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出國
共找到
1200
筆 文章
-
-
2022-02-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罩將鬆綁 擬先開放運動免戴罩
昨新增二例本土個案,一人為陰轉陽性,一人仍在疫調匡列中,連續五日本土確診病例為個位數,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正研擬口罩鬆綁措施,「最想開放的是運動不用戴罩,但考慮後才會公布細節。」至於國人能否在下半年出國旅遊,確實「有這個可能性。」陳時中接受民進黨Podcast頻道「耳朵出遊不出油」專訪時表示,防疫下一步將準備逐步開放商務旅客,至於開放一般出國旅遊則需要多方評估考量。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表示,會讓人民盡量過正常生活,同時還能發展經濟,依程度繼續鬆綁。指揮中心可望在這一兩天宣布鬆綁邊境措施,首波擬放寬商務客入境資格,且縮短入境檢疫時間為十天。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屆時商務客出示證明或受外館邀請,就可來台,細項將由經濟部主責。此外,擬放寬口罩規定,優先考慮運動時免戴口罩,等細節定案後公布。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昨建議,將入境者分為「有完整保護力」與「保護時效已過」,前者不必隔離檢疫,後者採「五加五」檢疫;未完整接種者則須「十加七」檢疫,搭配至少兩次PCR,以及多次快篩,才能優化邊境防疫模式。至於國人何時出國返台後可免除隔離,以及輕症患者可在家隔離,吃藥即可?陳時中表示,「這兩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但現階段時機未成熟。」昨新增兩例本土個案,一例宗教協會聚餐相關個案,為台東檢驗確診的旅行社業務經理(案一九九二六)未滿十歲的外甥,屬陰轉陽;另一例為與設計師案同餐廳用餐的客人確診(案二○二四八)。陳時中表示,案二○二四八於去年十二月廿八日自大陸返台、一月十一日居檢期滿陰性,二月九日與友人聚餐,當時與確診者在同一家餐廳吃飯,二月廿三遭匡列、隔離,採檢結果為陽性,Ct值廿三。
-
2022-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下半年可望出國旅遊?蘇貞昌:疫情警戒依程度繼續鬆綁
國內疫情連續五天單日確診個位數,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指出下半年可能可以開放出國,針對疫情警戒是否再降級?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會讓人民盡量過正常生活,同時還能發展經濟,將依程度繼續鬆綁。各界期盼下半年就能開放出國旅遊,陳時中今天表示,「有這個可能性。」對於國內邊境防疫措施,陳時中表示,會先把14天檢疫期縮短10日做完善,再一步步進行,本周將會公布商務客放寬原則。蘇貞昌今天下午出席「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交接暨理監事授證就職典禮」時,被媒體問到疫情警戒可否再降級。蘇貞昌表示,我國防疫成績,一再獲得各國際評鑑機構第一名,非常感謝。他說,這是指揮中心相關的規範,非常到位,政府做事得到人民大力支持、團結合作,才能得到非常不容易的成績。蘇貞昌說,根據相關疫情特性,omicron病毒雖然傳播快,但症狀輕微、或是無症狀,將依總統指示,就防疫、經濟並行的台灣模式,會讓人民盡量過正常生活,同時還能發展經濟, 依程度繼續鬆綁。
-
2022-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下半年可望出國旅遊? 陳時中吐有這個可能性
國內疫情連續五日單日確診個位數,外界盼下半年就能開放出國旅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這個可能性。」至於口罩鬆綁政策,「最想開放的是運動不用戴罩,但細節考慮後才會公布。」目前對於國內邊境防疫措施,陳時中表示,會先把14天檢疫期縮短10日做完善,再一步步進行,本周將會公布商務客放寬原則,至於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未來若商務客出證明或受外館邀請就可來台,其細項交由經濟部主責。至於下半年出國旅遊相關指引,交通部是否已在籌備,陳時中表示,「現在都要開始準備指引等相關規則和SOP等,現在可以趕快具體規畫提到指揮中心準備,時機成熟就可以實施。」對於國人出國返台免隔離及未來輕症,可在家隔離吃藥即可。陳時中表示,「這兩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但現階段時機未成熟。」但陳時中也表示,根據目前世界疫情每周大幅下降,差不多150萬200萬之間,但死亡人數沒有降下,如昨天有14000例死亡,也反映前一波疫情三百多萬人的確診母數,因此展現的死亡數相對多。他指出,但人擔憂的是附近國家都在疫情高點,如紐西蘭一天2800例確診,但死亡率低,管理良善但令人擔心;香港單日6千多例個案在高峰,死亡也在增加。同時陳時中也指出,日本有6.9萬、韓國9.9萬例確診,其中日本單日死亡例創新高達322人;越南曾經疫情平穩但現在往上攀升,「疫情控制困難,我們也要戒慎,但整體傷害降低希望大家不用恐懼,口罩洗手疫苗一定要做。」對於邊境開放的成熟時機點,到底要具備哪些條件。陳時中僅表示,「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了,疫情就是變幻莫測,現在很難預測,但針對各種情況都會設想。」他列舉,各類數目和疫情表現,及國外情況確診越來越少、死亡重症得到控制,就是比較安心的時候,邊境自然會開,指揮中心會預想各種情況和方案,時機成熟就會提出來。
-
2022-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措施將鬆綁 陳時中透露擬優先開放運動不戴口罩
國內疫情趨緩,口罩措施也有機會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會優先開放運動場所不用戴口罩,相關措施很快會鬆綁。本土疫情趨緩,指揮中心透露,在戴口罩方面,應該會優先開放運動不用戴口罩,相關措施應該很快就會鬆綁。陳時中表示,應該會優先開放運動,放寬時間應該很快。至於下半年出國旅遊方面,要等時機成熟,就可以來做。日前集中檢疫所人員翻攪入住民眾的食物,用以查緝違禁品一事違法。台灣人權促進會表示,此行為無法源依據,也沒有看到相關規範禁止酒精飲料,指揮中心已過度濫用公權力介入民眾的私人物品。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我們都是依法行政,是根據檢疫所工作指引,指引入住須知都有違禁品清單都奉核過,法律位階問題會請教法制組。」此外,王必勝指出,集中檢疫所要完成檢疫隔離治療,且須在房間內隔離盡量減少接觸,很多規定會滾動檢討,是為了絕大多數住民的方便與健康安全,同時也要兼顧感染管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都有警察去檢驗搜查,根據情資和背景判斷,「並不是每個飯包都翻過才可以進去。」指出是根據有些相關爆料進行搜查,且是維持安全有必要的行為,法律授權相關會請法制組做研議。
-
2022-02-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逐步開放商務旅客 一般出國旅遊需多方評估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民進黨Podcast頻道「耳朵出遊不出油」專訪,並在今天播出。陳時中表示,防疫超過800天以來所建立的「台灣模式」有兩大重點,首先防疫不只有強度也兼具韌性,再者是防疫透明化。防疫下一步將準備逐步開放商務旅客,至於開放一般出國旅遊則需要多方評估考量。陳時中表示,台灣模式引發許多國家關注,防疫的韌性指的是防疫不是只有強度,也要過正常生活;疫情透明化則是要降低社會恐慌,例如每天舉行記者會直接回應民眾疑慮,並同時做公共衛教宣導。陳時中也感謝全民的配合,才能使台灣的防疫成效呈現最佳效益,並得到國際肯定。近來「與病毒共存」相關說法受討論,陳時中表示,在其他國家疫情嚴重狀況下,勢必要往共存的方向思考;台灣疫情目前仍獲有效控制,政府措施則在於維持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去做謹慎的管理與掌握。至於何時可以出國,陳時中說,政府有責任確保民眾健康,將會逐步開放商務旅客,持續掌握國際情勢與國內疫調,而出國旅遊則仍需要多方的評估考量,目前會先做前期準備工作,包含旅遊相關的人力建置、教育訓練等。
-
2022-02-23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擬廢停保制、調高投保上限
