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8463
筆 文章
-
-
2022-08-02 焦點.元氣新聞
2022上半年十大熱搜疾病!新冠肺炎、猴痘無懸念 最讓女性困擾的這疾病也入榜
上網「搜尋」已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查資料、看餐廳評價,當然也包括搜尋健康知識或認識疾病。元氣網是國內最早建置「疾病百科」的健康網站,透過強大的編採團隊收集整理,並將艱澀的專業用語正確轉譯,且所有內容皆經國內權威專家審閱。元氣網自八月改版,擴大充實疾病百科內容,並請十位名醫分析上半年十大搜尋疾病:1. 新冠肺炎審稿專家: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年上半年元氣網搜尋疾病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這一點兒也不意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自大陸武漢擴散,全球即壟罩在疫情之下,國內2021年雖面臨社區感染,但真正帶來全面衝擊是今年的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大流行。截至七月底,全台累計染疫人數逾四百萬人。從聞之色變到全台近五分之一染疫,新冠肺炎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傳染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新冠肺炎」,從冠狀病毒家族開始介紹,到最新診斷與治療,由感染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審閱。黃玉成表示,新冠病毒一開始來勢洶洶,但隨著病毒演化和大家透過疫苗接種建立防護力,病毒致死率持續下降,甚至可望低於流感病毒,如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後引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也因此,防堵思維漸漸轉為與病毒共存,可預見各項防疫措施將漸放寬或取消。至於疫苗,年底可能會有次世代疫苗可供選擇,不同於目前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設計,次世代疫苗有助預防Omicron;未來是否會如同預防流感,需要每年預測病毒株設計疫苗?需持續監測病毒演化,如果只是引發輕症,或許連接種疫苗都不必。不過,如今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七月廿九日表示,全球疫情下降,但日本、韓國病例屢創新高,預估台灣未來也可能單日新增五萬例,須觀察鄰國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八月暫時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並持續監測國內BA.4、BA.5個案。>>看詳細2. 猴痘審稿專家:高醫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尚未停歇,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威脅──猴痘,猴痘病例多發生在歐美,但國內也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猴痘」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二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猴痘」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審閱。李敏生請大家不要太過憂心,猴痘目前在歐美案例較多,國內雖有境外移入案例,但在醫師警覺下,很快被攔截,並未擴散。天花和水痘皆經由空氣傳播,目前認為猴痘傳播力有限,大多透過特定接觸或同住親密家人飛沫傳播,且國內尚無本土病例,有歐美等猴痘病例較多地區旅遊史者,若出現症狀,必須特別留意。猴痘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若有相關旅遊史,一旦生殖器和會陰部出現皮疹,就要提高警覺,猴痘的皮疹和手足口病的疹子有點類似,但手足口病通常只出現在四肢,與猴痘不同,可作為鑑別診斷參考。>>看詳細3. MIS-C審稿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隨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比率增加,臨床「MIS-C」患者也有增加趨勢,「MIS-C」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曾收治兩名因此出現中風症狀的案例,特別舉行記者會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在此之前,大家從未聽過「MIS-C」,「MIS-C」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三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MIS-C」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審閱。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比率升高,代表Omicron對孩子殺傷力不容小覷。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則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家庭後,兒童被感染機率高達九成,而成人感染率大約七成七。兒童症狀大多是發燒,最高溫度達39.2度,平均發燒2到3天,也有相當比率出現喉嚨痛,其他還有腹痛、胃口減少、活力變差等症狀。確診者多12歲以下,男比女多,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指揮中心已將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納入疫苗接種對象,黃立民表示,目前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仍是接種疫苗;由於MIS-C經常出現在感染後二到六周,也請家長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帶孩子就醫。>>看詳細4. 痔瘡審稿醫師:郵政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痔瘡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第四名疾病,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和「疫情」較無關聯的疾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痔瘡」,由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審閱。根據健保統計全台醫院所執行痔瘡手術數量,洪樹玉可說是全台灣看過最多「人體菊花」的醫師,他也特別在元氣網分享保養肛門、痔瘡的獨門見解。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可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可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不妨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無需用力擠便。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洪樹玉表示,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包括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有些運動則不宜,例如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看詳細5. 心肌炎審稿專家:台中榮總院長、心律不整權威陳適安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全民大規模接種mRNA疫苗,但接種後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大家都很關切,「心肌炎」也因此成為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五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心肌炎」由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負責審稿。身為國際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多次協助指揮中心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並擔任主持人,透過研討會進行學術討論與衛教宣導。根據研討會討論,國內、外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僅極少數人,小於萬分之一會發生心肌炎,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及第二劑疫苗注射後,症狀大多發生於疫苗施打後一周內,治療後大部分是輕症、短時間可恢復,死亡率約1%,低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5%到30%。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權威傅雲慶也提醒民眾心肌炎早期症狀,一旦出現,及早就醫:1、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2、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3、呼吸急促或困難4、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5、暈厥、昏厥>>看詳細 6. 大腸癌審稿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大腸癌連續多年盤踞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110年死因統計,位居癌症 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雖然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約占6%,比率不低。