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抗疫
共找到
791
筆 文章
-
-
2022-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大學生心聲:防疫政策天天滾動調整 不知該滾去哪?
高雄市一名21歲男大生,上月28日因同寢室友新冠確診遭列為密切接觸者,4天後PCR檢測陰轉陽成為確診者,他花了9200元從台北宿舍返家隔離,「身體的病症都還好,相信可以熬過去,但政策真的太亂了!」男大生直言,三不五時就聽到政府官員說防疫政策要滾動調整,但滾動方向不明也太快了,「我都不知自己該滾去哪?」這名大三學生已接種3劑疫苗,前兩劑是國產高端,追加第3劑是BNT。上月28日他因室友確診而被列為密接,當天快篩及PCR雖呈陰性,但心裡大石並沒放下,「因為近一周至少看到7輛防疫計程車把同學接走」,彷彿預示疫情就要擴散。果然5月1日再做PCR陰轉陽,男大生也確診,因為身邊已有6位同學相繼染疫,他熟門熟路打電話,準備展開自己的抗疫之路,但打了10多通電話很多打不通。因學校規定,外地生染疫必須轉住防疫旅館,不然就得返家隔離,由於之前有同學進防疫旅館赫然發現3人一室,他只好花9200元從台北返回高雄,「一個月生活費就沒了,真的心痛。」高雄家人決定由媽媽留下照顧他,妹妹緊急到朋友家借住。男大生說,確診後前4天病況較嚴重,他跟確診同學聯繫,有人發燒、畏寒、喉嚨痛,最嚴重者味覺喪失,「高雄居家照護還不錯,醫師跟我聯繫後,把止痛藥、消炎藥都送到家門口了」。男大生說,這段時間心理壓力比病況更磨人,「政府三不五時說防疫政策滾動調整,但真的染疫才發現政策很亂」,以他個人來說,原本被通知居隔加自我管理17天,但現在呢?男大生說,政策不時在滾,每天訊息量都很大,「我還算是可以接得上的,但何時可出關?何時可返校?真的搞不清楚,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接去來該滾到哪裡?」
-
2022-05-09 養生.營養食譜
用藥草香料的芬芳 平緩疫情中的不安
2020年初,世界進入COVID-19的世紀大疫。本來這個章節要談的是,遇到流感季節或季節更迭容易感冒時,可以如何使用香藥草和香料來照顧自己與家人。沒想到在本書大綱擬定之後,就遇到了COVID-19,就這樣過了兩年,而抗疫這條路,短時間內或許還看不到終點。如果不慎確診,當然還是交給專業醫護,不建議自行處理。但在疫情持續的期間,我們還是可以安頓好身心靈,不恐慌、不焦躁,也比較有機會安然度過這些艱難的時刻。再次叮嚀,以下所介紹的藥草、香料具有的提振免疫力、抗發炎、抗氧化功能,談的都是以日常保養為目的,不建議用來自己扮演蒙古大夫,取代正式的醫療。但透過這些吃食,攝取後關注自己的身心變化,無論如何都會對自己的健康有幫助。我的西洋藥草學老師曾提到,有兩種人最有機會改善健康狀態,一是願意改變飲食習慣的人,二是願意每天泡茶喝的人。原因除了「泡茶」是萃取藥草活性最直接也最便利的方式之外,最重要的是泡茶或煮茶的動作就在療癒自己。願意每天花時間選擇適合的藥草,放慢腳步停下來,觀照自己的身心狀態,打開感官吸嗅與品嚐藥草茶帶來的芳香、身體的感受,把急促的心情與期待都放空,就是一種療癒。火辣蘋果醋 Fire Cider我將「Fire Cider」翻譯為「火辣蘋果醋」,它有很多種配方,原則上就是將各種熱、辣屬性的香料泡在蘋果醋裡面,透過醋的萃取力,把辛香料裡面的芳香、勁辣活性成分提取出來,浸泡四到六周再過濾後每日飲用,增強免疫力。飲用火辣蘋果醋可以預防感冒、當作噴劑外用,也可以處理肌肉關節痠痛。不過自己製作不一定要很辣,也可以不用蘋果醋,用台灣的陳年醋或米醋製作也有另一種風味。運用以醋為溶劑萃取出辛香料活性的概念,選擇在地、當季的食材,可以醞釀自家版本的火辣香料醋。材料:黑胡椒粒1小匙、大蒜5瓣切片、檸檬2顆(取果皮和果汁備用)、洋蔥1個、薑3公分(削皮後磨成泥或切片)、薑黃粉1大匙、辣根泥1大匙、墨西哥辣椒1/2個(去籽切塊)、新鮮迷迭香1支、蘋果醋或陳年醋作法:1. 所有材料切片或磨泥,全部放進玻璃罐,倒入蘋果醋直到蓋過所有材料。加蓋放在陰涼無光照的地方,持續約四周,每天搖晃一下。2. 四周後打開瓶蓋,過濾食材倒出醋液就完成了。可裝進消毒過的玻璃瓶中,放入冰箱保存。運用方法:1. 直接喝:每天喝1小匙,可幫助預防咳嗽與感冒。2. 醋飲:醋、蜂蜜和開水以1:1:3比例調勻,做成醋飲。3. 醃漬蔬果:取代家常泡菜裡面的醋。4. 油醋醬:跟橄欖油、糖等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隨興調製油醋醬。5. 噴霧:做成噴霧或直接倒出塗抹在皮膚上,可以使皮膚表面發熱,促進皮下微血管循環,改善肌肉疼痛或風濕的情況。香草濃蜜茶 Herbal Decoction材料:新鮮或乾燥的香藥草(百里香、奧勒岡、薰衣草、羅馬洋甘菊等)1把(約50-100公克)、水1公升、蜂蜜1杯作法:1. 香草跟水放入鍋內,以小火加熱,蓋上鍋蓋,只露出小小縫隙,慢慢燉煮到水分剩下一半,大約2杯份量的濃藥草茶湯。2. 將藥草過濾出來,放涼後可以當作堆肥。3. 趁茶湯仍有餘溫,把蜂蜜加入茶湯,攪拌至蜂蜜完全溶解。4. 將做好的高濃度藥草蜜茶裝到玻璃罐內,放入冰箱冷藏可保持約三到四周。運用方法:有感冒症狀的時候,每隔幾個鐘頭可以喝1茶匙,幫助舒緩症狀,也可以稀釋加入其他的藥草茶一起飲用。
-
2022-05-08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前言:你一個人在家在房間裡居家隔離嗎?你並不孤單,這裡有三千多人陪著你。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超過三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只是隨著參與者激增,互動熱烈快速洗版,加上新進者急於想要尋求過來人和同樣遭遇者解答,訊息更迭太快,需亟整理。所以,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每天除了指派管家在群組裡陪伴大家度過一個又一個的10+7或3+4,元氣網也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也試著尋訪專家解答疑惑。 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 Omicron最難忍受的症狀新冠疫情病例數進入大爆發,元氣網彙集超過三千位居家隔離及居家照護輕症者最常提及的症狀發現,相對Delta病毒,這波感染者中較少有人味嗅覺喪失或改變。最早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喉嚨癢痛,其次是咳嗽、發燒、鼻塞流鼻水和頭痛等。被評為最不舒服且令人難以忍受的症狀當屬喉嚨劇痛,有的人甚至痛到「像被榴槤割」。其次是就屬咳嗽,有人形容,咳到吐了,快把內臟咳出來了,咳到解隔後依然在咳。(編註:本篇著重成人感染症狀)有很多幸運兒即使和家人密切接觸依然是陰性,有人說「我女朋友確診,我百毒不侵」、「我確診我媽確診,我爸跟我老婆神功護體沒事」。雖然有人猜測是家人去聚餐後「回家散播歡樂散播愛順便散播病毒」,但有更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感染。有人說,拚命上酒店時沒事,疫情緊張後天天兩點一線乖乖回家反而中了。居隔者歸納Omicron常見症狀:輕微發燒、喉嚨腫痛確診過來人分享,剛開始症狀或有不同,有的流鼻水,有的打噴嚏,但最多人提到喉嚨怪怪的或乾癢,會口渴口乾想狂灌水。喉嚨乾痛也是很有指標性的感染症狀,不少人都說「喉嚨不舒服喝水會痛,趕快測也陽」。有病友總結,剛開始「輕微發燒,喉嚨腫痛,幾乎可確認之後可能陽性」。有些人則是從咳嗽開始,或「感覺吸不到空氣,再測就中標了」。但也有少數確診經驗是,都快出關了才開始喉嚨痛。至於發病周期症狀,有過來人描述「起初是流鼻水、喉嚨痛、打噴嚏、輕微咳嗽,後來第三天頭超痛,今天第七天,剩輕微喉嚨痛跟流鼻水」,清楚記載常見的發病歷程。關於發燒,每個人發燒情形各異,有人「發燒,到第三天還在微燒」,有的人是「高燒一天、低燒兩天」,有的人燒得全身痠痛,得靠退燒藥才能緩減。有些人確診一周後仍會低燒。有的人則是明顯的疲倦無力,頭暈、「全身軟軟的」。喉嚨痛+咳嗽 確診者形容為Omicron「魔王級症狀」如果有喉嚨痛又加上厲害的咳嗽,則屬魔王級的症狀。症狀輕的只是微咳或咳得睡不好,嚴重的病友形容其間的難受:「喉嚨乾癢、爆痛及狂咳」、「喉嚨前兩天痛死,像被割喉,裡面有榴槤一樣」。最令人生氣的是家人同感染確診,沒打疫苗的無症狀,反而猛咳的苦主完整打了疫苗。有的人咳到擔心「會獨自一人死在家裡」。有人呼應說「我是咳到肺都快掉出來了」、「咳到內臟快出來了」、「我咳到吐,都快哭了」、「咳到肺癆」。有的人確診半個月之後還在咳。有人在逐漸康復後,憶及之前喉嚨痛到讓人想哭,仍覺驚恐。讓人害怕的症狀還有人說:「擤鼻涕出來都是血+鼻涕」,比以前的重感冒都嚴重「有點可怕」;有病友回應說:「我前幾天喉嚨還吐出血塊」。還有人說自己難受到「快要死掉了」,可見不少人在家照護,實則病症並不輕。感到心悸、胸悶甚至呼吸困難,也是不少見的,「心跳快」也是常有的。有病友說自己「有兩次睡到呼吸困難醒來」。不少人都說確診後,心跳會加速,喉嚨劇痛;到後期仍微咳心悸,還會有點喘。有的人看到家人感染10天後爬樓梯會喘,很是憂心。看來病毒確實會使部分人的心臟與肺部的功能,受到不小的影響。頭痛到想去撞門 另個讓確診者擔心的Omicron症狀另個令病友們擔心的常見症狀是頭痛或偏頭痛,或合併厲害的肌肉痠痛,有的說腰痛好幾天,但吃止痛藥也沒啥用。頭痛的天數不一,有的說三天,有的說前五天都會頭。有的人頭痛到想去撞門,被其他的病友勸阻說「門很貴,別撞」。很多人都自述會「鼻塞卡痰」,或痰多到吐不完,有的則是嘴破。其他會被提及的症狀還有手臂或身上如胸口皮膚會出現一點點紅疹,有的還蕁麻疹大發作。有人說,線上看診後吃了清冠一號,紅疹也好多了。同有皮膚症狀的病友分享中醫師的看法說,這波感染確實會引發疹子,因為依中醫理論「肺主皮毛」,Omicron病毒傷肺自然也傷皮膚。腹痛、拉肚子是另一個困擾,甚至一天可以拉到五六次。但拉肚子常不是最早出現的症狀,有的人會在確診三、四天之才「突然烙賽」。食慾似乎也會有變化,有人留言問「有人從確診後一直拉肚子很餓的感覺,這是嚴重副作用嗎」,有人是「忽冷忽熱⋯⋯頭暈、痛、沒食慾」,有人本來以為居隔在家應該會發胖,但有人居隔完反而瘦了五公斤,猜測與胃口不好有關。有人則說,會一直不想睡覺。有的人說自己是身體熱熱的,有的晚上睡覺會盜汗。其他症狀是,有人說自己瘋狂掉髮甚至圓形禿,Line群友們都安慰說,應該是居隔確診壓力太大了。只有很少病友留言有味嗅覺改變,例如「有嗅覺但還有味覺的,第四天嘴色很苦,喝水都苦」。面對這些Omicron帶來的症狀,有的人視之為感冒,認為慢慢會好起來,有的以頭療刮痧按摩穴位來紓緩頭痛,有的會燉白木耳加紅棗來滋補肺部。但是有病友分享說,吃冰對喉嚨痛有緩解奇效,還說是醫師建議的。有病友說,已連吃三根冰棒。