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夫妻
共找到
1195
筆 文章
-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千萬劑BNT疫苗快來了,兩表掌握何時輪你打!40歲以上最快這個月就能接種
大規模施打疫苗進度持續加快,40歲以上中年族群,可別趕著去國外打疫苗了!台灣目前到手有518萬劑AZ和莫德納疫苗,自購的62萬劑AZ和日本第二批贈送的113萬劑AZ,也在7/7與7/8抵台,合計超過700萬劑。再加計還在談判中的鴻海永齡以及台積電專案購買的1千萬劑BNT疫苗,若順利在開學前,也就是8月底或9月到貨,共1704萬劑疫苗,預估不只讓第10順位50歲以上族群都能打到,甚至第12順位的40歲-44歲部分民眾,最快10月就有機會接種。 鴻海台積電BNT疫苗談判進行中 政府在開放第1類到第8類人員施打後,進入第9類以及第10類50到64歲成人可在疫苗預約平台,登記接種意願;總統蔡英文也在7日表示,台灣目前疫苗取得超過700萬劑,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約10%,7月底目標在20-25%,都在在宣示疫苗施打已經加快。 攸關40歲以上中年人能否儘速接種的關鍵,就在鴻海永齡以及台積電購買的1000萬BNT疫苗何時能到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大家稍微再等等,讓他們去好好談判,有好消息就會跟大家報告,等於是再次認可BNT疫苗進程。 1704萬劑可覆蓋部分40-44歲族群 以指揮中心公佈第1類至第10類優先對象人數來算,合計約1492萬人,加上內政部統計45-49歲為176萬人,累計共1668萬人,以目前確定到貨疫苗數,再加上永齡、台積電的1000萬BNT疫苗,合計高達1704萬劑,雖然仍無法全面覆蓋40-44歲約201萬人,但確實已有部份該年齡層能接種疫苗。 潘建志:疫苗不嫌多建議備6000萬劑 而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提到,以色列2劑BNT疫苗打完後,城市解封後,雖然疫苗預防感染有效性下降至64%,但在預防住院有效率還有93%,少數住院的幾乎沒有人死亡。 他認為對台灣的啟示是,要打到第三劑,才能把保護力拉到90%,以避免大流行封城的經濟損失(Delta R0=6情況下達到群體免疫,需要疫苗打到人口的84%覆蓋率),潘建志算起來,台灣需要2300萬人x84%x3劑=6000萬劑疫苗才夠。 因此潘建志建議,郭董、台積電、慈濟的量除了原來各500萬劑,如果可以再各加買500萬劑,這樣就有3000萬劑,再加上政府採購目標的3000萬劑,這樣就有6000萬劑,就算打不完,疫苗也可以送友邦、用疫苗來做外交。●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終於看到你了!」夫妻病房抗「疫」成功 慶金婚周年
「老婆,終於看到你了!」先後確診的王先生、王太太,因症狀變嚴重,轉送到花蓮慈濟醫院重症專責病房治療,在夫妻同室治療、相互扶持,及醫護人員照護下已痊癒,出院時適逢結婚周年,醫療團隊為這對結婚將滿50年的夫妻,送上鮮花與卡片提前慶祝金婚,祝福攜手度過更多的金色歲月。花蓮慈濟醫院自5月中旬疫情爆發後,收治16位新冠肺炎確診者,其中10位是重症,目前已累計13位病人復原出院。王姓夫妻昨天病癒出院,病房照護團隊得知夫妻結婚50年,特別準備小驚喜,為王太太戴上白色頭紗、王先生別上藍色領帶,在象徵重生的日子裡,提前為他們慶祝金婚,讓這對夫妻非常感動。慈濟醫院表示,夫妻倆剛染病時須分隔兩病房,經指揮中心5月底宣布專責病房可兩人一室時,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讓夫妻倆同室,有陣子都沒看到太太的王先生感動流淚,對著太太說「終於看到你了!」2人因為有另一半的鼓勵與支持打氣,變得更積極配合復健治療。回想住院一個多月經歷,王太太說,先生當時咳嗽,以為只是感冒,看了耳鼻喉科後還是發燒,醫師建議篩檢,才發現確診,自己則是沒有症狀,後來連續發燒六天,先生在住院期間還暈倒2次,6月初就被轉送到慈濟醫院治療。緊緊牽著太太的手的王先生忍不住掉淚,愧疚自己害老婆染疫,儘管非常怕血,但都為了家人積極接受治療及復健。看著邊回憶邊流淚的先生,王太太說出愛的告白,表示一點都沒有責怪的意思,王先生也說,是太太的支持才能堅持下去。慈濟醫院長林欣榮表示,從他們送至醫院第一天,就以中西醫合療方式治療,除了西醫用藥,中醫以淨斯本草飲濃縮液,搭配中藥粉調理身體,祝福這對夫妻出院後順利、平安,展開新生活。
-
2021-07-07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的慢性病、復健、心理問題怎麼辦?WaCare 遠距線上諮詢免費體驗 7日起預約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群聚高峰,許多民眾擔憂醫院安全不敢回診,儘管遠距醫療已擴及慢性病患者,但礙於步驟重重,使用人數受限。大家的需求我們聽到了,聯合報與健康遠距平台WaCare自12日至18日限定期間,在元氣網推出「防疫零距離醫師給你問」,不需下載軟體,使用更簡單,權威專家開視訊與民眾面對面,免費讓你問,這也是國內第一個以遠距諮詢輕體驗服務大眾的健康網站,7日起接受線上預約。☛請按此立即預約:https://pse.is/3kcvuy此次「防疫零距離 醫師給你問」為公益性質,獲得五大領域權威專家群響應,每一位都是門診超搶手的專家,將鎖定的諮詢主題囊括疫情期間民眾最常發生的疑問,共釋出40小時,每次採取一對一諮詢。黃金專家陣容包括:●胸腔醫療專長的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朱柔澍 - 負責回覆接種新冠疫苗的各項迷思、不良反應釋疑(點擊了解更多醫師朱柔澍諮詢細節)。●中醫權威陳旺全 - 說明防疫茶以及中醫方法如何發揮抗疫(點擊了解更多中醫師陳旺全諮詢細節)。●芝山診所醫師余儀呈 - 傳授靜心解憂(點擊了解更多醫師余儀呈諮詢細節)。●復健醫學會理事、復健科醫師毛琪瑛 - 教大家宅在家運動提升免疫力,對象包括一般居家辦公者、照顧者以及需長期復健的中風患者等(點擊了解更多醫師毛琪瑛諮詢細節)。●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心理師葉北辰 - 緩解長期居家造成親子、夫妻衝突的壓力(點擊了解更多心理師葉北辰諮詢細節)。余儀呈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民眾怕被染疫、排不到疫苗、打針的副作用等,造成壓力上升,惡性循環導致生病,建議因疫情情緒低落、焦慮煩惱、睡眠障礙、胃食道逆流、血壓異常或自律神經失調者,可以透過「遠距諮詢輕體驗」,學習靜心技巧。毛琪瑛表示,目前許多人居家辦公、家中長者也多足不出戶,長時間的久坐、姿勢不良、沒運動,一個半月下來,發生肩頸痛、腰痠背痛、甚至坐骨神經痛的人愈來愈多。其實,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長者、照顧者及復健的中風病人等宅在家,建議可以做「造橋」、「對坐手拉手」等輕運動,有助於緩解痠痛、提升免疫力。葉北辰則建議想要預約遠距諮詢輕體驗的民眾,也要做好兩大準備,一是想清楚想要解決的目標為何?二是希望造成什麼改變?才能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防疫零距離 醫師給你問」將於7日起開放線上預約,專家則於12日至18日提供正式諮詢服務,由於諮詢時段搶手,若此次未能順利預約到五大專家,元氣網另外提供其他可接受線上諮詢的專家選擇。※想了解更多如何預約遠距諮詢及專家時間表,請至元氣網活動專區
-
2021-07-0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226K挑戰超鐵夫妻十字韌帶斷裂 鐵人醫師治療重返賽場
226超級鐵人夫妻檔,因為運動傷害,先後都發生膝關節後十字韌帶斷裂,遇到也是超級鐵人的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協助兩夫妻完成十字韌帶移植手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復健與訓練,夫妻兩人終於回到喜愛的賽場,拿下好成績,相當不容易。這對夫妻都是226超級鐵人賽事的好手,過去經常拿到比賽的獎項,什麼是226超級鐵人賽事?方啟榮解釋,就是結合游泳3.8公里和自行車180公里跟跑步42.195公里,例如泳渡日月潭後再騎自行車至高雄,然後在高雄再跑一個馬拉松,總距離達226公里之多,故稱226超級鐵人比賽。一般人完成3項中的一項,體力都已經達到極限,要連續完成三項,幾乎是挑戰不可能中的可能,夫妻兩人的體力與耐力可以想像,但可能也是因為經常讓身體處在超量的操練中,夫妻兩人先後十字韌帶斷裂,一度無法參賽,讓兩人相當難過。方啟榮指出,十字韌帶損傷是運動場上常見創傷之一,尤其是具有衝擊性或是需急速變換步伐的運動如籃球、跆拳道、美式足球、足球及體操等運動。十字韌帶可分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前十字韌帶斷裂原因主為突然改變方向、減速、落地扭轉與撞擊等情況,後十字韌帶斷裂主因是受到直接撞擊、過度彎曲膝蓋所致。他表示,一般來說,後十字韌帶斷裂是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的,藉由良好復健及保守治療也是治療選擇之一,但很難再進行激烈運動。由於方啟榮自己也是226超級鐵人的賽者,在與兩夫妻討論後,得知兩人希望日後仍能繼續留在賽場上的願望,為兩人先後動了韌帶移植手術,術後並叮囑兩人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能急於回到賽場上,可能增加韌帶鬆弛的風險。術後8個月,226超級鐵人夫妻終於迎來第一場較輕鬆的51.5公里鐵人賽事,一年後終於重返226超級鐵人賽場,分別拿下女子總排名第4及男子分組排名第5佳績,226超級鐵人好手夫妻檔十字韌帶受傷術後,堅持不懈精神著實令賽場上的大家都動容欽佩。
