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醫聲.慢病防治
搜尋
攝影
共找到
786
筆 文章
-
-
2020-08-08 養生.樂活人生
「媽媽年輕就一直在養叔叔舅舅,卻讓他們像吸血鬼般把她榨乾…」理財作家教女性用這手段,不讓貧窮複製
十方也提到她的社會觀察,臺灣女性若在年輕時不斷的給,當她年紀大後,也會轉過來壓迫其他的女性晚輩,因為「我之前就是這樣苦過來的」,導致女性在貧窮上的複製。「父母撫養我們長大要感恩,但我們也要主動性決定,我的人生要怎麼過。」明明做好理財規劃,卻在老後陷入貧窮;明明聽從父母的話,熟齡後卻只落得孤苦淒涼......在理財作家十方(李雅雯)筆下的人物,生命故事總令人膽戰心驚,女性就像被剝了層層皮般體無完膚。 「欠咖」(台灣話,意指精明能幹)的臺灣女性何時能從為家庭犧牲的宿命中醒悟?不是沒有情感,而是為自己留一口氣、爭一口氣。不用討好了所有人,最後卻對不起自己。 為何要有財務界線?這是尊重自己的人生界線 「這幾年情緒界線很流行,但似乎沒人聊過『金錢界線』。情緒上懂得說不,可是金錢上與情感的分界卻一片模糊。」 十方在自己的粉絲團裡,經常有讀者來信吐訴金錢糾結的人生難題,十方嘆口氣說,「其實很多都是無解。」 她發覺這些故事都有同樣的原型,被親情綁架了。一方面遵循父母、社會的期待,同時卻又害怕自己的財務搖搖欲墜。 每當收到這些信,她不是給予溫暖安慰的柔情派,而是直接給務實具體的行動方案。她能如此理智清晰,還出版《與家人的財務界線》一書,這一切都與她的原生家庭有關。 女性貧窮的原因:對親人太仁慈,對自己太殘忍 「很多人都以為我很堅強,不是的,其實是因為我很脆弱。我確實看到媽媽的人生毀了,所以想把這些故事說出來。」 「媽媽年輕時就一直在養叔叔、舅舅,卻讓他們像吸血鬼般把她榨乾,不順從還會挨打。我媽一直等到60歲時,才驚覺人生有限,可是身上沒錢,陷入沉重的金錢焦慮裡。這些就是我看到『替別人擔』的人生。」 十方說道,她著作裡雖然揭露了不少童年往事,但遠遠不及家族故事的百分之一,在「沒有人為自己負責」的劇碼裡,辛苦、挫折、被害者與加害者、情感勒索......重複地不斷上演。她曾聽過「貧窮體質會遺傳」,而過度犧牲的母親,也會讓女兒步上自己的「不歸路」。 「女人40歲時會開始覺醒─接下來我的人生要怎麼過?有個故事我分享給你們,不同年齡的女人,都遇到因感情產生的『金錢困難』。」 50歲給30歲的借鏡:單身要有錢,否則最後孑然一身 「我最近又收到一封信,有個31歲的她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二,爸爸在中年做生意失敗後,全靠媽媽做粗工養家。但爸爸與媽媽都在這兩年罹癌,最節省的她,支付家中的醫藥負擔還有生活費,可是她把存款、薪水都拿出來後,不禁擔心,那我往後如果要結婚,如果我也老了、病了,怎麼辦?」 「另一封則是50歲的么女的信,她的家庭背景跟這個女生很像。她雖然有一個哥哥,但媽媽長期都向她要錢,不管是薪水、獎金,全都要交給媽媽,可是媽媽甚至還把這些『孝親費』拿來給哥哥做『零用錢』。等到50歲後,她愈來愈焦急,因為她身上除了基本的保險金,什麼都沒有了。」 「這就像是50歲與30歲的跨時空『對話』,我拿她們彼此的例子說給雙方聽,我們誤以為沒有選擇,可是事實是,人生不會沒有選擇。金錢付出如果超過你的負擔,也影響了你的生命規劃,一定要跟媽媽說『停』。 「50歲的故事就是30歲的最好借鏡,當10年、10年的過去,當你無止盡的付出,你最後真的會一無所有。當你獨自一人,你老了、病了,需要錢時,誰會來幫你呢?」 不再複製貧窮!女人靠自己,手段上要更有彈性 十方談到選擇來自於「心靈的彈性」,父母生病時不是不顧他們,而是財務解方不是單一簡答題,它可以是複選題。例如,家中房子可以做最有效益的貸款、以房養老,與兄弟姊妹之間也可以明定孝親費等等,辦法永遠是人想出來的,最怕的是,你以為「就只能這樣了」,原地踏步會讓人看不到資源。 「我還曾遇過一位個案,媽媽也是永無止盡與她要過多的生活費,她也是在30、40歲時察覺到,自己還真的是身無分文;最後決定豁出去置產,買間小套房,理直氣壯地跟媽媽說:『媽媽,我現在有每個月固定的支出,不能像以前一樣把錢都給你了。』事實上,媽媽錢多有錢多的過法,錢少也有錢少的過法。」 十方也提到她的社會觀察,臺灣女性若在年輕時不斷的給,當她年紀大後,也會轉過來壓迫其他的女性晚輩,因為「我之前就是這樣苦過來的」,導致女性在貧窮上的複製。 「父母撫養我們長大要感恩,但我們也要主動性決定,我的人生要怎麼過。」 別再當受害者!中年後學會走向富裕人生 十方剖析,人生隨時可以重新開始,只要不要落入三種境界:一是缺少看見資源的能力;二是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三是覺得自己充滿無力感。 「我看過那麼多故事,包括我自己的原生家庭,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人就算什麼都沒有,但她有大腦,社會上也有資源,要用大腦去調動資源,找銀行、找專家、找金錢財物觀念好的朋友。」 「但我們通常也沒有耐心,遇到困難時會回到原地哭,像是在說『都是別人害我的』,跟閨蜜講同樣的事,生活就一直撞牆。所以不要留在原地分析自己的處境,要去接受現在自己的狀態。」 「你一定可以做別的選擇,就算是媽媽跟你要一千元,你拒絕也是開始。把自怨自哀的情緒拿掉,去盤點你可以做些什麼。理財其實就是在認識自己、整理自己,把未來的目標訂出來,例如想要幾百萬的存款呢?訂出數字出來,接著畫出理財的表格,規定自己每年要存多少。行動從任何小的地方開始。如果無法拒絕父母,可以去買個房子,再小都可以,車位也可以,保險也可以。」 「最關鍵是『盤點』行動之前,還會有一個醞釀期。我們容易遇到了心理上的障礙,就是受害者心態,但我們要渡過這個障礙。就像是我們有時開車,換了另一條路走,很多人會留在原地說我不要換!我習慣走原來的路。」 「就像我們的爸媽是這個樣子,已經形成了,留在原地分析沒有用,不要覺得自己很可憐,一旦你覺得自己可憐,就缺乏改變的勇氣,而覺得自己不能改變時,只好一直忍耐,人生就會落入負面循環。」 退休族的錢不要都給子女,有餘力再給別人 不只是子女要跟父母、親友劃立健康的財務界線,十方也鼓勵退休族群的財務界線也要清清楚楚,一切源於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讓子女以及其他親友們,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第一步是要整理自己的財務報表時,一定要整理保險、房子等資產,還要去整理看不見的資產,以及有多少錢可以借出來,這些都是財務規劃重要的一環,不只是現金存款,還要看自己有借多少錢的能力。」 「第二個要勇敢地想,有什麼夢想還沒實現?有沒有這一生還做的事還沒有做的?愈具體愈好,盤點你的夢想與資源還差多少、夠不夠用。接著開始排列優先順序,圓滿過的有哪些,把它畫掉,讓自己晚年達到『富裕』,在財務容許的範圍內,不留遺憾。」 最後十方鼓勵熟齡的朋友們,把錢用在自己身上,有餘力再給別人。 「遺囑可以先寫好,但財產不要急著先分配出去。我們換個角度想,那麼早把房子給孩子,是不是在討好孩子?當房子還是自己的資產時,你就多了靈活調度的工具。」●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放下「固執」,夫妻才能一起走下去!當另一半向你求救,絕不能馬上回這1句話.四處旅行拍鳥趣,第二人生正精彩!鳥類攝影家蔡蜜雪:生命短暫,找到興趣後,珍惜每一天.退休,到底該怎麼準備?8招教你自我調適,每天過好日子,簡單生活怡然自得
-
2020-08-08 癌症.乳癌
不願接受治療而延誤病情?「斷開鎖鏈」郭美江牧師,乳癌驟逝真相揭曉
曾在基督教台北純福音教會演講的靈恩派牧師郭美江,4日於淡水馬偕醫院過世,享壽67歲。傳出郭美江不願意接受治療而延誤病情,並非事實,她並不是不願意接受治療,而是罹患乳癌卻發現太晚。據指出,郭美江7月初發現身體不適,就到部立桃園醫院就醫,發現是晚期乳癌但已多處轉移,她積極尋求治療,並轉診到淡水馬偕醫院住院,希望努力一試。可惜還未開始療程,就在8月4日病逝。郭美江曾因宣揚基督教神蹟創下「信耶穌得鑽石」、「同性戀是個網羅」和「我奉主耶穌名,看我拿勝利寶劍斷他魂結,阿們斷開鎖鏈」等傳教台詞,在網路上一度爆紅,讓她因此一夕成名。病逝消息一出,各界紛紛留言哀悼。知情人土指出,外界指摘郭美江因信仰而拒絕就醫是錯誤的。她是考慮經濟因素才延誤就醫,等到全身不舒服去就診,已然是晚期乳癌。事實上,她在得知自己罹患重症後,並沒有放棄希望和醫療,反而透過禱告確信,「醫療照護也是上帝給的恩賜」,所以才在醫界朋友的協助下,由部立桃園醫院轉診到淡水馬偕醫院。至於外傳她入住安寧病房也是失真的,她轉診到淡水馬偕後,經評估病情嚴峻,但郭美江和女兒仍與院方討論積極治療的可能。可惜,在治療開始前,她就因肺轉移等併發症辭世。從確診到過世才一個月。醫:乳癌早發現早治療,存活率高乳癌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台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亞衡表示,目前台灣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女性從發育生長期,就開始進行乳房自我檢查,若有發現乳房有不尋常的改變,應立即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診斷,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存活率高。張亞衡指出,目前國健署針對45歲以上的女性,有提供每2年1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女性朋友應定期接受乳房篩檢。當健康檢查經由乳房觸診發現有硬塊時,就應立即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進一步診斷排除罹患乳癌的可能性或是確診。一般人摸到乳房有硬塊時,腫瘤大多已長到約1.5公分至3公分大小,乳癌期別在2B或第3期,有淋巴轉移,因此愈早發現、及早治療最好。現今乳癌治療的藥物很多,即便是晚期乳癌,也不應放棄積極接受治療,仍有延長生命存活的機會。
-
2020-08-07 養生.抗老養生
骨折罹癌接連報到!台大名醫張天鈞:抗老養生愈早愈好,活得精彩更勝長壽
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是國內知名的甲狀腺、內分泌權威,不但門診一號難求,更曾名列全台掛號人數前6多的醫師。70歲的他早在2015年就退休,但忙碌工作依舊,直到2018年底骨折開刀,才終於讓他的腳步慢下來。如今他減少看診,多留時間給自己與家人:看電影、出遊、作畫、寫文章…,生活豐富精彩,如同他油畫作品中溫暖而繽紛的色彩,人生從70歲開始煥發新生。70歲的張天鈞堪稱工作狂,一頭沒染過的黑髮教人猜不出年紀,也就遺忘了他其實早在4年前就屆齡退休。 他笑嘻嘻地說:「照顧病人多好玩!」惹得陪同受訪的夫人洪美瑱忍不住嬌嗔:「他都這樣,到外面照顧病人很累以後,回來叫我照顧他!」 樂在行醫也愛畫畫!生活豐富就能養生 出身嘉義的他,曾自嘲當年是因為不想跟著爸爸種田才學醫,但以第2名考上台大醫學院的同時,也因拿到書局獎學金,而有了購買油畫顏料與畫具的機會,此後自修油畫、創作不輟,將行醫與繪畫,變作人生的兩大樂趣。 但看診時間長,還要兼顧研究與教學,如此忙碌的時間安排下,何以還有餘力作畫?他笑言:「做人要做有趣味的事情。」這也是他對抗老養生的標準答案。 「養生無秘訣,選對父母親最重要,也就是要有好的遺傳基因。」張天鈞坦言,壽命的長短常受遺傳、基因左右,所以抗老養生「愈早愈好」。 但除了不可抗力的遺傳限制,適度的運動和飲食,以及穩定的情緒、有趣的生活安排,都是活得健康的不二法門。 像他多年來靠繪畫抒壓,也喜歡唱歌、吹薩克斯風,曾獲得獨唱冠軍,也曾在台大醫院舉辦畫展時登台演奏。 退休每周看電影!撰寫心得成「類影評」 退休後,則把每周三訂為電影日,而且1周至少看1場電影,類型從歐洲藝術電影到印度寶萊塢片無所不包,但對講求聲光效果的好萊塢片則敬謝不敏。 他皺著眉頭笑說,自己也看過《復仇者聯盟》,但就是不對胃口。 有趣的是,他每每看過一部電影,總會勾起對醫學與生活的感觸,提筆寫成文章,成為一系列有趣又與醫學相關的「類影評」。 