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活動.精彩回顧
搜尋
教育
共找到
2636
筆 文章
-
-
2020-04-09 名人.莉的自由
莉的自由/ 董至成婚姻為何走過21個年頭亮紅燈?逃避不可恥,但沒用!
董至成21年的婚姻結束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每一段關係在發生問題時,當事人心裡最清楚的。婚姻就是人生的部分事業,如果沒有用心經營,就像一間公司將面臨裁員、倒閉,而往往被裁掉的員工就是另一半!董至成兩夫妻一直是演藝圈大家稱羨的一對,董嫂為了幫董家傳宗接代,努力了數次人工受孕,即使所承受過程的疼痛、心理的挫敗,仍然堅持到最後,這就是愛情與女人獨特的韌性。而董哥也因董嫂的付出心疼老婆,當小孩出生時兩人的喜悅無法言喻。但12年後的他們「彼此都忘了初衷」,或許是時間久了、也或許是愛情淡了,讓他們再也沒有初衷這兩個字;當然確定的是他們忘了經營家庭、經營愛情,而讓初衷陣亡。董哥在節目上提到,不知道為什麼會被要求離婚,夫妻倆人走到這樣的地步,不會是一天兩天的事;部分的配偶在婚姻相處過程中,會選擇冷處理、甚至逃避;其實逃避只會讓裂縫無止境的擴大到崩塌,而毀了整個溫暖的家。董哥去大陸拍戲,卻在兩年中只與妻子、小孩團聚過三次;這樣的婚姻走上離婚的路,任何人都不會覺得意外只,是時間的問題。即將結束董嫂身分的羅若云,選擇由法律來處理這段婚姻,是正確的做法;有知名度的藝人,如果再經由媒體的渲染進行隔空對話,只會讓傷害更深,婚姻都要結束了何苦再傷害彼此呢?董在節目上喊話,希望羅能給他一個明白,這個明白董真的不清楚嗎?以及財產的平均分配,董說了所有的錢,都是他拼了老命賺來的,真是如此嗎?結婚以後,羅一直幫董處理事業的細項,理財及教育兒子,兩人對這個家都有努力的付出,何苦要在這時候再傷害對方呢?女人辛苦了一輩子,到最後想要的就是一個伴!游泳教練小恩成了她的閨蜜,無論她們的情愫發展是如何?但陪伴這兩個字是她們彼此想要的,而男人往往忽略了這點,這就是男女大不同。兩人沒了愛情、忘了初衷,就再也沒有感性,用法律(理性)來處理離婚事宜,應該是讓傷害降到最低的方式。婚姻一旦沒有愛情、初衷陣亡,連唯有的親情都無法維繫,那就放手吧!何苦讓大人們的決定情緒,而再去傷害到小朋友。莉的自由解析經由媒體看到這個案例,感觸良多,董在事業並不是很順遂時又面臨婚變,一定有怨,但他可曾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這段當年如膠似漆的愛情,為何會走到如此?因為董選擇了逃避,沒有面對已經問題重重的婚姻,抱著僥倖的心態,心想反正小孩羅也照顧的很好,也認定羅處事有分寸,既能幹又獨立,認為彼此都老夫老妻了,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就冷處理不面對問題。冷處理是逃避的一種方式,逃避是會讓事情發展到無法控制的情況,就如同董的錯愕「不明白為何會被要求離婚」,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羅,這又是一種逃避!羅選擇走法律途徑,自身不再發表任何言論,是因為她了解董。唯有藉由理性的第三方處理,透過公正,公平,公開的協商,沒有了感性就用理性取代,才不會再互相傷害,這樣也才能讓彼此找到平衡點。至於女女戀的傳文,在這段婚姻已不再是重點了;已經有問題的婚姻就算沒有女女戀,也會出現男女戀、男男戀。無論是精神出軌或肉體出軌,走到結束婚姻這條路,其實夫妻倆都要付相對的責任。愛情是非常薄弱的一種情感,只要一個點不對,就可能整個毀滅!為愛情走入婚姻的朋友們,應該要學習如何讓親情來支撐愛情,親情是無法抹滅的情感;用強大的親情去支撐脆弱的愛情,是經營家庭最好的方式,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就如同我的比喻,要一間公司穩定成長、獲利,就必須用心經營;那想要一段白頭偕老的婚姻,更要花心思努力的經營。人類是有七情六慾的,沒有愛情、親情,縱使有再多的財富,會快樂嗎?會開心嗎?所以家庭這個事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家一起努力經營自己的家庭公司,為自己創造幸福,開心的人生!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不敢收治疑似病例 李秉穎:應調整基層醫師防護規定
武漢解封,歐美疫情嚴峻,台灣清明連假人潮聚集,社區中如有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恐醞釀出下一波本土疫情。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說,最令人擔心的防疫破口就是沒有明顯感染源的患者,而防守戰線的最重要把關者就是第一線醫師。依現行規定,第一線醫師如果沒有隨時戴著N95,病人日後確診,就需隔離十四天,為此,許多基層醫師不敢收治疑似病例,建議調整現行適當防護規定,以免延誤感染者篩檢時機。基層缺防護 不敢收治疑似病例李秉穎分析,第一線醫師面臨多重壓力,首先,疫情當頭,民眾諱疾忌醫,病人銳減,收入也大幅減少,而政府紓困計畫對象令未列入第一線醫師。再者,連假後,採檢範圍擴大,只要符合旅遊史,罹患肺炎均須採檢,按照現行規定,接觸確診病患需要有高規格的防護,例如戴N95口罩。但醫師哪有那麼多N95口罩可戴,如有疑似病人就診,日後被確診,診療時未戴N95的醫師就會被隔離十四天。李秉穎說,過於嚴格的防護規定讓許多基層醫師心生畏懼,不敢收治疑似病例,而這些疑似病例全至大型醫院就醫,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建議適度放寬適當防護規定,比如允許外科口罩加上面罩,且診療過程不看喉嚨,這即視為適當防護,對第一線基層醫師來說,是比較可行的作法。武漢解封後 慎防中國疫情再現李秉穎觀察,國外的海歸潮正在消退,入境後嚴格的居家檢疫措施發揮了作用,近日來,境外移入病例正在減少。台灣本土案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病例所引起的家戶群聚,儘管部分感染源不明個案仍找不到源頭,但數量遠低於日本、南韓;最重要的是,國人防疫教育落實,正確防疫意識持續提升,養成勤洗手習慣,「台灣不一定會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武漢封城解禁,以及中國各地方的無症狀者和輕症者眾多,確實令人憂心。李秉穎表示,中國確診數據令人存疑,以台灣為例,防範嚴密,但確診數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變零;隨著封城令解除,中國疫情是否再現?這是全世界都密切觀察的。海歸潮趨緩 境外移入可望減少此外,歐美疫情也令人擔心,但觀察發現,歐美各國已經慢慢步入疫情趨緩的轉折點,如果好好控制,隨著海歸潮趨緩,台灣的歐美境外移入病例會愈來愈少。至於零星的感染源不明個案,李秉穎說,這是最令人擔心的破口,醫院、診所的第一線醫師應提高警覺。目前指揮中心已修改通報定義,如有肺炎,均需通報採檢,但部分診所缺乏X光設備,光靠聽診、觸診,很難診斷肺炎,建議基層醫師多加留意,如治療效果不好,就要立即轉診。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美國看台灣健保制度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2/24、2/26、2/28)。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我目前被困在台北,想就「健保保費的大漏洞」表示一點意見。其實我自畢業就到美國,對台灣醫療制度的了解可說是像井底之蛙。但是文中提到「第六類」,似乎就是像我這樣的人。我自2017從美國工作退休,回台機會增加,在2018恢復國籍,半年後加入建保,現在每月繳749元台幣的保費。常聽說,也見到,不少「同流」盛讚台灣制度既優秀又便宜,因此常回台作健康檢查或整治牙齒。看來改革方針也指向這一塊。如果提議要增加第六類的保費並取消出國時的停保,我毫無猶豫會舉雙手贊成。這一群組大概還保留在國外的保險,而其保費可能是大大多過749元台幣,靠近每月12002元台幣。用了服務,多繳一點健保費對應該是理所當然。對於這些人,取消政府40%補助及取消停保權益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井蛙如我想知道的是第六類,和增加的第七類,到底佔了健保多少「便宜」?增加這兩群族的保費對健保的虧損能有很大幫助嗎?老實說,大概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參加健保之後,還沒有用過一次服務。我是到現在要買口罩才用了健保卡。我在美國繼續醫療保險,所有檢驗也還在美國做。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有「家庭醫師」的連繫,較台灣的系統可能多一點親切感和連續性。要找醫師或醫師助理資詢似乎也比台灣容易。相信如我一般,在台灣繳費而沒有消費的人應該也不少。一般來說,「吃到飽」內存無可避免的危險。如果讓每個人繳五十萬台幣就可以去車行任選一輛車,不選高檔車的應該很少吧? 同樣,繳了保費,即使了解沒有健康的保證,至少會感覺「買」了心安的權利。因此,為防萬一,能多看醫生,多有會診,多做檢驗,越貴越新的越好,多用新藥,多打點滴,總應該是沒錯吧?被保人存著這種心態,醫務人員沒有理由採取不同意來引動反感,醫院、檢驗所、藥界當然欣然同意。低效率的運用資源,恐怕是入不敷出的更大原因吧?結果是政府挑擔子直到健保產生資源恐慌的現象。如果局限眼光只在一個小的漏洞,可能像是用手指塞住堤防上一個小孔就沾沾自喜覺得防止了淹水,卻忽略了坡防外水位已上升到即將越堤而過的程度。那就很不幸的本未倒了置。能夠有一個成功的醫療系統,所有參加者須要有同舟共濟的共識,了解「劫富濟貧」的必要,也知道做太多可能引起不期的副作用,而且知道一些人吃很飽可能造成另一些人餓肚子。要到達成功,最重要的還是醫藥教育。不僅是醫療界自身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育到所有在健保系統內的份子,以被保人為主角,真正做到看護人和被看護人在一個平台上的境界。也許我只是像瞎子在摸象,完全是偏頗之見。但是為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和一個相當成功的制度,希望一點淺見也能是一些貢獻。
-
2020-04-08 橘世代.愛玩橘
等疫情過去...揹起背包起步行!穿梭竹林賞雲海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地區坐擁豐富自然生態、獨特的地質景觀,有萬年峽谷、峭壁雄風等渾然天成景觀,走上雲嶺之丘可賞雲海、日出,還有木馬古道、石壁竹林步道適合健行,揹起簡便背包就能來趟山林微旅行。來到草嶺,可以先走10年前啟用的草嶺小天梯,其全長85公尺、落差70公尺,獨特造型相似竹山天梯,因而素有小天梯之稱,再往上行走來到草嶺十景之一的峭壁雄風。峭壁雄風是一處岩層順著層面往下滑動、斷裂而成的陡峭岩壁,長約140公尺、寬70公尺,呈45度傾斜,曾多次淹沒於草嶺潭之下,又因為草嶺潭潰決而重現,對愛好挑戰山林岩壁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接著是草嶺十景之一的蓬萊瀑布,瀑布是濁水溪上游清水溪支流的竹篙水溪源頭之一,海拔高760公尺,瀑布長100多公尺,若遇連續降雨瀑布寬幅可達5、6公尺,奔騰水流傾瀉而下十分壯觀。再來可到海拔1630公尺雲嶺之丘走走,此處位處雲林與南投交界,站上雲嶺之丘觀景台,可遠眺彰化、雲林、南投、嘉義及台南5縣市,早晨或下午還能欣賞雲海、夕陽餘暉,恍如置身仙境。還有位於草嶺石壁風景區的石壁木馬古道,早年是運送木材的棧道,在地方社區重建成為一條休閒步道,起點為「五元二角」遊憩綠廊道,終點是石壁東碧山莊咖啡莊園。海拔1200公尺的「五元二角」,搭配棧道、拱橋、人工湖形成綠色長廊,碧綠水色上竹亭矗立,沿途有孟宗竹林、杉林等原始林木,重現電影「臥虎藏⿓」主⾓在打⾾場景的⽵林,一片蓊鬱翠綠,景致相當優美。五元二角的由來,是因當地居民郭守發在此建造竹涼亭讓人躲雨,最早從三角形涼亭做起,接著又做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等,亭子頂部的角面相加起來總和剛好是五元二角,因此得名。更不能錯過的經年累月受水流湍急穿鑿沖刷的「萬年峽谷」,峽谷兩側裸露出層層岩石紋理,潺潺流水蜿蜒,綿延一公里的石床極具層次感、變化萬千,完全不輸給國外景色。不過雲林著名的秘境萬年峽谷,因為地形特殊、河床濕滑,曾發生過遊客不慎滑落溪谷死亡意外,雲林縣府2016年公告萬年峽谷涼亭以下區域禁止水域遊憩活動,遊客雖只能在觀景台欣賞,壯觀的峽谷。最後可前往堪稱雲林最美的山區學校-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 校區座落在海拔800公尺山上,2009年歷經莫拉克颱風侵襲,校舍嚴重毀損,在教育部與張榮發基金會支助下重建校園。校方把每棟校舍漆上不同色彩,讓學校猶如彩色糖果屋,與四周樹林、茶園交錯,加上雲霧環繞,樟湖校舍宛如人間仙境。草嶺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山區視野極佳、自然景觀更是美不勝收,適合假日出遊。怎麼去:開車走國道1號,從斗南交流道下到斗南接158乙縣道再接台3線省道,抵梅山後再接149號縣道,之後轉樟湖、內寮接草嶺公路就可達草嶺,再依沿途指示牌,可抵達各景點。如果從國道3號,北上從古坑交流道下→荷苞→內寮接草嶺公路→草嶺;南下走斗六交流道下→竹山→桶頭→內寮接草嶺公路→草嶺。大眾運輸工具,可先到斗六市火車站搭701公車,每周星期三至星期日,每天有4班次往返,沿途行經水岸藝術公園、勞工育樂中心、環球科技大學、荷苞、南投桶頭、草嶺等站,單趟行駛時間約60分鐘。公車資訊可上https://www.taiwanbus.tw/information.aspx?Lang=Cht&Line=10875網站。【精選延伸|台灣「慢遊」限定↘↘↘】。來趟大自然深度遊 用熟齡品味,品味人生。探索苗栗山海秘境 百年隧道變身「自行車道」!。新北健行必去森林古道! 水路相伴享受滿滿芬多精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留學生:法國禁足30天抗疫 還有人不知口罩怎麼戴
