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8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人生
共找到
4874
筆 文章
-
-
2023-10-0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北市聯醫總院長蕭勝煌 堅守「病人不破相」的信念 上班再忙每天也堅持做「這運動」養身
64歲的神經外科權威蕭勝煌,今年7月中旬接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明年將屆齡退休。他信心滿滿的說,「一年可以成就很多事」,已著手規畫建置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力推癌症醫療品質認證,更要建立明確的升遷制度,盼創造幸福職場。「年少時,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蕭勝煌後來以排除法進入醫學院就讀,也因為年輕,就選擇走難度、嚴重度與挑戰性最高的神經外科領域,一踏入這領域就是30多年歲月,「如果人生可以再來一次,我不會再走神經外科。」髮線內下刀 絕不讓病人破相從醫之路上,蕭勝煌著重服務、教學與研究三大方向。看診、手術之餘,喜歡教學的人格特質,讓他獲選年度優良教師,也因對醫學領域的滿滿熱忱,他邊工作邊進修,2007年成為陽明大學生理研究所博士,那年他48歲。專精於顱底手術的蕭勝煌認為,上帝造萬物,以頭蓋骨包覆腦部,保護了神經系統卻忽略「保養」,使其每每鑽頭骨動刀時,得小心翼翼、避免傷到腦,「顱底手術猶如違反上帝之意,與其所造萬物相抗衡。」「我的病人沒有一個被我破相。」蕭勝煌分享腦部手術的個人原則,他堅守傷口一定要畫在髮線內,優點在於額頭沒疤痕,也會被頭髮遮住看不見。隨著科技進步、醫療器材日益精密,大幅提升手術精緻度,蕭勝煌見證了台灣腦部醫學發展。早年國內未要求騎車戴安全帽,也沒酒測規定,周末假日常有酒駕頭傷患者送醫,「自己都不敢算,幾乎天天都在開刀,那時一天最多開6顆腦」,相較早期以手搖鑽開顱需2小時,現今僅需10分鐘打開頭蓋骨,手術時間從超過20小時縮短為5小時。推麻醉鎮靜 保護急重症病患蕭勝煌的人生最大改變,是在1997年接任仁愛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之後,他經歷了921大地震、SARS,其中全國矚目的邱小妹事件,更讓時任北市聯醫神經外科主任的他被記過,他自認因督導不周而一肩扛責,「不要讓這些年輕醫師來承受」,在鏡頭前代表北市府當眾道歉。2015年,蕭勝煌接掌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院長,努力發展急重症醫療,2016年經評定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過往手術或重症病人的命救回來了,但往往因腦傷成了植物人。」他因此引進麻醉概念,使他們不再受制「五花大綁」的物理性約束,改採鎮靜藥物的化學性約束,事後證實對於腦部中樞神經等保護是非常好的作法。蕭勝煌7月中旬走馬上任總院長,首要任務是在聯醫建置複合式手術室,最慢2025年就會上路;再來是推癌症醫療品質認證。他認為,北市聯醫要做社區型醫院,發展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社區長照與安寧善終等強項,要陪伴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至於院內同仁福利,蕭勝煌上任不久,即調升護理人員、藥劑師、廚師、社工等單位津貼。他說,聯醫非醫師的升遷管道不完善,任內要使人事升遷做到位。抽時間運動 辦公室「超慢跑」工作繁忙之餘,蕭勝煌少不了運動生活,他擅長網球、桌球、羽球、高爾夫球、慢跑等各式運動。「以前每周運動7天,接任總院長後,運動時間壓縮剩2天,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近來他利用上班瑣碎時間,在辦公室換鞋「超慢跑」,每次5至10分鐘,一天下來也有運動半小時。「周間如果真的抽不出時間運動,早上5點40分我會出門去游泳1個小時,再回家吃早餐,接著出門上班。」蕭勝煌笑說,他很認真運用時間,周五晚上則會游泳、跑步,隔天一早與球友、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相約打網球,再到健身房跑跑步機、游泳,周日也不放過運動時光。蕭勝煌小檔案專長:神經科學、神經外科學、脊椎手術、腦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理研究所博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北市聯醫副總院長、仁愛院區院長、忠孝院區院長,台灣外科醫學會健保委員會主任委員 給病人的一句話:親分九親等,每位都是親人,視病猶親。
-
2023-10-0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醫師「人病己病!」視病猶親的最高境界?
看肝的醫師,突然有一天停診了。病人問掛號小姐:「╳╳醫師怎麼今天沒有看診?」掛號小姐:「他走了!」甲病人嚇了一跳:「上個月看診看起來還好好的,怎麼走了?」乙病人:「對呀,他平常滿視病猶親的,但上星期看他臉色黃黃的,是不是也得肝病走了?」甲:「難得的好醫師怎麼那麼早就走了!」掛號小姐在旁邊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不是啦,他是回南部到另一家醫院去了,他還活得好好的。」老婆生產,痛得要死,老公在一旁笑笑的,「忍耐一下,我上次膽結石也是很痛。」老婆說:「又不是你在生,怎知生產的痛!」大凡中空器官收縮引起的痛,醫學上稱為絞痛,因此稱生產的痛是絞痛,膽結石的痛是絞痛,吃壞東西肚子痛也是絞痛。得了肝癌,早期中期通常不會痛,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只有表面包膜才有神經,因此肝癌會痛通常是肝癌很大了,或破裂了,刺激了表面的神經才會痛。得了急性肝炎,初期像感冒一樣,會有點累,此時通常人會以為太忙了、太累了,不以為意,等待小便變黃,眼睛變黃,看醫求診,才會想到是肝不好了。但在肝炎初期,你看醫師,醫師可能也未能診斷出來,但如果醫師自己也得過急性肝炎,醫師的警覺性高,可能很早就幫你看出來了,又如大腸癌,在初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也可能大便習慣改變,也可能肚子脹脹的而已,如果醫師自己有得大腸癌的經驗,他可能就很早就診斷出來,但如果沒有經驗,可能就會較晚才想到。因此,如果醫師自己或家人生過很多病,體會到生病的苦痛,就較能將心比心,苦民所苦,做一個真正視病猶親的好醫師。但有些病生不得,醫師也不可能有那麼多條命可以得那麼多病,因此,將心比心,用心看每一位病人,把這個當為一輩行醫的最高境界,就是病人之福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0-07 醫療.精神.身心
癌症病人和家屬,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心理師傳授「5字訣」助面臨各種挑戰
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應該如何心境調適?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這個概念,原本出自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後來陸續被運用在其他不同的情境,例如Covid-19三級警戒時期,不少心理衛生人員將它編寫為疫情底下,維持身心安定的調適原則。心理調適「五字訣」幫自己安定心情而我認為,「安、靜、能、繫、望」五字訣,正好也非常適合分享給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讓病家能夠藉由這些簡單的原則,幫忙自己將突然亂了調的生活與心情安定下來,才有更多的心力、體力及腦力,消化、整理、因應持續面臨的各種挑戰。這五個原則分別是:.「安」維持身體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一下子接收太多資訊、來路不明的報導或偏方,容易引發我們更多的焦慮、恐慌或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延誤到關鍵的治療時機。建議確保自己正在接受正規、恰當的醫療處置之後,以接收醫院或官方提供、具公信力的疾病衛教資訊為主,減少不必要的慌亂與不安。.「靜」促進身心的平靜與鎮定,減緩強烈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波動。罹癌與治療的過程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雖然很困難,但請提醒自己:盡量減少壓抑、否認或苛責,而試著改用接納、理解、探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可以找尋自己慣用、喜歡的放鬆方式(如:畫畫、聽音樂、寫日記、宗教信仰、瑜伽、呼吸練習等),在感受到壓力時,藉此幫助抒發、穩定心情,並將注意力專注在當下,不被憂慮的思緒牽著走。.「能」透過一些讓我們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事情,平衡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為力或挫折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生活中,仍應保有自己喜歡、做得好、能獲得成就感的事情或興趣,而不是只剩下疾病、治療或照顧。罹病與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生活的不同面向,幫助自己找回正向的感覺。也可以試著將太過抽象、廣泛的目標,切割成比較容易執行的小目標。像是將「我要變得更健康」,調整為「每天繞公園散步半小時」等具體可行的行為。經由每一次目標的達成,我們會漸漸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控制感。.「繫」維持與外在的聯繫,有助於降低孤單感。在生活中,找出信任、相處起來覺得舒適的家人或朋友,哪怕只有一個、兩個也很好。生病、治療的過程中,與信任的親友保持聯繫,和他們分享感受、交流。有品質的人際連結與支持,能幫助我們提升抗壓性,更能調適壓力。.「望」維持樂觀與希望感。在罹病、治療的過程中,心中保有嚮往的目標,這樣的想望常常能夠幫助我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曾遇過一位骨髓移植中的病人透過自我激勵「康復後,我要去迪士尼玩」,熬過辛苦的治療過程;還有位上了年紀的病人為了想看孫子上小學,努力配合治療。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為自己打氣。有位病人曾經和我分享,他一想到要做MRI(磁振造影)檢查,就感到非常恐懼。後來,他在心裡告訴自己:「等我完成這項檢查,就去附近的商圈吃美食。」每一次的檢查,他就靠著這樣小小的希望,度過最害怕的三十分鐘。真實互望,你、我誰也不孤單基於個案隱私的考量,寫下的故事案例都經過適度修改、模糊個人資訊。我也曾直接詢問某幾篇故事中的主角,是否同意讓我將他們的生命經驗改寫分享。在徵求同意時,其實我的內心十分忐忑,擔憂他們可能有所顧慮或是感到為難。出乎意料的是,絕大多數的人聽了我的詢問都一口答應,並表示很樂意將自身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甚至鼓勵我,就用他們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吧。謝謝每一位和我相遇的個案,謝謝你們用生命教會了我許多事,也謝謝你們給了我撰寫與分享的勇氣。由衷地希望讓更多的病人、家屬與親友,在這段不容易的人生旅程中,有機會感受到自己沒有這麼孤單。延伸閱讀:.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7 醫療.泌尿腎臟
私密處味道很重、分泌物多怎麼辦?8種私密處異味、4種分泌物顏色、9招改善法一次看
正常情況下陰道分泌物應為透明、無色、無味,若陰道菌叢改變、遭感染,分泌物味道、顏色也會有所變化。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後,陰道會開始分泌陰道分泌物,統稱「白帶」。陰道分泌物的作用為保持陰道環境濕潤,正常情況下陰道分泌物應為透明、無色、無味,若陰道菌叢改變、遭感染,分泌物味道、顏色也會有所變化,本篇帶您一次看懂分泌物顏色及陰道日常保養。何謂陰道分泌物?有何作用?陰道分泌物組成成分包含外陰的巴氏腺、皮脂腺、汗腺、大汗腺的分泌物、陰道分泌物、子宮頸分泌物、子宮分泌物及輸卵管分泌物等,正常的陰道分泌物應為透明或乳白色的黏稠液體、沒有氣味或是帶點淡淡的酸味,量會隨著生理週期而變多,如:排卵期、經前、孕期及性亢奮。一般情況下,陰道分泌物可以使陰道環境保持濕潤、有助維護陰道健康,排卵期間則會受到卵巢荷爾蒙、雌激素影響,使分泌物的量及黏稠度增加,以利於精子通過,而巴氏腺在陰道前庭主要的分泌物具有潤滑作用,性亢奮時也會增加分泌物的量。8種私密處異味私密處皮膚若長時間悶住、不通風,容易損害私密處原有的酸鹼平衡,個人生活習慣、健康狀況也會反應在私密處味道上。以下整理8種私密處異味及造成原因:.月經期異味:因經血、皮脂腺分泌、子宮內膜內分泌物及汗水混合而成的類私密處異味。.腥味:大多為陰道滴蟲感染,或陰道菌群不平衡而引發的細菌性陰道炎。.金屬鐵鏽味:通常發生於月經期間或性行為之後,通常味道不會殘留太久。.酵母麵包味:可能患有酵母菌感染,會伴隨刺激、搔癢、白帶增加。.麝香味:與穿著緊身褲、流汗有關.化學藥味:大多與長期服用藥物有關,也可能是膀胱或是泌尿道遭感染。.狐臭異味:與汗腺分泌有關。.腐爛惡臭味:與陰道嚴重感染或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炎、腫瘤、子宮頸等婦科疾病有關。(表格資料來源:謝銘峻醫師)分泌物4顏色 恐是私密處感染因個人身體狀況不同,陰道分泌物的量、味道、顏色等表現會有所不同,若陰道分泌物無特殊質地、顏色或異味,也沒有搔癢或刺痛感,通常都是正常的白帶,但是如果分泌物出現以下幾種狀況則應至婦產科就醫。1.滴蟲性陰道炎.顏色:黃綠色.氣味:黴味或腥臭味.質地:泡沫狀、稀薄不黏稠.其他症狀:陰部搔癢陰道周圍灼熱感與發炎泌尿道易感染、頻尿、排尿困難性交與小便時,可能灼熱或疼痛2.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顏色:黃白色.氣味:不一定有異味.質地:豆腐渣、乳酪狀.其他症狀:嚴重搔癢、燒灼感、刺痛感可能伴有頻尿、小便疼痛3.細菌性陰道炎.顏色:灰白色.氣味:魚腥味.質地:稀薄、水狀分泌物.其他症狀:陰部搔癢、刺痛性交、小便疼痛4.披衣菌、黴漿菌、淋病感染、子宮頸癌.顏色:黃白色.氣味:不一定有異味.質地:夾雜血絲、量多.