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健保
共找到
4128
筆 文章
-
-
2020-12-08 新聞.元氣新聞
醫材極端值竟變建議售價 醫改會:七成品項直接漲到頂
健保署原訂定八大類差額醫材收費天花板,引發醫界反彈後,改由醫學會訂定極端值為上限,健保署並承諾會公佈漲價歷程,不過後續未公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自行調查比價網上531個差額醫材品項,結果發現半數都漲價,高達67.7%漲價品項直接漲到極端值,其餘三成漲價品項也趨近於極端值,極端值儼然變成「建議售價」,呼籲健保署應說明。另外,真正用過比價網的民眾僅5%;調查也發現民眾最想知道的事情是自費醫材到底哪裡好,醫改會呼籲衛福部應苦民所苦,修正現有醫病共享決策機制的不足,保障民眾知情權。醫改會在健保署9月公布相關政策之後開始分析,11月完成531個品項的價格變動情形。醫改會執行長王梅影指出,半數品項(54%)提高價格,漲價品項中近七成(67.6%)直接提高到極端值,另外三成也是直接趨近於極端值,代表極端值已經變成建議售價。其中一家醫院之人工髖關節,價格從1萬1960元直接漲到4萬2200元,漲幅高達252%,使用率第二高的塗藥支架和生物瓣膜也是漲價多、降價少,支架漲價39項、降價36項;瓣膜漲價29項、降價14項。王梅影表示,健保署九月曾說要公佈漲價歷程,後來卻跳票,結果靠民間團體自己調查,才釐清有上述情形,這其實是政府責任,呼籲健保署應善盡說明義務。另外,醫改會針對533名近三年曾經自費就醫的民眾進行調查也發現,健保署和醫學會雖然立意良善,設計了比價網和極端值,希望民眾不要多花冤枉錢,但民眾根本不買單,就算醫材定價風波被媒體熱烈報導,僅5%民眾曾經用過。另外,雖然各界常提到私人保險有助民眾負擔自費,醫改會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一成民眾,因為私人保險給付而選擇自費,反而有近一半(47.8%)民眾因自費醫療費用造成自己和家人的經濟負擔。對於同醫材在不同醫院的費用比較,民眾並不那麼感興趣,民眾優先考量的其實是自費品項是否適合自己?自費到底哪裡比健保更好?預估收費金額是多少?自費品項的副作用和風險?自費同意書的內容是什麼意思?台灣病友聯盟常務理事吳鴻來表示,沒人希望手術失敗,病人最在乎的未必是價錢,反而更想知道如何做出對自己比較好的決定。現在坊間自費醫材同意書,有的是太過簡略,連中文品名都沒有,另外則是有些太過專業,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民眾根本看不懂。吳鴻來指出,很多需要考慮差額醫材的病人,是在緊急就醫、措手不及之下要做決定,沒有時間可以查閱資料,結果長久下來病人習慣被動接受,不扮演更主動的角色,這非常可惜,其實很多醫病溝通的誤會是可以避免的。呼籲民眾也要積極了解醫療的不確定性,政府也應該更積極教育民眾如何看病,促成良好的醫病溝通、共享決策的機制。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健保署應確實查核比價網資料的真確性,並且提出醫材比價網極端值訂定的「影響評估」,例如這次漲價多的是哪些品項、哪些層級的醫院、幅度是否合理,如果使用量大或是病人多的公立醫院,應該要進一步商榷和討論漲價的合理性。劉淑瓊也建議,健保署應該、逐步將自費或差額使用率高、符合效益的項目逐步納入健保給付,才能真正促進民眾使用新醫療科技、減輕治療負擔。
-
2020-12-08 養生.健康瘦身
國內每2人有1人肥胖 恐增罹這些疾病的風險
● 肥胖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 BMI超過37.5,或超過32.5且有肥胖相關合併症,即為病態肥胖● 多數病人可因體重減輕而減少關節、心血管負荷,改善活動能力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的40歲以下族群減少,55歲以上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比率增加。輕忽肥胖 增加不孕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別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等,也會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9億有過重及肥胖困擾,平均每4人有1人肥胖;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5年至2018年報告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每二位成人就有一人肥胖,肥胖率還在增加中。王偉觀察,近年減重手術趨勢,2007年40歲以下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占七成,其中30歲就有三成,但2010年後開始變化,40歲以下占整體六成六,55歲以上患者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5.4%。肥胖年輕人 多採健身自救王偉分析,年輕人接受減重手術的比率降低,恐與健身風潮有關,肥胖的年輕人先尋求運動自救,再採取手術治療;55歲以上患者增加,恐與健保放寬對肥胖手術標準有關,年齡從原本55歲上調至65歲,BMI值的限制也從35改為32.5,提升中高齡患者意願。王偉表示,千萬不要忽視「肥胖」,唯有減重才有辦法找回健康人生,一旦屬於病態型肥胖或是肥胖體重難以控制者等,都應該要尋求專業意見,根據統計,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平均可在術後一年,減下23公斤的脂肪,幫助患者重拾健康。術後兩年 病患減63公斤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日前舉辦感恩音樂會,邀曾動過手術的病友與會,25歲的謝任鎧從事音樂表演,曾赴日本音樂學校就讀,在校時健檢出現警訊,讓他正視體重問題。在北醫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後,身高180公分的他兩年後體重由138公斤減至75公斤,BMI由44.7降至23.1,站上舞台更有型。體力改善 唱全場沒問題 謝任鎧說,自己從小吃飯速度快、食量大,三個大披薩可在一到兩小時吃完,體重一路破百至138公斤;體型讓他體力受限,上台演唱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很不舒服。他笑說,術後食量變小,以前一周餐費4000元,現在可吃一個月,體力明顯改善,現在唱完全場沒問題。
-
2020-12-08 癌症.頭頸癌
40歲壯男吸菸嚼檳榔得口腔癌 手術取小腿骨與皮膚重建
40歲壯年男子阿龍(化名)在工地上班,平日工時長為提振精神,常吸菸、嚼檳榔提神,多年前開始,只要吃略刺激性食物,口腔黏膜即有灼熱感,卻未就醫檢查,直到日前才診斷為第四期口腔癌,經清術手術、化療,取一段小腿骨與部分皮膚重建口腔功能,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白馨表示,口腔癌為我國25-44歲青壯年男性,最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菸酒檳榔都是危險因子,同時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習慣,罹患口腔癌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呼籲民眾戒除菸酒檳榔,定期做口腔檢查。她說,像阿龍發現口腔癌時已是第四期,和第一、二期相比,切除範圍更大,為將惡性腫瘤拿乾淨,除頸部接受淋巴廓清術,還要截掉一部分下顎骨,並且取一段小腿骨與部分皮膚,重建口腔功能,術後還需接受放射線治療與化療,不僅影響外觀、說話、咀嚼。白馨說,所幸患者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做重建手術改善外觀與口腔功能,進食,講話都沒有問題,只需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即日起至12月31日,提供口腔癌篩檢送口罩活動,民眾攜帶健保卡至醫院一樓癌症篩檢中心掛號,醫師進行口腔癌篩檢,若發現癌前病變(如白斑、紅斑等),都能盡速做切片檢查。醫院也有戒菸門診和戒檳榔單一窗口,相關諮詢可洽癌症篩檢中心,電話專線05-2756322
-
2020-12-06 科別.消化系統
改善胃食道逆流 醫師建議從3方面下手
