疾病管制署立即指示針對從武漢搭機入境的乘客進行檢疫。當局並於1月12日派遣專家赴中國查訪。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告訴NBC News:「他們不想被我們看到的,就不讓我們看。但我方專家察覺情勢不樂觀。」專家返台後,政府便開始要求醫院篩檢和通報案例。這些行動都發生在1月21日台灣出現確診首例,以及全世界開始警覺前。●成立指揮中心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政策成果暨預防中心主任王智弘(Jason Wang),台灣疾管署早在1月20日便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利快速推行一系列防疫措施。王智弘在電郵中表示,台灣很快就制定並採行124項措施來保障民眾健康,這些政策和行動不只是邊境管制。由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領導的指揮中心,不僅調查確診與疑似案例,同時還跟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協調全台資金分配、人員部署與建議校園消毒等因應措施。●快速、果決地採取行動台灣也很早就採取嚴格措施防堵疫情。在出現確診首例5天後,台灣1月26日便禁止湖北省人士入境,時間點超前各國。不久後,來自絕大多數中國城市的班機也被禁止入境。●運用科技偵測並追蹤案例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後,機場早已配置體溫偵測器。現在旅客也可透過掃描QR code,線上通報旅遊史與症狀,資料直接匯入疾管署。來自疫情重災區人士就算沒症狀,仍須強制居家隔離14天,並透過手機的位置分享功能進行追蹤。違反隔離措施或隱匿症狀者,都將面臨高額罰款。此外,台灣當局掌握、篩檢確診案例接觸對象,並對他們實施居家隔離的速度很快。王智弘指出,當局也對檢測呈陰性反應的個案進行重測,主動發現新確診案例。●確保供應無虞為確保口罩穩定供應,台灣政府很快就禁止出口口罩、實施調配機制,並建立新產線,派遣國軍協助生產,使產量顯著提升,讓居民能夠保護自己並感到安心。●教育大眾台灣政府也要求電視和廣播電台每小時播送公共服務宣導內容,說明病毒傳播途徑、正確洗手的重要性,以及配戴口罩的時機。當居民瞭解傳染風險層級無涉國籍或種族,將有助減少歧視問題。Kolas Yotaka表示:「我們認為唯有資訊透明,人們有充分醫療知識,他們的恐懼才會降低。」●讓民眾願意配合一名校長接受NBC News採訪時說,民眾配合政府建議措施,對於防止病毒傳播至關重要。他的學校有超過95%的家長在家就量好孩子的體溫,於孩子上學前向學校回報。在台灣,幾乎各辦公大樓、學校與社區運動中心都在門口監測體溫,避免發燒人士進入。公寓大樓也在電梯內外設置手部消毒劑。●謹記歷史教訓2003年SARS疫情在台灣奪走73人性命並重創經濟。這次台灣政府與人民謹記過往教訓做好準備,有助推升總統蔡英文的支持率。Kolas Yotaka也認為,涵蓋99%台灣人的健保體系對於防疫極其關鍵。健保讓懷疑自己染病的民眾不怕上醫院,不用擔心自己無法負擔醫療費。
-
2020-03-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病人未能善終,是醫師還是家屬的問題?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經把我們的主觀變成我們自認的客觀,不只表現在溝通解釋上,甚至到連善終都由我們來定義。」他也體悟到:「下次我會更用心聆聽,屏除成見,嘗試理解病人和家屬的處境,保持希望,和他們一起走過。」照顧同一位病人的醫學生,也提醒自己在習醫過程需要自我警惕,不能因為「知識」、「技術」的精進,而漸漸失去學生時代具有的「同理心」。我們也剛好收到一位安寧照護的醫師及時寄來:「選擇安寧不是放棄希望,更不是放棄生命,而是要以整體觀來看待病人,甚至包括家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對這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A女士已經在加護病房待兩個星期了,昏迷,插管使用呼吸器,肝腎衰竭全身水腫,敗血症使用強心針升壓劑。 一早,A女士的先生和兒子急切的告訴我某大醫院通知有病床了,他們決心要轉院,這是唯一的希望。 A女士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國中退休老師,原本有些福態的臉現已泛黃憔悴,這個月初被診斷罹患第四期膽道癌,腫瘤已擴散至肝、肺及多處淋巴結。這個腫瘤來勢洶洶,住院前一個月A女士體力急速衰退,發現時大半的肝臟已被瀰漫性腫瘤佔據,住院期間幾乎完全臥床,連自己吃東西的力氣都沒有,需要先生半哄半騙的餵她,移身到床邊便盆也足以耗盡她剩餘的體力。 A女士很少說話,大部分都是先生代替陳述,有幾次我直接詢問A女士自己覺得如何,不出幾句話,先生總是很快的接續回答。我對A女士的病情,包括身體狀況,醫療影像和各種檢驗數據暸若指掌,不過我從來不知道她真的在想什麼,住院期間我沒有看A女士笑過,也沒看過她表達疼痛、不滿或憤怒,她的表情好像在擔心或回想著什麼,問她有什麼希望,她只說想回家,不過隨著病情進展,A女士更常出現的是空泛的眼神,需要叫她才能回神。 A女士住院期間還有感染、多種電解質不平衡、全身水腫及腹水,和營養不良,雖然我們盡力處理這些問題,她的體力衰弱似乎毫無改善,也因此腫瘤團隊認為目前無法進行抗癌治療,建議以安寧緩和照顧為主。A女士的兒子在網路上找到一份將免疫及標靶治療合併用於膽道癌的報導,是中國北京一家醫院的新嘗試,我們並不完全同意報導的療效,病人身體的狀況也無法承受其可能的副作用,還要考慮一劑十多萬元起跳的自費藥價,因此與家人討論後並未使用。 住院第三週,A女士似乎暫時穩定,安寧緩和團隊也參與共同照顧,目標是安排A女士轉至住家附近的醫院持續居家安寧,家人拿了病歷摘要,聽說也已經在準備後事。這時候我的不安終於稍稍解除,雖然A女士的病情讓人措手不及,但大家總算達成共識,之後應該能安穩的度過最後這一段日子。 三天後,A女士開始發燒並陷入昏迷,是新的黴菌感染合併敗血症。先生因病情急速變化而顯得很激動,這時他才告訴我們他兒子去請教過某大醫院的權威醫師,家人得到的訊息是有抗癌新藥可以嘗試,現在在等病床,他要求我們一定要盡全力救A女士,他決定撤回DNR (不急救) 同意書,於是A女士轉入了加護病房。 我輾轉聯絡到那位權威醫師並告訴他A女士的病況,他也不認為依目前狀況A女士能接受新藥治療,建議先處理敗血症,眼前不適合轉院,他會嘗試和家人聯絡。 A女士的病情持續惡化進入多重器官衰竭。 那一早,在先生和兒子的強烈堅持下,A女士轉院了。辦理離院手續時,先生一反往常負面的情緒,笑著謝謝我們。 後來得知A女士在當天就過世了。 病人未能善終,是醫師還是家屬的問題? 「問題在於溝通」,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回答,可是這樣的回答不能讓我們避免重複的事情發生,也無助於減少我心中的罪和痛。 醫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做出各種診斷:診斷疾病、診斷預後、診斷治療效果、診斷副作用,還有一項我們從來沒被教過的——診斷病人真正想要什麼。 