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出遊
共找到
472
筆 文章
-
-
2022-02-26 該看哪科.牙科
牙齒太黃怎麼辦?牙醫:造成牙黃原因有8種,4個美白方法助改善
後疫情時代,我們有越來越多可以拿下口罩和家人朋友聚會的場合。你準備好展現久違的耀眼亮白笑容了嗎?疫情時期,因為大家都戴著口罩,常常忽略了自己牙齒的健康與美觀。在國人努力防堵疫情加上年關將近,有許多朋友聚餐或與家人一同外出遊玩的機會,勢必得拿下口罩。這時候疏於照顧的黃板牙是不是讓你不敢開心的露齒微笑呢?首先來了解,讓你牙齒不再亮白如新的成因1.食物染色(例如:喝茶、咖啡、可樂、紅酒、咖哩)2.抽菸、吃檳榔3.長期使用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 的漱口水4.年齡增長,牙齒變黃5.先天或後天疾病導致牙齒發育不良或變色6.牙齒發育過程中,使用藥物到一定量後,而造成牙齒變色(如四環黴素)7.牙齒外傷、蛀牙或牙髓壞死8.某些金屬材質的填補物、柱心、假牙牙齒美白的種類1.噴砂美白2.居家美白3.冷光美白4.全瓷貼片/ 全瓷冠(牙套)◎噴砂美白噴砂美白是「檳榔垢、菸垢、茶漬、咖啡漬」的剋星,以「物理性」方式還原牙齒的顏色。使用碳酸氫鈉配合牙科噴砂機的強力氣體與水柱,將覆蓋在牙齒外表面上的染色斑塊、污垢清除乾淨,還原既有的牙齒顏色,但無法將牙齒底色變白。噴砂美白可以移除牙齒「外表面染色」,例如:菸垢、檳榔垢、咖啡漬、茶漬等。但內部染色就無法使用噴砂美白去除,需要選擇用其他美白牙齒的方式來改善。「由裡白到外」的兩種美白方式:冷光美白與居家美白:◎冷光美白冷光美白為「化學性」方式還原牙齒顏色。使用較高濃度的美白藥劑,在診間由醫師操作下,經過控制的光源讓美白藥劑產生催化反應,可於「短時間」內達到「立即見效」的牙齒美白效果。因此對於短期內有拍照或出席重要場合的民眾,是非常適合的美白方式。◎居家美白經由醫師印模與指導後,讓病人將牙托和美白藥劑帶回家,在家輕鬆地完成牙齒美白療程。居家美白也是利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會先由醫師在診間印模製作客製化牙托,使之密貼牙齒表面,讓美白藥劑更加服貼在牙齒表面上,使藥劑發揮較好的美白功效。家中將美白藥劑放在牙托上,再自行戴上即可。居家美白因使用相對冷光美白濃度較低的藥劑,造成牙齒敏感副作用的機會與程度較低,但相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天需配戴美白牙托約6-8 小時,並須持續約4週左右。居家美白亦可做為冷光美白術後的維持與保養。故對於牙齒較敏感但又想美白牙齒的病人,居家美白可是一大福音。◎全瓷貼片/ 全瓷冠(牙套)全瓷貼片/ 全瓷冠屬於「覆蓋式」的美白方法,是假牙範疇。製作這一類假牙需要將「牙齒表面磨掉一層」後,再將全瓷貼片或全瓷冠以高強度的黏劑將其黏著在牙齒表面上。此方法可同時改善牙齒形狀及顏色。牙齒美白的注意事項我適不適合美白呢?牙齒美白前,務必要先讓專業牙醫師檢查是否有齲齒、牙周病或其他牙齒疾病,以及牙齒染色的狀況、原因、個人預算與時間,以評估對於每個人最適合的牙齒美白方式。並先將有疾病的牙齒妥善處理完成,以確保牙齒美白能在最安全有效率的方式下完成。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牙齒美白產品、使用未經過衛福部認證的牙齒美白藥劑及至沒有合法牙醫師操作的牙齒美白沙龍,以免對牙齒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求助無門。美白牙齒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針對使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如冷光美白或居家美白)的病人,有可能於術後產生牙齒酸、或對冷熱敏感的情形。正確操作下而產生的牙齒敏感是暫時性的,約2-3天就會恢復。如果屬於牙齒特別敏感的病人,可在美白前一、兩週開始使用去敏感牙膏,美白期間也持續使用去敏感牙膏,較能預防及改善牙齒敏感的問題。牙齒美白的維持與限制牙齒美白非一勞永逸,牙齒顏色一段時間後會些許回復。減少食用深色食物、三餐飯後確實潔牙、且定期回診檢查,也可搭配使用美白牙膏,讓牙齒的美白效果維持較久。牙齒美白亦非萬能,針對極嚴重的蛀牙、四環黴素、氟化物染色的牙齒,現行的冷光與居家美白效果有限,仍需依賴假牙類型的贋復物幫忙,才能達到良好的外觀。
-
2022-02-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罩將鬆綁 擬先開放運動免戴罩
昨新增二例本土個案,一人為陰轉陽性,一人仍在疫調匡列中,連續五日本土確診病例為個位數,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正研擬口罩鬆綁措施,「最想開放的是運動不用戴罩,但考慮後才會公布細節。」至於國人能否在下半年出國旅遊,確實「有這個可能性。」陳時中接受民進黨Podcast頻道「耳朵出遊不出油」專訪時表示,防疫下一步將準備逐步開放商務旅客,至於開放一般出國旅遊則需要多方評估考量。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表示,會讓人民盡量過正常生活,同時還能發展經濟,依程度繼續鬆綁。指揮中心可望在這一兩天宣布鬆綁邊境措施,首波擬放寬商務客入境資格,且縮短入境檢疫時間為十天。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屆時商務客出示證明或受外館邀請,就可來台,細項將由經濟部主責。此外,擬放寬口罩規定,優先考慮運動時免戴口罩,等細節定案後公布。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昨建議,將入境者分為「有完整保護力」與「保護時效已過」,前者不必隔離檢疫,後者採「五加五」檢疫;未完整接種者則須「十加七」檢疫,搭配至少兩次PCR,以及多次快篩,才能優化邊境防疫模式。至於國人何時出國返台後可免除隔離,以及輕症患者可在家隔離,吃藥即可?陳時中表示,「這兩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但現階段時機未成熟。」昨新增兩例本土個案,一例宗教協會聚餐相關個案,為台東檢驗確診的旅行社業務經理(案一九九二六)未滿十歲的外甥,屬陰轉陽;另一例為與設計師案同餐廳用餐的客人確診(案二○二四八)。陳時中表示,案二○二四八於去年十二月廿八日自大陸返台、一月十一日居檢期滿陰性,二月九日與友人聚餐,當時與確診者在同一家餐廳吃飯,二月廿三遭匡列、隔離,採檢結果為陽性,Ct值廿三。
-
2022-02-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逐步開放商務旅客 一般出國旅遊需多方評估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民進黨Podcast頻道「耳朵出遊不出油」專訪,並在今天播出。陳時中表示,防疫超過800天以來所建立的「台灣模式」有兩大重點,首先防疫不只有強度也兼具韌性,再者是防疫透明化。防疫下一步將準備逐步開放商務旅客,至於開放一般出國旅遊則需要多方評估考量。陳時中表示,台灣模式引發許多國家關注,防疫的韌性指的是防疫不是只有強度,也要過正常生活;疫情透明化則是要降低社會恐慌,例如每天舉行記者會直接回應民眾疑慮,並同時做公共衛教宣導。陳時中也感謝全民的配合,才能使台灣的防疫成效呈現最佳效益,並得到國際肯定。近來「與病毒共存」相關說法受討論,陳時中表示,在其他國家疫情嚴重狀況下,勢必要往共存的方向思考;台灣疫情目前仍獲有效控制,政府措施則在於維持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去做謹慎的管理與掌握。至於何時可以出國,陳時中說,政府有責任確保民眾健康,將會逐步開放商務旅客,持續掌握國際情勢與國內疫調,而出國旅遊則仍需要多方的評估考量,目前會先做前期準備工作,包含旅遊相關的人力建置、教育訓練等。
-
2022-02-22 該看哪科.中醫
連假遇塞車易憋尿 中醫推「金錢草」保健
馬上就是228連假,許多民眾出遊常會碰上塞車潮,出現坐車內急只好憋尿的問題,另外,假日親朋好友相聚也會因打牌久坐憋尿,泌尿道感染病例常升高,有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蔡宗璟建議,民眾若有類似狀況,可使用中藥「金錢草」做為保健。蔡宗璟指出,憋尿細菌易繁殖而導致泌尿道感染,女性因泌尿道較短比男性更容易得到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症狀有頻尿、小便灼熱疼痛、血尿、下腹部不適,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腎盂腎炎。蔡宗璟說,西醫一般以抗生素來治療泌尿道發炎,臨床上並無預防性的用藥,建議可以使用中藥「金錢草」做為預防性的保健,使用上可以300公克的金錢草加入1000毫升的開水煮成茶來飲用,能預防泌尿道感染,腸胃功能較差者可加入1片生薑來一起煎煮,避免造成腸胃的不適。金錢草味甘淡而性微寒,能清腎、膀胱及肝膽經溼熱,傳統上用來治療泌尿道發炎及排除泌尿道或膽結石,但寒性體質如怕冷、易疲倦、易腹瀉者,應請教過醫師後再使用會比較恰當。若已造成泌尿道感染,則應當再加入黃柏、薏苡仁等其他抑制發炎的藥物才能有效治療感染。蔡宗璟說,他推薦名字討喜的中藥「金錢草」來預防泌尿道發炎,也預防尿路的結石,迴避了許多人過年不想吃藥的心理障礙,最後還是提醒民眾,上車前避免飲用過多液體,開車出發前再小解1次,盡量避免憋尿傷身。
-
