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癌症.肺癌
搜尋
健保
共找到
4128
筆 文章
-
-
2020-12-02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領袖意見/搶打或觀望?張上淳:台灣有條件等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噴發期,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疫苗,台大醫院副校長張上淳指出,疫苗以安全性最為重要,需要透過層層機制為安全性把關。疫苗接種之後,疫情嚴重的國家可能使用疫苗而逐漸解封,而台灣的疫情相對緩和,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確認疫苗的安全性,應掌握自己的節奏,「民眾的疫苗接種可以有點慢,但是不要太慢。」、「台灣有條件等好的疫苗」。近20年來,全球三次重大疫情,包括SARS、H1N1以及這一次的COVID-19,鍛鍊出台灣愈來愈精悍的防疫能力,三役全與的張上淳目前是台灣大學副校長,也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在國衛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 」專家會議中,張上淳指出,接種疫苗的重中之重是「安全」,不論在臨床實驗,或是未來上市之後,都以接種在健康人身上為主,因此安全是首要的目標。傳統疫苗的開發,通常需要七到十年,為了因應新冠肺炎,及早解封各國邊境與經濟,全世界卯足全力開發新冠肺炎疫苗,從疫情開始至今將滿一年,全球目前有超過上百支研發中的新冠病毒疫苗。時程縮短,安全性的把關不能放鬆。張上淳說,疫苗的臨床實驗中,會監測局部的疼痛、紅腫,全身性的發燒、頭痛、倦怠、嘔吐、過敏反應等。而這次感染新冠肺炎者很出現很特別的嗅、味覺異常,也會去設定觀察有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每完成一階段的臨床實驗,都會有獨立的委員會評估,能不能繼續試驗下去。如果真的出現不良反應,試驗就會喊停,AZ疫苗今年9月初也因為受試者出現副作用(脊髓炎得暫停進行人體試驗,目前也已重啟人體試驗。疫苗接種後的風吹草動,特別容易引起民眾的信心危機。即使在疫苗上市之後,也會透過接種後疑似不良事件監測機制去主動、被動監測,張上淳說,國內主動監測只要比對疫苗接種紀錄和健保就醫資料,很容易發現不良事件,或是通過民眾和醫師的通報。張上淳說,政府會透過背景值監測,例如H1N1疫苗上市之後,監測每週發生的GBS事件、顏面神經麻痺事件、中樞神經免疫事件、抽筋或痙攣事件、急性腦中風等等,確認異常事件沒有增加。台灣有國光、聯亞、高端、安特羅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紛紛進入人體實驗,介於第一期與第二期臨床實驗中間,是不是在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就可以採用EUA上市呢?對此,張上淳表示,國際上走得比較快的人,會有一些資料可以參考,參考綜合抗體可以到什麼程度,用此判斷我國的疫苗保護力是否足夠。至於台灣需不需要搶先接種對國外採購的新冠肺炎疫苗呢?張上淳說,早一點打比較好,還是晚一點打比較好?需要視當地的疫情嚴重度而定,美國、英國的疫情嚴峻,透過EUA(緊急使用授權)讓國民早點接種有其必要。等到其他國家都解封了,疫情相對和緩的台灣,是不是要搶快接種疫苗呢?「我們在接種時程的掌握上,可以比人家慢一點,但是不能慢太多。」
-
2020-12-02 新聞.元氣新聞
陳時中:健保安全準備金應包含在36%結餘中
朝野立委關注健保費率,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健保總經費法定下限36%的不足款主計處每年都會補足,這36%接下來會有一個爭議,在這36%計算時,是否每年在安全準備金出來的錢是不是要併入,衛福部認為安全準備金本來就含36%,以前有剩的現在就要算,有進有出。國民黨立委楊瓊瓔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提到健保總經費法定下限36%,但她質詢時並沒有讓陳時中詳細說明,在楊瓊瓔後質詢的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請陳時中解釋。陳時中說,法定上限36%主計處每年都有補足,2016年以前的爭議是2013至2015年政府出的錢將福利支出也併在裡面計算,所以2015年時決定2016年起,分四年把前面可能有計算誤差的逐年編足,2016年至2019年各編約157億至160億把六百多億補全。陳時中說,接下來在這36%裡,在健保會有爭議,36%在計算時,是不是在每一年在安全準備金出來的錢要併入計算,衛福部認為安全準備本來就包含36%,以前有剩的,現在出來就要算,有進有出。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秋冬防疫專案上路 花蓮衛生局以勸導為主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起啟動秋冬防疫專案,民眾進入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需戴口罩。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目前未戴口罩是以「勸導」為主,暫無稽查人力不足問題,通常民眾會依規定戴口罩,若屢勸不聽才會開罰,最重可罰1萬5千元罰鍰。朱家祥說,新冠肺炎國際疫情持續上升,民眾仍應提高警覺,進出八大類場所等一定要戴口罩,如果持續未戴遭到舉證,衛生局才會開罰。他舉例,假設在吉安鄉新天堂樂園有人未戴口罩,有工作人員提醒,其立即戴上口罩就不會處罰,但要是不遵守規定,衛生局才會派員開罰。衛生局提醒,在外活動時,若無法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應確實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及提供套餐的店家,並配合業者執行實名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花蓮縣各社區健保藥局及13鄉鎮市衛生所皆有充足的口罩供貨,民眾可前往購買。由於八大類場所屬公眾使用且多為密閉空間,長時間且近距離可能增加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目前適逢流感流行季節,防疫措施仍是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以及生病在家休息。
-
2020-12-01 癌症.抗癌新知
國衛院化療複方SLOG 治胰臟癌 存活期延長2倍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去年奪走了2497名國人的生命,有八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或是轉移性疾病,已無法開刀治癒。國衛院研究證實,使用化療藥物複方SLOG,可將台灣胰臟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有效延長兩倍,且可降低血液毒性等副作用,此複方療法未來將納入我國胰臟癌治療指引。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目前全世界胰臟癌的整體五年存活率低於5%,而全身性化學治療是首選及標準的第一線治療。過去健保給付的化療藥物多為單方,且治療效果不佳,國際上雖有複方化療藥物,但對亞洲族群的病人有較高的血液毒性,尤其會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下降,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引發感染,以及造成貧血和白血球低下,導致病人身體過於虛弱而無法繼續完成治療或不願治療。國衛院因此選擇使用健保給付的化療藥物健擇/健仕(gemcitabine)、歐力普/益樂鉑(Oxaliplatin)、愛斯萬膠囊(TS-1)和芙琳亞膠囊(Leucovorin),簡稱SLOG複方,加以排列組合,在成大、台大、林口長庚及高醫等四家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以找出最適合國人的劑量和配方。姜乃榕說,此計畫研究已完成第一及第二期臨床試驗,發現患者腫瘤縮小30%以上者達40.7%,另有35%的患者腫瘤生長速度變慢、腫瘤穩定。原先不治療或治療不佳者存活期僅三至六個月,在接受SLOG治療後,整體存活期延長為11.4個月;且患者接受SLOG與國外複方相比,也有較低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和腸胃道方面副作用。此研究去年11月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歐洲癌症期刊)。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說,此複方已可在各醫院使用,目前成大醫院已有上百位胰臟癌患者受惠。
-
2020-11-30 新聞.元氣新聞
12月起健保給付癲癇新療法 近百患者每人省逾60萬元
癲癇是大腦皮質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造成,疾病發作時,病患可能出現昏迷、全身抽搐、一側手腳局部抽搐、感覺異樣,也可能持續重複同一動作,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迷走神經刺激術」是在患者左側鎖骨或腋下的皮下植入一個「迷走神經刺激器」,由導線連接至左側迷走神經,藉由電刺激降低癲癇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健保署今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同意將整組「迷走神經刺激」醫材納入健保給付,只要事前審查通過,每名病患可以省下超過60萬元的醫材費用,估計每年可照顧近百名頑固性癲癇患者,減少其急診與住院頻率。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現在癲癇治療以藥物為主,但若病人已用2種以上藥品,每種藥品都已經達到最大的合理治療劑量,癲癇發作仍不能受到良好控制,可稱為「頑固性癲癇」,往往必須開刀。但已有臨床經驗發現,部分病人不適合進行腦部手術,或開刀治療後仍沒有顯著改善,這個時候就應嘗試「迷走神經刺激術」。黃兆杰說,在考量其臨床效益及必需性後,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特殊材料)共同擬訂會議今年9月討論後,同意將「迷走神經刺激器」及其裝置過程所需的「導線」、「穿洞器」等組件納入給付,整組給付約60萬6178元,從12月1日起實施。黃兆杰說,此給付需事前申請審查,經由醫師臨床評估是否符合其適應症,必須為無法以癲癇手術治療,或曾以癲癇手術治療失敗的頑固性癲癇病人。估計健保一年挹注6千多萬預算支應,約有百人次受惠。
-
2020-11-30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調漲甲乙案選哪個? 陳時中:我偏向選中間的丙案