-
2021-07-05 養生.人生智慧
22歲嫁豪門被家暴逃走獨養兒女,蕭瑤:黑夜走黎明來、我的人生倒著過
蕭瑤19歲進入演藝圈,22歲嫁入豪門。她原以為自此過著幸福生活,沒想到,先生控制欲強,還會家暴,她和一對兒女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20多年前,她和小孩先後逃到國外,女兒王宇婕成為演員,長子William多年前也返台定居。她以樂觀教導孩子,一家3口逐漸淡忘那段悲慘生活,在台灣享天倫之樂! 蕭瑤出生時就有一雙迷人的大眼睛,長得極為古典、美麗,「那時林黛很有名,大家就叫我『徐黛』(蕭瑤本姓「徐」)。」家境清寒的她,年幼願望是以後要當明星,「我想拍戲、賺錢,讓父母過好的日子。」 休學赴港拍戲,一炮而紅 從小她學民族舞蹈,專科進入文化學院戲劇系,在校演花旦,她的美貌和演技受矚目,名聲遠播。專4那年,邵氏電影台北分公司主動登門拜訪,邀她赴香港拍電影,「我想反正早晚都要當演員,就休學了。」 拍攝一組古裝定妝照,導演李翰祥連她的面都沒見,就拍板讓她演出電影《傾國傾城》,「我演珍妃,狄龍演光緒皇帝。」上映後,果真一炮而紅。3年拍了5部戲,包括《瀛台泣血》等,這時遇見她的先生—大她14歲的印尼富商。 「母親給我的觀念是,女人要結婚、要嫁個會疼妳的好老公。」戀愛時,先生將她捧在手心,「那時約會,只要我看某樣東西一眼,隔天就送到我的面前。」在他無微不至的呵護下,她自認遇到全世界最棒的男人。 回憶一次耶誕節接到先生的電話,「他只說聲:『耶誕節快樂!』,我的耳畔真的響起音樂。」電影浪漫情節在人生真實上演,她沉浸、陶醉在愛情的世界裡。22歲,毅然捨棄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遠嫁印尼。 先生控制欲強,全家痛苦萬分 婚後很快就懷孕,生下長子William,3年後女兒王宇婕出生。只是,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並沒有太長久。先生控制欲太強、心態扭曲,她和一對兒女都被家暴,經常處於被打的恐怖氛圍中。 「只要他在家,就鴉雀無聲。」蕭瑤很想離婚,卻也知道不可能,期間幾度帶著小孩逃跑,又被抓回去。直到1998年印尼排華暴動,眼見機不可失,拜託一位華人牧師,先後將兒女送到美國,她則假裝只是要返台一周,帶著輕便行李,逃了回來。 回到台灣,她的身上沒太多錢,就在小妹經營的旅行社當票務,「我當家庭主婦的生活太安逸了,上班時,連接電話都不知如何應對。」在印尼,她有6個傭人,包括保母、司機、園丁等,卻需要從頭學習如何面對社會。 旅行社10點上班,兒女不在身邊她很空虛,「我想填滿早上時間,就去麥當勞當櫃台,做清晨5點到10點的班。」此時的她,不是富太太、不是大明星,而是二度就業婦女。 女兒王宇婕接棒,盼媽媽過好日子 王宇婕不忍媽媽如此辛苦,要她辭職。長相漂亮的她,後來被發掘為明星,儘管仍在美國大學求學,她捨棄學業,返台當演員,賺錢養媽媽和哥哥。 蕭瑤檢討:「我在婚姻中做錯了幾件事,尤其是金錢,以前我覺得那些都是他給我的,我都不要,這是不對的,我沒有為小孩著想,沒有錢、土地…,無法讓他們好好念書。」 逃回台灣,她不敢和先生聯絡,連電話也不敢接,更遑論提出離婚。8~9年後,在朋友的建議下,赴法院申請被另一半棄養,「花3000多元寫訴狀,再花了1年,法院就判決我們離婚。」她強調:「我一定要離婚,這是精神上的解脫,被束縛的感覺不好。」 幸好她的一對兒女,沒有因父親的家暴而走偏,兩人都很善良、正直。蕭瑤說,在印尼水深火熱的那些年,她盡量不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苦,「我會告訴他們一天24小時,有白天、有黑夜,黑夜過去,黎明就會到來。」 不憂煩未來,只盼現在過得好 先生不在家時,她會帶著兒女偷偷出去逛街,「在苦難時,我要給孩子們希望、快樂。」但是,那段不幸的日子實在是太長了,逃出印尼的那幾年,3人依然無法走出夢魘,「兒子每天晚上做夢都是逃亡…。」不過也正因為這段苦難,蕭瑤說孩子們長大後,抗壓性更強。 王宇婕在演藝圈打滾10多年,闖出一條路,她陪著女兒晉升為星媽,偶爾接些母親的角色,像2019年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扮演丁美媚的母親。她笑道:「年紀大,記性不好,只能接台詞少的戲,不然會有壓力。」 「曾有算命的說,我在60歲會有事業,我說不可能。」多年前朋友找她合夥,她當起「蕭董」。會跳舞、學導演的William,3年前回台定居。1年半前,一家3口合資成立「瘋狂家族影像製作有限公司」,接廣告和舞蹈片。她笑道:「我的人生是倒著過,朋友都已經退休,遊山玩水,我在創業。」 「對我來說,以前吃的那些苦都不算什麼,因為現在會很知足,正因為曲折愈多,抗壓力就更高;與其去擔憂未來,不如放輕鬆,把現在的自己過好。」●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03 家庭.家庭
婆婆難溝通,想找老公當橋樑?先提醒老公2大重點,避免愈幫愈忙!
當出現婆媳問題時,不應由媳婦單獨處理,而是老公要挺身而出,夫妻一起溝通討論如何解決!夾在老婆與母親中間的男性,常常會因為不知如何是好而逃避!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心理師梁淑娟指出,先生不應該讓另一半獨自跟長輩應對,而是要挺身而出,適時擔任雙方溝通的橋樑。換句話說,讓老公更主動介入婆媳問題!當和婆婆之間發生衝突,該怎麼做讓老公更主動介入當溝通的橋樑,而不會想要拔腿就跑,因為不想當夾心餅乾而逃避呢?梁淑娟心理師指出,可以向先生解釋由他協助溝通,婆婆比較容易接受,並以「不希望和婆婆的關係變不好」、「家庭氣氛好,對孩子比較好」等做為理由,但不建議直接在老公面前批評婆婆,發洩對於婆婆的不滿,不然先生也可能因此感到更為難,或覺得受傷、生氣而更想逃避,甚至反而引發許多夫妻衝突。若由先生跟婆婆溝通會更加容易,因為先生比起太太,自然會對於自己的媽媽更加了解,因此有些話先生可以直接對婆婆說。「不論說好話、壞話,由兒子說,婆婆比較不會記恨,問題很容易化解,但由媳婦傳達,很容易讓婆婆覺得自已被拒絕、否定、被瞧不起。」1.老公別直話直說梁淑娟心理師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先生跟婆婆溝通時,要記得留意表達的方式,像是若太太因為和婆婆觀念不同感到生氣、委屈,私底下跟先老公抱怨、發洩情緒,老公千萬不要將這些話原封不動地傳達給自己的媽媽,像是說,「媽,你這樣做老婆會生氣。」梁淑娟心理師表示,這麼一來,不只問題沒有解決,也可能加劇婆媳之間的衝突。因此,先生在表達的時候,應更小心修飾語句,嘗試以更間接的方式向婆婆溝通。2.老公以「自己」的立場跟婆婆溝通另外,先生也不建議在對方面前,表態自己挺另一方,例如跟太太說,「你知道我媽就是這樣子,你就讓一下吧。」這麼做,往往只會讓太太更生氣、難過,感覺不被先生支持、理解。梁淑娟心理師提醒,當先生在跟婆婆溝通,建議以「自己」的立場主張希望婆婆配合哪些事,而非提及「老婆說、老婆覺得……」,以避免讓婆婆對媳婦產生敵意。例如,當婆婆想要帶小孩,但太太想請保母照顧孩子,先生應試著避免像是在附和某一方,以第三方的角度提出其他的觀點,如表達不希望媽媽因為照顧孩子而身體太勞累,想讓媽媽單純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等。當先生主動介入,對於雙方在意的事情提出不同的角度、觀點,就能協助降低婆媳之間產生衝突的機會!搞懂婆婆的心理,轉換壞心情當能了解婆婆一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心理狀態,就更能對症下藥,開啟溝通的橋樑。婆婆由於具有較多人生經驗,因此會希望被尊重、可以有所貢獻,也因此有時會產生「為孩子好」、「幫忙」等念頭,而積極提醒媳婦要做哪些事情而跨越了界線,使媳婦感到困擾。當更了解婆婆的心理,多少能夠轉換心情,以較理性的方式化解婆媳衝突。跟姊妹聊天、訴苦,抒發壓力若因為和婆婆的觀念不同、產生摩擦而心情不佳,該怎麼辦?梁淑娟心理師指出,不妨多多跟有相同經驗的朋友聊天、談論媽媽經等。「同一個世代的媳婦,跟婆婆相處時,多半都會擁有相似的經歷、困擾。」跟朋友聊天時,也可以一同討論跟婆婆溝通的對策,以及發洩自己的委屈、不開心等情緒,有時候跟好朋友聊天,也能從中得到療癒,感覺「原來不只有我遇到這種事,原來我不孤單。」因為覺得被理解、同理而得以調適心情。採訪諮詢/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心理師梁淑娟※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曾參戰SARS、不當台大醫師變百萬網紅!「林氏璧」每晚開房分析疫情、撫慰人心