至於最被推薦的自療方法,是多喝水,有確診者大推說,對應喉嚨痛一定要「多喝水,一定要喝很大量,我後來痛到喝不了水很後悔」。有些人則苦於嘴破,過來人建議多吃維他命B或C,也可用蜂膠。不過不少確診者經過「健康益友」視訊看診,以公費或自費取得中藥「清冠一號」。服用的經驗,多數病友認為有效,有的人一喝症狀全消。也有的是喝了燒退了,但依然狂咳且多痰。有的人認為還是西藥退燒藥有用,一吃人就舒服許多了。至於咳嗽解方,中西化痰藥都有人推薦,也有人說傳統中藥枇朳膏有用,「一天三次, 也比較舒暢」。輕症者:即使篩陰 仍有不少新冠症狀一時半刻好不了如今隨著許多人慢慢居隔期滿,許多輕症者分享,即使篩陰了,仍有不少症狀一時半刻好不了。例如「確診八天後依然會拉肚子、會喘會咳半個月了依然還有咳嗽和痰、鼻塞、流鼻水」。有的人以為快好了只剩一些鼻涕,「結果今早起來喉嚨感覺跟發病前很像,卡卡的」,或是「以為是空氣太乾,但多喝水也沒比較好」。有人說,聲音會沙啞很久。有的確診者兩周後依然會心悸、喘 、微咳、拉肚子。有人提到第十天解隔還在頭「巨痛」,有的人逾一周頭仍隱隱作痛,躺一躺還忽然暈眩,得靠止痛藥來幫忙。有些人接近解隔仍一直覺得有痰,心臟偶而刺痛。輕微的咳嗽和胸悶似乎是很常見的解隔後症狀。甚至有病友說,自己快篩轉陰依然頭痛鼻塞,讓他都要懷疑是否「快篩壞掉了」。所以,不少病友都覺得,即使已解隔離,但都共同感受,Omicron可能比一般流感傷身,都說可能得調理一陣子,才能真正恢復元氣。除了身體的症狀,很多病友說居家照護時很焦慮很無助,「心很累」,尤其求助無門更讓人心煩。很多居隔者都說彷彿被遺忘、被拋棄,一人獨自隔離,各種專線都打不通,連健保快易通的填寫方式跟陳時中部長示範的不一樣,「生病了還要處理這些,真的讓人很頭痛」。誠如一位居隔者分享說,他沒有什麼症狀,如果有,就是「心酸無助感」。【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想要做好防疫對抗疫情,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建立起自身的免疫力更是重要!今天就讓林凱信醫師,和大家介紹排毒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腸胃道,讓我們一起顧好腸胃道、提升免疫力。腸道的免疫系統佔人體總免疫細胞 7-8 成,若有發炎現象導致內膜增生,就會長出瘜肉,不過長瘜肉 就會得大腸癌嗎?林凱信醫師分享,大腸癌大多數是由腺瘤性瘜肉演變而成,這邊也列舉 5 個大腸癌容易找上門的族群,讓大家都可以替自己與家人朋友多留意。1.重度肥胖者2.有抽菸、喝酒習慣者3.愛吃紅肉、加工食品者4.有家族病史者5.五十歲以上的長者林凱信醫師也提醒,無論你是否為危險族群的其中一員,都務必要確實掌握以下的預防指南,並且定期篩檢,才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唷!6招預防大腸癌一、減少吃「隔夜菜」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許多大腸癌友在罹癌前,會食用反覆加熱的剩菜剩飯,並且用餐時間不定時,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二、養成健康排便習慣注意排便時間是否落在 1 天 3 次到 3 天 1 次,上完廁所後也應該要多檢查糞便顏色與形狀是否異常。三、多吃高纖蔬菜少吃紅肉、加工肉品,並且多攝取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例如南瓜、花椰菜、橘子等,稀釋致癌物之外也能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四、定期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家族病史,都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可以促進大腸蠕動,有效排出、代謝體內廢物,若你是 50 歲以上無症狀者,應每 5 年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且每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五、定期腸道淨化除了定期健檢,我們也能選擇透過腸道淨化療程,全盤性的了解腸胃道的狀態,例如消化吸收功能是否異常,或是腸內菌叢的生態等,定期排除腸道累積的廢物,確實守護腸道健康。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耳鼻喉科診所、基層院所投入PCR篩檢 5月5日前提名單
國內各大社區篩檢站及醫院急診室篩檢量能不足,民眾下雨排隊PCR,在雨中苦等結果引發議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已積極邀請基層醫療院所加入,提供PCR採檢服務說明,包含全聯會和耳鼻喉科學會都積極響應。陳時中表示,耳鼻喉科也說招募300多家診所,請有意願提供的診所依照自我檢查表檢視,盼在5月5日以前把彙整名單提供到指揮中心,民眾即可上網至公布服務院所前往篩檢。他也指出,醫界抗疫很久,也都有經驗很專業,不用再安排地方衛生局查核,也具有基本防護。若檢驗期間,工作人員有必要時候可作快篩,由指揮中心提供快篩試劑保障大家安全。但外界也表示,有很多基層診所空間有限,也沒有通風換氣系統,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基層診所投入PCR的公文有提到,將大幅放寬採檢空間條件,只要能夠在診間找到角落、用適當方式區隔看診空間,採檢完有噴酒精等基本消毒就可以。羅一鈞說,最好能有通風換氣設備較佳,但沒有要求一定要換氣扇或清淨機,沒有硬性要求,尊重醫師專業評估,請診所放心。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義縣+45例確診 學童16人占36%、明起兒童打莫德納
嘉義縣今新增45人確診,其中居隔陰轉陽14人,接觸者採檢18人,症狀採檢13人。今解除隔離225人、居家隔離513人,確診輕症居家照護153人。縣府規畫重啟防疫快報,邀請防疫專家線上解析抗疫新知,強化民眾正確的防疫觀念與知識。嘉義縣今天增加45人確診,年齡介於1歲至76歲,10歲以下12人、70歲以上2人,其中校園學童有16人、占36%,涉及幼兒園和國小共6所學校。縣長翁章梁說,縣府即日起將重啟每周一、三、五下午1點「防疫快報」,邀專家學者線上直播最新抗疫新知,今邀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長李宜恭就疫情分析、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向鄉親報告。李宜恭表示,國內確診者99.7%是無症狀或輕症,重症及死亡只占0.03%,主要發生在70歲以上年齡層,只要完整接種疫苗,就能預防重症及死亡,年齡層越高、越多劑、效果越好。據美國研究,而且5至11歲兒童重症及死亡機會很低,接種疫苗可以降低2倍住院機率。衛生局長趙紋華指出,明起嘉義縣6至11學童開放在校園及各合約醫療院所施打莫德納疫苗,每劑50微克/0.25CC,2劑需間隔12周。有家長擔心兒童接種後,可能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衛生局表示,多為輕微症狀,恢復狀況多數良好。衛生局說,接種前家長須先填寫同意書,提醒接種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頭痛及發燒為常見的副作用,可多喝水、休息並視需要就醫,如有發燒、感冒、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建議接種。翁章梁呼籲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只要符合接種資格,有疫苗就趕快打,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衛生局將持續加開接種診次服務。
-
2022-05-0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 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
在出國旅遊不易的抗疫年代,許多國人轉而投入台灣山林。但「高山一日遊的風險」,請喜登山者務必參考,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三高及氣喘患者等高風險群。這篇論文是我跟台大實驗林管理處長蔡明哲,以及曹崇銘副研究員所帶領的台大森林醫學團隊,花了一年完成的研究,對於高山症的預防提供相當重要的實證醫學資料。三高未管控好,貿然參加高山一日遊,心血管負擔大。實驗方式是,在兩個小時內,從水里台大實驗林木工廠300公尺的海拔高度,坐車到海拔2600公尺的塔塔加遊客中心,之後直接坐車爬升到2729公尺的鹿林山莊。第一次是在冬至節氣--------2017年的1月1日,第二次是夏至節氣--------2017年6月23日。我們發現在冬至節氣,爬山者的心血管變化特別明顯,收縮血壓可以上升20亳米汞柱,心臟的輸出量(即心臟的負擔)增加30%,手指血氧濃度從98%下降到81%,意思就是2400公尺的海拔改變,竟然可以對心血管造成如此巨大明顯的影響。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的三高病人,如果參加高山一日遊,突然帶來的心臟血管負擔,都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須特別注意。一位喜好登山的同學問:「曾聽說爬山當天早上不要服用降血壓藥物,不知是否正確?」我回答,應該是錯的,必須要吃藥控制好,才可以上山。我們從平地坐遊覽車,或是開車兩個小時內就到8000英尺(2438.4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是模擬快速從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情境,在面對快速缺氧的環境,人體究竟會發生怎麼樣的心血管效應?就是這一篇論文想要回答的問題。面對缺氧、低溫環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更大。面對缺氧時,人類心血管系統的應對方式,就是增加心跳、增加心臟的輸出量,所以為了更高的心搏量,血壓就上升了,這篇研究發現,血壓從120毫米汞柱變成141毫米汞柱,心跳增加了28%。冬天為何風險比較大?主要是環境溫度比較低,和人體溫度的梯度更大,所以體溫散失快,會造成血管收縮、血管阻力更大,心臟必須用更大的力量,來應對環境溫度所造成的血管效應,所以心臟血管的負擔就更重了。有趣的是,在研究中,我們也用停留兩個小時跟一個小時來做比對,在2500多公尺的塔塔加休息兩個小時,那麼高海拔缺氧對心血管的效應就明顯的減少了。所以在登高山的途中,必須休息兩個小時,再往上爬升,那麼發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可以降低。階梯式往上爬適應環境,更需充足的熱量與營養。面對高山寒冷又缺氧的環境,人體要怎麼適應呢?除了必須階梯式地往上爬,適應高海拔的缺氧環境,在缺氧以及寒冷的天氣下,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及維生素,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水分,也需要有補氣補血的食物,以及幫助消化的食物,才能應付低溫缺氧的環境。這個從平地到高海拔的研究,也是相當於研究從夏天到冬天,人類適應環境所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黃帝內經所謂的「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我們才能夠順時而保健康。閱讀論文:Seasonal Effects of High-Altitude Forest Travel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 Overlooked Cardiovascular Risk of Forest Activity