新竹一名50歲陳姓男子事業繁忙經常要應酬,近期感覺胸口灼熱,且此症狀每月都會發生好幾次而到醫院求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胃食道逆流,透過藥物、生活作息和飲食調整後,症狀明顯改善,幾個月沒再復發。榮總新竹分院胃腸科醫師蔡志奇表示,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消化性疾病之一,根據統計,大約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但是因為嚴重程度和發生頻率不一,到門診就診的人只有少部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胸悶、胸痛,另外,胃食道逆流也可能造成食道外症狀,像是喉嚨痛、聲音沙啞、咳嗽、氣喘等。蔡志奇說,胃食道逆流一般是用臨床症狀診斷,症狀符合就可下診斷和用藥,但也有不少民眾因胃食道逆流去就診而被安排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逆行性食道炎,以及有無胃發炎、潰瘍、腫塊等情形,且以目前健保規定,要做胃鏡發現有逆行性食道炎才能給付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胃食道逆流除了使用離子幫浦抑制劑外,生活作息和飲食調整也很重要,生活作息方面建議應避免吃宵夜、不要吃完東西後馬上躺下、三餐盡量定時定量;飲食方面則避免過多的甜食、咖啡因類的飲料。此外體重過重也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蔡志奇也提醒,若民眾生活作息、飲食都正常,也有使用藥物,三管齊下卻仍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話,則需要到醫院做食道酸鹼值檢測和食道壓力測試,以鑑別診斷是否有其它疾病。
-
2020-12-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海外就醫健保核退案銳減 確診新冠僅1人獲退4萬元
全球疫情嚴峻,邊境管制加嚴導致出入境人數銳減,向健保署申請境外就醫費用核退的案件量也比去年少一半。健保署統計,今年共有5萬3400件核退案,常見樣態與往年類似,以呼吸道感染和腎衰竭最多。核退案有大約1%(520件)是新冠肺炎疑似症狀者,共核退314.1萬元,其中2件來自一名新冠肺炎確診女性,她在菲律賓急診和住院,健保署共核退4萬425元。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吳科屏表示,去年1到10月境外就醫核退案件量有9.97萬件,今年同期間僅5.34萬件,銳減五成。常見樣態與往年近似,今年案件量前五名依序為急性呼吸道感染(4500件,核退465.9萬元)、腎衰竭(4200件,454.9萬元)、急性支氣管炎(1600件,核退205.8萬元)、不明熱(1400件,核退219.1萬元)、傷害(1300件,核退609.1萬元)。其中金額最高是一民眾在香港心臟病住院,共核付42萬元。健保署資料顯示,今年的案件中有520件與新冠肺炎疑似症狀有關,接近半數是發燒,還有肺炎、胸痛、呼吸道症狀等,共核付314.1萬元。其中僅兩件申請案是確診新冠肺炎,都來自同一名女性,她在菲律賓急診就醫並且住院,健保署核付其急診1099元,住院3萬9326元。這520件當中有六成來自中國(320件),共核付160萬元,平均一件核付5000元。美國、越南、日本等國件數也比較多。吳科屏表示,不可預期之緊急傷病,在國外就醫後六個月內都可以申請核退,不論是本人或郵寄資料和委託書,請家人代為申請也可以,健保署會進行審查,核付金額以就醫日或出院日當季國內醫院或診所平均費用為上限值。今年最近一季(10月至12月)門診上限為每次1053元、急診上限每次3160元、住院上限每日6042元。申請辦法可上網查詢。
-
2020-12-06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放大鏡【肺纖維化】為了多吸一口氣 肺纖維化及早治療
人活著就是憑著一口氣,如果氣虛、容易喘,甚至喘不過氣,無法吸到一口氣,就可能沒了,這對肺纖維化病友來說,可是極為深刻的人生寫照。>>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肺纖維化患者預後差,存活率低,比癌症可怕。值得注意的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台大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指出,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均為自體免疫疾病,病友罹患「菜瓜布肺」的比率遠高於一般民眾。謝松洲以紅斑性狼瘡為例,該疾病以關節疼痛、皮膚斑疹為主,病友容易合併身心症狀、乾燥症與嚴重危及呼吸功能的肺部纖維化。但病友常忽略肺功能變差的狀況,即使一動就喘,也常以為是變胖或缺乏運動導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指出,除了大眾熟知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之外,因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的肺纖維化,也屬於一種少見的間質性肺炎,肺部會逐漸纖維化,使肺葉組織出現間質性肺炎現象,患者預後相當差,存活率之低,比一般癌症還要可怕。傳統治療效果有限,呼吸衰竭須仰賴氧氣瓶。肺纖維化的傳統治療效果相當有限,以往在確診後,如同宣判死刑,患者呼吸功能逐漸惡化,進而呼吸衰竭必須仰賴氧氣瓶,最後因吸不到空氣而死亡。其早期病變以肺泡壁發炎為主,病徵為容易喘、胸悶、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及乾咳,患者常被誤診為氣喘、心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到了中期肺部組織纖維化,患者明顯消瘦、食欲不振、呼吸困難,有病人半年內瘦了十多公斤,喘到無法爬樓梯才就醫,但許多醫師對此疾病不夠瞭解,導致許多病人到處求診,掛了急診、家醫科、胸腔科、心臟內科後最終才確診,卻幾乎都已經到了晚期。晚期肺泡壁失去彈性,質地有如菜瓜布。到了晚期,肺泡壁如混凝土般堅硬、失去彈性,透過內視鏡觀察,質地有如菜瓜布,因此被稱為「菜瓜布肺」。在治療上,肺纖維化患者肺功能會在數年內逐漸惡化,傳統使用類固醇、化痰藥、抗凝血劑及免疫抑制劑,或許可能暫時緩解症狀,但此疾病為不可逆的,傳統治療效果極為有限。新藥問世,延緩惡化速度,提高生活品質。所幸最近幾年肺纖維化治療上出現突破進展,新藥問世,臨床研究發現被用來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可降低五成肺功能受損速度,更能減少六成八急性惡化機率,雖然無法治癒,但能延緩惡化速度,且提高病人生活品質,死亡風險則降低四成三,部分患者用藥1至2周,可改善咳嗽症狀。美國、歐盟幾年前就已陸續核准新藥上市,台灣則在2017年3月給付新型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呼吸道藥物。林孟志表示,由於該藥物價格昂貴,給付條件嚴格,肺功能太好或太差都不符合規定。不過,今年藥物已獲健保核准,除治療過去已取得適應症的特發性肺纖維化外,不論造成肺部纖維化的原因為何,只要纖維化會持續進展,均可使用藥物延緩病程,為長年無藥可醫的自體免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患者帶來一線曙光。謝松洲說,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以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為主,在醫師指示下規律用藥,免疫系統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但如果肺部纖維化,就須積極治療。一般民眾如何預防肺纖維化1.積極治療胃食道逆流林孟志指出,由於多數的「菜瓜布肺」致病原因仍不明,一般認為與基因遺傳、抽菸、胃食道逆流有關,建議民眾戒菸,並積極治療胃食道逆流。2.危險環境從業人員木工、美髮業、裝潢工人等長期暴露在粉塵、化學物質危險環境的從業人員,屬於高風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3.注意症狀積極就醫如乾咳超過2個月,合併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應積極就醫。【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2-06 養生.健康瘦身