疫情讓獨留異鄉的Charlotte一夜長大。1995年次的她,去年才從台灣飛往法國南部圖盧茲攻讀大數據碩士,今年3月中就碰上全法封城,學校課停了,室友全都返鄉躲疫。距她離租屋四分鐘腳程的超市一度被掃空,口罩至今仍缺貨。法國確診新冠肺炎人數超過9.2萬,居全球第五。Charlotte接受越洋採訪表示,法國3月16日緊急宣布隔天封城,很多台灣留學生立刻奔回一萬公里外的台灣,但她擔心返鄉後上課有時差,也怕在飛機上感染,選擇留下。不飛的代價,是獨處在出家門一公里內的活動範圍,形如孤島。Charlotte說,法國預計封城到4月15日,民眾出門前都要用手機上網填單,載明姓名、住址、出門時間及理由,路遇警察臨檢要出示,違者罰135歐元。如累犯,罰金再往上加,還可能被判有期徒刑,要在家做牢六個月。人口和警察最多的首都巴黎,至今已開出30幾萬張罰單。Charlotte分享,民眾非必要不能出門,常見的出門理由包括工作、買菜、照顧老人等;政府也允許散步運動,但只能在離家一公里內活動,且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法國主要大眾運輸為地鐵,封城後也減班且不收費,只供仍需上班的人通勤。封城首日人民恐慌,當地超市食品貨架被掃空,讓Charlotte跟著害怕斷糧。商家為控管入場人數,家樂福一度要排一小時才進得了大門。入場後,六到七成採買民眾戴口罩和手套,其他人毫無防護就出門買菜。倒是收銀員防護周全,除在收銀機上加裝玻璃隔板、地上畫有格線保持距離,收銀員也都戴口罩、護目鏡。持續與台灣家人聯絡、定期收看台灣新聞的Charlotte觀察,若法國一開始就做足防護,也許不必封城。台灣農曆年節疫情一爆發,口罩立刻缺貨,她的法國同學都以為亞洲人天生愛恐慌,把看似感冒的病毒想得太嚴肅。2月底義大利爆發疫情,法國民眾才開始感到危險。直到上個月政府宣布封城,各地終於出現搶購口罩人潮。「歐洲人認為口罩是生重病才戴,很多人一開始還不知道要怎麼戴上,」她描述台灣與法國公共衛生觀念差異。Charlotte也羨慕台灣實施口罩實名限購,而法國任由民眾上藥局搶購,預估還會缺貨很久。她手頭上只剩五、六片口罩,未來預計減少出門、節省使用,希望能順利撐過疫情。她就讀的大學也隨法國封城而停課,情急之下,幾乎沒有一門課「超前部署」。她描述,學校停課後,每門課都移師遠距視訊軟體Zoom上進行,老師一開場就和學生說「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Zoom」。她指出,上課會遇網路不穩,也有些課需要操作資訊系統,但她在家只有一個電腦螢幕,又要看老師操作,看完後又得切換回自己的介面操作,很不方便,也容易跟不上老師的步驟。還有老師直接放棄。Charlotte說,她有一、兩門課宣布無法遠距教學,所以直接停課,也沒說明補課時間。另有些課修改作業內容,從團體報告改成個人作業,以利學生自己在家完成。法國停課和封城邁入第三周,Charlotte說她不再恐慌,至今出過三次門,在三房一廳的租屋中慢慢適應獨居生活。她看法國新聞,教育部長最近宣布5月4日復課。她認為沒辦法那麼準時回校園,但這幾天看著在地重症人數減少,讓她相信疫情終有落幕的一刻。
-
2020-04-04 橘世代.健康橘
善用長照2.0 寒溪部落同村共養共老
未來,你想要在什麼樣的地方老去?宜蘭大同鄉泰雅族的寒溪部落,和所有偏鄉有著相同的處境:青壯人口外流、少子、獨居老人多。這幾年,他們在部落建構照顧系統,讓面對現代化衝擊的部落找回過去「互助照顧」的精神,孩子「同村共養」,老人家「同村共老」。鄰居女孩 祭典員兼照服員2月初的周五, 好幾天的陰雨結束,陽光照亮了蘭陽平原沃野,也曬乾了山腳下的泥土。看見太陽,寒溪村裡的人都露出了笑容,這一天是1年1次的「小米播種祭」。寒溪村距離宜蘭縣羅東約13公里,由4個泰雅族部落組成。這天早上10點多,已有約30多位年邁村民聚集在「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旁草地,協會人員趁祭典開始前,幫老人家量血壓、體溫。儀式由80多歲的部落耆老主持:殺雞祈福,祈求一整年健康、豐收,接著播撒小米種子,最後大家會享用醃肉,一起午餐作為祭典的結束。「殺雞獻神,代表獻出自己」協會總督導方喜恩解釋,「小米播種祭」是泰雅族傳統重要祭典,但從日治時代起,因怕聚眾生事被禁止,一直到4年前又開始。下午,協會回歸日常工作,早上是祭典工作人員的陳思旋、林璇君,下午成為部落照服員,騎著機車進部落訪視。首站是部落雜貨店,雜貨店的阿嬤本來就有糖尿病、高血壓,燒開水不小心燙傷腿部,罹患蜂窩性組織炎。陳思旋就住在阿嬤家對面,一進門就用族語跟阿嬤打招呼,抹藥、量血壓、記錄阿嬤這幾天的健康狀況,提醒吃藥和抹藥的注意事項。離開阿嬤家,陳思旋和林璇君騎車轉往第2站,探訪1位獨居奶奶;剛睡醒的奶奶迷迷糊糊地跟思旋說好久不見,她笑著回答:「奶奶,我們中午有交通車接妳到據點吃午餐,我剛剛才夾菜給妳呢!」奶奶呵呵呵不好意思笑了。這是寒溪部落的日常,原本是看著長大的鄰居小孩,祭典時化身部落工作人員,需要照顧時,又以照服員身分出現。政府長照2.0政策推出後,寒溪部落成為少數靈活運用政府資源,發展出獨特部落照顧系統的原鄉。老幼共照 推部落互助傳統過往的寒溪部落有幾位老人家,因無人照顧送到養護機構,身體功能急速下降,有段時間連續好幾位老人撒手人寰。協會思考,能否在既有環境與人力下,發展符合在地需求的部落化照顧模式。其實在悠遠的、還沒有長照2.0的年代,部落就是這樣互助照顧的。方喜恩小時候,會在部落看見一些不認識的臥床老人,他問媽媽:「那是誰?」媽媽說:「那是誰的爸爸,本來在其他部落,現在接來照顧。」那時候,族人家中長輩失能或失智,仍然能在大家眼下生活,部落會彼此幫忙,照顧重擔不會只落在單一家庭。媽媽常跟方喜恩分享年輕時照顧老人家的光景,「雖然辛苦,但心裡很踏實。」方喜恩也記得,每次阿嬤要出門砍柴或去田裡工作,就會交代鄰居:「我孫子妳可以幫我看一下嗎?」他從小就知道,無論老小,在部落總有人看著、總有一口飯吃,不會餓死。那時部落務農維生,大家不用到外地工作,部落凝聚力也很強。現在不同,農作價格不穩,多數青壯人口在外從事板模工或農業季節工,一去數個月,部落體系瓦解,也讓老人的照顧問題浮上檯面。長照政策 催生照顧者考照2007年,協會成立,一開始是做例行性健康檢測、發送物資、資源轉介等,後來發現許多老人家白天家裡沒人,中午沒飯吃,便開始送餐服務。協會讓部落婦女成為志工,照顧部落的老人家。政府推行長照政策後,原本以為有更多資源可用,沒想到這個源於主流文化思考的政策,放在原鄉卻有許多窒礙難行。例如長照法規定要有照服員證照才能做照護工作,使原本熟悉部落的志工無法照顧老人家,而拿到證照的照服員因不了解文化、不會說族語,無法和老人家溝通。協會討論後,決定正面面對體制,於是所有做照顧的人員都去考證照。意外的為本來無業或打零工的部落婦女,創造了工作機會。照服關懷 遍及全部落區域又如,政策鼓勵老人家的活動場域以「社區關懷據點」為主,但在部落長大的方喜恩知道,能夠自主活動的老人家更喜歡在自己的田裡活動,因為那讓他自在、有價值感。「照顧場域不應限於據點,而是整個部落。」於是寒溪村的照服員,服務區域遍及全部落。他們在阿公種米時去訪視,請教種小米的訣竅,那時的阿公不是在據點等著吩咐的老人,是充滿智慧的米農。他們陪阿公阿嬤聊天,走進老人家的生活場域,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方喜恩也試圖把「被現代化切割得很碎」的部落做整合。他說,現在幼兒只待幼兒園、學童就在國中小、老人屬於老人中心,什麼機構照顧什麼年齡層,一清二楚,但過去不會這樣細碎分工,而是「我需要,有人就在我身邊」,大家會彼此看顧。在地安老 原鄉老幼共傳承他們讓老人照顧更老的人,是照顧也做技藝傳承;他們讓小孩跟著老人編織、種田,說是老幼共學,讓孩子從教育開始,重建部落照顧系統。今年初,有個不到40歲的獨居年輕人在家中猝死,過世那天,部落馬上接手他的後事,為他守靈直到出殯。「就像有家人送他最後一程。」方喜恩說,現在部落的互助系統即便大不如前,但仍是存在的。寒溪部落現在努力的,不只是給老人家舒適自在的老後生活,更是恢復部落原有的、以「人」為主體的照顧系統;這一天或許遙遠,但慢慢走,總會到的。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你所不知道的長照↘↘↘】。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照顧不離職 善用長照資源有3招。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
-
2020-04-0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瘦身「覺得悲慘就不會成功」 醫師用佛系減肥法1年半減20公斤
「我是到蘇州開新書發表會時,才開始覺得事情大條。」當時帶去的西裝居然穿不下,只能塞在我從琉球買回來的寬鬆襯衫,那一刻真的覺得應該要「減肥」了。一年半來減了至少20公斤,一周只吃兩到三次的澱粉,每天運動15分鐘至今不間斷,改善了高血脂症,精神也變得更好。體重隨工作量增加2001年升上主治醫師開始,我的體重就隨著工作量增加不斷的往上爬,社會剛經歷了921大地震、美國911事件、全球金融風暴,累積下來的負面能量,在2003年SARS過後大爆發,台灣的自殺率來到每十萬人有13人,成了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自殺高風險國家。精神科醫師負責自殺防治的業務開始激增,同時間安寧共照起步走,自己又成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每天坐在椅子上看診、開會的時間愈來愈長,便當愈吃愈多。2010年接了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又是自殺防治中心主任,2014年又多了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2015年變成精神部主任,所有的工作集於一身,從早上六點起床到凌晨兩點才有辦法躺在床上,忙碌的生活長達了15年。外食加消夜曾達88公斤在這段超級工具人的年代,天天吃外食,下夜診就跑到夜市吃消夜,加上常吃美食慰勞辛苦的自己,也沒有體力可以去運動,體重最高重達88公斤,長年有高血脂症,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都超標,血糖也偏高,就是典型的「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病人,睡覺會打呼、爬樓梯還會喘。改用「類生酮」減肥法直到一趟旅程才驚覺這樣很不健康,起心動念後,開始利用自己專長規劃減肥。兩年前生酮飲食正流行,試了幾周發現不可行,要我不吃澱粉完全不可能,使用的椰子油又是飽和脂肪酸,讓自己健康非常不好。後來,我修正為「類生酮」減肥法,因為我愛吃美食,因此每周還是會吃一到兩次的適量澱粉,以優質的五穀根莖類為主,例如:地瓜、燕麥等,每個月也會吃兩次麵食,像是拉麵或牛肉麵,這樣就不會讓減肥太悲慘。油品的選擇,以omega3及6為主,我買了十多種油輪流使用,包括亞麻仁油、苦茶油、南瓜籽油、橄欖油、沙棘果油、酪梨油,不只可以涼拌也能單喝,好的油不只可以抗發炎,還能保護腦細胞。我很喜歡去麵攤吃麵,飲食原則是「只喝湯不吃麵」,搭配吃燙清菜、豆干、海帶,外加豬頭皮、豬皮等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另外,會補充優質蛋白質不讓肌肉流失,一周吃三到四罐的水煮鮪魚罐頭。運動全在客廳完成為了保持肌力,一定要運動,我的運動方式全在客廳完成,因為不用場地,能持久維持運動才是重點,因此我會在電視購物買簡易運動器材,放在家裡使用。最初就買一個不會掉呼拉圈,能算圈數又能算熱量,一次搖一千下,可消化140大卡,邊看電視邊搖,15分鐘就可以完成,為了讓運動多樣性,也會在家裡跳繩、仰臥起坐,出國就可以做深蹲,一天50下,從2018年9月開始減肥運動至今都沒有停過,每天都維持15分鐘的運動也不太難,「只要減肥覺得悲慘就不會成功」。一年多來,我的體重維持在65到68公斤間,最近疫情嚴峻,很多會議都取消,最大的好處是便當少吃,體重又往下降了。這種看似佛系隨性減肥法,依著人性走,只要「持久」就能戰勝脂肪。方俊凱小檔案現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專長:●心理腫瘤醫學●酒藥癮戒治●自殺防治●安寧緩和醫療經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
2020-04-01 橘世代.愛玩橘
賞螢步道全長660米!還能觀河看山賞桐花