針對健保費率調升,全民健保會審議結果擬有甲案和乙案。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接受質詢時表示,他偏向中間的丙案,將做好考量之後再報行政院。全民健保會日前討論明年健保費率調升,經過三個小時討論,審議結果將兩案並呈,甲案為4.97%,乙案為5.47%至5.52%,衛福部將盡快將健保會審議結論、以及衛福部的意見報行政院,由行政院做最後拍板。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聯席會議審議「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案(110年度至111年度)」,陳時中列席備詢。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在質詢,健保費是否調漲?陳時中回答,基本上朝漲的方向考慮。曾銘宗進一步詢問,陳時中是偏向選擇甲案,還是偏向選擇乙案?陳時中說,他可能偏向中間的案子,並認為甲乙案各有不同考量。曾銘宗問,選擇中間的案子是否為丙案?陳時中回答說,對。陳時中並解釋,甲案考量調漲4.97%是由於消費者現在認為,因爲疫情的關係,大家的經濟壓力恐怕大,在這個時候來一次照著健保法規定來調足的話,恐怕會造成經濟弱勢者的負擔;而乙案調幅較高,他認為該案眼光放的較為長遠,著眼於健保財務健全,希望能把醫療體系健全。他表示,醫療體系健全對經濟弱勢者也有幫助,大概受雇者每繳一元就會得到三元的給付,調升對經濟弱勢者並非全然不利。陳時中認為,中間還有很多面向需要去思考考慮,他會跟專家、社保師等做好考量之後,才報行政院。曾銘宗問,若走甲乙兩案的中間路線,調幅是不是在5.25%至5.3%左右?並問這樣的預估合不合理?陳時中說,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並指出,衛福部會考慮影響人數的多寡來看整個方案。
-
2020-11-30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台灣健保實施25年,如今又再度出現財務危機。事實上,過去30、40年來,全球醫療先進國家都面臨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問題。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各國醫療支出中約20%至50%花費在無效醫療,顯然,沒有把錢用在刀口上。這不但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更不幸的,還可能造成病人的傷害。有些治療沒經嚴謹科學驗證美國約有15%參與老人醫療保險,有個根據這個人口所做的研究,發現約25%的老人接受無效醫療,費用估計介於600億到2550億台幣,是一筆極大的花費,如果,將它擴大到全人口,數目更是驚人。因此,關心醫療品質及醫療經濟的專家學者,不斷地推動實證醫學。因為,現代醫學經過上百年傳承,很多治療方法或處置,是早先累積下來的。所以,有不少觀念與做法,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驗證。保險公司懷疑質子治療價值直到今天,真正經過對照組臨床試驗,證實有效,才被放行的醫療產品,其實只有新藥。至於醫療器材的認可,則只是證明其安全性而已。到底,這些器材被拿來怎麼用,沒有嚴格的規範。譬如,達文西手術儀器的應用,就是等到它危害了癌症病人,美國FDA才發出警告。其他像質子治療,也是等到很多病人接受治療後,因為費用太高,保險公司開始懷疑它的價值,才回頭做對照組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質子治療與傳統放射線治療成效相當,但價格卻貴很多。魚油可防心臟病遭到否定去年美國奧立岡大學醫學中心的學者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過去15年,發表在3大權威醫學期刊包括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刺胳針(LANCET)以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nal of Medicine)總共3000個對照組臨床試驗,重新審視,在醫療現場被廣泛接受、行之有年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觀念、治療法與外科處置。結果,發現其中396個是無效的,英語稱「Medical Reversal(醫療逆轉)」。比較小的,如過去認為魚油可以預防心臟病。但經過12500人的對照組臨床試驗後,否定了先前的觀念。另如,睪固酮(Testosterone)的補充並不能增進老年人的記憶。比較大的,如美國每年約46萬人因膝蓋半月板撕裂或中度以上關節炎而開刀。研究發現6個月復健與開刀結果沒有兩樣。醫療新法都應對照臨床試驗作者的結論是,與其亡羊補牢,等到執行多年,浪費了很多醫療資源,甚至造成了病人的傷害,才回頭修正錯誤。未來,任何醫療的新作為,都應經過嚴謹的對照組臨床試驗,證實有益於病人以後,才納入醫療給付。則不但能減少很多醫療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預防造成對病人的傷害。(作者黃達夫為和信醫院院長)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公費投藥喊卡 愛滋防線憂破口
「不能去曼谷,要去哪購買「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最近不少愛滋高風險族群在診間焦急詢問,加上PrEP公費計畫將於年底終止,高風險族群面臨斷藥危機,擔心無藥可用。顧文瑋指出,不少男同志將曼谷視為第二故鄉,除了旅遊、購物、按摩,還順道至當地藥局購賣PrEP學名藥,因為價格比原廠藥物便宜,但年初迄今受疫情影響,無法至泰國,許多人手邊已無存貨。事前投藥 公費計畫成效顯著衛福部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長黃彥芳表示,PrEP計畫透過服藥前的愛滋篩檢服務,鼓勵民眾篩檢,若確認感染愛滋病毒,則盡早治療。至於未感染愛滋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如能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體內藥物濃度足夠,就能預防感染愛滋,研究證實保護力達九成以上。由於每個人都難以持續使用保險套預防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於二○一五年建議,將PrEP作為全球愛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國、澳洲、歐盟等先進國家大力推動PrEP政策後,愛滋疫情明顯下降,台灣也是如此。「PrEP公費計畫成效顯著。」黃彥芳說,截至今年六月底,已有兩千廿九名感染者配偶或伴侶、年輕族群加入計畫,僅一人因中斷服藥而感染,其餘皆未感染愛滋。藥價昂貴 年輕感染者難負擔但PrEP藥物昂貴,每天服用一錠,每人每年至少需花費逾十二萬元。黃彥芳坦言,對年輕人,這價錢遙不可及,這也正是疾管署自二○一六年起推動PrEP計畫緣由,針對卅歲以下年輕族群及感染者配偶及性伴侶提供補助。黃彥芳說,為了讓更多高風險對象使用PrEP,目前正積極爭取預算,並與藥廠溝通,讓藥價更合理,希望未來能將補助年齡層擴大,至四十歲以下高風險民眾及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侶。顧文瑋指出,目前取得PrEP藥物管道有二,一為公費試辦計畫,一為透過醫院向藥廠買藥,但公費經費來源有限,且明年就得自付。預防用藥 依法不能納入健保顧文瑋說,今年度相關公費計畫即將至年底結束,疾管署最近頻與專家開會,討論明年度計畫,但因經費不足,現階段卅歲高風險族群全額補助,明年擬採部分負擔,參加者需自付一定比率藥費,恐影響高風險族群參與意願。許多先進國家積極推廣PrEP,南韓甚至將PrEP納入健保體制,但台灣仍為試辦計畫。對此,黃彥芳指出,健保法規定,納入健保藥物需以治療疾病為目的,PrEP藥物屬預防性質,除非修法,否則無法納入。醫師公會理事長、立委邱泰源表示,有關預防用藥PrEP預算,近年由疾管署防疫(傳染病)編列,在治療上,新確診個案兩年內藥費由疾管署負責,兩年後換成健保給付,建議PrEP也能成為正式預算,每年編列,由健保代收代付,但不納入健保總額。兩大策略 終結愛滋拚「三零」感染科權威、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PrEP藥物計畫針對經濟弱勢、相異伴侶等高危險群提供一年期公費預防藥物,「此為我國接連兩年新感染人數下降的重要關鍵,務必持續下去。」「要終結愛滋,就得事前預防」,洪健清說,學會將針對醫療人員、高風險族群舉辦愛滋教育活動、講座,配合疾管署推動愛滋免費匿篩,以及超商取貨唾液檢測等方式,讓篩檢更方便。透過「治療即預防」及「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兩大策略,我國勢必能在二○三○年之前達到「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三零」終極目標。這也是聯合報與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倡議的目的。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事前投藥防愛滋(PrEP)計畫年底終止 愛滋防線憂破口
「不能去曼谷,要去哪購買「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最近不少愛滋高風險族群在診間焦急地詢問著如何取得PrEP藥物。再者,PrEP公費計畫即將於年底終止,正接受PrEP的高風險族群則面臨斷藥危機,擔心無藥可用。顧文瑋指出,不少男同志將曼谷視為第二故鄉,除了旅遊、購物、按摩之外,還常順道至當地藥局購賣PrEP學名藥,因為價格比原廠藥物便宜許多,年初迄今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至泰國,許多人手邊都沒有存貨。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黃彥芳表示,(PrEP)計畫是透過服藥前的愛滋篩檢服務,鼓勵民眾篩檢,若確認感染愛滋病毒則盡早治療。至於沒有感染愛滋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如能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體內藥物濃度足夠,就能預防感染愛滋,研究證實保護力可達九成以上。由於每個人都難以持續使用保險套來預防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於104年建議將PrEP作為全球愛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國、澳洲、歐盟等先進國家大力推動PrEP政策後,愛滋疫情明顯下降許多,台灣也是如此。「PrEP公費計畫成效顯著」黃彥芳說,截至今年六月底,已有兩千廿九名感染者配偶或伴侶及年輕族群加入這項計畫,僅有一人因中斷服藥而感染愛滋,其餘皆未感染愛滋。不過,PrEP藥物昂貴,持續每日服用一錠,每人每年至少需花費逾十二萬元,黃彥芳坦言,對年輕人而言,這個價錢簡直遙不可及,這也正是疾管署自一零五年起推動PrEP公費計畫的緣由,針對卅歲以下年輕族群及感染者配偶及性伴侶補助。黃彥芳說,為了讓更多高風險對象使用PrEP,降低愛滋感染風險,目前正積極爭取預算,並與藥廠溝通,讓藥價更合理,希望未來能將將補助對象年齡層擴大至四十歲以下高風險民眾及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侶。