「大腸癌」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六名,「疾病百科」中的「大腸癌」由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審稿。梁金銅曾受訪指出,大腸癌治療進步,副作用低,但愈年輕的患者愈容易復發。年輕人免疫力強,卻出現沒能殺死的癌細胞,代表癌細胞特別「厲害」,攻擊可能又快又猛。但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五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預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一般民眾5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於45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看詳細 7. 胃潰瘍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胃潰瘍」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七名,「疾病百科」中的「胃潰瘍」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審稿。台大院長吳明賢是國內腸胃科權威,他曾帶領團隊和台灣幽門桿菌及胃腸疾病聯盟,發表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最佳一線療法及二、三線救援治療,且臨床應用收到極好成效,過去數十年,台灣消化性潰瘍發生減少七成以上,馬祖經驗更發現胃癌減少了五成以上。消化性潰瘍已非慢性病,若能正確診斷,依病因做適當診治,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若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服用導致潰瘍藥物的患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罕見的免疫疾病,或是胃癌、胃泌素瘤等可能導致潰瘍不易痊癒的疾病。另外,建議採取清淡且規律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太油、太甜、糯米製品、飲用咖啡及柳橙汁,避免菸酒,讓腸胃道不適症狀減少。>>看詳細8. 白帶審稿專家: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物的俗稱,許多女性為白帶的顏色和氣味苦惱,白帶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八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白帶」,由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審閱。鄭丞傑說明,很多人認為有白帶就不好,其實正常陰道分泌物具有清潔及保護陰道功能,只是正常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稍具黏性、無異味,如果聞起來臭臭的,像魚腥味,或是呈現黃綠色、綠色、血色、且呈乳酪狀、泡沫狀、濃液狀等,建議就醫治療。白帶透露不少女性的健康訊息,鄭丞傑說,透過白帶診治疾病是婦產科醫師的基本功。至於女性要避免陰道感染,有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動作,那就是如廁後擦拭及沖洗方向,應該由前往後,避免把肛門細菌帶到陰道。>>看詳細9. 不寧腿症候群審稿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不寧腿症候群」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九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不寧腿症候群」由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審閱。不寧腿症候群帶來的困擾可能非患者難以想像,有人每晚至少得起床三次,有人在睡前必須按摩雙腿一、兩個小時,以減輕疼痛。門診中不少夫妻一起就診,患者被另一半抱怨,雙腿不停亂動、亂踢被,吵得自己不能睡。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如何避免? 缺鐵患者應考慮適度補充鐵劑、 盡可能避免多重藥物使用(超過5種藥物需要醫師評估是否有可移除之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控制好糖化血色素,避免神經病變、再來就是咖啡、酒精攝取適量。另外,減少不寧腿症候群發作,除了不要在晚上攝取會讓人興奮的物品,像咖啡因、酒精、避免可能誘發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止吐藥等。許多人認為運動有助改善,許晉譯提醒,規律運動很重要,但不要選擇在睡前進行運動。>>看詳細10. 肺腺癌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肺腺癌」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十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肺腺癌」,由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審閱。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女性得肺腺癌機率比男性高。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LDCT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衛福部於2022年7月起,提供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補助篩檢,對象包括: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陳育民也提醒,預防肺腺癌,應該戒菸並拒吸二手煙、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避免化學物質毒害、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看詳細>>想要瞭解更多的疾病訊息,請見元氣網疾病百科https://health.udn.com/health/disease_list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迎來長新冠高峰? 羅一鈞:視情況加開長新冠門診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近三年,不僅急性期危險,也有許多人深受後遺症「長新冠」所苦。不過,指揮中心推動開辦的長新冠門診,日前被確診者抱怨,門診排到爆,根本無法看到診。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會再瞭解實際情況,若量能真的不夠,會請健保署著手增加量能。根據WHO統計,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中,大約會有一至二成確診者會出現長新冠症狀;推估國內將約有20萬人確診康復後,仍會受呼吸道症狀、胸悶、胸痛、身體疲倦、記憶力、注意力或睡眠等問題所苦。對此衛福部自2021年底起推動「COVID-19 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針對新冠確診解隔後6個月內出現的「長新冠」患者,提供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計畫由承作醫院定期評估日常生活功能、生活品質、呼吸、疼痛、心理、營養狀態及追蹤改善程度,並由社工師(員)評估家庭支持功能,協助轉介適當之社會福利資源,保障個案後續康復照護需求,提升確診者康復後的日常生活品質。不過,自台灣本土疫情4月升溫以來,確診者激增,專家也都預估8月左右將迎來台灣本土長新冠高峰。就有長新冠患者抱怨,表示長新冠門診時常爆滿,根本無法排不到。對此,指揮中心是否考慮加開量能,已承接偌大的長新冠族群?羅一鈞表示,由於長新冠門診實際狀況資料尚未整理統計,會再請健保署提供資料,明日再進行報告,但,若量能確實吃緊,會請健保署徵求更多診所投入,服務更多需要的民眾。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BA.5佔比約2% 羅一鈞:BA.5沒有神秘黑力量
國內今天新增兩例BA.5社區感染個案,兩名個案皆有家人或是職場接觸者檢驗陽性,但仍待病毒基因定序確認群聚規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估計國內BA.5的佔比約2%,隨境外個案增加預期會慢慢提升。羅一鈞表示,上周檢驗148例本土個案,定序出四例BA.5個案,其中兩例為上周公布船廠員工的家人,兩例為今天公布的北部個案。其中一位北部30多歲女性雖快篩陰性,但因發燒等症狀持續而採檢PCR陽性確診。羅一鈞說,個案本身有慢性病,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到醫院檢查時考量住院需求而進行PCR採檢,因這家醫院也是合約實驗室,加強監測計畫Ct偏低,因此抽樣選取送定序;這也反應社區中有小比例BA.5感染的情況存在。羅一鈞表示,國內專家預測八月中下旬BA.5會增加占比,伴隨疫情攀升指揮中心會積極偵測及早掌握,主要是透過個案分析BA.5的佔比變化,掌握傳播方式是否與預期不同。目前看到四起社區感染事件都是以家庭感染為主,尚未看到社區外擴情形。而對於有專家預估下週一後疫情會因BA.5而回升,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根據指揮中心估計,下周疫情應該是稍微下降或持平。至於貨倉取消消毒都是經過專家評估過風險,任何措施都有風險,會照現況調整。針對有網紅醫師表示BA.5有「黑力量」,澳洲即便確診數沒有激增,但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卻一直都在增加。羅一鈞則駁斥,這位醫師用這個比較特別新穎的詞彙表達澳洲病例趨勢,但國際重症率偏高可能是分母通報有低估情形。他表示,很多國家都進入共存時期,無症狀、輕症不會去篩檢,所以輕症無症狀會有很多低報情形,這不是病毒株本身有什麼暗黑力量,這會讓沒看文章的人誤以為病毒有什麼嚴重的特性,「但沒有」。黑數會偏多。而國內目前快篩陽性就可以確診,預期黑數情況在國內不會像澳洲這多。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日本「踩線團」昨抵台 如有確診視情況調整取消
