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90
筆 文章
-
-
2022-08-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2萬2650例、境外259、44歿 莊人祥:較上周低0.3%
全球疫情升溫,台灣本土疫情也受BA.5變異株影響,社區BA.5個案逐步增加,本土疫情降幅越來越低。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疫情概況,本土新增2萬2650例、境外移入259例、死亡44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個案數與上周四幾乎一樣,但較上周低0.3%。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2,650例本土病例,為10,296例男性,12,343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77例),台中市(2,808例),桃園市(2,604例),台北市(2,579例),高雄市(1,996例),台南市(1,594例),彰化縣(944例),苗栗縣(690例),新竹縣(678例),屏東縣(598例),雲林縣(572例),新竹市(530例),宜蘭縣(464例),南投縣(394例),花蓮縣(380例),嘉義縣(358例),基隆市(342例),嘉義市(245例),台東縣(184例),金門縣(171例),澎湖縣(129例),連江縣(1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6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41例具慢性病史、34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6月10日至8月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5日至8月8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5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9例男性,13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8例),加拿大(6例),柬埔寨、緬甸、香港、泰國、德國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23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3日至8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294,06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461,016例排除),其中4,824,550例確診,分別為22,574例境外移入,4,801,92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9,34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32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21例、台北市1,061例、台中市925例、高雄市860例、台南市728例、桃園市705例、彰化縣545例、屏東縣391例、雲林縣286例、南投縣275例、苗栗縣216例、嘉義縣211例、基隆市210例、宜蘭縣187例、嘉義市及花蓮縣各151例、新竹縣144例、台東縣137例、新竹市88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8-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BA.5擴散將成主流病毒株 李秉穎曝就在這個時間點
國內新冠疫情穩定,指揮中心昨宣布國外入境者不用再PCR檢驗,但仍須深喉唾液篩檢,入境隔離維持3+4,而若登機前於境外確診仍不能登機,須待陰性後再登機。不過,外界質疑,指揮中心開放邊境速度太慢,也還不願意開放觀光。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表示,指揮中心仍擔心疫情出現變化,開放措施保守一點,而依美國經驗,台灣再經1、2個月後,BA.5就會成為主流病毒株。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表示,國內疫情趨勢目前在丘陵階段,但已有下降趨勢,只是下降速度緩慢,可是,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已在社區擴散,預估1、2個月後,也就是約在9月、10月間,將會成為主流病毒株。BA.5持續擴散,疫情是否會一發不可收拾?李秉穎說,他不覺得,因就其他國家BA.4、BA.5疫情觀察,均只有小幅上升,「規模不會太大」,因疫苗接種還是有產生一定的保護力。不過,也不排除往後還會出現其他變異株。「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表示,國內單日確診人數忽高忽低,是否表示疫情尚未過去?李秉穎說,確診人數有如海浪一樣每天都有波動,必須看長遠趨勢,尤其每天染疫死亡人數慢慢降低,主因是人體免疫力對重症、死亡已有抵抗力,同時長者染疫情形也有降低,死亡人數減少,雖然疫情轉移到兒童族群,但兒童染疫重症、死亡率低,另一方面,群體免疫力增加也扮演重要角色。李秉穎說,依指揮中心統計,現在邊境管制3+4天,但隔離3天後確診比率為47%、接近5成,台灣若要開放邊境,可以比照其他先進國家的管制措施,但大家對BA.4、BA.5進入社區後,仍有疫情可能會很慘的印象,導致指揮中心開放措施趨於保守。國內疫情趨緩,戴口罩政策可以取消嗎?李秉穎說,口罩暫時應無法脫下,而戴口罩不僅可以防病毒,還可以防空汙,且大家已養成習慣。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上任後,指揮中心防疫是否有鬆散情形?李秉穎說,他感覺沒有明顯變化,因目前防疫管制措施為持續放鬆過程,速度沒有很快,也沒有很慢。
-
2022-08-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再鬆綁 8月15日起外國人來台也免PCR陰性證明
我國自7月14日零時起放寬國人、持有效居留證及所有來台轉機者,搭機前不須持二日內PCR報告。今天指揮中心再放寬至所有來台旅客,8月15起取消搭機前二日內PCR報告。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外國人占入境旅客10%,主要是因為48小時限制牽涉取得報告和轉機等,且國外要找到採檢院所不易;但來台旅客入境時在機場還是需做唾液採檢。因應各國邊境管制政策已逐步開放,經評估國際間多數國家已免除旅客搭機前檢驗報告規定,並考量現行我國仍維持入境機場唾液PCR檢測及入境檢疫「3+4」等措施,可於邊境進行防疫,故自航班表定抵台時間8月15日零時起,「所有來臺旅客」搭機前取消持二日內PCR報告。但境外篩檢陽性者,仍維持自採檢日起7日內暫緩搭機,避免疫病跨境傳播。王必勝也表示,最近BA.5疫情可能再起,請民眾依指揮中心建議施打疫苗,未完整接種者請速接種。另應確實遵守現行防疫規定,包括平時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一旦確診或需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時,應配合隔離及檢疫措施。高齡、幼兒、重大疾病病人等脆弱族群,應時時關心其健康,避免有症狀或有暴露史的家人朋友接近;一有疑症狀速快篩或就醫。指揮中心提醒,全球疫情雖有持平略降趨勢,惟疫情瞬息萬變,籲請旅客抵台後仍務必遵守各項檢疫、防疫措施。指揮中心將持續監視國際疫情、變異株威脅及旅客入境篩檢執行情形,如國際疫情變化且經評估將對我國防疫造成重大威脅時,不排除再重啟此項措施。
-
2022-08-10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末病人增 醫:疫情延就醫、拒脫口罩難早期揪病灶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看到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發生個案8204人中,其中9成為男性。專家提醒,新冠疫情讓許多患者畏懼就醫、篩檢,等到病情惡化到口腔癌第4期才就醫,多半為時已晚,呼籲民眾應盡快回診,並兩年一次追蹤。抽菸、喝酒、吃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致命關鍵,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高5倍,若三者皆有使用習慣,較無使用者更高達10.5倍。根據國健署110年死因統計有3395人死於口腔癌。全國口腔癌篩檢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的口腔病變者,高達7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菸檳習慣搭配治療,就可降低癌前病變惡性轉化的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早期發現、適時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馬偕醫院總院癌症中心主任呂宜興表示,近2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民眾畏懼就醫、篩檢,等病情嚴重時才就醫,因此常見患者疾病嚴重度遠大於以往,包括癌細胞已有肺部、骨頭轉移,甚至局部腫瘤大到「超過我們想像」,即便醫療介入也很難處理。呂宜興指出,且近期發現口腔癌第四期患者比例很高,第四期中也有分4A、4B、4C期,現在很多都是4B、4C期患者,不僅花更多精神及強度治療,結果可能不盡理想,有些患者及家屬可能會因此喪氣、放棄治療,沒想到因為疫情,拖半年、一年時間就醫卻造成嚴重後果。呂宜興也發現,近期因為防疫戴口罩緣故,有些門診不一定會要求患者將口罩脫下做例行檢查,或即便醫護要求患者脫下口罩,患者及家屬憂心染疫而拒絕脫口罩,若講話不清楚、口腔或喉嚨內長異物、腫瘤,口罩遮住便很難察覺,他仍希望各科醫師恢復原先作法,盡量幫病患多些檢查,找出細小問題。近年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猖獗,呂宜興認為,新型菸品上市時間短,目前國外研究證實電子煙、加熱菸造成肺部纖維化,但與口腔癌的關聯性有待研究,不過吸菸依舊從口腔進入,菸品中的精油、色素、少許尼古丁量都會經過口腔,雖研究未明但不能否定兩者的關聯。極少數不煙不酒也不吃檳榔的民眾卻罹患口腔癌,呂宜興分析,這群口腔癌患者大致與兩件事有關,第一為「長者」,包括假牙尺寸不合,長者年紀增口腔形狀改變,需要適度調整。第二則是「過度清洗舌苔」,強烈刺激造成口腔粘膜破壞。不過這兩件事導致罹癌人數僅一成,相當少見。「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檢查過程只要三分鐘。」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經檢查發現,若是早期(第0-1期)病灶,又能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國健署提醒,口內只要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症狀,應盡速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未見明顯反轉…BA.5社區逐漸散布中 王必勝曝病例上升時間點