每年4到6月是賞螢季,全台60多種螢火蟲,新北市境內就看的到一半左右!新北市烏來、土城等山區都是知名賞螢地點,此時常見螢火蟲種類為黃緣螢、端黑螢、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等。晚間6點30分至8點是最佳賞螢時間。螢火蟲出沒地點多在能見度低,無光害的山區,賞螢應注意自身安全,最好結伴同行,避免發生意外。位在土城的承天禪寺,除了是知名景點,每到賞螢季,都會吸引許多人慕名前來,賞螢步道全長約660公尺,民眾可在假日安排一日遊,除可遠眺淡水河、近看觀音山,此時也正是桐花季,也可到桐花公園賞花,日落時再到賞螢步道賞螢。石壁寮溪清溪步道也是土城賞螢地點之一。位在烏來的信賢步道,是北台灣地區螢火蟲多樣性最高的地方,全台總計有60多種螢火蟲,光信賢步道就有12種,種類非常多,每年3月到11月,可陸續看到黃胸黑翅螢及鹿野氏黑脈螢、紅胸窗螢、凸胸窗螢、山窗螢等等,都以步道兩旁的潮濕山壁或山澗為主要棲息地。烏來瀑布公園、雲仙樂園、福山觀景橋等都是賞螢好地方,烏來區公所每年都會舉辦賞螢活動,將賞螢與烏來在地原住民文化、溫泉結合,讓民眾除了可以放鬆、了解原民文化,也可以近距離觀賞螢火蟲。除了土城、烏來以外,新店銀河社區、平溪紫東社區、貢寮龍崗社區、文山農場、新店和美山步道、三峽安坑里、平溪老街都是很熱門的賞螢景點,社區往年也都會有賞螢導覽。如想知道更多賞螢去處,新北市農業局也提供「新北市賞螢全攻略」,讓民眾秒懂賞螢地點、時間與交通方式,各公所往年都會舉辦賞螢活動,但因新冠肺炎影響,活動是否取消或延期,民眾可上各區公所網站查詢。農業局提醒,民眾在夜晚賞螢時要謹記不喧嘩、不捕捉、不以燈光直射螢火蟲,以及沒有光害的「三不一沒有」原則。如果要攜帶手電筒,必須要以紅色玻璃紙罩住,避免干擾螢火蟲活動。賞螢期間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最好結伴同行,避免發生意外。★賞螢小叮嚀:穿著長袖衣服、長褲、布鞋,可避免蚊蟲叮咬,勿入草叢以免被蛇咬傷;可攜帶手電筒(請用紅色玻璃紙套住燈罩),結伴同行、不脫隊;並保持安靜、不喧嘩、不驚擾、不任意捕捉或帶回螢火蟲。【愛玩橘/賞螢特輯↘↘↘】。螢光中賞「藍眼淚」 噓,關掉大燈來場生態饗宴|桃竹苗賞螢。期間限定!螢火蟲提前現身 螢光閃閃超浪漫|台中東勢。無汙染旅行:高屏螢火蟲步道 正是閃亮時刻!。賞螢不用奔郊外 北市3「都市幽境」呼出閃閃螢光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3-31 性愛.性別議題
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伴侶盟調查:近6成遭原生家庭不友善對待
今天是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公布「跨性別人權現況問卷調查」結果,有近6成跨性別者曾遭原生家庭不友善對待,近7成4跨性別者在國中階段遭受騷擾、霸凌等,超過5成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去上廁所」。伴侶盟呼籲政府政策應看見跨性別群體多樣性、國小課程應納入性別認同知識。伴侶盟今天公布「跨性別人權現況問卷調查」,這份調查從3月14日上線到3月25日,共592人填答,留存576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6到8成的跨性別者在國中前摸索並建立自我性別認同,但也是在這個關鍵階段,有高達47.68%受訪者曾在校園遭不友善對待, 其中國中階段情況最為嚴重,佔74.09%,而當跨性別學生遭霸凌時,則有高達75.30%選擇不處理,尋求官方管道協助不到1成。調查也指出,59.65%的跨性別者遭受到原生家庭的不友善對待,其中言語暴力高達94.82%、情緒暴力也有48.48%,家人強行矯正輔導、就醫者也高達48.78%。生活日常經驗裡,55.41%跨性別者曾「不敢去上廁所」,另有24.32%延遲或不願就醫,22.01%在買服飾、配件時遭到店家或顧客刁難,18.53%曾在公共空間被騷擾或攻擊達18.53%;職場上,約有近4成跨性別曾因性別因素在職場上遭受歧視或罷凌,其中有41.88%因跨性別身份不予錄用。跨性別者Alice說,跨性別者在工作、就學、就醫、甚至上街光街都相當困難,有人因不敢在外上廁所,整天憋尿憋到生病,也有人為了存到性別重置手術的高額費用,到八大行業上班,更有人被家人趕出家門,也有人曾被公司要求到一樓大廳上公廁。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問卷結果顯示,有52%填答者選擇單一性別認同,僅填答男或女性,另有48%填答非二元性別、既是男也是女、性別流動、跨性別、或無性別者,顯示其實跨性別群體在自我性別認同上有多樣面貌、差異,只採「男變女」或「女變男」二元化分類,無法充分理解跨性別者的生命經驗,因此國家曾拋出的第三性別政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彈,建議跨性別政策應更細緻與社群溝通。為改善跨性別人權處境,伴盟提出7項訴求,包括取消強制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納入健保給付、性別登記與變更政策廣納跨性別群體意見、看見跨性別群體多樣性、政府性別統計應納入跨性別、停止區分異性婚同性婚、國小課程就應納入性別認同相關知識。伴盟監事、國小老師劉芳良表示,問卷裡有高達7成跨性別學生遭不友善對待時,選擇不處理,代表這群孩子為了生存,在最壞的處境選擇吞忍,教育的責任應該是讓所有孩子在認同上得到安適,而不是帶著困境一路長大,大家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也沒有一個孩子應該在性別認同輸在起跑點上,跨性別也是美好的孩子, 期許每一個老師都能成為跨性別孩子的重要支柱,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
2020-03-31 橘世代.好學橘
敬農夫!退休校長學下田「晨昏背天面地,不亦快哉」
「孔夫子不如老農?」老農的玩笑話,讓嘉義縣國小退休校長李榮善轉型農夫,種出優質火龍果,採友善環境無毒栽培法,不施農藥及化肥,取名「夫子自然農園」,到農學院上課,從失敗中理出經驗門道,以有機農法管理,讓果園成為食農教育場域。7年前,剛滿50歲李榮善從水上國小校長退休,向老農請教如何種稻,老農開玩笑說「孔子不如老農」,讓他感到挫敗,妻子吳珠羽及另2對校長夫婦退休,大家相約在太保市共買9分地務農,「轉行當農民很痛快(痛苦、快樂)!」他說,農夫靠天吃飯,天氣及政策就是老天,無法掌控,只有靠勤奮打拚,他說,務農有意想不到風吹日曬,筋骨勞頓,面對台灣潮濕溫暖氣候容易病蟲害肆虐,又要堅持固守友善土地、無毒草生栽培、不噴農藥,著實吃盡苦頭,不論是病蟲害或極端氣候,有困難就是面對,找出方法全力以赴解決,這也是對自己能力與信心考驗。記得2018年823重大水災,紅龍果泡水24小時就岌岌可危,農園足足淹沒40小時,又持續約三周土壤持續飽水,農友們都預測凶多吉少,要有廢園的心理準備。水退之後果然8成底莖腐爛發臭,想必根系也大多窒息敗壞。這事讓他好幾天白天拼命刮除腐莖晚上徹夜難眠。有天半夜起身擬定一份戲稱「死馬當活馬醫」的搶救計畫,一步步確實執行,不斷滾動修正,2個月後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紅龍果總算恢復生機,傷害降到最低。他說,當農夫至今1000多個日子,晨昏背天面地,從申請生產追溯QR,升級到合格吉園圃安全蔬果,去年更升級通過驗證取得「產銷履歷標章,不亦快哉!」李榮善巡視果園,每株只留1至2顆,不疏果每株開花2、30朵,果實多變小,疏果後果實營養品質好,火龍果盛產,給他震撼教育,一開始供貨果菜市場,老闆嫌水果賣相不如噴藥價格低說,太可惜了,就這樣,他採取網路宅配行銷,打出口碑知名度,不擔心沒銷路。「我敬重農夫,所以我學習當農夫!」,他說,50幾歲還有體力勞動,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體變瘦變健康,跟農夫比較,有退休金沒心理壓力,但務農不簡單。他強調,校長退休務農不是放下身段,是感恩先民,並向農夫學習勤勞儉樸生活哲學,「務農3年多,我曾有後悔念頭,但勞動有不可思議的樂趣,何時是生命盡頭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未來會繼續以純真智慧、簡單生活,悠遊於天地、寧靜以致遠。」【精選延伸↘↘↘】。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留學生:「土國阿中」受信賴 穆斯林朝拜小淨成防疫優勢
土耳其自三月十一日出現確診首例後,疫情快速惡化,到廿八日為止已破七千四百例,一○八人死亡。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留學的陳柔伊說,一周前已禁止六十五歲長者出門,近日加嚴,宣布國際線班機停飛,並限制城際移動,出省須經省長許可,土國超過十個村落被封鎖。土耳其超過九成是穆斯林,擔心每周五穆斯林主麻日禮拜有病毒擴散隱憂,土耳其宗教事務局早在本月十三日即宣布,穆斯林可以在家禮拜,不必前往清真寺做集體禮拜。陳柔伊說,土耳其衛生部長克扎每晚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就像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和陳都是醫師專業,頗受土國人信賴,被台灣留學生稱為「土國阿中」。克扎日前要國人晚間九點站陽台為醫護人員鼓掌,凝聚防疫正能量,引起回響。陳柔伊目前為土耳其哈傑泰佩(Hacettepe University)美術系博士生,為響應台灣代表處為土耳其醫護人員加油打氣的活動,畫了一張克扎的水墨肖像,紀念「這陣子最常見的男人」。土耳其教育部日前宣布各級學校停課到四月底,有遠距設備的學校可採視訊教學。陳柔伊說,今年二月台灣忙著抗疫時,她與其他留學生有預感疫情將延燒至土耳其,及早備妥口罩、乾糧等,出門一定戴口罩,也落實環境清潔消毒,「人在異鄉,必須格外謹慎,有準備,就不至於恐懼失措」。陳柔伊說,當地口罩大缺貨,從一只一里拉(約台幣五元)漲到四十里拉,政府打擊惡意哄抬,加上全力生產口罩與酒精後,最近口罩降至三至四里拉。另一名葉姓留學生說,近日出門到安卡拉市區採買生鮮食品,發現路上人車大減,地鐵站空蕩蕩,許多餐廳關門或只限外帶。土耳其有計程車將駕駛座與乘客座之間隔透明塑膠布當防護罩;銀行、超市櫃台也有類似做法。遠嫁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馮芷玲提到,土國家庭常備的科隆水,酒精濃度在六十五至八十度之間,有淡淡香氣,可噴在手部,被認為有消毒、提神醒腦作用,科隆水也成了當地防疫聖品。因為穆斯林每天要向麥加天房方向朝拜五次,朝拜前要做小淨,洗手、洗臉、漱口,因此大部分公共廁所配有洗手乳,這項習慣也成為防疫一大優勢。
-
2020-03-28 癌症.癌友加油站
超級好朋友兼癌友 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楊志良告訴你善終好方法
眾所皆知,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與葉金川是超級好朋友,不只兩人都是公衛學者,也當過同樣的官職,還是癌症病友,今天兩人在聯合報與國衛院舉辦的「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中分享當癌友的心得。兩人共同認為,一生中不死在癌症上也會死在別的疾病,而癌症就是一般疾病並不用在意,還比高血壓好處理。比葉金川大四歲的楊志良,一上舞台就跟老友用手肘打招呼,他們說,沒辦法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這樣打招呼最安全。楊志良開玩笑地說,一個人遲早要得一個病,都不得也很奇怪,若一生中要得到一個癌症,那我寧願是攝護腺癌,它的預後是最好的,我至今都沒有任何感覺,也不覺得自己是癌症病人。談及當初罹癌,楊志良說是在亞洲大學教學時體檢發現,經過兩次的檢查後確認是前列腺癌,我第一時間就跟老婆、媽媽及女兒告知病情,「我叫她們上google查下,就知道這個癌症沒什麼……還是她們不愛我,怎麼一點都不緊張。」楊志良哈哈大笑。而先後罹患淋巴癌及基底細胞瘤的葉金川,看似比較「不幸」,被兩種癌症纏身,實際上。葉金川認為,「男人終其一生有五成的機會得到癌症,女人是四成,只要活得夠久都有機會,因此,對待癌症就當一般疾病看待就行。」反而自自己得到癌症後,開始想像未來癌後的生活。葉金川認真的想,「每個人對生命要有個臨界點,若年紀太大的癌友要花太多時間、金錢去跟癌症搏鬥,那還不如去跟世界搏鬥,但年輕人得到癌症,因生命還很長,當然是要跟病情全力一搏。」葉金川一直認為自己65歲得到癌症是太早了點,因此,他積極治療,先花100元解決基底細胞瘤(皮膚癌的一種),也開始認真的過生活,登山爬百岳、嘗試高空彈性等挑戰性的運動。看著老友積極對抗癌症,楊志良笑笑地說,「一個人能活多久的預測因子是什麼?其實,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像老葉(葉金川)就想活很久,就積極治療癌症,又去爬山又看美女,才能更快樂活得更好。」兩人對於目前醫療教育的推廣也有些建言,葉金川認為,很多癌友都發現太晚了,有時候早期發現後就是先去求神拜拜,等回到醫療體系就醫時都太晚,癌症預防宣傳應該要像防疫宣傳清楚又明白,常常都看能得到,讓大家知道癌症也提早預防,先戒菸酒檳榔,檢驗B、C肝檢測,加上國健署的四癌篩檢及多運動,就可以解決六到七成的癌症。楊志良也有相同地感慨,國家有給付的癌症篩檢為何不做,自己的哥哥就是如此,拖到最後才發現是大腸癌末期,後來我們就選擇緩和安寧醫療,讓哥哥可以好好的跟親友告別,醫療的目標是讓人「好死」,並不是只活得久,而緩和安寧條例及病主法,都是讓人在積極治療得不到好結果時,可以讓人善終的好方法。