隨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我國放寬每周入境人數至四萬人。而交通部觀光局安排的日本踩線團昨抵台,入境時在機場進行PCR檢驗、免「3+4」隔離。踩線團將在台停留四天,預計前往基隆、台北等景點。針對團員如有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如果有確診由地方衛生單位疫調,視情況調整行程或取消。王必勝表示,踩線團原先就有核定的防疫計畫,計畫內容提到,若有人陽性,衛生單位會判斷是否為新案或舊案,陽性個案本人要隔離,如果有密切接觸情況也要隔離;沒有的話行程繼續並且嚴密觀察。而隨入境旅客數量增加,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副總經理洪玉芬表示,今天起免費防疫巴士新增雙北路線,停靠雙北兩站,分別為台北市新生公園,新北市立三重體育館,每小時發車。洪玉芬表示,桃機為快速疏運入境旅客,防疫車隊從700多輛擴增到965輛,從今天開始也提供免費防疫巴士給入境旅客搭乘。除原先4班次停靠7個點的南部巴士,新增雙北5班次,台北線停靠台北市新生公園(濱江街、林安泰古厝對面)、雙北線停靠新北市立三重體育館(新北大道一段、三重區衛生所對面)。洪玉芬說,巴士採固定時段發車每日上午7時至8時、下午4時30分至8時30分的交通尖峰時段固定每小時發車,並在滿載時機動加開班次,民眾可至桃機官網查詢。
-
2022-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BNT疫苗今通過EUA 王必勝:已請廠商安排出貨
食藥署今通過專家會議通過BNT幼兒疫苗EUA,開放6個月至4歲兒童使用。不過由於BNT疫苗仍未抵台,確切能施打的時間尚未可知,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目前BNT疫苗採購的合約已簽妥,也同步請廠商安排出貨中,但幼兒疫苗仍有莫德納可供民眾選擇。食藥署藥品組專門委員林意筑表示,本次EUA依照BNT送交的臨床試驗資料,劑型上與其他年齡不同,需施打3劑、劑量3微克;先前開放5歲以上施打的劑量則是10微克。食藥署科長黃玫甄則說,目前尚未收到BNT幼兒疫苗的樣品,所以此次僅針對廠商送交的臨床資料通過EUA。也就是說幼兒BNT抵台後,仍須按標準流程檢驗封緘,大約兩周時間,才能夠給幼童施打。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五食藥署已完成EUA討論,疾管署目前也完成採購簽約,接下來要請ACIP召開會議討論施打相關問題,也已聯絡廠商安排出貨。王必勝也提醒,目前BNT還沒到貨,民眾有莫德納疫苗可選擇,兩劑間格4周;BNT則要打三劑,一、二劑間隔3周,後面間隔8周,要11周時間,提供給民眾參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說明,指揮中心會要求BNT先送疫苗標準品來台灣,但仍需要考量工廠品管等等作業時程,待廠商確認後才能確定何時能夠安排送樣。至於幼兒BNT採購量多少?周志浩說,輝瑞幼兒疫苗共採購190萬劑,主要是考量莫德納的使用量,來推估BNT使用量。目前已簽約完,就等廠商配送到台灣了。此外,針對上周末疫苗施打狀況,指揮中心公布,6個月到4歲疫苗共打1266劑,累計接種9萬6193人次,接種率佔年齡層11.6%;其餘疫苗周末兩天則打了4萬8394人次,疫苗覆蓋率來到第一劑91.9%、第二劑85.9%、第三劑71.4%、第四劑7.3%。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中重症雙創新低 今本土個案新增1萬6352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降溫,確診數和中重症人數雙創新低。今天新增本土個案1萬6352人,是4月30日以來、相隔93天最低;中重症則新增39人,為5月3日以來最低。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232例,死亡個案36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仍以緩慢的方式下降,整個疫情趨勢到平穩的階段。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35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24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055例,死亡8110例。今日新增1萬6352例本土病例,7802例男性,8541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831例),台中市(1,987例),桃園市(1,840例),高雄市(1,622例),台北市(1,574例),台南市(1,313例),彰化縣(740例),苗栗縣(539例),新竹縣(500例),屏東縣(442例),雲林縣(427例),新竹市(396例),宜蘭縣(358例),南投縣(322例),嘉義縣(320例),花蓮縣(294例),基隆市(236例),嘉義市(216例),台東縣(182例),澎湖縣(112例),金門縣(91例),連江縣(10例)。今日新增3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5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0日至7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7月29日。今日新增23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31例男性,10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奧地利(5例)、越南(4例)、日本、泰國及義大利(各2例)、韓國、美國、菲律賓、印度、中國及馬來西亞(各1例),另21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日至7月3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60萬4761例確診,分別為2萬0283例境外移入,458萬442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963例死亡病例,其中8,94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74例、台北市1,034例、台中市878例、高雄市815例、台南市700例、桃園市665例、彰化縣527例、屏東縣372例、雲林縣265例、南投縣258例、基隆市207例、苗栗縣199例、嘉義縣195例、宜蘭縣179例、花蓮縣148例、嘉義市146例、新竹縣137例、台東縣131例、新竹市85例、澎湖縣20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8-01 焦點.元氣新聞
獨/國家報告揭身心障礙受暴慘況 疫情下連這些都沒有
衛生福利部社會與家庭署今起舉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並公布正式版「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距離上次審查已過5年,各部會回應皆洋洋灑灑描述政績,但報告中坦承許多問題未解。例如身心障礙者薪資較低,5年來就業率偏低停滯不前,貧窮比例和遭受家暴被害人數年增率都是全國的2、3倍以上,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更是一般兒少的6.5倍。身心障礙受暴問題嚴重、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國際專家問相關部會,有沒有針對身心障礙者於工作場所、機構或特殊學校遭受身體、情感、經濟或性別虐待、暴力、霸凌及歧視或剝削之程度,進行「系統性的審查」?無論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書面回覆都顧左右而言他,只有衛福部比較坦白,直說「尚無」這種系統性審查的相關資訊。此外,本土疫情已經肆虐第二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各行各業、各種場域都訂定了因應指引,唯獨針對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的因應指引,現在還停留在撰擬階段,連公布期程都沒有。一般成人或兒童早已行之有年的「醫病共享決策」,至今身心障礙成年人及兒童都還是沒得用,因為「公用版無障礙溝通資源」還在「審稿階段」。以下為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相關重點節錄。*身心障礙者薪資較低、就業率低且停滯不前依勞動部《2019 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2019年15歲以上身心障礙就業者每月經常性薪資或收入為2萬8274 元,低於同期全體國民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之4萬401元。身心障礙者經常性薪資只有全體國民的7成。依衛生福利部2021 年統計,我國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人數計有9萬527人,中低收入戶人數計有3 萬812人,分別占身心障礙者總人數7.52%、2.56%;高於低收入戶人數29萬5901人、中低收入戶人數31萬2355人占全體人口數1.26%、1.34%。全國低收或中低收占比合計2.6%,身心障礙者低收或中低收占比合計10.08%,為全國之3.9倍。根據衛福部2016年及勞動部2019年統計,2016年身心障礙者就業率為18.5,較前次調查增加%,勞動力參與率為20.4%,較前次調查增加0.7%。到了2021年,就業率為19%,僅較前次增加0.5%,勞參率為20.7%,僅較前次增加0.3%。*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人數快速增加衛福部統計,身心障礙者2016年遭受家庭暴力(包括親密關係暴力、兒少保護、直系血親卑親虐待65歲以上尊親屬、其他家庭成員暴力)總人數為6938人,其後每年約成長1成,2021年總人數已達到1萬61人,6年增幅達45%。身心障礙者遭受機構人員不當對待的人數,也從2016年的19人,成長到2021年的52人。衛福部統計2021年全國家庭暴力事件通報被害人有11.9萬人,相較於前一年增加4151人、年增率為3.6%。2021年身心障礙者家庭暴力事件通報被害人有1萬61人,相較於前一年增加了901人,年增率9.8%,年增率為全國之2.7倍。至於身心障礙兒少部分,衛福部統計2020年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受虐身心障礙兒少/身心障礙兒少)為 2.08%,一般兒少受暴率為0.32%。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為一般兒少之6.5倍。*本土疫情已經二度來襲、二度趨緩,身心障礙者生活及醫療正面臨長期嚴峻挑戰。如何確保其權利,包括居家照護與個人助理,平等醫療保健管道、社會福利?衛生福利部於「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中寫道,已撰擬「身心障礙族群大型傳染病(COVID-19)因應指引」(草案),提供身心障礙者、其照顧者(包括機構、家屬) 及提供身心障礙者醫療服務之衛生醫療人員等對象,於疫情期間可迅速參考運用之因應指引,以保障身心障礙者之權利。將於送請行政院身心障者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及公共衛生專家學者完成審閱後公布。*現正採取何種措施,以促進身心障礙者的支持性決策,而非替代性決策?衛生福利部於「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中寫道,業邀請身心障礙者團體與代表,共同規劃制定「公用版無障礙溝通資源」,完成3式易讀版知情同意書(手術、麻醉與檢查)、2式醫病共享決策易讀版衛教單張(初診/複診就醫提問單)、20式流程圖卡(例如:量血壓、聽力檢查等流程圖說),刻正進行審稿作業。預計 2022 年下半年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網站,供民眾與醫事人員參考。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第2例 無確診紀錄卻罹MIS-C