2022-02-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胃造口」好處多!不易滑脫、不需常換,病友經驗分享不插鼻胃管的另一種選擇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幫忙吞嚥進食有困難的病人攝取營養,得以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餵食。兩位資深放射診斷科介入性診療專科醫師分享發展這種方法的歷史背景以及目前以「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並有三位病人與家屬分享病人在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後引起吞嚥困難,而後接受這種胃管的放置,成功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並享有理想的營養與生活品質。李蔚祥(病人)經過這段時間的胃造口生活,我自己的體認是胃造口比起鼻胃管來說進食比較方便,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處理,不用麻煩家人。胃造口在腹部,衣服穿著掩蓋就不明顯,不像鼻胃管整個裸露,出門都還怕嚇到路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影響比較小,自己臉面比較掛得住。胃造口半年才須更換,而且每次只花三十分鐘左右,相對鼻胃管更換頻率低很多,每次更換有麻醉,也不會不舒服。傷口維護上其實也是自己就能處理,傷口的清潔消毒與保持乾爽這個自己就能處理不會造成家人額外負擔。在術後我跟朋友出國了兩次,2018到泰國旅遊、2019到韓國旅遊,帶著營養品與灌食針筒及消毒清潔工具,兩次旅程都很順利。平時稍留意一些細節就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多干擾。我認為我進行胃造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未來有朋友面臨跟我一樣抉擇,我會推薦選擇胃造口代替鼻胃管。 蔡雅雯(病人女兒)考量生活的便利性、衛生以及美觀等因素,選擇建造胃管。雖然需在肚皮上打一個直徑約0.5公分的小洞,但外衣遮住,其實與一般人並無二致。生活中的不便之處有:1.灌食的食物須為液態,灌食前一定要將灌食的食物過濾乾淨以免造成胃管的堵塞。2.灌食的食物若選擇坊間可購至的高單位營養品(如:亞培、諾沛…等)的話單價較高。當然也可選擇沖泡類的高單位營養品,相對價格會稍低。3.每2~3小時需灌食一次,才能補充到一天所需的養分。每次灌食完成後也須在灌食大約100cc左右的開水,以清洗胃管。4.必須勤換肚皮上造口上的紗布,大約一天一次。5.出門需攜帶灌食工具(針筒),並在每一次灌食完成時須清洗乾淨。6.出門在外可能需要有較隱蔽或私人的空間,比較方便灌食。與家人出遊時,有時會選在車上進食,若家人在餐廳的用餐位置較隱蔽時,也會直接進食。7.灌食初期偶有拉肚子的現象,但這可能因人而異。8.每六個月須回醫院置換胃管。大約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置換完成。雖然有上述地這些不便之處,但在裝完胃管的幾個月後能,因為能有效地吸收到養分,身體的機能如體重、肌肉、抵抗力也日漸恢復,且因食物不再經由口腔進入,吸入性肺炎的問題也大幅改善,除卻無法享用美食,日常作息也都能如常,也能運動、工作。而放置胃管十多年下來,縱有不便之處,也已習以為常。剛開始的時候因進食方式和內容的改變難免稍有不適與不便,往往只要一通電話至醫院,都能得到溫暖和煦地關心與解答。感謝醫療團隊每一次給予地溫暖與支持,讓我們能度過每一次問題。金琳(病人姐姐) 小妹自從做了胃造口手術後,體重漸漸回升到低標,笑容也慢慢變多了。幾個月後,小妹真的又能和球友去打高爾夫了呢!說真的,除了一開始,有一點不能接受在身上打洞的想法,到後來,我們都覺得胃造口比鼻胃管要好得多。至少外觀上,不像鼻胃管那樣明顯,除了知情的親友之外,旁人很難察覺有埋了一根管子在肚子裡。胃造口的更換頻率也比鼻胃管少很多,只要每半年到一年到醫院,或由居家護理師更換新胃管即可,也比較不用擔心管子會不小心被扯掉的問題。胃造口確實提升了小妹的生活品質,希望有更多有吞嚥障礙問題,比方常被食物或水嗆到、或者根本吞不下東西,必須長期灌食的朋友,可以放棄成見,考慮做胃造口。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曾去苗栗外婆家!林口3外孫女確診 國中小停課14天
新北今日新增7例個案,除了感染源仍不明的室內設計師(案19665),還有跟高雄砂石場司機相關的家庭群聚及嘉聯益居隔陰轉陽。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在防疫記者會表示,高雄砂石場司機群聚延伸,其中3名個案對新北市影響較大,有兩人就讀新北某國中、國小,將從2月12日至2月25日預防性停課14日,確診班級師生也將居家隔離14天,並提供全校教職員工生每人2劑快篩試劑。衛生局說明,這三例為3、8、14歲的孩童(案19687至案19689),因外婆(案19643)於2月12日確診,遭匡列接觸者居家隔離,經採檢PCR均為陽性,Ct值分別27.3、22.8、32.6,三人均已收治專責病房治療。疫調發現,外婆(案19643)2月3日在苗栗與高雄確診親友(案19580、案19584)接觸聚餐,2月7日又帶三名外孫到苗栗與苗栗親友(案19622)一同出遊,2月10日返回新北。侯友宜則說,案19689、19688分別就讀本市國中、國小,目前已啟動校園相關防疫作為,匡列接觸者79人、79人居家隔離,均已安排採檢並持續疫調中,同時2校自2月12日至2月25日止預防性停課14日。侯也說,兩校停課期間若家長有照護的需求,學校也會提供基本照顧服務。另外,由於2月11日已經開學,針對是否全校採檢,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這兩間學校跟確診者同班師生、補習班,都會做PCR採檢,並居家隔離14日,目前正在進行中;至於其他師生每人提供2劑快篩試劑,並間隔7天採檢。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2、境外+40! 高雄砂石場+7 新北增1例不明感染
春節假期結束,但年節期間民眾南北出遊,國內持續新增個案。國內今天新增12例本土個案、40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個案12例個案為5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其中有七例和砂石場群聚有關,其中兩名為案19599在台南診所的接觸者,另外五位為家族家人,由於當中有兩人分別為國中生和國小生,因此兩所學校宣布停課。另昨天公布被境外移入個案(案19592)感染確診的一家人(案19623、案19624),除兩姊妹外媽媽也陰轉陽確診。而新北樹林的嘉聯益電子廠宿舍300多名移工在集中檢疫所隔離,今又新增三名移工陰轉陽確診,該廠累計共有18人確診。值得注意的是,新北新增一名不明感染源個案,因2月12日出現喉嚨痛症狀前往就醫採檢而確診,Ct值16。但因個案為有高雄、雙北、新竹等縣市的足跡,過年時間都在高雄因此在哪裡感染還須釐清。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美國(9例)、菲律賓(4例)、澳大利亞(3例)、烏克蘭及日本(各2例)、義大利、柬埔寨、瑞典、芬蘭、波蘭、加拿大、南非、新加坡、蒙古、西班牙、寮國、韓國及墨西哥(各1例)移入;另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12日至2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9567例確診,分別為4194例境外移入,1萬531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1 新聞.用藥停看聽
健康存摺App 用藥狀況一目了然
民眾出遊時,偶有突發狀況就醫,常被問「目前有在使用那些藥物?」時會措手不及,無法正確完整回答用藥的名字,造成醫療人員進行醫療處置時可能有潛在的安全疑慮。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透過由中央健保署的健保資料庫數據所建置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即可提供更詳盡的個人醫療資訊。民眾可從健康存摺App查詢自己的就醫狀況、用藥資料、過敏紀錄、預防接種紀錄、檢驗報告等資訊,就能輕鬆掌握自身的健康情形,就診時提供給醫療人員參考,以降低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等不當用藥的風險。但要特別注意,若有使用自行購買的西藥、中草藥或保健食品等,由於這些品項無法在查詢系統中呈現而容易被忽略,因此,就醫時仍應主動告知醫師、藥師有在使用的自費品項,避免因疏漏評估而危害用藥安全。若是家中長者無法自行管理健康及用藥狀況,建議家屬可以善用健康存摺中的「健康資訊分享-眷屬管理」功能,在經當事人同意後完成設定,即可代為查閱健康存摺中的資訊,就醫時可提供給醫療人員進行評估。此外,近期指揮中心宣布民眾進入特定場所需要出示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民眾也可以選擇使用「健康存摺App」中的疫苗接種紀錄提供檢視。只要多多善用健康存摺App的功能,可讓你我的生活更加便利。
-
2022-02-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走春釀群聚 台中、苗栗緊張
國內疫情仍未停歇,昨指揮中心公布三十七例確診,出現三起過年跨縣市家庭群聚而確診,由於家族跨縣市「走春」、「出遊」足跡範圍遍及許多知名景點,包括台中、苗栗等其他未出現確診縣市也繃緊神經,各地紛增設篩檢站,籲足跡重疊者篩檢,擴大匡列採檢人數估計近千人。高雄市昨新增五例確診,其中,大樹家族情侶檔群聚衍生出四例,起初是一名十歲男童先染疫,二月七日出現發燒等症狀就醫確診,男童大表哥與女友前天確診,曾與大表哥聚會的好友與女友昨確診,除波及另兩名同住家人,兩對情侶檔因曾同遊屏東,足跡包括多個知名景點。市府衛生局疫調發現,這個傳播鏈共八人染疫。從北到南六人確診高雄另一例確診則是從岡山五姊妹家族聚會衍生,五姊妹分住高雄、屏東與新北市,其中,三姊在屏東擔任復健科醫師,她與一對子女雙雙確診,另住在高雄的四姊同在年初五返回岡山娘家聚會確診。住新北的大姊其一對兒女昨也確診,總計這五姊妹家族從北至南共六人確診,高雄市長陳其邁說,確診家族成員也有來自屏東、新北,聚會據點含苗栗與高雄家中,現與兩地釐清感染源到底哪裡來。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昨晚說,高屏、新北五姊妹家族過年回娘家聚會群聚感染案,其中十名成員到台中租車「走春」,曾到多個知名景點。足跡遍苗栗七鄉鎮苗栗縣衛生局指出,該家族曾租車到苗栗縣多處景點自駕旅遊,足跡遍及縣內七個鄉鎮,都是知名的旅遊場館及景點,已對他們涉足的餐廳、民宿員工及同時段住宿用餐者、旅遊點店員、攤販、文化園區員工及志工匡列共五百多人安排採檢。岡山家族案的三姊為屏東縣潮榮聯合診所復健科女醫師,因曾在二月五至八日替二六三人看診,縣府已陸續匡列疫調數百人採驗,十五名診所員工PCR採陰;屏東縣府表示,昨今兩天在潮州中山公園設篩檢站,呼籲五至八日到復健診所看診或陪病者前往篩檢。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昨新增確診中,兩例居住新店區的兄妹,春節期間前往高雄探親,因高雄親友確診通知,自行快篩陽性,再赴醫院採檢,兄妹兩人PCR陽性、Ct值分別為十四及十五。新北衛生局說,廿多歲哥哥與妹妹均接種兩劑疫苗,兩人曾與家人前往高雄、台中親友家及到苗栗遊玩,匡列居住新北接觸者共三人居家隔離。