旅外國人「停保復保」制度恐將成為歷史。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簡稱健保會)周五討論多項健保財務調整措施,除了藥品及檢查檢驗等部分負擔調漲方案,還可能廢止停保制度,平均每年影響十六萬人,屆時出國未滿兩年者仍需持續繳交健保保費,預估每年可增加廿六億保費收入。現行健保規定,出國兩年以上者將因除籍,喪失健保資格,而遭退保。出國未滿兩年者雖有健保資格,仍可主動辦理停保,等回台才復保。不少國人旅居海外時,辦理停保,一回台灣就復保,享用健保資源,引發諸多批評,為此,二代健保要求復保者至少繳三個月保費。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指出,統計顯示,停保、復保民眾繳費與醫療利用之間達成平衡,健保並未因此賠錢,以一○八年為例,十六萬人辦理停保,其中九萬人停保後又復保,但三萬人並未就醫,六萬人返台後就醫,但所繳保費與其醫療費用是差不多的。「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很多人覺得不公平的問題。」商東福說,正研擬修正施行細則,廢止停復保制度,除了國家派駐在外、遠洋漁船工作者可以停保,其餘絕大部分民眾不可辦理停保,回歸健保強制納保原則,提升公平性。商東福表示,本周五健保會如通過這項修正案,以過去五年辦理停保的人數預估,平均每年受影響人數達十六萬人,約可增加廿六億健保收入。周五健保會也將討論投保金額上限,現行最高級距為十八萬兩千元,已有十二年未調整,但基本工資逐年調漲,引發不公爭議,目前草案擬將最高投保上限提高至廿一萬九千五百元,預估影響十三萬人,最多每月將增加一九三九元保費。商東福表示,這次討論財務調整措施,除了補充保費結算方式需經立院修法,其餘如部分負擔調整,投保金額上下限、旅外國人停復保規定、政府財務責任比例,都屬法規命令,由衛福部完成預告、公告流程即可實施。
-
2022-02-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檢疫天數再縮短? 陳時中:Rt值低於1.2就會持續鬆綁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多,隨疫情逐漸趨緩,多國實施邊境鬆綁。不過對於其他國家對台灣開放,我國是否應對等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傍晚於廣播節目「快樂聯播網」中表示,「疫情對等,開放才會對等」。他也明確表態,檢疫天數縮短要看Rt值變化,控制在1.2以下,就會繼續縮短。陳時中在節目中表示,自己常被問到其他國家對台灣開放,我國也應該對等開放,「但不該這樣的思維,應該是疫情對等,開放才會對等」。若染疫率差不多的兩個國家,可以對等的開放,但如果不管該國疫情如何,就對等開放,「這就會像洪水,一下子就把我們的防疫給沖垮了」。他說,未來高風險國家可能是有新變種病毒在流行,才會被選為高風險國家列入管制,「變種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都需要觀察;等到觀察清楚才會有因應方案出現。對於外界最關心何時可以出國、外國旅客何時可以來台,陳時中表示,最重要是疫情不能失控。第一步是入境檢疫天數縮短為十天,第二是匡列的居家隔離也順利慢慢變增十天。接下來必須視整體Rt值變化,若能控制最少1.2甚至1以下,就可以持續開放;這樣就可以開;反之,若Rt超過1表示疫情正在倍增,而1.2算是警戒值,超過就要緊縮。針對商務客入境,陳時中表示,最慢大約三月中會開放,差不多再一周就會宣布,相關細節更清楚也要給民眾兩周時間準備訂旅館等事宜;至於觀光客入境則「還無法預估」。
-
2022-02-19 養生.人生智慧
因一次的膝傷,騎單車騎出二次人生!台大法律講座教授葉俊榮: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11月14日,台灣大學法律講座教授葉俊榮在臉書上記錄騎單車周年:多了一些積極,多了幾分健康,也多很多快樂。葉俊榮的單車歷程,讓人讚嘆,背後更有著勵志又暖心的故事。打球傷膝 歷經復健與復發從小就愛運動的葉俊榮,很早就認為學術工作者需先有強大的健康身心,不管是年輕時打球、慢跑,到近20年來不間斷的晨泳,即使在忙碌的內政部長任內,仍維持每天上午6點半至7點半的運動時間;有次周末趁公務行程空檔,跟友人打了場網球,膝蓋受傷,接下來只見他拄著拐杖到立法院備詢、到各地跑行程。葉俊榮說,很多人經歷過的膝蓋問題,醫治、復健、好又復發,他都沒漏掉,有段時間,上下樓梯都感到疼痛,當時周邊很多人對葉俊榮最常說的是:「老化嘛。」重整身體 訓練肌力成日常作為學術工作者,葉俊榮不只看表面徵兆、更會想辦法去理解背後原因。面對膝蓋問題,他也持同樣態度,更成為他生活中自我覺醒與改造的契機。想到還要用雙腳行走各地、還有許多對社會的承諾待完成,葉俊榮積極透過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等協助,讓他了解,表面看似膝蓋有狀況,實際是股四頭肌、髖骨等太過操勞發出警訊。葉俊榮結合復健、運動與生活,每天晨泳外,更透過深蹲、瑜伽訓練核心肌力。加入車隊前半年,剛好為身體結構重整努力。新手環島 鐵馬輕騎大小金2020年11月,內政部的老朋友邀葉俊榮到金門參加單車活動。太太擔心他膝蓋舊傷復發,還頻叮嚀同行的朋友,不要讓他騎太久。當時是新手的葉俊榮,就在國家公園管理處前廣場,學習調整坐墊高度、上下坡如何換檔;隔天在同事的帶領下,完成百公里的大、小金門環島單車行。葉俊榮笑說,老同事們或許覺得他還算「可造之材」,邀他加入車隊,在台灣第一次就騎著同事的小摺到桃園龍潭三坑老街,沿途看廟、看老街,看到跟過往開車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帶給他更貼近土地的意外收穫。車友相伴 享受挑戰更壯肌跟著老同事的車隊,葉俊榮逐步挑戰不同路線,從風櫃嘴、如來神掌、到騎上公路之巔的武嶺。葉俊榮還記得許多旅程中的諸多感受。談起騎單車周年,葉俊榮不時提到「因緣際會」。因為腳傷重新認識身體,傷後的復健,有助後來騎單車,騎單車則讓他肌力更好。單車晨騎 還完成學術研究騎單車另一項因緣際會的收穫,則跟疫情有關。去年5月疫情三級警戒,游泳池關閉,讓葉俊榮每天的晨泳受阻,於是他改騎單車,常天剛亮就騎上單車繞行大台北,三峽、社子島、深坑、烏來、碧潭邊都可見他騎車身影。他觀察發現,許多民眾一早戴著口罩出門運動,即使在人煙稀少的山路,多數民眾仍是戴著口罩。疫情前的葉俊榮每年因演講、教學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大約要出國10次,疫情雖然關閉國境,但他的學術研究卻沒有中斷,面對許多視訊的國際會議、各國對台灣防疫的好奇,葉俊榮因為騎單車在各地第一手觀察,發現台灣防疫成功,一大原因來自民眾的自覺與配合,而不是透過高壓政策。他說,多數民眾不希望自己成為破口,他還完成一篇跟台灣防疫有關的論文。把騎單車跟運動、復健結合為日常生活,甚至連學術研究都受益,如今的葉俊榮,有時寫文章寫累了,就騎車出門「飆一飆」,就如同他喜歡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奮力騎上高峰後,輕鬆滑下坡,雖然滿身大汗,但身心愉悅。照顧好自己 才是顧家愛家葉俊榮加入單車車隊南征北討,一年成效讓許多親友欣羨又佩服,他多次強調,對自己健康負責是現代公民責任,維持健康,更是愛家人的具體負責任行為;不管是一個人單車之旅或跟著車隊四處趴趴走,先與家人做好溝通、取得支持,更是必須。葉俊榮說,原本因為膝蓋受過傷的關係,外出騎車,太太柯麗鈴難免擔心;他在老同事引導下加入單車行後,感受到騎單車的快樂,且對身體的幫助,自然要先化解另一半的擔憂,讓她放心。另一方面,車隊行程通常在周六,葉俊榮也跟家人溝通,把家聚改為周日。對於運動健身,葉俊榮建議,尋找指導跟支援,「腳踏實地」一步步往前,不要有壓力,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2022-02-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例有6例是「陰轉陽」 另1例列境外案「持續疫調中」
國內新增7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個案,另有65例境外移入,有3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新增死亡。國內病例也累計突破2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這8例中有6例是居隔中陰轉陽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陳時中指出,居家檢疫採檢有一位案20028暫列境外個案,但染疫過程需要進一步調查。已知該案自1月18日入境到1月31日檢驗期滿,採7+7方案,曾於第七天檢驗陰性,14天再檢驗一次也是陰性,直到28日要再出國所以陽性Ct值29。這一例在2月9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有打一劑BNT疫苗,「時序不管是在境外染疫,或是在檢疫期間旅社時染疫,時間都有些長,所以暫列境外,相關疫調仍需進行。」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9例男性、24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加拿大(5例)、馬來西亞(3例)、德國、英國、菲律賓、西班牙及柬埔寨(各2例)、瑞典、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瑞士、越南、尼泊爾、奧地利、香港、巴西、澳大利亞、紐西蘭、芬蘭、阿根廷及中國(各1例)移入;另2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8日至2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130,47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110,154例排除),其中19,937例確診,分別為4,506例境外移入,15,3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月有機會出國自由行? 陳時中:一步步來