昨新冠疫情新增二萬○八二四例本土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本土確診人數較上周日下降百分之三,另增卅四例死亡個案、八十八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三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其中一名六歲男童先前無確診紀錄,但檢驗抗體發現曾感染新冠肺炎,為國內第二例未確診紀錄的MIS-C個案。莊人祥說,昨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廿多歲至九十多歲,最年輕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未接種疫苗,死亡為肺炎併多重器官衰竭。至於中重症個案,莊人祥說,一名六歲男童未接種疫苗,也無確診紀錄,七月廿五日出現發燒、頭痛、暈眩等症狀,廿七日發燒至卅九度,合併嘔吐、下肢皮疹至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肝指數及血栓指數上升,PCR陰性,當天收住兒童加護病房;七月廿八日檢驗N蛋白和S蛋白,結果皆陽性,顯示曾感染新冠,通報為MIS-C,目前病況穩定,但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另兩例MIS-C個案分別為一歲女童和十一歲男童,均住院觀察中。其中男童五月廿九日曾接種第一劑疫苗,七月十五日確診,七月廿四日起出現症狀,廿八日至急診,檢查發炎指數上升,診斷疑似MIS-C,收住兒童加護病房。
-
2022-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DNR爭議 衛福部研議新冠安寧醫療新指引
今年染疫致死國人中,三成六簽署DNR,較去年多一倍,本報昨報導眾多專家意見及病家經驗,引發回響。不少醫師認為,此議題敏感,應由政府與相關醫學會共同研擬處置措施。指揮中心則回應,衛福部醫事司近日將與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討論第二版新冠肺炎安寧緩和醫療建議指引。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台灣長期使用呼吸器的臥床民眾人數眾多,不少人住在機構,一旦染疫,家屬大都同意執行DNR(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如果單看DNR占比,作出「此為導致致死率偏高原因」結論,可能讓許多家屬無法承受壓力而不敢同意,希望「救到底」,但如此一來,醫療量能勢必更吃緊。此外,新冠肺炎屬於新疾病,本土資料及預後實證報告等資料較少,難掌握病程進展;且疫情期間兵荒馬亂,跨領域團隊可能很難有時間與病家詳談細節。李俊宏建議,應由公部門自主或委託發展相關資訊,提供理性和科學數據,讓醫療第一線人員能有做出良好決策的空間。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持相同意見,他希望政府盡速擬定疫情階段DNR執行程序及指引,如果醫院人力不足,程序不完備,就不要硬推,減少爭議;反之,如果醫師認為有一搏的機會,也應向家屬說明可能的結果,由家人來決定要不要救到底。莊人祥說,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七條,由兩位醫師診斷、簽署同意書才能執行DNR,指揮中心尊重第一線醫師的臨床判斷。台大安寧病房主任蔡兆勳說,DNR不是不能碰觸的禁忌,台大醫院去年起就盡可能克服疫情中的各項限制,透過視訊或其他方式,協助家屬陪伴病人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路。日前就協助一對九十幾歲、雙雙確診的老夫婦以視訊告別,老太太病癒出院,但另一半無法脫離呼吸輔助設備。妻子透過視訊親切地對另一半說「我們都等你回來喔!你要加油喔!」老先生則點點頭,不久後安詳離世。
-
2022-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DNR比例高影響Omicron致死率?專家反提「三項」主因
本土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死亡人數超過8,000人,去年指揮中心分析死亡原因,簽署DNR有17.8%,今年則來到36.4%。國內多名專家、醫師認為,DNR占比偏高,Omicron是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不過也有專家認為,DNR與Omicron的關聯性不高,「年齡」、「共病」、「疫苗覆蓋率」才可能是致死率的影響因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由於全球自Omicron疫情升溫開始,就有許多「黑數」存在,Omicron致死個案並未全數都有通報,各國公衛統計的Omicron致死率也恐與現實有所差距。洪子仁以全人口、全死因統計表示,截至7月22日各國的死亡狀況,台灣Omicron致死率萬分之17.5,高過紐西蘭、南韓的萬分之12、10.4,低於英國的萬分之33.3;但從全人口致死率來看,台灣僅萬分之3.3,低於紐西蘭、南韓的萬分之3.7,也低於英國的萬分之5.1。洪子仁分析,台灣人簽署DNR的狀況並不比歐美高,但全人口致死率沒有因此而低於台灣;更何況,紐西蘭、南韓在7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完整覆蓋率超過9成,台灣至今僅76.6%,疫苗覆蓋率恐怕才是台灣Omicron致死率的影響因子。「DNR是為了讓病患得到善終。」洪子仁強調,DNR的簽署需要兩位專科醫師的診斷,確定病患接下來繼續醫治、搶救,也無法挽回死亡的結果,因此不實施心肺復甦術等積極急救措施,讓病人妥善的離世,Omicron可能只是間接因素,主因與病患本身的共病、年齡恐怕較有關聯。洪子仁認為,討論Omicron致死率,從超額死亡的狀況來觀察,可能比從DNR的狀況來分析較為精準,但光從台灣疫苗覆蓋率不及紐西蘭、南韓,但全人口致死率卻低於他們,反倒能夠看出台灣醫療、防疫韌性的表現上是相當不錯的。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死亡DNR比率高 莊人祥:尊重第一線判斷
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死亡人數昨突破8千人,國內多名專家、醫師認為,DNR占比偏高也是致死率偏高原因之一。根據去年指揮中心分析死亡原因,有17.8%簽署DNR,而本報分析今年死亡案例數,簽署DNR比率已達36.4%。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致死率和其他國家相比其實是低的,在DNR簽署上指揮中心尊重第一線臨床判斷。根據本報報導,自今年5月6日到7月29日,公布7963名死亡個案,其中2902人簽署DNR,占比約36.4%。這些個案當中,大約58.2%逾80歲、60到79歲有32.7%、50多歲5.8%、20到49歲3.1%、有0.2%在20歲以下,其中女性占4成、男性達6成。而多名醫護人員、專家表示,除了對新冠患者的高致死率感到不解,有人直指確診者簽署DNR的時機和情境,有檢討的必要。對此,莊人祥表示,首先要強調國內新冠肺炎致死率和其他國家相比,其實是低的。至於DNR的執行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七條,由兩位醫師診斷和簽署同意書等就能執行,因此指揮中心尊重第一線的臨床判斷。而對於專家認為簽署時機應再檢討,莊人祥也說,醫事司8月會和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討論第二版的指引。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重症增3例 6歲男童無確診卻MIS-C 國內第2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今天新增34例死亡個案、88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三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一名六歲男童先前無確診紀錄,但檢驗抗體發現曾感染新冠肺炎,為國內第二例未確診紀錄的MIS-C個案。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33例具慢性病史、16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17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016例,死亡8074例。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未接種疫苗。十多年前曾因車禍造成創傷性腦損傷,長期臥床。7月8日因肺炎發燒至39.6度,送醫住院。住院期間病況不穩,於7月15日確診,曾開立瑞德西韋治療,但仍於7月16日病逝,死亡為肺炎併多重器官衰竭。中重症包括55例中症、33例重症。莊人祥表示,一名六歲男童未接種疫苗也無確診紀錄。7月25日出現發燒、頭痛、暈眩等症狀,27日發燒至39度並出現嘔吐、下肢皮疹而至急診,發現肝指數及血栓指數上升,新冠PCR陰性,當天收住兒童加護病房。住院期間使用疫球蛋白及類固醇治療,7月28日檢驗N蛋白和S蛋白皆為陽性,顯示為曾經感染新冠,因此通報為MIS。莊人祥說,此為第二例未確診的MIS-C個案,個案目前病況穩定,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另外兩例MIS-C個案為一名一歲女童,無接種疫苗,曾於6月6日確診,7月26日出現發燒、腹痛、腹瀉、嘔吐,7月27日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住院於一般病房。但因住院後仍持續發燒,診斷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和類固醇治療,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11歲男童,5月29日曾接種第一劑疫苗,7月15日快篩陽性確診。7月24日起出現發燒、出疹、頸部淋巴結腫、活力食慾下降等症狀,28日至急診,結膜炎扁桃腺腫,發炎指數上升,診斷疑似MIS-C,收住兒童加護病房並使用免疫球帶白等藥物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40例, 腦炎25例、肺炎20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心肌炎1例、MIS-C74例、共病3例,到院前死亡6例;死亡個案維持25例。