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快篩
共找到
2353
筆 文章
-
-
2022-01-15 癌症.抗癌新知
久咳疑罹新冠 竟是肋膜長腫瘤
16歲陳同學連日久咳不止,家人很擔心罹患新冠肺炎,到醫院快篩,結果血液及鼻腔篩檢皆為陰性,但胸部X光驚見右側肺部一片白,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一顆由肋膜長出、大如「手球」的惡性肉瘤,經手術切除及化療,仍無法完全消滅腫瘤,透過基因定序檢查腫瘤惡性突變基因後,採用適合的標靶藥物治療,殘存腫瘤才消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翁德甫表示,國內每年罹患癌症的新發個案中,18歲以下青少年超過一半是實體腫瘤。相較成人癌症發生原因,多半與飲食、環境、生活習慣有關,例如抽菸、喝酒、不良飲食所致,但兒童癌症多為基因突變所導致,若能找出基因突變,搭配合適標靶藥物抑制,可產生更好療效。翁德甫說,兒童癌症治療成功率較成人高,透過化療、放射線治療或手術切除腫瘤,治癒率八成以上。若是罕見惡性肉瘤,或具有神經組織分化出的惡性腫瘤,容易對化療或放療產生抗藥性,恐難以完全切除。腫瘤組織切片在病理染色下,雖有機會檢驗出腫瘤標靶基因,但昂貴、耗時且敏感度不佳,時常無法提供足夠資訊,讓醫師選擇標靶藥物與治療。近年在精準醫療發展下,翁德甫表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找出兒童少見癌症的致病基因突變,若確定是NTRK基因融合所導致之惡性腫瘤,可透過標靶藥物,抑制致病基因過度活化,讓腫瘤縮小、進而接受後續切除手術,若還是無法切除,仍可持續服用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生長。
-
2022-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室內外運動明起恢復戴口罩 兩狀況可免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台北市政府體育局今天表示,配合防疫政策,明天起恢復室內及室外運動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若需短暫補充水分,或是在泳池等容易讓口罩潮濕的場合等例外情況,才能暫時免戴口罩。北市體育局表示,可以暫時免戴口罩的例外情形,包括需要短暫補充水分,或是在泳池、冷熱水池、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容易讓口罩潮濕的場合。另外,北市體育局表示,運動競賽期間,參賽選手及裁判若完整接種2劑新冠肺炎疫苗且滿14日,但第2劑施打滿12周者,應出具已施打第3劑證明,也可以出示確診康復證明,或經醫師評估且開立不建議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證明,但需出具2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出示以上證明者在比賽期間可以脫下口罩,上場前及下場後仍須全程配戴。體育局表示,因應疫情滾動調整運動指引,各場館第一線工作人員例如教練、防護員、救生員及櫃檯服務人員皆須完整接種2劑疫苗且滿14天,確診事件或發現身體不適者即時應變及通報。
-
2022-01-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公布3確診足跡 遍佈鬧區、夜市與北捷、台鐵
台北市今天公布3例本土確診個案及足跡,為案17738、案17771夫妻2人及案17801的37歲男性。案17738為中壢聯邦銀行員工,案17771在松山區某職場內勤人員,居住新北市,共匡列118人採檢,2人1月8日到10日足跡遍及北市鬧區、夜市;案17801為中壢西堤員工,居住北投區,足跡主要以捷運、台鐵為主。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案17771居住在新北市,在台北市工作,確診後沒有症狀,由新北市通報後匡列14人、北市職場匡列1人、職場擴大採檢7人、社區足跡採檢16人、社區擴大採檢80人,結果尚未出爐。夫妻2人在1月8日11時41分起,搭乘捷運從江子翠到善導寺,前往劉桂蘭中醫診所、華山町餐酒館、華山文創園區後,15時搭乘捷運從善導寺回到江子翠。1月9日14時30分起,到士林夜市的長林記大餅包小餅、高雄東山鴨頭、百齡高中停車場等處。1月10日11時46分,赴虎笑麵屋,18時50分搭乘大都會客運敦化幹線,從民權敦化路口到仁愛敦化路口下車,在Solo Pasta用餐,最後從忠孝敦化搭捷運回江子翠。案17801是37歲男性,是北投區個案,在中壢西堤工作,1月13日上工時,在桃園採檢確診,1月12日就出現喉嚨痛的症狀,但當時以家用快篩呈陰性。Ct值17.6,疫調也已經完成。主要足跡從1月8日到9日、11日到13日間,從捷運明德站到台鐵,再搭乘7時47分1129次區間車到中壢車站,晚間再從中壢車站搭回台北車站,從北車搭捷運到明德站。另外,1月10日11時到12時該案曾前往北投自強市場、12時到13時前往天母遠東SOGO戶外綠地。
-
2022-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最新分析:Omicron境外感染者 此年齡層人數最多
指揮中心今公布上周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定序檢驗結果。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於1月7日至13日,境外移入確診者的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滿滿都是Omicron,人數高達140人,而去年到現在國內共篩檢278例Omicron分析。另外,昨天公布的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護理師的病毒基因定序,與她照顧的確診個案序列相同,這序列與其他桃機清潔員或中興院區護理師的序列不同,研判感染鏈是另一條,應是被照顧的確診者所傳染。羅一鈞說,上周境外移入確診者感染Delta有增加七人,其中土耳其四人,越南三人,越南境外移入現在沒偵測Omicron ,東南亞除菲律賓外也沒有Omicron,目前就歐美、中東還是需要嚴守Omicron,目前共有317例Omicron,其中境外移入278人,本土個案39人。指揮中心針對確診者進行年齡、性別分析發現,確診者多數為成年人,年齡介於20至60歲,其中20歲有77人、30多歲63人、40多歲33人,以青壯年為主,性別為男性稍微多一點。而278人中有259人接種完整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個案。羅一鈞說,此278人中有200人為入境採檢確診,目前入境落地採檢或唾液篩檢政策,有很高比例可以在第一時間攔截檢驗,並於後續檢疫期間有定期快篩或集中採檢,於第三天、第六天驗出情形較多,少數是檢疫尾聲才檢驗到,目前確診者都是在集中檢疫所或離開防疫旅館前採檢確診,沒有確診者是居家採檢驗出的。此278人沒有重症個案,一半是無症狀、一半輕症,與國際趨勢相合。羅一鈞強調。境外移入感染Omicron多已打過疫苗,但依國外觀察發現,若沒打過疫苗或未完整接種,重症機會比其他人高出不少,鼓勵大家完整接種疫苗,避免感染有更高重症。
-
2022-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確診多PCR真偽惹議 陳時中分析可能原因
長程航班落地採檢實施以來,陽性率居高不下,搭機前PCR真偽引發質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考量病毒有潛伏期、檢驗也需要時間,應是國外疫情嚴峻才致陽性率高。國際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境外移入病例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起針對長程航班進行落地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昨天機場共有8班長程航班抵台,430名入境旅客中共驗出24人確診,陽性率5.58%;今天上午則有4航班入境,180名旅客驗出14人確診,陽性率7.78%。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據推估,明天桃機入境人數將達高峰,預計將有4200多人入境,後天將有3900多人入境,此後就會陸續往下降,這幾天邊境壓力仍然相當大。因應國際疫情嚴峻,指揮中心1月初緊急要求提供搭機2天前的PCR陰性報告,但陽性率仍居高不下,外傳是在許多國家有民眾花錢買PCR陰性報告的緣故。陳時中坦言,他相信一定在有的國家可以花錢買,但若說所有入境者都用買的,也不盡然公平,國外染疫率太高應該才是最主要原因。陳時中解釋,考量病毒有潛伏期、檢驗也需要時間,因此搭機前2天的PCR陰性報告,只能代表搭機5天前沒染疫,近日觀察也發現,每天實際入境人數都比原本預計的少約百人,最多一度減少300人,很可能就是在國外就驗出PCR陽性,因此相信加嚴PCR規定仍有發揮功能。有媒體詢問,指揮中心是否考慮跟進美國,要求提供24小時內的PCR採檢報告。陳時中說,若要跟進美國,那代表台灣要承認快篩,必須思考是否會讓風險更增高,先前也曾考慮過派團隊到美國負責檢驗,但考量有外交、可行性、比例原則等問題,兩相權衡下,還不如減少航班比較實際,不過目前他仍認為落地採檢就有一定效果。
