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拔1根白髮會長3根白髮,真的嗎?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整理;台北聖仁皮膚科診所院長吳君平/解答】 正解:毫無根據。長白髮的原因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凋亡,無法再生黑髮。換言之,長白髮的那個毛囊再長出來的頭髮也是白的,但不會1根變3根。【2009/10/20 聯合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整理;台北聖仁皮膚科診所院長吳君平/解答】 正解:毫無根據。長白髮的原因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凋亡,無法再生黑髮。換言之,長白髮的那個毛囊再長出來的頭髮也是白的,但不會1根變3根。【2009/10/20 聯合報】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台中報導】33歲補教老師蔡文元曾因雄性禿,已論及婚嫁的前女友因此劈腿,他受打擊,封閉多年;期間他試過生薑、酒精塗抹頭皮,甚至用高於一般牙膏4倍價錢,買一條綠色牙膏塗抹頭皮仍無效。反而依醫生囑咐服口服藥後才有效。台中市一家皮膚科診所委託婚友社調查女性擇偶條件,結果發現高達六成受訪女性會介意未來伴侶是否為禿頭,這當中有近4成的女性介意伴侶禿頭的原因,是擔心親友反對。蔡文元認為他情路坎坷,即與罹患雄性禿有關。蔡文元說,被前女友拋棄後他參加無數次婚友介紹,但都被拒絕,所幸今年初經朋友介紹認識一名女友,對方只重視他的內在,雙方進展順利,並預定年底結婚;為能帶著女友拍出一生一次完美婚紗照,他才鼓起勇氣求醫並接受治療,如今服藥一個多月,原無髮處都生出細髮,讓他重拾信心。主持這項調查的皮膚科醫師林軼群說,雄性禿為男性最常見的禿頭疾病,而30歲適婚「男敗犬」正值雄性禿的好發年齡,在台灣此年齡階段的男性約每3人就有1人有雄性禿問題。他還說,很多男性都以為雄性禿是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飲食不正常所造成的,只要改變這些習慣,就能有效治療;其實不然,雄性禿的成因主要為遺傳、特殊荷爾蒙(二氫睪固酮)、年紀等。治療雄性禿的方法須能抑制5α還原酶的作用,減少毛囊萎縮現象,才有效。林軼群強調,若發現開始落髮,應及早治療,男性應把握「369黃金治療期」,即「掉髮超過3個月,應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耐心持續治療6月以上」、「長期治療,幫助生髮久久」,及早就醫、遵循醫囑,正確持續使用藥物治療,生髮仍有希望。 ※延伸閱讀》.婆婆媽媽 也會雄性禿.雄性禿 她砸數十萬沒效.植髮 雄性禿可能的選擇.雄性禿年輕化 預防趁早.中醫治雄性禿 半年現生機.雄性禿/柔沛成效佳 少見副作用【2009/07/13 聯合報】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用牙膏洗髮,以紅酒面膜敷頭,不少有掉髮困擾的男性都試過這類無厘頭的抗禿方法。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兩成的年輕禿頭男性嘗試過坊間偏方,三至四成以為使用某些洗髮精就可預防掉髮。皮膚科醫師說,這些方法都無濟於事。為了解禿頭一族的內心想法,台灣皮膚科醫學針對16至39歲,以及40歲以上等兩個世代,有效樣本1647人,進行「兩代治禿面面觀」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禿爸爸」最介意禿頭造成專業能力受質疑,影響求職;「禿兒子」則擔心異性緣因此變差、沒自信與影響第一印象等。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耀立表示,有些患者總以為「爸爸沒禿,我也不會禿」,其實除了父親會遺傳雄性禿之外,其他父系親屬如叔叔、伯伯,甚至母系長輩舅舅、阿公有雄性禿,都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該項調查發現,超過六成民眾認為雄性禿是一種疾病,仍有三至四成選擇使用防落髮洗髮精、養髮液,或從減少熬夜、改變飲食習慣等方式治療,而沒有從疾病的根本原因著手。黃耀立提醒,市面上聲稱可以減少落髮、健髮的洗髮精,頂多只能清潔髮根,對於預防禿頭毫無用處。有掉髮困擾的男性務必及早諮詢皮膚科醫師,,把握黃金治療期,就能獲良好效果。有些人擔心使用治療禿頭藥物,可能導致陽痿,黃耀立指出,服用後陽痿的比率僅1%至2%。服用後一至三個月,如果不舉,只要停藥,性功能就可恢復正常。 【2009/11/30 聯合晚報】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壓力會讓人早生白髮?不見得。英國新堡大學博士大衛‧坎恩〈DavidGunn〉研究發現,女性早生白髮因素中,基因佔很重要的角色,基因甚至比壓力、飲食、生活習慣等來得更有影響力。根據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報導,研究人員分析200多位丹麥雙胞胎姊妹,包括同卵雙生、異卵雙生雙胞胎,年齡介於59到81歲之間。