-
2020-03-28 養生.家庭婚姻
「媽,好久不見,我今天結婚!」…一個堅持兒女要娶嫁醫師的故事
「妳就是我兒子的女朋友嗎?你們交往多久了?妳是怎麼認識我兒子的?」不用上課的假日一早,一通電話打進女生宿舍找某位女同學,劈頭就是一堆問題。「請問您是哪位?我不知道您的意思。」被指名接電話的女同學仍一頭霧水。話筒另一端開始一連串咒罵,指責她擔誤了自己兒子的前途,女同學這時候才知道,打來的是自己男朋友的母親,交往到現在還未正式見面,沒料到第一次通上電話卻是被如此對待。「伯母,我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雖然對方的態度相當不客氣,但礙於是長輩,女同學還是希望能理性溝通。「不用假裝有禮貌!我們之間沒有誤會,請妳離我兒子遠一點,他只能交系上的女朋友!」說完最後一句話,男友母親便掛上電話,不給她任何回答的機會。醫學系有個男同學,在社團活動中認識一位外系女生,兩人雖然在校內公開交往,但男生卻始終不敢跟家裡提起,自己交了個非醫學系的女朋友。理由是他家族很重視「血統」,男性成員都得當醫師娶醫師,女性成員就算考不上醫學系,也會想辦法相親嫁個醫師。所以他和非醫學系的女生交往,等於犯了家族大忌,長輩們都相當不滿意。面對家族的壓力,男生總在女生面前保證:「給我一點時間,暫時先別讓我媽知道我們交往的消息,不過妳也放心,不管我媽怎麼說,她是她、我是我。」也由於學生戀情距離論及婚嫁還有很長一段路,所以女生並沒有給男生壓力。況且兩人都相信,只要真心相愛,沒有什麼難關無法度過。可惜紙包不住火,男生的母親從兒子的電腦通信紀錄中發現這位交往中的女生,在家裡大發雷霆不說,居然直接打到女生宿舍興師問罪。在他母親的價值觀中,孩子的擇偶條件說好聽點是門當戶對,講白了就是要「血統純正」。出了這麼大的事,男生好說歹說,才把女朋友的情緒給安撫下來:「我保證會說服家人接受我們交往的事實,一定會保護妳,不讓妳再受委屈。」從小到大男生都走在父母規劃好的人生道路上,沒有任何違逆,但為了悍衛自己的愛情,這是他第一次鼓起勇氣反抗—在某次家族聚會前提出要帶女朋友出席的要求。果然他母親一口就回絕這個請求:「自己家人吃飯,我不希望你帶外人回來,請問她算什麼身分?而且你當醫師的哥哥嫂嫂都會出席,一家人聊醫院裡的事,她插得上話嗎?」這些酸言酸語直指他的女友因為非醫學系出身,所以沒有資格成為家族的一分子。「為什麼在妳的觀念裡,女朋友非要是醫學系不可?難道不念醫學系,就不會是好女孩嗎?」「不是醫學系的也行,我在俱樂部有幾個朋友,女兒都是念法律系的,如果你喜歡也可以介紹。我說句實在話,功課不好品行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像這種不是念明星高中,又考不上第一志願的人,你說她有多好多好,我都不會相信的。勸你早點死心,在越陷越深之前趕緊分手!」談話就在不歡而散中結束,溝通沒有交集的狀況下,兩人的交往只能從公開轉為地下。不幸地某天女生急性腸胃炎,男生在陪她看病時被正在醫院實習的堂哥遇見,可想而知,家裡又掀起一波風暴。不堪龐大的精神壓力,某天男生在女朋友的懷裡情緒崩潰,女生心中暗自做了決定,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她打算和男友的母親談一談。「伯母,我知道您不喜歡我,但請給我幾分鐘時間好嗎?」刻意選了個男生有課的時間,女生邀請男生的母親在學校附近的咖啡廳見面。「我的耐心跟時間有限,有什麼話就快說吧!」「除了不是醫學系學生,請問我做錯了什麼?還是我可以改正什麼嗎?」「考不上醫學系,能力不足不是妳的錯,錯是錯在跟我兒子交往,錯在妄想攀上我們家,妳能改正的就是自己離開。」「在您的眼中,難道非要念醫學系才有前途嗎?難道只要不是醫師,就不配和你們家的人交往?」一直隱忍著的脾氣,終究耐不住一再的冷嘲熱諷而爆發,況且這樣的嘲諷一點道理都沒有。「跟我說這些沒用,這些話妳可以去找個跟妳一樣水準的人說。我想妳也知道,你們兩個在一起沒有人會祝福。現在妳對他來說還有新鮮感,所以他不惜與家人對抗,如果逼我使出殺手,到時候換他要求分手就難看了。」這位母親說到做到,她用斷絕經濟來源和緊迫盯人的方式進行全面控制,房租水電費都由她直接支付,每一筆吃飯交通購物的費用都必須透過發票來請款,讓男生口袋裡沒有多餘的一毛錢。去任何地方都必須報備,不時還突擊檢查他的通信與通話紀錄。 長時間的經濟、時間與精神壓迫下,這段學生戀情終究以分手收場。畢業後進入醫院工作,男生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搬出去外面住,擺脫母親的監視與經濟獨立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女孩,一位同單位工作的護理師。「住在外頭還習慣嗎?有沒有遇到適合的對象?需不需要幫你介紹?」偶爾母子還是會在電話中聊上幾句,母親對孩子這些年都沒交女朋友有點著急。「我現在有女朋友,是院內同事。」「真的啊!那太好了,改天請她回來家裡吃飯。她是哪一科的?」「她不是醫師,她是護理師,心地很好,我很喜歡她。」「你怎麼講不聽呢?學生時代玩玩就算了,已經出社會要結婚的人,為什麼不交個女醫師呢?」母親又開始向他說教,還是脫不開成績、頭腦、品性、家教等與婚姻融洽風馬牛不相及的邏輯。「媽,對不起。我已經從家裡獨立,請尊重我的選擇。」這一次沒有大吵,沒有咆哮,男生很冷靜地掛上電話。這天晚上,正是小夜班護理師忙碌的時候,一位怒氣沖沖的婦人在護理站破口大罵,音量之大引起許多病患與家屬側目。「我要求妳馬上跟我兒子分手,不准再糾纏他!」自己的兒子不受控制,失去理智的母親把矛頭轉向女主角。「妳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是妳兒子主動來追我的。」女主角也不是省油的燈,對於沒來由的謾罵,她毫不客氣地回擊。或許早已習慣了人家看她臉色,如今竟接二連三被兒子和自己口中的壞女人頂撞,這位母親更是怒不可遏。「這種事一個巴掌拍不響,妳敢說不是因為他醫師的身分才接近他?妳敢說不是因為看上我們全家都有綠卡?妳如果不接受追求,他也不會跟妳在一起。」「我們的感情是因為對彼此的珍惜,不是因為對方的身分地位。」「妳以為他護著妳,就不用在乎我這個母親嗎?就算你們不分開,也不可能進得了我們家。而且我們全家族都是醫師,妳能有什麼地位?妳被瞧不起我管不著,但家族的人會怎麼看我兒子,難道妳希望他為了妳,跟家族斷絕關係嗎?如果妳真的愛他,就替他想一想。」男友母親最後這句話,提醒了女生自己午夜夢迴曾經想過,但一直不敢面對的事。接下來的幾天,她陸續接到護理部高層的關心,雖然長官沒辦法干涉部屬的私生活,但也不諱言地說,她男友的父母是醫界有力人士,透過許多管道向院方施壓,希望她知所進退。「你的家人不接受我,不是我的錯;你沒辦法讓家人接受我,也不是你的錯。你母親說的對,勉強的結合對你我都不好,我也不想成為破壞你與家人關係的罪人。不要再找我,回去當你媽的好兒子吧!」某晚男生回到兩人同居的套房,發現人去樓空,只有一張簡短的字條。「為什麼要放棄?放棄不就讓她稱心如意了嗎?」女友的同事說她匆匆辦理離職後便不知去向,男生發了瘋似地撥打著已關機的電話,心碎的他在語音信箱中留下這段話。那天之後,女生與他斷了往來;同樣的,他也與家裡斷了往來。家族的聚會他再也沒參加過,年夜飯的位置永遠少他一人。母親打過幾次電話給他,不是不接就是接了馬上掛斷。試過到他工作的醫院找人,得到的消息竟也是已經離職。「妳知不知道妳哥現在在哪裡?如果聯絡得上他,叫他有空回來吃飯。」即使這兩年音訊全無,做母親的仍惦記兒子,她知道女兒跟哥哥向來感情很好,或許知道點消息。「哥哥目前不在國內,他兩年前就申請出國攻讀博士了。」 轉眼過了四年,這位老同學順利取得博士學位歸國,我們幾個好朋友幫他辦餐會接風,席間他提到近期將在國內補辦婚宴,妻子是當年離他而去的那位護理師。「天下如此之大,你們怎麼能夠重逢?」我對這份得來不易的緣分相當好奇。「也不算重逢,是我追到美國去。」酒杯放下,他幽幽地說著這些年的遭遇,「我輾轉從彼此的朋友那邊得知,她一個人出國遊學散心,二話不說機票買了就追去,剛開始她仍不願復合,之後終於慢慢讓她重新接受這段感情。為了遠離無謂的煩擾,我索性申請國外的學校進修,所以兩個人就在異鄉重新開始了。」「家裡那邊呢?你媽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當年他母親的種種事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也知道自此之後,他便與家裡斷絕往來,因此另一個朋友很直覺地關心。「再說吧!我還沒想好。」沉吟了一會,他似乎不想談這個敏感的話題。「我回臺灣了,今天中午一起吃個飯吧!」雖然電話那頭口氣冷淡,但聽到失聯已久的寶貝兒子打來,做母親的還是喜出望外。「你這幾年好嗎?最近在忙些什麼?」「我過得很好,今天中午結婚。」延伸閱讀: 咖啡和牛奶一起喝,小心出「這問題」!原來關鍵出在「喝的順序」●書籍介紹有一個銀蛋叫彼得,從小生在大醫院:借學分、逃兵役,戴鋼盔赴晨會的實習血淚作者:傅志遠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3/14作者簡介/傅志遠 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長庚醫院副教授、臺灣外傷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字創作者。行醫多年,以救治外傷與急重症病患為職志,堅守外科急診第一現場,見證生命的力量並深刻觀察人性,目前服務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對醫學教育與臨床研究充滿熱忱,教學風格如其刀法一般鋒利,主持之「外傷電力公司」廣受好評,連續多年獲醫學生票選為優良教學主治醫師。以筆名 Peter Fu 經營的人氣部落格:「急症外傷外科的大小事」,為 2011 年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最佳生活綜合類首獎,部落格文章上千篇,累積人氣超過兩百萬人。出版之三本散文集《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與《醫人三角的獨白》,合稱《生命三部曲》,以文字帶領讀者省思生命意義與醫病關係。《生命三部曲》於2016年發表簡體字版,獲中國大陸書評譽為「會說故事的外科醫師、會開刀的作家」。
-
2020-03-28 橘世代.健康橘
于美人預想生命退場 不用孝道勒索兒女
55歲的于美人螢光幕前形象犀利睿智,面對螢幕下的人生規畫,她一樣眼光長遠,談到老年生活,她語出驚人:「人到了50歲,就要先想好要怎麼死。」拋開退休的迷思 並非不再工作50歲,離死亡應該還有段距離吧?她態度淡然,「現在人很長壽,但就算你能活到100歲,50歲也已經是人生的中場,生命走到了一半,當然要先想好,到時候要怎麼離開這個世界」。于美人在工作上無疑是個女強人,退休之於她,並不等於就此不再工作,「很多人陷在一個迷思,就是退休後就什麼都不做,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條件」。她直言,未來的退休年金或老人年金等,只會愈來愈困難,在不可能增加財源的情況下,只有延長退休,「澳洲專家還建議邁入高齡化的日本,可能要工作到75歲才能退休」。她認為自己很難明確說要到幾歲才退休,「我也不會退下來什麼都不做,我不是這種個性,也沒這樣的命」。養兒防老已過時 寧讓專業照護于美人育有一對雙胞胎子女,但她不來養兒防老那一套,「等到我手腳不再靈活,我會去安養機構,我覺得我在那邊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照顧」。一般長輩通常都渴望老年時能兒孫滿堂、在家人的守護下終老,「我覺得很多人都卡在這裡,你的小孩並不專業啊,多少老人家都是子女照顧不當才受傷的,但小孩也很無辜,有這個心很好,但專業的照護還是讓專業的來處理比較好」。她說外界都把養老院想得太可怕,但她認為,以孝道為名,把子女綁在身邊,那才是真的可怕。「我提出這樣的想法後,有些人誇我觀念進步,但也有人看不下去,說父母養小孩那麼辛苦,孝順父母本來就是應該的,我沒有說孝順父母不應該,但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不要被我們固有的思想給綑綁了」。送安養院≠拋棄 不要綁住孩子在她的想法裡,去安養院不過就是換個地方養老而已,沒有拋棄這樣的議題,「很多人都把安養院和拋棄畫上等號,事實上有多少人是在家裡被拋棄?」目前少子化,父母們該意識到,未來不能只靠子女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前是7個小孩輪流奉養2個父母,怎樣輪負擔也不會太大,但現在多的是獨生子女,你要叫他們怎麼辦?」她表示,當父母老去,獨生子女們也有了下一代,正是要付出最多心力的時候,「現在人又晚婚,大多過了30歲才生小孩,30到40歲時孩子正需要爸媽,像我35歲生小孩,等我到70、80歲,正是孩子人生最精華階段,我怎麼可以用孝道綁住他們?那我一路栽培他們的意義又是什麼?」于美人說,身邊就有個友人,為了照顧失智媽媽,辭掉在雜誌社的工作,「最後媽媽還是不敵大自然的法則,而她中斷了5年職涯,5年過去,平面媒體可以有多大的變化?你可以想像她的處境有多艱難」。別只顧存教育金 規畫養老基金她認為,當父母的不能只有準備子女的教育基金,還應該規畫自己的養老基金,「多少父母都會留房子給小孩,但我覺得應該是在人生的最後用完這些資產,放子女自由,例如可以以房養老,有些觀念要轉換,給自己多一點選擇」。