-
2022-02-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年節用藥不能疏忽! 按時服用外更須避免交互作用
年節的歡樂氛圍及大吃大喝,常讓有慢性病的長者忽略持續定時用藥,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表示,有些患者在年節選擇「偶爾」不吃藥、吃美食,其實已經影響健康,而即便按時用藥,民眾也仍需注意藥品是否會與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若因此導致降低藥效、加劇藥效、甚至是不良反應等影響健康,真的得不償失。春節期間是長輩們與兒女們團聚的日子,常會準備豐盛菜餚,飯後還有不少水果及甜點等,此時若是有慢性病的長者,卻沒有按時服藥,可能將對健康造成影響,尤其在傳統習俗裡,認為過年不能吃藥,否則這一年將會成為「藥罐子」,然而這樣的情形在醫師及藥師的眼裡看來相當危險。王平宇認為,「不吃藥」是年節最常見的服藥問題,民眾若因傳統觀念而不照醫囑服藥,恐影響復原或使病況惡化。他說明,像高血壓患者都知道,大量高鹽、高鈉的食物會導致水分滯留,造成血壓升高、水腫、心臟衰竭等多重問題,要避免食用,要長期穩定用藥,讓血壓處於恆定狀態,但有些患者會認為一年一次的春節「偶食無妨」,或改選擇標榜低鈉的食品,卻因此影響健康。進一步分析,低鈉即是高鉀,部分血壓藥會抑制血鉀排出,在服藥的狀態下吃高鉀食品,恐致鉀離子過高,導致腎臟負擔或心律不整,而這類情況不只在高血壓患者身上,對於糖尿病患來說也是,尤其年節常見甜品如年糕、八寶飯皆為高糖份的精緻品,病患若晚睡晚起、出遊三餐不固定的情況下服藥,易有血糖波動的風險。王平宇提到,許多慢性病患者即便規律服藥,也須注意藥品可能會與年菜發生的交互作用。他整理可能會碰到的五大類食品及可能造成情況,包含酒精飲料影響藥品代謝,可能使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含鈣、鐵的食物降低藥品吸收;含維生素K的食物,減輕抗凝血藥物藥效;紅麴具降血脂成分,將加劇高血脂用藥作用;中藥材若「食補」過量或連續服用恐影響西藥藥效。王平宇補充,一般來說食品跟藥品的交互作用不會立刻出現,也不會「只吃一點點」就出現,通常是服藥者因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而在飲食上毫無節制,多天食用或過量食用,才會造成影響。他提醒,還是建議民眾要除維持遵照醫囑服藥的好習慣,惟有正確用藥,才能過個健康年,另外三餐正常生活習慣也仍要好好保持,勿因一時的口腹之慾,影響健康,得不償失。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整理五大類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的食品:1.酒精飲料:酒精會影響藥品代謝,導致藥物濃度過高或不足,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同樣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上升。因此服藥期間切忌飲酒,特別是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抗生素、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2.含鈣、鐵食物(如牛奶、優格、鈣片、黑芝麻、紅莧菜、菠菜、紫菜):部分抗生素會與此類富含二價金屬離子的食物螯合,降低藥品吸收,必須避免並用;且這些食物須與制酸劑類型的胃藥間隔至少兩小時服用,以免影響藥品吸收。3.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多為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此類食物若與抗凝血藥物同時使用,會減輕藥效,影響預防血栓的效果。4.紅麴(如:紅麴米糕、紅麴八寶飯):紅麴本身具降血脂成分,與常見的高血脂用藥相同,兩者同時使用會加劇藥品作用,嚴重者會增加肌肉痛、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的發生機率。5.食補中藥材(薑母湯底、麻油補湯、藥燉湯藥等)雖然一般飲食中中藥材分量少,不太會與西藥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但年節期間許多民眾喜歡「食補」,故服藥者應注意過量或連續多天食用會產生的影響。如:補血、活血的當歸、人參不宜與抗凝血藥品共食,否則會影響藥效;黃耆、甘草會降低免疫抑制劑效果,過量恐誘發免疫疾病。
-
2022-02-0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過年久坐3原則減少痠痛 6伸展運動在家做!
過年期間,許多人會宅在家耍廢,久坐追劇、手遊、打麻將,或開車出遊塞車,缺乏運動下,容易造成肌肉與筋膜緊繃,痠痛上身!建議做適當的伸展運動,才可減緩背部與肩頸的不適。 在新春年假期間,飲食均衡外,更要多注意姿勢、維持運動習慣、做伸展訓練,才會有足夠肌肉量與關節穩定度,避免痠痛發生。建議針對肩頸、下背、大腿後側等肌群進行伸展,練習核心運動強化肚子下背的肌肉,也可利用深蹲和單腳站來強化臀肌,痠痛會明顯改善。針對久坐族、麻將族、開車族,要減少痠痛發生,可以掌握以下三原則。1. 注意姿勢:頭部應保持在臀部正上方,讓脊椎直立,姿勢挺直。2. 改變環境:沙發易造成駝背,可換成餐桌椅,讓骨盆平均坐在上面,較易有良好姿勢。開車時,調整椅背角度後倒10度,讓頭輕鬆地靠在椅背上。3. 多活動:長期維持同一姿勢,易肌肉痠痛。例如打麻將時,可每局或每30分鐘起來做伸展活動,放鬆筋骨;開車的人應在休息區停車時做伸展。
-
2022-02-04 該看哪科.眼部
長輩婉拒外出不是體力差 醫師曝可能跟這細節有關
過年期間民眾安排出遊走春,但年邁長輩有時不太願意外出,擔心跌倒後果不堪設想。醫師指出,有些長輩不愛出門,並不一定是體力差,可能是視力退化,路看不清楚當然怕跌倒,在經過手術治療,恢復視力的長輩們不再需要拐杖,樂得天天往外跑。白內障屬於老化疾病,根據109年健保署數據統計,全台診斷出白內障疾病有57..4萬人,年齡層來看,以61至70歲最多,共有23萬6876人,其次是71至80歲,共有17萬3167人。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指出,若長輩罹患白內障,且水晶體「熟透」,看東西多半模模糊糊,就算透過視力矯正仍只有0.1,這也讓長輩更保守,減少外出不敢與人互動,或習慣用拐杖「測樓梯深度」,就怕摔傷骨折,或是再也離不開床。他舉例,先前一名八旬長輩,近年越來越不愛出門,家屬原以為是腳不好,特別買了拐杖給他,後來到眼科檢查,呂大文發現長輩的視力,從數年前的0.3,至今剩下0.1,且白內障情況嚴重,經過手術治療後,長輩不僅丟了拐杖,樂得天天往公園跑。呂大文提醒,有些長輩不一定願意如實將病況告知孩子,但視力、聽力變差,幾個感知能力下降,也可能讓長輩「退縮」,即便不是失智,也可能因為感官差「不想反應」,建議民眾在農曆年期間,不妨觀察年邁父母是否有聽覺、視覺問題,改善後大多可恢復活動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國外研究發現白內障與失智症有關,《英國麻醉學雜誌》2016年發表研究結果,失智症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後,不僅改善視覺也改善認知功能,並觀察居住療養院的長輩,接受白內障手術4個月後,顯著提高視力,且認知能力、日常活動受損程度較低。國外研究也顯示,青光眼、白內障等合併症,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陳瑩山指出,失智症與大腦運作、接收訊息有關,白內障不僅看不清楚,美味佳餚全變黑白,讓胃口全無,都可能是造成失智症、憂鬱症的危險因子。陳瑩山曾收治一名個案,居住於苗栗的一位老先生,本來喜歡在三合院戶外,與鄰居好友聊天互動,但近年常退縮房間,連飯都不太想吃,經過診察發現,原來老先生視力退化,朋友分享彩色圖片全變黑白照,報紙的字也看不見,連帶出現失智症症狀。「以前1年不到1個失智病患,現在1周1個!」陳瑩山表示,白內障是高度精密手術,只要局部麻醉、約10至20分鐘可完成,但失智症患者不一定能全程配合,不少醫院建議採全身麻醉,但風險較高,家屬不見得願意讓長輩動手術。他近年採用舒眠麻醉方式,協助失智長輩完成白內障手術,可降低風險,且術後長輩恢復視力,大腦接受視覺刺激可更加活躍,延緩失智表現。
-
2022-02-03 失智.新手照顧
外出旅遊/帶失智長者出遊 防疫也要防走失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是否該帶家中失智長者出遊走春?醫師建議,中重度失智者最好不要出遊。輕度失智者出遊時,一定要有兩位以上家人陪伴互相支援,避免走失,在疫情籠罩下,更須做好萬全的防疫準備。中重度者不宜出遊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表示,大多數失智長者平日生活簡單規律,但外出旅遊會因「環境變動」,造成失智者的情緒緊張、生活作息紊亂,若外宿更難以控管,因此建議中重度失智者的環境勿做太大變動,最好不要出遊。挑選好上廁所景點帶輕度失智者出門,廖品雯提醒,務必要顧及失智長者的「自尊心」與「安全性」,一定要有家人跟在旁,尤其長者上廁所時要特別注意跟緊,以防走失;更要考量長者的體力,出遊時安排的景點不要太多,最好定點旅遊,選擇上廁所方便的旅遊景點。林口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對失智長者而言,家人溫馨團聚,遠勝於舟車勞頓前往景點旅遊,建議選擇容易到達、旅途時間短的彈性行程,可規畫長者對風景點有特殊情感,讓家人有團聚感為主的景點;旅行時務必要維持長者的生活常規,例如起床、吃飯的作息;要讓長者體會旅程家人陪伴的喜悅,但也要尊重長者的意見及想法,可降低衝突,讓旅途更順利。衣服藥物要帶夠徐文俊提醒,帶長者出門前,務必要攜帶長輩的隨身藥物,也因為失智者較少出門,需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的保暖問題,衣服要帶足,如有失禁困擾,尿布和替代衣物也要多帶,以備不時之需。隨身攜帶身障證明今年疫情再起、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導致許多家庭旅遊行程取消,帶失智長者出遊的機會變得更少,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若真的帶失智長者外出,防疫措施必須多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攜帶防疫酒精等,但很多長者不愛戴口罩,因此提醒家屬要隨身攜帶身心障礙證明,以資證明避免被處罰。湯麗玉表示,過年期間外出拜年或走春踏青時,應讓失智長者穿上顏色鮮豔、易辨識衣服,可準備愛的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工具;行程要單純簡化,有充分彈性,若失智者吵著要回家就帶回家;外出若需要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