-
2022-04-30 新聞.科普好健康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疫情險峻,但打了疫苗兩劑甚至三劑仍然無法阻擋病毒傳播,根本原因在新冠病毒大小約100個奈米,經由空氣傳染及環境傳播,才是疫情難以控制的主因。針對密閉空間的氣膠傳染來阻隔病毒傳染,才有辦法阻擋病毒繼續擴散,控制疫情。空汙影響免疫功能 易感染環境傳播因素,包括室內通風換氣不足、空汙影響、廁所及下水道系統及氣候因素等。目前學界發現新冠隔離病房的空氣採樣中出現病毒蹤跡,也發現氣膠中的病毒可存活及保有感染力一段時間。氣膠懸浮停滯時間會在通風排氣不佳的空間中10倍增加,因此必須注重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在實證上,二氧化氮(NO2,為交通空汙指標)和PM2.5濃度,與新冠病毒基礎再生數(R0)、發生率、重症率、死亡率等都呈正相關。其次,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需經「ACE-2受體」,研究顯示空汙可能增加ACE-2受體表現,並影響免疫功能,讓感染機率增加、使感染者病情更嚴重。上完廁所 蓋上馬桶蓋再沖當感染者帶有病毒的糞便由馬桶進入下水道系統,在汙水被排放時,也會製造帶有病毒的氣膠或微小水滴,並可能從久未使用或功能不佳而乾涸的U型存水彎(U-trap)傳播至樓上公寓,或在打開浴室抽風扇時,由氣流帶進樓上公寓及其他鄰近建築。建議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原木材質 取代不鏽鋼、塑膠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和塑膠固體表面能穩定存活最久,如能以原木材質的物品取代,會有較好的防疫功效。另外,溫濕度提高,包含日光曝曬,也可能會破壞病毒及減少其存活的穩定性。如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建議如下:1.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要有效對抗空氣傳播,就必須帶動有方向性的空氣流動。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通風排氣專家的規畫下,使用排風扇將室內空氣引出,並監控室內二氧化碳濃度。2.室內環境勤加打掃整理:減少室內懸浮微粒,減少生物性氣膠賴以存留的室內環境,所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就是後疫情時代最簡易的室內抗病毒清潔法則。3.減少室內塑膠椅及不鏽鋼用品,建構芬多精的室內木質環境:建議使用含抑制微生物的芬多精原木來做室內建材,不要加熱處理,不要用化學品塗裝,而是用天然植物油塗裝。4.種植可抑制病毒的植栽及樹木:例如室外植栽薄荷,種植榕樹或樟樹等;室內盆栽可以放置蘭花、窗台則可以有薄荷或菊花,除了居家變得美觀又清香外,這些植物已被證明有抗病毒、細菌能力。5.善用空氣清淨機:使用具有HEPA及能夠殺病毒的分子微粒功能,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尤其是密閉空間中,存活三個小時以上,可藉由此產生負離子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減少密閉空間當中的病毒量。6.抗病毒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含單寧酸的水果跟蔬菜,還有唇形科香草植物,如薄荷、紫蘇、九層塔等。7.提倡森林浴及森林旅遊、保護及增加森林覆蓋率,建構防疫健康宅及健康社區:台大實驗林及台大醫院、日本學者皆研究發現,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或旅遊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進而增加抗癌能力。義大利研究也發現,義大利森林地區新冠死亡率低,可能是與地中海沿岸植物的免疫保護力有關。跟著節氣 食補抗疫1.穀雨剛過,天氣變得又濕又熱,適合農作物生長,但也適合昆蟲,細菌及黴菌滋長。建議除攝取適當的肉類及蛋白質,瓜藤類及綠色蔬菜有助清涼解熱抗發炎。2.蔥薑蒜辣是華人常用主菜配料,建議將辣椒、大蔥、香菜、小黃瓜切絲,用白醋、香油、糖、鹽調味,做成「老虎菜」,有助抑菌及胃口大開。3.清涼湯品可考膚冬瓜茶、青草茶,以及綠豆蓮子、石花菜、白木耳湯,可自己搭配,注意不要太甜。4.疫精期間,預防及輕症患者可每天泡一杯薄荷或薄荷紫蘇茶。家裡也可以準備一些薄荷醇,清涼解熱抗發炎,又可提升血氧量及抗病毒。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陳時中怎忍心把藥師變成血汗勞工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質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應讓藥師變成血汗勞工,表示歐美提供民眾「快篩試劑」, 原則是「便捷」、「快速」、「充足」、「廉價」或「免費」,且一定不會增加醫藥人員的額外負擔,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防疫任務要完成。新聞稿內容如下:在台灣,除了發生過「搶口罩」必須大排長龍、「搶疫苗」必須到處找關係,如今連在外國唾手可得的快篩劑,竟也要來讓民眾排隊搶購,好好的防疫物資發送,竟搞得像第三世界的「配給制度」。藥師是醫療防疫體系的重要成員,「審視藥品」、「調劑藥物」、「交付給藥」都是非常需要專注力的工作,不容許有任何差池,如今藥師面對疫情已經夠忙了,竟還要被迫去充當超商店員,代替政府販賣快篩試劑,陳時中難道不擔心「藥師過勞」嗎?一些藥師向本會反映,陳時中與蔡政府為了掩飾自己「沒有準備好」的防疫疏失,搞了一堆國家隊來轉移民眾注意力,諸如「口罩國家隊」、「快篩國家隊」等等噱頭,說穿了就是自己未能提前部署,不僅搞亂藥師的本務工作,還讓藥師為了那些朝令夕改的販售規定傷透腦筋。疫情期間,藥師的責任更加重大,除了例行配合醫師在用藥上給予民眾詳盡的說明,並審查藥物間是否有交替作用、是否符合藥物特性、劑量是否正確、使用方式是否正確,還可能要協助送藥給隔離者,這一切皆是「專業藥師」必須執行的核心業務,至於販售口罩、販售快篩劑這類工作,難道也需要如此高階的專業人力成本投入嗎?比起防疫把關給藥,販售快篩劑難道沒有其他產業可以委託嗎?進步言之,民眾買個快篩劑竟然也要實名制?還要依身分證字號配給?其中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實是:「陳時中與蔡政府沒有事前準備足夠的快篩劑」。對此,本會與各界醫療公衛專家分析,過去陳時中可能擔心染疫黑數過多,反對實施普篩,也因此從未打算未雨綢繆準備足夠的快篩劑,這樣錯誤的思維,衍生謬誤的決策,最終的結果依然是由基層民眾承擔。本會呼籲陳時中與蔡政府,立即提供「免費」且「足量」的快篩劑,並且簡化民眾取得流程,也請陳時中讓藥師回歸專業,將分發、販賣快篩試劑的工作交給市場機制運作,此時此刻,全臺的醫藥人員都是重要的抗疫防線,切莫讓非專業的工作,影響醫藥人員更重要的使命。
-
2022-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後疫時代藥師陪跑,台大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慢性病患者用藥不能停
新冠肺炎肆虐兩年多,對全球帶來影響,除了民眾日常就醫行為改變,慢性疾病患者領藥的習慣也受衝擊。面對將來臨的後疫時代,除讓遠距醫療、智慧藥局有更自由的發展空間之外,藥師更應回到初心,建立起「陪跑」文化,透過病人提出問題,讓藥師和病人一起為用藥負責,使「醫」「藥」之間的合作協調更順暢。遠距醫療 智慧藥局 法規須及早因應因疫情帶動了遠距醫療發展,台大藥學院院長沈麗娟認為,未來智慧藥局、電子處方箋等技術,要做到確實安全地開出處方,送到正確的病人手上,而且從處方的確認、藥品的調劑、交付及衛教,乃至用藥後的療效和副作用監測,以及透過APP等遠距工具來評估,都是台灣目前的醫藥法規必須正視的議題。然而藥師的角色,在疫情下只能賣口罩、看處方配藥嗎?沈麗娟強調,WHO界衛生組織和FIP世界藥學會已提早因應這些改變,訂出計畫,從未來的藥學教育訓練和技術端著手,台灣也應有更開放的空間,去討論法規調整和醫界和藥界的合作協調。當未來醫療科技大幅往前時,法規要有更自由的空間,讓醫、藥人員的角色有更多元化的可能。回歸以病人為中心 藥師要擔起衛教之責沈麗娟表示,疫情發生以來,許多病人不願去醫院和藥局,因此藥師便扮演提供衛教的重要角色,應讓病人了解「即使有疫情,也要能拿到藥品且正確用藥」,而且藥品只是溝通工具,藥師應聚焦在病人身上,藥師真正的目標是向病人說明為何要吃藥,以及提供正確用藥的建議與服務。沈麗娟指出,藥師是在第一線面對病人的專業人員,不論是在社區或醫院藥局的藥師,都應了解病人的用藥狀況,但受限於現今就醫環境和時間緊縮,藥師和病人互動較少。故目前全台九所大學的藥學系,目前已有七校的就學年限從四年延長至六年,沈麗娟說,這正是對藥學生增加訓練,教育他們如何面對病人、評估病人的臨床治療需求,這也是分級醫療的第一線,而病人可以透過多留意社區藥師的服務品質,在自家社區選擇信任的藥師,做為家庭藥師。高齡化社會 慢性病患用藥不能停歇另外,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慢性病已是普遍的健康問題,應教育患者「每天只要多做一件事」,即是遵醫囑規律服藥,就能落實預防醫學,避免晚年因中風、心肌阻塞等突發問題而長期臥床,享有健康愉快的老年生活。沈麗娟指出,後疫情時代更要慎防病人不願就醫及擅自停止領藥和用藥等狀況。尤其疫情期間抗疫藥物資訊複雜混亂,未來病人接受到的資訊恐將更多元,如何讓病人獲得正確且臨床可用的資訊,也是藥學領域研究者要努力的重點。【專家疫後小叮嚀】慢性病病人一定要與藥師的充分溝通和衛教,為自己的健康負起長期責任,理解疾病、為何要用藥和自身服用藥物的效用以及治療不中斷的重要性,建立自我照護的觀念。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返國探病奔喪14天內PCR、快篩9次 他嘆:鼻孔快戳爛