好比西班牙電影《賭命大富翁》闡述器官移植的重要性,日本動畫片《海獸之子》則讓他聯想到人工智慧與治療上使用的電腦輔助系統等議題。 畫風抽象、色彩繽紛!自由創作最快樂 他以文字紀錄生活。 而女兒帶著他們夫妻倆到處旅遊,也成為作畫與寫作的靈感。 張天鈞引述亞美尼亞裔美國抽象藝術先驅Arshile Gorky的話說,「抽象藝術讓人超越感官,觀看心靈;抽象藝術讓人超越有形之物,在無名之境解放自我。」 或許是人生歷練到了一個階段,他這幾年的畫風也從寫實轉為抽象,作畫與寫作速度奇快,如同華裔抽象大師趙無極般,「本乎心的自由自在進行創作。」 但他的畫作用色飽和、絢爛,倒是一點也不高冷孤清,這也跟他樂觀正面的個性有關。 ▲牆上的畫作就是張天鈞的作品,用色大膽、色彩繽紛,給人光明、充滿希望之感。 骨折罹癌接連報到!活得精彩更勝長壽 他說,骨折住院檢查時,意外發現攝護腺癌,當下心裡也很難接受,尤其生病後體力大不如前,讓忙慣的他花費一段時間調整心態,幸好有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才能撐過這一段復健的路。 不過故知罹病、名人猝逝的消息不斷。 張天鈞也說:「活多久,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亦非最重要的。」 與其窮盡心思在延長壽命,倒不如讓生活過的豐富精彩。 退休後要學會認真的玩!安排生活很重要 他認為,退休族要多動少坐,「安排生活是很重要的」,如安排旅遊、看電影等。即使不像他勤於筆耕、樂賺稿費,也能藉由「認真的玩」創造人生色彩。 他建議,退休族可以固定安排時間去休閒,建立出門走動的習慣,飲食上則不要「吃太好」,笑指太太烹飪喜歡清蒸、水煮,食物少油、少鹽、不加味素,「不好吃」就不會「吃太好」,藉此控制飲食。 太座洪美瑱則笑說:「因為不好吃,他在家裡只吃三分飽,但過幾天他就會帶我去吃個大餐,我就賺到了!」 夫妻倆常造訪公館的法式小酒館、關渡的歐陸餐廳或知名牛排餐館,不忌諱大啖美食,也讓人見識到兩人相守多年的浪漫深情。 儘管老把「賺錢」掛嘴上,但他退而不休,其實是對家人、病人的責任心使然,洪美瑱便形容張天鈞「一工作就忘記時間,廢寢忘食,黏住了!」笑說自己的作用就是「專門抓他去玩,叫他不要工作太努力!」 而他則將退休生活揮灑出多元面向。 是醫生、是畫家、是音樂人,也是作家,即使走下職場舞台,也仍舊活得耀眼閃亮。原文刊載於:.2019年12月28日《今周刊 幸福熟齡》延伸閱讀:.放下「固執」,夫妻才能一起走下去!當另一半向你求救,絕不能馬上回這1句話.四處旅行拍鳥趣,第二人生正精彩!鳥類攝影家蔡蜜雪:生命短暫,找到興趣後,珍惜每一天.退休,到底該怎麼準備?8招教你自我調適,每天過好日子,簡單生活怡然自得
-
2020-08-06 癌症.乳癌
「雞婆好友」揪團跑醫院 南投六旬婦驗出乳癌
南投縣64歲黃姓婦人自覺身體無異常狀況,多年未進行乳癌篩檢,今年因好友積極開揪才赴衛福部南投醫院乳房外科門診,未料竟診出初期乳癌,手術後成功治療,她除了感謝醫護,也謝謝好友雞婆相揪,才能夠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南投醫院指出,黃婦的李姓友人因常在電視上看見忽略症狀、延誤就診的新聞或案例,且不少都是發現罹癌後已是存活率較低的末期,李心生警惕,因此呼朋引伴邀女性親友做乳房篩檢,黃本來興趣缺缺,抵不過好友積極勸說,最後才加入。該院放射科團隊也安排新型多功能數位乳房攝影儀,並使用人工智能(AI乳房影像判讀系統,準確抓出黃婦病灶,最後更檢出是惡性腫瘤;而黃得知罹癌很震驚,其家人一度憂心南投資療資源較不足,想轉往外地治療,但與醫師溝通後作罷。院方表示,南投醫院雖非醫學中心,但院內醫療設備已更新升級,且引進醫學中心的專科醫師進駐提供醫療服務,其實毋須擔心醫療資源和設備,經向黃婦親屬說明,他們因此選擇在地醫療,也省去兩地奔波的交通時間與折騰。南投醫院更邀請乳房外科專家、中英醫療體系總院長林水龍教授,與南投醫院乳房外科醫療團隊以乳外切片儀器麥瑪通系統(Mammotome),利用針頭及真空抽吸系統切片取樣,並搭配超音波及立體定位,精確的將腫瘤切除,成功完成手術。南投醫院提醒,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免費篩檢,婦女應多加利用,平時也該自我檢查;林水龍則表示,45歲以下女性也可能罹患乳癌,只要發現胸部異常、疼痛、分泌物、腫塊等就應立即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
-
2020-08-04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患尿結石易早產或提前破水 醫提醒需大量補水
夏天炎熱水份易快流失,近期因尿路結石的病人顯著增多。聖保祿醫院日前照護1位懷孕17周的尿路結石孕婦,過程為保護胎兒安全,不能使用X光、輻射照射等,經婦產科、泌尿科及麻醉科醫護團隊合作,母子均安。聖保祿醫院指出,一名家住中壢37歲的小文,婚後多年好不容易才懷孕,家人很開心要迎接新生命,不料懷孕17周的小文,卻出現發燒及右側腰痛不適,前往住家附近的婦產科診所就醫,醫師認為小文須上轉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認病因,小文轉而至醫學中心就醫,經檢查發現是尿路結石,須進行尿路碎石治療。不過醫學中心住院病床尚須等候,小文擔心病情會影響胎兒健康,希望能盡快接受尿路碎石治療,轉診至聖保祿醫院治療。聖保祿醫院泌尿科醫師張伸光表示,小文因右側輸尿管結石,造成尿路阻塞,曾高燒至39.5度,尿路結石不能輕忽,除了痛起來要人命,更有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孕婦的尿路結石治療,通常要避免流產,且注意不傷害胎兒,以超音波檢查為主,無法用X光攝影確認結石位置與大小,所有用藥都要小心。張伸光和小文家人共同討論治療方式,決定捨棄常見以X光定位的體外震波碎石法,而採取輸尿管鏡碎石法,以內視鏡方法將結石擊碎,再由多喝水由人體排出體外。治療過程麻醉科選用對胎兒影響較少的麻醉藥,婦產科則隨時監測胎心音,密切觀察胎兒變化。聖保祿醫院婦產科戴維琛醫師指出,經婦產科與泌尿科密切合作,已成功治療多位孕婦尿路結石的案例,有些結石比較小,採取大量喝水及藥物輔助治療,可順利將結石排出。他說,懷孕期的泌尿結石,常發生在懷孕第5至6個月,由於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水分補充不足,尿液濃縮促進尿液中晶體沉澱,形成結石,結石會引起輸尿管阻塞,造成尿路感染風險增加10%至20%,引發早產或提前破水的機率約增加2到3倍。醫師呼籲,每個人日常都應該多喝水、多排尿,預防結石發生。懷孕時結石只要適當治療,可避免併發症,對寶寶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一旦發現腰痛、血尿、排尿疼痛、發燒等症狀出現時,應儘快就醫治療。
-
2020-08-03 癌症.肺癌
肺癌防治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 專家建議廣設篩檢點
近年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被認為是及早發現肺癌的利器,專家根據最近一項由十七家醫學中心參與的研究,初步建議政府應編列預算,精準鎖定有肺癌家族史、吸菸等高危險群接受LDCT檢查; 至於沒危險因子者,建議四十五歲以上、經濟能力許可,可自費篩檢。專家建議,LDCT是否應列普篩仍待進一步研究,但現階段不建議列入普篩或成人健檢項目。但由於LDCT的確可提升早期診斷比率,降低死亡率。台北榮總胸腔腫瘤部前主任蔡俊明指出,目前僅大型醫院擁有LDCT儀器,建議衛福部鬆綁規定,讓小型醫療院所也能設置,減少患者等待時間與就醫障礙。建議編預算 篩檢兩高危險群肺癌有新國病之稱,也是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率最高的癌症,台灣不吸菸肺癌患者占半數以上,醫界一直努力找出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為瞭解國內非吸菸者罹患肺癌真實狀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帶領十七家醫學中心進行「台灣非吸菸者篩檢研究(TALENT)計畫,七月底完成第一階段。分析一萬兩千名篩檢報告。初步顯示,每百名接受LDCT非吸菸者中,有二點九五人罹患肺癌,其中百分之九十六點三為零期到一期。計畫自二○一四年執行,二○二二年提完整報告,預計明年底再提出部分結論等。楊泮池說,考量國家資源,肺癌最理想的治療絕非標靶、免疫、化療,而是早期診斷和預防,最好讓大部分病人第一期就能確診,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抱持同樣看法。楊泮池表示,肺癌好發六十五至七十歲男性、六十到六十五歲女性,一般建議五十到五十五歲篩檢。陳晉興表示,建議政府編列預算給有家族史或吸菸的高危險群做LDCT,無危險因子者,四十五歲以上可開始自費篩檢,若直血親層被診斷出晚期肺癌,則以該親人被診斷的年齡再提早五到十歲,作為篩檢年齡。衛福部:可考慮設篩檢巡迴車對於廣設篩檢站,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必須先確認LDCT篩檢肺癌的效果,若確定有效,不排除比照乳癌設置巡迴攝影車。
-
2020-08-03 癌症.肺癌
防治新國病/非吸菸LDCT研究出爐 專家:廣設篩檢
近年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被認為是及早發現肺癌的利器,專家根據最近一項由十七家醫學中心參與的研究,初步建議政府應編列預算,精準鎖定有肺癌家族史、吸菸等高危險群接受LDCT檢查; 至於沒有危險因子者,建議四十五歲以上、經濟能力許可,可自費篩檢。專家建議,LDCT是否應列為普篩仍待進一步研究,但現階段不建議列入普篩或成人健檢項目。但由於LDCT的確可提升早期診斷比率,降低死亡率。台北榮總胸腔腫瘤部前主任蔡俊明指出,目前僅大型醫院擁有LDCT儀器LDCT儀器,建議衛福部鬆綁規定,讓小型醫療院所也能設置,減少患者等待時間與就醫障礙 。肺癌有新國病之稱,也是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率最高的癌症,台灣不吸菸肺癌患者占半數以上,醫界一直努力找出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為瞭解國內非吸菸者罹患肺癌真實狀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帶領十七家醫學中心進行「台灣非吸菸者篩檢研究(TALENT)計畫,七月底完成第一階段。分析一萬兩千名篩檢報告。初步顯示,每百名接受LDCT非吸菸者中,有二點九五人罹患肺癌,其中百分之九十六點三為零期到一期。計畫自二○一四年執行,二○二二年提出完整報告,預計明年底再提出部分結論、共享決策指引等。楊泮池說,考量國家資源,肺癌最理想的治療絕非標靶、免疫、化療,而是早期診斷和預防,最好讓大部分病人第一期就能確診,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抱持同樣看法。楊泮池表示,肺癌好發六十五至七十歲男性、六十到六十五歲女性,一般建議五十到五十五歲篩檢。陳晉興表示,建議政府編列預算給有家族史或吸菸的高危險群做LDCT,無危險因子者,四十五歲以上可開始自費篩檢,若直血親層被診斷出晚期肺癌,則以該親人被診斷的年齡再提早五到十歲,作為篩檢年齡。蔡俊明建議,應比照乳癌篩檢,廣設LDCT篩檢點,協助發現更多零期及一期肺癌患者。但醫師判讀影像、保養儀器、確保輻射安全等,均需通過認證。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廣設篩檢站必須先確認LDCT篩檢肺癌的效果,若確定有效,不排除比照乳癌防治,設置巡迴乳房攝影車等,增加民眾受檢機會。
-
2020-08-02 名人.張天鈞
張天鈞/年長者罹瀰漫性B淋巴瘤 應如何處理?