顧文瑋指出,目前取得PrEP藥物的管道有二,一為公費試辦計畫,一為透過醫院向藥廠買藥,但公費這塊經費來源有限,且明年還需自付。至於自行購藥,藥廠釋出善意,採「買一補貼二」方式,大幅減輕使用者的負擔。顧文瑋說,今年度相關公費計畫即將至年底結束,疾管署最近頻與專家開會討論明年度計畫內容,但因經費不足,現階段三十歲高風險族群全額公費補助,明年擬採部分負擔,參加者需自付一定比率的藥費,但這恐影響高風險族群參與意願。此外,不少民眾透過網路購買PrEP藥物,顧文瑋提醒,在網路購買藥物,因來源不明,難以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建議有需要者遵循正規醫療體系,接受醫師評估,用藥之前篩檢肝腎功能,及是否感染愛滋,才能保障自身健康。事實上,許多先進國家積極推廣PrEP,南韓甚至將PrEP納入健保體制,但台灣仍為試辦計畫,公務預算極為有限,參與人數受限。對此,黃彥芳指出,健保法規定,納入健保藥物都需以治療疾病為目的,PrEP藥物屬於預防性質,除非修法,否則無法納入。醫師公會理事長、立委邱泰源表示,有關預防用藥PrEP預算,近年都由疾管署防疫(傳染病)編列,在治療上,新確診個案兩年內藥費由疾管署負責,兩年後換成健保給付,建議PrEP也能成為正式預算,每年編列,由健保代收代付,但不納入健保總額計算。感染科權威、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疾管署推出PrEP藥物計畫,針對經濟弱勢、相異伴侶等高危險群提供一年期公費預防藥物,篩檢結果為陰性,積極投藥預防,「此為我國接連兩年新感染人數下降的重要關鍵,務必持續下去。」。「要終結愛滋,就得事前預防」洪健清說,疾管署應持續推動愛滋防治相關計畫,學會則針對醫療人員、高風險族群舉辦愛滋教育活動、講座,配合疾管署推動愛滋免費匿篩,以及超商取貨唾液檢測等方式,讓篩檢更方便。洪健清指出,透過「治療即預防」及「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兩大策略,我國勢必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三零」終極目標,這也是聯合報與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倡議的目的。
-
2020-11-29 新聞.元氣新聞
陳時中透露健保費率考量兩大方向 最晚年底拍板
全民健康保險會上周五討論明年健保費率,做出兩案併陳決議,將由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最後拍板定案。陳時中今出席疾病管制署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活動時透露,明天相關會議還不會定案,但確定考量包括有兩大方向,最晚年底會有一個答案。陳時中周一(11月30日)將召集相關會議。他表示,明日會議只是先做初步了解和判斷,會思考幾個方向再跟行政院一起討論。整個討論不外乎兩個大方向,不至於影響弱勢民眾太大,也要兼顧財務的平衡讓健保對於安全體系的幫助越來越好,如何在中間取得平衡這是需要再思考的。最晚在年底總是會有一個答案。健保會日前討論明年費率小漲或大漲,仍無共識,因此做出兩案併陳決議。兩案分別是,甲案調整4.97%、乙案為5.47%至5.52%,交由衛福部做最後拍板。這是健保會成立8年以來首度對費率做出兩案併陳的結論。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108年眩暈治療統計10大院所
108年眩暈治療統計10大院所眩暈之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10大院所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治療眩暈 4大特色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減少耳石脫位復發 補充鈣及維生素D透過健保大數據分析國人就醫行為,林口長庚在許多疾病治療上,門診人數常位居第一,在眩暈治療也不例外。長庚耳鼻喉部耳科主治醫師胡志宇認為,這應與分科精細有關,很少醫院將耳鼻喉部又細分為耳科、鼻科、喉科及頭頸腫瘤科等科系,耳科獨立出來,當然就更專業。健保大數據顯示,眩暈患者就診科別以家醫科、神經內科及耳鼻喉科為主,胡志宇說,近幾年門診收治眩暈患者時,問起為何掛耳科?答案幾乎一致:「在網路搜尋。」他指出,林口長庚將耳科獨立分科並成立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確實讓耳科更專業。許多眩暈患者至急診接受處置後,耳科醫師負責後續門診檢查及治療,給予適當衛教。 胡志宇表示,經詢問病史,是否耳鳴、聽力損失及偏頭痛,了解發作頻率及時間長短,加上患者對症狀描述,是否在床上翻身時眩暈,配合聽力及其他儀器檢查,可幫助病患釐清病因。但仍有一兩成眩暈患者找不到病因,必須轉介至心臟內科及神經內科接受進一步檢查。另外,林口長庚研究也發現耳石脫位與骨質疏鬆發生率呈正相關,適當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可減少復發機率。苗栗大千醫院老年人口多 天氣變化 患者更多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眩暈藥物使用量最多。大千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指出,眩暈幾乎每個年齡層都會發生,但其中以年長者占比較多,苗栗縣因老年人口多,眩暈就醫病患也相對提高,尤其天氣變化大時更明顯。發生眩暈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急性前庭神經炎症最常見,急診就醫時醫師通常會給予止暈或止吐針劑,休息一晚後大多可恢復良好。建議病人隔天再至門診追蹤,確認是否為單純的前庭神經發炎眩暈,並鼓勵病人多活動、盡量看遠方。根據統計,發生過眩暈的病人,大部分還會再發生,因此要多留意。第二種原因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也稱為耳石症。另外還有民眾最擔心的腦中風,雖然眩暈型的腦中風不一定會有明顯單側手腳不能動的問題,但會讓病人走路不穩,合併口齒不清、疊影、手腳麻或無力,是需要緊急判斷處理的。面對病人暈眩狀況,醫師會先排除內科問題,像貧血、腎毒素高、血糖不穩等,然後依病況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由於眩暈的藥物有口乾舌燥、腦部鎮靜的副作用,因此服藥後在工作或開車時要多加留意。台北馬偕醫院預防耳石脫落 好好睡覺最重要在治療眩暈領域上,台北馬偕醫院執行耳石復位術居全國醫療院所之冠,這其來有自,因為現任馬偕聽語學系系主任、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正是台灣引進耳石復位術的第一人。林鴻清於1995年至1996年至英國鑽研耳疾及聽損,回台之後,積極推廣耳石復位術,迄今已有20多年,可說是徒孫滿天下。林鴻清說,耳石復位術屬門診處置,甚至還不算門診手術,每次僅約五至十分鐘,但實際操作卻有一定難度與技巧,一旦耳石復位,患者症狀立即改善。曾有一名二十幾歲女患者多年飽受眩暈之苦,到處就醫始終無法改善,在馬偕接受耳石復位術之後,症狀幾乎完全消失。她開心地說,以前眩暈纏身,持續用藥,總認為自己無法結婚生子,現在答應男友的求婚了。「並非每個眩暈患者都能被治癒。」林鴻清說,眩暈有許多成因,耳石脫落約占四成,仍有超過一半患者是因其他疾病而天旋地轉。如何避免耳石脫落?林鴻清說,「睡好就是預防方法」,這類耳疾好發於老年人、內耳疾病患者,及頭部曾遭撞擊者。誘發因子則是熬夜、火氣大、睡不好,由於耳石脫落復發機率高達三成,「睡個好覺最重要。」台中慈濟醫院當藥物治療無效 嘗試前庭復健運動健保署統計,108年眩暈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次數,以台中慈濟醫院最多。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滋圃表示,目前台中慈濟醫院針對慢性頭暈病人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有些病人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因此採取非藥物的「前庭復健運動」為主要治療方式。張滋圃說,醫學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7%的人有慢性頭暈的症狀,推估全台灣大約400萬人有慢性頭暈的困擾。慢性頭暈的成因很多,其中有大半與前庭系統的功能障礙有關,「前庭復健運動」就是針對前庭功能障礙所導致的頭暈而設計的復健運動。由醫師評估病人頭暈的原因,再由專業前庭復健治療師設計一套前庭復健運動練習計畫。張滋圃表示,「前庭復健運動」所做的動作就像一般體操,操作起來簡單,沒有什麼副作用,可以自己在家練習。但這個運動不像藥物可以馬上「藥到病除」,必須像復健一樣每天持之以恆,依照治療師設計的動作計畫重複練習,才能達到效果。張滋圃從美國習得這套「前庭復健運動」回國後,10年來已幫助不少藥物無法治療的病人解除眩暈困擾,也持續推廣這個簡單、有效、沒有副作用的復健運動。他希望讓更多受眩暈困擾的病人,能夠改善症狀,恢復正常生活。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眩暈患者175萬人 女性為男性兩倍
突然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畫面扭曲,瞬間找不到平衡,嘔吐感隨之襲來。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達175萬餘人。多數眩暈雖然不會致命,發作起來卻讓人極度不適且困擾。「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本期探討眩暈的原因與民眾就醫狀況,讓您找對方法,即時解決天旋地轉的危機。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集中在60歲到69歲,50歲到59歲次之,女性患者的人數遠高於男性,約是男性患者的近2倍。患者隨年紀增加,60~69歲最多。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眩暈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可粗分為兩種,最常見以周邊型眩暈為主,如前庭神經發炎、耳石脫落或耳朵結構異常、梅尼爾氏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眩暈;另一種為中樞型眩暈,如腦中風、腦瘤等因素引起。上述疾病多會因為年紀的增長,罹病機率隨之增加,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集中在60歲到69歲在預料之中。不過有更多的眩暈是不明原因造成,藝人江蕙長期飽受眩暈所苦,據悉,每當壓力襲來,江蕙的眩暈症狀就會出現。李伯璋表示,從數據來看,女性被診斷眩暈的比率,遠高過於男性,多數的女性自我要求較高,較容易緊張、給予自身壓力,恐因此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增加眩暈出現的機率。容易反覆發作,嚴重時需立刻就醫。李伯璋表示,眩暈與一般的暈是截然不同的症狀,眩暈屬於「天旋地轉」的暈,瞬間出現可能讓人連站都站不穩,同時會出現耳鳴、惡心嘔吐、臉色發白等情況,每次發作可以是幾秒到幾天,嚴重的患者必須及時就醫,投以止暈藥等穩定症狀。一般的暈與眩暈最大的不同是,眩暈的患者即使發作時世界天旋地轉,意識仍舊清楚;一般的暈則會使意識模糊、昏沉想睡。