其他症狀:非月經的陰道出血下腹疼痛、小便、性交疼痛噁心嘔吐、發燒(資料來源:張瑜芹醫師)滴蟲性陰道炎大多都是透過性行為感染,性伴侶需一同治療,以避免後續兵乓球式相互感染;念珠菌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都是因陰道環境酸鹼失衡,造成陰道好菌減少,進而使念珠菌、厭氧菌滋生;披衣菌與淋病感染是因陰道環境不良,使細菌增生破壞子宮頸保護力,進而造成內生殖器感染及骨盆腔發炎;而非月經的陰道出血則可能與懷孕、子宮外孕、流產、子宮頸或子宮內膜瘜肉、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癌,或卵巢、子宮腫瘤、子宮內膜增生等有關,建議發生非月經的出血應立即至婦產科就醫。私密處日常保養陰道發炎常見病因有念珠菌、陰道滴蟲、披衣菌及淋病炎,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晨宇表示,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導致骨盆腔沾黏,容易子宮外孕甚至不孕,建議日常生活應養成以下9種習慣預防陰道發炎。.穿著寬鬆,避免過緊、悶熱的褲子.穿棉質、透氣的內褲.不過度清潔私密處,以免破壞陰道菌叢.避免使用含香料、刺激性物質的護墊及衛生棉,經期勤換衛生棉.單純性伴侶,性行為全程配戴保險套,並於性行為前後洗澡.如廁由前往後擦拭.維持作息規律、不熬夜.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避免辛辣、甜食、菸酒.多喝水、適當補充益生菌,以維持陰道菌叢正常多喝水有助於預防私密處感染、降低異味產生。Q1、分泌物異常會自己好嗎?「分泌物綠色會自己好嗎?」、「豆腐渣分泌物會自己好嗎?」是不少感染陰道炎的女性常有的問題,由於不想至婦科內診便自行到藥局購買陰道塞劑,建議發現分泌物異常時,應至婦產科檢查治療。根據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資料指出,若自行亂投藥、濫服抗生素,反而容易使念珠菌乘虛而入,如果有習慣性灌洗陰道,除了會破壞原本陰道菌叢,也會把外來病原沖入骨盆腔內,反而引起骨盆腔發炎。參考資料: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婦產科女醫 張瑜芹、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延伸閱讀:.你的內褲有滿滿細菌!這樣洗越洗越髒,醫曝「5步驟正確清洗內褲」.男醫「坐著尿尿」十年揭3優點!網友讚:坐著尿的男人最帥了.噁!內褲沒晾乾還穿,醫師提醒小心黴菌感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6 焦點.元氣新聞
面對百歲人生 超高齡社會新解方
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活到百歲不再是夢想!但如何活得好、活得有品質,一定要提早為老後的自己安排退休規畫。除了累積財務老本,還要有健康的身體。現代人愈來愈長壽,每個人都會面對老後與病痛,照顧支持顯得非常重要,高齡化、少子化改變家庭結構,許多子女已難以獨自承擔照顧壓力,可能需要外籍移工分擔照顧工作,或申請長照喘息服務補助,但不一定都能在需要幫忙時,及時順利找到協助資源。一名高齡90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南山人壽男性保戶,平常由同住妻子照顧,為典型的老老照顧。女兒另請看護協助照顧,但難找到能配合每周固定時間、每次短時數的看護服務,後來透過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合作夥伴「家天使」,媒合細心、有熱忱的台籍照護員,分擔照顧壓力。南山人壽2020年成立「健康守護圈」,迄今攜手超過50家大健康產業的合作夥伴,提供保戶在四大健康歷程所需的服務。今年進一步推出全新「健康樂活地圖」網站,從疾病照顧、生活支持、健康樂活三面向,建立包含飲食營養、對抗失智、輔具支持、交通接送等12個服務專區,幫助民眾從容面對老年,提升健康意識、保持社會參與,也協助分擔照顧者壓力。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表示,保險業與社會脈動緊密相連,隨著人口結構走向高齡化、少子化,南山人壽持續扮演社會的風險防護網,接住不同族群的需求。另不斷轉型關注高齡及失智議題,特別借鏡日本長壽大國的經驗,了解失智症健康早期預防、照護科技提升長照效率、銀髮族社會參與、外溢保單結合健康服務等專業知識。【延伸閱讀】.南山「以人為本」價值 啟動社會公益「善循環」.南山人壽黃金60幸福指南 培訓逾2.3萬失智友善天使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Action for Good!南山失智友善天使親手包裝關懷禮 傳遞真實溫度
-
2023-10-06 醫療.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要小心!危險的次發性頭痛 「5觀察指標」助早期發現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時不時就頭痛,很多人擔心經常性頭痛,是否會發生腦中風?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表示,不用過度擔憂頭痛是中風的前兆,卻是一項健康警訊。頭痛兩大類型 9成以上為原發性頭痛頭痛分「原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兩大類型,9成以上的頭痛為原發性頭痛,其中最常見「偏頭痛」,台灣盛行率9.1%,約200萬人飽受偏頭痛之苦。原發性頭痛是單純的頭痛,常見「偏頭痛」和「緊縮性頭痛」。劉一宏說,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頭痛門診統計,民眾因頭痛求診最常見原因為「偏頭痛」,高達6成以上,偏頭痛是單側、中重度、脈搏般跳動的頭痛,可能會受到某些日常活動而誘發,並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也可能以雙側疼痛形式表現,但以單側疼痛為主;緊縮性頭痛發作時,則是整個頭部會出現僵硬、壓迫的感覺。次發性頭痛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感染、藥物、外傷、中風、腦瘤等因素引發。劉一宏指出,雖然次發性頭痛不常見,一旦診斷出來,不少是重大疾病,症狀可能非常輕微,很容易被忽略,5大觀察指標可檢查出次發性頭痛臨床診斷上有五大觀察指標,若符合其中一項,就要小心是次發性頭痛。1.伴隨症狀:頭痛合併發燒、體重減輕;或帶有一些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癌症、免疫不全等情況引發的頭痛。2.神經學症狀:如臉歪嘴斜、單側手腳無力、意識錯亂、昏睡、癲癇等。3.發作型態:像被雷劈到、數秒之內突然痛到極點的劇烈頭痛,亦稱雷擊式頭痛。4.年紀大:年屆50歲以上的病患,過往從未有頭痛史,但突然發生了新的頭痛症狀。5.模式改變:有頭痛史但型態出現變化。例如過往整個頭同時痛起來,突然出現單一側頭痛症狀;或者原本都是悶悶脹脹的痛,突然轉變成針刺的痛感。「頭痛方式呈現的中風個案僅占少數。」劉一宏指出,要遠離相關重大疾病,若有頭痛症狀,務必適時尋求醫療協助,也可根據五大觀察指標自我判斷,及早辨識出次發性頭痛,並對症治療。頭痛吃止痛藥有風險嗎?2方式可應用在非藥物性頭痛治療?許多人頭痛就吃止痛藥,但過量使用有其風險。劉一宏表示,過度使用止痛藥,也可能造成頭痛,即為「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唯一治療方式就是停藥,並詢問醫師正確用藥的時機。在非藥物性的頭痛治療上,劉一宏建議,「規律運動」與「睡眠」,對大部分的頭痛都有幫助,從事有氧運動與瑜伽,可有效緩解壓力、伸展緊繃的筋骨;睡眠上毋須執著於睡眠時間長短,避免睡眠也成為壓力來源,反讓頭痛又找上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急性中毒易診斷,慢性中毒難發覺!醫分享「恐怖生活五毒」, 十大排毒習慣養起來
現代人罹患癌症、慢性病等愈來愈多,生活環境的傷害可能是原因之一。有醫師分享,常有些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醫師列舉生活中的五大毒,不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一直接觸而慢性中毒。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常發現很多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中了生活的五大毒。而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比較恐怖的是生活中的毒,往往是沒有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接觸不知不覺慢性中毒。年輕時可能肝腎功能排毒強,症狀還不明顯,但隨著經年累月累積毒素,輕者傷肝傷腎傷心傷大腦傷骨髓傷免疫,嚴重者就是癌症。《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俊璋的提醒,讓大家知道生活毒素無所不在。生活第一毒:吸入毒包括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等。短期暴露於可能會造成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暴露將會造成更嚴重的胸腔問題和過敏症,例如氣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肝腎衰竭、還會增加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電線、冷氣濾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曾談過生活中潛藏毒素的問題,例如打掃生活環境時,我們經常會忽略電線的清潔。曾有人將電線上的灰塵化驗,發現上面有許多有毒物質,因此常常的清潔非常必要。還有冷氣的濾網,過去有研究發現,冷氣的濾網沒有清,冷氣開啟後室內的細菌病毒量會上升四成左右,所以很多人一開冷氣便會打噴嚏就是這個原因。生活第二毒: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很久的堅果花生、黴斑的枕頭被單床套與床墊。造成發霉現象的黴菌,不但會釋放出過敏物質,引發過敏、氣喘,有些毒性強的黴菌,更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生活第三毒: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有研究指出,洗衣劑與衣物柔軟除靜電紙洗衣,烘乾加熱時,散發出25種有機溶劑,包含了致癌物苯和乙醛,其他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也揮發出有毒化學物質。百滅寧是殺蟲劑,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兒童長期接觸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長期接觸百滅寧恐造成肺癌及肝癌。科技海綿拿來洗碗要小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三聚氰胺對於腎臟及膀胱健康危害甚大,長期暴露下,甚至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甲醛則是一級致癌物,恐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漂白水浴廁清潔劑是一種強氧化劑,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一般家庭用漂白水,主要含次氯酸鈉,會刺激並腐蝕暴露的部位。皮膚或眼睛暴露時,造成刺激可能導致發炎、角膜損傷及皮膚的灼傷,若不甚吸入,則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甚至肺水腫、呼吸衰竭。生活第四毒: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使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或微波如美耐皿,是以甲醛和三聚氰胺為原料縮合而成的塑膠,使用該類塑膠容器盛裝食品時,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與不孕外,更是有致癌風險。另外燒烤烤焦食物含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含雙酚A熱感紙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日常購物拿的發票、ATM領錢的收據等熱感紙,都含有致癌物質雙酚A,我們用手拿了這些東西後,如不洗手就吃東西,便會直接把毒物吃下肚。雙酚A也會對生殖系統會造成異常。生活第五毒: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所謂經皮毒,是透過皮膚進入體內,再經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由於肝臟具有排毒功能,因此經由嘴巴吃進肚子裡的毒素,90%以上都能被代謝分解;但經皮毒若要排出體外,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螢光劑」、「界面活性劑」、「塑化劑」重金屬、香水或髮膠中的「香精」和「定香劑」、以及家具、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中可能暗藏的「甲醛」等,這些化學物質雖然少量不足危害,但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不孕,重則致癌。改變個人習慣才能避免生活毒害生活從起床到睡覺,毒性物質可說是無所不在。那我們該怎麼辦?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小心仔細看懂怎麼吃、怎麼用,了解「安全容許量」,與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和平相處,其實「可以不用太擔心」,因為身體對毒物還是有一定的排除和淨化的能力。重點是要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例如吃東西前先洗手、不要喝塑膠杯飲料、避免微波食物…等,減少毒物累積。如果不節制、不改變,等到肝臟等無法負荷時就會生病。十大排毒習慣1.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餐盒、紙杯、美耐皿餐具、保鮮膜等,不用塑膠袋裝熱食。盡量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鏽鋼器皿。2.盡量減少使用香氛、化學清潔劑,若有使用一定要注意環境通風。3.化妝品、洗髮精等,選擇使用天然成分的購買。4.不要常吃罐頭食品,因罐頭內部塗層的成分多含有雙酚A。5.注重均衡飲食,吃鮮新的食物、有營養的食物,少吃速食等垃圾食物,以提升肝臟代謝功能。6.選擇有品質保證的食物,不過量購買,買回來也要妥善儲藏,以避免吃到發黴食物。7.多喝水、保持腸道健康,避免便秘,讓毒素排出體內。8.多運動、常流汗,可以提高代謝能力,同時降低脂肪囤積。9.避免熬夜,注重睡眠品質,睡眠也是護肝之道。10.適當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空氣偵測器等,幫助室內空氣清潔。寢具要勤換洗,發黴寢具直接更換。【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