-
2022-0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出遊上公廁 洗手不可馬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打亂許多家庭的春節旅遊計畫,不是暫緩就是縮短行程。若短程出遊該如何防疫?塞車時如何因應?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說,避免旅遊引起群聚感染,出遊的人會大幅減少,到熱門旅遊景點必須自律,遵守人流、車流的控管及防疫措施,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自我防護。面對疫情嚴峻,柳朋馳認為,長程旅遊應該取消,建議大家春節期間應盡量留在家裡,不可肆無忌憚的出遊、到處亂走,減少出門感染的風險;即便待在家中,也要確實做好防疫,若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可進行快篩或就醫篩檢釐清是否染疫,再對症治療。很多人擔心開車出遊塞車時,有內急怎麼辦?柳朋馳提醒,行前可備妥尿布、寶特瓶等因應。值得注意的是,出外使用的公廁最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務必在如廁後要洗淨雙手,避免感染。部落客「豆豆媽」吳霈蓁表示,全家出遊時一定要帶水壺,口渴時優先喝水,以免水喝不夠,引起泌尿道感染或便祕。要遠離染疫風險,最好選擇戶外景點踏青,必備75%清潔專用酒精、濕紙巾、口罩等防疫用品。年節聚餐不掃興又要保持體態,營養師夏子雯強調,高熱量食物最好淺嘗即可,特別是「勾芡、炸皮、肥肉、雞皮、湯品、含糖飲料、酒」等七個體態大敵要少吃;飲食以熟食為主,避免生食,以免罹患腸胃炎。
-
2022-01-31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學習、社交較弱 上成長課交朋友
56歲的我,工作超過30年,兩個女兒已成年離巢,家中只剩下我和老爺兩人,因住的是五樓透天房,下班後就各據守一方,相安無事。測量退休力後,發現兩年施測的結果有落差,前一年不足的項目是「活躍好學」、2021則是「社會連結」,為何不同?回想這一年來,我在陽台種植各類植栽,有時會上網查詢植栽的屬性及種植方法,成果豐碩,可能因此補足了「活躍好學」的不足。看見同事桌上擺著石頭,頗為療癒,因此一次去花蓮瓦拉米時,帶回一顆石頭,放在隔板上,靈光一閃,把女兒之前換來的小人偶黏貼上去,乍然發現,那不就是我現在的心情嗎?奮力走到半山腰,在稍作休息後仰望遠處山峰,想要征服的心志油然而生,相信只要體力足夠,我會不斷學習與成長。測出屬於「好奇海豚」,因為對現代科技的吸收不足,因此必須在社交與學習方面大躍進,這確實符合我目前的情形。還好同事都很和善,只要使用電腦遇到瓶頸去請教他們,都能得到滿意的答覆,而我栽種的小植栽是感恩的回報,也是我的社交利器。預計60歲前退休,除了種植栽、學電腦、多出遊,我還想要參加社區成長課程,多認識人,也學些技能,豐富自己的人生。●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28 新聞.新聞
虎年「健康、事業、桃花、偏財」 四大運勢排行,你的生肖上榜了嗎?
想知道自己在虎年的健康、事業、桃花、偏財等運勢如何嗎?知名玄學老師譚秀珠整理前三好、前三壞的生肖,如果一身爛桃花、疾病纏身,建議做好準備,提高警覺,以期平順度過難關。 健康 虎年健康運最好的前三名生肖為雞、兔、羊 ◎健康好運第一名:雞 在月德星的庇佑下,吉星高照,即使遇到災厄,也能轉危為安、逢凶化吉。如能樂善好施,捐款助人,健康運會更強。 ◎健康好運第二名:兔 太陽星當運,順應流行,建議心存善念,內在光明,儲備正能量,即使壞事到來,仍會安然度過,甚至變成好事,讓自己更健康。 ◎健康好運第三名:羊 受到天喜星的助益,健康情況不錯,但建議多說好話、做好事,多吃素,如此一來,就能遠離病痛之苦。 在健康方面,最衰的前兩名為虎、鼠,第三名則有猴、牛、狗。 ◎健康衰運第一名:虎受到太歲星影響,虎年恐有血光之災,外傷、意外、車禍,外出時,務必注意安全。 另外,如果同車四人出遊,其中三人生肖為虎,千萬不要成行,否則「三人成虎」,恐險上加險。 除了容易受傷之外,生肖為虎者一整年常覺心浮氣躁,開心不起來,容易生悶氣,也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健康衰運第一名:鼠 受病符星影響,虎年恐見血,且病魔找上身,為新冠疫情的高風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做好個人防疫措施。 ◎健康衰運第二名:猴 偏沖太歲,且有大耗星、難干星作怪,外傷、刀傷等流血事件不斷,且免疫力變差,常有小病小痛。 ◎健康衰運第二名:牛 在劍鋒星、伏屍星的影響下,虎年恐有橫禍,務必少喝酒、避免大吃大喝,否則除了酒駕被抓,荷包大失血之外,還可能誘發食物中毒、食物過敏,應格外重視自我食安問題。 ◎健康衰運第二名:狗 因白虎星、飛廉星、大煞星等拖累,恐有血光之災,容易出現外傷,且有莫名其妙的病痛。 事業 在事業運方面,最好的生肖者為雞,第二名為豬、馬,第三名為猴與蛇 ◎事業好運第一名:雞 在虎年,事業運可說是吉星高照,龍德星、紫薇星報到,不僅貴人相助,更得長官緣,務必把握今年,積極向上,有所表現,事業上必定能更上一層樓。 ◎事業好運第二名:豬 受到天德星、福德星的庇蔭,虎年做事,可說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加上貴人運滿出來,可說是「手氣好」、「事業旺」,只要三分功力,就有十分收穫。 ◎事業好運第二名:馬 虎年為三合本命,金匱星、三台星入列,貴人相助,將可獲得老闆、長官的賞識,考試運極佳,還會因獲獎而出名。 ◎事業好運第三名:猴 盡管為偏沖,但在天解吉星的幫助下,考運不錯,工作表現傑出,容易加薪升官。但職場中恐常有小人作梗、中傷,切記忍下來,才能化險為夷。 ◎事業好運第三名:蛇 太陰星、玉堂星當道,事業運可說是順流而上,除了現實生活中,有「明貴人」相助,連看不到的無形「暗貴人」也在一旁關懷,旺到極點。 事業運極差的三個生肖,分別為鼠、兔,第三名為龍、虎 ◎事業衰運第一名:鼠 受到天狗星、吊客煞星等作祟,工作運勢極其不順,缺乏長官緣,即使積極付出,但表現仍舊平平,即使偶有佳作,但長官卻認為這是應該的,生肖屬鼠者虎年職場上恐會受盡委屈。 ◎事業衰運第二名:兔 因病符星、亡神星的牽累,屬兔者在虎年的健康運不佳,可能因此常請假,請同事代班、協助,影響到職場表現,以致事業運變差,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 ◎事業衰運第三名:龍 運逢「災星」、「喪門星」,事業將面臨瓶頸,辛苦艱辛。建議「一喜破九災」,例如,結婚、生子、搬新家、購買新車、新屋,家族親友如有喜事,應該多走動,沾沾喜氣。 ◎事業衰運第三名:虎 時值太歲,小人當道,口舌是非多,但千萬得沈住氣,不可輕言提出辭呈,以為「不幹最大」,就算受到委屈,也不能輕舉妄動,不要亂換工作。 桃花 桃花運勢最強的前三名為牛、羊、兔(女) ◎好桃花第一名:牛 典型的「紅鸞星動」,紅鸞星為紫微斗數之中的桃花星之一,司掌婚緣及喜慶之事,在虎年將遇到生命中的真愛、真命天子,適合結婚,喜事臨門,相守一生。 ◎好桃花第二名:羊 在月德星、天喜星、國印星等聯合加持下,虎年桃花盛開,很容易找到另一半,並認定對方,走入婚姻,有些人則會奉子成婚,雙喜臨門。 ◎好桃花第三名:兔 男兔虎年一身爛桃花,但兔女郎卻是喜事臨門,受到天乙星、貴人星等庇蔭,身邊眾多貴人相助,不僅桃花運勢大好,還將旺及事業。 在桃花運方面,生肖屬虎者位居「爛桃花」之王,其次為兔、蛇(男)。 ◎爛桃花第一名:虎 時值太歲星,是非多、心情鬱悶,整年度爛桃花朵朵開。如果又貪杯,沾上粉味,酒色誤人且傷身,原以為是桃花,卻可能變成仙人跳,甚至吃上官司。建議虎年,務必降低情慾需求,不要讓情慾牽著走。 ◎爛桃花第二名:兔 受到咸池星、年煞星的影響,虎年爛桃花不斷,情愛陷阱眾多,一不小心就會誤觸桃花劫,除了花錢消災,還可能身敗名裂,務必潔身自愛,自求多福。 ◎爛桃花第三名:蛇 在勾絞星、天官符星的妨礙下,生肖屬蛇的男性必須提高警覺,虎年恐有桃花大劫,因為貪圖性愛合歡之樂,除了導致肉體健康變差,還可能名聲變差,形象大壞,變成渣男代表。 至於生肖屬蛇的女性,則因貴人相助,虎年反而有著正桃花,可以放開胸懷,大膽尋找真愛。 財運 在偏財運方面,第一名為兔,其次為豬、蛇 ◎財運好運第一名:兔 太陽星高照,不僅正財運極旺,連偏財運也凌駕其他生肖,令人羨慕,虎年應該財源滾滾。如果能夠多做布施接濟貧苦清寒人家,多做好事,更能讓偏財運旺到最高點,務必把握發財的難得機緣。 ◎財運好運第二名:豬 偏財星高照,偏財、好運結伴而來,建議適度選購彩券,將可贏得料想不到的大獎。如能多做好事,多說好話,偏財運將可更上一層樓,無人可擋。 ◎財運好運第三名:蛇 因太陰星高照,蛇女在虎年的偏財運極旺,不過,蛇男則是一般般,想買投資、炒股,務必量力而為 至於偏財運最差的生肖則為馬、鼠、狗、雞 ◎財運最差生肖:馬 受到五鬼星、披頭星、飛符星等影響,生肖屬馬者在虎年幾乎沒有偏財運可言,必須腳踏實地,投資宜保守,否則小贏大輸。切記不可一時性起、意氣用事,胡亂投資,以免破財、傷心。 ◎財運最差生肖:鼠 因天狗星、月煞星、吊客星的拖累,生肖屬鼠者在虎年不宜投資,即使計畫滿分,但現實卻可能相當殘酷,一敗塗地。 ◎財運最差生肖:狗 時值白虎星、大煞星、孤虛星,可以守住正財,但偏財運無望,不可投機,在小人慫恿下,與人投資創業,否則可能受騙上當,賠了錢財,見識壞朋友的真面目。 ◎財運最差生肖:雞 在天厄星、破碎星的作祟下,生肖屬雞者在虎年不僅沒有偏財運,且容易破財,鄭重提醒,千萬不可當親友的保人,以免財去,又傷了和氣。