醫學教育和臨床經驗的累積不斷加深我們醫師前項的診斷能力,但同時,不自覺的,我們也逐漸失去一個「普通人」在面臨生死病痛時應該會感到絕望、害怕、慌張和不理性的天性。我們以為憑藉科學和經驗,我們能客觀的判斷並給予最好的建議,尤其是在癌末病人生命終了前,當結局是這麼的確定不可改變時,所有積極治療都是無效不理性的。 不過病人和家人也許不是這麼想。 A女士過世後,我寫了一封信給A女士的先生和家人,和他們說對不起,讓A女士在最後的日子還經歷這麼多波折。一個月後,我都收到了回信,從回信的內容看來,家人確實是將轉院治療當成最大的心願,我可以感受到這最終的轉院,雖然在我們看來是如此得不恰當和多餘,對家人來說卻是達成了對病人的承諾。 我重新回想A女士和家人經歷的這一切,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經把我們的主觀變成我們自認的客觀,不只表現在溝通解釋上,甚至到連善終都由我們來定義。 有了這一層體悟,是不是能避免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我想大概不能,但是這回,我會更用心聆聽,屏除成見,嘗試理解病人和家屬的處境,保持希望,和他們一起走過。
-
2020-03-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傅玲:防護等級別依職別區分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中,有一名清潔工遭感染,雖然大家都知道醫院外包人員也是高風險族群,但其防護裝備的配置卻未必與醫護人員相同。台灣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指出,防疫時刻,防護等級應以工作性質區分,而不是職位。充足裝備 安清潔工的心十七年前抗煞時,傅玲是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她回憶,疫情爆發後人人自危,護理人員除了關注防疫資訊,還得安撫人心。而醫護人員具有專業知識,疫情當頭都止不著內心恐慌,更何況是沒有醫療專業知識的清潔人員。目前已有清潔工確診,相信他們比醫護人員會更加恐慌,此時不只給他們最充足的裝備,還要穩定他們的情緒。「他們和醫護人員相同,都正在前線打仗。」傅玲說,醫院內的清潔人員主要分為內勤與外勤,內勤係指固定在病房內執行清掃作業,內容包含倒垃圾、收整病床、床單及被褥等,其餘病房內臨時性的清潔工作,如病患嘔吐、藥品傾倒等,醫護皆會請內勤清潔人員處理。教育訓練 沒落實要補上外勤則是各醫院俗稱的「傳送」,其工作內容包含遞送文件到各個樓層、將患者檢體送至檢驗室、推病床病人至手術房等。無論是內外勤都可能接觸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或體液,通常皆會建議佩戴手套。傅玲說,各家醫院對於清潔人員都會有不同的規範,但醫院皆會肩負起教育訓練的責任,現在正是防疫的非常時刻,各醫院若是先前的教育沒有落實,現在一定要盡可能全面補上。依照職別 進行風險配送有醫療人員發現部分清潔人員的防護裝備仍舊不足,包含沒有著手套、頭套、防護衣等,傅玲說,醫院此時一定要用「風險」配送防護裝備,別用「職別」作為依據。需要採檢患者檢體的醫師、負壓隔離病房照顧患者的護理人員以及會直接接觸到病患血液、體液、唾液等的清潔人員,或是檢驗人員,防護措施恐怕都得相當。給了防護措施後,也得做好教育訓練,傅玲說,特別像是脫掉防護裝備後,仍要徹底洗手,別以為手套套一整天,手上就絲毫沒有病毒,脫下手套時也可能過於疏忽,不小心沾上充滿病毒的患者唾液等,以為沒事就回家,吃東西、揉眼睛等就可能造成感染。加強教育訓練,給予適當的防護措施,並依照風險程度一視同仁,是降低院內感染最必要的措施。
-
2020-03-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法國確診達613例 前衛生部長讚台灣危機處理成功
法國今天再添190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613人,如何有效防疫成為媒體焦點,前衛生及外交部長杜斯特布拉吉在電視節目中以台灣為例分析防疫措施,稱讚台灣危機處理成功。衛生部公衛署長沙羅孟(Jerome Salomon)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法國又大幅增加190名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破了昨天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最高紀錄,使總感染人數攀升至613人,其中9人死亡,39人情況危急。面對確診人數一再爆增,如何有效防疫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世界報」(Le Monde)、「十字架報」(LaCroix)等法國媒體近日均報導台灣抗疫的成功範例。法國前衛生及外交部長杜斯特布拉吉(PhilippeDouste-Blazy)也在昨天CNEWS電視頻道的政論節目中以台灣為例,分析有效的防疫措施。杜斯特布拉吉在節目中表示,「台灣也許是目前新冠肺炎致死率最低、受影響最輕的國家」,「台灣緊鄰中國,為什麼台灣可以做到?」他表示,因為台灣「從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中學到經驗」,「台灣在疫情剛爆發時就由中央統一指揮,自2月6日起禁止所有中國旅客入境,並立即追蹤已入境的中港澳旅客;接著指派衛福部長擔任總指揮官,統籌決定海關、邊境及國民教育等應變措施,結果難以置信,這樣的危機處理非常成功」。法國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今晚召集跨部會會議,會後菲力普向媒體強調,法國仍在流行病第二階段,尚未啟動第三階段,因「病毒並未全境流行」。但他隨後補充,即使無可避免地進入第三階段,「法國的衛生系統仍有能力面對」。而在群聚感染嚴重的瓦茲省(Oise)與上萊因省(Haut-Rhin)內,托兒所、小學、國中、高中已宣布全部關閉15天,且除「與社會與民主生活有關的重要活動」外,禁止所有集會活動。
-
2020-03-06 科別.消化系統
長期腹瀉、發燒,竟是免疫系統亮紅燈!發炎性腸道疾病懶人包