研究人員發現,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因基因大部分都相同,所以長出白髮的時間也都差不多。而異卵雙生的雙胞胎由於基因不一樣,所以早出白髮的時間也各有差異。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前的「公共科學圖書館一號刊」期刊〈PLoSOne〉。研究中發現,頭頂毛髮變細和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較有關聯。大衛‧坎恩表示,雖然有許多理論解釋黑髮為何變白,不過大部分都缺少科學證據。這項研究讓人深入發現,環境對女性白髮生成的影響較小,環境因素不若基因因素來得重要。研究人員解釋,環境因素和白髮生成幾乎沒有什麼關係。英國皮膚科協會尼娜‧高爾德〈NinaGoad〉解釋,過去研究也證實,環境因素和白髮生成的關係不大,這樣研究更證實,基因才是關鍵角色。【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有民眾在頭上抹薄荷精油去除頭皮屑,不料反而刺激頭皮發炎。中醫師袁國山指出,有民眾天天用高濃度的薄荷精油抹頭皮,想改善頭皮屑,卻反而增加掉髮,患者就醫後,才知道是精油刺激毛囊發炎。有些民眾愛用精油保養皮膚,中醫師袁國山表示,近日就有民眾因使用高濃度精油洗頭,結果去油、去屑不成,反而因為精油屬油性,加上不少精油具一定的刺激性,同時患者皮脂腺分泌本就相當旺盛,導致毛囊出現堵塞、發炎的情形。醫師提醒,部分民眾皮脂腺的油脂分泌旺盛,易產生頭皮屑問題,而用精油來治頭皮屑這種「以油治油」的方式並不適當,原因是未經處理的高濃度精油不建議直接使用在皮膚之上,造成皮膚毛囊過敏的反應,皮膚分泌旺盛也引起的毛囊異常,再加上油膩不溶於水的精油,也會影響皮膚健康,使頭皮和髮絲產生病態現象,最後去屑不成,反成頂上危機。醫師說,面對這類問題,除了立即停止錯誤的精油去屑法,可在醫師診斷下以中藥改善頭皮健康不佳的情況。中醫說「髮者,血之餘也」。民眾在醫師診斷後常使用生地、龜板、海藻、當歸等藥材,促進循環,改善頭皮的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韓國首爾報導】 俗語說「十個禿頭,九個富」,但國二男生就出現雄性禿,即使給再多財富,似乎也換不到無價青春。一名13歲就罹患嚴重雄性禿的小男生,在確定自己提早禿頭後,在診間放聲大哭,家長也只能在一旁安慰他。「亞太毛髮醫學會」目前在南韓首爾舉行,主辦單位邀請日本、香港、台灣、南韓等皮膚科醫師參加,討論亞洲禿髮男性的現況及治療趨勢。與會專家都提及禿頭年輕化的現象,醫師認為和性早熟、抽菸有關。台灣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吸菸20根以上,發生雄性禿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亞洲男性禿頭盛行率較歐美人種低,日、韓、港、台等地盛行率則差不多20%,且盛行率隨著年紀增加上升,到了70幾歲,禿頭比率超過七成。台南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朝鈞指出,雄性禿男性頭皮中一種名為「二氫睪固酮」荷爾蒙濃度升高,縮短頭髮生長期。一般人每天約掉髮100根,雄性禿患者掉髮數遠超過100根。該名13歲的小男生,才值青春期階段雄性禿跡象就相當明顯,髮量比同年齡少許多,且髮線往後退。台灣一項臨床研究發現,約有七成雄性禿患者在服用治療藥物三個月後,就感覺掉髮情況停止惡化。一年後,約兩成四患者雄性禿分級改善兩級,五成七則改善一級。但台灣雄性禿患者使用比率偏低,僅有2%至6%曾經服用過,且停藥比率高於其他國家。 【2010/04/18 聯合晚報】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Upaper╱記者莊琇閔】台北市曾姓女子日前到東區的髮廊染髮,當髮型師使用萊雅公司的染髮劑擦到她的頭皮時,立即感到拉扯、撕裂般的劇痛。曾女昨天透過市議員顏聖冠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生局嚴加督導黑心商品。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姜郁美表示,已前往這家髮廊查察,並將產品送檢驗,結果最慢1個月出爐。但發現產品說明書僅英文部分印製MADE IN CHINA以及製造廠在中國蘇州的廠址,中文的產地僅標示「比利時廠」、「印尼廠」、「澳洲廠」,輸入許可字號也省略「陸」,讓民眾搞不清楚產品的確切產地,若產品與送檢內容標示不符,可依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裁處10萬元以下罰鍰。曾小姐聲淚俱下表示,當時設計師沒有告知任何產品的相關訊息,也沒先試用,等到一擦下去,頭皮立刻產生劇痛。隔天她至臺安醫院就診,醫師診斷是「急性刺激性皮膚炎」,除了表皮壞死,毛囊也可能因此灼傷,造成大量落髮,現在正服用類固醇治療。除了頭皮發炎、過敏外,曾小姐也有吞嚥困難、胃痛等多處不舒服。聯醫皮膚科醫師簡銘成指出,曾小姐有可能是一種急性的過敏性皮膚炎,染髮劑成分中的PDD在亞洲大概0.6至2.4%民眾會出現不適症狀。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網路發達,有時也不見得是件好事。醫師發現,不少掉髮民眾上網找偏方,結果越試頭髮掉越多,必須面對禿頭的殘酷事實。