-
2022-01-27 養生.家庭婚姻
舅舅給外甥女「50億的大紅包」,媽媽看後嚇壞! 4原則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農曆新年,爸媽最煩惱而孩子最期待的事,想必就是包紅包了吧!過年壓歲錢給孩子包多少、怎麼包是一門大學問!根據陸媒報導,北京一名媽媽12日發布一段影片,表示孩子的舅舅給外甥和外甥女一人送了一個超大的紅包,打開紅包發現裡面放有一張紅色鈔票,上面寫著5000000000及FIVE BILLION DOLLARS的字樣。不管是誰都會被這個金額嚇到吧!這名媽媽忍不住驚呼,「嚇我一跳這是假的吧」、「這是假的還是真的呀」,完全不敢相自己的眼睛,而舅舅保證絕對是真錢。不過仔細一看,紅色鈔票其實是「辛巴威幣」,上面還印有「RESERVE BANK OF ZIMBABWE」(辛巴威儲備銀行)的字樣。去網路查,發現這50億的大紅包竟僅值5角人民幣(約新台幣2元)。讓人不禁感到失望,這個心理落差真的事太大了。影片在網路上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網友還是紛紛留言表示,這位舅舅太小氣了,大陸境內沒有銀行可以兌換辛巴威元,要這麼麻煩花時間精力不如塞張200元。紅包其實就是大人給孩子的新年祝福,雖然換算下來錢真的不多,卻是包出了新意,一種特別的紀念和回憶。4大原則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至於過年孩子收到的紅包,爸媽要不要給孩子自由應用,當作零用錢呢?這也是見仁見智了,不過,給孩子當零用錢的方式有許多種,制定出遊戲規則對雙方會比較好,也可以培養孩子健康的金錢觀。親子理財專家馬哈老師表示,爸媽給零用錢時,不妨也鼓勵孩子將部分錢存在「父母銀行」,由爸媽代為存進銀行戶頭或做其他的運用,跟孩子表明錢存在銀行比較安全,存進去的錢還可以變多,以孩子聽的懂的方式提及「利息」概念,吸引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另外,大人可使用表格教孩子記帳,分為需要和想要,讓孩子紀錄錢都花在哪裡了,較小的孩子也能畫圖表示,檢視每筆消費的使用。給孩子零用錢時,家長還是應該把握以下4個原則,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1.定時給如同大人每月薪資固定入帳。2.不干涉孩子花錢方式有些爸媽給孩子零用錢後,會要求孩子全部存起來,其實這樣孩子反而無法學到金錢支配權,馬哈老師建議孩子存下一部份錢,最後選擇權仍在孩子身上,即便孩子亂花錢,但這也是孩子學習預算管理的過程和機會。3.單一收入來源跟孩子明確表明,怎麼花錢是你的自由,拿到錢第一天就花光,也是你的選擇,但花光之後不管孩子如何哭鬧,爸媽都要堅守原則,不要再給孩子了。讓孩子體驗沒錢花的感覺,下次才懂編列預算。4.不當獎懲工具將零用錢想成一筆孩子的「專款」,而非獎勵方法。有時孩子不聽話,有些爸媽會扣零用錢來懲罰孩子,此舉容易讓零用錢變成爸媽賞罰的籌碼,失去當初想要給孩子建立金錢觀的初衷了。
-
2022-01-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9歲癲癇發作,長期與之共處 因家人而變勇敢,發現自己能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編者按】醫病平台一直希望用一週三篇相同主題文章的方式呈現,但有時候無法完全吻合相同主題,以致無法即時刊登,對作者很抱歉。本週謹以照顧者與病人的文章,讓大家了解機構與病人在不同狀況下的遭遇,以及克服困難的歷程。我今年30歲,這麼多年以來,與癲癇的因緣我學習到很多,想把收穫寫出來分享,也再次感謝一直以來幫助我的醫師。疾病之始 我第一次癲癇發作是在九歲的暑假,跟媽媽去美國遊玩的時候,假期的一天晚上我沒有預警的癲癇大發作,在這之前我們對疾病真實發生時的狀況一無所知,沒有專業的知識遑論緊急處理的經驗,可想而知的是我媽媽嚇壞了,反倒是我懵懵懂懂醒來時覺得人怎麼在醫院且頭痛欲裂。當天晚上做了一堆檢查,檢查結果因為醫生說的是英語及年紀小,幾乎甚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花了約20萬台幣的醫療費用。 回到台灣開始接受專業的治療,從發現患有癲癇,學會正視癲癇、進而了解癲癇的醫學知識,也面對社會對於癲癇的未知,或許曾經猶疑,然而終將找到自己與癲癇相伴的長遠默契,很謝謝我的醫生讓我了解癲癇,回首來時路、我居然成為一個能寫出來分享勇氣的人。準時吃藥、詳實紀錄 或許很難想像,對於我的癲癇病況病史,從小到大媽媽早已累績滿滿鉅細靡遺的筆記,更是如此教導我: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當然必須比別人更負責了解自己。我們判斷不會有醫生準確,所以我們不必妄自揣測;不過我們詳實的記錄或許會在醫師問診時,提供更細微的細節使之不被漏掉。不管是癲癇發作時的時間,或前幾天的生活作息,亦或是藥物帶來的改變(我不會想成是副作用,因為我不是醫生)。 因為這些想法及行動,所以我獲得的資訊是確實的。我從每天記錄吃藥時間,到發展出自律性的吃藥。忘記吃藥的機率極低,更從不對醫生隱瞞,而是尋求該怎麼應對。我想我對自己越誠實,越對癲癇的病情診斷醫治而有幫助。我並非祈求或一味的希望癲癇更除,而是找到一個與醫生治療有默契的平衡點。正向的我 上大學時,從台北搬到台中念書,家人擔心我住外面很危險,雖然我內心不以為意,甚至直接對家人說:「我們是很多人住一起,不是一個人。」不過靜下心來,好像覺得我應該怎麼正式且正確地介紹癲癇,我請了我的醫生,他幫我寫封給室友的信,讓我能邏輯清楚的講給室友聽。 鼓起勇起對初次見面的大學室友說:「我有癲癇,請幫我留意我的狀況。」對我來說再自然也不過了,不是因為我輕忽這件事,相反的,我比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我選擇很平和地說出正確的事實,我不擔心新室友不理解,我只審視我沒有更正確的傳達癲癇的知識。父母擔心 好友關心 醫師用心 因為癲癇,應該要找到世界上的善意,觀察其他人如何面對不了解的事物、學習如何應對,癲癇會遭到誤解,可是不能是病人自己誤解。有時候想一想,父母親擔心的不只是身體健康,而是身心健康:朋友好奇的不是癲癇的發作,而是如何體貼有癲癇的我們:醫生努力的不只是治療,而是理解及陪伴我們。心念一轉有癲癇這疾病一點也不可怕。因為家人,我變得勇敢 家人給你無比的愛,我媽媽每天比我還擔心及重視癲癇患者必須遵守的原則,我必須設法讓家人不擔心。 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不理解的人:誇張誤解、恐懼型的過度關心、語言中軟釘子的拒絕、或被大驚小怪的宣告、亦或被同學揶揄,族繁不及備載,我因為心中存在一個愛我的人撐起的保護傘,因此面對這些外在壓力我都微笑帶過。成長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少選擇:我沒有參加國中畢業旅行,我沒有隨意地住在朋友家夜不歸宿,或許少了一些當下的玩樂機會,但卻不應該選擇少掉健康。這些選擇及應對我從不說,也不必說,因為我從不讓這些問題真正困擾我,學會勇敢能照顧好我自己,才有保護所愛的能力。這很重要,也是我過得快樂的原因,分享這樣的種子給同樣癲癇的病友。認識同樣癲癇的病人,我學會了該怎麼面對社會的眼光 曾有個機會是在10歲時參加夏令營,參與者有癲癇病友、照顧病友的家人、專業治療的醫師及救國團的大哥哥大姊姊們。 在癲癇疾病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透過夏令營活動以輕鬆的角度彼此閒聊嬉鬧。尤其能讓因為癲癇而影響家庭生活的照顧者們好好享受出遊的樂趣,一個優質的自然環境場域,快樂的時光在寬敞建築裡發生。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同樣患有癲癇的朋友,我們除了癲癇發作程度不同以及患病病因不同外,沒有甚麼不一樣。 對於我而言,印象最清晰的不是玩樂,而是醫生寵愛的眼神以及帶團康大哥哥大姊姊溫暖的笑容。我感受到社會的善意及人與人之間的愛。 在2001年,班上有一位身心障礙的同學,他早上在資源班學習,下午則和普通班同學一起上課,然而他因為與多數人不同、同學不太跟他玩,只在偶而發出奇怪聲響時被大家注意。有一天他突然口吐白沫的倒下,即刻間:少數同學跑去找老師,多數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愣住了,不過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是我碰到別人癲癇大發作,立即做了最基本的照顧。這是我夏令營以外第一次碰到身邊的人發作。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時,總覺得其實幸運的是我,我發現自己能夠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我不害怕癲癇發作,我也不會因為旁人不了解癲癇、看到時驚慌失措,而產生不舒服情緒,我學會很鎮定的移除發作時周遭危險物品,避免癲癇發作者受到傷害,且在他身邊守護紀錄時間及症狀。長大了,能在工作中回饋照顧我的醫院,我覺得無比榮幸 我是一個喜歡植物,也樂於分享的人,慢慢地因為興趣發展成職業,終於有一天,我找到一個機會能夠回饋,回饋在成長過程中那麼多的貴人以及那麼多的愛。一直以來醫院就像我的家,有次回診時注意到一面空白的牆,我堅定地告訴我自己,這是我的機會,並不是賺錢的機會而是回饋的機會,後來我打造了全台第一座以蕨類為主題的垂直綠化工程。 我沒有特別告訴客戶或業主我是癲癇病患,我不覺得我需要告訴他們;我不怕別人問我,我認可我自己的專業;我正視我的疾病,我不以癲癇為特例或訴求改變我的工作,尤其是我知道有不少病患在面對癲癇與工作之間的掙扎,我很幸運,我審視我自己所擁有的專業,默默地做我能改變醫療環境的空間。 一直以來我綠化工程的工作總是找機會把目標放在各個醫療環境裡,做過醫院的庭園維護、醫美陽台、健檢中心、醫院頂樓花園以及醫院托老中心的園藝治療。我很開心有一天我有能力貢獻自己,儘管微小,但若能讓下一個來看病的人有那一抹放鬆的微笑,我就心滿意足了。一個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的生活習慣 我跟我家人說,我從來不覺得我得到的是癲癇,我是得到一個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的生活習慣。我不太喝可樂、少喝咖啡;我不太熬夜、夜唱及夜遊;我不太玩雲霄飛車、那些讓自己筋疲力盡的活動,當然、我是說我「不太做」不是說我沒有做過,只是如同我每次告訴我自己的,一般人三天三夜不睡覺徹夜狂歡也會引發癲癇,我比他們更敏感,我了解自己,所以我如果筋疲力盡,我一定要有比一般人想像中更紮實的睡眠品質以及更完整的休息。我想照顧好我自己,才有保護所愛的能力。
