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該看哪科.中醫
搜尋
台南市立醫院
共找到
67
筆 文章
-
-
2021-1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因彈性疲乏而逐漸膨大 醫:腹主動脈瘤幾乎沒症狀
「醫師,我父親最近經常抱怨肚子痛,食慾越來越差。」王先生指著自己的父親說。坐在椅子上,高齡80歲的王老伯伯顯得有點瘦弱,精神不太好。理學檢查發現老伯伯的腹部有顆隨著心跳搏動的腫塊,台南市立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方副吉主任指出,正常的主動脈位於脊椎前方,從腹部不容易摸到,倘若從腹部摸到會搏動的腫塊,便要懷疑有腹主動脈瘤的可能。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伯伯肚子裡有顆直徑高達9公分的腹主動脈瘤,方副吉主任說明,人體的主動脈會持續承受血流的衝擊,9公分如此巨大的腹主動脈瘤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必須儘快處理。在術式的選擇上,考量患者年紀較大,較難承受傳統的開腹主動脈置換手術,所以方副吉主任建議選擇使用微創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然而,老伯伯的腹主動脈瘤的型態特徵屬於困難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上端血管與腎動脈之間的距離極短,只有4 mm,且瘤腔非常巨大,所以在主動脈支架手術中處理的難度算相當高,影響腎臟功能的風險極大。所幸在血管內固定錨釘的輔助下,完成困難腹主動脈支架手術。」由於手術傷口很小,王老伯伯術後恢復很順利,腎臟功能亦沒有受到影響,目前按時回門診追蹤,狀況相當穩定。因為彈性疲乏而逐漸膨大的主動脈瘤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長時間承受血流的衝擊,方副吉主任解釋,主動脈由三層結締組織組成,當主動脈管壁中的肌肉層退化造成彈性疲乏時,可能像氣球一樣逐漸膨大,當腹主動脈直徑擴大到正常主動脈的1.5倍時,就稱為腹主動脈瘤。若膨大的部分位在胸主動脈,則稱為胸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通常是幾乎沒有症狀!」方副吉主任指出,「很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感到下背部鈍痛,而在BMI(身體質量指數)比較低的患者有機會看到腹部有個像心臟一樣在跳動的腫塊。」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的腹主動脈瘤,在長期承受血流衝擊後,破裂的風險會越來越高,方副吉主任說,腹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將導致大出血,患者會突然感到劇痛,並於短時間內休克、死亡,即使馬上送到醫院接受緊急手術,死亡率仍高達五成。方副吉主任特別提醒:高血壓的民眾出現主動脈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抽菸者更是非抽菸者的七倍!定期健康檢查,及時治療才能化解危機由於腹主動脈瘤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病患經常是因為其他原因進行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時,才意外發現腹主動脈瘤的存在,方副吉主任解釋,建議腹主動脈瘤之高風險族群,如60歲以上、男性、家族病史、抽菸、高血壓等,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篩檢腹主動脈瘤。當發現腹主動脈瘤後,醫師們會依照病人的腹主動脈瘤的大小、形狀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若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5公分,或是一年增大超過1公分,會建議盡快手術治療,避免腹主動脈瘤破裂腹主動脈瘤的治療方式分為傳統的開腹手術,以及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手術方副吉主任說,過去傳統開腹手術是將病變的腹主動脈切除,再使用人工血管修補。傳統開腹手術的術後復發率較低,但由於傷口較大、必需全身麻醉、手術時間與恢復期較長。接受這樣的大手術,病人術後需要住進加護病房,等狀況穩定之後才轉到普通病房。 現在的治療方式會以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手術為主,方副吉主任解釋,微創手術的傷口較小, 醫師們會先從股動脈穿刺一個小傷口,利用導管將覆膜支架送至腹主動脈瘤的位置,然後展開支架。如此一來,便能讓主動脈的血液在主動脈支架裡流動,不會繼續對主動脈瘤造成衝擊,可避免主動脈瘤繼續擴大、降低破裂的風險。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手術的傷口較小、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時間與恢復期較短。方副吉主任叮嚀,放完主動脈支架後,患者要定期回診檢查,以確認主動脈支架的狀況。血管內鎖螺絲釘,幫助處理困難的主動脈瘤。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手術是目前主流治療方式,方副吉主任分析,臨床上有些腹主動脈瘤的瘤頸特別短、寬或彎曲,使手術的困難度大幅增加,或是當患者比較年輕,主動脈支架陪伴患者的時間很長時,於主動脈支架介入手術後發生內漏或位移的風險會增加。為了克服可能發生的問題,術中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像鎖螺絲一般將主動脈支架鎖在血管壁上,可幫助主動脈支架與血管壁有更加緊密的結合,有助於降低術後發生內漏或位移的機率。最新的臨床研究也指出, 超過六成在術中有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的患者, 五年內血管瘤直徑降5mm以上。貼心小提醒腹主動脈瘤形成時,患者大多不知不覺,往往會等到腹主動脈瘤破裂時才驚覺。在大量內出血的狀況下,死亡率非常高。方副吉主任提醒,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建議:所有65歲以上、曾經抽菸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及女性,應該至少要做過一次腹部超音波篩檢腹主動脈瘤。當發現腹主動脈瘤時,務必密切追蹤、積極治療,以避免腹主動脈瘤破裂對您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原文:
-
2021-11-09 癌症.抗癌新知
體重半年降5%需檢查!醫:約五人就有一人是罹癌
生活中偶爾會發現自己的體重不斷減輕、逐漸變瘦,原因可能是出自減重,也可能是生活調整,不過若是體重持續不明的減輕,恐怕要留意背後疾病的可能,因為這是許多疾病常有的初始症狀,甚至是唯一症狀,例如癌症。 體重半年降5%早檢查,醫:恐疾病、癌症等所致!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不論是減重、生活調整,一般正常的體重下降,每周約為0.5~1公斤,超過則可能有異常疑慮,原因可能包括減重不當、疾病等,因此執行減重計畫時,也建議先留意原本體重。而當體重減少原體重的5~10%時建議先維持3~6個月再繼續,因為短時間內快速降低體重可能有礙健康,研究顯示短時間內體重下降10%免疫力會開始下降,下降20%則有可能影響到身體機能,例如掉髮、經期大亂等,因此鼓勵減重者應循序漸進的控制體重為佳。若未刻意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在6個月內明顯下降5%以上,即可視為病態型的體重下降,可能罹患了某些疾病。據統計,約有6成與慢性疾病有關,約2成與癌症有關,約1成與精神疾病有關,剩下1成原因不明。留意不明體重下降,醫:往往是癌症初期唯一症狀! 盧泰潤醫師說明,絕大多數的慢性疾病拖久都會有體重下降的情況出現,其中又以腸胃道相關慢性疾病為最大宗,例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等消化性潰瘍,好發於飲食不正常、抽菸、酗酒、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消炎藥等族群,患者常見也會有噁心、打嗝、腹痛、嚴重甚至黑便的情況。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肝衰竭、腎衰竭、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末期,另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結核等也是體重下降的常見病因。 除此之外,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攻擊自身,也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日久也會有體重下降的情況,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認為自體免疫疾病是遺傳疾病,小時候沒有就不必擔心,其實不然,類風溼性關節炎常見於中年女性,因此即便小時候沒有,若有相關症狀也需留意。 體重下降最害怕聽到的想必就是癌症,如前述所提到的,癌症占體重減輕原因當中約20%,約五人就有一人是罹患癌症。最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癌症在初期症狀往往不明顯,體重減輕可能是少數或是唯一症狀,例如令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初期僅有容易讓人忽略的貧血,又或者位置深且沒有痛覺細胞的胰臟所長出的胰臟癌,體重下降往往可能是這些癌症的唯一症狀。 不過盧泰潤醫師也表示,發現體重不明下降,重要的是找出真正的原因,即便是癌症,現在醫療發達,能痊癒、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也相當高,因此重要的是發現體重減輕時該如何應對。不明體重下降怎麼辦?醫:紀錄、觀察、早就醫! 盧泰潤醫師建議,民眾若有發現自己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可先量測體重並記錄。若有疑慮,建議可先前往各大醫院的家醫科檢查,作為第一道防線找出可能原因,再更進一步轉診至相關科別,如風濕免疫科、血液腫瘤科等,後續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延伸閱讀》 .老覺得累、睡不飽?醫:4情況留意慢性疲勞防癌症上身! .高血壓難察覺,他發現已心衰竭!醫:8種人平時應722量血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防疫關在家太久 解封登山膝蓋卻卡卡?醫生建議這麼做
