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科別.泌尿腎臟
搜尋
住院
共找到
3967
筆 文章
-
-
2019-12-04 科別.感染科
染麻疹 趴趴走 3度就診未揪出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上周新增一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疑似到泰國旅遊感染,回國後被兩家診所認為是感冒,另一家區域醫院以為泌尿道感染,發病第八天才確診。由於患者在可傳染期間曾搭乘公車往返北市與新北市,接觸者高達四百八十人,在醫療院所的接觸者就有四百七十人,將監測至十二月十三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期國內沒有本土麻疹疫情,但東南亞有相關疫情,如果民眾出遊後出現發燒、出疹,應警覺可能是麻疹;醫療院所專業人員也應提高警覺。另外,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可提供有效預防,民眾到麻疹流行區,應評估接種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患者是北部卅多歲女性,上月七日至十六日與友人至泰國旅遊,返台後第五天因發燒、喉嚨痛及紅疹症狀至診所就醫,同行友人均無疑似症狀。羅一鈞說,雖然患者出現典型麻疹症狀,但研判國內並非麻疹流行期,醫師警覺性不高,個案就醫卻二度被認為是感冒,因症狀持續且呼吸喘,轉送區域醫院並住院,但一開始也被認為是泌尿道感染,直到廿九日轉院至醫學中心才確診。黃婉婷提醒,患者在上月十八日至廿日可傳染期間曾搭乘六四四公車、綠八公車及忠孝線公車,且曾在信義區越南小吃店用餐。曾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十八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盡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我國今年累計麻疹病例一三四例,五十四例為境外移入,以越南十八例、泰國十四例及菲律賓七例為多。近期泰國疫情持續,甚至出現死亡個案,大洋洲如東加王國、斐濟及薩摩亞等也爆發疫情,籲近期計畫前往當地的國人事先至旅遊門診評估、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
2019-12-03 科別.感染科
二階流感疫苗8日開打 北市聯醫5院區將加開診次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延後1個月且分批接種,流感高風險族群的65歲以上長者將在第二階段與6個月以上學齡前幼兒一起開打。北市衛生局表示,因應第二階段公費疫苗開打,北市聯合醫院5院區及附設院外門診部本月8日將加開診次,提供接種流感疫苗服務。65歲以上長者常因慢性疾病造成抵抗力下降,罹患流感後,容易引起嚴重併發症,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其住院與死亡的機率高於其他年齡族群;學齡前幼童因生活中頻繁近距離與成人接觸,加上幼童抵抗力弱,也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之一。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原本周日門診休診,但因應本月8日第二階段流感疫苗開打,忠孝院區、仁愛院區、陽明院區、和平院區及中興院區5院區及附設院外門診部將於8日上午加開診次。符合第二階段接種公費流感疫苗資格者,需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兒童需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到合約院所接種;6個月以上到國小入學前幼兒,指「出生年月日」計算月齡滿6個月以上到國小就學前的幼兒。相關資訊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或利用市民當家熱線1999洽詢。
-
2019-12-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編者按】這一星期我們將以三篇動人的文章介紹「非醫護專業人員照顧病人」的主題,一位失智症病人的先生如何努力幫忙她心愛的老伴「退化得慢一點」,一位由師生戀而結為夫妻的太太分享她如何全程照顧重病纏身的先生住院將近一年而後康復,以及一位參加「社區醫學訓練」的年輕醫師報導他所看到的居家照護員如何幫忙家屬照顧病人的記實。我的太太大約五年多前,在其他家人的建議下就醫,確診患有輕微的阿茲海默症。於是我找了很多的書來看,我先看了「still Alice(我想念我自己)」,希望能盡最大的努力,讓太太的病不要惡化得那麼快。因為我是最了解太太的人,所以想盡辦法,希望能讓她退化得慢一點。沒想到第二次去醫院接受「認知能力」的測驗時,測驗分數顯示太太有進步。雖然最近的測驗結果顯示有稍微退步,但我還是持續我認為對太太最好的生活方式。我不是要展現自己對太太有多好,而是希望這樣實際的經驗,也能給其他人參考;失智症需要花費很大的社會資源,若是別人看到我們的經驗而有所幫助,那我這樣的分享對社會國家也算有貢獻了。太太每天早上都不想起來,但我也不會直接強迫她起床。我都是六點多就自己先起來,把我的被子折好,太太還是蓋著她的被子,然後我把窗簾拉開讓光透進來,其實這樣發出聲音太太也就醒了。然後我還會放音樂,不能放太輕柔的,我喜歡放節奏輕快的曲子,然後太太就不得不起來了。太太喜歡按摩,最近早上我還會用按摩吸引她起床。我起來後就問太太想不想要按摩,雖然我沒有學過,但有被別人服務過,也就大概知道可以怎麼按肩頸,太太就會為了要被按摩而願意起床了。起床後我會為太太準備好熱水、毛巾、牙刷牙膏,然後在旁邊看著太太自己動手。洗完臉還要準備好化妝水、精華液、乳液,上面都有貼上標示一、二、三。我準備好了就讓她自己做,我不會直接為她服務,但是會在旁邊陪著、提醒她,不然她有時候會漏掉忘了做。洗漱完畢,我們喝了牛奶就手牽著手到附近的台大法商學院散步,從我們家走去走回大概就有三千多步。到了那裡就讓太太坐下休息,我自己去快走幾圈,然後一起做一些體操,再一起走回家。年輕的時候我不會甜言蜜語,我們都是比較含蓄的人。但是現在我每天都會對著太太說:「我好喜歡你,你好可愛。」我要讓她知道我是真的喜愛她。要讓太太有信心,相信我是真的愛她、為她好,她才願意接受我的勉強。如果沒有事情,她最喜歡的事就是坐著發呆。我們都快要九十歲了,我非常怕自己先走,太太不知道要怎麼辦。雖然女兒就住在我們樓上,但是我相信女兒可能連我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因為她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所以我希望太太能退化慢一點。醫師特別說,把藥給病人了不算數,要看病人吃下去了才算。之前太太的藥都會不知道為什麼就跑到褲子口袋裡了,等到洗衣服的時候才發現。有時候也會掉在地上。我們每天還會吃兒茶素與鈣,都要吃好幾顆。因為太太不喜歡喝水,所以我就會趁機要她一口水吞一顆,這樣就可以勉強她多喝幾口水。我知道她一定覺得我很煩,所以我要一直說愛她,她會看在不要讓我難過的份上,不好意思拒絕我。不然她不想走、不想動,我都必須勉強她。晚上盥洗的時候,我會把洗面乳擠在她手上,讓她非得自己洗臉;洗澡則是要她自己洗前面,我幫她洗後面。刷牙以後還要用漱口水。太太一定覺得我很麻煩,但是我就笑她說:「我這麼喜愛你,沒辦法,你要換也來不及了。」我還會盡量帶她參加公開活動,比方參加合唱團,出席扶輪社的活動,例如婚禮或旅遊。雖然我知道太太走路比較慢,我們去旅行可能會造成別人的困擾,但我還是堅持要她一起去。這幾年唯一一次出國沒有帶太太,是我帶同事去日本參訪,因為搭老舊的地鐵要上上下下很不方便,才沒有讓太太同行。不過六月的時候我們才從萊茵河二十幾天的旅行回來。平常我們還會一起玩跳棋,太太比我還厲害,我們還可以一起用日文作詩與短歌。我不在家,就會請人陪太太在家唱卡拉OK。雖然太太最近一次的測驗結果顯示稍稍退步,但我們身邊與她相處的人都反而覺得她進步了,所以我並沒有感到失望,反倒覺得家人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用心觀察可能比這不到一小時的測驗分數來得正確,所以我不會因為這分數的高低改變我的努力。希望我的繼續努力,能讓太太不明顯退化就是很棒的效果了!
