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鼠蹊部鼓一包不是胖!小兒疝氣別輕忽 醫師提醒:拖越久風險越高

手術室示意圖。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手術室示意圖。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疝氣俗稱「脫腸」、「墜腸」,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疾病,特別在兒童族群中更需提高警覺。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亞哲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鼠蹊部或陰囊出現腫塊,不可掉以輕心,及早診斷、接受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與危險。

疝氣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壓力過高或腹壁先天薄弱,導致腸子或網膜從腹腔突出,形成鼠蹊部或陰囊腫塊。年長者、搬運重物的勞工是高風險族群,但小兒也不例外,其中又以男嬰與早產兒最為常見。最典型的型態為「腹股溝疝氣」,好發於出生後6個月至1歲間,男童的發生率約為女童的10倍,右側更為常見。

嘉義地區為傳統農業重鎮,小兒與成人疝氣個案並不少見。醫師李亞哲指出,小兒疝氣與胚胎發育時期未閉合的「腹膜鞘狀突」有關。這條連接腹腔與陰囊的通道若未閉合,就像一個小漏斗,容易讓腸子滑入陰囊,形成「間接型疝氣」。若未即時處理,可能演變為「嵌頓性疝氣」,造成腸阻塞甚至壞死,嚴重時恐危及生命。

3歲男童小宥(化名)就是典型案例。媽媽發現他在哭鬧或跑跳後,右側鼠蹊部會鼓起一包,立即帶往嘉基就醫。經診斷為腹股溝疝氣後,院方安排微創手術治療,整個過程僅約30分鐘,術後觀察1天即可返家,1周後恢復正常活動,父母終於放下心中大石。

李亞哲表示,目前微創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結合人工網膜與高階設備,不僅傷口小、疼痛低,併發症風險也大幅降低。他本人擁有豐富腹腔鏡經驗與美國進修背景,引進符合國際標準的手術術式,並為小病患量身打造治療計畫,幫助快速康復。

「疝氣不會自己好,拖得越久只會越難處理!」醫師李亞哲呼籲,若發現孩子鼠蹊部或陰囊反覆腫脹、突起,應立即就醫評估,勿錯過治療黃金期。嘉義基督教醫院將持續以先進技術守護民眾健康,讓病人放心、家屬安心。

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亞哲說明疝氣手術過程。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亞哲說明疝氣手術過程。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亞哲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鼠蹊部或陰囊出現腫塊,不可掉以輕心,及早診斷、接受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與危險。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亞哲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鼠蹊部或陰囊出現腫塊,不可掉以輕心,及早診斷、接受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與危險。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疝氣 鼠蹊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