近年登山風氣盛行,但一名61歲王先生從5月中3級防疫警戒之後,就待在家久未運動,最近疫情趨緩與家人走登山步道,回家後卻發現大腿後側隱隱作痛,隔天膝蓋內側也逐漸有緊痛感,活動時甚至會卡住,熱敷的效果也有限,趕緊就醫。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表示,因久未運動肌力會減退,建議登山前需依個人程度進行適當強度的訓練,並先熱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翁瑞陽說,王先生的不適發生在屈膝後,向前跨步時觸發,壓痛點在大腿中線偏內側的上半部,且按壓臀部坐骨結節處時也會有痠痛感,診斷為內側膕旁肌群的緊繃,於是取膀胱經的殷門及承扶行瀉法,出針後配合藥薰,經6次治療後大致恢復。翁瑞陽指出,膝關節是連接大腿與小腿的樞紐,有許多重要的肌腱附著,若有受損症狀就會以膝蓋疼痛表現,症狀往往相當雷同,需要專業醫師詳細評估才能夠找到確切的病灶。醫師提醒,久未運動肌力往往會減退,建議登山前需依個人程度進行適當強度的訓練,登山前須評估自身體能狀況,規畫適當行程,配合熱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運動後肌肉痠痛雖是常見情形,但若局部痠痛持續時間較長,且伴隨活動度受限,就可能是運動傷害,應盡早就醫,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
2021-10-21 醫療.百病漫談
頭痛怎麼辦?何時該就醫?秒懂頭痛原因、位置及症狀
頭痛是民眾日常常見的症狀之一,不過每個人痛起來的位置、特徵、時間等皆有所不同,起因也不盡相同。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指出頭痛的主要類型,並提醒如有異狀盡早檢查,也分享如何預防頭痛。頭痛可分2大類,原因、位置不盡相同。 盧泰潤醫師表示,頭痛主要可分成「原發性頭痛」和「續發性頭痛」兩大類,原發性頭痛指的就是非因病而起的頭痛,續發性頭痛則因疾病而起,問題可大可小。 原發性頭痛: .張力性頭痛 - 常見後頸部開始原發性頭痛可分張力性頭痛、偏頭痛、叢發性頭痛三種。張力性頭痛常見從後頸部開始延伸至後腦勺,嚴重時也可能痛到頭頂、太陽穴等處。患者常見形容緊繃感,下午時段往往會更明顯些,此類型頭痛多與情緒緊張、肌肉緊繃有關,如長期低頭滑手機,女性略高於男性,青少年時期就可能開始發作。 .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主要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腦部血管收縮有關。因此患者常見形容為一陣陣抽痛、有搏動性的疼痛,且常伴隨怕光、怕吵、噁心、想吐等。值得一提的是,偏頭痛雖然是常被提到的名詞,但並非頭痛就是偏頭痛,或者並非一邊頭痛就是偏頭痛,需經醫師診斷。其位置不大固定,大多出現於太陽穴,也會出現在前額、頭頂、後腦勺、眼眶後方等處,頭部前後左右皆有可能。和張力性頭痛一樣也是女性居多,特別經期前更為常見,青少年時期就可能開始發作。 .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叢發性頭痛較為少見,症狀常見為從單側眼窩的位置發作的急遽疼痛,接著轉移到顳側(頭部側面)。患者常見同時伴隨眼睛紅腫、流鼻水、眼瞼水腫等症狀。叢發性頭痛引起的原因不明,推估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影響三叉神經有關,這類型的頭痛以男性居多,特別是抽菸的男性。 續發性頭痛 - 各處皆有可能發生: 至於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 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 頭痛何時該就醫?醫指4情況別再拖! 民眾在發生頭痛時,最常見的解決方式就是吃止痛藥、頭痛藥等,對此盧泰潤醫師,若有頭痛問題建議最好先進行檢查,除了排除病理原因,也可評估是否開立預防性藥物,避免止痛劑濫用,形成傷腎、傷胃、成癮的疑慮,患者不使用止痛藥時就會頭痛的問題。 醫師表示,若是單純的頭痛、偶爾發作一個月不到4次、吃止痛藥就會好等情況,可在用藥後觀察即可。但若是頭痛一個月超過4次、吃藥沒有辦法改善、有別於以往的疼痛,如痛到醒、劇烈疼痛、合併發燒、手腳無力等,就應盡早就醫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凝血功能異常等族群要留意,以防是疾病引起的續發性頭痛,若沒有治療根本,恐怕惡化或衍伸出其他問題。 醫教4招預防頭痛,頭痛日記有助觀察起因! 在頭痛的預防上,盧泰潤醫師建議,患者平時可多放鬆心情、規律作息,並適度的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有助於降低頭痛的發生率,例如游泳、健走、慢跑等。平時也建議寫「頭痛日記」,記錄時間、性質、位置、伴隨症狀等,這對於觀察起因相當有幫助,有助避開風險因素,或評估時間使用預防性藥物。在飲食方面則建議避開3C食物,例如柑橘類、巧克力類、起司類的食物,據研究這三種都是容易誘發頭痛的食物。 《延伸閱讀》 .偏頭痛狂吃止痛藥好不了?醫:不只傷肝傷腎!更會讓頭痛惡化 .沒病卻老是頭痛?腰酸背痛?醫指4不良姿勢,2招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02 醫療.腦部.神經
突然頭暈怎麼辦?暈眩、站不穩、快暈倒都是就醫警訊
頭暈日常相當常見,但每個人的感受皆有所不同,其為一個廣泛性的形容。頭暈可依詳細感受細分,不同的感受可能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清楚描述相當重要。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常見4種不同的頭暈及可能原因,並提醒出現相關情狀應盡早檢查。 4種頭暈各不同,當下觀察以利就醫詳述! 眩暈:眩暈是4種頭暈當中最常見種類,患者感受有如乘坐雲霄飛車、咖啡杯一般天旋地轉,較輕微的患者感受則有如地震般晃動。眩暈常見因內耳石出問題所引起,例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又稱耳石脫落症,主要是因頭部劇烈晃動所致,例如快速的起床或躺下,造成內耳石位移出原本該在的位置。其他也包括了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等。但也有可能是因大腦問題所致,中風、腦部腫瘤等較嚴重的問題所引起,需經過檢查確認。 頭昏:頭昏患者會感受到頭部悶悶脹脹、不清爽的感覺,常見原因包括中暑、生活壓力、血壓升高、過度操勞、睡眠不佳,另外,憂鬱、焦慮等心理疾病也可能造成頭昏。一般而言,頭昏較無傷大雅,不太會影響身體健康。 暈厥:暈厥的患者會有一種使不上力、有氣無力、甚至快要暈倒的感受。除此之外,患者也常見合併「黑矇」的現象,也就是眼前一片黑,這些症狀通常幾秒鐘就消失。這種情最常出現在「姿勢性低血壓」。除此之外也包括「迷走神經性暈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的情況,例如暈針,或是吵架吵到暈倒、被嚇昏等等。這類型的頭暈通常無傷大雅,不會影響健康,但少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中風等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不平衡:不平衡感較為少見,患者會有失去平衡感、站不穩、有如走在吊橋上的感受,特別是在站立、走路時更為明顯。此情況多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較常見如小腦疾病、周邊神經病變等。 頭昏不代表事小,部份情況感受因人而異 盧泰潤醫師表示,引起頭暈的原因繁多,除了上述以外,也包括了貧血、電解質不平衡、血糖過高、血糖過低等問題,這類型的患者感受不盡相同,有人會是以頭昏表現,有人會是暈厥,也可能是眩暈或不平衡。 頭暈時坐下休息多觀察,3種情況盡早檢查! 盧泰潤醫師表示,民眾在出現頭暈情況時,應先尋找安全地點稍作休息,確保安全,並且觀察當下的感受,多留意發作的時間、程度以及伴隨症狀。上述四種頭暈當中的「眩暈」、「暈厥」和「不平衡感」常涉及較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因此會建議直接就醫檢查。而「頭昏」大多較無傷大雅,因此可以先行觀察並且和過去頭昏的經驗相比較,倘若頭昏程度比以往還要劇烈或是時間持續太久,才需要就醫檢查。 頭暈後靜養要注意什麼?醫指4重點要留意! 在保養改善上,因頭暈的可能性非常多,因應不同原因會有不同的改善方式,大致方向盧泰潤醫師建議患者避免頭部或身體劇烈搖晃、突然改變姿勢,例如坐一陣子再下床等。並且也盡量避免處於高處或行車,因為頭暈發作的時間無法掌握,假若頭暈突然發生的當下正在騎行機車等,將可能帶來不可預期的傷害。 需特別留意的是,許多民眾認為頭暈是出自於營養不良,又或者多補充點營養可以改善頭暈的情況,對此盧泰潤醫師建議先進行檢查再補充營養為佳,以避免不當攝取營養反而傷身。 舉例來說,許多人認為會頭暈是出自於貧血,又自己認定貧血是出自於缺鐵,但其實頭暈如前述所見原因繁多,未必就是貧血,且貧血的成因也有很多種,未必就是缺鐵。在沒有缺鐵的情況下過度補充鐵,就很有可能出現「鐵質沉積症」傷害到肝臟功能,更嚴重還可能面臨需要使用螯合劑才能將不必要的鐵質排出體外。再次提醒,如有遇到頭暈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延伸閱讀》 .抬頭、翻身突然暈眩 耳石脫落症相關症狀盡早就醫 .蹲下站起來頭就暈?醫指常見姿勢性昏厥6大族群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進冰箱水分仍會散失 如何自製冷凍蔬菜延長保存?
夏季氣溫高、蟲害多,蔬果本來就生長不易,加上颱風及夏季大雨,雨後菜價飆漲,往往讓消費者望菜興嘆。而原本要靠冷凍或進口蔬果救急,最近卻因為疫情等因素卡在海關,有消費者進了美式大賣場的蔬果冷藏室裡,「第一次看到蔬果量這麼少」。便當裡近期的三寶是「豆芽菜、青花菜及洋蔥」,如果孩子又不愛吃,家長簡直傷透腦筋。許多消費者會在颱風或大雨前搶購蔬果,以避開大雨過後量少又價高,但蔬果是生鮮食品,沒辦法存放太久,往往辛苦搶購的蔬果,放了幾天,想吃的時候卻已經腐爛,看了好心疼,該如何存放才能延長保鮮呢?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大雨前搶購蔬果,要特別注意農友為減少農損、搶著採收而有農藥殘留問題,清洗時要特別注意。而大雨過後一陣子,買蔬果也要注意,因為農民可能會搶著上市,使用過多的氮肥,而使蔬果硝酸鹽含量大增,遇到口水中的消化酵素,形成的亞硝胺有致癌風險,一樣要避免。1. 以紙類包裹葉菜以白報紙或紙袋包裹,再套上塑膠袋進冰箱,減少水分散失。張麗娟表示,葉菜類是最難保存的,特別是大雨前中後採收的葉菜,含水量高,如果沒有經過處理,直接丟進冰箱很容易就爛掉。建議買回家後把葉菜先攤開晾乾,再以白報紙或紙袋包裹,再套上塑膠袋,保留一點空氣流通到袋內,可以延長保存。張麗娟表示,蔬果雖然進了冰箱,但還是「活」的,所含酵素會繼續代謝,水分持續散失,如果沒有用紙包,馬上就會枯萎,但如果悶在塑膠袋或夾鍊袋裡,又很容易爛,所以要留一點空隙。2. 切掉根莖類蒂頭根莖類先切除蒂頭,可減少水分散失。根莖類蔬菜買回家後可以先將蒂頭切除,張麗娟表示,像是蘿蔔、絲瓜等,都可以先把頭切掉,最主要是減少水分散失的面積,有助保存。3. 先幫蔬果脫氧裝袋泡到水裡,將袋內空氣擠出來,達到脫氧效果。除了水分,氧氣也會加速蔬果腐爛,有的家庭會購買脫氧機,把食物都脫氧保存,但畢竟家裡使用量不大,多數人不會因此而購買脫氧機,網路上有教大家一招簡易的脫氧方法,也可以試試。方法是利用一盆水,將蔬果放在塑膠袋裡,一點一點地浸到水裡,利用水的壓力將袋內的空氣擠出來,最後再將開口紮緊,就能大致脫氧,效果還不錯。也有人會利用保鮮盒保存蔬果,張麗娟建議最好是下方有漏網的,可以隔開水分與蔬果,避免腐壞。4. 自製冷凍蔬菜水分少的蔬菜如青花菜,先汆燙後進冷凍庫。張麗娟建議,只要是含水量低的蔬菜都可以冷凍,像是青花菜、馬鈴薯等,要冷凍前先汆燙殺菁,使用時不必解凍,都可以保存不少原味,方便儲存。先汆燙是抑制其中的酵素繼續作用代謝,讓蔬菜變老,而不要解凍則是避免蔬果中的水分結冰,破壞細胞壁,一旦解凍,就會影響口感並造成營養流失。不過,蔬果在存放過程中,營養會慢慢流失,營養師建議最好還是買多少、吃多少,不要大量儲存。挑當季的蔬果食用,不僅價格較低,農藥殘留也少,同時會最大量的保留營養價值。
-
2021-09-0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常常關節痛是什麼問題?3大關節炎症狀、休養、治療一次解析!