29歲的廖小姐從2012年就被診斷出克隆氏症,也因為克隆氏症產生的併發症動過小腸手術。最近疾病控制較不穩定,腹瀉比較厲害,且合併有嚴重的關節問題。腸鏡檢查可以發現腸子有明顯發炎,抽血檢查也有白血球上升、發炎指數上升的狀況,影像學檢查發現有好幾段腸子的腸壁增厚,有明顯的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李熹昌醫師表示,由於病情較不穩定,所以開始給予生物製劑治療,除了控制腸道發炎,也有助於改善關節炎及其他共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大多是學生、上班族。在台灣來講男性比女性稍微多一點點。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率逐漸上升李熹昌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會造成腸道長期反覆發炎,確切病因還不是非常清楚,目前認為跟免疫系統、腸道菌落、環境、遺傳等因子都有關係。過去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歐美比較常見,然而最近這幾年來隨著飲食偏向高脂、高糖,亞洲國家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快速增加,日本增加最快,韓國也在增加,台灣這十幾年增加的趨勢比較明顯。 除了飲食習慣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因素,由於我們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認識愈來愈多,也愈來愈重視,很多的學會,像台灣小腸醫學會、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等,都有進行教育宣導,愈多醫師了解發炎性腸道疾病,對疾病的診斷率也會逐漸增加,再加上診斷技術的進步,愈有經驗就更可以做出診斷。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有什麼差異? 李熹昌醫師解釋道,顧名思義「潰瘍性結腸炎」就是結腸發炎,主要僅限在結腸跟直腸,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慢性反覆發作的腹痛、血便、拉肚子、裡急後重。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有什麼差異? 「克隆氏症」就不只有結腸跟直腸受影響,整個消化道從食道到結腸、直腸都可能被侵犯,所以臨床表現比較多樣,隨著疾病侵犯的部位不同而有差異。食道或胃受到影響,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吞嚥疼痛、上腹部疼痛等症狀;小腸受影響,可能有腹部絞痛、腸阻塞等症狀;大腸受影響,可能出現腹瀉、血便等症狀。除了腸道,患者還可能有腸道外的表現,例如皮膚有一些結節性紅斑、眼睛有虹彩炎、四肢有關節炎、甚至可能出現硬化膽道炎。延誤就醫,問題多多李熹昌醫師說明道,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急性發作的時候,容易腹瀉、腹痛,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讓腸子變的很巨大,叫做「巨結腸症」,可能破裂、穿孔,甚至要緊急手術。慢性發炎可能有慢性出血,會造成貧血,長期發炎亦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發炎性腸道疾病延誤就醫,問題多多克隆氏症在急性發作的時候,有可能是因為發炎太厲害,造成阻塞、穿孔、膿瘍、廔管。慢性發炎可能讓患者因為持續腹瀉而營養不良、貧血,年紀較小的患者可能生長比較遲緩。發炎性腸道疾病該怎麼治療?李熹昌醫師道,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重點是控制發炎,可以分成急性發炎跟慢性發炎,急性發炎的時候醫師會使用藥物把疾病導向緩解期,維持患者生活品質,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當疾病處於緩解期,醫師會盡量調整用藥,讓疾病維持在緩解期,減少發炎的產生。治療過程中,另一個重點是及早偵測併發症的產生,例如狹窄、廔管、甚至大腸癌等,希望能夠盡早處理。除了少部份病情非常輕,侵犯範圍非常少的患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只侷限在直腸的患者,可能有機會停藥,不然大多數患者都建議要持續接受治療,維持在一個比較不發炎的狀態,才能夠避免後續併發症的產生。急性期的藥物有口服的也有針劑,使用抗發炎藥物、類固醇等趕快把急性發炎誘導到緩解的狀態,部分患者還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的藥物有些是皮下注射,有些是血管內的注射,都需要打針。病情比較緩解後,就比較不建議使用類固醇,因為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產生。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常保養要點看這裡李熹昌醫師提醒道,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在急性發炎的時候應該讓腸子休息,發炎比較厲害的時候,可能會有點阻塞、吸收比較差,可能要短暫時間禁止吃東西,待腸蠕動改善,可以從低渣飲食開始吃,避免食物在腸道留下太多殘渣。病情比較穩定的時候,便能逐漸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慢慢調整回來,各種營養要均衡。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常保養要點看這裡根據每個人的狀況,要適度運動,由於病患可能有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狀況,運動時請特別留意。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最好能維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生活習慣有規律對病情控制會比較好。務必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才能和疾病和平共存。原文:長期腹瀉、發燒,竟是免疫系統亮紅燈!發炎性腸道疾病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3-06 橘世代.好學橘
不因「熟齡」斷求學 53歲重返學校變「新鮮雙碩士」