台灣民眾黨彰化縣黨部大村鄉主任賴俊豪4月中返國探視病重父親,到父親過世2周內,為了進安寧病房、一共做了5次PCR、4次快篩,賴俊豪說,幾乎每天都戳鼻孔下,鼻內都被血塊塞住,他覺得很奇怪,為何要這麼頻繁的做檢驗,快篩劑民眾都搶不到了,難道是中央沒訂定明確規則,才會造成這樣的醫療資源浪費?「鼻孔都戳爛了」賴俊豪說,4月初因有要事到新加坡處理,12日回國前兩天就依規定在新加坡自費做了PCR才能登機回台,沒想到一下飛機就被要求再做一次PCR,並當場發了5支快篩劑給他、告知規定的快篩日期,依規定要求他居家檢疫期間也要依規定日期自行快篩,當時他認為,依規定做既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別人。返台隔天13日要進安寧病房探視時,醫院要他再做一次PCR陰性才能進醫院,賴俊豪說,當下他向醫護表示「昨天才在機場做過,而且是陰性」,但衛生局表示「依中央規定就是要做」,他只好花了3050自費又做了1次PCR。後來賴俊豪的父親病重過世,他居檢請假到殯儀館,又被要求做PCR,所以總計回台12天做了4次PCR跟4次快篩,加上在新加坡做的PCR,2周內共做了9次篩檢,而且他也已打了三劑新冠肺炎疫苗。賴俊豪認為,他每次做的快篩跟PCR也都是陰性,又沒有與確診者有足跡重疊,質疑是否太浪費醫療資源?別人都搶不到快篩劑了,自己怎麼幾乎天天都在戳鼻孔?而且在居檢期間他即使已向衛生局請假奔喪,賴俊豪還是不斷收到警告「已離開居檢地點,違反居檢規定」簡訊,更讓派出所員警不斷打電話追他著跑,還有一次明明在家裡,也因防疫中心資訊錯誤,導致員警還要到他家來確認人在不在,訊息的不同步,浪費不少社會資源。台灣民眾黨彰化縣黨部彰化區主任王孝裕說,返國民眾依規定進行PCR或快篩的日期如何搭配?中央應訂定明確的規則,訊息聯繫也應同步,民眾才能有所依循,否則類似的返國探病、奔喪民眾,若幾乎天天都在「戳鼻孔」,不僅增加醫療資源與醫護人員的負擔,也讓民眾無所適從,且依俊豪在新加坡篩檢經驗,新加坡不管快篩或PCR都比台灣便宜很多,接下來進入疫情大爆發時期,中央更應該有一個收費準則,讓大家安心抗疫。彰化衛生局表示,此個案屬於居隔期間外出探病、奔喪的特殊個案,行程包含出入醫院和殯儀館等地較一般居隔民眾複雜,都是依照中央規定執行快篩或PCR檢驗。
-
2022-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
「充足的口服藥物是達到與病毒共存及減輕確診者恐慌的最重要解方,政府必須不惜代價使命必達。」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多次強調,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的重要關鍵。新冠抗疫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之比較目前口服藥有兩種,分別是輝瑞的「Paxlovid」,還有默沙東的「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兩種處方藥皆可用於確診後可能發展成重症的族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12月陸續通過緊急授權使用。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在出現症狀的三天內服用輝瑞的Paxlovid,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可降低89%。以香港死亡人數達八千人計算,約可減少一成,即八百人的死亡風險。至於默沙東的Molnupiravir,起初報告顯示,在出現症狀的5天內服用,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則可降低約50%,但根據國外實際使用經驗,Molnupiravir降低重症或死亡風險約30%。Paxlovid由「Nirmatrelvir」和「Ritonavir」組成,Nirmatrelvir是蛋白酵素抑制劑,可暫時阻斷冠狀病毒繁殖所需的酵素,讓病毒無法複製;Ritonavir則可活化Nirmatrelvir,延長在體內的效用。但不過可能造成胃腸不適、肌肉痛和高血壓等,也和一些藥物可能會有交互作用。Molnupiravir是口服抗病毒藥物,也能阻止新冠病毒複製,主要是干擾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當病毒繁殖時,會將藥物送入病毒核醣核酸RNA裡,每次複製都會增加,最終導致突變過度,病毒完全複製,然後自行消失。上述這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作用機轉都不在棘蛋白上,因此一般認為,面對Omicron變異株仍然有效。 衛福部食藥署於今年一月八日通過,「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專案輸入,是國內第一個取得緊急授權EUA,且在台進行臨床試驗,亞洲除日本,我是第二個使用該藥的國家。食藥署於一月十五日署宣布同意「Paxlovid」專案輸入。兩款抗病毒藥物皆適用於發病五天內輕中症患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四月十一日表示,已與輝瑞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70萬人份口服藥物Paxlovid採購合約,其中35萬人份藥物將於今年第二季前運抵國內。四月十四日時,指揮中心宣布「Paxlovid」到貨約4100人份,繼今年1月底到貨3200人份後,共計7300人份。陳時中說明,原本採購2萬人份的藥物,但參考先進國家口服藥物儲備情形,因此採購國內總人口3%數量的口服藥物,共70萬人份,其中35萬人份將於今年第二季前到貨,另35萬人份採開口式合約。民眾如何取得抗病毒口服藥?至於民眾如何取得抗病毒口服藥?指揮中心四月十一日公布輕症在家領藥方式,並不包括確診者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並非染疫就要吃藥,參考文獻適應症為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下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才需用藥,因此集中檢疫所可配發藥物,醫院也有醫師可開處方;未來若納入65歲以上也可輕症在家,才會有處方開藥和配發藥物機制。陳時中則表示,藥物的適應症對象,視情況隨時滾動修正。不過居家隔離時原本有慢性病需求者,指揮中心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由醫師看診開立處方,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由藥師調劑送藥到宅取得藥品,或親友代為領藥。美國今年二月歸納重症高風險因子,詳列20大類,包括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失智症、長期臥床等,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四月廿日表示,將盡快公布新版領藥方案,將比照美國以正面表列供醫師勾選,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等都會包括在內。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百萬確診也不怕?專家一致:抗疫新戰場決勝在分級醫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以香港、紐西蘭染疫率推估,台灣可能有15%人口染疫,換算這波Omicron疫情確診人數總和約為365萬人。專家分析,如果有認真篩檢、改以快篩陽性作為確診標準,大約一個月就會達到此保守預估數字。不過,因還沒放掉防疫規範、匡列隔離行政流程令人懼怕,進而使人逃避快篩,確診數字仍將低於真實數字。但不論數字大小,三位專家都同意,當台灣邁入數百萬人確診階段,「輕重症分流」最重要,抗疫主戰場從公衛轉向醫療,不再強烈匡列隔離。社會大眾必須監督政府,「口服藥買足」、「兒童疫苗備妥」,「診所及社區藥局很方便取得快篩及抗病毒口服藥」,讓醫院專心幫助急重症度過難關,如此一來,防疫工作就能慢慢走向佛系。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各國大流行情境不同,台灣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國家染疫率。比如紐西蘭這波染疫率15%,背景因素有今年二月起不再要求戴口罩、放寬入境條件,當時紐西蘭也沒有那麼多口服藥,疫苗保護力開始消退,在在都與台灣現況不同。因此陳秀熙建議,若以紐西蘭的15%推估台灣確診數,數字頂多只能用於估計口服藥或儲備醫療量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15%並不高,以指數型成長來看,大約一個月就能達到,但光以現在疫情規模,防疫已開始混亂。例如政府一邊喊著要減災,一邊又繼續實施清零思維的強烈匡列隔離措施,清零和減災兩個觀念互相拉扯,人民行為也開始不照政府規劃走。黃立民指出,民眾因懼怕行程流程,不想被匡列、不想跟衛生單位打交道,就算自己快篩陽性也是偷偷丟掉、裝作不知道;默默買吃、自我隔離,至少還能保有自由。「都已經在發生了,這是人性,也是好事,代表民眾接受輕症,也能自己處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染疫率20%是較合理的預估,但確診數字與診斷標準、篩檢積極度有關。