日本3月起鬆綁外國人入境檢疫措施,從7天縮短至3天,估計台人入境也在列,國內旅行業者提議,希望中央5月時開放完整接種疫苗的國人可出國自由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還沒考慮到這部分,相關方向都已說過,但一步步來。陳時中說,世界疫情現在慢慢變少,現在每日確診在2百萬左右,但死亡個案仍有1萬2千多人,台灣周邊國家疫情再生,像是日本、韓國很多確診,連「防疫模範生」紐西蘭也都增加個案,香港昨新增4千多人,現在6千多人確診。陳時中表示,現在很多國家整體檢疫時間縮短,是已經有很多染疫個案的國家,現在疫情漸漸往下降。台灣周邊國家是控制好,但現在有相對的疫情,台灣更是要相對注意觀察。世界衛生組織(WHO)昨表示,某些情況下,正與新冠病例激增奮戰的國家,可將原先世衛建議的14天隔離期縮短,若篩檢結果呈陰性反應,更可減為7天。陳時中表示,國內已經宣布檢疫時間從14天縮到10天,實施日尚未定,國外風險都很高,並沒有特別低,若疫情特別低的國家,很少人會出國。針對北市旅行公會、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提「357」鬆綁建議,包括3月開放商務客、5月開放完整接種的各類入境團體,自由行旅客一起開放、7月開放完整接種旅客入境與國人跨境旅遊團等,陳時中說,目前並沒有禁止商務客出去,現在有很多人出國,而旅行要警戒,回來須檢疫。目前並未考慮開放觀光客,「方向都講過了,一步步來」。
-
2022-02-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胃造口」好處多!不易滑脫、不需常換,病友經驗分享不插鼻胃管的另一種選擇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幫忙吞嚥進食有困難的病人攝取營養,得以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餵食。兩位資深放射診斷科介入性診療專科醫師分享發展這種方法的歷史背景以及目前以「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並有三位病人與家屬分享病人在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後引起吞嚥困難,而後接受這種胃管的放置,成功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並享有理想的營養與生活品質。李蔚祥(病人)經過這段時間的胃造口生活,我自己的體認是胃造口比起鼻胃管來說進食比較方便,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處理,不用麻煩家人。胃造口在腹部,衣服穿著掩蓋就不明顯,不像鼻胃管整個裸露,出門都還怕嚇到路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影響比較小,自己臉面比較掛得住。胃造口半年才須更換,而且每次只花三十分鐘左右,相對鼻胃管更換頻率低很多,每次更換有麻醉,也不會不舒服。傷口維護上其實也是自己就能處理,傷口的清潔消毒與保持乾爽這個自己就能處理不會造成家人額外負擔。在術後我跟朋友出國了兩次,2018到泰國旅遊、2019到韓國旅遊,帶著營養品與灌食針筒及消毒清潔工具,兩次旅程都很順利。平時稍留意一些細節就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多干擾。我認為我進行胃造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未來有朋友面臨跟我一樣抉擇,我會推薦選擇胃造口代替鼻胃管。 蔡雅雯(病人女兒)考量生活的便利性、衛生以及美觀等因素,選擇建造胃管。雖然需在肚皮上打一個直徑約0.5公分的小洞,但外衣遮住,其實與一般人並無二致。生活中的不便之處有:1.灌食的食物須為液態,灌食前一定要將灌食的食物過濾乾淨以免造成胃管的堵塞。2.灌食的食物若選擇坊間可購至的高單位營養品(如:亞培、諾沛…等)的話單價較高。當然也可選擇沖泡類的高單位營養品,相對價格會稍低。3.每2~3小時需灌食一次,才能補充到一天所需的養分。每次灌食完成後也須在灌食大約100cc左右的開水,以清洗胃管。4.必須勤換肚皮上造口上的紗布,大約一天一次。5.出門需攜帶灌食工具(針筒),並在每一次灌食完成時須清洗乾淨。6.出門在外可能需要有較隱蔽或私人的空間,比較方便灌食。與家人出遊時,有時會選在車上進食,若家人在餐廳的用餐位置較隱蔽時,也會直接進食。7.灌食初期偶有拉肚子的現象,但這可能因人而異。8.每六個月須回醫院置換胃管。大約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置換完成。雖然有上述地這些不便之處,但在裝完胃管的幾個月後能,因為能有效地吸收到養分,身體的機能如體重、肌肉、抵抗力也日漸恢復,且因食物不再經由口腔進入,吸入性肺炎的問題也大幅改善,除卻無法享用美食,日常作息也都能如常,也能運動、工作。而放置胃管十多年下來,縱有不便之處,也已習以為常。剛開始的時候因進食方式和內容的改變難免稍有不適與不便,往往只要一通電話至醫院,都能得到溫暖和煦地關心與解答。感謝醫療團隊每一次給予地溫暖與支持,讓我們能度過每一次問題。金琳(病人姐姐) 小妹自從做了胃造口手術後,體重漸漸回升到低標,笑容也慢慢變多了。幾個月後,小妹真的又能和球友去打高爾夫了呢!說真的,除了一開始,有一點不能接受在身上打洞的想法,到後來,我們都覺得胃造口比鼻胃管要好得多。至少外觀上,不像鼻胃管那樣明顯,除了知情的親友之外,旁人很難察覺有埋了一根管子在肚子裡。胃造口的更換頻率也比鼻胃管少很多,只要每半年到一年到醫院,或由居家護理師更換新胃管即可,也比較不用擔心管子會不小心被扯掉的問題。胃造口確實提升了小妹的生活品質,希望有更多有吞嚥障礙問題,比方常被食物或水嗆到、或者根本吞不下東西,必須長期灌食的朋友,可以放棄成見,考慮做胃造口。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時勢所逼」 陳時中:商務客入境全面開放
許多國家決定解封,與病毒共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昨天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為了不讓台灣經濟與其他開放邊境的國家相差太多,勢必開放邊境」,首波開放商務客入境,採「全面開放」;未來入境檢疫天數可能再縮短,「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以免經濟競爭能力差人一大截」,陳時中形容,這是「時勢所逼」。赴日隔離縮至三天 台暫不跟進日本宣布三月重啟國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在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台灣民眾入境日本只需隔離三天,但日旅客來台仍比照入境檢疫十天,陳時中說,「感謝日方對台灣有信心,但台灣很難比照應對。」目前日本單日新增八萬至十萬確診者,而國內本土確診每天不到百人,整體保護力仍弱,無法縮短日本旅客來台後的檢疫天數。考量台灣競爭力 逐步放寬邊境「台灣終結疫情之路,必然更加辛苦。」陳時中說,許多國家防疫策略為「與病毒共存」,這是時勢所逼,因為已有兩、三成人口染疫,甚至一半以上民眾染疫,開放邊境就沒有安全及安心等問題。但台灣染疫率低,眼前雖然不必「與病毒共存」,「但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以免經濟競爭能力差人一大截」,這是另一種「時勢所逼」。陳時中強調,台灣於疫情終結或後疫情時代,必須展現商業實力,把經濟基礎打得更好,為不影響台灣競爭力,必須開放邊境,重啟國門,走向世界,但過程勢必辛苦,且需謹慎小心,一步一步來,不採取一次性全面放寬方式,才能避免疫情失控。商務客縮居檢期 一個月可判斷陳時中表示,將從商務旅客開始,不限制入境人數,期間觀察國內防疫及醫療量能,目前將輕症患者送到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日後入境人數增加,必須確保醫療量能不受影響,「需把醫院顧好」。開放後,若本土疫情控制良好,現階段規畫十天居家檢疫天數將再縮短,已朝這方向思考,「預估一個月可判斷出來」。至於國人何時可以出國旅遊?陳時中說,「危邦不入,疫情高的不去,謀定後動,看清楚國際情勢及當地情況才考慮」。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十四例本土病例及五十三例境外移入個案,無人死亡。陳時中說,昨增加高雄鳳山群聚延伸至煉油廠個案四例及新店設計師案延伸四例等,全國累計十條不明傳播鏈。本土個案十四例中有一半是居家隔離陰轉陽患者,高雄煉油廠案共篩檢二千三百人,列為高度關切。
-
2022-0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922第23期疫苗今起預約 莫德納尚餘58萬劑
