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攝影
共找到
788
筆 文章
-
-
2020-04-28 橘世代.好心橘
「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
「我自己從小聽外公外婆講故事長大,特別喜歡跟長輩相處對話,就會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屏東六堆長大的客家細妹邱月婷,在電話另一頭憶起美好的童年。但隨著城鄉發展差距擴大,年輕人為了求職、求學離開故鄉,在廟口大樹下聽大人「講古」的景象便漸漸消逝了。「花甲故事旅人」計畫主持人邱月婷,也在北漂了幾年之後,發覺社區裡照顧、服務老人家的也都是頭髮斑白的長者。當長者逐漸凋零,地方常民文化和「老頭擺」的生活智慧也開始失傳。一腳已踏入中年的她,也正在尋找自己第二人生的定位,於是決定率先站出來為故鄉做點什麼。「花甲故事旅人」是她與夥伴們的起點,也在2018年獲得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好計畫」首獎的肯定與獎金支持。帶著自己的故事走出去,打破文化同溫層過去提到客家人,往往會和節儉吝嗇等負面印象連結,語言及文化也和一般大眾有些距離。而客庄裡有許多退休的大哥大姊,個個才華洋溢,於是邱月婷召集他們成為最有力的客家文化大使,一方面透過工作坊養成說故事的技術,生活中也時常相約出遊、野餐、看電影,增進彼此的熟悉感與向心力。最後,共15位來自客庄的「花甲故事旅人」(以下簡稱「花甲」),帶著自己的生命故事走出去!為了打破文化同溫層,花甲們刻意選擇「非客語地區」分享故事。拜訪到來義部落的文樂國小時,特地學了幾句族語,還帶上客家鹹豬肉當伴手禮。小朋友開心地說要帶回家生吃,讓花甲們嚇了一大跳!同樣一塊醃豬肉,客家和原民的吃法大不同,有時也會出現這種衝擊感十足的文化交流。每次演出都是久別重逢的「同學會」相似於原住民豐年祭的客家「還福」祭典被巧妙地編入故事,活靈活現地演繹出全庄辦桌請客、廟口發「菜尾湯」的熱鬧景象。物質缺乏的年代,到田裡、溪裡放蛤蟆、溪蝦的記憶,也都成了不需矯飾的最佳劇本。而往往台上說故事的,跟台下聽故事的,都是差不多年紀的長輩。每回故事開講,打開了共同的記憶寶箱,現場就會瞬間變得鬧烘烘,明明十分鐘前才碰面的人熱絡得像是久別重逢的同班同學。在這些交流互動中,可以發現雖然族群不同、文化相異,但人與人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邱月婷最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到老人院唱了〈中心崙媽祖娘〉,「媽祖娘」這個多數臺灣人的民間信仰代表感染了所有人,一位中風且失明的長輩隨著莊嚴的樂音唱了起來,忍不住被觸動落淚。她靜靜地靠過去,在長輩臉上親了一下給他安慰。在台上目睹這一幕的花甲們也跟著掉淚,台上台下哭成一片。這一年之中,花甲們共壯遊了720公里,接觸了250位銀髮老寶貝和小寶貝,累積了100小時的訓練與演說旅程。感動和快樂的記憶很多很多,但不為外人道的辛苦同樣無法一語道盡。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她也不只一次這樣問自己。再短暫的快樂都有意義,再艱難都要繼續有次他們來到南投縣中寮鄉,發現台下坐的幾乎清一色是女性長者,臉上沒什麼笑容。回溯當地的歷史,中寮是921地震的重災區,即便事隔多年,許多人仍籠罩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但在表演互動過程中,台下觀眾漸漸出現笑容,即便只是幾分鐘,甚至只有幾秒。「哪怕是短暫的快樂都是有意義的,雖然很累很難還是要繼續下去。」邱月婷有感而發地說道。花甲旅人X花漾青年,青銀共創讓愛延續花甲們的故事壯遊開始受到關注,也有南部的大專院校邀請演講,在與大學生分享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年輕人有很多創新的好點子,可以讓「花甲故事旅人」更加壯大、走得更遠。現在有了以大專院校學生為主的「花漾青年」生力軍加入,未來這個團隊將以青銀共創、共學的方式,繼續到各地演出。讓花甲們的生命故事和愛傳遞到更多地方之外,更多了傳承的意義。原先擔心計畫結束就得「畢業」的花甲們,開心地晉升為學長姐。經過一年相處與共事,邱月婷說大家現在更像是一家人,且一心向著花甲故事旅人,人人都主動想讓團隊變得很好。所以作為主辦人,她反而很輕鬆。人人在談如何「設計」高齡生活,但其實重點是「生活」這幾年不論公私部門,都在談論如何設計一個理想的高齡生活。但花甲故事旅人計畫的成功,起初並沒有任何理論基礎做為支撐。邱月婷最後與我們分享到,她認為關鍵是「生活」和「人」:「高齡生活設計其實沒這麼複雜,我們只是找想講故事的人出來,然後從身邊發現問題,發現他們還能做什麼,從生活出發,關鍵是人。而不是一相情願去設計長輩用不到、不符合期待的東西。」在這樣的經驗基礎上,花甲故事旅人的執行團隊「耕云者」今年推出的新計畫-「大人儕無限公司」,再度獲得信義公益基金會支持,將繼續為推動創新的高齡生活及文化傳承而努力!※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更多精彩熟齡下半場↘↘↘】。住院化療仍堅持義演!「音樂是克服病魔最大動力」。家鄉情感、文化使命 64歲謝俊煌讓「西港」活起來!。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出遊注意!桃園16大景點上網就能查有無管制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清明連假民眾出遊人潮聚集造成防疫緊張,為避免狀況重演桃園市針對16大熱門景點包括拉拉山、石門水庫,大溪老街等,線上人流監控並以燈號顯示,超過六成就會啟動管制,民眾出遊前只要上網查詢,就能評估是否前往,另2020北橫旅遊節,有團體活動也計畫取消。觀光旅遊局長楊勝評表示,各景點燈號管制系統測試版今天已經上線,民眾上官網點選就能看到16個景點人流狀況,而景點舒適度燈號顯示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5點,綠燈為人流安全值代表最高值50%以下、黃燈為人流警戒值代表最高值50%至60%,紅燈為人流管制值代表最高值60%以上。16景點包括,大溪老街、虎頭山風景特定區、慈湖、角板山、拉拉山、大溪月眉休閒農業區、小烏來風景特定區、優霞雲瀑布、石門水庫風景區、竹圍漁港、永安漁港、觀音蓮花休閒農業區、新屋綠色走廊、三坑老街、羅浮、觀音濱海遊憩區。查詢網址為https://travel.tycg.gov.tw/zh-tw/AlertOfCrowds楊勝評說,以石門水庫為例,達人流管制滿就會把車擋在外面,而大溪老街交通局規劃封一半停車場,虎頭山則是早上8點半就會啟動,燈號一小時檢視一次,測試版今天上線,期間會陸續修正更精準,5月1號正式啟用。鄭文燦說,16個熱門警檢線上影像監控系統、警示燈好系統都上線,運作也很成熟,假設人潮超過50%,啟動停車場管制,原則上岀一輛車才會開放進一輛,讓每個景點人潮減半,這是基本的設計,而線上系統和中華電信合作做大數據分析,360度環景攝影機很清晰,五一連假將示範演練。楊勝評並在會議中請示,有關今年20202北橫探險節,觀旅局預備兩方案,一是取消改明年辦,二為調整改用拍攝方式,讓大家去看漂亮的景點,本來400萬元預算,調整後為250萬元,用新媒體方式推廣呈現。鄭文燦說,原本北橫旅遊節都在7月到8月,因疫情結束時間未定,請觀旅局朝向線上導覽減少群聚、團體活動,可能都要取消,但線上導覽、DM還是會給民眾,相關民宿業者的意見他們也會參考,可能7月仍不行啟動,還是會看疫情發展做考量。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居家防疫悶壞了 外國網友拍片「幻想出國」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民眾居家防疫,打亂許多人的度假計畫,有社群媒體用戶發揮巧思,拍攝「在家旅行」(#TravelFromHome)短片模擬出國遊玩場景,讓人會心一笑之餘,也彼此互掬一把同情之淚。西班牙政府頒布封城令,家住巴塞隆納的工程師何雷洛(Philipp Klein Herrero)只能取消全家到法國的年度滑雪之旅。但他利用塵封的滑雪裝備、床單、GoPro攝影機和停格動畫技術,花費約10個小時,在自己的公寓從無到有變出一整套夢幻滑雪旅行。這段不到1分鐘的短片3日上傳YouTube後,累積觀看次數接近70萬。「我希望只要閉上眼睛,感覺就像來一趟真正的山岳冒險。」何雷洛表示,靈感是來自其他網友在家運動的短片。他說:「我把影片po出去之後,真的爆紅,流量完全超乎預期。」還有TikTok用戶發出「在家旅行」挑戰。其中一段最受歡迎短片,就是一位老兄自拍喝香檳、看著飛機降落加勒比海小島。但他的「飛機」其實是洗衣間,「機窗」則是滾筒洗衣機門,「窗外」是一台播放飛機降落影片的平板電腦。希臘知名電視主持人塔尼曼尼迪斯(Sakis Tanimanidis)也來參一咖,只見他打扮成旅客,把跑步機當成機場電動步道與行李轉盤。「旅行的好處就是豐富記憶,」塔尼曼尼迪斯說:「在封城令期間,我用我的記憶、照片與影像旅行。只要時機一到,我們就會再次看到世界。」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優先!高雄大學開發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蕭漢威,帶領碩士生羅秋馨、張廷瑋、蔡家進展現專業,導入AI自主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項系統。前者可偵測並提醒進入室內師生職員、洽公民眾,口罩戴好帶滿;後者則智慧感應體溫,省去人工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蕭漢威表示,防範新冠疫情,校方落實政府規範,實施每日量測體溫、進入室內配戴口罩等措施,維護校園安全,相對也衍生排班人力負擔以及近距離接觸風險。在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童士恒經費支持下,促成團隊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系統。蕭漢威說,口罩辨識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設計「正確戴好」、「未戴好」、「沒戴」共3種情境,及多張影像資料以供電腦判讀。架設在校園頻繁進出的特定場域,裝載攝影機即時秒讀多名進入者臉孔,對戴好帶滿者,會在螢幕秀出「感謝配合」訊息,反之則提醒「請戴上」或「請戴好」。這套系統可在相對密閉且多人的場域,像是電腦教室、演講廳等發揮最大效益,以最少人力提醒教職員生、民眾配戴口罩。「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則是自行開發影像處理程式,搭配1只熱成像鏡頭,擷取監測範圍中的紅外線影像(被測者體溫)並即時顯示在螢幕上,不僅省去值班者把關工作負擔,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降低近距離接觸風險。蕭漢威說,市場上相關熱成像體溫量測已是成熟產品,但動輒6萬元起跳,自主開發優點除了節省成本,還可依需求擴充功能。相關影片可見https://youtu.be/lFnSIU7iIjM。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捐呼吸器 米蘭醫院院長拍片感謝