-
2022-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可不住院? 陳時中:盼設立專責加強版防疫旅館
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入侵,本土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是否重啟讓輕症者住防疫旅館,不往醫院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除非疫情非常嚴重,病患才會往一般的防疫旅館送,目前希望設立專責的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陳時中說,儘管希望設立專責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但都是「專責的」,主要是擔心和其他人混在一起,可能有通風等問題,再將疫情將外擴散。另外前幾次旅館群聚也發現,等待的兩天期內就有個案傳給其他人,這也需要考慮。因此理想情況下是輕症多時,優先使用專責的加強集中檢疫或加強的防疫旅館。因為現行沒有明顯接觸而感染的案例增多,就算遵守規定仍可能造成家戶感染,是否會加嚴防疫措施?陳時中也表示,目前風險無所不在,重要是風險問題的承受能力有多大。若要整個停下來或許是要鎖國,但造成的影響巨大,因此得取得平衡,才有防疫的韌性。社會風險一定有,分流管理是政府要做好的事情。至於有外界質疑,入境的陰性證明「可以用買的」。陳時中則表示,「我相信有」,而許多人質疑既然有兩天內的陰性報告,為何近來還要陽性率這麼高,那是因為國外疫情比例高,再者是PCR陰性只能證明五天前沒染疫,但還要考慮潛伏期,兩天內染疫落地驗出陽性的可能性仍有,。這兩天的數據顯示,每天都有100多人已辦好手續但沒有實際入境,這就有可能是兩天內報告陽性導致減少入境者。也可能是一周準備期但還是來不及,程序上被擋下來。因此兩天內報告還是有功效,若沒效病例更多,「但不可能歸零」。陳時中也說,如果要改成當天的報告就得承認快篩,然而也要考慮使用快篩風險可能提高,更不用說派人到美國做PCR也牽涉到外交、可行性和比例原則。相信入境採檢好好做區隔開,會有一定效果。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憂「境外轟炸」 醫療量能告急
長程航班落地檢驗實施首日共有五十八名旅客確診,陽性率百分之九點二八,逼近一成,指揮中心預估,十四日起湧現返國人潮高峰,一天將有三、四千人入境,推估單日境外移入個案恐上百人;台大醫院附設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昨天指出,入境旅客感染人數增加,北市醫院每天要輪流接五至十名患者,病房很快就會滿,醫療人力其實不太夠,中央要定調什麼樣的病患要送到醫院,什麼樣的不要送。民航局調查,境外入境高峰落在一月十四日,單日恐有四千多人入境,確診人數勢必激增,黃立民建議指揮中心提前因應,中南部醫院醫療量能還很充裕,可開啟「北病南送」機制。黃立民認為,未來一周若出現二、三例不明感染源,就應考慮升三級。對於只篩長程航班的做法,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更反問「為什麼短程就不用?」短程跟長程的風險沒什麼不一樣,大部分感染並不是在飛機上發生,而是看來自什麼國家。台大公衛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整體國人疫苗保護力只剩三成,Omicron卻正以一人傳二點二人的速度擴散,如果每天僅五萬人接種第三劑,二月將爆發社區大流行。陳秀熙表示,全球疫情無趨緩跡象,我國境外移入個案勢必迅速上升,研究顯示,AZ兩劑保護力只有三個月,BNT或莫德納只有三到五個月,依此推估,目前台灣疫苗群體保護力只剩三成,但Omicron傳播速度驚人,如果希望二月初能控制疫情,現在開始每天需接種廿萬劑以上第三劑。李秉穎指出,若疫情擴散社區,全台仍有百分之二十民眾尚未施打疫苗,就算這些人足不出戶,還是會受到外出工作的同住家人感染,引發重症,「總有一天會碰到。」桃園市醫師公會昨舉行全國應變線上會議,黃立民說,像輕症病患是否不要送醫院,送到哪隔離或回家,這些都要考慮,桃機防疫的問題當然要解決,現在起到春節,醫療資源問題要如何處理更要面對。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莫振東說,現在輕重症患者都送醫院治療,雖然市府有規畫,仍會排擠其他病患病床,最擔心的是「境外疲勞轟炸」,快篩就可篩出百分之七至八的患者,擔心過年前醫療量能就不夠。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顏慕庸提醒,桃園第一要注意發展中的社區感染,第二是廣泛設社區篩檢站,趕快找出傳播鏈加以阻斷,「當我們在做社區圍堵時卻出現漏洞,就像做排水工作時,堤防還有漏洞水進來,這就是桃園目前的困境」,光篩檢還不夠,一定要把SOP做出來。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榮又傳1機師確診 荷蘭返台有輕微發燒、沒進入社區
又傳出機組員確診。根據本報掌握,長榮航空一名國籍機師,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回來,今天隔離第五天採檢確診,有輕微發燒,沒有進入社區。對此,長榮表示,一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為準。長榮近期陸續有機組員確診,先是有兩名美國洛杉磯航線機師確診,再來是一名紐約航線回程的空服員確診。為了防堵疫情嚴峻,長榮昨天表示,除了增加防疫配備供給,即日起另提供快篩試劑,請所有返台航班機組員,無論服勤長、短程航班於抵台當日,均需自行檢測並回報公司,如發現異常公司將儘速安排進一步的採檢,並後續追蹤處理。
-
2022-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醫師公會憂機場「境外轟炸」春節前醫療量能恐不足
桃園國際機場疫情擴散到桃園地區,站在協助市政府的立場,照顧全體市民,防疫第一線戰士幾乎都是醫護人員、醫師公會的會員,公會今天召開相當於全國規模級的應變會議。理事長莫振東表示會議除了溫故知新,也讓醫療院所的醫師會員能夠吸收最新資訊,不管防疫裝備、防疫照顧等應該注意事項資訊,都在會議上揭露。莫振東說,桃園市醫師公會有4500名會員包含醫院、診所的醫師會員,過去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機場諾富感染、機師父子染疫到這次機場的群聚,機場雖然是「震央」、「起火點」但是桃園防守的不錯,精準的防疫和疫調全國做得最好,有警政署資料佐證桃園做的最好。他指出疫調就是要不厭其煩進行,在還不知道規模的時候,1個人可能就要坐50幾個人的疫調,桃園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他擔任醫師公會理事長親身參與,知道公部門和醫護衣人員的努力,污名化難免,因為這是人性,因為在桃園爆開,所以外界會誤認為桃園做得不好,病毒疫情之下包括老百姓,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沒有人包括醫護人員願意在機場群聚中受感染,沒有人是贏家,防疫不分黨派人人防疫全島一命。這次桃園市醫師公會應變會議不是只有桃園,採用線上會議與邀請黃立明院長、顏慕庸教授參加,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不分區立委)、常務理事洪德仁也到場,相當於全國應變會議的規模。莫振東說,現在非現在輕重症的Covid-19病患都要送醫院治療,雖然市政府跟衛生局都有規畫,相對還是會排擠其他病患的病床,其實最擔心的是「境外疲勞轟炸」,像現在口水快篩可以篩出7、8趴的患者,讓人擔心這種數量會造成過年前醫療量能就不夠。所以這些日子可以看到衛福部降載醫院醫療的能量,空出一般病房,但還是會讓人擔心,因為Omicron的傳染力太強,目前診斷治療沒問題,如果能引入有效的藥物治療就等於多了一個武器,也可以提高的能量。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到場向公會還有所有醫護人員辛苦防疫致謝,鄭文燦昨天表示目前全市11家責任醫院ICU及COVID-19專責病床共計907床,由於近期境外確診案件相當多,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進指揮所規畫新版入境防疫規定,長程航班入境者在機場即須採檢,若採檢呈陽性者,由市府消防局支援後送至醫院,採檢陰性者則由防疫計程車送至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市府將全力支援機場,全市11家責任醫院也有信心建立醫療防線。
