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勞累
共找到
219
筆 文章
-
-
2020-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出席捐贈儀式 讚產業界團結為社會奉獻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下午離開永安漁港後,由桃園市長鄭文燦陪同,前往啟翔輕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防疫篩檢站捐贈儀式,感謝民間企業捐贈防疫篩檢站產官齊心義同抗疫。陳時中受訪時讚台灣產業界非常利害,看到社會需要,馬上就可以連結起來,做出很好的整合式的負壓的篩檢站跟病房,讓醫護人員能夠更安心,最主要這是組合式的,能夠應映疫情變化,隨時提供最好的保護,非常謝謝產業界的朋友,大家都非常努力。今天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案,是否考慮將商務人士入境時辰往後延?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病例本來就是一定有,重要的是能不能攔得住,攔住後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能不能做好,至於醫療方面,自己非常有信心,並不會因為國外病例進來,就改變未來的管理方式,因為這本來就在預期之內,國外 世界上有將近6百萬人確診,沒有境外移入病例才奇怪,但會嚴陣以待。而被問到昨天去了新竹今年來桃園明天去南部,行程滿檔會不會太勞累,陳時中笑著說不會,也表示今天鄭文燦帶他遊永安漁港時,品嘗魚丸跟紅狗鯊都非常棒。鄭文燦表示,防疫國家隊桃園有很多產業都參與,包括口罩、布織布、防護衣及今天捐增的負壓篩檢站跟隔離病房,這是台灣防疫帶動民間很重要的一步,陳部長今天走訪桃園,看到桃園在防疫產業能夠做為防疫的後盾。
-
2020-05-26 科別.心臟血管
半夜腳抽筋不是缺鈣,竟是這問題導致!
31歲林小姐,常忘記蓋被子睡覺,有天凌晨想起床上廁所,不料小腿肚瞬間糾結,劇痛讓她立刻驚醒,但全身無法動彈,只得下床用爬行前進;之後整夜輾轉難眠,甚至到了中午,小腿仍隱隱作痛,就醫後,才知是靜脈曲張惹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一般而言,多數抽筋都發生在流汗過多,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常見於運動員和年輕人;但中年人或銀髮族出現夜間抽筋,原因則與年輕人大不相同。造成夜間小腿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懷孕、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長時間過度勞累、神經肌肉疾病、內分泌紊亂、藥物作用等,然而,常常被忽略的夜間抽筋原因是靜脈曲張。劉殷佐指出,造成靜脈曲張的原因為,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使靜脈因壓力過高失去彈性,造成血液回流不易;或瓣膜功能異常,導致靜脈血管擴張變形與病變。靜脈曲張若出現症狀卻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靜脈血栓,甚至致命肺栓塞,不可不慎!此外,下肢靜脈曲張除了會引起下肢反覆的腫脹痠痛抽筋外,還會造成小腿皮膚脂肪硬化、傷口難癒合潰爛,嚴重時恐怕需截肢。高危險族群為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如櫃姐、空姐、餐飲業者、醫療人員或於傳統市場工作者等。靜脈曲張剛發生時,症狀往往不明顯,多數人只會感到腿部腫脹痠痛,或頻頻夜間抽筋,以為只是疲勞所致;甚至有人會用力「把腳扳回來」,結果問題沒解決,反倒拉傷肌肉更疼痛,影響行走與日常生活。劉殷佐提醒,如有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但若評估為輕症患者,也可以先穿著彈性襪,看症狀是否緩解改善。若未能緩解,醫師會透過靜脈超音波,確認主幹靜脈有無發生逆流,以及確認阻塞程度,來選擇治療方式,例如,口服或注射藥劑、微創射頻或雷射治療,或利用靜脈膠治療,將毀壞的靜脈重新修復,恢復下肢血液循環。劉殷佐呼籲,常抽筋的中高齡族群,平時要保持運動習慣,做好體重控制以減輕下半身負荷,同時多補充青菜水果及喝牛奶,若是長時間久坐或久站,可以動一動雙腿,睡覺時做好蓋被或穿襪子等保暖動作,都有助於防止抽筋。
-
2020-05-2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不只新冠肺炎造成嗅覺異常!還有8種狀況都可能發生
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雖已逐漸趨緩,但大家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運動。新冠肺炎伴隨的症狀多,如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也有部分病人出現味嗅覺的異常,對此,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吳清源主任表示,藉由平日按摩特定穴位,可達到身體保養及緩解改善味嗅覺異常症狀之效。味嗅覺為人體的基本感覺,味覺是食物中的化學分子與口腔黏膜表面的味蕾結合,由上皮細胞經人體的第七、九、十對腦神經傳遞到大腦皮質而產生;嗅覺則是鼻腔頂端的嗅覺上皮感受空氣中的氣味分子後,經第一對腦神經傳遞到大腦而產生,當這兩者路徑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味覺或嗅覺的異常。然而,造成味嗅覺異常的疾病,包括老化、乾燥症、糖尿病、胃食道逆流、鼻過敏、鼻腫瘤、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產生。若要改善嗅味覺異常症狀,中醫較常採用的穴位包括:百會、印堂、迎香、合谷、列缺、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吳清源說明,百會有助醒腦開竅,升提陽氣;印堂針對鼻炎也有改善效果;迎香可緩解鼻塞、多涕,改善不聞香臭的問題;合谷能清泄肺氣,開關通竅;列缺可宣肺平喘;內關能寧心和胃;足三里為保健常用穴,可調理脾胃;三陰交則能健脾理氣。穴位的按摩手法,是以指腹揉壓穴位處,按壓至有些微痠脹感,每個穴位平均操作時間約5~10分鐘,一次按壓50下,一日可執行2~3次。吳清源提醒,當皮膚出現局部感染或發炎狀況,或是身體狀況虛弱如空腹或較無力時應避免進行穴位按摩。針對病人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易出血傾向,或有全身性發炎的系統性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則應特別注意穴位按摩的力道;另外,日常生活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也應盡量少碰生冷飲料及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穴位按摩主要是藉由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改善症狀或預防保健的效果,但不管是穴位的選取或是按摩的力道與頻率,應事先經醫療人員指導之後方能開始進行,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延伸閱讀: 為何新冠肺炎會造成味嗅覺喪失? 張上淳點出原因 喪失嗅覺會喪命! 跟這3原因脫離不了關係
-
2020-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嗅味覺異常 按壓穴道可舒緩
新冠肺炎常伴隨味嗅覺異常、發燒、四肢無力等症狀,嘉義長庚中醫科分享幾個特定穴道按摩,一般感染性疾病也會讓患者出現嗅味覺喪失症狀,適時按壓穴道,有助改善味嗅覺異常。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清源表示,新冠肺炎導致味嗅覺喪失,可能是病毒主要依附在ACE2受體上,ACE2是細胞膜受體,作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新冠病毒可由此通道,進入細胞內繁殖,嗅味覺區有豐富的ACE2受體,新冠肺炎患者才會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吳清源表示,不只新冠肺炎造成嗅味覺異常,老化、乾燥症、糖尿病、胃食道逆流、鼻過敏、鼻腫瘤、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毒性感冒,還有部分藥物副作用也會造成嗅味覺異常。嗅味覺異常時,可透過按壓穴位,舒緩症狀。改善嗅味覺異常較常採用的穴位,包含百會、印堂、迎香、合谷、列缺、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百會有助醒腦開竅,升提陽氣;印堂針對鼻炎也有改善效果;迎香可緩解鼻塞、多涕,改善不聞香臭的問題;合谷能清泄肺氣,開關通竅;列缺可宣肺平喘;內關能寧心和胃;足三里為保健常用穴,可調理脾胃;三陰交則能健脾理氣。穴位按摩手法,以指腹揉壓穴位處,按壓至有些微痠脹感,千萬別用力壓,按壓穴位並非是壓到痛才是理想,每個穴位平均操作時間約5到10分鐘,一次按壓50下,每天可執行2到3次。吳清源提醒,皮膚較脆弱的長輩、小朋友可搭配使用乳液按壓,7歲以下幼童則不建議按壓,一般人皮膚出現局部感染或發炎,或身體狀況虛弱,如空腹或較無力時,也不建議按壓。吳清源說,按壓效果因人而異,也因症狀嚴重程度不同,有些患者嗅味覺異常與鼻腔內有鼻息肉或鼻涕濃液有關,必須先把病灶清除。他提醒,日常生活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輕鬆愉快,盡量少喝生冷飲料、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
-
2020-05-21 科別.耳鼻喉
改善味嗅覺異常 嘉義長庚推穴位按摩
新冠肺炎常伴隨味嗅覺異常、發燒、四肢無力等症狀,嘉義縣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日前分享幾個特定穴道按摩,讓民眾可在家練習,以達身體預防保健及改善味嗅覺異常的效果。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清源表示,經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導致的味嗅覺喪失,可能是病毒主要依附在ACE2的受體上,ACE2是細胞膜的受體,作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新冠病毒可由此通道,進入細胞內繁殖,因嗅覺區有豐富的ACE2,才導致嗅覺異常。吳清源表示,改善嗅味覺異常症狀較常採用的穴位包含,百會、印堂、迎香、合谷、列缺、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百會穴位於兩耳尖連線直上的頭頂正中處,按壓此穴有助醒腦開竅,提升陽氣;足三里為保健常用穴,位於小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取小指下方及脛骨前緣外側一個姆指寬交界處,可調理脾胃。穴位的按摩方法須以指腹揉壓穴位處,按壓至有些微痠脹感,每個穴位平均操作時間約5到10分鐘,一次按壓50下,一日可執行2至3次,但穴位的選取或按摩的力道與頻率,皆應先經醫療人員指導才能進行,另外當皮膚出現局部感染、發炎、身體虛弱、空腹或較無力時應避免進行穴位按摩。吳清源提醒,穴位按摩主要是藉由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改善症狀或預防保健的效果,日常生活還是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盡量少碰生冷飲料及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才能減少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
2020-05-11 橘世代.健康橘
紓壓多肉盆栽療癒身心靈!女性創業家分享減壓三部曲