但對於現在的年輕父母來說,能給孩子的資源已經無法像上一代那麼多,甚至連存孩子的教育基金和支付房貸都已經覺得吃力,又該如何規畫自己的退休基金?于美人說:「所以才有所謂斜槓人生的出現,不會只有一份工作收入,我當時生雙胞胎,因為買了房子,存款只剩下不到50萬,我還去拜託電視台長官,可不可以先預付主持費給我,偏偏同時又投資失敗,我也是一路坎坎坷坷,就這樣走過來」。她說,面對未來,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會好的勇氣,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養老心法/自己享用 不留遺產給小孩于美人說:「當父母的應該規畫自己的養老基金」,同樣是為人父母,她如何規畫自己的養老基金?令人好奇。說話一向率直的于美人,被問到退休基金的規畫,很直白地說:「就是不要留房子和遺產給小孩,也不要幫下一代帶小孩」。她認為,把資源全留給自己,退休養老基本上就已經夠用。問她還會再額外投資嗎?她說,要看自己承擔的責任到什麼程度,「今天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生吃都不夠了,怎麼曬乾?投資是有閒錢的人做的事,沒有一個方法會適合所有的人」。于美人表示,投資絕對是專業,不是去道聽塗說,「這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但零利率的時代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可以直接告訴你,怎麼樣的投資是最有利的」。她直言,「總之手上有錢就有兒女」,千萬不要在生前就把財產過戶到兒女名下。她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有錢的婆婆,每個月給2個媳婦各5萬,10幾年下來,差不多給到千萬,2個媳婦都尊敬她,婆婆還有大筆的錢在手上,每年給一點,她認為「這是很聰明的做法」。于美人說,有理財專家建議每個人的退休金最好要有2千萬,「有人說2千萬怎麼夠?但也會有人覺得要準備2千萬,那真的不要活了,原因就在每個人狀況不同」。老後想住哪/嚮往老人社區 一定要有電梯「等我手腳不再靈活,我會去安養機構」,于美人認為,在那邊她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什麼樣的安養機構會是她心中的老後理想居所?于美人表示,她理想中的養老居所有如老人社區,「這社區要能符合這年紀的人的需求,比如社區招牌字要大一點,公寓一定要有電梯,那或許也可以找個顧問管理公司來管理老人公寓,大家住在裡面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照顧」。她舉例,她曾在溫哥華遇到超市罷工,「那是連鎖超市,溫哥華要其中一家超市老闆立刻解決,沒解決的話不給執照,因為那家店的附近有5個老人公寓,他們全仰賴這家超市」。她認為,台灣有很多超商和超市據點,其實比起國外更方便,「比如我們以頂好為中心,附近蓋間老人公寓,頂好裡賣的部分商品是專門照顧這社區的人,現在要推的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想想這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機會?甚至老人家跌倒,國外也有居家看護每天來照看幾個小時的機制,他們在家可以上網,能知天下事」。她說,打造這樣的安老環境,不需要靠政府,只要開放這樣的空間,政策願鬆綁,給一些鼓勵,民間自然會嗅到商機,主動建立這樣的機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生命教育系列閱讀】。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跟世界好好道別,Home Hospice陪走人生最後1哩路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禁足令、歧視 台人嘆旅居紐西蘭30年來最悶日子
疫情讓全球經濟陷入泥沼,離台灣9千公里外的紐西蘭,26日凌晨起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禁足令」讓民間消費力大減,百業哀號。旅居紐西蘭30年、經營旅遊車業的葉姓男子說,這是紐國經濟空前危機,等疫情過後,經濟重建恐還有漫漫長路要走,挑戰不亞於對抗病毒。紐西蘭人口約480萬,到26日止,當地確診人數283例,無人死亡。紐西蘭上周進入緊急警報第三級,當地時間25日傍晚,全國民眾手機鈴聲大作,宣布自26日凌晨零時全面封鎖,非必要設施、學校、辦公場所等一律關閉,為期一個月。葉男說,緊急命令發布後,路上幾乎不見人車,警察、軍人上街巡邏會要求說明出門原因,若無正當性不會放行。有人說「我要去超市」,警察跟著他到超市。葉男說,若無視禁令且規勸不聽,會被罰5千元紐幣(約台幣9萬元),甚至遭囚禁處分。人民對疫情的恐慌,也隱隱包含了種族歧視。一名歐洲裔男子排隊上公廁時,對身旁亞裔臉孔男子比中指,表露「華人就是疾病帶原者」的歧視眼光,相當無理。72歲葉姓男子在紐西蘭奧克蘭經營旅遊車業,以華人為主力客層,今年元月大陸、台灣相繼陷入疫情風暴,赴紐西蘭旅遊人數雪崩式下滑。葉男說,2月只做到一筆台灣客人生意,3月目前掛零,生意降到谷底,旗下司機周休七日。葉男的兒子在當地美商公司服務,採在家工作,媳婦是幼教老師,教育機構關閉,也成了無薪假一族。旅遊業、服務業是紐西蘭經濟命脈,葉姓男子說,當地飯店、餐廳、旅行業市場一片低迷,裁員、熄燈、放無薪假消息不斷,失業人口攀升,許多人生計無著。他說,許多人無力負擔高額租金,官方正在研擬紓困方案,包括房客有權利暫停3個月不繳租金,房東不得趕走房客;攤還銀行貸款可緩6個月,但利息要照付。目前尚未底定,細節仍待研究。「住紐西蘭30年來最悶的日子!」葉姓男子說,疫情終將過去,只是這場淘汰賽太慘烈,他目前是苦撐待變,也寄望紐西蘭政府能提供紓困。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4月1日起 旅客進34個台鐵車站都要量體溫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鐵局宣布已購買32台紅外線測溫儀,34個車站4月1日起實施進站旅客量測體溫,另配合額溫槍到位時間及徵召防疫天使、部分工時人員進度,陸續增加量測體溫車站,預定5月1日起所有車站都要量測進站旅客體溫。台鐵局也表示,為降低車內旅客擁擠度,4月1日至4月6日清明節連續假期疏運期間,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台鐵局表示,3月6日起於南港、板橋、桃園及台北等站進行測試,3月底將配置於其他松山、中壢、新竹、台中、嘉義、台南、新左營、高雄、宜蘭、羅東、基隆、汐止、樹林、彰化、斗六、屏東、花蓮、台東,總計22個車站,以額溫槍量測旅客體溫。隨疫情升溫,台鐵局也提出各項加強防疫措施,各車站實施減少民眾群聚加強管理措施、停止場地租借、車站水龍頭加大出水量、通勤及莒光號列車增設洗手乳、緊急辦理車站及列車換裝感應式水龍頭、因「COVID-19新冠肺炎」之旅客退票免收手續費等防疫,另外自3月27日起暫時停止對號列車提供飲用水及紙杯。台鐵局表示已因應疫情,訂定處理身體不適旅客標準作業程序、第一線同仁教育事項、行車應變措施與通報機制,保障旅客健康並落實公共運輸責任。他們將配合交通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指示,落實各項防疫工作。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走過死蔭幽谷活下來 他揭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哪些事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說,在新冠肺炎防疫上,台灣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黑雲總是鑲金邊」,台灣曾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台灣知道怎麼走過來,也願意幫助大家。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的經驗,受到多個國家肯定。身為流行病學專家的陳副總統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防疫工作是從慘痛經驗學習,特別是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當時台灣沒有準備好因應新興傳染病疫情,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都相當缺乏。2003年發生SARS,台灣受創嚴重,陳建仁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長(衛生福利部前身),帶領台灣抗疫。他說,SARS之後,政府發現台灣防疫工作需要全面改變,所以,這次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陳副總統說,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幾件重要工作,包括加強防疫組織架構,修改當時的衛生署組織法,增加長照處,對老年人照護機關有比較好的管理,並設置國際合作組,強化收集相關國際疫情,公開透明交換。他說,其次是加強疾病管制局(現在的疾病管制署)組織再造,讓人員任用更有彈性,除了公務人員,包括技術人員、醫事人員、教育人員都可任用,並設立感染症醫師制度;此外,成立國家健康指揮中心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架構,向民眾說明疫情。陳副總統表示,台灣建立傳染病的醫療體系,有應變醫院,而且知道什麼樣的疾病應該怎麼做;除了組織架構面,另外很重要的是法制面,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對於民眾不遵守防疫規定、散布假消息、防疫物資徵收等等都有規定。他提到,人員的訓練更重要,包括建立醫院院內感染管控系統、傳染病的通報體系;這些系統建立起來,台灣在SARS之後碰到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包括這次的新冠肺炎都不斷地在訓練、精進、改進傳染病防疫體系;物資方面,包括需要有足夠口罩儲備、防護衣等。陳副總統說,台灣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防治任何新興傳染病,很重要的部分是國際疫情收集,但台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在國際疫情收集上有捉襟見肘的情況,雖然台灣和理念相同國家有很多公開合作,可以從那邊得到相關資料,但還是要再積極加強。他指出,這也是為何台灣需要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除了能夠促進全球的健康衛生、對傳染病防治有所貢獻以外,台灣也可得到第一手病毒資料,讓防疫做得更好。陳副總統強調,防疫無國界,需要大家心連心、手牽手,台灣一直希望扮演好世界公民角色,與各國一起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台灣從嚴峻挑戰、痛苦教訓中學習到很多經驗,最近不少國家一直在講為什麼台灣有些東西值得學習效法,「黑雲總是鑲金邊,我們曾經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走過來,我們也願意幫助大家。」
-