此起彼落的笑聲,從南投市漳和社區活動中心傳出,穿梭在長輩間的62歲莊淑香,熱情的扭腰擺臀,笑容滿滿的帶領老人家跟隨音樂舞動四肢,在場的人像被她感染似的止不笑,「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歡樂。」不過莊淑香也是下過很大一番功夫的。3年前南開科技大學畢業典禮,莊淑香風光上台領證書,因年屆六十,在年輕學子中,格外顯眼;當時的她為圓求學夢,用6年時間完成學士、雙碩士學位;她計劃再攻讀博士班,不斷地進修,是產投班講師、樂齡規劃師,也是社區指導員兼培訓講師。●為扛家計斷求學 退休追夢攻讀雙碩士莊淑香8歲時喪父,靠母親幫人家做衣服,獨撐家計8年,身為長女的她愛讀書,又不捨媽媽辛苦,高中時就半工半讀幫忙養家,畢業後放棄升學,20歲去當女工,擔起家中經濟重擔,只為讓弟、妹3人安穩就學。她提到,那時候薪水1天才98元,1個月不到3千,但因求知慾強,公司有各種進修機會都派她受訓,一路做到月薪近3萬元、因從事電腦作業管理的廠務助理、工會理事,邊工作邊念空專完成二專,撐過弟、妹考取公教職,撐到兒子考上台中一中,前後共為家人努力了25年,。45歲那年決然退休,她一心想就學,卻為照料年邁的母親無法圓夢,直到母逝,53歲那年在親友支持下重拾課本,到南開科大休閒管理系進修部讀二技,再花4年取得南開福祉所和休管所「雙碩士」。●又老又菜沒關係 接受挑戰才是重點「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對莊淑香而言,年齡從來就不是阻礙,大概是因為過去在求學上抱憾,現在有機會學習,她更加珍惜,樂在其中,就算曾因「太老」被歧視「汝甘讀ㄟ畢業」、「論文汝甘會曉」被碩士班拒收,她也笑著帶過。不再被家庭經濟束縛的她,心無旁鶩的將所學理論運用在實務上,莊說,剛畢業時「又老又菜」,市區長照據點太熱門,根本輪不到她,所以她去別人不去的信義鄉久美、明德等原鄉部落,就算車程來回要5個多小時,她不分晴雨,甘之如飴。授課過程中,莊淑香又發現自身不足,她說,帶老人家做活動或上課,不能總是那一千零一招,這又激發她的求學慾望,「願意挑戰新東西,才有進步的空間」,只要是有助活躍老化、促進長輩學習認知的課程和研習,時間允許就去上。●退休不代表被淘汰 肯學就不分年紀莊淑香在1年半內取得10多張技能證書,涵蓋帶領技巧、肌力運動、課程規劃,就連時下流行的桌遊、疊杯,甚至是芳香療癒都廣泛涉獵,也通過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等培訓成為社區指導員兼培訓講師、產業人才投資講師、樂齡規劃師。她說,「退休不代表被淘汰」,不管年紀多少都有學習的權力,而且更有條件挑自己感興趣的,精進再精進,所以她現在仍持續備戰,之後要再攻讀亞洲大學博士班,除了擴充學習更多理論,也要跟同學分享她的實務經驗和人生歷練。【為自己而活 熟齡好學特輯↘↘↘】。人生沒有來不及!「50+為自己而學」的好學精神!。退休生活更好玩! 58歲黃芝蘭:我沒想過這輩子可以被叫老師。熟齡履歷指南:再就業、重定位,找出高年級優勢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法國世界報:台灣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典範
法國「世界報」今天刊登標題為「台灣是對抗冠狀病毒典範」的分析報導。文中指出,台灣能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歸功於快速與準確判斷,以及跨部會的疫情統一指揮中心。世界報(Le Monde)報導寫道,由於台灣接近中國,加上居住中國的台灣人眾多,原為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高危險國家,然而目前台灣在1萬2582名檢測人口中,僅有44例(原文為42)確診、1人死亡。除了為海島外,更因為台灣「很快建立檢測與追蹤機制」。文中指出,2月6日起,台灣已禁止中國旅客入境,凡經中國、香港、澳門的非中國籍入境者則被要求居家隔離。世界報訪問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方啟泰,他指台灣在疫情開始就非常嚴肅看待,因為被完全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而且有過2003年SARS的經驗。文章說明,台灣在2004年成立流行病的「統一指揮」機制,且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於今年1月20日啟動。世界報寫道:「指揮中心由衛生部長陳時中領導,他也成為該國最受歡迎政治人物之一」。方啟泰強調,「關鍵在於指揮中心是跨部會的,包含交通、海關、教育等相關部門」。他補充,隔離是好的策略,若太嚴格也可能帶來反效果,「在中國,人民不敢通報,他們沒有信心,也不知道通報後會發生什麼事。在台灣,隔離時也會尊重人權」。法國總統日前宣布徵用口罩,世界報也描述台灣的口罩管制策略。台灣政府1月24日決定禁止口罩出口,同時徵收口罩給醫療人員,組建60條新的產線,並合理分配給人民,憑健保卡每人每週領2個。世界報引用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的談話,台灣一月初已很快瞭解病毒會人傳人,且中國醫療人員有感染跡象。然而中國與WHO卻在1月20日才宣布,WHO也無法有台灣的專業協助。文章最後強調,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曾在2003年因SARS疫情獲WHO觀察員資格,卻在2016年蔡英文總統當選後,因北京的壓力失去資格。「諷刺的是,北京對台灣發出的旅遊禁令,反而成為給台灣的祝福」。新冠肺炎讓你很焦慮?加入元氣網粉絲團快速掌握疫情!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3-05 性愛.性福教戰
老司機上車 這一堂課學性福
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2月29日免費針對成年男性舉辦「老司機訓練營2.0」,近30位老司機在北捷信義安和站集合上「老司機號遊覽車」,在車掌小姐小邱進行「神秘互動」下,遊覽車緩緩駛進由情趣用品商所合作的彩虹酷兒場地,進行課程講座。老司機訓練營講師、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侯鎮邦,講述「男性健康教育講座」。他說,台灣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患者已從50歲以上降至30歲左右,原因與生活形態有關,如工作忙碌、日夜顛倒、生活壓力大、憂鬱等,尤以科技業、設計師等行業者比例較高。不過,他說台灣男性性方面真出現問題時,普遍難以啟齒,多透過從小到大所的認知、網路資料、論壇等搜尋,近年也有不少網紅傳遞性知識,但卻仍有謬誤的可能,甚至延誤就醫,因此想以此訓練營課程,以輕鬆詼諧方式,讓成年男性吸取枯燥乏味的醫學知識。侯鎮邦說,講座內容包含男性性功能障礙、早洩、夫妻間的情趣用品使用、藥物、如何戴套等性知識,讓男性有正確觀念,享受安全性愛且遇到問題時不再難以啟齒,成為真正的老司機。像是男性在60歲前,偶會因生活壓力等因素而在性交過程中出現「不夠硬」、「草草結束」的狀態,誤以為自己有早洩問題;但以醫學上來說,性交過程中只要超過兩分鐘以上即不算早洩。當然,男性不會滿足於這麼短的時間,行房前的心理建設、夫妻溝通等是關鍵外,長期有菸、酒癮、藥物濫用者,也是可能影響男性性能力的因素。侯鎮邦說,有的老夫老妻久了偶爾需要新鮮,這時情趣用品就是床第間的潤滑劑,但來源需合法外,並注意安全與清潔,以免過程中出現細菌等感染。他曾在急診時,收治過先生將手機塞入妻子下體而取不出來的特殊求救的案例。此外,現在的年輕人性觀念較為開放,一夜情、換女友甚至換妻開趴等活動出現,侯鎮邦說,若過程未做好防護措施,仍有染上性病、愛滋的機率,雖目前醫學上已出現PREP等藥物預防,但也得小心偽藥,且無論男女都得認知,安全性愛、單一性伴侶才是要務。
-
2020-03-05 焦點.健康知識+
看到一隻蟑螂,其實家裡就有30隻?專家:打不死的小強其實有個弱點...