關節發炎、疼痛是生活上常見的問題,許多人上了年紀會愈加明顯,不過未必如多數人所想的和退化有關,也多的是年紀輕輕就出現。 關節炎種類繁多,常見包括了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應對?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一一解析。 退化性關節炎:隨時間漸漸加劇的疼痛! 盧泰潤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和退化有關,常見出現於中老年族群,不過不論年齡都有可能因為肥胖、O型腿、X型腿使得關節不當使用、使用過度、關節負荷過大等,使得關節軟骨受損、進一步導致發炎。而像是長期不動的上班族、低頭族也可能使得關節退化,是個動太多或動太少都有可能形成的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除了關節疼痛外,也常見短時間關節僵硬的情況,特別是在長時間不動並恢復動作後,如起床的時候,過一會便消緩。另外患部也常會出現如折手指「喀喀」的骨擦音。症狀主要出現於容易使用過度的手部,以及主要承受身體整體重量的髖部、膝蓋等處。這些症狀初期較不明顯,但隨著時間可能逐漸增強,甚至就連休息不動時也會痛。 痛風性關節炎:突如其來的紅腫熱痛! 關於痛風性關節炎,盧泰潤醫師指出,台灣是痛風體質比例最高的國家,男性多於女性,女性也會發生,主要和飲食不當有關,包括了普林含量較高的海鮮、紅肉,又或者啤酒、手搖飲等果糖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尿酸排出等食物攝取過量所致,而肥胖也會因為會影響代謝功能,間接影起痛風。 痛風性關節炎有別於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往往來得突然,走得也快,因此得名。發生的位置大多集中於單一的關節,特別容易出現於手指及腳趾,尤其以拇趾最為常見。患者不單單會感覺到疼痛,且也會出現紅、腫、熱的情況,而若患者未妥善處理,若出現痛風石,很有可能造成關節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留意兩側同時的關節痛!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風險因子主要為遺傳、家族史,特別常見出現於中年族群,當中又以女性更為常見。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雖和遺傳有關,但未必年幼就會出現,不少患者是小時沒事,中年時才出現,需多留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前述兩種關節炎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症狀常見出現於末梢小關節,如手掌關節,且也會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較特別的是會成雙成對的出現,例如身體左右兩側的手長關節一起出現疼痛,就可以合理的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作祟。另外也會有關節僵硬的情況,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的是時間較長,患者往往一到兩小時過症狀還沒消退。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妥善治療,免疫系統可能攻擊到身體各處,如侵略眼部引起鞏膜炎、入侵腎臟引起腎炎、攻擊心臟引起心肌炎等。 關節炎治療方式各不同 改善問題應先經醫師診斷! 在治療上及保養上,退化性關節炎不動會使得情況惡化加速,建議適度的活動,但也避免不當或過度運動,可以熱敷患處改善不適,日常也應留意體重控制,減輕關節負擔。治療上多以消炎、止痛藥物為主,或是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玻尿酸,若藥物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除了應避免前述海鮮、紅肉、啤酒、手搖飲、肥胖等風險因子外,平常也要多補充水分或是補充維生素C,促進尿酸代謝。治療方面一樣以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為主,視情況可使用秋水仙素等藥物,若反覆發作則考慮急性期過後接續使用降尿酸藥物,以避免痛風石形成。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消炎、止痛的藥物外,更進階的治療方式也包括了生物製劑或免疫抑制劑,以改善自體免疫狀況,從根本改善。配合醫師的指示、遵照醫囑,可與疾病共存,改善生活品質,但萬不可自行中斷服藥,以免情況惡化。 盧泰潤醫師提醒,不論是何種關節炎,雖然對民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疼痛等生活上的不適,但保養和治療的方式各有所不同,且除了不適以外,各關節炎久不治療也都會使得情況加劇或引起其他問題。因此建議若有發現關節不適,當下可初步了解自身情況,治療、改善還是應由醫師診斷,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從根本改善為佳。 《延伸閱讀》 .沒吃海鮮也會痛風?醫指常見5地雷,手搖飲也在其中! .常關節疼痛或喀喀響?醫:3症狀留意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男打高端二度掛急診 嘆:是要在醫院待到鬼門關嗎?
台南24日出現首例高端疫苗不良反應個案,一名家住龍崎區的30多歲男子在當天上午施打完高端疫苗後,出現胸悶、紅疹現象,送往台南市立醫院住院治療到26日,但昨晚他又感到不適到成大醫院急診,他無奈地說「副作用一直在,是要在醫院待到鬼門關嗎」。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已將該個案通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持續關懷。該名男子24日上午10時多施打高端疫苗,施打後出現胸悶、紅疹現象,他透過網路發文指出,當天從龍崎衛生所急診,到市立醫院住院,直到26日出院,結果昨天又到成大急診,「從周二到現在副作用一直在,是要待一輩子是嗎?還是待到鬼門關?」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市府接獲通報後一直都有掌握該男子的狀況,據了解,男子沒有過去病史,送往市立醫院治療時有做過兩次檢查,由於檢查都沒問題就讓他住院,後來他又感到不舒服自行到成大就醫,衛生所人員都有持續電話關懷,會積極協助。
-
2021-07-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封後如何避免家庭內感染?醫師提3要3不要 可降風險
新冠肺炎家人之間的傳染是最難避免的,根據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家中只要有一人染病,其他家人得病的機率為62%,同時兒童有75%是無症狀感染,卻可能成為傳播源,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供防止家人之間傳染的「3要與3不要」,只要能做好,可降低家人間傳染的機會。許秉毅表示,最近一篇來自波士尼亞的研究,針對25個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的家庭,統計家中若有一人在外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其他家族成員會有62%會受到繼發性的傳染。另外,其他許多研究顯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有75%以上是無症狀感染,台北市最近也有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有9人染疫,即使目前國內疫情趨緩,家庭內的傳染仍是大家要注意的。他指出,「三要」中,第1要「全家要打疫苗」,不論哪一種疫苗,都能產生至少7成以上的保護效果,家人在一起最容易傳染的是不戴口罩一起吃飯,只有全家都打疫苗,才能平安地一起吃。第2要「規劃家中的污染區」:將全家人在戶外工作或讀書穿的鞋子和衣服放在「污染區」裡,以避免任何人把戶外的細菌和病毒帶入家中的「乾淨區」。例如,在家裡的玄關畫出污染區,放置外出鞋。進入客廳時,要換上「居家拖鞋」;在戶外穿的衣服,返家後放入「汙衣桶」。如果第二天還要穿相同的衣服,要把衣服放在衣架上的「汙衣區」,與乾淨衣服用塑膠袋隔開。第3要「勤洗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用肥皂洗手把洗手洗乾淨,將戶外帶回來的病毒和細菌殺光光,避免異形入侵。「三不要」中,第1不要是「不要用手拿都直接拿東西吃」, 手常常會店染到一些環境裡面的病毒或細菌,直接拿東西來吃非常危險。記得病從口入,吃東西要用餐具,例如,吃薯條用叉子;吃漢堡時用包裝紙包著漢堡底部。第2不要是「不要用手揉眼睛」,新冠病毒無法直接從皮膚進入人體,但可以從人體的5大罩門─兩個眼睛、兩個鼻孔、一張嘴上面的黏膜輕易侵入人體,因此,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如果眼睛癢的話,可以用衛生紙來輕柔。第3不要是「不要用手來挖鼻」,如果鼻孔癢的話,可以用衛生紙包覆手指,稍微清理一下。至於一家人是不是可以共進晚餐呢?雖然一起吃飯,會增加染疫風險,但在新冠肺炎盛行時,家庭是支持每個人心靈安定的最後堡壘,許以霖建議,除非社區裡面有非常嚴重的疫情 (一周超過3個個案),一家人還是要一起共進晚餐,共享天倫之樂。
-
2021-05-28 新聞.健康知識+
舌苔該刷嗎?用牙刷刷?西醫詳解:這些警訊恐是癌