2020-03-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聯想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從今年初開始沸沸揚揚的武漢肺炎、疫情在1月23號武漢封城開始,益發顯得不可收拾。雖然每年秋天開始都會有流行性感冒,而身為醫務人員,為了照顧病人的需求,我們也都會習於接受疫苗的預防注射。從一開始叫做「不明、嚴重呼吸道疾病」,我們就心裡有譜;等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冠上了「新型冠狀病毒」,就表示這是全新的,和十七年前的SARS一樣,是大家過去從來沒有經驗的新型病毒感染。這次,不但我們還摸不清它的路數,所以沒有疫苗、不清楚什麼藥可用。中國的掩蓋疫情、「資訊不透明」始終一致;而WHO成了中國的附隨組織,完全無法讓人信賴,都得靠各國自己判斷!強烈的不信任、讓台灣提高警覺,做了正確的準備跟決擇!2003年4月24日,我們正在研究SARS究竟是何種疫症?晴天霹靂,傳來和平醫院封院的訊息!我服務於癌症醫院,病人的免疫力比較需要被保護,因此防疫團隊立即啟動,成員每天聚會一次、商討疫情與對策,直到8月31日疫情宣佈結束為止。我身為放診科的主管,發燒篩檢站的設立,人員的調派與組訓自然責無旁貸。在醫學院的時代我們對於細菌跟抗生素耳熟能詳,但是對濾過性病毒的疾病跟防治則是相對陌生;SARS讓我們吃盡苦頭!除了飛沫之外,接觸傳染是全新的概念。如何防護、避免污染變得十分重要!為了未雨綢繆,所有人員必須演練,光是穿著防護裝就得十五分鐘,進入負壓隔離室、發燒篩檢站的動線熟悉又要十五分鐘;只要錯了一步,就有可能讓防疫破功,後果就是讓自己跟伙伴被隔離,甚至罹病!因此每一位同事都是戒慎恐懼、戰戰兢兢!SARS的鑑別症候是發燒、肺炎,因此發燒篩檢站成為進入醫院的重要關口,診斷確立必需靠X-ray。所幸半自動、數位化X-ray機剛開始普及,但是更換片匣還是必不可免的步驟;為了片匣的進出、更換,還是傷了不少腦筋!因此每個輪班得有兩位放射師搭配,同時為了減少人員消耗,每一位放射師得不吃不喝待在篩檢站工作半天。一向被認為是二線單位的放診科,此時成了防疫急先鋒。身為全部四十多位成員的主管,朝夕掛在心頭的事,除了隨時接收疫情最新的訊息外、還要牽掛著同事的安危,並且定期把感染控制的新知跟新規定,傳達給所有同仁;後者是相當重要且能穩定人心的必要功課!四個多月的期間,所有人員同心協力、共渡難關;最難得的是全部團隊安然而退;對同事宣佈任務結束後,我心中的一塊石頭才放下來,其中的激盪、只有自己知道……如今回想、心中依舊澎湃不已!退休不到一年,又遇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這次疫情似乎更為嚴峻。醫院,除了原先的病人,還要兼顧防疫,這是全面的戰役,所謂的前線與後方,界線再次模糊!將心比心,我完全可以體會醫務人員的壓力,看到所有行政團隊及疫情管制中心的努力,我再次以身為醫業為傲!這期間,聽聞有被隔離者到處趴趴走、有醫護同業的孩子在校被排擠、有人拒送便當給醫療院所的同業;這些都是少數、一時的現象,我覺得原因是:大家忽略了「同理心」。如果社會大眾肯定這些「被隔離者」是為了疫情及早被控制而做的「自由限縮」,他們能「乖乖地待在檢疫所或家裡」是值得敬佩的,或許趴趴走的人會比較少!「主動自律」勝過「被動他律」,也讓人覺得情操提升,是應該被鼓勵的!醫務人員長期以來都忙於工作,極少主動提及這份工作的辛勞面,SARS發生時曾有學生家長到教育部、衛生署抗議:「我們送孩子學醫,不是為了冒險犯難的!」當時,也有很多醫學生主動到醫院繼續工作、學習;後來教育部醫學教育室還為此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出了專書。這份工作,其實不是只有社會大眾所簡化認為的「只有好的」,其實「也有很高的風險得承擔的」,只有疫情發生時,才會突顯這些事實!事實上,我們是訓練來承擔風險、保護社會安全的一支專業團隊;過去,由醫師、護理師概括承受,如今擴及藥師、放射師、醫檢師、心理師、社工師,甚至還有正在研議中的「公衛師」……這次CDC要求的一線醫事人員在六月底前,若無重大必要暫時停止出國,也是一個很值得敬重的犧牲,目的是為了保全醫護照顧能量,與個人權益無涉,它也是一種「博愛」!醫業真的很特別,平時要求倫理、道德,危難時必須自我限縮「自由、平等」,不說,還真的很多人不知道!您說,這些人能不好好珍惜嗎?他們的家人能不尊重、愛惜嗎?防疫,是全民運動!也是公民素質的體現。我已退休,如今能做的是:做為傳譯者的角色、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及早讓社會回復安定、健全。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鐵因應肺炎疫情 4月18日起周末減41班車
為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對運量造成之嚴重衝擊,台灣高鐵公司經審慎評估市場供需及旅客便利性,決定自4月18日(六)起進行短期班表調整。高鐵表示,本次短期調整班表,平日全時段及週末尖峰時段班次均維持不變,旅客無論週間通勤、商務往來及假日返鄉探親等均不受影響;週末(週五至週日)離峰時段調減41班車次,占目前每週總班次1,016班僅約4%。上述調整之車次同時段每小時仍維持至少3至4班次列車的旅運服務,可充分兼顧大眾搭乘之便利性。台灣高鐵公司表示,短期調整班表實施日起之各車次列車車票,即日起透過各售票通路同步開賣,敬請旅客提早規劃行程。本次短期調整班表每週提供975班次的旅運服務,預訂實施至6月21日(日),即端午節疏運前。高鐵公司亦將密切觀察疫情發展,持續評估旅客需求,一旦疫情好轉、運量回升時立即提前恢復原班表。台灣高鐵公司表示,受疫情衝擊致民眾外出意願大幅降低,高鐵運量自二月起明顯下滑,尤其週末期間更為明顯。經通盤權衡市場供需及旅客需求,決定務實調整營運資源,以落實公司治理,減少週末之過剩運能供給,並將餘裕人力投入加強當前各項防疫措施,同時積極「超前部署」,為後續預防疫情升級預作更周全的準備,更將提升人員教育訓練及設備維護檢修,希望一旦疫情風暴過後,台灣高鐵能夠立即為旅客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旅運服務。台灣高鐵各車站、列車均已實施多項清潔、消毒防疫措施,敬請旅客安心搭乘。各項措施說明如下:一、 車站消毒清潔:1) 各車站清潔消毒頻率將從現行每4小時一次提升為每2小時一次,每日營業結束後進行車站全面消毒。2) 於車站旅客行經動線(自動售票機、電扶梯、電梯等)上廣設酒精消毒液,協助旅客防疫。3) 3/4起各車站陸續裝設紅外線體溫量測儀,桃園站、台北站、台中站均已完成,左營站預計本週四(26日)安裝。4月下旬全線車站進站閘門完成安裝並全面實施人員進站體溫測量。二、 列車消毒清潔:1) 高鐵車廂均設有獨立空調系統,每班次列車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同步進行全車消毒;每日收班後,再次執行列車全面清潔消毒作業。2) 倘發現疑似確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旅客時,除將立即通報鐵路警察外,也會立即針對該旅客乘坐列車執行深度清潔,將列車回送基地以機械噴霧消毒該車組、擦拭消毒餐桌扶手等旅客易接觸設備、更換該座位椅布、更換該車廂所有空氣濾網,積極維護旅客健康安全。三、 人員防疫措施:1) 每日配發第一線員工防疫口罩並實施勤前體溫量測;實施輪排班人員防疫班表,採分組及分區執行勤務,確保高鐵營運不中斷。2) 全體員工暫停國外公務出差,並勸導同仁暫停所有出國行程。3) 各辦公場所謝絕訪客進入並研擬「業務持續計畫」等分區辦公措施,及全員量體溫計畫。有關台灣高鐵各項防疫措施,請上台灣高鐵企業網站「乘車安全 為您守護」COVID-19(新冠肺炎)防疫專區查詢最新資訊。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只囤泡麵衛生紙是錯的!學者籲政府教育正確囤貨
國際新冠肺炎反撲回台,近日國內確診病例數快速增加。有學者表示,目前機場是病毒傳播熱點,但若我國邊境圍堵不慎破功,下一個傳染熱點將是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屆時更需要減少出門與適當囤貨。在可能的社區傳播到來前,政府應設想如何建議囤貨內容、囤貨頻率,以及如何讓民眾分流採買以降低疫病傳染風險。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黃崇源等人長期透過電腦模擬傳染病的傳播動態,數據顯示人流多的地方沾染的病毒量高出許多,像是機場內的候機室、貴賓室與公共廁所等處的流感病毒或其他新興傳染病病毒量,可比機場內展覽品擺設區高達20幾倍甚至數百倍之多。黃崇源表示,我國致力在邊境圍堵新冠肺炎,但若不慎傳染進社區,病毒存在的高風險熱點將會從機場轉至公車、火車、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上,屆時更需要增加社會距離、減少出門與適當囤貨。近日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掀起一波囤貨潮,泡麵與衛生紙均成為搶購標的。「這種囤法是不正確的,人們不可能在家兩周都吃泡麵、只用衛生紙」。黃崇源表示,內政部消防署曾經借鏡美國哈維與艾瑪颶風、日本北海道地震面臨物資匱乏的經驗,於2019年9月出版《居家防災食物準備指引》,教民眾如何準備才能兼顧保存與營養、如何儲備才算充分且無負擔,現在是時候在社區傳播發生前未雨綢繆作宣導了。這份指引手冊內容如,防災食物項目應包含每人每日三公升的水(其中考慮到缺水時的料理用水)、能提供碳水化合物與熱量的主食(如米、乾麵或泡麵)、能提供豆魚肉蛋類蛋白質的主菜(如調理包與罐頭)與副菜(如耐保存蔬果、飲料、杯湯與零食),不同種類食物份量與重量不一。每次選購量夠吃三天以上即可,循環儲備。黃崇源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真的走到社區傳播,民眾再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動,還是可能有出門採購需求。因此,政府應考慮在地方行政區內劃出許多次分區,向民眾宣導盡量在自家附近社區採購食物與生活用品,藉此分流來降低疫病傳染風險。
-
2020-03-23 新聞.私房新聞
白色巨塔番外篇/醫生也是人 時窮節乃見
每次揭露醫界黑暗的一面,網路留言大都沒好話,總會被批。之前還被某醫事團體封為國內「三大仇醫使者」之一,這該覺得驕傲,還是該深刻檢討。對於醫藥記者來說,醫師是受訪者,雖能夠當成好朋友,但絕對不是討好對象。上周提到中部某醫學中心因為一篇英國知名期刊投稿論文,引發內外科之間的尖峰相對,感染科主任還為此請辭。文章最後給了一個結論,「醫師就跟一般人沒兩樣」,智商及年薪均高人一等,但在面對名利及生死等關鍵抉擇時,同樣是「時窮節乃見」。就有網友回應,「我們的學校教育真的很有問題,真正的關鍵是我們從小到大,全都是在側重學科知識教學的學校教育,且是在彼此相互高度競爭的過程中長大,根本不懂得與異己團隊合作之道。」有網友回應「新冠肺炎疫情凸顯出來的台灣學校教育漏洞,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教育,試問有人在關心嗎?」、「醫師畢竟是人,有時候還是逃不開人性。」、「到哪都有競爭呀... 」、「古今中外都能看到人為利益名聲衝突不斷,不勝唏噓」。跟友人聊起此事,他覺得驚訝,但想想也不意外。不要說不同科,急診跟感染科之爭,就算是同一科別,內部可能也是搶得很凶,另外,在公部門不也如此。總歸一句話,這就是人性。
-
2020-03-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去過?診所不堪歧視霸凌 被迫休診
高雄三名參加土耳其旅行團的市民證實感染新冠肺炎,卻遭網友公布「足跡」引發連串效應。其中,案六十七去過的耳鼻喉科診所因不堪流言罩頂,被迫停診兩周,護理師小孩也遭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不上課。高市府衛生局認為此事已構成霸凌,衛福部醫事長石崇良昨天表示,疫情當頭,我們平安度過疫情的關鍵正是醫護人員,我們不但不該歧視醫護人員,而是應該支持他們。高市府衛生局痛批,這是群眾盲從下衍生的「獵巫」行為,已造成人際間的信任崩潰,市府除強烈譴責,會積極蒐證,移送偵辦。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也發布聲明嚴厲譴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十六日公布參加土耳其旅行團染疫的案六十五到案六十七是南部人,三人十五日發病,十六日通報確診,結果當晚網路即流傳三人「足跡」,質疑確診者四處趴趴走,其中一人還到過診所。高雄市衛生局雖在第一時間澄清謠傳,但流言未歇,案六十七去過的診所不堪壓力,十九日公告停診兩周:診所內一名護理師的小孩,也被幼兒園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十四天,風波愈滾愈大。「這起事件嚴格來說就是霸凌」,高市府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這種累及無辜的事件,有如中古世紀的獵巫行為,極不可取。潘炤穎表示,案六十七返台時被列為健康自主管理對象,可戴口罩外出,他因鼻竇炎赴診所領藥,在診所門口即因旅遊史擋下,根本沒進入診所。結果網路流言四竄,導致診所護理師小孩被其他家長連署不得到學校,診所礙於壓力被迫休診。對小朋友受教權被侵犯,潘炤穎建議透過教育體系尋求協助,受波及的診所則擬依中央頒布的紓困條例,給予協助。高雄市診所協會針對這起群體霸凌事件表達嚴重抗議,護師工會也發布聲明譴責。護師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這種霸凌風氣實不可長,對自私要求醫護人員小孩不能上學的家長,應查有無違法,她強調,不能再以包容,縱容社會上歧視霸凌的行為滋長。石崇良認為,多數的台灣人應該都對醫護人員非常尊敬,歧視和霸凌應僅是少數人的不智行為。全民防疫,醫護人員站在疫情最前線,希望不要讓少數人打擊醫護團隊的士氣,影響醫護人員的心情。如果真的有人對醫護人員歧視而出見恐嚇等行為,石崇良表示,根據醫療法第一○六條第三項規定,對於醫事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其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卅萬元以下罰金。
-
2020-03-22 養生.抗老養生