面對全球疫情的衝擊,個人除了生理健康,心靈健康也很重要,特別是身負重任的「媽媽」,心靈狀態更是至關重要。3位身為母親的創業家,「寬和創意創意總監 Linda」、「星和醫美集團共同創辦人 子犬」、「童顏有機創辦人 CP」,分享透過手作多肉植栽、寫作、畫畫等創作,以及挑選喜愛的飾品送自己當禮物等生活紓壓之法,以及面對壓力的同時如何照顧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減壓第1步:靜下心 發現自己的狀態並傾聽內心聲音「餵奶、換尿布、哄睡、做家事,這4件事在生活中無限循環」,寬和創意創意總監 Linda回想自己在育兒初期的經歷說:「我都忘了原本自己的樣子了!」對於已習慣完全掌控進度、時間規畫有條有理的她來說,那是一段自我認知的撞牆期。Linda表示,不斷壓縮工作時間、無法掌控的時間進度與看似很低的產值,使她在壓抑中懷疑自我價值,逐漸情緒化的個性也讓她察覺需要停下腳步、正視自己的需求。Linda 建議媽媽們一定要空出時間照顧自己的心情,無論花3分鐘點個蠟燭或用3小時上一堂多肉植栽課程都可以,「身體勞累是必然的,但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壓力的日子中發現自己的狀態、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減壓第2步:找到並享受喜歡的那些事情星和醫美集團共同創辦人子犬,同樣也曾經歷過事業、育兒、身體健康的三重壓力,如今,她重拾熟悉的畫筆,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享受屬於自己的創作時光。「我很喜歡不受任何人打擾、自己一個人的創作時間。」就像回到學生時期,只要專心畫畫的狀態,透過揮灑畫布、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情。減壓第3步:給自己一點信心 面對解決問題放棄高薪投入高風險創業圈的童顏有機童顏長潘思璇 CP ,在創業前也經歷過一段猶豫期,談到創業與育兒的衝突, CP表示,很多問題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難,大部分是自己侷限自己,「創業與生小孩從來不會是個單選題。」,遇到問題就尋求外援,無論請家人幫忙或花錢找保母,甚至是變更計畫時程,總有辦法可以解決。CP建議,平常可透過手作植栽或選購自己喜歡的飾品,當成送自己的禮物,享受收禮當下的愉悅,讓自己開心舒服後帶著自信繼續往前。【立即閱讀更多精選好文↘↘↘】。學習「拈花惹草」,三明治族為自己種一畝心田。防疫在家免焦慮 中醫師:按摩穴道鎮定心緒又助眠。「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9 癌症.癌友加油站
「我撐不下去了...」12年前罹卵巢癌 痛苦使她一度拒絕化療
走過幽谷 體驗、認識生命將關懷傳遞度過恐慌、憂鬱,12年前罹患卵巢癌的黃小姐,如今已是超過10年的HOPE關懷志工,大家都稱她玉桂姐,找回生命的新方向,為了幫助更多癌友,進修生死學、再進修社工系,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讓更多人因為她的愛更堅強。在卵巢癌下驚慌 沒有人真正理解2005年,健康檢查發現兩側良性卵巢囊腫,即便工作忙,也不忘持續追蹤,兩年後(2007年)發現囊腫變大,醫師建議摘除,以免繼續擴大恐引發腹膜炎,玉桂姐利用端午連假的四天動了手術,醫師說腫瘤顏色粉紅、應該是良性的,還是需要送化驗。術後一週回診,進入診間就看到醫師桌上的病歷「優先處理」,心頭一震,聽到醫師說檢驗結果 是惡性卵巢癌,頓時「空掉」,出了診間淚就不停,老公開車載她回家的路上,思緒一片混亂、感覺回家的路特別漫長,當晚無法入眠,整晚搜尋卵巢癌的資料,想到哪些可能該處理的事情,也開始寫遺書。當時國二的兒子很單純的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她抱著高中女兒哭。打給最好的朋友哭訴自己確診,朋友鼓勵她要勇敢,玉桂姐立即回說「我不勇敢、我不勇敢」! 卵巢癌的資訊不多,她查過資料發現治癒率不高,看到卵巢癌被稱為是寧靜的殺手,更是恐慌、恐懼。自己到台大醫院門診,想近一步了解治療的方式,內心沉重、緊張、擔心又頭痛,聽完醫師說明治療方式,需做全摘除手術時,反而腹痛、更加不安。後來到榮總詢問第二意見,護理師看見她不安的情緒,分享自己父親罹患腸癌的經驗、安慰玉桂姐,讓她安心許多。決定開始治療,打電話告知七十歲的母親,母女倆在電話線上兩頭哭,「不要擔心,我會陪你走完整個療程的」,媽媽用堅定語氣鼓勵她。從雲林到台北來回需要8小時車程,南上台北陪著她手術、照顧她住院12天及每次化療,也都不缺席。憂鬱孤單 讓她一度拒絕化療玉桂姐說,化療第三次之後,感受的自己情緒的變化,弟弟妹妹來探視。只覺得很煩,老公孩子上班上學,更覺得孤單、不安,無法待在家。朋友帶他出去走走,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看到人潮,更感覺不開心。總是不自覺掉眼淚,曾經連三天都無法闔眼,而到了醫院,醫師只能專注在醫療,也無法安慰她紛亂的情緒,「我撐不下去了…..」,她決定不再化療,醫師、媽媽極力的勸說「已經走到一半了…」。當被轉到精神科的門診等候時,更難過明明自己生病前,是一個獨立、有工作能力的主管,兼顧家庭、工作,醫師直接判定她得了憂鬱症,開情緒調整的藥物,經歷這段也才了解憂鬱症不是「想太多」,而是「心」也生病了,自己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救生圈,越是掙扎沉得越深。治療期間她注意力全放在化療上,無法做任何事,在年度日誌上過了一天、就畫掉一天日期,一直有收藏日誌習慣的他,不經意地丟掉那一年痛苦的日誌。對化療的恐懼,讓她在準備住院化療前兩天,就會感到擔心、害怕沒有食慾、但在媽媽的照顧、鼓勵下終於完成六次化療,加上認識一個乳癌病友,以過來人經驗分享並陪著她走過低潮,從成功案例獲得更大的支持力量。也因此治療結束後來到癌症希望基金會當關懷志工。認識生命、不再驚慌 助人成為進修的動力一開始在癌症陰影下,玉桂姐擔心死亡,「不知道人走了要去哪裡」?年紀還小的孩子該怎麼辦?在接觸宗教、靈性生活後,她試圖了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是必然的」! 而應該在活著的時候思考怎麼生活,慢慢不再害怕。隔年、2008年,玉桂姐發現復發,這一次,因為經驗、信仰,讓她「對治療沒有這麼驚慌」,不想讓媽媽勞累奔波,特別請了看護協助,「生病之後,感受到人的欲望可以那麼簡單」,就像在醫院病房時,可以出去外面曬曬太陽,是如此的滿足。兩次治療的過程,從手術到化療都一樣,但她的感受完全不同,也更明白,年輕時只有工作、一直往外求,生病之後開始往內心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在生計沒有影響下,她決定離職,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在基金會當關懷志工,十年期間沒有間斷,對她來說,跟病友互動,也是跟自己對話,只想更積極的生活,想做就去做!2011年她決定去圓夢,完成過去沒有念大學的遺憾,攻讀財務金融學系。因為在關懷助人的過程,感到自己的不足,進修輔大生死學,又到文化大學社工學系,修滿學分完成實習時數,她覺得以自己的經歷,再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在助人工作上更有關懷的力道。生病之前事事求完美,她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對自己要求很高,希望是個好媽媽、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一直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對她來說,生病讓她體會到「要照顧別人必須先回到自己,唯有先愛自己,把自己身體、心靈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家庭」。她肯定的說:「現在的我,生命更豐富、更完整,更有力量」! 「癌症領悟、生命禮物」影片
-
2020-04-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半夜下背疼痛 別誤認只是過勞
台南市安南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林峻邦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常在半夜或清晨出現下背疼痛,病患容易誤認是勞累或運動過度造成腰痠背痛、坐骨神經痛,以致延誤就醫,需要特別注意。林峻邦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到40歲,男女比約3比1,病患常有家族病史,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免疫性疾病,與類風溼關節炎類似,病人體內抗體會攻擊自身組織,影響脊椎及周邊關節活動。他說,初期症狀為下背部、臀部及髖部呈間歇性鈍痛,合併晨間下背脊椎僵硬,易因僵硬造成彎腰、頸部轉動困難。嚴重的病人關節及肌腱韌帶會鈣化僵硬,讓脊椎失去柔軟度而形如竹竿,早年被稱為「竹竿病」。林峻邦說,僵直性脊椎炎屬於中醫的「痹症」,又叫骨痹或竹節風。中醫認為其病因是內在身體虧虛、肝腎精血不足,外來風寒濕邪入侵人體而引發的疾病,常熬夜及上大夜班工作都是「幕後黑手」。林峻邦指出,中醫辨症治療可分成腎虛型、邪鬱化熱型、痹阻肢節型等3類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針灸也是不錯選擇。目前治療以減輕疼痛為主,最終還是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適合運動包括游泳、瑜伽及柔軟操,可伸展關節又不增關節負擔,盡量避免長時間維持同姿勢不動;睡眠時選擇較硬的床板,枕頭勿太高,睡前可熱敷下背部,減少腰部肌肉緊繃僵硬,也可請醫師轉介復健師教導合適腰背部復健活動。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卵巢癌患者該怎麼選醫師?可優先考慮婦癌專科醫師
卵巢癌的發生曲線相較其他癌症緩和,但因不易早期發現而被稱為「沉默殺手」。有鑑於此,婦產科醫師提醒,年過40歲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四分之三 屬上皮性細胞癌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說,卵巢專司生育,每月排卵的同時會引起大量上皮發炎反應,長期的發炎反應與長期的基因病變累積,可能使部分細胞漸漸癌化。因此,女性如果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而讓卵巢長期勞累工作,或者隨著年齡漸長累積較多發炎反應與基因病變,罹患卵巢癌的風險便會隨之提升。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主任趙安琪說,不同來源的癌化細胞可能演變為不同組織型態的惡性腫瘤,其中,漿液性腺癌源於輸卵管內細胞癌化再轉至卵巢,黏液性腺癌與腸道細胞有關,子宮內膜樣瘤及明亮細胞癌則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發生率變化小 推估與環境關係不大衛福部國健署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惡性腫瘤)發生率與死亡率排名均位居女性第七位。不過,健保數據顯示,近五年卵巢癌的發生率看似持平且無明顯年輕化趨勢。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衛福部立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說,許多癌症伴隨大環境變化而增加,像是肺癌可能因空氣汙染、乳癌與子宮內膜癌因塑化劑暴露而使發生率上升,但卵巢癌發生率相對穩定,原因不明,或許它的發生與大環境較無直接相關。卵巢癌發生率未明顯增加,但同時,它也沒有好的早期篩檢工具,早期病人不易自覺,往往等到腹部有症狀才輾轉就醫。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我國104年至108年的主診斷為卵巢癌的患者所執行的檢驗檢查,以血液檢查腫瘤指數CA-125為最大宗,108年檢查件數總計25546件;其次為婦科超音波與陰道超音波以及電腦斷層,分別為7710件與6779件。腫瘤指數CA-125 準確率不高賴鴻政說,婦科的腹部超音波與陰道超音波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工具,這兩種工具利用聲波與回聲原理偵測病灶,再透過儀器轉換成影像供醫事人員作為診斷參考。如果發現異常腫瘤,一般會追加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A-125。不過CA-125數值高或低的可能性多元,女性正值排卵期、罹患子宮內膜異位或卵巢癌時的數值可能升高,但卵巢癌患者測得的數值未必高,據統計,高達七成的早期患者測得的數值不高,即使是第三期以上患者,也有近半數人的數值不高。40歲以上 每年一次婦科超音波臨床上經常輔以電腦斷層檢查,評估癌細胞是否轉移至淋巴結與腹腔各處。少部分醫師會使用杜普勒超音波,藉由聲波檢視血管流速與阻力,惡性腫瘤新生血管往往阻力較小。少部分醫師會透過腹腔鏡進到肚內確認病灶與切片。