而針對六個月至四歲的幼兒疫苗接種,莊人祥表示,昨接種8066人,累計8萬9688人,接種率11.4%。目前全體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為91.9%、第二劑為85.9%、追加劑第一劑71.4%、追加劑第二劑7.3%。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緩降!今本土+2萬824例及245境外 34染疫死亡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緩降,今天新增本土個案2萬824例及245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較昨天病例數下降2.1%、較上周日下降3%。今日新增2萬824例本土病例,包含9645例男性,1萬1172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673例),台中市(2,577例),桃園市(2,258例),台北市(2,061例),高雄市(1,979例),台南市(1,645例),彰化縣(999例),屏東縣(653例),新竹縣(630例),苗栗縣(542例),新竹市(526例),雲林縣(495例),嘉義縣(416例),宜蘭縣(405)例,花蓮縣(390例),南投縣(375例),基隆市(331例),嘉義市(284例),台東縣(263例),澎湖縣(156例),金門縣(151例),連江縣(15例)。今日新增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3例具慢性病史、1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6月23日至7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12日至7月28日。今日新增2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47例男性,9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感染國家為新加坡(4例)、印度及美國(各3例)、泰國、柬埔寨、日本、澳大利亞及埃及(各2例)、越南及印尼(各1例),另22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4日至7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58萬8185例確診,分別為2萬54例境外移入,456萬80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927例死亡病例,其中89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64例、台北市1,030例、台中市872例、高雄市811例、台南市696例、桃園市665例、彰化縣526例、屏東縣370例、雲林縣265例、南投縣258例、基隆市207例、苗栗縣199例、嘉義縣194例、宜蘭縣179例、花蓮縣148例、嘉義市145例、新竹縣137例、臺東縣128例、新竹市85例、澎湖縣20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7-31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病情復發!拜登快篩「陰轉陽」白宮醫:將再次隔離
美國總統拜登30日上午接受病毒檢測呈現陽性,但沒有症狀,白宮醫師指示拜登重新開始隔離。拜登21日確診新冠肺炎,依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標準展開隔離並服用新冠藥物Paxlovid治療;26日晚間完成Paxlovid療程,且病毒檢測呈現陰性,拜登27日戴上口罩恢復日常工作。白宮醫師歐康納(Kevin O’Connor)30日透過書面表示,拜登逐日接受病毒檢測均為陰性,直到30日上午接受抗原快篩呈現陽性,代表著復發(rebound positivity)。歐康納說,拜登沒有再出現症狀,且感覺身體狀況保持良好,因此建議拜登不用再次接受新冠療程,但需要重新開始隔離,歐康納說將持續密切注意拜登身體健康狀況。歐康納表示,少數接受Paxlovid治療的患者,會出現病情復發,拜登在服藥治療後,增加病毒檢測次數,既是保護拜登身邊的人士,也能監測病毒狀況。美國CDC今年5月公告,提醒服用Paxlovid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復發(Rebound);這與完全復原後再染疫(Reinfection)者不同。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月表示,若患者症狀一度改善,短時間內又惡化、再出現明顯症狀,且快篩呈現陰轉陽,則定義為「復發」,較可能出現在確診後2周內,至於「二度感染」大多發生在確診3個月之後。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罩令難鬆 張上淳:BA.5已進社區
BA.5本土已累計十一例,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昨首度針對BA.5疫情示警,指BA.5已進入社區,口罩措施若放鬆,疫情將迅速再起。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整體疫情雖有下降,但幅度不高,預估八月中BA.5疫情將襲來,未來解封腳步會以幼兒疫苗接種率、國內外疫情趨勢等兩方向評估。張上淳說,BA.5已進入社區,現在放鬆口罩措施,BA.5疫情將快速上升,未受疫苗保護的長者,恐怕染疫不幸死亡。據指揮中心統計至七月廿五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第一劑八十七點四%、第二劑八十三點八%、第三劑七十四點三%、第四劑廿七點五%。以我國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三九八萬人推算,大約有五十點一萬名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接種。指揮中心日前提供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五十五歲以上原住民打疫苗可獲得五百元額度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獎勵措施發放今為最後一天。莊人祥表示,預期國內八月中會有一波BA.5疫情,不過考量BA.5整體致死率及嚴重度,與先前Omicron疫情差不多,未來仍會逐步鬆綁。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爆發還推DNR? 醫護壓力大
「新冠疫情期間絕非是推安寧緩和時間點。」台北市聯合醫院卻被爆料,疫情期間院內積極推廣安寧緩和,院內護理人員抱怨,高層此舉「令人匪夷所思」,確診者被推進醫院,等於被推向鬼門關。時任北市聯合醫院院長黃勝堅強調,任內從未針對DNR訂出考績,若訂考績就能把安寧做起來,就太簡單了。九十多歲確診阿嬤住院時簽署DNR同意書,沒多久發燒、呼吸衰竭,醫師採「無為而治」,認為擺著就好,不用給退燒藥,不用插管,一切簡單就好,幾天後,阿嬤變成指揮中心資料庫裡死亡個案中的一個代號數字。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專責病房一名資深護理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不管是從急診收治,還是中央分配,每個確診者進到聯合醫院院區時,都會被問到「如果病情惡化時,是否放棄插管?」從染疫病人角度來看,簡直是被半強迫簽署DNR,不只無理也沒有同理心。該護理師表示,如為久病纏身,長期臥床的病人(機構住民)簽署DNR,這還合乎情理,如果原本能吃、能動的健康民眾,在染疫後簽署DNR,這就有些說不過去。該名護理人員表示,疫情之下醫療量能已經緊繃,搶救人命都來不及,還得依規定抓時間詢問確診者「病危時同意不插管、不電擊」,令醫護人員相當難為。黃勝堅表示,他將安寧善終的觀念帶到北市聯醫,至今仍受批評,在各項安寧緩和評比中,聯醫體系幾乎都拿第一名,但實際上「聯醫根本做得很爛」。從他滿分標準看來,聯醫只拿廿分,「為什麼廿分可拿第一,因其他醫院可能只有十五分。」很多醫護在「評比」訓練下,將安寧推廣「量化」,只追求立竿見影的數字。對於疫情期間強力推動簽署DNR,他強調絕無此事。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避紛爭 DNR二修處置標準
去年雙北疫情大爆發,七、八百人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七月初,分析致死原因中就曾提及有一成七死者簽署DNR,簽署狀況偏高。今年五月迄今累計破八千人死亡,達三成六死者簽署DNR,簽署率約去年的一倍。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二度於疫情期間修正DNR處置標準,擬定臨床指引減少紛爭。DNR是讓確診者安寧好走,還是成為恐怖的死亡號角?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去年七月六日的防疫記者會上表示,五月十一日到七月四日六二二人死亡,其中約一成七簽署DNR,「但裡面有相當比例可以救得回來」,此話一出引發第一線醫師反彈,張上淳二度道歉。聯合報元氣中心自去年六、七月起即陸續接到多名醫護人員、專家陳述意見,除了對新冠患者的高致死率感到不解,有人直指確診者簽署DNR的時機和情境,有檢討的必要。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一位不具名的資深護理師抱怨,高層積極推廣安寧緩和理念,疫情嚴峻、醫療量能吃緊之際,還要求主動詢問患者「若病情惡化時,是否放棄插管?」簽署攸關生死,竟讓病人得在短短卅分鐘內決定。「爭吵無濟於事,過猶不及的醫療都是錯的,問題是如何拿捏才是正確的?」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蔡兆勳說,關鍵在醫師正確診斷、治療、評估預後,除非判斷末期,否則該插管還是得插管。國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推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趙可式表示,如有二位專科醫師綜合評估病人年齡、多重共病、病情嚴重程度等,認為現代醫學難以救治且無法避免近期死亡,當然可建議簽署DNR。若無上述先決條件,只是單純染疫,就應積極救治,不應在此時讓確診者簽名。為此,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從去年七月迄今二度修正「疫情期間DNR處置標準」,擬定臨床指引,以期安寧好走,減少紛爭。蔡兆勳說,站在醫學會立場須強調「正確的事應怎麼做」,去年八月公布「台灣新冠肺炎安寧緩和醫療建議手冊第一版」。今年染疫死亡個案較多,許多確診者不在安寧病房過世,為讓沒有接受過緩和醫療訓練的醫護人員有所依循,預計八月中旬完成第二版(簡易版),重點在隔離病人照顧、過世病人家屬照顧、兒童照顧、居家醫療等層面。兒童照顧部分,蔡兆勳表示,今年兒童染疫重症已有上百人,且有廿多名幼兒死亡,如何降低不必要的醫療處置,減輕病童痛苦,並減少家屬悲傷過度,為重要的課題。隔離病人方面,今年確診數逼近五百萬,中症、重症患者均破萬,多需住院隔離,因此有必要擬定指引,作為第一線醫護照顧時的依據。▍延伸閱讀:搭上疫情順風車?DNR簽署率翻倍 護理師曝院內殘酷真相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8千死 36%簽DNR恐是致死率高原因之一