-
2022-01-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生活保健對策(二):談警戒期間的體重與運動
【編者按】本週登出的三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學院教授,與我們分享有關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生活保健對策的心得。他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的整理,分別由「生活型式的改變與影響」、「警戒期間的體重與運動」以及「警戒期間觀看螢幕與零食習慣的改變」三方面詳細討論在全球籠罩在這「21世紀的黑死病」時,我們可以如何減少傷亡,維持健康。非常感謝作者對全民呼籲生活保健的重要。【延伸閱讀: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生活保健對策(一):生活型式的改變與影響】體重與新冠肺炎COVID-19期間的警戒、封城策略,對防疫有其必要性和效果,但大多數商業行和文化活動停歇,戶外運動設施被限制,例如戶外籃球場的籃球框都被取下、籃球網打結或被蓋上木板,讓民眾無法從事籃球運動,單槓、雙槓、和其他場所也有圍上隔離封條(圖);全國的健身運動中心禁止營運,許多平時利用夜間或週末去運動中心的機會也消失,民眾只能從事步行、騎單車或一些簡單的體操,因此可想而知身體活動量都會減少,加上民眾飲食行為改變,可想而知,體能和體重會直接受到影響。本文簡要討論警戒、封城策略對體重和運動的影響,以及因應之道。一、COVID-19警戒、封城策略對體重的影響許多探討COVID-19警戒、封城期間的研究報告內容不一,但趨勢相似,多達30-50%民眾的體重會增加。2021年4月,希臘和德國學者採用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研究方式,探討第一波2020年3月至5月COVID-19封城期間,16歲以上民眾的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變化,該研究取自PubMed®, Scopus®, Web of Science®和EMBASE®等資料庫,加上36個觀察型研究,結果發現11.1-72.4%研究報告民眾體重顯著增高,平均體重增高約1.57%(95% CI 1.01 to 2.14),BMI增加0.31 (95% CI, 0.17 to 0.45),但同時另有7.2-51.4% 民眾報告體重減輕。2021年5月,波蘭學者探討COVID-19第一波大流行期間共183位問卷,平均年紀33 ± 11歲,結果體重增加者約49.18%,平均增加0.63 ± 3.7公斤,挑出體重未減的民眾次族群分析時,體重平均增加2.25 ± 2.5 kg,可能起因於運動量減少和飲食量和飲酒量增加,值得重視。2021年6月,美國、法國、伊朗、羅馬尼亞、英國和中國等多國學者合作,分析167個國家世代資料,探討第一波COVID-19封城期間的身體活動量和BMI變化,共收案10 121位參與者的網路問卷,去除不完整的問卷後,共有457位體重過輕(低於18.5 kg/ m²),492位為體重過重和肥胖(25-29.9 kg/m²; 30-39.9 kg/ m²),6151位為正常體重(18.5-24.9 kg/m²)。在COVID-19封城期間之前,BMI平均值為24.71 ± 5.04 kg/m²,在COVID-19封城期間,則顯著增加為24.78 ± 5.03 kg/m²(P < 0.001),這些受試者的體重都在健康範圍內。COVID-19封城期間前和封城期間,女性的平均BMI分別為為24.32 ± 5.27 kg/m²和24.39 ± 5.26 kg/m²(P < 0.001),男性分別為25.54 ± 4.39 kg/m²和25.60 ± 4.38 kg/m² (P =0.04),顯示男性體重為略微過重。此外,體重過輕者(低於18.5 kg/ m²),平均BMI從18.06 ± 0.71 kg/ m²,增至18.16 ± 0.87 kg/m² (P 35 kg/m²病患為< 25 kg/m²的7.36倍;其他相關研究結果類似,值得重視。2021年2月,台灣學者發表一篇討論肥胖COVID-19病患和死亡率的系統性回顧文獻和統合分析;論文資料來自2020年1月1日至8月30日的PubMed, EMBASE, Google Scholar, 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資料庫,共得17篇文獻,543,399位病患,結果發現肥胖者,死亡率較高(相對風險為1.42,95%CI: 1.24-1.63, p < 0.001)。根據WHO的肥胖分級,BMI 30.0-35.0 kg/m²為第一級;35.0-40.0 kg/m²為第二級,大於40.0 kg/m²為第三級;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肥胖的死亡率相對風險值分別提高1.27 (95%CI: 1.05-1.54, p = 0.01), 1.56 (95%CI: 1.11-2.19, p < 0.01)和1.92 (95%CI: 1.50-2.47, p < 0.001);年紀大於65歲的肥胖病患,死亡率更高(相對風險2.54; 95%CI: 1.62-3.67, p < 0.001),應多加注意。2021年6月,韓國學者發表韓國流行病學統計研究,在2020年4月30之前罹病後被解隔離或死亡病例,共4,141位,其中3.04%病例死亡。根據BMI分為五組,(A)< 18.5 kg/m²,(B)18.5-22.9 kg/m²,(C)23.0-24.9 kg/m²,(D)25.0-29.9 kg/m²和(E)≥ 30 kg/m²。結果發現,年紀、男性、BMI< 18.5 kg/m²(A)、≥ 25 kg/m²(D和E)、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癌症和失智症等,都是引起死亡的獨立風險因子。以(C)BMI 23.0-24.9 kg/m²做為參考基準來比較,(A)BMI< 18.5 kg/m²死亡率增為3.97倍,(D)25.0-29.9 kg/m²增為2.43倍,而(E)≥ 30 kg/m²增為4.32倍,但(B)18.5-22.9 kg/m²則無統計差異,顯示BMI與COVID-19死亡率的關係呈U字型曲線,< 18.5 kg m²和≥ 25 kg/m²病患死亡率較高。因此在疫情期間,應呼籲民眾從事合適的家居運動和營養攝取,具有良好的肌肉功能、心血管健全、免疫功能和整體健康,保持BMI在正常範圍,不但有利於防範心血管代謝疾病,也有利於改善COVID-19的預後。警戒期間的運動各國依其疫情嚴重程度,對封城的限制程度各有不同,這些安全規範基本上包括居家隔離,禁止文化和社交活動,遠距工作,網路上學,限制移動,保持社交距離,關閉社交場所、學校、宗教場所、管控市場、商店、餐廳等,限制戶外和體育場所的群聚活動等。封城期間,雖然明白從事活動的益處,才可維持正常體能,健康平安。要克服運動量減少的情況,先要考量其潛在原因,才能一一突破。一、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不易在短時間從事運動,尤其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商家店員、藍領族等,平時即很少從事運動,即使因警戒期間休息時間突然增加,但也沒有用來運動的規劃,需要有更多更廣層面的提醒,並指導相關策略,才能改善觀念並落實。二、平時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也會因為運動中心和戶外運動設施的禁止使用,因而減少運動量,這在年輕人較為常見,他們平時從事的運動較需用到特殊設備者,例如重訓、游泳等,或需團隊運動的項目,例如籃球、排球等,即使路跑也受到限制,此時因為公共衛生的防疫需求,受到警戒限制而未能從事該類運動,有些民眾對從事其他代用運動沒有興趣,會減少運動的機會。三、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在警戒期間,八大行業社交場所、學校、宗教場所、管控市場、商店、夜市、餐廳等、運動中心等都禁止營運,直接造成失業人員增加,即使餐廳改用外帶方式來度小月,但其營運量也大量減少,許多商店都直接關門,沒有經濟收入造成許多人的生活拮据,心理壓力增大,根本沒有從事運動的想法。四、對應壓力的模式,有些人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會選擇增加飲食量和睡覺來應付,結果體重直線上升,一旦食量變大之後,會造成惡性循環;另外有些人則會失眠,結果白天昏昏欲睡,沒有力氣來運動。