盛行率不高時,快篩偽陽性也較高,不適合用快篩當作確診標準,現在盛行率提高,快篩準確度也提高,用快篩陽性取代PCR作為確診標準,又便利又準確。不過,現在問題是無症狀太多,不知從何篩起,所以「當確診多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公共衛生問題,而是醫療問題。」三位專家都一致認為,現階段重點在輕重症分流。陳秀熙表示,在美國,確診就拿一個療程的口服藥回家吃,醫療量能都保留給中重症治療。陳秀熙說,再貴的疫苗都買了,為了抑制輸入性通膨也補助了,當然也要捨得花錢買口服藥,「這是維持正常生活及經濟活動最重要、最值得的投資。」黃立民建議,若口服藥還沒有多到每個診所都配,至少公布各區哪些藥局有藥,讓民眾可憑醫師處方去領藥。「緩嚴、減重」是施文儀給目前防疫的建議。他說,意思是疫情可以嚴峻,不怕數字高,但要控制緩緩地變嚴峻,而且「重可以變輕、輕可以變好」。關鍵就在抗病毒藥物要夠,基層診所和社區藥局成為民眾最方便取得快篩和抗病毒藥的管道,醫院專心用最先進的醫療幫助重症者度過難關。政府要怎麼控制疫情緩嚴?施文儀建議,可以用醫療量能負荷程度作為安全指標,超握容許範圍時,可考慮緊縮防疫措施或擴大醫療量能。至於民眾自身,首重完整接種疫苗,其次可用「清零」態度執行個人防疫、預防自己受感染,但看待大環境疫情時,則要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不要看到數字高就緊張兮兮。「陳時中若有意參選,現在每日才千例,就是最佳時機。」施文儀說,接下來重頭戲是預防確診重症死亡、提升在家照顧諮詢就醫方便性。陳時中可以找一個對臨床實務、各級醫院運作、健保體系都很熟悉的人來接任,就是華麗轉身之前的好安排。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幼童、長者怎買防疫保單?專家:市面上3張保單首選
近日國內確診人數激增,又帶動一波「防疫保單之亂」,但市面上防疫保單大多有投保年齡限制,欲幫孩子投保防疫保單的家長,應仔細看清楚是否0歲以上就可投保,專家指出,目前市面上有3張0歲可投保的保單是首選。近日不少民眾開始瘋搶高額理賠的保單,昨日不少產險網路投保頁面都被擠爆,也有產險業者緊急宣布停售,不過,觀察市面上現售防疫保單,大多都限定15至20歲以上才可投保,且投保年齡上限多為75歲,換言之,兒童及高齡長者投保的難度提升,不易獲得保障。▶國泰產險的「疫定平安」專案(0到75歲):保費689元▶和泰產險的「抗疫守護計畫3.0」(0到85歲):保費1046元▶兆豐產險的「法定傳染病全民防疫專案」(0到85歲):保費1086元保險專家提到,其實目前多家產險業銷售0歲就可投保的防疫保單,其中有3張近日都頗為熱銷,第1是國泰產險的「疫定平安」專案,0到75歲皆可投保,目前僅剩「A99」專案,保費689元,若接種疫苗後確診,則有法定傳染病醫療保障一次給付補償金1萬元,加上住院日額2000元、隔染隔離費用6000元。第2是和泰產險的「抗疫守護計畫3.0」,0到85歲都可投保,不只兒童可投保,也是高齡長者可選擇的保單,目前也僅剩「計畫二」可投保,保費1046元,法定傳染病補償金5萬元、隔離補償金2萬元,加上住院日額3000元、加護病房日額3000元。第3是兆豐產險的「法定傳染病全民防疫專案」,投保年齡為0至75歲,保費1086元,確診賠5萬元、隔離賠2萬元,住院日額2000元、加護病房日額2000元。國內產險業者表示,保單有年齡限制,主要是各業者基於風險、難以掌握精算統計資料,各自有各自考量,因現在疫情嚴重,各公司考量風險胃納,多張保單都已停售,隔離給付類型的商品,「未來應該是不會再推了」,未來設計推出新保單,應會轉向針對確診後醫療的保障為主,保費也會相較便宜,確診後的住院醫療保障可望提升。保險局長施瓊華也表示,即使部份防疫保單下架,保險公司仍會改版後再推出新商品,因當初設計的防疫保單與現今防疫環境不同,民眾可以放心,不會沒有防疫保單可買。另一方面,本土疫情燒進校園,部分兒童、學生被匡列隔離,連帶家長也要陪孩子隔離,但各家產險公司防疫險理賠標準不一,有的有理賠家長隔離,有的卻不賠。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表示,主要看防疫保單的被保險人與保單設計,若保單設計是被保險人被衛福部疾管署匡列隔離才會啟動,家長陪小孩屬於「自願」隔離,就不在契約理賠範圍內。至於近期確診個案大部分以輕症為主,指揮中心已頒訂指引,輕症者將「在宅照護」,致部分防疫保單賠不賠?施瓊華表示,有些防疫保單保障項目和醫療有關,例如保戶確診被送至醫院、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進行治療,防疫保單會理賠,因應接下來「在宅照護」,會請保險公司理賠從寬認定。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聞眼/口號防疫 難安民心
我國於三月七日起縮短入境檢疫期,逐步放寬防疫規定,本土疫情延燒擴大,昨新增七四四例,創下這兩年多疫情來的新高紀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再強調「這是可預期結果」,單日染疫人數從原本可能破千,變成不排除單日破萬,對於民眾的恐懼不安,則以「可以緊張,但不要恐慌」輕輕帶過。台灣從來不缺口號,蔡政府日前提出「新台灣模式」,言辭之間充滿濃濃政治意涵,民眾如果不能依循政府規範,無法安心、充滿恐懼,就不愛台灣;徒有華麗文宣口號,指揮中心始終沒有給出具體防疫建議,例如單日確診人數破萬時,國人如何自保,公司行號如何因應,「正常生活」如何維持,空泛說詞都令人無所適從。蔡政府欲向其他國家看齊,鬆綁入境管制及相關防疫規定,理應預料本土疫情這把火一定會燒起來,但迄今仍缺乏完整配套措施,指揮中心一邊告訴民眾「染疫不可怕、均為輕症」,一邊又嚴格疫調、匡列,先關十天再說。政策作為充滿矛盾,也使得民眾面對病毒,防疫新生活該緊該鬆,全沒個準,難道得看指揮官陳時中心情進退?「九成九感染者為輕症、無症狀」,在指揮中心不斷宣導下,國人了解染疫並不可怕,就跟感冒差不多,但擔心的是被匡列為親密接觸者,甚至為感染者後,必須面臨的生活困境,例如,居家隔離、照護,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檢疫、隔離等場所,且無法工作,少了收入,小孩無人照顧,這些困擾遠遠勝於染疫。在過去兩年多抗疫歷程中,陳時中常說,防疫最重要的就是「得穩住」、「心頭抓乎定」,要民眾「心頭抓乎定」,靠的是明確的政策指引與完善的防疫戰略物資準備,但政府顯然做不到。如今本土疫情大爆發,預估染疫人數可能超過二十萬,人心惶惶,卻看不到政府穩住民心的具體作為,人民、校園、企業議論紛紛,焦慮難休,台北市長柯文哲還預告要打「長期戰」,真的要繼續這樣「累死三軍」嗎?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床護理費比水電工還低 蔡壁如曝醫護3困境淪血汗工廠
本土疫情爆發,醫護人員壓力倍增。擁有近30年護理師經驗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指出,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凸顯醫護面臨「錢少、事多、醫糾纏身」的困境,宛如血汗工廠,其中每日每床的住院護理費居然不到700元,比水電工還低,她呼籲,護理師待遇應檢討、護病比需精進,行政院並應盡快提出醫糾法版本,避免醫護人心惶惶。「你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蔡壁如指出,在疫情壟罩的過去兩年間,這個句子耳熟能詳,然而身為抗疫最大功臣的醫護人員,卻是在疫情下面臨禁止出國、限制休假、拖欠防疫津貼等處境,「可說是真心換絕情!」蔡壁如表示,面對疫情之所以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限制,無非是因為人力不足,才需要透過各種措施確保醫護留在第一線執勤。以護理師為例,2020年每千人所對應的護理師人數,美國為12人、日本為11.8人、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為9 人,台灣卻僅有7.6人,而台灣雖有30萬人領有護理師證照,但實際執業的僅有18.4萬人,代表超過三分之一持有證照的人選擇不執業。「究竟是什麼澆熄了護理師的滿腔熱血?」蔡壁如分析,首先是「錢少」,到了2020年每日每床依然只有健保點數752點,若以1點約0.9元計算,每日每床住院護理費居然不到700元,比水電工還低;接著是「事多」,2022年1月的全日三班平均護病比為1比8.05,相較於美、澳等國,依科別護病比多低於1比6,而根據2014年的國外研究,護理師每多照顧1名病患,病患30天死亡率將提高7%,換句話說,護病比1:6和1:8的差距,不僅代表台灣護理師的工作量多出25%,病患住院30天的死亡率也將提高14%。此外,台灣醫護也面臨「醫糾纏身」狀況,依據2009年研究,台灣每38.8天就有一位醫師被定罪,世界第一,相較於他國的醫療糾紛多為民事訴訟,台灣有80%為刑事訴訟,而定罪率卻僅有25.6%,可見濫訴率高,讓醫護身心俱疲。蔡壁如主張,護理師待遇應檢討,保障護理師權益;護病比仍需精進,減輕護理師負擔同時提升病患就醫品質;行政院應盡快提出院版醫糾法,避免醫護人心惶惶,她呼籲,政府應終結醫護血汗工廠,醫護願守護人民站在第一線,「請政府做醫護最堅實的後盾!」
-