-
2019-12-02 新聞.長期照護
找回吃的幸福感 營養師伴媽媽練吞嚥2年
協助長輩移除鼻胃管,對專業人員來說也不容易。資深營養師謝惠敏想讓媽媽吃一塊蛋糕,努力協助復健,眼看就要成功,媽媽卻再次嗆咳送醫,但她說,為讓媽媽找回吃的幸福感,會繼續嘗試,這次降低目標,「一盒布丁就好」。謝媽媽由移工照顧,三年前因吸入性肺炎送醫,第一次插上鼻胃管。當時醫護問:「媽媽怎麼這麼瘦?」謝惠敏才驚覺,雖然天天回家陪媽媽吃飯,也知道媽媽常嗆到,她卻輕忽嚴重性,更沒發現媽媽已經消瘦了十公斤。身為營養師的她,在媽媽出院後認真訓練媽媽由口進食,但媽媽進食量少,體重無法上升,不到半年又因病住院,又再插鼻胃管。雖然因此營養攝取足夠,體重養回至六十公斤,但謝惠敏說,媽媽會不由自主拔掉管,全家聚餐時對家人露出想吃的眼神,「讓我們相當不捨」。為了讓媽媽能吃一塊弟弟親手做的蛋糕,謝惠敏申請長照復能服務,讓語言治療師到宅訓練,而她姊姊也研讀相關書籍從旁協助。這次認真訓練兩年,媽媽終於能偶爾用嘴吃幾口奶酪點心。只是開心沒多久,又再發生吸入性肺炎。朋友勸謝惠敏放棄,但她認為「和家人吃飯是最幸福的事,若不努力就真的不能吃了」,只是兼顧安全和幸福感實屬不易,「我會再嘗試看看」。謝惠敏呼籲民眾掌握兩時機,一是察覺吞嚥困難盡早就醫,二是第一次插管後積極復健,別輕言放棄,才有機會找回吃的幸福感。
-
2019-12-01 科別.精神.身心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到了一個年紀,身體狀況百出。四、五年前摔倒造成顱內出血,住進加護病房;最近又不小心摔了一次,脊椎有三節輕微骨裂;牙痛好幾年都沒好好處理,一口氣被拔掉4顆,現在吃東西都要戴假牙,準備植牙……身體零件用了68年,平常又不注意不保養,壞掉很正常,我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面對就好。現在科技進步、醫藥發達,醫師幫忙解決後,就真的問題不大,即便早期被視為絕症的各種癌,現在多能以慢性病的方式與它共處。但精神疾病似乎就不一樣,總覺得它大概是一般人理解最少,整個治療的進展也比較緩慢的一種疾病。年輕時,我曾是精神醫療的小螺絲釘我當兵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創立不久的台北市立療養院上班,從1976年到1980年,一開始是在住院室,後來調到圖書室,我和太太就是在那裡認識的,當時她是那裡的護士。當時醫院的所在非常偏僻,讓人有一種精神病院就要離一般人越遠越好的感覺。創院的院長是葉英堃先生,他和陳珠璋先生、林憲先生都是台灣精神醫學的第一代專業醫者。精神疾病汙名盛行的年代,仍有群人為此奮戰。在那個對精神病充滿恐懼與排斥的年代,許多病患都被禁錮在空間狹窄、衛生條件也不好的私人精神病院裡,有的甚至還被鎖在家裡十幾年。葉英堃先生把市療打造成現代化、開放式的環境,所有醫護人員充滿熱誠,努力讓病患獲得更好的治療與照護,就像一個小家庭,是我人生中無論在學習或認知上都非常豐富的一段日子。從沒想過,有一天我自己也生病了。只是從沒想過的是,有一天自己也陷入憂鬱症的困境中,而幸運的是或許自己曾經有過那段工作經歷,所以某些記憶裡的認知讓自己有insight(病識感),所以知道自己無能為力的地方在哪裡,知道找醫師,不能讓自己再往下墜落。我跟朋友形容說,自己最不舒服的時候是整個人和腦袋都好像困在一個地下囚房,陰暗、潮濕、冰冷,掙脫不開,但因為工作關係,天天還得背著這樣的狀態去面對人、面對工作,於是更加孤單、疲憊、絕望,巴不得不用面對人、面對工作、睡不著卻又不想起來,不想面對新的一天,因為覺得每天都只不過是痛苦的重複,既然如此,生命又有什麼期待?什麼意義?當有一天發現自己真的再也無法承擔這樣的痛苦,極度負面的念頭不時閃現時,本能地就打電話向醫師朋友求救了。就因為待過市立療養院,所以認識好多專業醫師,記得有一次還有兩個醫師一起在咖啡廳幫我「會診」,討論該讓我吃什麼藥,以及我該如何改變工作和生活狀態。缺乏理解的善意,反成為壓垮人的稻草。不過最困擾的是,當你不經意地跟別人提起自己那種不舒服的狀態時,經常得到的反應是:像你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憂鬱啊?「你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吧?」「你要有正向思考啊!某師父曾經說XXXXXX……(然後寄來一堆某師父的書,三天兩頭打電話問我讀了沒有?)」「你要壯大起來啊!壯大就能克服一切!」這些或許善意的言語,其實對憂鬱症的患者來說,不但不是幫忙,反而會讓他們更煩躁、更絕望,甚至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一個傢伙自以為是地跟我嘮叨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我只好打斷他,跟他說:「我看過一本書,裡頭說憂鬱症的病因很多,其中有一項是『壓抑的憤怒』,你知道嗎?這一個多小時……我就是處於這種狀態!」幾年前,曾經是市療「同事」的陳永興醫師有一天忽然打電話給我,說「欽仔,你要不做一件事,我們找幾個病友和家屬和你一起,拍一個親身經歷的影片,做成DVD送人家,讓大家能多理解一點憂鬱症,可以嗎?」我說好啊,畢竟自己也是病友之一啊!沒想到DVD開始提供之後效果很好,後來好像又加印了好幾次,幾年來陸續接到很多人的來信,說很感謝我們的分享,而這些人最常提到的類似的話是:一直覺得自己無法被理解,找不到願意聆聽的人,常想一死了之,但看到DVD之後發現,原來吳念真也跟我一樣啊!他都願意、都敢去看醫師了,我幹嘛害怕?幹嘛覺得丟臉?瞭解精神疾病,是為了接住更多落下的人。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經常是行為和思考上都已經發出信號了,但旁人甚至連他自己,卻都不知道那就是警訊。而一旦狀況發生了,周遭的人不是驚慌失措、恐懼逃避,就是胡亂猜測病因甚至尋找「加害者」,而真正需要得到治療的病人卻反而被漠視、輕視甚至被孤立、被遺棄,身旁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陷入無助、混亂的生活狀態中。一切就從理解開始,但願能因為理解所以就可以不恐懼,不恐懼所以願意接近,願意接近就會有解決以及共存、共處的可能和方法。
-
2019-11-30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重病住院、媳掏錢救急 因此看清丈夫的真面目
有個朋友吐槽自己的前妻:『我們結婚之後,錢一直歸她管,雖然她有些強勢霸道,但整體來說沒有傷害過我,我也就沒跟她計較過什麼,每個月發了薪水都會交給她。可是,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對她失望透頂了。有一次發了薪水之後,正巧碰上我媽生病住院,因為急著要用錢,所以我就在沒來得及跟她打招呼的情況下,把薪水拿去給我媽治病用了。結果,等到她知道的時候,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憑什麼拿錢給你媽治病?你憑什麼不經過我允許就胡亂花錢?”我當時被她問懵了,腦子一時間短路了,一直在想“憑什麼”。而在這個過程中,她一直在用一種咄咄逼人的語氣指責我,最後我突然明白過來了,沒有憑什麼,人命關天的大事,就得及時用錢,我做不到在自己母親重病住院的時候不管不問,這種事,我完全沒必要跟她打招呼。之後她一直不依不饒,還逼著我躺在病床上的母親還錢,我直接跟她離婚了,這種女人,真的留不得,簡直可以說一點良心都沒有。』昨天有個讀者訴說的她的經歷,和上面那位朋友的經歷很相似,沒有良心的人不是她,而是她的前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中間發生的事。東林老師:我經歷過一件極為痛心的事,一直憋在心裡沒跟外人說過。今天聽到一個朋友跟我有同樣的經歷,再次勾起我的傷心事,我想跟您說說,您看不到也沒關係,我說出來或許會好受一點。我要說的人是我的前夫,一個很小氣的人,一個沒有良心的人,竟然自私到不管自己母親的死活。我們結婚之後,很快我就發現他對身邊人很小氣,跟朋友一起吃飯,從來不買單,總是以各種藉口說自己沒錢。我爸媽找他借錢的時候,他也說沒有,而且明確提醒我不許偷偷拿錢給我的娘家人。他給他的小氣編織了一個很好的說辭,“我們的錢,只屬於我們自己,別人為我們花錢可以,但是我們不為任何人花錢,對你我來說,其他人都是外人!”我當時沒想太多,覺得或許用他這樣的方式活著,應該也不錯。可是,很快我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我太高估他了。有一天他說他要加班,就我一個人在家。當我正準備去睡的時候,公公火急火燎打電話說婆婆重病住院了,說他手裡沒有錢,讓我拿錢去救急。我當時來不及多想,只知道面對的是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所以就急忙拿著錢去醫院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公公一開始聯繫的是我前夫,結果被他一句“我在加班”給拒絕了,所以公公才會打電話給我。我沒來得及詳細問那麼多,到了醫院就把錢給了公公,一邊等待婆婆做手術,一邊給我前夫發信息,讓他下班之後立馬來醫院。結果,他來是來了,可當他知道是我拿錢給了公公之後,勃然大怒,當場對我發火,“你憑什麼拿錢給我媽治病?你跟我打招呼了嗎?你經過我允許了嗎?我跟你說過的話你都忘了嗎?”我當時只知道他的話有問題,但一時間想不起來哪裡不對。一直到了回到家之後睡下了,我回想在醫院裡發生的事,才明白過來:這種事還需要考慮憑什麼嗎?重病住院的是他母親,是我的婆婆,難道我要見死不救嗎?但凡有點良知的子女,應該都會像我這麼做,而他,竟然因為我花錢給他母親治病而對我發脾氣,真的讓我太失望了。本身我以為第二天我不追究,就會煙消雲散了。可他倒好,連著罵了我三天。等到第四天的時候,我實在忍不了了,跟他離婚了。這樣一個連自己母親的死活都不想管的人,我能指望他什麼?如果我不離婚,恐怕有朝一日我生病了,就只能等死了。沒有常識和良知的人,還是早點離開他為好!上面兩個案例中提到的人,別說是兩個當事人,換做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無法忍受。家裡老人生病急需用錢,做子女的又不是跟父母之間有深仇大恨,第一時間拿錢治病,拿錢救人,這是良知和常理之中的事,連這種事都做不到的人,不配為人,不配為人子女,你跟他在一起能過出什麼好日子來!別說上面兩個當事人被問及“你憑什麼拿錢給你媽治病”“你憑什麼拿錢給我媽治病”會很懵逼,任何一個正常人,一個有良知的人,突然被問及這種問題都會懵逼,因為這是完全不該問的問題,根本就沒有“憑什麼”。對於其他人來說,如果你的另一半也是這種一點兒良知都沒有的人,甚至說是一點兒常識都沒有的人,你還是儘早跟他離婚的好,他們對自己的父母都那麼小氣,那麼狠心,對你肯定也好不到哪兒去。就像後面那個女人說的,如果你不離開他,有朝一日你處在生死關頭時,他見死不救,那你就只能等死了。本文轉載自東林夕亭公眾號
-
2019-11-29 科別.心臟血管
身體愈健康,反而猝死機率較高?醫師分析原因
藝人高以翔昨(27日)在大陸錄製節目昏倒後猝死,醫院宣布死因為「心源性猝死」,35歲的年輕生命驟逝,令許多人慨歎嘆萬千,而高以翔經紀公司老闆丘秀珠也相當錯愕表示,高以翔前陣子才剛做了體能檢查,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沒想到卻突然猝逝。事實上,我們可能都曾聽過身邊親人朋友同事等,平常身體都很健康,卻突然傳出猝死消息。當然猝死的原因很多種,而在心血管方面,開業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本就曾於節目《醫師好辣》指出,造成猝死的心臟病,大概有一半是沒有病史的。甘宗本回憶還在當住院醫師時,老師跟他說的,若一個健康的人他的心臟完全沒有缺血過,某天突然一條血管堵住了,三條血管堵一條,就像椅子三隻腳少一隻腳,一定要跌倒的!反觀那些老病號長期在堵塞,心導管做好幾次、支架放好幾支,他們已經習慣於缺血,甚至已經產生側支循環,這些側支循環反而較能讓他維持生命,這類病人反而猝死的機率不高。醫師進一步指出,這種情形如果發生過1次、2次後,確實耐受性會比較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蕭成儀昨日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二大類,一為心血管疾病、多重慢性疾病的患者,又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大宗;二為先天心律不整患者,這類患者常發病後才被察覺。而年輕型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多數都不曉得自己有心臟疾病,特別是先天性心律不整患者,幾乎都是曾經發病過才知道自己有心律不整情況。