五、若因防疫關係而居家限制時,在斗室內更難有運動的機會,此時只能做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實在很難引起民眾的興趣。使用SWITCH也需要設備,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可見,警戒期間的種種限制,雖可減少肺炎的傳播,但也應考慮防範潛在增高損害健康風險,例如減少身體活動量,加上增加攝食不健康食品的機會,因而使民眾的體重增加,不但會合併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且引起各式各樣的慢性疾病,且更進一步增加感染COVID-19的風險,且罹病時較為嚴重,死亡風險較高。其實從事運動是個人平時應重視的習慣,此時可利用一些代用方式,來維持運動量,此外,善用媒體是一個很好的策略,目前電視及網路媒體無時不刻提醒民眾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安全距離、減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注意症狀及配合快篩等,效果相當良好,若可增加運動和飲食的指導策略,且提出並示範一些代用運動的方式,從事體操或相關運動,效果會更好。有些節目也會播放帶動運動體操等的項目,可以從基本上增加運動的想法,目前較多的是販賣廣告、歌唱、綜藝節目等,都是觀眾群很多的節目,可善加利用,必可收效恢宏。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台灣已重新開放公共場所、公園、校園和運動中心,並且取消先前限制器材的禁制,讓民眾得以恢復原先的運動,筆者有從事晨運的習慣,在三級警戒期間,只能戴著口罩,小心翼翼地行走,以步行來維持運動量,十月中旬起逐漸開放運動場所之後,一些晨運的銀髮族團體已消失,如何讓這些老年人重拾運動樂趣,是另一個後疫情時代的重大課題。結語當COVID-19疫情嚴峻時,防疫規定會越來越嚴格,三級警戒、封城的策略,居家隔離、限制外出,讓許多病患無法維持充足活動量,身體活動量顯著減少,一旦長久下來,必然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至巨,有關當局需要審慎考量防範策略,呼籲民眾在此期間,應多注意從事居家身體活動,維持體能和體重,尤其許多衰弱的年老慢性病人,或本來體重已在肥胖邊界值的民眾,更應多加注意。目前已可在公開場所進行運動,但如何振與運動風氣,重要性並不亞於經濟的振興。
-
2022-01-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場採檢新制上路 長程客落地篩首日陽性率高
桃園機場昨首日啟動長程班機落地採檢新制,昨已驗出卅一人確診,機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陽性比率相當高,有的航班超過百分之十,比想像中還要高,將加快檢驗速度。昨天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廿七例男性、三十一例女性,以美國入境者居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旅客入境後隨即採檢,病情變化可能性不高,在第一時間攔下來,可減輕機場人員、防疫計程車等壓力,Omicron潛伏期短,希望透過機場攔檢,可以攔到七至八成感染者。陳時中昨前往桃機視察落地採檢路線後表示流程順暢,但首班採檢航班四個採檢陽性的旅客從空橋走下機坪後,其中兩位是媽媽抱著小嬰兒在低溫中等候十多分鐘,才被引導上救護車。王必勝表示,首架航班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才完成採檢,王必勝說,原規畫一小時內完成,作業時發現,有些狀況跟規畫不一樣,會再改善。桃機旅客預報資料顯示,昨天的長程航班共有八個班次,包括來自美國洛杉磯、西雅圖、舊金山、澳洲、土耳其伊斯坦堡及杜拜,總計近七百人需要採檢。昨採檢出陽性的班機包括從土耳其航空抵台班機驗出十四名,華航雪梨航班有四名,洛杉磯航班有三名陽性,長榮洛杉磯航班五名,新航洛杉磯航班五名。長榮、華航多位機師確診,兩航空即日起將提供機組員快篩試劑,抵台立即檢測。對於長程班機是否供餐讓乘客在機上脫口罩用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持續溝通,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服務。陳時中說,入境確診個案多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與長庚醫院,將協調北部醫院支援收治確診者。王必勝表示,預計十四日前後是入境高峰,一天入境人數約有四千兩百多人,每天可能會產生很多確診個案,後送醫院不會只局限在桃園。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北區及台北區負壓隔離病房及專責病室占房率都還不到五成,「若未來占床率提高,將加開負壓隔離病室或開啟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收治感染者」。不過,確診輕症患者送至醫院隔離,恐增加醫療量能負擔,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當醫院無法負荷輕症患者時,可讓患者返家靜養,但需一人一室居家隔離,若症狀惡化才再送往專責醫院治療,降低醫護人員負擔。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這波已5童染疫 幼兒感冒有哮吼提高警覺
桃機Omicron群聚事件持續擴大,造成六個家戶感染、五名兒童染疫,指揮中心表示,近日將邀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開會討論,是否讓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國內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幼兒如有感冒症狀,且合併「哮吼」,講話及咳嗽時聲音粗啞,就應提高警覺。這波本地疫情造成五名幼童染疫,一人無症狀,其餘四人出現發燒,且各有頭痛、嘔吐、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兒科醫學會兒童急診主任委員吳昌騰表示,香港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對肺部侵襲性較低,但易引發上呼吸道症狀,兒童氣管較細小,如發炎腫脹,染疫後症狀類似流感、感冒,很難辨別。美國專家觀察大量兒童病例後發現,部分感染Omicron的兒童聲帶和喉頭發炎,出現「哮吼」症狀,聲音粗啞,咳嗽聲刺耳類似狗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極少數確診兒童會有全身多系統發炎的重症,臨床症狀近似於「川崎氏病」,會發燒四、五天,眼睛紅、嘴唇乾裂、淋巴腫大、出疹、手指、腳趾末端紅腫脫皮,卡介苗注射位置會紅腫。上述症狀可透過免疫球蛋白治療康復,但若發生在一歲以內的嬰兒,會比較危險。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症狀較輕,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別,建議醫師收治感冒幼童時,應詳細問家庭的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居住地、家人工作、就讀的學校是否預防性停課等,如有風險因子,給予快篩。至於幼兒是否適合施打疫苗?黃立民表示,美國建議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但大部分國家態度保守,兒童防疫措施仍以疫苗以外的公衛措施為主。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科醫師頭大「哪個感冒小孩該快篩?」 專家建議這些必問