義大利米蘭尼瓜達醫院(Niguarda Hospital)院長昨天以影音感謝台灣致贈15台呼吸器,駐義代表李新穎代表台灣人民與政府,祝福北義的疫情早日獲得控制。台灣繼捐贈義大利50萬個醫療口罩後,16日再向北義米蘭尼瓜達醫院與布雷西亞(Brescia)人民醫院(Spedali Civili di Brescia)各捐贈15台呼吸器。布雷西亞人民醫院18日以影音感謝台灣的協助,米蘭尼瓜達醫院昨天也向駐義代表處寄來感謝短片。駐義代表處表示,米蘭尼瓜達醫院非常欣慰在此困難時刻能收到台灣慷慨捐贈的抗疫物資,因此由醫院院長鮑希奧(Marco Bosio)親自拍攝影片,傳達對台灣人民與政府的感謝。
-
2020-04-22 橘世代.好學橘
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
德國人熱愛吃蛋糕,對他們來說,最好吃的蛋糕外面買不到、回家才能吃到,奶奶的獨門食譜搭配嫻熟的製作技巧,能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蛋糕。「Kuchentratsch」(Kuchen為德文的「蛋糕」,tratsch則有「閒聊」之意)由Katharina Mayer創辦,受到平時買蛋糕的經驗啟發——不管去哪家商店買蛋糕,都遠遠比不上奶奶家裡的那塊好吃,因而創辦了「Kuchentratsch」,它是社會企業、同時也是一間烘焙坊,提供道地的爺奶手工蛋糕。如同台灣,德國也面對高齡化社會衝擊的問題,照護人力缺乏、社會保險入不敷出;高齡者退休後收入減少,不再工作的同時,與社會的聯繫也隨之降低,「Kuchentratsch」希望透過促進高齡者的社會參與,解決這些問題。在「Kuchentratsch」,不僅烘焙師傅,連蛋糕送貨員都是爺爺奶奶,目前約有30多位長者在此工作,讓長者能透過一技之長增加收入,顧客則能買到保證好吃的蛋糕。「Kuchentratsch」沒有制式、高效率的生產線,希望能讓爺奶師傅沒有壓力,每個蛋糕都由爺爺奶奶親手烘焙,食譜更非網路上隨手可搜尋到的,爺奶們的食譜通常都是從他們的母親或是奶奶手上傳承下來的,相當珍貴。商店中,每款蛋糕都霸氣掛上蛋糕師傅的名字,例如:「安妮奶奶的蘋果核桃蛋糕」、「岡特爺爺的起士蛋糕」,旁邊還會擺著師傅的照片;不僅希望顧客知道,這些蛋糕是爺奶們的驕傲,更想傳達的是,每個蛋糕裡都有爺奶的愛。顧客除了能在其店面、合作的咖啡館及網路上訂購蛋糕,還能參加蛋糕烘焙課程,由爺奶師傅親自指導烤蛋糕的秘訣。如同課程敘述所說:「他們不但是經驗豐富的麵包師傅,更是喜愛孩子的祖父母。」「Kuchentratsch」也推出針對兒童的烘焙課程,用專為兒童設計的簡單食譜,讓小朋友在慈祥爺奶的指導下邊學邊玩。除了能持續工作,長者們也在此處認識更多朋友,有同年紀的工作夥伴、年輕的營運團隊、以及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顧客,甚至是興奮地在廚房亂跑的小小麵包學徒,生活因此更加精彩。麵包師傅之一的Renate奶奶表示,很喜歡與其他長者一邊閒聊、一邊烤蛋糕,氣氛非常美好,每天都在期待下一個到「Kuchentratsch」工作的日子。Moni奶奶則表示,來到這裡可以與同好交流,獲得更多烘焙秘訣。「Kuchentratsch」不但滿溢著蛋糕香,也有溫暖與人情味。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即使是經濟相對富庶的德國,一樣面臨高齡貧窮的問題,退休後的規劃是人人都需要思考的,甚至「退休」的概念也在崩解之中;而換個角度想,這也代表我們的人生有更長的時間能盡情探索、成就更多,也許該問的問題不是「你退休後想做什麼?」而是「你七十歲時想玩什麼?八十歲時想體驗什麼?九十歲有什麼夢想?」※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關於更多精彩熟齡↘↘↘】。防疫宅在家/想測自己多聰明?動腦App,讓思緒天馬行空。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5 科別.心臟血管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默默要命
腦中風是大家常聽到的,但是你知道嗎?除了腦部以外,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如果也遭遇血流供應上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中風。1、突發性視力喪失–眼中風眼科門診中,有時會接獲單眼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不清,甚至看不見的「眼中風」急症案例。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邱育德指出,這項眼科急症是因眼部視網膜動脈阻塞或靜脈出血造成,因為視網膜是產生視覺的重要部位,上面密密麻麻的神經細胞,需依賴血管系統供給養分與氧氣,以維持正常運作;若影響的血管正好是營養中心視力黃斑部的視網膜動靜脈或其分支,便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傷害。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根據統計,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後5年內的死亡率為40%,死因主要是心肌梗塞。因此,「眼中風」不僅是眼科的急症,也代表身體可能突發中風的前驅症狀之一,患者極可能血壓已經過高,或體內已有血栓流竄或血管狹窄阻塞情形,因此除了眼科的處理外,也需要同步照會心臟科、神經內科等專科,及時評估、監控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或心臟產生血栓等情形,以免治療上措手不及。2、突發性神經性聽力障礙–耳中風一覺醒來,耳朵突然嗡嗡作響,甚至完全聽不到了,著實會讓人嚇一大跳,是不是罹患了「耳中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子傑表示,許多人把「突發性神經性聽力障礙」稱作是「耳中風」,它不像「腦中風」發生的年齡層,多以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而是一般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罹患,患者在發病前多半沒有遭到撞擊或外傷,卻突然間出現明顯聽力受損(以單側居多),或併發耳鳴、嘔吐、平衡失調、走路不穩等情況。目前已知的可能引發原因有病毒感染、腫瘤壓迫聽神經、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內耳淋巴膜破裂等;另外,內耳迷路動脈或其分支狹窄、阻塞,在血流循環不良情況下,也可能造成神經性的聽力障礙。特別是在凜冽寒冬,血管收縮較為劇烈的情況下,部分案例可能出現類似小中風的突發性耳聾症狀。林子傑指出,突發「耳中風」時,最重要的是掌握發病10天內的治療黃金期,患者應盡速至有完整聽力檢查設備的醫院接受檢查診斷。一般來說,「耳中風」的患者若能及時接受治療,則聽力有較高的恢復機會,但如果延遲接受治療,則預後通常會較差。3、讓人舉步維艱–腳中風發生在下肢動脈血管急性阻塞的「腳中風」,是一項讓人舉步維艱的病症。患者通往雙腿「下肢」的血管因狹窄或有血栓阻塞,造成血流不暢通,進而出現下肢冰冷、麻痛、間歇性跛行、慢性潰瘍難癒等症狀;狀況嚴重時,足部肌肉組織因而缺血導致「缺氧性」壞死,甚至可能必須面臨截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兼心導管室主任張丁權指出,「腳中風」也有所謂的搶救黃金時間,一旦超過6~8小時的最佳治療時機,就算再打通血管,肌肉組織仍將持續進行不可逆轉的壞死現象;但偏偏台灣人常有超強「忍功」,常因太能忍痛,而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等到醫師宣布必須截肢以保命時,便只能抱憾終身。而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糖尿病、高血脂、心內膜炎、骨折、感染症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老菸槍等,都是腳中風的好發對象。張丁權提醒,這些高危險群在接受定期健康檢查時,可考慮做腿部的踝關節動脈壓檢查,若ABI比值(足踝動脈收縮壓∕前臂動脈收縮壓)小於0.9,即代表下肢循環不良,可能有週邊動脈狹窄問題,必要時應進一步安排血管攝影,確認腿部血管狀況。4、控制血壓–脊髓中風人體的頸髓與胸腰髓有許多神經分布其中,負有控制四肢力氣、感覺、呼吸與排泄等功能,當「脊髓中風」時,患者可能先是在頸部或背部感到一陣劇痛,或胸部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悶痛感,數分鐘或數小時後,便突然出現雙腳或雙手無力、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等神經症狀。為什麼會發生「脊髓中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目前已知包括血管動脈硬化、主動脈疾病、動脈剝離等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敗血症感染等,都是可能引發的原因。而過去的調查更發現,「脊髓中風」患者中超過半數有高血壓病史,且這些高血壓患者合併出現主動脈疾病比例很高。與一般常見的「腦中風」病患比較,「脊髓中風」發病年齡較早,多在50~60歲得病,而年齡愈輕便發生「脊髓中風」的患者,往往表現出來的症狀比較嚴重,且復原情況較不理想;而由於「高血壓」與「脊髓中風」的關係頗為密切,因此,防範「脊髓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血壓控制,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邁入中老年階段後,應定期接受全身血管與神經系統的健康檢查。延伸閱讀: 還認為中風是老人專利? 有這5狀況都是高危險群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腦中風患者要降血壓? 醫師點出普遍3大迷思
-
2020-04-14 橘世代.愛玩橘
新北大都會公園 3千坪艷紅花海爆炸盛開!