2023-10-04 醫療.泌尿腎臟
為何男性得淋病比較痛苦?容易跟淋病一起入侵人體的還有這病
自2011年有近2000人得到淋病,到2021年時人數已攀升到近7400人,加上淋病是一種令人難以開口、不敢就醫治療的性傳染病,沒有通報的黑數相信也是不少。為什麼現在醫療資訊這麼發達,淋病患者不減反升?是不是很難預防?現在就一次告訴你完整介紹~淋病是什麼?為什麼會得到?淋病 (Gonorrhea) 是由淋病雙球菌 (Neisseria gonorrhea) 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和梅毒、愛滋、菜花都是民眾耳熟能詳的性傳染病。淋病雙球菌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長大,因此以感染男女性的生殖系統為主,像是女性的子宮頸、子宮、輸卵管,和男女性的尿道,也有可能傳播至肛門、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淋病大多透過與淋病帶原者有生殖器官、肛門、口腔的性行為互相傳染,假使手上有淋病患者的液體再去摸其他器官,那個器官也容易被感染,帶有淋病的孕婦經由生產,細菌會跟著傳給下一代。複雜的是,除了單向傳染,淋病更容易以乒乓球式造成兩個人之間不斷重複感染,A治好前傳給B,等治好了B又傳回來給A,陷入循環。你以為只會單獨得了淋病嗎?不,有10%的機率你得了淋病之後再感染到愛滋 (HIV) 或披衣菌 (Chlamydia)!不同的性傳染病之間可以並存的,置你於更痛苦的窘境,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淋病在台灣嚴重嗎?淋病在男性族群中蠻活躍,病例男女比為9:1,25歲~34歲的年輕人為主要風險年齡層 (39%) 緊追在後的是15歲~24歲 (34%)。而同時有多個性伴侶、長期一夜情、頻繁換性伴侶、不使用保險套、有淋病病史的人最要謹慎注意。以上特點為淋病高風險族群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淋病大宗是以性行為傳播,這個年紀的人性生活比較豐富,如果常去親密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搞不好別人自己是帶原者都不曉得,當然得淋病的機率就高出旁人許多。另外,即使現在看官方數據男性患者的比例比較高,但女性有可能因為「得了卻無明顯症狀」而繼續散播給別人,所以女性的潛在危機不容忽視。 得淋病會有什麼症狀?淋病的潛伏期大約2~5天,有些個案會長達30天左右才出現症狀。男女的淋病症狀大不相同,男性會比較明顯 (痛苦),怎麼說呢?男性最典型的淋病臨床表現是泌尿道症狀——尿道化膿流出白色 (初期) 或黃綠色 (後期) 的分泌物、尿尿時覺得又熱又刺痛、肛門搔癢 (肛交)。極其少見的有喉嚨痛和血輪眼 (結膜炎,conjunctivitis) 因為口交或是碰到患者液體傳染而導致的。沒有即時就醫,症狀惡化有可能併發副睪炎 (epididymitis) 或是反覆發炎後生成厚厚的疤痕塞住輸精管,變成不孕。大多數的女性得到淋病症狀會輕微到偏向無症狀,或是太像普通的陰道炎、尿道炎而誤診。例如:多尿、血尿、排尿疼痛燒灼感、陰部肛門搔癢、不正常出血、下腹部疼痛,這些症狀如果比較輕微會讓患者自行買藥緩解不適或乾脆不看醫生,沒有斬草除根的情況下就生成一條隱形的傳播鏈。嚴重一點時,從尿道上行感染到膀胱或子宮、輸卵管,轉為慢性發炎。沒有被治療而失控的淋病,骨盆腔感染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是常見的後果,長期骨盆腔痛、輸卵管塞住、子宮外孕甚至不孕都是需要承受之苦。罕見情況下,細菌入侵血流中竄遍全身,攻擊關節和皮膚組織。摸到眼睛的話細菌會吃掉角膜,會失明的!不要以為淋病只會痛在下半身!與淋病同行的好麻吉-披衣菌主要由砂眼披衣菌 (Chlamydia trichomatis) 引起的感染,但70%的男性和90%的女性感染後是無症狀,即使出現症狀,其臨床表現和淋病非常像,都是陰莖、陰道出現不適 (出血、搔癢) 和排尿時灼熱痛,只差在披衣菌感染的分泌物呈透明色。為什麼跟淋病是好麻吉?症狀相似之外,披衣菌還常常跟淋病一起入侵患者的體內,所謂「多重性病」。通常當你得到淋病,醫生也會希望你一起做披衣菌檢查,以免錯過治療時機。放著披衣菌不管,對女性來說很吃虧,約30%的女性會轉成上面提到的骨盆腔感染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最糟糕的情況則是不孕;男性的話,攝護腺炎和副睪炎有機會找上門,也有不孕的風險。淋病的治療與預防淋病的治療早期是以口服quinolone類抗生素為主,但台灣各種研究發現大量濫用抗生素讓淋病已經產生抗藥性,甚至在國外出現難對付的「超級淋病」。因此近年來推廣肌肉注射 (IM) 第三代抗生素的針劑,對於非複雜性的淋病有99%的治癒效果,若無法排除披衣菌的感染可能性,打一針後會建議一併口服治療披衣菌的抗生素。療程後3個月會希望患者回來再做一次取樣檢查或尿液檢驗,以確認康復狀況。更重要的是!!除了你來看醫生,拜託帶著你的性伴侶一起來!!你若治好了,性伴侶沒治,一樣會再感染,陷入互相傳染的死循環中。治療期間內,也請不要有性行為。相信再過幾十年,現在的抗生素也將漸漸失去治療的作用,預防才是最關鍵的一環。國內醫院和某些科別的診所都有性病篩檢的服務,單種性病到七合一甚至八合一都有,建議將與伴侶步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前或是高風險、性活躍的族群,或你已經出現不太對勁的徵兆了,請至各大醫療院所安排性病檢查。若你不想讓別人知道,有匿名性病檢查的方式,保護自己的隱私。定期檢查之外,性行為時請戴保險套,雖然不能100%杜絕危險性,卻可以使得淋病的機會大幅下降;性行為前後用大量的清水沖洗乾淨,上廁所藉由尿液沖洗掉細菌,避免細菌滋長;性關係維持單純,盡量不要多重性關係或勤換性伴侶;最後,若懷疑自己得到淋病,請盡速就醫尋求治療,才不會錯失良機,釀成更大的悲劇。資料來源:1.Number of confirmed cases of gonorrhea in Taiwan from 2011 to 2021. Published by Wenyi Zhang, Sep 27, 20222.Chlamydia and Gonorrhea Responsible for 10% of New HIV Infections Among MSM, According to New Study. Martha Kempner. Feb. 6, 20193.台灣CDC. Gonorrhea4.Bjekić M, Vlajinac H, Sipetić S, Marinković J. Risk factors for gonorrhoea: case-control study. Genitourin Med. 1997 Dec;73(6):518-21. doi: 10.1136/sti.73.6.518. PMID: 9582473; PMCID: PMC1195937.5.Stanford Medicine. Gonorrhea6.CDC. Gonorrhea – CDC Basic Fact Sheet.7.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Chlamydia (Beyond the Basics)8.UPTODATE.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fections【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施冠偉醫師】得淋病男生比較痛苦?淋病還有好麻吉?淋病介紹一次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4 癌症.癌友故事
閨密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
進入安寧場域工作後,我常思考: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除了打針、吃藥、好好休息以外,有沒有可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讓末期病人的生活不只是過一天、算一天,而是仍能對每一天、對所重視的人事物,保有期待與動力。尾聲之前,能不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我在安寧病房工作即將滿週年時,轉入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疾病發現得很晚,一診斷就是末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不同的器官。她做了幾次抗癌治療,反應都不太好,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在腫瘤科團隊的建議下,她和家人決定轉入安寧病房,接受比較舒適、緩和的照護。她剛轉入病房時,精神十分倦怠,大部分的時間都閉著眼睛,臥床休息。家人用心地替她在病室中營造舒適、寧靜的環境,為的是讓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不受干擾地好好休養。也因為如此,我沒有什麼機會和女孩互動,無法探問與了解:.年紀輕輕的她,對於疾病、對於安寧療護、對於生命,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我只能間接地透過夜班護理師的交班紀錄拼湊對她的想像──護理師眼中的她堅強、樂觀、貼心而客氣,少數醒著的時候,對家人和照顧自己的醫護人員們,她總是帶著微笑又有禮貌。這讓我對女孩的一切更加感到好奇。太在乎彼此,不忍心看對方難過大約一週後,聽護理師說這幾天女孩稍微清醒了些,我趁著她父母暫離醫院的空檔,悄悄溜進病室。即便外頭豔陽高照,病室仍被緊拉上的窗簾遮蔽得絲毫不透光,她在黑暗的靜謐房間裡熟睡著。另有一個女孩安靜地趴在床邊,陪伴著她。看見這情景,我正思考是否應該轉身離開,讓她好好休息。沒想到此時她突然睜開眼睛,恰巧與我四目相交。我立刻把握這個機會向她自我介紹,並小心翼翼地問:「你願意和我談一談嗎?」原以為她可能會以疲倦為由婉拒,沒想到她爽朗地答應:「我現在精神還不錯,也希望趁這個時候多跟人聊聊天。」趴在床邊的女生是她的閨密。不消幾分鐘,年紀相仿的我們三人就找到共同點,打成一片。女孩回憶起發病時,那段煎熬的就醫等待過程。「靠!超痛苦的好嗎?!拜託,我都這麼痛了,到底還要等多久?」她用誇張的表情和語調強調那忍無可忍的疼痛。我好奇地問:「你在爸媽面前,也會這樣把真實心情表現出來嗎?」她笑著搖搖頭。這時在我眼前的她,不再只是醫療團隊口中那個總是客氣地微笑道謝、永遠展現樂觀和勇敢的女孩,而是更真實、更立體、更符合她實際年紀的樣貌。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羈絆父親不曾告訴她餘命期,只有母親曾經偷偷跟她說「時間不多了」。聽起來,她和父母親之間是互相在乎的,卻又害怕彼此無法承受這個話題的沉重。聊到這裡,我問她:「你是怎麼看待疾病與生死?」女孩表示他們全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我們的信仰裡,一切都是神安排好的。這輩子,我去過很多地方、體驗過很多事情,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夠了,很有意義了。」她平靜而堅定地說。看她如此自在、從容地談生論死,我鼓起勇氣問:「那麼,在生命最後的這段時間,你還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聽了我的提問,思考了幾秒鐘後,她說:「我想要親自見朋友們,跟他們每一個人說話告別。」她的閨密便一口答應了這件任務,自告奮勇要找人一起籌劃。我們決定為女孩舉辦一場「生前同樂會」。為末期病人完成心願,分秒必爭。分秒必爭,辦一場「生前同樂會」閨密徵得家人同意,短短五天內,召集了女孩在各個生命階段的同學、朋友、同事與教友們,大家分工合作,排除萬難地籌劃這場「生前同樂會」。然而愈接近這天,女孩的病況出現愈多變化。到了當天,為了把握她仍有精神時能說說話,決定提前開始。父母推著女孩的病床進入大家花了三個小時布置好的會場。現場有四、五十個人,都是她想要見到的人,她拿著麥克風興奮地說:「看到大家真的好開心。」雖然因意識混亂而有些語無倫次,但她還是堅持著把想對大家說的話講完。接著在家人的伴奏下,全場一起實現她想和大家一同唱詩歌的願望,合唱了她最愛的詩歌〈單純的信託〉:為這一天,我獻感謝,全人再次交託與主連結;祂是生命活水,使我滿足歡暢,從我靈裡向外流淌,將我溢漫且從我顯彰。無須憂慮,無須懷疑,惟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每天都有需要,凡事向祂述說,祂賜平安深且廣闊,時時保守使我永穩妥。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無何比這更美好;主是永活源頭,作我一切供應,凡我交託在祂手中,祂能保全一直到路終。在場的人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都被詩歌及齊聲合唱的氛圍所感動。我想,女孩透過這首詩歌讓愛她的大家明白,即便身體虛弱、病情嚴重,但她的信仰與心靈仍是如此平靜而堅定。投影幕還播放出各地朋友們錄製的祝福影片,這讓我認識了親朋好友們心目中的女孩──那個陽光、活潑、有著稚嫩臉龐的她。最後,大家獻上提前來醫院製作的壓克力合照簽名板,圍繞著女孩的病床,和她聊著每張照片的故事,一一與她擁抱。同樂會結束後,閨密對我說:「謝謝你,我們都不知道她還有這個心願。我一直很想為她做些什麼,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敢問她這些。」其實要感謝的是女孩對生命的熱愛和勇氣,是她給了家人、朋友們替她盡一份心力的機會。當然,如果當初不是他們果決地接下這項任務,也不會有這場深刻又動人的同樂會。不留遺憾的告別兩天後,我將同樂會的照片洗出來送給女孩的父母,同時分享當初我們決定要辦同樂會的經過。他們驚訝又認真地聽著,完全不曉得女兒有這個心願。「沒想到她的朋友真的那麼多,我們都以為她是隨便說說。」母親笑著說。一直以來,女兒在母親的心中是個粗神經的傻大姊,以前聽同學形容她「很會照顧人」,總是心存懷疑。直到當天看了同學們錄給女兒的影片,才認識了她的另一面。父親有感而發地說:「能在生前舉辦這樣的活動,真的很重要……」當天下午,病房傳來生理監測器「嗶──嗶──嗶──」的聲音。她回到主的身邊了。在電梯口,我鞠躬送她最後一程,在心裡默默地對她說:謝謝你教會我對生命的勇敢和熱情。謝謝你讓我認識你、你的家人和朋友們,見識到人與人之間這麼堅定的情誼與互相付出。謝謝你讓我擁有這麼一個美好且難忘的經驗,足以讓我懷念一輩子。【療心錦囊】愛讓我們相聚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同樂會上唱的那首詩歌,在我工作遭遇挫折或生活混沌的時候,常常浮現腦海,帶給我很大的安定和力量。女孩透過自己的生命,送給我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每當回想起大家為了達成她的心願而做的努力:閨密二話不說就接下任務,父母給予支持與尊重,好友們不畏風雨、多次赴醫院討論細節,經驗豐富的教友們熱心協助,還有許多同學當天一早就抵達幫忙布置場地……這些人無論原本是否認識,都同心協力地集結在一起,真是令我感動不已。我不禁想:人的一生中,能有這麼愛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們,夫復何求?延伸閱讀:.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4 活動.活動最前線