造成一般頭暈的原因,如貧血、缺氧、低血糖、低血壓或女性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等。眩暈還有個特色是會「反覆發作」。民眾多選擇診所就醫,家醫、耳鼻喉科最大宗。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眩暈門診件數,總計476萬多件,其中基層診所多達341萬多件,占整體的七成一,其次依序為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醫學中心。李伯璋表示,眩暈的症狀大多不會立即危害生命,但會非常不舒服,民眾多會選擇「就近就醫」,除非嚴重到嘔吐才可能到大醫院求診。進一步分析民眾就診科別,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診斷眩暈前10名就醫科別,以家醫科、耳鼻喉科為主,占比分別為21.8%、21.5%,再者為中醫科、內科、神經科。李伯璋表示,民眾對於暈的認知大多是不確定的,有些民眾會以為是感冒或是發燒引起,尋求家醫科或耳鼻喉科的幫助,這方向都是正確的。李伯璋表示,眩暈在臨床的診斷上,未能像心血管疾病這麼精確,需經過耳鼻喉科或是神經科一一確認是周邊型或中樞型眩暈,若排除上述兩類眩暈,就得懷疑是自律神經、免疫系統等疾病所致,也可能是一般的低血糖、低血壓引起。民眾要多留意,每次暈出現的情況、時間,才能逐步找出病因。任何一種暈,都應提高警覺,詳細記錄並就醫。眩暈的治療必須先找出疾病的原因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李伯璋表示,若是前庭神經發炎、嚴重暈到嘔吐才會使用藥物;耳石脫落等則是透過耳石復位術或平衡復健恢復症狀。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8年主診斷符合眩暈適應症並使用眩暈相關口服錠劑為478萬粒,相對應於175萬人被診斷為眩暈的人數,藥物平均一到二次就會見效。李伯璋提醒,無論任何一種暈都應提高警覺,他曾經與友人打球後,突然一陣暈,站不穩腳扭到,後續很留意症狀有沒有再出現。後來判斷是體內缺乏維生素D,肌肉無力又有一點低血糖所致。李伯璋說,近期身邊有位同仁時常感到暈,常喊背部不舒服,進一步就診竟是骨癌,且還是肺癌轉移所致的疾病。他呼籲,民眾若是出現暈的症狀,應記錄情況與時間,以及是否為暫時性或持續性。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眩暈健保大數據分析/女多梅尼爾氏症 男常見耳石脫落
受眩暈所苦的國人逐年微幅增加,從106年173萬多人增至108年175萬多人,確診年齡雖多集中在60歲到69歲,但年輕族群的確診人數也不斷在增加。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女性族群,每跨一個年齡層,增加人數都是男性的2倍,而整體的數據攀升則與「老化社會」有關。30歲後女性壓力大,梅尼爾氏症好發族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哲玄表示,眩暈的成因多元,耳鼻喉科治療的多以「周邊型眩暈」為主,周邊型眩暈係指耳朵的前庭系統或神經、內耳迷路等問題所致,內耳則可以再細分,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發炎、前庭神經低下等,臨床大多統稱為「內耳不平衡」,表現方式以眩暈、步態不穩為主。林哲玄表示,眩暈本來就以女性為大宗,數據顯示,108年女性確診人數是男性的2倍,細看女性各年齡層的人數分布,20歲到29歲與30歲到39歲相比,人數相差4萬8956人。他表示,該階段的女性也是梅尼爾氏症的好發族群,原因是面臨人生各種壓力,工作上正值升為小主管,家庭上必須養育兒女等。男性的確診人數差距,則在40歲到49歲以後較為顯著。林哲玄表示,男性在40歲左右因眩暈就診,大多是耳石脫落,平均好發年齡就在40歲到60歲之間,男性動作較粗魯,原本就比女性容易發生意外,此時還額外加上老化等因素,也增加該年齡層出現眩暈的機率。症狀較輕微,中樞型眩暈常被忽略。依照108年診斷眩暈就診科別顯示,家醫科名列第一,其次依序為耳鼻喉科、中醫科、內科、神經科。林哲玄表示,引起眩暈的疾病動輒十多種,多數都是內耳問題所致,優先選擇家醫科或是耳鼻喉科治療是建議的選擇,依照現在民眾就醫的習慣,眩暈引來的不適感,通常以住家周邊就近就診最為常見。雖然眩暈多以「周邊型眩暈」為大宗,但中樞型眩暈常被民眾忽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中樞型眩暈的患者,頭暈目眩的感受相對於周邊型眩暈不明顯,加上民眾對暈的認識,常常是貧血或姿勢性低血壓引起的短暫性頭暈,也使中樞型眩暈患者就醫時間遠低於周邊型眩暈患者,分析這也是神經科排名較後面的原因。神經內科用藥量最高,投藥為釐清病因。眩暈常使用的藥物以止暈藥、內耳鬆弛劑等為主,健保資料庫顯示,眩暈常見藥物使用,以神經科為最大宗,其次為耳鼻喉科、內科、家醫科、急診醫學科等,用藥排名與民眾就醫以家醫科為主明顯不同。蔡睿蘋表示,並非神經內科愛投藥,而是神經內科面對的大多是中樞型眩暈的患者,為一一釐清是心血管疾病還是腦部疾病引起,會透過多種檢查確認,並先投以藥物緩解症狀,依照藥物效果釐清病因。不過,她認為有部分家醫科診所的醫師是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申報時,恐以耳鼻喉科申報,讓數據結果失真。依照經驗,蔡睿蘋表示,止暈藥效果極佳,六到七成的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有些患者經過診斷後,確認引發眩暈的疾病,不一定會開立止暈等藥物。耳石復位多在診所做,平衡訓練區域醫院最多。若是耳石脫落引起眩暈,只要透過耳石復位術即可恢復。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執行耳石復位術以基層診所最多,其次為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地區醫院。林哲玄表示,耳石復位的技術門檻不高,教育患者透過姿勢改變讓耳石復位,眩暈症狀即可緩解。前庭神經發炎會採取運動治療及平衡復健,林哲玄表示,前庭神經發炎好發於季節轉換期間,特別是秋轉冬、冬轉春,因此又被稱為「流行性眩暈症」。除投以抗發炎藥物,同時會協助做運動治療與平衡訓練。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執行眩暈的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以區域醫院最多,其次為醫學中心、地區醫院、基層診所。林哲玄分析,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需有基本器材及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加上此種疾病並非急症,才會出現以區域醫院為大宗的現象,不過也有一些醫學中心,專門針對這類患者做運動及平衡治療。
-
2020-11-29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調漲幅度 陳時中:衛福部下週一開會研析
社會高度關切明年健保費率調漲幅度,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如何折衷兩案併陳的健保費率方案,兼顧大家的需要,他下週一(30日)將召集相關會議,再研究分析各方提出的理由。衛生福利部健保會昨天審議明年健保費率,歷經3小時激烈討論,小漲、大漲仍無共識,因此做出兩案併陳決議,兩案分別是,甲案調整4.97%、乙案為5.47%至5.52%,交由衛福部做最後拍板。這是健保會成立8年以來首度對費率做出兩案併陳的結論。陳時中今天應邀出席台灣教授協會募款餐會,他回應媒體記者有關健保費調漲的問題時表示,消費者端希望健保費率在4.97%,認為負擔相對比較輕,不過,這個費率調整財務平衡規劃時間是1年,「有點短」。他指出,台灣雖然經濟非常好,但健保費率調整會影響全部的人,如何保護弱勢,健保財務又能得到平衡,這是應該要思考的。陳時中說,醫療供給者方面比較傾向長期的財務平衡規劃,提出5.47%到5.52%的費率調整,這是三年兩個月的財務平衡,醫界是醫療提供者,會關心整體醫療發展是否對全民有利。他表示,全民健保是全民健康的守護網,醫療發展也必然要被考量,這兩個方案如何取得折衷,兼顧大家的需要,衛福部下週一(30日)將召集相關會議,就消費者與醫界所提供的理由好好研究分析。有關COVID-19秋冬防疫專案要求「旅客登機前需附3日內核酸檢驗報告」一事遭立委質疑違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說明,這項專案及配套措施兼顧國內防疫安全、航機風險管理及海外國人遷徙自由,符合憲法保護人民基本權的意旨。陳時中認為,違憲與否認定權限在大法官會議,但行政單位在權限範圍內會先檢討,如果有違憲當然不應該做,在居住自由部分,除了法律明確規定之外,不應該做其他的限制,但為了防疫所採取的限制,衛福部會努力讓損害減到最小,救濟措施完整,各方有任何意見都樂於接受,「我們非常樂意」滾動調整執行面。
-
2020-11-28 癌症.其他癌症
患胰臟癌4期未氣餒 他治療7年伴兒女成家生子
58歲李先生7年前確診胰臟癌4期,被醫師宣告剩半年壽命,經化療至今病情相當穩定,陪伴兒女畢業生子。醫師呼籲患者勿因害怕化療逃避治療,只要好好治療,仍有抗癌機會。根據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全台每年有約2400多名新確診的胰臟癌患者,位居癌症發生率12至13名;但每年就有2000人因胰臟癌病逝,高居10大癌症死因第8名。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族群,但除非腫瘤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通常難以發現,直至出現背痛、上腹痛、體重快速減輕等症狀,確診時往往已較晚期。癌症醫學會理事長、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早年胰臟癌死亡率高達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被稱為「癌王」,但近年隨化療進展加上跨科團隊治療,顯示癌王也可能被殲滅。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因惡化程度高加上高度轉移的特性,多以全身性的療法為主,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都是可能的治療選項,晚期患者多達8成5都以化學治療為主,而1成5能開刀的病人,開完刀也都得輔助性治療。葉大森指出,根據國際指引,「三明治療法」是目前治療晚期胰臟癌患者的最新趨勢,先利用化療縮小腫瘤,開刀後繼續化療預防復發,病人存活率比單純做化療或開刀更好。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指出,截至目前,第3期患者存活中位數約9個月,第4期約6個月,相較其他癌別雖不算長,但以胰臟癌為例已是一大進展,目前國內多數治療均獲健保給付,患者治療時不用過度擔心經濟問題,藥物副作用也減少許多,呼籲患者積極接受正規治療。陳立宗說,許多人對於化療常抱有負面印象,因為害怕而逃避治療,但實際上,疾病帶來的疼痛其實遠大於化療,病患遭受的痛苦絕大多數都源自疾病,呼籲患者務尋求正規的治療,與醫療團隊合作,控制病情。
-
2020-11-2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生小孩好花錢,像極了愛情!看完總金額,過來人:這還只是剛開始!