原持續緩降的新冠肺炎疫情,昨因新冠肺炎單日確診數較上周日單日上升4.5%,因此外界擔心是否出現疫情反轉。不過今天確診數則又降為百日來新低,僅新增1萬5206例。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依據病例的一周總數來看,目前還是在持續緩降,預測這周會比較平坦,一至兩周後可能會上升。王必勝表示,針對BA.5疫情一定會有一波上升疫情,確診數會增加,但規模無法確定。不過國際上來看,重症和死亡率並未增加,民眾不用過度擔心。指揮中心一直在觀察國內狀況,尤其緊盯重症、死亡率,民眾在防疫規定解除前都要遵守。沒有施打疫苗的脆弱族群,包括幼兒、長者,照顧者要注意防護,必要時要戴口罩並勤洗手;未接種疫苗者外出要戴好口罩,不要去人潮多的地方或餐廳。王必勝表示,現在民眾雖然可以使用快篩陽性確診,但社區有一套監測機制,透過PCR檢驗抽樣定序,以了解BA.5在社區流行的情形。而根據判斷,現在BA.5在社區中逐漸有散布的跡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BA.5個案有兩例為新北家庭群聚、兩例為台北家庭群聚、五例為台北和桃園的散發個案,皆為輕症,症狀為發燒、喉嚨痛、頭痛等,大部分到醫院急診篩檢或是自行快篩後,仍到醫院PCR採檢確認,並由合約實驗室挑選定序;另外有些是接觸者採檢而驗出。羅一鈞說,今天公布的BA.5個案都不是重複感染個案,但許多個案同住家人曾經確診過,後續要PCR採檢,病毒量高才能做定序比對。目前北部BA.5占比約10%,有傳染鏈持續中。而病毒序列除了家庭當中的接觸者呈現一致外,其他序列都不同,代表各自有不同的感染源,社區有多點傳染鏈再進行。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疫情上升新增9例本土個案 集中北北桃
BA.5變異株疫情升溫,今指揮中心公布再增九例本土個案,包括兩起、共四位家庭群聚,個案分布於北北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本土BA.5個案累計23例,估計國內BA.5的佔比約5%,隨境外個案增加,預期會慢慢提升。羅一鈞表示,新增9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為4名男性、5名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5日至8月3日,確診日介於7月27日至8月3日。其中4人為兩起家庭群聚案,分別先驗出家庭中20多歲和30多歲男性,接著驗出家中的母親也陽性,且定序為BA.5。衛生單位已啟動疫情調查並匡列相關接觸者,目前共匡列20人,其中11人陰性、5人陽性,安排採檢中。羅一鈞表示,上周BA.5約佔2~3%,這周雖翻倍但仍為少數;而北部佔比約10%。從國外趨勢來看BA.5會慢慢取代BA.2,疫情趨勢會先看到病例數持平然後翻轉。但國際觀察BA.5仍以輕症為主,重症率沒有比BA.2高,若未來疫情往上增加,病例數住院數會看出一併上升的趨勢。另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8株Omicron BA.4及6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45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16日至7月30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為美國2例、柬埔寨、英國、香港、泰國、越南、韓國各1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菲律賓9例、美國5例、印尼、泰國、義大利及澳大利亞各4例、法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各3例、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荷蘭及德國各2例、土耳其、日本、印度、吉爾吉斯、西班牙、希臘、亞美尼亞、波蘭、芬蘭、柬埔寨、埃及、馬爾他、越南、葡萄牙及韓國各1例。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分別為BA.4有71例、BA.5為468例、BA.2.75為2例;另累計23例BA.5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4或BA2.75本土確定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8月3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現為全球主流株,佔比約為70%,BA.4變異株佔比約為12%,迄今至少100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已於歐美及日、韓、紐、澳等多國廣泛傳播,造成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鄰近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泰國、印尼及越南等亦均報告BA.5變異株本土疫情。依現有研究顯示,已接種三劑mRNA疫苗成人且曾感染Omicron其他亞型變異株者,對BA.5變異株仍具9成保護力,另BA.5變異株感染者整體住院風險低。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畫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8-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病例跌破2萬 本土+1萬9753 境外+212 死亡+5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萬996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萬9753例本土個案及21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9,753例本土病例,為9,155例男性、10,592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664例),台中市(2,331例),台北市(2,172例),桃園市(2,162例),高雄市(1,894例),台南市(1,448例),彰化縣(867例),新竹縣(621例),苗栗縣(575例),屏東縣(573例),雲林縣(558例),新竹市(452例),宜蘭縣(438例),嘉義縣(382例),南投縣(326例),基隆市(319例),花蓮縣(288例),嘉義市(226例),台東縣(202例),澎湖縣(133例),金門縣(115例),連江縣(7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0例具慢性病史、30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6日至8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12日至8月3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1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6例男性、8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1例,菲律賓6例,美國、新加坡、荷蘭及德國(各4例),英國、土耳其及泰國(各3例),日本及法國(各2例),丹麥、埃及、羅馬尼亞、印尼、馬來西亞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15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7日至8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084,43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360,146例排除),其中4,716,819例確診,分別為21,481例境外移入、4,695,28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9,18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17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02例、台北市1,046例、台中市910例、高雄市842例、台南市717例、桃園市691例、彰化縣539例、屏東縣382例、雲林縣279例、南投縣264例、基隆市209例、苗栗縣208例、嘉義縣203例、宜蘭縣184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49例、新竹縣142例、台東縣135例、新竹市86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8-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下降速度變慢!本土新增2萬1577例較上周降低6% 境外增29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186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1577例本土個案及2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4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新增確診2萬1577本土病例,跟前一天比下降,跟上周五相比降低6%,這也是持續本土下降的趨勢,但下降速度漸漸慢下來,境外新增292例,比昨天增加一些,死亡新增54人,跟昨天基本差不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577例本土病例,9,944例男性,11,610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007例,台中市2,623例,台北市2,351例,桃園市2,280例,高雄市2,034例,台南市1,683例,彰化縣990例,苗栗縣615例,新竹縣605例,屏東縣584例,雲林縣545例,新竹市509例,宜蘭縣484例,花蓮縣416例,南投縣377例,嘉義縣361例,基隆市330例,嘉義市267例,台東縣227例,金門縣144例,澎湖縣135例,連江縣10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7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0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7日至8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8月2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9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58例男性,1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新加坡(6例)、日本及墨西哥(各4例)、美國及越南(各3例)、印度、泰國、菲律賓及荷蘭(各2例)、柬埔寨、法國、瑞士、韓國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25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5日至8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046,6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342,775例排除),其中4,696,969例確診,分別為21,274例境外移入,4,675,6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13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12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95例、台北市1,043例、台中市907例、高雄市830例、台南市713例、桃園市684例、彰化縣537例、屏東縣379例、雲林縣278例、南投縣264例、基隆市208例、苗栗縣204例、嘉義縣200例、宜蘭縣184例、花蓮縣149例、嘉義市148例、新竹縣141例、台東縣137例、新竹市86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8-05 醫療.皮膚