台灣生醫新創驚艷國際 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徵件至12月6日
國際藥廠百靈佳殷格翰在全球推展「百靈佳殷格翰 2023 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即日起開始徵件至12月6日,邀請台灣新創公司、醫療團隊參加徵件,領域包含疾病數位診斷、治療與照護、纖維化等多種臨床試驗,盼台灣生醫以及研究成果再次驚艷國際。台灣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表示,台灣營運表現已連續11年兩位數成長,且德國總部對於台灣醫療環境展現的能量給予高度肯定,希望讓國際在不同層面看見台灣生醫,除了高質量的新創研發外,也將臨床試驗高度水平介紹給世界,甚至由台灣醫師擔任全球試驗主持人,這些努力最終都將能回到嘉惠病人與提升台灣醫療水平的目標。百靈佳殷格翰去年推出「生醫新創獨角獸Grass Roots支持計畫」,共徵得169個計畫,其中由醫學院藥理所副教授楊鎧鍵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內質網蛋白TXNDC5在肺臟纖維化形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讓肺臟纖維化的治療提供全新方向,更令國際經艷。延伸閱讀:台灣之光/肺纖維化治療見曙光!內質網蛋白扮演關鍵角色「百靈佳殷格翰2023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今年擴大與產官界的支持網絡,除了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繼續攜手合作之外,更獲得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投資等研發單位更多的支持,這也代表獲選團隊除了可獲得百靈佳殷格翰總部審案、選案並提供專屬時段諮詢服務、台灣百靈佳殷格翰的研發資金支持外,更有機會雙重獲得天使投資。延伸閱讀:2021獲獎團隊深度報導/百靈佳殷格翰打造生醫獨角獸 6支團隊突圍獲獎「百靈佳殷格翰2023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徵案公告與收件:2023年10月1日起至12月6日晚上12點(含)止👉👉 詳細計畫資訊
-
2023-10-03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後會像小孩一樣?專家曝患病最痛苦之處
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這些經驗會接合得更緊密。因此,記憶乃個人身分的基礎。在後面我們會繼續探討,如果記憶消失或發生重大變化,自我感覺會受到哪些影響。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你能回溯到多久以前的事情,那段記憶有多清晰?大多數人都記不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為了解釋這種情況,佛洛伊德提出一個概念:壓抑。也就是說,潛意識壓下那些回憶,不讓它們進入意識中。今天,神經科學家提出了更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不記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是因為負責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大腦結構尚未發展完成。基本上,在大腦發育的早期階段,我們記不起任何事情,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自我意識。記憶和身分認同就像一對舞者,會隨著時間的音樂搖擺。在兩歲之前,嬰兒沒有自我認同,無法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年後,他們會看著鏡子,伸手去觸摸心理學家塗在他們臉上的小點。在這個階段,幼童已經知道,鏡子裡出現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到了五歲左右,所有記憶系統都上線並正常運作了。前額葉皮質和海馬迴比較晚熟,之後情節記憶、語意記憶(semantic knowledge)會與語言能力一起出現。學會使用語言後,幼童的自我認同感會再次提升。在語言的幫助下,記憶慢慢在幼童的大腦中累積起來;自我認同和記憶一絲絲地交織成一片精美的掛毯。學會字詞後,幼童就能接續形成概念、認同和記憶。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都儲存在大腦皮質,而後者會與海馬迴雙向傳遞訊息。在人的一生中,海馬迴跟皮質的記憶中心會共同運作,彼此不斷地在「呼叫和回應」。想起大學畢業典禮時,神經脈衝會從海馬迴進入位於皮質的記憶中心(儲存了畫面、聲音、意見等)。之後,這些儲存資料再被送回海馬迴中組成情節記憶,以重現畢業典禮。自我認同、語言和記憶在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建立了許多連結點。但諷刺的是,生命是如此殘酷,到了盡頭時,這三位一體的傳遞管道會一一瓦解,逐步回到人生頭五年的狀態。阿茲海默症的初始徵兆是失語,接著是喪失概念、無法認出他人。在這可怕疾病的結尾到來時,患者會認不出他自己。※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2 醫療.皮膚
錯把膿疱當濕疹?當心恐致失能的罕見皮膚病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看護第一次看到我潰爛的皮膚,大喊好噁心…我的心都碎了。」「先生每次進來病房,都要先拿掃把,掃起我掉在地上滿滿的皮屑…」「以前從來沒想過,皮膚疾病也會讓我用上葉克膜。」33歲的佳慧是名幼教老師,非常喜歡小孩子,與先生努力多年下,終於準備迎來人生第一個寶寶,但坐月子期間進補後,身體出現類似濕疹症狀,從手肘、脖子、屁股到眼睛、嘴巴,全身皺摺、關節處無一倖免全潰爛,確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後,治療間甚至肺炎住進加護病房,還收到病危通知,最後靠著生物製劑緩解症狀,才能逃過鬼門關。初期誤認成濕疹 徘徊診間難確診首次當母親的佳慧,為了坐月子做了不少功課,還有幼兒家長、老師等「前輩建言」,一口氣訂3家月子餐,就怕單一家口味吃太膩,還刻意在前20天不進補,等到第30天才開始加酒、麻油。沒想到在第23天,手開始出現紅疹,起初認為是身為幼教老師,常消毒洗手所致,便簡單擦藥不以為意,但4、5天過去,紅疹不減反增,她才警覺有些不對勁,前往皮膚科就診。陸續看了2、3家皮膚科診所,有醫師認為像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生產後的妊娠病毒,還懷疑孕產住院是否感染疥蟲,前後用了止癢藥、止痛藥、消炎藥全沒效,皮疹的膿疱不斷發炎、破掉,各處患部滿目瘡痍,還痛到必須掛急診。但第一次去急診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佳慧即使全身紅腫,但沒有發燒、也不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等了2、3小時好不容易看到醫生,結果做完抽血檢查、拿藥,就被安排回家觀察和門診後續就醫。醫師致力緩解 疼痛仍堆疊加劇「回家吃了2天的藥,完全沒效,又痛又癢到無法入睡。」佳慧的皮疹狀況急速惡化,連診所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住院治療,在第二次赴急診時,被收治住院,因皮膚狀況太差,動用了3、4位護理師,才從頸部找到可抽血處。住院的前半個月,身體膿疱不斷地乾裂、脫皮,接著長出新皮,再度裂開又破掉,痛感一次次加劇,即使止痛藥劑量再高、甚至用了嗎啡,她依舊痛不欲生。直到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醫師開始讓佳慧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但類固醇讓她全身浮腫,全身的膿疱又痛又癢,且即使皮膚增生速度稍緩,但每5、6小時仍得打止癢針、止痛針。當各類藥物用過一輪,病情也無好轉,在住院1個月時醫師建議她返家養病,但返家半個月,皮疹一路蔓延至臉部,包括嘴巴口瘡、長針眼,美麗容貌全變潰爛傷口,逼迫她在今年2月二度住院治療。昏迷30日 免疫下降感染險命危「發作時,我痛到無法穿內衣,關節、皺摺全部潰爛,治療期間10多位主治醫師、實習醫師常研討我的病情,把我的手腳抬起、衣服我也脫開,雖然很不好意思,但我盡可能配合,讓醫師能對症下藥,舒緩我的病痛。」當各種藥物皆無法改善症狀,佳慧決定嘗試自費的生物製劑,雖控制住了症狀,但過去高劑量的免疫抑制劑長期使用仍影響了免疫力,後續出現發燒、咳嗽,併發嚴重肺炎,甚至嚴重到昏迷,送進加護病房救治,插管使用葉克膜,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前後歷經1個多月的生死關頭。所幸經過治療撿回一命。佳慧分享,生病期間先生不只要上班同時照料自己,面對雙方家人的關心也總是默默扛下,「大家因為擔心卻不懂這個病,反而送來更多補品,其實我的身體就是不能再進補了。」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病程難掌握,又容易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未予以治療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有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她也表示,生病時間有家人陪伴很重要,要有耐心地接住病人的情緒,但照顧者也要適時釋放壓力。佳慧也鼓勵病友,要長期與疾病抗戰,信仰寄託也很重要,但別聽信偏方,應按照醫囑配合治療。佳慧也說,許多人認為乾癬就是不乾淨、會傳染的疾病,期許未來大家對全身性膿疱性乾癬病人可以更友善,不再有異樣眼光。「每天我都在害怕復發,再次經歷那場災難。GPP病人發作初期若醫療可以及早介入,立刻控制住症狀,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事。」【什麼是GPP?,主治醫師親自來解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難診斷 滿身膿疱感染惡化恐致命📢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10-01 養生.營養食譜
熱炒店螺肉竟是非洲大蝸牛 不能生吃的蝸肉其實高蛋白低脂肪
某晚來到小炒店,慣常點了炒肉和青菜,一名歐吉桑騎著摩托車停下來,要了一份炒螺肉,腦中一閃,好久沒吃這一味了,接著又閃現的是木吉他合唱團的「拚宵夜」:「一日做工做了後、三五個酒仙腹肚餓,走到對面小店頭、要吃宵夜你就別走,一盤炒螺仔肉,兩三罐幌頭(米酒),大家來拚酒,醉的是癮頭(傻瓜)」。炒螺肉香脆熱辣,是下酒好菜,炒的其實是「非洲大蝸牛」的腹足。非洲大蝸牛是1933由日人下條久馬從新加坡引進台灣,原本就是要用來食用,但牠們繁殖力驚人,繁衍過量,被棄置野外,流入農田,侵食田間的葉菜、嫩芽,因此被農民視為大敵,昔日農村小孩還會撿來餵鴨。清末民國的台灣詩人魏清德曾獲國際桂冠詩人殊榮,他就寫過〈食用蝸牛行〉一詩描述這段「人禍」:「臺人好奇養蝸牛,巨金購得蝸幾頭……卵生聚族倏千萬,云肉美可充珍饈。那知嗜痂逐臭者,至今絕跡終難售。倒篋傾筐棄諸野,園林到處腥涎流。爾來蔬果受荼毒,開門揖盜將誰尤。」蝸牛身上其實帶有許多寄生蟲和病菌,不能生吃,台灣曾傳出多起生吃致病、致死案例,最有名的是1985年金蘭醬油第二代誤信蝸牛生吃補身,和家人生吃自養的非洲大蝸牛,因此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症,導致一家5人身亡,僅剩一名在國外的兒子逃過一劫,生吃蝸牛,差點滅門。不過非洲大蝸牛的美味,依然在快炒店、餐廳等以「黑螺肉」方式貢獻自己。日前探訪花蓮縣秀林鄉佳民部落,當地的太魯閣族朋友告訴我,蝸牛喜歡吃山蘇,是害蟲,卻也是特色食材,族人會在巡視山蘇田時順手抓取,燒、烤、煮湯都不錯,山蘇炒蝸牛肉也很「速配」。不過他們的心頭好專屬於「蝸牛煮芋頭湯」,這道菜被視為「祖靈的食物」,必須是獲得祖靈認可的「天選之人」才能煮,否則一碰到芋頭,皮膚就會癢,吃的人也會癢。從營養學來講,蝸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肉品,焗烤田螺就是法國傳統菜,用的也是蝸牛,但品種屬於羅曼蝸牛,因這種蝸牛肉較軟,適合燉煮後與醬汁回填到田螺殼(就是蝸牛殼)裡,與大蒜奶油、香草等回烤。同樣是蝸牛,兩者命運卻有天壤之別。但是台灣的非洲大蝸牛也不是省油的燈,1970年代零星出現基因突變的白子,當時屏東農專(屏科大)教授張文重改良繁殖出賣相佳的「白玉蝸牛」,如今外銷法國等地,彰化、花蓮等有蝸農因此年營收千萬,非洲大蝸牛華麗變身。不過酒家菜「魷魚螺肉蒜」,就真的是國產或進口海螺了,例如蠑螺或岩螺。至於夜市常看到的烤鳳螺,也是貨真價實的海螺。兒時,阿嬤、媽媽常會帶我們到北海岸石門等地遊玩,景點常有小販叫賣燒酒螺,海螺尾巴剪了小開口,方便吸吮,呼嚕一聲,鹹香螺肉入口,頂不了饑,卻讓人吮指。「阿樹阿上兩隻黃鸝鳥/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呀/現在上來幹什麼/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這首〈蝸牛與黃鸝鳥〉利用「蝸速」自嘲兼勵志。歌手周杰倫的〈蝸牛〉同樣頌揚蝸牛的堅持不懈,「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着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着輕輕的仰望」,或許,在這快節奏的社會裡,如金城武廣告詞「世界越快,心,則慢」是必要的。蝸牛除了展現時間的「慢」哲學,「莊子」也以它比擬空間之小,「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從人的視野可譏蝸牛角上之爭很可笑,那從宇宙之大來看地球呢?難怪唐代白居易〈對酒〉詩云「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
2023-10-01 名人.劉秀枝
健康的百歲人生並非遙不可及 104歲長輩給名醫的高齡長壽啟示