都說養孩子花錢,但一天一天慢慢花費的感覺,可不比生孩子一次梭哈的感覺來得強烈。談戀愛要錢、結婚要錢、生養小孩更是錢!生小孩勢必得考慮,夫妻倆的經濟狀況,才好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近來,網紅瘋狂老爹和網友分享,老婆一路從產檢到順利卸貨等種種花費,一字攤開所有記錄下來的支出明細,並加總出一個大概的金額,好讓許多準備當爸媽的網友,心裡有個底,不少人也驚呼「看一看根本不想生了」、「原來生個寶寶要花那麼多錢」、「養孩子好勇敢」。不過由於產檢基本上都有健保給付,故未將此列入計算。經過考量後,將所有住院、檢查的等級都拉到最高,價錢相對也會比較貴一些。粗估一個孩子約19.5萬!笑著迎接新成員,哭著揮別存款數字瘋狂老爹選在台中茂盛醫院待產,單人房費用為台幣4000元,雙人房為2500元,四人房則是由健保給付。他為了體諒老婆生產辛苦,選擇了較貴的單人房,有關小孩檢查費用,也都是選則層級較高的價位。老婆小豬花費清單(並非是唯一選擇,網友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或考量去做決定。)3天單人房共1.2萬選擇從待產到生產完都在同一間房、無須移動,多加5000元無痛分娩7500元醫療材料費1000元出生證明300(前2份免費,夫妻倆後來又自費多買3張)家人剛好無法幫忙坐月子,3天月子餐需4500元因此在醫院的總花費大概3萬元,之後小孩住院及檢查的費用約1.5萬,整個生產費用大約需要4.5萬元。此外,瘋狂老爹後來讓小豬住15天月子中心15萬,總計下來粗估生一個寶寶大約需要19.5萬元! 生產到底花費多少?安全舒服最重要,有些錢該花絕對不能省生產花費,最主要當然由你們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為最大差別,而這兩者又得用在醫院或是診所區分。雖然最終花費因人而異,也會因為生產可能遇到的突發事情有所變動,不過小編人以過往整理過的資料,可以粗抓個大概試算看看。(以下數字仍以實際情況、醫院、診所為主) 自然產 剖腹產其他自然產、剖腹產共同花費項目包括病房、餐點、入院產包、出生證明、新生兒篩檢等,都是一筆開銷。而孩子出生後,尿布、奶粉,奶嘴、衣服、保險、教育費等,也都會是家裡主要得經濟支出。然而養育一名孩子,雖然花費不少,但看著孩子天使的笑臉,再辛苦都值得!※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生小孩好花錢,像極了愛情!看完總金額,過來人:這還只是剛開始!
-
2020-11-27 科別.新陳代謝
近七成糖友恐陷失明危機卻「不自知」 醫:內科眼科應同步
一名罹患糖尿病的40多歲男性高階主管,原本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學,半年前卻驚覺視線變得模糊,且持續惡化,視力嚴重受損,嚇得他連車都不敢開!隨後經眼科醫師檢查發現,由於患者血糖長年控制不理想,雙眼已發展成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同時合併黃斑部水腫,左右眼視力分別僅剩0.4及0.6,所幸經過兩次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anti-VEGF) 抑制劑治療,兩眼視力已近乎完全復原。 長年控糖卻忽略眼底定期檢查 糖友眼部併發症最棘手「說老實話,該名患者算是相當幸運的例子了!」收治該名案例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林泰祺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由於視力不一定會受到影響,許多患者往往只專注血糖數值高低,而忽略眼部隱憂。林泰祺說明,即使血糖持續獲得控制,長年罹病的患者仍可能在病程中發生視網膜病變、甚至造成失明;臨床上觀察僅有兩成患者會主動定期接受眼底檢查,多數患者仍常見延遲就醫的情況,直到視力模糊、扭曲甚至喪失部分視野區塊後,才意識到眼部健康已受威脅,此時通常已惡化成嚴重的視力損傷。林泰祺說,許多患者分享,糖尿病對患者帶來的最大困擾,不僅在血糖控制,還包括併發症所帶來的痛苦。特別是視網膜病變,會造成眼部生成許多不正常組織,加速視力衰退。過去多使用傳統雷射治療,運用雷射將缺血的視網膜破壞,避免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因子產生,以達到控制病變目的,但也同時存在無法精準去除缺血部分的視網膜以及得重複施打雷射造成視野缺損的風險。拋開雷射副作用 眼內注射給糖友好「視」界林泰祺指出,由於雷射的效果僅在控制病變不會提升視力,甚至因視網膜破壞,視野範圍跟著縮小。所幸隨著醫學進展,現今已可透過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抑制劑,或輔以雷射療程,直接將藥物注射入玻璃體內接觸到病徵處,亦可能使讓新生血管萎縮或達到控制。上述該名患者接受眼內注射後,眼底滲出物減少、黃斑部水腫和視網膜出血也跟著消除,視力大幅進步,目前已恢復日常生活的視力。相較於以往全網膜雷射光凝固治療法可能傷害到周邊正常組織,眼內藥物的治療機轉在於阻斷異常新生血管之形成,或輔以雷射療程,以達到控制的目的,不僅沒有過度的瘢痕形成,且後遺症較少,視力復原的機會亦更大,對患者有很大的幫助。目前健保已放寬指引,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併發黃斑部水腫的患者,使用眼內注射可享有健保給付,大幅減輕經濟負擔。但林泰祺表示,針對健保尚未給付的單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也就是沒有黃斑部水腫的患者,眼內注射治療療效也同樣顯著,建議患者就診時可針對療程、效果、副作用、費用等個人考量,與醫師討論最適治療方式。 糖尿病併發症及早治療 內科應同步眼科林泰祺說,糖尿病的治療源頭雖是血糖控制,但併發症的嚴重性也不容輕忽,尤其眼部定期檢查是重要的一環,建議患者至少一年需檢查一次。許多糖尿病患者都是4、50歲,正值壯年時期,若因失明喪失工作能力,屆時所付出的個人、家庭甚至社會照護成本也相對增加。由於糖尿病患者對眼部併發症的病識感低,甚至常誤以為視力減退是近視度數加深,因此也呼籲糖尿病治療應建立內科和眼科雙科別同步的觀念,並增加醫療轉介窗口,才能改善檢查失衡,避免患者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提供視力異常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眼科」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 林泰祺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1-27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調整首見併陳 42K四口之家保費每月恐多付418元
自衛福部健保會成立8年以來,首次出現調整費率兩案併陳狀況,決議將「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若以最高漲幅5.52%計算,月薪42000元的工薪族每月將多付105元,一家四口每月增加的負擔總金額,恐從限制的2364元漲至2782元,整整多出418元。據全民健保付費方式計算,若以漲幅4.97%、月投保金額42000元勞工為例,單身者保費需付626元,多負擔35元,一家四口保費為2505元,需多負擔141元,雇主保費為1979元,多負擔111元。若以漲幅5.47%至5.52%、月投保金額42000元勞工為例,單身者保費需付689至696元,多負擔96至105元,一家四口保費為2727至2782元,需多負擔393至418元,雇主保費為2178至2198元,多負擔311至330元。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從今天早上9時半討論到中午12時半,討論三小時,最後將委員所提的費率調整建議攝為兩案,經徵詢現場38名委員意見,甲案為4.97%,共計18名委員支持(另外書面連署19名),主要是考量今年景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避免加重經濟負擔。周淑婉說,這18名委員認為現階段以漸進式調整為宜,因此以年底安全準備尚能維持一個月為原則,也符合健保法規定,安全準備應有一至三個月保險給付支出,明年底安全準備為1.02個月、至後年底安全準備為-0.13個月,坦言明年底此時有需要在討論調漲。乙案為5.47%至5.52%,共12名委員支持,周淑婉說,主要是依健保會104年研議全民健保財務平衡及收支連動機制與110年度總額協商結果提出,維持111年底安全準備金約當兩個月保險給付支出。明年底安全準備為2.12至2.14個月、至後年底安全準備為2至2.04個月。周淑婉說,雖甲案18名支持人數較乙案12名多、8人棄權,但在場委員都認為,今年疫情影響與104年研議全民健保財務平衡及收支連動機制都需近一步討論,共識是將上述兩案依法報請衛福部陳行政院核定,由衛福部公開,補充保費結論下周一送至部,報至行程院,明年上路。
-
2020-11-27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沒共識兩案併陳!月付多35元到105元