新北大都會公園占地約1公頃的豔紅百日草正進入花期,野生白花三葉草也正綻放,新北市府高管處表示,民眾只要做好防疫作業及拉開社交距離,仍可放心到二重疏洪道欣賞大面積花海。百日草又有百日菊、火球花、步步高之稱,花期長、性喜高溫,由於百日草第一朵花會開在頂端,然側枝頂端開的花會比第一朵開得更高,所以又被人稱「步步高」,花語為步步高升,也具有吉祥喜慶的寓意。新北大都會公園就如同新北市的中央公園,除了有寬闊的草皮可讓民眾自由奔跑,也有迷人的戶外賞花氛圍,而現在春季正值花海盛開的時節。占地約1公頃的豔紅百日草,在春日溫暖的陽光及徐徐微風的撥弄下,搖曳生姿、吸睛效果十足,不僅可供運動、休憩民眾駐足欣賞,同時也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除了百日花外,野生白花三葉草也正綻放盛景,在新北大都會公園、大漢橋下、光復壘球場、柑園橋下等河濱公園,都能看到成千上萬白花三夜葉草綻放盛景,如同一片無邊無際的皚皚白雪,景色十分絕美。高管處表示,百日花海將會持續綻放,預計5月初開花可達到高峰期,民眾可以把握觀賞花海的時刻,賞花時也切記勿亂丟垃圾或採摘、踐踏花朵,共同維護環境,讓更多人能欣賞到百花齊放的美麗花海。【跟著橘世代一起玩台灣↘↘↘】。花蓮「四月雪」降臨了!油桐花海置身夢幻雪白步道。限定美景錯過等明年!千株紫藤瀑布浪漫來襲。海芋季提前盛開! 雪白花海襲捲陽明山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心靈防疫/簡文彬:音樂聯演串連撫人心
音樂家 共演巴赫巨作藝術也許不能治病,卻能撫慰人心,具精神防疫功能。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日前發起「衛武營接力聯演音樂的奉獻」,邀音樂家用各種形式演出巴赫的晚年巨作「音樂的奉獻」,拍攝影片後上傳臉書,再點名其他音樂家朋友一起演出,將音樂的力量藉網路傳遞給眾人。「目前是表演藝術界蓄積能量的階段,也是眾人相互支持打氣的時刻。」簡文彬表示,場館營運團隊和表演團隊,都在努力思考此時能為社會做些甚麼。雖不能一起上台演出,還是能透過網路一起完成演出。紐約百老匯發起眾演員透過網路接力演唱「悲慘世界」音樂劇,衛武營則邀請音樂家各自拿起樂器合奏「音樂的奉獻」。「即使在防疫期間,但我們想利用音樂來溝通、聯繫和安撫人心的核心本質,從未改變。」簡文彬認為,巴赫的音樂包含令人安定的優雅與秩序,「音樂的奉獻」擁有看似簡單卻複雜的對位曲式,可根據主題無盡延伸反覆,契合數位時代的特質。目前已有黃韻玲、琵琶音樂家吳蠻、管風琴音樂家劉信宏、直笛音樂家林君實、對位室內樂團等數十位音樂家、樂團響應。兩廳院停擺 嘗試新型態演出剛經歷「澳洲音樂家確診事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卻未因此停下腳步。兩廳院內的餐廳、售票處仍保持營業,劉怡汝透露,兩廳院工作人員要處理退換票、更換節目檔期,工作量多、挑戰也更大,「防疫」更是重要工作。兩廳院員工有兩百多名。劉怡汝表示,為了防疫,她調整員工的上班時間、賦予更多彈性,避免大家都在同一時間上下班與用餐,造成群聚感染。她也開始「一人食」,用餐時間盡量一個人吃飯、減少社交應酬。受疫情影響,到六月之前,兩廳院表演節目幾乎全數取消;不少劇團保留場地,改成「沒有觀眾的正式演出」,錄影上線直播。「沒有了現場觀眾,劇場的型態會不會因此產生質變?」劉怡汝表示,目前正跟藝術家討論,打算在防疫期間,運用疫情期間的特質嘗試全新型態的演出,防疫是危機,也是轉機。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面對未知與病毒 從三位賢達之思想來調適身心
新冠肺炎日益猖獗,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令人怵目驚心。然而大規模傳染病自古恆有,不妨審視三位賢達如何看待疫情,以古鑑今,藉此調適身心、沉澱情緒。第一位是英國文學家莎士比亞:其代表作不勝枚舉,尤以四大悲劇膾炙人口。他所處的時代黑死病肆虐、瘟疫橫行,甚至表演劇場被迫關閉;但在如此煎熬環境裡,他的作品並無充斥瘟疫情節。生性浪漫的他認為:即使日子這般灰暗,與其哀聲嘆氣,不如泰然以待,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如今眾生面臨疫情,權貴庶民不分高低,罹患機率類似,報導中的確診人數統計,好似冰冷數字。但是在莎翁劇中,每個角色離世原因各異,或遭枕頭悶死(奧賽羅),或因落水而亡(哈姆雷特),卻無人死於無情瘟疫。兩相對照,瘟疫死亡驟然且大量,死者無甚差等,顯得個體存在的微不足道,呈現強烈對比。莎翁為凸顯人性尊嚴,乃選擇以多樣方式,讓劇中人與世界告別,從容交代遺言,過程莊嚴肅穆,顯現莎翁對人的尊重。第二位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他閱讀諸多疫情史料典籍,感觸良多。他認為人類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是那樣單薄和脆弱,縱然不是瘟疫而逝,也必然死於其他意外事故。在他眼中,人不過是自然界的玩物罷了,因此人生在世,應抱持隨時會消逝的態度。卡繆主張生命荒誕的這種說法,印證新冠肺炎的悄無聲息,讓人猝不及防,充滿宿命論色彩。但如仔細推敲,卡繆仍不乏積極處世心態。他於二戰後出版《瘟疫》一書,主角Rieux醫生一周問診數百位患者,但從不自詡為英雄,只是盡一己之力,強調抵禦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抱持「正直感」。由於想的正確,醫生在絕望中奮力尋覓新生,展現出人性溫暖的光輝。書末提及歡樂總是短暫,因潛藏病毒隨時會再度爆發,準確言中今日的悲慘疫情。儘管如此,我們仍可效仿卡繆態度,每人盡自己本分,以正直對抗疫情,足矣。第三位是現代科學家的理性之聲:美國太空人Kelly自二○一五年起,四次從事升空任務,並於第四次在國際太空站停留近一年,探索宇宙奧秘。在這段與世隔絕的漫長時光中,他學會靜心自處,如何與自己對話,不會因為孤獨而恐慌焦躁,反而精神飽滿,自得其樂。並且享受太空攝影,出版infinite wonder攝影集,禮讚地球之美。他有機會從太空反思人類與地球,自有其獨特的視角。目前大家居家隔離,Kelly乃分享經驗與建議。首先是依照行程表,按部就班完成每項工作,在該做事的時刻,好好完成進度;而休息空檔,走出艙門散步放鬆。雖然疫情擴散,如保持安全就近走動,絕對有益身心。嗜好也很重要,他帶了些實體書進入太空船,沉醉紙本中無所干擾,也嘗試樂器或美術。此外他寫日記、透過社交平台和親朋摯友聯繫,終能順利返航。綜觀歷史軌跡,生命自有定數,疾病災禍亦屬平常。我們直面未知與病毒時,毋須驚慌,保持平穩心境,但求盡力而為。疫情之後,我們會對生與活,有更深徹悟。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醫師發明防疫箱全球爆紅 遭仿冒牟利 潘孟安來協助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第一線醫護人員時刻受到病毒威脅;花蓮門諾醫院賴賢勇、恆春旅遊醫院邱豑慶等3名醫師,月前在網路分享有效的防飛沬「插管防疫箱」設計圖,收到各國醫護熱情回響,卻被人仿冒來營利;邱再研發普及化的低成本、拋棄式的防疫箱,卻苦無廠商資源,縣長潘孟安被邱的無私分享和熱情感動,主動協助媒合廠商,取名「台灣BOX」的防疫箱下周即可量產。花蓮門諾醫院麻醉科醫師賴賢勇今年2月時在臉書分享自己設計的簡易型「防疫箱」,用透明壓克力製成防護板,連接手套、攝影鏡頭,直接罩在患者頭部治療,以降低遭患者飛沫噴到的風險,成本約2000元,在無負壓隔離設備環境中可做氣管插管急救,可隔離95%以上病毒,已有20多國採用,並發文感謝「無私的分享」;恆旅麻醉科主任邱豑慶和在台中執業的黃致遠受學長啟發跟進設計改良版,也在臉書分享設計圖。邱豑慶說,簡單又有效的「插管防疫箱」設計圖分享後,有天接到推銷訊息,赫見他們設計的產品被人仿冒販售營利,開價3、4000元;又因為國外疫情嚴重,這個設計還被國外拿來做研究,登上新英格蘭雜誌,後來的發展不出所料,英美等國都出現想要註冊專利或牟利的人,甚至有英國人命名為「倫敦box」,還好有網友強調是正港的「MIT」。