第23期疫苗今天開始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約至2月18日止,目前已有28萬6904人預約,預約率18.10%,其中以莫德納疫苗已有18萬6818人預約最多。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還是要天天呼籲沒打疫苗的,趕快來打」。國內昨天接種25.8萬劑,第一劑覆蓋率為82.41%、第二劑為75.82%、基礎加強劑為0.77%、第三劑為31.73%。本次疫苗共提供158萬5035劑,提供的品牌數量分別為AZ疫苗2萬3311劑、BNT疫苗66萬3871劑、莫德納76萬9864劑、高端12萬6720劑。莊人祥表示,目前尚有130萬劑可預約,莫德納已預約18萬6818人、占24%,尚有58.6萬劑;BNT已預約8萬9037劑、占13%,尚餘57.3萬;高端已預約1萬121劑、占8%,尚餘11.6萬;AZ已預約928劑、占3.98%,尚餘2.2萬劑。另對於有媒體詢問3至5月,第二、三劑疫苗覆蓋率是否可達九成。陳時中則表示,如果第三劑盡快施打,在3月中應該快打到五成。疫苗主要是保護自己不要重症,但突破感染仍多,出國還需要觀察。
-
2022-02-16 養生.家庭婚姻
「親眼見女兒過好才放心!」不識英文的台灣阿嬤,憑小抄勇闖南美只為幫女兒坐月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即便已經成家立業,還是很難放下擔憂。台灣有位阿嬤,女兒遠嫁他鄉,最近剛生下二胎,擔心沒人幫忙坐月子,縱使不認得英文,仍隻身前往女兒遠在的國家-委內瑞拉。望著飛機窗外的機翼,不斷的突破一層又一層的白雲,再過幾個小時,她,一位來自台灣的阿嬤徐鶯瑞,將見到許久未見的女兒!孩子遠嫁到他鄉是什麼感覺?這個問題問徐阿嬤最適合不過了,10幾年前,她的女兒隨著女婿一起移民至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遙遠的國度,並不是一張高鐵票即可相見的距離,她的思念與擔憂從未間斷過。女兒生二胎,怕無法兼顧育兒和調養身體得知自己的女兒生了二胎的消息,除了喜悅又添金孫外,更多的是擔心女兒無法兼顧育兒與調養身體,於是她決定起身前往委內瑞拉,只為了幫女兒坐月子。「知道女兒過得很好,但我還是想親眼看一下才安心。」徐阿嬤笑著說道。幾乎沒有出過國的徐阿嬤哪裡懂得什麼英文,但徐阿嬤並不害怕,她拿起女兒幫她準備好的過海關英文小抄和護照便出發了。長途飛機+轉機,母愛讓她無所畏懼從台灣到委內瑞拉,並無直飛的航班,意味著徐阿嬤必須先飛12個小時的長途航班,抵達美國洛杉磯後,經歷一次5個小時的轉機到中美洲轉運中心薩爾瓦多,再轉機才能到達委內瑞拉。而這段故事之所以會被我們知道,是因為徐阿嬤在洛杉磯等待轉機時,巧遇一名台灣記者,便聊起自己這趟旅程。徐阿嬤還向記者展示女兒幫她準備好搭飛機時常用的對話,並提醒徐阿嬤在包包上掛好自己的名牌,讓安排好來接機的友人可以容易辨認。一想到就快可以見到心心念念的女兒,那名記者轉述,徐阿嬤臉上邊說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想著: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笑臉吧!而那位女兒能有這麼愛她的媽媽,想必也非常幸福!最後,徐阿嬤當然也順利的落地,與女兒、女婿以及孫子們見上面。如同徐阿嬤對記者所說,當媽媽的人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只要看到孩子好好的,一切都不重要了。而有了這一次的經驗,相信徐阿嬤以後都能較輕鬆地出國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親眼見女兒過好才放心!」不識英文嬤,憑小抄勇闖南美只為幫女兒坐月子!※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三劑破三成出國近了? 陳時中:沒地方比台灣安全
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三劑破三成!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82.35%、第二劑為75.70%、基礎加強劑為0.77%、第三劑則達30.65%,離到達覆蓋率五成的目標又更近一步。不過對於跨境旅遊是否有規劃出國一定要打第三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會議中有訂定幾個主題,希望繼續開會。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規畫縮短入境檢疫天數至10天,其中考量的一個關鍵點為第三劑覆蓋率達五成的目標。不過一般觀光仍不在這波開放之列。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昨則表示,第三季和第四季國際跨境旅遊顯露曙光,迎接國際旅客,也讓國人可以出國玩。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是否會先公布指引,包括出國一定要打第三劑等條件。陳時中表示,還需要繼續開會。至於外界預測何時可以出國,陳則表示,年底或下半年看法各有不同,「我們步步為營」。至於為何開放讓外國人入境而不讓國人先出國,陳時中表示,「各有利弊啦!」外國人先來對外匯有幫助,國人出去花錢較多,而且出去都是在比較高風險的區域。如果去比台灣更安全的區域沒有問題,「但現在要找到比台灣更安全的區域很難,不會有比台灣更安全的地方」。
-
2022-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放出國旅遊 可能等到第3季
指揮中心預計三月先針對商務人士來台解封,但一般觀光仍不在這波開放之列,令旅遊業者失望,民眾更關心到底何時能出國玩?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昨表示,觀光局對跨境旅遊做許多整備,研擬國際旅客來台建議說帖,並分階段提報指揮中心參考,第三季和第四季國際跨境旅遊可望跟上,迎接國際旅客,也讓國人可以出國玩。指揮中心預告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十天,首波放寬商務客入境。張錫聰昨到高雄參加台灣燈會彩排時受訪說,疫情對過去經營跨境旅遊、辦理出入境及國際旅客為主等業者衝擊很大,國內疫情控制良好,國旅可以做轉內需,因此,觀光局一直輔導業者擴大國旅市場的餅,數位國旅券和特色旅遊補助還在執行,但針對跨境旅遊也做很多準備。受到到疫情影響,邊境嚴管已長達兩年,指揮官陳時中上周受訪時表示,邊境管制會先從商務旅遊開始,但目前尚未思考觀光旅遊。陳時中也提到,知道旅遊業者壓力很大,對他們真的很抱歉,也呼籲想出國旅遊的國人先忍忍。不過陳時中的言論,引發旅遊業者不滿,質疑邊境解封遙遙無期,如今紓困又無下文,感覺就像被放生,只能自求多福,國人也得繼續「禁足」、無法出國。對於業者的失望與不滿,張錫聰昨天說,指揮官說「旅遊再等等」,表示不是沒機會,只是會比商務客慢,業者期許可能第二季商務客,第三、四季換出入境的旅客,但還沒有很具體。針對商務開放,經濟部表示,與指揮中心還沒開過會,但確定有共同方向、朝「人數」的「逐漸開放」邁進,並希望能針對樣態建立通案。官員強調,並非所有商務客一律適用,針對入境短天數泡泡模式仍會並存。經濟部官員表示,商務開放的一大重點就是「誰可以入境」,這部分由經濟部決定,初步有幾種樣態開放,包括來下訂單的廠商、來開商務會議的人士、人才交流、製造業裝機、進行投資勘查的,會評估哪些是對台灣重要的商業活動,盡量建立通案,不用像現在每案都要審查內容。
-
2022-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自行宣布微解封 柯文哲:社區是乾淨的
本土疫情趨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慮三月中旬前要放寬入境檢疫規定,但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以「社區是乾淨的」自行宣布北市今起微解封,開放國高中生跨縣市校外教學、畢旅,國中以上校園全面開放,柯說,要盡量在防疫與市民生活間取得一個平衡,兩周沒有社區感染,不需要給民眾太多不必要限制。其餘五都首長都暫不跟進。昨天新增四名本土新冠肺炎個案及五十名境外移入個案。行政院長蘇貞昌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示,在國內醫療量能可負擔、口服藥劑有充足準備、疫苗覆蓋率穩定提升前提下,請指揮中心就目前居家檢疫政策或商務人士入境等規範,研議是否需合理適當調整。陳時中:入境檢疫擬縮短至10天蘇貞昌說,雖仍可能出現本土確診案例,但對防疫已有相當信心,政府也必須兼顧生計及發展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邁開步伐走向世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一月爆出Omicron本土疫情以來,雖每天持續新增個案,但過年期間民眾大量流動,病例數卻未大量增加,「疫情在台灣穩定可控」,宣布入境檢疫天數擬從十四天縮短至十天,可採在家一人一戶方式檢疫,新制上路時間需觀察本土疫情、疫苗接種狀況及相關配套,最快三月中旬前上路。暑假放寬旅遊檢疫「可能性不高」陳時中表示,開放觀光旅遊,要一步一步來,要比商務還要慢,已與交通部及觀光業者進行前驅性準備;至於今年暑假能否放寬台人出國旅遊返台後的檢疫措施,就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看來,「可能性不高」。台北市則是在中央之前先行微解封。柯文哲說,國小生還沒打疫苗,校園暫不開放;幼兒園及國小也僅開放北市內的校外教學,跨縣市交流活動仍暫緩;國中以上室內外開放,租借須提送活動防疫計畫,並符合場地容留人數限制。台北市立動物園、天文館、兒童新樂園等地點取消預約及容留人數限制,電影院、雙層巴士比照餐廳開放飲食。北市修正 一人確診全班停課14天另外,各級學校修正停課標準,一人確診全班停課十四天,不同班兩人以上確診才全校停課。社區大學、樂齡中心及樂齡學堂以實施實體課程為原則,須全程配戴口罩;社區照顧據點若能保持一點五公尺距離就開放共餐,但共餐服務人員須打滿兩劑疫苗超過十四天甚至施打追加劑。