舌苔的狀態與健康息息相關,除了飲食、日常習慣以外,異常的舌苔也可能為營養不良或是感染、罹癌的警訊,建議民眾平常可多加觀察,如有疑慮盡早就醫。 舌苔與飲食、日常有關,留意異常恐為健康警訊! 一般舌苔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舌苔的結構主要由上皮細胞以及口水、細菌、食物細屑所組成,一般正常的舌苔會呈現為白色並且薄薄的,若有感冒、生病或是水分攝取減少、食慾下降等情況容易導致舌苔受到沖刷的機會減少,也就容易越積越厚,形成較為厚重的白色舌苔。 除了白色舌苔,一般也常見黃色舌苔,或是較為少見的黑色舌苔,除了前述提到沖刷機會減少的原因以外,三者多與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白色含渣量較高的牛奶、豆漿,容易出現白色舌苔;咖啡等黃棕色就容易出現黃色的舌苔;若有吃墨魚等黑色食物則容易出現黑色舌苔。生活習慣如抽菸皆可能引起上述的顏色。 營養不良 許多養生的民眾,飲食多以素食為主,舌頭上容易出現完全沒有舌苔的情況。盧泰潤醫師提醒,沒有舌苔並不是健康的指標,可能正反映著身體缺乏營養,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萎縮性舌炎。萎縮性舌炎除了沒有舌苔,舌頭也會比常人光滑,且顏色較為紅潤,外觀看似牛肉一般,故也稱作「牛肉舌」,這種情況常見出現在素食者身上,是一種維生素B12缺乏的表現。雖萎縮性舌炎、沒有舌苔對身體不會帶來危害,但是為一個警訊,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出現貧血、手腳麻木、易喘、疲勞等情況,也容易影響健康。 感染警訊 白色舌苔若是呈現相當厚重的情況,除了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建議也盡早檢查為佳,因為口腔鍊珠菌感染也可能使得白色舌苔增厚,此為黴菌感染,容易出現在免疫力低下者身上。 紅色的舌苔,在小孩身上較為常見,多為鍊球菌感染所引起猩紅熱,常會與一般的舌苔混雜在一起,外觀如草莓,也稱為「草莓舌」。若成人是出現紅色的舌苔,則要小心可能為癌前病變的徵兆。 罹癌警訊 盧泰潤醫師表示,當成人出現紅色或白色的舌苔,若有出現左右不對稱、形狀不規則、甚至是出現潰瘍等情況,這往往恐怕不是一般的舌苔,而是口腔白斑、口腔紅斑,為口腔癌癌前病變的徵兆,若未妥善處理,將來就會發展成口腔癌,兩者位置未必只會出現在舌頭上,也可能出現在口腔黏膜等處,提醒有抽菸、檳榔等不良習慣者要多加注意,若發現此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 別再用牙刷刷舌苔,不明舌苔應先保留! 盧泰潤醫師表示,舌苔過厚容易有口臭的情況出現,口臭約有5成左右是由舌苔所形成,若有口臭可先透過軟毛刷、舌苔刷、溫鹽水、速口水、沖牙器等較溫和適當的方式清潔,約一周一次。避免過度頻繁清洗或使用牙刷清潔,以免對舌頭而言太過刺激,不僅容易使舌頭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更容易長舌苔,也容易傷到味蕾,久了使舌頭麻木、味覺減退、食慾下降。而若是發現不明的舌苔則建議先不要自行清除,將其保留並盡早就醫,如此更有利檢查時釐清原因。 《延伸閱讀》 .從7種尿液看健康,顏色變化、泡泡多、有螞蟻一次詳解!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大腸癌、降低膽固醇!醫師建議多吃2種纖維
攝取膳食纖維是現代人飲食的重要課題,但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人九成以上每天食用的纖維量都達不到標準的25公克,以精製澱粉為主食,加上蔬果攝取量少,對健康來說是一大警訊。請重新檢視自己的三餐內容,別以為多吃纖維就像牛吃草一樣枯燥,營養師教你如何技巧性把纖維放入餐盤,輕鬆吃夠一日所需分量。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兩種,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胃腸科醫師許秉毅表示,水溶性纖維吸水性強,容易被腸內的細菌、酵素等分解破壞;非水溶性纖維則不易被分解,所以是糞便的主要成分。非水溶性纖維多見於蔬菜;水溶性纖維則以水果含量較多。蔬菜水果裡同時含有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兩種纖維,一般來說,蔬菜當中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的比例大約是5:1,口感比較粗糙;水果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的比例則為3:1。但是也有不少例外,水果當中口感比較軟Q的,水溶性纖維的比例會比較高,例如木瓜的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的比例是1:2,楊桃也是1:2,而鳳梨相對粗纖維多,比例則是11:1,所以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鳳梨。非水溶性纖維助排便,減少毒物刺激腸道,預防腸癌。為何需要知道兩種纖維的比例?因為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幫助是不一樣的。許秉毅表示,多吃非水溶性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減少便祕發生,也就減少糞便中毒素刺激腸壁,進而引發息肉、腸癌等。他指出,食物當中有不少毒素,例如農藥、防腐劑,或是燒烤產生的毒素。腸內的壞菌也會產生毒素,糞便在腸胃道內停留愈久,愈容易發生癌症,這也就是為何腸癌容易發生在直腸與乙狀結腸的部位,因為糞便停留在這裡的時間久,毒素刺激腸壁的時間最長。水溶性纖維能吸油吸糖,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疾病。水溶性纖維則有四大功能,第一是能吸糖,血糖不容易升高,有利糖尿病的控制;第二是吸油,會吸附不好的膽固醇,避免沉積在血管壁,相對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第三是吸附食物內的毒素,避免發生腸癌;第四是養好菌。許秉毅表示,腸胃道裡的好菌被稱為「免疫力訓練師」,好菌多、免疫力就好。而吸附毒素除了可避免腸癌,還能避免毒素進入血管裡循環全身,進到血管裡就可能造成血管發炎,引發心血管疾病。而壞菌產生的阿摩尼亞如果進入腦部,則可能造成肝昏迷、容易疲倦等。博田醫院國際形體醫學中心營養師徐婉玲表示,膳食纖維吸水會膨脹,尤其水溶性纖維停留在上消化道時間更久,讓人有飽足感,避免過度進食,進而預防肥胖甚至三高等慢性病。講究口感,精製加工食品、果汁多已去除纖維。安南醫院營養科組長王儷瑩營養師表示,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包括燕麥糠、燕麥、洋車前子(psyllium)、大麥、豆類,以及果膠豐富的水果,如蘋果、柑橘類、香蕉等,蔬菜中則有高麗菜、蘿蔔、青豆等。而含有非水溶性纖維的主要包括小麥麩、全穀物食品如全麥麵包及糙米、豆類、果仁、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蔬果的皮和種子。日常飲食中,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的攝取比例應該多少?王儷瑩表示,並沒有特別的比例,只是要多吃一些。但是現代人吃很多精製的加工食品,其中因為非水溶性纖維粗澀的口感不佳,加工過程多已去除,很多人喝果汁也習慣去除果渣,當然纖維量就會不夠。正餐沒吃到蔬果,可補充車前子、奇亞籽等纖維粉。日常飲食中,哪些是屬於「高纖食物」?徐婉玲說,100公克的食物中,只要有2公克的膳食纖維就是高纖食物。天天五蔬果只是攝取膳食纖維的基本款,女性最好增加攝取到七樣蔬果,男性九樣,且蔬菜要多於水果。萬一正餐沒能吃到蔬果,建議補充含車前子、奇亞籽成分的纖維粉,早餐改為全麥土司,或到超商買些生菜沙拉或青菜棒。徐婉玲說,有些人基於健康會把地瓜當主食,她建議地瓜最好洗淨帶皮吃,才吃得到纖維質。
-
2021-04-22 該看哪科.婦科
更年期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嗎?藥師解答正確觀念
婦女在更年期到來時,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容易引發生理上的不適!據統計,70%~80%的更年期婦女有明顯的熱潮紅及夜汗情形,導致睡眠品質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怒,顯著影響身心狀態及生活品質,此外,也有近半數的更年期婦女受泌尿道症候群所苦。藥師提醒,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則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若需治療,應在醫師的評估下,充分了解利弊,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案。緩解婦女更年期不適 荷爾蒙補充可緩解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許杏如藥師表示,婦女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可藉由荷爾蒙補充獲得改善。關於熱潮紅及夜汗症狀,小於60歲及停經10年內,藉由補充荷爾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使用口服或皮膚吸收給藥,用藥2周內即可觀察到明顯的效果,若只有單純的生殖泌尿道症狀,亦可以局部陰道給藥。補充荷爾蒙 同時可延緩骨質流失許杏如藥師補充,補充荷爾蒙除可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同時也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就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建議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若有其他不適症狀,如骨質疏鬆,再針對個別症狀治療。搭配黃體素使用 預防子宮內膜癌而在使用荷爾蒙期間,臨床上常見的疑慮包括:藥物該使用多久?是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許杏如藥師解釋,荷爾蒙治療需要持續多久及什麼時候該停藥,目前仍無明確的定論,一般而言,使用儘量不要超過3~5年,有改善即可開始考慮降低使用量及漸漸停藥。此外,若子宮仍完整的婦女,投與雌激素的同時,必須配合黃體素一起使用,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補充荷爾蒙非人人適用 調整生活習慣有幫助而乳房疼痛及無預期的陰道出血等是補充荷爾蒙時常見的不適症狀。許杏如藥師指出,也有些婦女並不適合使用,如有乳癌病史、乳癌高危險群、心臟疾病、靜脈栓塞或曾中風者。除了藥物也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如多待在涼爽的室內、減少辛辣飲食、飲酒、抽菸及熱飲,以緩解熱潮紅引起的不適,而有氧運動、瑜珈也能緩解身心不適。