他說,這是要讓第一線醫療人員都平安,本來就不是營利的,「現在賭一口氣也要撐下去,要把它降低成本,變成平價、可拋棄,幫助更多人,但為了防專利蟑瑯,特別在美國申請註冊」;最近除了跑工廠也寫信給政治人物闡明理念,試圖尋求協助,都石沉大海,直到周一接到潘孟安來電,起初以為是推銷貸款電話掛斷,幸好第二通接通,促成這椿美事。「救人如救火、防疫要和時間賽跑!」潘孟安說,醫師自掏腰包開發防護箱免費送醫療體系,還幫國家做醫療外交,令人感動,縣府團隊動員分工合作尋找合適廠商,上市公司恩德科技公司受到感動願意投入模組化生產,每套成本可降至千元內,最快下周就能量產,單日生產1200套,產能最高可達1萬套。潘孟安說,先拼出「台灣BOX」首批產量出來,優先供應屏東及全台各地醫療院所,衛生局將透過麻醉醫師公會、急診醫師公會等系統調查了解需求數量,縣府也將協助拍攝教學影片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未來提供給各國醫護人員使用。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夜市即日起「不准試吃」 旅館住房率逾六成就得管人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佈夜市、寺廟等密集公共場域人流管制措施指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即日起取消夜市試吃、攤位需要設置隔板、排隊名店必須要設置排隊地面標示,住房率超過六成的就必須要做一管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前兩天已與大家初步預告,在全是前疫情嚴峻下,全球多國採封城或禁足,台灣至目前國人維持正常生活,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針對假期期間或平常容易造成人留聚集地區,指揮中心邀集各部會研議指引。針對夜市、傳統市場、商圈,攤商消費者全程配戴口罩,夜市市場商圈自治會與組織,依照指揮中心社交指引提出管制計畫,規劃單一出入口、取消試吃、拉開攤位、攤位座位無法有效區隔要採取隔板分離、熱門攤位畫設地面標示。經濟部近日會選定示範商圈拍攝影片,供其他同業參考。針對國家供旅遊與風景區等,採取停車場與周邊停車場範圍,用停車數量作為人流管制依據。停車場數量達50%,會發出在地性警訊,引導附近民眾人流疏散,也於道路系統看板提出警訊,讓用路人與旅客知道他要前往的地點達到一定人數,可能要改變行程。針對旅宿,針對訂房率高的飯店要求出入動線分流措施。寺廟部分,請地方政府輔導管制動線、避免提供飲食等。陳宗彥表示,目前指出住宿率六成已經非常高峰,應該採取適當措施。針對夜市設攤是否租金減稅等,陳宗彥表示,將會請經濟部考量。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制上路! 觀光景點、夜市及寺廟 今起人流管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清明連假期間,許多旅遊景點人潮爆滿,連假結束後,疑似個案通報採檢數量增加。為防止潛在傳染鏈威脅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宣布,自即日起著名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及夜市、寺廟等人潮密集公共場域,實施人流管制措施,請業者、商店、管理單位及民眾配合,為防疫盡份心力。指揮中心指出,針對夜市、傳統市場及商圈管制,除了攤商及消費者應全程佩戴口罩外,各夜市或市場自治會及商圈組織,應依指揮中心發布的社交距離,提出總量管制計畫,包括:規劃單一出入口、取消店家試吃活動及攤位間的安全距離等,至於攤位用餐座位安排,如無法有效區隔,可採用隔板方式;另熱門攤位應劃設地面標示,以利排隊民眾能保持安全距離。近期經濟部將選定示範點,拍攝影片,讓商家參考。指揮中心表示,國家風景管理區、國家公園以及國家森林遊樂區部分,因為面積規模大小不同,依其場域及屬性訂立共通性與個別性管制原則,共通性原則以周邊停車場作為流量控管重點,如果停車場車輛達50%,將透過適地性簡訊服務發出警訊,提醒民眾可能先行改變行程,也會考慮到周邊道路系統,導引至其他地方。觀光旅宿業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將針對熱門觀光遊樂業旅館、國家風景區內之觀光旅館及知名景點大型旅館,於連續假期前進行住房率調查,並請入住率高的飯店業者,落實出入動線及用餐分流等措施。至於寺廟參拜人流管制部分,內政部已請地方政府輔導所轄寺廟規劃參拜動線,控管人數,並在疫情嚴峻期間,避免提供飲食,主動與外圍攤商協調販賣動線,以確保民眾便利通行為原則。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於室內務必保持至少1.5公尺及室外1公尺以上距離,並正確佩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禮節,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各著名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及夜市、寺廟等公共場域人流管制措施,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查詢。
-
2020-04-10 橘世代.好學橘
防疫宅在家/想測自己多聰明?動腦App,讓思緒天馬行空
最近不適宜出入人多群聚的地方,尤其熟齡族群外出風險更高。但一直待在家實在很悶,趕快下載「動腦系」App,用色彩、數字、圖像讓腦力更活化,身心更健康。數獨類數獨本來就是相當受到歡迎且對腦力有益的益智遊戲,遊戲目標是將9×9 的網格填滿數字,讓每行、每列以及每個3×3的區域中都填入1到9的數字。玩法看似簡單,與數學運算無關,但可以變出千變萬化的結果,可說是百玩不膩。推薦一款「數獨—數獨9宮格益智遊戲」App,從最簡單的4宮格數獨到經典9宮格數獨,可循序漸進挑展不同難度。每日還提供一道經典數獨謎題,通過挑戰即可獲得星星獎勵,完成當月每日挑戰還可獲得神秘大禮。提供筆記功能,真的想不出來時還有智慧提示幫忙破關。填色類近年相當流行,玩法幾乎零難度,卻療癒感十足的填色畫,透過平板其實更容易上手,因為可以反覆調整顏色,讓對畫畫沒概念的初學者也不怕出錯。同樣1個圖樣在不同人的手中,可以變出截然不同的色彩風格,還能夠透過填色的過程讓內心的壓力釋放。如果能搭配觸控筆使用,會更有手感。推薦這款奪下2017年Apple Design Awards的「Lake:填色書」App,極簡設計的介面,可快速切換筆刷與調色,最特別的是它與數十位藝術家合作,讓玩家可以輕鬆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畫風的圖騰,賦予各種繽紛色彩。拼圖類拼圖也是種幾乎不受年齡限制、久玩也不膩的遊戲,透過App來玩,雖然少了一片片拼圖拿在手上的手感,但反而不受空間限制,更不怕搞丟其中1片就玩不下去。看似平和的遊戲過程,其實非常燒腦,動用到記憶圖像、連貫性與思考邏輯;專注在遊戲時,心情也會變得平和、安定思緒,重點是時間還會過得特別快!推薦1款「拼圖遊戲 - 益智遊戲」App,內建超多款拼圖,可依圖像內容分類挑選,有顏色、花卉、自然、動物、藝術、地標等,還可自訂拼圖片數範圍,從9片到400片,自我挑戰遊戲難度。遇到卡關的地方,也有小提示功能,卡關時可以使用提示來找出下塊拼圖。除了「Lake:填色書」,其他2款App在iOS與Android系統上都能下載,另外提醒,考量視力與遊戲內容需求,建議使用大螢幕的平板電腦來玩更舒適不傷眼,也要注意持續使用時間不過長,每使用30分鐘左右就要休息走動一下,才不會動了腦卻傷了身體。【更多熟齡精彩下半場↘↘↘】。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0 科別.消化系統
膽出問題可能是4種疾病,其中這2種惡性高!