-
2022-01-26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春節出遊 防跌5要點
農曆春節出遊、外出拜訪親友時,要多注意「長者防跌」。國民健康署提醒,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傷害的危險行為,家屬安排外出行程時,可事先熟悉旅遊路線地形、天氣變化及動線等,更要注意長輩身體狀況,避免穿著不合身服裝或鞋子、姿勢性低血壓等,預防跌倒風險。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死亡原因第2位。國健署106年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跌倒,且每12個長輩就有1人因跌倒而就醫。長者常見的跌傷地點,52%發生在室內,以臥室、客廳最多;48%發生在室外,多在街道或路邊、公園或運動場。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表示,長者因跌倒送醫的常見受傷部位,包括頭部撕裂傷、胸部挫傷,以及手腕、髖部骨折等,建議出遊時,適時安排定點讓長輩休息。若長輩不幸跌倒時,不要馬上扶他起來,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說,行動能力會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平時應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出遊時,可善用手杖或登山杖,避開積水處、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避免跌倒的風險,讓長輩放心,才能提高出遊、走動意願。國健署整理5招長者出遊防跌檢核表,供民眾參考。一、注意周遭環境安全:應有充足的照明,使用加裝扶手的浴廁,小心濕滑地面、凹凸不平的人行磚道、有高低落差的斜坡,避免行經雜物堆積處。二、穿著合身服裝及鞋子:衣物、褲管裙襬合身不過長,選擇有鞋帶固定的鞋子,有包覆的鞋面及防滑的鞋底,避免穿拖鞋。三、攜帶合適的輔具與配件:選擇合適的拐杖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方便;若有近視或老花者,應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四、注意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可以在家做肌力與平衡訓練運動,飲食營養要均衡。五、檢視用藥安全:如有使用鎮定藥物或多種藥物者,可請醫師協助評估用藥安全,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增加跌倒的風險。
-
2022-01-25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最常跌倒」地點曝光!超過一半都在這
農曆春節出遊、外出拜訪親友時,民眾也要注意「長者防跌」。國民健康署提醒,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傷害的危險行為,家屬安排外出行程時,可事先熟悉旅遊路線地形、天氣變化及動線等,另外要注意長輩身體狀況、避免穿著不合身服裝或鞋子、姿位性低血壓等,恐增加跌倒風險。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個長輩就有1個曾經因為跌倒而就醫。長者常見的跌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其中以臥室和客廳排行前2名;有48%發生在室外,其中以街道或路邊、公園或運動場排行前2名。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表示,長者因跌倒送醫的常見受傷部位,包括頭部撕裂傷、胸部挫傷,以及手腕、髖部骨折等,建議家族出遊時,須考量長輩的健康狀況,適時安排定點休息。他提醒,若長輩不幸跌倒時,不要馬上扶他起來,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指出,「行動能力」是影響老年生活品質重要的因素,應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出遊時,可善用手杖或登山杖,並避開積水處、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避免跌倒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整理出5招「長者出遊防跌檢核表」,協助民眾確認長者安全,防跌5招包括:1.注意周遭環境安全:應有充足的照明,使用加裝扶手的浴廁,小心濕滑地面、凹凸不平的人行磚道、有高低落差的斜坡,避免行經雜物堆積處。2.穿著合身服裝及鞋子:衣物、褲管裙襬合身不過長,選擇有鞋帶固定的鞋子,有包覆的鞋面及防滑的鞋底,避免穿拖鞋。3.攜帶合適的輔具與配件:選擇合適的枴杖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方便;若有近視或老花者,應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4.注意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可以在家做肌力與平衡訓練運動,飲食營養要均衡。5.檢視用藥安全:如有使用鎮定藥物或多種藥物者,可請醫生協助評估用藥安全,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增加跌倒的風險。「讓長輩放心,他才願意出遊!」郭健中表示,有些長輩不願意跟家族走春,多半是怕「跌倒」,但運動、外出是最好的復健,民眾可貼心幫長輩注意出遊細節,或讓孫子、孫女來鼓勵長輩走出戶外,讓長輩願意多運動。郭健中分享「長輩訓練肌力」小技巧:長輩坐在椅子上,前方放桌子、助行器等輔具,腳往身體縮、上身往前彎,讓重心從屁股轉移到腳,接著手向前伸展、扶著桌子站起,可訓練長者腿部肌肉。有些長輩膝蓋痛,可以扶著健走杖、原地顛腳尖,亦可站在牆壁前,不用擔心往後跌倒。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年假期間,勤洗手、戴口罩落實防疫不可少,此外長輩不管是在家同樂或出遊,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製作的「長者防跌妙招手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九九網站查詢及下載使用。
-
2022-01-25 該看哪科.牙科
過年牙痛怎麼辦?牙醫師給的實用6建議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九天,許多人規畫出遊行程,有人準備宅在家裡追劇,但如果突然鬧起牙疼,這該怎麼辦呢?開業牙醫師陳福樂建議,牙痛時,第一要務就是以牙刷、牙線徹底清潔疼痛部位的牙齒,很可能牙縫卡著菜渣,導致牙齦牙肉發炎。陳福樂表示,每次過年之後牙科門診人數明顯增加,就診原因前三名為牙痛、牙齦腫脹、牙齒崩裂,其中以牙齒崩裂較為棘手,必須視崩裂程度選擇治療方式,如果缺損嚴重,就必須更換新的牙冠,費用昂貴。避免牙齒崩裂 小心咬食硬物如何避免牙齒崩裂?陳福樂說,造成牙齒崩裂的原因為咬食硬物,許多民眾過年時嗑瓜子、咬堅果核桃,脆弱的牙齒遇到硬物,就容易裂掉、崩壞。陳福樂表示,不少人對於牙齒抱持「不痛不理」態度,明知牙齒出現小洞、裂縫,但不覺疼痛,就沒就醫,等到極度不舒服時,已出現一個大洞,只剩外殼,一咬到硬物就脆裂。「牙齒是消耗品」,陳福樂說,牙齒應該省一點用,小心使用,就算沒有蛀牙,也不可經常嚼食硬物,如果已有蛀牙,更應盡量避免使用蛀牙的牙齒咬質地較硬的食物。除了蛀牙之外,接受過抽神經治療的蛀牙,崩裂的風險更高,陳福樂解釋,沒了神經組織,雖然沒了痛感,但結構有如「海砂屋」般的脆弱,強烈建議應該以人工牙冠包覆起來,否則時間一久,將逐漸崩壞。過年甩牙痛 實用的6個建議春節期間,絕大部分牙科診所不會營業,大醫院急診部門也不見得會有牙科醫師留守,如何避免牙痛壞了過年團聚歡樂氣氛,暫時減少疼痛?陳福樂提出6大建議。1.趁著九天年假之前,至牙科門診,請醫師洗牙並觀察牙齒狀況,如有問題,先做治療。2.牙痛時,首先徹底清潔牙齒,透過牙刷、牙線或漱口水,清除牙縫裡的菜渣異物,減少刺激來源,即可解決因菜渣殘留所引起牙齦發炎疼痛問題,約一個小時後,就可緩解疼痛。3.備妥止痛藥,除了常見的普拿疼之外,一般用來治療月經疼痛的成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緩解牙痛的效果也不錯。4.適度冰敷,可暫時緩解牙齦腫脹疼痛,將冰敷袋敷在臉頰上,每敷10分鐘休息一下。5.避免以蛀牙或已做過抽神經的牙齒咬食硬物,減少疼痛風險。6.不要熬夜、抽菸及喝酒,降低牙齦腫脹發炎機率。吃完食物立即潔牙 預防蛀牙陳福樂表示,如果過年期間牙齒疼痛,建議先透過上述方法減輕疼痛,等到年後,務必積極面對牙痛問題,尋求牙科醫師協助,找出病因,妥善治療。此外,大部分的牙痛均是蛀牙所引起,平時應養成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吃完食物立即清潔牙齒,不要讓食物殘渣留在牙縫及口腔裡,避免產生異味,減少蛀牙風險。
-