-
2019-11-28 新聞.健康知識+
咳得頭暈無力停不下來?因你不懂正確的咳嗽方式
你知道嗎?咳嗽很辛苦,但如果你學會了正確的咳嗽方式,不適就會減輕很多。近期天氣變化大,呼吸疾病高發,各種咳嗽患者入院,這些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呼吸內科的治療師還會為其進行咳嗽評估,評估患者的咳嗽能力,對咳嗽無效的患者進行咳嗽指導,幫助其完成有效咳嗽。老人咳嗽患者多記者從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呼吸內科獲悉,近日該科收治了很多老年咳嗽患者,他們咳嗽時間長,很多患者因咳嗽導致頭暈、無力,看病時告訴醫生:“醫生,我肺都快咳出來了,但就是停不下來。”嚴重咳嗽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醫生會查找患者咳嗽的原因,進行藥物治療,同時,還會進行一個重要的測試,即呼吸峰流速值測試,根據這個測試評估患者的咳嗽能力,對患者進行咳嗽指導。正確完整咳嗽分四步南醫三院呼吸內科主任程遠雄介紹,呼吸峰流速值測試可將患者的咳嗽分為三個類型:測試值大於270L/min的患者意味著可以自主咳嗽,測試值在160~270L/min的患者可能需要做些治療,並且需醫生指導有效的咳嗽,測試值小於160L/min的患者需要被動咳嗽。咳嗽還需要指導?聽起來挺新鮮。程遠雄說,其實,完整的咳嗽共有4個步驟:第一步吸入足量氣體,第二步聲門關閉,第三步建立胸腔內和腹內的壓力,第四步打開聲門用力呼出氣體。為什麼有些患者咳嗽無效,跟其呼吸峰流速值大小有關係,也跟他們咳嗽時沒有完成這四個步驟有關係。無效咳嗽不能達到緩解身體不適的目的,所以患者只能不停咳嗽,形成惡性循環,咳嗽越來越嚴重,不適也在增加。被動咳嗽需借助機器程遠雄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咳嗽患者有些能自己咳出痰,有些不能,如果痰液在肺內比較深的部位時是不容易咳出來的,對於不能咳出痰的患者,醫生會採取霧化治療、震動排痰以及哈氣訓練幫助排痰。
-
2019-11-28 性愛.性病防治
個管師 愛滋感染者的親密戰友
「我的個管師不是隨便敷衍,是真的關心我們。」世界愛滋日前夕,感染愛滋十年的小薇(化名)透過錄音分享心路歷程,提到如何克服染愛滋的低潮,除了家人溫暖接納外,個案管理師的貼心陪伴也是重要關鍵。在愛滋治療中,除了醫師,愛滋個管師可說是感染者最親密的戰友。從確診開始,個管師就肩負患者用藥狀況的追蹤,還要支援大小生活瑣事,並且陪伴他們。林媚慧是個管師,經常陪伴愛滋感染者與親友。當感染者確診,個管師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獲取信任。林媚慧表示,她總要使出十八般武藝,但最重要的是讓感染者知道,她會一直與他們在一起。她分享,許多感染者遇到的難關是要不要向家人或另一半坦白。林媚慧總是先和感染者沙盤推演,告知可能發生的情形。像是有些感染者被家人知道,在滂沱大雨中被趕出門,至今十年從未踏入家門;也有感染者告知另一半後被反咬一口,對簿公堂,「八點檔這麼煽情,但這裡常常上演」,林媚慧這麼說。「身為個管師除了傾聽外,更重要是了解感染者需求,與醫師一起協助感染者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林媚慧說,早期愛滋藥物副作用大,有些感染者甚至工作時無預警腹瀉,拉在褲子上,因此放棄治療;也有患者為了不讓家人發現染愛滋,堅持不住院,只回來一兩次拿藥就走。之後再得知患者消息,已是離世,因此她要求病人不要離開個管師太遠。個管師扶持感染者走過治療,尤其是初期治療,給予感染者心理支持和衛教協助。林媚慧說,自己就像「囉唆的媽媽」,但希望能夠解除感染者疑惑,讓感染者活得更好。
-
2019-11-28 科別.百病漫談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現年69歲張先生,身體狀況一向很好,退休後仍天天下田照顧果園,沒想到日前開始覺得活動時越來越容易喘,雙腳也越來越腫,檢查確診為心臟衰竭;住院後接受心導管治療隔天,復健部主治醫師就到床邊評估,建議開始進行心肺復健運動,但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認為一活動就會喘,是要怎麼做運動?都心臟衰竭了,不是應該好好休息?運動會不會有危險?目前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心臟衰竭病人也需長期接受藥物及飲食控制,除了定期回心臟科追蹤吃藥控制之外,進行心肺復健也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經研究顯示:進行規律運動後能提升氧氣在體內的利用率,進而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讓病人「很有感」。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心肺運動能降低死亡率與住院率、提升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且一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一併控制。那麼該如何進行有效且安全的運動?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龔聖淳指出,完整的心臟衰竭治療計畫須包含心臟科醫師的藥方及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兩者缺一不可;開立運動處方就如同開藥方,會依每個人狀況不同做調整。何時適合開始心肺復健?其實在住院期間,甚至在加護病房內,只要經復健科醫師評估後,就可以開始。心肺復健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急性住院期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床上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站、以至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病人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同時衛教病人及家屬運動的好處,以及回家後如何安全進行運動。第二階段:亞急性門診復健+居家活動期延續第一階段運動,依個人狀況從低強度運動漸增為中強度,由於此時身體狀況尚未很穩定,至門診復健可依心肺運動測試評估運動風險、並在運動時同步監測心臟狀況;治療師也會繼續衛教安全居家運動方式、並給予心理支持。此階段目標是順利讓病人回歸職場、勝任多數日常生活活動、甚至休閒娛樂,同時培養運動習慣。第三階段:居家維持期目標為繼續維持體能,並養成每周運動至少三次之良好習慣。龔聖淳再次強調,心肺復健已被證實為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不僅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更能降低心衰病人的憂鬱、焦慮,可說是同時提升生理及心理狀態的特效藥。延伸閱讀: 胸痛是心臟出問題? 先看看是不是這7種原因引起的 心臟最怕溫差大! 養成5習慣防心血管遭偷襲
-
2019-11-27 性愛.性病防治
影/愛滋感染者的親密戰友 個案管理師助克服低潮
「感染愛滋後感受最深是我的個管師,不是隨隨便便敷衍,是真的在關心我們。」世界愛滋日前夕,感染愛滋十年的小薇(化名)透過錄音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提到如何克服感染愛滋的低潮,除了家人溫暖接納外,個案管理師的貼心陪伴也是重要的關鍵。在愛滋治療中,除了醫師之外,愛滋個管師可說是感染者「最親密的戰友」。從確診開始,個管師就開始患者肩負用藥狀況的追蹤,還要支援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並且陪伴他們。林媚慧因為個管師身份,經常要陪伴愛滋感染者與其親友。當感染者一確診,個管師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們信任,林媚慧表示,她總是要使出十八般武藝,但最重要的是讓感染者知道,她會一直與他們在一起。她便分享,許多感染者遇到的難關便是要不要向家人或是另一半坦白。但林媚慧總是先和感染者一起沙盤推演,推演告知之後可能發生的所有情形。像是有些感染者被家人知道,在滂沱大雨中被趕出家門,至今十年從未踏入家門一步;也有感染者告知另一半後被反咬一口,對簿公堂,「八點檔這麼煽情,但這裡常常上演」,林媚慧這麼說。「身為個管師除了傾聽心聲外,更重要是了解感染者的需求,與醫師一起協助感染者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林媚慧說,早期愛滋藥物副作用極大,有些感染者甚至工作時會無預警腹瀉,拉在褲子上,因此放棄治療;也有患者為了不讓家人發現自己感染愛滋,堅持不住院,中間只回來一兩次拿了藥就走,之後再得知消息已經離開人世,因此她都要求病人不要離開個管師太遠。個管師是扶持感染者走過治療,尤其是初期治療的重要角色,給予感染者心理支持和衛教協助。林媚慧說,自己的角色就像「囉唆的媽媽」,但希望能夠解除感染者的疑惑,讓每個感染者都活得更好。
-
2019-11-27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真的安全嗎?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懶人包
美國一名18歲少年亞當(Adam Hergenreder),抽食電子菸一年多後出現肺部損害如同70歲老人一般........亞當住院與死神拔河時,選擇站出來以自身例子來警告還在使用電子菸的所有人:遠離電子菸!!截至2019/11/20,美國已經出現2290例電子菸肺病病人,造成47位死亡出現!而美國的政府健康組織與各大醫學會、無一不把電子菸列為頭號敵人去面對!隨著電子煙肺病案例持續增加,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也正式將電子菸所造成的相關肺病命名為「EVALI (e-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或許你覺得這是美國的事,不甘我們台灣的事情...轉頭繼續打開電視關心八卦腥聞。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電子菸(煙)已經大量流入市面進入校園了!!(編輯推薦:嘉市女國中生抽電子菸被抓 哭求別告訴家長)據估計,國健署曾指出,台灣雖未開放電子菸,卻多達3.8萬名國、高中生使用電子菸,使用率已超越成人,國健署引用的美國「全國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也發現高中生使用電子菸的盛行率8年來成長7.4倍,顯然已是普遍青少年問題。使用電子菸(煙)好像很潮,但是你知道電子菸可能造成的傷害嗎?美國大量出現因電子菸產生嚴重肺炎,甚至因使用電子菸而死亡的個案結算到11/20在美國已經出現2290例的電子菸肺病案例,與47起的死亡案例出現!!使用電子菸所造成的肺病患者,電腦斷層出現多發瀰漫性的肺病變,以多種複雜的表現去呈現!而生病患者與死亡患者的病理切片下表現的是,急性肺損傷、出現發炎與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理表現,瀰漫性肺泡傷害與肺水腫。表現類似吸入化學物質所導致的燒灼傷害!讓蘇醫師一張圖告訴你電子菸可能造成的健康與社會危害:美國因電子菸受害的病案快速增加!(September 20, 2019, at NEJM.org.)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9月即宣布考慮禁止調味電子菸,「我們強烈關注電子菸,這十分危險,小孩死亡,人們死亡,我們將制定一些非常強大的規範。」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說,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會討論出相關規定,把所有未經授權,且非菸草風味的電子菸從市面上撤下。 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也在推特上呼籲大家竭盡所能阻止電子菸讓大量的年輕世代尼古丁成癮。