黑褐家蠊:從3億年前到現在外型幾乎沒變過哩!我們黑褐家蠊(編按:台灣家庭中常見的美洲蟑螂)應該是日常生活中最令人討厭的生物吧?不過大家應該多少也聽說過,我們蜚蠊,也就是蟑螂,從 3 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生存到現在,外型幾乎沒什麼改變呢!原因是我們的外型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再改變的地方啦。在越南有一種蟑螂甚至特化得像甲蟲那樣,以吸食樹液維生,成為該環境中最獨特的物種呢!總之,我們蟑螂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有辦法生存,簡直就是昆蟲界的通才啊! 我們沒有像蜜蜂那樣會螫人的針,也不像椿象那樣會發出惡臭,身上幾乎不佩帶任何的武器。不過,我們的體表有一層蠟,使髒汙不容易沾染上身;體型扁平,能輕易地躲藏到夾層隙縫中。還有,我們是夜行性生物,喜歡過集體生活。我們的成長速度緩慢,成長到成蟲往往需要花費一年以上的時間。此外還有一些關於蟑螂的生態是人類還不清楚的。怎麼樣,要不要來和我們蟑螂相處看看呀?其他絕招:體表那層油油亮亮的蠟質成分中含有聚集費洛蒙。這種費洛蒙能夠吸引同類聚集, 群集生活。黑褐家蠊 Periplaneta fuliginosa蜚蠊目 蜚蠊科【體長】25 ∼ 30 公釐【分布】日本列島。全球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喜好】人類的食物【害怕】高腳蛛。害怕被捕食注:台灣家庭中常見的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為黑褐家蠊同屬的近親。德國蟑螂:最愛暖氣房你們不妨和爸爸打聽看看,應該曾經在居酒屋見過我們德國姬蠊,也就是所謂的德國蟑螂。好奇我們為什麼會待在那種地方嗎?我們就是搭船、搭飛機,往世界各地到處去囉。而且那些交通工具就是我們的遷徙方式,知道了嗎?我們天生怕冷。所以在以前,沒有暖爐的人家我們就待不下去;所幸現在的住宅都滿暖和,挺好住的。日本還有一種住在屋外的蟑螂,叫作日本姬蠊,外形類似我們,卻相當耐得住寒冷的氣候。在1960年以前,我們一直被誤認為是日本姬蠊。雖然兩種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但是習性可差多了。總之,日本姬蠊是不進入人家的。我們德國姬蠊的成長速度比那些叫作黑褐家蠊的傢伙還快,只需要三個月就能長到成蟲。而且只要找到好居住的地方,我們就能迅速繁衍。其他絕招:已經產卵的雌蟲會將塊狀的卵,也就是所謂的「卵鞘」夾在尾部守護著,直到卵孵化為止。德國姬蠊(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蜚蠊目 姬蠊科【體長】11 ∼ 12 公釐【分布】日本列島。世界各國【喜好】人類的食物【害怕】高腳蛛。害怕被捕食親愛的德國姬蠊,請教教我們吧!Q蟑螂是從哪裡進到家裡來的?從餐飲店鑽到包包或衣服裡跟進去的!外頭冷颼颼的讓我們不喜歡外出,所以我們德國姬蠊很難進入一般住家,通常是因為躲到什麼東西裡面,或是攀在什麼東西上面,才跟著進到人家的。例如在餐飲店中,我們會藉由躲到包包裡面,或是攀在衣服上的方式入侵人家。然後因為集合住宅的鄰家滿近的,走著走著就過去了。說到這,人類的屋子還真多縫隙可以鑽呀!例如紗窗往往沒確實關好,還有冷氣的風管或下水道的管子, 這些都能讓我們進入人家。進入人家以後,最聰明的藏身之處是 廚房或廁所這些鄰近水源的地方。雖然我們號稱到處都能活的生物,但是不喝水的話,不出一個星期就會死翹翹的。 至於黑褐家蠊那幫傢伙,牠們在戶外也能過活。不過,當然還是屋內最好居住,所以一發現縫隙,牠們就會鑽進去喔!Q:蟑螂冬天都待在哪裡呢?待在溫暖的地方就能一直保持活力我們德國姬蠊最怕冬天的寒冷了。要是出去暴露在冬天的寒風中,我們的身體可是會被凍僵,接著活動不了,然後死掉。所以,待在餐飲店或冬天會開暖爐的人家,就能一直保持活力。最近的人家都挺溫暖的,待在人家裡不會遭遇無法度過冬天的情形,但是要在冬天產卵還是太勉強了。 至於黑褐家蠊那幫傢伙非常耐寒冷。話雖如此,牠們也覺得冬天要待在人的家裡比較安心。也許窩在縫隙之間,或是哪個可以安心的場所,靜靜地挨到天氣回暖為止。即使牠們流落屋外,也會有雜物堆等,到處都找得到藏身處的。Q:和蟑螂一起居住會有什麼損害呢?不就是覺得噁心而已嗎?如果你們人類可以不管我們蟑螂,那是最好也不過了。但是人類總覺得我們看起來很討厭吧?覺得蟑螂油膩又黏滑的模樣,很妨礙你們的生理感受,我說對了吧?我們喜歡待在廚房的流理檯或冰箱後面這類比較溫暖的地方,可惜因為鄰近你們的食物,所以太容易輕鬆如願! 以前蟑螂曾經是傳染消化系統感染症的病媒蟲沒錯,不過這種病症現在 已經從日本絕跡了。其實呀,經由蟑螂媒介的疾病是很稀罕的,而且現在的食物中毒的案例絕大部分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你們真的不用那麼討厭我們蟑螂啦!延伸閱讀: 整張臉都是斑…「肝斑」和慢性發炎有關!皮膚科醫師推薦吃「這類蔬果」改善●書籍介紹當我們住在一起:64種居家常見的超級生物!作者:久留飛 克明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01作者簡介久留飛 克明1951年出生於日本廣島。現任昆蟲科學教育館館長。1973年在大阪府保健所負責環境衛生業務。2001~2017年擔任大阪府營箕面公園昆蟲館的館長。2017年創立非營利團體──昆蟲科學教育館,到國小開設昆蟲教室等,促進學童的自然意識。目前也以NHK的廣播節目「暑假兒童科學電話諮商」主持人身分等活躍於媒體界。昆蟲科學教育館網站:isrc.sub.jp/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靖秋:避免醫護壓力鍋爆炸「危險加給」須一視同仁