玫瑰斑發作...500隻螨蟲額頭爬 她險趕不上女兒婚禮
來自台中的尤女士,去年在嫁女兒前夕,臉上突然冒出丘疹、長針眼,起初以為是青春痘,經過皮膚科醫師檢驗,才發現自己是玫瑰斑(酒糟),且額頭就有500隻蠕型螨蟲在爬,「看到差點沒嚇死!」所幸醫師耐心陪她度過黑暗期,治療3個月後終於好轉,也如願出席女兒婚禮,她將不必要的保養品「斷捨離」,並聽從醫囑正確保養,現在素顏出門也不怕。玫瑰斑(Rosacea)俗稱酒糟,為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Vasodilation)所引起,患者多以女性為主,常見的致病因子包含日曬(紫外線)、天氣炎熱、基因、情緒壓力、蠕形螨蟲、免疫系統以及表皮障壁功能的缺損等。常與青春痘疾病一同被患者視為保養化妝的問題,在沒有專業醫師治療的狀況下對皮膚健康造成傷害。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祕書長許仲瑤表示,玫瑰斑國內發生率介於1至5%,女性與男性比例約3比1,女性較多,患者臉頰會紅紅的,貌似有喝酒,而有「酒糟」別名,但其實玫瑰斑英文Rosacea,意指臉頰像玫瑰紅一般的體質,與酒一詞並無直接相關,不喝酒的人也有可能會罹患玫瑰斑。玫瑰斑分為四種型態包括「紅斑血管擴張型」在兩頰、鼻翼、額頭或下巴,容易潮紅以及微血管擴張。「丘疹膿皰型」長得很像青春痘,不過不會有黑頭粉刺或白頭粉刺。一般多集中在臉的中軸線像是臉頰、人中、鼻子、鼻根下面、跟法令紋中間;有時額頭也會發生(呈現干字型)。而「鼻瘤型」出現凹凸不平的皮脂增生,以及軟組織的增生,讓鼻頭呈現紅、腫,好像一顆球或腫瘤。「眼睛型」輕微時為眼結膜發炎,眼睛灼熱感、乾燥、異物感、沙礫刺痛感、發紅、刺癢、畏光,嚴重時則可能表面破損或角膜炎。許仲瑤說,九成玫瑰斑病人的主要病因,源自於臉上蠕形蟎蟲過度增生。蠕型螨蟲是人體臉部常見的寄生蟲,以臉部油脂及皮屑維生,數量正常的狀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過多蠕型螨蟲會咬蝕人類的毛囊表皮,讓患者的皮膚受損,也讓皮膚變得脆弱發炎,導致玫瑰斑的出現。許仲瑤說,像是日曬、過度清潔、保養品與化妝品使用會讓玫瑰斑的狀況加劇,心情起伏大、生活作息的不正常、熬夜等等也會造成蠕型螨蟲的增生。另外其他刺激因子,像是吃太刺激性的食物(辛辣、飲酒)、熱飲,或是泡湯、三溫暖也有可能讓皮膚狀況惡化。許仲瑤建議,免疫力差時容易蠕型螨蟲增生,但平時仍要做基礎清潔、保濕及防曬,尤其一定要做清潔,可用溫和弱酸性洗面乳清洗,也要注意保濕品、凡士林等,不可添加香精,恐會讓皮膚狀況更糟。近期因防疫須戴口罩,建議民眾不要化太厚妝,避免過度悶熱潮濕讓血管擴張。為讓民眾更加了解青春痘、玫瑰斑疾病,今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TARS)正式成立,皮膚專科醫師、理事長邱品齊說,協會成立除了正名「玫瑰斑」以外,期盼讓國人更了解青春痘與玫瑰斑,別再因為臉紅,或是丘疹膿皰而缺乏自信。邱品齊說,要與玫瑰斑和平共處,除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皮膚保養盡量溫和、減少不必要的保養步驟,像是抗氧化、美白、去角質等保養品,也避免使用濕性化粧品(如BB霜、CC霜、卸妝油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回診,遵從醫師指示追蹤與治療,就有機會戰勝玫瑰斑。
-
2022-08-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2萬2707例 莊人祥:仍在緩降未反轉
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疫情,本土確診持續在2萬上下徘徊,本土個案新增2萬2707例、境外移入252例、死亡個案則為56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四相比下降4.7%,還是在緩降階段,沒有看到疫情反轉。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469例男性、1萬2188例女性、5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26例)、台中市(2,807例)、台北市(2,388例)、桃園市(2,352例)、高雄市(2,159例)、台南市(1,744例)、彰化縣(1,094例)、新竹縣(713例)、屏東縣(598例)、苗栗縣(585例)、雲林縣(584例)、新竹市(570例)、宜蘭縣(427例)、花蓮縣(420例)、南投縣(409例)、嘉義縣(387例)、基隆市(345例)、嘉義市(265例)、台東縣(264例)、金門縣(143例)、澎湖縣(119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5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1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8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8月1日。今日新增25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47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2例)、越南(9例)、日本(4例)、韓國(3例)、香港、埃及、泰國及菲律賓(各2例)、加拿大、柬埔寨、英國、瑞士、義大利、德國、土耳其、荷蘭及中國(各1例),另19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9日至8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67萬5128例確診,分別為2萬0980例境外移入、465萬40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082例死亡病例,其中9,06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85例、台北市1,040例、台中市901例、高雄市826例、台南市710例、桃園市679例、彰化縣533例、屏東縣377例、雲林縣270例、南投縣264例、基隆市208例、苗栗縣204例、嘉義縣196例、宜蘭縣181例、花蓮縣149例、嘉義市148例、新竹縣141例、台東縣135例、新竹市86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8-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逐漸走出Omicron控制? 陳秀熙分析兩大關鍵指標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國內Omicron疫情趨緩,中、重症個案數及死亡率均有下降,但目防疫重點仍是「重症減災」,降低中、重症及死亡率,因此要從追加劑疫苗、抗病毒藥物、戴口罩等,以降低病毒傳播,另年輕族群的無症狀感染,也提供社區免疫保護力。據陳秀熙統計各年齡層染疫率,20至49歲單日感染率約為0.07至0.08%,但0至19歲單日感染率高於20至49歲,這應是0至16歲追加劑尚未完全接種所致,而50歲至69歲單日感染率約為0.04%,70歲以上單日感染率約為0.03%。疫情趨緩下,中、重症染疫情形也有下降趨勢,且合併照顧效益改善,自7月24日至31日,每日中症率從每10萬人0.41人降至0.21,照顧效益增加20%,而每日重症率從每10萬人0.36人降至0.24,照顧效益增加14%;死亡率也從每日每10萬人0.30人降至0.20。陳秀熙說,如此科學實證顯示,台灣已逐漸走出Omicron疫情的控制。
-
2022-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三高族留意!醫:預防染疫後中重症,掌握這3招自保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超過2年,現已有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而其中高血脂患者,確診後的死亡風險竟高達2倍。為什麼三高是染疫後的危險因子陳志銜醫師說明,每個人都可能是病毒的目標,不過由於三高通常連帶有肥胖、心血管方面等疾病,像這樣身體本身有問題,在面臨免疫功能下降的狀況時,就沒有足夠的抵抗力能夠戰勝病毒,導致染疫後容易引發中重症。尤其在疫情期間,有部分的慢性疾病患者,因為擔心染疫,所以不敢回醫院看診或領藥,甚至有朋友因此自行停藥,造成三高飆高病況惡化。三高染疫者自保三招1.落實防疫生活除了基本的口罩、酒精,也要記得飲食均衡、規律運動,才能有效平衡免疫力,降低轉中重症的風險。2.不要自行停藥如果你是需要在合併服用慢性病藥物的朋友,在疫情期間更應該按時服藥,避免引發病情惡化的風險,讓自己陷於更危險的狀況中。3.注意血氧濃度血氧濃度是三高、肥胖或慢性病等共病患者,染疫後身體狀況的重要依據,此外,對於自身疾病控制的標準也要加倍謹慎,確實監測血糖、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外在的基本防護做確實,體內的免疫也要守護,掌握以上三招之外,也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療團隊,幫助穩定三高,平衡免疫力打造免疫軍團,降低自身疾病加重染疫症狀的危機!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8-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2萬3302例 指揮中心:較上周下降約6%
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疫情概況,其中本土確診來到2萬3302例、境外移入254例、死亡個案則有3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跟上周相比減少4188例,下降6%左右,這周下降屬於持平趨勢,會繼續觀察。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302例本土病例,為10,836例男性,12,453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920例),台中市(2,923例),高雄市(2,400例),台北市(2,295例),台南市(2,050例),桃園市(2,027例),彰化縣(1,192例),屏東縣(771例),雲林縣(735例),苗栗縣(705例),新竹縣(646例),新竹市(497例),宜蘭縣(475例),嘉義縣(460例),南投縣(423例),花蓮縣(421例),基隆市(338例),嘉義市(333例),台東縣(310例),金門縣(209例),澎湖縣(153例),連江縣(19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28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1日至7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3日至7月30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5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27例男性,1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德國(11例)、越南(8例)、新加坡及菲律賓(各4例)、澳大利亞及美國(各3例)、日本(2例)、挪威、柬埔寨、馬來西亞及泰國(各1例),另21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日至8月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912,55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277,937例排除),其中4,628,294例確診,分別為20,535例境外移入,4,607,70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8,9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97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77例、台北市1,035例、台中市882例、高雄市817例、台南市708例、桃園市667例、彰化縣529例、屏東縣373例、雲林縣269例、南投縣259例、基隆市207例、苗栗縣200例、嘉義縣196例、宜蘭縣179例、花蓮縣148例、嘉義市146例、新竹縣138例、台東縣131例、新竹市85例、澎湖縣20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8-02 醫療.消化系統