署立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彩鳳最近碰到不少這類個案,由於毛囊破壞嚴重,掉髮已相當嚴重,很難再找回一頭濃密髮絲,只能透過中醫治療來減緩掉髮速度。李彩鳳表示,中醫有「髮為血之餘」的說法,認為毛髮的生長與氣血變化有關,落髮是「氣血虧虛」、「肝氣鬱熱」、「痰瘀阻塞」或是「肝腎不足」所致,一定要對症治療才行,否則只會越治越糟。她舉例指出,大多數人的體質不出虛寒及躁熱兩大類,虛寒體質的掉髮者,可以補肝腎的中藥方來改善掉髮狀況,何首烏及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屬於躁熱體質,就應改採清熱降火或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像是黃芩、黃連、牡丹皮及黃柏等單味中藥材,或是知柏地黃丸、清心蓮子飲等中藥方,改善躁熱症狀,減緩掉髮速度,甚至讓頭髮再度長出來。然而,不少人一發現自己掉頭髮,隨便聽信坊間傳言,或上網找偏方,胡亂治療,後果堪虞。李彩鳳強調,大量落髮的急性期,病患通常合併有「熱」的問題,而何首烏屬於溫補藥材,吃多了只會火上加油,頭皮或毛囊反覆發炎,頭髮掉得更嚴重。部分雄性禿的病患,如果還合併有頭皮發油等情形,也屬於較熱體質,也不適用何首烏。新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承鴻表示,掉髮原因常和壓力有關,一定要先找出原因,並加治療或預防,也建議患者先釋放壓力再說。如果確診是壓力引起的掉髮,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哲豪認為,只有6、7成圓形禿患者會在半年內慢慢恢復,其餘則效果不佳,最後只能接受掉髮的殘酷事實。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Upaper╱記者陳惠惠】「泡泡染」近來從日本一路紅到台灣,不少民眾以為染髮就像洗頭一樣簡單,洗頭順便染髮。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這其實是誤解。泡泡染與一般染髮劑程序相同,不過,染髮時會出現泡泡,並非一面洗頭髮還可一面染髮。衛生署也強調,泡泡染跟一般染髮劑一樣,不是洗髮精。衛生署目前也從未核准過任何「洗髮染」的產品,不能把染劑當洗髮精用。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司科長張簡啟瑞提醒,泡泡染的泡泡,還是要塗抹在髮絲上,儘量避免接觸到頭部及頸部皮膚。「因為那是染髮劑,不是洗髮精的泡泡。」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泡泡染仍可能含有對苯二胺(PPD),尤其顏色愈深的染髮劑,像黑色、褐色,愈需要PPD幫忙著色,此化學成分容易刺激皮膚,當刺激得厲害,就會出現過敏。不只如此,趙昭明說,PPD對肺、肝、腎及膀胱上皮細胞也可能有影響,而染髮劑接觸頭皮,會經由皮膚吸收,染髮過程要小心,儘可能只塗抹在頭髮上。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本報記者╱魏忻忻】都說頭髮是三千煩惱絲,但若沒有頭髮或髮絲不足三千之數,頂上無毛或稀疏,也讓人煩惱。掉髮及禿髮是熟齡人士常見困擾之一,想要重新擁有一頭濃密的頭髮,藥物治療、植髮之外,戴假髮也是常見選擇之一。為什麼年齡增長,頭髮卻變少?除了老化、荷爾蒙、廣泛性掉髮等因素,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學倫指出,最常見的原因還是雄性禿。雄性禿並非男士專利,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指出,38至40%女性也有雄性禿的困擾,且不同於男性的雄性禿是髮線後退,不少女性髮線不變,但頭頂日漸稀疏,嚴重影響外觀。雄性禿治療以生髮水、藥物為主,植髮也能讓頭頂重回濃密風貌。不過,藥物必須長期服用,且療效受使用時機影響;植髮則價格較高,一般人未必能夠負擔,所以,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改變外觀的假髮,成為相對方便經濟的選擇。張學倫提醒,決定戴假髮前,應先了解掉髮原因,曾有患者覺得頭髮太少不好看,直接買了假髮,沒有想到戴上假髮後,掉髮卻日漸嚴重,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自己罹患紅斑性狼瘡。詹融怡也說,部分掉髮與腫瘤、內科疾病用藥有關。張學倫建議,若覺得掉髮嚴重,應先了解原因,對症治療。使用假髮,要注意清潔與整理,以免引起不適,張學倫指出,有些假髮用扣環固定,對金屬過敏者就不宜使用。戴全頂式假髮時,頭皮易被假髮蓋住,不透氣,一旦出油,可能阻塞毛囊而發炎。不少人是為了造型,成為假髮一族,例如使用髮片、或馬尾式的假髮。張學倫說,馬尾式假髮雖可綁在後頭,增加髮量或改變造型,但若「假馬尾」太重或固定方式不理想,可能造拉力性掉髮,臨床便有這樣的案例。詹融怡說,也有人長期夾髮片,但都夾在固定的地方,反而影響原本健康的頭髮,不可不慎。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本報記者╱魏忻忻】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學倫指出,假髮不僅戴起來要自然,舒適度也很重要,太重、不透氣的假髮,無法久戴,建議在天氣較炎熱時選購假髮,平時則應注意假髮清潔與保養。