曾照顧女兒的保母生病了,產生聲音沙啞的現象有一個月之久,被耳鼻喉科認為是聲帶發炎。可是看來看去卻看不出所以然來,因此請她找甲狀腺的醫師看看。我按壓脖子,發現左前下方有一腫塊,硬而表面不平,再用超音波看一下,有整片的低回音。經針抽一下,並無血水,這時只好抽吸一下,但切片的結果卻說只有一些是淋巴球及吞噬細胞,支持良性之診斷。我心裡想,「這怎麼有可能?」因此請外科當成惡性來開。果然病理報告是瀰漫性大B細胞惡性淋巴瘤。過去對這種病人,採用的治療方法為R-CHOP。這是一種化學治療的方式,雖然效果佳,但必須住院。Bendamustine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沒有的藥物,是一種血液惡性腫瘤的新主力,它亦是少數對抗DNA合成的藥物,早在1960年代,東德就已開發出來。當時的東德仍是共產國家,要到東西德統一才被西方國家仔細研究,原本東德是較為貧窮的東歐共產國家,而使用傳統R-CHOP(rituximab,oncovin, cyclophosphamide以及prednisoline),一共六次的療程 包括標靶藥莫須瘤合併CHOP化學治療。每次住院一天,期間相隔21天住院一次。治療惡性淋巴瘤是我們年輕醫師的標準選擇,但價格比較昂貴。後來此藥物被證明其療效與傳統相似。為何單一種藥物就有多重療效?主因它的分子結構式綜合了羥基鹽的支鏈(類似於傳統化療藥物cyclophosphamide)以及另一端為核苷酸抑制劑的支鏈(類似於fludarabine),使用起來,相當方便。基本上,Bendamustine對老年人或體能差的病人,可以降低傳統化療的毒性。但目前台灣健保核准Bendamustine用於第B與C期病人的第一線,或復發惡化病人的第二線治療。總之,Bendamustine是化學治療藥物的一股新趨勢,它穩固了化療的重要地位,我們不能說它獨一無二,合併單株抗體或其他分子標靶的訊息阻斷,已成功的豎立了典範。可用於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及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亦即普通淋巴瘤)之治療。Bendamustine也被認為血液腫瘤科醫師的新生力軍,或許將來搭配上CA-101、idelalisib等新藥,Bendamustine就可以開啟另外的曙光。如果適當地調整劑量,相信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療效與延長存活,達到減少副作用的效果。我們這位病友目前為85歲。經評估後,臨床分期為Ie,五年存活率為69-70%,治癒率約50%。經與家屬討論後,準備接受Bendamustine的治療(自費3萬╱月)。不用住院,但須裝Port A。只需治療兩個療程即可,然後以電腦斷層攝影評估療效,若效果佳,則完成四次療程後,以PET評估療效即可,若療效不佳,則可考慮增加治療次數,或改以R-miniCHOP治療。
-
2020-08-01 新聞.健康知識+
如何改善「吞嚥困難」?慎防吸入性肺炎試試這2個動作
前總統李登輝今年2月因喝牛奶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住院,於7月30日病逝。其實這就是長照醫學常見的「吞嚥困難」問題。一般會產生吞嚥困難的人,以年紀較大者、口腔肌少症及口腔衰弱症候群者居多,其他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外傷後運動神經元受傷的患者也不少。根據統計,國內因吞嚥困難需要鼻胃管灌食的病患約30萬人,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吞嚥困難的病例。常見產生吞嚥困難的原因,除了神經系統受損外,最常見的是負責吞嚥的相關肌肉群功能障礙所引起,包括咽喉肌群、上食道括約肌及咀嚼肌群等。吞嚥困難症狀,除了明顯的吞嚥動作遲緩外,初期會出現流口水、高頻率嗆咳、口腔後殘存食物增加及用餐時間增加等症狀。臨床的診斷,除了傳統的吞嚥功能檢測外,現在有電子螢光吞嚥攝影及電子鼻咽內視鏡檢查,特別是在失智者作鑑定時,可以正確的排除偽陰性的誤診率。隨著年紀的增加,吞嚥障礙的比率一定會大幅的成長,因為吞嚥障礙所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更是許多長者的夢魘,甚至因嗆咳導致窒息而猝死者也是常見的案例。對於如何預防及治療,都是長照醫學的一大課題。治療的團隊,除了耳鼻喉科醫師外,尚包括口腔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等具專業長照專科的醫療人員。早期的預防是防治的王道,平常可以多做改善口腔肌少症的健口操及口頸部的按摩運動,其他如藉著食物含水量的調整也是改善吞嚥困難的方案之一。
-
2020-08-01 養生.心理學解密
假冒「胡瓜」借錢,騙董至成85萬!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集團常用的「驗證偏誤」手法
某日,陳太太在住家接到自稱是「**醫院」的櫃台小姐來電,詢問她是否有委託他人到醫院申請住院給付。陳太太表示,從未去過該醫院。對方卻回覆說:「現在櫃台有位王先生要幫妳申請給付,想要確認妳有沒有提供委託書呢?」正當陳太太覺得困惑時,對方又說:「現在詐騙案件很多,是不是妳的證件有弄丟過,被拿去冒用了?」陳太太心想,該不會真的是這樣吧,還來不及回話,就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櫃台小姐的大叫聲:「警衛!把那位穿白衣服的王先生攔下來!」,接著就聽到醫院那邊傳來正在報案的吵雜聲。過沒多久,電話的聲音變成了男性。對方自稱蔡警員,和陳太太表示,這個案件會移交給台北市刑警大隊黃科長辦理,請她在電話中等候。就在陳太太心想警察來幫忙應該就沒問題時,自稱自己是黃科長的人接起了電話說:「陳太太嗎?我們寄過2次傳票到你家,妳為什麼沒有去法院報到?有證據指出,妳牽涉一件5億元金融洗錢案件,很多人指證說是受妳指使。今天是案件調查最後一天,我們已經發布通緝,等一下妳若出門,只要遇到警察就會遭到拘提,今天下午4點前,你準備換洗衣物,自己到地方法院報到,如果有必要就要進看守所。」晴天霹靂,怎麼會這樣?陳太太聽聞此事後全身癱軟,又聽到電話中傳來其他聲音,很生氣地罵著黃警官說:「為什麼還沒有把她關起來!?」黃警官不斷求情,向對方說:「她感覺只是一個婦人而已,不是那種會為一點錢而犯罪的人,法官,妳給她一次機會好嗎?」這時電話又換了一個聲音,疑似是剛剛罵人的法官,她拿起電話說:「陳太太嗎?妳要配合辦案,協助釐清案情,否則會害到很多人。」於是,在法官詢問下,陳太太一五一十地說出自己的家庭狀況、銀行存款、房屋情形。確認這些資訊後,法官又說:「我們怕妳會潛逃海外,但如果妳設法將戶頭存款全領出來支付保釋金,就可以不用坐牢了。」陳太太一聽到法官願意網開一面,並說會代為向法務部長求情時,非常感謝這位法官!於是,她便來到附近銀行提領現金,並婉拒保全人員護送。銀行副理關心地詢問「為什麼突然要提領這麼多現金?」想不到陳太太竟用歹徒教過的「買賣土地」說詞來回應副理的關心,還不斷說「我有急用,你不要問那麼多」。銀行無法干預,只好將錢整理給她。陳太太年紀一大把了,在銀行時形跡詭異,行動不便要靠拐杖,但卻不讓人幫忙。原來,她口袋中的行動電話正一邊與歹徒連線。歹徒謊稱陳太太必須得全程開著手機接受監控,這樣才能確保她不會落跑;而實情是,一直開著手機,可以阻斷陳太太向外人詢問或求助的機會。陳太太邊獨自扛著2袋現金站在馬路邊聽著電話時,一輛小客車駛近,一名年約35歲的男子下車將錢取走,並跟陳太太說這樣就沒事了。陳太太鬆了一口氣,晚上兒子回家,她道出今天的遭遇後,兒子立刻帶她到警察局報案。她萬萬想不到這場緊張的司法辦案、拘提過程,竟是詐騙集團詐騙她的一場戲。恐懼如何影響決策?認知心理學家、行為經濟學家都對於我們如何做決策的過程深感興趣。在這個案例中,詐騙集團明顯地透過誘發「恐懼」的情緒,來影響婦人行動。回頭看看這個案例,在通話過程後續出現的人物有「蔡警員、刑警大隊黃科長、法官」,他們所代表的職業(警察、法官)幾乎都給人權威的印象。一般情況下,這些身份也是「公權力」的代表。「畏懼權威」的心理狀態其實很普遍。在面對權威、強勢或有權力的人物時,我們自然會感覺害怕、恐懼、不安,甚至可能在實際互動時表現的語無倫次、腦袋一片空白。對每個人來說,權威代表的人不一樣,有人是老闆,也有人是老師、客戶或前輩等等。但對大多數一般民眾來說,軍、警、法界的人物,多半都被賦予「權威」的身份,因為他們是代替國家執法的人。因此,非常多詐騙都是以公部門、軍警法政的角色為基礎,要求受害者遵守部分指令(大部分是匯款),否則將受刑責或嚴重處分,作為誘發受害者恐懼的方式。而事實上,這種對於權威的懼怕,是普遍存在每個人身上的。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劉翠溶女士,擁有哈佛大學遠東歷史與語言組博士的高學歷,是研究中國經濟史的權威。2015年3月,劉女士接到來自自稱「台北地檢署」的電話,對方告知她涉及一宗侵占公款案件,目前有10幾個人打算聯手告她。在接聽電話後,劉女士相當害怕、急忙喊冤。電話那頭的檢察官使用與上述案例相像的方式,要求劉女士交出保釋金,就可以不用逕行拘提。於是,劉女士先後交付60、70萬元,得到對方提供的「假公文」。後來,更把自己的存摺、密碼和印章都交給了歹徒。這段期間,歹徒陸續將她戶頭中的存款萬全部都領光。這案例上新聞後引起一片譁然,許多人都相當詫異,原來高知識的人,也跳不出詐騙集團精心策劃的劇本。在恐懼、焦慮的情緒作用下,我們理智思考的腦區(特別是前額葉)就會被抑制。這時,我們做出的決策多半是衝動、直覺的。為了快速應對這樣的情緒,大腦發展出來一種決策歷程,可以繞過「理智」的干預,讓個人快速做出回應,好避免太晚反應而遭遇危險。神經科學家約瑟夫.雷德斯(Joseph Ledoux)曾說過一個故事:某天在登山時,剛下山的登山客好心提醒你,這座山上有蠻多蛇的,你要小心一點。聽完對方的建議後,後面的你戰戰兢兢地爬起了山。忽然,你瞄到前面的岔路中,有一圈盤繞的東西。在這個情境裡,你還來不及「理性思考」那是什麼的時候,你的身體就已經幫你快速往後退了幾步。那主動保護你的功能,便是來自大腦中一種稱為「杏仁核」(amygdala)的地方。杏仁核主管我們的情緒及恐懼,又被稱為情緒警察,它的反應極為快速,而且可以直接繞過「理智」的干預。因此在看到一個模糊的東西時,杏仁核會「先下手為強」,讓你避開危險。就算你後來理智思考才發現,原來那是草繩,誤判了,但也沒關係。對大腦來說,寧可誤判危險,也不能來不及避開任何一個危險。不過也正因「恐懼主導力量之強大」,我們往往來不及理智思考,就做出一些行動,甚至把錢交了出去。恐懼會使人高估風險,因而太快做出衝動的決定,不可不慎。當詐騙集團做足功課,我們就危險了:驗證偏誤在認知心理學中,有種稱為「驗證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概念。這個詞指的是在我們做決定時,會尋找一些資料來輔助決定。但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去關注、尋找那些可以確定「成見」的資料來強化當時的決定。在這起案例中,詐騙集團「做足了功課」,巧妙地提供各種素材,讓受害者可以「義無反顧」的做出最後的決策——乖乖聽話。「怎麼會,我怎麼可能會涉及洗錢案?糟糕,如果我真的被扯入這種案件的話,豈不是犯法了?法律⋯⋯警察⋯⋯法官?天啊,怎麼會這樣,真的有警官來了,太可怕!天啊,法官也出現?這太嚴重了!所以洗錢案偵查的人都找上來了,我真的被誰害了!!」這一切都完全符合「洗錢案」該出現的人物結構。在這種慌忙時刻中,我們得到各種「讓劇本更合理」的線索,驗證自己「真的被誰害了」的想法,因而一步步陷入了詐騙集團編織的迷網中。類似案例還包括,經典的「解除分期付款」案例。詐騙集團透過非法管道,取得我們在網路上購物的個資,不管這些個資是商家不小心外流,或者是被駭客入侵而流出。我們的資訊,包括姓名、電話、購物明細,他們都一清二楚。相關案件中,自稱「客服人員」的人打來表示:「您好,您之前曾向本公司購買**貨品,因為公司內部作業疏失,將您的金額誤設為12期分期扣款。如果未取消訂單,您可能會被重複扣款。要請您幫忙配合指示操作取消訂單。晚點金融單位的人員會再與您聯絡。」看似好意的提醒,很多受害者在第一時間就信任了對方,但之後真正把錢轉出去的原因,正是這樣的信任感被濫用。沒多久,金融相關單位的電話就來了。詐騙集團做足功課,把「來電顯示的號碼」改為「金融單位的號碼」。因此儘管很多人早為了怕廣告電話,安裝一些偵測來電身份的軟體或APP,但在螢幕顯示「**銀行」時,仍舊陷入了驗證偏誤的陷阱中,完全不疑有他,繼續聽從對方指示。通常,對方會在電話中告知:「請您到最近的提款機解除分期付款」。且在過程中,對方會不希望你掛電話,他會很有耐心地等你移動到提款機,接著要你依照指示,輸入**代碼,再輸入帳號***,轉帳***元。有時候,對方甚至會指示長輩刻意把ATM操作過程變成「英文」介面,長輩就更難知道自己到底在操作什麼了。同時,詐騙過程中,對方也會搬出一些事實上毫無根據的特定用語,比方說「安全帳戶」,透過看似專業的用語使受害者更不疑有他。典型腳本如:「剛剛因為操作錯誤,資料卡在ATM裡,我們現在要幫你把存款轉移到『安全帳戶』,這樣才能繼續往下操作,請您將存款先挪移到以下帳號******」。這種案例就算是高知識份子,只要與金融、商業金流手續不熟,還是可能被騙。例如有具博士學位的工程師,在網路上團購東西,線上刷卡付款後,接到自稱購物網站的人來電。對方說他「錯勾分期付款」,同樣的要他到提款機「操作取消」。對話過程中,詐騙集團搬出像是「操作錯誤」、「凍結帳戶」、「涉嫌洗錢」等理由,威脅受害者「你的帳戶會交給金管會監管」。被威脅後出現的焦慮感,使該男在半個月內轉帳7次,前後共被騙走1千多萬元!