2022-04-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可阻斷新冠感染!陽明交大開發「淨冠方」讓高危族服用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中藥包,被證實透過蒸汽法或服用方式,能夠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許中華表示,該藥物屬於處方用藥,未來可供機組員、醫護人員等前線高風險人員服用,減少病毒感染機會。許中華說,「淨冠方」是依據2003年SARS抗疫經驗、臨床心得所製作,成分由連翹、黃芩、柴胡、厚朴、藿香五款草藥所組成的,可清熱解毒、清肺火、瘴癘之氣、治腸胃,可達到病毒弱化等減毒效果,適合感染風險高者使用。舉凡篩檢站、加護病房、負壓病房醫護等高危險對象,建議一天服用一至二包,約每五至七天可服用一次,症狀有改善可以變成半包。「若初期服用的早,趁病毒還沒有跑到體內,可以越早病毒將排出去,達到『衛氣營血』功效。」陽明交大傳统醫藥研究所教授傳淑玲、藥理所副教授兵岳忻等人所组成的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證實,餵食淨冠方的小鼠於兩天後,體內負責與冠狀病毒結合细胞受體的ACE2與TMPRSS2表現量著降低,有效阻斷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研究成果更登上著名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副教授林東毅指出,這帖藥方除了服用外,也可以遵循中醫蒸汽法模式,讓鼻腔吸收,讓藥材迅速進入鼻腔和肺部,進而改善感冒症狀,實驗結果也發現肺臓細胞上與病毒結合的ACE2蛋白受體表現量著降低,有效減少新冠病毒於體內複製。傳淑玲表示,目前該藥物為處方用藥,必須經過中醫師開立,其弱化及減毒效果過去台灣尚未大規模時,曾提供給超過千名的前線護自願服用,當時有九成受訪者表示服藥一周後,喉嚨痛、咳嗽及頭痛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且服用後無不適副作用,更有八成六願意作為防疫用途。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指出,「淨冠方」被證實可以降低感染病毒感染,更能作為接種疫苗後輔助及減毒防護,後續將循AZ疫苗模式公益授權,未來希望找到適合廠商合作,讓更多需要民眾能夠服用。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曝取消實聯制時機 朝社交距離APP破1200萬用戶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接受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預估以現在的疫情推算台灣4月底本土案例數將會破千,台灣目前的醫療量能,可以承受約4萬名的重症患者。他表示,台灣未來一定會走上免隔離之路,但會比國際慢,先觀察各國狀況後再評估開放,而國內也漸漸走向科技防疫,實聯制礙於後續還要處理,希望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當該APP用戶破1200萬人就朝向取消實聯制規畫。陳時中表示,Omicron疫情發生至今,本土受到威脅大約是從三月底開始,四月一路開始發展,從100多例到現在連續3天400多例,他估計四月底本土案例將會破千,高風險區域以過去經驗來看將是在北北基桃,目前其他縣市的疫情都還是可以控制,不明感染源傳播鏈不多,雙北不明感染源相對多,希望各地政府可以共同抗疫,不要讓疫情起來得太快、自主應變要做好,恐慌是沒有必要的,但起而行是有必要的。陳時中表示,以周邊的國家疫情爆發的速度,如韓國規模大約是62萬到68萬人確診,台灣以此模組下去看,累計確診的案例應該會到20萬人左右,台灣目前醫療量能布局,不會再以過去完全降載、清空,只照顧新冠病人為主,Omicron走向輕症化,醫院不能再只以收新冠病人為主,很多疾病對於生命的威脅更勝於Omicron,因此醫院現在採取二者並重,不要降載得太過分。陳時中表示,若台灣的確診規模達到40萬人,醫院收治重症患者,現在是可以容納收治大約4萬名的重症。其餘則是到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館、居家照護等方式處置。集中檢疫所目前大約有6327間未來將會再增加1000多間。近期歐美國家都已鬆綁邊境,入境免隔離,鄰近的日本也逐步開放。陳時中表示,台灣總有一天會走到免隔離之路,但不會是現在,台灣要再觀察,多等幾天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讓政府能做最好的政策決定。未來逐步走向解封,又碰上大量確診案例。陳時中表示,未來朝向取消實聯制,因為現在匡列的速度趕不上病毒,民眾確診後一定要自主通知親友主動篩檢,而接觸者希望能透過台灣社交距離APP提高警覺,他表示,如果台灣社交距離APP的使用戶超過1200萬人,實聯制將朝向取消。
-
2022-04-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病毒侵府 陳時中:未來2周疫情關鍵 全民自主應變
Omicron病毒幾乎燒進總統府,包括副總統賴清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等,原本都要自主健康監測。陳時中指出,未來二周將是疫情關鍵期,呼籲全民應自主應變。專家指出,病毒已遍地開花,指揮中心應加強宣傳,今起每位國人每天都要有「自主健康監測」的能力與應變方式。蔡總統本周三邀集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蘇揆、衛福部長陳時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疾管署長周志浩及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市長陳其邁是視訊),至總統官邸召開防疫會議;當天下午在民進黨中央黨部主持中常會,與會者包括中常委、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副秘書長林飛帆、林鶴明等人。指揮中心原本通知這些人都必須自我健康監測,昨晚卻大轉彎,以總統蔡英文PCR採檢結果為陰性,總統府其他工作人員採檢也為陰性,原本需要自主健康監測的對象,統統解除監測,但與總統密切接觸的總統府相關人員,包括總統辦公室主任、發言人、隨身秘書、總統座車駕駛與座官、總統寓所工作人員等,仍繼續進行自我健康監測。病毒不只燒進各政府機關,且傳播速度迅速,台北市長柯文哲昨預言,未來幾天感染數應會再上升。從防疫角度看,當遍地烽火更難消滅,感染狀況太分散、太零星,不是一次就可以殲滅。 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以台灣新防疫模式與各國疫情發展數據比較,由新加坡發展推估國內未來死亡數,較去年五月大流行新增三至四倍的人染疫,死亡個案可能達三千人;若以歐美國家數值推估達六至七千例死亡個案。陳時中昨天指出,各種估算都可能,若從疫情最為嚴重的香港數值推估,較去年五月疫情死亡數增廿六倍,目前每百萬人死亡數一千一百多人,日本為每百萬人死亡數二二五、澳洲約二五○、紐西蘭八十七, 對台灣防疫還有些信心,應不至於到香港。陳時中說,以其他國家經驗,約一至兩個月疫情才會達高峰並開始下降,因此這兩周非常關鍵。抗疫已兩年多,過去都是等別人交代該怎麼做,現在應轉變成自己怎麼做,如有確診者足跡或有症狀,可自行快篩或做PCR採檢,遭匡列或確診要通知親密接觸者,若做得愈好,全民防疫就愈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未來可預期感染者會不斷增加,每人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確診者,現在已經不是等待匡列再來篩檢,人民意識要提高到自我篩檢、提早就醫用藥。他呼籲,每個家庭至少要備妥每人至少一份的居家快篩,指揮中心一定要用力宣傳,幫助國人內化成習慣。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一周破3百例2個月內恐達高峰 陳時中秀3國數值比對
國內自4月1日突破一百例後,4日突破兩百例,7日再破三百例個案,引起民眾擔憂數值將「指數型爆發」成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個案數成長參考國外經驗發現,一至兩個月之間會到達確診高峰,此時對抗疫情要特別小心。外界急詢問「台灣疫情將變得如何?」陳時中也表示,「疫情不容易真正估算,參考南韓、紐西蘭、香港情形,台灣382例看來很多,但是每10萬人,大約1.1人確診,曲線幾乎是平的,與國外大規模疫情無法比。」陳時中說,參考南韓數值,在1月9日開始有比較多個案,直到3月這段時間,經過大約兩個多月才達到疫情高點,另外紐西蘭在2月中開始到3月中,也達到高點,香港則上升較快,2月初到3月初達高點。他指出,根據疫情研判從開始到成長,大約都是一到兩個月之間,才會到達高點,且有些規模較大、有些較小,要估計精確很難,「未來一兩個月是對抗疫情要小心,無法期待疫情不起來,但希望是緩坡上升,對於社會經濟及乘載量能等影響相對比較小。」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疫情時代怎正常生活?陳時中稱戰略戰術沒矛盾
全台疫情多線延燒,中央昨卻宣布放寬解隔條件,雙北再要求中央說明「要共存還是清零」。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疫情時代怎麼正常生活?可以的話,他無罩唱歌也不會被罰三千元,所以這都是口號,至於「穩健開放」更不用說,因為這個開放已讓「台灣社會遍地烽火」。他再向中央喊話:「你希望共存,不過現在要清零,那要講清楚。」針對各方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仍表示,「(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在不限制和妨害過大的情況下積極抗疫;做好積極抗疫方法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戰略戰術都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本月一日提出防疫、經濟並行「新台灣模式」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表示,「新台灣模式」就是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所以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都不改變;只要醫療量能能夠負擔,雖然確診數會增加,但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以上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必擔心,可以一步步穩健地來開放,過正常生活。柯文哲說,如果一道命令無法畫流程圖,就是空口說白話;疫情最後還是要共存,因台灣邊境不可能永遠不開放,永遠戴口罩,「問題是怎麼度過去,這才是問題,到目前我們都不知道。」陳時中說「正常生活、積極抗疫」,柯文哲反問,疫情時代怎正常生活?「我唱一首歌也不會被罰三千元」,正常生活又要積極防疫,這兩者都是口號。對中央宣布放寬解隔條件,柯文哲當下反應是「這樣的話會燒不完」,會有漏網之魚跑到社區,要有心理準備,確診者會繼續上升。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大多數民眾都聽不懂「新台灣模式」的意思,中央應該清楚說明、講明白,究竟是要與病毒共存還是清零,地方政府才好執行。新北副市長劉和然也喊話「不要口號,而是要有明確做法」,不然會累倒第一線基層人員。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83、連3日破百例 陳時中:打3劑 匡列擬鬆綁