健保明年底安全準備金將低於一個月支出,依法應調整費率,衛福部健保會今天加開臨時會討論,今討論的七個費率版本,健保費率從4.91%至5.65%,耗時三小時激烈討論依舊沒共識,「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據健保法規定,改由衛福部於明年元旦前拍板。若以漲幅4.97%、月投保金額42000元勞工為例,單身者保費需付626元,多負擔35元,一家四口保費為2505元,需多負擔141元,雇主保費為1979元,多負擔111元。若以漲幅5.47%至5.52%、月投保金額42000元勞工為例,單身者保費需付689至696元,多負擔96至105元,一家四口保費為2727至2782元,需多負擔393至418元,雇主保費為2178至2198元,多負擔311至330元。健保會醫界代表、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說,今天各委員內部討論激烈,協議好幾個小時都沒有共識,其中一方認為,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百業蕭條,民眾生活較困難,希望今年保費先微調,等明年度過後,若健保還有問題,後年再談下一步調整方向。但另一方委員代表們則認為,這次健保調整方案不應只想到明年度健保夠不夠花,應該還要多家考慮後年度健保財務狀況,黃金舜說,這些委員們的想法就是期盼保費不要一漲再漲,「不要明年過了,後年又出現問題。」針對近年健保會監理過程中,多次請求政府撥補應負擔,在政府未撥付補足105年至108年應負擔36%保險總經費差額前,應不調整110年度健保費率案。黃金舜說,雖今天有討論,但多數人認為健保財務調整及改變,需較多面向討論,如只是幾個委員討論怕流於空談。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表示,今天較多人支持保費調漲4.97%,但4.97%不僅至後年恐低於一個月安全準備金,更無法負擔醫界提出的試算需要5%漲幅,調整4.97%的費率只能用到明年,擔心明年此時又要再次討論調漲保費一事。滕西華說明,保費調漲5.47%至5.52%,要回溯至104年調降健保費率後,承諾下次面臨調漲時,費率需符合安全準備金兩個月,該費率直到112年都不用調整,今天委員們有充分溝通,但因今年疫情,民眾付不起,僅少數人支持該費率,「健保會沒有否決年的承諾,值得肯定。」滕西華分享,自己較贊成5.17%至5.24%,認為最好的區間是兩年調漲一次,而非年年調整,但衛福部確實可能選擇第三條路,不會感到失望,因為這次調漲不僅非政治干涉,「最大的美好是大家都支持健保需要調漲,這遠比調漲是否符合我的期待更重要。」
-
2020-11-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大公衛博士賴美淑醫師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再度以「醫界典範」的主題,介紹另外三位傑出的台灣醫師:台灣小兒外科的老前輩陳秋江教授、小兒科大老黃富源教授、公共衛生賴美淑教授。巧合的是,介紹陳秋江教授的文章是黃富源教授追憶當年馬偕醫院還沒有小兒外科的時代如何受到陳教授的幫忙,而接受醫學生採訪的黃富源教授與賴美淑教授都曾做過衛生署副署長,替台灣醫療環境樹立許多重要的制度。這「醫界典範」的主題又讓我們有機會透過這幾篇文章,體會學醫之路可以是如此的多采多姿,希望台灣能有更多有理想、有熱情、有愛心的年輕人願意投入醫學的領域。當年,如果不是保送制度取消,她不會斷了保送的念想,匆匆忙忙把高二早已全數借出的筆記一一收回;當年,如果不是母親日夜聲淚俱下,她不會妥協把台大醫學系擺上第一志願的格子裡,自然也不會出現在台大醫學系第二屆的入學榜單上,更不會成為後來的台大醫學系家庭醫學科教授、衛生署副署長、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那是民國五十七年,原本對農學院興致勃勃的北一女中高三學生賴美淑,從此改變一生的一年。大學時期,賴教授開始接受知識繁雜、強調大量背誦的醫學教育,少了細品來龍去脈的學習趣味,多了共同筆記的記憶灌食。「老師會告訴你,結果是這樣,怎麼來的不知道,不會去追蹤過程,沒有故事,只有告訴你——就是這樣。」聯考曾以拿手的數學脫穎而出的賴美淑教授,因此一時難以適應,反而在學習微積分的過程中遇到瓶頸。直到當了幾年的醫學生,才領悟到,醫學不過是一門師徒制的應用科學,學生跟隨老師的步伐,盡量把結果記起來,就成了自己的醫學專業。也許是掌握了習醫的精髓,於台大內科擔任住院醫師時,身手伶俐的賴教授更顯勤奮,在輔助工具未如今日完備的年代,幾乎包辦所有病人照護、檢查的工作,十八般武藝全攬一身,因而累積豐沛的臨床經驗。結束住院醫師訓練,賴教授決定實現出國留學的夢想,適逢賴教授的先生確定要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進修,賴美淑教授直接撥了一通給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任的越洋電話,簡單介紹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後,便開門見山表明想申請流行病學科,嚇了對方一跳。「我現在沒那個勇氣。」賴美淑教授笑得靦腆,時間可以充實人的智慧,卻不一定可以增長人面對未知的膽識,談起那股不知從何而來的追夢傻勁,還是得敬年輕的自己三分。教授順勢鼓勵年輕人:「我認為,人的一生還是要抓東西,我稱呼那個叫『抓抓』。」正是因為抓住了到匹茲堡公衛學院鑽研流行病學的機會,才能學到大數據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回台擔任台大家醫科主治醫師,負責規劃三芝衛生所群體醫療職業中心時,用於增進群體醫療的品質;正是因為抓住了到衛生署服務的機會,才能參與全民均健和基層醫療的政策推動,有效運用旅美所學,將全台三百六十五間衛生所的醫療、保健資料等全面電子化,成為政府內第一個百分之百電腦化的機關,並結合透明化(transparency)及共享化(sharing)兩大方針,充分改善衛生所病歷診斷與進藥狀況,甚至還開創糖尿病共同照護系統,達成全台對糖尿病治療的共識。賴教授的經歷活生生是一本「抓抓教科書」,成功的原因乍看是排山倒海的機會幸運地朝著賴教授迎面而來,實則每一步的學習息息相關,每一段的歷程環環相扣,長期扎實且踏實的努力,才讓出手抓住機會的那一刻,更加自然、穩妥。更關鍵的是,抓抓的過程並非囫圇吞棗,賴教授補充道:「抓抓之前,我都會先問我自己,我如果做了這個選擇,我的目標是什麼?要怎麼做,才能符合我的價值體系,並達成我的目標?」首先,必須沉澱心性、慎重選擇,以興趣喜好、每個選項的優缺點、個人的處事原則、長程目標等多方考量為本,找到靈魂深處真正嚮往且合適的道路,再者,要跟著時代潮流的變化、人生的歷練與成長,有策略(strategy)地往前走,同時堅守自己的核心價值。民國八十七年年初,賴美淑教授接任同班同學葉金川教授,成為健保局第二任總經理,帶著過往累積的數據資料,繼續貫徹提升醫療品質的工作。這段時間,賴教授學到:建立人與人之間合宜的界線(boundary)以確立有限度的責任(accountability)是極為重要的。說明醫療的極限,建立醫病關係的界線,這是醫師對病人負責的方式;平均家務的分配,建立婚姻關係的界線,這是夫妻對家庭負責的方式;釐清評鑑的規則,建立上下機關的界線,這是院所對品質負責的方式。沒有天馬行空,就沒有期望落空,人與人之間保持剛剛好的距離,在剛剛好的界線裡,負起剛剛好的責任,是最實際而舒適的狀態。「責任就是把界線先弄好,有了界線,我們就會彼此尊重。」賴教授作結道。所以賴美淑教授向來在管理各級醫療單位時,總巧妙地只公布數據、不發表意見,在個人劃定的界線中盡責,卻不在他人醫療行為的界線中置喙,看似無為卻有為,看似有為卻無為,中庸的精髓大概就來自對責任的透徹理解吧!說來也有幾分玄妙,多年前,衛生所電子化為健保資料連線奠定完備基礎,在近期COVID-19疫情中派上用場;宋瑞樓教授託付的癌症登記,多年後在衛生署內運作,賴美淑教授再轉託陳建仁教授按國際譯碼簿編輯,殊不知,陳建仁教授出任國科會主委後,癌症登記又回到手上,賴教授繼而擔任癌症登記中心理事長,大規模比對健保及死亡率等數據,齊全了缺漏的資料,讓癌登日臻完善。不知是際遇迂迴,抑或是緣分難得,生命裡頑皮的安排就是這麼耐人尋味。「我也是現在回頭看才知道耶!我當時怎麼會知道?人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可是你上一步的經驗會告訴你下一步要怎麼做。」如同賴美淑教授熱愛的文史故事,所有的劇情都有始末,所有的結局都有來由,驀然回首,得了過人的收穫,是因為早已那麼栽。隨年歲漸長,賴教授和許多老同學一樣,滿懷對過往經歷的感恩,肩負對世代傳承使命感,於是花更多心力培養後輩,期許自己可以從接受者轉為給予者,提攜新生代。現在,除了有更多的時間閱讀、旅遊,享受退休後的生活,對生命有深刻領略的賴教授,也更貼近過去自己曾關注的老年醫學、緩和醫療、善終照顧。面對還不知道如何處理生死議題的醫學生,賴教授再度拿出界線理論:「病人在我照顧的界線裡面,病人離開了,我難過是一定的,年齡再長的時候呢,我會把這個時間縮短,可是不能變成沒有感情的人。」醫學是科學加上藝術,有感情的醫師才會是好醫師,有人文的醫療才會是好醫療,摻了幾滴眼淚的醫病關係,無傷大雅,或許還添了幾分人性的溫度。然而,白色巨塔天天都有新難題,醫學生同時必須不斷累積的是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和整合的能力,尤其情感細膩的女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處理問題應優先於處理情緒;至於整合,就是領域要寬;領域要寬,除了經驗,就是要不斷唸書。賴教授歷經臨床醫師、公職與教職,作為一個女性,作為一個在醫界叱吒風雲、闖蕩數十年的成功女性,賴美淑教授既是人師、亦為人母,既是從醫、亦曾從政,在她身上,可以找到為師的諄諄教誨,為母的循循善誘,行醫的孜孜不倦,行政的鑿鑿有據,是賴教授特有的溫柔與堅毅,智慧與勇氣,完美地在理性與感性的兩端平衡著的每個角色,在每個領域留下影響深遠、令人敬佩的卓越貢獻。
-
