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審稿: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李飛鵬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Sinusitis
- 就診科別:
耳鼻喉科
- 身體部位:
鼻
鼻竇是頭部充滿空氣的空腔,共有四對,分別是額竇、篩竇、上頷竇及蝶竇,具有產生聲音共鳴、換氣及減輕頭部重量等功用。鼻竇炎則是指空腔中的黏膜腫脹及發炎,阻塞鼻竇的開口,因此感染而蓄積膿液,就出現鼻竇炎。
疾病原因
鼻竇炎發生的原因很多,像過敏性鼻炎、蛀牙、吸入黴菌孢子等,或者是鼻中膈彎曲、鼻肉肥大等結構性問題,都可能引起鼻竇炎;最常引發鼻竇炎的原因是感冒。
鼻竇與眼睛、腦部相鄰,鼻竇發炎若未得到妥善的治療,細菌、黴菌感染可能就會侵蝕眼眶,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眼窩膿瘍。若有流黃鼻涕、眼部紅腫的狀況,應立即就醫判別是否為鼻竇炎。若放任不管,更甚者會侵入腦部,造成腦膜炎和大腦膿瘍。
鼻竇炎引起的疼痛,多半是悶痛、脹痛,與神經抽痛、刺痛的感覺不同,除原發部位如額頭、臉頰、眼眶周圍,痛覺也可能轉移到牙齒、頭部側邊、頭頂與後腦杓等,易被誤診或混淆,要多留心。
症狀
頭痛.鼻塞.發燒.流黃鼻涕.咳嗽.鼻涕倒流
併發症
- 失明
- 敗血症
- 蜂窩性組織炎
- 眼窩膿瘍
- 腦膜炎
- 腦膿瘍
好發族群
- 過敏性鼻炎患者。
- 有抽菸習慣者。
預防
- 戒菸也拒吸二手菸。
- 維持運動習慣,提升免疫力。
- 保持室內通風、居家環境清潔。少用毛毯、布窗簾,避免灰塵、塵蟎等過敏原。
- 擤鼻涕時,先壓住一側鼻孔,再將另一側鼻腔內的鼻涕擤出後,用同樣方式,再將另一側鼻孔的鼻涕擤出。
- 空氣不佳時,出門須配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