蘇醫師自己的氣喘患者,長期三年只吸電子菸(沒有使用傳統香菸),一經檢查發現過敏指數IgE高到破表!高達「1250」!過敏指數變成一般人四五十倍!電子菸自2003年在中國發明問世之後,目前在全世界開始大量被使用,尤其在青少年之間流行使用,據統計發現過去幾年來美國的青少年電子菸的使用成長了十倍!電子菸行銷策略非常成功,主打新潮、酷炫、且有多種口味可以選擇,並且宣稱能幫助戒菸,取代傳統香菸的使用,且沒有傳統香菸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但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電子菸比較健康,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是真的嗎?傳統香菸因為使用燃燒菸草,產生焦油甲醛等等7千多種的化學物質,有高度的致癌性且會造成心肺等等疾病產生,電子菸不須燃燒使用加熱霧化香精,看起來似乎比較健康.......?但是目前研究發現電子菸的霧化煙霧中,仍然含有破壞DNA的放射物質,且長期使用電子菸的人也發現會有比較高的比率產生呼吸道疾病!在美國已經發現幾百例使用電子菸後產生的不明發燒與肺炎症狀,甚至產生因使用電子菸而死亡的個案。蘇醫師在此強烈建議,如果你有使用電子菸,身體不適而就醫時,請主動跟醫師提及自己有使用電子菸,避免延誤病情!電子菸據說能幫助戒菸,可以減少菸害,是真的嗎?目前研究顯示,原本有抽菸習慣的人,改使用電子菸真的能減少香菸的實用,而增加戒菸成功率!但是也發現、抽電子菸戒菸的人,有更高的機會會回頭抽傳統香菸,甚至變成傳統香菸與電子菸合併使用!研究更發現,許多使用電子菸的人,雖然原本不抽傳統菸,但是使用電子菸後也有更高的意願去嘗試使用香菸!從以上的證據可以知道,使用電子菸不僅不能減少菸害,還可能增加菸害!!(電子煙+傳統香菸一起使用!)美國目前已經發現到電子菸所造成的重大危害!開始立法管制電子菸甚至有部分州開始禁止電子菸的使用。但是目前的台灣對電子菸的規範較少,這幾年已經可以見到許多青少年開始使用電子菸。電子菸打著好玩新奇的口號且包著無害的糖衣,經由同儕之間的學習效應,已經進入校園影響高中國中甚至國小的學生!蘇醫師對於電子菸有幾點建議:1. 國家社會須正視電子菸將造成的危害,盡速訂立規定與管理方法,才能減少未成年人取得與使用電子菸!2. 電子菸對於傳統香菸老菸槍,可能有幫助戒菸的好處,但是如果是使用在戒菸方面,應該參考醫師的專業建議甚至處方使用。3. 使用電子菸後若有出現身體不適發燒...等等狀況,請盡早到醫院就醫(可找胸腔科或內科、家醫科..等等醫師),並且請第一時間告知醫師,自己有使用電子菸,並免延誤到自己的病情!(美國已有電子菸死亡案例)國民健康署-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加熱式菸品30問-2018-12-22Q1.維他命棒、果汁棒長得又炫又不像菸,不會像抽菸那樣傷身吧?內含有致癌等危害物質Q2.電子煙只是水蒸氣,所以應該沒有二手煙的問題?有二手煙危害且不易飄散Q3.電子煙會自燃或爆炸都是個案,沒那麼嚴重啦!國外已有多起重傷或致死案例Q4.店家說電子煙油都是合法添加物,對人體沒有危害,是真的嗎?光是尼古丁就很容易過量使用Q5.聽店家說電子煙是可以幫助戒菸,這是真的嗎?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煙是安全且可幫助戒菸」Q6.電子霧化器、加熱式菸品、E-Juice、維他命棒…名稱好炫,是不是跟電子煙不同?新興菸品種類多‧一樣會危害健康Q7.抽電子煙、加熱式菸品比紙菸安全又不會成癮,安啦!同樣含有尼古丁,會讓人成癮Q8.青少年本來就不該吸菸,跟開放電子煙沒關係?易放難收,開放國家的青少年有濫用趨勢Q9.市面上電子煙好像越來越多種類,政府會管嗎?正研擬納入菸害防制法嚴格管理Q10.只要不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就不會有危害了對嗎?仍會造成呼吸道等健康傷害Q11. 不抽紙菸改吸電子煙、加熱式菸品,比較不會影響家中小朋友健康是嗎!? 仍有二手煙,且會影響孩童發育Q12. 店家常說很多國家已經開放賣電子煙,臺灣沒有跟上腳步,是這樣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對電子煙應「從嚴管制」Q13. 我怎麼了解家中小孩是否抽電子煙?電子煙產品造型多變化不易察覺,但都有吸食口可分辨Q14. 電子煙油產品外觀酷炫,這樣沒有問題嗎?電子煙油應遠離兒童放置,避免誤食危害Q15. 我想要知道更多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知識內容,可以到哪裡看到更多資訊呢?可前往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Q16.吸電子煙會導致癌症嗎?成分中的甲醛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Q17.為什麼抽電子煙會覺得口乾舌燥?煙液(油)含有高吸水的甘油及丙二醇,而且還會傷肝、腎Q18.有人說抽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可幫忙提振精神及舒壓,這樣健康嗎?這是尼古丁在刺激神經,小心成癮Q19.別人說抽電子煙有可能會影響男性的生殖能力,這是真的嗎?內含菸草生物鹼和加味劑存有風險Q20.電子煙液(油)常標榜成分為食品添加物,所以應該不會危害身體吧?透過吸入會刺激呼吸道及引發過敏Q21.電子煙和加熱式菸品是一樣的產品嗎?雖然原理及構造不同,但一樣都會危害健康Q22.有人說加熱式菸品是新產品,所以和其它菸品相比較為健康,是這樣嗎?仍含尼古丁及多項有害物質Q23.目前世界各國對於加熱式菸品的管制方式分別是如何呢?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應有法規限制Q24.紙菸、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到底哪個健康傷害比較少呢?顧健康不該打折扣,戒菸最正確Q25.旅客可以攜帶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入境嗎?不可以,這都是不合法的Q26.邊開車(騎車)邊抽電子煙有違規嗎?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規定,可處600元罰鍰Q27.在禁菸的公共場所抽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品,這是可以的嗎?擬納入菸害防制法,未來視同吸菸管理Q28.網路傳言說電子煙、加熱式菸品沒有二手、三手煙問題,這是真的嗎?都有二手煙、三手煙危害Q29.電子煙對大腦會造成危害嗎?會,尤其會傷害到青少年關注及學習能力,且更容易對其他毒品成癮Q30.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到底該不該加強管制呢?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加強管制已是民意共識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19-11-27 橘世代.健康橘
事倍功半的3種錯誤排毒觀念
資訊爆炸時代,排毒方法彷彿沒有標準答案,從古老的祖傳秘方到似是而非的偽科學理論。不管標榜的效果有多神奇,若不經過驗證就照單全收,不僅浪費時間、精力,盲目追求看不到實際效果,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的網路專欄「健康營家」,最新主題「小心這些荒謬的排毒理論」中,邀請芒果社企營養中心執行長、營養師林雅恩介紹錯誤的排毒觀念,快跟營養師一起檢查,坊間流的排毒方法到底對不對。Q:血糖平衡才能排毒?A: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說法。最自然的排毒,就是讓身體原有的生理系統做該做的事,如腸胃道排泄、泌尿、排汗等。事實上,排毒器官和血糖調節關聯,並非那麼直接。換句話說,人體不會因血糖高低起伏就不流汗、不排泄。所以「一定要在,血糖平衡狀況,肝臟才有能力排毒」說法,是沒有科學基礎,肝臟是很活躍的器官,掌管很多生理代謝功能,不會1次只做1件事,參與血糖調節同時,也還是會進行解毒程序,所以血糖有沒有平衡,與肝臟是否有能力解毒是兩回事。Q:肝臟排毒過程,需要很多氨基酸,要多吃蛋白質的食物,如大骨湯、蛋白粉等,才能幫助肝臟排毒?A:對肝臟而言,最常見的毒素是藥物及人體不需要的化學物質,如酒精、咖啡因等。肝臟解毒須經2兩步驟,首先將毒素分解,就像丟垃圾前要先分類;再者是將這些分解的代謝物和其他化合物接合,身體才知道要將打包好的垃圾查出去丟掉。肝臟就像大工廠,同時好幾條生產線運作,這些生產線都需要不同原料、加速器和包裝材料。也就是各式營養素參與,除氨基酸,還有維生素B群、葉酸、錳、鋅、膽鹼等。這些營養素並非單從蛋白質食物取來,必須搭配足夠蔬果、全穀類等多樣食物,若不是在處於缺乏營養素的狀況下,貿然大量補充蛋白質也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多餘的負擔,排毒不成反而增加肝臟的工作量。Q:有人說,排毒過程會上好幾次廁所,軟便、腹瀉是正常排毒過程?A:規律排便習慣是天生人體排毒中重要一環,如身體沒這樣的好習慣,應找營養師檢視目飲食、生活、運動,慢慢調整腸胃蠕動狀況,才是正確排毒清宿便觀念。坊間很多標榜清宿便的產品,要小心是否有輕瀉劑成份,長期使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失去原有蠕動規律。另外,如是標榜富含纖維的產品,也要看清楚是可溶性還是非可溶性纖維,並搭配足夠水分攝取,才不會一堆難消化的纖維進入,反而造成腸胃道的負擔,常有營養師遇到住院患者,都是使用太多纖維質,卻沒有攝取足夠水分,造成腸阻塞危機。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7 該看哪科.兒科
未出現口足手症、以為小感冒…3歲童腸病毒亡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但上周仍新增四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一例死亡。死亡患者為南部三歲男童,一開始只是發燒、流鼻水,家人、同學都無腸病毒病例,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症狀惡化,住院三天後出現腦炎症狀,才驚覺是感染腸病毒,發病後20天仍不幸喪命。這是今年第二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孩童,皆是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不治。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未出現口足手症等腸病毒典型症狀,反而類似感冒,即使多次就醫也難以確診,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直到出現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才確診感染腸病毒,陸續出現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雖經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林詠青指出,該男童身邊無腸病毒確診個案,研判是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到底該如何避免孩子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進而造成重症、死亡風險?林詠青建議,腸病毒流行期可每周以10公升的清水加100c.c.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殺光腸病毒;另我國全年均有感染腸病毒個案,建議家長返家就應換衣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其他三例重症個案中,17歲個案與今年六月公布的17歲個案同為今年年紀最大病例。患者與北部13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因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北部九個月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今年累計已經有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兩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的49例為多,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7945人次,就診人次連續兩周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全國腸病毒疫情雖脫離流行期,但宜花及雙北地區疫情偏高,提醒師長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推薦 平地的、高山的就是有差!好吃高麗菜這樣挑 洗手台陳年黃垢難除?不用買清潔劑,一個生活用品就搞定