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死亡人數昨突破八千人,達八○四○人。分析國內致死率高原因,除高齡者染疫後多為重症,治療難度增加外,國內多名專家、醫師認為,DNR占比偏高也是原因之一。去年指揮中心分析死亡原因,有百分之十七點八簽署DNR,本報分析今年死亡案例數,簽署DNR比率已達百分之卅六點四。所謂的DNR(Do-Not-Resuscitate),即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指揮中心自五月六日起公布死亡個案說明圖卡中,在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案例以淺藍色字體註記DNR,疫情嚴峻之際,每天圖卡幾乎均一片藍字。到底有多少死亡案例簽署DNR?指揮中心並未提供數據,本報自行統計今年五月六日至七月卅日,總計八○二三名死亡個案,二九一九人簽署DNR,占百分之卅六點四。DNR死亡個案 五成八年逾八十進一步分析簽署DNR死亡個案,女性占四成、男性六成;年齡分布,年逾八十者占最高,為百分之五十八點二。而九成九以上簽署DNR的死者與共病纏身,年長者以癌症、慢性腎病、中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神經系統疾病等,較為常見;青壯年則以癌症、慢性腎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居多。統計顯示,僅廿二名簽署DNR確診死者無任何慢性病或其他共病,占比百分之○點七,最年輕無共病死者僅卅多歲。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在死亡確診個案中,逾三成六簽署DNR,比率偏高,這可能是導致台灣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去年七月所說的「有些人其實是可以救得回來的」。DNR占比高 與機構住民有關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蔡兆勳認為,看數據確實會給人負面聯想,今年DNR占比偏高,應與機構住民染疫率高有關。機構住民體弱、常住院,入住機構時,多會被問是否要簽署DNR,也可能有部分是背後的各種因素,造成DNR應用時機不恰當所致,「但現在回頭講都是傷害。」放棄急救插管的紅線應該畫到哪?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新冠專責病房負責人陳鵬宇表示,臨床判斷標準為有無機會拔管及肺部功能,若狀況極差,估插管後兩周無法拔管,須氣切裝呼吸管,傾向不插管急救、不電擊。中暑合併新冠 染疫死亡第二例本土昨新增二萬一二七三例、境外移入二二八例,死亡六十例。死亡案例中,出現國內第二例中暑合併新冠肺炎案例,四十多歲男性,廿一日反覆高燒至四十點九度,廿四日死亡。昨新增一五六例中重症,其中為兒童重症,是一名九歲男童染MIS─C。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 BA.5疫情8月中恐再起 50萬長者「一劑都沒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今年8月中將有一波BA.5疫情,因此近期加強幼兒疫苗接種。不過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長者疫苗施打率相較其他國家仍不理想,也不足夠,憂心疫情再起長者可能染疫死亡。據計算,我國約50.1萬名65歲以上長者一劑皆未接種。根據疾管署統計至7月25日,65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第一劑87.4%、第二劑83.8%、第三劑74.3%、第四劑27.5%。以我國65歲以上長者約398萬人推算,65歲以上約有50.1萬名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接種。國內BA.5本土案例已有11例,包括接機7例及社區感染4例,不過近日天氣炎熱,許多民眾仍期待口罩措施再鬆綁。張上淳受訪表示,BA.5已進入社區,現在放鬆口罩措施,BA.5疫情將快速上升,未受到疫苗保護的長者,恐怕染疫死亡,口罩令應觀察疫情走向滾動式調整。指揮中心日前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打疫苗可獲得500元額度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獎勵措施發放今為最後一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打疫苗獎勵已發放一段時間,後續不會再以中央獎勵催長輩施打疫苗,由地方政府加強長者接種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整體疫情雖有下降,但幅度不高,預估8月中BA.5疫情將襲來,未來解封腳步,會以觀察幼兒疫苗接種率及國內外疫情趨勢等,二方向評估。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DNR 7/疫情大爆發推廣安寧緩和 醫護:匪夷所思
90多歲確診阿嬤住院時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沒多久發燒、呼吸衰竭,醫師採「無為而治」,認為擺著就好,不用給退燒藥,不用插管,一切簡單就好,幾天後,阿嬤變成指揮中心資料庫裡死亡個案中的1個代號數字。「新冠疫情期間絕非是力推安寧緩和的時間點。」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專責病房1名資深護理師接受聯合報記者專訪時說,北市聯醫向來鼓勵住院患者考慮簽署DNR,但去年5、6月萬華疫情大爆發之際,院方高層卻仍積極推廣安寧緩和,令人匪夷所思,宛如將確診者硬推向鬼門關。護理師表示,不管是從急診收治,還是中央分配,每個確診者進到聯合醫院院區時,都會被問到「如果病情惡化時,是否放棄插管?」,這是攸關生死的大事,卻要病人在十分鐘內做決定,是否簽署DNR,這未免強人所難。從染疫病人角度來看,被半強迫簽署DNR,實屬無理,且缺乏同理心,依現行規定,中重症確診者才能夠住院,但此時病人發燒、頭痛、喉嚨痛,全身極度不舒服,那有辦法靜下心來,聽醫護人員逐字唸著艱澀難懂的DNR條文,就算聽完了,也難以理解真正意思。此外,疫情期間,家屬往往無法進入醫院,陪同確診者聆聽醫師、護理師講解DNR條文,以及日後可能的影響。此時,只能夠過醫院電話,但室內電話常有通話時間限制,幾分鐘後,自動切斷。該護理師表示,如為久病纏身,長期臥床的病人(機構住民)簽署DNR,這還合乎情理,如果原本能吃、能動的健康民眾,在染疫後簽署DNR,這就有些說不過去。在實際執行層面上,依照規定,每名住院患者都需接受30分鐘「醫療溝通會議」,重點就是「推銷」安寧緩和理念,醫師至少需講解15分鐘,而病人或家屬需講述十分鐘,會議一開始,開啟電腦作業時間,開始跑秒數。這在承平時期並無多大問題,但去年5月中旬雙北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眾多感染者湧進市立聯合醫院中興、和平院區,院方仍要求所有醫護仍需比照辦理。該護理師說,「這相當不妥。」,搶救患者的時間都不夠用,怎還有力氣召開「醫療溝通會議」,因此,相關文件幾乎都是造假,確診者常得在5至10分鐘內決定是否簽下「生死狀」。該護理師說,由中央分配至和平分院專責病房的確診者,均是一個人孤單地住院,心情低落、沮喪,沒有家人陪伴,因為家屬大都是接觸者,需居家隔離。此時,醫護人員如又鼓吹安寧緩和,一旦簽署DNR,「那命可能已經少了半條。」至於自行至急診就醫的感染者,待在急診室的12個小時內,同樣也被詢問是否簽署DNR,該護理師說,「真的很糟糕」,不少病人從急診轉至樓上專責病房時,就已簽署DNR,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這根本不可能,因為在急診時怎可能舉行「醫療溝通會議」,但許多患者就在十分鐘內在同意書簽名,勾選「不急救、不插管」選項。為求符合作業程序,部分護理師只能作假,確診者人還在急診時,且醫師還沒到現場,電腦螢幕上的「醫療溝通會議」就已經跑流程,計算著秒數,假裝會議已正進行中。事實上,在收治具有高度傳染力的新冠肺炎患者時,幾乎很難做到「醫療溝通會議」相關規定,但院方仍嚴格要求醫護人員需「提醒」住院者有安寧緩和的權力,為此,醫護師只能在程序上作假。該護理師指出,院內絕大多數醫師、護理師均抱持「能救就該救」治療原則,以她為例,即使病人在急診簽署DNR,但住院後,仍會私下分析利弊得失,告知「如積極治療,仍有活下去的機會」,希望改變確診者想法,撤銷之前放棄插管急救的聲明。但不可諱言的是,對於少部分醫師、護理師來說,確診者一旦簽DNR,拒絕急救、拒絕插管,確實省了很多麻煩,很多事情都不用做了,患者病情危急,無須積極治療,只求「好走、走得舒適。」該護理師認為,去年北市聯醫重症死亡率偏高,應與院方積極推廣DNR有關,患者簽署DNR,等同簽下了放棄活下去的契約,醫療團隊當然可以消極作為,如又遇到「安寧好走」這派別的醫師,那存活機率更低。護理師說,院內許多同事均以「那艘船」來形容某1樓專責病房,因為該主責醫師崇尚「安寧緩和」、「無為而治」,只要是患者年齡超過65歲,合併糖尿病、肺氣腫,被分至「那艘船」,只能自求多福。「最近那艘船又接走了幾個人?」、「那艘船倒底還要停多久?」護理師說,院內不少護理師常開這種玩笑,但想想就覺心酸,怎能因為簽署DNR,以及主治醫師的保守作為,讓原本還有3到4成存活機率的確診者「就這麼沒了!」同樣簽署了DNR,但住進不同樓層不同的專責病房,也可能生死殊途;甚至影響醫病的抉擇。該名護理師表示,以她負責的樓層病房為例,如有確診者病情惡化,同事們寧願花時間聯繫台大、國泰,安排轉院,也不願直接將病人送至「那艘船」,就是擔心病人踏入DNR這條不歸路。在一般狀況下,即使簽署DNR,仍有反悔的機會,面臨生死存亡之際,還可要求插管急救,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處於血氧濃度偏低、呼吸窘迫之際,幾乎沒了意識,連喊「救命」,讓自己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事實上,確診者只要撐過前7天,即使前面幾天病況危急,但仍有很高機會被救回來,該護理師強調,安寧緩和是相當好的理念,但前提是醫師必須提供完整的解釋,讓患者瞭解「簽與不簽,會有完全不同的醫療處置」。她強烈建議,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時,可以勾選「停止心跳時,不要電擊、不要壓胸」此選項,千萬不要勾選「放棄插管」,這1勾,可能連住進加護病房(ICU)的機會都沒了。對於聯合報採訪DNR內幕,該名護理師說,「終於有人願意揭發這個殘酷的真相。」,她厭惡了偽造文書,希望不要再有人只因簽了名,莫名決定了生死,「這關乎生死,怎能在30分鐘,甚至是十分鐘內,就做下決定。」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DNR 1/36.4%死亡案例簽DNR 放棄急救紅線在哪?