賴鴻政表示,健保數據顯示,高達八成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年紀在40歲以上,因此年過40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婦科超音波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怎麼選醫師?婦癌醫學會專科醫師 可優先考慮卵巢癌治療該怎麼選擇醫院與醫師?根據健保署資料,六成五的民眾選擇赴醫學中心進行手術,三成民眾選擇區域醫院,僅有百分之四選擇地區醫院。接受化學治療時,七成一的民眾選擇醫學中心,二成八選擇區域醫院,約百分之三選擇地區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時,六成八的人選擇醫學中心,兩成九選擇區域醫院,約百分之四選擇地區醫院。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建議,卵巢癌患者選擇手術醫師時,可優先選擇婦癌醫學會專科醫師。在考慮作傳統剖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時,可諮詢擅長同樣術式的另位醫師意見,綜合評估再作最後決定。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補充,病人與醫師互動的感覺也相當重要,「感覺有緣、氣味相投最好」。另外,部分醫院有提供跨院合作,雙和醫院就針對部分居住較遠的卵巢癌患者,將其術後化療期間的追蹤交由其他地區醫師執行,血液檢查結果再回傳給主治醫師,如此有助減少患者舟車勞頓。不過趙安琪認為,卵巢癌復發率高,患者選定主治醫師後,盡量全程跟著該名醫師接受治療,如此醫師較能掌握患者病況,適時提供適切治療方式。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一場喪事要花費多少錢?」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生命的誕生是件喜事,人們早早就計畫迎接;生命老去,卻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事,也因為不希望它發生,就更別談預做準備。但人生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事,即使再不情願,最終還是被時間之手推向面對。「萬一發生該怎麼辦?」橘世代周報訪談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及殯葬業者,並參考「台灣殯葬資訊網」,提供實務經驗給民眾。Q1:有備無患的第1步/怎麼選擇葬儀社?A:1.口碑是最真實的廣告,可詢問曾有喪親經驗的友人或同事,有無值得推薦的業者。2.如果有,建議再到店面查訪。查訪時,若是有兄弟姊妹最好一同前往,避免家庭成員萬一有不同意見,引起爭執。3.如果沒有推薦的對象,建議可上縣市政府網站查詢,以台北市及新北市為例,都有評鑑優良的業者名單。可選定二、三家比較,同樣建議約家人一同前往。Q2:有備無患的第2步/選定後可做哪些事?A:1.留下業者聯絡窗口的手機,為避免萬一聯絡不上,最好能有第2順位窗口。2.如果是在醫院,當患者走到生命尾聲時,通常醫院會告知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此時即可與業者聯絡,讓業者知道要隨時待命。3.由於民間習俗認為應壽終正寢,有些民眾會把當事人接回家中,建議此時即可和業者聯絡,請業者協助返家的後事。4.習俗上往生後要淨身更衣,若是年邁長輩,建議可先準備夀衣,在淨身後更換;如果不想這麼講究,可準備往生者所喜愛的衣物。Q3:有備無患的第3步/這天來到時要做哪些事?A:1.申請死亡證明書。(10份,申請火化、埋葬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2.立即聯絡業者。如果是在醫院往生,院方會將大體移到往生室,請切記在業者還未到達前,如有其他殯葬業者前來,最好立即表明已找妥業者,避免發生類似小陳的狀況(小陳案例故事)。3.準備一些零錢,放在亡者的手中或其他貼身處,也就是民間通稱的「手尾錢」,習俗上認為留給子孫的手尾錢有助子孫「發家」。4.民間傳說往生後要助念8小時,天主教、基督教等另有不同儀式,如果往生者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可安排家人、親友輪流助念,避免個人太勞累。5.當前面這些事情處理完時,別忘了住所成了喪宅,習俗上,為讓鄰居「趨吉避凶」,可在鄰居門旁貼張小紅紙,不過現今也有許多人不再講究這點,要不要做?可自行衡量。Q4:有備無患的第4步/這天之前,還要注意哪些事?A:1.如果可能,最好在亡者生前,就先清楚了解他的所有資產及負債。2.現在的生活離不開密碼,為了避免被詐及盜領,許多家庭甚至夫妻都不清楚,如果可能,建議能先知道,日後處理遺產可省不少麻煩。Q5:有備無患的第5步/一場喪事要花費多少錢?A:目前一般台灣民眾的治喪費用,約在30餘萬元左右。其中包括喪禮的費用約20萬元上下,以及靈骨塔位的費用約10萬元上下。這僅是一個參考數字,會依喪禮的禮儀內容、物品、式場規模等,有很大的增減空間。一般喪葬費用的參考價格可參見「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 【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6 科別.腦部.神經
「公主病」作怪 痛會跑來跑去
「我的肩頸痠痛已經好久了,時好時壞的,有時候痛脖子,又有時候痛背部,很多時候腰背也會跟著痠痛」,一名中年婦人門診向醫師抱怨,大多是痠軟疼痛,也會有抽痛甚至抽筋,痛會跑來跑去,睡不好時痠痛特別明顯,做事或運動的時候好像都不見了或剛睡醒比較痠痛,動一動就會比較好。苗栗頭份為恭醫院中醫部醫師彭柏翰診斷很可能是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上身,公主病好發於女性,表現多樣化,沒有明確特定治療藥物研究,中醫治療提供針灸、按摩等選擇。彭柏翰說,客家話諺語「食得、做得、尞毋得」,就是描述公主病的困擾,往往日常活動不會感到不舒服,或者即便有不適感,活動後疼痛就消失,當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或壓力過大等身體狀況不好時, 痠痛就會特別明顯,也有人稱「現代人的文明病」。公主病痛點在肩背、頸部、手臂、腰臀或膝蓋,與關節炎、肌肉韌帶發炎最大不同,外觀不會有明顯的紅腫,此外,天氣變化、工作或環境壓力大、睡眠障礙等狀況發生,疼痛會更加明顯,熱敷、泡溫泉、運動可以改善疼痛,但過陣子疼痛再度復發。彭柏翰指出,中醫的治療提供許多選擇,包括運動、針灸、按摩和拔罐,會依不同症狀調整治療方式,也有運用雷射與中醫穴位的結合,發展出另一套治療選擇。
-
2020-03-28 科別.泌尿腎臟
尿尿有泡沫,正常嗎?中醫教你用食療這樣調
正常尿液的顏色為淡黃色或者無色,一般沒有泡沫。有時候,人們會發現自己尿液出現泡沫。一般而言,人體出現泡沫尿的原因比較多,可能是急性腎炎、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等疾病所導致的尿蛋白引起。此外,尿中有泡沫也可能是飲食辛辣,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甚至長時間精神緊張等所致。中醫認為,飲食不節,起居失常都會損傷脾胃,導致濕濁內停,影響尿液的性狀。對於一些非疾病導致的泡沫尿,常分為濕熱、寒濕、脾虛和腎虛等類型。如果是濕熱型,常有口舌乾燥,可伴心煩、喝水增多、大便幹結及尿液色黃等表現。如果是寒濕型,會有口淡、食欲下降、困倦乏力、大便稀且次數偏多、尿液色不黃等症狀。如果是脾虛型,多有肢體怕冷、食欲下降、腹部脹滿、大便稀爛、尿液色偏淡。如果是腎虛型,多有全身怕冷、腰膝酸軟、大便稀爛、夜尿增多等不適。但有時會有兩個或三個類型同時出現的情況。比如脾腎虧虛,伴有寒濕內停,就包含了脾虛、腎虛和寒濕三個類型,需要找中醫師進行辨別。對於非疾病引起的泡沫尿,如果是飲食引起,則需要調節飲食。如果是長期勞累引起,則需要加強休息。如果是睡眠不足或者長時間精神緊張引起,則需要調節睡眠和舒緩壓力。在這個基礎上,配合一些食療,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濕熱型:綿茵陳15克、薏米30克、槐花15克,豬骨適量,煲湯調理;或用白茅根30克,茯苓15克,薏米30克,加水500毫升,煲水代茶飲,每天2次~3次。寒濕型:茯苓15克,陳皮5克,白扁豆15克,米適量,煲粥調理;或淮山30克,砂仁6克,紫蘇葉5克,加水250毫升,煲水代茶飲,每天2次~3次。脾虛型:黨參15克,黃芪15克,陳皮5克,白術15克,瘦肉適量,煲湯調理。腎虛型:巴戟天15克,金櫻子15克,芡實15克,加水250毫升,每天1次;或杜仲15克,熟地15克,芡實15克,瘦肉適量,煲湯調理。
-
2020-03-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市售感冒藥無法縮短病程 藥師:5種人不建議自行服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發燒、咳嗽、喉嚨痛,這些是常見的上呼吸道症狀,但不管是感冒或流感,都有這些不適症狀,讓許多患者搞不清楚自己是罹患哪一種疾病。藥師提醒,若持續發燒、全身性肌肉痠痛就是流感典型症狀,務必積極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陳鳴翰表示,感冒係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症狀為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通常5至7天就會痊癒。至於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進展快速,症狀更厲害,包括頭痛、持續性高燒、全身性肌肉酸痛或導致嚴重併發症,必須儘速就醫,否則恐有致命危機。感冒為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大部分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指示藥,常見類別為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成分大同小異,通常只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陳鳴翰說,市售感冒藥只能症狀治療,內含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持續服用感冒藥,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的可能,應及早就醫。至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如有感冒症狀,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部分感冒成藥則特別標示鼻炎或止咳,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陳鳴翰建議,挑選市售感冒藥品時,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並提出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乍暖還寒咳不停? 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還是感冒? 教你用2線索簡單分辨
-
2020-03-20 科別.心臟血管
