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副作用
的結果:共找到 5710 筆 約 0秒抗病毒藥漏吃怎麼辦?藥吃完又快篩陽還需再領藥嗎?醫師詳解新冠口服藥常見疑問
截至昨天為止,全國已有24萬2388人領用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其中19萬5306人份是輝瑞,4萬7081人份是莫納皮拉韋。用藥人數漸增,第一線醫師和民眾有些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
銀髮族輕症也恐引發肺炎 RSV疫苗第3期試驗收案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或65歲以上長者等族群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最嚴重可能產生細支氣管炎、肺炎,甚至引發死亡。目前沒有治療RSV的藥物,因此都是採支持性治療方式。恩主公...
幼兒等BNT? 專家:有疫苗就打
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六個月至五歲兒童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原先採購合約已包含幼兒莫德納疫苗,目前正在洽談劑量、到貨期程,希望七月到貨,完成檢驗封緘後,預計可在...
獨/因應BA.4、BA.5疫情 張上淳曝未來監控要做這件事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的挑戰,隨之而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說,目前看來BA.5比BA.4更占優勢,依國外經驗,未來再有第二波...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為了讓床上功夫表現更好,許多民眾會使用壯陽藥,不過壯陽藥並非「絕對無敵」,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提醒,壯陽藥還是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以免得不償失。 壯陽藥主要作用是什...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
新冠本土疫情席捲全台,堅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無法倖免於難,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王宏育正是這波疫情中的確診者之一。對王宏育來說,確診後的挑戰不是症狀不舒服,而是七天的隔離期間,病人該如何安排。王宏育在高雄...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我長期推動健康促進,不菸、不酒,每天運動,總以為身體很強壯,卻輕忽身體發出警訊,4年前的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癌細胞轉移到肝,當下沒有猶豫,面對、接受,歷經手術、化療,現今持續追蹤。血便...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體重增加主要是因為體脂肪過度的堆積而導致肥胖。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在全球的盛行率有大幅上升的趨勢。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肥胖會增加身體代謝負擔、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也會間接造成死亡率的增加。體重...
醫病平台/ 生命的挑戰(二):腫瘤——惡性?良性?
【編者按】本週是「醫病平台」創刊以來首次出現一星期三篇文章都由同一作者包辦,因此在此特別說明作者與編者的用心。最初收到作者寄來的「一篇文章」,一看字數多達7255字,遠遠超過專欄每篇文章的字數,就想...
營養狀況是抗癌關鍵!營養師:治療期補熱量 恢復期均衡吃
72歲王先生罹患肺癌第四期,兩個月體重掉了9公斤,原來是他罹癌後,家人大幅改變其飲食內容所致。為落實生機飲食原則,他的三餐必有生菜;食物攝取順序為先吃一盆青菜,但飯和肉類就吃不下了;白飯改以五穀飯替...
有片|維他命C怎麼吃才對?專科醫師告訴你維他命C對身體的7大益處!
你是否知道男性每日維他命攝取量建議90毫克以上,女性則是75毫克以上,大部分人對於這個數字一定相當陌生,不知道在每日飲食中可以攝取到多少,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補充營養品,不論是片狀、粉狀或水狀的維他命C...
醫病平台/ 生命的挑戰(一):癲癇
【編者按】本週是「醫病平台」創刊以來首次出現一星期三篇文章都由同一作者包辦,因此在此特別說明作者與編者的用心。最初收到作者寄來的「一篇文章」,一看字數多達7255字,遠遠超過專欄每篇文章的字數,就想...
台灣乳癌罹患年齡降 治療選擇多元 有助停經前女性妥善治療
日前,現年36歲的藝人朱芯儀於Youtube頻道公開自己罹患乳癌,更分享確診以來的心路歷程,此舉更也讓不少人開始重視乳癌年輕化的問題。多數人都會直覺認為腫瘤與年輕人絕緣,但在台灣卻有不少年輕女性因為...
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 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
醫界研究, 超過8成以上的健康成人都曾經發生心室早期收縮,也就是心律不整,一名42歲女性因心悸及活動時呼吸喘至成大醫院求診,心電圖檢查發現心室早期收縮頻繁發作,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心室收縮功能不佳,診斷...
我是癌友9/厭世、孤獨、我要活下去:找人聊聊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中真的需要幾位可以為你不計代價「付出」的好朋友,無論你有多艱苦,他們都願意幫助你!而我就是這麼幸運的擁有。好友與家人輪班照顧,體會患難見真情。患難見真情,並不是作文裡的一句話而已,當你真正困...
專家籲公布染疫死亡3可控因素有效降低死亡 陳時中回應
國內全年齡致死率為萬分之10左右,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建議指揮中心,應公布染疫死亡數中的「可控制因素」,包括「死亡病患症狀出現到給藥天數」、「死亡病患符合條件下用藥比例...
疫情名家觀點/慢性病遠距用藥諮詢新趨勢,台北榮總藥學部主任張豫立:病患改善生活習慣是關鍵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多,後疫情時代,新醫療環境及發展成為全球焦點。台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豫立表示,隨著醫療發展與科技不斷進步,未來民眾應可以輕鬆在家經由物流方式送藥到家,配合透過視訊系統進行...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1995醫療奉獻獎得主)愛滋、SARS、Covid-19 三大戰疫搶救人命
「我怎麼可能得這種病?你們是不是驗錯了?」「得這種病,我會不會很快就Say Goodbye?」「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我能不能照常工作?」無論是在台大醫院愛滋篩檢諮商室,或在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來了 專家指接種前可以先做這件事
次世代疫苗來了。莫德納宣布研發完成可以同時預防Alpha及Omicron的雙價疫苗,並產生更高的中和抗體。國內專家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研發成功,重要的是可以預防Omicron重症及死亡,但更期待次...
乳癌患者副作用致手指僵硬 針灸及中藥調理後緩解
1名56歲婦人罹患乳癌,術後恢復良好,並持續接受抗賀爾蒙治療,但近半年來手指經常僵硬無法彎曲,擔心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作祟,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經中醫師針灸及中藥調理,手指僵硬症狀緩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