-
2021-04-12 該看哪科.牙科
牙齒也可以移植 智齒用不上移植到缺損的臼齒好處多
你知道牙齒也可以移植嗎?但是牙齒以自體移植為主,通常是把用不到的智齒移植到缺損的臼齒上,費用上比起一般的做假牙或植牙便宜許多,而且也比假牙好用。智齒移植到臼齒,很多人可能會想「但我把下來的智齒可不可以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智齒就先不要吧免得以後用得上」,答案都是不行的,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醫師鍾瑞哲表示,拔下來的牙齒必須在15分鐘內就種到嘴巴裡,否則上面的細胞會死光,種下去的效果就不好,而很多人的智齒會長歪或者是長一半,容易造成蛀牙,還是必須盡早拔除。鍾瑞哲表示,牙齒移植目前以自體移植為主,國內並沒有異體移植,國外雖然有媽媽移植給小孩的案例,但為了避免排斥,一旦排斥好處還不如直接做假牙,所以國內並沒有。市萇醫院今天公布一起自體移植牙齒的案例,58歲郭女士因左上顎後牙疼痛就診,診察後發現為左上第二大臼齒劈裂,未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可以留下此顆牙齒,醫師決定拔除在左上第二大臼齒後,將右上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移植到拔牙處,後續完成根管治療及單顆牙冠贋復。鍾瑞哲表示,傳統固定牙橋需要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也就是坊間常聽到「缺一顆,做三顆」的假牙製作方式,對於需要修磨前後好的齒質,是比較可惜的,而且牙橋間牙線無法穿過,增加清潔的困難度與複雜性;人工植牙不用修磨前後自然牙,但單價相對較高;自體齒移植是利用口腔內沒有咬合功能的牙齒,移植到缺牙區的方式,也就是植自己的牙齒,除了後續假牙只需要做一顆外,留在口內的也是自己的牙根。而自體齒移植之所以不如同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常見,主要在於並非想要做,就有辦法做,其條件是比較嚴苛的,像是移植牙的構造,牙齒大小,牙根外型與長度,是否移植牙本身也有一些狀況像是齲齒、牙周病等等;受植區是否有牙周病,有沒有急性發炎或是感染的症狀等等;另外患者的年紀,口腔衛生,配合度等等,都是影響自體齒移植的因素。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造成全台百餘人改名「鮭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鮭魚、秋刀魚富含Omega-3,特別在季節交替之時,可對抗心血管疾病,不過這幾天大家瘋壽司吃到飽,其實生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張麗娟表示,鮭魚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包括各種蛋白質,維生素如維生素A,B,D和磷,鈣,鐵等礦物質,鮭魚中最有價值的物質之一是Omega-3脂肪酸,可以有助擺脫身體發炎,不但能夠對抗腸道過敏,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不過生食不宜過多。至於有哪些食物含有Omega-3呢?如深海魚鮭魚,但是由於大型海魚重金屬含量高,建議每周吃2次深海魚肉,每次的量約在2份~3份,大約是60 ~90公克,建議與小型魚如鯖魚、秋刀魚交替食用。風濕免疫科醫師鄭傑夫也指出,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可降低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地中海式飲食的原則,包括每餐以蔬菜、水果、全穀、豆類、橄欖油、堅果為主,可添加香草或辛香料取代人工調味料。每週至少2~3餐有魚,最好是油脂豐富的魚,例如秋刀魚、鯖魚、鮭魚,可適量攝取禽肉、蛋,與乳製品。每天平均攝取0.21克以上omega-3,相當於每周至少食用100公克油脂豐富的魚,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風險35%。張麗娟補充,素食者可藉由亞麻仁子、奇亞籽、海藻類等補充Omega-3。她提醒除了魚類,蔬果和牛奶也不可少,因為蔬果中含有維生素B群和具有抗氧化的維生C和E;蔬果中還含有維生素B6,可以使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代謝,牛奶中不只有鈣質,還有維生素B2,也應該要每日攝取。張麗娟建議,均衡飲食基礎應著重「質」而非「量」,提高營養密度,餐餐吃七、八分飽就好,且生食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可能影響腸道健康。攝取優質的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等,才是健康飲食原則。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杜絕疾病後患 心內醫教你如何在三高前期就擋下
吃太好、少運動,三高是現代人的通病,這三項數值也是健檢報告上最容易出現紅字的部分,拿到檢驗報告時,你讀懂了嗎?什麼樣的數字要開始擔心或必須吃藥控制?血糖血檢發現糖尿病前期,務必追蹤檢驗。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常遇到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來問他相關問題。關於血糖數值,劉力瑋表示,飯前空腹8小時測量的數字,100mg/dl以下是正常;101-124則為糖尿病前期;如果測量三次(非連續)中有兩次125以上,代表有糖尿病。飯後血糖則是在飯後兩小時內的血糖值,180mg/dl以下是正常,三次裡有兩次高於200,代表有糖尿病。而糖化血色素則是看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值,6%以下是正常,6.5%上有糖尿病,數字在兩者之間則是糖尿病前期。劉力瑋表示,測量雖然有誤差,但並不大,有些人可能處於糖尿病前期,數字看不出不正常,但只要定期追蹤,如果數字再往上就會驗得出來。建議一般人如果檢查數字正常,一年追蹤一次即可,如果健檢報告有紅字,3到6個月必須再追蹤。血脂血脂與遺傳關聯大,藥物可穩定控制。高血脂的數值比較複雜,劉力瑋表示,一般的健檢中會有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建議控制在200以下,200以上就算高血脂。其中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的膽固醇,有助於回收血液中的油脂,送往肝臟分解,男性數值若在40、女性在50以下,都算太低(女性天生比男性高一些)。低密度膽固醇是壞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中,造成阻塞,數值愈低愈好。一般來說,超過40就不好,但到底多少才算是危險,劉力瑋表示,隨著愈多的臨床研究結果出來,數值從100、130到160都有。有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病史,數值要控制更低。一般說來,低密度膽固醇最好維持在70-80間,但是實際上多數的人都是在90-150間。服用藥物控制膽固醇的效果相當好,建議服藥後控制在100以下,如果有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病史,數值要控制得更低。至於三酸甘油脂,劉力瑋表示,這是膽固醇在轉換中的一種物質,一般認為超過150算高,但數字超標與心肌梗塞間的關聯並不大,只要吃藥控制在500以下就可以。他表示,高血壓與高血糖與飲食、運動等關聯較大,減重、改變飲食等都有幫助;但高血脂卻八成與基因有關,除非減重很多,否則對數字影響不大,但只要服藥就能降低。血壓高血壓前期不必吃藥,但要積極改善生活飲食。劉力瑋指出,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mmHg)以上, 舒張壓在90以上,被認定為高血壓,需要吃藥控制;而收縮壓120-140、舒張壓80-90間則稱為「高血壓前期」,是灰色地帶,雖然不必吃藥,但必須改善生活方式,多運動、飲食清淡及減重等。低血壓不能輕忽,要跟平時血壓相比。很多人關心高血壓,但其實低血壓也要重視,但到底多低才算是低血壓?劉力瑋表示,低血壓並沒有絕對的數值,很多年輕女性收縮壓只有80、90,但並沒有問題。所謂的低血壓是要與自己比,如果一個平常血壓都高到190的人,突然低到130,看起來數字正常,但其實可能有腸胃道出血、引發敗血性休克的風險。如果血壓低又有頭暈等症狀,可能要特別注意其他問題產生。高血壓不服藥,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他表示,不少病患排斥吃藥降血壓,但根據統計,血壓數值每升高20mmHg,中風、心衰竭、主動脈剝離、洗腎等疾病的風險就會高兩倍,也就是收縮壓160,罹病風險就高兩倍,以此類推。在測量血壓之前避免做激烈運動,也不要吃太飽、喝有咖啡因的飲料或是憋尿,都可能造成血壓上升。對於數字不穩定的患者,醫師建議最好可以在家早晚固定時間量兩次,量個7-10天,如果九成以上都有問題,就是高血壓。
-
2021-03-12 科別.消化系統
不停打嗝4招改善 醫:持續太久恐為這些疾病警訊!