65歲的陳先生近日右上腹經常悶痛,尤其飯後更明顯,擔心是不是長了「壞東西」,到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原來是膽結石作崇,醫師建議他開刀切除膽囊。他跟朋友老王一談起,沒想到老王說他前陣子也因為檢查出膽息肉去動了切膽手術。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有膽疾的困擾啊!要了解膽囊相關疾病,得先了解這個器官。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廣義來說,膽道包含肝內膽管、肝外膽管以及膽囊。成人肝臟一天可製造、分泌出500至750c.c.的膽汁,透過膽管流通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收縮、分泌出膽汁注入腸道幫助消化。膽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膽結石、膽息肉,最嚴重的就屬膽囊癌、膽管癌了。整體來說這4種疾病互有關聯、症狀類似,多以發燒、黃疸、腹痛表現,不容易分辨,若有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以對症治療。若是高危險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膽結石】與膽汁鬱積有關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成因是膽囊沒能將膽汁排除乾淨,而使膽汁鬱積在膽囊中,時間過久,膽汁濃縮,在膽囊內形成結石。一般來說,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另外,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有膽結石的家族史、60歲以上長者、肝硬化病人、飲食太過油膩或含太高的膽固醇、快速減肥、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太少,以及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一旦發炎疼痛或結石太大建議切除膽結石多半沒有明顯症狀,8成以上的患者有膽結石卻不自覺,通常是定期健檢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一旦症狀發作,通常是右上腹或上腹部鈍痛,特別是在飽食之後、膽囊收縮時更易發生。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背或右肩胛骨,疼痛持續的時間約1~5小時,不會因為排便、姿勢改變、服用制酸劑或嘔吐而減輕疼痛。有時會合併打嗝、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因為結石塞住膽囊出口使膽汁無法排出,因而有膽囊腫大、發燒、黃疸、灰白便、甚至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急重症。有症狀的膽結石應該考慮手術切除膽囊。沒有症狀的膽結石,只要觀察即可,每年發作產生不適的機率僅1%,以下情況建議切除膽囊:◎結石大於2公分。◎膽囊沒有功能或膽囊出現鈣化,有這些現象的病人,是膽囊癌的高危險族群。◎脊椎損傷,腹部沒有知覺的病人。◎鐮狀細胞性貧血病人,無法分辨疾病造成的疼痛或膽囊發炎。◎容易有手術併發症的病人,提早切除為宜:如肝硬化病人、兒童和糖尿病患者。【膽息肉】良性居多若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膽囊「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膽息肉大多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大多為有細柄的息肉(sessile polyp),常見為多發性,非單一顆,通常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另外有一種屬於「發炎性息肉」,與膽結石有關,膽結石不斷刺激膽囊壁,造成黏膜增生,這種類型的息肉多小於1公分,轉變成惡性腫瘤機率低。不過若當膽囊壁發炎反覆、上皮細胞不斷增生,也有可能變惡性,要加以留意。一般觀察,如果息肉的底部寬、沒有柄,直接吸附在膽囊壁上,多數是膽囊壁細胞病變增生,較有惡性可能,且多數是單一顆。如果是很多小小顆(小於1公分),有柄、類似女王頭那種形狀,良性的機率高。膽息肉大多沒有症狀,通常是透過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和內視鏡超音波等,或膽囊切除後的病理檢查發現。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至於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膽囊癌】無聲無息 發現多已晚期膽囊癌的原因並不那麼明確,有可能是膽結石或膽囊炎,長時間形成膽囊黏膜上皮增生癌變。早期的膽囊癌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早期發現膽囊癌的患者是開膽結石、膽囊切除時意外發現,這類「幸運」的患者因為能夠開刀、預後較好。目前醫學上治療膽囊癌以手術切除膽囊為主,不過由於大多數膽囊癌都是晚期才發現、癌細胞已經由淋巴擴散轉移至肝臟或其它器官,難以手術清除乾淨,許多患者更因為腫瘤過大阻礙膽汁排放,併發嚴重黃疸,處理上以緊急置放支架引流,減輕黃疸後,再採取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但預後多半不佳。醫學歸納膽囊癌的危險因子如下:1.膽結石過大:70~90 %膽囊癌病人都合併有大於3公分、有症狀、時間長的膽結石。2.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症: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於直徑大於1.2公分的腺瘤。3.膽囊鈣化:易伴發膽囊癌。4.原發性膽道硬化症。5.膽囊慢性發炎。6.慢性感染沙門氏菌或幽門螺旋桿菌。7.先天性膽道囊腫。8.不正常的膽管胰管接合:這會使胰液長年倒流到膽囊,造成慢性發炎。9.經常曝露於致癌物之中:例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致癌物,也有研究顯示吸菸與膽囊癌有關。10.肥胖。11.高血糖臨床上會建議,若檢查出過大的膽結石或有惡化傾向的膽息肉,或膽道先天結構異常者,建議「防患未然」切除膽囊,如果又合併上述危險因子,更該積極處理。【膽管癌】輸送膽汁的通道長腫瘤膽管癌雖少見但卻十分惡性。膽管是膽汁運送的通道,依據所在位置,又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因此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統稱膽管癌,癌變的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肝內膽管癌因位置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膽管癌的症狀包括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將遭受癌細胞侵犯的膽管及周遭器官組織切除乾淨。對於有復發疑慮的病人,再輔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但因難以早期發現,能開刀的病患不多,不能開刀的患者5年存活率約只有20%。若有以下情況者,可能是膽管癌的好發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1.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道結石等。其他容易造成膽管炎的疾病還有: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肝硬化、肝臟寄生蟲等。2.膽道與胰臟接合處異常。3.接觸戴奧辛、亞硝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在橡膠工廠、汽車廠等工作的員工特別要注意。4.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5.酒精濫用。6.糖尿病。7.肥胖。8. 60歲以上的長者。9.有膽管癌家族史。膽管癌的檢查以影像學檢查為主,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管攝影、經皮穿肝膽道攝影。也可以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EA和CA19-9,不過僅能供參考,準確率只有2至4成。膽囊切除後 建議少油、少量多餐若基於上述疾病必須切除膽囊,很多人都會擔心,膽囊沒了會怎樣?其實膽囊切除後的症狀因人而異,膽囊最大的功能就是儲存膽汁,一般來說,切膽後因膽汁缺乏膽囊的調節,初期會容易腹瀉,所以飲食上要注意低油、低膽固醇、高纖維、避免含高濃度咖啡因及糖分的飲食,盡可能少量多餐。一段時間後身體適應了,大多數就會恢復正常,即便「沒膽」也能夠健康生活。〔Q&A/疑惑解除補給站〕Q:聽說膽囊癌是很惡性的疾病,那麼預先切除膽囊是否就不會罹患膽囊癌?有人這麼做嗎?A:膽囊對消化有幫助,如果沒有危險因子,不建議預先切除,畢竟手術本身也有風險,且拿掉膽囊的患者有部分會腹瀉、消化不良,影響生活品質,所以臨床上不會隨便拿掉膽囊。Q:膽管癌是肝癌的一種嗎?A:膽管癌是肝臟原發性癌症的一種。但是膽管癌與肝細胞癌(一般俗稱的肝癌)不同,癌細胞型態不同,藥物反應也不同,肝癌細胞多數經由血液循環擴散、膽管癌主要是經由淋巴系統擴散。【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第78期(2017-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停課怎麼辦?鄭文燦訪察線上教學防疫演練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因應疫情停課可能,桃園市將採線上教學模式,市長鄭文燦下午到桃園區文昌國中訪視教師線上研習數位教學及授課防疫演練,了解遠端上體健課、美術課與英文課情形。不過,視訊期間出現訊號不穩、延遲,鄭強調會請教育局協助調整,也表示桃市超前部署,已備妥1萬部平板電腦、2200組網卡供學生運用。文昌國中校長田應薇說,全校1千多名師生已全數開通Google Classroom帳號,並進行教師研習、師生授課居家連線測試。部分經濟弱勢學生所須載具,由學校協助借用,120名老師也都備妥視訊攝影機、無線網卡等設備。校方為避免學生長時間注視螢幕影響視力,線上教學每堂課時間縮為40分鐘、下課15分鐘,鄭文燦、教育局長高安邦今天下午到文昌國中訪視,第一站先到電腦教室參與教師線上教學研習,鄭說,台灣雖暫無全面停課,但仍會做好超前部署,做好演練。鄭文燦也到英資中心跟著老師進行健體領域、藝文領域的線上授課,與在鏡頭另端的學生們視訊,一起做護眼操、完成水彩畫作,最後則到校方打造的機艙教室,跟著外籍教師Donna和永安國中進行遠距視訊教學,Donna全英文授課鼓勵孩子開口互動。不過,示範演練期間,視訊訊號不如想像穩定,遠端影像會延遲,鄭文燦也詢問學生實地執行狀況,有學生說,線上教學很方便,只要有平板與網路設備就能在家上課,但確實有時候訊號會較慢,但老師授課的聲音還算清楚。對通訊網路問題,鄭文燦說,學校有寬頻但難免塞車,有時候會斷訊、不穩,會請教育局了解是否為使用端問題,還是寬頻問題,盡量讓線上教學更為順暢。
-
2020-04-10 性愛.性福教戰
不僅女性 男性也有黃金生育期!