喝咖啡、過勞會誘發心悸?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濃茶會覺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有些人會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或意外事件的外力驚嚇,出現心跳過動的現象也有些人會因情緒不佳、過度疲勞,而覺得心中悸動,無法自主,這些都屬於傳統中醫或現代醫學所謂「心悸」的範疇。什麼是「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主要包括驚悸與怔忡,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驚悸常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主要是內因所致,自覺心中驚惕,勞累過度時特別容易發作,病情較為深重,驚悸日久可能發展成為怔忡。黃碧松說明,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律不整、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表現。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且不由自主。從心悸的各種不同證候看,黃碧松分析如下幾種:1、心氣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精神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常用的中藥以四參復脈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加黃耆與養心湯為主。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藥如歸脾湯、聖愈湯等。3、心陽不振:會心悸胸悶,呼吸氣息短促,面色蒼白,身體四肢冰冷,冒汗且無力,舌苔淡白。適用瓜蔞薤白白酒渴和硃砂安神丸合方。4、心血瘀阻:會心悸不安且胸悶不適,不時心痛發作,或是出現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質紫暗或瘀斑此證候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適用中藥為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補陽還五湯。5、心神不寧、心無所主:會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適用中藥為甘麥大棗湯。6、痰擾心神: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痰多又口苦。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還有滌痰湯。7、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會心悸症忡,臉色蒼白,疲乏無力,動一動就會覺得喘,身體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腫現象,舌體胖大。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適用的中藥為真武湯、補骨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8、心腎陽虛:心悸、呼吸氣息短促、冒汗、心胸悶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無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多見於心功能不全。適用中藥為桂附八味丸、右歸丸、右歸飲、參附湯。9、心腎陰虛:心悸、心煩,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睡得少卻多夢,頭暈耳鳴,兩頰顴骨處發紅,潮熱盜汗,半夜覺得口渴,尿色黃而大便乾,腰膝覺得痠軟,舌紅苔少。適用中藥為左歸丸和黃連阿膠湯合方。10、真陰虧損、虛陽浮越:心悸怔忡,煩躁悶動,潮熱盜汗、口乾舌燥、手足顫抖或濡動,偶有暈厥現象,精神萎頓或神情躁擾,覺得焦慮、恐懼。適用中藥為大定風珠與大劑量的生脈散。11、氣虛陽脫:此為重症,面色慘白,額頭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兩眼向上看,神識昏蒙,四肢抽搐,氣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發作,歷久不消,應迅速送往急診室搶救。適合的中藥為參附龍牡湯、參附湯、獨參湯。不過,黃碧松強調,應由專業醫師針對證候診斷處方,患者不宜擅自濫用,但可自行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並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菸、酒等刺激物。而若是藥物引起的心悸問題,則須和主治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最重要的是,平日應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緒影響,並減少心悸的發作,加上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都是適合心悸患者的運動,有助於強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作。延伸閱讀: 常心悸會得心臟病? 出現這種狀況千萬別不理 睡滿8小時還是累? 有這「症頭」代表你已經過勞了 
-
2020-03-20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新陳代謝醫師 未料39歲得第一型糖尿病
口述/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我是新陳代謝科醫師,沒想到在39歲時會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確診時的確感到很驚訝,但也很感恩,因為我懂得糖尿病,若是其他人罹患了糖尿病,還真的會不知所措。」我是晚發型第一型糖尿病,可能是當時的工作與家庭生活過於忙碌,導致身體免疫力改變,因而發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第一型糖尿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很少會有遺傳,家裡並沒有任何人罹患糖尿病,但我在35歲到39歲期間,在醫院的工作非常忙碌,先生是眼科醫師,又剛好外調台中榮總,必須一人帶三個小孩,且最小小孩才剛生,因此可能是過分勞累造成免疫力變差,進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回憶起33年前發病之初,我出現了標準第一型糖尿病症狀,在發病前三周,曾感覺身體不舒服,肚子隱隱作痛;生病前二周,則明顯沒有體力。在被確診那天,我在基隆長庚醫院看門診,整天完全沒體力,以為感冒了,一天都沒吃東西,還跑到急診打了一瓶點滴,未料打完後竟然吐了。沒辦法開車回家,只好請住院醫師幫忙開車載我回家,卻是不斷上廁所、多尿,我還和住院醫師說:「整天沒吃東西,尿還這麼多,會不會是糖尿病?」結果真的說中了。用「秤」精密計算飲食我在急診處一驗血糖值在380mg/dL以上,尿裡酮酸強烈反映,確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當晚就住院治療了。「發病過程很意外,家裡並沒有人罹患糖尿病,沒想到39歲竟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真的很shock!」當時因為要調胰島素注射劑量,我住院二周才出院,出院在家休息一個月,除了繼續調胰島素劑量外,我積極學習「飲食控制」。吃東西斤斤計較,用「秤」精密計算飲食,吃飯時要秤吃多少的飯?飯多重?蛋白質的肉類魚蛋豆腐的量加在一起秤有多重?唯有蔬菜不秤,其他依營養師告知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個月後回醫院上班就不用秤了,用眼睛看就知道大概吃多少分量了。常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所以我的糖尿病飲食控制觀念很正確,我常會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我的血糖控制不能說有100分,以糖化血色素(HbA1C)來說,90至95分是有的。目前糖化血色素在6.7%、6.8%左右,而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是以7%為標準,我都不會超標,一直維持在6.5%至7%之間,因為是第一型糖尿病,血糖變化性比較大,也沒辦法控制到6%至6.5%。第一型糖尿病人必須好好調控胰島素,我在民國77年生病,78年間就有多次胰島素注射概念進來台灣,我是全台灣用多次胰島素注射的第一人,且用胰島素筆注射相當方便。在門診中,常遇到病人不敢打胰島素,我會當場拿出我隨身帶的胰島素針示範扎針,他們看到我輕鬆注射也就接受了。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正常人胰島素分泌,從早到晚不吃東西都要有一個基礎胰島素,所以一天打很多次的人一定要注射基礎胰島素。除了注射基礎胰島素外,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基礎胰島素的打法可以一天打一次或兩次,我是每天早晚各打一次,但如果我晚上游泳回到家裡才打針,晚上的基礎胰島素劑量就會減少,若是照平常劑量注射的話,半夜就易發生低血糖。糖尿病人飲食控制很重要。首要學習飲食量的控制,例如吃什麼食物是熱量少的或是零卡,也很鼓勵病人喝清湯例如蔬菜蛋花湯,第一型糖尿病人可吃瘦肉,海鮮則建議吃油少或沒膽固醇的魚和海參,少吃膽固醇高的蝦蟹。一有低血糖就吃方糖因為用藥問題,第一型糖尿病人容易發生低血糖問題,必須嚴格測血糖,我一天會測7、8次血糖,但過去一個月平均會發生5、6次半夜低血糖狀況,現在因有新的胰島素推出,已很少發生低血糖了。「我隨身都會攜帶方糖,只要一有低血糖時,立即吃下方糖,曾有一次連續吃下10顆方糖,5分鐘後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因此,我都會請糖友隨身帶著方糖或糖水,以備低血糖的發生之需。現職:●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顧問級主治醫師年齡:72歲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專長:●糖尿病及合併症●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細胞學●骨質疏鬆症 ●各種內分泌疾病經歷:●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問卷】請分享您的「控糖故事」載入中…
-
2020-03-18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平台/逐步打造更安全的醫療環境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反思,促成我們邀請一位國外研究所剛完成學業、回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年輕醫師,就如何打造安全的醫療環境提出看法。最後也回顧2003 年SARS對台灣醫學教育的影響,呼籲台灣醫學教育應該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讓醫學生勇於發問質疑,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良醫。醫療所為何事,儘管各家說法不同,但增進病患福祉,應該是各方都可以同意的最大公約數。而該如何更好地增進病患福祉,正是臨床工作者、研究人員,以及教育者不停探問的問題。舉例而言,透過在醫療的每個環節都留心注意病人安全,能提升醫療品質,進而直接或間接增進病患的福祉。談到病人安全,最容易被想到的是「標準作業程序」(SOP),例如發放藥物前的「三讀五對」,或是手術前的「暫停」(time out)機制等等。然而近年來,大家發現雖然有了SOP,但似乎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橫亙於眼前,因而針對醫療品質的研究,也逐漸開始聚焦於如何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其具體內涵,包括良性的組織文化、合理的工時政策,以及支持性的管理階層等等。這讓我想起,從醫學生時期的學習、見習、實習,到畢業後投身醫療工作,總有某些時刻,會讓人不禁捫心自問:「這樣真的好嗎?」記得有次參與一場手術,主刀者是一位脾氣火爆、常讓旁人繃緊神經的醫師,而我則是手術台上地位最低、資歷最淺者。在手術尾聲,即將要縫合體腔之際,我見到似乎有塊紗布還沒有取出,然而該醫師已經開始進行縫合,當下的我卻一聲也不敢吭。直到護理師一面清點紗布時發現數量不對,及時提醒,主刀醫師才回過頭去取出那塊迷航的紗布。幸好事後並沒有什麼不良的結果產生。套一句卡通《飛天小女警》的台詞,一天又平安的過去了。時至今日,我還是時常想起當時的情景,懊惱著、也思考著當下為何沒有辦法做出即時的提醒。事後回想起來,或許有幾個原因:我是最低階者,不敢質疑師長;我的經驗最淺,其實也不太確定是不是真的看到了,經驗資深的師長應該不太會犯錯吧!是工作太勞累,讓手術台上的成員一時都閃神,沒能留心到眼前的狀況。多虧有SOP,才能順利避免錯誤的發生。然而差點發生錯誤,代表一定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與可能。其實,這樣的案例絕非偶然。