他兩年減掉63公斤 過去一天的餐費現在可吃一周
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肥胖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的40歲以下族群減少,55歲以上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比率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別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等,也會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9億有過重及肥胖困擾,平均每4人有1人肥胖;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5年至2018年報告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每2位成人就有1人肥胖,肥胖率還在增加中。王偉觀察,近年減重手術趨勢,2007年40歲以下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占七成,其中30歲就有三成,但2010年後開始變化,40歲以下占整體六成六,55歲以上患者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5.4%。王偉分析,年輕人接受減重手術的比率降低,恐與健身風潮有關,肥胖的年輕人先尋求運動自救,再採取手術治療;55歲以上患者增加,恐與健保放寬對肥胖手術標準有關,年齡從原本55歲上調至65歲,BMI值的限制也從35改為32.5,提升中高齡患者意願。王偉表示,千萬不要忽視「肥胖」,唯有減重才有辦法找回健康人生,一旦屬於病態型肥胖(BMI大於40)或是肥胖體重難以控制者等,都應該要尋求專業意見,根據統計,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平均可在術後一年,減下23公斤的脂肪,幫助患者重拾健康。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日前舉辦感恩音樂會,邀請曾經動過手術的病友與會,25歲的謝任鎧從事音樂表演工作,曾赴日本音樂學校就讀,在校期間健檢出現警訊,讓他正視體重問題。在北醫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後,身高180公分的他兩年後體重由138公斤減至75公斤,BMI由44.7降至23.1,站上舞台更有型。謝任鎧說,自己從小吃飯速度快、食量大,三個大披薩可在一到兩小時吃完,體重一路破百至138公斤;體型讓他體力受限,上台演唱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很不舒服。他笑說,術後食量變小,以前ㄧ周餐費4000元,現在可吃一個月,體力明顯改善,現在唱完全場沒問題。
-
2020-12-05 新聞.元氣新聞
她掛急診忘記帶健保卡 看到結帳金額傻眼直呼:要珍惜健保
台灣的全民健保享譽國際,完善的制度常被拿來和國外做比較,民眾只要拿著健保卡就醫時就能享有較便宜的醫療費,但如果健保卡忘了帶,費用可是相當驚人。一名女網友日前因為腸胃炎去看醫生,卻因為沒帶健保卡,拿到帳單後費用將近萬元,讓她超傻眼。原PO在臉書「爆廢1公社」表示前幾天因為腸胃炎到醫院掛急診,但因為匆忙出門結果沒帶健保卡,只好先掏腰包自費,沒想到看完病後結帳時,拿到帳單發現押金高達9653元,讓她很驚訝。原PO有感而發的說「不要說你們不信,我也不信。突然發覺,我們要珍惜健保,不要浪費醫療資源啊」。貼文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太嚇人了,檢查費怎麼會這麼高」、「我之前急性腸胃炎忘記帶健保卡,住一星期,那費用比妳高好多」、「這些費用還是因為在台灣便宜了」、「國外看個感冒就6千了」、「就算沒健保這些費用也是很便宜,離開台灣光是問診開藥收2-3萬不是問題,加上檢查隨便都超過5萬」、「台灣的健保真好!所以我們盡量不要浪費醫療資源要惜福珍惜」、「健保真的救了好多人」。還有人猜測原PO費用會那麼高的原因可能和就醫的地方有關,「台灣是把醫療院所分成『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4級,妳去的是最高級,所以費用比較高」、「醫學中心的『急診」費用當然會高,有健保真的要珍惜」。依據規定,民眾就醫如果忘記帶健保卡的話,仍然可以自費看診,保留收據後7日內拿著健保卡到原來就診處退費,如果超過7天,也可在6個月內到健保局各區處辦理退費。
-
2020-12-0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癌症早發現早治療 免花冤枉錢
病人:「請問標靶療法或免疫療法要一直用到什麼時候?」醫生:「要用到財盡人亡!」雖然聽起來很辛酸,但也是說出了事實真相。近年來在癌症的治療上有很大的突破,其一就是標靶藥物的發明,其二就是免疫治療藥物的發明。前者是正常細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基因發生突變,這種突變導致細胞無限制的生長而形成癌症,因此,針對突變所產生的不正常蛋白質加以抑制,這些藥物稱為標靶藥物。有些癌症突變點清楚,因此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很好,例如肺癌、慢性骨髓癌等一些癌症,但有些癌症突變點多,不一而足,標靶藥物的效果不彰,例如肝癌。而免疫療法則是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的奧祕,原來造物者對生物配置了免疫系統,可以殺死外來的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甚至癌細胞。但大多時候癌細胞巧妙地把免疫細胞的手牽制了,使免疫細胞產生不了作用,而免疫治療藥物就是把被抑制的免疫細胞從被壓制中解放出來,從而發揮殺死癌細胞的功能。不管標靶或免疫治療也好,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沒有效;有些人可以預測有效與否,有些人不太能預測;有些本來有效,後來癌細胞發生突變又失效;有些健保有給付,有些沒給付。因此,病患為求一線生機,只能一直花錢奮戰下去,可能有一天錢花光了,或錢還有,但命沒了。因此,對付癌症的重點不是用什麼特效藥,而是在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只要發現得早,不僅可以根治,也不必花許多冤枉錢又與死神搏鬥,吃盡辛苦。●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2-05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署:健保雲建置至今 減少約85.6億健保藥費支出
健保署今(4)日指出,為保障病患就醫安全並提升醫療品質,中央健康保險署建置2013年「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NHI MediCloud System)」,至今累計減少健保藥費支出約85.6億元,並推估今(2020)年上半年重複檢驗(查)費用亦減少約12億元。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透過此一平台,可有效整合病患醫療資訊,各醫療院所亦可持續發展創新應用,進而提升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而且透過雲端資訊及影像分享,更可有效降低健保支出。健保署今日舉辦「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標竿學習分享會」,以「健保雲端醫療主動提醒機制之應用成果及資安自我管理機制分享」為主軸,邀請12家具有標竿性質的醫療院所分享其智慧應用之成果。健保署表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源自2013年建置之健保雲端藥歷系統,共提供12類病患就醫資料,供醫事人員查詢,107年起,又陸續建立醫療影像分享機制、電腦主動提醒醫師重複處方、藥品交互作用及過敏藥物之功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健保署彙集跨部會資訊,於雲端系統建置「TOCC」提示機制,提供醫事人員查詢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並陸續開放非健保特約醫事機構及公務機關於疫情期間使用健保雲端查詢系統查詢TOCC資訊。