大多數人都有遇過短暫、急促且連續性的打嗝,不僅影響當下的生活節奏,不斷的打嗝也讓人感到不適,相當擾人。不過除了擾人、不適以外,更需要注意的是,其也可能為疾病的警訊,若時間持續過久應盡早檢查。 不停打嗝是橫膈膜抽筋?常見原因有哪些?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連續不斷的打嗝在醫學上稱為「呃逆」,其主要是因為消化道中的迷走神經出現問題所致。當迷走神經受到外在刺激,容易出現過度興奮的狀況,橫膈膜、肋間神經便會有短暫抽筋、抽搐、痙攣的情況,橫膈膜快速的運動,便會急促且短暫的吸入空氣,並在經過聲門時發出「呃」的聲音,也就形成呃逆的打嗝。 使迷走神經出現異常出現呃逆打嗝的外在因素,常見如短時間內吞入太多空氣,這種情況就常在吃飯時出現。同樣是在吃飯時容易出現的情況,也包括了吃太飽、吃了太過刺激的物質,如吃太辣、太多氣泡等。類似這樣的情況,通常沒什麼大礙,待迷走神經恢復正常後,呃逆打嗝的情況也會隨之消散。 打嗝時間太長,留意可能是疾病警訊! 呃逆打嗝雖然相當常見,多數並無大礙,但其還是也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訊。盧泰潤醫師表示,呃逆打嗝一般而言通常過一下子就會解除,最多不會超過兩天,但若時間太長,甚至超過兩天,則很有可能是因為胃部健康出現問題影響到肋間神經,所以才導致打嗝長時間停不下來的情況。例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等胃部疾病,較為嚴重的胃癌、食道癌也有可能。另外,較不易被聯想到的其他健康問題,如腎衰竭、腦幹外傷、腦幹中風等也有可能。 曾有患者呃逆打嗝連續超過兩天,因持續時間過長,已經打嗝打到胸口、腹部疼痛的地步,到第三天終於受不了前往就醫,經檢查有胃食道逆流情況,經藥物治療後獲得改善,並接受胃食道逆流治療。呼籲呃逆打嗝長時間停不下來的民眾,應適度觀察並懷疑是否有上述疾病可能,並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4招解除連續打嗝,醫:超過2天盡早就醫檢查! 解除一般的呃逆打嗝,關鍵就在於讓短暫失控的迷走神經重新開機、恢復正常。盧泰潤醫師指出,像是漱口、大口喝水,或是大口吞空氣後如排便用力時一樣憋住等,這些方法都是簡單且在各種研究證實是有所幫助的。而這些生活撇步若是都沒有效果,患者也已經被呃逆打嗝煩到受不了或是想盡早結束,也可以經由醫師協助,以抑制腸胃道蠕動的藥物或胃藥進行改善。不過此類藥物為處方籤,需經由專業醫師開立,和一般藥局所能購買到的胃藥等並不相同,提醒民眾勿擅自亂服用藥物。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用呼吸改善耳鳴!醫:單邊耳鳴等情況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15 新聞.元氣新聞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國內鬧嚴重血荒,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提供的最新血液庫存量資訊,4種血型的庫存量都很缺。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也在臉書表示,台大醫院罕見公告「減少非緊急狀況的供血」,看來狀況是真的很嚴重了,希望大眾出來捐血。聯合報本於媒體社會責任,整理全台今天起各地捐血資訊,可能不盡完善,謹供民眾參考。文字未能詳載之捐血資訊,請見附圖及各捐血中心網站及臉書粉絲頁。※台北捐血中心今天在公園號、大安號、新莊號、捷運室、中和號、府中室、新光站前號,捐血500cc,就加送悶燒罐,送完為止。●公園號捐血車地址:台北市公園路+襄陽路口(捷運淡水線台大醫院站4號出口)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2381-1268●大安號捐血車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大安森林公園地下停車場入口旁空地(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5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09:00-17:00電話:0961236669●新莊號捐血車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一段+復興路一段交叉口(新莊綜合運動場旁,捷運新莊線新莊站1號出口,往中華路方向步行約10分鐘)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8994-1488●捷運捐血室地址:台北市台北車站B1,M7出口誠品書店旁,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2370-6880●中和號捐血車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圖書館旁(823公園內,捷運中和線永安市場站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9:00-17:00電話:(02)2929-9437●府中捐血室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50巷36號2樓之4(捷運板南線BL府中站2號出口,往中山路步行約10分鐘)作業時間:10:00-18:00電話:(02)2952-4117●新光站前號捐血車地址:忠孝西路一段66號面對新光摩天大樓左側腹地(捷運台北車站M6出口,步行約5分鐘)作業時間:11:00-19:00電話:0961236677※新竹捐血中心●1月16日周六,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邀您來熱血,活動地點在桃園區同德六街捐血亭(展演中心旁)、桃園捐血站(桃園區文康街61號)、南門捐血室(桃園區三民路三段182號3樓之一),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捐血250cc好禮二選一:烤雞一隻(家樂福烤雞兌換券)或三好米2公斤1包+情人衛生紙一串。捐血500cc可獲四項好禮:烤雞一隻(家樂福烤雞兌換券)、三好米2公斤1包、情人衛生紙一串。聖保祿醫院提供免費健檢: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查、大腸癌篩檢、血壓測量。●1月16日周六,新竹縣政府消防局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竹北愛心樓(光明11路215巷8號),活動時間上午8時30分至下午3時30分。捐250cc送一張鼎盛十里鍋物板腱牛肉鍋招待券,捐500cc再贈兩張168元現金抵用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6日周六,觀音獅子會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金鑽牛排停車場(桃園市觀音區大觀路2段322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1月17日周日,三安社區發展協會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東安國中旁(桃園市平鎮區平東路203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當日完成捐血,贈捐血運動帽,送完為止。※台中捐血中心●南投竹山紫南宮捐血送牛年金、銀錢母,捐250cc送銀錢母1個,捐500cc送金銀錢母各1個。活動地點在水濂廣場,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3時(結束時間視人潮狀況調整)。●中彰投雲地區捐血月的廟宇支援捐血活動共56場次,預估募集1萬3420袋血液。※台南捐血中心●小仁泉與台南捐血中心合作推出「你捐血,我捐豆漿」活動,今天在台南捐血中心業務轄區內固定捐血地點捐血,就贈送小仁泉極品豆漿兌換券。配合地點:永福捐血室、小東捐血室、和緯捐血室、中山捐血車、新營捐血室、嘉義捐血站、嘉義公園捐車。●1月16日周六,雙隱天災關懷協會愛心捐血活動,地點在新化國小前(台南市新化區中山路173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捐血送優質白米+統一商品券1份,捐500cc加倍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7日周日,總理大餐廳在中山捐血車(台南轉運站對面)舉辦捐血活動,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捐血贈福袋、英倫風托特包、無患子洗衣精;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7日周日,嘉義九華山地藏庵捐血活動,地點在九華山地藏庵廟前(嘉義市民權路255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嘉義捐血站、嘉義公園捐血車同步配合;捐血加贈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7日周日,大林扶輪社捐血活動,地點在大林國小前,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捐血贈鴨肉湯禮盒、限量鴨舌帽,捐血500cc雙份分享;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8日下周一,台南市立醫院捐血活動,地點在台南市立醫院大門前,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捐血250cc送商品卡,捐血500cc雙倍;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9日下周二,119消防節捐血活動,地點在永華路消防局(台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898號)),活動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捐血送關廟麵、棒球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9日下周二,地點在安南消防分隊前(台南市海佃路三段63號),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6時,捐血送白米+春聯+棒球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1月19日下周二,國泰人壽展麻豆一課C區在台南市下營國小前舉辦捐血活動,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4時30分,捐血送國泰花生(盒)+彩券+捐血月特別好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高雄捐血中心●東港菩提慈善會今天舉辦愛心捐血活動,捐血車地點在東港光復路新基高中前,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捐血加贈白米,捐500 cc加倍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高雄、屏東、澎湖、台東地區16日、17日捐血活動場次。●黑熊抱抱集點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活動期間內捐血集點達3次,其中一次必須在高雄捐血中心業務轄區固定捐血點或巡迴捐血車,即可兌換限量黑熊HEYBO娃娃1隻。捐全血250 cc獲1點;捐全血500 cc,獲得2點。集滿3點,將集點卡出示給現場工作人員,由捐血中心工作人員操作,完成兌換。每人限換1隻。分離術捐血人記錄於血液資訊管理系統。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或兌換其它相等點數紀念品。
-
2020-12-07 養生.聰明飲食
不喝咖啡就頭痛憂鬱? 醫師教你可以這樣減咖啡