目前假髮製作技術進步,天一假髮美髮師王翠萍指出,依材質、編織方法等,假髮差異性很大,民眾可考量自己需求,選擇合適的全頂式或半頂式假髮(俗稱髮片)以修飾外觀或造型,如果只是頂上稀疏,但兩邊和後面都還有頭髮,可選擇髮片來修飾,但無論選擇那一種假髮,一定要試戴,才知道是否合適。假髮材質可分為高科技髮絲、真髮和人造絲。王翠萍解釋,高科技髮絲又稱記憶髮絲,量輕,透氣,和真髮一樣可吹整,但價格最貴。真髮又分為優質髮和一般髮,前者捐髮年齡在國中生以下,髮絲未經過度整燙,富彈性,國中生以上捐出的髮絲是一般髮,頭髮可能經過染色處理,彈性較差。至於人造絲,依耐高溫程度又分為尼龍絲、合成纖維、耐高溫人造纖維等。假髮舒適度也與織髮手法有關,全手工織髮,髮量可依使用者需求控制,透氣性佳,可長時間佩戴;半手工是先將髮絲用機器編排,再將髮排分別固定,為目前較常見的織髮方式;全機器織髮全程機器製作,多用於人造絲假髮,比較不透氣,重量也較重。假髮不用每天清洗,即使天天戴,冬天三周,夏天7至10天清洗1次即可,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整理,也可交由專業假髮及美髮店清洗。平時假髮不戴時,可立在茶葉罐上,以免變形。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整理】正解:跟黑髮相比,白髮抵抗力確實比較好,比較不容易掉落。白髮不只不容易掉,頭髮平均一個月長1公分,白髮生長的速度比黑髮快了20%,但是原因尚不清楚。諮詢: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江建平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歲網拍模特兒為了造型經常染髮,因染髮劑中的化學成分引發過敏,造成頭皮紅腫潰爛,頭頂禿了一小塊。愛漂亮的她將掉髮處以其他頭髮遮蓋,綁起來再繼續染髮,結果傷口擴大化膿,一洗頭就痛到不行,找上醫師求助。阮綜合醫院育髮中心主治醫師張祺璋說,坊間美髮師為了上色容易,經常將染髮劑內的氨水(PPD)濃度調得過高,易引發頭皮過敏,如果經常性重複染髮,危害人體程度可能更嚴重,這位工作忙碌的網拍model,只要頭頂新髮長出1公分就立刻補染,因此出現嚴重掉髮症狀。張祺璋說,現代人注重臉和身體保養,對於頭皮保健卻不那麼重視,紊亂生活作息加上大量使用染劑,造成白髮或掉髮等問題,都與頭皮健康息息相關。張祺璋說,市售染劑幾乎都含有PPD和PTD等可固定髮色的化學藥劑,濃度約4%,髮色維持約1個月;理髮院使用的染劑上色容易,可依顧客需求調整濃度,最高可調到12%,維持髮色長達兩個多月,但危害健康程度也提高。民眾若因此頭皮癢或不舒服,應立即停止染髮,以免頭皮受傷。時下流行的泡泡染也要特別注意。張祺璋說,一名54歲父親用了女兒送的泡泡染劑,誤以為可以洗頭兼染髮,結果水一沖下來,眼睛和嘴巴等黏膜部位立刻奇癢無比,頭皮毛囊受傷,出現條狀掉髮,臉上冒出塊狀紅疹,除了掉髮問題,還得找眼科和皮膚科醫師檢查。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艷陽高照的七月天,氣溫、紫外線狂飆,皮膚科醫師發現,最近因頭皮曬傷、反覆流汗出油,導致頭皮毛囊發炎,洗頭痛到「下不了手」的禿頭患者,增加近兩成。醫師提醒禿頭族,夏季頭皮應防曬、防油雙管齊下,才能避免落髮危機。一名五十二歲的中年男性是典型雄性禿患者,前額到頭頂的毛髮稀疏,最近天氣炎熱,因外出洽公未防曬,頭皮即曬傷紅腫;又以機車代步,安全帽悶住發熱頭皮,反覆流汗、出油,讓他頭皮毛囊發炎,長了一顆顆紅腫疹子。頭皮因曬傷、發炎帶來的刺痛感,讓他洗頭會痛;不敢洗頭的後果,毛囊發炎反更嚴重,掉髮量從每天七、八十根,暴增到快二百根,原本稀疏的頭皮,更顯童山濯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皮膚科主任張少平表示,目前尚無直接醫學證據證明紫外線會破壞毛囊致禿髮。但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警告,紫外線還是有可能間接傷害頭皮毛囊。美國梅育診所的研究指出,禿頭者因缺乏毛髮遮陽,頭皮的毛囊切片容易「光老化」,除了表皮紋路排列不規則,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減少,還容易誘發毛囊發炎,影響頭髮生長。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雄性禿患者皮脂腺分泌旺盛,頭皮較油,長期曝曬在陽光下,油性頭皮容易因悶熱而流汗,若不勤於清潔,導致毛囊阻塞、發炎,也可能加重禿頭問題。鐘文宏提到,頭皮在毛髮保護下,約可擋掉百分之五十紫外線;但禿頭族少了頭髮保護,更需注重頭皮防曬。蔡呈芳建議禿頭族,先避免曝曬陽光,用戴帽、撐傘遮蔽等方式防曬;若需長時間曬太陽,再考慮於頭皮塗抹防曬乳,但記得事後要徹底清潔。趙昭明也提醒,夏天戴帽不要超過一小時,並勤於洗頭,以防止毛囊被油脂阻塞,提高禿頭風險。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染髮可能讓視力變模糊?皮膚科醫師表示,染髮劑可能導致過敏,目前較大疑慮是可能傷害泌尿道系統,甚至引發膀胱癌,但尚無證據顯示會影響視力。