截至10月底止的統計,近100%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都會查詢TOCC,每日平均查詢170萬筆;非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及公務機關,每日平均查詢7千筆,有效協助防疫。健保署表示,為保障病患用藥安全,該署繼2019年11月推出西藥交互作用主動提示功能後,2020年7月起擴大提示禁止或避免同時使用之西藥藥品成分之組合,並新增中西藥交互作用提示功能,這項功能可在醫師開立處方時,透過醫院電腦與健保署系統連線時,可對照病人現存的餘藥,有無產生中西藥交互作用進行比對。統計至今年11月15日止,共有1,689家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有查詢紀錄,累計有1,889萬筆查詢紀錄,其中以區域醫院使用率最高達78%。根據統計,目前各項健保處方中,其中中西藥提示以中藥丹參與Aspirin產生交互作用最為常見,如果病人因病情需同時併用時,應密切注意是否有出血之虞。
-
2020-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年3月可接種疫苗又變? 陳時中:看世界趨勢可能提前
新冠肺炎疫苗英美即將開始施打,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昨說明,國內預估明年3月到6月間可以開始施打,陳時中今出席民眾黨團舉辦的全民健康保險開源、節流公聽會,他表示,昨天在立法院說明得很清楚,最快台灣明年「年中」可以施打疫苗,不過以世界的趨勢來看,疫苗很可能提前施打,至於提前至何時,得視疫苗發展而定。陳時中表示,目前全世界的疫苗市場,各國的進度都是往前的,台灣施打的時間也很可能往前,實際施打時間必須要看全世界的疫苗發展以及製造、臨床試驗結果而定。針對健保議題,他說,施行的時間還需要一些作業時間與討路,至於健保的配套與修法,他會在列出來與各界說明,至於幾個連動關係,也需要再思考。
-
2020-12-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健保數據揪中西藥交互作用 丹參最常誤配阿斯匹靈
中藥當保養、西藥當治療,許多民眾皆有中西藥混用的情形,但兩者藥效類似或搭配在一起時出現交互作用,反而會使病情加劇;健保署從今年7月提供醫療院所可檢視患者中西藥使用交互作用警示後,統計至11月15日,發現民眾最常見的中西藥交互作用為中藥的丹參與西藥阿斯匹靈合併使用,醫師提醒兩者合併使用恐增加出血的機率,最常見為腸胃道出血。健保署今舉辦「健保醫療資訊原端查詢系統分享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當初是希望落實分級醫療,讓民眾就診時,無須拷貝影像或檢驗資料至基層診所就醫,同時也能避免醫院重複做檢驗檢查;醫師檢視患者的病歷時,也能檢視患者的用藥狀況。根據健保署統計,從今年7月至11月15日,醫療院所總計查詢1889萬筆藥物交互作用查詢,其中針對中西藥交互作用提示次數最高的是「丹參」與「阿斯匹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介入治療科主任張詩聖表示,丹參具有活血功能、阿斯匹靈則是具有抗凝血功能,兩者合併使用將會強化抗凝血的效果,增加患者出血的機率。張詩聖說,當被診斷為心肌梗塞、中風急性期,醫師多會開立兩種抗凝血藥物,等到病情恢復,大多仍會持續開立阿斯匹靈給患者服用,若是患者此時至中醫診所就醫,使用到活血功能的丹參,他表示,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最常見會引發腸胃道出血,部分民眾則會出現腦部、臟器出血風險。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今年健保署擴大提示包含避免腎臟病患者使用具腎毒性藥品、非類固醇抗發炎(NSAIDs)藥物包含貼布、軟膏、口服28內使用情形,避免重複用藥。
-
2020-12-04 新聞.元氣新聞
衛福部核准 幹細胞治脊髓損傷 花蓮慈濟第一家
●在脊髓損傷患者受傷處植入幹細胞治療,提高神經恢復機率●癌症、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運動傷害、腦中風、脊髓損傷等,可運用細胞治療花蓮慈濟醫院上周通過衛福部核可,成為我國第一家可採幹細胞療法治療脊髓損傷的醫療院所,院長林欣榮表示,脊髓損傷大多是年輕患者,如錯過急性期治療,後續治療有限,若能直接在受傷處植入幹細胞,可提高神經恢復機率,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五成全癱患者出現功能上有意義的進步。20多歲癱瘓 復健一年能站健保資料庫統計,我國脊髓損傷發生率為每年每萬人2.46件,花蓮慈濟神經外科主任蔡昇宗指出,脊髓損傷多因車禍意外引起,治療若錯過傷後6個月內的急性期,治療效果會出現瓶頸。急性期常見治療方法,為內生性幹細胞搭配高壓氧等多重治療,先前收治一名20多歲因意外引發腦損傷的女性,一度昏迷,四肢無力癱瘓,所幸及時介入,配合復健一年,至今已能站立、騎腳踏車。幹細胞注射傷口 修復神經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過去的幹細胞治療鮮少針對神經疾病治療,且治療方式多從靜脈、脊髓腔注射,難以修復神經系統。研究團隊發現,幹細胞直接注射在傷口,一次輸入一億個以上的幹細胞,有助於神經系統的修復連結,過程需透過核磁共振等儀器確認傷口恢復情況,療程至少一年,費用約20萬。獲准8件細胞治療 林欣榮說,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以「困難治療」患者為主,大多是年輕人,平均壽命與一般人差不多,殘疾時間長達40年之久,透過最新治療方式,除了提高生活品質,還能降低患者耗損的社會成本。研究顯示,運用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五成「全癱」患者從原本不能動,到有顯著意義的進步。花蓮慈濟獲准癌症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治療、運動傷害、腦中風、脊髓損傷等8件細胞治療許可,為全台之冠。預防肥胖 也有重大突破除了細胞治療,花蓮慈濟在預防肥胖、體重控制等研究上也有重大突破,研究團隊與長春藤生物科技合作,從芹菜萃取出MTF-5小分子結構成分,動物實驗發現,被刻意養肥的小鼠連續八周餵食此成分,體重減輕三成五,從原本50公克減至30至35公克。這項研究證實,透過MTF-5可提升體內棕色脂肪,促進新陳代謝,燃燒更多熱量,進而減少油膩的白色脂肪(皮下脂肪),並能抑制胰島素分泌,減少體內發炎狀況。林欣榮指出,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MTF-5,以芹菜的含量最高,如想透過食用芹菜來達到減重效果,一天得吃上20、30公斤,千萬不要嘗試。
-
2020-12-04 新聞.健康知識+
生病了非去醫院看診不可嗎?專家建議何時該去就診
人一定會有身體不適或生病的時候,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一股腦往醫院跑?醫院掛號處大排長龍的人群、診間人滿為患,看完診拿到藥,一趟下來肯定是花上半天以上時間,如果您是上班族還要請假,難道非去醫院不可嗎? 其實應該遵循先進國家所謂 「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小小病就找藥師」原則。 台灣的健保醫療完善、超方便自由的就醫更是羨煞許多國家,民眾習慣在身體稍有些不舒服:小感冒、經痛、咳嗽、扭傷、頭痛、皮膚過敏等小病痛都會去醫院,此舉不僅是浪費醫療資源,而且使得真正需要被診治的病患時間被縮短,其實在美國、日本、英國等醫藥先進國家自我藥療已列為重要健康政策,其鼓勵民眾輕微的不適小毛病可就近到社區藥局,在藥師指導下購買不需處方箋的指示藥服用,減少民眾就醫、候診及舟車勞頓,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也可避免因出入醫院暴露在交叉感染危險環境中。 電影有分級制度藥品也有分級,我國藥品依安全性分為「成藥」、「指示藥」、「處方藥」三級: 「成藥」就好比是普通級電影,藥性緩和安全性比較高,不需經由醫藥專業人員的指示,民眾可以自行購買,但用藥前仍要看使用說明書,如綠油精、薄荷條..等; 「指示藥」是輔導級,這類藥品的安全性次高,不需要醫師診斷開處方簽,可在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示下使用,一般常見的指示藥有綜合感冒劑、感冒糖漿、維生素、胃腸藥及皮膚外用藥等,例如:普拿疼、保力達 B、康貝特口服液、胃乳、善存等,這類藥品可在社區藥局購買;「處方藥」是限制級,醫師針對每位病人病情開處方箋,經由藥師處方調劑後交付病人,屬於個人專用藥品,不適合與他人分享。 「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小小病則找藥師」,生活中身體微恙、常見小小病症及不適感、輕微而短暫的症狀其實不用急著去醫院,不妨先至鄰近社區藥局向藥師諮詢後,瞭解自身狀況後,可以購買藥師指示藥或成藥自我照顧;但是要提醒大家若病情並未因使用藥物而減緩,甚至更嚴重時,應立即就醫找醫師診療及用藥。