日前,我有幸拜訪好友104歲的母親,老人家與外籍看護住在三芝,子女每天探視,並一起午餐。她拿著柺杖可以在自家宅院慢慢走動,只服用降血壓與降血脂藥物。老人家按年齡依序道出她的8位兒女以及一同前來的三女婿名字,並正確說出自己的年紀、現任總統和當天的早餐。我介紹自己的名字與職業,約5分鐘後請問她,她回答無誤。因為重聽,好友用白板讓老人家算術,從100減到72,她慢慢推敲,完全正確,大家為之喝采。之後,受日式小學教育的她拿起日文歌譜,輕唱起來。如此,短期和長期記憶、算術、言語與閱讀能力都好,讓我們見識了一位心智健全的長輩,可見高壽不能與失智畫上等號。65歲以上約5%有失智症,比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那麼100歲呢?相關的研究不多,主要是百歲人瑞太少。一篇發表於2023年6月《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的統合分析,從11個國家的12個社區流行病學研究,發現100歲以上,64.8%的女性以及55.7%的男性有失智症,且教育有保護作用。另一篇刊登於2023年7月的同一期刊,來自荷蘭的百歲人瑞研究(the 100-plus Study),85位無失智症的長者,分別在100~111歲去世時,其大腦解剖發現約一半的長者已有中重度的阿茲海默症腦部病變。可見這些百歲長者的大腦有足夠的韌性或認知功能存款,即使有病變也不出現失智症狀。台灣人口急速老化,2022年的平均壽命,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2022年10月的百歲人口5076位(男2081,女2995),最高壽者117歲。台灣有關百歲人瑞的研究很少,發表於《美國安寧緩和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2002~2010期間,2495位去世的百歲長者,大都(63.8%)在家去世,死因包括呼吸、循環疾病與肺炎。百歲人瑞年輕時從感染疾病存活下來,又歷經了老年的器官退化,正可讓我們深度瞭解老化、相關疾病以及認知韌性等。基因只佔長壽因素的二成,八成取決於生活型態。丹布特納(Dan Buettner)團隊於2004年開始探索全球五個地方,其百歲人瑞的比率為美國的10倍,稱之為「藍區」(the Blue Zones),並出版多本專書。2023年的Netflix影集、8月的《遠見》及9月的《康健》雜誌也都有百歲人生報導。根據丹布特納發表於2016年《美國生活型態醫學期刊》的論文顯示,這五個藍區的百歲人瑞有九種共同生活方式(稱為power 9):自然活動、人生有目標、調整步伐、吃八分飽、植物性飲食為主、適度飲酒、心靈歸屬、最愛的人優先、在對的團體。其實,這九種生活方式不僅是長壽也是預防失智之道。例如好友的母親出生於重視教育的農家,成長於空氣清新、稻田綠樹的環境,婚後努力拉拔八位子女長大,一生忙碌,活動量大,但也會和老同學相聚歡唱。與兒孫感情親密,永遠把摯愛的家人放在第一位。健康的百歲人生並非遙不可及,怪不得最近參加一個同學會,與會的銀髮族在拍合照時,口號是:「呷百二」。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
-
2023-09-30 養生.家庭婚姻
另一半有「指責型人格」?長期貶低你、有問題的都是你...遇到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身為這樣的人的另一半你又該怎麼辦?伴侶將所有事情歸咎於你,總是指責你的不是,這是「指責型人格」,但指責的背後,你了解他為何如此嗎?指責型人格如何形成?1.他很自卑其實他根本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的存在無關緊要,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焦慮和羞恥感。而當他無法消化挫敗感和批評時,最終就會猛烈抨擊伴侶,並將生活中的一切錯誤歸咎於他。2.他控制欲很強他要求你遵照他的想法做事,根本不給你討論的空間。而當你未能達到他的期望時,他就會生氣。3.他的生活充滿壓力、遺憾慢性壓力會使人感到沮喪並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你的伴侶或許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然後把壓力發洩到你身上。或許他對人生充滿了遺憾,對自己現在的處境感覺無力改變。不管你是否與他的壓力與遺憾有關,他都會找到理由責怪你,來抒發他的沉重心情。4.他是自戀型人格自戀者相信他們永遠不會犯錯。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自戀者,他們不太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會做錯事。他會想操控你,並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你,即便是根本與你無關的錯誤。5.他無法接受改變如果你的婚姻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你和你的伴侶都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和調整才能繼續生活在一起。然而,你的伴侶會否認自己需要改變。如前文所述,因為他覺得只有你有問題,而他沒有。6.他不願承擔責任你的伴侶可能是一個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人。因此當出現問題時,他根本不會想與你一起承擔,會把一切事情推到你身上。7.他根本不愛你了,覺得你配不上他,甚至恨你如果你的伴侶一直以各種理由責怪你,這可能意味著他已經不再愛你了,對你也不滿意。他們的不快樂會轉化為頻繁發怒,因為他把婚姻中的任何缺陷視為你的缺陷。或許他為了這段婚姻,曾經做出妥協,而當他因此不若以往自在開心時,當他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他就會開始怨恨你。例如,他因為孩子出生而減少自己的玩樂時間,或者因為你的工作,必須承擔一些家務,他可能對此感到不滿。8.他在不健康的環境中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你的伴侶可能就活在父母指責對方的環境中,所以他認為指責另一半是正常的。9.他無法好好管教孩子當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很自然會生氣,想要管教他們。 然而,你的伴侶可能害怕對孩子發脾氣,所以他們把憤怒發洩在你身上。讓你對孩子的錯誤負責,比試圖管教孩子更容易。10.他患有精神疾病你的伴侶可能患有某些精神疾病,即使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而這樣的疾病可能會導致他總是指責別人,卻意識不到自己有問題。如何應對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你的伴侶?1.與他溝通你的伴侶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對你產生了可怕的影響。 因此,與他們坐在一起,平靜地解釋你的感受,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讓他明白責怪你是不對的,尤其是當你沒有錯的時候。而當他願意做出改變時,請你給予耐心與鼓勵。2.嘗試理解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的伴侶總是指責你,而不認為是他的問題?你必須了解原因,前文列出的,他可能是其中的哪一個?一旦你知道可能的原因,你或許會比較釋懷,就算無法改變他的行為,你也較能認知到這一切不是你的錯,而你絕非是他說的那種差勁的人。3.嘗試保持冷靜當你的伴侶又對妳大聲時,你會感到憤怒並為自己辯護。但下次,嘗試保持冷靜吧!不要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而當這一切已經讓你無法承擔,那就遠離他。繼續在這段關係裡,只會讓你心裡累積更多傷痛。當你必須一直承擔對方的責備時,將導致你漸漸失去信心,以及和對他的感情,甚至讓生活在一起變得很痛苦,讓你對人生變得消極。當一切難以挽回,你千萬不要責備自己,相反的,要練習好好同情自己、關愛自己,設法離開這段有毒的關係。.天使婆婆!媳婦顧孩崩潰line求救,婆婆秒回:很開心找我幫忙,現在搭車趕去.媳婦最想要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問題」.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9-30 養生.家庭婚姻
低自尊是壞事,高自尊是好事?2者背後其實有相似的心理機制
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我們通常會認為過低的自尊是一件壞事,但事實上,過高的自尊也並非好事,從本質上來說,過高或者過低的自尊背後有著相似的心理機制。童年早期,我們的自尊水準會呈現出全或無的狀態,根本原因在於此階段的我們還無法全面地看待自己,很容易因為當下發生的一件事情而片面地下定義。比如期末考試考了兩個一百分,就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厲害的人;不小心打碎了家裡的花瓶,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一無是處。這種模式出現在童年早期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我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所以這是必然經歷的合理過程,但這種模式在成人後仍舊會出現,因為這種模式若在童年中後期沒有得到妥善的引導,那麼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心理感受,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不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好像總是很難進入一種和別人平起平坐、平等相處的狀態。這種忽高忽低的自尊狀態也是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模式,都是由無助模式帶來的自卑感引發的。關於無助模式,我們會在第二節中詳細討論,在這裡需要先意識到的一點是,自尊並非越高越好,當我們努力為自己賺取各種光鮮的標籤,拚命提升自己的地位以防被別人看不起時,自尊就會越來越脆弱。當自尊處在全有或全無模式時,它就變成一個內在空洞的軀殼。當我們覺得自身條件可以碾壓對方時,在我們的腦海中,自己的形象突然變得高大起來,可以不用在乎對方的想法和關心對方的感受,這時自尊是保護自己的工具,同時也是傷害別人的利器。反之,當我們覺得自身條件不如別人的時候,被別人的光環所掩蓋的時候,自己又會縮成一個小人兒,對方的光芒越強,自己就會縮得越小,甚至無地自容,認為自己不應該存在。而這時,自尊又變成了傷害自己的武器,並且神話了對方,使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別人和自己。所以為什麼說「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是一副內在空洞的軀殼呢?這是因為無論自尊是高或低,都沒有實質意義,而且都代表著同一個問題:人際關係本不平等的。也許你會認為,人際關係從來就是不平等的,但只要我能處於高位,就平安無事了。但事實上,如果你的自尊是空中樓閣,無論實際上所處的地位如何,最終都會被你內心設定的心理地位所影響。畢竟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一旦面臨地位的挑戰,虛無的空中樓閣就無法支撐一個人的信心,高自尊的泡沫會突然裂開,然後將你重重地摔在地上,這種落差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難承受。真正的自尊是可以看到自我的,而且無論外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都相對穩定的。比如你是學生,見到某個專業領域的「大神」;或者你進入職場,面對嶄露鋒芒的同事,你可能會羡慕、欽佩、受到鼓舞,當然你也可能覺得和自己毫無關係,但不會覺得自我因此消失了。不管在多麼耀眼的人面前,他們的光芒都不會抹殺你的存在,你仍然能分得清別人和自己的界限。同樣地,當你和世俗條件不如自己的人相處時,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們,也不會帶著鄙夷的目光審視他們的存在,所以真正的自尊不僅能看到自我,也能看到並認可別人的存在。無助模式我們都知道低自尊會讓人不敢去做新的嘗試,因為不相信自己會成功,而在高自尊的情況下,哪怕這個自尊是虛假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短暫地去實現目標。這種高自尊之所以不穩定,甚至會讓人陷入危險,是因為這種自尊是「條件性地依附於成功」。「條件性依附於成功」意指一個人有沒有自尊,是取決於能否做成一件事,如果失敗了,就會否定自我價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因果關係呢?很多時候和父母或者老師⋯等長輩在孩子失敗時給的反饋有關,比如考試沒考好,長輩說了非常負面的評價,像是「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就是學不好」⋯等。這樣一來,失敗就迅速在孩子心裡建立一種和低價值感相關的條件反射。相反地,如果孩子考出好成績,就一味誇讚「孩子真棒」、「真聰明」,那麼這兩種巨大的反差會在孩子心裡形成一種模式─我的價值感是否和考了好成績直接相關?有好成績,我就是最棒的;沒有好成績,我就要承受一無是處的低價值感。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次失敗,或也不知道如何理解這次成功,同時更不知道下一次可以怎樣做得更好。我在4、5歲時就經歷過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無助事件,或許能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過程。當時我是幼稚園的年紀,老師出了一個教孩子認時間的作業,請家長在錶盤上隨意擺弄幾個位置,讓孩子學習怎麼看時間。但老師之前並沒有教過我們,是讓家長想辦法進行教學、藉此和孩子互動。我的父親當時承擔了這個任務,他從公司拿回來一個非常漂亮的鬧鐘,有著金色的外觀、銀色的指針,我當時開心極了,興高采烈地開始學習。我父親教了我一遍長針和短針還有錶盤上數字的關係,接著就說學到這邊,然後開始考我是否理解。他撥了幾個指針位置,我都說錯了,我父親就勃然大怒,把漂亮的鬧鐘摔在地上,並大聲怒斥我:「這麼簡單的事,我都教你一遍了,怎麼還不明白?!」我當時嚇到了,內心很無助,心裡出現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說:「我是不是太笨了,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學不會?」