知名醫療人類學家與精神科醫師凱博文(Arthur Kleinman)在他的名著《道德的重量》(What Really Matters)一書中,曾經寫過自己的故事。在1967年,他在耶魯大學教學醫院實習,當時負責照顧一位罕見肝臟疾病的少年。那位少年剛過世不久,某位資深教授便立刻要求詢問家屬是否能進行驗屍以供研究,想當然爾,教授的要求遭到拒絕。但教授卻轉而命令凱博文,要他趁家屬不注意,拿針去採樣少年的肝臟樣本。在後續的臨床病理討論會上,教授還大力誇耀凱博文的作為,讓他深感羞愧,即使數十年後依然如此。當然,我要說的並不是可能發生的醫療過失與明明白白罔顧倫理的作為,兩者可以相提並論,而是要提出,醫療現場或許有某些氛圍,讓人不能言,也不敢言。這樣帶來的後果,或許與增進病患福祉的初衷,反而是背道而馳。其實,至少就著名期刊而言,已經開始有了反思。舉例來說,《美國醫學會雜誌:外科學》(JAMA Surgery)2019年6月曾刊登Cooper等人的研究,指出參與研究的外科醫師,若同儕回報有較多不專業行為(unprofessional behavior)者,其患者有較高的內外科併發症風險。該雜誌同期的邀稿評論更以「外科社群變革的時機到了:推動專業素養作為#MeToo 2.0」為標題,指出不良的工作環境,或許就跟#MeToo運動試圖改變的權力結構那樣,需要受到重視與處理。最後,也容許我再分享一個自己的個人經驗。當我剛從美國唸書回來,重返臨床崗位時,其實一開始有著諸多的不習慣。當然,或許對於臨床流程較生疏、知識需要迎頭趕上、環境較陌生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但另外也有一點最大的區別是,我似乎要花比較多的心力在揣摩、猜測與了解各種或明或暗的規則,有時仍難免會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小心說錯或做錯了什麼。不過,隨著近年來思潮的轉變,或許人們對於醫療品質的重視,已經到了足以慢慢處理某些更幽微、範圍更廣大的議題的程度。就連在COVID-19疫情蔓延的當下,醫療人員口罩不足、出國限制合理與否等議題都能透過工會或使用臉書等自媒體即時反映,我認為,打造更安全的醫療環境(無論心理上或物理上皆然),以增進病患福祉,不會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可以逐步落實的理想。
-
2020-03-11 橘世代.時尚橘
陶晶瑩步入半百「保養之道」 寧不賺錢也要早睡
陶晶瑩今年步入半百,外型卻始終年輕,談到如何保養,她說,規律的作息和大量運動,外加興趣嗜好可寄託,「我喜歡這樣享受人生。」最她想在院子弄一個窯,烤麵包兼作手拉胚。陶晶瑩早年曾因猛爆性肝炎住進加護病房,出院後從此小心翼翼過生活。肝病最怕勞累,演藝圈多半過夜生活,但她堅守每天10點就上床的習慣,多年如一日,兩個小孩也跟著媽媽一起習慣這個節奏。一般綜藝節目錄影常會到半夜,之前她主持「大學生了沒」,一次進棚錄5集,為了讓身體休息,甚至跟製作單位要求最後1集找人代班,她可以提早收工回家,休息之外並好好跟家人相處。陶晶瑩也重視運動,每天一定跟小孩在家打桌球,若沒下雨,則到戶外打網球。如果到外地旅行,例如前陣子去日月潭,一家人租自行車環湖,小孩租電動車,她租人力車,「一天下來騎了6公里。」她和李李仁常安排全家到巴里島旅行,每次住進飯店,就會充分利用泳池,「從早游到晚,說真的,我不是個健身狂,每次游完,我都會再犒賞自己,想說今天來吃點什麼,不能累到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就寄情興趣,之前曾在家裡用鋁薄紙利用太陽能烤肉,最近還想在院子弄一個窯,一方面做手拉胚,另一方面還可以烤麵包,她笑說,「李仁沒答應,但我很想,所以還在協商階段,你想想,升起火,溫度不高時先把麵包烤好,再升高弄作品,一舉兩得,多好。」【凍齡明星保養特輯↘↘↘】。52歲萬芳完全凍齡 保養最在乎「心」訣。自帶光芒的美麗祕訣 丁寧:「相由心生,內在的狀態會顯示在臉上」。完全不運動照樣凍齡 52歲田麗享受單身鄉村生活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6 科別.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不只會胸悶!男女病發前兆,這些地方不一樣
天冷是心肌梗塞好發因子,除了要做好保暖措施,更要留意心肌梗塞徵兆。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指出,症狀不只有常見的胸悶,男女症狀會有明顯不同,特別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手麻、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天冷慢性病就診率增 外出需注意添衣保暖這幾天氣溫又驟降,王英偉署長提醒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做好保暖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在冷氣團來襲時,要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每當天氣一變冷,心血管疾病就診病人就會增加,提醒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不能間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及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手麻、背痛別輕忽 女性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國健署指出,女性發生心臟疾病的症狀,相較於男性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心肌梗塞,女性會出現噁心、手麻、呼吸不順及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同於男性胸悶的典型症狀,常被誤以為太勞累而輕忽;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應即早就醫。另外,要注意中風症狀,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何一個症狀發生,記下時間點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 戴口罩勤洗手減少感染此外,一般民眾也要注意保暖以避免感冒,減少進出醫院頻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加強防護措施,減少感染風險。
-
2020-02-12 新聞.健康知識+
三高、慢性病疾患天冷注意! 11項保命絕招要牢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平時喜歡在清晨健走,就愛和太陽公公比賽誰比較早出門運動。當冬天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一出門那股冷颼颼寒風吹來,直接刺入骨裡,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常常不禁打起哆嗦來,但他們總覺得忍過去就好了,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於追求健康而勤於運動的叔叔、阿姨來說,其實非常危險。當寒流來襲,氣溫在14°C以下,往往還會伴隨空氣濕度變低,天冷、活動少,飲水量往往會減少,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液循環就變得緩慢,血壓容易呈現不穩定狀態,這樣的現象會使血管內的血液凝固機會上升,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之急性發作。根據每年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尤其有三高的慢性疾病、心血管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依衛生福利部統計104年十大死因,第二名就是心臟疾病。寒流來襲時,提醒三高患者,氣候變化容易引發心臟血管意外發生,呼籲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一般而言,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冬季偏高,因此降壓藥的劑量在冬季、夏季是有差別的,所以在冬季當您的血壓出現較大的波動,例如開始經常收縮壓持續升高在20毫米汞柱以上,必要時應回診,讓醫師看過您量測的血壓數值變化,適當的調整降壓藥。冷氣團來襲期間,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心悸厲害、莫名原因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異常的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若是居家有醫囑開立的「救心」(也就是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在送醫前,可先依醫師指示方式使用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後立即就醫。彰基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陳淑麗表示,秋冬環境溫度變化,要多加注意的事項,有下列11個重點需要注意,才能保護自我健康。1.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血糖,有慢性病個案,請務必遵守醫囑規律服用藥物,不可擅自暫停藥物或增加用藥劑量。血壓波動變大時,應更落實量測、記錄,並提前回診讓醫師依照您血糖、血壓數值變化,調整您的血壓、血糖藥物。2.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如:健康飲食、減少鹽分攝取、不抽菸、節制飲酒、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避免疾病控制不佳,引起心血管併發症。3.冠心病、心絞痛等個案,在寒冷的冬季或遇到冷空氣的刺激,首要請做好避免傳染到感冒上身,尤其是流感,常常引發嚴重併發症,所以流感疫苗的施打請一定要配合。4.用餐過度飽食或飲酒較多後,可能誘發心臟疾病發作,因此建議進食量大約8分飽即可。5.心臟病或中風在早晨發作的機率特別高,因為早晨氣溫較低,血管會收縮來保存身體熱量。在秋冬季節,年長者和慢性病個案,應避免在早晨外出進行運動鍛鍊,最好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或改成傍晚時段再運動。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也不宜運動,並建議不要單獨運動,應該揪伴一起運動。6.寒流來臨時要降低運動強度,平時跑馬拉松就改成健走。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工作,可以暖身5~10分鐘再開始健走,運動中穿著保暖通風的衣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運動中有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厲害、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7.適度釋放壓力;要避免過於長時間勞累,晚上足夠睡眠至少6小時,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等。8.臨床實證研究顯示,膽固醇控制好,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建議年過40 歲者,定期健康檢查並追蹤異常血脂數字,三高個案和本身體質偏向高血脂者,建議積極就診,請醫師評估是否需服用降血脂藥來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9.冬季氣候乾燥又身體皮膚減少排汗,有些人嫌如廁解尿頻繁而較少喝水,部份老人家對口渴的感覺變差也較少攝取水分,也會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所以要適度增加水分,簡易換算一天飲水量=體重(公斤)x30C.C.=一天建議飲水總量。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應攝取1800 C.C.水分,有額外流汗、水份體液流失情況,應適度再增加飲水量。10.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設法減輕體重,世界衛生組織計算標準體重之方法:身高(m)×身高(m)×22=標準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11.冬天泡湯是最舒服的,建議飯前、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酒後更不要泡溫泉,心血管個案請泡湯不宜超過心臟,因為溫泉的水溫會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末梢血管擴張後造成大腦的血液循環變少,容易引發中風風險。(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流感來勢洶洶! 除了戴口罩還有7件事更不得馬虎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