昨新增一八三例本土個案,再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紀錄,也是本土病例連三日破百例。案例擴及全台十二個縣市,北至基隆,南到墾丁,另有六十六人零星個案尚待釐清感染源。儘管案例數持續增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防疫戰略方針為「趨近正常生活的積極抗疫」,即日起鬆綁感染者解除隔離條件。另外,只要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未來可能縮短健康管理天數,甚至不予匡列。與病毒共存 府院密集討論據了解,從春節後到上周,各部會官員都曾到總統官邸開會,針對「與病毒共存」已有多次討論,上周蔡總統也曾找衛福部及相關官員開會,台灣「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已很明確。新增本土病例為九十八例男、八十五例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八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三月卅一日至四月二日,其中包含九十例無症狀感染。新北+71 基傳播鏈增45例個案分布的縣市,以新北市七十一例最多,其次為基隆市卅九例、桃園市廿二例、台北市十九例、新竹縣十五例、宜蘭縣七例、台中市及屏東縣各三例、新竹市、金門縣、高雄市及花蓮縣各一例。在群聚傳播鏈方面,基隆小吃店新增四十五例居冠,以及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廿例、台中婚宴十六例、中和社區十四例、桃園舞蹈老師九例、大潭電廠八例、桃園工作室四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一例,另有零星通報六十六例,正疫調中。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指揮中心放寬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另修訂「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避免醫療量能緊繃,並解決醫護人力短缺問題。陳:防疫戰略戰術沒矛盾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連日批「防疫不要拐彎抹角,不然會死得很慘。」雙北市長都要求中央必須對清零或是共存講清楚。陳時中說,「(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在不限制和妨礙過大的情況下,積極抗疫,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戰略戰術都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不因零星確診停辦大活動如果疫情嚴峻,是否暫緩、停辦演唱會等大型活動?陳時中表示,不會因為有一、兩個確診者參與演唱會等大型活動,就要求停辦,「停也沒用,因為已發生」,若工作人員大量染疫,就要更換工作人員或停辦。至於基隆「類普篩」反應不佳,陳時中表示,試劑材料都已經提供到位,相信「有做、沒做,都有積極的意義」,可做為未來執行這類規畫的很好經驗。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再嗆防疫戰略不清 陳時中:戰略戰術沒有矛盾
疫情持續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上午受訪再嗆陳時中,「如果下一道命令下去,無法畫SOP,沒有畫路徑圖,那就是空口說白話」,認為防疫不要拐彎抹角不然會死得很慘。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不限制和妨害過大的積極抗疫。陳時中表示,積極抗疫中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都是要做好的方法,戰略戰術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他表示,現在全世界無法事前估算多少人染疫,只能說傳染範圍大波、小波,而觀察這麼多,儘管許多模型但變數實在太多很難直接推算。陳時中表示,從去年5月的經驗可知,個案數到百例左右,疫調速度就會變慢。前段時間就很注意,也有請記者幫忙填寫疫調報告來作為修正,希望發展自主應變,包括設置企業防疫長等等。民眾若警覺性好,自己有警覺快篩或即時通知朋友,對於疫情控制很有幫助,積極防疫也會做得更好。對於基隆類普篩實施時程,陳時中表示,材料都已提供到位,基隆將透過民政、衛政、警政單位協助進行,但「有做沒做都有積極的意義」,沒做也讓指揮中心知道有些地方的不可行性,都是很好的經驗。他表示,基隆試辦後或做得成功,未來在接觸者匡列上就能縮小匡列範圍。另針對抗病毒藥劑購買,陳時中表示,藥物進口有很多冗長審查程序,加上現在藥品也都還在做安定性試驗,如果效期不夠長,光是進口就耗掉很多時間也無法準備太多,若藥廠,如輝瑞,提出申請效期延長就會大規模購買。
-
2022-04-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窩心!確診學生90度鞠躬 向全身隔離衣巡房醫護感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基隆新增20例確診,基隆小吃店群聚案累計已經破百、有115確診個案,並有5個學校傳出疫情,目前有多名學生被收治在部立基隆醫院。醫護人員說,目前患者情況都相當不錯,雖然住院仍每日透過視訊上課,有一名學生更是每每都以90度鞠躬,向穿著全身隔離衣巡房的醫師、護理師表達感謝,讓醫護覺得好窩心。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院長林慶豐昨與副院長陳韋達、秘書李玲美、護理科主任姚文真及護理長莊美慧前往專責病房護理站,透過視訊與電話關心確診被隔離住院的學生,為收治的確診學生打氣加油,並依年齡每位分別致贈藍寶堅尼大牛及保時捷911跑車的3D拼圖等益智遊戲禮盒。林慶豐說,今天開始有4天連假,希望玩具陪伴孩子們度過兒童清明連假與在病房的漫漫時光,平安渡過這段人生艱難的時刻,早日康復回家。目前在基隆醫院隔離治療中的學生,年齡約6歲至17歲,都相當積極向上,即使在住院中,仍每日透過視訊上課,遠端學習不中斷。在專責病房護理師眼中,這群孩子乖得惹人憐愛,一名護理師說,其中有一名學生,每每都以90度鞠躬向穿戴全身隔離衣巡房的醫師、護理師致意;而最年幼的一對姊妹花,在父母陪同下入院治療,雖年紀還小,但也不吵不鬧,相當乖巧。林慶豐表示,提醒所有基隆民眾配合政府的快篩自行檢測,如快篩呈現陽性請盡速通報衛生局,並至指定醫院PCR檢測,減少感染的風險,口罩也要戴好戴滿,保持安全距離,齊心抗疫。
-
2022-03-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清明連假掃墓分流 遶境須打3劑、禁鑽轎腳搶轎
疫情升溫,清明節連假四天將至,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呼籲,民眾不要集中於清明節當日掃墓,應分流祭祖;四月八日登場的大甲媽遶境,除禁止鑽轎腳、搶轎,宗教執事人員、工作人員、信徒及民眾等都需提供三劑疫苗接種證明向主辦單位登記,取得識別證、沿途隨身攜帶。至於政治人物可以到處跑攤嗎?陳宗彥說,「這方面沒有特別規範。」指揮官陳時中則說,連假期間仍應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防疫,「戒慎但不恐懼」是抗疫基本原則。陳宗彥表示,這次清明連假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第三個清明節,希望民眾分流祭祖掃墓。各縣市應實施入塔總量管制,依照可容留人數規畫動線;部分縣市管制較嚴,只能在戶外祭拜,不能進塔內,還請民眾多配合。遶境方面,暫停鑽轎腳、搶轎等無法保持距離的儀式。參與遶境者必須先持接種證明,申請識別證,信眾應避免夜間在路邊席地而眠,並戴好口罩,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沿途提供餐點,應以盒、碗或密封包裝餐點為原則,碗裝須加蓋,避免現場分裝,且不可邊走邊吃。大甲鎮瀾宮表示,全力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凡是施打三劑疫苗,並下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或其他疫苗證明,大甲鎮瀾宮就會提供「疫苗3OK」識別證。不過,一名大甲媽信徒說,參與遶境者有很多是自發性香客,有些是觀光客、學生、沿路居民,他們臨時加入隊伍,怎可能臨時申請識別證。
-
2022-03-24 癌症.抗癌新知
當歸萃取物降低腦癌復發 花蓮慈濟抗癌有成
十多年前花蓮慈濟醫院發現,當歸萃取物可以治療癌症,進而開發標靶抗癌藥物,可有效治療惡性腦瘤,近年再成功研發胰臟癌新藥。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慈院致力研發各式癌症治療方案,要成為癌症病人的最後希望。林欣榮指出,成立慈濟醫院的目標之一,是讓中醫中草藥發揚到全世界,慈院團隊自2001年起投入中草藥萃取物的研發,從當歸中萃取出小分子正丁烯基苯酞(z-BP),成功開發標靶抗癌藥物。腦癌幾乎被視為不治之症,林欣榮說,當歸萃取出的z-BP可調和人體細胞的穩定性,讓已變異的細胞重回正常運作,且沒有明顯副作用,此即中醫強調的「祛邪扶正」。此標靶藥物已治療十多位腦癌病人,第一期的人體實驗成果也發表在國際期刊。腦癌復發患者使用傳統抗癌西藥,以往只能存活約4個月,但慈濟的病人初步成果平均存活超過17個月。一位43歲腦癌復發患者,經過慈濟開刀治療後,至今存活超過2年。這項發明獲得多國專利,也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台灣食藥署的臨床試驗許可。花蓮慈院也開發溶瘤病毒療法,林欣榮解釋,是運用溶瘤病毒來吃掉人體內的癌細胞,一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原被判定餘命不到4個月,使用溶瘤病毒療法後,成功存活至今2年多。慈院團隊開發治療胰臟癌的新藥EF-009,動物試驗證實可延長壽命2.2倍,同樣獲得美國FDA和台灣食藥署通過進行人體實驗。針對新冠疫情,花蓮慈院團隊利用本土八種中醫藥草,成功研發可以阻斷病毒的「淨斯本草飲」。林欣榮指出,這些中草藥都是自然物,已生產系列產品;藥粉形態濃縮散更取得衛福部外銷許可,已幫助40多國抗疫。「淨斯本草飲」除了阻斷突變株病毒感染外,並具有恢復心肌功能、調適老化高血壓、平衡血糖、改善巴金森神經退化、抑制抗藥性癌症生長等多靶點、多功能、多效性的潛力。放眼未來,林欣榮說,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計畫設置重粒子中心,照顧花東偏鄉居民外,再結合西醫的標靶藥物、免疫抗體、免疫細胞療法、溶瘤病毒療法,以及小分子新藥,中醫及中草藥合療,成為癌症患者最後的希望。