十七年前,SARS爆發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醫療院所如臨大敵,政府沒有經驗,醫院只能自保,萬芳醫院副院長、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回憶當時,自己擔任萬芳醫院護理部主任,那時院內防護裝備告罄,沒有醫療口罩可用,下班後研擬製作布口罩;進入急診,身穿雨衣,因為沒防護衣;護目鏡則是拿透明投影片自行加工;印象最深刻的是,沒有一位護理人員敢回家,就怕家人也陷入感染風險,擔心小孩去學校被老師同學霸凌。高靖秋說,回想起那段準備做布口罩、穿雨衣的時期,總覺很好笑,怎麼會做出這些蠢事,但那時面對未知的嚴重疫情,政府又沒辦法當靠山時,「沒有人笑得出來」,醫護人員聽到要至負壓隔離病房值班,就頭皮發麻,沒有人願意主動挺進第一線;近期傳出北市聯醫醫護集體請辭,她認為與當時的情況不同,與疫情應該沒有直接關係。第一線防疫物資 一定要充沛經歷過SARS的台灣、十七年後的今天,高靖秋說,無論是政府、醫護人員、人民在面對未知的疫情都進步了,不過,新冠肺炎的疫情仍是現在進行式,難保後續醫護壓力鍋再次爆炸,從SARS經驗中,千萬別讓以下這些事情重蹈覆轍。第一,第一線防疫物資一定要充沛,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口罩荒曾被醫護詬病,政府立即調配,目前第一線物資用量無虞,若前線資源不足,醫護就會爆發恐慌。正確資訊供衛教 壓力要紓解第二,給予因應疾病的教育訓練,十七年前與十七年後在防疫戰上,資訊量的差異相當大,過去是醫護什麼資訊都不知道,現在是資訊量過於龐大,甚至真假難辨,指揮中心應快速彙整面對新冠肺炎的防護措施、作業指引,同時讓醫院提供衛教宣導,教育患者,讓防疫更上軌道。第三,醫護人員也是人,恐慌的心態是必然會存在的,院內感染發生後,必然有些心理素質較為脆弱的醫護受不了,醫護家長也會感到害怕,要求孩子不要繼續在醫院上班;建議各醫院建立紓壓的管道,主管們隨時關心,並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讓醫護的家人可以隨時聯繫,告知家長們,孩子在醫院上班能夠受到妥善的保護。醫護「危險加給」 須一視同仁第四,第一線照顧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精神壓力沉重,危險加給必須一視同仁。在SARS時期,在發放撫卹金時,曾引發極大的爭議,因為公立、私立醫院以及醫師、護理人員均不同調,所幸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下令一視同仁,才平息紛爭。高靖秋認為,再次碰上疫情,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且獎勵必須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所有醫護才會放心地作戰,不會打退堂鼓。
-
2020-03-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澳媒揭中國學生取道第三國 隔離14天到處趴趴走
澳洲2月起實施武漢肺炎防疫入境禁令,多所大學提供中國留學生補助,取道第三地隔離14天再返校上學,澳媒報導,部分學生停留期間到處趴趴走,未確實自行隔離,增加感染風險。澳洲政府為防杜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擴散,2月1日起禁止所有曾經在14日內到過中國的外籍人士入境。受這項禁令影響,數以萬計在農曆春節前返回中國渡假的留學生,可能無法及時返回澳洲開學。對此,墨爾本大學、阿得雷德大學和西雪梨大學等採取應變措施,提供每一名在第三國停留14天,再返回澳洲上學的中國留學生最高7500澳元(約新台幣15萬元)補助,以彌補額外機票和住宿費用。稍早昆士蘭大學一名中國留學生確診。據第九電視台新聞網站昨日轉載澳洲聯合新聞社(AAP)報導指出,病患在離開中國後,首先在杜拜停留超過14天,於2月23日飛抵澳洲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本(Brisbane)。不料,到了2月25日,患者開始身體不適,但一直拖到2月29日才就醫,事件傳出後,隨即引起澳洲輿論關注。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今日報導提到,一名昆士蘭州衛生局高級官員表示,現年20歲的患者稍早在杜拜停留期間,曾經與其他來自中國留學生接觸。澳洲人報進一步指出,不少中國學生於第三國停留期間並未自行隔離,反而到處趴趴走。據社交媒體分享的影片顯示,中國學生在取道第三國後,不乏其人跑趴、上餐館,讓自己增加與來自中國病毒帶原者接觸的風險。澳洲外交部建議,任何自中國離境後進入澳洲的外籍人士,首先必須在離開中國後自行隔離14天。澳洲國際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EducationAssociation of Australia)總幹事洪尼伍德(PhilHoneywood)坦承,留學生在第三國是否會確實自行隔離,澳洲政府根本無法確認。對此,一國黨(One Nation)領導人韓遜(Pauline Hanson)批評,澳洲防疫入境禁令的漏洞已經路人皆知,對澳洲人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澳洲教育產業每年來自國際學生的收入高達220億澳元(約新台幣4400億元),其中4成來自中國留學生。
-
2020-03-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廚工不一定要戴外科口罩 布口罩也可以
廚工不分疫情,只要上工就要戴口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罩短缺,有些學校因自備給廚工的口罩不充裕,只能購買布用口罩應急。台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有詢問衛生局,廚工戴口罩是基於衛生,不一定要戴醫療用口罩,布口罩、一般口罩即可。鄭新輝表示,春節後考慮到開學後,學校廚工需要口罩,因此下單要買1000盒口罩,但因缺貨,遲未能買到,為此特別詢問衛生局局長陳怡,是否廚工也要戴醫療用口罩,陳怡表示,廚工在悶熱的廚房中工作,戴口罩是基於衛生,因此不用戴醫療口罩。鄭新輝說,由於無法買到醫療用口罩,只能請有中央廚房的學校,若自備的量不足,就自行購買布用或一般口罩給廚工使用。開元國小有3盒為廚工準備的口罩,約1個月用量,校長李添旺說,因一般口罩也買不到,因此改買布用口罩,每名廚工發多個,可以換洗。但也有學校仍有充足的口罩可用,復興國中校長敬世龍說,因寒假前就提早準備,足夠這學期使用。有校長表示,掌廚的廚工因煮食時有大量水蒸氣,加上流汗,口罩都會溼答答,廚工相當辛苦,若政府能配發口罩,當然樂觀其成。目前,廚工進入廚房前都會先量體溫,做好防疫,如果身體有問題就會請廚工回家休家,不會進中央廚房。廚工張瑞香表示,從洗菜到煮菜過程中,會滿身大汗,口罩也會變濕,戴起來很不舒服,但關係到師生健康,每天自己也都這樣工作,已經習慣了。
-
2020-03-04 橘世代.好心橘
鐵工轉行烤鰻魚 存好心備好料,端出好滋味