-
2022-02-12 養生.人生智慧
生死門前走一遭 愛惜有限光陰!賴鼎銘每天打拳、走9千步,超前部署老年
周日下午,台大文學院門口總聚集一群太極拳友,有老有少,所謂陰陽動靜和諧,正體現在這群學員的組成上。裡頭一位帶頭大哥被眾人笑稱「幫主」,但這位幫主長相斯文,和江湖味絲毫沾不上邊,他是66歲監察委員賴鼎銘,曾任兩所大學校長,如今退而不休,持續關注人權與媒體改革,更是學界知名太極拳高手。接觸太極拳的起點,需回到36年前。雲林農家子弟賴鼎銘正值壯年,苦讀拚上公費留學名額,準備出國大展身手,豈知為遠行做了健康檢查,竟診斷出黑色素瘤,那是皮膚癌中最危險的一種。心懷壯志的青年被迫停下腳步,「整個生日都在醫院裡度過」。生死門前走一遭的經驗,也從此改變賴鼎銘的人生觀,開始接觸國術、養生、讀經,求道至今。身體力行 理解自我需求「我看過很多老師剛退休,生活突然閒下來,還沒找到新的動力,短短幾年迅速衰弱,突然就走了。」眼見前車之鑑,又因為年少經驗影響,賴鼎銘早早超前部署,待退階段便開始規畫老年生活。賴鼎銘認為,追求「獨立自在」之前,得先理解自我需求。他舉例,享受美食和旅遊要花錢,就得認真儲蓄;若想買塊地下田,或投入運動,則要維持心肺與肌力,每種興趣,都有不同的基礎。「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其實這很困難,你必須先讓身心達成平衡。」賴鼎銘強調,退休人士得體認侷限,知道自己還能做到什麼,才能實現「隨心所欲不逾矩」。一輩子從事教職,賴鼎銘深感「台灣的教育只重視專業知識,忽略心靈」。他形容,吸收與掌握知識,靠腦袋與背誦;但談到養生,不論拳譜記得多滾瓜爛熟,仍必須靠身體力行。持續學習 退休充滿活力在半退休生活中,賴鼎銘的滿足感就來自參透哲理。除了練太極,他也打縱鶴拳、讀易筋經。每融會貫通,悟出一層新境界,便覺人生簡單而充實。他認為,「自我實現與持續學習,兩種退休力其實相關聯」,找到能令自己投注熱情的事情,這和年輕時胸懷壯志,夢想買房買車不同,「只是小確幸也沒關係,如果我人生的頂點已到,那就在有限範圍裡做到最好。」受到疫情影響,賴鼎銘參加了十幾年的太極拳班被迫暫停三個月,待解封後,許多同學都成了「中輟生」。他靠著LINE群組關心同好,有老人家仍擔心群聚,更多人是「被迫改變習慣」後,找不回從前的動力。每天打拳 走9千步 內外兼修 主動幫助同輩「不只做好自己,我也想把這些緣分顧好。」賴鼎銘感嘆,各種社團、老後教育是維持退休族心智健康的重要場域,既然他仍行有餘力,就得主動幫助有需要的高齡者們。現在賴鼎銘仍維持每天一早打拳、走九千步的生活習慣,每周日下午還會帶頭開班,讓不方便早起的拳友出門走走,更意外吸引一批年輕人加入。簡單,卻帶給他無比滿足,賴鼎銘如此定義自己的退休人生:「生命無常呼吸間,有限光陰當愛惜。」
-
2022-02-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家庭群聚跨縣市 跨新北、高雄、屏東感染源不明
本土+37 學校停課不停學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新增卅七例本土病例,出現跨新北、高雄、屏東的不明感染源家族群聚。春節人潮移動提高傳播風險,至今已有三起家庭跨縣市群聚,部分案例足跡廣泛且跨縣市。職場加上家庭團聚群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疫情走向是否解封及鬆綁,將觀察到下周。今天是中小學開學日,高雄市臨時決定國小今天預防性停課,開學日延至十四日,其他縣市照常開學,但加強防疫措施,例如雙北與台中、桃園宣布一人確診,全校不到校十四天,但採取線上教學,停課不停學。11例陰轉陽 皆亞旭員工昨新增本土案例中,十一例為隔離期滿陰轉陽,皆為亞旭電腦廠員工,由於有三名移工Ct值較低,該集檢所因懷疑交叉感染而清空。餘廿六例包含新北嘉聯益電子樹林廠新增十五例、高雄一家四口及親友確診案再增四例、屏東等跨縣市群聚增加六例、新北手搖飲店一名女員工確診,感染源未釐清。嘉聯益電子廠首例案號為新北外籍移工(案一九四三○),因出現症狀,安排就醫採檢確診,感染源不明。日前針對桃園及樹林廠區約一千八百多人,PCR採檢共一七六二人,再揪出十四人陽性,全案累計十五人,廠區已預防性停工及全面消毒,其餘員工持續安排召回採檢。春節人群南北移動及聚集增加,開工至今,跨縣市家族群聚已出現日翊物流衍生吃年夜飯引起家庭群聚,共九人染疫;高雄不明感染源親友群聚昨新增四例,相關情侶及家人共八人感染;屏東則有五姊妹家庭群聚,足跡包括高雄、屏東和新北,共六人染疫。跨縣市足跡廣 影響較大陳時中表示,上述三起家庭團圓群聚並跨縣市案例令人憂心,相較電子廠移工生活相對集中,家庭群聚案確診數不多,但跨縣市足跡廣泛,影響層面也較廣,近兩日要特別注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春節家庭團聚還有新北市板橋五例,但染疫者並未大範圍移動。外界關心縮短入境檢疫天數的規畫是否生變。陳時中表示,疫情變化、第三劑疫苗涵蓋率都是觀察指標。未來除非疫情有很大的變化,否則還是會照原本規畫進行。民眾期待解封後出國旅遊,陳時中表示,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國外疫情嚴重無法安心旅遊,下半年情況如何,病毒變化比預判來得快,只能步步為營。
-
2022-02-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下半年出入境鬆綁可出國玩? 陳時中: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年後兩個國內疫情警戒觀察點分別為今天和元宵節後,而有醫師預估下半年可望取消檢疫措施、出國旅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國外疫情厲害就無法安心旅遊,下半年情況很難預判。陳時中表示,Omicron變異株出現後一個多月又增加一億多人染疫,病毒變化比我們預判的更快。而致死人數全球約有50幾萬,比例雖不高但人數不少,因此很難預測只能步步為營。而台大醫師李秉穎表示,若比照歐美解封,以這些國家的確診死亡人數類推回台灣,每天大概會死50至100人。陳時中則再次強調,整體走向解封,要在科學安全人民安心的前提下進行,「是說解封就解,一定要縝密安排」。至於3月若縮短檢疫天數,指標是否為第三劑覆蓋率達五成?陳時中表示,至少是以此為方向,整體防疫要坎涼個面向,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安心,整體來說安心要看社會氛圍和心理準備,安全就看科學數據,兩個要兼顧才能達成防疫韌性。
-
2022-02-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揭疫情曙光三部曲 專家分析這時間應可出國旅遊
Omicron疫情逐漸趨緩,確診者多為輕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透露,疫情露出曙光的三部曲,第一、鬆綁邊境管制,第二、邊境鬆綁後仍可掌控疫情,第三、人民可以忍耐實施的防疫措施,回歸正常生活。專家說,三部曲原則沒有問題,未來就是把Omicron疫情,當作是流感處理,預估下半年有望取消入境者居家檢疫措施,屆時民眾出國旅遊的意願會大大提升,出國旅遊也沒有太大問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只要Omicron確診重症患者少,民眾可以接受社區小規模疫情流行,台灣就會和國外一樣,減少生活上的限制,恢復正常生活,但指揮中心目前仍擔心民眾無法接受小規模疫情流行,採取逐步開放模式,一步、一步來降低民眾恐慌。「目前處處限制的防疫生活,民眾快要受不了了。」黃立民說,如此導致民眾對疫情的忍受程度愈來愈高,如果Omicron確診者都是輕症,往後民眾不需擔心,也不在乎了,只要指揮中心放寬匡列對象範圍,民眾不再擔心被隔離,且重症又可獲得良好治療,民眾一定是舉雙手贊成放鬆生活上的防疫限制。黃立民表示,疫情在可控範圍下,邊境鬆綁應很快就會採取「5+5」措施,包括5天居家檢疫及5天自主健康管理,若鬆綁後疫情繼續在可控範圍,居家檢疫有望再縮短至3天以內,當下半年疫情更為平穩,甚至有機會取消居家檢疫。因此,若邊境鬆綁為「5+5」或取消居家檢疫,應可大大提升民眾出國旅遊意願,因國外對入境者的態度是,只要有打疫苗,基本上就不管了,黃立民說,「下半年要出國旅遊,應沒有太大問題」。黃立民說,民眾現在最關心的,除從國外返國入境後要居家檢疫幾天外,也在意接觸到確診者後被匡列、被隔離天數太長,如果Omicron確診者都為輕症,相信往後除非是親密接觸者,或是接觸者中身體較為虛弱的人,才會加以匡列,健康的人或許只需匡列1至2天,經PCR檢驗為陰性,就可解除匡列,如此就可恢復正常生活。黃立民說,今年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再來,但即使新冠病毒變異,只要確診者重症患者少,就不需過度擔心。陳時中也說,以病毒特性來說,惡毒的病毒會把宿主殺死,傳染範圍受限,往往存活不久,一旦病毒愈來愈友善,就會活得比較久,往後新冠病毒也可能愈來愈友善,因此每個人都要成為防疫的尖兵,回歸個人防疫。
-
2022-02-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灣模式防疫 邊境鬆綁2觀察點