驗證偏誤另一種出現的機會是對方是熟人,因為熟悉我們便常不仔細思考。日前新聞報導藝人董至成收到自稱好友胡瓜傳來的訊息,對方和他在網路上閒聊了3天後開口向他借款85萬,因為對方說話口吻與胡瓜相似,董至成沒有多想,二話不說準備到銀行匯款。但在董至成準備轉帳時,他老婆跟銀行行員都覺得奇怪,提醒他要小心,這時一查才發現真的是遇到詐騙。為什麼3天的時間董至成沒有產生疑問,或對胡瓜需要借款85萬也沒有覺得奇怪呢?仔細看詐騙集團細膩的手法就知道了。首先,對方以「胡自雄」,也就是胡瓜的本名加董至成的微信,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胡瓜的本名,但與瓜哥熟識的人——董至成,想必知道。第二,胡自雄在微信上說,自己現在正在錄影,這筆錢是他朋友要借的,可是因為他正在錄影,無法抽身、走不開,所以請他幫忙。而當時董至成確實也打給了胡瓜助理,助理表示「瓜哥現在正在錄影,沒錯。」因此,「正在錄影」就成了「資訊正確」,讓董至成更「不疑有他」,「驗證」對方真的是瓜哥了。好在董至成後來聽太太的話,親自到攝影棚找胡瓜確認,才釐清真相,也保住這麼一大筆錢。上述利用熟識關係的驗證偏誤手法,也常應用在「小額付款」的詐騙中。詐騙者通常會先假裝是你熟悉的朋友,讓你產生信任。之後,再透過電子郵件、通訊軟體的聊天視窗、簡訊等來誘導受害者,藉此取得網路帳號、密碼等小額付款所需的關鍵資料。看看下面這些對話,都是暗藏玄機的魚餌喔!可別因為傳訊者的帳號真的是你朋友,就輕易點下去。記得,在這個時代,人人的帳號都可能被盜用。•「哈囉,我兒子參加學校的畫畫比賽,可以幫個忙,幫我投票給他嗎?(後面接著要你點下去的網址)」•「是老陳嗎?老同學好久不見,來看我現在的照片,能想起來我是誰嗎? ^^ 安卓手機這裡看(後面接著要你點下去的網址)」—按下去之後,網頁自動下載一個副檔名為apk的手機APP,之後螢幕跑出一些人物照片。不到1小時內,接獲電信公司傳來的小額付費簡訊通知,告知已消費新臺幣6千元。•「誒,我等等要開會,你幫我收一下購物簡訊好嗎?我手機等下不能用。」—在告知詐騙集團自己的手機之後,自己手機就收到了多封「網路購物手機驗證碼」,雖然簡訊中提醒收信者,勿將確認碼向他人或網路親友透露,但受害者仍將認證碼告知對方,因而被詐騙。這些詐騙者考量到人性多半信任他人,在基礎關係建立後,就能更輕易地要到受害者的個資,並讓受害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同意某些付款行為,等到收到下一期電信帳單時,才得知遭受詐騙。這類型的小額付款都建立在我們容易相信他人的特質。特別是「網路上已有既定關係」的他人,好比臉書的朋友、曾經在通訊錄名單(但其實不認識的、也不知道對方打哪來)的聯絡人等。另外,也有許多受騙的長輩是出於對科技用品與使用的不熟稔,因此很多時候以為「連結」只是按一下不會怎樣,這都也成為許多詐騙案得以發生的重要原因。書籍介紹你書名: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作者:林昱萱, 周裕翔, 蘇益賢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6/23作者簡介/林昱萱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憂鬱與焦慮症治療、社交焦慮調適、身心健康促進等。和個案一起用心理學的概念好好生活。聯絡方式:clinpsylin@gmail.com周裕翔新田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臺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親子溝通、社交、同理心與思考/學習力訓練、兒童與青少年之心理治療。致力於將心理學運用在生活中,正面影響更多人。聯絡方式:yhchou16@gmail.com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企業與職場心理學、情緒與壓力管理、成人與青少年之心理治療。除臨床工作外,亦常獲邀至企業、公部門、校園進行演講,每年演講上百場。著作:《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合著)等心理學大眾科普書籍。聯絡方式:psy.su.tw@gmail.com延伸閱讀: 有小酌習慣,反而容易養成易瘦體質!醫師公開:減肥適合喝4種酒,快收藏~
-
2020-07-31 科別.骨科.復健
關節肌腱痠痛 發炎血管栓塞術止痛效果佳
不少人關節肌腱痠痛,熱敷、拉筋都沒效,即使吃藥復健還是痛,這種慢性發炎和疼痛,不會危害生命,卻相當擾人;成大醫院建議透過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術介入治療,止痛效果佳。成大醫院介入性醫療中心醫師王博今天指出,一名76歲張姓老婦左側膝蓋疼痛逾2年,長期使用止痛藥,用過貼布,打過關節內注射,也做過復健等治療,疼痛依舊,疼痛指數(最高10分)9分,走路沒多久就會痛,不吃藥會痛到無法入睡。老婦就診後,確認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影像評估,老婦關節狹窄,骨刺增生,且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找出增生的發炎血管,老婦接受發炎血管栓塞術治療後,疼痛指數降到2分,疼痛大減。王博表示,關節炎、肌腱炎的疼痛,可能和血管不正常增生有關,這類的長期疼痛不容易治療,日本醫師奧野(Yuji Okuno)創立增生發炎血管栓塞技術為病人止痛,目前除日本外,韓國及美國也有多位醫師執行且發表相關研究。他說,在台灣,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術還在萌芽階段,成大醫院已引入這項技術,且有多個治療實例,獲得不錯止痛效果。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術是在X光透視、動脈血管攝影下,用微導管勾選這些新增生發炎血管,並給予栓塞藥物治療,以降低疼痛神經刺激及減緩局部發炎反應。國外研究顯示,發炎血管栓塞術沒有肌肉骨骼缺血壞死、肢體無力、感覺麻痺等嚴重副作用,較常見的只有治療部位暫時性紅斑及鼠蹊部穿刺處皮下瘀青,但多在一個月內改善消失。王博說,發炎血管栓塞術的治療,需經骨科、疼痛科及影像醫學科醫師等評估後才可執行,主要效果是止痛,但無法反轉已退化的關節與肌腱的撕裂傷,若關節退化過於嚴重,仍需以開刀為主。
-
2020-07-3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天旋地轉發作三次 親身經歷才知暈眩症多可怕
5月25日半夜醒來,我的眩暈症又發作,整個世界天旋地轉,要上個廁所都很困難。那夜,頭暈得厲害,折騰一整晚才熬到天亮,這是我得了眩暈症以來,第三次大發作。父親離世前 第一次發作2014年12月21日深夜,是我第一次暈眩症發作。那天是我父親離開人世的前四天。過去很多人都說我長得很像我老爸,父親有很嚴重的眩暈症,約4、5年會發作一次,每次發作需躺上三天三夜,否則就會天旋地轉,嘔吐不止。沒想到就在父親臨終前幾天我也眩暈症發作了,證驗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行程滿檔壓力大 二次發作第一次犯昡暈症時,症狀還算溫和,我靠吃藥順利控制。2018年第二次發作,是剛當選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時,那時我身兼衛福部食藥署成藥諮詢委員會主委、心路基金會董事、內科醫學會教委會委員、健保署全聯會等十多個委員會,每天行程滿檔,壓力超大,未料,半個月後眩暈症就「報到」。那次病發,我正從台北搭高鐵返南部途中,在車上整個人暈得厲害,高雄長庚榮譽副院長陳順勝建議徹底檢查,我從善如流,到醫院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頸部超音波,甚至做血管動脈硬化指數,所幸自己還不到中風的的地步。事隔兩年,今年5月間三度再犯,這次更嚴重,我必須放慢一切動作,睡覺時先站床沿邊再慢慢躺下,半夜想上廁所,得慢慢坐起、站穩後才緩步行走,否則又暈到不行。故作鎮定 以免嚇壞病人隔早替病人看診,我的脖子稍微彎度過大或頭偏一邊就暈,只能故作鎮定,不讓病人察覺,以免把病人嚇壞。不過,若動作太急或脖子劇烈移動,例如趕著接一通電話而轉動脖子,就會暈慘了。我和父親都受眩暈症所苦,我還沒發病前,為幫父親對抗暈眩,特別研究這個疾病有什麼藥物可治,但發現成因實在太複雜,包括貧血、心律不整、血壓太高或偏低、膽固醇太高、循環功能差、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精神焦慮、憂鬱、內耳半規管不平衡、耳石移位都會暈,偏偏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行醫「恩賜」更能理解病人對我來說,眩暈症也算是行醫生涯的一種「恩賜」,我自己得眩暈症,知道暈起來是怎麼一回事,更能理解病人心情。每當看診時,我看到眩暈症患者由兒女扶著來診所,頭連動都不敢亂動,我會更設身處地為他治療,讓患者能擺脫眩暈症的無奈。這個病症提醒我,「要成為一個好醫師,就要先成為一個好病人」,當年我雖然知道要開什麼藥治療父親的眩暈症,但自己有了親身經歷,才真正知道這個病為什麼可怕。「因為天旋地轉時,整個人不曉得會轉到哪兒去,什麼事都做不了,剎那間像要下到地獄去。」沒暈過的人,恐怕難以理解那種恐慌、無助、孤單,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別吃太鹹 也別過度蹦跳素有「電子耳之父」稱譽的林口長庚醫院黃俊生教授,曾針對眩暈症下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快樂、知足就不會發作」,平日別吃太鹹,也別過度蹦蹦跳跳,就能減少發生。王宏育小檔案現職:•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王宏育診所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台北馬偕醫院總醫師•高雄市聯合醫院主治醫師興趣:攝影、旅遊、美食、寫作
-
2020-07-31 癌症.抗癌新知
揪出消化道癌前病變 三總成立內視鏡檢查區增受檢人數
大腸癌是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據國健署數據發現,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三軍總醫院今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內視鏡檢查專區」,民眾進行腸胃道癌症篩檢後,可快速查詢高精準性檢驗報告,早期辨識消化道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癌化病灶。三總「健康管理中心內視鏡檢查專區」今上午舉行揭幕儀式,,由三總院長蔡建松主持揭牌典禮,蔡建松在致詞時表示,三總健康管理中心自民國95年成立以來,每月平均健康檢查人數約3千人次,現在完成內視鏡檢查專區擴建,受檢人數有望再攀升。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立偉指出,大腸癌連續十二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排行之首。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來自飲食習慣的改變,現代人飲食西化,吃的東西趨於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易引發炎症性或息肉性大腸疾病。因此,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者,更應定期受檢,才能長保健康。吳立偉說,隨著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技術成熟,只要內視鏡檢查方法得宜,內視鏡檢查不再是受檢者的夢魘,搭配廣視野角度的內視鏡,將有效率的偵測黏膜病變並減少角度調節而帶給受檢者的不舒感。吳立偉表示,內視鏡檢查儀器也進步到能智能彎曲,可使大腸鏡更順暢地穿過結腸的急彎處,當進入大腸遭遇阻力時,可利用壓力使插入管自動彎曲以調節適應結腸的輪廓,降低病人不適應和過速插入盲腸的風險。另外,吳立偉也提及,窄頻色帶攝影技術是運用血紅素會吸收特定波長的特性,將表層黏膜組織的細小微血管突顯出來,利用光線變頻使波長窄化,可突顯大腸微血管及細微黏膜形態構造,藉以早期辨識消化道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癌化病灶,讓早期消化道腫瘤無所遁形。
-
2020-07-27 橘世代.時尚橘
江宏傑保養「不靠醫美靠老婆」 愛妻凍齡不砸重金