桃機Omicron群聚感染持續擴大,深入六個家庭、波及五名兒童,兩人未滿兩歲、一人未滿五歲、兩人為國小學童。僅一童偏向無症狀,其餘四人都曾發燒,並各有頭痛、嘔吐、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國內兒科專家表示,兒童防疫只能靠非疫苗公衛措施,因症狀難以與流感區辨,建議醫師必須詳細詢問TOCC及居住地、學校、家人工作等資訊,有風險因子就該篩檢;本身有其他疾病的孩子,症狀也可能較為嚴重。兒科醫學會兒童急診主任委員吳昌騰表示,美國近期已有超過卅二萬五千多名兒童確診,Omicron確診兒童住院人數高於Delta流行期,西雅圖兒童醫院病童每十人就有兩人確診。香港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在上呼吸道複製率較高,對肺部侵襲性較低,但由於兒童的氣管比較細小,如果發炎腫脹,就會出現類似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狀。雖然幾乎所有症狀都類似流感,仍有小特徵可留意。吳昌騰提醒,美國觀察大量兒童病例之後發現,某些感染Omicron的兒童因聲帶和喉頭發炎,有「哮吼」症狀,講話及咳嗽時聲音粗啞,咳嗽聲刺耳類似狗吠,建議家長和醫師提高警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新冠肺炎在兒童都比較輕症,最大的問題在於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別,一百個有症狀的小朋友可能有一個確診,但光憑症狀,根本不知道要篩哪一個。強烈建議醫師必須要詳細問家庭的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居住地、家人工作、家裡有沒有人生病,就讀的學校在哪裡、是否有同校學生確診或預防性停課等,如果發現疑似有與桃機群聚有關的風險因子,就要快篩。吳昌騰提醒,台灣有非常多過敏兒,過敏性鼻炎、氣喘都很常見,這些既有疾病也會混淆確診症狀。令人擔心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帶來的壓力,可能會誘發氣喘等過敏症狀加劇,症狀不見得輕微,本身就有一些疾病的孩子若確診,還是可能致命,不可輕忽。黃立民表示,美國有建議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但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讓兒童打疫苗,除了考量到輕症較多,也因為相關試驗的安全性資料還不夠多,各國政府的態度偏向「還不急」,仍以疫苗以外的公衛措施作為兒童的主要防疫策略。吳昌騰建議,既然孩子還不能打疫苗,圍繞他身邊的人都應該要接種,才能保護兒童。除此之外,家長必須努力協助落實兒童戴口罩、勤洗手等動作,尤其孩子很容易東摸西摸,就算揉眼睛、摸鼻子很難阻止,但至少吃東西之前務必要把手好好洗乾淨。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飛美國線「超毒」機師頻確診 華航長榮即起供快篩試劑
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從美國回來的機師,陸續傳出確診,其中又以洛杉磯「最毒」。不少機師抱怨,每次飛洛杉磯都膽顫心驚,甚至有機師說,光是上個月一天就有六班飛洛杉磯,「都要列隊起飛了」。針對全球疫情仍嚴峻,航空公司陸續祭出加強版防疫措施。華航說,持續提供機組員防護裝備,昨也宣布全面提供機組員快篩試劑,抵台後立即檢測。長榮則是增加防疫物資配發數量,並提供快篩試劑。實際上,根據本報掌握,華航近期就有至少四名機師確診,包含已被爆出的兩名洛杉磯(其中一名有串飛舊金山)、和安克拉治返台。另外還傳出7日有一名日籍機師確診,同樣從洛杉磯返台。至於長榮,近期至少就有四名機師確診,三名從洛杉磯返台,另名則是自紐約返台。對於洛杉磯返台頻頻確診,不具名華航機師表示,就算自己非常注意,但國外處處是病毒,且上個月光是一天就有五到六班飛洛杉磯的貨運航班,多到起飛前都還要列隊,真的很怕「中獎機率高」。另有不具名長榮機師表示,洛杉磯一天約有4萬人確診,很可怕,每天幾乎都有三到四班飛洛杉磯,比其他美國航線都要多,「吃早餐時都可以開到兩桌」,確診機率自然大一些,希望公司可以加強因應作為,而不是讓機師淪落到變成過街老鼠。對此,華航說,因應全球疫情嚴峻,持續配備機組員 N95 口罩、隔離衣及清潔消毒用品等防護裝備,提醒衛教及防疫規定。華航說,即日起全面提供機組員快篩試劑,抵台後立即檢測,並透過健康狀況即時通報機制,建立防疫保護網。同時外站管理也強化落實「零接觸」計畫,依各站狀況陸續安排升級措施,由當地地勤人員提前協助辦理旅館報到作業,方便機組員直接進入房間,減少與當地旅館櫃台或其他遊客接觸的機會。長榮則說,除了落實各項嚴謹的防疫規範外,針對近日機師遭突破性感染亦加強各項防疫措施,原已提供N95口罩、防潑水隔離衣、消毒噴劑等防疫物資,亦增加配發數量。此外,長榮說,亦通告全球各場站總主任,加強督導飯店、接駁車之清消,落實工作人員防護裝備配戴,並訂定外站零接觸作業程序據以執行,每周執行防疫巡查。長榮說,同時提醒組員於外站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措施,包括入住旅館時需再次將所有可能接觸地方重新消毒、接收飯店提供的餐點以及搭乘專用接送車輛後,也需要特別注意清潔消毒。據悉,長榮昨也開始提供快篩試劑給機組人員自我檢查,不分長短班回來後都有,相關措施還在陸續調整中。另外,華航近日傳出部分機師飛洛杉磯的班表被拉掉,疑似有「砍班」情形。對此華航說,並無所謂「砍班」,客貨運航班一向會依季節性及市場供需動態調整及靈活調度。對於貨運機師頻頻確診是否有調整航班可能,長榮則說,有關飛航航班的部分,則依原規畫維持正常飛航。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者跨年假期造訪高雄 陳其邁:17人PCR檢驗中
本土疫情升溫,桃園一名8歲確診孩子跨年假期曾和家人到高雄旅遊,足跡場域包含萬豪酒店、碳佐麻里美術館店、漢神巨蛋、義享天地(旭集和食集錦),市府及業者緊急啟動徹底清消。市長陳其邁表示,案17505在高雄期間非可傳染期,社區感染風險低,為確保高雄市社區風險無虞,防疫團隊仍依據案17505足跡擴大匡列接觸者及採檢,目前匡列28人,已採檢17人目前快篩結果均為陰性,PCR檢驗中。陳其邁指出,1月10日接獲疾管署通知,桃園市確診個案17505(8歲童、Ct值25.6)110年12月31日至111年1月2日與家人一行4人,包含他父、母與哥哥至高雄旅遊,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析17505可能感染地為桃園某課後安親班,可能感染來源為同一安親班確診個案17504,並追溯其傳播鏈可能指標個案為其父(案17473)。陳也說,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案17473是110年12月30日出現相關症狀,美國CDC統計Omicron潛伏期較其他變異株短,僅約3至4天,指標個案經感染案17504再感染17505,已經過2個潛伏期的次波感染。經疫調案17505在1月6日出現相關症狀就醫,經高雄市Covid-19專家小組綜合研判,依據疫調顯示案17505應在元旦假期後1月3日課後安親班因接觸案17504而被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另,案17505在1月6日曾出現相關症狀,以Omicron可傳染期為發病前2至3天推算,高雄市旅遊期間可發生的感染風險相對而言較低。陳其邁強調,為確保高雄市社區風險無虞,防疫團隊仍依據案17505足跡擴大匡列接觸者及採檢,目前匡列28人,已採檢17人目前快篩結果均為陰性,PCR檢驗中,足跡所至相關場域包含萬豪酒店、碳佐麻里美術館店、漢神巨蛋、義享天地,已完成徹底清消工作。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移除高風險國家…10國改三級地區 專家批放寬
今天零時起,搭乘歐美、中東、紐奧等長程航班入境者須在機場完成PCR核酸快篩,陰性者才能至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如為陽性,直接從停機坪旁搭車至醫院,不會進入機場;指揮中心預估,待採人數約七百人,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採檢及報告出爐。元旦至今,境外移入個案累計三三六例,逾半確診案例自美國入境,台北市長柯文哲或專家皆呼籲,指揮中心應將美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自美入境者應至集中檢疫所檢疫十四天。為此,指揮中心想出解套之計,取消原本南非、波札那等非洲十國「重點高風險國家」列管,改名為「加嚴之三級流行地區」。陳時中說,全球均調整為三級地區,包括美國在內,入境者均需「加嚴」處理,返台後需完成十四天檢疫措施,且搭乘歐美航線等長程旅客還需入境採檢。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取消重點高風險國家,改名「加嚴之三級流行地區」,但實際上反而是「放寬」,不用強制至集中檢疫所十四天,而可自費至防疫旅館,採取春節專案如七加七等方案。指揮中心昨針對宗教活動提四大防疫措施,包含宗教活動全程戴口罩、餐會不能逐桌敬酒、香客大樓除了同住家人以一人一室為限等。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確診童跨年遊高雄 衛局公布足跡有酒店美術館巨蛋