鐵工轉戰餐飲會不會太跳Tone?43歲楊承樺是雲林北港人,12歲北漂學做鐵工、求學,一次初嘗鰻魚飯後念念不忘,加上要養家活口,開始兼做餐飲賣串燒,在台北南港從擺攤擺到開店;心繫老家的他,近年找雲林白鰻養殖戶、醬油廠合作,更為孩童、長者在除魚刺下足功夫,3年前總算端出無刺鰻魚飯;楊承樺笑說「北港生我,南港惠我」,盼有朝能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為兩港爭光。「家裡經濟不好,總要有人分擔」,楊承樺回憶說,兒時到三重學做鐵工,在師父嚴格教育下,成長快速,短短2年就獨當一面;那時雖是自己決定離家,但還是會想家,每月薪水1.2萬元,會寄1萬元回家,留2000元自用,其中光打電話回家就花1500元,每天都靠中午員工餐補充營養。楊承樺說,為了不讓家人感到愧疚,他到南港鐵工廠上班,隨後就讀南港國中夜間部,19歲才國中畢業;當兵時透過隨營補習管道,陸續通過考試,取得高中學力資格,退伍報考中華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獲全校第一名,求學期間也認識另一半;期間有朋友帶他去吃鰻魚飯讓他難以忘懷,做烤鰻魚、鰻魚飯也成為他的餐飲夢。後因女友懷孕,想到一分工作難養家活口,楊承樺也決定兼做串燒攤增加收入,撿拾裁切不要的白鐵焊接攤車,25歲開始過起白天做鐵工、晚上賣串燒到凌晨3點、每天睡不到3小時的生活。楊承樺表示,當時不懂經營,傻傻跑去一般市場親自挑選蔬菜魚肉,起初晚上賣8小時只賺200元,若含人事成本根本沒賺到;後來遇到有業績壓力的年輕業務員推銷品質好的雞肉,他決定幫忙買一批,才發現貨源成本差很大,串燒攤收入也因此有起色。辛苦歸辛苦,楊承樺並未放棄鰻魚夢,他從串燒醬汁配方開始研究,6年前在北市南港區開店,醬汁配方還找到雲林老醬油廠生產,又找到雲林白鰻養殖戶、米廠合作,確保料品質良好、鰻魚油脂豐富有香氣、不缺貨後,3年前才敢在菜單新增鰻魚飯。「客人的意見都很寶貴」,楊承樺說,店內原本會使用少量味精製造甜味,後來客人反映會過敏後,全面改用自己炒製的干貝鹽;還有最早的鰻魚飯只大概挑掉大刺,也因客人的小孩不方便吃,客製化完全除刺讓孩子吃得開心安心;「結果一做回不來」,沒想到完全沒刺的鰻魚飯成賣點,不只在地有7旬老夫妻每周買回家吃,還有年約90歲家住板橋的老阿公,專程來品嘗。對味道也挑剔的楊承樺常向學徒說「自己不敢吃的就別端給客人,不健康的配方連想都不要想」;他表示,自己一路走來碰到許多貴人,從鐵工轉作餐飲雖從零開始,但面對轉機他都是心存善念,想著怎麼把事情做好;他也期許學徒們自立門戶後做出不愧對良心的餐飲店,他會很驕傲,他也感謝生他的北港、養他的南港,盼店內鰻魚飯能進一步為地方爭光。【更多精彩下半生↘↘↘】。跨縣市勤學不倦 她還下鄉當長輩的「運動」老師。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拿起花草做創意,搬起鋼筋做公益 一做就是20年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3-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須知/居家隔離檢疫者與家人該小心什麼?
中韓義伊返台居家隔離檢疫者該怎做? 家人防護須知這幾件事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全台已達44人確診個案,國人海外旅遊若從警示區回台,包括中港澳、南韓、義大利、伊朗、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又如果有確診者,需居家隔離14天。由於冠狀病毒容易透過飛沫傳染,甚至也會在殘留在物品表面上,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及其表面,都會有病毒附著在上面,普通人經雙手接觸後,再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那麼,被居家隔離、檢疫者要如何才能避免病毒繼續傳播給其他人,照顧者無論是醫護相關人員或家人們又該如何徹底落實防疫工作,確保衛生清潔呢?以下整理相關做法供民眾參考,以便能平安度過病毒肆虐的這段期間,保護好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返台後怎麼回家?▌ 親友接機▌ 中短程旅客:搭機場排班計程車,採跳表方式收費。▌ 長程旅客:搭乘租賃車,計價比照高鐵票價2倍向乘客收費。▌ 台東及離島:搭排班計程車至松山、台中、高雄機場、基隆港或高雄港,然後轉搭國內海空運航線,再搭計程車或由親友接送回家。從3月4日起需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不能搭乘大眾運輸,一定要坐機場排班計程車或租賃車。在為期一周的宣導,自3月11日起,若入境居家檢疫者違反該方案規定,仍搭乘大眾運輸返家,將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可處罰100萬元。被居家隔離了,要準備什麼東西?1.口罩同一副口罩應只限同一個人重複使用,且應每天更換,並檢查口罩有沒有破損。戴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口罩與鼻樑貼緊,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有密合,正確使用口罩才能有效防範病毒入侵。2.漂白水、消毒水衛福部臉書粉專有教導民眾,如何自行將市售漂白水稀釋調配為消毒水或使用環境消毒用產品。首先要準備的材料有市售含氯漂白水、清水(濃度:500ppm、稀釋倍數:100倍)稀釋方式:★小量:1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中。★大量: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中。★當日配製好的消毒水要標示名稱,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3.洗手皂、洗手液另外,防疫期間,洗手的時機和正確洗手方式也相當重要,「濕、搓、沖、捧、擦」樣樣不可少!★洗手時機:吃東西前、進出醫院前、接觸病人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咳嗽/打噴嚏後…等。★洗手時應注意部位:指頭、指縫、手掌、手背、手腕……等部位。★洗手步驟:濕:用清水將雙手完全弄濕。搓:抹上肥皂,手心、手背、手指互相搓洗至少20秒。沖:用清水將雙手澈底沖洗乾淨。捧:用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並記得關水龍頭。擦:用烘手機或紙巾將手擦乾。★洗手方式:濕洗手:以肥皂澈底搓洗雙手20秒以上。