許多上班族每天早上沒有喝咖啡就好像沒有醒過來一樣,有的是咖啡喝了可能會有腸胃不適等症狀,但是不喝咖啡又可能會頭痛、憂鬱,醫師表示其實想要戒斷咖啡也並不難,只要循序漸進就可以做到。26歲的林小姐有輕度胃食道逆流,工作壓力大,早上總是一杯咖啡提神,有時為了精神集中,會再追加1、2杯。持續了5年後,她發現偶爾不喝咖啡時會頭痛,但只要一杯下去,症狀就會改善,咖啡簡直是她的特效藥。然而,上腹痛、胃酸上湧、火燒心則反覆發生,使她不堪其擾。經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許維芸醫師診治,發現不僅胃食道逆流加重、甚至還有輕微潰瘍。但林小姐又有咖啡戒斷症狀,只要停喝咖啡就會頭痛、精神不濟。許維芸建議,可逐步減量,或停喝2至9天,若擔心精神不濟影響工作,可選在假日停喝。經1、2個月後,身體會逐漸適應,若有頭痛症狀可先藉藥物控制。經1、2個月努力,林小姐成功戒斷咖啡癮,也解除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許維芸表示,長期攝取咖啡會有成癮症狀,只要1、2天未攝取就會產生戒斷症狀,如頭痛、疲勞、警覺下降、憂鬱...等。但其實只要一段時間,逐步減量,或1、2星期不喝咖啡,身體就會逐漸適應。許維芸建議林小姐逐步減半每日咖啡量,再改用低咖啡因的咖啡或茶來替代,並養成不熬夜的生活習慣。經過1至2個月,林小姐早上沒有咖啡,一樣可以精神奕奕地上班,偶爾一杯咖啡調劑身心,也不怕上癮。許維芸表示,咖啡其實對人體也有好處,除了醒腦、調整時差、還能加強運動員的表現。長期適量飲用更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腎結石、痛風、肝硬化、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發生率。但咖啡過量可能導致失眠、焦慮、血壓上升、心律不整,更大劑量甚至可能致死。許維芸建議適量攝取咖啡因,一般人每天攝取低於400毫克咖啡因,也不要在短時間內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而孕婦每日不應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小於12歲的兒童不要攝取咖啡因,青少年則每日不應攝取超過100毫克咖啡因。也要留意紅茶、綠茶、可樂、能量飲、巧克力、某些止痛藥也都含有咖啡因。本身有廣泛性焦慮症、胃食道逆流症狀者,就不建議過量攝取,以免病情加重。另外,睡前6至8小時最好不要再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品,避免影響睡眠。某些降血壓、抗凝血、心律不整、神經科藥物會與咖啡因發生交互作用,建議諮詢醫師再飲用咖啡。
-
2020-11-27 新聞.健康知識+
乳糖不耐症不能喝牛奶? 吃這些也能補鈣
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但調查顯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表示,面對沒有明顯症狀的骨質疏鬆症,應補充鈣質養出好骨力及早預防骨質流失,但常遇到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苦惱不能喝牛奶要怎麼補鈣,其實芝麻、優格、小魚乾等食物也能提供鈣質,協助保有好骨本。鄭婉苓指出,骨質密度在年過30歲後,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失,鈣質不僅攸關骨質密度,也對於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循環等各種生理機能扮演重要角色。醫師表示,高鈣食物中以乳製品最易取得,一杯牛奶240c.c.就有240毫克的鈣質,每天早晚一杯牛奶,就能滿足一天將近一半的鈣需求。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可選擇優酪乳、優格或起士取代,除了乳製品之外,黑芝麻、小魚干、海帶等天然食物,也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黑芝麻8公克約2茶匙,含有116毫克鈣質,小魚干10公克約免洗湯匙兩匙,就含有221毫克鈣質,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甜椒、青花菜、芭樂、奇異果,可促進鈣質吸收。另外,維生素D除了促進鈣質吸收也能協調鈣磷平衡,維護骨骼功能,曬太陽是最簡單獲取維生素D的方式,每天日曬15分鐘,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濃度的維持。鄭婉苓建議,適度日曬再加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乾香菇、秋刀魚、蛋黃等都是獲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鄭婉苓提醒,攝取優質蛋白質能幫助建構肌肉,雞蛋、豆腐、肉類都不可缺少,並且搭配負重運動,如跳繩、慢跑,增加肌力強度與骨質密度,可預防肌少症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醫師說,拿鐵咖啡雖加了牛奶,但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的草酸結合,進而排出體外,降低鈣質吸收,建議可先喝黑咖啡,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牛奶,才能真正補到鈣,但要避免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才能擁有好骨力。
-
2020-10-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少吃多動? 小心「隱性飢餓」讓你少吃也難瘦
許多人減重「少吃多運動」,但有時結果並不如預期順利,或遇到停滯期卡關,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提醒,這可能是「隱性飢餓」阻礙減重成效,因為飲食不均衡造成營養素缺乏的飢餓,這種飢餓人體無法自行察覺,但缺乏這些營養素卻會阻礙減重效果。張秀如指出,根據調查發現,7成的成人自認飲食均衡,但其實高達9成9的人每天攝取營養未達衛福部建議的6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其中,有近5成的人蔬菜攝取量連標準的一半都達不到,每周攝取7種蔬菜的人也不到2成;水果更高達6成達不到攝取量的一半,不到3成每天吃水果,這恐將成為缺乏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隱性飢餓」高危險族群。張秀如舉例,汽機車除了加汽油之外,還要添加機油才能維持性能好,跑得快又久;人體要維持健康與長壽也是同樣的道理,飲食中提供熱量的醣類、蛋白質、脂肪3大營養素就好比汽油,而維生素、礦物質就如機油一樣,雖不能提供熱量與飽足感,但燃脂與代謝卻需要這些微量營養素,如果缺乏這些營養素反而會讓肥胖更猖狂而瘦不下來。如何預防或改善「隱性飢餓」?張秀如建議,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乳品、堅果種子油脂等6大類食物,補足各類營養素。每天應至少3到5碟蔬菜、2到4份水果,因蔬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酸、鉀、纖維等營養素,長期攝取不足恐缺乏多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師也提醒,蔬菜避免川燙時間太久或水分太多,會加速菜中礦物質鉀流失,而用油部分避免淋肉燥或完全無油,以免影響礦物質鉀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率;水果以新鮮當季為主,避免市售濃縮果汁反而攝取過多添加糖。
-
2020-10-08 癌症.抗癌新知
基因檢測治癌 高醫成效不錯
高雄33歲黃先生5年前罹患低位直腸癌,在高醫大腸直腸外科接受術前治療,腫瘤明顯縮小,隔年車禍頭部外傷送醫,意外檢查出腦部有轉移性腫瘤。高醫團隊利用血液基因檢測,提高化學治療藥物劑量的臨床試驗,提高治療成效,且無明顯副作用,至今沒有再復發。高醫院長鍾飲文說,結直腸癌在台灣連續12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每年新增1萬6千多名病人,末期病人約占20%,目前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以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為主。高醫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王照元表示,高醫結合高雄榮總、台南市立醫院、新樓醫院、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總、台北國泰醫院、三軍總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執行研究計畫,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治療前,用血液基因檢測提高化療藥物劑量臨床試驗,不僅提高療效,也沒嚴重副作用。這是國內首篇轉移性結直腸癌結合病人與腫瘤組織檢體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策略研究報告,追蹤5年,成果今年8月刊於歐洲癌症期刊。
-
2020-09-01 新聞.健康知識+
中元普渡拜罐頭 外觀出現這4大狀況千萬不要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快到中元普渡,罐頭、泡麵是應景祭拜食品,專家提醒,購買罐頭食品時,應該注意膨罐問題,如果罐身有碰撞痕跡,就不要購買。此外,打開之後,務必在1周內食用完畢,外包裝所說的1年保存期限,係指尚未打開時,可以保存的期限。 罐頭食品有滅菌過程 有利長時間室溫保存 海洋大學食品系教授蔡敏郎表示,製作罐頭食品時,會利用商業滅菌,殺死造成疾病與腐敗的微生物,達到可以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結果,因此水果罐頭可長時間存放與防腐劑無關。不同材質的罐頭,不論金屬罐、玻璃罐、殺菌軟袋包裝都屬於罐頭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不同材質的罐頭食品都具安全性,都能夠安心食用。 蔡敏郎也說,常見的金屬罐頭有鍍錫馬口鐵罐和鋁罐,常應用在腐蝕性強的食品,且罐內多會使用環氧樹脂等塗層做為保護,將食品與金屬罐身隔開,因此,不必擔心吃罐頭食品的同時也吃下重金屬。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因為體積越大,價格越划算,讓許多人買了大容量罐頭。如果買了罐頭,一時吃不完,有人放在冰箱裡,以為不會壞,但其實,罐頭打開後、沒有蓋子可覆蓋的情況下,雖然在冷藏環境中,還是可能發霉,孳生微生物。 劉怡里建議,如果打開罐頭,吃不完,應該將食物倒進保鮮盒,再存放至冰箱。或是直接選擇玻璃裝瓶身的產品,上頭有蓋子,只要旋緊,就仍有保鮮效果。 購買金屬罐頭須確認外觀 打開發現食物有異切勿食用 蔡敏郎提醒,購買水果罐頭時,務必檢查外觀,選擇外觀完整良好的罐頭,若有膨罐、生鏽、變形或腐蝕的情形,表示罐內食品可能已變質或腐敗,可透過敲擊罐身確認罐頭的內部情況,若內部變質而有產生氣體現象,敲擊聲會較為空洞。 蔡敏郎強調,開罐後可再觀察罐頭內的水果、湯汁是否有變色或不正常的沉澱現象,如果有發現任何異狀,就不建議食用。 食藥署提醒,罐頭若受到撞擊,可能會破壞罐身內部塗層的完整性,造成罐身腐蝕等變質情形,購買後若不慎碰撞造成凹罐,也建議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持續儲放。另外,雖然罐頭的保存期限比較長,但絕對不是「萬年食品」,購買後最好儘早食用,以免不慎放到過期。 馬口鐵共有9層材質 保護食材層層把關 食藥署指出,罐頭食品是指食品封裝於密閉容器內,於封裝前或封裝後施行商業滅菌,可於室溫下長期保存的產品。常見的包材有馬口鐵、鋁罐、玻璃、殺菌袋、鋁箔包及寶特瓶等。 馬口鐵是1種由軟鋼板製成的積層物質,以電鍍或熱浸方式將錫鍍在兩面,中央為底金層,上下延伸分別為錫鐵合金層、錫層、氧化膜及油膜,共達9層,可廣泛用於各種食品包裝材料領域。 9層材質中,以錫層為主要保護層,可隔絕食品使鐵層不被侵蝕,亦可阻隔環境影響因子,使內部食品不易劣變。錫亦有還原作用,大部分馬口鐵罐使用內部塗漆,以防止脫錫,少數淡色水果及果汁罐頭會使用塑罐,因少量錫的還原作用對淡色水果、果汁的風味及色澤有很好的保存效果。 此外,錫的還原作用可抗氧化,防止果肉變色。若外觀凹陷、膨脹或生鏽的罐頭,就不要購買,因為材質已經遭受破壞。 衛生福利部「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錫的限量在金屬罐裝食用油脂為250mg/kg,金屬罐裝飲料為150mg/kg,金屬罐裝嬰幼兒食品為50mg/kg,其他金屬罐裝罐頭食品為250mg/kg。 食藥署建立金屬罐裝食品中重金屬錫的檢驗方法,108年度抽驗市售金屬罐頭食品,檢驗結果錫含量均未超過法規限值,民眾可安心食用。 罐頭水果放糖調味比較甜 糖尿病患者食用絕對不能喝糖水 馬上就要中元節普渡,很多民眾都會買罐頭食品祭祀,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廠商生產罐頭時,都會有滅菌流程,作用在把罐頭內部細菌殺死,達到防腐作用。因此中元節選擇罐頭食品祭祀,可以避免食物在環境與陽光環境下腐敗,食用時也會比較安心。 張麗娟提醒,由於新鮮水果品質不穩定,可能有些比較甜,有些則會比較酸,食品生產商在控管品質時,會用鹽糖等調味,讓整批罐頭味道一致外,也能符合外包裝標示,例如熱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所以水果罐頭相對一般水果,味道會比較甜也比較濃郁,但維生素C等營養,多會因滅菌過程流失。 張麗娟也說,大體上而言,建議一般健康民眾,每天吃差不多1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如果是糖尿病患等民眾,單日一般水果量最好不要超過半個拳頭,同時也要考慮到水果甜度,如果是罐頭水果,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如果遇到普渡家裡有準備,攝取量必須小於半個拳頭,且絕對不能喝罐頭糖水,一般健康民眾則要看外包裝標示,按照標示熱量換算合適食用量,小心不要讓單日熱量攝取超標。(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鳳梨生津止渴、整腸、抗疲勞! 但5種人要小心吃 堅果當零食太涮嘴照樣胖!1份的量是多少? 一張圖看明白