治青春痘 吃藥竟引發食道潰瘍
小美最近因為壓力大,加上整天戴口罩,臉上長了許多青春痘。就醫後使用外敷藥膏效果不佳,醫師便換了某種綠色膠囊的口服藥物,青春痘果然大幅好轉。但同時小美卻開始覺得胸口灼痛、像有東西卡著,尤其在吃東西或喝水時更明顯;直到去腸胃科求診,才知道這是常見的「藥物性食道潰瘍」。食道潰瘍是常見的疾病,大多數都是藥物引起。常見的藥物包括:四環素類抗生素(如doxycycline、tetracycline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如diclofenac、mefenamic acid等),雙磷酸鹽類(如alendronate),以及氯化鉀製劑。其中,以Doxycycline(去氧羥四環素)最為常見,占藥物性食道潰瘍80-90%以上。其原因如下:1.這種抗生素為膠囊類藥物,膠囊黏著性高,通過食道時間比錠劑長,因此容易卡在食道裡。2.食道黏膜比胃黏膜薄,容易受到強酸、強鹼腐蝕。這類抗生素溶解時會產生pH3以下的酸性溶液,若卡在食道,就很可能造成食道灼傷。3.這種抗生素服藥時間一般是早上及睡前。許多人在晚上都是吞完藥直接上床躺平,加上怕夜間上廁所影響睡眠,水喝得少,結果便導致食道潰瘍。吃流質食物 多數一星期內緩解事實上,「去氧羥四環素」這種藥物並非不好,臨床上對某些棘手的感染症如青春痘、恙蟲病、萊姆病、生殖道感染等,其療效都相當不錯。尤其青春痘,最常用這種藥治療,且效果特佳,因而成為皮膚科愛用藥。治療藥物性食道潰瘍,調整飲食即可,在症狀期間,建議先以冷、流質食物為主食,如木瓜牛奶、豆漿、米漿等,絕大多數人在一星期內就會自行緩解。減潰瘍機率 用藥完別直接躺平服藥並非必要的,因為藥丸通過食道也會刺激傷口,且一般制酸劑的主要功用在抑制胃酸,而這類潰瘍的位置通常在食道中上段,與胃酸刺激無關。患者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可以考慮服用胃乳,將傷口表面覆蓋。若是超過兩星期,食道潰瘍仍未改善,可能就要做胃鏡進一步檢查。食道潰瘍不是大病,發作時卻非常不舒服,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坐立難安。但這種問題是可以預防的,一般建議服藥時應配用150cc以上開水,且用藥後直立至少15分鐘,避免立即躺下,如此就能大幅減少藥物性食道潰瘍的機率。
-
2022-08-02 焦點.杏林.診間
大疫醫奉/埔里基督教醫院 偏鄉奉獻逾66年
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於1955年進駐南投埔里鎮,開啟山地醫療先河,從小診所轉型醫院,由首任院長謝緯啟動原住民山地巡迴醫療,堅定「與主同行」,深入偏鄉部落,廣設醫療站據點,將醫療送上山。921大地震擔負災區醫療 首次獲獎1999年台灣遭遇921大地震,當時的院長黃蔚第一時間坐陣指揮,帶領院内醫護團隊,擔負起災區緊急醫療照護的工作。地震發生那夜依然盡職照護產婦臨盆,全力守護偏遠地區居民的健康,為偏鄉醫療奉獻的精神,至今未曾停歇,更應時勢不斷演變。埔基醫院前院長謝緯、紀歐惠、徐賓諾、趙文崇等醫師,以及曾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的島阿鳳牧師,還有921救災、婦幼、山地醫療等團隊等也因此曾獲醫療奉獻獎殊榮,而獲獎後,院内醫護團隊仍戰戰兢兢地戮力支援偏鄉醫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院長蘇世強更是傳承創院以來的精神,持續守護偏鄉,更以其感染科醫療專業率領防疫團隊,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就超前部署,做足準備因應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新冠疫情來襲 秉持SARS經驗啟動防疫蘇世強說,台灣至今經歷兩次大疫情,一次是2002年SARS事件,另一個就是全球仍在致力抵抗的COVID-19。SARS是台灣首次遭遇疫情,全台為了防疫忙得焦頭爛額,相關SOP都是全新研擬,當年還在新竹服務的他也不例外。不過,過往的SARS為台灣防疫建立制度及規定,因此2020年初爆發COVID-19後,他立刻循以往經驗啟動防疫SOP,調整防疫出入動線,根據疫情演變狀態,滾動式調整動線,並開設防疫、疫苗注射等門診,更大規模調整急診室、病房等空間。蘇世強表示,本土疫情若擴散嚴重,位居山城的大埔里地區恐無人支援,得有堅守地方、孤軍奮戰的打算,因此除在急診外設置發燒篩檢站,急診内增設2間負壓隔離病房,更將全院268個病床,逾3成改為專責病房,以利隨時支應疫情變化。致力募款 為偏鄉民眾引進新儀器而埔基醫院針對傳染病雖未開發新藥物,但盡力在該領域跟上社會的腳步,透過健保機制,按照患者的用藥需求去爭取新藥物納入健保;醫療儀器上,偏鄉醫院營收不比都市,想要引入先進貴重的儀器服務居民,就只能對外募款或義賣。蘇世強說,當院長後才發現,社會大眾對埔基的認識不多,因此募款不易,近年努力透過網路、媒體等管道宣傳推廣埔基為偏鄉做了什麼,盼打開知名度,讓對外勸募能更順利,才有能力汰換老舊儀器,引進新藥物,讓偏鄉跟上醫學新領域。只不過,面對疫情蔓延全球,甚至不斷變種擴散,埔基醫院除了堅守第一線醫療崗位,同時也呼籲民眾視疫情變化,調整自身防疫心態。蘇世強指出,相較於前兩年的中重症居高不下,現在多數病情症狀輕微,因此各國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汙名化貼標籤 終將隨時間消弭如今在疫情之下,民眾不用過於恐慌,但也別太鬆懈,平時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去人多且密閉的地方,自然能降低染疫風險。隨確診數增多,民眾非必要就別到醫院,有症狀再快篩,確認陽性再到院篩檢即可。蘇世強也提到,可能確診或已確診者不用擔心染疫會被貼標籤,因為傳染病的汙名化大多是個過程,爆發之初雖較為嚴重,但會隨時間消弭,像現在COVID-19已到普遍擴散的狀態,就像一般傳染病,找不到源頭,因此不會被當成破口。畢竟,病毒和細菌肉眼看不到,誰會感染,沒人會知道,它也不會挑族群侵襲。先前會被汙名化當成破口的人,通常不是辛勤的第一線人員,大多是因為違反防疫規定,才遭大眾貼標籤責難關注,但隨著歲月流逝,他們身上的標籤也漸被淡忘。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
2022-08-02 焦點.元氣新聞
2022上半年十大熱搜疾病!新冠肺炎、猴痘無懸念 最讓女性困擾的這疾病也入榜
上網「搜尋」已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查資料、看餐廳評價,當然也包括搜尋健康知識或認識疾病。元氣網是國內最早建置「疾病百科」的健康網站,透過強大的編採團隊收集整理,並將艱澀的專業用語正確轉譯,且所有內容皆經國內權威專家審閱。元氣網自八月改版,擴大充實疾病百科內容,並請十位名醫分析上半年十大搜尋疾病:1. 新冠肺炎審稿專家: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年上半年元氣網搜尋疾病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這一點兒也不意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自大陸武漢擴散,全球即壟罩在疫情之下,國內2021年雖面臨社區感染,但真正帶來全面衝擊是今年的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大流行。截至七月底,全台累計染疫人數逾四百萬人。從聞之色變到全台近五分之一染疫,新冠肺炎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傳染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新冠肺炎」,從冠狀病毒家族開始介紹,到最新診斷與治療,由感染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審閱。黃玉成表示,新冠病毒一開始來勢洶洶,但隨著病毒演化和大家透過疫苗接種建立防護力,病毒致死率持續下降,甚至可望低於流感病毒,如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後引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也因此,防堵思維漸漸轉為與病毒共存,可預見各項防疫措施將漸放寬或取消。至於疫苗,年底可能會有次世代疫苗可供選擇,不同於目前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設計,次世代疫苗有助預防Omicron;未來是否會如同預防流感,需要每年預測病毒株設計疫苗?需持續監測病毒演化,如果只是引發輕症,或許連接種疫苗都不必。不過,如今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七月廿九日表示,全球疫情下降,但日本、韓國病例屢創新高,預估台灣未來也可能單日新增五萬例,須觀察鄰國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八月暫時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並持續監測國內BA.4、BA.5個案。>>看詳細2. 猴痘審稿專家:高醫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尚未停歇,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威脅──猴痘,猴痘病例多發生在歐美,但國內也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猴痘」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二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猴痘」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審閱。李敏生請大家不要太過憂心,猴痘目前在歐美案例較多,國內雖有境外移入案例,但在醫師警覺下,很快被攔截,並未擴散。天花和水痘皆經由空氣傳播,目前認為猴痘傳播力有限,大多透過特定接觸或同住親密家人飛沫傳播,且國內尚無本土病例,有歐美等猴痘病例較多地區旅遊史者,若出現症狀,必須特別留意。猴痘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若有相關旅遊史,一旦生殖器和會陰部出現皮疹,就要提高警覺,猴痘的皮疹和手足口病的疹子有點類似,但手足口病通常只出現在四肢,與猴痘不同,可作為鑑別診斷參考。