但另一個聲音說:「為什麼父親不再教我一遍呢,我有很多問題想問,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當時的無助感是很強烈的,這個無助感來自我從這次經驗中似乎無法獲得能用在下次經驗的有效方法,我只得到「我太笨了」、「學東西就要一次學會」、「沒有表達不理解和發問的權利」、「我現在還是不會認時間,該怎麼辦呀」這幾個資訊。所以,在後來成為學生的十幾年日子裡,我都會經歷起起伏伏的自尊變化,考了第一名就覺得自己是全班最厲害的人,若沒有考第一名,那一定是我不夠聰明的特點曝露出來且無法掩飾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有機會告訴我父親如何教育一個各方面心智水平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的話,我會告訴他,在教了孩子一遍新知識之後,可能還需要問問孩子:「剛才爸爸講的東西,你是不是明白了呀?如果不明白,現在是提問時間,什麼問題都可以問」。這樣一來,孩子之後無論遇到多困難的任務、多複雜的知識,都會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一開始不明白沒關係,可以發問來逐步獲取對這個新事物的探索和理解。只要教孩子在無助時可以怎麼做,孩子就不會向內攻擊自己的自尊,全盤否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孩子的視角裡,世界將變得多元和豐富起來,一件事情的結果不是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我們還可以討論分析一件事情,從中總結一些經驗,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這些都不是用簡單的成功和失敗就可以定義和概括的。能夠克服無助感,我們才能在充滿挑戰的生活中順利前行。※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作者:王瑞 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7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3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消失在診間的生活世界——讀《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過動兒」。一位長年關心這種孩童的醫師寫出她的呼籲:「我們能不能花更多的努力,在營造一個適合各種特質的孩子都能順性、適性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讓每一種特質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看到自己的亮點?」→想看本文一位父親說出他的心願:「我希望醫師們看孩子時,請多多詢問、多多傾聽,不要只看外顯呈現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根本。」→想看本文一位醫學院醫學人文的資深老師受邀為這位醫師的新書《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寫序,感動之餘道出她的想法:「將病人的生活世界納入考量是避免盲點的關鍵。」《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以下略作《賞識》)是一本為小朋友倡議的書,作者李佳燕則是奔走倡議的醫師。我從書中看到了她嘗試了解每個來到診間的小朋友生活的全貌,包括那些獲得過動症診斷的小朋友。在書中,我們讀到許多這樣的案例:小朋友因上課不專心、常和老師嗆聲,考試成績不理想或是其他不被老師認可的行為,老師就懷疑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建議要帶去看兒心科門診。在診間,小朋友可能會被問幾個問題,家長、老師則填問卷,即便這個問卷未必能忠實反映小朋友的狀況。之後,許多小朋友就可能獲得「過動」的診斷。筆者為這本書所寫的序言中有這一段文字:「所有獲得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身分的小朋友中,有多少是名符其實?有多少ADHD只是塊掩蓋其他問題的黑布?有多少是高度競爭的社會中,焦慮的父母(通常是母)、威權而失靈的教育、對小孩有偏見的老師,及彷彿速食的醫療,所打造出來的?不可諱言,有些小朋友確實需要醫療(我所認識的精神科醫師也大多是很嚴謹的),但是有更多ADHD小朋友是社會缺乏教育(養)理念、缺乏時間、缺乏耐心、缺乏容忍、缺乏思考之下的受害者。」指出這個議題有許多環節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在此筆者希望進一步將歷史思維放入我們的視野中,談談《賞識》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發。李醫師的文章題目是〈為各種特質的孩子,開啟另一扇窗〉,筆者不僅要支持這樣的理念——這扇窗不僅是反思我們的教育與社會價值以工廠製造罐頭的方式在模塑兒童、看見兒童的多樣性,更要從歷史的角度指出,過動症是內建於當代醫療的盲點的產物。筆者認為,將病人的生活世界納入考量是避免盲點的關鍵。讀者或許會覺得「將病人的生活世界納入考量」是老生常談,醫院不是常見「全人醫療」的標語嗎?醫學院的教室裡不是也常聽到「biosocial」(生物社會的)這樣的關鍵字嗎?且容我說明。在近代醫療發展的歷程中,最深遠的巨變莫過於行醫場所的改變——從病人家中逐漸變成醫院。自古醫師到病人家中往診是常態,例如古代醫師Galen的經典「On Prognosis」即詳述他到哲學家歐德摩斯(Eudemus)家中看診的過程,我們可以看見Galen對病人生活世界的入微觀察。當醫者走入病人家中,他們也就走入病人的生活世界裡——看見病人的經濟狀況、與其家人噓寒問暖時也觀察病人的家庭關係與社會網絡、了解病人的信仰、飲食與生活習慣。因為這樣的行醫模式,過去的醫者能深入了解疾病與社會的互相生成,不少醫者更因為看到貧病交加而悲天憫人。醫界不少朋友相當孰悉的十九世紀名畫,「醫生」 (The Doctor, Samuel Luke Fildes, 1891)正是這個傳統的寫照——一位神情專注投入的醫師在漁夫簡陋而昏暗的小屋中凝視著病童,站在黑暗背景中的家人則與醫師共同透露出對病情的憂鬱。直到晚近兩百年內這樣的行醫模式才逐漸轉變成病人移動到醫療院所求醫,且世界各地發生的速度也不同(美國的現代醫院體制大約在1880-1920年代之間形成,台灣約莫在1920之後)。代表科學殿堂的醫院成為醫療的主要場所,挾著解剖學、微生物學、技術與藥物的發展,醫院醫療能有效對付有明確病灶的疾病。如此,醫者可專注於生理病理變化,醫療則因為聚焦而更有效率。兩種不同的行醫模式不僅對於醫病關係有深遠的影響,也形塑醫者對疾病的理解。當一個人走進當代的診間,他的生活世界就被留在門外,只有在有心的醫者認真地挖掘才會浮現片段。如此一來,對於一些與生活世界密切相關的情況或疾病,尤其是那些位於社會問題與疾病交接模糊地帶的例子,就可能成為醫療難以掌握的問題。換言之,現代醫療的工具箱裡雖有許多厲害工具可以治療疾病,但卻失去了了解病人生活世界的機會。以診間為主的現代醫療,帶著生物醫學的聚光燈,將人從其生活世界抽離,將複雜的問題化約成簡單的生物化學。兒童與過動症的關係正是這樣的例子,「過動」是否可以化約成大腦的病變?如果要了解問題的糾結形成。為什麼老師懷疑他有過動?是因為學生之間的糾紛?老師的規範尺度?為什麼兒童一定要成績好?為什麼偏鄉有很高的過動症比例?有些小朋友究竟是學習困難還是過動症? (如本期一位爸爸所寫的文章,〈我不認為我的孩子是過動兒!〉) 然而,生活世界的錯綜複雜,醫者必須要花額外的時間與精力,才能窺知一二。晚近醫界有不少令人尊敬的醫師、護理師與社工從事在宅醫療,開創出有別於醫院醫療的新文化,提供適切的醫療照護,這樣能夠走入入病人的生活世界的醫療,不僅有利良好的醫病關係的建立,也能從人的生活世界的脈絡去理解疾病與苦痛。但是,兒童過動議題卻較少得到類似的關照,僅有少數人像李醫師這般倡議。還有,雖然台灣醫療院所不乏「全人醫療(照護)」的宣示(或自我期許),且將所謂的「全人」定義為「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需要的醫療照護」,但深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診間,能讓醫者看見人生活世界多重事件的交織嗎?李醫師之所以能夠看到小朋友的生活世界,是因為她不惜花時間與小朋友聊、與父母聊,讓小朋友的世界不會留在診間的門外,而是進入診間,與之對話。這樣的診間之大,能容納許多故事,也能看見人所存在的世界的複雜性。願所有的診間都能看見病人的生活世界(那怕只是片段),並能在這樣的複雜性中航向對病人最好的方向。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29 養生.家庭婚姻
目睹爸爸打媽媽!女孩留下字條「鼓勵媽媽過想要的人生」,願犧牲自己讓弟弟跟媽媽走
家庭暴力,影響最深的往往是孩子。當爸媽必須離婚,孩子被迫要選邊站。一位小女孩在媽媽被爸爸毆打後,寫下鼓勵媽媽的字條,令人鼻酸。中國重慶一位媽媽下班回家,因為發現丈夫沒有好好照顧孩子,發生爭執,但丈夫竟然暴力相向。在一旁的女兒目睹媽媽被爸爸家暴,等爸爸一離開,她馬上衝上前抱住媽媽。女兒被迫成熟,紙條讓人淚崩令人感到不捨的是,女兒隔天留下一張字條給媽媽,她寫:「媽媽,如果你跟爸爸離婚了,我跟你,如果你放心不下(弟弟)的話,我也可以跟爸爸。媽媽想過就過,不想過就不過,不要勉強自己。」小女孩成熟懂事,即便自己想跟媽媽在一起,但還是會考慮到媽媽的心情,擔憂媽媽因為無法一次養育兩個小孩,決定犧牲自己,讓兩歲的弟弟跟著媽媽,也鼓勵媽媽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目睹暴力的孩子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這位媽媽凌晨一點下班回家後,看到丈夫又在玩樂,沒有帶著孩子睡覺,發生爭執後,沒想到丈夫用手掐住她的脖子向後推,導致女子頭和背部撞到牆壁後,重心不穩跌坐在地。跌坐在地上,丈夫還不斷用手指著她大聲吼叫。這段受暴影片被媽媽發布到社群媒體,而在發生衝突隔天,媽媽下班後,看到女兒留下的字條,也被公開。媽媽傷心表示:「此刻我只痛恨自己沒本事,沒有能力帶走兩姐弟,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我肯定不會因為選擇誰放棄誰而痛苦,我的心真的好痛。」許多網友看了小女孩的紙條,十分不忍,因為小女孩的文字可見她在家暴環境下被壓抑的早熟。才9歲的孩子,完全知道媽媽的不幸和媽媽的無奈。網友也推測,這位爸爸的家暴行為應該是常態,否則,小女孩也不至於給媽媽寫紙條,勸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女孩應該也是壓抑許久了。夫妻離婚,孩子被迫選邊夫妻關係不好的家庭,影響最深的往往是孩子。當爸媽必須離婚,孩子被迫要選邊站。孩子對加害人會有複雜的情緒,一般面很失望,但又無法割捨親情,往往因此感到無助、無力,甚至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這位受暴的媽媽來說,她可能因受暴導致身心狀況不佳,影響工作,又或者因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自己及子女的生活照顧需求。她確實也提到,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她確實難以回應子女的心理依附需求。很殘忍的,這位小女孩甚至在生活中扮演照顧媽媽的角色。有多少家長在婚姻關係中受暴?孩子不管是目睹、耳聞,或在事後知情,都在承受大人的錯誤。而當離婚也是一條艱難的路時,有時需要專業人員,像是律師、醫師、社工,來陪伴受害者與孩子一同面對。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9-28 活動.精彩回顧
「如何面對100歲的人生?」 超高齡社會跨世代需求痛點調查發布 南山人壽提出三大因應對策
台灣即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長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將突破100萬人。長壽衍生出新的社會問題,衝擊每一個世代,南山人壽作為長照險領導品牌,洞察國人對老年的健康/生活/財務需求和擔憂,於27日發布「超高齡社會跨世代需求痛點調查報告」,並攜手工研院借鏡國際跨世代共好經驗,提出超高齡社會解方,幫助國人迎戰2026,活出健康精彩的100歲人生。 南山人壽長年關注高齡議題,積極推廣國人長照保障及健康老觀念,致力開發多元的長照保險商品滿足國人所需,並透過「健康守護圈」打造一站式的健康樂活地圖。為了深入了解各年齡層想法,今年發起「超高齡社會跨世代需求痛點調查」,透過大規模保戶問卷活動,洞察年輕世代、三明治族群、樂齡族群,面對老年的健康、生活、財務三大面向痛點。健康調查發現民眾面對超高齡社會之平均信心分數僅6.3分(滿分10分),其中又以3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最沒信心;近90%民眾擔心健康問題會影響老年生活品質;進一步觀察國人擔心的健康風險,高達54%民眾擔憂老年失智症發生。生活調查發現46%民眾具有照護經驗,其中,高達34%的年輕世代已有照護經驗,樂齡族群則超過60%;照護時間超過6年的樂齡族有29%、三明治族16%、年輕族群也有10%;此外,所有老年生活品質服務需求當中,民眾最重視的服務依序為樂活運動、生活照護、飲食營養,其中樂齡族群重視樂活運動服務比率更是高達73%。 財務調查發現逾20%民眾認為需具備超過1,000萬元的準備金才足以因應老年長照需求,甚至有7%民眾表示2,000萬元也不足夠;至於老年生活準備金,則有高達37%的民眾認為要具備1,000萬元以上,才能度過理想的退休生活。即使如此,調查卻發現仍有33%民眾尚未展開財務規劃,年輕世代有逾50%尚未做財務準備。呼應這份調查發現,南山人壽也提出三大對策,從保險本業出發,推出完整商品、擴大健康守護圈的服務、並借鏡國際經驗,協助國人活出健康精彩的100歲人生。對策一:針對「長壽」、「疾病」、「長照」三大風險,選擇因應對策針對「長壽風險」,建議可投保年金險、退休還本型商品,規劃更全面的財務保障;隨著老年生理機能退化及免疫功能衰退,且多數新式療法需自費,「疾病風險」升高,建議針對老年好發的疾病,選擇精選傷病保險及癌症新式療法補充包,補足疾病保障;因應「長照風險」則建議民眾透過長照保障轉嫁風險,享受更優雅的照顧品質。對策二:擴大健康守護圈服務範疇,滿足跨世代服務需求南山人壽作為最健康的保險公司,自2020年成立「健康守護圈」,迄今已攜手超過50家大健康產業的合作夥伴,提供保戶在四大健康歷程所需之服務。今年,南山人壽進一步推出全新「健康樂活地圖」主題服務,從疾病照顧、生活支持、健康樂活三面向,建立12個服務專區,幫助民眾從容面對老年生活,提升健康意識、保持社會參與,也協助分擔照顧者壓力。對策三:借鏡國際經驗,服務設計導入國外先進技術為提供客戶更多元的服務體驗,南山人壽親赴日本,借鏡長壽大國的經驗,了解包括失智症從健康期就要開始預防、照護科技提升長照效率、銀髮族社會參與、外溢保單結合健康服務等專業知識,打造更完整的健康守護圈。💡南山健康守護圈「超高齡社會跨世代需求痛點調查報告」
-
2023-09-28 養生.家庭婚姻
「我就渣」的潛台詞是什麼?渣男渣女是如何從小被養成的?