桌球好手江宏傑與老婆福原愛(小愛)結婚近4年,婚後育有一對兒女,年僅31歲的他,外型帥氣更有「桌球王子」之稱。但談到自己的保養撇步,他大方放閃就是「老婆」,他透露認識小愛之前不擅保養與時尚,全靠老婆指導才知道卸妝、保溼等基礎保養的重要。江宏傑透露自己與小愛不太會砸重金在保養品上,都是親友給的保養品,或是買一大堆輪流擦,主要注重保溼效果的保養品。但因兒子正處於「失控」的頑皮階段,讓他有時睡眠不足,覺得眼周開始出現細紋與黑眼圈。他打趣「發現眼睛有細紋出現時,真的覺得自己老了」,因此近期想添購眼霜保養;而在老婆的提醒下,夫妻倆約3天會一起敷面膜,「會盡量讓它(皺紋)延緩,但目前不會考慮醫美」。不僅是桌球選手的身分,江宏傑與小愛的高人氣,也是活動代言與出席的寵兒,上工時勢必會化一點薄妝,他特別注重卸妝,卸完會再讓小愛檢視,小愛會貼心拿棉花棒,將沒卸乾淨的細部幫忙卸完。身材方面,江宏傑因選手身分,每天皆會進行1.5小時的自主訓練,並喝近4000c.c的水,雖不擔心身體發胖,但他因舊傷要不時接受防護員物理治療,不像一般人以為的「按摩」享受,過程往往伴隨劇痛,並每日補充維他命C、D與鈣等營養品,保健筋骨。|更多精遠延伸閱讀↘↘↘。變帥靠整形? 韋禮安笑:不能老讓攝影師辛苦修圖。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25 癌症.乳癌
噴腋下止汗劑易得乳癌?國健署:證據不足
不少愛美人士為避免流汗浸濕衣服,會噴用腋下止汗制臭劑。近日有民眾在衛福部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問道,經常噴用腋下止汗制臭劑,是否會提升罹患乳癌的風險?國健署回應,目前尚無有力證據證實兩者之間有關。國健署表示,網路上有「止汗制臭劑會導致乳癌」的流言,導致許多使用者心生憂慮。這個傳聞來自止汗制臭劑的主要成分及防腐劑分別是鋁鹽(aluminum based compounds)及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過去研究顯示,這兩種成分有類雌激素的作用,會促進乳癌細胞增生、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因此部分科學家認為含鋁鹽及對羥基苯甲酸酯的止汗制臭劑可能與乳癌的發生有關。國健署表示,其實,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IH)與美國癌症協會(ACS)資料,目前為止尚無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止汗制臭劑會導致乳癌。國健署表示,證據較豐富的預防乳癌之道,包括均衡飲食、規律身體活動、維持理想體重、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釋放壓力等。平時也宜少用塑膠類製品、含香料化妝品、保養品與個人衛生用品,少吃加工食品與不必要的藥品保健品,並少吃動物脂肪與內臟等。另外,40-44歲且二親等內血親曾患乳癌的女性、45-69歲女性宜每兩年做一次政府補助的乳房攝影篩檢,以期不幸出現惡性腫瘤時能及早發現與介入。
-
2020-07-25 橘世代.好學橘
學員實拍東眼山 抓住林間光線之美!
漫步系列攝影課從去年10月開辦以來,已建立起好口碑,本月舉辦的「東滿步道」行程,開放報名一周內就額滿。每一次課程所走的登山步道,都是由擁有30年攝影與登山經驗的講師祥哥精挑細選,這次更是開課以來首度離開台北郊山,驅車到桃園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炎炎夏日走入山林,學員戲稱吹著「天然冷氣」。雖然午後一場大雨突襲,無法攻上海拔1212公尺的山頂,但雨後走在高聳的柳杉林間,陽光映照水珠,也讓學員捕捉到不少好照片。漫步攝影系列課程下半年預計每個月規畫一場,8月5日將前往魚路古道,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熱門的明星古道。楊林豪(會員,退休族)退休前就把「登山」列為退休生活之一,「退休不能一點目標都沒有,會很可怕。」楊林豪說,去年參加聯合報有行旅舉辦的登頂富士山遊程,是他第一次挑戰登山。之前就想爬東眼山但沒機會,所以看到報紙訊息就立刻報名。雖然被雨打亂行程未能攻頂,但從活動中也學到攝影技巧,「不會像過去隨便抓來就拍」。陳其鍾、王特芬(夫妻,會員,退休族)73歲的陳其鍾平時就喜愛爬山,並用單眼相機拍風景,便邀妻子一起來爬山學攝影。王特芬說,她喜歡拍照打卡,但被嫌技術不好,從這次活動學到很多,「以前別人說照片好,但自己感覺不出來好在哪,老師解說後就知道了。」陳其鍾說,雖然下雨不能攻頂,但走進森林感覺洗淨心靈,雨後的光線更有機會拍出好照片。張詠漪(右)、何碧華(左)(朋友,退休族)喜歡親近大自然的張詠漪說,她報名時已排入候補,確認候補上後非常希望能邀請朋友一起爬山,詢問後得知有人取消報名,友人何碧華也順利候補上。步道沿路自然景觀豐富,兩人拿出手機拍了許多照片。何碧華認為聽完課後攝影功力大增,還秀出自己的作品;陽光穿透葉子,浮現葉脈光影層次,她覺得很美。戶外攝影5技巧光線陰影:觀察雲、樹影與被拍攝者站的位置是否合適,避免被拍攝者站在雜亂光線下。畫面構圖:主角不一定要占據構圖中央,攝影者也不一定總在被攝影者正對面拍照,從不同位置拍攝,可避免照片一成不變。手機測光:拍照前試著點擊螢幕,調整畫面亮部、暗部,尋找自己喜歡的氛圍。前景後景:仔細觀察,運用前後景鋪陳,創造不一樣的感覺。拍攝角度:拍攝人物從低角度往上拍,可拍出高䠷感與修長的腿。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23 科別.心臟血管
動脈瘤破裂風險性高 血管攝影檢查及早防範
動脈瘤最怕破裂危及生命,卻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動脈瘤。一位50多歲葉姓婦女有高血壓疾病,因多日頭痛、脖子痠痛求診,結果發現腦中有2顆動脈瘤,其中一顆已破裂,葉女相當幸運,大部分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昏迷,但她只有頭痛、脖子痛症狀。經過2次微創動脈瘤栓塞手術後,沒有留下後遺症,已康復出院。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執行院長陳啟仁表示,動脈瘤的發生率約4%至7%,其中有2至3成以上還會有2顆以上的動脈瘤。什麼人較易形成多顆動脈瘤呢?根據文獻的報告,分別為抽菸、女性及年齡;其中有抽菸者有2.1倍罹患多顆動脈瘤,女性則有1.6 倍。由於動脈瘤在破裂前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陳啟仁建議45歲以上民眾、有家族動脈瘤病史者,最好至少一次至醫院以核磁共振檢查頭頸部血管。葉女因持續一周的頭痛及頸部僵硬,經初步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無法確定有無出血,但因腦迴不對稱,再以核磁共振檢查確實有蜘蛛膜下腔出血現象,隨後透過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在左、右腦各有1顆大動脈瘤,其中左側9mm大的動脈瘤已破裂,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現象,隨即進行微創動脈瘤栓塞手術。右側7mm大的未破動脈瘤經健保事前審查通過後,進行微創栓塞手術,日前已順利康復出院。陳啟仁說,當動脈瘤破裂出血時,有1/3人會當場死亡、1/3可以健康出院、1/3則可能有癱瘓等後遺症,因此建議45歲以上民眾,尤其有家族動脈瘤病史者,可以至少做一次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另外,動脈瘤不是腫瘤,只是血管膨出血,所以無良性、惡性區分,動脈瘤的形成大部分與動脈硬化有關,陳啟仁說,動脈硬化的形成則與5大因子有關,包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及遺傳,可能使動脈硬化會造成血管壁產生裂縫,血壓變高時,會讓血管壁突出,越突出,壁就變得越來越薄,最後導致破裂。目前醫院治療動脈瘤手術有健保給付,微創手術以微導管從腹股溝進入體內血管,透過可調式線圈填滿突出的動脈瘤。把動脈瘤用缐圈填滿,血液無法進入,就沒有破的機會;另一種方式是用密網支架來阻截或改變血液流入動脈瘤內,當血流入愈少及愈慢,動脈瘤就會變小,最後消失。
-
2020-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境外生來台人數增加緩慢 卡在航班和檢疫旅館
台灣6月開始陸續鬆綁境外生來台政策,但目前僅約500人抵台。學界分析入境人數增加緩慢的原因,主要卡在航班有限,以及檢疫旅館的費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和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教育部於6月17日起,陸續開放19個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境外生來台,今天再宣布放寬至所有國家的「應屆畢業生」。經教育部初步統計,約有1萬多人符合資格,但開放至今僅有約500人已抵達台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境外生來台有2大關卡,一是要買到飛機航班,二是找到檢疫旅館。以實踐大學為例,台北的檢疫旅館費用過於昂貴,境外生不見得負擔的起,好在實踐有高雄校區,可以安排先住到高雄的檢疫旅館,隔離結束後再回台北。陳振貴表示,現在已經接近7月底,至少還有1、2萬名境外生還沒入境,讓人擔心開學前根本消化不完,可能要拖到年底甚至下學期。已經有很多學生等不及,選擇休學或乾脆放棄學業,相當可惜,尤其是應屆畢業生若還差幾個學分,現在趕緊來台,學校還能幫忙開補修課程,讓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教育部日前宣布,開放經地方衛政單位檢核的4類大學宿舍作為檢疫場所。但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說,目前沒聽說有大學宿舍通過,文大也有申請,但被要求要有攝影機拍到走廊各處,避免檢疫的學生出來亂晃,目前正努力補件中。方元沂表示,許多境外生還在觀望,主要是希望來台負擔能少一點,以台北市檢疫旅館為例,14天加上三餐,費用可能要新台幣3萬多元,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方元沂說,陸生都很想回台,主要是畢業之後,要再到台灣的機會不大,不少人除了想完成學業,也希望在畢業前能夠到台灣各地走走。希望政府考量境外生的處境,能多有一些配套措施。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表示,目前大學宿舍申請作為檢疫場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獨立衛浴,學生要洗澡得離開房門,到龍蛇雜處的共用空間,傳染風險高。另外,也需有完整的防疫規劃,包括如何送餐、如何處理廢棄物等。劉孟奇表示,衛政單位把關的立場不會改變,大學宿舍如果是「先天不良」,政策不可能放寬,但有些是還可以努力的地方,希望大學多多努力。劉孟奇也提到,境外生來台除了一定要先找到檢疫場所,第二個問題在於要有班機,現在很多地方來台班機一週只有1、2班,要訂到機票不容易。劉孟奇表示,台灣現在的境外生入境政策盡量「打安全牌」,相關流程謹慎、保守,一名學生來台,往往需要動員4到5個人員配合,行政成本非常高。因此需要一段時間,讓境外生分區、分批逐漸進來,相關單位也有較充足的時間觀察、完善作業流程。
-
2020-07-22 癌症.乳癌
乳癌不可輕忽 3D乳房斷層攝影減疼痛升準確率
嘉義縣38歲蔡小姐因媽媽是乳癌病友,自己非常注重乳房健康,日前趁公司提供健康檢查福利,到嘉義長庚醫院安排新式3D乳房斷層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發現0.5公分的病灶,切片後證實是惡性腫瘤,幸好發現得早,術後不到一個月就恢復正常生活,後續只需定期追蹤。衛福部最新公告統計資料,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台灣婦女好發年齡高峰期約在50歲,且有年輕化趨勢,但傳統2D乳房攝影需加壓將乳房夾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讓許多婦女因疼痛不願受檢,3D乳房斷層攝影可減少乳房約40%的壓力,大大減少壓迫疼痛的感覺。嘉義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陳書恬表示,「3D乳房斷層攝影」會在單側乳房分別記錄25張影像,從斷面影像來判斷,病灶可更容易被發現,比傳統2D乳房攝影只用一張影像,提高乳癌在緻密乳房的偵測率41%,減少偽陽性及20-40%複檢率。陳書恬表示,3D乳房斷層攝影加上新式3D電腦導引切片系統,能比傳統2D乳房攝影更快速、有效率定位病灶,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灶切片,切片傷口僅0.5公分,另可選擇配合真空抽吸系統取得更完整的組織檢體,門診手術不需住院,傷口復原時間快,可在短時間內以最微創的方式完成切片檢查。陳書恬建議,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及年齡45歲以上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或超音波檢查,乳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良好,婦女朋友在家也可進行每月自我檢查觸診,若觸摸到腫塊或本身為高危險族群,應積極接受進一步檢查及後續治療。
-
2020-07-21 橘世代.愛玩橘
【熟齡行腳01】阿嬤旅遊部落客:「我不潮,我只是愛自己」