>>看詳細3. MIS-C審稿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隨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比率增加,臨床「MIS-C」患者也有增加趨勢,「MIS-C」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曾收治兩名因此出現中風症狀的案例,特別舉行記者會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在此之前,大家從未聽過「MIS-C」,「MIS-C」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三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MIS-C」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審閱。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比率升高,代表Omicron對孩子殺傷力不容小覷。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則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家庭後,兒童被感染機率高達九成,而成人感染率大約七成七。兒童症狀大多是發燒,最高溫度達39.2度,平均發燒2到3天,也有相當比率出現喉嚨痛,其他還有腹痛、胃口減少、活力變差等症狀。確診者多12歲以下,男比女多,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指揮中心已將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納入疫苗接種對象,黃立民表示,目前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仍是接種疫苗;由於MIS-C經常出現在感染後二到六周,也請家長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帶孩子就醫。>>看詳細4. 痔瘡審稿醫師:郵政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痔瘡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第四名疾病,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和「疫情」較無關聯的疾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痔瘡」,由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審閱。根據健保統計全台醫院所執行痔瘡手術數量,洪樹玉可說是全台灣看過最多「人體菊花」的醫師,他也特別在元氣網分享保養肛門、痔瘡的獨門見解。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可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可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不妨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無需用力擠便。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洪樹玉表示,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包括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有些運動則不宜,例如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看詳細5. 心肌炎審稿專家:台中榮總院長、心律不整權威陳適安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全民大規模接種mRNA疫苗,但接種後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大家都很關切,「心肌炎」也因此成為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五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心肌炎」由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負責審稿。身為國際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多次協助指揮中心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並擔任主持人,透過研討會進行學術討論與衛教宣導。根據研討會討論,國內、外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僅極少數人,小於萬分之一會發生心肌炎,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及第二劑疫苗注射後,症狀大多發生於疫苗施打後一周內,治療後大部分是輕症、短時間可恢復,死亡率約1%,低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5%到30%。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權威傅雲慶也提醒民眾心肌炎早期症狀,一旦出現,及早就醫:1、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2、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3、呼吸急促或困難4、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5、暈厥、昏厥>>看詳細 6. 大腸癌審稿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大腸癌連續多年盤踞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110年死因統計,位居癌症 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雖然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約占6%,比率不低。「大腸癌」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六名,「疾病百科」中的「大腸癌」由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審稿。梁金銅曾受訪指出,大腸癌治療進步,副作用低,但愈年輕的患者愈容易復發。年輕人免疫力強,卻出現沒能殺死的癌細胞,代表癌細胞特別「厲害」,攻擊可能又快又猛。但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五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預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一般民眾5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於45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看詳細 7. 胃潰瘍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胃潰瘍」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七名,「疾病百科」中的「胃潰瘍」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審稿。台大院長吳明賢是國內腸胃科權威,他曾帶領團隊和台灣幽門桿菌及胃腸疾病聯盟,發表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最佳一線療法及二、三線救援治療,且臨床應用收到極好成效,過去數十年,台灣消化性潰瘍發生減少七成以上,馬祖經驗更發現胃癌減少了五成以上。消化性潰瘍已非慢性病,若能正確診斷,依病因做適當診治,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若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服用導致潰瘍藥物的患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罕見的免疫疾病,或是胃癌、胃泌素瘤等可能導致潰瘍不易痊癒的疾病。另外,建議採取清淡且規律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太油、太甜、糯米製品、飲用咖啡及柳橙汁,避免菸酒,讓腸胃道不適症狀減少。>>看詳細8. 白帶審稿專家: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物的俗稱,許多女性為白帶的顏色和氣味苦惱,白帶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八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白帶」,由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審閱。鄭丞傑說明,很多人認為有白帶就不好,其實正常陰道分泌物具有清潔及保護陰道功能,只是正常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稍具黏性、無異味,如果聞起來臭臭的,像魚腥味,或是呈現黃綠色、綠色、血色、且呈乳酪狀、泡沫狀、濃液狀等,建議就醫治療。白帶透露不少女性的健康訊息,鄭丞傑說,透過白帶診治疾病是婦產科醫師的基本功。至於女性要避免陰道感染,有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動作,那就是如廁後擦拭及沖洗方向,應該由前往後,避免把肛門細菌帶到陰道。>>看詳細9. 不寧腿症候群審稿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不寧腿症候群」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九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不寧腿症候群」由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審閱。不寧腿症候群帶來的困擾可能非患者難以想像,有人每晚至少得起床三次,有人在睡前必須按摩雙腿一、兩個小時,以減輕疼痛。門診中不少夫妻一起就診,患者被另一半抱怨,雙腿不停亂動、亂踢被,吵得自己不能睡。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如何避免? 缺鐵患者應考慮適度補充鐵劑、 盡可能避免多重藥物使用(超過5種藥物需要醫師評估是否有可移除之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控制好糖化血色素,避免神經病變、再來就是咖啡、酒精攝取適量。另外,減少不寧腿症候群發作,除了不要在晚上攝取會讓人興奮的物品,像咖啡因、酒精、避免可能誘發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止吐藥等。許多人認為運動有助改善,許晉譯提醒,規律運動很重要,但不要選擇在睡前進行運動。>>看詳細10. 肺腺癌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肺腺癌」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十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肺腺癌」,由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審閱。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女性得肺腺癌機率比男性高。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LDCT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衛福部於2022年7月起,提供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補助篩檢,對象包括: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陳育民也提醒,預防肺腺癌,應該戒菸並拒吸二手煙、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避免化學物質毒害、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看詳細>>想要瞭解更多的疾病訊息,請見元氣網疾病百科https://health.udn.com/health/disease_list