他是醫者,也是全職部落客,疫情間,每晚「開房」為聽眾解惑,理性溫和守護台灣。「大家好,我是『林氏璧』孔醫師,今天是6月12日,端午連假的第1天⋯⋯。」 打從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雙北進入3級警戒之前的4月底,每晚在語音社群軟體Clubhouse「開房」(意指開播)的孔醫師,就一直在空中為大家分析最新疫情進展,光是聽到這慢條斯理又中規中矩的開場白,就像在爆炸的訊息之間找到一劑定心丸。 林氏璧是何許人也?他總自嘲這個「化名」聽來像是外籍配偶,其實,他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本名孔祥琪。常收看政論節目的觀眾,最近大概都注意到他頻繁受邀,在各有立場的名嘴之間,就醫療專業表述自身看法。 曾上網搜尋日本自助旅遊資訊的網友,肯定對「林氏璧」這3個字不陌生,他自2007年開始經營日本旅遊部落格,詳載交通、住宿、景點、美食等行程規畫資訊,提供新手參考的「懶人包」也會定期更新,累計流量至今已超過一億次,粉絲團有近百萬名追蹤者,社團也有五十萬名成員,聲量可觀。 是偶然,也是必然〉建中台大,人生選項任隨波逐流 端午節前,孔醫師接受《今周刊》專訪,原來,他會從感染科醫師到成為旅遊達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我想從事什麼職業,或對什麼科系有興趣,可以說非常迷惘!」孔醫師在螢幕的另一端靦腆笑著。話雖如此,他求學過程一路順遂,建中畢業考大學那年一時「失常」,進了台大機械系,因為覺得自己畫不出好的工程圖,加上出身醫生世家的死黨選擇重考,於是他也「隨波逐流」重考1年,考進了台大醫學系。 「醫學系學有專精,不容易餓死,應該還不錯,但我很內向,通常是喜歡跟病人接觸的人適合當醫生,我其實沒有這麼喜歡這部分。」別人看他是無往不利的學霸,他卻是小心藏著個性且戰且走。直到五年級,他接觸了感染科,又遇到了教小兒科的李秉穎醫師,備受感召。 「小兒科有本重要的教科書,李P每個版本都讀過,上課時信手拈來,我就好想成為這樣的醫師!」確立自己對感染科的興趣後,他只需要在內科或小兒科之間抉擇,「沒進小兒科,是因為我沒有信心幫小孩打針。」於是,他進了內科,拜師張上淳門下。 03年SARS肆虐時,他正在台大擔任內科住院醫師,除了照顧SARS病患,「台大醫院頭一次因為醫護群聚感染而關閉急診,到現在,我還忘不了下班後在醫院洗一次澡,回家再洗一次,深怕傳染給家人的心情。」 但他沒有被這樣的場面嚇退,反而被感染科忙到一夕白頭的師長打動,於是隔年毅然選擇感染科做為次專科,「我希望加入這樣令人驕傲的團隊。」06年,他正式成為感染科主治醫師,被分發至台大雲林分院,直到09年恩師張上淳將他請調回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他也為此到食藥署的前身、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學習新藥審查。 是使命,也是驕傲〉疫下亂世,傳遞正確的醫學知識 那年H1N1流感自墨西哥大流行,台灣開始研發疫苗,由國光生技承接,計畫主持人是張上淳。孔醫師最初在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查此案,到後來因為要執行此案的臨床試驗而退出審查委員,疫苗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他各種角色都扮演了一輪,後來還到美國杜克(Duke)大學進修了兩年的臨床研究。 正因如此,在疫情造成台灣社會求援疫苗的這段時間,他不厭其煩地用各種管道向大眾傳遞正確知識。「『疫苗』是很深的學問,不要說一般人,就連醫師也不見得都懂,除非你是常打疫苗的小兒科醫師,才比較有概念。」他表示。 「『疫苗臨床試驗』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背後還有它自己特殊的學問,假如只是一個有醫學背景的人,因為看了一些文章就對引發的爭議發表意見,常常一看就知道講錯了,但民眾卻會被帶著走。」孔醫師一連解釋幾個專有名詞,然而他立論雖強,還是苦笑道:「很悲傷的是,疫苗已經變得不是科學議題了。」 在台大做一名醫師,必須教學、服務、研究三頭並重,內向的孔醫師雖然在後天培養出與病人互動的能力,「但這不是我的本性,做久了還是會累,再加上台灣普遍的醫病關係也讓人無奈。」他自認不擅產出論文,無法朝研究發展。到了此時,外人看他是身分顯赫的「台大醫師」,他卻是過得心灰意冷。 但是,如果沒有重考進入台大醫學系,沒有成為感染科醫師,人生會比較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擔任住院醫師的第1年,認識了後來的妻子,也就是他常提及的「林氏」,因為遇到她,孔醫師才在典型的醫師人生外,另闢蹊徑。 說到妻子,他揭曉「林氏璧」典故,是出自戰國時代「和氏璧」。一名楚國人發現一顆嵌有玉塊的石頭,三度進獻朝廷,被砍去雙腳後,終於讓石中璞玉被打磨出來成為國寶,被命名為「和氏璧」。 「我從小到大感情不順,大家都認為我是路邊的石頭,只有林氏看出我是一塊美玉,所以我是林氏璧。」說完,孔醫師自己也笑了。 「林氏」是小兒感染科醫師,不僅會哄小孩,活潑感性的人格特質,也感染內向理性的孔醫師。「她熱愛旅遊,一有假就往日本跑。」於是,人生有了同行的伴侶,兩人也在部落格分享到日本旅遊的資訊,漸漸打開知名度。 然而,當這個「第2身分」愈來愈有規模時,他開始承受蠟燭兩頭燒的壓力。「我其實很早就有覺悟,不可能這樣分心下去,假如要好好在台大待到很有成就,那其實會花掉你全部的心力,可能會沒有家庭生活。」他說。 愛台灣,也愛日本〉感動援助疫苗,分享抗疫實況 17年,有人檢舉他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中,不得經營商業或投機事業的規定,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此案的過程中,他沒有答辯就自請離職。 成為全職部落客後,「案子一直來,文章寫不完,永遠有事情要做。」直到去年初,疫情突襲全球,也重創旅遊產業,他意外成了疫情下的受災戶。「去年一年,我是完全沒有收入的。」他直言。 然而,這場無國界的瘟疫也讓他在第一時間整合自己的兩項專長。「最開始,許多讀者問我,還能不能去日本?要不要取消機票?」當時,台灣還未邊境管制,他每天瀏覽新聞,整理疫情資訊,直到後來旅遊活動全面停擺,他還是持續分析日本疫情,鑽石公主號、緊急事態宣言等。 6月4日,日本贈送124萬劑AZ疫苗,在Clubhouse提及時,對日本懷有深厚情感的孔醫師,忍不住哽咽了良久。「我和許多感染科師長都覺得,病毒遲早會進入台灣社區,但沒想到我們成功守了1年,部桃危機過後,我一度認為可以守到疫苗進來。能守成現在這樣,我覺得是奇蹟了,反而不該怪任何政策或任何人。」孔醫師不慍不火地說著。 疫情指揮中心團隊中,張上淳是他的老師,羅一鈞是小他1屆的學弟,這段時間裡,孔醫師每讀到國外文獻,總同步傳達給指揮中心,諸如疫苗混打數據或治療寄生蟲的伊維菌素(Ivermectin)沒有實證療效,在他為聽眾解惑後的隔日,也能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得到證實。 他每晚「開房」錄節目,翌日再上傳到Podcast供人下載收聽,一度衝上Podcast綜合收聽排行榜第2名,其中,不乏一線醫護分享抗疫實況,也常開放聽眾發問,即使遇到端午連假,節目也不公休,與指揮中心記者會一樣。 節目裡,許多常見問題他一答再答,為工作執著的精神,與指揮官陳時中拚命程度有幾分相似。或許在難以預測的病毒之前,沒有人是絕對專家,但疫情讓我們見到更多不同樣態的醫者守護眾人。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今上路!李茂盛:催生5000寶寶
政府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今上路,加碼孕婦產檢次數及項目;不少不孕症夫婦搶在首日申請補助。張太太說,她今年33歲才想做試管,剛好趕上政府的擴大補助方案,省一大筆費用,實在太好了。台中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說,擴大補助方案對於挽救少子化現象有刺激效果,預期可催生約5000名試管寶寶;他建議,政府順勢推出托嬰、住宅配套方案,減輕年輕夫妻的經濟壓力,並提高早婚早生的意願。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政府為解決少子化問題,今天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擴大為「未滿45歲的不孕夫妻」,不再只限「中低收入戶的不孕夫妻」。茂盛醫院今天一早就有事先網路預約的不孕夫婦搶在第一天申請。張太太說,她和丈夫今天請假趕來醫院申請,因事前已上網填寫資料,申辦速度快,不到15分鐘就完成國健署人工生殖網路通報系統申報。茂盛醫院說明,因疫情仍屬三級警戒,開放申請者先在網路填資料,今天加派工作人員與諮詢窗口,方便申請者分流申辦,統計已有300人完成網路預填資料,協助申辦的時程排到7月中旬;院方事先提供電話、臉書、line@等線上諮詢服務,一周以來逾200人洽詢補助相關問題。李茂盛認為,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切中求子民眾的需求,一個試管療程若以15萬元計算,政府最高可補助10萬元,對年輕夫婦減輕不少經濟負擔,預期可催生5000名試管寶寶。李茂盛說,茂盛醫院分析已完成網路預約資料發現,申請婦女以36至40歲最多,高達42.7%,反觀31至35歲約25.6%,表示31至35歲這個族群若無托嬰措施及有效減輕經濟負擔,還是會對生孩子所有怯步,建議政府能順勢推出配套方案。他也建議適婚的年輕族盡早生育,若是結婚一年無法自然受孕的夫婦以及晚婚夫妻都可趁這次的政府補助方案一圓求子夢。
-
2021-07-0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看什麼都不順眼?中年人疫情下扛3大壓力
中年人是大部分家庭的重要支柱,疫情壓力下「腹背受敵」,除了面臨自身工作、經濟等壓力,家庭中也面臨親子關係緊蹦、不知如何照料好長輩的困擾,開業身心科醫師李旻珊指出,若發現「自己看什麼都不順眼」時,要先穩定自身情緒、釐清問題,再去照顧他人。「小朋友拿杯子喝東西,隔一陣子忘記,又拿一個杯子來裝」、「冰箱開開關關讓人煩躁」,李旻珊表示,臨床觀察發現,媽媽很希望能控制「家裡乾淨度」,但如今一家人整天都一起,三餐都要準備,相處時間變長,這時生活習慣不合,或是空間、時間畫分不清楚,很容易吵架。李旻珊建議,家人吵架時可先至別的空間冷靜,避免口出惡言;安排「親子共讀」時間可讓家長了解小朋友對同件事的反應,家長也可以順便分享自己的看法,促進親子溝通。那長輩呢?李旻珊表示,有些長者原本住在日間照護中心,但因為疫情因素返家同住,晚輩都會擔心自己帶病毒,有傳染給長輩的可能;另有的長輩一心想要往外跑,有的怕打疫苗會死,各有不同狀況,令身為後輩中年男性、女性十分擔憂。對此,李旻珊建議,長輩視力通常較不佳,可以讓他們聽廣播、有聲書,或是看電視,有話題後再開啟精神層面的交流並陪伴,而不在只是「有沒有吃飽」等較為物質上的關心。除了要處理完與孩子、長輩關係的家庭事務,中年男女疫情下也要處理自身壓力。李旻珊指出,經濟壓力是中年夫妻的壓力來源之一,有的收入減少,有的居家辦公,但主管認為省掉通勤時間,反而應做更多事,電話打了都應該要接到,上下班界線變得不明顯。對此,李旻珊指出,可以跟同齡者交流情緒,討論近期發生的事情,一起處理問題,並在疫情變化中調整好生活節奏,先穩定自己,再照顧他人,並尊重小朋友的特質。
-