近期一對年紀相差43歲的夫妻檔,因妻子遲遲未懷孕而前往生殖中心求診。男方為71歲吳姓老翁,去年與28歲邱姓妙齡女子步入禮堂,兩人終成眷屬便希望能盡快擁有自己的孩子,吳姓老翁表示,自己雖已古稀之年,但身體健壯且無不良嗜好,沒想到求診之下才發現因年紀大,而導致精子活動力差、數目少,造成生育力降低,最終是透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妻子才順利懷孕。25至35歲男性精子品質佳 此階段為黃金生育期接獲治療的中山醫院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男性雖不像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喪失生育能力,但仍會因為年紀較高影響生育,據臨床統計,35歲以下男性配偶成功懷孕率高達75%,而40歲以上男性僅剩下37%,具明顯差異,其原因除了常見的性功能障礙外,年紀愈大也會導致精子品質下降,如精蟲活動力差、型態不正常、數目不足等,造成胚胎染色體異常率高,增加流產率及不孕機率。因此不僅女性,男性也有黃金生育期,年齡正介於25歲至35歲的青壯年期,此階段精子最為旺盛且質量較佳,能夠提高受孕機率。第三代試管+AI智慧 篩選優良胚胎助好運李世明醫師提及,受孕機率與雙方年紀均有關係,即使吳姓老翁保有良好體力,但精子品質和DNA的完整性仍會因年齡增加而下降,均可能造成男性不孕、增加流產率及後代異常,建議採取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方式,進行胚胎染色體的篩檢(PGS)與胚胎著床前的基因診斷(PGD),過濾掉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再植入母體。李醫師也建議,夫妻雙方若差距20歲以上,且男方大於60歲,則可額外做羊膜穿刺,確保染色體正常。而去年年底中山生殖醫學中心更引進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這台大數據人工智慧,靠著每15分鐘替胚胎拍一張照,透過縮時攝影技術,可24小時監控胚胎成長,挑選出優質胚胎,大幅提升著床率與受孕率。男性年紀大保有生育力 日常保健維持精子品質李世明醫師表示,無論是爺孫戀或是現晚婚,都已是現今常見的現象,男性因年紀大而不孕的案例不在少數,因身體老化導致精子品質下降雖無可避免,但仍是有機會透過現今醫療技術成功受孕,也呼籲男性可透過日常保健來維持精子品質,如少抽菸、飲酒、熬夜、避免穿著過於緊身的褲子、避免輻射及過熱環境等,並少攝取香腸、火腿等含有和脂肪的加工肉品,這類食物會干擾賀爾蒙作用,導致精子品質下滑;尤其高齡男性想生子,更需重視日常生活的保健,醫師也提醒,無論是自然受孕或是人工生殖技術,若要孕育出一個健康的寶寶,雙方皆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無疑是最佳要素。【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
2020-04-09 橘世代.時尚橘
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
演員霍正奇小時候入選過榮工少棒隊,當兵時又是特種部隊,自認運動健將,維持頭好壯壯、身強體健向來不是難事,但能從年輕至今從不間斷地運動,他稱靠的是身體很耐操。早期拍8點檔經常熬夜、日也操暝也操,霍正奇坦言,當年拍攝8點檔「情義」時,曾最高紀錄12天沒回家,攝影棚、外景緊鑼密鼓地拍攝,每天睡覺的時間只能在躺椅上短暫補眠,拍到後來是被執行製作架著胳膊到車上睡,他說:「當年是這樣,要不是我平常有在運動,還有點體力撐著,一般人早就被抬出去了。」霍正奇行事低調、生活崇尚簡單,沒事不太愛出門,唯一會讓他趴趴走的是和運動有關,在家踩飛輪,外出就騎單車,和車友們一騎可以騎4 、5 小時,偶爾也會爬山增強體力。他長年茹素、不菸不酒,176公分身高,體重始終保持在74公斤左右,笑說這次為「多情城市」飾演總裁,還特別跑去訂製西服,連老闆都驚訝10多年沒光顧,他的腰圍身材尺寸竟一如當年,保養實在有方。【時尚男星養生凍齡大公開↘↘↘】。49歲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養身秘訣凍齡也凍腦。阿KEN「練愛iNG」 40+靠運動保持聯絡,別有壓力。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09 醫療.眼部
眼睛紅紅的怎麼辦?結膜下出血小問題,眼球出血可能出大事
眼球結膜下出血雖然肉眼可見,看來怵目驚心,但其實是小問題;眼球內出血則可能已嚴重出血,外觀仍正常無異,患者本身也沒有疼痛感,卻會影響眼睛視力。隨著老化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盛行,也增加中老年人發生眼出血的機率。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若非外力撞擊或外傷引起的眼出血,最常見的是「結膜下出血」,這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特別是中老年人熬夜、用力咳嗽,或是因便祕、上廁所時憋氣,當用力過後,照鏡子時發現眼白處像兔寶寶眼睛一樣紅紅的。還有些人則是因為服用了抗凝血藥物,稍微揉眼睛後就發現眼睛紅紅的。雖然眼睛結膜下出血,看起來有點嚇人,也會讓患者忐忑不安,但其實就像身上的烏青、瘀血一樣,不擦藥就會自行痊癒,結膜下出血經過一、兩週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而且因為結膜下出血的血管破裂是在眼白部位,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患者頂多覺得眨眼時有異物感,有時候還是旁人告知才發現。不過,若眼球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異狀,但是卻有視力模糊的現象,則可能要考慮眼球內出血的問題。眼球構造複雜,常見的眼球內出血可分為視網膜的表面出血以及視網膜下出血,一般來說多是單獨於某一眼出現,較少兩隻眼睛一起發生。即使外觀沒有異樣,但只要出現了單側視野缺損,看東西扭曲變形、感覺眼前有閃光,或是覺得有飛蚊症、視力有些模糊,甚至視力急遽下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找眼科醫師診斷,並且告知是否有慢性病史。除了散瞳視網膜檢查,必要時需進行超音波、眼部斷層掃描或螢光眼底攝影等檢查。眼球內出血更擔心發生所謂的「眼中風」,因為視網膜血管出血或阻塞,嚴重時會造成視網膜壞死,有失明的危機,尤其眼中風來得又急又快,沒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極可能導致視力的永久傷害。如果血管阻塞處位於視網膜週邊,對視力影響較小,但萬一阻塞處恰巧發生於正中央的黃斑部,因為這裡的感光細胞較多,日後視力很難完全恢復。除了視力不對勁時要有警覺心,平時要預防眼出血,醫師建議,由於國內三高疾病盛行率高,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好好控制血糖、血壓。有高度近視者,視網膜也比常人退化得嚴重,更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也要特別留意。眼出血是眼睛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相關疾病,因此建議平時勿用眼過度,不少人的工作與電腦為伍,下了班又把看電視當主要娛樂,這種「白天看電腦、晚上看電視」的生活型態,對眼睛很不健康,也有損眼力。吳仁斌建議,休閒時間應多做戶外活動、晚上勿熬夜,有充足睡眠,讓眼睛獲得適當休息,要護眼還是得從日常作息做起;另外,多吃新鮮蔬果,維持均衡營養,如甘藍、花椰菜、南瓜、菠菜、葡萄、奇異果等飽含維他命、葉黃素等眼睛必要的營養素,也有助於眼睛的保健。延伸閱讀: 久盯螢幕眼睛痠! 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眼睛不舒服就點眼藥水? 眼科醫師警告7種人不可以亂點 
-
2020-04-07 科別.腦部.神經
婦人擔心染疫不就醫 腦中風錯失黃金3小時救援時間右側全癱
台中市一名85歲老婦患有三高及心律不整,平時規律服藥也能自理生活,但上月上午菜園種菜時,起身感覺右腿麻,中午吃飯時右手無法拿筷,家人見狀起初並不在意,加上疫情籠罩不想進醫院,直到晚上症狀仍無改善,送急診後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但因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現仍右側全癱,讓醫師大嘆「遺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紫英說,老婦從當天早上10許右腿痠麻,到晚上近9時才就醫,錯過治療黃金3小時,不能使用血栓溶血劑、動脈取栓術等方式治療,僅能施以傳統中風照護及治療方式。現雖意識清楚,但右側全癱、言語表達困難,需以輪椅代步,並依賴鼻胃管餵食。她說,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前者是因血栓塞住血管,使血流無法通過,造成組織缺氧;後者是因腦部血管破裂,使血流溢出血管,造成局部組織壓迫及缺氧,兩者都會出現如肢體無力、感覺麻木、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中樞神經學症狀;而其中又有高達7成的腦中風病人屬於缺血性腦中風。黃紫英指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中風後3小時內,可以採取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方法,增加復原機會,或配合腦血管攝影,在6小時內啟動動脈取栓術,在動脈內放置支架進行取栓,來降低腦組織受損的範圍。但這名老婦到院時為時已晚,故僅能使用傳統通血路藥物,如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等藥物,防止血栓繼續生成擴大及預防二次中風,無法將已阻塞的血栓溶解並打通血管,而拯救腦組織免於缺血壞死的傷害。黃紫英提醒,民眾應謹記辨識中風口訣「臉、手、說話、119」當自己或親人朋友出現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雙手平舉10秒出現單側手臂下垂、口齒不清及言語表達障礙,就應立即撥打119送往急診。防疫期間若發現家人出現中風症狀,更不能輕忽,才能把握搶救中風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增加復原機會。
-
2020-04-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增加新冠肺炎致命風險 研究指出「這類人」特別要警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瀰漫全球,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數字截至3/30,全球確診人數突破70萬人口,死亡人數也已33,434人,全球致死率為4.75%。近期《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慢性病會增加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致命風險不僅反映在這波疫情上,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是多年第二名致死疾病,107年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造成21,569人死亡,若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977人死亡,死亡人數遠遠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許多名人,如資深音樂製作人阿怪、前中視總經理吳戈卿、前立委劉文雄、廣告名人孫大偉皆因心肌梗塞離世。心肌梗塞來得快,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但其實追朔因心肌梗塞死亡的個案,大多都因為有心血管疾病輕忽了自身健康。然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含:沒有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老化、家族史等問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提醒,平時就要做好護心健康管理,40歲以上的男性、50歲以上的女性除每年一般健康檢查外,需搭配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AC score)分析,若CAC分數偏高就需進一步加做冠狀動脈心臟血管攝影(CTA),可幫助精準判斷心血管的阻塞程度,提早控制,以降低死亡風險。延伸閱讀: 慢性病患得武肺、流感,多重症且死亡風險高?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