乾洗手:使用酒精含量60%至80%的乾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4.酒精自行配製75%酒精一點也不難。民眾可以用量米杯或養樂多瓶將買到的95%酒精,量四次,然後再量一次純水,自來水煮準冷卻後的水即可。接著把量好的酒精及水混合在一起,就完成75%酒精了!保存方式可倒入保特瓶、乾淨的乾洗手瓶、化妝水等噴霧瓶罐裡放著,但切記外觀要寫字,標示清楚避免家人誤食。此外,衛福部粉專也補充,酒精濃度介於70%~78%就有效,並不一定要稀釋到75%剛剛好。5.體溫計隔離期間,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詳實記錄體溫及健康狀況,主動通報地方衛生局/所;地方衛生局/所應主動追蹤其早晚體溫紀錄,民眾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刻通知居家隔離/檢疫通知書上的聯絡人、所在地衛生局,或撥 1922,依指示就醫。禁止自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6.垃圾袋垃圾袋可用來裝隔離者的分泌物,如擤完鼻涕、咳嗽完吐痰後的衛生紙,應如實包裝好,並在垃圾袋內外皆可再噴灑些許消毒水。7.一次性的塑膠手套清理隔離者衣物或分泌物時,戴上一次性的塑膠手套,可避免照顧者皮膚直接與其做接觸,另外,進行居家環境清潔或消毒時,也可戴上。8.充足的水和食物如果真的不幸被居家隔離了,網路上有不少網友推薦如冷凍食品、罐頭、泡麵,或是各種餅乾、零食,以確保隔離期間內,食物不會缺乏,不過也有人認為可以先請家人買好一些蔬果和肉類等食材,自己煮營養健康的食物,讓病情趕快好起來,這樣子也能避免逕自違反隔離規定外出購物。(看罰則:違反居家隔離規定者,可罰30萬元,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可罰15萬元。)9.個人娛樂用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追蹤被隔離者情緒支持與評估,發現約1成出現憂鬱情緒等,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或追劇有助減低焦慮。隔離者可準備平常使用,可以上網的電腦或手機,除了關注外界狀況,也能打發時間。防止居家隔離者同住家人遭感染,正確做法注意這幾件事1.照顧者應與被隔離者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減少接觸,例如分開用餐、分房睡,並注意居家通風良好。若一人租屋在外,也盡量不要返回家裡,避免感染家庭成員。2.照顧者也必須配戴口罩。3.用肥皂勤洗手。4.準備個人專屬碗筷,不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使用後也要確實消毒、單獨擺放晾乾。5.消毒常接觸的物品,例如門把、桌椅、地板…等。居住在各縣市的民眾,該怎樣尋求地方政府的協助?台北市>>居家檢疫者如屬獨居或全家人皆被檢疫,且無親友可協助送餐,由區公所協助每日送早、午、晚三餐,每餐餐費上限100元,由區公所以災害準備金支應。新北市>>民政局推出居家防疫關懷包實體包及數位版,實體包提供14片口罩及衛教資訊,數位版隨機提供各類影音平台的14天免費觀賞序號,隨機提供給新北居家檢疫者追劇看電影。教育局親師生平台,讓居家檢疫者能持續學習。>>宜蘭縣居家防疫安心包內有14天分防疫口罩、漂白水、垃圾袋、肥皂、宜蘭優質米,甚至還有花卉種子、盆栽與培養土,可種植療癒。此外,為了怕民眾在家無聊,還有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寬頻、台灣連線及台固媒體科技提供多元的電影、音樂、電子書及追劇等休閒包,以及LINE TV、LINE MUSIC 14天免費體驗序號、momo購物折價券300元。基隆市>>為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準備「暖心關懷包」,包包內有市長問候的暖心卡、衛教資料、口罩、酒精用品、簡易食品等,甚至有提供免費線上影音服務,陪伴度過居家生活上的不便。桃園>>在食物補給方面,設計出裝有零食、泡麵、燕麥、水、中藥材、用來消毒環境的氯錠等物資的「減壓紓食包」,提供給需居家檢疫14天的民眾。娛樂方面,則與平台CATCHPLAY+、LINE Taiwan、中華電信、KKBOX、蝦皮購物及台灣大哥大攜手提供2萬組體驗序號,兼顧追劇、聽歌或購物等各項服務,還有中藥黃耆等讓居家檢疫者烹煮食材補身體。台中>>台中市政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護包」,其中有電子書單,希望讓居家檢疫及隔離者利用閱讀舒解壓力。新竹市>>發放「居家關懷包」,提供口罩、體溫計、消毒液、垃圾袋等用品,並提供泡麵、零食,關懷包內也有心理諮商專線,與LINE TV和LINE MUSIC影音娛樂平台帳號,即日起若居家檢疫者與隔離者有送餐需求,市府將協助專人送餐。新竹縣>>關懷包內有關懷手冊、溫度計、口罩14個、肥皂、漂白水等物資。雲林縣>>「雲林防疫錦囊包」給居家檢疫、隔離者,包括居家環境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毛巾、小王子點心麵、八寶粥等生活用品,同時提供300組台數科「top news」APP帳密,全頻道免費居家收視14天,陪伴民眾度過隔離期間。>>嘉義縣體溫計,口罩14片(每天一片),漂白水及防疫衛教資訊等。>>嘉義市防疫安心包裡頭有14片口罩、漂白水、平安皂、運動彈力球、健康肌力操影片連結。高雄>>針對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懷服務,市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關懷包,內含物包括環境清消、洗手及心理諮商相關衛教宣導的資料、影片、口罩、關懷說帖內有「全民防疫 宅家看戲」的QR-CODE,並製作多語言版本依國籍發放。屏東縣>>縣府推出「屏安關懷包」,提供居家檢疫、隔離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體溫貼片及相關支援服務專線等,方便民眾在檢疫期間自我健康監測及有問題時可立即找到諮詢管道。>>花蓮縣居家關懷包,內有罐頭、餅乾、泡麵等乾糧,溫度計、口罩、乾洗手、沐浴用品、衛生紙,還有拖鞋、垃圾袋、曬衣架、環保餐具等日用品,並為女性貼心準備生理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