2022-01-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過年不建議走春? 陳時中:疫情沒有嚴重到這樣、生活總要過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過年節將至,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是否會建議民眾避免走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疫情沒有嚴重到這樣,生活總是要過的」,與家人團聚也是家庭中親情中重要的一環,但也沒有必要特別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跑,或不戴口罩與人親密接觸。陳時中表示,做好防疫措施並不是說不要回家過年,或不要與親人見面,疫苗打好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疫苗覆蓋率已達81%,有些人可能因為宗教信仰或個人概念上,健康想法不同各有因素,不會強迫大家打,也尊重大家選擇自由,但打疫苗利大於弊,對自己和親友都有幫助;慢性病患者避免染疫風險,所以也建議要打。不過針對北市初四就要開設接種站,是否建議其他縣市比照辦理。陳時中表示,過年期間,醫護人員輪休且有病房需要守,如果能兼顧,要接種也不反對,只要呈報所需的疫苗量,中央就會提供。但建議民眾不如趁過年前趕快打。陳時中表示,Omicron傳染率超高,但相對死亡重症低,事實上漸漸有流感化,如同行政院長蘇貞昌中午所說「戒慎但不恐懼」,戒慎就是疫調等所有努力持續進行。針對疫情升溫有民眾擔心出遊,盼能退房退費。陳時中則表示,目前警戒程度是二級加強,相關退費等要根據定型化契約進行,政府不會介入。他說,至於實聯制一直都在,指揮中心也一直堅持,雖沒有要處分,但如果足跡重疊可以收到警訊,對自己也是一個保障。就像餐廳也得到教訓,如果當初有做好實聯制,當初兩位移工就不會被漏掉,即時匡列住後續疫情就會相對緩和。
-
2022-01-22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精神科不是賺錢行業!北市聯醫松德院區院長楊添圍照顧弱勢,盼透過治療減少犯罪
「我不喜歡當典型醫師,精神科也不是賺錢行業,但正因我是老台北人、老萬華人,能在台北市不可或缺的市立醫院服務故鄉,是我的榮幸與驕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楊添圍,進入北市聯醫服務迄今已30年,著重於「以人為本」概念照顧弱勢,也盼透過治療減少犯罪。鑑定北一女潑酸案 曾引起爭議在醫院除了接觸傳統精神醫療外,楊添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協助到煙毒勒戒所的人,因此發現酒癮、毒癮是需要醫治的,且須深入研究精神鑑定。他第一次接到的鑑定案就是知名的北一女何美能潑酸案,發現精神醫療與病患影響社會治安的關聯性,才再攻讀犯罪研究所。「現在精神醫療與社會安全已很難切割,不是每個病患都會犯罪,醫療端希望能透過治療減少犯罪。」1998年轟動全台的事件,婦人何美能涉嫌對北一女學生潑灑硫酸,因精神鑑定結果證實她罹患妄想症,判決無罪,但二審認為其犯案時僅屬精神耗弱,改判六年徒刑,且需監護三年。最早負責何美能精神鑑定的是楊添圍,本以為秉持專業鑑定即可,但外界批評聲浪讓他喘不過氣,一度懷疑自己「難道做錯了?」秉持專業做事 別在意社會觀感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創辦人院長葉英堃知道是他做的鑑定後,跟他說:「不要管外面指指點點,做精神鑑定就是要秉持專業,沒什麼社會觀感問題。」當下楊添圍只覺得是老前輩給後輩的鼓勵,但當他自己當上院長後,再回憶這段話卻令他很感動。老前輩讓他理解,只要醫師秉持專業做事,醫院就會給予保護,這也是他當院長後努力的方向。楊添圍說,精神科醫師其實是有趣的工作,不一定會看到敏感的事件,但需要了解病患遭遇的情況並給予協助,病患可能有酒癮,甚至是毒癮;碰到刑案鑑定,常被人質疑,時常需為自己的判斷辯護,作為醫師通常不喜歡被人質疑,但從事這樣的工作,不得不與其他人討論,關鍵還是與精神科的核心有關,就是「願意跟別人溝通」。常提醒病患 「好好照顧自己」面對病患,楊添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照顧自己」,其最重要的含義是「好好照顧自己的疾病,也提醒病患,要好好照顧自己所愛的人。因為愛,所以包容,願意陪伴共同面對疾病。」疫情期間這句話尤其重要,年輕人除要照顧好身體,也要照顧自己的未來及興趣。院長養生秘訣/喜畫旅遊地圖 組裝電腦當運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楊添圍的養生方式與一般人無異,他常透過「看書及走路」來舒緩壓力及情緒,但「製作旅遊地圖及組裝電腦」則是他最特別的興趣。楊添圍表示,還沒買車前,走路是他的運動及通勤方式,走路可以思考也可以放空,因為沒有特別喜歡的運動,所以走路成為他最常做的運動。他笑說,尚未當上院長前,還能找時間去爬山,但當院長後,會議、需要處理的事務太多,反而就沒什麼運動。「製作旅遊地圖」是他的特別興趣之一,楊添圍指出,很多人在旅行前會稍微上網查詢,到目的地後再用手機定位地點,他事前會上網查詢,但還會把想要吃的或玩的地點「手繪」記錄下來,屆時就拿著自己製作的旅遊地圖尋找,找不到的就問當地居民,甚至因此得知更多在地推薦美食或是旅遊祕境。楊添圍笑說,部分旅遊地圖是真的為了旅行而製作,但有些則是自己純粹想要記錄而畫出來,不一定會去吃,但因為有這樣的興趣,親朋好友若要出遊時都會先詢問他,他也會大方分享自己手繪的旅遊地圖。另一個興趣則是「組裝電腦」。談到組裝電腦,楊添圍滔滔不絕講述自己如何從零到有將一台電腦組裝完成,十分享受從選零件到組裝的過程,甚至因為太喜歡組裝電腦,連院長辦公室裡的桌機都是自己組裝的,笑稱「自己組的效能比較好,也算是我的復健運動」。楊添圍小檔案●專長:一般精神科、司法精神醫學、成人精神醫學●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精神醫學會司法精神醫學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畢業●經歷:北市聯醫主治醫師、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師、北市聯醫精神醫療部一般精神科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好好照顧自己
-
2022-01-04 新聞.元氣新聞
澎湖怪病 毛毛蟲剛毛害的
澎湖去年9月爆發怪病,許多人皮膚起疹發癢,當地醫療院所大排長龍,一度引起恐慌;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醫師李志宏飛往採樣,將患者皮屑帶回交給中山大學研究,確認是毛毛蟲剛毛誘發的大規模皮膚病;李志宏說,這是極端氣候引起的,並非季節性疾病,民眾無須恐慌。李志宏近兩年與部立澎湖醫院遠距醫療,去年9月底因澎湖皮膚起疹發癢的求診人數暴增,去年10月飛抵當地追蹤。李志宏說,初期看到病灶,研判是外界因素誘發的皮膚病,推敲病源可能來自節肢動物或花草類引起,且發炎位置大多是暴露在外的皮膚較多,此外也發現,曾有一家出遊,返家時只有留在家中的長輩未感染,藉此推斷並非居間環境所致。原先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患部的皮膚與皮屑,並沒有找到與毛毛蟲有關的直接證據,直到把皮屑帶回台灣研究,由中山大學電子顯微鏡與質譜儀分析,找出紅疹由毛毛蟲剛毛引起的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李志宏說,由毛蟲剛毛引起的皮膚炎易發生在4、5月的春季,去年因氣候較特殊,先乾燥缺水,8月豪雨、9月氣溫偏高又碰上疫後報復性出遊,天時地利下釀成皮膚病大爆發,民眾只需在好發期留意,外出穿長袖、騎車戴面罩,減少皮膚暴露與直接接觸就能有效預防。
-
2022-01-03 新聞.元氣新聞
澎湖怪病元凶找到了!醫界與學界聯手發現病源是毛毛蟲
去年9月底澎湖爆發怪病,許多人皮膚起疹發癢,當地醫療院所大排長龍,一度引發民眾恐慌。為追查病因,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醫師李志宏飛抵現地調查,並與澎湖當地醫院與診所一同追查,還將患者皮屑帶回台,與中山大學聯手研究,才找出由毛毛蟲剛毛誘發的大規模皮膚病。院方也在近日公布發病證據,同時提醒,是極端氣候所致,並非季節性疾病,民眾無須恐慌。去年9月底澎湖爆發怪病,許多民眾皮膚起疹發癢,一度引發民眾恐慌。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醫師李志宏近兩年與部立澎湖醫院遠距醫療,也因求診人數暴增,加上症狀相似,便在去年10月飛抵當地追蹤。當時為追查病源,李志宏說,初期看到病灶,研判是外界因素誘發的皮膚病,推敲病源可能來自節肢動物或花草類引起,且發炎位置大多是暴露在外的皮膚較多,此外,他也發現,曾有一家出遊,返家時,只有留在家中的長輩未感染,藉此推斷並非居間環境所致。原先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患部的皮膚與皮屑,並沒有找到與毛毛蟲有關的直接證據,直到把皮屑帶回台灣,近一步研究,並由中山大學電子顯微鏡與質譜儀分析,耗費將近兩周檢驗,才找出紅疹由毛毛蟲剛毛引起的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李志宏說,由毛蟲剛毛引起的皮膚炎,過去的經驗易發生在春季的4、5月春季,同時也是毛蟲的生長季節,但去年因氣候較特殊,先乾燥缺水,8月又月上豪雨,9月氣溫偏高,以及疫後報復性出遊,進而催化該皮膚病盛行。李志宏還說,這次澎湖皮膚病發生,恰巧遇上多人出遊、風速、降雨以及毛蟲生長期,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才會釀成大規模爆發,並非季節性的疾病,過去台灣恆春也曾爆發過類似的情形,民眾只需在好發期,多留意,外出時,穿長袖、騎車戴面罩,減少皮膚暴露與直接接觸,就能有效預防。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今年能出國玩嗎?前台大醫林氏璧曝2022年最樂觀的劇本