本土疫情持續,二級警戒延長至二月廿八日後,指揮中心擬放寬商務簽證資格及入境檢疫天數。其中,入境檢疫是否變成「五加五」十天?指揮官陳時中說,「未來會有這樣的方向,但時機點要再做正確判斷」,強調要做出「台灣模式」防疫,正在評估檢疫天數和鬆綁時機點。陳時中說,現在還是觀察期,第一個觀察點是二月十日、第二個觀察點是元宵節,屆時才較清楚三月起要加嚴管制或放鬆,強調「沒有放棄清零,仍以此態度處理疫情。」至於何謂「台灣模式」防疫?陳時中說,與國外相較,台灣封城指數最鬆、日子最正常,再者確診比率和確診死亡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是名列前茅;另指揮中心注意防疫強度和限制,並透過記者會讓民眾了解疫情和需要配合的措施,達到全民防疫效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未來防疫政策將兼顧疫情控制,避免像香港一樣,近期單日新增六百多人確診,造成醫療量能無法負荷;此外,第三劑疫苗覆蓋率預估三月初逾五成,如非必要,應避免出國,根據疫情情況調整風險國家,需多管齊下,穩住疫情。對於指揮中心拋「台灣模式」防疫,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最理想狀態為「與病毒共存」,採取「重症下重手、輕症下輕手、無症狀不出手」,若要恢復正常生活,檢疫期逐步縮短至零,才能真正成為世界典範。王任賢認為,邊境政策邁向鬆綁,僅需嚴格篩檢自疫情爆發國家入境者,但不禁止該國旅客入境,「此為出重手」;另外,縮短入境檢疫日期,「不要只會用關的,而是要多層次篩檢。」
-
2022-02-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管制縮短至10天? 陳時中:等待兩個觀察時間點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持續新增個案,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第二級警戒延長至2月28日。但對於是否鬆綁邊境,陳時中昨表示,將視國際施行政策情況,做出「台灣模式」。陳時中今天表示,第一個觀察點是在2月10日,接下來則要觀察元宵節後的疫情變化。對於何謂台灣模式,陳時中今天表示,「台灣模式世界各國都覺得很好」,在彭博排名第八、日經第一名,境內封城指數最鬆,過的日子最正常,再者是確診比例和確診死亡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是名列前茅。加上充分注意防疫強度和限制,常常開記者會讓民眾了解疫情和需要配合的措施,達到全民防疫效果,這就是常說的台灣模式。不過陳時中昨天在廣播節目中也透露,指揮中心正評估邊境鬆綁兩步驟,包括資格放寬商務簽證資格以及入境檢疫天數從14天縮短到10天。對於鬆綁的時機點,陳時中今天表示,還需要釐清和評估,未來會有這樣的方向,但實施時機點要正確判斷。現在還是觀察期,第一個觀察點是2月10日、第二個觀察點是元宵節,之後才會比較清楚下個月是否加嚴管制或放鬆。陳時中也表示,沒有放棄清零,仍以此態度處理疫情。出國仍是非必要則避免,也仍會根據疫情情況調整風險國家,目前世界上確診人數仍高,雖然相較之前Omicron的疫情相對平穩,但是仍高於Delta。
-
2022-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宣布 2月15日起啟動第二階段移工專案引進
因本土疫情趨緩和產業缺工,指揮中心去年雖已簽核勞動部引進移工專案,但因應春節大量國人返台暫緩移工引進。不過今天指揮中心宣布,自2月15日起,啟動第二階段移工專案引進。移工來台前,必須在來源國已完整接種疫苗;來台後,開放雇主安排移工至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表示,第一階段移工專案引進已將屆滿,在落實國內外相關防疫措施之前提下,評估移工引進不至影響社區防疫安全,且經確認移工來源國均已配合相關防疫措施,自今年2月15日起,取消第一階段積分制引進方式,接續啟動第二階段移工專案引進,雇主得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等來源國引進移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移工主要都在集中檢疫所,未來集檢所要轉型收治輕症、無症狀病人及專案需要大量匡列者,因此雖仍會移出一部份給移工使用,但逐漸轉到防疫旅館和宿舍。勞動部做好相關規劃,仲介、雇主、移工本人需層層負責落實,才能兼顧勞動力和防疫安全。第二階段移工專案相關說明如下:一、移工入境前,應已完整接種疫苗,並上傳接種證明至勞動部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網(https://fwas.wda.gov.tw/),且經查核同意。二、雇主應安排移工至防疫旅館進行檢疫,並事前向防疫旅館所在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備查。移工完成14天檢疫後,應於同一防疫旅館銜接7天自主健康管理,始得前往工作地點。三、指揮中心統籌調度集中檢疫床位,若有釋出可供入境移工使用時,勞動部得適時開放雇主提出申請,並依照移工取得入境簽證日期排序,依序入境。四、如因產業特殊需求,經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報指揮中心同意後,得規劃移工防疫宿舍,並統籌防疫宿舍管理責任。五、其他防疫措施,均比照第一階段實施,包括來源國應減少海外訓練所人數、移工入境前應完成PCR檢測及一人一室隔離,以及購妥確診醫療保險,入境後立即 PCR採檢,檢疫結束再次PCR採檢,後續銜接自主健康管理並依規定再做一次快篩。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邊境檢疫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重要關鍵,雇主應善盡照顧管理責任,應確實遵照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及其他相關指引等規定,雇主如未依規定辦理,將以違反「就業服務法」規定論處罰鍰或廢止聘僱許可。
-
2022-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延長兩周!春節檢疫專案實施至2月28日
因應今年春節返鄉人潮,指揮中心去年宣布實施春節檢疫專案,民眾依據不同條件可選擇「14+0」、「10+4」或「7+7」等入境檢疫天數,但方案實施到2月14日,僅剩一周時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春節檢疫專案實施期間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入境人員務必配合相關檢疫措施陳時中表示,春節檢疫專案自去年12月14日起實施以來,提供旅外國人依其所具備之條件有不同檢疫方案的選擇,以符合不同情況民眾之檢疫需求;經評估各國檢疫策略及該專案整體執行情形,宣布延長實施期間至2022年2月28日,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計算,相關措施均維持專案規定。指揮中心說明,春節檢疫專案內容包含14+0+7、10+4+7及7+7+7共三項方案,相關規定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首頁/ COVID-19防疫專區/特殊專案/春節檢疫措施專案項下查閱。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於返台前務請事先瞭解並確認適用之方案再擇定,且方案擇定後不可變更,入境後請配合各方案所訂檢疫規定,避免違反規定而受裁罰。指揮中心呼籲,檢疫期間應留在檢疫場所,禁止外出,亦不得出境或出國,確實遵守「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春節檢疫專案)」所載規定;選擇C方案檢疫者,返家後7天如採1人1室之檢疫條件,其同戶內同住者(非居家檢疫者)應共同遵守加強暨自主健康管理相關規定及檢測措施,以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共同守護社區防疫安全。
-
2022-02-06 養生.人生智慧
醫病容易醫人難!耳鼻喉科名醫陳光超行醫36年的體悟:健康操之在己