-
2020-12-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醫院恢復門禁管制 北醫附醫推零接觸管制措施
秋冬專案12月啟動,各醫院近期陸續恢復設置的戶外篩檢站、門禁管制等措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降低人員的負擔,在防疫緊縮政策前成功研發「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入院看診的民眾,僅需插卡,即可完成量體溫、實名制、確認旅遊史、戴口罩等,降低人員之間的接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疫情初期,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各家醫院限制民眾進出醫院的出入口,並派員在有限的出入口中,協助量測體溫,確認旅遊史,隨著指揮中心後續下達於邊境的禁令,社區的風險也逐漸將到最低,門禁管制措施也隨之調整。不過,疫情持續至今「零接觸」已在這場防疫戰中成為關鍵字,陳瑞杰表示,門禁管制大致確認體溫、口罩、旅遊史等,行政人員長時間在醫院內工作,接觸到確診者的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如何能兼顧門禁管制又能降低接觸比例,人工智慧則是最好的解方。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的研發其實源自於自動報到機,自動報到機插入健保卡後,診間就能得知患者已到診,叫號看診會更加順暢,既然自動報到機可以取得健保資料,表示直接插卡也能落實實名制的登載。其餘門禁管制項目的偵測,都已經各自有儀器,只要把多種儀器整合,就能降低行政人員的負擔。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目前已經上線使用,不少醫院都已經表達有採購的意願,他也提到未來疫情結束,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也能直接改為自動報到機,增加的功能也能作為加強院內感控的能力。
-
2020-12-04 新聞.元氣新聞
首件核准! 幹細胞也能治脊髓損傷 全癱患者五成可進步
花蓮慈濟上周通過衛福部核可,成為我國第一家可採幹細胞療法治療脊髓損傷的醫療院所;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表示,脊髓損傷大多是年輕患者,錯過急性期的治療後,後續治療就有限,但幹細胞療法若能直接在受傷處植入,神經恢復的機率更大,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對全癱的患者而言有五成會有功能上的進步。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我國脊髓損傷發生率為每年每萬人2.46件,脊髓損傷若是過了急性期,介入治療的恢復效果就會變得極差;花蓮慈濟神經外科主任蔡昇宗表示,脊髓損傷大多是因為車禍意外引起,治療若錯過傷後6個月內的急性期,治療效果就會出現瓶頸。急性期最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內生性幹細胞搭配高壓氧等多重治療方式,先前有位20多歲的女性,意外引發腦損傷一度昏迷,四肢無力不能動,及時介入並復健長達一年,至今已能站立、騎腳踏車。錯過急性期的治療方式,蔡昇宗表示,目前有,但後續仍須輔具協助行走,可於腰椎植入神經晶片,刺激癱瘓部位重啟神經連結,曾有位已經癱瘓2年的患者,從西部轉至花蓮慈濟就診,雖然仍需要機械骨骼協助下肢,但患者從站不起來,到透過輔具可以起身,足足等了2年。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目前以「困難治療」患者為主,過去的幹細胞治療鮮少針對神經疾病治療,且治療方式多從靜脈、脊髓腔注射,幹細胞若從靜脈或是脊髓腔進入體內,難以達到神經系統,幫助修復。根據研究指出,幹細胞必須要直接注射在傷口處,一次輸入一億個以上的幹細胞,才有助於神經系統的修復連結,為確認實際的傷口,則會透過核磁共振等儀器確認,療程至少要花上一年,價格約在廿萬左右。不過,根據研究顯示,運用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患者,有高達五成的機率可以幫助「全癱」的患者,從原本不能動,到有顯著意義的進步。林欣榮表示,台灣脊髓損傷患者大多都是年輕人,平均壽命與一般人無異,換言之,他們承受殘疾的時間約為40年左右,若有新的治療方式可以協助他們,不僅能降低他們的醫療費用,也能降低每位患者耗損的社會成本。林欣榮表示,花蓮慈濟是全台目前獲得最多細胞治療許可的醫院,包含癌症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治療、運動傷害、腦中風等,加上脊髓損傷,總計有8件細胞治療許可。
-
2020-12-03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漲多少?「還要精算」 陳時中:希望能維持兩年
健保明年底安全準備金將低於一個月支出,依法應調整費率,上周衛福部健保會將「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但昨天衛福部長陳時中透露「目前有4種費率、3種配套與1個時程」。陳時中今再透露,希望調整費率後,至少能維持兩年。陳時中今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備詢,立委蔣萬安就健保費率議題,詢問陳心中對於費率調整希望能夠「維持多久」的想法。陳時中表示,四個費率是在兩個版本中試算對各類別的影響,尚未定案。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時,希望能夠維持四至五年,在支付上面有更長遠的規畫。他指出,雖然台灣經濟的衝擊在這波疫情中受到衝擊較小,但現在收入高者恆高、低者恆低,在疫情時代收入低者收到的衝擊大,因此何種費率符合大家需要,還需要精算。蔣萬安則追問,這波調整能維持一年或是兩年?陳時中則回應,消費者版本經試算僅能維持一年,但「一年對健保的變動太快,不是好事」,希望能「維持兩年」。至於昨提出的三個配套,蔣萬安則表示,三大配套包括海外所得納入費基、修改出國停復保規定、調整部分負擔涉及修法部分,費率調漲是否明年元旦會實施?陳時中則表示,是否會在元旦上路,要視疫情衝擊、看情況而定,會依據疫情有些彈性。會後媒體追問費率何時定案,陳時中則稱,過完年再問我;但究竟是否表示「跨年」或是「農曆春節前」都不會有定案,陳時中則不願正面回應。目前提出的版本中,明年健保費率若僅調到4.97%,明年勢必得討論再漲。
-
2020-12-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痛風老藥秋水仙素疑釀死 食藥署籲肝腎患者慎用