-
2022-03-19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在家外送吃什麼才健康?營養師教你點中餐、西餐、速食健康餐訣竅
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營養師表示,中餐澱粉為主,可以這樣做搭配更營養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一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的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營養師建議,西餐醬汁以紅醬或青醬為首要選擇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週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點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一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搭配生菜沙拉、無糖茶飲較無負擔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覺嘉欣營養師表示,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一日所需水量的評估。
-
2022-03-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可幫我抱抱爸爸嗎?不想讓他一人寂寞的走...」隔離病室的送行者,擁抱臨終患者化解家屬遺憾
「護理師,可以幫我抱抱爸爸嗎?」COVID-19疫情期間,隔離病室裡的生離死別從未停歇,護理師范紀萱化身送行者,在患者臨終前替家屬完成最後願望,化解見不了最後一面的遺憾。「回想起去年,真不知道是怎麼撐過去的。」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加護團隊護理師范紀萱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這麼說。去年4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從諾富特飯店一路升溫,後來更出現社區傳播疫情,各家醫院紛紛籌備專責病房,林口長庚醫院也從各單位徵調自願的護理師,籌組跨科照護團隊。原本就在胸腔加護團隊的范紀萱,對於肺炎照護再熟悉不過,2020年上半年也曾協助照顧COVID-19境外移入患者,面對護理長詢問,他二話不說就答應加入專責病房團隊。某天傍晚,他接到護理長的電話,一句「就是今晚」揭開他長達2個多月的抗疫生活。當晚6時,5名護理師集結在專責病房,忙著準備護理單張、轉入流程等基本工作,7時就收住第一名患者,隨後的每小時都有患者轉入,眼看隔離病室一間間開啟、病人不斷湧入,照護團隊的心情也沉重了起來。范紀萱說,送進專責病房的患者病情都相當嚴重,不是插著管進來,就是一進來便要立刻插管,為了在染疫風險極高的環境中照顧患者,他們必須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兩兩一組進入隔離病室替患者打點滴、給藥、拍背,時常一忙就是4小時,脫下隔離衣,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雙手也泡到皺巴巴。不過,在范紀萱看來,照護工作再辛苦也不及確診病人和家屬內心的煎熬。以往病人住院時,家人都能在旁陪伴、關懷,COVID-19病人卻得獨自一人在隔離病室裡對抗病魔,內心孤獨感非外人能想像。為了緩解病人、家屬的孤寂,范紀萱盡可能協助他們以視訊見面,也時刻緊盯監視器,一旦病人生命徵象有異就立刻通知醫師和家屬,也會用最快的速度穿上防護裝備,希望替家人把握最後道別的時機,不留遺憾,笑稱「我比他們的家人還要緊張」。令范紀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70多歲爺爺,當時,爺爺心電圖開始呈現不規則變化,他關掉監視器臨終警訊,握著爺爺的手說:「不要擔心,我已經幫你打給家人了。」此時視訊電話接通,螢幕上出現家屬焦急的臉,不斷對爺爺說著對不起。原來,爺爺的女兒為了探望家人特地從海外返國,卻意外將疾病傳染給爺爺,心情既自責又後悔。范紀萱引導家屬向爺爺道別、道愛、道謝、道歉,並詢問有沒有哪些願望,能夠透過他的手幫忙完成。「護理師,可以幫我抱抱爸爸嗎?我不想讓他一個人寂寞的走。」視訊那頭的女兒詢問,范紀萱張開雙手抱住爺爺,輕聲說:「阿公,家人都緊緊地抱著你喔。」就在這時,爺爺的心跳停止了,范紀萱用溫水幫爺爺擦臉,希望透過自己微薄之力,化解家屬見不了最後一面的遺憾。除了生離死別,病房裡也經歷許多溫馨時刻,范紀萱說,他曾遇過一名高齡80多歲的奶奶,染疫後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緊急裝上葉克膜才脫離險境,好不容易拔管,一開口不是關心自身病情,而是擔心有慢性病的女兒身體狀況是否安好,因為染疫,母女倆已2個多月沒有見面。醫療團隊透過視訊打電話給女兒,電話一接通,母女倆一句話都沒說就眼淚直掉,互相關心後,女兒一句「我們等妳回來一起吃飯」逼哭在場每一個人。范紀萱感嘆,這次疫情更讓他體會「護理」存在的價值,護理師就像病人在醫院裡的家人,一句溫暖的關懷就能帶來極大的支持。歷經近70天,專責病房總算在去年7月29日轉出最後一名病人,結束這段與病毒作戰的旅程。范紀萱說,為了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在專責病房期間他從未回家,如今疫情趨緩,團隊也一步步克服疫情以來的慌張和焦急,看著病房從滿床到清空,「我們真的做到了」。
-
2022-03-17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沒時間運動?腰背、肩頸痠痛,體脂肪狂飆!7個生活訣竅,助你快速燃脂又健康
長大後才發現,保持健康不是件容易事,多數上班族三餐外食,不愛喝水、成癮於手搖飲料,久而久之身體也累積出各種大小毛病,對沒時間運動的你,建議你每天做一分鐘深蹲,CP值極高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臀部、腳踝和脊椎的靈活度,還能鍛鍊到核心肌群📢除了深蹲運動,再教你 6 招,訓練心肺、肢體平衡|舒緩腰背痛|養成健康習慣!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健康生活訣竅。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1日健康養成術!培養這4個好習慣 讓你的健康覺醒「我想好好吃飯,但沒時間;我也想好好運動,但沒時間。」關於照顧自己的健康,我們總覺得是一件耗時的事,的確,健康生活不只是喝杯綠奶昔、每天半小時伸展瑜珈,或是上健身房做重訓那麼單純,健康生活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無論你的目標為何,快跟著專家學習簡單的健康習慣,可以協助你讓每一天更平衡、更有活力。【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1 個自主運動(帶動有氧,訓練心肺功能以及肢體平衡)。✅ 學會 3 個生活技巧(背肌訓練動作,遠離腰痠背痛)。✅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魔術輔療改進身體靈活度,協調聽力、視力和認知技巧)。✅ 閱讀 2 篇健康知識(正確走路法,防失智、增血管彈性)。★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閱讀】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技巧】洗澡沐浴●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抗疫運動-樂活健康帶動跳:運動專家 許貴婷⏰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魔術輔療-魔術超級變變變: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夜市美食多!直腸外科醫師揭5個最易致癌的地雷小吃:臺安醫院大腸直腸科外科主任 糠榮誠⏰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閱讀】醒腦運動你怎麼走路,看出老後失智機率!醫學博士公開「正確走路法」防失智、增血管彈性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可以刺激神經迴路,有助活化腦部,還能利用肌肉的收縮與伸展,刺激肌肉包夾的血管,增加血管的彈性,可預防罹患心腦血管疾病。👉《點此看全文》簡單跨大步,預防失智提早上門!越年輕開始訓練,腰腿越有利⏰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讀一本好書⏰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只要1分鐘就有巨大改變 專家曝22個簡單健康習慣如果你沒有運動習慣,那先從輕度的活動如每天爬一段樓梯開始,之後再逐步增加鍛鍊的強度。如果你喜歡待在戶外,就找一項安全又舒適的活動。如果你喜歡互動,各地的運動中心也都有提供相關的團體課程。如果你不喜歡到公眾場合做運動,也可以在家練習深蹲,強化雙腿的肌力,改善臀部、腳踝和脊椎的靈活度,並增加全身血流量,也能鍛鍊到核心肌群。只要跨出一小步,你的生活型態就會帶來改變,養成運動習慣,讓它變成日常作息。👉《點此看全文》懶散地癱坐椅子上,易使背部的肌肉和韌帶拉傷!醫教「這招」簡單舒緩⏰ 19:00-20:00【技巧】洗澡沐浴浴室清理 保持乾燥別掛毛巾: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 譚敦慈⏰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躺平時背超痛?醫教你如何改善方式: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