潘世芬,51歲成為孫子Lucas的阿嬤,陪伴他在旅行中長大。54歲成為阿嬤旅遊部落客,體力負荷超大,仍不減專業搔癢人分享旅遊的初衷。Lucas阿嬤是台灣第一個阿嬤旅遊影音部落客,部落格產出超過60萬字,粉絲團25萬字貼文,拍攝超過80部影片。58歲以素人之姿,出版第一本寫出美好熟齡的生活書。她期許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只要堅持就會被看見。國民阿嬤們,一起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哩路。大人們愛稱呼高學歷、富財力、穿潮服、有多少人追蹤IG的大齡奇女子為「潮嬤」,我覺得自己完全不屬於這樣的嬤字輩。我愛穿的是平價品牌服飾「無印良品」,我不過就是有著直覺良好的美感,喜歡自己的模樣能賞心又悅目。不懼別人眼光 穿出自信與舒服我一定在公開講座前去染髮,「今天染個亮色的綠色,如何?」最瞭解我的設計師Ako很興奮地跟我建議,大家看到一定「哇!」其實,她很想補個「靠!」的語氣吧!「好啊,我們就試一下!」她有把握一定會等到這個答案。印象中只有在小學時期,父母為我買過出遊時的年節新衣,自己真正開始主張的購物,大約是在初中時期。每回月考考完,中午放學後和同學曼莉逛服飾店。我們一起看完瓊瑤電影就去買新衣,如果當下我有點猶豫,她才會出意見:「好看啊!」或是搖頭。初中時期我就會穿短版 T 恤和喇叭寬褲,現在回憶起來,還頗得意於當年對穿搭的主見。我的老家在台中,火車站前面中正路有非常多的服裝店,每間店鋪都是五彩繽紛。高掛牆面的洋裝、平台上被翻亂的上衣、橫桿上掛得很擠的褲子,擺明不少誘惑。不過,我從來不會按照店員展示搭配,都是自己配出穿搭。三專畢業隨即到廣告公司當製片,常要買演員廣告服裝,公司有預算又是我去挑選服飾,當然隱藏個人風格。要通過導演和攝影師審核,又是一段很實戰的好眼力鍛鍊期。如果從 13 歲算起,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穿搭經驗,若還不出師走出個性穿著,也很難吧!阿嬤的穿搭從氣質、身材、年齡、耐看、風格,歸納出5個愛與不愛:1.氣質決定穿搭:多數女子是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穿起來符合自己的氣質是先決條件,奇裝異服也要看個性取向。2.看身材穿搭:明明我是「小腹婆」女子,就不勉強自己穿窄版包成肉粽,還要走路小碎步。不過,棉花糖女孩總是挑選深色系修飾身形,甚至店員也推薦暗色系,也都是刻板印象。3.不以年齡決定穿搭:沒有規定超過50歲,花樣容貌就屆臨退休,阿嬤魂上身。我就是吹拂簡潔風,重視環保材質日系風格「無印良品」鐵粉。4.簡單的穿搭最耐看:穿金戴銀總讓我不舒服,擔心耳環少一邊,脫下戒指忘記在洗手台。我還曾經在洗衣時,將阿公送的小鑽項鍊忘記在口袋,從此大江東去。5.找對穿搭風格品牌:我在固定的品牌店消費,腦袋裡列有清單,選購單品更省事。手上掛滿不同牌子購物袋,不就是穿著「國王的新衣」!相信自己的熟齡穿搭,更不用輪你當潮嬤!這一分直覺來自自信,就沒有人可以為你打分數。本文摘自《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麥浩斯出版 2020/07/11 出版8/12勇氣阿嬤新書發表會報名:相關訊息請點《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更多精選愛玩延伸閱讀↘↘↘】。「抹茶綠灑落海灘」算準潮汐時間,夕陽成最美著色。到台南找「俗女」!北台南趴趴走,酷夏也快意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20 科別.心臟血管
「火燒心」不一定是胃食道逆流 可能是這致死疾病
身為房仲超級業務員的廖先生,工作表現相當亮眼,每月業績都是所屬區域的前三名。熱衷工作的他,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三餐飲食不定時,更別說要顧全營養均衡。如此的生活作息及飲食型態,使他一直飽受胃食道逆流、肥胖、消化不良等問題困擾。前陣子,開始偶爾有類似胃酸逆流產生的火燒心胸悶感,但他認為只是胃部老毛病,不放在心上。日前,進行健康檢查後,發現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CAC score)分數為108,進一步安排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更發現左冠狀動脈前降枝已將近100%阻塞。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心臟的動力來自主要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供應血液,這三條冠狀動脈其中任何一條出現堵塞,都會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甚至造成心臟組織永久性壞死。因此,安排健康檢查掌握心臟血管健康狀態相當重要,越快發現、及早治療。一般人常以為「火燒心」是胃部問題徵兆!事實上,若有胸口出現廣泛性疼痛、呼吸急促、心律不整、冒冷汗、暈眩、嘔吐或是手痠麻、上腹部悶脹不適,都應該警覺是不是心臟血管也出了問題。錢政平提醒,急性心肌梗塞在發生時,完全沒有前兆,可能會突然失去意識、血壓下降,甚至休克。他呼籲,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女性、工作高壓力族群、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有抽菸習慣、心臟病病史或家族史(家族中若有罹患心血管疾病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多2~4倍),就是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若出現胸悶、胸痛症狀就應小心,建議可進行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冠狀動脈鈣化分析,初步了解血管鈣化、硬化情形,必要時再進行心臟血管攝影。提早發現、提早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疾病,減少可能發生的遺憾。
-
2020-07-19 癌症.抗癌新知
「做越詳細的癌症檢查,越能找出疾病?」癌症醫師的真心話:你該知道的2種篩檢壞處
做癌症篩檢有壞處嗎?不少人似乎都對癌症篩檢有所誤解,其實篩檢有好處也有壞處。「做越詳細的檢查,越能明確找出疾病,這樣不是比較好嗎?」、「年輕的人都該去做篩檢比較好吧?」多數人大概都有這種想法,事實上這2個問題的答案都是「NO」。決定該不該做癌症篩檢,必須看「將利弊放到天秤上衡量後,哪一個分量比較重。」而經過評估之後的結果會「隨著個人有不同答案」,這一點相當重要。也就是說,非常有可能因為各自的價值觀不同,而出現完全相反的結論。所以接下來我會先分析癌症篩檢的利與弊,最後再從我的價值觀出發,說出我個人心中的結論。篩檢可及早發現癌症並治療我們就先從癌症篩檢的好處開始說吧。做篩檢的好處是「有助於預防因癌症而死亡」。面對癌症,原則上只要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夠治癒,但是,當病情「超過某一個時間點,即便醫師是華佗再世,有一手最精湛的醫術也束手無策」。那麼這個時間點落在哪裡呢?很遺憾地,醫界也無法明確指出「就是這個時候」。受到每位罹癌患者自身的條件、患者所得的癌症種類、或療法不斷進化的影響,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過我們可以大致預者測出一個時間。以我的專業領域大腸癌為例,處於第Ⅰ期的患若接受標準治療,5年後還能存活的機率超過97%,而到了第Ⅱ期就變成90%,到第Ⅲ期會降至84%,然後一旦變成第Ⅳ期,狀況會急轉直下,竟驚人地僅剩20%左右而已。沒錯,癌症發展到第Ⅳ期,狀況會急遽惡化。不只是大腸癌有這個狀況,很多種癌症也是如此,這並不意外,因為癌症分期的設定一方面也是反應生存率。更深入解說的話,大部分癌症第Ⅳ期通常是指「已出現遠端轉移」的情況。遠端轉移的意思是「癌細胞從原先出現癌症的內臟器官,轉移到遠離該處之部位的狀態。」乍聽之下會讓人覺得「很惡質」吧。那我們要如何估算癌細胞的惡性程度呢?大家肯定都希望能有這樣的檢查,其實現代醫學手上正握有2種武器。第一種是「觀察疾病發展」這項武器。做法是透過時間觀察,推測「癌症擴展速度」有多快。例如,即使都是原只有1公分的癌細胞,1個月就長到5公分並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癌症,比經過2年只變大成1.2公分的癌症更難對付。一旦發現癌症,最好不要放著不管,絕對要馬上治療。可是,由於各類檢查所需時間以及患者工作的緣故,有可能會晚1、2個月才進行治療,我有時會因此發現增生異常快速的癌細胞,無意間見識到它們的惡性程度。另一種是名為「病理檢查」的武器。做法是取出要調查的癌細胞,用顯微鏡觀察該細胞,推測它的惡性程度。目前有些針對乳癌等癌症的治療法,會因「病理檢查」結果而有所修正。癌症篩檢是透過定期檢查,讓我們知道體內是否出現癌症,所以這對極度惡性的癌細胞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即使你每隔1年都會做篩檢,若不幸罹患了發病半年就惡化到無法處理的癌症,那這個篩檢就不具效益了。可是現在的醫學仍無法確定「誰會有多大機率罹患惡性癌症」,因此才用年齡做為區隔,讓全民一起接受檢查。其中也許會有人幸運及早發現病症,接受治療並恢復健康,這便是做癌症篩檢的好處。癌症篩檢少為人知的害處那麼做癌症篩檢對身體又有什麼樣的危害呢?1. 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第一個可能的壞處是「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如同名稱上的「過度」2個字,兩者指的是本來沒有問題的人卻在接受檢查之後反倒產生壞處。舉個實際範例來解釋,如乳癌篩檢項目中的乳房攝影檢查,這種檢查會使用X光來拍攝乳房。假設有一個人經過篩檢後「發現疑為癌症的腫塊」,接著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接受診斷,同時進行抽血、超音波、MRI(磁振造影)等檢查手續。他可能會得到一份報告表示「現在看起來屬於良性,馬上就能治癒」,或者「有可能是惡性腫塊,要做穿刺切片檢查。」所謂穿刺切片檢查,便是用針刺入可疑腫塊,取出約1公釐的腫塊,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是否含有癌細胞或癌組織。若是確診為癌症,就要著手進行手術或抗癌藥物治療,如果確定不是癌症,那醫師就會說:「沒有問題,太好了。」事情就此平安落幕。倘若這個人沒有接受篩檢,事情會有何不同呢?那麼他就不需要去醫院看診,也不必聽從醫師的指示做各種檢查,更不需要受針刺等這類皮肉痛。上述的情況就是過度診斷,如果事情到此告一段落倒是還好,如果報告顯示「無法否定是惡性腫瘤」,當事人就必須動手術,只不過手術刀一下,也有機率得到「這是良性腫瘤」的結果,這就是過度治療。不同的人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有極大差異,有人認為自己很幸運,相對地也有人會覺得這樣豈不是從頭到尾都是白費工夫。2. 因癌症篩檢引發的併發症第2個壞處是因為篩檢而引發的併發症,所謂的併發症就是「因為進行檢查或治療而發生不好的狀況。」雖說機率不定,但世上所有的治療或檢查都有一定比率會觸發併發症,有些是2人之中就有1人會發生,也有些機率比被隕石擊中還低(例如因接種流感疫苗而死亡),情況各有不同。癌症篩檢是一種身體檢查,因此也會有伴隨檢查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以胃癌篩檢為例,胃癌篩檢分別有胃鏡與上腸胃道檢查的方式。日本於2016年發表的全國調查報告指出(2008到2012年間),胃鏡檢查會引發的併發症之中,因檢查前的準備(如鎮靜劑等等)引起併發症的比例約是36,000人中會出現1人(0.0028%),而總死亡人數紀錄為9人,比例是2百萬人中才會出現1人(0.00005%)。另外胃鏡檢查(包含切片檢查)引起併發症的比例,約是7,000人之中會出現1人(0.014%),其併發症狀為出血或是腸胃道、食道出現破洞。由上述可見,接受胃鏡檢查而死亡的可能性並非為零,並且也會引起併發症。儘管機率不高,但確實有一定程度的病例。避免採取無科學根據的篩檢還有另一個重點,「依照每個人所居住地區不同,可能會接收到不同的癌症篩檢建議,在這之中也有地方會採用並建議民眾接受尚無確切科學實證的檢查。」有關這一點,很多書籍或是報章雜誌都很少提及。是否決定接受癌症篩檢會分成3大階段。第1階段是國家。首先國家會決定提出哪一種癌症篩檢建議,由編定篩檢指引的專家團隊相互討論,擬定篩檢用的指引標準。第2階段為縣市鄉鎮。也就是各地區的自治團體將自行判斷「要採取哪種篩檢,或排除哪一些篩檢。」而最後階段就是你個人。在收到你所居住之縣市鄉鎮發布的宣傳單後,再自己判斷要不要接受篩檢。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第2階段。實際上有很多縣市鄉鎮自行判斷並建議民眾的篩檢,並不是國家對策型篩檢指引中所建議的項目。以下引述自日本的國家資料:「實施未列入國家癌症篩檢指引之檢查項目的市區町村,共占全國的86.5%(1496/1730)」(2017年市區町村癌症篩檢的實施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其中大部分為前列腺癌篩檢(1411個自治團體),此外還有子宮體癌(501個自治團體)、卵巢癌(94個自治團體)、口腔癌(64個自治團體)、甲狀腺癌(63個自治團體)等等。