2020-02-04 橘世代.健康橘
陰道分泌物變色? 熟齡女性最常患這種疾病
陰道分泌物外觀是身體密碼之一,中醫師表示,40至60歲左右的熟齡女性經常發生分泌物量少,有的呈黃綠色且伴隨有搔癢情形,這是因為接近更年期、黃體素與雌激素慢慢下降,造成陰道乾澀,且脆弱的陰道壁在此時特別容易感染,才會讓分泌物產生色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陰道分泌物外觀反映身體健康,正常外觀如蛋清,量少且不臭不癢,排卵期前後可能量變大且較濃稠,異常時均應就醫接受評估。一般來說,如果分泌物清稀如水且量多,屬於較濕的體質,主要源於勞累、憂鬱、思慮多、環境潮濕等,導致脾氣虛、肝氣鬱、濕熱之氣入侵。如果除了上述症狀,同時還有腰痠、怕冷、糞便稀、手腳冰冷等症狀,可能反映腎虛,腎虛的人腸胃功能不佳,容易腹脹或消化不良,以及體內水濕代謝功能差而常有虛胖現象。如果陰道分泌物呈豆渣狀且陰部搔癢,屬濕鬱化熱的體質,常見源於久坐缺乏運動、愛吃生冷食物、免疫力低落等導致脾虛與水分運化差,加上作息不調等因素產生虛火,現代醫學檢驗大多會發現黴菌等感染。如果分泌物已偏黃綠色、有異味就屬陰道炎,發炎持續擴大可能釀成骨盆腔炎,會合併腹痛與下墜感。如果分泌物顏色呈綠或灰白、有泡沫、搔癢難耐,現代醫學檢驗可能發現滴蟲感染。如果陰道分泌物含有血絲、有異味、甚至有發燒,同時口部乾燥、陰部乾燥、五心煩熱等症狀,屬陰虛溼熱的體質,可能已發生子宮頸感染發炎。如果分泌物多且有膿血、患者極虛弱,要警覺可能與婦科癌症有關。吳宛容表示,患者除了藉由藥物調整體質,平日應注意穿著寬鬆透氣的衣褲、勤換內褲,且不建議使用護墊,以避免細菌與霉菌滋長;飲食方面應盡量避免冷飲、生冷及甜膩的食品,以免傷脾而形成濕熱體質,另應避免辛辣油炸食品,以避免助熱生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30 科別.精神.身心
收假症候群退散 來做春節收心操
年假將盡,過了閒散的年假時光以及享受團圓氛圍外,在長假後如何重回日常作息的調適也是相當重要的。「收假症候群」可能產生的原因包括:放鬆的作息無法回復緊繃的節奏、因連假累積更多的工作內容、來年的新人事或新目標等挑戰。收假症候群3徵兆我們可以花些時間檢視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人際關係、家庭生活,以及過去因應壓力的方式等,回想下曾經是否有出現收假症候群的徵兆或困擾:一、觀察自己的情緒狀態曾是否覺得當假期步入尾聲時,會出現焦慮、心情低落、容易生氣、對將來感到悲觀、喪失快樂的感受,或是逐漸減弱的熱情與好奇心。二、為了應付壓力出現過度補償的行為,例如過度飲食、大量購物、為了娛樂活動而熬夜、或是以大量睡眠時間占據整個休息日等,這些補償行為雖然可以一時轉移注意力,但後續再面對日常壓力時可能更惡化心理狀態或降低原本該有的表現。三、即使在假期間心思仍離不開工作,時常擔心手機或視訊有工作相關信息,甚至為此更改或中斷原本假期的規劃。5方法 幫你收心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或面對惱人的「收假症候群」呢?1.平時養成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避免菸酒、以及定期運動的習慣。放假期間莫把放鬆當放縱的藉口,大魚大肉及熬夜娛樂,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及睡眠失調等風險,建議收假前一兩天調整睡眠時間加上清淡飲食,讓自己能接軌收假後的作息節奏。2.練習靜心、調節呼吸、伸展肢體等方式,可以沉澱我們的焦慮情緒,產生正向的意念。合理的規劃新年計畫,在精神元氣飽滿的狀態下我們更容易完成想要的目標。3.覺察自身的人際關係狀態,在春節連假帶來的是團聚的喜悅還是應付人情世故的高壓力?若是後者可能需要給自己額外喘息的空間,否則更容易累積勞累或心理疲乏到收假之後。4.在收假前後可以先從簡單的清理環境和先從容易的事情做起,整潔乾淨的環境可讓自己有煥然一新及擺脫沉痾雜物的清爽感,容易的工作起頭可以讓自身建立信心,減少挫折感。5.若是心理或生活上困擾出現在假期中或是收假後的時段,並且相關困擾的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或工作品質時,建議尋求專業身心醫療管道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
2020-01-25 新聞.生命智慧
「母住院72天賣了2棟房」健康沒病才是最大的不動產
昨天,朋友發微信說:「我媽走了,最後還是沒治好。」因為腦溢血,兩個月前,朋友的媽媽住進了ICU。在ICU裡,用上呼吸機、營養液、看護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連個聲響都沒有聽到。醫生說,至於活多久,就看你們準備了多少錢。為此,朋友把家鄉的兩套房都賣了,準備把全部家當都拿來給母親治病。但住了72天、賣了2套房、花費人民幣130多萬(約新台幣590萬),阿姨還是走了。朋友說,直到面臨了生老病死,才知道健康有多貴!「房子沒了可以再買,但健康沒了,卻沒法用房子換。」這就是現實,哪怕醫學技術再發達,你再有錢,健康沒了就很難找得回來。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房子是人生最大的不動產,為了房子就拼命努力賺錢。可是,沒有人想過,最貴的是健康,它才是人最大的不動產,如果你不好好愛惜,靠錢未必管用。沒病沒災就是在賺錢最近到了年末,不少人開始覺得恐慌。覺得一年到頭,好像又沒有賺多少錢。但是,今天我想說,如果這一年你身體健健康康,你有一個好的生活作息、養成了一個鍛煉習慣,那你就是在賺錢。曾看過這樣一個影片,按照十年前美國黑市人體器官販賣的價格來看,如果你無病無痛、臟腑無損,就已經是個億萬富翁了!心臟99.77萬美元;·肝臟55.71萬美元;·一對腎臟26.29萬美元;·一隻眼角膜2.44萬美元;·每克骨髓最高能賣到2.3萬美元;……如果把你的身體完全分解,以最高價格來算的話,一個人大約價值4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9億元)。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健康有多值錢。為了一個PPT可以連續熬通宵,為了一時方便能頓頓吃外食,為了多睡一會兒就一直癱在床上……前段時間,一家知名科技企業25歲的員工猝死了,猝死原因很可能是過度勞累。同學說,這個年輕人很優秀,你給他再大的壓力,他都能轉化成成績。大學一畢業,他就以百萬的高薪進入了這家知名企業,每天都是很拼命地工作、加班,經常動不動就加班到了凌晨。25歲、年薪百萬,一個前途大好的年輕人,只可惜不在了。在年輕的時候,做什麼事情能讓你受益一生?那就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重口味的飲食,每週規律地運動。它不僅能讓你繼續握著千萬的資產,還能讓你減少不必要的花銷。當你從慾望中脫離出來,你才能意識到,為了多看一會兒手機熬夜,為了一時的快感吃重油重鹽,為了一時的安逸躺著不動,這種損耗真不值得。小心今天造的孽明天就被報復上個月,公司發福利去體檢,意料之中,很多人都是亞健康。不過,最讓人吃驚的還是,有一個剛來的實習生,血糖超標,最後確診是糖尿病。這個實習生還沒畢業,今年才20歲。了解糖尿病的人都知道,這個病現在醫學上沒法治好,只能不斷喝藥控制。如果血糖沒控制好,特別容易引發其他並發症,比如手足口病、失明、尿毒症等。年紀輕輕就得了老年病,用醫生的話說,完全就是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跟其他年輕人一樣,這個實習生的生活方式極其不健康,經常半夜還活躍在網路上;吃飯也是各種漢堡、雞腿,只圖好吃不管健不健康。雖然,年輕身體修復功能好,但是也抵不住超荷地運轉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佔健康因素的60%,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即使父母給的身體再好,也容易得各種疾病。有人問,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輕人還在各種作死?有一個人回答說,因為總覺得自己年輕。仗著自己年輕,就各種不愛惜,覺得自己身體好著呢,才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正是這種,對身體的無所謂,反過來也在遭受它的報復。根據抗癌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千萬不要仗著年紀,就任意揮霍健康,你對身體造得孽,它都記著呢!透支身體是最蠢的事情為什麼?就有人要花式透支身體?很多人說,迫不得已。以前,閨蜜在廣告公司工作,經常半夜還在改方案,如果不熬夜,就賺不到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包包、口紅、化妝品。靠著這一份拼勁,閨蜜很快就升職加薪了。但沒過多久,她住院了,原因是每天長時間伏案工作,腰椎已經嚴重受損,醫生說她,如果還按照之前的工作強度的話,腰就別想要了。在家靜養了一段時間後,閨蜜果斷轉行,現在做著一份不需要天天熬夜加班的工作。雖然,錢賺得不如以前多,但她說,為錢折壽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在這個房價如此高、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被逼著焦慮、忙碌。為了多賺一點錢、多做一些事,壓縮睡眠時間、壓縮吃飯時間、刪去運動時間,生活最後就剩下了工作這個空殼。大多時候,這種拼命是有回報的,但是代價也很巨大。一名大學教授在31歲的時候患上了乳腺癌,她曾發微博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殺人性命是謀殺,透支自己的身體也是犯罪。我們有千千萬萬個要加速跑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不早睡的藉口。但是,當真得要與病魔鬥時,你自會發現,我們還都太嫩,不管有多樂觀、勇敢,鬥不過就是鬥不過。人生拚的不只是智商情商還有健商哈佛教授芭芭拉·艾倫瑞克,曾扮演底層人,做過一個研究調查。她發現,與有錢人相比,越是底層的人,越不注重健康。他們喜歡吃各類垃圾食品、不喜歡運動、更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在BBC紀錄片《56ups》也曾提到這個問題,與有錢人家的小孩相比,底層人家的小孩普遍不重視健康。這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導致的差距,而是這種差距加劇了貧富差距、教育差距。因為不注重健康,底層人的身體往往更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很容易傾家蕩產。很多人都說,成功的要素就是智商和情商,其實,除了它們,健商也是至關重要。阿里巴巴高階主管張勇在採訪中說過,讓他成功的十大因素,其中就是睡得好。張勇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睡眠質量好,只要躺倒就能睡著,這讓他在工作中更有精力、思維更加活躍。在BBC紀錄片《健康的真相》中,研究人員就做了一組對比實驗。讓兩組年齡相當、身體狀況相當的人做實驗。一組人在研究人員的干預下,飲食健康、做適量的運動、有充足的睡眠。另一組人不做這樣的干預。結果發現,做了干預後,那一組人的記憶力、邏輯能力都有提高和改善。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研究人員就發現,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會讓人在學習、工作上表現地更好。健商高的人,不僅僅身體更健康,頭腦也更靈活,而這,也能成為人的核心競爭力。健康不是讓你過老年人的生活每次一說到健康,不少人就說,這分明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讓年輕人注重健康就是讓他們提前過退休生活。