-
2022-07-31 醫療.皮膚
天氣悶熱外送員皮膚病增3成 醫建議衣著得兼備2條件
近來全台天氣炎熱,民眾難耐酷暑,在家也要點上一杯外送手搖杯,解解暑氣。辛苦的外送員在外奔走,長時間曝曬在大太陽底下,皮膚都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就表示,最近光是外送員因為皮膚過敏、濕疹前來看診的人數,就足足增加了3成,建議除了補充足夠的水分外,更要選擇散熱、排汗性好的衣服,避免狀況持續惡化。外送員在酷暑下辛勤奔走跑單,常常一上線就是好幾個小時過去,天氣最炎熱的中午,更是民眾最常叫外送,點上一杯手搖杯解暑的時刻。但全台持續高溫,外送員不僅容易中暑,皮膚也容易出現疾病,切莫輕忽。趙昭明表示,近期光是前來就診的外送員就已大增三成;雖然他們在工作時,為了避免皮膚直接曝曬在太陽下,都身著長袖,但因為衣料選擇上多沒辦法兼顧排汗、散熱,因此許多皮膚過敏、濕疹、痱子等等皮膚疾病就開始出現。趙昭明說,因為氣候溫度高,外送員可隨身攜帶毛巾協助降溫,同時也定時將衣物掀起,不讓皮膚悶在汗水中;在外跑單一段時間,也盡量進入到室內降溫、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此外,暑假期間民眾出外踏青,家長也愛帶著小朋友出遊,趙昭明指出,熱傷害、敏感性皮膚炎、蚊蟲叮咬也是最近民眾時常前來就診的原因,烈日當頭,在外遊玩時間一長,皮膚便會開始感到紅癢,接下來便是曬傷、脫皮,嚴重一些就成為燒燙傷,曬傷就診民眾近來增加了一成。趙昭明也說,近來因為防疫,戴口罩加上天氣炎熱,許多接觸性皮膚炎、青春痘、臉部濕疹的民眾也增加了一、二成;因此建議民眾衣物選擇上,可著重於吸汗、透氣性,並且除了補充水分外,也要塗抹防曬乳,定時兩、三小時就要補充一次,若拖到五、六個小時才補,恐怕都已來不及。
-
2022-07-31 醫療.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鼻竇炎患者 近兩年大減與落實口罩防疫有關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問題,國內盛行率明顯高於國外。雖不是大毛病,但各種症狀也讓許多人很困擾。急性鼻竇炎若未及時控制,可能變成慢性鼻竇炎,嚴重者需要動手術。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內鼻竇炎患者就醫情形。鼻竇炎在台灣很常見,疫情前一年(108年)有430萬人就醫,近兩年疫情來襲,就診人數已減少到223萬。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人數減少是受惠於落實口罩防疫,大幅減少呼吸道疾病,這是好現象。另外,去年健保資料顯示,鼻竇炎就醫件數95%集中在診所,醫院層級愈高,件數愈少,這彰顯了分級醫療的精神,當民眾自我照顧能力提升、積極預防疾病,基層醫療就能照顧好多數人。就醫件數95%集中在診所,落實醫療分級最佳範例。鼻竇炎的就醫率,以兒童最高,青壯年次之,醫師認為可能與過敏或氣喘盛行有關。李伯璋回憶小時候住在雲林縣虎尾鎮,也常需要沿著大馬路走一段,卻不曾被空氣汙染弄得鼻子不舒服,家裡的孩子也沒有什麼過敏的問題。隨著社會變遷,生活型態改變,家族中的下一代才開始出現氣喘兒。李伯璋觀察,不同年齡層的醫療利用邏輯不同,年輕一代懂得善用資訊和工具,比如選購空氣清淨機、注意戶外空氣品質,也會比較積極學習自我照顧的知識和技能。年輕人工作忙碌、請假不容易,為了善用時間,也會偏好就近先去診所就醫。因此,當健保署以使用者付費的精神推動部分負擔改革方案,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合理,展現出正向支持的態度。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為什麼有助於落實分級醫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李伯璋說,因為「自己管自己」最有效。浪費少了,點值就會提升,醫療服務提供者可獲得更合理的給付;因為有自付額,醫療提供者要積極說明醫療處置、檢查或藥物的必要性和目的,病人也會比較積極、好好了解,可促進醫病共享決策。患者就醫人數減少,電腦斷層檢查卻有兩百多萬件。去年鼻竇炎就醫人數雖減少,卻仍做了大量的檢查,其中電腦斷層攝影就有239.4萬件,排名第三,連臨床醫師都說,似乎有點過度使用了。李伯璋表示,疫情期間呼吸道相關科別就醫人數銳減,醫療院所確實有可能會開比較多檢查,來弭平病人減少帶來的缺口,但健保署的立場始終如一,仍致力於減少重複或不必要的檢查。健保署建置醫療影像雲端分享平台,鼓勵醫療院所於檢查後24小時內上傳影像,也鼓勵醫療院所調閱影像,以取代重複檢查。如此一來,如果病人在醫院做了影像檢查,24到48小時後,到其他醫院或診所諮詢第二意見時,不需要再花錢到原醫院申請影像光碟,其他醫院或診所的醫師也能在電腦上看到病人的影像和報告;病人不需要再次檢查,也不會暴露到不必要的輻射劑量。李伯璋表示,分析近年健保資料可看到,用於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的點數佔比高達四成,藥費居次占了三成五,反倒是醫師親力親為的診察費,卻逐年下滑,從三成三下降到只剩下兩成多,讓許多醫療人員感嘆自己的付出被視為廉價服務。健保署推動部分負擔改革、雲端影像、雲端藥歷,都是希望能夠將資源重新做合理的分配,將不必要的浪費省下來,轉化爲給醫療人員更合理的給付。約半數患者使用抗生素,用藥選擇與病人衛教都要加強。去年223萬名鼻竇炎病人,有102萬人使用抗生素,申報金額高達8,209萬元。李伯璋提醒,使用抗生素要特別注意用藥選擇,要先從第一線開始用,如果效果不好,才開始用第二線。另外也要特別加強病人衛教,提高用藥遵從度,萬一遵從度不佳,沒有按時把藥吃完,就有可能提高細菌的抗藥性,增加日後治療的難度。李伯璋表示,健保署為了減少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與醫療浪費,2013年就開發出健保雲端藥歷系統,讓醫師和藥師都可以查詢病患過去的用藥和檢查檢驗紀錄,估計2014至2020年就替健保節省了93.5億元支出。如果藥品自付額太低,也會增加重複領藥的道德風險,以及重複用藥的健康風險。李伯璋表示,未來部分負擔新制上路,藥費將增加一點點費用,也可望減少重複用藥,促進醫病雙方更精準掌握必要的用藥,落實分級醫療和轉診。
-
2022-07-31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病情復發!拜登快篩「陰轉陽」白宮醫:將再次隔離
美國總統拜登30日上午接受病毒檢測呈現陽性,但沒有症狀,白宮醫師指示拜登重新開始隔離。拜登21日確診新冠肺炎,依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標準展開隔離並服用新冠藥物Paxlovid治療;26日晚間完成Paxlovid療程,且病毒檢測呈現陰性,拜登27日戴上口罩恢復日常工作。白宮醫師歐康納(Kevin O’Connor)30日透過書面表示,拜登逐日接受病毒檢測均為陰性,直到30日上午接受抗原快篩呈現陽性,代表著復發(rebound positivity)。歐康納說,拜登沒有再出現症狀,且感覺身體狀況保持良好,因此建議拜登不用再次接受新冠療程,但需要重新開始隔離,歐康納說將持續密切注意拜登身體健康狀況。歐康納表示,少數接受Paxlovid治療的患者,會出現病情復發,拜登在服藥治療後,增加病毒檢測次數,既是保護拜登身邊的人士,也能監測病毒狀況。美國CDC今年5月公告,提醒服用Paxlovid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復發(Rebound);這與完全復原後再染疫(Reinfection)者不同。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月表示,若患者症狀一度改善,短時間內又惡化、再出現明顯症狀,且快篩呈現陰轉陽,則定義為「復發」,較可能出現在確診後2周內,至於「二度感染」大多發生在確診3個月之後。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罩令難鬆 張上淳:BA.5已進社區
BA.5本土已累計十一例,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昨首度針對BA.5疫情示警,指BA.5已進入社區,口罩措施若放鬆,疫情將迅速再起。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整體疫情雖有下降,但幅度不高,預估八月中BA.5疫情將襲來,未來解封腳步會以幼兒疫苗接種率、國內外疫情趨勢等兩方向評估。張上淳說,BA.5已進入社區,現在放鬆口罩措施,BA.5疫情將快速上升,未受疫苗保護的長者,恐怕染疫不幸死亡。據指揮中心統計至七月廿五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第一劑八十七點四%、第二劑八十三點八%、第三劑七十四點三%、第四劑廿七點五%。以我國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三九八萬人推算,大約有五十點一萬名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接種。指揮中心日前提供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五十五歲以上原住民打疫苗可獲得五百元額度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獎勵措施發放今為最後一天。莊人祥表示,預期國內八月中會有一波BA.5疫情,不過考量BA.5整體致死率及嚴重度,與先前Omicron疫情差不多,未來仍會逐步鬆綁。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DNR推動超過20年 家屬多正面看待