有關目前實際現況便陳述到此,下面是我的個人意見。關於我身為醫師的看法接下來的內容是基於我身為一名醫師的經驗所述,是以我的人生觀(不可否認會有偏頗之處)、執業經驗做為依據,因此我要先說明最不具科學根據(甚或是幾乎沒有根據)的部分。很可惜地,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與知識來論斷一件事,此外,未來我的想法也有可能有所改變。更進一步來說,市面上許多談論癌症篩檢的書籍或雜誌,內容幾乎都是從作者的價值觀出發。換言之,若是主觀認為篩檢壞處較多的人就會說「癌症篩檢根本不像話」,而認為篩檢是利多於弊的人就會「建議要做篩檢」。那我個人又怎麼選擇呢?‧對策型篩檢部分,我會確實依照前述日本「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之癌症篩檢」指引,接受指引中建議的篩檢項目。‧不接受「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之癌症篩檢」指引中建議等級較低,亦或是目前尚無確切根據的篩檢項目。加上指引的建議有可能會更改,一定要隨時跟上最新資訊,一旦建議等級變動,就按照指引的推薦做法行事。我要事先聲明,我並沒有因宣傳篩檢而獲利,也許有人會說「少來了,你是癌症外科醫師,看到疑似癌症的患者應該很高興吧。」但我們醫師的薪水並不是看患者人數多寡而定,更何況醫院工作已經夠忙了,若能儘量減少癌症病患當然是好處多多。此外偷偷告訴大家,我並不是只靠當醫師做為經濟來源,也有寫作書籍的收入。至少「你是業界派來的間諜吧?」這種陰謀論並不適用在我身上。那麼追加補充,針對自主型篩檢,也就是一般身體健康檢查,我會怎麼做呢?以對策型篩檢講求的等級看來,自主型篩檢的科學實證根據並不足夠,因此基本上我不會做自主型篩檢。只不過我身上若罹患了自己專業領域的胃部或大腸部位的癌症,那就不能說什麼大話了,因此我打算每1到2年做1次胃鏡、大腸鏡檢查。加上我有胃食道逆流,雖然沒有惡化,但我也想藉此定期檢查看看是否有癌化現象。另外,若我的太太或家人都強烈要求我做檢查的話,我可能也會不情不願地答應吧。書籍介紹癌症醫師的真心話 :在患者面前不說的事實!從抗癌療法到醫病關係,患者&家屬必讀的第一本書作者:中山祐次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06/23作者簡介中山祐次郎1980年出生。聖光學院高等學校畢業後重考兩次,考上鹿兒島大學醫學部。於都立駒込醫院實習後,在同所醫院擔任大腸外科醫師一職十年。2017年2〜3月擔任福島縣高野醫院院長,接著,擔任福島縣郡山市綜合南東北醫院外科主任。天天為病患施行大腸癌腹腔鏡手術、擴大手術等。具備消化器外科專門醫師、內視鏡外科技術認定醫師(大腸)、外科專門醫師、感染管理醫師、乳房X光攝影影像認定醫師、癌症治療認定醫師、醫師臨床實習指導醫師等資格。座右銘是「無論什麼時候死,都要不後悔地活著」。「日經商務online」和「Yahoo!新聞」等多家媒體都有專欄連載。共榮獲4次「Yahoo!新聞」個人連載的Most Valuable Article獎。於NHK「News Watch 9」提出關於在大學醫院的無給職醫師問題應以實名建議等醫療問題。著作有熱銷超過13萬本的《外科醫師的真心話》(中文版由世茂出版)等。延伸閱讀: 脂肪肝就是動脈硬化第一步!想維持乾淨血液,日本診所院長推薦5大食物
-
2020-07-19 橘世代.健康橘
銀齡練健身「慢慢來,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
電視台退休記者賴昇宏25歲開始,即扛10多公斤攝影機四處採訪,工作20多年後手、腳出現麻、無力感,經檢查判定為職業傷害「頸部椎間盤突出」,因緣際會下他開始健身、重訓,至今10年感覺病痛不藥而癒,呼籲每個人都應該為健康「超前部署」,財富、權位都比不上健康。65歲賴昇宏6年前退休,雖然勞工月退不多,但他知足表示「夠用就好」,現在每周保持3到5天上健身房,透過重訓健壯肌肉,保持健康活力,一身汗水中他神采奕奕地說,「流汗很舒服,我現在比10年前跑新聞還要健康!」賴昇宏說,早期扛的攝影機不像現在輕便,除主攝影機還要背電池、攝影燈,裝備重量10幾公斤,新聞工作量可能沒有現在記者多,但每天扛「重機」出勤是必要工作,10年前出現職業傷害,真的是從沒想過的事,只能聽醫師建議勤做復健。●健身停止老化?專家:讓自己比昨天進步「健身助我停止老化!」他說,10年前為採訪新成立的健身中心,他決定到健身房試試,一開始純粹只想趁機「減肥」、變壯一點,沒想到健身重訓後,原來手腳麻的症狀忽然不見了,而且身體越來越精壯。賴昇宏坦言,6年前因為企業合併、他突然被強迫退休,能領退休金有限,但轉念一想「錢夠用就好,應該開始賺健康」,少了追逐新聞,更有時間全力投身健身、體適能活動,最近更發現原來滿頭白髮,居然長了不少黑髮。現在健身已成為習慣,「捨不得不練了!」賴昇宏的健身教練鍾志宏說,健身重訓要循序漸進,不須要跟他人比,「只要讓自己比昨天進步」,但絕不能偷懶,許多初練者遇到撞牆期、疲累就想休息,一不小心就可能放棄,年紀大的銀髮族要謹記「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健身房許多中高齡長者,都相當享受重訓汗水帶來健康。●醫師說明肌力訓練、重訓好處多嘉義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黃立人表示,肌力訓練可以增加骨質密度、防止骨質疏鬆、增加肌肉量、防止肌少症,而且可以減重,重量訓練時所消耗的卡路里,可持續達38小時,另研究顯示,休息時代謝率也會提升。他說,持續肌力訓練也可以幫助提升平衡感、協調性和姿態,當長輩下肢肌肉越強、越不容易跌倒,而且可有助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疼痛、改善程度大,可減少止痛藥物使用,並可以提升腦內啡產生、使人產生愉悅。【熟齡健身精選延伸閱讀↘↘↘】。請問潘若迪/50+運動原則「可以慢,但不可以斷」。退休後「做自己老闆」 健身設目標,3個月拿全國冠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5 癌症.乳癌
醫師教你算你罹乳癌的風險有多高!想遠離乳癌,首先改掉這個習慣
6月國健署剛公布「二○一七年癌症發生資料」,多數癌症發生率上升,其中女性乳癌在發生人數及發生率上均位居第一,比前一年新增一千二百多人。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分析,人口老化、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率增加,都會提高乳癌風險。而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表示,臨床上最常看見的女性肥胖原因,其實不是不愛運動、或是嘴饞,反而是「吃剩菜」。尤其是家庭主婦,喜歡為家人準備豐盛的三餐,也因為看家裡飯菜常常剩一兩口,丟掉太浪費,所以都會自己將剩菜吃掉,吃久了都吃到身上去了。而張金堅也教大家用衡量肥胖程度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來推測自己罹患乳癌的風險有多高:乳癌罹患風險檢測.BMI數值>25,罹患乳癌風險增加17%;.BMI>30,罹患乳癌風險增加37%;.BMI>35,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近60%女性應維持健康體態在18.5≦BMI<24有乳癌家族史、肥胖、高糖高油飲食、飲酒、長期接觸荷爾蒙產品、未曾懷孕哺乳、初經早或停經晚等,都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乳癌防治基金會提醒,善用乳房篩檢的三大利器有利降低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MRI)。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應安排一次乳房影像檢查,特別是高危險族群都該為自己與家人安排定期乳房檢查(乳房檢查包含: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及動態磁振造影等),只要及早發現,第一期或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都可達90%以上,但若直到第四期才被發現,五年的存活率僅約28%。
-
2020-07-14 科別.消化系統
消化道問題都會吐血、解黑便 醫師教用顏色判斷出血位置
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俠女們受了一掌之後,常常「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等等,為什麼他們會吐血?是內臟受了傷嗎?那是哪些內臟出了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首先,消化道就是食物從嘴巴到達肛門排出,經過好幾公尺的這趟路途!包括了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上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十二指腸。「下消化道」包含小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萬一腸胃道旅程的某處出血了,「出血程度」和「出血位置」會讓患者有不同的表現。出血程度簡單來說,出血量可以輕微到看不到,但緩慢長期的少量出血,還是會讓患者臉色蒼白、虛弱、貧血。突發性的大量腸胃道出血會讓患者頭昏眼花、虛弱無力、接近暈倒、喘不過氣,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因而迅速危及性命安全。這就是腸胃道出血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症狀表現有所差異,治療的方式也會因此調整。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位置也會讓患者表現有所差異。如果是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可以表現「吐」或「拉」,吐出鮮紅色的血、吐出咖啡色的陳舊血、或是解瀝青般深色的糞便,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徵。下消化道出血若是下消化道(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出血,比較有機會從肛門排出。患者可能會解鮮紅色的大便,或直接解出鮮血及血塊。畢竟下消化道距離肛門比較近,流出的血看來會比較新鮮。但以上所述都是典型案例,例外其實也不少。像是患者若突然有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量,也有機會拉出紅血便。若是少量的下消化道少量少量的出血,也可能會讓人的糞便呈現瀝青般的深色,沒鮮血那麼新鮮的模樣。穩定生命徵象無論患者是因為吐血或解血便送醫,也無論患者是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到院後醫師的第一要務都是「穩定患者生命徵象」,畢竟失血過多會造成休克,神智不清或失去意識,危及性命安全。醫師會考慮是否需插入氣管內管保護呼吸道,防止大量吐血進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並確定患者心跳、血壓等數據,用靜脈輸液及輸血穩定血壓、脈搏等生命徵象。胃鏡接下來就要找出出血點並止血。醫師會從患者病史及目前表現(是吐血還解出血便,是鮮紅的還是瀝青色的?)等資料評估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再選擇適當的檢查工具。懷疑上消化道出血時,醫師通常會先安排胃鏡檢查。胃鏡能穿過食道、胃、十二指腸,檢查腸道的內層是否有出血點,若有,醫師可用給藥、燒灼止血或血管夾拴緊血管等方式阻止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時也可利用大腸鏡鏡檢方式找到出血點並止血。出血點若還是找不到出血點,可考慮做血管攝影,注射顯影劑檢查上下消化道的出血位置。找到出血位置後,也能用血管攝影定位並局部施打藥物來止血。萬一各種檢查都找不到出血點,或是出血過於嚴重,或是止血止不住,就可考慮手術,剖腹探查找到出血點並止血。以下列出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可能原因,之後會再有詳細介紹。上消化道出血● 胃食道逆流及食道發炎● 食道靜脈屈張,最常見是肝硬化造成不正常、腫大的食道部位靜脈,可能會爆開出血● 食道裂開,腹壓過大,像是嚴重嘔吐、生小孩、大力咳嗽。● 消化道潰瘍,包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癌下消化道出血● 大腸發炎● 大腸息肉● 大腸癌● 感染性腸道發炎● 憩室炎● 缺血性腸炎● 痔瘡,最常見且明顯的下消化道出血,肛門處靜脈腫脹屈張,用力排便或糞便通過時造成血管裂開出血。● 肛裂原文:
-
2020-07-13 橘世代.愛玩橘
出遊想避開人潮!鑽進恆春海底,與魚群共享大藍海!