-
2019-11-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分享老人醫療照顧的經驗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我們非常高興有三位醫學專家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是許多醫學生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在自己步入老年的養生心得,一位是對老人醫療頗有心得的資深家醫科醫師提出的幾點老人尤其需要注意的醫療常識與生活態度,一位是長年在美國行醫的台灣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十幾年來在西雅圖為銀髮族成立的社區健康活動團體。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更多的台灣老人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期待可以有更多的讀者願意在「醫病平台」分享這方面的心得。一、 前言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統計,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是80.4歲。男性77.3歲,女性83.7歲。由於台灣人口的壽命延長,慢性病也隨之增加,難免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治療,同時年紀大了,各個器官也退化,因此醫生的處方和病人的服藥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宜注意長期服用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例如:傷到胃、肝臟或是腎臟等。話說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病,但如果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加上良好的醫療照顧,老人家還是可以享受平順快樂的生活。在此分享個人在基層醫療照顧老人家一些經驗。二、老人家不要吃太多藥——注意長期服用藥物之副作用病情摘要:病人,女性,九十幾歲。初診時,由家人陪伴來看診。來時一直吐口水,約隔半分鐘就吐一次。之前不曾看過這樣的症狀,覺得很奇怪。進一步問診和檢查後發現,原因是吃了很多藥。這位阿嬤,被診斷有腎臟病、胃炎、心臟衰竭和便秘。除了吃醫生開的藥之外,她的家人很孝順,買許多營養食品給阿嬤吃,例如:克補、鈣片、維骨力、卵磷脂等。進一步X光檢查肺部無異樣;超音波檢查肝膽系統也沒問題,最後診斷是「藥物引起的胃炎」。 治療上,吩咐她營養食品和會傷胃的藥都先停下來,並加開腸胃藥給她。吐唾液的症狀就有明顯改善。阿嬤的小便發現有尿蛋白,加上抽血檢查後發現腎功能指數BUN(尿素氮)和Creatinine (肌酸酐)偏高,表示腎功能不好,可能藥物服用太多,傷到腎臟了。敘述醫學:現在因為醫學進步,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但身體器官因為退化容易出毛病。像這位病人就是腸胃、腎臟、心臟不好,吃了很多藥物和營養食品,因為長期服用而傷到胃腸和腎臟。建議患者除了醫生開的藥之外,營養品不要吃太多,應注意藥物副作用是否會傷到胃、肝臟和腎臟。三、述說Aspirin和Metformin的故事病情摘要:病人七十幾歲的男性,因為腹脹不舒服到一家大醫院看病且住院,治療一個多月症狀沒有改善,因為吃不下、體重下降了四公斤,病人及家屬開始慌了, 醫師甚至告知可能有生命的危險,經友人介紹到門診就醫。除了例行了解病史外,透過雲端去看病人用藥的情形,發現病人 一共服用九種藥物。檢視九種藥物,其中有兩種藥物Aspirin及Metformin,會引起病人腸胃不適,就將這兩種藥物停掉。結果經過兩次門診治療,病人腹脹不舒服的情形明顯改善。診斷 : 病人腹脹不舒服,其原因是藥物Aspirin及Metformin所引起的副作用。敘事醫學:老人家腸胃有問題要先看用藥情形,現在透過健保卡雲端就可查出病人的用藥情形。門診時,年長者腸胃不舒服,時常發現是服用這兩種藥物Aspirin(俗稱伯基Bokey)及Metformin副作用所引起的。Metformin是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而病人有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醫生常會開立Aspirin來預防血栓。這位老阿伯兩種藥都有服用,所以容易引起腹脹腸胃不適,只要找出原因把藥換了就好了。反之,沒有停藥或換藥,即使開最好的胃腸藥,也沒辦法解決病人的腸胃問題。四、 雖有慢性病但仍可過健康快樂的晚年病情摘要:患者六十多歲女性,從2005年開始陸續來就醫,至今2019年已經十四年了。主要的疾病為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起初,病人會喘、喘到晚上睡不著,腳也有水腫,照胸部X光檢查和心電圖,發現病人心臟擴大,過去有高血壓的病史,診斷為高血壓性心臟病,併發心臟衰竭。 給予強心和利尿劑治療,心臟衰竭的現象即漸漸改善,心臟也恢復正常大小。病人有輕度糖尿病,靠口服降血糖藥即可控制,最近一次抽血,空腹血糖是105mg/dl,糖化血色素6.5%,沒有視網膜、腎臟、末稍神經病變等併發症。病人定時回診,診所給予持續的追蹤及治療。病人本身生活規律、固定運動、工作不會太累、睡眠充足,病情控制相當穩定。敘事醫學:台灣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以及健保制度的實施,國民的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隨著年歲增長,身體老化,慢性病也隨之浮現,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弱和高血脂症等等。這位病人從2005年開始,即因慢性病的症狀接受治療。雖然有慢性病,但在生活上依然過著健康快樂有品質的生活,偶爾也可以和家人出去旅遊。這個例子可以給上了年紀的人做參考。心裡要瞭解,年齡的增長隨之而來的身體退化是很自然的,已經是中古車,甚至是老爺車了,身體上難免多少會有毛病。要緊的是,應注意生活起居、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要太勞累、睡眠足夠、和醫師保持連繫、按時服藥。如此老年家仍然可以享受平順快樂的晚年。( 取材自 拙著「敘述醫學」,第2版,2017 )
-
2019-11-27 科別.耳鼻喉
聽力受損女童手術後第一次聽到聲音 當場激動大哭
台中林姓婦人因2歲女兒在出生3個月確診為聽力受損,戴了助聽器也起不了作用,直到今年9月接受微創手術,裝戴電子耳才改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醫師溫惟昇說,女童術後第一次啟動電子耳,突然聽到外界聲音,先是一愣,後來激動的大哭,2個月過去,女童已經會開口喊媽媽,讓女童的父母感動不已。林姓婦人表示,女兒三個月大確診為左右耳分別是中度、極重度聽損,當她聽到醫生宣布女兒失聰時,她十分愧疚,但為了寶貝女兒,她調整心態,為女兒聽力找解方。女兒原本不會發出任何有意義的聲音,戴上電子耳後,兩個月不到已經會叫爸爸,媽媽,抱抱等簡單字詞。溫惟昇表示,國內每年20萬名新生兒,約有600名嬰幼兒患有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甚至更嚴重,這名女童為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就算使用助聽器仍然聽不到,為了避免錯失聽覺與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因此建議女童的父母等孩子滿一歲後,即可準備接受手術。溫惟昇指出,今年9月,紫妤接受微創手術方式雙耳植入電子耳,較傳統10到20公分大傷口,縮小到3公分以內,住院時間由一周縮短到一半,電子耳啟用時間也從過去的一個月提前為術後1到2天。
-
2019-11-26 新聞.健康知識+
加重病情?研究顯示心臟病患者獨自住院的死亡率高
孤獨且缺乏社交的人生,除了對心理健康不利之外,也會連帶影響身體健康及導致死亡。新的研究發現,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1個人孤單的住院,死亡機率會比仍保持社交的人更高,研究刊登在《心臟雜誌》(Heart)。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首席研究員Anne Vinggaard Christensen表示,他與研究團隊一共蒐集了13,400名心臟病患者於2013至2014年間出院後的數據。並針對其身、心理健康、生活品質及焦慮或憂鬱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人員從中發現,與不覺孤獨的人相比,感到孤獨的人產生焦慮沮喪感的可能性高出3倍,相較之下,生活品質也比較低。同時發現,1年之後,女人因為寂寞的死亡機率多出3倍,而男人則是2倍。研究人員指出,孤獨與健康狀況的關聯很複雜,沒有社交生活可能會帶來許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抽更多的菸、沒有運動習慣、沒有按時服藥等。Anne Vinggaard Christensen說明,保持社交有助驅使人們健康的生活,同時也可以緩解壓力。此外,孤獨的人體內荷爾蒙濃度較高,免疫力較低。孤獨感的影響不僅限於心臟病患者,對一般人同樣有害健康。★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1-26 該看哪科.兒科
台南市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下午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個案為南區三歲男童,10月底發病,雖然經過搶救,仍在10號不治。衛生局表示,這個病例是台南市第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診個案,全國累計63例重症確診個案,腸病毒71型達49例(含2例死亡個案)。個案10月底晚間開始發燒,無出現明顯手足口症、皰疹性咽峽炎,症狀以流鼻水、鼻塞、扁桃腺發炎等感冒症狀為主,11月初仍高燒不退,病童開始出現腹痛、嘔吐、食慾及精神不振等急性腸胃炎症狀,至診所就醫仍無法改善症狀,轉送至本市醫學中心住院觀察時,病童開始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突心肺衰竭等休克症狀,經急救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個案經搶救10日仍因病況無法改善宣告不治,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起腦幹腦炎。衛生局及南區衛生所於11月04日通報當日,已督導個案就讀之幼兒園環境消毒與人員健康監測等防疫措施,目前該園並無學童出現腸病毒症狀。腸病毒71型易感染幼兒童引起神經併發症,包括預後良好的無菌性腦膜炎、出現肢體無力麻痺的腦脊髓炎、以及易出現心肺衰竭、造成幼兒童死亡的腦幹腦炎,家長應注意腸病毒流行期間,「3歲以下孩童」,「發燒達到39度以上」,並且「超過3天」,幼兒童一旦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醫治療,本市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責任醫院共有5家(成大醫院、永康奇美醫院、郭綜合醫院、臺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以便掌握治療契機。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手部衛生為預防腸病毒感染首要預防方法,幼兒童「吃飯前、抱小孩前、回家後、如廁後以及遊戲後」應執行手部衛生,尤其使用球池、溜滑梯、搖搖馬等兒童遊樂設施後,家長應注意幼兒童是否徹底清洗雙手,洗手時應優先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搓洗雙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縫及手腕最少要洗20秒,確實做到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另外,居家一般環境清潔消毒可用「500ppm漂白水」進行消毒,泡製方法為:100c.c.市售5%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後混和均勻,時常清洗消毒幼兒童常接觸的物品、玩具、教具、桌椅、樓梯扶手等,擦拭消毒的接觸時間應超過 10 分鐘,之後可再以清水擦拭,以降低異味;家中孩童如有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請假在家休養至少7天,請勿出入公共場所或安親班。相關資訊請上衛生局資訊網瀏覽(https://health.tainan.gov.tw)。