台灣於二○○○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後,賦予國人臨終時可以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但疫情之下,簽署DNR似乎不這麼單純,反而像極了醫師的保命符。過去的年代,死亡是你我絕口不提的話題,超過廿年DNR的推動,家屬對DNR多持正面態度。八十幾歲老媽媽,原本是住在家裡、身體衰弱臥床的,因為確診送到台大醫院急診。當醫院評估要不要插管,幾位家屬子女都很猶豫,決策遇到困難,但後來發現原來母親簽過DNR,他們很感謝母親曾經做過這個意願表達,他們也了解母親想法和個性特質,就轉而支持母親的意願。在醫院期間,老媽媽剛好住在開設於台大家醫科的專責病房,當治療進展出現瓶頸,緩和醫療團隊就在尊重她意願的前提下,幫助她改善減少確診帶來的不舒服,例如痰多、呼吸喘等,盡量舒適。緩和醫療團隊會透過電話和視訊去克服家屬不在場的問題、取得家屬的共識。當時老媽媽已半昏迷,她的一位女兒自己雖然沒有確診,仍自願到專責病房照顧、陪伴母親。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蔡兆勳走進病房查房時,就會聽見女兒播放聖歌給母親聽,女兒說,因為媽媽是虔誠的基督徒,聖樂聲對他來說很重要,雖然已無法治療,母親聽到音樂聲仍會有一些反應。女兒陪伴大約一周後,老媽媽平靜地離開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陳鵬宇表示,日前收治一名近八十歲、晚期肺癌的男性確診者,才住院,就喘個不停,預估只能撐上一兩天,本人及家屬均同意不插管、不電擊,希望走時沒有痛苦。該個案女兒為比丘尼,希望父親死後祝念八小時,但礙於法規,必須立即處理大體。院方通融下,她身穿隔離衣、戴N95口罩,進到安寧病房,完成臨終陪伴,父親安詳離世。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 BA.5疫情8月中恐再起 50萬長者「一劑都沒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今年8月中將有一波BA.5疫情,因此近期加強幼兒疫苗接種。不過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長者疫苗施打率相較其他國家仍不理想,也不足夠,憂心疫情再起長者可能染疫死亡。據計算,我國約50.1萬名65歲以上長者一劑皆未接種。根據疾管署統計至7月25日,65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第一劑87.4%、第二劑83.8%、第三劑74.3%、第四劑27.5%。以我國65歲以上長者約398萬人推算,65歲以上約有50.1萬名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接種。國內BA.5本土案例已有11例,包括接機7例及社區感染4例,不過近日天氣炎熱,許多民眾仍期待口罩措施再鬆綁。張上淳受訪表示,BA.5已進入社區,現在放鬆口罩措施,BA.5疫情將快速上升,未受到疫苗保護的長者,恐怕染疫死亡,口罩令應觀察疫情走向滾動式調整。指揮中心日前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打疫苗可獲得500元額度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獎勵措施發放今為最後一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打疫苗獎勵已發放一段時間,後續不會再以中央獎勵催長輩施打疫苗,由地方政府加強長者接種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整體疫情雖有下降,但幅度不高,預估8月中BA.5疫情將襲來,未來解封腳步,會以觀察幼兒疫苗接種率及國內外疫情趨勢等,二方向評估。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DNR 6/DNR推動多年 家屬不用再決定親人生死
台灣於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後,賦予國人臨終時可以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但疫情之下,簽署DNR似乎不這麼單純,反而像極了醫師的保命符。過去的年代,死亡是你我絕口不提的話題,超過20年DNR的推動,家屬對DNR多持正面態度。80幾歲老媽媽,原本是住在家裡、身體衰弱臥床的,因為確診送來台大醫院急診。當醫院評估要不要插管,幾位家屬子女都很猶豫,決策上遇到困難,但後來發現原來母親簽過DNR,他們很感謝母親曾經做過這個意願表達,他們也了解母親想法和個性特質,就轉而支持母親的意願。 在醫院期間,老媽媽剛好住在開設於家醫科的專責病房,當治療進展出現瓶頸,緩和醫療團隊就在尊重他意願的前提下,幫助她改善減少確診帶來的不舒服,例如痰多、呼吸喘等,盡量舒適。緩和醫療團隊會透過電話和視訊去克服家屬不在場的問題、取得家屬的共識。 當時老媽媽已經半昏迷,家屬都知道母親已經走到生命的最後了。她的一位女兒自己雖然沒有確診,仍自願到專責病房來照顧、陪伴母親。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蔡兆勳走進病房查房時,就會聽見女兒播放聖歌給母親聽,女兒說,因為媽媽是虔誠的基督徒,聖樂聲對他來說很重要,雖然已無法治療,母親聽到音樂聲仍會有一些反應。女兒陪伴大約一周後,老媽媽平靜地離開了。 緩和醫療團隊會告知病人的狀況,讓家屬放心家人有得到好的照顧和關懷、減少忐忑慌亂的心情,醫療團隊也會透過視訊或聲音影像,安排親人做最後的道別。由非確診家屬陪伴確診者走完最後一程,在台大家醫科專責病房已經有過幾例,剛好都是女性衰弱長輩,來陪伴的也都是女兒,這位老媽媽是最近半個月的例子。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陳鵬宇表示,這2、3個月來,他所負責的專責病房共十幾名重症個案簽署DNR,在先前溝通過程中,都告知家屬「這不是放棄、放生,不會直接送殯儀館。」仍會提供該給的氧氣、抗生素、止痛藥等治療。日前收治一名近80歲、晚期肺癌的男性確診者,才住院,就喘個不停,預估只能撐上12天,本人及家屬均同意不插管、不電擊,希望走時沒有痛苦。 該個案女兒為比丘尼,急忙趕至醫院,希望父親死後祝念8小時,但礙於法規,必須立即處理大體。在院方通融下,她身穿隔離衣、戴N95口罩,進到安寧病房,完成臨終陪伴,父親安詳離世。陳鵬宇說,簽署DNR,不光只是為了讓當事人善終好走,也是讓家人沒有遺憾。
-
2022-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措施暫不變 莊人祥曝解封腳步要看2件事
入夏連日高溫,民眾期待能全面解除口罩令,不過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今受訪表示,現在Omicron BA.5恐怕已步入國內社區,若放鬆口罩憂心BA.5疫情恨快就上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口罩措施再微調空間有限,未來解封腳步主要考量2方向,包括國內外疫情,以及幼兒疫苗接種率。張上淳今天表示,口罩政策應是逐步放寬,但現在Omicron亞變種BA.5已初步進入國內社區,若大家都放鬆了,BA.5疫情很快就會上來;此外,雖國內疫苗施打率不低,但長者施打率與其他國家相比仍不理想,也不足夠,當疫情再起時,不少長者會因染疫死亡。因此口罩令放寬還是要看疫情控制程度,做密集性滾動性調整。先前為鼓勵長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供65歲以上長者,以及55歲以上原住民,施打疫苗可獲得500元額度的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先前已數度延長發放,最新規定將發到7月31日止。莊人祥表示,因打疫苗獎勵已發放一段時間,且疫苗數量很充足,後續不會再以中央獎勵催長輩施打疫苗,由地方政府加強長者接種疫苗。對於長輩未接種疫苗恐影響解封腳步?莊人祥說,目前主要考量幼兒疫苗接種為主,且評估BA.5整體致死率及嚴重度與先前Omicron疫情差不多,雖仍會考慮長者接種率,但不會因此作為解封考量,解封腳步會以幼兒疫苗接種及國內外疫情趨勢2層面考慮。猴痘疫情於全球快速擴散,猴痘藥物、疫苗需求增加,張上淳表示,並非所有人都要用藥,僅病情嚴重者需要用藥治療,但藥物及疫苗還是要提前準備,經過討論,若有準備數千劑,足以應付短期內疫情狀況。我國日前已到貨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504人份,莊人祥表示,猴痘疫苗合約仍在簽訂中,實際數量會等到貨後再公布,目前國內維持先前2例猴痘個案。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1273 境外+228 增加60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150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1273例本土個案及2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病例數較昨天減少約1700例,降幅約7.4%,相較上周六減少約1074例,降幅4.8%。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273例本土病例,為9,875例男性、11,385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750例),台中市(2,770例),桃園市(2,164例),高雄市(2,163例),台北市(2,067例),台南市(1,717例),彰化縣(1,066例),苗栗縣(612例),屏東縣(603例),新竹縣(585例),新竹市(549例),雲林縣(523例),宜蘭縣(434例),花蓮縣(430例),嘉義縣(347例),南投縣(328例),基隆市(311例),台東縣(284例),嘉義市(238例),澎湖縣(167例),金門縣(147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7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4日至7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7月27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3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0例),美國、泰國及德國(各4例),新加坡及印尼(各3例),比利時、馬來西亞、西班牙及法國(各2例),菲律賓、芬蘭、愛爾蘭、英國、香港、羅馬尼亞及韓國(各1例),另18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6日至7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794,1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220,482例排除),其中4,567,122例確診,分別為19,808例境外移入、4,547,26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89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8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62例、台北市1,030例、台中市866例、高雄市807例、台南市692例、桃園市665例、彰化縣524例、屏東縣369例、雲林縣262例、南投縣256例、基隆市207例、苗栗縣199例、嘉義縣190例、宜蘭縣178例、花蓮縣147例、嘉義市144例、新竹縣137例、台東縣126例、新竹市84例、澎湖縣20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驚悚!確診遭病毒攻擊 5歲童眼睛遭「蛇」繞一圈
台中5歲男童上月高燒確診,用藥退燒後,家屬發現男童雙眼周圍竟出現紅腫與皰疹,趕緊就醫。院方診斷,確定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男童確診造成免疫力低下,誘發皰疹,經住院療養,本月初回診男童已康復,皮膚症狀恢復良好。童綜合醫院上月底收治該名男童,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除可能出現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症狀,因染疫導致免疫系統下降,容易誘發帶狀皰疹、抽筋等。高佳慧表示,個案男童帶狀皰疹出現在臉部三叉神經節部位,神經癢痛外,也影響視力。進一步了解,原來男童以前也長過帶狀皰疹,同樣在眼睛周邊,高提醒,人體一旦感染帶狀皰疹病毒,痊癒後病毒仍會潛藏在人體神經節,與人體共存。而存有帶狀皰疹的人體,容易因免疫力低下而誘發,例如個案男童新冠肺炎確診,造成免疫力下降,讓皰疹病毒復發在眼睛周圍。高佳慧表示,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好發「皮蛇」,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交替季節,因為感染帶狀皰疹病毒後,水皰沿著神經節部位群聚擴散,患部會出現癢痛、就像一條蛇的鱗片,水皰沿著神經節出現。預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高佳慧提醒,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共食、避免肌膚接觸,幼童在1歲時接受水痘常規疫苗施打,50歲以上長輩建議打一劑皰疹病毒疫苗預防感染。