桃園一確診案例傳元月初到高雄投宿飯店,並停留兩天才返北。高市衛生局今晚證實,確診個案為案17505的8歲學童,去年12月31日到1月2日與家人一行4人到高雄旅遊,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可能感染地為桃園某課後安親班的個案17504,但這名八歲童可感染期在病發前3天,盡管來高雄時已不是可傳染期,但衛生局仍提醒大家落實防疫。高市衛生局晚間表示,今天接獲疾管署通知,桃園市確診個案17505(8歲童、CT=25.6)跨年期間與父親,母親及哥哥到高雄旅遊,他可能在桃園課後安親班被同學傳染,追溯傳播鏈可能指標個案是案17504的父親案17473。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案17473去年12月30日出現相關症狀,由於美國CDC統計Omicron潛伏期較其他變異株短,僅約3至4天左右,經感染案17504再感染17505,應已經過2個潛伏期的次波感染,經疫調案17505是在元月6日出現相關症狀就醫。高雄市COVID-19專家小組綜合研判,案17505應在元旦假期元月3日在課後安親班接觸案17504而被感染的可能性較高。且案17505元月6日曾出現相關症狀,以Omicron可傳染期為發病前2-3天推算,在高雄市旅遊期間可發生的感染風險較低。不過衛生局表示,為確保高雄社區風險無虞,防疫團隊仍依據案17505足跡擴大匡列接觸者及採檢,匡列28人,已採檢17人,目前快篩結果均為陰性,PCR檢驗中; 足跡所至相關場域包含萬豪酒店、碳佐麻里美術館店、漢神巨蛋、義享天地(旭集和食集錦),都已完成徹底清消工作。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0風險國改為「加嚴三級地區」 入境自費採檢住檢疫所
境外移入案例持續增加,今新增26例境外移入,半數以上都是自美國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原本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的10個國家,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埃及及奈及利亞等,將改列為「加嚴之三級流行地區」。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應高風險國沿用的疑慮,調整為加嚴,整個春節方案都是全面加嚴第三級流行地區入境檢疫措施,提供前兩日陰性報告都一致,一律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及檢索完成十四天,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配合六次PCR或公費快篩。陳時中表示,回歸這個第三級流行地區的檢疫措施。包括之前說的非洲國家。差異是過去原本要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移除後她可以自費入住及檢索或防疫旅社。原來進來的人以為可公費集中檢疫,我們會盡量予以協助,原先集中檢疫所只提7+7方案,現在對這些國家有自費14天方案。我國去年11月底及12月初為因應Omicron變異株,實施「重點高風險國家」來臺旅客管制措施,迄今已逾一個月,截至1月7日已執行162位旅客專案集中檢疫,累計篩檢出2例Omicron變異株病例。指揮中心將持續監視國際疫情,如經監測發現新興(emerging)變異株可能對我國防疫造成重大威脅時,將再重啟「重點高風險國家」來臺旅客專案管制措施。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國際新冠疫情持續,我國已加嚴邊境檢疫措施,自第三級流行地區所有入境旅客搭機來臺前應取得「表定航班時間(Flight schedule time)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且事前安排檢疫居所(僅限防疫旅宿或自費集中檢疫所),旅客抵臺後皆須配合採深喉唾液,進行PCR檢測,並搭乘防疫車隊前往檢疫居所,接續完成14天檢疫,旅客應於入境後的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配合進行6次PCR檢驗或公費快篩。此外,長程航班抵臺的旅客應於機場落地採檢及進行快速核酸檢驗,陽性者由空側搭乘救護車後送專責醫院。指揮中心表示,如旅客於本措施宣布實施前已完成航班機票預訂,且有改訂防疫旅宿的困難,仍可自費至集中檢疫所檢疫14天,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並提供航班訂票證明,由本中心協助安排至集中檢疫所自費檢疫。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採檢今晚完成? 陳時中:採周期檢驗降低傳播風險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為49人。關於桃園機場篩檢進度,約於今晚就可以完成,媒體問及目前已是第幾波傳染。陳時中說,昨天機場採了1565人,還有6000至7000人未採檢,工程浩大,希望今天晚上可完成,但也不是檢查完就告一段落,而是快篩及PCR循環著做。「機場為高風險工作場域,今天篩檢者沒有被驗出確診,也許是病情正在潛伏期,或明天剛好碰到一名潛在確診者就被傳染了。」陳時中說,希望周期採檢讓病毒可能的傳播風險降到最低。今天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以自美國入境最多,媒體問,為何不是將美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而是將所有國家均列為高風險國家為齊頭式平等。指揮官陳時中說,如果只將美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那葡萄牙怎辦?」葡萄牙人口為1000萬人,但每天確診個案有3萬5000人,因此把所以的長程航班都拉進來,主要是這樣的分野很清楚,也不排除依各國疫情再做不同的界定,但這是世界的疫情,不是拉到前面就可以阻絕,而是要層層過濾,一層一層減低風險,希望將疫情守下來。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場入境長程班次要篩檢! 陳時中:採陰才能放人
Omicron疫情已經延伸到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宣布,為了提高警覺,希望把戰線拉到更早,希望境外大量移入可以更早發現,規畫在「長程班次」中,只要入境到機場,就要在現場直接採陰才能放人,如果陽性就直接送往醫院,採檢的方式是類似PCR快篩,不過要改變機場流程是一個複雜的事情,今天下午將會討論場地,最快周二就開始啟動篩檢,並強調現在是與「時間在賽跑」。陳時中表示,目前世界疫情依然嚴峻,全球昨單日確診人數達到230萬人,而觀察全球的死亡人數並未比照全球確診人數不斷飆高,昨天單日死亡人數約是5千多人。陳時中表示,為了提高警覺在討論希望之前最大的一條線,前端PCR陰性報告、深喉唾液及檢疫所、7+7、10+4不等,如果能把戰線拉到更早來,對於境外大量移入可更早發現,及早送到醫院去,可能需要精進。因此,現在規畫希望在長程班次裡面,入境的時候在機場就要直接採陰才放人,陽性就要往醫院送。因為改變機場流程是一個複雜事情,今天下午將會找尋規畫機場內適合的場地,因為要在現場採陰再放人,最大的困難是等待時間是否會機場造成交叉感染,適合場所和動線要規畫,陳時中表示,這項主要目標是把防疫戰線再往前拉,而長程的班次是指,不是只飛二、三小時那一種,而採檢的方式是做類似PCR快篩,他們認為家用快篩篩檢效率不夠,且陰陰陽陽不易區隔,如果陰陽不定就要送醫如果偽陽性高反而造成負擔。陳時中表示,基本上都會做快速PCR有幾種,他也跟各位抱歉在機場的時間會等比較久,但也會盡量縮短,看哪種儀器設備較適合、動線場地怎樣最適合。希望拚周二可以開始,周一可能性較低,這是跟時間賽跑。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 居服員染疫引爆案家群聚事件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公布的本土個案多,11案例簡報。其中從一名未滿五歲的男童確診,家人匡列隔離,但發現家人中包括指標個案共有4人確診,這時「我們滿擔憂」,這是社區裡面家庭確診,屬於不明感染源。陳時中說,經疫調發現,這4名確診中的有一名是居服員,因此對居服員的家人及所有服務過的案家,進行一家一家的匡列,目前掌握6至7個家庭,居服員發覺她的先生為案17473是在機場工作的人員,同時間也是在機場被確診。約略有脈絡可循,可能是機場手推車工作人員兩位確診之一,傳給太太再傳到照顧的人家裡去,共六人。另兩位確診的是清潔人員裡面曾經在清潔人員交通車八德線上同車的兩位,二採確認,這樣是八位。還有兩位是清潔人員確診後居家隔離的裡面,集中檢疫所,驗出來是陽性。等於這四位前一採都陰性,現在變成陽性,潛伏期短,進去幾天內重複厭舊驗出來。最後一位是一個北市計程車司機,這位司機173467檢查無症狀但ns抗體都是陽性。一採Ct值30,這樣背景下,需要持續觀察相關匡列調查繼續進行,應該是一個舊案。陳時中說,居服員所引起的照顧案家家庭群聚事件,指標個為案17416,是一名未滿兩歲的男童,因為有發燒、喉嚨紅腫等相關症狀,而到醫院急診就醫。此案例須感謝醫院警覺性高,男童到去急診有快篩,第一關是先快篩,快篩是陰性,但因要進醫院做相關處置,再經PCR檢查為陽性。這是很成功的防疫個案陳時中說,大部分快篩陰性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很小,要做PCR不容易,但是醫院人員很有耐心、警覺心,所以發現出來。匡列他的9名家人,同住、非同住加上一位居服員,就發現大伯和居服員陽性,到此我們還很擔心,因看到家庭群聚,後來發覺居服員先生是機場手推車工作人員,也確診了,因此線索相對清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天公布11名確診個案中,有兩案是小於兩歲幼兒,案17416為1月7日發燒、喉嚨紅腫,而去桃園醫院急診就醫,因在院外快篩站陰性,後續進行PCR陽性,Ct值26,認為是快篩可能會篩不到的病毒量偏低範圍,目前男童住院隔離中。另外,案17469是案17308的非同住家人,因曾經探視過孩子,因有被探視過,先前匡列為居家隔離,期間出現發燒、嘔吐,經送醫採檢發現陽性,Ct值34.6,病毒量偏低,此兩名幼童都是輕症,沒接種過疫苗,目前都在住院中。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社區危險了! 北北基桃長照、醫院 今起禁探視、探病