編按:耳鼻喉科名醫陳光超近期出版新書《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記錄了多年行醫生涯中的戲劇性故事。想活下來的人走了,也有人好不容易被救活,家人卻希望他死。其中的悲歡離合,有如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生活很難盡如人意,但不妨豁達地笑看一切。「醫病容易,醫人很難。疾病處理有指引可循,但處理人的問題沒有。」被問起行醫36年來的體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有感而發地說。身為耳鼻喉科醫師的陳光超,是國內專攻頭頸手術的名醫。不同於基層診所多處理較單純的感冒、過敏,前往醫學中心就診的病人更為多元。醫師在診治時,也走入病人的人生。其間的愛恨情仇,猶如現實版的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光怪陸離的人生插曲 終有日能一笑置之陳光超笑說,年輕時的自己,日子過得順風順水。他37歲就在振興醫院當上主任,帶領當時仍在草創階段的耳鼻喉科業務起飛。其後,他投入電子耳醫療,獲得國際醫界關注,不少病人甚至跨海來台向他求診。「當年的我,只能說是不可一世。碰到不順,還會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呢?」行醫久了,看盡悲歡離合,才知道命運不總是盡如人意。陳光超記得,有位食道癌病人手術不到半年,癌症就局部復發,病情逐漸惡化至末期階段。儘管醫師解釋開刀已無助益,病人卻仍堅持積極治療。原來,她先生有外遇,婚外情對象還在她住院期間「進駐」家中。「她什麼刀都要開,為的就是要爭一口氣。」病人一再要求,陳光超只好幫她拿掉影響外觀的淋巴結。兩個月後,她仍舊離開了人世。想活下去的人走了,也有人好不容易被救活,家人卻希望他死。陳光超有位下咽癌的病人,手術治療非常成功。病人的太太和女兒不喜反怒地說:「我們恨你!」一問之下才知道,病人是家暴慣犯,還時常醉倒街頭。家人、鄰居都視他為麻煩人物。出院後,病人復原狀況良好,也曾一度戒酒、找到工作。但後來在朋友的勸誘下,他又開始喝酒,最後躺在酒箱上過世。有時候,連醫師自身都會面臨生死威脅。陳光超的病人中,有位具黑道背景、曾潑人硫酸的「硫酸哥」,每隔一陣子就會要求他開立聽力損失診斷書,以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有次,他因為聽力檢查的結果不符合身心障礙標準,竟手持酒瓶闖入診間,威脅要毆打醫護人員。時至今日,只要申請證明的時間一到,「硫酸哥」仍會出現在陳光超的診間。現場的驚心動魄,他如今說來雲淡風輕。碰到了,就當作是生命歷練。當下折磨你的人事,總有一天會成為茶餘飯後的笑談。「我謝謝那些光怪陸離的事,學會用幽默豁達的態度看待。人生,何必為難自己呢?」父親接連罹患膽囊癌、心肌梗塞、大腸癌 面對才可能看見希望父親在78歲時確診癌症,是陳光超行醫生涯中難忘的一段插曲。陳爸爸和他一樣,當了一輩子的外科醫師。起初,爸爸腹部疼痛,以為只是膽囊炎。雖然要動手術治療,但不算嚴重的大病。沒想到一開刀,卻發現爸爸的膽囊已經發黑、沾黏,看起來就像壞掉的釋迦,有可能是膽囊癌。因為膽囊癌相當罕見,3位病理科醫師對初步的切片結果有不同的判讀。兩位認為是惡性腫瘤,一位認為是良性。醫師看法不一,而高齡者動大手術,又有一定的機率會發生術後併發症,怎麼辦?陳光超堅持,不論腫瘤是良性或惡性,一定要開刀。「我賭輸了,爸爸會白挨一刀沒錯;但萬一是惡性卻沒開刀,他一條命就去了。」幸好手術後,父親的復原狀況良好。進一步的病理切片也顯示,腫瘤是惡性,當初開刀的決定是正確的。陳光超笑說,開刀後不到半年,父親就飛到愛琴海度假。躺在海灘上時,肚皮上大大的M型刀疤相當引人注目。不過,「大家都很尊敬他,覺得他很勇敢面對。」後來,父親又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84歲時檢查發現大腸癌,也都用同樣的態度積極接受治療。「我知道我爸是愛玩的人,一天到晚想出國。病倒在台灣,他會受不了。」陳光超笑說。他不諱言,在醫院看多了病人飽受久病之苦,家人也被沉重的照顧責任拖垮。倘若疾病已無康復的可能,他不會讓家人在失能、不健康的狀態下延續生命。但是,病人還有希望治癒時,該做什麼治療就去做。人要有懂得放手的豁達,也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例如,多年前有位年輕患者,事業有成,經醫院高層引介至他的門診。雖然長了惡性腫瘤,但動手術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完全切除。然而,病人拒絕手術,寧願到花蓮接受自然療法,最後還是走了。陳光超語重心長地說,治療當然有壓力,但千萬不要逃避。「很多病人開了刀就會好;但他們不治療,最後拖到來不及。」命運順逆很難掌控 但健康可操之在己與不願面對疾病的患者相反,診間裡還有另一種焦慮的病人:有人明明沒長腫瘤,卻常覺得喉嚨卡卡;有人持續頭暈,但所有腦部檢查、前庭功能都顯示一切正常;有人只是外耳輕微發癢,也要求醫師開藥才能安心。陳光超坦言,有時在病人的堅持下,醫師只好硬是說出一個病名,「但這是我最討厭的撒謊。」他指出,這些不適多半無法靠吃藥、動手術解決,反而和心理問題、生活型態不健康更有關係。尤其是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副交感神經功能低落。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耳鳴、暈眩等壓力症狀都會出現。吃藥,只是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根除問題。健康吃、多運動雖是老生常談,卻也是沒有副作用的最佳解方。陳光超熱愛跑步,即使醫院工作繁忙,他也會在下班後到運動公園跑上幾公里。當專欄寫不出來、演講苦無靈感,或者生活遇到難關時,跑步可以讓大腦的思緒暢通。沉重的壓力,也隨著汗水釋放。他深信,年齡變大,不代表要衰弱地活。「有人50幾歲就坐輪椅,有人80幾歲還能跑步。」命運的順逆難以掌握,但健康與否卻很大程度操之在己。這是一位醫師在看盡悲喜後,最想分享的智慧。原文:醫病容易醫人難!陳光超行醫36年的體悟 :不要為難自己,健康操之在己
-
2022-02-02 養生.家庭婚姻
期待婆媳關係像母女?恐怕會大失所望!心理師教5方法化解新世代婆媳問題
編按:年節期間,婆媳共處同一個屋簷下,關係總是特別緊張?諮商心理師陳姝蓉分析,新世代公婆雖已不像過往權威,但不同世代的成長背景有異、價值觀難免仍有落差。若期待婆媳剛認識就如母女般親密無間,恐怕會失望大過期望。新世代婆婆,該如何找到和下一代自在共處的距離?每逢春節前夕,社群媒體上總有不少關於婆媳關係的討論。平時生疏,甚至關係較為緊繃的婆媳,更容易因年假期間的密集互動而產生嫌隙。常言道媳婦難為,但為人公婆又何嘗容易?《50+》在粉絲專頁調查新手婆婆的心聲,引發139則留言熱烈討論。隨著時代進步,今日的婆婆面對年輕媳婦,已不再秉持往日的權威心態。各自獨立、不打擾彼此,成了多數人的共識。然而,看似平等的關係,仍潛藏許多暗流。有人自認已夠開明,卻仍和年輕人處不來;有人想念孩子、孫子,卻又不敢開口,怕被指責「情緒勒索」。也有人不好意思拒絕下一代幫忙顧孫子的請求,生活作息大亂,自己也累得精疲力盡。新時代婆婆,該如何自處?1. 自認開明,還是跟年輕人處不來?認清兩代成長背景落差專長家族治療的心理諮商師陳姝蓉觀察,現在的中年人,大多能理解時代已經不同,要尊重年輕人的想法。但有時,年輕人的言行仍在不經意間讓長輩感到被冒犯,反之亦然。她以「拒絕」為例,當婆婆端出一碗雞湯時,50、60世代的媳婦就算沒胃口,也會顧及長輩顏面先喝幾口,再婉轉地說:「好像有點飽,等下再喝。」但20、30世代的年輕人,很可能會直白拒絕:「沒關係,我現在不餓,真的不用。」這樣的落差,和兩代成長背景的差異有關。陳姝蓉指出,5、6年級生經歷過戒嚴、威權的時代,行事作風會相對拘謹、保守。然而,7、8年級自小成長於言論解禁的社會,勇於做自己。「他們會覺得,何必那麼假?不想就是不想,為什麼要說違心之論?」她也觀察到,50世代夾在更加威權的上一代和大鳴大放的下一代之間,難免有種相對剝奪感。特別是自覺已夠開放、寬容,卻仍被年輕人挑戰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年輕時不像你們這麼自由。現在你們已經這麼自由了,為什麼還是不滿意?」如何面對這種情緒?陳姝蓉認為,時代往前走、社會氛圍改變,都是難以阻擋的趨勢。但她也會坦白告訴年輕的孩子,自己不是「完美長輩」,需要時間消化他們所帶來的衝擊。「不是指他們嗆我,我還要欣然接受說『嗆得真好』。我還是會生氣難過呀!」她笑說。倘若心理還是過不去,不妨和同儕一起抒發情緒。和同世代的姊妹訴苦,通常會比和年輕人爭執來得有用。陳姝蓉笑說,她偶爾也會和朋友抱怨孩子的「屁孩」行徑。大家有相似的背景、遭遇相同的難題,情緒更容易被接納。2. 不想帶孫怎麼辦?練習說「不」是新時代長輩的課題在《50+》調查的讀者留言中,不只一位公婆提到,帶孫需要體力。偶爾玩孫可以,但長期下來,就是一個字「累」!當下一代提出的需求,自己已無力負荷時,該如何說不?陳姝蓉指出,不好意思開口拒絕,也是5、6年級生的特質之一。面對下一代,多數父母仍會有「必須做點什麼」的使命感,希望自己是好爸媽、好公婆。然而,這種面面俱到的想法,有時反而會累壞自己。她認為,不論是公婆、父母,拒絕下一代時都不必然要心懷愧疚。畢竟,當孩子成年時,父母的責任就已經結束了。「孩子成家後,父母願意幫忙是一項資源,但不願意也很合理。」把時間、金錢留給自己並不自私,而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至於如何拒絕,才能不傷年輕人的心?陳姝蓉直言,當父母說不,孩子多少會覺得受傷。但,幻滅即是成長的開始。「他會體認到,原來長輩沒有要幫我,我要自己面對了。」長輩可以在情感上給予孩子支持,但鼓勵他們自行解決生活上遇到的挑戰。3. 想念兒孫,怎麼開口才不會被當情緒勒索?坦承勝過迂迴尊重下一代有自己的生活,但有時難免掛念、想多和兒孫相處,怎麼表達才不會被嫌煩?陳姝蓉分析,有時長輩過於迂迴的表達,反而會被年輕人視為「情緒勒索」。例如,有些人希望孩子過年待在家,但不會明講,而是說:「你們過年要去哪?出國有那麼好玩嗎?好啦,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事。」或者,長輩明明覺得寂寞,卻在孩子面前一再保證自己沒事,「你們都不用回來,我很好,沒問題。」然而,這2種表達方式,都無法讓長輩達到原有目的。陳姝蓉指出,當孩子接收到父母暗示的訊息,且對這樣迂迴的表達方式感到不耐煩,反而可能讓父母更挫折,「但,這不等同孩子不在意父母。」她認為,不妨誠實告訴晚輩自己的想念,但也接受他們可能有其他安排。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孩子的拒絕解讀為:「他們不愛我、討厭我。」心中充滿負面情緒,反而會影響日後的互動。她舉例,自己曾告訴即將離家的孩子,「如果你們離開家,我一定會很想你們,要常常打電話回家。」但孩子的回應卻非常直白:「我才不要,忙都忙死了。」