2021-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屏東枋山枋寮Delta群聚匡列640人 全入住集中檢疫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屏東縣枋寮果農夫妻感染Delta變種病毒,與枋山嬤在枋寮醫院有時間、空間重疊,研判高度關聯性,縣府表示,2地共匡列640人全住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記者會後,屏東縣長潘孟安透過臉書(Facebook)報告屏東最新疫情,強調「Delta變種病毒頑強,除疫必盡,全力以赴!」枋山鄉13例新冠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其中10例感染Delta變種病毒(最早在印度發現),枋寮鄉則有果農案14734和妻子案14816繼枋山群聚案後也確診感染Delta,縣府疫調追查2案關聯性。屏縣府為釐清枋山群聚案與果農老夫妻的感染途徑,衛生局多方比對,第一波發現枋山的確診者中,有多人去過枋寮醫院,再深入比對,一筆一筆勾稽枋寮醫院的就診資料後發現,案14407(枋山嬤)與案14816曾經在6月16日上午,同時在門診大樓一樓,分別掛胸腔內科及神腦神經外科,2科的候診室是共用相同的空間。縣府並表示,在案14407原來的疫調資料中,她自述16日早上是陪同案14409(同居友人)搭救護車到枋寮醫院急診,但疫調人員昨晚勾稽到資料後再度詢問,請她努力回想後表示,當天覺得胸口悶悶的,喉嚨不舒服,有自行從急診走到門診,到胸腔內科掛號看診。縣府表示,枋寮鄉3處篩檢站,全面延長到明天,枋寮醫院則繼續關閉清消2天,做環境檢測,待指揮中心指示何時重開急、門診,枋寮鄉全鄉也將從後天開始進行全鄉3天的大清消。縣府表示,目前枋山案以及枋寮案共擴大匡列640人,全數入住集中檢疫所採檢並隔離,持續嚴守防疫。Delta變種病毒傳進枋寮鄉,讓鄉民恐慌,3個篩檢站至今已有7104人篩檢,並有部分商店停止營業,紛紛在臉書「枋寮大小事」公告,將停業到疫情趨緩時。枋寮鄉長陳亞麟表示,枋寮鄉的染疫案和枋山鄉善餘、楓港2村不同的是2村人口少,可以先施打疫苗,整個枋寮鄉有3萬4000多人,光工業區就有1萬多人,包括公家單位和工業區,約有5000多人是從高雄、屏東市區等外地到枋寮上班,他當然希望枋寮鄉民能夠先施打疫苗,但人口結構複雜,全鄉先施打疫苗有難度。陳亞麟表示,但是,他希望縣府的防疫會議,能夠把各鄉鎮市長納入,以符合各鄉鎮市的需要。
-
2021-07-01 新聞.元氣新聞
枋寮醫院因疫調暫停急診 偏鄉緊急醫療網停擺讓人憂
屏東縣枋寮醫院因確診的枋寮鄉果農老夫妻,和之前5名枋山鄉Delta病毒株確診者有醫院重疊足跡,28日起被要求停止急門診至今,等候中央通知復診;1名院方主管說,院內和協力廠商所有人員PCR檢測全陰,16名相關急門診醫護人員到集中檢疫所,因非院內感染,醫院醫護人員心情較篤定,讓人憂心的是,為彌補屏南地區緊急醫療缺口、前年啟動的腦出血與頭部外傷緊急醫療因此暫停,不希望無縫醫療因被停診出現破口。屏東恆春半島急重症病患後送高雄醫院中心長達百公里,縣衛生局為補上緊急醫療缺口,選定位居後送動線中點的枋寮醫院為負責醫院,前年1月起提供腦出血(腦中風)與頭部外傷緊急醫療,7月再啟動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導管室團隊,有上百名病患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院長蘇宜輝曾說,當時是硬著頭破皮接下任務,但大幅縮短黃金搶救時間,滿心是喜樂。1名院方主管說,枋醫雖不是醫學中心,但地理位置重要,創院41年來已配置急診中心、24小時心導管室、腦中風處理平台等,全年無休扮演屏南地區緊急救護中繼站的角色;5年前與高雄義大醫院合作啟動神經外科支援合作計畫,前年1月提供腦中風與頭部外傷全年無休緊急醫療服務,7月再結合高醫與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成立24小時心導管室。他說,腦神經外科急症醫療啟動以,腦部急症就醫,緊急開顱患者占就醫患者76%,1小時內進行開顱手術的患者占緊急開顱手術患者77%;臨床實證資料顯示,嚴重頭部外傷患者手術介入,平均每晚1分鐘,死亡率即增加 1%;醫院門診暫停的影響不大,最讓人憂心的是,好不容易為屏南地區緊急醫療建立的無縫醫療網,這次因被停診可能出現破口。屏南1名消防分隊長說,屏東縣地形狹長,相較後送到屏北的區域醫院或高雄的醫學中心,約可縮短30至50分鐘不等車程,可把握黃金救援時間;以心肌梗塞而言,急救時間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且神經外科腦出血的治療時機,直接影響預後療效,衛生局整合消防救護體系並能及早診斷與轉送,接續即時有效治療,是搶救生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這幾天轉送急重症病患到醫學中心,多了半小時車程,家屬也無法就近照護,期盼早日復診。
-
2021-06-30 新聞.健康知識+
穿梭瓦礫間的特搜醫師 救災現場暖心守護者
今年4月發生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白袍醫師在漆黑隧道中緊抱孩童的照片令人動容。自九二一震災至今,熱血醫師加入消防特搜行列,成為災難現場守護者。「災難現場很像戰場。」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急診內科主任陳玉龍告訴中央社記者,國內災難醫療救援分為災難醫療救援隊(DMAT)與搜救隊(USAR)醫療組,前者是在安全處設立醫療站,後者則隨著搜救隊員挺進「戰場」。陳玉龍所屬的新北市消防特搜大隊醫療組,規模堪稱全台最大。新北市消防特搜大隊組長周祐陞說,自民國105年支援台南震災,當時隨隊醫師僅2人,相當吃緊,故與轄內醫院合作,目前已有20名醫師、15名護理師熱血加入。太魯閣號事故中,新北消防特搜大隊也前往支援。周祐陞笑說,當時亞東醫院小兒外科兼創傷科主治醫師夏肇聰,在手術中接獲消息,緊急完成手術,連最後縫合都交給其他醫師,馬上飛車趕往花蓮協助,「很怕他接到很多罰單。」災難現場如戰場 白袍染血重裝上陣對創傷與災難醫學有興趣的夏肇聰,不僅在醫院救治患者,他更自費前往英國、美國與日本接受特搜訓練,加上購買防護、露營與攀岩裝備,估計已自掏腰包超過新台幣百萬元,就為了緊急時刻能派上用場。提到國內的特搜醫師,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部緊急醫療系統科主任潘師典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投入USAR長達13年,當初投入緣由,其實是無心插柳。住院醫師時期,潘師典想學潛水過著「斜槓人生」,不料身兼義消的潛水教練得知他的醫師身分,如獲至寶,邀他參與義消訓練,結訓後還一同出任務。而台鐵太魯閣號事故中,抱著孩童的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坤佶,身上的白袍染上髒污與血跡,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特別致贈全新白袍,盼他繼續代表醫界照顧民眾。吳坤佶先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提到現場除了救人與安撫傷者,他更不忘提醒特搜弟兄們要冷靜,如果不舒服,就靠牆休息,點出特搜醫師在災難現場扮演的角色。周祐陞說,特搜醫師除了救援現場傷患,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保護搜救人員,災害現場如戰場,在瓦礫殘骸中穿梭外傷難免,「若身心狀況不佳,挺進前線反而成為累贅。」搶救傷患照顧夥伴 性別不是問題搜救隊員出勤前,醫師都會評估的健康狀況,測量血壓心跳,甚至做簡單的心理評估,確認沒問題才能出勤。潘師典以參與台南與花蓮震災救援經驗為例,搜救弟兄奮力找尋受困者,血壓狂飆到150毫米汞柱,「每一次出任務,大家都會害怕,而我必須顧好所有人的健康。」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蕭雅文說,第一線搜救人員除有外傷外,為了尋找受困者不眠不休,可能血壓飆高、頭痛,有時也會感冒或水土不服腸胃炎,還有人因此失眠。消防特搜大隊是陽剛氣息十足的單位,蕭雅文以女性之姿,接任桃園市救護義消大隊長,也身兼桃園消防特搜大隊醫療指導醫師,展現巾幗不讓鬚眉氣勢。她認為,女性先天體力稍不足,但可透過訓練彌補,「性別沒有太大影響。」不僅救命也要判死 災難中體悟無常特搜醫師不僅救命,更要判死。潘師典說,花蓮震災中罹難者比傷者多的慘況,他做完死亡判定後,刑警隨後在屍袋寫上隨身物品,供罹難者家屬辨識,「當下才知道我們還可以這樣幫助逝者。」蕭雅文在花蓮震災也體悟生死無常,當時她勤務時間結束後臨時接到電話,原以為搜救隊員出事,返回現場才知是要替一對罹難夫妻做死亡判定,隨時間流逝生還機率愈來愈低,現場氣氛凝重。蕭雅文坦言,救援現場醫師能做的事也許不多,但最重要的是讓搜救隊員不要害怕,「有醫師當後盾,就放手去救人。」
-
2021-06-3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獨自居家隔離不孤單 出現這些現象趕緊求助