Omicron疫情再延燒,今本土案例一口氣激增11例,境外新增49例。其中今天新增的本土案例中,有一起長照照顧群聚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也宣布「即起」,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住宿式長照機構禁止探視。醫院陪探病也調整相關的措施。針對長照機構的探視規定,從今起調整,須符合二大重點的管理措施,第一為訪客管理:除例外情形暫停探視。例外情形經機構同意可探視者,應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第二點為新進住民管理:新進住民不論是否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 一都均須出具入住機構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第二依機構人員完成新冠疫苗應接種劑次14天以上比率,採取對應之管制措施: 1.如為工作人員達90%以上且住民達80%以上之機構,自入住機構次日起14天內避免參加團體活動; 2.如為工作人員未達90%或住民未達80%之機構,則自入住次日起隔離14天,或自入住次日起隔離7天,於第7天進行自費篩檢,陰性者可解除隔離,但仍須避免參加團體活動,之後於第14天再進行1次自費篩檢。醫院的部分,北北基桃,除了特殊案例以外,禁止探病,特殊情況需要探病者,需要出具三天內抗原快篩、PCR陰性證明。探病者為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者,以自費篩檢。探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第二點為住院病人及陪病者入院篩檢: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或入住前14天內居住於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3日內公費篩檢;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公費篩檢。住院病人及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第三點為住院病人之陪病者管理: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陪病人數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須不具新冠相關症狀,亦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第四點為醫療照護人員管理:專責病房之醫療照護人員應完成新冠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評估調整職務內容。桃園市之醫院所有單位(除專責病房) 醫療照護人員,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每週定期進行公費篩檢。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激增11例、境外49例 桃機案再增第4條傳播鏈
桃園機場案昨累計14人確診,其中13人被判定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本土案例一口氣新增11例,境外49例,無死亡個案,其中出現第四條傳播鏈。北市昨快篩2名機場手推車員,經過PCR今確診,而其中一位手推車員其太太染疫,而身為照服員的太太,也引發照顧家庭群聚,照顧家庭總計有3人確診。指揮中心也宣布即起,口罩政策加嚴、長照機構、醫院都禁止探視。Omicron疫情擴大,桃機案昨被懷疑有三條傳播鏈,第一條為案17307女清潔人員打掃引起的桃機群聚,而其中一位清潔員案17239在跨年期間赴金嗓歌友會,引發社區感染,第一條總計有10人染疫。而今天第一條傳播鏈中,案17308的兩名家人也確診,累計達12人染疫。第二條傳播鏈為機場女保全案17371,疑似接觸境外案例染疫,同時與機場女保全有工作場域重疊的案例為案17414,累計2人。第三條傳播鏈為防疫計程車司機案17240,目前被排除機場群聚,因為Omicron定序與其他組不同。北市昨快篩陽性出的2名機場手推車員,今天皆確診。同時也是今宣布的第四條傳播鏈。其中一位機場手推車員衍伸出照顧家庭群聚,等於是另一起社區感染案件。第四條傳播鏈的事件,起初是被照顧家庭的小孩,因為發燒就診,醫院即時篩檢確診為新冠肺炎,指揮中心原以為是「不明感染源的社區案例」,但回推採檢,該名小孩的家人,分別為大伯、媽媽,而照顧該家庭的居服員也確診,經疫調後發現,該名居服員的先生為北市篩檢出的其中一位手推車員。
-
2022-0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後遺症最易留在40歲以上成人身上!醫揭常見7大症狀
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新冠病毒後遺症 感染病毒四周後仍有症狀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推薦閱讀:新冠居家快篩試劑有症狀才用就太晚了! 食藥署揭「最佳使用時機」)持續性症狀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 常見症狀有這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八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不過,新冠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與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推薦閱讀:發燒、咳嗽、嗅覺改變...是新冠肺炎or流感? 美國CDC盤點「10個共同症狀」)支持性療法+復健為主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推薦閱讀:電梯、床頭櫃、廁所...小心新冠病毒非飛沫傳染途徑! 醫曝「11個恐怖死角」:超容易被忽略)張書綸指出,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五、六十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五個以上)症狀的患者。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及媒體廣泛報導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導致部分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下降,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延伸閱讀: ·COVID-19新冠肺炎致「肺纖維化」能恢復嗎? 陽明交大實驗解答 ·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盯桃機防疫 護理國家隊出動查核