年吃3800萬顆的痛風老藥「秋水仙素」8年來不良反應通報達353件,疑釀10人死亡,食藥署緊急示警,呼籲肝腎疾病者慎用。醫師提醒,另2款痛風藥也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應提高警覺。「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款緩解痛風症狀的老藥,在台灣使用已有將近40年歷史,為處方用藥,在台灣共有17張藥品許可證,屬於第一線用藥。據健保統計,全台一年用量高達3800萬顆。不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年監測藥品不良反應通報案例發現,2011年至今年8月底,共接獲353件不良反應通報案例,以肝腎功能不全病人占大宗,其中180件為非嚴重不良反應、173件為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10人死亡。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患者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全血球減少、橫紋肌溶解、神經病變等症狀,這些雖然都是仿單中記載的可能副作用,但疑因患者肝腎功能不佳或合併使用慢性病藥物,導致藥物代謝時間拉長,明明只吃1顆藥,卻可能出現2到3顆的藥效,副作用也因此倍增。食藥署蒐集國際內外文獻進行評估,發現肝腎患者使用秋水仙素確實可能因副作用太強,導致嚴重不良反應,近日將要求藥廠變更仿單,並提醒醫療人員調整肝腎功能不佳、併用其他藥物患者的劑量,同時進行密切監測。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明翰表示,痛風患者經常同時有多種共病,腎臟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國外大型研究發現,3/4痛風患者都有程度不一的腎功能不佳,若痛風沒有好好治療,也可能損傷腎功能,無論腎功能還是肝功能,都是痛風患者不可忽視的重點。陳明翰說,秋水仙素可在痛風發作、關節發炎時緩解症狀,急性發作患者幾乎都會吃個5到7天,老痛風病人、發作頻率高的患者比較容易長期吃,這款藥同時也能治療血管炎、發炎性黏膜受損等,在臨床應用上相當廣泛,但考量可能副作用,醫師對於有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都會特別調整劑量。可怕的是,很多老病人常誤以為秋水仙素能治療痛風、排尿酸,自己跑到藥局買來亂吃,卻不知秋水仙素根本不能降尿酸,萬一又沒有定期回診追蹤肝腎功能,導致體內毒性累積,就可能釀成大禍。陳明翰指出,不只秋水仙素可能增加肝腎患者不良反應風險,另2款常見的痛風藥物如Benzbromarone(本補麻隆)以及Febuxostat(非布索坦)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其中,Benzbromarone在日本、歐美都曾有患者用藥後出現腎功能衰竭導致死亡的個案,部分國家已禁用,呼籲食藥署應提高警覺。痛風患者若正在使用上述藥物,最好每3個月回診追蹤肝腎功能。陳明翰提醒,由於肝腎功能受影響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最好定期回診追蹤,長期用藥者一旦出現肌肉無力、身體麻木等症狀,可考慮暫時停藥並立即回診,回診時務必告知醫師正在服用哪些藥物,避免造成錯誤診斷。
-
2020-12-03 癌症.肺癌
增肺癌存活率/結合跨部會資源 空汙費、碳費、菸捐等挹注肺癌防治
提高肺癌存活率,LDCT篩檢揪出早期患者與精準治療將是關鍵。但公費篩檢經費短絀,肺癌新藥又被限縮給付。專家認為從多元管道納入空汙費、碳費、健保費、菸捐等跨部會資源,以國家高度規畫肺癌防治政策,可避免資源分散。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LDCT篩檢早期肺癌,每篩一次約花五千元,礙於經費有限,初期僅能小規模補助,其他高危險族群建議先自費篩檢。如從多元管道統籌經費下手,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健保署可考慮將篩檢視為治療末期肺癌省下的錢,有條件提供給付。此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也表示,可考慮比照菸捐模式,將空汙費挹注於推動肺癌早期篩檢與早期治療。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高尚志指出,減碳、空汙、健康的整合思考是國際趨勢,即將開徵的上百億碳費也能是經費運用的選項之一。至於治療方面,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羅永鴻皆指出,和國際治療指引相比,新一代肺癌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在健保給付尚有缺口。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邱昭華皆提出癌友「共同負擔」的概念。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戴雪詠回應,依現行健保法,癌症屬重大傷病免部分負擔,涉及修法仍需廣納意見。近期會與財政部金融保險局商討,如何讓商業保險實支實付,補位健保尚未支付的領域。(專題企畫)
-
2020-12-03 醫聲.慢病防治
無菸世界/增肺癌存活率:專家疾呼,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空汙視為「新菸害」,綜觀國內肺癌資料,近年非吸菸罹患肺癌比率明顯高於吸菸者,控制空汙為首要之急。專家呼籲,儘速制定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將健康指標納入空汙防制政策,並鏈結空汙費,擴大肺癌公費篩檢高風險對象,加速健保新藥給付,達成肺癌存活率倍增目標。肺癌常年居國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成為「新國病」,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專家主辦「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專家論壇」,提倡成立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辦公室。衛福部長陳時中應邀出席表示,肺癌存活率倍增不是夢,但肺癌防治從預防、篩檢到治療,各項規則及政策、研究方向、藥物給付等,仍待詳細討論後逐步落實。綜觀肺癌流行病學資料,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指出,菸害防制法施行後國內男性肺癌發病率下降,但更多不抽菸的女性卻罹患肺癌,人數直線上升,空汙可能是重要危險因子。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肺癌居二○一九年健保醫療支出十大癌症之冠,逾一百六十四億,但五年存活率是十大癌症中最低,僅百分之二九‧七九,低於日本的百分之卅三、韓國的百分之卅。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解釋,是因逾半的患者確診時已第四期,揭示肺癌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在治療上,當前癌症新藥通過健保給付曠日耗時,從新藥拿到證照到健保給付,平均須等七百多天。專家一致認為,健保給付肺癌新藥的速度應加快,且部分僅給付「晚期、後線」治療的藥物建議往「早期、前線」調整,提高患者與藥物的可近性,降低藥費經濟負擔。肺癌公費篩檢成本高,且癌症新藥給付受全民健保總額的限制,再加上空汙問題棘手,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這事涉衛福部、環保署、交通部等部會,但跨部會溝通較困難。因此,中研院院士吳成文表示,肺癌與空汙相關,牽涉到多部會,要存活率倍增需有突破性措施及跨部會國家防治計畫。中研院院士、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說,對抗肺癌新國病必須靠預防、早期篩檢與早期治療,將肺癌存活率倍增與行動方案納入國家級政策。
-
2020-12-03 癌症.肺癌
肺癌新國病/早篩+精準治療 提高存活率
提高肺癌存活率,LDCT篩檢揪出早期患者與精準治療將是關鍵。但公費篩檢經費短絀,肺癌新藥又被限縮給付。專家認為從多元管道納入空汙費、碳費、健保費、菸捐等跨部會資源,以國家高度規畫肺癌防治政策,可避免資源分散。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LDCT篩檢早期肺癌,每篩一次約花5000元,礙於經費有限,初期僅能小規模補助,其他高危險族群建議先自費篩檢。如從多元管道統籌經費下手,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健保署可考慮將篩檢視為治療末期肺癌省下的錢,有條件提供給付。此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也表示,可考慮比照菸捐模式,將空汙費挹注於推動肺癌早期篩檢與早期治療。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高尚志指出,減碳、空汙、健康的整合思考是國際趨勢,即將開徵的上百億碳費也能是經費運用的選項之一。至於治療方面,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羅永鴻皆指出,和國際治療指引相比,新一代肺癌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在健保給付尚有缺口。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邱昭華皆提出癌友「共同負擔」的概念。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戴雪詠回應,依現行健保法,癌症屬重大傷病免部分負擔,涉及修法仍需廣納意見。近期會與財政部金融保險局商討,如何讓商業保險實支實付,補位健保尚未支付的領域。