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我們除了生活型態大幅改變外,更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可能染疫的風險。倘若不幸確診而住進了醫院或集中檢疫所時,確診者與家人分離,獨自接受隔離,心裡擔心著身體狀況會不會惡化,甚至更擔心的是家人們的安危。心理承受巨大的痛苦和不安『我真的被嚇到了!為什麼我會生病?!』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回憶在電話關懷時一位確診COVID-19而住院治療的阿姨哭著這麼說,面對隔壁床病友的過世,住院期間一直不敢去碰觸的焦慮與恐懼在一瞬間爆發,阿姨用顫抖的聲音訴說這幾天是如何與隔壁床病友相互鼓勵才支撐到現在,如今阿姨失去了並肩作戰的戰友,更需要有人聽她述說心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亞東醫院精神科潘怡如主任表示,亞東醫院針對確診COVID-19的住院患者,由精神科專業同仁提供身心狀態篩檢和電話關懷服務,希望在隔離治療的過程中,能去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讓他們雖然隔離但不要孤單,僅六月開始的幾週,已服務了超過160名住院的COVID-19 確診患者。<!--@IMAGE_12744452_CENTER_0@-->需定期評估患者身心狀態『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堅強面對。』一位精神科同仁分享,關懷確診個案的過程中,也讓她感受到人性的溫暖。有一名懷孕的太太因確診而住院,她家中尚有一名年幼的孩子,太太對於病情變化感到非常害怕及焦慮,亞東醫院特別安排讓同樣確診的先生同住一個病房,先生總是耐心地鼓勵著太太『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堅強面對』。夫妻兩人後來經醫療團隊治療順利在住院兩週後康復返家與孩子團圓。潘怡如說,除了住院的確診患者外,在亞東醫院團隊所承接的兩間集中檢疫所中,也有數百名因確診COVID-19而被隔離的個案,集檢所的醫護人員會定期評估患者身心狀態,若發現其近期有重大變故,或有情緒焦慮憂鬱等情況,即會快速轉介給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由醫師與病人取得聯繫,評估病人當下的精神狀態,或建議適當的藥物治療。潘怡如分享,一位中年父親,從住進集檢所開始便頻繁打電話至護理站,反覆詢問許多重複的事情,集檢所醫療團隊察覺到患者可能是有情緒方面的需求,並立刻將病人轉介給精神科團隊。經精神科醫師詳細評估後,發現病人詢問這麼多問題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最大的擔憂:『他擔心自己唯一的兒子也會確診,害怕兒子萬一也被確診隔離的話,會沒有能力在集檢所中獨立照顧自己。』平常與兒子相依為命的他是兒子最堅強的靠山,如今在集檢所中擔心著在外頭的兒子的安危,卻什麼也不能做,這對一位父親來說,是何等的痛!突如其來的生活劇變,是個極大的挑戰疫情所帶來的突如其來的生活劇變,是極大的挑戰,對於家中有多人染疫的患者而言,更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痛苦煎熬。在仍需與疫情長期抗戰的現階段,好好照顧自己的心靈健康也十分重要。面對疫情,我們可以試著只獲取適度的疫情訊息,嘗試回歸到相對正常的作息,偶爾在家中做做運動,或是透過通訊軟體與親友保持聯繫,彼此關心彼此加油打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發現自己開始出現焦慮、憂鬱、失眠、食慾變化、不耐煩、容易發脾氣、甚至出現想要傷害自己的想法等情況時,則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因應疫情,目前多家醫院精神科也有提供遠距不到院的視訊和電話門診服務。期待我們每個人在困境下,一起一步一步地重拾自己健康的身心狀態。即使疫情拉遠了人與人的社交距離,但一定不要讓自己一直孤單!延伸閱讀: 。你「疫情隔離疲勞」了嗎? 專家教紓解要訣 。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確診者何時解隔離? 指揮中心曝「個別解除條件」
-
2021-06-30 新聞.元氣新聞
試管嬰兒補助 明起不再限中低收入戶
明天起,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對象上路,不再只限「中低收入戶的不孕夫妻」,擴大為「未滿45歲的不孕夫妻」,夫妻至少一方須具我國國籍,女方小於40歲每胎補助上限6次,40至44歲的不孕夫妻每胎補助上限3次,首次申請補助額度上限為10萬元。一名30歲上班族男性,因為精蟲數量、活動力相當低,罹患不孕症,由於經濟因素,不敢進行試管嬰兒,2年來已嘗試人工受孕10次,均未成功。不孕症權威醫師李茂盛表示,近期該名男性至診間即詢問此項補助計畫,直呼「終於等到了!」與妻子開心的說,補助擴大後,能大幅降低施作試管嬰兒的費用,減少經濟負擔。李茂盛表示,平常要進行試管嬰兒的35歲以下施作者較少,這次卻成長很多,比40歲以上者多出3倍,研判是因年輕族群仍在累積經濟實力。如今補助對象擴大,政府可以補助療程費用的三分之二,約10萬元,含植入胚胎3萬元、注射排卵針7萬元,其餘不足治療費用約5、6萬元自費,仍會視不同情況增加費用。補助額度部分,中低收入戶維持補助上限15萬元,非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之後每次申請上限為6萬元。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則表示,全國共93家人工生殖機構,目前已有80多家申請為特約機構,補助的行政程序將由特約機構代辦,方便民眾申請。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澎湖警員猝死!14天前接種疫苗 死因待釐清
請長期病假的澎湖縣馬公警分局警備隊陳姓警員,今天下午與妻子開車到馬公警分局停車場時,突然倒地不起,陳妻打119向消防局求援,陳男到院前失去生命跡象,搶救無效。陳姓警員的妻子在澎湖相當活躍,經營超商,夫妻感情好。53歲陳姓警員疑因癌症請長期病假,他原服務於交通隊,近年因身體狀況不佳,調往馬公警分局警備隊服務。據了解,陳姓警員是第2類接種疫苗對象,6月15日接種了第1劑AZ疫苗,但死因是否和接種疫苗有關,還有待檢警相驗釐清。澎湖縣警察局表示,關於陳姓警員猝死案,晚間9點30分在馬公分局偵查隊前說明。馬公警分局表示,陳姓警員因罹患甲狀腺惡性腫瘤申請長期病假,時間從109年6月至12月,及今年110年6月至12月申請延長病假。29日下午3點50分許,陳員與友人相約在天天開心KTV前停車場商討事情,期間陳員表示身體不適,不久便在他的車內昏迷且口吐白沫,身旁友人報案求助,緊急送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進行急救,下午5點13分宣告急救無效。陳姓警員遺體傍晚在家屬陪同下移往菊島福園暫置,會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分局也說,陳姓警員屬於警備隊外勤警員,本月15日接受施打第1劑AZ疫苗,注射至今並未聽聞有身體不適狀況。
-
2021-06-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試管兒7月起擴大補助 30歲男人工受孕10次:終於等到了
一名現年約30歲的上班族男性,2年前發現「做人困難」,求診後才知道精蟲數量、活動力均相當低靡,罹患不孕症,由於經濟因素,令他不敢進行試管嬰兒,2年來已嘗試人工受孕10次,均未成功。因應少子女化的國安危機,行政院挹注百億經費,於今年母親節前夕祭出多項福利措施,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是其中一大重點。7月1日起,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對象,由僅限「低收及中低收入戶之不孕夫妻」,擴大為「未滿45歲之不孕夫妻」,除夫妻至少一方須具我國國籍,女方年齡則須未滿45歲。獲知試管嬰兒補助對象擴大後,該男上周至醫院諮詢相關內容。不孕症權威醫師李茂盛表示,該名男性至診間即表達對補助計畫的興趣,甚至直呼「終於等到了!」,與妻子開心的說,補助擴大後,能大幅降低施作試管嬰兒的費用,減少經濟負擔。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即將正式實施,李茂盛指出,門診目前已有200至300名民眾紀錄姓名、地址,年齡分佈以年輕族群成長比例最高。李茂盛表示,平常35歲以下的施作者較少,這次卻成長很多,比40歲以上者多出3倍,研判是因年輕族群仍在累積經濟實力,若施作試管嬰兒,金錢負荷會太大。如今補助對象擴大,李茂盛說明,政府可以補助療程費用的三分之二,約10萬元,含植入胚胎3萬元、注射排卵針7萬元,其餘不足治療費用約5、6萬自費,仍會視不同情況增加費用。針對補助細項,國健署指出,若女方小於40歲,每胎補助次數上限為6次,40至44歲女性,每胎補助次數上限則為3次。補助額度部分,低收、中低收入戶維持補助上限15萬元,非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之後每次申請上限為6萬元。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則表示,全國共93家人工生殖機構,目前已有80多家申請為特約機構,補助的行政程序將由特約機構代辦,方便民眾申請。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3歲國寶歌王文夏施打AZ疫苗發燒 老婆半年沒見好擔心
國內不少長者施打AZ疫苗後猝死,今年93歲的住在安養院國寶歌王文夏,也在本月18號施打AZ疫苗,不料隔天就發燒,讓半年沒見到老公的文香十分擔心。文香透露,因為疫情關係,安養院那邊相當嚴格,僅能透過視訊電話來聯繫,文夏18日施打疫苗後,19日一早有發燒,安養院那邊立刻給他吃退燒藥,然後中午就退燒了,文夏也會多喝水,這幾天也平穩下來,文夏也在台灣優質生命協會安排下錄製了一段報平安的影片,要大家多多配合政府防疫。過去文夏疑似中毒昏迷長達快一週,當時體重還爆瘦到只剩下25公斤,而後也慢慢調理身體,才逐漸恢復健康,經過這一年的調養,現在體重已經恢復到四十幾公斤,只不過目前文夏都在安養院,而且夫妻倆也已經有快半年沒有見到面。
-
2021-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賈永婕的神隊友竟還有她!周子瑜跨海送暖