-
2019-11-2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71型再奪命 發燒、流鼻水至惡化腦炎才確診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我國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但上周仍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一例死亡。該個案只是發燒、流鼻水,家人、同學都沒有腸病毒病人,原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症狀惡化,住院三天後出現腦炎症狀,才驚覺是感染腸病毒,發病後20天不幸喪命。這也是今年第二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孩童,同樣都是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不治。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家住南部的3歲男童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未出現口足手症等腸病毒典型症狀,反而類似感冒,多次就醫也難以確診,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直到出現腦炎才發現是腸病毒,並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在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林詠青坦言,該男童身邊也無腸病毒確診個案,真的非常難將感冒症狀與腸病毒聯想在一起,研判是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要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林詠青建議,腸病毒流行期可每周以10公升的清水加100c.c.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殺光腸病毒。另我國全年均有感染腸病毒個案,建議家長返家就應換衣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其他三例重症個案中,17歲個案與今年6月公布的17歲個案都是今年年紀最大病例,與北部13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因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北部9個月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今年累計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2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的49例為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7945人次,近期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下降且連續2周低於10500人次的流行閾值。近四周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但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全國腸病毒疫情雖脫離流行期,但宜花及雙北地區疫情偏高,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
2019-11-2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增四例 台南三歲男童染71型死亡
腸病毒疫情雖下降,但本周出現合併重症死亡病例,民眾勿掉以輕心。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本周新增四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從九個月大至17歲青少年都有,其中家住台南的三歲男童,於10月24日出現發燒、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中間更住進加護病房,但仍因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而不幸死亡。此也為今年第二例腸病毒併重症死亡病例。由於除本周兩例外,日前也有青少年染腸病毒併重症,可見非幼兒專利。疾管署今表示,腸病毒除幼兒外,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仍有感染可能,只是大多症狀較輕微,與感冒不易區分;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並特別留意五歲以下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抽躍等症狀,務必立即送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1月17日至23日國內腸病毒急門診就診計7945人次,較上周9971人次減少兩成,且已連續兩周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脫離腸病毒流行期,不過宜花等地區仍須再觀察;而遺憾的是,本周仍出現四例腸病毒併重症病例,且有一例因71型死亡,而今年以71型較為流行,民眾不可忽視。羅一鈞說,四例重症病例分別為新竹九個月大男嬰,新北市13歲與17歲少年,及台南三歲男童,發病日介於10月底至11月中之間。其中新竹九個月大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新北市13歲與17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另出現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後確診為腸病毒71型併發急性無力肢體麻痺,以上3人經治療後均已出院。而台南三歲男童,則於10月24日發病,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並於11月4日至13日住進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但因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仍不幸於11月13日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疾管署表示,近四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雖以克沙奇A群為多,但今年累計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兩例死亡)中,仍以感染腸病毒71型49例為多,且往年腸病毒也曾有延續到年底到隔年一月的情形,民眾仍需注意。
-
2019-11-25 科別.心臟血管
男子如廁心肌梗塞發作 鄰居CPR、救護員接手電擊救了他
家住高雄的一名52歲男性,日前趁著連假陪太太回台中的娘家,卻在清晨如廁時因心肌梗塞暈厥,所幸鄰居趕來,緊急施以心肺復甦術,直到救護車緊急醫療技術員接手,送醫後再施以連串醫療措施搶救,終於把他從鬼門關救回來。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施昇宏說,在緊急救護案件當中,急救後回復自發性心跳,進而住院治療的比例約10至20%左右,而能夠存活出院的人數則低於5%。因此,當遇到這類患者盡快進行心肺復甦術及可能適當的電擊治療,增加回復心臟停止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機會。他說,這名男性送院途中,曾受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電擊,一度恢復心跳,急診處置過程中,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內科團隊於是啟動心導管治療,並完成血管的疏通和給予主動脈內氣球幫浦的置放,以提供心臟更好的循環。心導管治療之後,因患者仍處於重度的昏迷,醫師與家屬討論病情後給予維期2天的低溫治療,生命徵象才趨於穩定,並逐漸恢復意識,且身體狀況良好。透過神經學理學及影像檢查均無明顯缺損,在一般病房觀察無明顯不適後,已出院返回高雄。施昇宏說,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是指任何原因造成心臟停止運作,接著引發身體一連串因組織器官缺氧而來的反應。造成心肺功能停止最多的原因還是與心臟疾病有關,例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或其它如肺部的問題如氣喘、呼吸道阻塞、肺栓塞等,都可能引發心肺停止運作。
-
2019-11-25 科別.婦科
健康@news/3成中年婦女尿失禁 治療方式多元
年近60的陳太太最愛包車出遊的里民活動,最近卻婉拒邀約不出門,朋友都很擔心。其實是因為她本來大笑咳嗽就漏尿,最近愈漏愈多,墊衛生棉還是會弄濕褲子。於是陳太太水也愈喝愈少,卻反覆泌尿道感染,她隨時都擔心旁人聞到尿味,開朗的個性也漸漸變得陰鬱。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表示,45歲以上婦女,十個人就有三個尿失禁,因為難以啟齒,真正就醫的婦女只有兩成,嚴重漏尿才願意治療,絕大多數輕中度尿失禁都在忍耐。吳文毅說,目前尿失禁治療有很多選擇,都有一定療效,鼓勵婦女積極就醫,重新擁抱自由自在的生活。應力性尿失禁 最常見吳文毅指出,尿失禁最常見的類型為「應力性尿失禁」,咳嗽、大笑、提重物引起腹部用力、腹壓上升,就會不自主漏尿。應力性尿失禁的主因是懷孕生產後,支撐膀胱頸及尿道的韌帶失去彈性,生產次數愈多,風險愈高。此外,停經後荷爾蒙改變也導致泌尿道粘膜萎縮,使泌尿道對管腔內水壓乘載能力變差,愈來愈鎖不住尿液。肥胖者因腹腔內脂肪及器官組織重量較重,也會加重應力性尿失禁症狀。非手術療法 也有幫助目前應力性尿失禁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藥物治療、凱格爾運動、生理回饋控療法、電刺激、雷射。藥物治療採取三環抗憂鬱劑,屬於適應症外使用,此藥對於膀胱頸部受體有促進效果,可幫助膀胱頸這個守門員鎖住尿液,藥價不高且有健保給付。至於凱格爾運動和生理回饋療法、電刺激,經常併用,患者學會正確的收縮動作後,每天執行三次,每次包括收縮10秒的耐力訓練、快速收縮放鬆的動作,各15次。吳文毅表示,國內外研究報告顯示,持續三到六個月的運動訓練後,半數患者症狀顯著改善,但臨床觀察,持之以恆完成三到六個月療程的患者並不多。至於雷射治療,吳文毅表示,透過陰道放入探頭,將雷射往上照射於尿道下方組織,可刺激組織新生,讓尿道和膀胱更容易鎖住小便,每月需進行一次治療,共需治療二到三次,研究顯示一到兩年內都能維持七成效果。雷射劑量低,不需麻醉也不用住院,但目前沒有健保,每次需自費約一萬元。以雷射治療尿失禁需經相關訓練,應要找婦產科或泌尿科醫師施作。重度尿失禁 建議手術上述保守療法適合輕度尿失禁患者,如果是護墊漏尿測試顯示,一小時漏尿超過十公克,屬重度尿失禁,建議接受尿道中段懸吊手術,研究分析一萬兩千名接受治療的婦女,長達5年,維持八成療效;另有研究追蹤17年,八成以上患者認為療效還在。不過,如果還有生育需求,不建議接受這項手術。如何預防尿失禁1.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重或肥胖2.少喝刺激性或利尿飲料,如酒精、咖啡3.好好治療慢性咳嗽4.練習凱格爾運動5.避免提重物及閉氣用力的動作6.勿憋尿7.避免便祕(諮詢╱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