屏東縣恆春半島近幾年的海洋休閒運動,浮潛、自由潛水與水肺潛水逐漸被大眾接受,加上半島有不少地區為天然海灣,多半呈現單一開口,阻擋絕大部分的湧浪,讓海灣內的水域相對平靜,為海洋休閒運動提供安全場域。自由潛水教練王浩恩說,半島海洋休閒運動的夯點,主要以小巴里島岩、萬里桐、船帆石、砂島以及香蕉灣最熱門,除小巴里島岩附近與萬里桐潛水區有明顯人造步道,其餘三個下水點的路口標示較不明確,前往下水點的路上相對崎嶇,甚至有部分礁沙海灘須穿過樹林才能抵達,也成為遊客口中的秘境。小巴里島岩、萬里桐、船帆石、砂島以及香蕉灣各有不同的水下特色,提供給海洋運動的玩家,與想體驗水下世界的遊客多元的選擇。從後壁湖浮潛區一路延伸至小巴里島岩周圍有不少海洋運動的下水點,此處主要以沙礁混合的環境,以小型珊瑚礁魚類為主,其中梭魚是一年四季都會出沒,潛水客運氣好還能看見梭魚共游形成的「梭魚風暴」。小巴里島岩為天然的礁岩奇景,除了戲水,也是遊客拍照取景的好去處,在夏天的晚上,還能在小巴里島岩沙灘上觀賞星空或銀河。王浩恩推薦的另一處礁沙混合的潛水區為船帆石小沙灘,船帆石為天然景觀,近海水深大約5至6公尺,除了觀賞珊瑚礁大型魚類之外,還可見大型魨魚與藍點魟魚。熱愛小丑魚的遊客,可以到萬里桐潛水區,潛客可從岸上面海的左側,看見大小約一輛轎車大小的小丑魚礁上,有數個庇護小丑魚的奶嘴海葵,只要潛水至5至6公尺深,即可看見數十隻小丑魚。除觀賞海洋生態,喜歡從事水下攝影的網美、網帥也能到下潛至萬里桐潛水區近海中間區域,在遼闊的海底沙地,拍攝一望無際的水下世界。另個海底沙地的攝影選擇,為深度落差較緩的砂島,水深約2至3公尺,目前也是從事水下婚紗攝影的取景地之一,地形以沙岸為主,雖然生物較珊瑚礁少,但在砂島海上接近黃昏時刻時,可欣賞日落映照在海面上的美景。除了天然景觀,墾丁香蕉灣水下,設有人造水下拍照景點,如水下愛心、海神叉等人造景點,雖然香蕉灣為礁砂地混合,但魚類與珊瑚較少,適合讓熱愛人造景點的遊客前往。海洋休閒運動的價格從400到2500元不等,依照難度,價格有所差異。水下攝影的部分,有業者推出美人魚攝影,同時也分不同級別提供遊客體驗,如岸上擺拍與水下側拍,若受過專業訓練,也可從事難度較高的海中攝影。遊客也可以選擇難度較低的立式划槳,可穿著救生衣在專業教練陪同下,滑出海灣體驗在一望無際的海洋的感覺,若天氣狀況好,在無風無浪的情況,也有推出從小巴里島岩划立式划槳至貓鼻頭看日落的限定行程。王浩恩提醒,海洋休閒運動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從事相關活動時,切勿單獨進行,並確保裝備是否完善,另外到了陌生水域活動時,務必要請教當地有經驗之人配同,並了解詳細水底環境及可能的危險海洋生物。至於恆春半島的水域接受國家公園法規定,也均無設立公共廁所以及公共垃圾桶,因此,請遊客務必保持垃圾不落地以免受罰。另外,也請勿隨意撿拾沙石、珊瑚甚至小動物以免遭檢舉開罰。【更多愛玩精選延伸閱讀↘↘↘】。台南漁光島/月牙灣沙灘、海濱森林宛如置身海洋傳說。花蓮濱海一日遊/天空步道賞百萬海景、黃金稻田!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2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人類過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點,比現在更需要體認到感恩的重要。我們只要偶爾還看看新聞,都會親眼看到社會的衝突和摩擦愈來愈激烈。甚至,我們自己就隨時活在衝突中。這時候,我們更需要感恩的力量和智慧,幫助自己融化人和人之間的隔閡,走上正向的道路。14年來,我每年都請長庚生技的同仁以「感恩」、「關懷」、「服務」、「回饋」的心情來舉辦感恩創作活動。帶著感恩的心情,這些可愛的同事表面看起來是在付出,但這種不計較的心情其實打開了一扇門,讓能量開始流動而自然找到平衡,創造更多善意的流動。這種善意和平衡,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現在最需要的基礎。感恩創作活動,是對社會每個角落開放的。每年也得到近萬名朋友的分享和共鳴。像今年,有許多作品感謝防疫人員幫助大家面對疫情的考驗,感謝第一線的醫師、護士、在每個場所為大家量體溫把關的朋友、研發和各層面的人員;也有大朋友欣賞大自然生態攝影專注的瞬間;更有小朋友用他純真的視角來看牙醫和患者的互動,畫出消防員在災難現場帶來的援助和希望。這些作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種輕鬆的關懷、真實的服務、由衷的感謝、溫暖的回饋。所感恩的,也只是在人生最平凡的畫面裡,隨時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善意。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想通一件事,會想和別人分享;看到美好的人事物,心裡的感動,自然會想讓其他人知道。這種分享,也許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心情、一個及時的幫忙、一個肯定、一點安慰,可能剛好就是眼前人最需要的。這一點,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願我們能隨時欣賞、隨時感恩,在善意和分享中,幫助彼此平安度過人間的無常和變化。
-
2020-07-10 科別.婦科
乳頭濕疹久未癒 小心「柏哲氏病」上身
宜蘭一名65歲婦女因單側乳頭出現搔癢、發紅與潰瘍等症狀多月,藥物治療無效而前往羅東博愛醫院就醫,醫師診視後安排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核磁共振檢查均沒有發現明顯異常,經乳頭切片檢查確診為柏哲氏病。羅東博愛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覃紹殷表示,柏哲氏病實為皮膚裡面的腺癌,可能發生在腋下、乳房、會陰及肛門周圍,只有少數約百分之1到4.3的乳癌病人同時合併柏哲氏病,但絕大多數乳房柏哲氏病病人,就診後都被檢查出得了乳癌,因此與病人充分溝通後,該婦人採外科手術切除全部乳房,術後恢復良好,手術後病理化驗證實為乳房原位癌。羅東博愛醫院表示,炎炎夏日,隨著天氣越來越悶熱,相信很多女生都曾面臨類似的困擾,突然感覺乳頭乳暈癢癢的,突如其來的搔癢發生在如此私密的部位,讓人想抓也不是,不抓又難以忍受,但如果症狀持續2周以上,必須就醫檢查是否罹患「柏哲氏病」。覃紹殷指出,乳頭搔癢大部份的情況是良性問題,如有做好適當的皮膚清潔,偶爾出現乳頭搔癢,並無伴隨脫屑或發紅等表現,女性不需過度緊張,這種情況多是由於皮脂腺分泌物或衣物刺激所引起類似濕疹的反應,大部份可以自行痊癒,但若女生出現乳頭頻繁搔癢感,伴隨脫屑、發紅、滲出組織液等症狀,此時應就醫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表示,通常使用藥物治療後,搔癢以及濕疹情形便會好轉,若用藥超過2周以上症狀仍無好轉,就需特別留意了,金種罕見乳房疾病「柏哲氏病」(Paget’s Disease),其存在代表著乳房可能已發生了癌症,主要病徵就是乳頭乳暈及周圍皮膚搔癢、脫屑、糜爛、分泌物及結痂等類似濕疹的症狀。博愛醫院表示,若及時檢查得知柏哲氏病,大多數病人可以在乳房原位癌階段時便被發現,並得到立即治療,而乳癌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根據術後結果,再搭配荷爾蒙治療、化療、放療或者標靶治療。早期乳癌病人,經過適當治療後普遍預後良好。因此,院方提醒,女性朋友們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若發現單側乳頭乳暈長期搔癢、發紅,甚至出現糜爛或常有鱗屑狀痂皮附著,塗抹藥物後仍舊未改善,務必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
2020-07-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是一個需要經常自我反省的行業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者的自省」,由三位資深醫師誠懇道出行醫過程對某些特別個案的反思。婦產科醫師對癌症病人的延遲診斷、麻醉科醫師在生死關頭需作瞬間的抉擇、放射科醫師在醫院定期討論會主動提出自己認為需要檢討的錯誤。透過他們坦然追述專業的困難抉擇,希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醫者的內心世界。醫師是個奇特的行業,照顧病人辛苦忙碌,做好是理所當然,如果出了狀況,除了自我反省,還必須接受同儕檢討,不僅為了提升醫療品質、也是醫學教育重要的一環。個中滋味,只有身歷其境的當下才能體會。畢業將近四十年,最感到驕傲的事,是許多自己無師自通,透過經驗、研究出來的醫療業務執行方法,因為醫療業務的確有此必要。舉例來說,以影像(電腦斷層)引導施行切片。二十多年前,有些胸腔科病人因為內視鏡檢查無法確認診斷,又不合適接受手術切片,處於進退失據的為難;因為癌症醫學的原則是,必須有正式病理診斷,才能開始治療。正好醫學雜誌發表可以用電腦斷層引導切片來實施,於是我們就開始嘗試,憑藉的是過去以超音波及螢光攝影實施切片的經驗為基礎,還有病理檢驗科的同仁的支持,才得以順利推展。幾年下來,逐步由胸腔拓展到腹部、骨盆腔、四肢及骨骼……最後也開始實施眼眶部位病灶的切片檢查。這部份的工作,為了讓受檢者沒有任何壓力,需要替病人麻醉、則需要麻醉科同事的協助。不到十年,我們也累積了將近十例的經驗,都順利完成,旁人都以為是藝高膽大,不過面對因檢查需承擔的麻醉風險,我卻始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以最戒慎敬謹的心情處置。有一次,一位已接受治療多年的頭頸癌病人,發現視力衰退,磁共振造影發現右眼眶有異常病灶,懷疑復發,但必須排除感染發炎的可能性。臨床同仁十分猶疑,病人態度堅定,決定不管任何代價,要求切片檢查。即使到了諮詢室裡,我告知病人:曾經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病灶,因為治療可能改變解剖構造、血管分佈;我們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病人的態度依舊堅決,請我務必找到答案,解除痛苦。切片處置當天是週五,為了謹慎起見,我們讓病人住院觀察,同時每天訪視,想不到週一做視力檢查時,竟發現視力退化、幾近於零。我的心情跌到谷底,進入天人交戰的境地。經過難熬的一晚,我決定主動提報M&M conference(Mortalty or Morbidity conference 發病率與死亡率討論會)檢討。這種討論會是針對臨床上病人死亡或發生併發症時,醫師們一起檢討醫療方面是否有犯錯的會議,目前台灣各大醫院都有這種自我改進的制度,防止錯誤再犯,以確保醫療品質的提升。事後檢討認為,病人視力退化,可能是局部水腫、讓原本脆弱的視神經血液循環失去平衡,而切片檢查可能是駱駝背上最後一根草。我個人認為身為資深醫師及老師,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檢討原因,這是平日教育後進的,如今必須實踐;另外,我也認為「不傷害病人」是我們踏入醫界時,宣誓過的首要責任,自己有必要接受同儕的檢視,為何不能做到?會議在不到兩週內舉行,這是這輩子以來最長的一個小時,報告事件的過程必須要誠實交待,回答同事們的質疑與問題必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時秉持的態度就是「求真求實」,我深信:如果這個時候無法面對這些,將會成為永遠的疤痕,永遠無法復原撫平!這當然也是要感謝幾位前輩師長的協助,讓我確信這麽做是最好的方式。會議接近尾聲時,我的結語是:我仍然會為病人的福祇做最好的努力,謙虛的接受檢討,最重要的是「必須堅守紀律--不傷害病人的紀律原則(Discipline-Do no harm)」。這時,才有機會掃視全場,我發現許多同事都在現場,顯然大家都關心也好奇,我是如何經過難關。大約一年左右,又有病人需要幫助,我接受了。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許多影像數次湧上腦海,必須聚精會神來度過這些場景,當完成任務的當下,我知道,我已經過關了,上次的夢魘沒有將我擊退!我又找回勇氣,能面對自己的來時路。其後,我又執行幾次類似的切片工作,一下子又好幾年了。在行醫的路上,書本、老師是老師,病人也是老師,有時,自己也必須要求自己,教導自己;這樣子,才能繼續面對病人、學生。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才有辦法繼續支持下去。我珍惜、也感謝學醫給予我的種種試鍊與學習。M&M,讓我懂得謙虛,一次就夠了。(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