不負責與渣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負責任的人,並且稱他們「渣男」或「渣女」,似乎給了這樣的評價會讓內心得到些許安慰,因為他們是犯錯的人,是該承受世俗指責和詬病的人。我們自己也可能做過很「渣」的事情,為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似乎也會讓心情變得輕鬆,反正破罐子破摔,只要說出「我很渣」,也就無所謂了。事實上,簡單地將不負責和「渣」畫上等號,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當我們用「渣」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就無法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下次還是會看不清對方,再度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用「渣」看待自己的時候,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逃避問題,也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別人,內心同樣是煎熬的。我們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不負責任的習慣呢?還是得說回本章第二節提到,孩子耍賴要玩具的例子。父母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一個是父母覺得大家都在看,感覺很丟人,於是尷尬地妥協;一個是把孩子轉移到沒有人圍觀的地方,堅持陪伴孩子直到冷靜下來。大家認為哪個孩子更有可能獲得責任感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個孩子做了過分的事情之後,不僅沒有承擔任何代價,竟然還得到獎勵,也就是沒有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相反地,第二個孩子全程需要面對情緒、消化情緒,以及理解自己為什麼被拒絕,還有未來如何再次應對這樣的事件和情緒,這就是學會承擔責任的過程。除了上述兩種父母的應對方式之外,接下來看看另外兩種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負責困難的情況。一種是父母會把耍賴打滾的孩子留在原地,頭也不回地離開,這種方式也許會讓孩子當下停止哭鬧,但卻可能在孩子心裡種下了一顆被拋棄感和無助感的種子。孩子會覺得,原來自己做了讓父母不高興的事情時,是可能被丟下的、被拋棄的,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念頭,就會進入一種無助狀態─我對現實是無能為力的,只能依附於父母而存在,一旦他們離開了,我什麼都不是。在這種狀態下,人很難學會負責,因為負責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能量,萬一沒有人能讓自己依賴,那麼自己就無法產生能量。比如有些人的戀愛對象頻繁更換,一個接一個,從來不讓自己有空窗期,其實就是一種無法對自己負責的狀態,只有讓自己在戀愛關係中依附於另一半而存在,才能生活下去,否則自己就什麼都不是。還有一種常見的父母應對方式是,對於正在耍賴的孩子大聲喝斥、惡言相向,甚至試圖嚇唬孩子,從而讓孩子斷掉不切實際的念頭。我記得有次在馬路上遇到一對母子,兒子可能之前提出了什麼過分的要求,媽媽不同意,兒子就一直撒嬌想央求媽媽同意。媽媽的回應非常刺耳,當時真的想衝上前去,請她不要這樣說,但我確實無權過問和干涉,只能作罷。媽媽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愛你了!會非常非常討厭你!」孩子聽了,恐懼又慌張地說:「不,媽媽是愛我的!是喜歡我的!」但媽媽可能在氣頭上,就不斷咬牙切齒地重複:「不,不喜歡!你給我閉嘴!你越說話,我越不喜歡你!」唉,當時聽得我的心都要碎了,不管孩子提出了怎樣的要求,都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引導。但在這段情緒的發洩中,這個孩子可能產生了「不被媽媽喜歡和愛的恐懼感」,之後為了再次發生,可能就會把任何會導致這種情況的事情都扼殺在搖籃裡。一個壓抑所有情緒的人,會怎樣呢?─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愛情的三要素是承諾、親密和激情,缺一不可。每個人對愛情的態度不同,對於不同要素分配的比例自然不同,但每個要素都是必須存在的,其中承諾就是依賴責任感才能存在的。所以不負責任的人,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渣」。令人疑惑的是,在感情中不負責任的人,在學習或者工作中可能完全是另一種狀態,比如會按時完成作業或對於自己承擔的工作極其上心,其中的區別在於「責任是否與核心情緒掛鉤」。學習和工作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刺激到一個人有創傷歷史的核心情緒,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挫敗經歷都是在更早期的時候,與照者的互動關係中就已經體驗過了。甚至有些人的迴避表現會強烈到根本不會讓自己開始或進入一段感情,總是以各式各樣的理由推掉或拒絕潛在的關係,這是一種終極的無法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渣」是一個太過簡單的評價,也許我們給自己一個機會看到「渣」背後隱藏的資訊,最終可以找到完整的自己。※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作者:王瑞 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7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8 養生.運動健身
忙碌上班族福音!懶人電鍋料理食譜超簡單 料理小白也能輕鬆上手
現代人生活忙碌,想要吃得健康,但又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廚房裡料理,今天就來分享幾道簡單快速好上手的電鍋懶人菜單,滿足味蕾的同時,又能兼顧高營養、低卡無負擔、健康的目標。編輯推薦星巴克迷暴動!全台首座童話森林版星巴克揭幕、2024星巴克十二星座玻璃杯開賣許光漢正式進軍韓國!確定出演這部韓劇:演出超狂「台韓混血殺手」!同劇演員還有李善均、李光洙【心理測驗】你是哪一種「睡眠動物」? 看你的人格優勢蒜蓉嫩蒸雞胸肉(1)首先先將雞胸肉切片,大蒜剁碎,再切一點蔥花點綴。(2)醬料製作:倒入2小匙米酒、2小匙醬油、1小匙麻油。(3)放下雞肉粗略攪拌,加一點點蓮藕粉防止雞肉變柴,均勻攪拌,最後放進冰箱醃製一小時,等待的時間可以處理金針菇的擺盤,肉醃完之後就可以將雞肉擺上去了。(4)最後就是將食材們送進電鍋裡蒸熟,蒜蓉蒸雞胸就完成囉。滑蛋鯛魚豆腐(1)先將洋蔥切片再撥開,豆腐切薄塊(分量為半塊),切一點蔥花點綴,切一點蒜末提味,鯛魚切成可入口的大小,使用洋蔥當基底後鋪上豆腐,再疊上所有鯛魚片。(2)醬料製作:倒入醬油和蒜末。(3)均勻淋上醬汁,將食材放進電鍋裡蒸熟,等電鍋的同時,先準備兩顆蛋,攪拌均勻,電鍋跳了之後,再來把蛋液倒進去,最後撒點蔥花做裝飾,就完成囉~味噌馬鈴薯燉鮭魚(1)先將馬鈴薯切塊,加水去除澱粉、防止氧化,紅蘿蔔切塊,洋蔥也切小,鮭魚將骨頭挑出並切塊。(2)紅蘿蔔、洋蔥倒入鍋,接著放入馬鈴薯,挖一大匙味增並加水攪拌,攪拌均勻後一樣倒入鍋中,倒一半的水到鍋裡並把食材鋪平,在電鍋內放入兩杯水,約300cc,蒸熟後就完成囉~以上料理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星巴克迷暴動!全台首座童話森林版星巴克揭幕、2024星巴克十二星座玻璃杯開賣許光漢正式進軍韓國!確定出演這部韓劇:演出超狂「台韓混血殺手」!同劇演員還有李善均、李光洙【心理測驗】你是哪一種「睡眠動物」? 看你的人格優勢「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9-2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不認為我的孩子是過動兒!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過動兒」。一位長年關心這種孩童的醫師寫出她的呼籲:「我們能不能花更多的努力,在營造一個適合各種特質的孩子都能順性、適性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讓每一種特質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看到自己的亮點?」→想看本文一位父親說出他的心願:「我希望醫師們看孩子時,請多多詢問、多多傾聽,不要只看外顯呈現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根本。」一位醫學院醫學人文的資深老師受邀為這位醫師的新書《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寫序,感動之餘道出她的想法:「將病人的生活世界納入考量是避免盲點的關鍵。」我的孩子讀了兩間幼兒園、三間小學、兩所國中,兩所高中。從小,這是一個很好養的小孩,不吵不鬧,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玩玩具:汽車、小玩偶,排了滿地都是。我們有感覺他學習一些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和姊姊比較起來,有慢一點,但是只要有耐心,他終究還是學得會的。直到上小學,正式進入要安靜坐在座位上,看老師寫板書,聽老師上課,要閱讀課本文字,要書寫作業的學科學習課程時,才出現問題。他好像聽不懂老師所教導的內容。小學低年級,我們還可以自己慢慢教。先從手指頭、腳趾頭數數,超過20了,我們還把銅板拿出來,數給他看,因此教會了他加法和減法,可是開始出現乘法和除法時,我們真的不知如何讓他理解。不只不理解學科,也無法理解學校的規範,上課下課是什麼?考試是什麼?我還記得他小學一年級時,考試卷只要有空格,他便填上一些他認識的符號,例如麥登勞的M,停車場的P等等,琳瑯滿目。他對符號的認識倒是很敏感。 當然更不用提深奧的方程式、開平方。我如何教他懂得「(A+B)2=A2+2AB+B2」?他問我:「打開平方是要怎麼打開?」接著化學,一個最簡單的H2O是水,就把他擊垮了!為什麼「H、2、O」便等於水?他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便很難理解。物理自然也是他無法理解的科目。有時候他問的問題,我們也不知如何回答:「為什麼太陽升起的方向叫東方?為什麼不能叫西方?」這樣上起課來,等於如鴨子聽雷,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想想看,上課要從上午八點,屁股一直黏在椅子上,黏到下午四點、五點,從星期一坐到星期五,黏在那裡聽老師說一堆完全聽不懂的話,怎麼可能呢?於是,我的孩子開始上課從動來動去、走來走去,任意離開座位、玩鉛筆盒、帶玩具去玩,到逃離教室、在操場晃來晃去,到籃球場打籃球。上課坐不住,下課衝最快,下課對他非常重要,這應該是他還願意去上學的主因。直到小學四年級時,老師便建議我們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做評估。我們帶他到某醫學中心的兒童心智科,看了醫生,填了量表,給臨床心理師做測驗,幾次門診之後,診斷便出來了:注意力不足型的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處理方法就是服藥,那時他是吃「利他能」。孩子大約看診看了半年,確實上課情形有改善,比較少站起來四處走動,減少老師上課的困擾,但是,數學和一些抽象的學習,依舊聽不懂,毫無進展,只是上課不會搗蛋惹麻煩而已。我們看到孩子服藥後,變成一個和原來不一樣的孩子,彷彿呈現呆滯的狀態。全身懶洋洋,缺乏活力,胃口也變差。他告訴我們他不喜歡這種感覺,他想動卻動不了,吃藥之後,腦袋好像變空了,四周的東西都不見了,只剩下眼前那個站在台上的老師。我們聽他這樣的抱怨,實在於心不忍,再加上服藥對他的課業學習真的幫助很有限,決定不再帶他去看診,讓他停藥了。他總是說:「我並沒有逃學啊!我還是在學校裡啊!我只是不想坐在教室裡而已,我在籃球場打籃球,我又沒有學壞!」不吃藥之後,我們放手讓他去運動,每天打籃球,至少打三個小時,他好像永遠不會累一樣。而我自己也透過大量閱讀有關親子教養、特殊教育的書籍,開始調整改變。這對我幫忙很大,也改善了我們過去幾乎要降到冰點的親子關係。閱讀必須還要思考,然後內化,才能產生行為的改變。如果做父母的不改變,只要孩子去吃藥,是沒有用的。我終於了解他不是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兒,他是學習方式不同而已。他是因為上課聽不懂,所以覺得無聊,才會坐不住。其背後的因素是:聽不懂。我們大人只看到他「坐不住」的外在表現,便認為他是過動兒,我慢慢理解,我的孩子是無法透過主流學校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學習,他必須自己實際操作,從影像圖畫中學習,要能看得到、摸得到。所以,我們讓他去學習樂高機器人,他表現非常優異,因為那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台灣的教育無法因材施教,只能家長自己來。我的孩子是來教育我的,他讓我見識到台灣的現行教育,仍然停滯在士大夫的觀念。我的孩子雖然學科學習成績不良,但是他勤奮、善良,這不是應該被讚賞的嗎?什麼不要輸在起跑點,根本是提早死在終點。大家拼命擠進資優班,有多少是父母製造出來的偽造資優生?說現在是多元教育,根本是自欺欺人。本來就是念書有念書的料,動手操作的有動手操作的料,沒有哪一種比較厲害,只是不一樣而已。現在的世界變化很快,誰能料想得到從前打電動、打撞球,是會被大人處罰的,現在卻是可以出國參加競賽的出色能力。人生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吃藥,我會讓他自學、發掘他的長處。我的孩子目前主動學習,因為有實際的需要,他會到書店買書來仔細研讀。這樣的學習才是真的,完全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我也期許老師們能瞭解學生有個別不同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文字學習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希望老師的教育專業,也要學習透過影像、圖片的教學方式,那也是一種學習的模式。我希望醫師們看孩子時,請多多詢問、多多傾聽,不要只看外顯呈現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根本。醫學是一門不科學的科學,教科書是入門的基礎,臨床應用於人身上時,請把所看見的孩子、所聽到的孩子的心聲,融入你的診斷與處置之中,而不是把看孩子行為與心理的醫療行為當作看皮毛一樣膚淺表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23 醫療.精神.身心
爸爸過世後,媽媽變得很奇怪!是老年憂鬱症?還是失智?
「醫生,我媽媽變得很奇怪,可能失智了。」女兒述說著媽媽最近的改變,自兩個月前爸爸過世後,媽媽愈來愈不對勁,吃很少、睡不著,跟她講什麼都不記得,無法一個人生活。老年憂鬱難察覺 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的診間,常有類似求助個案,以為失智來看診,後來發現是憂鬱症,蔡佳芬指出,失智是漸進的退化過程,需要時間推移,突然間記憶力變差、生活大改變,通常失智的可能性低。老年憂鬱症除了和失智症症狀高度重疊外,也常以身體病痛的方式呈現,許多長輩因為反胃、心臟不舒服、胸悶發抖,什麼身體檢查都做了仍找不出原因,直到轉到精神科才發現是憂鬱症。蔡佳芬指出,憂鬱症的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電刺激療法。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治療效果會比較差,因為身體的退化,藥物要比較大劑量、心理治療和電刺激療法也要比較多次才能達到效果,服用藥物的同時,還要考慮他已經在服用慢性病藥物。但是只要好好治療,效果依然看得見。老人精神疾病的相關資源不足她認為,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是老人精神疾病的相關資源不足,在初級、中度及重度的治療上,都有努力空間。在初步篩選出需要幫助的長者部分,若家醫科及社區醫師可以扮演守門員角色,找到輕度或疑似憂鬱症長輩,即時做一些協助或治療,對於避免發展成中、重症的憂鬱症有正面意義。但是可提供中重度憂鬱症治療的老人精神專科並不多,就算有,也很難掛號。若進到重症、需要安養階段,年老的精神病患(包括憂鬱症)是找不到安養機構的,因為目前收治慢性精神病人的護理之家不收老年人,而老人安養機構不收精神病者。蔡佳芬就有病人因一直找不到安養機構,雖然已不需要住院治療,但家人也無力照顧,就長年在各醫院間流浪。她認為,老年心理健康這件事,需要社會更多關注,也要系統思考,投入對的資源去處理。求助資源●衛福部安心專線:一九二五(廿四小時免付費心理諮詢服務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全台設有卅七處心理衛生中心,可提供免費一次的心理諮商服務。●老朋友專線:○八○○─二二八五八五●生命線協談專線:一九九五(手機或市話直撥四個號碼,可與當地生命線服務專線聯繫)●張老師專線:一九八○數位版看這裡不想孤老悔恨 也有積極做法年輕時努力打拚的長輩坐在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面前,訴說他們的後悔,不應該在孩子那麼小就將他送出國念書,現在小孩都在國外工作、成家,留下年老且孤獨無依的自己。蔡佳芬說:「你們在年輕做這個選擇時,有些事情並沒有想清楚。」但局勢已定,悔恨無用,蔡佳芬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
2023-09-23 醫療.精神.身心
每年有千位65歲以上輕生!老年憂鬱症就醫率低,常誤解為老化、失智、防衛心重
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挑戰與任務,在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論點裡,晚年期的任務在於整合生命、找到生命的意義感,若做不到,則會帶來悲觀絕望的感受。然而老年人的心理議題以及需求,是各生命階段中最被忽略的一段,許多憂鬱長者身心困在疾病中,最後選擇自我了斷、寂寞離世。面對比率高、人數也一直攀升的老年自殺,社會該如何因應?高齡憂鬱就醫率低「退休」讓你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已經卸下人生重責、含飴弄孫享清福?據衛福部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民國一百年是八○七人,一一一年時攀升到一一三八人。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一○一年時是廿七萬人,一一○年攀升到四十八萬人。年老後比年輕時更容易出現社會關係孤立、經濟貧窮、配偶離世、身體病痛等問題,這使得國內六十五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十年間也明顯攀升。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認為,雖然老年人口的自殺率及自殺死亡率一直很高,但關注度卻遠不如青少年自殺,彰顯了社會對老年人心理議題的不夠重視。蔡佳芬分析,老年人的自殺死亡率高,一來因為老年人身體較衰弱,同樣的方法,可能年輕人會被救活,但老年人就離世了;另一方面,老年自殺通常選擇致命性高、不可挽回的方法。老年人的憂鬱症難發現老年人的憂鬱症部分,雖然比率不是最高,但必須被重視的是低診斷率。相較於成人及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老年人更難發現。一來,老年憂鬱會出現失眠、沒有活力、心情低落、記憶力變差等現象,常被認為是老化表現、身體病痛所致,或是罹患失智症。蔡佳芬的失智門診中,大約有二、三成民眾以為是失智來就診,診斷後發現其實是憂鬱症。二來,老年人對於心理疾病的求助意願低。同樣是精神科的疾病,長輩疑似失智症都不一定願意就診,憂鬱症的汙名化比失智更為嚴重,防衛就更深。蔡佳芬強調,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但前提是要找出需要幫忙的長輩。最近她協助國健署拍攝了老年憂鬱症衛教影片,對象是家醫科及基層診所醫生,因為長輩不一定願意看精神科,卻常因為慢性病、身體病痛去家醫科或附近診所就診,若在回診時,醫師能夠對老年憂鬱症有些敏感度,鼓勵疑似者做檢測,並給予初期的處理或是轉介,會更精準地找出需要幫助的長者。除了基層醫師,社區工作者也是老年憂鬱症及自殺預防的守門員。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老盟這兩年關心獨居老人處境時發現,許多走不出來的獨老多有類似憂鬱症等心理健康議題,失去社會連結會讓孤獨感加深,也會讓原有心理問題更嚴重。她建議政府應該有系統地做預防性的訪視,而分布綿密、且了解社區長輩狀況的社區關懷據點很適合扮演這個角色。她認為,據點除了舉辦長者的健康促進課程,還要走進社區,找到因為身體或心理狀況無法出門的長輩,為這些長輩創造人際連結。※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是蛋蛋危機?還是蟲蟲危機?