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說,染髮劑最常見副作用是紅腫、發癢等過敏反應,還曾出現過敏性休克個案,主要因為特異體質。至於外界最擔憂的致癌性,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許多染髮劑含「對苯二胺」(PPD),尤其銀髮族偏愛的黑、褐色等深色色澤,都要靠PPD著色。他說,PPD要靠腎臟代謝,不只可能傷害泌尿道,甚至引發膀胱癌。趙昭明的父親也習慣染髮,染完第二天,血便就跟著出現。趙昭明一度以為是痔瘡,檢查後卻找不出原因,停止染髮後,父親不再血便,他懷疑,可能是胃腸或泌尿系統上皮黏膜遭破壞所致。PPD雖可能傷害泌尿系統,蔡呈芳說,染髮劑不是揮發性物質,不太可能刺激眼睛,影響視力,不過,有些人可能因阿摩尼亞的刺鼻味,覺得惡心、頭痛。趙昭明也認為,中醫經絡理論或許能解釋染髮劑對眼視力的影響,但站在西醫角度,除非是染髮劑的刺激味讓眼睛感到不舒服,目前尚未發現對視力的不良影響。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整理記者陳俐君】 正解:不會!頭髮變白,受到遺傳與老化等因素影響,拔白頭髮,不會愈拔愈少,還得當心毛囊受傷,反而長不出頭髮。髮色烏黑,是毛囊根部的黑色素母細胞作用。但遺傳、老化,甚至飲食、作息、壓力等,都會讓黑色素母細胞衰老、壞死,導致細胞停止製造黑色素,毛髮變白。即使拔掉白髮,還是可能會長出來。過度拔扯頭髮,容易導致毛囊受傷,時間一久,毛囊恐逐漸萎縮長不出頭髮,面臨禿頭危機。諮詢:振興醫院皮膚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開業皮膚科醫師盧靜怡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正解:不會。整髮過程中不慎拉扯,確實會造成頭髮斷裂,不過,只要頭皮毛囊未受傷或發炎,日後依舊會長出新髮,不必擔心髮量愈來愈少。諮詢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為了讓頭髮更有型,時下不少騎機車通勤的年輕男生,到美髮沙龍嘗試「髮根燙」,讓頂上毛髮又挺又澎 ,即使戴上安全帽也不易塌掉。不過日前卻有型男疑似對燙髮藥水過敏,燙後不到3小時頭皮冒紅疹、額頭還出現點狀潰爛,他到醫院掛急診要求開驗傷單,打算對業者提告。治療這名30歲患者的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育髮科醫師張祺璋指出,日前這名男子氣沖沖跑到醫院急診,表示燙髮後頭皮刺痛難耐,要開驗傷單控告美髮師。院方將他轉診至育髮科檢查,發現頭皮有片狀紅疹、表皮皺起、額頭上也有兩、三處破皮傷口,疑似是燙髮用的氨水濃度過高,導致頭皮和皮膚嚴重過敏。這名年輕型男向張祺璋說,過去他曾到同一家沙龍嘗試過髮根燙,燙後髮型更持久好整理,才想再重燙一次,設計師一上完藥水,他就反映頭皮有刺痛感,但設計師仍繼續操作。他下午4點多燙完髮,7點頭皮就痛到受不了,被毛巾覆蓋過的額頭處也破皮,只好趕緊到醫院求診。張祺璋表示,坊間有些髮廊為了縮短燙髮時間,會擅自調高燙髮藥水中的氨水濃度,少數頭皮較脆弱者一接觸藥水會出現刺癢感,卻沒有堅持立刻洗淨頭皮,就可能演變至頭皮嚴重過敏,甚至受傷。美髮師張曛蕾指出,「髮根燙」效果類似玉米鬚燙,操作時會貼著髮根將頭髮豎起,髮質細軟或髮型較塌者,燙完後看起來髮量變多、變澎,吸引許多重外型的年輕男生嘗試。不過因髮根燙屬於冷燙,更換下劑藥水時若未一併更換毛巾,皮膚與本已被毛巾吸收的藥水長時間貼合,更易引發過敏或腐蝕,建議民眾應選擇較有口碑的髮廊燙髮。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整理記者陳俐君】頭髮根數受到基因與人種差異等因素影響,以黃種人來說,正常成人平均頭髮根數為10萬根。從前額延伸至後腦勺的頭皮面積,平均約700平分公分,若以1平方公分平均130至150根頭髮計算,頭髮根數可達10萬根。不過,10萬根只是統計平均值,髮量較少者,只有7至8萬根,數量較多者,可多達11至12萬根。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台北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少平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正解:不會。天天洗頭、頭皮過度清潔,易造成頭皮乾燥、乾癢、掉屑等問題,卻不會影響掉髮。除非頭皮很油,頭髮常黏在一起,才需天天洗頭,否則頭皮乾燥或出油量正常者,兩、三天洗一次頭髮即可。(諮詢/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 )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24歲男學生存了46萬元,到史雲遜護髮中心想要生髮,因無效而鬧上法院。讓人見識到男性對於頭髮,就像女性保養皮膚的心情,時時呵護,也時時計較。一名13歲國中男生,看到爸爸禿頭,擔心遺傳到自己身上,每天攬鏡,檢查頭髮生長進度,因此無心做功課,母親只好帶國中男生尋求醫師協助。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為這位國中生檢查後,發現他尚未變聲,若用了促進生髮的藥物,可能抑制男性荷爾蒙,因此勸他別擔心,再觀察即可。