2020-11-27 科別.心臟血管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一半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一名60多歲的邵大哥有三高問題,尤其血脂太高需固定服藥,結果經朋友介紹某保健品很有效,就不吃藥,想說改吃保健品搭配飲食控制應該沒問題,沒想到過了幾個禮拜,突發心肌梗塞,一度心跳停止,家人趕緊送醫急救撿回一命,他大呼:「以後再也不敢亂停藥了!」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強調,患者應規律服藥,高血脂用藥一旦任意停藥,會增加中風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每五人就有一人膽固醇異常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高血脂在台灣的盛行率是21.8%,因為健康意識抬頭,很多民眾都藉由健檢評估膽固醇水平,但根據最新的健保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及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病人,吃一吃就自己停藥,將自己暴露在極大的風險當中。身為研究者之一的陳文鍾主任說明,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 LDL-C)太高,即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其他年紀大、抽菸、停經婦女、肥胖等也都是高危險群。血脂高的病人 更容易再次心肌梗塞陳文鍾主任指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3年內有20%的機率再次住院。許多患者不願意吃藥,想藉由改變飲食、運動來調整,「事實上只有10-20%的輕症患者可因此改善,且生活型態調整不易,還是要配合醫囑治療。」台灣在高血脂治療上相當不足,達標率低,停藥率高。他強調,規律持續用藥才能妥善控制血脂,有動脈硬化疾病或糖尿病患,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 mg/dL以下,而更高風險族群,如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疾病,建議控制在70 mg/dL以下,才能遠離心肌梗塞、中風威脅,此為國際醫療共識。保健食品 無法取代藥物目前治療藥物以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為主流,且科學證據充足,常見的副作用為肌肉痠痛,依陳文鍾主任臨床經驗,發生機率不到5%,若病人發生肌肉痠痛狀況, 因個體狀況不同, 應回診由醫師評估, 依病況調整適合的治療策略。高血脂不像血壓可以自行在家測量,民眾容易輕忽,或認為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物,他強調,「藥品皆是經過臨床試驗證實療效才能取得藥證,而保健食品並非藥品,非以治療為目的,也無法取代臨床藥物治療。」呼籲民眾若想調整用藥、停藥,都需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
2020-11-27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自費吃骨鬆藥 未料引發過敏
戰戰兢兢打開健檢報告,脊椎骨密(BMD)T-score值為「-2.5」,已達骨質疏鬆標準,真讓人難過。雖然每日努力健走,仍無法擺脫更年期婦女骨鬆的夢魘。脊椎骨密值為「-2.5」5年前,當骨密度測得T值小於「-1」時,醫師就提醒我要注意營養、補充鈣質、規律運動與曬太陽,但沒有切實執行。殊不知骨質正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才幾年就已到達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T-score值「-2.5」了。醫師建議每周一次自費口服雙磷酸鹽骨鬆藥,希望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全身痠痛 惡心想吐首次服藥後竟全身痠痛,有發燒畏寒現象,渾身不舒服,在床上躺了一天,隔天還覺得很疲倦;第二周眼睛開始紅腫;第三周左眉骨沿著前額一路痛到頭頂,必須冰敷緩解,左眼球轉動時瞳孔會陷入眼白,看眼科點藥水也無效,且有惡心、嘔吐和耳鳴的症狀。掛門診陳述近況,主治醫師刪除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自費藥,並表示下次回診將藥物過敏情形加註健保卡上。後來到附近診所施打抗過敏的藥劑,診所醫師提醒,病況若無起色,一定要回醫院風濕免疫科接受診治。衍生副作用吃足苦頭打針、吃藥從未過敏的我,因為服用骨鬆藥物,衍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而吃足苦頭,不僅眼睛、耳朵受到影響,停藥後隔周還眩暈發作,半夜緊急赴醫院吊點滴。藥物過敏輕則皮膚紅腫、發癢、起疹子及嘴唇腫脹,嚴重的話也可能危及生命。經過這次的教訓,就診時一定先告知醫師自己對哪一種藥物過敏,還將藥品名稱註記於健保IC卡,或是利用藥物過敏紀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提醒醫師避免再次處方相同的藥物。領取藥品時,也主動向藥師詢問藥物的類別、作用及用法,再次確認是否有相同或類似曾造成過敏成分的藥劑,才能避免再次誤用而導致嚴重藥害發生,保障自身的安全。
-
2020-11-27 新聞.元氣新聞
時間到了!海外國人返台健保短期停復保規定擬取消
不滿長期旅居海外國人返台用健保,一直有人主張修訂海外國人返台後的健保停復保規定。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表示:「時間到了。」健保署擬取消出國二年內短期停復保規定,另針對出國二年以上,即被除籍者,返台復保可以選擇等待六個月再復保,或一次繳清最高五年保費,才能再有健保,新制最快明年討論上路。旅居海外國人投保健保的樣態有四種,一是出國半年內返國者,不得停保,須持續繳納健保費;二是出國超過半年、未滿兩年,可在出國半年後辦理停保,二年內復保,無需繳回停保期間保費。三是出國逾兩年但未滿四年者,因遭到除籍,健保也強制退保,倘若在四年內返國並設籍,也可立刻復保,自復保日繳費;第四種則是出國四年以上,如今返國設籍,則需等待六個月才能加保。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針對海外國人停復保,目前研擬兩大措施,一是針對出國逾半年、未滿二年者,取消辦理停保。二是出國逾二年,已被除籍退保者,可等待半年後再加保,免追回停保期間保費,或直接補繳除籍退保期間的保費,最多繳回五年保費,即可加保。李伯璋表示,兩大研擬措施下周將與僑委會討論。健保署統計,去年出國兩年內停復保有九點一萬人,保費總收入為四點四八億元,其中使用健保約六萬人,總醫療支出為四點一七億元;二○一八年,出國兩年以上除籍後返國設籍加保有二點五萬人,保費收入二點○九億元,使用健保的有一點二萬人,總支出點數為二點二九億元。依就醫科別分析,前三名為牙齒相關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過敏。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出境二年以上且戶籍遷出或未具戶籍國民,若返台或打算落葉歸根定居,住滿半年再納保並無不合理;但出境兩年、未滿四年的等待期,仍應透過修法才能解決。出國超過兩年,因除籍而被強制退保,就算他願意繼續繳納保費都不行,追繳其保費不合理也不合法。
-
2020-11-27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若僅漲至4.97%明年勢必再議漲 否則後年破產
全民健康保險會明天將再次討論費率,這次健保署提供多種試算版本,其中4.97%是明年底能達到1個月安全準備金的最低費率,漲幅不高,受部分委員支持。不過也有委員提醒,明年健保費率若僅調到4.97%,明年勢必得討論再漲,否則後年底安全準備金將變成負數,形同破產。今年若漲到5.19%,後年底有機會達到1個月的安全準備金,明年可不必討論再漲。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指出,健保費率調整至少需要考慮三個層面,明年度安全準備金能達到幾個月、幾年內不用再調整費率、未來幾年內的總額成長率。滕西華分析,明年總額成長率若為3.8%,若費率漲到4.97%,明年底安全準備還有1.02個月,但明年此時,勢必得再討論漲保費,否則後年健保就會破產。因健保署已預估後年總額成長率為4.2%,若後年維持費率4.97%,到年底安全準備金將變成負0.13個月,這代表健保收支短絀無從彌補,形同破產。滕西華表示,今年漲過一次,明年再議調漲,民眾感受會很差,加上明年適逢六都大選,討論調漲保費的壓力和阻力一定都會比今年還要大。滕西華分析,若這次費率調到5.19%,明年底還有1.5個月安全準備,後年底也還有0.81個月安全準備。如果政府能加速呆帳回收、基本工資調漲帶動保費收入增加、加收電子菸菸捐等非保險費收入、後年總額成長率不要太高,後年底安全準備金很可能不止0.81個月,很有機會達到一個月,如此一來,明年就不須再議漲保費。根據健保署估算,如果這次費率調到5.24%,明年底安全準備金達到1.6個月,後年底安全準備也有1.02個月,就算不考慮回收呆帳等上述其他因素的挹注,也能保證明年不用討論漲保費。
-
