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5 09:00:00 運動健身
躺著也能瘦!「3種運動」讓你輕鬆消脂 滑手機也能塑造迷人小腹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想維持身體健康和體態,但是又無法抽出大量時間運動,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幾個躺著滑手機也能瘦小腹的方法。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8-25 09:00:00 運動健身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想維持身體健康和體態,但是又無法抽出大量時間運動,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幾個躺著滑手機也能瘦小腹的方法。
2023-08-24 09:26:13 運動健身
S曲線、微笑曲線、蜜桃臀應該是大多數有在健身的女孩們夢寐以求的,小編今天就來分享幾個翹臀訓練動作,想從扁屁股變成翹臀女孩,現在就來練!
2023-08-22 15:00:49 運動健身
戴牙套真的能瘦臉?此疑問在美容議題中可以說是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以下是關於戴牙套是否能瘦臉經驗者的一些分享。
2023-08-22 09:38:30 運動健身
到底要怎麼吃才會瘦?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比起間歇性斷食、生酮飲食等方法,透過製作減酯料理,逐漸成為多數人能兼顧美味和健康的選擇。今天小編要來介紹幾道好吃又有飽足感的健康料理製作方式,有興趣的朋友們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
2023-08-22 09:37:29 運動健身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2023-8-7發表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erobic and Muscle-Stren
2023-08-12 09:00:00 運動健身
隨著疫情趨緩,世界各國紛紛解封,恢復以往自由旅行的日常,今天YouTuber莫娜就要帶大家去看看,對於疫後台灣在國際遊客心目中的定位為何?之後有機會帶外國朋友來玩,也能更了解對方的喜好。
2023-08-11 17:03:51 運動健身
周潤發常年跑步 近來愛上「超慢跑」 香港影帝周潤發今年已經68歲、身材卻仍精壯,與他多年來一直維持著跑步登山的運動習慣有關。之前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指出,工作再忙,他仍每天跑步,跑步是讓他維持年輕的秘
2023-08-11 10:57:02 運動健身
手搖飲品在現代社會已成為一種流行的飲食文化,無糖手搖更是成為追求健康的人們的首選。然而有些人可能發現,即使喝著無糖手搖,體重依然難以控制。無糖並不等於無卡路里,減重醫師在這裡傳授零負擔喝手搖的祕訣,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保持理想的體態。
2023-08-11 09:00:00 運動健身
炎炎夏日,是否想來上一杯清爽消暑的飲品或是開胃的甜點呢?今天就要教大家來自製酸奶,一款健康又開胃的小點心,盡情品嚐美味的同時又能保持身材。
2023-08-11 06:00:00 運動健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外電報導】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腦血管疾病為國人2022年十大死因的第4位,每年平均奪走1萬多條人命。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生活簡單七件事」,強調運動的重要性。《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JSM)近期發表一項研究指出,所有運動都能降低血壓、預防中風,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等長訓練,例如常見的棒式或靠牆深蹲,是降低血壓的最佳方法之一。
2023-08-10 09:00:00 運動健身
現代人生活忙碌緊湊,一不小心就忽略了身體健康與運動,導致背部和腹部肌肉的衰退。小編今天就要來分享透過簡單的背肌和腹肌訓練,你也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輕鬆鍛煉,提升體態與健康。
2023-08-09 16:02:37 運動健身
樂天桃猿啦啦隊「Rakuten Girls」成員林襄擁有高人氣,今傳出與樂天桃猿球員馬傑森熱戀中,引發各界討論。林襄不只外表甜美,身材更是外界關注焦點,她日前在社群上發出腹肌照更是讓不少網友羨慕。健身
2023-08-09 09:00:00 運動健身
現代上班族生活總是充滿緊張和壓力,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工作,容易導致腰部和肩頸的疲勞和僵硬。不適當的姿勢和缺乏運動也可能造成這些問題。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些可以放鬆腰部、舒緩肩頸疲勞的幾個小秘訣。
2023-08-08 18:07:11 運動健身
研究指出,將每週鍛煉集中在週末兩天進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人員根據英國生物銀行研究的數據分析發現,週末運動者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27%,心臟衰竭風險降低38%,心房顫動風險降低22%,中風風險降低21%。此研究結果相似於2017年的研究,指出將體力活動集中進行與分散進行對降低死亡風險的效果一樣好。然而,該研究存在自我報告的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的限制,需要更多研究支持。美國心臟協會建議,請在日常活動中包括中等強度和高強度的有氧活動以及力量和伸展運動,以實現最大益處。