賈永婕因捐贈醫療器材被封為「全民女神」,她晚間在臉書透露,周子瑜上周生日,透過陶晶瑩主動詢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並表示這是她的生日願望,於是周子瑜一口氣捐了50台PAPR(動力濾淨式呼吸防護具),讓賈永婕大讚「真的好暖心,我的兩個女兒說她才是真正的女神」,並搞笑「好啦子瑜也可以來我的演唱會」,而陶晶瑩夫妻也一口氣捐了20台和2台喉頭鏡,讓她對神隊友們的大方感念在心。以下為臉書全文:About PAPR跟大家說明一下有很多媒體朋友說我捐了500萬元,沒有啦!嚇死我了,我趕快按了一下計算機(手抖)我的部分是第一批的46台 46*28000=1288000不要嚇我500萬我真的要去吃土了😱但是我確實跟國外訂了100台!因為我知道我有很多的神隊友在我旁邊!他們不會讓我去吃土的😆周子瑜上個禮拜生日的時候就透過陶子姐來聯絡永婕姐希望能幫台灣做些什麼,這是她的生日願望!可愛的子瑜妹妹一口氣捐了50台PAPR 真的好暖心❤️我兩個女兒說她才是真正的女神🧚♀️好啦子瑜也可以來我的演唱會🤣🤣🤣打電話給我的陶子姐跟李仁一起捐了20台!喉頭鏡+2!天啊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說感謝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真的傻了!林依晨10 許瑋甯10光良10六小月2瞿導2Debbie 10 Eva 楊 8崔姐 5錢德月 30范瑞君1啊差一點忘記還有小S的20台我剛剛又去訂了100台!謝謝你們,疫情結束我請大家吃飯🥳這是保護醫療人員非常好的配備!醫療人員真的很渴望,還有醫療人員私底下來跟我說他們想來跟我買。我說我真的不能這樣賣,我會統一捐給醫院,你可以告訴我你在哪一家醫院😌今天我去了羅東聖母醫院!呂若瑟神父也來了,好感動!捐了兩台H F N C三台PAPR還帶了小S表姐菲默琳的磅蛋糕100 片吉旺財的手搖飲料*100育成基金會的雜糧好棒棒*120滿滿的祝福!今天弟弟有跟著一起來態度也比較好了,也是他主動要求要來的!原本媽媽覺得蠻欣慰的,沒想到在回程的車上他把吃完零食的垃圾塞到我手裡了。我說請問媽媽是垃圾桶嗎?為什麼要把垃圾丟給我呢!他說你是全民女神啊,你不是說要幫大家服務嗎?我現在給你機會😒😒😒從羅東聖母醫院回來之後我直奔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把19台P A P R捐給法醫,法醫也是高危險族群可是好像很少人想到他們!解剖可能染疫的大體是有可能被感染的!6/23(三)HFNC台安醫院 5台 三總松山醫院 2台台中榮總 1台中港澄清 2台永和耕莘 4台羅東聖母 2台806國軍左營 2台高醫 2台計20台 共計298台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月優先打疫苗/造冊難!攤商非法比合法多 外送員入列恐掀兼職潮
傳統市場攤商表示,贊成攤商施打疫苗,但光傳統市場造冊編列就有許多問題,且非合法攤販可能更多,不列可能成破口;攤商或小吃店家人當外送員能否列入,也被質疑這種疫苗施打排序法根本掛一漏萬。台中有攤商說,很多市場會員未實際擺攤營業,將攤位轉租給攤商,造冊要登記會員還是攤商?如造冊施打會員,又未實際擺攤營業,失去施打意義。另外,一個攤位登記一個會員,但很多攤位是夫妻一起經營,甚至全家人一起幫忙,該怎麼造冊施打?由於攤商眾多,雖然立意良好,但造冊恐有漏網之魚。攤商不合法比合法多 夜市抗議沒納入「要怎麼證明自己是攤商啊?」台南周姓男子因疫情失業,跟家人開著小發財車賣水果,中央表示將把攤商列入第七類擴大注射疫苗對象,但要造冊,他沒加入工會,也沒有相關證明,不知道要如何證明自己是攤商。但如果不需相關證明,自己說了算,可能也會有人蒙混。新北市蘆洲傳統市場攤商黃小姐表示,以台灣的型態來說,許多市場、夜市攤商都是在馬路上,「不合法」的攤商可能比「合法」的還要多,這種分類打疫苗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漏網之魚多到不行,恐還會讓民眾放鬆警戒,造成破口。外送員也被列入新施打名單,但有小吃商家擔心,美食平台的外送員門檻不高,是否為打疫苗會掀起一波兼職潮。另許多小吃店或餐廳如今也靠外送求生,但可能就是自己家人或兼職工讀生,這些人又該怎麼說?經營包子店的李雲郁說,攤商流動性大,打疫苗應該從店家開始,店員是與消費者接觸的最前線,更該打疫苗,但像工讀生可能做了二、三天就離職,若沒施打都可能成破口,除了要確實造冊,更應做好防範。蘆洲夜市陳先生說,只看到政府宣布要讓傳統攤商施打疫苗,沒看到夜市在名單內,但夜市同樣是提供民眾生活必需的飲食,卻被差別待遇,實在沒辦法接受,好像有吵的人就有糖吃。還有超商店員無奈表示,薪水低、接觸的人多,但臨時人員不確定能否列入優先施打名單,而且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還計畫,將來讓民眾到超商機台操作預約打疫苗,就像之前預購口罩一樣,到時候一定一堆人不會操作,求救店員。「疫苗打不到,還要被客訴。」
-
2021-06-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八大泌尿問題 別忍了 盡快就醫
● 腰部劇痛、坐立難安,可能輸尿管結石須立即就醫● 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腎功能受影響● 無痛性血尿,小心罹患膀胱癌或泌尿上皮癌76歲王伯伯腰痛好幾天,因為新冠疫情,不想去醫院,直到疼痛加劇、坐立難安,才急診就醫。經檢查是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止痛藥無法緩解,在接受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後,疼痛終於獲得改善。疫情嚴峻,許多人發揮「忍」功也要避免到醫院,但「孰可忍、孰不可忍」可得認清楚,才不會越忍代誌越大條。建議發生八大泌尿問題,應該盡快就醫:一、尿路結石疼痛、尿路阻塞若是泌尿道結石阻塞輸尿管,會造成突發性的劇烈腰痛或下腹痛、血尿,甚至引起腎水腫、發燒、傷害腎功能,應立即就醫。二、睪丸扭轉常發生在12至18歲間的青少年。若睪丸有突發的劇痛、陰囊腫脹、甚至伴隨惡心嘔吐,就要高度懷疑,需要盡快就醫;黃金治療時間是4到6小時之內,若缺血過久,恐怕會導致睪丸壞死。三、急性尿滯留很多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大部分靠吃藥就能得到症狀改善,不過若突然尿不出來,病人會感到膀胱脹、腹痛、甚至引起腎水腫、腎功能受影響;年紀大的慢性病人,無論男女,可能因為膀胱收縮功能變弱,也會尿不出來,遇到急性尿滯留,得盡快送醫插尿管。四、嵌頓性包莖常發生在包皮過長,在包皮翻起露出龜頭後,無及時將包皮翻回,過緊的包皮將龜頭嵌住,影響循環,造成水腫、疼痛,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龜頭缺血壞死。五、已經造成發燒的尿路感染若尿路感染且合併發燒、腰痛、甚至血壓變低,建議盡快就醫,可能是腎盂腎炎,甚至是敗血症,若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會有生命危險。六、無痛性血尿無痛性血尿最怕是膀胱癌或泌尿上皮癌。當發生無痛性血尿,加上又有癌症家族史、抽菸、常接觸美髮染劑危險因子等,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先排除非急症或非癌症的問題,再根據病因和醫師討論後續治療及追蹤的方式。七、陰莖骨折疫情期間,夫妻或情侶不便外出,在家沒事做,可能就天雷勾動地火、翻雲覆雨,一個太激烈,可能就會聽到「啪」的一聲,伴隨男方陰莖的劇痛。這是陰莖的白膜破裂了,俗稱陰莖骨折,算是泌尿科的急症,必須立刻就醫治療。八、腎臟或尿道創傷常發生在車禍、高處跌落、鬥毆被鈍器或利器攻擊之後,發現腹腰嚴重疼痛、大片瘀血,甚至血尿、頭暈、冒冷汗、解尿困難,可能是腎臟或者下尿路的創傷,這時候要快速就醫,由泌尿專科醫師評估後續治療的方式。輕者觀察即可,重者恐怕得拿掉腎臟保命。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只連戰夫妻!振興醫院替8名志工打疫苗 北市將開罰
日前振興醫院表示,基於人道立場,日前已提前為年事已高的連戰夫婦兩人都施打疫苗,引發外界質疑院方是否有違法的疑慮。北市表示,已經請振興醫院按照行政程序法做說明,市議員林亮君批評,好心肝事件對待自己衛生局人員,2天內抓股長「祭旗」,振興醫院的調查報告卻拿不出來。另外,名單內是否有連家的人?黃珊珊回應,正在調查。林亮君表示,北市府針對好心肝事件,直接在6月10日的記者會上表明立刻懲處股長、並對診所開罰,但是振興醫院「人道疫苗」事件,已經過10天,卻還在走調查程序,為何對待自己衛生局這麼快,2天內可以大刀闊斧抓股長「祭旗」,但振興醫院的調查報告卻拿不出來。黃珊珊說明,市府內部調查過程比較快,至於振興醫院已經請院方按照行政程序法做說明,和好心肝、小禾馨一樣,等院方說明完畢,再依照行政程序法做裁處,而且有關懲處部分,必須清楚知道施打對象,由於開封一瓶要打10人,其中包括2位病人(連戰夫婦)跟8位志工,8位志工成為調查對象,程序出來再向議員報告。林亮君質疑,振興醫院至今都查不出是誰准許打人道疫苗。柯文哲、黃珊珊異口同聲表示,「他是自己打的。」市議員苗博雅追問,這8名志工有沒有連家的人?黃珊珊回應,這部分正在調查,由於振興醫院院內已施打完畢,才通知8名志工前來接種。至於,北市會不會對振興醫院開罰,柯文哲稍早表達「應該會罰」。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捐救命神器挨轟作秀洗白 侯昌明再道歉「真心彌補」