治療數萬顆心臟的體會!名醫魏崢的養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形容一個人勇敢,會說心臟特別大顆,實際上,「心」既可強勁地跳動,也可能比想像中脆弱。看過無數心臟,手術超過萬例的魏崢,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換心」移植權威,看過無數由死到生的歷程,他體會生命最珍貴之處:在於「知心」。了解自己此生來到世界的目的,生活才踏實。70歲的他,用「童星」形容自己成名得早,但也深刻體會,生命裡最大的快樂,並非名利能夠衡量,而是來自心安理得的「成就感」。心中第一選擇不見得最好 順其自然反而成為換心權威18歲時的魏崢,以為將來的自己,會是一名建築師。大學聯考放榜,中原大學建築系,喜的是心中第一志願,憂的是私校學費哪負擔得起?上天指點他另一條路:軍事聯招,意外考上國防醫學院,在「可以救人又可以賺錢」的念頭下,少年魏崢踏出了家鄉彰化員林,負笈北上求學。理個大光頭,面對軍事系統下的醫學教育,猶如身在魔鬼訓練營,他的祖籍山東,骨子裡一副堅忍的性格,又苦又累的生活,牙一咬就撐過,但成為一名心臟外科醫師,卻是始料未及。他以醫學院第二名畢業,目標是精神科,卻看第一名先占下名額,最後他在三軍總醫院外科受訓;選擇次專科時,按畢業期數,他排在眾多學長之後,同樣只有「選剩的」分,注定他開始鑽研心臟外科。事實證明,他沒有辜負這些沒得選的「選擇」。魏崢在1988年,執行台灣首例長期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至今累積超過530例,存活最久的「換心人」已達30年;1996年,完成亞洲首例全人工心臟移植,往後研發的「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挽救無數主動脈剝離患者,成績傲視全球。回頭看這些心臟手術——重新接通的血管,修補的瓣膜,注入了生命之源的腔室,都帶有藝術色彩。最初那個建築師的志向,換一種方式,展現在他的手術刀下。長期處高壓下如何不慌張?把事做到熟練魏崢說話時不急不緩,給人一種安定感,但聽他談起心臟手術如何「分秒必爭」,以減少缺氧和出血時間,也會不由得捏把冷汗。「別的器官不會立即致命,心臟是幾分鐘來算,3分鐘沒循環就完了!」手術時間無法等待,他培養出「快刀手」的能耐,技術更求精細到位,差之毫釐,丟失的就是一條性命。他描述:「角度或長度都很重要,差一點點就會失敗,有點像在做藝術品,不光畫個圖好看而已,還要注意整體狀況,要不然也沒有功能。」過程中,需要絕對的專注與耐力。當手術進行中,是茶不思飯不想,天大的約會都得取消,「我們吃飯睡覺哪比得上他的命?」以前動輒一站10幾個鐘頭,蹲馬步似地磨練,換來絕對扎實的手藝,「把任何事做到熟練後,就可以比較輕鬆,現在成功率平均99%。」只是,若遇到那1%的失敗呢?他也見過這樣的場景,上午還能聊天的患者,下午開完刀後,沒了命,剩下一具沉默的軀體。他坦言,「會有不甘心,但不能一直自責,每次都要盡全力。」他這麼看待自己的角色,「當上天給你這麼重要的使命,有點類似判人的生死,一定要很慎重,不能馬馬虎虎。」近來一次手術現場演示(Live Demo),同時有千名醫師在線上觀摩,患者需進行主動脈弓置換術,加上瓣膜根部手術,等於難度加倍,風險係數又大,不怕在眾目睽睽下失敗嗎?他把面子看得很淡,「就是要選困難的案例才有意義,萬一開不成,別人也可以學到經驗,但失敗機率不高,因為我們常常做這樣的手術,不怕。」最後,又締造一次成功的紀錄。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他天性沉著,臨事不慌,或許得益自父親魏蓬林的身教。他形容,父親官拜少將,年輕時四處征戰,「都已經聽到敵人的槍聲,正在吃稀飯,太燙還能吹哩,都調配好了就不用怕。」許多患者進到診間看到他,常有感:「醫生比想像中還年輕」,他輕鬆以對:「我就說我是『童星』,運氣好,早早成名。」今年70歲的魏崢,在滿檔的門診、開會行程外,現在一個月平均還有十多台刀,困難的案例仍舊親身示範。面對年紀,他坦率地說要有自知之明,「醫生如果硬撐會害人的」,既然都有退位的一天,就把握還能發揮的時候,也包括傳承經驗。「技術傳承是沒有半點私心,資深就是要把資淺教會,年老前要訓練一些人,值得信賴,技術必須能超越我,已花10、20年。」他懷抱期許。他常建議長輩周圍的人,也要跟著「服老」。看過許多80多歲的老人,被家屬逼著運動,以為對身體好,因此痛苦得不得了,「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何必強求變更好?」反觀96歲的母親,總是心情開朗,也不做身體檢查,這帶給魏崢不少啟發,「如果一發現毛病,就過於緊張,愈處理愈糟糕的例子也很多,不如珍惜當下。」「活多久就是命嘛!」他的養生方法採「聽天由命」型,不額外吃營養補給品,倒是常勸人吃飯時放慢速度,「血糖上升慢,比較不會胖。」發現自己也因此瘦了不少。每一個決策 都是道德的選擇能者總是多勞,振興醫院初期沒沒無聞,他在1994年擔任院長,擴大各科規模,大幅提升門診人數。去年,他從帶領200多人的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再「回鍋」接任院長,要管理2,700多人,靠的就是重視團隊精神。他深信「團結」的力量,重提第一例「換心」的經驗,當時其他醫院有更好的物力設備,卻連4例失敗,如同「不可能的任務」般,到他手中的第5例,卻前所未見地成功。「軍方出身講求團隊紀律。」他強調,醫師比的不是聰明才智,也要能夠和免疫、檢驗、照護、體外循環等人配合,手術成功非一人之力,是200雙手和死神拔河的結果。他形容,主刀醫師如同指揮家,演奏成功,樂隊的每一份子同感驕傲,每個人平起平坐,只是分工不同,「在台灣,很多單位喜歡用階級來做事,我就說可以越級報告。」每天眾多的決策等著他,從病人的治療方向,手術各種應變,到管理一家醫院,如何做出最好的判斷?魏崢強調,在專業能力之外,醫師的養成,其實更像一關關「道德」的選擇題。他舉例,「比如說幫人裝個支架,就想到自己有什麼好處,是不是可以多賺點錢,這些私心念頭都必須屏除。」他常「換位」成病人的角度,或假設對方是自己的家人,道德是永遠的防線。名與利都帶不走 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最重要魏崢的同學們,大半已經退休,多的是到處遊山玩水,會嚮往這樣的生活嗎?「同學也羨慕我還可以做事,有時會想,是他們快樂還是我快樂?」他說,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很心安理得。他曾看過許多從鬼門關走過的病人,會振振有詞地說:以後要看開,要捨得,要放慢腳步。但轉個身之後,很快就忘了對自己的承諾。他分享自己的體會,快樂不是因為出名,「留名這事情我覺得一點都沒有意義,比如孫中山留了名,照片到處掛,可是人死就死了,他知道別人掛他的照片嗎?」快樂也不是因為賺多少錢,他分析:「比收入的話,當醫生絕對會後悔,所以心態要轉變,你認同自己,把刀開好,把病治好,唯一收穫就是有成就感。」他不愛買名牌,也沒有奢侈的休閒活動,最大的娛樂是點開YouTube聽聽英文老歌,許多人犒賞自己的長途旅行,也不在他的夢想清單上,「每個人幸福的定義不一樣,有些人想去南極玩,但我不想,跑去那裡受罪做什麼?」救治無數病患,魏崢曾開玩笑:「醫學常違背上帝的意旨,把該到天堂的人又留下來。」又說:「我擔心,醫師到了天堂的時候,上帝會跟我們算總帳。」儘管如此,他還是會做這樣的選擇,帶領著團隊,如同與生俱來的使命般,在有限的人生裡,努力為一個又一個心臟,創造續命的機會。原文:治療數萬顆心臟的體會!名醫魏崢的養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
2020-03-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校園別變防疫破口 教團籲師生每人每周5片口罩
確診的北部高中生同班同學再傳一人確診,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和家長、教師團體昨天呼籲,政府應提升學校防疫能量,不要讓校園變成防疫破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關心未來是否有預防性停課,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教育部和指揮中心有密切聯繫和觀察,以目前停課相關標準做準備。國民黨也呼籲,因應留學生或交換生可能大量返國,政府應即早解決當前防疫旅館恐不敷使用問題,備妥所需防疫隔離空間。林奕華和家長及教師團體要求,師生應該每周一人五片口罩,千人以上的學校迅速購置紅外線體溫儀,並且要確認四技二專統測及大學入學考試科目範圍,明確訂定第六冊不列入考試的範圍,才不會有考試不公及過大的限期補課壓力。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教育部配合疫情指揮中心對疫情發展判斷,做最好防疫準備,停課學生在家裡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避免隨意到處走動,停課學校校長與老師也會保持與每位學生的自主健康關懷與聯繫。針對立委林奕華希望做到師生每人每周有五片口罩,學校配有紅外線體溫儀,教育部綜合規畫司學校衛生科科長林雅幸表示,目前的口罩需求仍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教育部的做法是請各單位提報需求,整合後提報到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按需求急迫性分配資源。
-
2020-03-21 養生.家庭婚姻
你常回娘家幹嘛!3警訊讓你在婚前嗅出公婆本性
日前有人⟨靠北婚姻⟩專頁中,分享她回娘家卻被婆家公審的故事,引發許多媳婦的共鳴。某天,她的公公婆婆問她常常回娘家去幹嘛?像什麼話?她便回答說是回去陪爸媽,結果公公婆婆開始對她歇斯底里。「妳搞清楚妳已經是這家的人,不是娘家的人!不要三天兩頭就跑回去!」公公婆婆不僅限制媳婦回娘家,還搬出「媳婦孝順論」,要求媳婦無條件地孝順他們。甚至,當她的老公站在她這邊,她的婆婆還情緒勒索大吼:「你如果要站在你老婆那邊,我就當沒生過你這個兒子!」如此古板的行為看似離譜,但這樣的例子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貼文一出便引起了熱議,下方許多留言除了提醒老公在這時候的重要性外,也紛紛抱不平,「這是發生在60年代的事吧」「老公挺妳的話就趕快搬出去住!」如何在婚前察覺出公婆的本性?婆媳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個難解的問題,生活習慣、價值觀的不同都很有可能會造成衝突。而其實也有很多人遇過這樣的「隱形公婆」,他們在男女朋友的期間噓寒問暖,但當兒子兒媳結婚,內心隱藏的霸道本性顯露出來,直接翻臉不認人。這也讓很多女性困擾,有沒有方法可以在婚前就看出公婆的真實個性?1.男友的生活習慣俗稱「媽寶」的男生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由於媽媽的過度溺愛,才導致這些人的生活技能不足。當結婚後,婆婆很有可能會因為愛護兒子,不停介入夫妻間的事情,甚至會做出不尊重隱私的行為。對婆婆來說,這些可能只是愛兒子的表現方式,但對媳婦來說,卻是極大的夢魘。想知道未來的婆婆會不會過度干涉,就要觀察男友的生活習慣及處理事情的方法,如果他習慣什麼事情都依賴人,那很有可能是他從小被媽媽慣壞的徵兆。2.男友和家人互動的方式如果在男友與他的家人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公公婆婆非常強勢,完全不聽別人的建議,那未來結婚後,極有可能在發生摩擦時,需要花費非常多力氣溝通,甚至有可能完全溝通不了而演化成嚴重的衝突。3.與公婆坦白自己的價值觀與其婚後才發現自己與夫家的價值觀差異,不如在一開始便談好。例如:婚後要不要住一起?孝親費要不要給?若生孩子要請保母還是請長輩帶?教育觀念又如何?而如果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公婆屬於不聽別人言的類型,堅持自己的想法而絲毫不採納別人的,或是習慣不理性地大吼大叫,那麼就可以好好考慮到底要不要結婚。男人的態度很重要在該則貼文的下方,就有人分享她曾看過的一名年約35歲男性網友的言論,該男性堅持女人以夫家為重是傳統美德,做不到的女性不該結婚,如果結婚了還跟夫家談平權的女性是禍害男方的兇手,顯現出了傳統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大男人主義。其實老公在自己的父母與妻子之間發生問題的時候,是最重要的角色。台灣社會中,因為會與公公婆婆同住,每天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很難不產生摩擦。而在傳統觀念中,女人是「嫁進來」的,所以如果老公不替老婆說點話,那麼老婆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而很多時候,婆媳問題是因為婆婆看不慣自己的寶貝兒子「被搶走」,就對媳婦態度刻薄。如果這時候老公可以站在中間當個潤滑劑的角色進行溝通,婆婆也會比較聽得進去,婆媳之間的衝突也會少許多。
-
