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09:18:50 癌症防治
治癌新知/2021癌症論壇:國衛院攜手產、官、學 建構健康大數據平台
癌症時鐘滴答滴答,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癌症登記報告,106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預料癌症發生人...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1-03-16 09:18:50 癌症防治
癌症時鐘滴答滴答,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癌症登記報告,106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預料癌症發生人...
2021-03-15 09:35:18 數位健康
現代醫學突飛猛進,新科技及藥物不斷的創新研發,例如抗排斥藥物及基因配對,使得器官移植成功率大為增加;達文西手臂的微創手術...
2021-03-06 09:23:03 領袖開講
聯新國際醫院院長張煥禎,除了身分是醫師,還是一名西洋劍好手。大學一年級時加入校隊,曾在全國醫學盃奪冠,大專盃打進前三名。...
2021-03-06 09:11:02 領袖開講
聯新國際醫院近年在桃園快速發展,成為南桃園社區醫療、落實分級醫療、區域教學醫院的龍頭和楷模。總院長張煥禎25年來帶領聯新...
2021-03-04 17:15:00 肝病清除
常常聽到「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的確,肝癌在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常占據第一位或第二位,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但也有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就算還沒有得到肝
2021-03-02 17:15:00 疫苗世代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生的子宮頸癌個案約有1,500人,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個案約650人,分別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八位與死亡率第七位。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
2021-02-26 13:53:09 罕見疾病
每年2月最後一天為國際罕見疾病日,衛福部國健署呼籲,每一種罕病的盛行率雖然極低,但全球罹患罕病總人數已突破3億,相當於人...
2021-02-25 19:11:09 慢病防治
網路出現「水果條」、「維他命棒」等「電子煙」的花俏新名詞,業者常在臉書、IG等社群平台推廣成分不含「尼古丁」,較為健康。...
2021-02-20 09:15:55 領袖開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不僅是籃球迷,也是球評,平常休閒就是每周打籃球。
2021-02-20 09:15:54 領袖開講
「Patient first,Patient care」,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的口頭禪。他以這句話勉勵醫...
2021-02-05 17:56:06 癌症防治
十一年前,年僅40歲的王先生口腔癌四期,經治療後康復,近兩年不幸復發,臉頰長出比嘴巴更大的腫瘤,甚至轉移肺部。雖評估適合免疫新藥,礙於健保規範,面對單月十幾萬藥費,他萬念俱灰放棄治療,還好有機會加入臨
2021-02-03 00:45:00 癌症防治
台北市衛生局發現,台北市108年十大死因統計其中慢性疾病囊括7項,死亡人數為1萬1,349人(占63%),其中惡性腫瘤連續48年位居首位。台北市107年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289.56人,台
2021-01-30 09:18:00 領袖開講
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讓感染科出身的盧進德承擔的責任更為繁重,但不管工作再忙,他仍維持每周三天運動的好習慣,且都在清晨五...
2021-01-30 09:08:00 領袖開講
「感染科醫師多一個、少一個,對台北醫院並沒差,但宜蘭卻是一個都沒有。」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盧進德在醫學系畢業後,選擇到宜蘭從... 感染科醫師
2021-01-23 10:10:00 疫苗世代
冬季健康三大殺手?哪些人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 新冠肺炎大流行迄今未止,進入冬季後更需注意肺炎感染。醫師提醒,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單只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都是常見致病原因。其中「肺炎鏈炎菌」
2021-01-23 09:11:17 慢病防治
在耳鳴門診中,常會聽見患者問道:「我的耳鳴已經很久了,很像蟬在叫,會是幻聽嗎?」、「我一直聽見嘰嘰聲,很像在漏電,是幻聽...
2021-01-16 10:01:33 領袖開講
林曜祥是國內耳鼻喉頭頸外科與音聲重建專家,每年至少開500、600台刀。忙碌醫療生涯中,球類運動及爬山是他紓壓的最愛,有...
2021-01-16 09:53:00 領袖開講
高雄榮總是南台灣開心手術及視網膜手術集中地,院長林曜祥表示,心臟科、眼科及整形重建是高榮的強項。上任院長一年的他,積極發...
2021-01-03 09:54:09 癌症防治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及死亡前10名,衛福部新營醫院表示,目前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可...
2021-01-02 10:53:19 領袖開講
現年70歲的亞東醫院院長林芳郁,思考相當靈活,談話邏輯清晰,養身有成,帶領醫院不斷前進。
2021-01-02 10:47:52 領袖開講
亞東醫院是新北唯一的醫學中心,院長林芳郁認為:「醫者,就該一視同仁,視病如親。」他多年來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他也說,拯救...
2020-12-30 00:44:09 癌症防治
「喉癌、下咽癌患者存活率很高,我們不應該成為社會的累贅,希望政府可以多幫忙我們。」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副祕書長張其忠廿...
2020-12-29 15:13:00 罕見疾病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拉肚子、心律不整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不少,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提醒,罕見疾病「家族性...
2020-12-29 09:17:43 肝病清除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長年投入肝病防治,積極協助國家推動消除C肝計畫,日前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曾經想當小鎮醫師的他表示...
2020-12-24 09:22:04 癌症防治
「肥胖很常見,但是絕對不正常。」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說,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國民健康署在2013-2016年調查...
2020-12-22 00:31:00 罕見疾病
「我賭上我的專業」馬偕紀念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說。那一天,突然接獲一名昏迷的二歲病童,孩子從清醒到命在旦夕才短短幾小時,媽媽腿軟跪在加護病房外,林炫沛高度懷疑孩子是罕見疾病高血氨症,立即調動所有
2020-12-22 00:29:00 罕見疾病
一顆溫柔而堅定的母親心,總能創造奇蹟。「當年帶著兒子準備移民美國,為了取得救命的藥物,我們不得已遠走他鄉,但是我們的家不是這裡嗎?為何非得離開故鄉,真的沒有活下去的辦法嗎?」這些問題不斷的在罕見疾病基
2020-12-22 00:25:00 罕見疾病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是台灣衛生政策中的鑽石,讓台灣人民的人道精神被世界看見。』在立法20年後,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提起立法的過程,難掩引以為榮的激動。當年,為了拯救生命如微光的十個罕見
2020-12-22 00:23:00 罕見疾病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立法20年了!是世界第五個立法保障罕病患者醫療權利的國家,而罕病法與健保法相互連動,保障罕病患者的用藥權利,到2019年接受健保給付治療用藥的罕病人數達9,600人,適用罕病法
2020-12-22 00:17:00 罕見疾病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讓台灣邁向衛生人權大國,由衛福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中央健康保險署及國民健康署三部門分工合作,協力張開保護罕病患的保護網,國健署長王英偉說,罕病法是全方位立法,結合了疾病防治與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