其實,健康與努力並不是非彼就此的關係。在讀書會上,認識一個姐姐,人都已經45歲了,但看著只有30歲的樣子。她說,自己抗衰的方法,就是從不熬夜。她生活節奏不慢,自己還開了一家公司,每天都很忙。不熬夜是她生活的原則,她可以早晨4點起床,但堅決不半夜還不睡。身邊就有不少人,明明頭髮一掉一大把、臉上不斷冒痘痘、黑眼圈遮都遮不住。還完全不顧身體給出的信號,就是忙著不肯睡,任由自己給身體埋下各種雷,指不定哪天就會爆炸。正如,李開復曾在一個演講中所說:「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對年輕人來說,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個禮拜拿3、4個小時維護你的健康。」在《每個人的戰爭》中,作者發現,維持健康並不是一件艱難耗時的事情,不過就是變一種生活方式。不需要你一天泡在健身房裡幾個小時,不過就是多站站、多走走;不需要你一天只吃水煮蔬菜、雞胸肉,不過就是不要油、鹽、糖超標就好;更不需要你十點就上床睡覺,不過就是別熬到凌晨。只要你做到了,你會發現身體會變好很多!健康也不是讓你沒頭沒腦,被人呼攏當然,除了各種不注重健康、透支身體的人,還有一種人明明很養生,最後卻養出了一身病。為了健康,他們就是看什麼保健品火就買什麼,結果因為瞎吃,最後身體卻吃出了問題。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其實,只要飲食均衡、健康,每天都吃蔬菜、水果、蛋奶肉,身體就已經有了充足的營養,不需要把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瞎補充。除了瞎吃補充劑,還有人過度運動,給肌肉、關節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曾在健身房,遇過不少靠著一身蠻力鍛煉,卻把自己弄傷的人。其實,健康的生活不需要如此拼命。有研究發現,就算不去健身房,改變生活習慣,多站著、多走路、減少久坐時間,一天可以增加500以上卡路里的消耗,相當於跑步一個小時的運動量。每天都好好吃、好好喝、好好睡,不要偷懶也不要瞎作,有益的事情多做點,有害的事情克制做,維持身體的健康根本就不難。實在不行,就多看看可靠專業的健康文章,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少花很多錢。三年前,79歲的王德順火了。他在國際T台上走秀,一個人活出了好多人幾輩子的精彩。當時,不少網友調侃說,要想人生充滿可能,首先你要活得足夠久,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各種不可能的願望了。精彩的人生,不光光只是寬度夠寬,還要長度夠長,這樣你的機會才能比別人更多。最後,送你村上春樹的一句話,祝你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原文出處:微信公眾號《國館文化》
-
2020-01-19 科別.皮膚
「沒有感覺自己特別累」 健保署長自揭罹患皮蛇經驗
早年鄉野傳說,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若纏繞身體一圈,表示距離死亡近了。這樣的說法其實沒有根據,但也凸顯帶狀疱疹的嚴重性、以及民眾對它的恐懼。帶狀疱疹到底怎麼發生的?該怎麼預防?本周元氣周報「聰明就醫X健保大數據」系列,將帶你認識帶狀疱疹,做好防範措施、做對醫療選擇。患者集中60-69歲 年輕人占比約兩成健保大數據顯示,近三年帶狀疱疹就醫人數逐年成長,民國105年就醫總人數為24萬2657人、106年25萬4793人、107年26萬8903人。門診患者以60歲到69歲最多,因帶狀疱疹而住院者,則集中在80歲以上,整體就醫人數來看,女性多於男性。帶狀疱疹一直被認為是長輩常見疾病,但從健保大數據中發現,105年39歲以下就醫人數5萬2605人,占總就醫人數21.6%、106年為5萬2613人,占總就醫人數20.6%、107年5萬3328人,占總就醫人數19.8%,比率雖每年略為遞減,但平均皆占總就醫人數的二成,顯示年輕人對帶狀疱疹也不能輕忽。統計顯示,105年到107年帶狀疱疹患者平均就診約3.21到3.31次,患者大部分在皮膚科就醫,人數接近16萬人,其次是家醫科,人數逾5萬,神經科及內科相加也超過4萬多人,其次是免疫風濕科、血液腫瘤科、眼科、小兒科等,另有近8千人選擇中醫就診。疹後椎心之痛 署長也曾經歷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年輕時就曾得過帶狀疱疹,他回憶當時30多歲,在桃園醫院如火如荼地學習腎臟移植,每天除了上刀還是上刀,忙得天昏地暗。但因同袍個個都是超人,比自己忙的大有人在,大家都不喊累。「我也沒有感覺自己特別累。」李伯璋說,只是某天覺得頭很痛,摸一摸頭以為是長痘痘,頭皮屑也掉得很多,不以為意,當成小事一件,直到痛到受不了請同學看,才知道得了帶狀疱疹。李伯璋確診後馬上停下手術,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連續治療好幾天,帶狀疱疹的症狀才被壓下來,漸漸痊癒。他也因此切身感受皮蛇上身之後,帶狀疱疹帶來的疼痛,真是「椎心的痛楚」。放寬用藥給付 減少神經痛機率接任健保署長後,李伯璋最常接到的反映便是,得了帶狀疱疹,用藥竟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檢視當時給付條件,若病灶並非發生在頭頸部、生殖器周圍等部位,也非免疫功能不全、癌症、器官移植患者,必須自費使用抗病毒藥物。考量不少年輕人感染帶狀疱疹,希望用藥縮短病程、減輕疼痛,卻必須自費。經過健保共擬會討論決定,自107年12月起,帶狀疱疹患者使用抗病毒用藥「acyclovir」400毫克,不限定病灶部位,全面給付,當時估計約50萬人受惠。健保署統計,107年1到10月,給付acyclovir口服藥品人數3萬8600多人,108年同期已提升至18萬1200多人,人數提升近5倍。李伯璋說,帶狀疱疹最擔心的是出現神經痛的合併症,及早用藥也能有助避免神經痛等問題。出現紅疹、神經痛 提高警覺皮蛇好發於季節轉換時節,此時人體免疫力本來就會下降,一般流感可以透過戴口罩做基本的預防,但是帶狀疱疹病毒長期潛伏體內,待免疫力低落時,伺機復發。建議60歲以上民眾,在秋冬季節交替時,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不要太勞累、定時運動、注意營養,增強免疫力,避免皮蛇纏身。若不幸碰上帶狀疱疹上門,要提高警覺,當皮膚出現紅疹以及神經痛,就得懷疑是帶狀疱疹,應盡速就醫,避免皮膚潰爛以及神經疼痛更加劇烈。致病原因水痘病毒未消失 潛藏神經節帶狀疱疹與水痘都是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小時候感染水痘,即使已痊癒,病毒潛伏體內神經,只要免疫力下降,病毒隨時都可能被活化,沿著神經生長,在皮膚上出現水痘疹,即為帶狀疱疹。患者在出現紅疹前五天到病灶結痂前,都具傳染力,因此尚未長過水痘的孩子,此時盡可能不要接觸患者。若已經長過水痘,則不會因此被傳染。
-
2020-01-16 養生.心理學解密
人在48歲時最不幸福!7件事提升中年幸福感
你覺得人生有低谷嗎?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很多國家,四十七八歲是人這一生中最不幸福的時刻。想像一下:年過四十,後退的髮際線、逐漸走樣的身材、連事業上都開始力不從心……然而,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健康危機也已經悄悄來臨。《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解讀,並教你化解人到中年的危機。人在48歲時最不幸福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vid Blanchflower教授團隊研究了13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以衡量幸福感與年齡之間的關係。研究指出,無論平均收入如何,預期壽命長或短,每個國家都存在U形的“人生幸福曲線”。全球最不幸福年齡調查結果顯示,發達國家的人們在47.2歲最不幸福,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在48.2歲時最不幸福。此前,在2011~2018年間,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也對100萬名國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人們一生中的幸福感曲線呈現U型。曲線中,16歲和70歲時是幸福感的雙峰,度過20歲後,幸福感開始逐年下降,直到51歲時又逐漸上升,從而再度達到最高點。中年人面臨的健康低谷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節律,將45~59歲定義為中年,並稱之為“生命高危期”。人的生命週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這樣一看不難發現,人到中年確實存在健康低谷。在這個階段,事業上早已沒有年輕時的熱情和衝動,成功者面臨高處不勝寒的壓力,未成功者則抱怨懷才不遇。張學新教授表示:“中年就像一個水深火熱的溝坎,是心理健康的瓶頸期。”自然衰老再加上身心疲憊,中年人幸福感自然也會墜入低谷。人到中年,五件事別硬扛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尤其這5件事,中年人別硬扛。1.不扛病頭疼、胃疼、手腳發麻等症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味漠視、吃點藥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比如,經常頭疼、頭暈可能與高血壓、頸椎病有關;經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需要做胃鏡排除惡性病變;上下樓吃力、心慌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盡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2.不扛餓客戶文案沒做完,臨時又加了一台手術……此時,很多人會選擇“忍飢挨餓”,等加班結束再飽餐一頓。吃飯不規律,容易長胖;經常不按時吃飯,膽囊不收縮,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膽結石。一定要保證三餐規律,尤其是午餐和晚餐,不要過度拖延,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些水果、餅乾、充足的水等,及時給身體“加滿油”。3.不扛睏長期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導致患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的機率升高。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脫髮、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晚上盡量少熬夜,爭取在11點半前入睡。即使不能保證睡眠時間,也要適當補覺,提高睡眠質量。4.不扛累長期過度疲勞會出現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鬱等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猝死。當感覺體力不支時,證明你已經處於勞累狀態,必須好好休息,恢復體力。每連續工作2小時,就應停下來,伸個懶腰、放鬆下身心,小憩15分鐘。另外,要注意多補充營養物質,但切記飲食不能過於油膩,果蔬、魚肉等是不錯的選擇。學會讓自己慢下來,享受當下,反而會提高工作效率。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比如跑步、騎車。5.不扛壓很多中年人有苦有累自己扛,有了苦悶情緒也憋著不說,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得不到釋放,就會扛出大問題。學會為自己減壓,積極面對問題,正確認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盡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平常約上三五好友遠足、擁抱大自然,如果太忙,偶爾相約到戶外做做運動也不錯。7招提升中年幸福感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認為,人類的幸福有10%受生活環境影響,50%由基因決定, 剩下的40%由自己掌控,能通過行動和觀念來構建。生活中決定幸福與否的,主要也是這部分因素,抓住這40%就可有效提升幸福感。給身體存點“肉”中年人可以針對肩背、上臂、腰腹部、下肢的肌肉分別鍛煉,並將腰腹部當成重點。仰臥起坐、俯臥撑、平板支撐、卷腹等動作可練習腹肌和腰背肌;舉啞鈴、引體向上等可練習肱二頭肌、三角肌、胸大肌等;負重深蹲等動作可練習股二頭肌和股四頭肌。慢慢吃、小口吃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繆爾·格雷建議,用小一點的餐具盛飯菜,不要在電視機前吃東西,試試每頓少吃一兩口。營造良好睡眠環境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傑森·埃利斯認為,睡眠質量對體重、心臟和心理健康都有長期影響。建議使用遮光窗簾,睡前遠離手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亞洲的中年人稱為“三明治一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家庭中都是頂樑柱,承擔著巨大壓力。工作之餘,中年人要利用一切機會讓自己從容起來,哪怕只是傍晚出去散步、遛狗,享受片刻的悠閒時光。回憶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每天的生活都存在一些美好瞬間,比如吃了一口美食,舉手之勞換來別人一聲由衷的感謝……多回憶這些細節可以沖淡生活中的不愉快,營造積極情緒。減少橫向比較每個人身上都有別人羨慕的地方,著眼於當下,珍惜已經擁有的,告訴自己你所擁有的是對自己而言最好的,也是最合適的,知足常樂。別急著貼負面標籤許多人遇到不開心,就會抱怨。其實生活中所有的事都有利有弊,即使發生一些不如意也別急著定性,它很可能也伴隨著好事的發生,要善於發現事情的積極面。 本文摘自生命時報微信