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植髮中心主任陳建勳說,因禿髮困擾就診的男性,20歲到60歲都有,但以20歲到40歲居多,可能因為年輕族群較重視外表;年紀大的人,或許不覺得禿頭會影響自己,因此較不會就診。曾有一項對台灣、新加坡、菲律賓、印度與馬來西亞20歲到40歲男性的調查,發現亞洲男性在26歲時,開始注意到自己掉髮。最近也有一項網路調查發現,男性檢查自己掉髮方式,以「觀察洗髮後浴室出水孔掉髮量」最多,其次才是「觀察前額髮線,是否越來越後退」。陳建勳指出,掉髮原因不少,雄性禿九成與遺傳有關,像英國威廉王子遺傳到爸爸查理王子,有明顯的M形雄性禿,即屬此類。雄性禿掉髮可分7級,髮線會慢慢往上移,呈現M形狀;後來髮線演變成U形;到了第6級、第7級,就成了「電火球」。鬼剃頭 壓力與不明原因造成但若是圓禿(鬼剃頭)或急性休止期落髮,則與遺傳較無關,而與壓力及不明原因有關。圓禿,常見一塊一塊掉髮,有時呈現圓形;嚴重時,連眉毛和睫毛都會掉光,由於是免疫系統攻擊色素毛囊細胞,常幾年後會復發。急性休止期落髮,掉髮面積較為廣泛,但大多會長回來。通常檢查有否雄性禿,會以數位攝影,檢查頭髮的精細和生長密度;或將每平方公分的頭髮綁起來,了解其圓周大小,圓周越小,即可能有雄性禿。
2014-09-24 醫療.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5成民眾對掉髮跟變胖一樣焦慮嚴重掉髮讓男性心煩,日前一項調查指出,近五成民眾認為掉髮跟變胖、皮膚變差一樣令人焦慮,一名年輕男性甚至因為擔憂旁人眼光,不敢給髮型設計師剪頭髮。調查也發現,超過6成的男性對掉髮選擇「順其自然」。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提醒,若是雄性禿卻不治療,很可能40歲就變成光禿禿的電燈泡。一名28歲男性,三、四年前後腦的髮量開始變少了,他想起父親也有掉髮問題,因為怕自己的頭髮越來越少,自己嘗試抹生薑、擦啤酒再用布巾包頭,還曾花了5、6萬元到生髮中心買課程,卻都沒有改善,因為對髮線後退很在意,最後不敢再去髮廊剪頭髮。一項針對約1000名男性進行的「男性生理焦慮」網路調查顯示,近五成受訪者認為髮線後退比體重增加、皮膚變差等問題更難以改善; 近五成表示,掉髮跟變胖一樣,是最令人焦慮的身體變化。但超過六成的男性選擇順其自然不理會,兩成以上嘗試使用坊間掉髮偏方。詹融怡表示,不少青少年風靡韓星,想梳整成長的瀏海,卻發現髮量不夠、甚至鬢角空空的,這才發現髮線後退而就醫。她收治過最年輕的病例,是一名國一學生,因為怕服藥會影響發育,只能請他每半年回診觀察,成年之後才建議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詹融怡說,治療掉髮要有耐心,正常狀態下,治療後3個月通常可停止掉髮、6個月開始生髮、並需要持續觀察一年確定治療成效,有掉髮困擾的民眾一定要耐心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髮線退、掉髮增 最好快看皮膚科
2014-09-24 醫療.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發現前額髮線漸漸後退、洗頭髮時掉髮量明顯變多,可能就得找皮膚科醫師檢查。醫師提醒,防掉髮最好不熬夜,洗頭髮也要將洗髮精沖洗乾淨,避免造成頭皮的負擔。掉髮讓人心慌,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雄性禿的特徵是前額髮線往後退、毛髮越長越細,同時頭頂漸漸稀疏,進展到後期,前後掉髮區域「連成一氣」,就形成頂上無毛。如果頭皮毛囊都壞死,就無法再生髮,只能靠植髮或是戴假髮。除了雄性禿,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也說,如果洗髮時,發現排水孔堵住的髮量變多、有區域性的禿頭,或半年左右沒見的朋友,突然提醒「頭髮好像變少了」,都可能是病態性掉髮的徵兆。她建議,一天掉髮100根以上就應就醫,有的患者甚至一天掉多達300、400根頭髮。蔡昌霖也提醒有掉髮困擾的民眾,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要找醫師正規治療。日常生活建議盡量不熬夜,因為作息不正常會加快掉髮的速度。同時也要盡量保持頭皮乾淨,洗髮精勿停留頭皮太久,也要選擇適合成分的洗髮精,並且把洗髮精沖洗乾淨,避免刺激頭皮讓掉髮更嚴重。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內容摘自《逆齡族活力的祕密》,作者康健雜誌記者群 合著,天下雜誌文化出版】當自己看到第一根白髮,或不斷滋長的白髮時,拔頭髮一定是最本能的反應。於是就有旁人勸說:「別拔了,拔一根長三根呢。」這是真的嗎?醫生異口同聲地說,「拔多了,只會傷害毛囊,破壞周圍的組織,讓頭髮長不出來而已。」看來拔白頭髮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皮膚科醫師鍾啟榮對白頭髮則有不同的心情,他喜歡自己稍微泛白的頭髮,「白頭髮讓我看起來更成熟,否則常常有人以為我還不是資深的主治醫師,」他笑著說。的確,有著一張娃娃臉的鍾啟榮,在濃密的黑髮和姣好的皮膚之下,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剛畢業的住院醫生。