2020-04-05 橘世代.好學橘
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
現代人長期使用3C,手機更是不離身,對視力造成極大負荷,「老花」現象越來越普遍,如果你常常覺得看LINE訊息的文字很費力,只要透過設定的幾個簡單步驟就能將字體放大、加粗,讓瀏覽文字更輕鬆;除了手機板之外,電腦版的字體也可以設定到特大。●iPhone首先檢查手機本身的設定,點選「螢幕顯示與亮度」後可以看到「文字大小」、「粗體文字」兩個選項。點選「文字大小」後,可透過螢幕下方的拉軸決定想要的字體大小,只要是支援動態字級的App都會把文字調整到選定的字體尺寸;「粗體文字」這個選項記得一定要開啟,可以讓字體顯示更清晰,瀏覽臉書時也很好用。直接從LINE設定字體大小也行,從主頁左上方的齒輪圖案進入設定,點選「聊天」後可以看到「字體大小」的選項,可選擇「按照iPhone設定」、也就是之前透過手機設定選擇的字體大小,或是關閉「按照iPhone設定」後直接將字體調整到「大」或「特大」。●Android同樣可以從手機設定和LINE設定調整字體大小。手機設定可點選「顯示」後進入「字體大小與樣式」,透過螢幕下方的拉軸選擇個人感覺閱讀更舒適的字體大小,「粗體」選項也建議開啟。因Android手機廠牌較多,各家的選單名稱可能略有不同,原則上都可從「設定」的「顯示」中找到字體選項並變更字體大小,像是小米手機就特別設計了巨無霸字體。LINE設定從螢幕右上方的齒輪圖案進入,點選「聊天」中的「字體大小」,調整到「大」或「特大」。●電腦版開啟電腦版LINE程式後,點選主頁視窗左下角的「...」進入設定選項,點選畫面左側的「聊天」之後可以看到字體「大小」的選項,調整到「大」或「特大」。【熟齡延伸/精選特輯↘↘↘】。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好萊塢3大片 給你不依賴的熟齡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噴「3種水」在口罩上形同吸毒 重症醫:精油也不要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世界各國,引起全球口罩「慌」,儘管我國政府已放寬口罩實名制的規定,從本月9日起,國人在14天內可一次購得9片口罩,尚無法達成每人一天一片口罩的需求,因此不少人開始尋找為口罩消毒、殺菌的方法。日前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也拍攝影片,教導民眾如何「乾蒸」口罩以繼續使用。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提醒各位民眾,切勿在口罩上噴灑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因為這樣的行為其實等同於在「吸毒」,而不是消毒。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上表示,一般民眾容易有錯誤觀念,「以為消毐水,噴在口罩𥚃,就可以更『加倍消毒』了...」但事實上,在口罩上噴灑「酒精」會破壞口罩防水結構;噴灑「漂白水」、「次氯酸水」,這些都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黃軒指出,長期吸入過量的酒精、漂白水及次氯酸水,「形同和自己呼吸氣管,過意不去」。此外,黃軒表示,「精油」也不建議噴在口罩上,原因就在於「精油分子,本身有極性(分正電性和負電性),會破壞防水層和靜電過濾層」,將會使外科口罩失去效用。且精油若是長時間接觸皮膚,久了更會引發刺激性皮膚炎,「長時間、近距離嗅聞高濃度精油,容易造成『神經鈍化』,造成嗅覺較不敏感」。黃軒強調,「一般外科口罩或醫療用口罩,之所以可以防止病菌,就是需要有防水層」,因此若是民眾將口罩噴濕,便會失去防止病菌目的;相對地來說,若口罩已經濕了,那就代表一定得進行替換了。
-
2020-04-03 橘世代.好學橘
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73歲「推動台灣,繼續學習」
「人生要充滿了樂趣!」台灣半導體元老、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因為在世界打過滾,變得更豁達,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他認為,50歲以上的世代身體好、餘命長,但人生2.0無前例可循,建議在50歲時思索「學什麼才可以再貢獻社會」,讓人生2.0有新目標。史欽泰說,「退休」兩字,隱含著「退」與「休」兩字,事實上,自己當老闆、農夫都沒有退休概念,退休僅如字面所談「離開所定義的職場」,但學習、探索是無止境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50歲以上、65歲以下的世代,正邁向人生另一個階段,史欽泰看見這群人有資源、人脈、技術、通路,正好是敢於夢想的年輕人所沒有的。他因此去年在清大發起「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媒合跨世代交流,以關懷社會為核心,深入挖掘各領域潛在需求,串連各方資源與技術。史欽泰表示,年輕人有夢想、有想法,卻因無資源而限縮,變成小確幸、卻沒有野心。他發起的平台,目標是「翻轉小確幸、成就大未來」,希望透過整合資源,讓人們能勇敢做夢並實踐。不少65歲後就不知可以做什麼的人,他鼓勵發揮原本專業的擴散效果,找尋存在的意義,平台可提供年輕人所需的資源,「當人有事情做,才能保持心情愉快,因為他有成就、可以幫助別人,就會感覺到幸福,同樣也會於年輕人身上學到新東西」。73歲的史欽泰直說「我覺得我人生充滿樂趣,每個階段都有事情可做,也在思索如何做得更有意義」。史欽泰是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先鋒者,30歲學成歸國加入工研院,參與首波半導體技術引進,協助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衍生公司設立,擔任過工研院院長、工研院董事長,被清大延攬擔任科管院院長,對台灣產業、培養管理人才貢獻卓著。他強調,不是到50歲以上才邁向人生2.0,每個階段都要思考最重要的事情,因醫療發達,離開職場後,可能還有30年,但後半生無模式可循,他建議50歲就開始思考「我要學什麼,才能對自己、社會有貢獻」,繼續往目標與滿足感邁進。史欽泰決定70歲要做跟以往不同且具挑戰的事,遂再拜師學藝、專研書法,「因為要做,所以我很認真學」,他透過書寫,道出科技與人生所寄託的心境,2016年首度舉辦個人書法展,以饗同好。「我不知道終點會是什麼,但我不斷嘗試摸索、學習!」史欽泰認為,老化是自然的過程,現今不再如年輕工作時常追求績效,可以用等待、較寬廣的思維來探索,也有能力協助更多人。他說,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鼓勵不同領域一場「意外的偶遇」,期盼創造新機會、讓台灣真正往前一步。案例說明工研院前院長、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發起「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每月一場聚會沙龍活動,不定期講座與活動,希望透過科技,促成科技團隊跨領域的交流與探索,協助在新竹的人們過更好的生活。73歲的史欽泰以身作則、投入分享資源,鼓勵年輕人勇敢夢想、成就大未來,創建跨領域資源共享平台,希望讓新竹能夠逐步蛻變成宜人居的「科技桃花源」。史欽泰小檔案現職:清大講座教授年齡:73歲精彩人生:1.參與首波半導體技術引進,協助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衍生公司設立,開啟台灣半導體產業新頁2. 擔任過工研院院長、工研院董事長、清大科管院院長、資策會董事長等未來的圓夢清單:發起成立跨領域資源共享平台,期盼讓台灣真正往前走一步對人生2.0的一句話:很難用一句話形容人生2.0,但「人生要充滿樂趣」。【閱讀更多精選好文↘↘↘】。敬農夫!退休校長學下田「晨昏背天面地,不亦快哉」。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03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無論吃多少感冒藥都不會痊癒?你可能是「花粉症」
春暖花開,是出遊的好時機,又正值清明連假,不少景點都擠滿了賞花及攝影愛好者,但對於花粉症的病人來說,卻是夢魘的開始!花粉症其實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種,隨著季節發作,國外又俗稱Hay Fever,乾草熱或花粉熱,一般像北美及日本等比較乾燥的地方比較常見。在日本,花粉症的高峰期是每年2至4月花季的時候,但在其他季節或地區都可能發生,而且不是只要會開花的植物的花粉才會引起過敏,有些樹或草甚至農作物繁殖的季節,也會散發出大量孢粉,進而引起過敏。常見過敏4大症狀:.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癢。.眼睛癢、眼周皮膚紅腫、流淚。.上顎及喉嚨癢、咳嗽。.若本身有氣喘的患者較易被誘發。花粉症有季節性,在每年2至4月或10至12月,隨著植物花期變化,花開時患者才會開始出現過敏症狀,而常在環境中存在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毛,只要一直暴露在有過敏原的環境中,過敏症狀就會不分季節的經年性發病。台灣哪些植物容易引起花粉症?目前缺乏大型的本土性研究,會引發過敏的花粉或孢粉,主要來源以風媒種類為主的植物,只有少數為蟲媒花。因此,如果花粉產量大、花數眾多、各花部特徵利於以風散播,以及株數多且分布廣及常見的植物較容易引起過敏。此外,花粉的傳播,多以近距離為主,大多是發生在花粉源頭的地區內 。台灣氣候潮濕,花粉的位置較近地面,引發的花粉過敏較不明顯,加上黴菌及塵蟎過敏較多,因此在國外是常見現象,但在台灣的花粉熱臨床確診比例不高,也缺乏本土的花粉過敏原檢測試劑;國內採用的過敏原試劑都來自國外藥廠,所以只能檢測出國外常見的花粉過敏原。由於花粉能附著在空汙PM2.5與PM10上一起飄散,隨空汙問題,花粉過敏也可能加劇。但究竟是空汙過敏或是花粉過敏,須予以釐清。許多有花粉症的人都不知道,因為花粉症的症狀和感冒類似,常會讓人誤會自己感冒了,然而當患者的生活環境中一直存在過敏原─花粉,症狀就會持續,無論吃多少感冒藥都不會痊癒。尤其有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反覆就醫,卻不見症狀好轉,會建議有此困擾的民眾,可以至醫院進行「過敏原檢驗」,找出真正過敏原凶,才能對症預防。
-
2020-04-02 科別.心臟血管
你的心臟健康嗎?醫師教你8項方式檢查有無隱藏毛病
日前藝人劉真驚傳不治離世,享年44歲,其當時入院治療主要是因為主動脈瓣膜狹窄。這個消息除讓外界對於劉真感到相當不捨之外,最令大多數人驚訝的是為何看似健康又有舞蹈習慣的她竟有心臟健康上的問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醫師以此例來說,主動脈狹窄就是屬於瓣膜性心臟病,常見於老年人與老化相關,隨著年齡增長瓣膜老化出現鈣化;若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則與先天瓣膜異常有關。以心臟的結構來看,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部分,其中以左心室最重要,擔負了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的主要功能;主動脈瓣是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若瓣膜口狹窄就會引起心臟負荷增高,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分成四個階段,若達到第四級的時候平均五年存活率只剩下50%,死亡率比癌症還高。美國心臟協會將心臟衰竭分成四個階段:根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仍居榜上排名第二位,奪去21,569條寶貴的性命。常見的心臟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疾病發作會影響心臟運輸血液功能,嚴重時還會有猝死的可能。若身體出現異常疲倦、胸口有壓迫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急促、心悸、不明原因暈厥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當心是否是心臟出了毛病。