2020-03-20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平台/2003年SARS 帶給台灣醫學教育的省思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反思,促成我們邀請一位國外研究所剛完成學業、回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年輕醫師,就如何打造安全的醫療環境提出看法。最後也回顧2003 年SARS對台灣醫學教育的影響,呼籲台灣醫學教育應該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讓醫學生勇於發問質疑,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良醫。2003年SARS在台灣蔓延時,我正在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醫教會)任職。當時因為有兩位年輕醫師照顧SARS病人而遭受感染,以致身亡,引起許多醫學生家長向教育部要求,醫學生應該離開醫院以免染病。我們為了這棘手問題在教育部開了一場非常嚴肅的醫學教育危機處理的會議。由高教司司長主持,邀請所有十一所公私立醫學院(當時馬偕與義守醫學院還沒成立)校院長出席,當時醫教會由已故的黃崑巖教授(常委兼召集人)及我(執行秘書)代表出席。主席提出醫學生家長對教育部所提的要求,徵詢各校院長的意見。幾位國立大學醫學院院長率先提出他們的看法,認為醫師這職業本來就具有比常人更容易遭受到疾病感染的風險,而選擇醫療照護的志業,就應該要有這種心理準備,而這也是醫師這行業之所以受到社會一般人尊重的原因之一。當時台灣的醫學教育還是傳統的七年制,五年級開始就到教學醫院學習臨床醫學,五、六年級稱之「見習醫學生」(Clerk),而「七年級」稱之「實習醫師」(Intern)。大家都同意五、六年級的學生在這危險關頭,讓他們留在醫學院上課學習,避免到醫院接觸病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七年級的「實習醫師」身上所穿的白袍繡的名字就是「xxx醫師」,他們需要負起臨床工作與責任,所以要求這些「醫師」離開職場以避免被感染,站在醫學教育的立場的確是相當難以接受。我還記得當時教育部有位官員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話:「只要醫院充分防護,而且讓實習醫師只處理非SARS病例,實習醫師就應該留在醫院,否則這一屆的醫師將被看成是『太平醫師』。」大家也都同意,「如果我們今天因為SARS 每個醫學院就從大學醫院召回實習醫師,那我們訓練出來的醫生怎麼能夠在緊急時刻應付社會的需求呢?」在座好幾位醫學院院長也都發出類似的看法,而我們醫教會也認為這種時刻正是讓醫學生見證醫師這工作之所以受人尊敬的地方,這是醫學教育不應該逃避的重要經驗。這時突然有一位私立醫學院院長舉手發言,他說昨天有一位來勢洶洶的家長要求馬上讓他的孩子離開醫院,因為他不願意看到他兒子遭遇到幾天前不幸過世的林重威醫師一樣的不幸。他在院長辦公室當著大家面前,大聲斥責醫學院同仁:「你現在不讓我還活著的小孩回家,你難道要我等到他在醫院受感染而過世之後,才讓我帶他的骨灰甕回家嗎?」我還記得這位院長很激動地說:「你們不用面對這種家長,你們可以在這裡說些冠冕堂皇正義凜然的話,但如果你要面對一群這樣的家長向你怒吼、哭訴,你想你們剛剛所說的話能說服他們嗎?」接著,也有些醫學院院長也發表類似的經驗,而經過很長的討論,最後我們在教育部的決定是讓我感到不無遺憾的「妥協」:「因為當時台大、陽明與成大三所公立大學醫學院院長都堅決表示這是我們醫學教育不容退縮的關頭,我們一定要讓我們的教學醫院負責讓『實習醫師』做好應做的防護,同時臨床指導的主治醫師、住院醫師一定要負起責任,好好教導他們做好防護工作,當他們執行可能導致感染的檢查時,一定要有謹慎的防護消毒,住院醫師學長姐或資深護理人員也要從旁協助。至於私立醫學院校,則由各校自行規定,而學校對有疑義的家長一定要能詳細說明。」記得在這幾個月SARS 肆虐期間,雖然前後一共有十一名醫療工作人員犧牲,包括兩名醫師、五位護理師(兩位主任、一位副主任、兩位護理師)、一位消防局救護隊員、一位病房書記、一位醫檢師。但沒有醫學生罹難。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位醫學生鮮為人知的故事。她當時是某私立醫學院的七年級學生(實習醫師),她打電話到教育部告訴我,她的學校要求實習醫師全部由醫院撤退,但她對校方這種決定深不以為然,而跑去校長室與校長爭辯。學校解釋他們的立場,最後說如果她有她家長的同意書,學校才有可能考慮讓她繼續在醫院實習,並講了一句:「我們這樣做是應學生家長的要求,應該沒有哪一位醫學生家長會贊成自己的子女冒這種生命危險吧!」這位同學告訴我,他當場對校長說:「我已經是成年人,這種事怎麼還需要我的父母替我決定?」於是她堅持繼續留在醫院實習。想不到隔天早上清掃醫院值班室的歐巴桑大聲地打開值班室而把她吵醒。歐巴桑向她道歉說:「對不起,我以為現在我們都沒有學生到醫院實習,你怎麼還來呢?」她反問這位歐巴桑:「那你自己怎麼還來醫院工作呢?」歐巴桑很無奈地說:「我為了賺錢養家,拿了人家的錢,我再危險也得幹呀!」這學生也義正辭嚴地回應歐巴桑:「我也拿了實習醫師的薪水,哪有碰到危險,就不幹我的工作呢?」她說,這幾天留在醫院工作,許多護理人員也都與她有類似的對話,而他們都對她的決定表十分示讚賞,也鼓舞了護理人員的士氣。她說這幾天她有機會見證了許多令她感動的故事,使她體會到做醫師是非常有意義的志業。同時,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最後學校也沒有給這學生任何處分。這位學生目前已經是某大學醫院的外科主治醫師,正在美國名大學醫學院進行短期進修,而她因為關心台灣「武漢肺炎」的疫情與我又連絡上,這也才使我想起她的這段故事。SARS以後這十七年來台灣社會不管在民智的提高、社會的安定、法律制度、公共衛生以及醫療水準,都有成足的進步。醫學教育制度也已經改成六年制,過去七年級的「實習醫師」(Intern) 已經改為「畢業後醫師」(post-graduate year, PGY),與國外的醫學教育制度一致,也因此不會再有「學生」還是「醫師」的混淆,我相信現代年輕一代的醫師會有更多像這位有主見與勇氣的年輕醫師一樣,能以自己的行為掙得白袍所應得的尊敬。現在回想這位在醫學生時代敢於發表「我不同意」,在畢業後又選擇當時非常冷門、對女性尤其艱苦的外科,但因為她的堅持走自己認為對的路,終於讓她找到了樂此不疲,充滿意義的生涯。台灣的醫學教育應該要努力營造「安全環境」,讓學生勇於表達「我不同意」,這樣才有辦法訓練出具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的好醫師。
-
2020-03-20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
新北市國小退休校長吳玉芳,今年61歲,她雖在50歲時退休 ,但11年來「退而不休」。從學生時代就愛打籃球,因帶學生比賽,還特地去報考當時市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系,又一路考取全國賽等級裁判資格;退休後,她繼續投入體育界,每年有半年時間擔任裁判,重回她最愛的田徑場,她也再接受新北市府聘任督學一職,推廣學生體育,希望更多學子可以喜歡運動,終生受用。「希望學生每天都有120分鐘戶外活動,不一定是運動,走路上學也可以」,吳玉芳說20歲時從師專畢業,就開始教學,從國小級任教師、組長、主任,再考上校長,一路和體育越走越密切。吳玉芳年輕時有開始運動,念師專時打籃球,教書後會帶學生參加各式比賽,自己也越帶越有興趣,之後乾脆報考體育系。吳玉芳說,「體育課不是丟一個球給學生就好,懂教法的老師,不只傳授體育技能、知識,還要讓學生學到體育的態度,不論是爭取更好成績,或是喜歡上運動,成為一輩子的習慣運動,使之對身體有益,終生受用。」吳玉芳從體育系學到球類、田徑、國術、舞蹈及體操5大類運動,懂得教材教法,懂得規則、教練指導法、裁判,帶學生也更得心應手。因參加比賽更要了解賽事規則,又去參加裁判研習,一路從C級地方比賽裁判,考到A級全國比賽裁判。為讓學生愛上運動,吳玉芳當校長時,還訂定全校每周五早晨為體育日,全校師生都要出來,分年級玩跳繩、呼拉圈、跑步、球類運動,除每周三堂體育課,還增加時間讓學生培養運動習慣,對學生視力、體能都較好。為讓學生愛上跑步,她會設計如「馬路小英雄」讓學生自己計圈登記,累積6公里就有迷你馬標章等,採獎勵制,讓學生有成就感、才會養成運動習慣。吳玉芳擔任,每年約半年是賽季。她受訪當天下著大雨,選手們仍風雨無阻地比賽。吳玉芳說,「到田徑場即使遇到下大雨也開心,因為大家是一個team,大家都在田徑場40年,老朋友從天南地北,有的從花蓮或南投來,見面就很開心」。像在世大運看到鄭兆村等人,她內心仍很激動,像粉絲一樣求合照。吳玉芳也接受新北教育局聘任為督學,推行健康促進計畫,她認為,「體能如從小做得好的話,對整體社會健保成本支出可減少」,且多數小學生是從幼兒園就過瘦或過胖,如健康教育能向下延伸,上國小後老師就不那麼辛苦,因此她幫忙完成新北市幼兒衛生保健手冊。「退休後最多的就是時間,還是要自己安排」吳玉芳說,退休前就有自己喜歡的事物,退休後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不同,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婉拒不想碰的,心態上很輕鬆。如今她每周和以前同事打球三天,最近因腳受傷,改騎腳踏車,只要天氣好,就從永和住家騎環河到板橋當裁判,一路7公里,欣賞沿途草皮和河景。她也鼓勵退休族要有自己興趣、愛好和朋友,把握學習機會,若認為自己生活圈小,「就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自然就會找到朋友」,「很多機會看你願不願意走出來」。現在她的日子過得很充實,每天遇到的事情也有所變化,是她保持開朗、年輕的秘訣。【精選延伸閱讀↘↘↘】。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跑上聖母峰的台灣第一女子 陸承蔚的生活學。3歲到8旬都是她學生 黏土達人:肯學,年齡就無妨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詹長權:應宣布社區感染了 限制大規模的公共聚集
台灣新冠肺炎第59例高中生的學校,今出現第二例確診案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若有學校確診兩例,就是要先關校,全校師生也都進行疫調,由於學校學生除了所在社區、還有跨區域,也都要進行疫情調查,應該是要宣布社區感染了。詹長權說,現在已經到了社區傳播的階段,他認為,目前防疫都是從境外移入的方向思考,但也應該也從每個個案發病後診斷的時空關係,了解是否有所關聯。疫調就怕斷鏈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邱弘毅也表示,現在不能否認台灣有一些社區傳播,但衝擊有多大,還是要後續的疫情調查,若疫情調查有一些連結出現就比較不擔心,但若斷鏈就要很小心。詹長權提到,當世界衛生組織說新冠肺炎變成全球大流行後,已經宣告全世界一半以上國家都有流行,某個程度在每個國家也都有社區型流行,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只是規模大跟小的問題。往後的疫調一定要放進社區流行的概念。詹長權說,目前全世界的防疫都是朝社區傳播解決,超前部署應該更要限制大規模的公共聚集,包括活動人數都應該要變少,例如美國就有餐廳座位減半規定。邱弘毅說,若啟動社區防疫,學校已經在做的遠距教學要更落實,密集的集會必須更限制,呼籲國人非必要不要到公共場所,老人家能不出門就少出門。邱表示,若有社區傳播的問題,就應該超前啟動,謹慎超前部署。北市推線上家教北部某高中因有兩名確診學生,故將全校停課14天。也為全台第一所全校停課的高中。北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長諶亦聰說,現階段已列出高危險重點學校,並針對雲端線上授課教學內容進行個案輔導,也已完成多次線上教學演練,教育局也將全力輔導,協助度過防疫難關。
-
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優先 新北公有封閉型場館暫停開放14天
新北市府今天表示,基於疫情嚴峻,防疫優先,20日開始新北市公有的封閉型集會休閒場館,包括運動中心、活動中心、博物館等,都暫停開放14天,未來將視疫情發展再彈性處理。新北市長侯友宜上午前往新莊區新北大道4段,原來的中港大排願景館,參加新北運動聚點試營運時,做以上宣布。他並向參加的員工說「抱歉,今天就暫停營運,暫時無法開幕」。侯友宜說,公有封閉型場館暫停開放14天,是基於疫情嚴峻,確診案例不斷攀高。他也再度呼籲中央,所有從第三級旅遊警示國家回台灣的國人,也要全面篩檢、居家檢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3月5日至14日間曾到歐洲或在杜拜、埃及、土耳其,即日全數回溯居家檢疫14天,呼籲民眾儘速通報展開居家檢疫。市府民政局統計到昨晚8時約1300多人登記,市府陸續補開居家檢疫通知書。由於宣布封閉型場館暫停開放14天,讓無預警的準備開幕員工有些失望,侯友宜進入運動據點向員工打招呼致意,並強調防疫「阻絕境外、防控境內」的必要性,將來會視疫情發展彈性調整。市府表示,銀髮俱樂部原先早已暫停活動,目前包括鶯歌陶博館、十三行博物館、黃金博物館等封閉型藝文活動場館,與各區市民活動中心、客家文化園區、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甚至國民運動中心,都暫時停止開放14天。新北市府教育局表示,今天(19日)起至本學期結束前,新北高中職以下學校,校園場地暫停對外開放,也不租借,盼望大眾共體時艱,讓學生在更高規格的防疫下,就學環境更安全。教育局說,考量近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個案增多,校園場地開放使用對象為不特定人員,經多方考量審慎評估,決定自19日起至本學期結束前,校園場地暫停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