老夫少妻,膝下猶虛。老公:「都是妳的蛋不好!」老婆:「我可是『國產』的蛋!新鮮的,是你的蟲蟲不好!」老公:「40幾歲了,怎知是新鮮的,還是過期的?」老婆:「70幾歲,蟲蟲應該不斷頭也斷尾了吧!」到底是蛋蛋不好引起的,或是蟲蟲不好引起的,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對誰非?上天造人,由生到死,由年少到老化,事實上,就由放在人體細胞內的DNA密碼來控制的。年老了,蛋蛋品質也變不好了,年老了,蟲蟲品質也變差了。其中有個人的差異,但保養與否,卻會影響個人的蛋蛋或蟲蟲的品質。除了關心攸關傳宗接代的蛋蛋與蟲蟲的議題之外,事實上,人能否快樂而健康的活著更為重要,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光有蛋蛋與蟲蟲又有何用?俗語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注重養生之道,了解肉身的脆弱點,防範於未然,才能長治久安,也才能有好的蛋蛋與蟲蟲。而養生之道,第一就是要有充分的睡眠,生活起居正常,飲食清淡,定期運動,這些看似老生常談,但確切實行,可真不容易。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例如年紀大了,怕心血管疾病、怕動脈硬化、怕心肌梗塞、怕突然腦中風、怕全身器官莫名其妙長出癌症。常見的癌症,現在的新國病─肺癌要靠早期診斷,就是照低劑量電腦斷層;常見的大腸癌就是靠糞便潛血檢查、靠大腸鏡檢查,而傳統的國病─肝癌,就要靠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女性的健康殺手,乳癌就要靠定期的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古語說:「順天應人。」現代說:「人定勝天。」都對了一半,如果只順天應人,對上天的安排消極被動,日出而作或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也不積極了解肉身本質、不保養,不注意,就會出現古語所說的「覆巢之下無完卵」那樣的窘境了。而太相信自己的力量「人定勝天」,不知人體肉身與現代醫療的極限,也就太過頭了。因此有足夠的養生與健康保健的智慧,才是王道,才能過著彩色的人生,屆時不管蛋蛋好不好,是不是臭蛋,蟲蟲好不好,是不是斷頭斷尾,都不重要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9-2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醫師兼月老!趙昭欽顧好病人的肝,成就好姻緣
高雄市立岡山醫院原本是個每年需由高雄縣府補貼上億元的醫院,秀傳醫療體系在2000年接手經營,成為全台第一家公辦民營的醫院,現任院長趙昭欽在2003年接任,只花3年,就讓醫院「轉虧為盈」,明年秀傳體系更將在鄰近路竹成立有700床的高雄秀傳紀念醫院,一樣由趙昭欽擔任院長,這也將是北高雄規模最大的醫院。趙昭欽是高雄農家子弟,父母務農養大4個孩子,成績優異的他,一路從雄中讀到台大機械系,畢業時正好遇上成大開辦後醫學系,想回南部的他也去報考,一試就中,自此從理工男,踏上行醫之路。養生秘訣/登山當休閒 清晨騎車放鬆在休閒時,趙昭欽喜歡登山、騎單車,他常清晨六點從台南東區住家,騎著單車到高雄路竹老家,一騎就是一個小時,那段時間是他自我放鬆時刻,接著他沖個澡,再到岡山醫院上班,而他對部屬,也秉持絕非必要,絕不在下班後打擾部屬,他認為上班就認真以赴,但下班就好好休息,人生不能繃得太緊。因緣際會下,秀傳體系在2015年選定南科高雄科學園區「管2」用地,做高雄秀傳醫院基地,這是全國首創在科學園區內設址的醫院,明年9月將開幕。趙昭欽說,未來這兒會有更高端醫療設施,有達文西、各式微創設備,也會有腫瘤癌症治療中心,會與園區內生醫產業合作,進行臨床試驗與研究,此外,還規畫長照中心,「我希望故鄉愈來愈好,有更好醫療環境照顧鄉親,這是我行醫、也是身為高雄子弟最大的盼望」。父母務農苦 畢業回鄉服務父母與家鄉長輩務農艱辛,趙昭欽看在眼裡,心疼他們常三餐不定時,而且早期打針文化造成鄉下肝炎盛行,趙昭欽因此決定投入肝膽腸胃科領域,且畢業後就回到高雄長庚、台南市立醫院等醫院服務,以就近照顧父母,並在2003年接任高雄市立岡山醫院院長,一待就是20年。如何讓高雄市立岡山醫院形象「由負轉正」、「轉虧為盈」?趙昭欽除擘劃改善醫院外觀與充實硬體設備外,並與醫院同仁組成「親善小組」,拜訪當地診所,與他們成為伙伴,診所醫師可借用岡山醫院裡設備,為病人做檢查與手術,術後病人也可住在醫院,由院方照顧,受惠則是他最在意的鄉親,醫院也在他接手後3年轉虧為盈。推病友團體 簡化回診流程趙昭欽也推動病友團體,例如由B、C肝患者成立「愛肝聯誼會」,他說,岡山、路竹一帶,因早期針具消毒不徹底,很多人感染C型肝炎,若未定期追蹤,可能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又由於從偏鄉到醫院一趟不易,讓患者回診意願低,因此他不僅讓病友成立聯誼會,且讓患者追蹤看報告一次搞定。趙昭欽指出,病友間有聯誼會,會彼此分享療程甘苦,激勵彼此抗病,並且簡化流程,讓肝炎患者回診追蹤時,醫師可馬上開單為患者抽血做檢驗,40分鐘後即看報告,一次完成,不用讓患者跑好幾趟。行醫核心價值 病人照顧好問到行醫核心價值?趙昭欽不假思索地說,「照顧好病人」,他希望自己所帶領的醫院是有溫度的,是給病人溫暖的。有些務農鄉親回診,就是帶他們自種的芭樂給他,一進診間叫著「阿欽,哇來呀」,「這是阮庄腳郎,最真實的情感」,吃著他們送的農產品,「這是千金萬銀也買不到的珍饈美味」。他分享有個20多歲男子,感染C肝,為期一年、兩個干擾素療程都失敗,讓受盡發燒、食欲差等藥物副作用的他沮喪不已。後來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男子接受此療程3個月後回診,女友與女友姊姊陪同在旁,當他告知男子體內已測不到C肝病毒時,男子開心轉向女友說,「我可以娶妳了」,原來女友父母對男子染C肝一直有疑慮,擔心愛女會很早守寡,因此要另個女兒到醫院確認男子健康,才肯點頭讓愛女下嫁,「當醫師也能成就好姻緣」,趙昭欽臉上露著笑容。趙昭欽小檔案.年齡:61歲.專長:一般內科、胃腸疾病、肝膽胰疾病、胃鏡、大腸鏡、超音波檢查.現職:高雄市立岡山醫院院長.學歷:台大機械工程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經歷:台南市立醫院胃腸科主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人生有很多功課,感情、事業、家庭等,健康也是門功課,要用心去經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3 養生.運動健身
想健康長壽到老嗎?歐洲研究:每周4次、每天走路至少15分鐘可延年益壽
運動有益健康這件事大家都懂,但很多人都覺得:「光說很容易,但真的要做卻很難。」不過研究發現想要運動強身一點都不難,只要花15分鐘走路,每星期做4次,就可以延年益壽,而且無論老小,運動都很有助益,研究刊登在《歐洲更年期期刊》、《小兒科期刊》。義大利的研究人員追蹤200位平均80歲的養老院老人長達10年,這段時間內監測老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習慣,包括心理狀態、飲食習慣、體重,是否吸菸或喝咖啡、是否鬱悶,而且沒有癌症等病症,其中80%的被研究者,都是有體力活動者。在研究的10年內,有2/3志願者死亡,在分析他們及存活者間的差異顯示,每週步行4次,每次至少15分鐘的老人,總體生存率最高。研究者表示,走路對老人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運動形式,加上散步時有新鮮的空氣,走路運動可提高免疫系統的效率,以抵禦病毒、強化骨骼、減少肥胖,也可提高平衡感、降低跌倒受傷的風險,對中老年人心臟疾病、中風和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也有影響。而無法運動的人也別氣餒,根據西班牙薩拉哥沙大學的研究顯示,只要利用類似近來在國內很流行的「血氧機」進行全身震動,利用平台從腳底傳遞震動到全身,就可以變得強壯、動作更敏捷。研究人員指出,對於難以自主運動的老人來說,全身震動能刺激肌肉及改善健康。而美國的研究人員也認為,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類似這類被動式的運動機好像是騙局,但也無法否認它增進人體循環的作用。這篇研究報告獲刊在《歐洲更年期期刊》中。運動對小孩也很有幫助,刊登在《小兒科期刊》中的研究顯示,兒童每天花在從事快走程度運動的時間愈多,體脂肪百分比就愈低。美國衛生暨福利部(HHS)建議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要以約每小時5.6公里的快走強度,運動60分鐘。延伸閱讀:.幾歲該結婚?幾歲該買房?專家:別給自己定人生時間表.想活到90歲以上嗎?最新研究揭一項數據可能是女性長壽的關鍵.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愈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手機舊了、不適合要換,那理財計畫呢?30、40、50歲應有的退休理財計畫大不同
關於「準備退休金」,你是否已經有一套理財計畫?是否有定期隨著年紀增長而調整這份計畫的投資策略? 如果沒有,你可能要注意了!國內投信擁有最多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 Retirement Financial Advisor)的野村投信指出:在人生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階段性目標,以及薪資水平、生活花費和風險承受度等條件的不同,建議在規劃長期的退休金理財時,要把握三原則:「30歲求累積」、「40歲找平衡」、「50歲享穩定」。透過這三個原則定期進行調整,才能讓你的投資隨時切中你當下的狀態。30歲求累積,紀律+積極投入 30歲是剛入社會沒幾年的階段,此時的薪資仍在成長期,每月投資金額有限,但享有離退休年限較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等優勢,此時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建立紀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時候應該透過定期定額或野村投信獨家「市場低點時,不燒腦自動幫你買進更多單位數」的D檔投資法,逐步累積退休金。因為工作期還很長,風險承受度較高,可選擇全球股票型或台灣股票型基金。40歲找平衡,快速+分散進場40歲雖然有車貸、房貸,但累積多年的工作資歷通常也反映在薪資上,代表著有機會獲得相對年輕時更豐厚的績效或年終獎金。此時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透過快速+分散進場的策略,善用每一分可投資的資金」,特別是市場行情看漲時,將一筆較大資金拆成多筆小資金分散投資,在1個月內透過定期不定額進場。這樣的好處是:一方面能掌握行情,又能避免將資金壓在單一時點進場的風險,可在市場大好時有效率累積退休金。同時,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風險承受度相較年輕人低,所以會建議選擇有股有債的平衡型基金。50歲享穩定,風險+報酬兼顧 來到再過10~15年就要退休的階段,雖然幾十年的工作打拼讓你存下一筆現金,可投資的資金也比年輕時多更多,但面對即將不再有固定、穩定的工作收入,能夠承受風險的能力降低。此時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避免虧損、更別坐等通膨造成貨幣貶值,要用較小的風險追求資產能相對穩健的增值」。透過野村投信活利循環機制,將一筆錢投資在一檔相對穩健的基金(母基金),每月定期從這檔基金撥款到較有上漲動能的另外1-3檔基金(子基金),打造兼具「相對穩健&成長動能」的投資組合,讓退休金有機會可以持續長大。因為離退休年限較短、風險承受度相對保守,母基金選擇有資本利得機會或有固定息收的債券型基金是較好的投資選擇。【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基金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產業景氣循環之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匯管制及匯率變動風險、投資地區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之風險、商品交易對手之信用風險、與其他投資風險等,請詳見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基金可能投資承銷股票,其可能風險為曝露於時間落差之風險,即繳款之後到股票掛牌上市上櫃之前的風險。 野村投信已就「D檔投資法」之圖樣及文字取得商標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號數第01655124號),仿冒必究。(野村投信贊助刊登)AMK01-230900047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