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死亡人數昨突破8千人,達8040人。分析國內致死率高原因,除高齡者染疫後多為重症,治療難度增加外,國內多名專家、醫師認為,DNR占比偏高也是原因之一。去年指揮中心分析死亡原因,有1成7簽署DNR,本報分析今年死亡案例數,簽署DNR比率已達3成6。DNR(Do-Not-Resuscitate),即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指揮中心自5月6日起公布死亡個案說明圖卡中,在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案例以淺藍色字體註記DNR,疫情嚴峻之際,每天圖卡幾乎均一片藍字。到底有多少死亡案例簽署DNR?指揮中心並未提供數據,本報自行統計今年5月6日至7月30日,總計8023名死亡個案,其中2919人簽署DNR,占比達36.4%。 自今年5月6日到7月29日,公布7963名死亡個案,其中2902人簽署DNR,占比約36.4%。這些個案當中,大約58.2%逾80歲、60到79歲有32.7%、50多歲5.8%、20到49歲3.1%、有0.2%在20歲以下,其中女性占4成、男性達6成。簽署DNR者大多有共病,長者常見癌症、慢性腎病、中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神經系統疾病等;青壯年常見癌症、慢性腎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但也有22個人沒有任何慢性病或其他共病,達0.7%。進一步分析其年齡,90多歲女性有6位、90多歲男性一位、80多歲男性5位、80多歲女性一位、70多歲男性兩位、70多歲女性一位、60多歲男性3位、60多歲女性一位、40多歲女性一位,還有一位男性僅30多歲。簽與不簽 放棄急救的紅線應該畫到那裡? 去年7月6日,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曾在疫情記者會公布數據,當時雙北疫情大爆發,去年5月11日到7月4日共675人死亡,其中兩成簽署DNR,他曾說,「拒絕急救」個案是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但隨即引發渲然大波,讓他於隔日公開致歉。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在死亡確診個案中,逾三成六簽署DNR,比率偏高,這可能是導致台灣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去年所說的「有些人其實是可以救得回來的」。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為,養護中心住民染疫致死率偏高,另一個主因為許多住民在住進機構時,就簽署了DNR同意書,一般來說,比率高達四五成,也就是一旦病情危急,就拒絕緊急處置,在染疫後,即使病危,只能「在地收治」,不會轉送大型醫院緊急搶救。DNR數據偏高 醫學會:確實可能是在不當時機推動所致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認為,光看數據占比,確實給人負面聯想,但今年DNR占比高,應與機構住民染疫率高有關。機構住民大部分抵抗力弱或經常住院,入住時幾乎都會例行詢問,如果病情發生不好的變化,是否需要送醫急救。現在民眾比較能接受善終觀念,大都會認為不要這樣折騰,希望可以選擇機構或家中過世。 再者,確診住院,家屬不能陪病,確實減少有以往家屬意見不合、臨陣推翻DNR的情況。國內累計近9千名確診死亡個案,蔡兆勳說,「確實可能有部分是基於各種原因,造成DNR應用時機不恰當所致,但現在回頭講,都是傷害了。」為此,從去年7月迄今,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兩度修正疫情期間DNR處置標準,擬定臨床指引。去年8月公布「台灣新冠肺炎安寧緩和醫療建議手冊第一版」,預計8月中旬則將發表第二版簡易版。
-
2022-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措施暫不變 莊人祥曝解封腳步要看2件事
入夏連日高溫,民眾期待能全面解除口罩令,不過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今受訪表示,現在Omicron BA.5恐怕已步入國內社區,若放鬆口罩憂心BA.5疫情恨快就上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口罩措施再微調空間有限,未來解封腳步主要考量2方向,包括國內外疫情,以及幼兒疫苗接種率。張上淳今天表示,口罩政策應是逐步放寬,但現在Omicron亞變種BA.5已初步進入國內社區,若大家都放鬆了,BA.5疫情很快就會上來;此外,雖國內疫苗施打率不低,但長者施打率與其他國家相比仍不理想,也不足夠,當疫情再起時,不少長者會因染疫死亡。因此口罩令放寬還是要看疫情控制程度,做密集性滾動性調整。先前為鼓勵長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供65歲以上長者,以及55歲以上原住民,施打疫苗可獲得500元額度的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先前已數度延長發放,最新規定將發到7月31日止。莊人祥表示,因打疫苗獎勵已發放一段時間,且疫苗數量很充足,後續不會再以中央獎勵催長輩施打疫苗,由地方政府加強長者接種疫苗。對於長輩未接種疫苗恐影響解封腳步?莊人祥說,目前主要考量幼兒疫苗接種為主,且評估BA.5整體致死率及嚴重度與先前Omicron疫情差不多,雖仍會考慮長者接種率,但不會因此作為解封考量,解封腳步會以幼兒疫苗接種及國內外疫情趨勢2層面考慮。猴痘疫情於全球快速擴散,猴痘藥物、疫苗需求增加,張上淳表示,並非所有人都要用藥,僅病情嚴重者需要用藥治療,但藥物及疫苗還是要提前準備,經過討論,若有準備數千劑,足以應付短期內疫情狀況。我國日前已到貨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504人份,莊人祥表示,猴痘疫苗合約仍在簽訂中,實際數量會等到貨後再公布,目前國內維持先前2例猴痘個案。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熱中暑確診死再+1 男解隔離上班2天 高燒40.9度不治
國內熱中暑且確診新冠肺炎死亡再加一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60例確診死亡個案,年齡層介40多歲至90多歲,最年輕死亡個案為40多歲男性,日前剛確診新冠肺炎,解除隔離返回職場上班,2天後竟因熱中暑昏迷就醫,體溫高達40.9度,經搶救4天仍不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該名40多歲男性曾施打2劑新冠疫苗,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慢性心衰竭、慢性肺阻塞肺病等,先前7月12日確診新冠肺炎,完成隔離後,7月19日解除隔離,後續返回職場上班。莊人祥表示,該男7月21日當天有上班,但當時反覆高燒,且出現意識不清,後續被送往急診就醫,使用呼吸器等,且體溫高達40.9度,經過兩天治療,不幸於7月24日死亡,根據其生理、抽血檢驗資料,研判死因包括熱中暑及新冠死亡。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56例 9歲男童MIS-C、收治兒童加護病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56例本土中重症個案,及60例死亡個案。今日新增一例兒童重症是9歲男童,為孩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沒有接種過疫苗,確診後約10周出現MIS-C症狀,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9歲男童沒有慢性病史,也未接種過新冠疫苗,曾於5月16日確診新冠肺炎,7月24日開始陸續出現發燒、腹瀉、頸部疼痛、噁心、嘔吐、食慾活力下降等症狀,7月26日到急診就醫,檢查有結膜炎、頸部淋巴結腫、發炎指數升高、心臟酵素低下等,診斷為MIS-C收治兒童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跟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截至今日我國兒童重症137例,包括腦炎25例、肺炎20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家中死亡6例,MIS-C共71例、共病3例,共25例死亡。我國今年1月1日至7月29日,本土個案累計451萬14098例,中重症共20928例,其中8040名死亡,輕症無症狀佔全部病例99.53%。莊人祥表示,6個月至5歲以下幼童莫德納接種,昨日共9531人次,累計8萬1366人接種,占該年齡層10.3%。昨日共接種8萬0431人次,國內疫苗接種涵蓋率第一劑91.9%,第二劑85.9%,第一次追加劑71.3%,第二次追加劑7.2%。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1273 境外+228 增加60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150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1273例本土個案及2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病例數較昨天減少約1700例,降幅約7.4%,相較上周六減少約1074例,降幅4.8%。