桃園機場至今累計十四人確診,昨天又傳出負責手推車人員快篩陽性,待PCR判定。面對桃機多條傳播鏈,指揮中心決定全面擴大桃機公司第一線風險人員PCR採檢,總人數約一點二萬人,扣除已採檢者,還有九千多人;同步成立台灣護理國家隊查核,機場工作人員有無落實環境清潔、消毒等工作。為遏止疫情擴散,桃園機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上周五提出,機場有必要全面採檢,但當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僅回應,「腳步不能亂」,先針對第一線風險人員篩檢。昨天陳時中宣布全面篩檢桃機內與旅客接觸的第一線人員,態度與昨天不同,受到外界關注。陳時中解釋,「防疫像打仗,每天根據不同情資,依新變化改變」。他強調,「沒有說昨天說不能、今天就不能,如此反而被制陷窠臼裡面,造成反應過於怠慢,將因應不同情況做適當改變。」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表示,疫情初期,機場入境者染疫率約百分之零點一五,上周升高至百分之零點八一,這兩、三天已到百分之二,接下來會更高,「機場風險增加五倍。」陳時中說,「等於五十人會碰到一個染疫。」機場已是極高風險區域,即起禁止記者在機場堵訪入境旅客,也將針對防疫司機發N九五口罩與防護衣。至於台灣護理國家隊,第一批共廿四人,分為八條路線,將在入境關卡查核感控管制,提醒大家不應接觸的盡量避免接觸,例如從汙染區域拿東西後,手套要換或進行手部清潔,才能進入乾淨區。陳時中說,期待透過細心有經驗的護理人員督導,防疫細節更要落實。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升三級?陳時中:審時度勢做判斷
國內爆發桃園機場染疫事件,累計十四人確診、二人快篩陽性待複驗,外界關注桃園是否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會針對整體疫情研判,若有必要不排除針對桃園升為三級警戒,但他也強調,目前疫苗涵蓋率高、醫院也提前整備,「會審時度勢,做出判斷」。面對農曆春節將近,國內若升為三級警戒,將衝擊民生經濟,有民眾提出是否由桃園分區升級,取代全國三級警戒,或是交由地方決策,加強二級警戒措施。陳時中表示,升級與否是中央權責,已宣布大原則讓地方政府彈性因應,若地方政府因為考量情勢有更嚴格的規定,可向中央報備。蔡英文總統昨天視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在視察後發表談話表示,將嚴格執行春節檢疫專案,全力守住疫情防線,並呼籲符合資格民眾盡快接種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報告「疫情尚在可控範圍」,機場群聚案在擴大篩檢後,近日將針對可能的潛在接觸者,進一步擴大篩檢。據了解,中央目前沒有要提升為三級警戒。【記者曾健祐、陳俊智、李定宇/連線報導】桃園機場確診個案持續增加,桃園市長鄭文燦昨說,機場有多條傳播鏈,可能有好多不同感染源,呼籲桃園取消大型活動或延期,「每個人都應做好社區可能提升防疫等級的心理準備。」市府昨還針對金嗓歌友會事件,發送三千多封細胞簡訊提醒採檢。鄭文燦昨下午與蔡英文總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桃園機場前進指揮所團隊視訊會議。針對機場防疫,鄭文燦說,桃園機場有多條傳播鏈,機場相關動線、廁所都要改善,以防疫機場做設計,以雨天模式不斷壓力測試,包括入境動線有紅區,出閘門上廁所、到行李轉盤休息,防疫車隊等區域,都可能變紅區。鄭文燦表示,金嗓歌友會前天篩檢一七七九人全部陰性,但不代表全都安全,會要求隔離、自主健康管理都要二採,隔離的甚至要三採。市府昨也針對金嗓歌友會事件寄發三千多封細胞簡訊,提醒採檢。桃機群聚昨新增二例本土個案,其中案一七四一五為防疫計程車隊司機確診。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表示,這名住在新北的防疫司機採檢陽性,Ct值達卅三。新北衛生局公布該案足跡顯示,四日下午曾赴宜蘭喜互惠生鮮超市羅東店、六日晚間曾赴北市萬華區7-ELEVEN鑫樂昇店。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新增兩例本土個案 都打過第三劑疫苗
桃園機場染疫事件延燒,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兩例本土個案,為本起事件第二位機場保全及防疫計程車隊司機,二人皆打過第三劑疫苗,司機也是首例本土第三劑突破性感染個案。截至昨天下午,桃機相關感染人數達十四人,指揮官陳時中證實,還有兩名機場人員快篩陽性,機場染疫風險擴大,將對桃機擴大篩檢。台北市防疫計程車隊這兩天全面採檢,昨晚市府公布其中一人確診,Ct值卅。指揮中心表示疫調中,今天說明情況。研議帛琉以外國家 皆列高風險國際疫情嚴峻,入境風險增加。昨天新增四十二例境外移入個案,以美國為大宗,達廿三人。陳時中表示,入境染疫率將超過百分之二,等於每五十位進入機場的人,就有一人染疫,加上全球疫情嚴峻,指揮中心考慮未來除了帛琉之外,將所有國家列為高風險管制,將於周二開會討論後公布。昨天新增案例為機場保全一七四一四,以及防疫計程車司機案一七四一五,案一七四一四因為另一名保全、案一七三七一確診而擴大採檢發現,兩人曾在入境大廳工作,但無法確定是否因接觸感染;案一七四一五去年十二月也曾載過確診境外移入乘客,但研判和另一名染疫司機案一七二四○關聯性不高。三劑突破感染 司機成本土首例值得注意的是,昨天確診的兩人都打過三劑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案一七四一四曾於去年十二月廿九日打過三劑莫德納,研判較晚施打,保護力尚未顯現即確診。但案一七四一五打過二劑AZ疫苗,於十二月五日接種第三劑莫德納,抗體檢驗研判近期染疫,為本土首例「第三劑突破性感染」個案。莊人祥說,即使打完三劑疫苗,仍可能突破性感染,但案一七四一五Ct值卅四點八明顯較高,且無症狀,表示疫苗有一定的效果。莊人祥表示,打滿三劑相較於打二劑,其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仍較佳,仍建議打滿三劑最好。防疫升級 護理國家隊進駐桃機目前追查桃機多條傳播鏈,據疫調及基因序列比對,最初感染的案一七三○七清潔員,工作區域與境外旅客相關,若證實相同,則極可能遭境外個案感染,再傳給其餘清潔員。至於防疫計程車司機案一七二四○,全基因序列與清潔員不同,但與去年十二月廿六日搭載的境外個案相符,因此感染可能性高。桃機相關感染案例達十四例,十三人初判為群聚。陳時中證實,昨天上午有兩名機場人員快篩陽性,待PCR判定,其中包括負責手推車的相關人員。日前陳時中並未同意對桃機全體第一線人員篩檢,昨天鬆口,全面擴大桃機公司第一線風險人員PCR採檢,總人數約一點二萬人,扣除已採檢者,還有九千多人;同步成立台灣護理國家隊查核,機場工作人員有無落實環境清潔、消毒等工作。
-
2022-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提升防疫等級?陳時中:有必要則不排除針對桃園升3級
國內爆發桃園機場染疫事件,累計14人確診、2人快篩陽性待複驗。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要提升防疫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針對整體疫情研判,有必要則不排除針對桃園升為三級警戒,他強調「會審時度勢,做出判斷」。至於有專家表示,桃機需要全面驗血清抗體檢測。陳時中則表示,會針對傳染力者即時找出,即時匡列相關人士。外界很多建議,我們會審時度勢做出最好對策。媒體問,農曆春節快到,若國內是否升為三級警戒,將衝擊民生經濟會很大衝擊,有中南部縣市不想陪全國一起三級警戒,是否會交由地方決策自己加強二級警戒措施。陳時中表示,升降級與否是中央權責,已有宣布大原則,會讓地方政府有彈性,若有更嚴格規定可向中央報備。他指出,「這次比去年5月大環境好一些。」陳時中說,國人疫苗第一劑覆蓋率達80.22%,二劑70.70% ,加上醫院量能整備也提前準備,民眾警覺心也夠,呼籲民眾不必要群聚盡量避免,口罩要戴好,除非有疫情大變化,否則不會做更動。
-
2022-01-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證實增2名手推車員快篩陽性 下令機場再篩9千人
桃園機場染疫事件,累計14人確診,上午又傳出有2例機場人員染疫,為負責手推車人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證實,今天機場上午有驗出2名陽性,需要針對PCR才能判定。此外針對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提出有必要機場全面採檢,僅表示「會先針對第一線篩檢,才做下一步考量」,今日又改口針對機場9000人篩檢,外界懷疑疫情無法控制才改以普篩措施。陳時中表示,「防疫就像打仗,每天根據不同情資做新變化改變,所以針對前進指揮所有快速反應。」沒有說昨天說不能、明天就不能,反而造成反應過於怠慢,會因應不同情況做適當改變。針對整體機場篩檢,陳時中表示,有好幾條線在進行,掌握機場風險,現在針對桃機公司一線風險人員,全部PCR篩檢,近二日開始造冊,人數約1萬2千人,已知扣除已採9000多,看一線人員檢驗完,若陰性不考慮採第二線人員篩檢,若有陽性考慮採二線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