曾任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的孔祥琪,以「林氏璧」為筆名,成為知名日本旅遊部落客,過去三天兩頭往日本跑的他,疫情來襲兩年,只得收起玩心當「宅男」。但他不負感染科醫師專業,遍閱國內外疫情趨勢、疫苗進展及醫學期刊,提供大家第一手資訊。2022年到來,他盼如世衛組織預想,這是終結疫情的一年。2022年最樂觀的劇本:新冠肺炎流感化,再不需逐例通報。台灣去年度悲喜交加,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多起群聚感染,引起民眾恐慌,但隨著疫苗催打發威,年底有長達一個多月的零確診,但與此同時,新變異株Omicron又虎視眈眈。相較SARS不到一年就宣布終結,新冠疫情卻遙遙無期。「今年度能否終結疫情,仍傾向樂觀。」孔祥琪表示,Omicron傳染力雖強,短時間就躍升為全球主流株,但其重症人數仍較過去低,有逐漸「流感化」趨勢。「以南非來看,隨群體免疫或自然感染數增加,患者卻多屬輕症,對避免醫療量能崩潰,仍屬於好現象。」歐美疫情再起,若與南非趨勢相似,可以斷言「疫情差不多走向終點,大流行將過去。」孔祥琪說,2022年最樂觀的劇本,將是新冠肺炎案例再也不需要逐例診斷、通報,高風險患者及長者比照流感逐年施打疫苗。但是能否走到這一步,端看台灣民眾暴露的風險有多高,是否能完成「邊境開放」的期末考。歐美催打第三、第四劑仍難敵疫情,恐應回歸防重症目標。台灣疫情都在控制之中,加上疫苗施打率不錯,當各國疫情再起之際,台灣仍然不敢放鬆邊境,只能一延再延。他認為,對比現今疫苗覆蓋率數字,從Alpha病毒出現後,指揮中心喊出「六成覆蓋率」,至今已無法應對Delta或是Omicron病毒,除前線防疫人員及邊境打滿第三劑外,未必執著於民眾得盲目追求第三劑、第四劑。以國外為例,德國及以色列催打第四劑、歐美催打第三劑,卻仍擋不住疫情攻勢,傳染力強的Omicron,遲早會突破邊境重圍,因此,得回歸「防止重症」等公衛目標,台灣現今仍可爭取施打時機。首要應確認,施打二劑是否對現今及未來防重症皆有效,且盡快補足二劑缺口;接下來是國內篩檢等措施多管齊下,加上口服藥物上市,甚至在今年度三或四月次世代疫苗出爐,可加惠準備施打第三劑的民眾。個人疫苗計畫衝高抗體濃度 出國前28天再打第三劑春節即將到來,孔祥琪說過去兩年疫情期間,除非必要,他都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舉凡逛街、逛夜市等一概拒絕,且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自助加油前後都會消毒,若需要按電梯、手扶梯也同樣嚴格清消一遍。平時除了解最新疫情趨勢,接送小孩、開PODCAST節目或撰文分享觀點外,上電視台節目時,也留意隔板架設,且遵守快篩陰性等規定。他表示,去年已施打二劑疫苗,第三劑準備選擇莫德納。「我採策略性接種疫苗,打算在出國前28天接種第三劑,再次將抗體濃度衝高。」他說,不能出國的兩年,花最多時間在追日劇,若未來有機會到日本,希望能到東京旅遊,即便只是到現場發呆、無所事事也沒關係。至於春節是否有旅遊計畫?他說,目前國旅出遊人數眾多,他偶爾會到宜蘭旅遊,春節也會與太太一起回娘家拜年。近年國內博物館推出一年份家庭卡等優惠,也因疫情延長使用期限,會帶孩子一起去參觀。原預計今年度春節可望開放邊境,卻又遇到Omicron疫情。他呼籲,台灣無法一輩子靠鎖國防疫,為了健康著想,無論是春節拜年、抱孫,為了家人及自己,務必打滿兩劑疫苗,別等疫情爆發才匆匆施打,恐已來不及。林氏璧小檔案本名:孔祥琪現職:全職旅遊部落客經歷:台大醫院內科感染科主治醫師
-
2021-12-3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不動膝蓋退化更快!醫教簡單6運動防退化性關節炎
上了年紀常常這裡痛、那裡痛,特別是膝蓋又卡又痛的退化性關節炎,更是不少民眾所困擾的問題。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史考特(王思恒)醫師提醒,民眾日常對膝蓋的保養,最重要也最簡單的就是運動,不論是哪個年齡都應維持運動習慣,上了年紀更要注意以此保養,以免加速關節退化。 當退化性關節炎報到,膝蓋又卡又痛難活動! 史考特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診間最常見的年長者問題,這疾病通常約在50歲後開始出現,患者常會感覺到膝蓋疼痛、僵硬,特別是在早上剛起床的時候,且前往診間的患者往往表示已經持續好幾個月,嚴重者甚至難以蹲下、活動。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膝蓋的軟骨隨年紀增長而磨損,周圍也容易出現骨刺、關節囊增生、發炎物質出現,進而使得關節又卡又痛,有時還會出現發炎、腫脹的問題。 防範退化性關節炎,「促進退化」風險要注意! 史考特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自然老化的現象,但除了老化,要注意的也包括其他「促進退化」的風險,包括了肥胖、不動、損傷等。肥胖、體重過重,會增加膝蓋對身體的支撐壓力,膝蓋自然也更容易磨損,醫師也曾遇過39歲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體重約140公斤。而許多人認為年紀大了就不要太常運動、不要爬樓梯等,以免膝蓋退化,但其實長期缺乏活動膝蓋將退化的更快,就像車久沒開容易「刁車」一樣,因此平時不會疼痛、可活動的情況下,是非常鼓勵多活動活動的,也應提醒自己時時適度的運動。 6運動防退化性關節炎!醫:防退化平常就要動。 史考特醫師指出,以現況來說,退化性關節炎是個無法根治但可以控制的疾病,民眾可從日常生活進行保養,包括控制體重及運動。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選擇低衝擊的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水中走路等。另外也相當推薦「北歐式健走」,也就是拄著兩支登山杖健走,其不僅可以防範跌倒,兩支登山杖也分散了身體對膝蓋的壓力。而飛輪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其因為是坐姿進行,膝蓋在活動之間不會承受身體壓力,可在無壓力的狀態下作足有氧運動達到保健目的。 除了有氧運動避免退化,也可以作肌力訓練,讓身體的肌肉也能承擔身體的壓力。醫師表示,膝蓋退化情況沒那麼嚴重、70歲以下等活動較不受限的患者,可適度的作起立蹲下的運動來訓練腿部肌肉。而70歲以上、衰弱、常跌倒的患者,可作簡單的抬腿運動,如坐在椅子上,將腳伸直並往上抬。視患者身體狀況選擇訓練方式,鍛鍊大腿肌。 在日常減少風險及增加身體抗壓的情況下,退化性關節炎便有助防範。當然,若真的相當不舒服,也應盡早就醫檢查,尋求醫師協助,看是否以藥物、注射、復健等治療幫助改善,達到延緩退化及生活品質的平衡,患者是可以一邊進行治療,一邊生活上也可以外出遊玩,雖然多少還是可能有些不適,但至少不會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延伸閱讀》 .退化性關節炎該怎麼辦?營養師4招:地中海飲食助改善! .常常關節痛是什麼問題?3大關節炎症狀、休養、治療一次解析!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走過這「疫」年…理解生死 超前部署老年
大疫之年,病毒帶來了隔離,也無預警帶來死亡與離別,今年是許多人開始思考生命中的告別與獨立的一年。與人告別、單獨面對自己與生活,這過去幾乎是老年或退休階段才會遭遇的課題,如此疫情下提前反思,也是一種超前部署。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三級警戒期間,六成的人體驗人生無常,大約百分之五寫下了遺願清單。坦然面對生命的悲歡離合與陰晴圓缺,「二○二一年退休力大調查」發現,七十五歲以上近七成準備了解生死、面對死亡,年紀愈長,愈能夠獨處而不感到孤單和寂寞。 周日下午,台大文學院門口總聚集一群太極拳友,裡頭一位帶頭大哥被眾人笑稱「幫主」,他是六十六歲監察委員賴鼎銘,曾任兩所大學校長,如今退而不休,持續關注人權與媒體改革,更是學界知名太極拳高手。想自在 先理解自我需求賴鼎銘認為,追求「獨立自在」,得先理解自我需求。他舉例,享受美食和旅遊要花錢,就得認真儲蓄;若想買塊地下田,或投入運動,則要維持心肺與肌力,每種興趣都有不同的基礎。「我看過很多老師剛退休,生活突然閒下來,還沒找到新的動力,短短幾年迅速衰弱,突然就走了。」眼見前車之鑑,賴鼎銘早早超前部屬,待退階段便開始規畫老年生活。面對自己,的確必須經過學習。長期研究人際關係的社會學家李明璁表示,台灣人長期以來只有工作和家庭,缺少足以形成「自我感」的「第三空間」,更沒有獨處習慣,一旦退休後,工作沒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以及自己還能夠是誰」,對退休生活產生巨大焦慮。尋同好 建立非功利社群李明璁分析,民國四十至五十年間出生的「新退休族」,雖成長於集體主義盛行的年代,但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多建立在工作上。多年來專注工作,從他人眼中定義自己的成功或失敗,缺乏以自我認同為核心的社群,因此在退休後形成焦慮,「我能做什麼,要跟誰往來,以及活著的趣味是什麼?」他建議,退休族應尋找興趣,例如書籍、音樂或出遊,也可投身志工服務,找到自己的同好,建立起「非功利的社群」,這時往往會發現,退休生活其實仍大有可為,人生才正要精彩開始。旅居日本,在當地長照機構服務多年的何蕙君觀察,台灣社會普遍認為「老人需要照顧」,日本則以「協助老人實現其理想人生」為軸心。何蕙君表示,日本身為高齡化與福利大國,不斷進步的原因來自「團塊世代」,這群現年七十歲上下的退休族,對傳統觀念帶來衝擊。團塊世代在急速西化、經濟起飛的環境下成長,教育和儲蓄資本更高,因此改變了日本社會對「老後生活」的想像,早台灣一個世代開始重視獨立自主。長照是 互相幫忙與尊重當代平均壽命超過八十歲,前卅年努力學習,直到卸下工作,許多退休族才驚覺,社會變動竟如此快速。何蕙君說,長者容易「害怕跟不上潮流,不想被丟下」,這是人之常情,若「互助、學到老、重視自我」等新觀念漸成社會共識,當年輕人老去,換下一代需要被照護時,就不會看輕自己。在何蕙君心中,長照就是互相幫忙、互相尊重。
-
2021-1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旅客返家前驗出二例陽性 陳時中:社區影響小
國內執行春節專案上路,首批民眾已陸續返家檢疫,北市衛生局昨晚表示,驗出兩例陽性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兩例下午會列在境外移入,下午記者會統一報告,案例未進入社區就被攔截,對社區影響小。陳時中今日出席立法院備詢時,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國內數位接種證明與歐盟接軌,代表雙方「證明有效」,歐盟是很重要的據點,但是否有承認高端疫苗,各國採用的標準不同,將以各國規定為主,下周會公布疫苗證明申請事項。面對Omicron變異株成為國際主流株,未來春節能否出遊。陳時中說,「會在防疫強度之下,跟放鬆取得平衡,會盡量往這方面努力。」春節專案也會視「後七天、後十天」有沒有完整遵守為主。有民眾表示,自己在旅館完成檢疫要返家,但因防疫計程車不足,被迫多留16小時。陳時中說,目前防疫車輛由交通部做規畫和地方做協調。而有人反應電子圍籬簡訊失靈瘋狂提醒,也會由電信業者查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