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偏鄉醫療
的結果:共找到 239 筆 約 0.01秒自己的老人自己顧 社區醫療資源哪裡找?
台灣2020年人口首度負成長,65歲人口占比將在2025年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一般來說,長者進入長照階段前會先住院,出院後逐漸轉成慢性病才衍生出長照需求。為了讓長照2.0在地老化,近幾年政府...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過去我看到很多長輩都為了生活而屈就,但我真的不想要一個將就的人生,所以我很早就開始努力規劃我的人生。當然,很多事情並不可能立竿見影,還好有當時的一路堅持,現在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之前在《商業周...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營養不足有失智症風險在失智症檢查中,會測試病患的判斷力、短期記憶、計算、手做、圖形摹寫等。判斷力是有關時間地點的認知機能,例如「今年是哪一年」、「這裡是哪個縣」等。 短期記憶是請對方記住「櫻花」、「...
「感染科醫師少一個對台北醫院並沒差,但宜蘭卻是一個都沒有。」 盧進德打造有溫度醫院
「感染科醫師多一個、少一個,對台北醫院並沒差,但宜蘭卻是一個都沒有。」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盧進德在醫學系畢業後,選擇到宜蘭從醫,30年都在博愛醫院服務,他形容自己是土生土長「博愛人」,期許將博愛醫院打造...
3分院整併 新竹台大分院今揭牌
台大醫院新竹地區的3家分院,今年元旦起整合成為「新竹台大分院」,今天舉行經營理念說明暨揭牌儀式,整合後分別是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生醫醫院再下設竹北院區與竹東院區,3家醫院扮演分工角色,各具特色,期望...
健保將漲 醫改會批:健保署還欠人民這些承諾和交代
全民健康保險會本周五將討論明年健保費率,相關消息人士分析,費率極可能突破5%大關,付費者代表應可能接受漲到5.17%。據此試算,月薪4萬的勞工本人每月要繳622元,比現在多58元,如果再加兩個眷屬就...
醫奉獎30年 綻放300多道星光
第卅屆醫療奉獻獎昨天頒獎,今年眾多得獎者將一生奉獻偏鄉、弱勢族群。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這個獎項不是頒給醫術最高明、病人最多,或是錢賺最多的醫師,而是要表彰醫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立法院厚生會、聯合報...
醫奉30/呂若瑟神父掛心醫院設備舊 無法繼續長照服務
醫療奉獻獎走過30個年頭,見證台灣醫療成長的足跡。55年前即從義大利來台的呂若瑟神父是本次醫奉獎得獎者中唯一的外國人,他先後在澎湖、宜蘭建立照顧身障兒童機構,改善長照環境。可惜呂若瑟神父今天前往聖地...
接見醫療奉獻獎 總統感謝呂若瑟奉獻台灣逾半世紀
總統蔡英文今天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特別感謝奉獻台灣逾半世紀的義大利神父呂若瑟,她說「我們的感謝說也說不完」,今年在防疫過程中,台灣行有餘力,政府和民間都能捐贈口罩給呂若瑟的故鄉,回報呂神父長期對台灣...
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 蔡總統暖心提醒別忘了多陪伴家人
蔡英文總統下午接見第30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及家屬,她在致詞時表示,每一位得獎的醫療工作者,都是守護全國各地民眾、讓醫療照顧更加周全的推手。她並肯定醫護夥伴奉獻心力,讓台灣守住疫情,也感謝得獎人守護全...
醫奉30/屏東牙醫公會熱血醫療團 穿梭山林20多年為原住民、植物人護牙
屏東縣幅員遼闊,33個鄉鎮市包括離島琉球鄉,資源缺乏。許多鄉鎮沒有牙醫師,偏鄉居民有的「忍痛」放棄就醫。還好有一群熱血、肩負社會使命的牙醫師,22年前成立山地偏遠巡迴醫療團,14年前成立身障醫療團,...
公費醫師回響 醫界:服務年限非偏鄉唯一解方
本報昨天報導,衛福部規畫明年錄取公費醫師服務時間延長為十年,引發外界關注。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昨質疑其正當性,並呼籲政府正視偏鄉醫師人力不足的根本問題;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有廿年訓練公費...
醫奉30/病患看到他,心臟病好一半…林永哲86歲退而不休 支援離島19年
民國67年元月28日,學成歸國的高雄醫學院外科學教授林永哲,成功完成中南部首例肺動脈狹窄手術,開啟南台灣開心手術首例。投身醫界逾半世紀,迄今86歲仍退而不休,他追隨高醫創辦人杜聰明「終結無醫村」、「...
新制要求公費醫師服務十年 醫界砲聲隆隆轟衛福部
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明年將開始招生,衛福部規畫期服務時間將由現行六年延長為十年,相關醫學系感到錯愕。衛福部雖說明有配套措施,重點為保障醫師於醫學中心進修、具公職資格等,但許多公費醫師聞訊難掩不滿。...
公費醫師服務年限變10年 恐影響明年報考意願
偏鄉醫師不足,衛福部長期靠公費醫師到偏鄉填補缺口,但服務期滿的公費醫師,兩成回到北市,六成去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都會區,留在偏鄉的少之又少。今年第一期公費醫師即將受訓,未來須下鄉服務六年,但明年...
醫界憂心:無助偏鄉醫療留才
明年入學的醫學系公費生,服務時間將延長為十年,醫學系教授擔心考生因此不來報考;公費醫師提醒,偏鄉醫療體系缺乏目標和願景,光靠挹注人力無法解決,衛福部應該正視。剛結束公費服務的陳姓醫師說,衛福部若能保...
醫奉30/「寧當良醫非名醫」 耳鼻喉頭頸先驅余文儀駐守台東35年
台東執業35年的余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所醫師余文儀,因「切膚之愛」感召,加上岳父大人一句「來台東吧!」他毅然決然捨棄西部從醫的高薪和升官機會,民國75年來到資源匱乏的台東,迄今看診服務達140萬人次,可...
醫奉30/「只想著救人,從不思考害怕」山路因颱風阻斷 周玉英永遠衝出第一線
早年尖石鄉因交通不便,居民只能就近就醫,衛生所是唯一的醫療依靠。尤其是俗稱「後山」一帶的尖石山區,距離最近的竹東市區超過70公里、車程2小時以上的玉峰村衛生室,就是當地唯一的救命希望。護校「特別教育...
醫奉30/有三金為什麼沒有表揚醫生的獎項?堅持初心..送愛到天涯海角
30年前,看著金曲、金鐘、金馬頒獎典禮上星光璀璨,「為何苦苦耕耘的醫師沒有專屬的獎項?」一念之間種下一顆小種子。回首醫療奉獻獎30年來,得獎者動人事蹟不計其數,每一屆評選時刻都讓人糾結猶豫,巴不得讓...
醫奉30/醫奉獻推手張博雅:「阿多仔醫師」不問報酬、持續奉獻,政府不能讓他們只靠募款生活
醫療奉獻獎邁入第30個年頭,這個獎項起初要稱為「醫鐸獎」,但唸起來太難聽了,被我一口回絕。有一群無私奉獻的外籍神父、牧師、修士、修女,長年守護著台灣偏鄉離島,但政府從未對他們表達感謝。厚生會創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