-
2020-07-22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孕夫妻防疫期間在家工作 調整作息搭配中藥順利懷孕
一對住在北部的不孕夫妻,原本工作忙碌,經常出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改為在家工作,在中醫的建議下,調整生活作息並搭配中藥,原本「精蟲液化時間異常」,狀況竟然改善,目前已順利懷孕,可以說是疫情下的「疫」外驚喜。這對夫妻不能出國工作,在網路上查詢發現中醫可以治療精蟲液化時間過長問題,南下尋求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不孕團隊診治,調理4個月後,成功自然受孕,明年準備迎接寶寶誕生。醫院指出,這對夫妻先生任職於科技業、太太任職於航空業,平日工作都相當忙碌,而且經常出國,夫妻兩26歲就結婚,30歲打算生小孩,但努力一年多一直無法懷孕。經就醫檢查發現先生精蟲液化時間異常,經過藥物治療仍無法受孕,醫師建議可以嘗試人工受孕。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訂的精蟲檢測標準:精液容量≧1.5 mL;濃度≧1500萬/mL;總活動力≧ 40%;正常型態≧4%;液化時間≦60分鐘。以上各項指標只要有一項異常,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孕。當精液射出體外會呈現半凝膠狀,正常情況下於60分鐘內會液化成水樣液體,如此可讓精蟲順利游進入子宮。若超過60分鐘仍未液化成水樣液體,則是精液液化異常。王淑秋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造成精液液化異常的原因為,凝固蛋白增多或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纖維蛋白溶酶減少,臨床上攝護腺炎是最常見的原因。就中醫角度精液液化異常,常見體質證型有陰虛火旺、腎陽不足、濕熱內蘊、痰瘀阻滯等,只要對症治療得宜,一般皆可改善。患者因為工作緣故常常熬夜和國外客戶開會,導致陰虛陽亢體質,出現咽乾口燥,舌質紅有裂紋,心煩易怒,嘴巴有異味等,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張烱宏除了給予知母、生地、香附等中藥治療外,建議患者利用在家工作期調整生活作息,經過4個月調理,檢查精蟲液化時間已恢復正常,太太也順利自然懷孕。
-
2020-07-08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葉宏明:疫情終將過去
-
2020-07-08 養生.聰明飲食
荔枝吃多變胖、冒痘還會流鼻血! 3個時間點吃也NG
台灣被喻為水果王國,荔枝是夏季當令水果,大顆飽滿、甜度又高,許多人1顆接1顆地吃,不過,不少網友認為,吃多了可能容易得「荔枝病」,或是建議不能空腹吃荔枝,這是真的嗎?中醫師彭溫雅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荔枝屬於熱性水果,吃了之後,可以給人溫暖及正能量等感覺,看似好水果,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食用荔枝。 像是體質燥熱的人就不太適合吃荔枝,有人吃了幾顆,就會上火,流鼻水、便秘,甚至冒出滿臉的痘痘。另外,過敏體質的人吃了荔枝之後,可能引發皮膚搔癢,晚上睡不著,抓個不停。彭溫雅建議,民眾不要1次吃太多荔枝,尤其是老人或小孩,再者,也不要選在在空腹、久餓,以及早餐之前,食用荔枝,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相較於其他水果,荔枝甜份較高,因此血糖偏高或是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以免血糖飆升、不穩,如果空腹食用荔枝,則風險更高,家裡如有糖尿病長者務必做好飲食控制。 彭溫雅指出,荔枝、鳳梨及芒果都屬於熱性水果,且糖份都偏高,儘管好吃也不可貪食多吃,體質燥熱者更不能吃太多,以免上火。如果知道對某種水果過敏,一吃就全身發癢,就更需要忌口。 但就營養學的角度而言,吃荔枝還是會以總量為優先考量,並沒有飯前吃或飯後吃的疑慮。國泰內湖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在營養師角度上來談,不會考慮飯前或飯後,而是在總量概念。一般健康人如果吃過多的荔枝,因荔枝糖份高,血糖上升快,胰島素同時會分泌,讓血糖回到平穩值,當血糖進入細胞,熱量超過所需,就轉化成肝糖或脂肪存放,也就讓體重增加。 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張斯蘭提醒,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異常,沒有辦法穩控制血糖穩定,當血糖快速上升無法下降,就容易造成危險,一定要特別注意。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長張麗娟也強調,吃荔枝要有總量概念,吃太多就容易升高體重,例如單次1斤、2斤吃,就會吃到很多熱量,所以要把荔枝計算到每餐的份量中。一般人或糖尿病患,營養師會設計每餐可以吃多少份,而一份水果大概就是1個拳頭的大小。由營養師判斷各人每天每餐可以吃幾份水果,只要不要超過份量就不至於影響健康。(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 夏天吃西瓜消暑! 內行人都知道新鮮多汁要這樣挑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
2020-06-18 養生.聰明飲食
吃粽子不宜配西瓜和這類食物 嚴重恐胃食道逆流
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會應景吃粽子,但中醫師提醒,腸胃不佳的人不適合多吃糯米類食物,另外,吃完粽子也要避免食用冰啤酒、冰飲料、冰淇淋或是偏生冷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否則容易引起噁心、嘔吐、急性胃腸炎等腸胃道的不適。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指出,粽子的組成包括糯米、滷肉塊、鹹蛋黃等,都屬於油膩黏滯的食材,對腸胃運作的負擔比較大。她以在鍋裡熬粥為例,期間若不斷添加冷水、冰塊,這鍋粥就很難煮爛,所以吃完粽子再吃生冷食物,會妨礙胃的功能運作,糯米等油膩食材遇冷容易凝固,變得更加不易消化,反而滯留在胃中,導致食積腹脹,甚至發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楊茲甯表示,若遇到腸胃不適,建議可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來舒緩。內關穴位在前臂掌側中線兩筋間,腕橫紋上3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的寬度)處,內關穴可以對胃氣上衝的心悸、胸悶、與胃食道逆流上衝的「火燒心」及胃脹氣等症狀能達到改善的效果。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側膝眼下4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寬度)處,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經常按壓有促進消化,緩脹消滯的功效。醫師建議,吃粽子可搭配消積解膩的溫熱茶飲,像是洛神花茶、山楂陳皮茶、玫瑰花荷葉茶,具有去油解膩、促進腸胃蠕動的效果。此外,還要注意飲食的均衡,粽子富含澱粉、油脂、蛋白質,卻缺乏維生素跟纖維質,所以食用粽子時也應搭配當令的蔬果,可同時準備簡單的一盤燙青菜或富含酵素的常溫水果,如奇異果、蘋果、鳳梨、木瓜等,盡量避開像西瓜、哈密瓜這類偏生冷的水果。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6-09 科別.消化系統
男子食物卡喉出現大潰瘍 這次凶手竟然是「土司」!
吃到魚刺才會卡喉嚨?那可不一定,台南市立醫院胃腸科醫師許秉毅最近就遇到一起個案,52歲男子急著上班,大口吞土司,結果卻卡在食道上,造成大片潰瘍,許秉毅表示,這種案例相當少見,但不要以為只有硬物會卡住,軟軟的土司也會成為「食道殺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原因可能是吐司卡在食道上,壓迫食道壁,造成食道的血流不順,時間久了,才會引起嚴重的黏膜缺血壞死,形成潰瘍,這名病例從卡到到就醫大約3小時,而在臨床上如果卡半小時就可能形成潰瘍,一旦有潰瘍就不容易癒合,這名病患目前還在治療中。這名患者早上急著上班,用手拔了一大塊土司就往嘴裡塞,之後馬上感覺到胸部卡卡,馬上喝大量的水與牛奶,希望能把土司「沖」下去,折騰了一陣子,感覺土司好像往下掉了(前後大約半小時),但胸口卻依然感覺疼痛,只好不上班,趕快到醫院掛急診。醫師以胃鏡查看,發現上食道出現了一個直徑約3.5公分的大型潰瘍,許秉毅表示,雖然看過很多潰瘍的個案,但因為土司造成,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實在難以相信」,提醒民眾吃東西還是要細嚼慢嚥,不要以為是軟軟的食物就硬塞,還是可能造成食道嚴重傷害。
-
2020-05-27 科別.消化系統
又胃食道逆流了?營養師推薦三大養胃食物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胃食道逆流、胃痛等腸胃不適症狀相當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鄭婉苓表示,不空腹喝咖啡,以及咖啡不與甜食一起食用,都能降低胃部不適的機率。另外,也可以透過正確的飲食原則,與「養胃」的食物,以及適度紓壓,提升腸胃健康。鄭婉苓提醒,照顧腸胃健康要趁早,想要有強壯的胃腸需謹記以下的飲食原則: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培養規律用餐的習慣。二、細嚼慢嚥:食物咀嚼不夠,會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三、用餐時避免喝過多湯汁水分:水分會沖淡消化液。四、節制菸酒:吸菸會刺激胃酸分泌,而含酒精飲料則會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引發胃炎。五、睡前避免進食:盡量不要在睡前三小時內吃宵夜,會增加胃的負擔。鄭婉苓也推薦養胃食物,包含秋葵、高麗菜和木瓜。秋葵果實間有果膠和醣類組成的黏液,可以保護胃壁。而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及維生素U,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而木瓜的木瓜酵素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的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及胃炎。除了遵循以上的飲食原則及食物選擇之外,適度紓壓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壓力越大腸胃不適的頻率就越高,因為壓力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的胃酸會刺激胃壁造成潰瘍,因此,盡量調適與抒發壓力,適度休息放鬆,避免長期累積造成生理傷害,改善生活作息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都是「養胃」不可或缺的一環。
-
2020-05-05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在家煮?營養師:3種可久放食物這樣料理更健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民眾減少外出機會,不過不僅在家下廚次數增加,相對零食需求也提高,吃多了小心危害健康;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翁詩雲指出,像是罐頭、泡麵、零食等,都是許多民眾會存放的食物,但這些食物不僅高鹽、高油,且低纖維,因此建議食用時可掌握烹調與挑選技巧,就能吃得更健康。像是泡麵,因得利於保存,所以得減少水份採以油炸方式,民眾不妨在挑選時可選擇非油炸的麵體,減少攝入過多油脂;翁詩雲營養師表示,食用前也可先將麵體沖過一次熱水,也能減少油脂攝取,若有三高的民眾,則可將調味包減半加入,並可搭配蔬菜及蛋,讓飲食更為均衡營養。翁詩雲營養師進一步解釋,至於罐頭則可選擇水煮的鮪魚罐頭取代油漬的鮪魚罐頭,或利用番茄鯖魚罐頭煮麵食,多家點蔬菜,且不需另外再調味,即使在家嘴饞想吃零食,可多選擇無調味的堅果、蒟蒻條、蔬菜脆片等取代洋芋片、巧克力等較高熱量的點心,就可幫助身體減少攝取過多熱量。此外,若擔心蔬菜類無法久放,但又想減低至公共場所採買的次數,民眾可挑選像苦瓜、大黃瓜、小黃瓜、蘿蔔等存放時間較久的蔬果類,或乾木耳、海帶芽、乾香菇等乾燥蔬菜,也有助於提升纖維質及植化素攝取;翁詩雲營養師強調,只要掌握挑選食物及均衡飲食的烹調概念,減少攝取油炸與高熱量食品,在家同樣也能吃出營養與健康。(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外食族注定只能當胖子? 三餐這樣點讓你吃飽不吃胖 一個人吃飯會愈來愈胖? 研究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