-
2020-12-03 新聞.元氣新聞
明年健保費漲有這三大配套 漲部分負擔最受反對
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上周五加開臨時會討論明年費率,以「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被問到此事,透露共有四費率、三配套、一時程,正在研議中。調漲部分負擔是可能研議中的配套,但最不受社會大眾支持。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三個配套包括將海外所得納入費基、修改出國停復保規定、調整部分負擔。由於爭議較大,「要考慮外界反應」,而且有些需要修法或走完一定行政流程,有可能年底還不會定案;就算年底定案,也可能不會在明年元旦實施,而是另擇期上路。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表示,停復保的規定本來就不符合母法,改革是為了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不該是保費調漲的配套。至於海外所得,不只是海外人士,國內大老闆也有,若要將海外所得納入費基,牽涉到財政部能不能稽核,也可能需要修法。至於加收部分負擔,滕西華直言「非常不智」。滕西華表示,健保費率漲定了,若還要漲部分負擔,正當性不夠,對於抑制浪費效果有限,只是徒然導致全台重病者的過度負擔。因為保費繳不出來,還有很多救助機制,但部分負擔繳不起就不能去看病,會造成制度上的健康不平等,故堅決認為不應該健保費和部分負擔雙漲。
-
2020-12-03 癌症.抗癌新知
紅脣族口腔黏膜篩檢有用嗎? 過來人這麼說....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今公布第11屆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發現全數縣市在「戒檳衛教服務」呈現逐年崩跌,從106年提供6萬人戒檳服務,下滑至108年1萬人不到,呼籲政府應積極持續制定「檳榔危害防制專法」,讓一線宣導、公衛人員能依法推動相關防治工作。吃檳榔超過20年的葉先生表示,「不要以為只要戒檳、清潔口腔或是有做其他保健就沒事」。葉先生因工作關係,每天最多吃50顆檳榔,反覆出現破皮潰瘍,嘴巴感覺刺刺緊緊,在吃檳榔約10年後陸續發現口腔內白色斑塊,嘴巴張不開等症狀,但因心存僥倖,認為只要戒除檳榔、刷牙清潔口腔,就不會有問題,一直沒有就醫。直到客戶發現他臉頰腫起來,口腔有異味,趕緊就醫後,已是口腔癌第4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鼓勵民眾運用口腔黏膜檢查,及早發現有機會篩檢出癌前病變,經過適當處置,能有效避免發展成口腔癌,建議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新竹縣政府衛生局衛生稽查員邱淑琴表示,因應局內人員異動頻率高,會加快培訓同仁衛教能力,並製作口腔癌防治手冊給民眾供參,為提升醫師鑑別診斷的能力,再建立口腔病變圖檔給醫師。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資料分析,口腔癌患者好發於中壯年族群,國人平均餘命80.9歲,但口腔癌死亡年齡中位數60歲,口腔癌患者整整少了20年的壽命。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
2020-12-03 科別.消化系統
C肝非慢性不治之症,可預防治療!這些高危險群要注意
最近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宣布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三位英國、美國學者獲得殊榮,他們在研究上有著承先啟後的重大貢獻,諾貝爾醫學獎新聞的公布,再次提醒大家C型肝炎疾病對人類健康有著很大的危害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七千萬人感染,台灣也至少約有四十萬病人,大概每二十到五十人中就有一位帶原者,是僅次於B型肝炎影響國人健康的最重要肝病。感染 C 型肝炎後的可能併發症身體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大約八成的人會變成慢性肝炎,經過二十到三十年後會導致肝硬化、肝癌等致命疾病,死於肝癌的病人中約有兩成以上為C型肝炎感染者,另外C型肝炎也可能增加腎臟病、糖尿病、免疫疾病、淋巴癌等肝外疾病的風險,因此C型肝炎感染者的壽命會比未感染者來的短。C 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及高危險群C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播,常因為輸血、使用受汙染的針具(如:共用針頭、刺青、穿耳洞等)、或是有危險性行為而受到傳染,有注射藥癮者、洗腎病友、愛滋病友、醫療工作人員受針扎感染者、C型肝炎病人的性伴侶或子女等為高風險族群,在台灣中南部及原鄉某些高盛行區域的民眾也需要注意。C 型肝炎的治療方式因為病毒基因突變很快,目前仍沒有發展出疫苗可預防,以往的藥物治療是使用注射干擾素和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但療效仍不儘理想,且會有許多像感冒、貧血等副作用,自從2014年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簡稱DAA)上市後,徹底改變醫學上對C型肝炎的治療方式,隨著許多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目前病人只需口服藥物一天一次,一般的服藥療程為八到十二周,若是肝硬化病人有可能要再加上口服雷巴威林使用,根據台灣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可達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功治癒率,且復發率極低、安全性高。最新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目前本院備有最新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成功治療近千位病人,簡單介紹各藥物的特點:◎宜譜莎(Eplusa):一天一錠,可治療全基因型的藥物,療程為十二周,各種肝纖維化及腎功能階段皆可使用。◎艾百樂(Maviret):一天三錠,可治療全基因型的藥物,但要隨餐服用,最快療程可縮短到八周,各種腎功能階段皆可使用。◎夏奉寧(Harvoni):一天一錠,可治療基因型第一、二、四、五、六型的藥物,療程為十二周,各種肝纖維化狀態皆可使用。◎賀肝樂(Zepatier)):一天一錠,可治療基因型第一、四型的藥物,療程為十二至十六周,各種腎功能階段皆可使用。治療前、中、後注意事項C型肝炎帶原者只要經肝膽胃腸科或感染科專科醫師檢查,證實血液中有病毒感染,皆可申請健保給付治療,醫師會依照檢驗病毒的基因型、病人有無肝硬化或曾經肝臟失代償性過及目前使用其他藥物間有無交互作用來選擇藥物。因為藥物費用昂貴,目前健保只給付一次療程,不建議隨便停藥,病人需要每二至四週回診,定期接受血液檢查追蹤,藥物治療結束後的十二周,若肝功能檢驗正常且血液中已測不到C型肝炎病毒就是治療成功(醫學上稱為SVR12)。治療成功後的病人,仍要依醫師醫囑定期回診,更要注意自我保護肝臟,避免酗酒、接觸肝毒性藥物及容易被再次感染的危險行為,依照以往干擾素治療的成功經驗,病人發生肝硬化、肝癌或是肝外疾病的可能皆會降低,但是對於已有重度肝纖維化和肝硬化者,仍是要定期追蹤監測肝癌的發生。