白頭髮不一定代表老化,只說明了自己毛囊中的黑色素可能減少得比較快。整頭黑髮也不一定就是年輕人,因為有可能已經染過髮。重要的是自己怎麼看待這件事,若是能歡喜接受,就讓這漸漸發白的頭髮成為身體的一部份。若是有工作、心理或美觀上的需要,就選擇染髮來修飾自己,而不是猛拔頭髮,怨嘆過日子。不管是接受還是改變,一定要放輕鬆過日子,開心自在,才能有健康的生活。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入秋後天氣轉涼,不少人發現自己掉髮量增加,髮質也變得比較乾澀。皮膚科醫師表示,季節轉換會暫時影響頭髮的生長周期,正確的頭皮清潔是抗掉髮的第一步,應盡量選用不含矽靈的洗髮精。如果發現新長的頭髮越來越細,或是掉髮量每天超過100根,就應該就醫。啟生皮膚科院長王翔思說,秋冬氣候變化會影響頭髮生長周期,讓毛囊較容易進入休止期,同時由於溫度與空氣濕度出現變化,也可能造成頭皮毛細孔收縮、容易阻塞,感覺掉髮量增加。王翔思說,季節轉換造成的掉髮應是暫時性的,但如果原本就有掉髮問題,此時掉髮程度會加劇。他提醒民眾,秋冬若發現新長的頭髮變得越來越細,可能是毛囊萎縮的徵兆,或是每天掉髮超過100根就要留心。建議睡覺時可在枕頭上墊毛巾,隔天數一數掉髮量再乘以三,就是簡單計算掉髮量的方式。另外,秋冬天氣乾燥,有人覺得頭髮摸起來比較乾澀。王翔思說,這是因為頭皮出油度較夏天減少,但不少人覺得頭髮柔順就是健康,因此會偏好滋潤型的洗髮精。王翔思說,要讓頭髮不乾澀,可以選擇含有「維他命B5」、「角質蛋白」等成分的洗髮精,但盡量避免「矽靈」,因為矽靈就像是幫頭髮「化妝」,並沒有真正改善髮質。加上矽靈不易溶於水,長期使用不但可能讓頭髮變得厚重,還可能失去彈性。如果要使用髮油等產品,則要每天清潔,免得增加頭皮的負擔,反而讓掉髮問題更嚴重。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喜歡在頭髮上做造型,玩設計,小心頭頂髮量變稀疏,頭皮年齡提早衰老。28歲李小姐因為經常染燙頭髮,頭頂頭髮變細、髮量漸少,頭皮清晰可見。皮膚科醫師檢查發現,她頭皮年齡等同於40歲,比實際年齡老了12歲。「女性也會有雄性禿!」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台灣至少有兩、三百萬女性有頭髮稀疏困擾,且逐年增加,其中八成為雄性禿,體內雄激素造成的遺傳性掉髮。趙昭明解釋,雄激素是一種男女性體內都有的荷爾蒙,如果頭皮毛囊接收到雄激素的作用,就可能萎縮,導致頭髮變細、逐漸掉落。不論男女都會有雄性禿問題,在掉髮困擾男性中,約九成屬於雄性禿,女性則占八成。近年來,於許多年輕女性喜歡在頭髮設計上玩花樣,搞創意,過度造型讓女性雄性禿問題更加嚴重。28歲李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受到家族遺傳影響,從小髮量就不多,在美髮店工作後,經常染燙,掉髮狀況更是嚴重。頭頂髮量越來越稀疏,頭皮清晰可見,頭髮中線掉髮更嚴重,讓她幾乎不敢在人前低頭,外出時總是戴著帽子,深怕頂上頭皮見光。趙昭明指出,毛囊如果開始萎縮,就會面臨「頭皮年齡」老化。如果每一平方公分面積的毛囊或頭髮數量較少,或每個毛囊只長出一根頭髮、頭髮變細,就代表毛囊萎縮,頭皮明顯老化。根據門診經驗,掉髮者至門診求助時,頭皮年齡平均都已比實際年齡大上十歲!趙昭明建議,一旦自覺有掉髮現象,就應該至皮膚科求診,經醫師評估,接受生髮治療,才能及時挽回流失的髮量。針對遺傳性掉髮造成毛囊萎縮,趙昭明表示,經美國FDA及台灣衛生署核可的Minoxidil成分,可透過增加局部血流、打開細胞鉀通道的方式,重新刺激、活化萎縮中的毛囊,促使再生新髮,恢復髮量。含有Minoxidil成分的生髮液是目前唯一男女性都適用的生髮治療。女性掉髮者適合2%濃度產品,早晚各擦一次,均勻塗抹於整個頭皮,持續四個月以上,就能有不錯的生髮效果。想知道自己頭皮年齡,可在皮膚科門診接受儀器檢測、醫師判別。不過,透過簡易的落髮分期圖,也可作為判別基準。先看看自己髮量外觀接近那種頭皮狀態,再對應年齡,就可以知道自己頭皮年齡是否比實際年齡還大,是否有頭皮老化問題。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很多民眾飽受掉髮之苦,但根據調查,有高達69%民眾不知每天正常掉髮量約100根,超過三分之一認為掉髮是41到50歲中年人才會出現的問題,對青年掉髮不以為意。皮膚科醫師表示,年輕患者常受網路謠言影響亂擦生髮偏方,反而延誤就醫,提醒有異常掉髮應盡早找醫師協助,才能擺脫頂上無毛危機。一名31歲工程師,有掉髮困擾已經10年,因髮量稀疏,大學女友嫌他看起來「臭老」提分手,讓他痛定思痛積極治療。但他用盡各種偏方都沒改善,因此決定植髮,從阿伯變型男,繼續勇敢追愛。國泰醫院近期針對160名20至60歲門診患者進行調查,發現高達69%的受訪者,不能正確說出正常每天掉髮量約100根,甚至有10%民眾認為一天掉髮超過20根就不正常,還有25%的人覺得性行為頻繁會嚴重掉髮。 為了解決掉髮問題,有18%的人會多吃黑芝麻,12%的人擦生薑、啤酒、白醋、黑麥汁,另有45%選擇平時多按摩頭皮來生髮。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詹融怡表示,頂上無毛不是阿伯的專利,現在落髮門診中有一半患者是30歲以下年輕人,有人受「韓風」影響愛做造型,很早就發現自己髮量不如人;有的則是工作壓力大、求愛不順利,因此早早求診。