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273例本土病例,為9,875例男性、11,385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750例),台中市(2,770例),桃園市(2,164例),高雄市(2,163例),台北市(2,067例),台南市(1,717例),彰化縣(1,066例),苗栗縣(612例),屏東縣(603例),新竹縣(585例),新竹市(549例),雲林縣(523例),宜蘭縣(434例),花蓮縣(430例),嘉義縣(347例),南投縣(328例),基隆市(311例),台東縣(284例),嘉義市(238例),澎湖縣(167例),金門縣(147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7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4日至7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7月27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3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0例),美國、泰國及德國(各4例),新加坡及印尼(各3例),比利時、馬來西亞、西班牙及法國(各2例),菲律賓、芬蘭、愛爾蘭、英國、香港、羅馬尼亞及韓國(各1例),另18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6日至7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794,1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220,482例排除),其中4,567,122例確診,分別為19,808例境外移入、4,547,26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89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8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62例、台北市1,030例、台中市866例、高雄市807例、台南市692例、桃園市665例、彰化縣524例、屏東縣369例、雲林縣262例、南投縣256例、基隆市207例、苗栗縣199例、嘉義縣190例、宜蘭縣178例、花蓮縣147例、嘉義市144例、新竹縣137例、台東縣126例、新竹市84例、澎湖縣20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以下疫苗接種率8.9% 醫:其他疫苗可同時打
滿6個月至5歲莫德納嬰幼兒COVID-19疫苗持續施打中,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目前累計7萬1774人次接種、占8.9%。醫師提醒,經評估下,可與嬰幼兒常規疫苗同時間、不同部位接種。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未歇,全球Omicron亞變種病毒疫情又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鼓勵民眾接種疫苗,首批莫德納嬰幼兒疫苗約27萬劑21日運抵全台各縣市,供6個月至5歲孩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昨天5歲以下接種疫苗共6730人次,累計接種7萬1774人次,占該年齡層8.9%。此外,5歲到11歲學童接種疫苗涵蓋率,第1劑涵蓋率為75.8%,第2劑部分因為有25.1%學童確診,3個月後才能接種,目前接種涵蓋率為42.4%。據統計,COVID-19疫苗昨天共接種7萬3294人次,累計接種5951萬7454人次,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91.8%、第2劑85.8%、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追加劑接種率71.3%(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3.6%),第2次追加劑接種率6.9%。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紀鑫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任何疫苗都有固定的施打時程,打完2週之後就會產生保護力。紀鑫表示,在醫師評估可以施打的情況下,COVID-19疫苗與其他嬰幼兒常規疫苗注射的時間不必刻意分開,可以「同一時間不同部位」施打,不但可避免延誤施打時程,也能節省家長往返的時間。
-
2022-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8月維持現行防疫措施 王必勝:BA.5單日可能5萬例
國內是否會再8月放寬防疫措施及邊境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因鄰近國家疫情升高快速,要觀察後續產生效應,包括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8月暫時維持現行措施,國內會持續監測,預期產生BA.5、BA.4個案,觀察後會再考慮邊境放寬措施。王必勝表示,本土BA.5案例目前累計11例,與機場接機相關有7例,包括北部1例、南部3例。陸續有本土病例發生的話,會跟大家報告。王必勝說,世界疫情這周整體是稍微下降一點,東亞國家陸續屢創下高,甚至還沒看到高峰,像是日本、南韓病例都相當多,但台灣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屆時單日5萬例是有可能會發生。疫情趨緩,各地進行中元普渡到廟宇拜拜,是否會再鬆綁宗教活動?王必勝說,目前會依照現行措施辦理,因現在措施已經很少,不會影響活動進行,若不能保持不特定社交距離,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暫時不會做相關改變。近期有基層藥局反映,協助中央保管、發放抗病毒藥物,因保管不當收到中央來函要賠償,基層抱怨協助防疫獎金還沒拿到,就先談罰則,甚至罰則比抗病毒藥物還貴,紛紛寒心退場。對此,王必勝說,指揮中心有職責與義務對防疫物資做管理辦法,包括藥物跟疫苗,這件事不是只針對藥局,也針對醫療院所,若病人遺失藥物如何處理等,都有相關規定,若是不可抗力因素、也非故意,都不會處罰;至於醫事人員獎金會盡快發放。有醫護反應戶頭收到獎勵金「僅67元」,王必勝說,獎勵津貼都是依照指引發放給醫療院所,內部依照規則發放,希望醫院可以妥適分配,至於此個案收到金額是否錯誤、切帳問題、或者為補發,我們會去了解,「大家都是公平的」。
-
2022-07-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Omicron疫情死亡高峰在這一天 單日184人死亡
我國今年Omicron本土疫情造成400多萬人確診,至今7千多人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自4月以來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死亡病例數趨勢統計,回歸個案死亡日後,發現確診者死亡最高點落在今年5月30日,單日新增184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每日公布的死亡個案,不一定是最近死亡,主要跟死亡診斷書看裡時間及醫院上傳時效有關。以圖表統計來看,死亡時間多落在5月底、6月初,最高點落在5月30日的184例,近期明顯下降,死亡數皆2位數,應會持續維持下降。每周五公布各年齡層中重症及死亡個案統計分析,羅一鈞表示,全年齡層致死率0.18%,0到9歲致死率十萬分之4,與上周並未有太大差異。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五歲以下幼兒莫德納6730人次,目前累計7萬1777人次,占該年齡層8.9%。昨日疫苗接種7萬3290人次,第一劑涵蓋率91.8%,第二劑85.8%,第一次追加劑71.3%,第二次追加劑6.9%。
-
2022-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關卡再放寬 7月30日起取消轉機行李、貨艙消毒
我國邊境政策設下4大關卡導致旅客入境時間長,中央流行指揮中心今宣布,自7月30日零時起,實施取消航空器貨艙消毒作業,將「取消」目前貨艙消毒,以及「轉機」行李免消毒。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因應COVID-19變種病毒強化航空器消毒清潔指引」,考量現今國内外疫情狀況及防疫效,且為免影響機場作業效率,爰於工作人員有適當防護及定期監測之配套措施下:「貨艙消毒」:一、「取消」目前貨艙消毒(約需40-50分鐘),僅保留行李上輸帶時,進噴灑消毒。二、「轉機」行李免消毒。(持續落實行李運設備定期清消作業)「客艙消毒」:目前入境旅客於機場探檢陽性率仍高,且多為Omicron BA.5等新型異株,故現階段仍維持,後續滾動調整。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機場檢疫過程,等待時間有一關是「行李清消」,主要在航空器貨艙時間要40到50分鐘,昨天經過專家會議的檢討,考量目前國內外疫情狀況,免影響機場作業效益,7月30日零時起,取消貨艙消毒,可以減少40到50分鐘,只保留行李上輸送帶消毒,客艙消毒部分,入境旅客陽性高,多為BA.5,所以持續維持,後續會滾動式檢討。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今天公布取消貨艙消毒,是指客機裝行李的貨艙,先前指引本來規定要做些消毒、靜置動作,專家也考慮到現在疫情狀況與當時的不同,在加強所以人員防護加上定期檢驗等配套下,認為可以放寬,放寬對機場旅客通關作業會有很大影響,會讓等候時間更加縮短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