2020-11-27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小漲後就是漲部分負擔?由衛福部行政院定奪
全民健康保險會明天將討論的費率,目前最可能通過的方案是4.97%,即維持明年底符合法定1個月安全準備金的最低費率,漲幅僅6%。健保署已多次提到,健保會議定的費率要是漲不夠,接下來可能就要考慮調整部分負擔。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表示,將待明天健保會討論出費率之後,再由衛福部部長決定部分負擔是否調漲,相關內參資料都已上呈衛福部及行政院。健保署過去曾提過,部分負擔可能的調整方向包括,提高藥品部分負擔上限、調整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之部分負擔、以論此定額或定率的方式開始收取檢驗檢查之部分負擔,開收非經濟弱勢者重大傷病者的部分負擔,同時訂定年度部分負擔總金額上限。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過去許多研究已證實,調漲部分負擔無法有效抑制浪費,反而會抑制了必要的就醫,必定有些人會面臨經濟和健康的雙重衝擊,應該要邀集相關團體細緻討論、審慎評估。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日前接手本報採訪時也說,研究已證實,部分負擔對於增加收入、減少浪費的效果有限,要解決健保收入不足的問題,不太可能光靠多收某些部分負擔,必須透過調漲費率或改革費基等更大規模的方法才行。林雅惠表示,每次健保漲價,民眾都是「被告知」,引發很多擔憂和困惑。擔心的是,不知道這次漲完,會不會沒隔多久又漲?這次除了漲保費,還會不會還要漲其他的?困惑的是,健保多收了錢要優先用在哪些地方?改善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至今仍無答案。林雅惠說,今年5月衛生福利部次長薛瑞元在國會報告時也曾經承諾要盤點健保的問題,但之後只見部長陳時中不時釋出漲保費的訊息,卻看不到任何衛福部承諾的問題盤點,回應問題的評估和方案更是付之闕如。林雅惠表示,解決健保財務問題,除了開源也要節流,但每次財務問題惡化,就只聽到要漲保費。希望這次除了漲保費,衛生福利部以要提出更多作為,具體回應民間或醫界曾經提出的眾多制度建議。
-
2020-11-26 癌症.其他癌症
罹口腔癌會少活20年 好發30至64歲 嘴有五異狀恐是徵兆
據衛福部統計,我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7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換言之,口腔癌一天奪9條命,口腔癌死亡年齡中位數是60歲,而和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罹口腔癌會少活20年,醫師提醒,口腔癌好發於30至64歲,若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的情形,應盡速就醫。使用檳榔、菸品是國人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葉先生因工作關係吃檳榔超過20年,每天最多吃50顆檳榔,明知檳榔不好,但因周遭都有人吃就更不以為意,剛吃3至5年就發現吃到酸或辣的食物口腔就很不舒服,但都不以為意,直到近期發現口腔惡臭,就醫已是口腔癌第4期。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呂宜興提醒,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關鍵,民眾若發現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周未癒合、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紅斑或白斑、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及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應儘速就醫。呂宜興建議,可每天利用刷牙可以順便做口腔黏膜自我檢查,可用眼睛看看口腔顏色是否改變,或是用手去觸摸口腔內是否有潰爛或硬塊。口腔內部癌前病變有白斑,均質性白班或非均質性白斑,轉變成惡性機率約為1%至15%,若是紅白班或疣狀增生惡性風險約為18%至47%。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提醒,「拒絕檳榔、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才是預防口腔癌不二法門。國健署分析106年17470位18歲以上民眾所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有嚼檳榔者7成有吸菸習慣,過去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林莉茹強調,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
2020-11-26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明討論七漲一不漲版本 若無共識政院拍板恐更高
健保已連續四年靠安全準備填補短絀,安全準備金明年將低於安全水位,今年依法應調整費率。全民健康保險會上周五討論明年健保費率未果,因健保署所提之試算版本費率漲幅太大,委員難以接受。本周五將再次討論,據了解,健保署昨提供健保會委員的試算資料,從4.91%到5.65%共有七種版本,其中以4.97%或5.17%通過可能性最高,因為如此明年底都能達成至少一個月安全準備金的法定要求。不過,付費者代表仍積極訴求政府應補足未依法負擔36%之保險經費,粗估金額高達600億元,若能補足,就不需調漲保費。委員預估,此一訴求將是明天費率能否達成共識的最大變數。若通過費率為4.97%,月投保金額4萬100元之勞工本人每月將較今年多繳34元,加兩眷屬則每月多102元,雇主每月多106元。如果通過5.17%,上述勞工本人每月多繳58元,加兩眷屬則每月多174元,雇主每月多182元。健保會公正人士委員、消基會副董事長吳榮達表示,4.97%是維持明年底符合法定1個月安全準備金的最低費率,健保署另試算了4.91%及4.95%,但不足維持明年底一個月安全準備金,通過可能性不高。5.19%則能達到明年底有1.5個月安全準備金,但其實只要提高到5.17%,明年底也有1.46個月安全準備,很接近1.5個月,也符合法定要求。吳榮達表示,今年因為疫情,民生經濟狀況特殊,多位委員都能接受小漲,但仍希望不要超過5%、可維持明年底一個月安全準備金就好。這屆健保會委員任期只到12月底,今年小漲,明年再次討論調漲的可能性不小,就要由下一屆健保會委員來協商。雖然費率試算看似已有委員較能接受的版本,但健保會明天能否達成共識,最大變數仍在政府負擔36%之爭議。依照健保法,保險總經費是由僱主、政府、被保險人(民眾)三方共同負擔,政府至少應負擔36%。吳榮達表示,主計處過去一直堅持依照「保險收入」去估算政府負擔金額,拒絕以「保險支出」去估算。然而,健保連年收支不平衡,卻是由民眾所貢獻的安全準備金去填補短絀。政府用對自己有利的算法去負擔健保,卻讓民眾出錢補足短絀,過去一直備受詬病。根據付費者代表中的精算師估算,去年累計到今年,政府負擔不足36%之金額已高達600億元,大約就是一個月安全準備金,也就是說,政府若能補足這部分,其實不用調漲健保費率。吳榮達表示,如果明天健保會對費率有共識,衛生福利部通常會尊重健保會,按照共識核定通過。倘若健保會沒共識,將由衛生福利部部長與行政院核定費率,若走到這一步,恐怕只會核定的更高。
-
2020-11-26 新聞.元氣新聞
旅外國人擬廢除籍前停健保權 除籍後復保最多追5年保費
健保費率明天討論調漲幅度,先前衛福部曾提及,旅外國人停復保以及部分負擔也將會在11月底前討論;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討論費率優先,後續才會再討論停復保及部分負擔;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停復保制度已有初步輪廓,擬廢除「除籍前申請停保權利」、「除籍後返國復保,可選擇等待六個月或一次繳清出國期間保費」,選擇一次繳回保費最高追回5年,下周將與僑委會討論該提案是否對僑胞之影響。陳時中表示,透過調整部分負擔或是追回旅外國人保費,其實對於健保的財務上,並不會有太大幅改善健保的財務,而這兩項的調整,需取決於費率最後的決議,再決定部分負擔調整的幅度。他表示,部分負擔調整若太過強烈,就會出現就醫障礙,但是沒有訂定部分負擔,則會出現醫療浪費,如何在兩這之間取得平衡,需要進一步討論,而旅外國人停復保制度,各界已經有共識,「時間也到了」一定會處理這個問題。依照現行規定,出國6個月到2年內,可以向健保署停保,停保期間只要在被國家除籍(出國超過2年)之前返國,申請復保,無須追回停保期間的保費;此項規定被認為「不公平」。李伯璋表示,經過幾次討論,該項規定健保署研擬取消除籍前的停保權利,等於未來即使除籍前返國,也都要追回保費,才能復保。另外一個問題則是超過2年才返台者,現行會除籍退保,想要復保必須要等待6個月才能復保,而無需追回先前的保費,此項規定也被認為「不公平」。李伯璋表示,對於出國超過2年者,未來研擬改為,可選擇返國後等待6個月復保,免追回先前保費或是返國後一次繳回出國期間未繳納的保費,但最高僅追回5年的保費,換言之,出國10年返國想立即復保,最多就是繳回5年保費。李伯璋表示,該方案還需要與僑委會討論,尚未正式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