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心肺復甦術
的結果:共找到 318 筆 約 0秒心肌梗塞倒地 葉克膜救回
【聯合報╱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 桃園一名39歲正當壯年的莊姓男子,突然「碰」的一聲倒在家中浴室地板,失去生命徵象,心臟停止跳動1個小時,經敏盛葉克膜團隊救治後,成功恢復心跳,術後也恢復良好,目...
中西醫合併治療 昏迷患者甦醒
【聯合報╱阮膺旭/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 躺在加護病房裡的病人,有些是中風後經心肺復甦術急救回來,因有腦部損傷,正等待甦醒奇蹟;有些則是重度昏迷病患,只能依賴呼吸器過日子。一名35歲女性病患,車禍...
安寧不是放棄 是生死兩無憾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鄭涵文/台北報導】 七十四歲的孫爺爺去年暈倒在路上,路人協助報案送醫急救後,孫爺爺陷入深度昏迷,家人尊重他生前簽下的放棄急救(DNR)同意書,交由安寧醫療照護。孫爺爺拔管後十...
跨越生死長河…安寧療護 還可更好
【聯合報╱趙可式/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 根據2012年統計,台灣每5分4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每12分2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癌症不必然死亡,死亡卻是人生遲早要面對的結果;許多人談癌色變,並非怕死,...
醫界建議/減少無效醫療 昏迷指數盼下修為0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鄧桂芬/專題報導】 醫界常採用英國格拉斯哥昏迷指數(簡稱GCS),其最低指數為3分,當醫師告知家屬,病人昏迷指數3分時,往往引起家屬的不當期待,恩主公醫院前院長佛教蓮花基金會...
哈姆立克法 娃兒救命招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報導】桃園縣1周內傳出2名嬰兒窒息死亡意外,聖保祿醫院醫療部主任賈蔚強調,馬上求助、立刻急救是挽救小生命最高原則,但須注意嬰幼兒心跳快、胸腔小,和成人急救技巧不同。賈蔚指出...
養樂多被搶 娃哭到快斷氣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台中報導】台中縣一歲半的王姓男童,上周因生氣愛喝的養樂多被拿走大哭,竟呼吸中止、臉色發黑,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罹患「嬰兒屏息症」,光田醫院表示,此症嚴重時會造成猝死,家長要多注意...
成大教授趙可式:插管不成人形 徒增痛苦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一手促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與修法的成大教授趙可式,本身是癌症患者,多年來看過太多臨終時「不得善終」的個案,更加強她推動的決心。趙可式民國八十二年返台任教,將國外...
病患與家屬意願拔河 安寧醫療陷窘境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詹建富/台北報導】 「不得好死是一種詛咒用語,這樣的詛咒卻幾乎每天都在醫院上演……」台灣安寧療護的推手趙可式,昨天以此形容台灣安寧醫療所面臨的窘境。趙可式並舉一名八十多歲老榮...
葉金川/勉強救治末期病人 就是凌遲
【聯合報╱葉金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在2013年1月9日公布實施。根據新修正條文,末期病人可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或作維生醫療抉擇,但這新制至今已實施一年半,社會大眾對新法所知有限,在健保I...
天冷溫差大 心房顫動增3~5成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冬末溫差變化大,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警告,溫差大、天氣冷,血壓較難控制,最近一個月來心房顫動病患增加三至五成,其中不少患者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除了腦中風,...
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
【內容摘自《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從預防、理解到遠離,失智症權威醫師教你從此不再害怕它!》,作者王培寧醫師.劉秀枝醫師,寶瓶文化出版】假如有一天,我是說「假如」,目前我並沒有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的徵兆。...
ACP/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簽了可不可以改?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生命的終點時程你無法掌控,但你可以決定自己和世界說再見的方式。談到「安寧照護」,一般人多半聯想到臨終病人的緩和醫療照護,現在,安寧的定義有更廣闊的延伸,從過去的簽署DNR...
讓病友自己選擇臨終劇本吧!
【內容摘自《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作者柯文哲、林裕峰與臺大醫院,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文/歐醫師(主治醫師)如何選擇自己生命末期的劇本、家人的劇本,或許「生死兩相安」與「促進生活...
胸悶、頭暈… 心臟發病前五徵兆
【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陳秋萍/綜合整理】 鬼壓床?心臟病發徵兆! 案例故事:60歲的陳女士常在半夜心口痛醒,也常感覺有人坐在她的胸口,壓得她喘不過氣,她總是以為被「鬼壓床」,走遍各大小廟宇尋求...
那些病人教會我的事──堅強與樂觀
【聯合新聞網/文/鄭依潔】人家都說念護理的學生特別早熟,平平都是17歲,卻感覺沉穩,畢竟在盡情揮霍時間的年青歲月,我們正在體驗生老病死,學習人生課題,那些病人用生命教會我們的課題。王阿姨46歲,和老...
做好水土保持 心肌梗塞不爆發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不少名人因心肌梗塞驟然辭世,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就像土石流,來得突然,也常危及生命,且多數民眾心肌梗塞前都沒有症狀,僅能在平時做好「水土保持」。心肌梗塞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
安寧緩和醫療 走出安寧病房
【聯合報╱陳姿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肝癌已末期的沈伯伯如願從醫院回到家裡,這裡有他念念不忘的盆栽,還有關心他的老街坊與鄰居。回家當天下午,沈伯伯精神異常地好,還能對來探病的...
公共場所人潮多 最迫切設AED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當民眾發生心臟疾病時,自動體外心臟電擊除顫器(AED)若能與心肺復甦術(CPR)搭配使用,可大幅提高病患存活率。到底「公眾的AED」應該裝在哪裏?中興保全集團立偉電...
心肺復甦術(CPR)要做多久才能放棄?
【文/詹廖明義提供】不久前在中山附設醫院的RCA工作坊中,格主使用的案例曾提及,一位到場支援急救新生兒的主治醫師,在短短10分鐘後就宣告病人死亡,收拾殘局,讓部分演練根本原因分析的醫護人員覺得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