一般父母聽到這番話,可能會感到不快。但她不將情緒放在心上,而是理解到「青春期小孩嘴巴就是壞,很需要透過語言展現自己想獨立的需求。」有趣的是,有時她工作忙碌,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少,孩子反而會主動和媽媽聊天。適時拉開距離、專注自己的生活,兩代關係更融洽!4. 新手婆婆如何和媳婦相處?放下婆媳應如母女的執著婆媳問題,為何比親子衝突難解?陳姝蓉指出,婆媳之間會有張力,不僅是出於世代間的觀念落差。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媳婦是夫家的「外人」。「公婆有時會告訴媳婦,『以後你就是我們家的自己人』,但這句話真的很不坦承。」陳姝蓉直言,人與人初相識時,勢必會經歷一段磨合期,才能熟悉彼此。如果堅持「婆媳要親如母女」,實際上的互動經驗卻不是如此,雙方都會非常挫折。她認為,婆婆與其在口頭上告訴媳婦「你是自己人」,不如開誠布公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和原則。大家打開天窗說亮話,先理解彼此的原則和底線,日後的溝通反而更順暢。新手婆婆,該如何和媳婦相處?陳姝蓉建議,可以將對方視作「剛認識的新朋友」。對媳婦釋出善意,若對方給予的回饋也不錯,就在良好的基礎上持續深化關係。如果真的性格不合,那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此外,陳姝蓉也提醒,若下一代在夫妻相處、育兒過程中遭遇不順,長輩可以當他們吐苦水的傾聽者,但不宜直接以行動介入。例如,夫妻吵架時,爸媽可以幫忙帶孫、讓孩子回家住幾天沉澱心情。「如果你急著出手干預,他們原本的小吵架也可能變成反目成仇。愈弄愈糟。」5. 如何和孩子、媳婦關係好?先安頓好自己許多人認為千古難解的婆媳問題,究竟該如何處理?陳姝蓉認為,真正的解方,其實是安頓好自己。她觀察,缺乏人際連結,是退休族的普遍困擾。尤其是女性,人生的前30~40年幾乎都是為了父母、先生、小孩而活。「小孩離家後,會突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她以自身為例,孩子逐漸長大,有了不同於父母的生活圈。她也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興趣不同,運動、上課、找朋友聚會,都可以是紓壓又建立人際連結的方式。不喜歡與人相處,也可以養寵物、蒔花弄草。在照料其他生命的歷程中,自己也得到陪伴。「現在,如果我和孩子的行程在時間上衝突,我會以自己的事優先。」她笑說。50世代不論是對孩子、媳婦、女婿,都可以用朋友的心態與之相處。大家都是獨立的成人,逢年過節時快樂相聚,但不干涉彼此的生活。剛剛好的距離,讓彼此都自在!原文:婆媳不必像母女,自在就好!心理師:5方法化解新世代婆媳問題
-
2022-01-2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腦瘤開刀後遺症引發癲癇!感謝當初沒有放棄的自己,要勇敢大聲的說:我癲癇、我驕傲
【編者按】醫病平台一直希望用一週三篇相同主題文章的方式呈現,但有時候無法完全吻合相同主題,以致無法即時刊登,對作者很抱歉。本週謹以照顧者與病人的文章,讓大家了解機構與病人在不同狀況下的遭遇,以及克服困難的歷程。我的癲癇是腦瘤開刀留下的後遺症96年大發作後,開啟了我與癲癇生命共同體的奇幻之旅。一開始對癲癇不了解,曾經討厭、排斥它、它讓我自卑、怨恨,為什麼會得到癲癇?讓別人看到自己醜陋一面,讓別人害怕的怪病,它像是隱藏在身體裡的未爆彈,每天提心吊膽,深怕踩到引爆點,把自已困住,不與人接觸、胡思亂想、生活漫無目標。我不曾因為腦瘤而傷心難過,卻因為走不出癲癇難關而痛哭數次,甚至想過如果當年腦瘤手術失敗,現在是不是就不會痛苦?負能量不斷在腦海、身體惡性循環。羨慕同學畢業後出國打工渡假、工作賺錢、做自已想作的事情,而我只能關在家中自怨自艾,也因為癲癇不斷發作,家裡總是瀰漫著低氣壓。爸媽怕我外出發生意外、怕我在工作中因癲癇發作被解聘,愛女心切的爸爸語重心長的說:「阿官啊,你不要出去工作,爸爸養你就好了!」這句話把我打醒,讓我省思,爸媽可以養我多久?難道我此生就要這樣悲慘渡過?於是決定,該是好好重視癲癇課題,不要有鴕鳥心態、不要再當被保護的乖女兒。「打開心胸接納它、乖乖聽話吃藥,真的不會發作、會抗癲成功」是真的嗎?初期控制得不好,每次回診跟彰基陳大成醫生報告發作情形,癲癇日誌上滿滿標示發作的紅字,讓我信心喪失,還好醫生會跟我解說、討論,讓我知道問題所在。每天按時服藥(起初都會偷偷把藥丟掉,打從心底討厭吃藥)、上網搜尋癲癇相關資訊,無意間找到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網站,留言板上的Q&A都是我想問、想知道的,而專家的回覆讓我對癲癇稍加了解,如獲至寶的每天必定瀏覽網站從中解惑。漸漸的,我打開心房了解它、面對它並接納它,「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改變。日誌上的紅字越來越少,每次回診都像小學生炫耀考試考90分、95分般得意,陳醫生也會用病友成功例子鼓勵我,給我打強心針,讓我不再害怕。與醫生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亦師亦友,除了問診,也分享生活、工作中的快樂、難過大小事,也數次告知公司騎腳踏車活動,淡水到礁溪、墾丁到屏東,自我挑戰壯舉。結婚時還特地帶著老公與喜餅,到診間與陳醫生分享喜悅,謝謝這位生命中的貴人。陳醫生知道我日後想懷孕,在用藥上也特別小心,並邀請我參加癲癇講座,讓我獲得更多專業知識,知道我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講座結束後,和醫生輕鬆對談、病友經驗分享,發現原來我並不孤單,有這麼多病友和我並肩作戰著,更驚訝的是我最喜歡的畫家梵谷、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勵志的癲癇患者,我何其有幸可以和他們有共同處。改變自己面對癲癇的心態後,下一步就是改變爸媽的想法。爸媽還停留在「羊癲瘋」、「發作咬毛巾」、「家中有人得到癲癇是件丟臉的事」這種傳統錯誤觀念裡。於是日後每次回診、癲癇講座我都會找爸媽一起去,很刻意在醫生面前提問爸媽禁止我做的事,由醫生說出建議,我在一旁頻頻點頭,表示這就是我要的答案、我的小心機。爸媽漸漸也接受癲癇,慢慢放手讓我自在飛翔,也會跟親友分享癲癇正確知識,看到他們的改變,我打從心底高興。所謂心理影響生理,癲癇控制好、找到與它和平共處模式,這就是正能量的循環。個性關係,總愛與人分享,2018年底陳醫生邀請我在癲癇講座分享人生故事,二話不說立刻答應。回家後開始構思演講內容,完成後還不斷修改、無數次演練。講座當天拿起麥克風,不免緊張,但這是屬於我的故事,不用多加思索修飾、從容不迫說出來,台下觀眾凝神專注傾聽,事後更得到陳醫生讚許演講內容豐富、起承轉合節奏鮮明,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大家羨慕稱讚的表情,就是給我最大的肯定。生活、身體慢慢上軌道後,完成自己設定的短程目標:找到一份可以接納我、接納癲癇的公司。也在公司完成中程目標:結婚、生子、騎單車環島的自我挑戰。至於終極目標,則是希望以我小小力量、親身經歷,鼓勵更多還陷困在癲癇泥沼中無法脫身的病友。不放棄希望,才能找到更強大的自己去年參加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舉辦的台灣癲癇青年高峰會,收穫滿滿,興高采烈的跟一位在講座認識的病友媽媽分享,想不到回傳的訊息是:「愛兒已於2019年離世,也已滿一年,主管解僱造成心情低落未被肯定,事情過了也不好再提,只能說兒子生病了!」短短幾句話讓我淚崩,我為此久久無法平復情緒,若是有人早點協助他,給他向上正面力量,是不是就不會有憾事發生?癲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魔」、是心中築起的那座阻隔你我的高牆,找不到方法跨越、突破。給自己一次機會吧!不要怕丟臉、怕失敗,跌倒了站起來拍一拍、重新整頓再出發,不跨出去怎麼知道自已潛力有多大?不向人生妥協、勇敢接受挑戰,才能突破困境。我已長達五年未曾發作過,每天服藥已成常態,每三個月回診和醫生聊天是我最快樂事情。現在的我很幸福快樂,有凡事支持我的老公、有位三歲天真無邪的女兒、有疼愛我的家人朋友。我敢侃侃而談癲癇事,是上天送的珍貴禮物,誰也搶不走。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最要感謝當初沒有放棄自己,沒有經歷這些難關,就沒有現在的陳秀娟。我要勇敢大聲的說:我癲癇、我驕傲。
-
2022-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歐盟更新高端疫苗編碼 1月28日後出國者記得重下載
國內「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辦平台」上線,提供出國民眾加速通關查驗,衛生福利部今日表示,為配合歐盟公布新版高端疫苗編碼,有出國需求者於1月28日上午8時起,要重新下載證明。衛福部資訊處科長葉景三指出,原先疫苗編碼沒有國際標準,於是高端疫苗是由衛福部等單位自訂編碼後送交歐盟。如今歐盟也有接獲高端送件申請,正式更新編碼清單,於是我國數位認證查驗也比照辦理。葉景三表示,平台將重新製發高端疫苗數位證明,以確保與國際同步。請已下載高端疫苗數位證明且有出國需求者,可重新下載,而此次高端疫苗數位證明更新不影響國內查驗使用,無出國需求者,不需重新下載。詳細數位證明申辦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