侯昌明與曾雅蘭夫妻倆日前爆出曾收到「好心肝」診所通知施打了疫苗,侯昌明之後立即發出聲明道歉,15日兩人捐了兩台HFNC、2400個N95口罩等給前線的醫護人員,不過有些網友質疑是在作秀洗白,侯昌明也一一回應。侯昌明15日在臉書曝光捐贈救命神器HFNC、N95口罩以及補充飲料給忠孝醫院的前線醫護人員,盼能盡綿薄之力,有不少網友感謝他們的愛心善行,比較理性的網友認為「既然打了疫苗就多站出來幫助回饋社會吧~打疫苗的事情雖讓人感到憤怒,但一碼事歸一碼事~針對以上捐機器和口罩,還是感謝你們」、「願意承認錯誤,事後誠心彌補,比一些整天酸言酸語,扯後腿的人高尚多了」。不過也有些網友不領情,「這也掩蓋不了偷打疫苗的事實」、「打完在來送物資,去前線啦在那邊演還po文」,侯昌明很誠懇的回應「謝謝你的批評指教,誠心面對我們自己犯的錯,努力彌補」、「謝謝你的批評指教,既然做錯就誠心的面對跟反省,絕對不會用演的,我們也會持續不定期的繼續做公益」,另外有網友問「怎麼會做出偷打這種事」,侯昌明回應再次還原事件始末,也強調「不管如何,既然去打了疫苗就算是被動的,也是我們決定和同意的,所以很抱歉,真心彌補」,網友肯定他的彌補行為「打兩針付出那麼多很值得了,如果那天去打的都這樣,我們的醫護就有福了!」,他則笑回「那一針好貴!不過也值得了,做好事會有好報,加油!」。
-
2021-06-09 養生.家庭婚姻
「手足經不起金錢的挑撥!」洪雪珍:不分財產怕意外,分了又怕子女鳥獸散...你還有一個選擇
現在你不分財産, 身後就是子女搶財産貝琳是我的忘年之交,72歲了,最近我們見面,聽她聊聊近況,她說最近很忙,我問她忙什麼,貝琳回答:「忙著分財產啊!」貝琳有一對子女,各有嫁娶,家庭與事業都還算平安順利,我不懂發生什麼事,貝琳要選在這個時間點分財產;哪裡知道貝琳的解釋乾脆俐落,她說:「現在不分財產,等到我走了,他們就會搶財產,這兄妹還做得成嗎?我還能死得瞑目嗎?」大哥突然過世的啟示貝琳憑著聰明能幹,以及過人的努力勤奮,白手起家了一家公司,前二十年光景好, 攢了不少錢, 加上眼光精準, 投資房地產, 財富更是連翻三倍, 住在台北最貴地區的一棟百坪豪宅裡,可以想見她的家產不可小覷。但是按照一般人的觀念來看, 貝琳身體健朗、精神奕奕, 還在掌管公司的經營, 看起來再活蹦亂跳一、二十年沒問題, 還不到要分家產的年紀。該不會是有什麼隱情? 貝琳的閱歷深, 馬上看出我的疑惑, 她說, 幾個月前的確發生了一件大受驚嚇的事,讓她突然警醒過來,發現在身前處理財產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貝琳的母親95歲,長年臥病在床,由大哥照顧。大哥單身未婚、性情古怪、脾氣暴躁, 其他手足對他一向敬而遠之。其中只有小弟侍母至孝,每天打電話給大哥, 關心母親的近況。七月時, 小弟帶全家出國旅行,仍然每天打電話, 但是打了三天都沒人接,便LINE其他手足去了解看看。二妹第一天就去了,看到母親躺在床上安然入睡,就匆匆離去,沒敢跟大哥打個照面, 就直接給小弟報平安。哪裡知道等到小弟回國,趕到家裡,才赫然發現大哥已經死去,而母親也餓了兩天未進食,最後把命救了回來。這位大哥長期失業,沒有收入,一直以來都是靠手足接濟,誰也料想不到他在身後居然留下三張股票,不值什麼錢,有一張還下市,可是母親仍然必須繼承,問題是母親無法起身去辦理,弄得貝琳到處奔波,折騰不已。手足的感情,經不起金錢的挑撥她看著母親快速衰弱,去日不多,實在難以想像不久後要為母親再辦理一次遺產繼承,而且這次將更複雜,總共有五個手足,怎麼分都不平均, 難杜悠悠之口,多多少少都會撕裂關係,在心中種下嫌隙的種子,離間彼此的情感。可是,能怎麼辦?很難辦啊!有一次貝琳跟母親提議, 是不是就把財產分了?母親幡然大怒,用顫抖的手指著貝琳說:「我還沒死,妳就要分財產,那我現在就去死好了。」貝琳眼見日子一天天過了,分財產的問題日益急迫,再這樣蒙混下去不是辦法, 於是趁著母親沉沉入睡之際,嘗試將一些不那麼有價值的東西先分一分。果然如她所料,意見紛雜,吵成一團。這使得貝琳心中有數,不值錢的東西都擺不平,值錢的東西更是難上加難,將是母親身後最大的問題。因為這件事, 貝琳驚覺到, 她的財產比母親可是上百倍,項目複雜,有房產、股票、基金、債券、珠寶、字畫、骨董等,還要分給兩個子女,可以想見有多麻煩!不過麻煩還不打緊,貝琳擔心的是,在她身後,子女是彼此至親之人,假使為了分財產鬧得鬩牆,破壞手足情誼,才是最令她心痛之處。思及至此,貝琳反問自己,這一輩子辛勤工作,到底想留給子女什麼?「不就是留下一份親情,給哥哥一個妹妹、給妹妹一個哥哥,以及一個不必為了生活煩憂的未來嗎?」手足再多,也可能一個都沒假使身後得到的是相反的結果,貝琳決定,倒不如在她有清楚意識的時候,依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妥當分財產大事。貝琳是好友,我不免杞人憂天,多想了一些,問她一旦分財產了,孩子會不會因此不理她, 輪到她晚年無人承歡膝下, 落得孤單寂寞的地步?「呵呵,不會的,我可以先分好,寫好遺囑,再逐年繼承呀!」像貝琳這樣的案例, 不要說新聞屢見不鮮, 生活周遭也不乏這類故事。我的小學同學麗達就是一例。她父親做建設, 留下不少房子, 有一年夫妻兩人發生意外,不幸車禍過世,留給七個子女一個棘手問題,財產怎麼分?兄弟姊妹因此為了分房產鬧得不可開交。每棟房子的價值各不相同,請來的鑑定師說法也不見得一致,加上手足經濟狀況不一,吵鬧不休,有時候還大打出手,甚至互控對方,直到十多年後才塵埃落定,但手足的感情也吵沒了,互不往來。麗達是家裡老么,每每說到這個家庭悲劇,都淚如雨下。她認為,父母親打拚一生、省吃儉用,留下偌大遺產,一定不樂見子女反目成仇的結局。而且由於麗達單身未婚,她特別感到一個人活在這個地球上,非常孤單無依⋯⋯「可是,我明明有六個兄姊、十一個姪子,我卻是誰也見不著。」人生無常,沒有所謂的「最後一刻」我們都知道,人生無常。可是我們都以為,這句話是在說別人,不是說自己,一直存著僥倖之心,相信自己可以活到「最後一刻」,還可以從容不迫地處理一些重要大事。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生涯布局,不只危及自己的財務, 也傷及子女的感情,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所以趁著還在當家做主、意識清楚的時刻,及早為身後的事做妥當安排,讓子女無後顧之憂,也幫助他們在這世界上仍然可以享有親密的手足之情,延續家族的血脈關係。書籍介紹書名: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人生的意義自己定義,走出自己的英雄之旅作者:洪雪珍出版社:有方文化出版日期:2019/04/30作者簡介/洪雪珍政大新聞系、台大商學所畢業。每十年轉換一次跑道,進行一趟英雄之旅,享受精彩豐富的人生。第一個十年從事採訪與編輯的新聞工作,第二個十年轉入電台與報紙負責行銷與活動領域,第三個十年為台灣人才尋找最適合的舞台。目前進到第四個十年,擁有多重身分、從事多重工作,包括作家/斜槓教練/職涯諮詢顧問等。曾任職《聯合報》主編、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自由時報》行銷經理、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並為《商業周刊》、《今周刊》、《Cheers》等多家雜誌網站人氣專欄作家。著有《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不乖勝出》等暢銷書。
-
2021-06-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病抗疫心很近 希望家也不遠了
5月11日護師節前夕,疫情仍在,我們小心地辦了護理人員小型頒獎活動。然而一夕之間,台北全國護師節活動停辦,就這樣猶如地雷爆炸!5月12日起開始管控措施,5月15日相關活動全停辦,疫情升溫速度沒有停止。這時,我接到一個特別任務,對於因為確診疫病而需要接受隔離治療的病友,除了必要的醫療護理處置外,如何在隔離期間給予其身、心、靈、社會、家庭照顧上必要的協助,這正是我們想要做的,希望以專業友善安心的醫療團隊,讓他們心情能平靜些。以往溝通的病人及家屬,可以面對面接觸,有表情、有動作,現在僅靠電話聲音及語調,加上病人咳嗽、喘息、哭泣聲及他們願意說出的感受。此時,我們運用電話溝通技巧,保持聆聽,語調柔和、清晰的字語,還有一顆溫暖開放的心,我們也會協助日常生活物資採買,讓這群沒有家人照顧的隔離病人,有最好的生活所需及伙食。身為彰化人的我,不禁要對這群可愛的病友們說聲,「你們很棒!」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敵視仇恨,有的是不捨家人因為自己而染病的心情。全家染疫者也很多,有的家人分散在三個醫院無法見面,他們仍平心靜氣地期待重逢。記得有夫妻及外傭三人染疫的一家,因先生重症住進加護病房,太太不停交代著,兒子不在了,如果有個狀況拜託聯絡小叔及嫂嫂,驚慌中保持穩定,難過卻也堅強。後來先生真的先走一步,此刻太太還在病房中等待先生歸來團聚,命運總不能盡如人意,這所謂的家破人亡,在這樣的疫情中不知道還有多少。也有溫馨的時刻,一位年輕的小兄弟可以出院回家了,我們沒辦法給對方一個擁抱,但感受到無比開心雀躍。還有一對夫妻中太太先到檢疫旅館,先生仍留在醫院,我用電話讓他們彼此知道最愛的人平安順利。病友們也都明白珍惜,雖不自由但仍心存善念。每天能回家跟家人吃飯、好好睡覺是幸福的,很多醫療人員都住在宿舍,最愛的老公和小孩每天詢問媽媽何時回家?身為護理人員縱有著滿滿不捨,面對疫情盡是等待。當病人問我究竟何時能回家,等待採收的葡萄早已熟透卻無人採收,我總說等病況穩定就能回家了,要好好保持下去,親愛的病友與我約好來年相聚同吃葡萄,「我知道我們同心抗疫,美好家園定會到來,我們心很近,希望家也能不遠。」
-
2021-06-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的死別/愛熱鬧的媽媽 孤獨死、冷清葬