-
2022-07-30 養生.人生智慧
如果遇到失控的客戶,該怎麼辦呢?專家教你不讓情緒主導行為的3個練習
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關係到一個人的素質,甚至決定這個人的人際關係。當雙方對峙時,先失控的那一方就輸了。現在的電視新聞真的不好看,充斥了三器新聞,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路邊監視器,因此在電視新聞上時常看到一些消費者對著服務人員大聲飆罵,十分失控。我就非常不解這些人為什麼這麼容易情緒失控,失控之後也難讓自己冷靜下來有一則新聞是講Covid-19期間,一位婦人拿健保卡到藥局領取口罩。由於藥局人員因拿錯了健保卡,婦人不僅當場抓狂破口大罵,還逼藥師下跪道歉,最後被員警以強制罪函送偵辦。另一則新聞則是因為年輕人到手搖飲店賣一杯飲料,只因店員忘了加一項配料,竟然對店員飆髒話,一堆路人圍觀卻沒有人可以阻止他繼續飆罵。【延伸閱讀:延伸閱讀:還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怎麼辦?先找一個心目中的標竿來模仿】如果遇到失控的客戶,該怎麼辦呢?我其實認同客戶永遠是對的,但如果遇到失控的客戶,我們又應該怎麼辦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隨之起舞,要保持自己的冷靜,對方越失控,你就要越冷靜,否則兩隻失控的獅子,一定會互相抓傷彼此。你冷靜,對方失控,至少在理和法上就站得住腳。對於失控的人而言,最難的就是在情緒上來的那一剎那止住衝動,這種人大都隨著情緒立刻做反應,等於是聽命於情緒的奴隸。因此傷人的話一出口就收不回來,或者做出傷人的動作更是不可原諒,當事人經常後悔也來不及了。前一陣子好萊塢明星威爾史密斯,朝著主持人那個驚人一揮的一巴掌,令全球影迷譁然,代價是被美國影藝學院宣布,未來十年威爾禁止出席任何奧斯卡相關活動。另外還有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非常多年前的世足賽,法國隊長席丹情緒失控,一記頭槌槌向義大利後衛胸前,導致對方倒地不起,席丹被判驅逐出場,結果法國隊不幸敗給義大利,這同樣也是情緒失控而付出的代價。雖然這兩個案例都是因為受到挑釁,由於對方說了令人不舒服的言論所引起的反擊。但無論如何打人終究是不對;因此怎樣在極度的憤怒之下,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變成你我必修的課程。學習冷靜真的太重要了,不僅僅是防止情緒失控,也可以防止我們過度焦慮、慌亂,有助於我們在混亂的情緒當中抽離出來,在關鍵時刻用理性思考,將事情看得更清楚。冷靜是一種軟實力,是一種臨危不亂,是一種泰山壓頂卻不崩於前的能力。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關係到一個人的素質,甚至決定這個人的人際關係。當與雙方對峙時,先失控的那一方就輸了。因為先失控的那一方會容易情緒性地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雖然當下的發飆可以抒發怒氣,話不吐不快,但是卻對人產生最大的傷害,對事情無濟於事,反而會走向對自己更不利的方向。我特別佩服那種臨危不亂,在被激怒下仍能忍住怒氣,有條不紊地解決事情的人。尤其談判時,情緒起伏的人容易被看出破綻,有時候他們以為自己氣勢很強,卻早已被看穿他的不安。真正的談判高手是不動聲色,沉著冷靜應對,卻能做出致命的一擊。【延伸閱讀:迷惘的世代,如何讓自己的夢想和理想充分發揮?專家教你5步驟尋找「人生關鍵字」】不讓情緒主導行為的三個練習對於情緒起伏較大的人,要練習冷靜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身為職場專業人士,情緒控管還是必要的。下述方法轉念是我自己的練習,或許你可以練習看看。1.要有自覺力。在自己情緒上來時,要能察覺出來,學習深呼吸,先不說話。那一口呼吸非常的重要,可以暫時隔絕我們的憤怒,讓我們有一點時間思考,防止我們鑄下大錯。這方面是可以練習的,透過幾次的練習之後就會慢慢冷靜下來。2、練習放慢說話速度。我們無權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標準做事,當別人冒犯你,或是別人沒有達成你的要求或目標時,你可以放慢聲音和速度地告訴他哪裡錯了,希望他哪裡改正。當這樣做了,心跳會慢慢緩下來,情緒也會漸漸控制。罵人的話絕不出口,尤其當你是長官或是客戶的時候,這有上對下的關係,立場並不平等,就是一種欺壓,否則對方也有可能被你罵傻,罵笨而已。3.當壞事發生後,已經無法挽回,試著往前看怎樣減少傷害,彌補過錯,而不要再找藉口怪東怪西。最好讓這事情朝正向的方向發展,責罵和怪罪只會讓事情更難處理。訓練冷靜必須要自己有自覺性地想要做,才有機會實踐。自己先承認情緒失控是不對的,有心想改變才有機會成功。多做幾次練習就會習慣,千萬不要讓自己因為一時的失控,而付出無法彌補的代價。冷靜的心,才能做出對的決策。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逆風前行:變動年代的職場新能力》
-
2022-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8月維持現行防疫措施 王必勝:BA.5單日可能5萬例
國內是否會再8月放寬防疫措施及邊境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因鄰近國家疫情升高快速,要觀察後續產生效應,包括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8月暫時維持現行措施,國內會持續監測,預期產生BA.5、BA.4個案,觀察後會再考慮邊境放寬措施。王必勝表示,本土BA.5案例目前累計11例,與機場接機相關有7例,包括北部1例、南部3例。陸續有本土病例發生的話,會跟大家報告。王必勝說,世界疫情這周整體是稍微下降一點,東亞國家陸續屢創下高,甚至還沒看到高峰,像是日本、南韓病例都相當多,但台灣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屆時單日5萬例是有可能會發生。疫情趨緩,各地進行中元普渡到廟宇拜拜,是否會再鬆綁宗教活動?王必勝說,目前會依照現行措施辦理,因現在措施已經很少,不會影響活動進行,若不能保持不特定社交距離,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暫時不會做相關改變。近期有基層藥局反映,協助中央保管、發放抗病毒藥物,因保管不當收到中央來函要賠償,基層抱怨協助防疫獎金還沒拿到,就先談罰則,甚至罰則比抗病毒藥物還貴,紛紛寒心退場。對此,王必勝說,指揮中心有職責與義務對防疫物資做管理辦法,包括藥物跟疫苗,這件事不是只針對藥局,也針對醫療院所,若病人遺失藥物如何處理等,都有相關規定,若是不可抗力因素、也非故意,都不會處罰;至於醫事人員獎金會盡快發放。有醫護反應戶頭收到獎勵金「僅67元」,王必勝說,獎勵津貼都是依照指引發放給醫療院所,內部依照規則發放,希望醫院可以妥適分配,至於此個案收到金額是否錯誤、切帳問題、或者為補發,我們會去了解,「大家都是公平的」。
-
2022-07-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下降趨勢趨緩!本土+2萬2983例、境外+306 死亡+5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32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2983例本土個案及30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7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新增本土病例22983人,裡面數字跟前幾天差不多,還是有小幅下降,下降趨勢趨緩,境外變多新增306例,國際疫情也在增加中,死亡個案57例,跟之前差不多,死亡整體有陸續下降趨勢。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2,983例本土病例,為10,431例男性、12,540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065例)、台中市(2,685例)、桃園市(2,392例)、高雄市(2,313例)、台北市(2,299例)、台南市(1,906例)、彰化縣(1,135例)、屏東縣(719例)、新竹縣(657例)、苗栗縣(643例)、雲林縣(636例)、新竹市(551例)、宜蘭縣(512例)、花蓮縣(446例)、嘉義縣(436例)、南投縣(363例)、基隆市(326例)、嘉義市(301例)、台東縣(278例)、金門縣(169例)、澎湖縣(139例)、連江縣(1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1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4例具慢性病史、3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2日至7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7月26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0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6例男性、15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別自美國(12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越南(各7例)、德國(6例)、荷蘭及馬來西亞(各5例)、法國及加拿大(各4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柬埔寨、泰國及日本(各3例)、義大利、新加坡、巴基斯坦及英國(各2例)、土耳其、哥倫比亞、南非、中國、印度、比利時及印尼(各1例),另2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9日至7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754,88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202,581例排除),其中4,545,636例確診,分別為19,571例境外移入、4,526,01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83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8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55例、台北市1,026例、台中市860例、高雄市798例、台南市685例、桃園市661例、彰化縣520例、屏東縣366例、雲林縣261例、南投縣253例、基隆市206例、苗栗縣194例、嘉義縣188例、宜蘭縣177例、花蓮縣147例、嘉義市143例、新竹縣136例、台東縣125例、新竹市84例、澎湖縣20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