詹融怡表示,每天正常掉髮量約100根,如果早上起床枕頭落髮超過50根,就必須到皮膚科求診。掉髮和男性賀爾蒙、壓力有關,和性行為是否頻繁無關。不少患者擦生薑、白醋治掉髮,結果過度刺激頭皮反而造成發炎。另外,還有人用黑麥汁擦頭皮生髮,詹融怡更斥為無稽之談。她強調,禿頭原因包括遺傳、年齡、雄性賀爾蒙增加等,現代人生活緊張,若有禿頭遺傳基因者,可能年少就頭頂無毛。建議有掉髮問題的民眾,平常應定期更換枕頭套及內襯,保持頭皮清潔,避免過度拉扯、染燙頭髮。若一年不見的朋友談及髮量減少,就應盡快就醫治療。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整理/記者黃文彥】東方人頭皮上每個毛囊約可長出2至3根頭髮。正常情況下,每平方公分約有110至130個毛囊,可長出200至300根頭髮。如果每個毛囊只長出一根頭髮,或長出頭髮太細,代表毛囊已萎縮,甚至壞死。雄激素是造成毛囊萎縮的主因。超過八成禿頭患者因遺傳因素,導致毛囊對雄激素敏感,而出現遺傳性掉髮。諮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你有點頭皮屑喔!」同事經過你身旁,好心替你拍拍肩膀,把如雪花片片的頭皮屑拍掉。真有點讓人尷尬呢,冬天到了,不少人覺得頭皮屑又變多了。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說,頭皮屑簡單來說,就是頭皮發炎,頭皮脫皮產生的屑屑。如果把皮膚看成是一個地球表面,其他皮膚部位是平地;頭髮,就像熱帶雨林,生長了皮膚最多樣化的微生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皮屑芽苞菌。蔡呈芳說,皮屑芽苞菌是一種黴菌,平常就飛揚在空氣中,附著力強,靠著頭皮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當成養分,然後附著在髮根處生長,使得頭皮發炎。有人覺得頭皮屑有時有、有時無。那是因為身體如果免疫力好,如睡得飽、心情好、沒壓力,就能減緩頭皮發炎狀態,就不易脫皮掉屑。有人好奇,可否透過吃什麼食物避免頭皮屑?「不太有幫助。」蔡呈芳說,過去研究發現,犬類動物如狗,缺乏維生素C易掉毛;但在人類身上並未發現。坊間也流傳一些偏方,像在頭皮塗抹鹽、醋、洋蔥等,希望減少頭皮屑。蔡呈芳表示,這些都藉由刺激性物質改變頭皮狀態,事實上並沒什麼幫助。部分民眾不喜歡使用抗頭皮屑洗髮精,以為多洗幾次頭髮,頭皮乾淨,就沒頭皮屑了。蔡呈芳說,太頻繁的洗髮,反而會把頭皮油脂洗掉,造成頭皮緊繃發炎,愈洗愈糟。「還不如直接用抗菌洗髮精。」蔡呈芳以自己為例,他在家洗頭,會使用有抗菌效果洗髮精。但他定期上理髮院理髮,不久就出現頭皮屑,原來是理髮院換了沒抗菌效果的洗髮精。目前市面上常見抗菌洗髮精,依殺菌效果可分成三種。蔡呈芳指出,最常見是含Zinc Pyrithione成分的洗髮精,殺菌能力較溫和,可稍微按摩後沖掉;它的作用是產生顆粒,加水沉澱後溶解在皮脂腺,但洗多了,頭髮易乾澀。第二種是含抗菌藥物洗髮精,使用時,需在頭皮停留5到10分鐘,用一陣子若情況改善了,最好停用;第三種是含焦油洗髮精,焦油由瀝青提煉出來,這類洗髮精藥性強,適合有乾癬等皮膚疾病者使用。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天氣變冷,頭皮淋巴循環變差,代謝也減緩,若繼續使用適合夏天的深層清潔洗髮精,頭皮可能愈洗愈乾,就會有頭皮屑。避免頭皮屑● 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太鹹或辛辣食物● 勿用太熱水洗頭● 勿過度用熱風吹髮● 減少染燙頭髮次數● 頭皮發炎別亂塗藥膏● 使用抗菌洗髮精(資料來源趙昭明、蔡呈芳醫師)
2014-09-24 該看哪科.皮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年關將近,不少人為節省開銷,自行染髮打理門面,不過皮膚科醫師表示,染髮的頻率最好拉長到每四、五個月一次,免得長期染劑傷害造成毛囊萎縮,同時染髮前建議先塗抹頭皮保護液,並應塗到髮際與皮膚交界的一、到兩公分處,避免發生過敏。快過年了,換個新髮色、覺得有新氣象,或是把白髮染成黑絲,看起來更年輕,因為上理髮院怕漲價、預算太高,自行染髮的族群不少。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有些女性因為早生白髮,很早就開始挑染、進而整頭染,但30多歲卻開始有掉髮問題,這是因為頭皮受到染劑長期刺激,造成毛囊萎縮。因此他建議,染髮的間隔最好拉長為四至五個月一次,不要太頻繁。同時就算染髮劑強調植物性、「純天然」,還是有化學合成的成分在,因此自行染髮前,最好是購買頭皮保護液塗抹。而且他常見有些人以毛巾圍住額頭、脖子,沒想到,染髮後,額頭、脖子一圈都紅腫。所以頭皮保護液建議塗抹到髮際與皮膚交界的一、兩公分,或是在這些區域,薄薄、均勻的塗上一層凡士林、乳液代替,染髮時,染劑也盡量不要接觸到頭皮。趙昭明說,如果染髮後頭皮出現搔癢、脫皮等症狀,就是發生過敏,有些人甚至會抓到頭皮組織液滲出,要盡快到皮膚科就醫,同時此時要更注意頭皮的護理,洗髮時不要用過熱的水沖洗、也要避免吹風機高溫吹整。市面上還有「泡泡染」產品,就像洗髮精一樣,在髮絲上搓揉、停留、上色,但趙昭明也提醒,染髮劑產品不能當洗髮精天天使用,很可能造成髮絲容易斷裂、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