2023-08-08 11:18:00 運動健身
夏天不少人都會跑去海邊、溪邊玩水,或是到泳池游泳;其中,游泳既能達到運動的目的,又不用流得滿身大汗,也成了不少人運動的選擇。這次《優活建康網》整理游泳相關QA,包括游泳好處、游泳前吃什麼、游泳後吃什麼
2023-08-08 09:00:00 運動健身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健康和身材,希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苗條的身材。然而工作和學習壓力,許多人可能無法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運動,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幾個輕鬆燃燒酯肪的方法。
2023-08-07 13:44:18 運動健身
現代社會,吃得飽身體健康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是很多人對於減肥常常感到困擾,不知該從何開始。然而,吃好吃滿也能瘦,中醫師為我們揭示了一些最佳甩油秘訣,讓我們在無痛的過程中成功減重。
2023-08-03 11:05:02 運動健身
● 鍛鍊下肢肌力,預防延緩肌少症 ● 強化肌肉有助保護關節、穩定步態 ● 在家就能做,推薦入門款登階運動
2023-08-03 09:17:40 運動健身
對於忙碌的小資族而言,每天上班前思考穿搭都是一大困擾。每天都不知道穿什麼,就跟中午不知道吃什麼一樣煩,不僅要符合工作場合的要求,還要顧及自己的風格和預算。因此,小編今天就準備了八樣最值得入手好搭配的單品提案給大家參考,輕鬆省時省荷包又能穿出時尚感。
2023-08-02 11:36:03 運動健身
歷史上,人類一直害怕在自然水域中游泳,所以公開水域一直被認為是無法保證安全的神秘地方。海洋充滿未知事物,海岸線形成天然界線。數千年來,人類相信最好待在船舶的甲板上觀察海洋深處,而非將其當作可享受的資源
2023-08-01 17:47:04 運動健身
專家指出,跑步機上的跑步和室外跑步在效果上相似,尤其是在高速跑步時。然而,跑步機的速度限制和準確度可能影響跑步方式和訓練效果。建議花時間熟悉跑步機的特性,特別是對於硬度和彈性的適應。跑步機上的跑步可能感覺比室外跑步困難,可能是因為它缺乏戶外環境的可變性和自然元素。要提升使用跑步機的樂趣,可以專注於其他事情,例如看電影、聽音樂或者探索不同的飲食選擇。
2023-07-30 09:00:00 運動健身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外食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選擇。然而外食往往伴隨著高熱量、高油脂,容易讓身材變得臃腫,對健康造成負擔。如果你也是一位外食族,卻又想要瘦身減酯,不妨參考以下方法。
2023-07-27 09:00:00 運動健身
不少人進餐廳用餐前都習慣透過Google評論來了解一家餐廳的口碑,但我們是否應該全然相信這些5星好評呢?今天就要帶大家來走訪華西街,究竟這些擁有高評價的銅板美食到底好不好吃呢,趕快點開影片,跟著YouTuber比爾EG31一起一探究竟吧!
2023-07-26 09:00:00 運動健身
炎炎夏日,高溫帶來的燥熱讓人無法招架,這時最需要的就是來一杯沁涼透心的飲品or霜淇淋,今天小編就要來分享夏日冰品推薦
2023-07-25 16:05:35 運動健身
你有小腿痠痛的困擾嗎?! 小腿痠痛主要原因可分為肌肉、血管、神經3大問題,最常見的運動後的痠痛或是拉傷、久站、抽筋;血管靜脈曲張,靜脈受壓迫使內壓增加、神經壓迫等,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舒緩小腿、足底的小技巧。
2023-07-24 15:37:29 運動健身
中職中信兄弟隊昨天與富邦悍將隊比賽,兄弟隊野手岳東華4局下跑壘腳踝「翻船」送醫,兄弟今天回報岳東華狀況,初步診斷為踝關節韌帶撕裂,待消腫後安排確認骨頭狀態。 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 「
2023-07-23 14:18:34 運動健身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根據自己多次參與國際健走活動的經驗,分享了出國旅遊時的走路技巧和養護方法。他建議在出發前兩周,每天增加1到2千步的步數,達到每天2萬步的目標。他還提醒購物時最好在行程最後進行,避免負重行走。另外,他建議經常鍛鍊肌肉,注意飲食營養,同時補充保健品。最後,他分享了用冷水沖腿來緩解疲勞的方法。
2023-07-23 12:33:01 運動健身
鐵腿是運動後24到72小時內的肌肉纖維微小拉傷,會有局部發炎反應引起痠痛。在鐵腿發生時,輕度活動可以促進身體恢復,而休息不動反而會延長恢復時間。預防鐵腿的方法包括不超過自己的能耐、穿彈性褲、並提升肌肉量。出國旅遊前3個月要開始訓練並注意營養攝取。走路前做下肢伸展運動,帶按摩球放鬆足底筋膜炎,鐵腿時不要使用按摩滾輪,出水泡時用凡士林擦並覆蓋。
2023-07-23 11:39:34 運動健身
近年來,出國朝聖和登山愈來愈普遍,但長時間行走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也增加。衛福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珮榕建議,要保護膝蓋,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不要過度挑戰自己,注意行程中的休息時間和行李負重,並進行簡單伸展運動。此外,進行有氧、阻力和柔軟度訓練有助於增強身體和減少傷害風險。選擇適合的健走杖和護膝,並選擇適合的鞋子,也是保護膝蓋的重要因素。
2023-07-23 11:01:44 運動健身
走路姿勢對於避免疲勞和受傷非常重要。醫學專家建議走路時保持抬頭挺胸、直立的姿勢,腳趾和膝蓋要保持一致的方向,避免過度內轉或外轉。在推進時要從腳跟到腳尖滾動,用腳掌和腳尖施力向前推進,同時要注意腳部和腿部的力量分配。若走路時腳底磨損不均,可能代表姿勢有問題,建議選擇適合自己步態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