-
2019-11-23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60大壽那天被媳婦氣到住院 夫隔天秒離婚
一段婚姻,人對了就怎麼都對,人不對就怎麼都不對。夫妻二人始終能做到在各種事情上保持“相互”,始終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互相包容,互相信任,幾乎不可能有問題出現。而如果夫妻二人在各種事情上都做不到“相互”,始終做不到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早晚會出大問題。有人可能會說,“人無完人,不可能所有的夫妻都能時刻做到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話雖如此,但是,人無完人不是藉口,就算做不到時刻互相包容和尊重,也要努力朝著這個方向靠攏。再怎麼說,夫妻之間保持“相互”都比沒有“相互”要好得多。可悲的是,有些夫妻就是不懂得朝好的方向靠攏,總是停留在一個很糟糕的狀態中,這樣一來,時間久了,矛盾越來越深,婚姻早晚會走向悲劇。下面這個姑娘眼中的她哥嫂的婚姻就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鬧到最後,矛盾實在不可調和了,也就不得不離婚了。東林老師:我嫂子和我哥,真的是一對冤家。可以說,他們的婚姻是從頭吵到尾的,結婚前天天吵,結婚後也沒見他們停過。他們結婚前吵是因為錢,結婚後吵同樣也是因為錢,不得不說,錢這個東西真的是害人不淺,人一旦鑽到錢眼兒,就看誰都是仇人。雖然我哥也有問題,但綜合來說,我嫂子的問題更嚴重。他們在結婚前因為錢的問題吵架,最後是我哥讓步了,結婚條件完全是按照我嫂子的要求去執行的。但是,我嫂子這個人太自私,她的態度是:“我的錢是我的錢,你的錢也是我的錢,所有錢都必須交給我保管!”如果單純是她婚後沒收了我哥的錢,說她自私可能有些過分。但問題並不止於此,她自己手裡明明攥著所有錢,但是我哥需要用錢的時候,她卻一毛不拔,要麼讓我哥問我媽要錢,要麼讓我哥去問她爸媽借錢。因為我哥結婚已經花了我家不少錢了,所以他不好意思一直問我爸媽要錢,於是中間做生意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問他岳父岳母去借錢了。當時我哥想的是,反正錢都在我嫂子手中,借了她父母的錢,之後讓她拿他們夫妻倆的錢去還就行。可結果卻是,我嫂子不願意還錢,而是算計我媽,想拿我媽的錢把“我哥從她父母那裡借的錢”還上。事情發生在我媽過六十大壽那天,我嫂子美其名曰幫忙記帳收“祝壽紅包”,收壽禮,實際上,她是想把這筆錢據為己有,然後從中抽出一部分去還給她爸媽。各路賓客還在時,我們一家人都不知道她打的什麼鬼主意,也沒時間去理會“祝壽紅包”的事。等到壽宴結束,我媽讓我哥去清點“祝壽紅包”時,我嫂子的真面目才露出來:她拒絕把錢拿出來,說錢已經讓她存到卡裡去了。我哥當時很惱火,“拿是我媽過壽的錢,你存起來算怎麼回事?”我嫂子趾高氣揚回答,“子債母還,天經地義!你欠我爸媽的錢,你拿不出錢去還,當然應該你媽替你還!”就在他們夫妻倆吵吵嚷嚷的過程中,我媽氣到心臟病發,直接送進醫院了。等到一切安頓下來之後,我哥就去找我嫂子算帳了,還鬧到了報警的程度。第二天,他們夫妻倆離婚了,我哥因為太想擺脫我嫂子,所以在離婚這件事上被我嫂子狠狠敲了竹槓。那之後,我哥連賺錢帶借錢,把我媽過壽得到的錢都給我媽了,他說這筆錢是屬於我媽的,誰都不能動。唉!說是這樣說,但被我嫂子鬧出了那種事,我媽雖然拿到了錢,但並不安心。人真的不能太自私,也不能跟自私的人結婚,不然最後鬧得天怒人怨,有意思嗎?我哥和我們家人好欺負,我嫂子才能算計得逞,如果換做是其他強勢的婆家人,有她受的。希望她好自為之吧!不然如果一直那麼自私,早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婚姻中有了算計,日子怎麼都不會好過!婚姻雖然沒有絕對固定的模式,但是該有的準則是固定的,當事人做人做事的準則也是固定的,只有雙方以及雙方家庭都一直停留在準則之上,才不會有問題出現。反之,如果所有當事人都在準則之下,婚姻肯定會一直有問題。上面那對夫妻就是一直在破環婚姻準則,丈夫總是心存僥倖地活著,妻子總是算計這個算計那個,就算後面沒有“婆婆過壽那天的鬧劇”,他們夫妻倆也很難長久,他們早晚會因為錢的問題而一拍兩散。所有的婚姻都最怕算計,婚姻中有了算計,日子怎麼都不會好過!婆婆算計兒媳,會讓兒媳的日子不好過;兒媳算計婆婆,會讓婆婆的日子不好過;夫妻之間互相算計,彼此的日子更是不好過。避免這種問題出現最直接的辦法有兩種:第一,不要跟自私的人,以及算計心很重的人結婚;第二,婚姻中的算計無法消除,趁早離婚。對於其他人來說,如果婚姻中沒有這種問題,要繼續保持;如果婚姻中有這種問題,必須儘早去解決掉,實在解決不掉,該離婚就得離婚,不然等到出現案例中那種“兒媳把婆婆氣到住院”的問題了,真的鬧出了人命關天的大問題了,最後鬧翻臉了,誰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本文轉載自東林夕亭公眾號
-
2019-11-23 橘世代.好野橘
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
以房養老雖然開辦多年,但仍有許多民眾不甚了解,記者訪談金融機構及自認將來恐有此需求、會考慮申辦的民眾,整理出12大疑惑的懶人包,方便讀者能快速對以房養老有粗略了解。Q1.申辦有無房子大小及屋齡限制?A:房子大小及屋齡並無特別限制,但這2個條件銀行在審核借貸額度時,都會納入考量,主要是看房屋價值。Q2.是否需要找保證人?A:各家銀行規定不同,視個案風險考量,會請借款人主動提供。但以房養老另有項特別的要求,設定通知義務人,若貸款人在貸款期間身故等特殊狀況,義務人要通知銀行。Q3.申辦人有無最低年齡限制?A:因為是「養老」, 多數銀行規定年齡為60至65歲。Q4.我單身身體狀況不佳,想提早申辦,年齡門檻可否再降低,例如50歲?A:不行。Q5.申辦要繳手續費嗎?A:要,相關費用包括開辦費、徵信調查費等等,各家銀行收費不同,約5000元左右。Q6.還未核准前,中途不想辦了,手續費會退嗎?A:開辦費核准後才會收取,徵信調查費每筆300元已支出,不會退費。Q7.之前有房貸還沒清償,可以申辦嗎?以房養老採浮動利率有上限嗎?A:可以,但銀行會評估房產總值,並會把尚未還款金額納入考慮。利率雖然無上限,但回歸民法規定,年息超過20%部分無請求權。Q8.申辦聽說很複雜,坊間有代書承攬,一定要找代書嗎?申辦到撥款要多久?A:不用,銀行會有專人處理。申辦到撥款通常2至3周。Q9.以前有信用瑕疪,如卡債、退票,但申辦時已無,可以申辦嗎?A:銀行會個案考量。Q10.如果借貸30年期已滿,會把我掃地出門嗎?A.到期應還款,但可個案審核延長到期日。Q11.若因生病長期住院醫療,貸款會中止嗎?A:不會,但貸款期間銀行會定期確認當事人是否確實領取月付金,半年或定期探視借款人,如無法聯繫,才會暫停撥款。Q12.貸款期間失智了怎麼辦?A:借款人若因失智等因素喪失行為能力接受監護,經監護人同意,銀行仍會繼續撥款,若監護人不同意,可能衍生契約無效問題,銀行就無法撥款。-*-【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3】。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2】。以房養老划算嗎? 留意銀行不會說的4件事。嬰兒潮世代「窮得只剩下房」張金鶚最想捐房換照護。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1】。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65歲擁1800萬元房 至少月領2.4萬。申辦前搞清2誤解、4疑問 房子才不會變銀行的
-
2019-11-2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信願行盡人事聽天命
【編者按】雖然人生都會面臨終點,但除非夫妻兩人同時死於意外,不然總會有一人將面臨心愛的人病痛纏身,甚至面臨死亡的煎熬,也因此醫療團隊非常珍惜幸運的家屬願意與大眾分享照顧愛人、戰勝病魔的親身經歷。最近收到「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的名作家黃春明先生寄來他夫人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我們也找到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類似的成功故事,一篇由太太回憶照顧經歷多次病危而後完全康復的先生,以及一篇先生撰寫太太接受骨髓移植成功後的百感交集。相信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可以帶給苦難中的家人希望。先生2014年2月因連著進行了心臟裝支架、肺臟切除、化療等侵入性治療,而演變成敗血性休克,突然倒下病危。在台大醫院住院長達355天。四度進入加護病房。2015年2月得以出院。但是是在有氣切管、廻腸造口、無法自行行走的狀態下回家的。在這期間,我曾請過看護幫忙,前後來過四人,有因能力不足,有因受不了苦,六週間都離職了。先生因結腸潰瘍嚴重,排泄物裡有血、有糞水,每天可高達二十次以上。我都親手為他清潔,看護光在一旁協助都無法接受,一個個求去。我獨挑重擔,完成了別人口中「不可能的任務」,甚或是奇蹟的美事。出院後更忙,又要忙家務,又要照護他,原來在醫院有護理師處理的事,我要全包。家中只有我和他。他的好友賴醫師一直很好奇,想知道是什麼力量讓我們能渡過難關,催促著我將這些心路歷程寫下,可供他人參考。昨天看了友人傳來談放棄強力人工維生,選擇安樂終老的影片。那是某位醫生的觀點。我回了友人一句:「還好我先生在台大不是碰到這樣的醫生。」我一方面感謝所有的醫療團隊及照護人員的努力及堅持,讓我們得以脫離困境,一方面覺得賴醫師的建議是對的,我有義務分享我的經驗。我曾在民報的醫病平台發表過一篇「醫病配合之我思」,回應我的文章是期待醫院能做到全職照護,我以為那在現階段只是打高空,而且失了人性的基本方向。人因互信互依而得以生存。人因有愛及被愛才想存活、才有鬥志。那是內在最基本的原動力!感恩我是在醫生家庭長大,父親從我約十歲就讓我參與照顧病童、陪伴病童,聽他問診、看診。我不僅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照護能力、醫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醫生高操的人格,學到同理病患及家屬的苦與憂。先生倒下了,我能做的就是充分信任醫師,尊重他們的專業。對自己的要求則是要有信心。信心有三部份:自信、信他、信天地。自信部份,我相信以我從小的所見所聞,我有優於常人的條件。我相信我對愛的認知讓我有足夠的鬥志。我相信由於平生的訓練,我有足夠的毅力與堅持。信他的部份,看到先生強忍病苦,從沒哼唉過一聲,甚至連嘆息都没。一心求生,怕自己棄生將留我孤獨,他的愛,我知,我信!醫師救人第一的高貴情操,是我從小就深深被感動的,護理師的愛心,是我自己從小就親自體驗的。信天地,我是佛教徒,我相信因果,相信業報,也相信願力。如果我們該承受的業報太大,大到願力無足抗衡,那就好好懺悔,期待未來的行善修持得以種下善因結下善果。如果過往曾結善緣,必有貴人來相助!照護者要有信心,病患本人更要有信心。住院期間,我充分觀察到先生病得很嚴重,即使是在普通病房期間,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昏睡,連翻身都無力。