達成滅除C型肝炎的目標2016年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鑒於肝炎病毒已有藥物治療,宣示要在2030年滅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是「減少百分之九十的C型肝炎新感染,治療百分之八十的C型肝炎病人,減少百分之六十五的死亡率」。台灣自2017年起健保開始開放C型肝炎病人使用全口服新藥治療,初期僅能治療有肝纖維化者,2019年則全面開放給付不設限,每年政府皆編列數十億預算支應,目標是要在2025年以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二十五萬C型肝炎病人,截至2020年八月已有十萬人受益。但研究顯示仍有一半的C型肝炎帶原者不知道病情,因而未獲得妥善治療,為配合國家消除C肝政策,政府擬定加強篩檢支持治療計畫,自2020年九月二十八日起已開放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歲至79歲),在定期作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可作一身一次的B、C型肝炎檢查,希望鼓勵民眾到醫院接受篩檢,若檢驗到有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若以前未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過、也從未接受血液C型肝炎病毒檢查者,建議至醫院肝膽胃腸科門診接受後續檢查,評估是否需要接受C型肝炎藥物治療。結語隨著C型肝炎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發明,C型肝炎已經不是慢性不治之症,是可以經由治療痊癒的病,建議所有民眾多關心自己及親友的肝臟健康,可到醫療院所接受肝炎篩檢檢查,若有感染只要早期積極治療,可避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更可減少將來身體的許多疾病併發症的產生。
-
2020-12-03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年底拍板 但上路時間應不在元旦
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上周五加開臨時會討論明年費率,以「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透露,共有四費率、三配套、一時程,正在研議中。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年底前會在4.97%到5.52%中間決定一個費率,但較不可能在5.52%,因為對民眾負擔太重。決定費率之後,很可能不會在明年元旦上路,這將是二代健保後,首次調整費率卻不在元旦實施。商東福表示,除了健保會所提的兩案,健保署之前按照付費者及醫界版本之總額成長率,分別算出兩個費率,若採行這兩者之一,未來兩年不用再討論漲保費。付費者版5.34%,明年底安全準備為1.83個月,後年底為1.44個月。醫界版5.37%,明年底安全準備為1.82個月,後年底為1.41個月。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表示,上述5.34及5.37%,屬於明年可收支平衡的方案,即不需要以安全準備金填補短絀。不過,5.17%或5.19%仍是目前最有機會讓付費者勞工及僱主代表皆大歡喜的費率,高一點到5.24%或許都可接受;但在這疫情艱困的年度,再高,可能就會有比較多的不舒服。健保會醫界代表、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醫療服務提供者沒有對各協商版本感到失望,因為總額支出定下了,收入不夠就是政府要傷腦筋。根據2016年健保會決議案,安全準備低於1.5就要調高費率,高於3個月就要調降費率,每年都要啟動平衡費率的檢討。朱益宏呼籲,費率不能靠喊價,任何方案都應該要有所依據,否則每年都要吵一遍,永遠吵不完,希望衛福部決定了方案之後,都要能講清楚其背後的道理,將制度好好建立起來。商東福表示,三個配套包括將海外所得納入費基、修改出國停復保規定、調整部分負擔。由於爭議較大,而且有些需要修法或走完一定行政流程,有可能年底還不會定案;就算年底定案,也很可能不會明年元旦實施,而是另擇期上路。
-
2020-12-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自費檢驗新冠肺炎 台灣醫療院所定價5000到7000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目前全國84家新冠肺炎自費檢驗指定醫院,檢驗費用約5000到7000元;另有37家提供快速檢驗服務,民眾可於當日就醫採檢及取得報告,快速檢驗費用以7000元居多數。陳時中表示,自費檢驗費用,依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其中非屬健保給付項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衡酌醫用者意見,參考醫院提供醫療設施水準、成本分析與市場行情等資料,依審查程序據以核定。陳時中指出,各國新冠自費核酸檢驗費用有所不同,依據駐外單位提供資料,美國自費檢驗費用約為美金250元(折合新台幣約7100元)以下;英國自費檢驗費用約為英鎊130至200元不等(折合新台幣約5000至7600元)。日本自費檢驗費用約為日幣25000至50000元不等(折合新台幣約7000至14000元),與我國自費檢驗收費相當。為使民眾便於掌握新冠肺炎自費檢驗資訊,指揮中心請各縣市衛生局提供相關資料,已公布全國各自費檢驗指定醫院相關收費資訊,方便民眾上網查閱。相關訊息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開放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武漢肺炎)申請規定項下,供民眾查詢。
-
2020-12-03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費率可能取中間值 部分負擔、海外停復保都可能改
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上周五加開臨時會討論明年費率,以「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衛生福利部。陳時中今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被問到此事,透露共有四費率、三配套、一時程,正在研議中,但細節不願多透露。四個費率是哪些?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說,目前考量的費率方案,除了健保會所提的兩案,確實還有兩案。是否落在4.97%到5.52%之間?商東福說,目前傾向在中間做選擇。至於三大配套,商東福說,之前都有討論過,有的配套與財源收入有關,有些與制度公平性有關,包括部分負擔、海外停復保等,都在考量範圍內。其中部分配套需要修法,就還需要一些時間,另外也有些不需修法,可以馬上開始規劃。至於一個時程,日前陳時中參加疾管署活動時曾說,最晚年底得有答案。商東福也說,新的健保費率在明年一月一日就要上路,12月必須要做決定。
-
2020-12-02 新聞.元氣新聞
陳時中透露健保正研議 四費率、三配套、一時程
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上周五加開臨時會討論明年健保費率但未達成共識,以「4.97%」及「5.47%至5.52%」兩案併陳衛生福利部,由部長陳時中在明年元旦前拍板。陳時中今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被問到此事,透露共有四費率、三配套、一時程,正在研議中。由於費率決定需經過行政院同意,所以除了社會大眾已知的上述兩案,陳時中也不願多談還有哪些費率和配套。陳時中開玩笑說,自己不是行政院院長,現在還有很多時間考慮,看看如何做才能符合大家的期待。陳時中表示,包括四種費率、三個配套、一個時程,有幾個考慮範圍,「大家拭目以待。」消費者想法、疫情必要、醫界想法,每個想法都有意義,都會衡量,並且綜合選出適切方案,但還是需要一些討論。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 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 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 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