-
2020-01-15 橘世代.愛吃橘
一人大滿足! 好吃火鍋只要掌握3祕訣
開動囉!用安心食材烹煮豐盛又無負擔的下班晚餐。下班後,給自己一鍋溫暖的晚餐!火鍋是最快速簡單的料理,也可以說是很難失敗的料理。在合作社總經理室擔任祕書的王琪君熟練地在廚房洗菜、備料,神情專注地將每一項食材準備好。他說:「把精神集中在料理中可以忘卻日常工作的繁忙,用屬於自己的節奏掌握廚房的一切。」因為做喜歡的事,呈現「心流狀態」,忘卻勞累就能提升生活中幸福感!好食材是關鍵,一個人也要吃得健康豐盛好吃的火鍋只要掌握3個祕訣:湯頭、配料、沾醬,琪君用白芝麻油炒香洋蔥,作法類似石頭火鍋,湯頭就搞定了!再將鹽麴醃漬過的雞腿肉放入煎成焦黃,他強調拌炒之後產生梅納反應1,讓雞腿皮裹上漂亮焦色與增添風味。而且一鍋到底,掌握精簡、省器具的烹飪原則,飯後不需要洗太多碗盤。「香氣是我在料理時會注重的點。」琪君說道。他選用乾燥菇與火鍋同煮,將泡過水的乾燥菇擰乾後入鍋乾煎至散發香氣,並加入適量芝麻油翻炒至表面微酥黃,先乾煎後煮湯,可將菇類的味道更加提升出來。而無論是豬肉片或雞肉塊一定會略作醃製、煎香再入鍋,「火鍋對我來說一定要有的配料就是菇類、豆腐、蔬菜。」他認為使用好的食材就是成功的關鍵,「好吃加好吃,一定會好吃,所以合作社的好料加進去就對了!」琪君仔細地將火鍋料擺盤入鍋,他強調一個人吃火鍋有一個重點,就是擺盤要有美感,因為相機要先吃、IG要上傳,分享到社群更有滿足感。一個人的芥菜雞鍋湯底|綜合乾燥菇快速泡過溫熱水後擰乾,入鍋以中火乾煎並加入適量芝麻油翻炒至表面微酥黃,起鍋備用,再用芝麻油將洋蔥炒至微透明狀,然後將所有食材加水入鍋同煮。配料|綜合乾燥菇、去骨雞腿肉、芥菜、豆腐、洋蔥、牛番茄、薑片TIPS|記得保留泡菇水一併加入火鍋烹煮,鮮味加倍喔!食材:芝麻油|韓式料理中時常會用到的純芝麻油,可以說是涼拌、燒烤必備,使用在炒菜、爆香時,能瞬間提升料理的香氣,刺激嗅覺,聞到就餓了。芥菜|冬季的蔬菜都很適合煮湯,芥菜屬十字花科蔬菜,微苦中帶甘味。深色蔬菜營養價值很高,與肉類或海鮮一起烹煮,適量油脂可帶出維生素A,也能讓火鍋的湯頭清甜不膩。綜合乾燥菇|以乾燥的金針菇、杏鮑菇、柳松菇、香菇等菇類乾燥後製成。菇類乾燥之後鮮味物質烏苷酸增加,香氣會比新鮮的菇更濃郁,料理前可用溫熱水泡約5∼10分鐘,檢視泡菇水由透明轉黃褐色,表示已釋出美味菁華。食譜:材料|去骨雞腿肉、綜合乾燥菇、芥菜、豆腐、洋蔥、牛番茄、薑片調味料:鹽麴、鹽、芝麻油作法|1.雞腿肉切成喜歡的形狀,用適量鹽麴醃漬,至少30分鐘。醃漬後的雞腿肉,可用餐巾紙拭去表面多餘的鹽麴,避免下鍋油煎時容易燒焦。2.芥菜、洋蔥、牛番茄、豆腐,切成適當形狀大小;綜合乾燥菇快速泡過溫熱水,將菇擰乾備用。3.擰乾的菇放入鍋中,先用中火乾煎,當聞到菇類濃郁香氣,此刻加入適量芝麻油翻炒至表面微酥黃,起鍋備用。接著煎鍋加入適量芝麻油,油熱後將雞腿皮的那面先朝下,煎至兩面上色,起鍋備用。4.用芝麻油將洋蔥炒至微透明狀,接著就可以將所有蔬菜、煎過的乾燥菇及雞肉、豆腐或任何你想吃的配料放入鍋中,然後注入水及泡菇水,點火加熱,煮至你喜歡的熟度。5.調味方式很簡單,只需加點鹽巴與薑片便能帶出蔬菜與肉的鮮味,但需注意,鹽麴本身就有適度鹹味,所以請先試吃然後逐量加鹽,調整至自己喜歡的口味。Tips|記得保留泡菇水,到時一併加入火鍋烹煮。特調火鍋沾醬【日系清爽】清新爽口不搶味蔥鹽醬|蔥花、鹽麴、香油、黑胡椒、白芝麻 【泰式風味】重口味、超開胃酸辣魚露醬|魚露、蒜末、香菜末(可省略)、砂糖、辣椒、檸檬或香檬汁 【中式濃郁】豆腐乳香氣濃、適合搭配海鮮腐乳醬|豆腐乳、蒜末、香油、醬油、米酒、砂糖、水 【我家自製】用廚房常備食材輕鬆做廚房三寶醬|蔥花、蒜頭、辣椒、烏酢、醬油PEOPLE INFO 王琪君喜歡研究日式、韓式料理,喜歡做出各種變化的菜餚。國中就開始慢慢喜歡上料理,出外念書、工作之後,常受邀到朋友家擔任聚會中的大廚,做出兼具美味和美感的料理。常在有小廚房的租屋處做菜自己吃,他認為對自己好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一個人也要吃得豐盛健康。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2019年12月出版
-
2020-01-14 新聞.健康知識+
習慣用嘴巴呼吸? 錯誤方式不僅讓你累還可能減壽命
人體是由數十億個細胞所組成,每個細胞都需要攝取足夠的氧氣,有了充足的能量,進行相互分工合作,才能維持生命;一旦呼吸的能力及效率變差,對於身體的健康,就會產生負面且深遠的影響。台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牙醫診所院長趙哲暘說明,雖然呼吸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每個人的呼吸方法,可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用錯誤的呼吸方式,會慢慢地導致身體缺氧,因而出現「慢性缺氧症候群」,隨時隨地都容易感到勞累,且常頭昏腦脹,動不動就身體痠痛、肌肉僵硬等,最終造成身體病痛一大堆。錯誤1:用肚子呼吸包括肥胖者、上班族、姿勢不良的人,最容易用肚子來呼吸,舉例來說,坐姿呈現彎腰駝背的人,肺部不容易正常起伏,吸不到空氣的結果,加上頭部重心往前,位於耳垂後方的胸鎖乳突肌,會收縮來維持頭部的姿勢,但也會造成吸氣時,將胸部的肋骨及肋間肌往上拉,反而導致腹部壓力喪失,當橫隔膜鬆弛時,肺部不容易呼吸,就會導致被迫用肚子來呼吸。錯誤2:用嘴巴呼吸如果從小愛挑軟的食物吃,口部咀嚼功能受限,臉部會發育出比較狹窄的臉型,連帶影響鼻腔的結構,當鼻道狹窄就不容易呼吸,可能會不自覺的改用嘴巴呼吸。或是許多老人家也會因為缺乏咀嚼,加上35歲後都有鈣質流失的問題,臉部結構變得狹窄,同樣也會影響鼻腔的呼吸功能,也可能用嘴巴代替呼吸。一般來說,肥胖者容易睡覺打鼾,但許多老人家瘦弱,仍然有咽喉下垂、打鼾現象,這些都是用嘴巴呼吸的癥兆。趙哲暘指出,若是以口呼吸的錯誤方式,影響全身健康不容小覷,目前有學術研究討論到,這可能是導致腺樣體肥大的原因,最後堵塞後鼻腔,引發鼻竇炎、中耳炎或是氣管炎。當鼻子功能不佳,容易增加鼻過敏與鼻塞的症狀,最終也可能造成戽斗或暴牙臉型,口乾舌燥則會導致口腔內酸鹼值降低,也是容易出現牙周疾病與大量蛀牙的關鍵原因;此外,髒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感冒,也可能造成胃腸脹氣,而若病菌入侵扁桃腺的話,還可能造成擾人的異位性皮膚炎等自體免疫等疾病。根據目前醫學研究證實,習慣用嘴巴及用肚子呼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相較於一般人,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肺炎的風險多了2~3倍;發生中風、癌症的機率多2~5倍;增加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提高2~6倍。整體而言,壽命更會少活20年之多。正確的呼吸方式,其實操作方法很簡單,想像一下跑步的時候,腹部緊實、屁股夾緊的感覺,胸部起伏變得劇烈,呼吸深且量大。趙哲暘建議,首先,上半身挺直,頭部擺正,腹部內收、屁股夾緊,腹內壓自然提高,此時橫膈膜會往下降,讓肺部活動空間變大,以獲得最大的肺活量,才會有良好的呼吸效率。呼吸時,胸部與腹部是幾乎沒有明顯起伏的,透過橫隔膜往下、往上,來獲得肺活量的增加;只有在運動時,胸部才會有較大的起伏。 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空氣品質拉警報! 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  
-
2020-01-03 新聞.健康知識+
罹感冒飲食失衡是主因!維持免疫力你需要這些營養素
隨著冷氣團到來,更感受到冬天冷颼颼的溫度。如溜滑梯般下滑的氣溫曲線,免疫力是否也跟著漸漸低下,讓感冒病毒趁隙而入呢?睡眠不足、缺乏運動、壓力大、勞累、生活作息不規律等都是免疫力降低的因素,而飲食失衡也是一大主因。飲食看似稀鬆平常,但身體的警訊,往往在吃得不夠均衡時出現。 哪些營養素是免疫細胞所必須的呢?蛋白質、維生素 A、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C、維生素 D、維生素 E、鋅、硒、鐵、銅……等。這麼看來,許多的營養素都與免疫息息相關,可不是吃某種特定類別的食物就行!每一類食物都有相對應提升免疫力的元素,缺一不可!因此,耳熟能詳的均衡飲食才如此重要,每天都要吃到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食物,不是沒有道理的。 「營養師,我也每天都吃很多種的東西啊?像是飲料、麵包、餅乾,怎麼還是感冒?」先解釋一下食物與食品的差異,食物也就是泛指的原本型態食物(又稱原型食物),意指沒有經過任何的加工。食品,則是食物經過加工程序之後的成品。食品科技進步,也象徵著更多的加工技術運用在食物上。比如說小麥製成麵條、新鮮魚肉做成魚丸。過程中,不外乎經過破壞,再加入額外的糖、油、鹽、食品添加物等。特別是在破壞的過程中,就會流失許多的營養素。因此在選擇時,不妨可以原型食物多過於加工食品。 「那麼,我可以偷懶嗎?吃綜合維生素就好、一顆搞定!」其實,這些表定的營養素,都是過去營養學家所研究出來,能維持身體健康的要素。不過,隨著醫療生技的進展,越來越多過去沒被發現的營養素,正逐漸被證實與維持身體機能有關,因此,多吃天然的食物為主,而營養品為輔更能預防感冒!
-
2019-12-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如何避免痔瘡發作?醫師: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
Q:避免痔瘡發作,該補還是該瀉?A:痔瘡發作時令人坐立難安,要避免那樣惱人的窘境,中醫還會依據個人體質治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實熱證型體質的人,往往因為攝取過多燥熱食物、反覆便秘,使得氣血瘀滯下焦,痔瘡腫脹、疼痛劇烈,同時合併面赤口臭、失眠心煩、小便深黃量少等症狀。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消炎、清熱、消腫、通便為目的。氣虛下陷型的人,往往勞累過度、身體元氣不足,平日容易倦怠、面色蒼白或泛黃、心悸、睡眠品質差、無力排出糞便,一用力痔瘡就容易突出。如果工作需要久站久坐,還會導致中氣下陷,濕熱之氣鬱積於下焦,使得肛門腫脹、痔瘡發作。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補脾腎提補元氣、促進血液循環、提氣消痔為目的。肝氣鬱結型的人,往往自我要求高、工作壓力大、容易生氣、經常熬夜。由於肝經循環經過肛門並沿身體兩側而上行至頭頂,因此情緒不穩、容易生氣的人,容易發生氣不上行而往下降,痔瘡便隨之突出。針對這類型族群,治療以疏肝理氣為原則。一般建議,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以讓人體氣血循環規律正常,減少虛火或實火出現;三餐均衡且定時定量,減少食用寒涼冰冷與炸辣燒烤等食物,增加高纖維飲食與蔬菜水果,並每日攝足2000毫升的水分,以助排便順暢。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