身上看到的是全天都在注射的針管及鼻胃管、氣切管,言語是無能的,筆談也只能在手沒腫脹時才能書寫。但只要我輕聲的告訴他,我現在要做什麼護理工作,他都配合。拍背、化痰、抽痰、沖洗私處,是每天要做好幾次的,他都配合,毫無不耐煩的神色。二十四小時生理監控器讓我能知道他的狀態是否穩定,血氧、心跳、血壓、體温,及痰的量與質是我最基本的觀察依據。最艱困的時期,他因抵抗力不足經常感染。打針、抽胸水、輸血,做各種檢查都是經常要的。初期,屬於較侵入性的醫護行為,我都不被允許留在病房內,後來連醫護也發現,我在會利於這些事務的進行。我取得醫護的信任後,留在他身邊,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出院後,他較康復時曾告訴我他記得,他說:「我信任妳,妳懂得多,我較放心,妳不在,我會擔心被亂搞!」這就是我不認同把護理工作完全交給護理人員的原因。病人的安心感、信任感是復原的重要因素之一。親屬或信任的友人在身旁也是一劑強有力的藥!至少他感受到被愛,被需要,他才會有更強的求生意志!我們能走過,彼此的互信互依互愛是不可缺的原因之一!護理師是三班制,我是全天制的,休息睡眠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四小時。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能挺過來。或許沒經歷過的人很難相信,是佛法助了我。以前看金剛經,對「無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感到不解,在這期間都有所體悟了。因無常而知無我,因無我而能行事無住於心。我只知要專注在當下,了了分明,就對了。專注使人不知疲厭,無有間斷。普賢菩薩的精神給我很大的助力,效法祂就對了。我信我的親友及學生。當我最艱困的時候,我怕自己若每天到病房外進出,可能會是帶菌者。於是我不僅請大家不要經常與我聯繫或來探病,僅拜託友人能為我送餐(先生的營養全賴注射,我吃不慣醫院的供餐),就這樣幾乎是以閉關的方式生活。照護的必需品,我多半是利用半夜,較少人時才到地下樓採買。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帶先生回家門!照護者最重要的任務是觀察,做醫病間的溝通及日常的起居。舉凡護理站規定的定時翻身、服藥、清理病患的身體衣物及床褥,做記錄等都要確實。我有感於醫院的制式表格不夠詳細,另外自定格式,將先生全日的狀況(有他的身心記錄,也有我的護理記錄)一五一十的記下,這靈感是來自以前看父親的病歷記錄。記憶有限,因有詳實的記錄,不僅我自己更能注意觀察,在跟醫生報告時也能較無漏失。主治醫師看我有自創的記錄,以後巡房都會自己翻閱。因有記錄對每月一換的住院醫師也是有幫助的,我能如數家珍的向他們報告先生的病史。甚至提醒有些用藥對病人是不利的。我沒怪過住院醫師,才畢業不到三年,一天要照顧的病人多達一二十人,而且才接觸短短一個月,又要轉到其他病區了,他如何能深入了解像先生這種住院久又重症的病人?家屬學習相關醫學知能是有必要的。不論自修或醫院提供教學(文字、影片、實務都可),羅倫佐油的發現,不就是有家屬的參與嗎?照護的過程中,照護者自己需要要有正面的心態,而不是只有表面的陪伴。不能只有憐惜、擔心、苦與憂,那都無濟於事,要清醒的知道遇到的難題,設法排解,需要知識、智慧與毅力!照護者的行為心態,病人清楚得很,他會被鼓舞的!這是一條盡人事聽天命的路,我很高興我們一步步穩當,雖緩慢但的確是持續向上的走過來。至少相較於國外對曾長時間住加護病房,及住院後得以出院的病患的調查:有三分之一很快就凋零,三分之一成了類植物人,三分之一能恢復作息的人大多心生怨氣,因為他太多生活技能都消失了,心中是極其不悅的。先生是少數中的幸運者,雖然他有很多技能尚未恢復,但就我的觀察,他是在進步中,而且他不怨,他滿懷感恩,同我一般。(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8/1/12)
-
2019-11-22 科別.消化系統
方志友父逝前流出黃色淚水 醫師說明為什麼
藝人方志友最近受訪談到父親因猛爆性肝炎去世,從住院到離世僅一周時間,她說:「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爸爸,留下了黃色的眼淚...」她當下不敢告訴媽媽,傷心溢於言表。為什麼方志友父親的眼淚會變成黃色?由於方父罹患猛爆性肝炎,新光醫院管理部主任、腸胃科專科醫師朱光恩解釋,其實這是肝臟衰竭的表癥。朱光恩說明,膽汁由肝臟分泌,具消化脂肪與協助代謝膽固醇、藥物及毒素功能,經由膽管、歐迪氏括約肌、十二指腸等,在小腸中與食物混合,幫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最後再經由糞便排出體外,這也是糞便是黃色的原因;若肝臟功能出了問題,造成膽汁滯留,就是我們常說的黃疸。當膽汁代謝異常,朱光恩說,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一旦膽紅素濃度高到一定程度時,最先會在眼白,也就是我們鞏膜的部分,出現黃色。朱光恩說,眼白變黃是黃疸最主的症狀,臨床有人求診時說:「醫師我皮膚變黃了,我是不是黃疸?」朱光恩通常回答:「如果眼白沒有變黃,那就不是。」 朱光恩說,也因為肝臟代謝無法代謝膽汁,除了眼白變黃,黃疸症狀嚴重時,可能會有明顯的茶色尿,眼淚也可能變成黃色。另外,猛暴性肝炎引起肝衰竭,黃疸可能是第一個出現的症狀,因此若鞏膜或皮膚突然變黃、有明顯的茶色尿,一定要盡速就醫。
-
2019-11-21 科別.感染科
流感併發肺炎會要命! 感染科醫師:要做到這件事才能自保
每年秋冬之際,是國內流感的發病高峰期,而流感也常引發肺炎,根據萬芳醫院統計顯示,最近連續兩年流感或肺炎是住院原因的第一名,平均每十位住院的病人其中有一位是因流感或肺炎住院;雖然目前流感尚未進入高峰期,但是流感併發重症案例預期會增加,接著跨年連假才是關鍵,隨著人群聚集接觸機會增加,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風險大增。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醫師指出,約有10%流感會有併發症,最常見的是肺炎,另外,還有包括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的續發性感染,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免疫功能較差及心肺功能有問題、罹患癌症、糖尿病、洗腎等慢性疾病,較容易因流感而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不得不慎。因此,65歲長者、幼兒以及慢性病人及醫護人員,這些容易罹患流感的高危險群,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以免一旦發生流感,危害自身健康,若再同時併發肺炎,病情會更加嚴重,也容易傳染他人。今年冬季流感疫情預估在明年初進入流行高峰期,公費流感疫苗在11月15日起開始施打,符合條件的民眾可按時前往各地醫療院所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至於一般民眾也可自費接種,且今年流感疫苗為四價,與以往三價不同,效果會更佳。李文生強調,接種流感疫苗,不是就完全免除流感上身,只是降低罹患流感的機率,如果一旦罹患流感,也能降低症狀嚴重程度,避免併發症產生,還是利多於弊;建議除政府補助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之外,年紀在50歲以上的民眾如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或癌症患者等高風險族群,也可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減少肺炎發生的機率。延伸閱讀: 流感疫苗開打! 3情形應評估後再接種 咳嗽、鼻水、喉嚨痛, 是流感還是感冒?
-
2019-11-21 科別.婦科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肌瘤 婦人如願生下第二胎
39歲的羅姓女患者,5年前生下兒子,想再生第二胎,但努力多年無法如願,去年初到童綜合醫院婦產科求診,張永玲醫師進行檢查,發現羅女子宮內長出2顆約6公分的肌瘤壓迫子宮內膜腔,導致雙側輸卵管塞住,造成無法懷孕的情況;羅女想再懷孕,希望手術過程能降低對子宮組織的傷害,張永玲醫師建議進行達文西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精準將2顆肌瘤摘除,手術順利,術後住院5天即回家休養。半年後患者順利自然受孕,最近終於如願生下了第二個寶貝。童綜合醫院婦產科張永玲醫師表示,台灣30歲以上婦女約20%的育齡婦女罹患子宮肌瘤,40歲至50歲罹患比率更高達30%,子宮肌瘤為女性骨盆腔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99%以上的子宮肌瘤都屬良性,為子宮的肌肉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生所致,只要進行超音波檢查即可被發現診斷。多數患者只要定期追蹤即可,除非有下列症狀造成不適,才需進行手術治療。例如當子宮肌瘤過大壓迫到其他器官,出現頻尿、便秘、腹脹、殘尿感、腰痠背痛等現象時;經血過量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導致貧血時;嚴重腹痛,影響生活品質時;肌瘤成長速度過快,可能轉為惡性的風險時;造成不孕或流產。張永玲醫師表示,不孕症病人中有10%-15%是因為子宮內膜的病變,常見的疾病有子宮肌瘤、子宮沾黏、子宮瘜肉、子宮畸形等,子宮內膜為胚胎著床的地方,所以子宮內膜出現病變時就會影響懷孕。不孕的病人除了做精液分析、卵巢功能及輸卵管檢查外,也不可忽略了子宮內膜檢查。目前切除子宮肌瘤手術會因部位、種類不同,採取不同術式進行,不一定採全子宮切除術,會評估患者的症狀、年齡、生育計畫等而做最適宜的手術方式,尤其是還想生育女性,醫師多會盡力保全子宮為優先;這次個案採取達文西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就是為了減少對子宮組織的傷害,乾淨清除肌瘤促使輸卵管暢通,以達再度受孕的可能。
-
2019-11-20 科別.消化系統
被爸爸笑小腿粗 單親少女竟吞棉花減肥致腸阻塞
一名16歲少女肚子痛了兩個月,後來連續數日劇痛並嘔吐而就醫,腸胃科發現她有明顯腸阻塞,但即便住院做內視鏡檢查,還是找不到阻塞的原因。家人回家幫忙整理住院衣物時發現,少女的棉被和衣物棉絮散出,家人和醫師耐心詢問,原來是少女在意爸爸笑她小腿粗,上網查到吞棉花的瘦身偏方,連續一年從棉被及衣物搜刮棉絮來吃,所幸後續經治療已無大礙。收治這名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李宏昌表示,其實這名少女身材苗條,一點都不胖,但青少年很在意親友對自己的看法,也容易受到流行文化影響,總希望自己更瘦一點。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少年減重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少男少女最不滿意的身體部位,腿部佔39.7%為最高,少女對自己腿部的不滿意高達56.9%。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丁瑋信表示,如果這位少女有個信賴的兒科醫師陪伴他成長,或許就不會被這些錯誤的資訊影響,也會有比較正確的體態觀念。丁瑋信說,孩子在生長期間,有許多病徵是成年人較難聯想的,而且身體的病癥很可能來自於心理層面,並不是孩子故意要裝病或與家長作對,需要家長更多耐心理解和體諒,這也是兒科醫師一直努力要和家長共同努力的。李宏昌說,調查顯示,台灣家長希望兒科醫師具備五項技能,包括準確判斷兒童病況、清楚解釋病因及用藥須知、引導家長或病童傳達病癥、以同理心對待病童、給予孩子適當的用藥劑量。上述技能當中,其中溝通同理就佔了三項之多。李宏昌表示,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所以兒科醫師在診間進行說明,包括與孩子對話。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特質,如何觀察細節並且有技巧的溝通,正是兒科醫師專業訓練重要的一環。李宏昌說,青少年排斥長篇大論,對於體重的議題很敏感,為了不讓他們排斥,現在兒科醫師都避免減重或減肥這類說法,改稱「體重管理」,接受度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