「今天捧著裝著妳骨灰的罈子,這是最後一次抱妳了,下輩子希望再做妳的小孩。」曾是國外旅遊團領隊的孔繁瑋,以為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影響他的工作,從沒想過會因此失去最愛的母親。透過視訊畫面,醫護人員刻意拉下覆蓋在媽媽臉上的被子,讓母子見最後一面,孔繁瑋痛徹心扉,在醫院跪下磕頭道謝養育之恩,匆匆拜別母親。想到一向愛熱鬧的母親,人生最後一程卻只能草草了事,忍不住再度哽咽。回想母親在安養院發病住院到過世,不過短短四天,那個愛漂亮、爸爸最寵愛的媽媽,怎麼就突然天人永隔?孔繁瑋覺得彷彿是一場夢,他還計畫等疫情紓緩些,要像以前一樣,到安養院探望媽媽時,偷偷夾帶媽媽喜歡吃的小蛋糕,讓她開心一下,這個專屬母子兩人的小秘密,再也沒有實現的機會。病房外 最後一眼靠視訊隔著負壓隔離病房,孔繁瑋只能透過病房監視器看到媽媽不斷地喘氣,幾乎沒有意識,儘管母子天人永隔已在一線之間,他仍抱著一線希望,拜託護士跟媽媽說「全家都在等妳健康回來,請媽媽加油。」沒想到,死神來得又快又急,廿六日收到新冠肺炎確診通知,廿八日中午醫院就通知「媽媽剛過世了,能立刻趕來嗎?或許還有機會見最後一面。」他匆匆趕去,護理長在隔離病房內將蓋住媽媽臉上的棉被輕輕拉開,讓他隔著視訊畫面看最後一面。孔繁瑋說,婚後媽媽成為全職主婦,為了抓住爸爸的胃,跑去跟烹飪大師傅培梅學了一手好菜;他雖學得一二,卻從沒做給媽媽品嘗,讓他好生遺憾。「來不及道別,連爸爸最後一面也看不到,真的很遺憾!」七十八歲李姓筍農是台中市首例確診死亡,筍農一家十人確診,連同鄰居和接觸者共廿一人確診,只有嫁到苗栗的長女倖免。筍農七十二歲的妻子已住院,且轉為重症,醫護搶救中。全家隔離 後事市府代辦李家長女難掩悲慟地說,爸爸過世前兩天還跟她通電話,覺得病情好轉,勸她要放寬心,不要擔心家人,未料病情急轉直下,成為父女最後的對話。筍農病逝時因所有家人都在隔離,沒人能夠幫忙處理後事,由台中市府代為火化遺體,長女趕回台中辦好骨灰入塔。「爸媽結婚五十多年,感情很好,兩人不管到哪裡都出雙入對。」李家長女回憶,爸媽才剛領到市政府頒發的結婚五十周年「金婚獎」,沒想到竟然因為疫情天人永隔。【相關閱讀】‧ 【疫情下的死別】筍農夫妻確診同時入院 太太不敢見丈夫最後一面
-
2021-06-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冠病毒會否經由性行為傳染?感染了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生殖醫學醫師解析
今年美國CIA的報告,台灣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事實上,以專業生殖醫學醫師的立場,多年前就已知少子化是國安的一大危機,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看到生育率降低的問題快速惡化,而且完全沒有改善的跡象,雖知道這是現代社會變遷的必然趨勢,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台灣竟然是全世界最嚴重的。今年四月底受邀參加立法院對於少子化造成國安危機處理的公聽會,我也向政府官員及立法委員說明,『晚婚』、『晚育』與『女性生殖能力的時間限制』是生育的核心問題,社會生活型態的變遷,就學、就業時間的延長,讓年輕女性在工作與生活壓力之中無法及早規畫結婚與生育,因此將結婚與生育的計畫一再延遲,這個現象在近三十年來變化最明顯,我們的上一代是二十歲前女性就當上媽媽了,我們這一代是三十歲前女生就會完成生育任務,而目前我看到很多台北女性是規劃四十歲前後才打算養兒育女,這個是整個少子化的核心問題― 能生育時不願意生育,想生育時不容易懷孕;期間最重要的原因是生育能力受到年齡的限制,而這項限制目前無法透過醫療的方法或其他方式解除。很慶幸的是,行政院在五月初快速通過補助孕婦產檢次數及擴大補助試管嬰兒等方案,希望透過上述方法來提高女性生育意願及提高生育率。依據歐美國家的經驗,提高試管嬰兒的補助,必然增加試管嬰兒的治療周期數,而台灣擁有全世界最有效率的試管嬰兒成功率,試管嬰兒的費用也最合理,因此我們可以期待這項政策可以快速讓台灣脫離全世界倒數第一的窘境,然而要徹底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依然有一條漫長的路。如果晚婚晚育是無法解決的必然趨勢,面對女性生育能力的時間限制,我們能做什麼事呢?須知生育的生理上男女大不同;卵巢與睪丸是女性與男性的生殖器官,但是卵巢是倉庫,而睪丸是工廠。男生的精子是每天製造,而女生的卵子是不會再生,因此卵子就有『老化及數量降低的問題』,以生殖醫學的觀點來看,時間造成『卵子數量的減少』與『品質降低』是目前生殖醫學上最難克服的瓶頸,雖然試管嬰兒在台灣已經發展三十多年,卵子老化問題在目前醫學仍舊無法解決。然而生殖醫學並非在近30年也非沒有新的突破,近十年來最大的進步在於『卵巢功能的檢測』及『卵子的冷凍保存』。這兩項技術提供女性對於自我卵巢功能的了解及未來生育保存的規劃。女性對於了解自我卵巢功能是彌補男女生理差異的第一步,卵巢是女性生殖的核心器官,然而絕大多數的女性對自我的卵巢功能一無所知,等到需要卵巢來執行生育功能時才驚覺自己卵巢已經默默的退化。然而卵巢功能的個別差異很大,少數女生可能在四十歲以前就停經,這在女性生殖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女性需要了解自己的卵巢功能才能為自己的生育時機及早做規劃。卵子冷凍也是生殖醫學這十年來最大的進步,卵子其實是非常脆弱的細胞,過去要冷凍保存卵子受低存活率的限制,近幾年快速玻璃化的冷凍技術提供卵子高存活率而且品質保鮮的功能,這讓卵子的冷凍保存變得可行,這也就克服卵子老化的問題,因此卵子冷凍的生育保存提供晚婚晚育女性一項選擇。很不幸的,今年五月中旬以後新冠肺炎的問題在台灣急遽惡化,突然之間所有人際關係與醫療行為發生強烈的變化,台灣成功抵抗新冠肺炎的侵入超過一年了,今日台灣面對的挑戰在許多國家已經經歷過了,我相信這衝擊會很快過去,但是相關問題造成短期及長期的影響依然不可忽略。首先得變化是生活形態與就醫問題的改變,以生育的觀點而言,對於一般夫妻可能因為居家時間的延長而增加相處的時間,而增加受孕的機會;但對於需要醫療協助的夫妻可能因為減少就醫的機會而降低成功懷孕的可能,這對於不同條件的夫妻可能是不一樣的影響。然而如果新冠肺炎的衝擊已經是台灣社會普遍化的問現象,這個疾病在婦女生育衍生的問題就會有更多需要探討的空間;由於其他國家已經有許多經驗,雖然資料有限,但是還是可以參考:Q:新冠肺炎會不會經由性行為傳染?A:目前看來在男生的精液或女生的陰道分泌物都不容易發現病毒,因此呼吸道傳染還是主要途徑。Q: 新冠肺炎的感染會不會造成生殖能力的受傷?A: 感染新冠肺炎可能對男生的精子數量與品質有不利的影響,但是對卵子或胚胎的影響較不明顯。Q: 懷孕婦女感染新冠肺炎有無影響?A: 對於輕症者影響可能比較小,但是重症者可能有較不利。Q: 感染新冠肺炎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A: 目前資料看來媽媽感染對胎兒的影響不明顯,媽媽傳染給胎兒雖然可能但不常見。Q: 懷孕或哺乳時是否可以接種AZ疫苗?A: 懷孕時是否接種要個別評估,哺乳期接種應該不會造成相關風險。總而言之,面對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預防感染,對於追求懷孕或者生育保存有急迫性的患者,適切的就醫安排及預防感染更是重要,就診可以注意下列條件:1.相關醫療問題最好能事先線上諮詢,了解就醫的必要性及就醫需要的注意事項,一方面減少就診的次數,也減少在醫療院所的時間。2.就診的環境盡量分流,降低同一時間就診的人數,並保持社交距離。3.就診時務必保護好自己,口罩戴好,勤洗手。4.安全用藥,降低副作用及需重複就診的機會。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市場恐成防疫破口 陳時中:有感染可能性
基隆市一對流動水果攤販夫妻及一對10多歲兒女,一家4口昨天確診,發病前足跡跑遍雙北、宜蘭多處傳統市場擺攤,且都是雙北的熱區。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黃昏市場、傳統市場是一個可能的感染地方。市場恐成防疫破口,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表示,市場有感染可能性,重要的是家庭中的聚會接觸時間長,所以染疫風險相對增高,必須降低聚會人數甚至避免,時間不要過長,這是一個保護自己避免傳播鏈的增加。至於情色場所營業狀況,陳時中感謝警政努力,他表示,最近案件相對少,呼籲大家目前不要出入這樣的場所,也不要營業,有發生情形一定重罰。陳時中說,這幾天校正回歸案件變少,顯示篩檢效率的提升,現在程序簡化很多,運用健保資料庫幫忙此事,疫情雖沒有急遽惡化,但還是沒見到改善效果,所以要把三級警戒做好。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傳統市場擠成這樣!林右昌教3招:基隆採最高防疫
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在防疫記者會時說明目前市場管理的狀況,他說,基隆以最高防疫規格要求,希望市場不要成為防疫破洞,基隆做得到,其他地方應該也做得到。他提出遵守市場防疫三招,「麥吃、麥摸、毋湯擠燒,買好緊來轉」。而新北市土城一處傳統市場,記者直擊人擠人,採買時幾乎沒有距離。林右昌說,包括西定、調和、祥豐、大武崙、仁愛、源遠、百福市場目前正常營運,另外果菜市場已於5月28日、信義市場5月23日復業,目前正常營業中;因為有幾個市場有確診者足跡,為保護市民與消費者健康安全並阻斷傳播鏈,斷然採取休市措施,獲得管委會與攤商的支持,有關就有開。他表示,相關復業時間,分別為南興市場5月30日、八斗子魚市6月1日、安樂市場6月3日、成功市場6月4日復業,基隆市以最高防疫規格要求,希望市場不要成為防疫破洞。林右昌並提出基隆的作法,他表示,復業後的市場將更有秩序,對於戶外市場復業防疫作為,將要求攤商落實OR Code實聯制,管制人流動線,封閉部分通道,採取單進單出,降低市場人流密度,路中間禁止擺攤。嚴禁試吃,禁止內用要求外帶,專案稽查戴口罩,未戴口罩者禁止消費,遇到高風險確診足跡者,要求關閉市場全面清消。林右昌表示,基隆以最高防疫規格要求,希望市場不要成為防疫破洞,基隆做得到,其他地方應該也做得到。基隆市一對流動水果攤販夫妻及一對10多歲兒女,一家4口昨天天都確診,發病前足跡跑遍雙北、宜蘭多處傳統市場擺攤,且都是雙北的熱區。林右昌昨天因此有感而發說,傳統市場是目前台灣最大的群聚,密度很高,又到處都是人,要慎防成為防疫的破口。新北市土城區一處傳統市場,記者就直擊出入口雖有量體溫,但是進入之後人擠人,雖然大家都有戴口罩,但常擠在一起挑選果菜、魚鴨雞肉、火鍋料、豆干等,彼此間幾無距離,一整排都是人,彼此肩並肩,沒有注戶外要保持應有的「安全距離」,還有人擠不進去在後面,全都是婆婆媽媽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