蔡聰聰提供8項常見檢查方式可用來檢視心臟的健康狀態:1、理學檢查:藉由聽診依照受檢者心跳是否正常或是否有雜音,判斷是否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等問題。2、胸部X光:檢查患者心臟的情形,看心臟是否變大等。3、心電圖:可以發現左心房以及左心室肥大,可搭配其他診斷方式增加準確度。4、心臟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可以看出心臟結構、瓣膜的厚度、鬆弛以及脫垂的程度,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嚴重度,評估左心室肌肉的收縮功能以及心房心室是否擴大、心臟幫浦功能是否正常等。5、運動心電圖:藉由受檢者在運動負荷增加時,觀測心電圖、心跳速度以及血壓之變化,了解心肌缺氧和心律不整的狀態,可做為評估心肌梗塞的預後。6、心臟電腦斷層(CT):利用超高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可有效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評估冠狀動脈的鈣化班塊狹窄程度。7、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A):需施打顯影劑再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的影像可得到良好的動脈顯影,可偵測動脈瘤、動脈 剝離、動脈硬化、狹窄和栓塞等疾病。特別是針對有三高問題或有冠狀動脈阻塞嚴重的族群,可能本人還未有明顯不適症狀,但可藉由檢測影像清楚觀看到心血管阻塞的嚴重程度。8、心臟磁振造影檢查(MRI):磁振造影檢測不需注射顯彰劑及零輻射影響是一種對人體安全又精準的檢查方式。利用磁振造影檢測可針對心臟肌肉及瓣膜做分析,還可測量心臟大小及精準計算心臟的收縮力,對於心臟組織測量較優於超音波檢測。延伸閱讀: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 身體3部位會痛也是警訊 裝心室輔助器等換心續命! 心臟外科醫曝3大使用時機
-
2020-03-30 科別.消化系統
莫名血便、腹瀉 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上身
「醫師,我害怕免疫力變差,可以減少用藥嗎?」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人人重視自身免疫力,近來醫院門診遇到不少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擔憂用藥可能造成免疫力降低,導致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提高,諮詢是否可以減藥或停藥。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助理教授李柏賢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維持及鞏固自身免疫力也是防病上身的重點。然而,在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卻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錯誤辨識腸胃道組織,所以攻擊腸胃道,造成肚子痛、血便及拉肚子等症狀。需要長期使用抑制免疫的藥物治療,讓患者在治療同時又要兼顧維持免疫力感到擔憂。發炎性腸道疾病兩大類: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種。克隆氏症會侵犯從口腔到肛門整段腸胃道,包含大腸及小腸,病灶呈瀰漫性、跳躍性的發炎及潰瘍,由於侵犯部位較深,影響到整層腸壁,因此較容易造成穿孔、狹窄以及瘻管等併發症;潰瘍性結腸炎僅侵犯大腸,不會侵犯小腸,病灶多在較淺的黏膜層,且呈連續性分布,造成大腸癌的風險較克隆氏症高。一般而言,治療輕中度發炎性腸道疾病時,通常會先以腸道局部消炎用藥(5-ASA)緩解症狀,急性發作期則會使用類固醇以期快速有效的壓制發炎反應,減少白血球對腸道的攻擊,但是若長期使用類固醇則會導致免疫力大幅下降,感染風險大增。病患貿然停藥 恐造成嚴重腸道發炎甚至腸癌李柏賢指出,臨床上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的治療用藥,必須慢慢調整,即使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不能驟然停藥。若突然停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反而可能造成自體免疫反應過強,對腸道攻擊更猛烈,導致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加劇,若病情長期控制不佳,更會造成大腸癌、瘻管、狹窄、甚至是腸穿孔,進而需要手術切除腸子。生物製劑是用來治療中重度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絕佳幫手。目前台灣用於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的生物製劑主要包括「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和「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兩大類。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是抑制發炎反應的關鍵-腫瘤壞死因子,就像兩軍交戰時,拿下敵方主帥,進而有效抑制發炎、治療瘻管,並預防復發,但因為作用在全身器官,使全身免疫反應下降、因而稍微增加感染風險。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則為針對腸道的專一性新型生物製劑,可如同標靶藥物一般,專門作用於腸道,抑制白血球跑到腸子造成發炎,阻斷敵軍進攻道路,同樣可以減少腸道發炎,但不會降低身體其他部位的免疫力,有較低的感染風險,安全性高。李柏賢表示,早期只有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和免疫製劑的傳統藥物時,克隆氏症及潰瘍性腸癌患者終身需手術切腸的比例高達50%和25%。然而,在生物製劑的年代,腸道發炎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進而讓發炎性腸病患者手術率分別下降到20%和10%。早期確診、持續治療和定期追蹤 發炎性腸道疾病3對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確診必須仔細排除其他表現相似的疾病,如腸道結核、腸道淋巴癌等等。在確診用藥後,病情追蹤必須結合抽血檢驗白血球、發炎指數,驗糞便中的鈣衛蛋白(Fecal Calprotectin),同時加上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腸攝影,以及包括大腸鏡、小腸鏡和膠囊內視鏡等內視鏡檢查,確定腸胃道的發炎和潰瘍狀況,以利調整用藥,達到終極的治療目標-無類固醇的深層緩解(臨床無症狀加上內視鏡無發炎),才能真正改善預後,還給患者一個彩色的人生。因應疫情期間,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除應做好自身防護,避免生食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之外,更應持續治療、定期追蹤。在專業醫師的指示下,盡早停用類固醇,持續使用安全且有效的治療,不但可以避免手術切腸子,也才能讓疫情期間感染風險降至最低。
-
2020-03-30 癌症.乳癌
影/防疫不忘健檢 婦人健檢查出乳房原位癌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但53歲林姓婦人並沒有忘了利用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最近發現左側乳房內下方有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經醫師進一步透過「乳房攝影疑似鈣化點立體定位微創手術」診斷,在乳房攝影立體定位導引下切取組織化驗,結果證實是乳癌第0期原位癌,並進行局部切除的保留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林婦說,之前檢查都沒有問題,這次也沒有什麼明顯疼痛症狀,只是偶爾覺得乳頭癢癢的,沒想到竟然檢查出乳房鈣化點。而且,化驗結果竟是原位癌,但慶幸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長安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嘉隆指出,乳房攝影疑似鈣化點立體定位微創手術是在乳房攝影導引,在器械真空輔助下,將疑似鈣化點取出化驗,它不同於立體定位穿刺切片,不僅傷口小,僅0.4公分,且在局部麻醉下,可以把可疑的群聚多形性微小鈣化點取出做化驗。吳嘉隆說,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有20~25%的惡性機率,但大部分屬於早期的惡性腫瘤,林女士即是其中之一;確診是原位癌後,再進行局部切除的保留手術,通常治療效果很好。他提醒,根據統計,乳癌原位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幾乎100%可以治癒,女性朋友應善加利用國健局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降低死亡風險。
-
2020-03-28 橘世代.好學橘
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
1封看似再也平凡不過的會員申請書,因為這位特別的申請者,而顯得不平凡。他,91歲,申請加入聯合報會員!申請書裡還附一張照片寫著:「法國前工業發展暨外貿部長克瑞松女士拜會(聯合報)創辦人王先生,及其女民生報社長王效蘭,王社長並為父親翻譯」。「91歲!好感人!」這位老先生是誰?竟然有著這麼珍貴的照片!他和聯合報有什麼緣分呢?我們決定登門拜訪。40年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原來,91歲的許捷芳在外交部當了40年的攝影官,跟著政府官員拜訪世界各國留下紀錄,或是為來訪的友邦元首、政要等留影,為台灣外交史留下數不清的珍貴歷史鏡頭。40年的攝影官,他不只把自己當成攝影者,更把自己視為外交尖兵的一員,想為外交多做點事。他常在外賓休息的空檔,進暗房沖洗照片,為他們製作訪台的相簿作為禮物,令外賓印象深刻。「你能夠講出來的(政商名人),我這裡都有!」許捷芳邊說邊翻開他收錄1963年至2010年間作品的攝影集,果然,孫運璿、李國鼎、邱創煥、當時還是美國阿肯色州長的柯林頓、很年輕時的吳敦義等等這些政治人物,還有吳舜文、吳火獅、王永慶、辜振甫,這些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企業家。為捕捉美景 守候海邊一整天攝影官退休後,許捷芳沒有讓自己的興趣跟著退休,反而花更多時間投入攝影。他相信攝影是為了記錄生活、貼近生命。2014年高雄氣爆的隔日,他專程南下為這悲傷的一天留下紀錄;醉心東北角的海岸風景,長達8年時間,有空就扛著12公斤重的相機與腳架,在海邊守候一整天,只為了等待光線、雲彩、浪花構成最美麗的瞬間。曾開過個展 作品遍及全世界這些東北角的攝影作品,還在2017年應邀到新北市圖開過攝影展。但你若以為他的作品都是外交事務與東北角風景就錯了。許捷芳的攝影作品遍及全世界,他翻著照片說著這拍自哪裡、有什麼故事,91歲了卻對往事一清二楚。記者邊聽邊抄下國家名:約旦、吳哥窟、高棉、瑞士、比利時、荷蘭…,抄到第23個國家時忍不住問:「許爺爺去過多少國家?」許捷芳耳朵或許有些退化,腦袋卻很靈光,想都不用想馬上回答:「82個!」生理雖退化 擋不住攝影熱情許捷芳有輕微巴金森氏症,行動有些不方便,聽力也大不如前,每天除了運動散步,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聯合報從頭到尾細細看一遍,還有整理老照片。10幾歲開始拍照,攝影生涯長達70多年,攝影成為許捷芳生命的主旋律。年輕時攝影是工作、退休後攝影是熱情。現在,攝影成為他的翅膀,台北市大安區的小公寓沒有困住他,肌肉和聽力的退化也沒有困住他,當他每天整理攝影作品時,又回到當年為外賓按下快門的時刻、回到願為1張好照片守候10幾個小時的時刻。許捷芳用攝影定格了台灣的外交、世界的美景,也定格了自己的生命風景。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精選延伸閱讀↘↘↘】。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3歲到8旬都是她學生 黏土達人:肯學,年齡就無妨。退休生活更好玩! 58歲黃芝蘭:我沒想過這輩子可以被叫老師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