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見證「起死回生」的外傷科醫師
「希望今夜是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急診室外頭下著大雨,再加上寒冷的天氣,民眾幾乎都待在家裡,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因此平日人聲鼎沸的外科急診,今夜顯得特別冷清。身為當日值班的急診現場主治醫師,也難得能停下腳步,與急診室裡工作的伙伴多聊幾句。「年輕男性,機車打滑,目前沒有生命徵象!」正當我們為了一個難得清閒的夜晚竊喜之際,呼嘯的救護車伴隨匆忙的護理人員,將一位嚴重的外傷病患推進急救區,這是一個需要立即搶救的病患。傷患的外觀明顯看見的是右下肢被車碾碎造成的骨折;病人的超音波檢查,顯示腹腔內有大量的出血;重度昏迷加上兩側不等大的瞳孔,可預期應該有顱內受傷或出血……以上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急診室。而相較於一般的疾病,外傷的可怕即在於同時發生在多處。接下來的處置一如預期:第一線的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完成了傷患第一時間的評估與復甦治療;當日值班的另一位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當日外傷小組負責人)亦抵達現場,與其他相關專科的會診醫師討論後,決定病患接下來接受手術的方式與順序;最後由外傷急症外科收治轉入加護病房,進行多重外傷的整合治療。這些處置流程在本院看來似乎是稀鬆平常,但這是因為有個嚴謹的外傷治療制度在背後支持,並且經過了多年的磨合而更加成熟。而唯有如此完整成熟的制度,才能給外傷病患最完整最正確的照護。由於醫院評鑑的要求,具規模之醫療院所皆需成立所謂的「外傷小組」,以因應上述多重外傷的複雜病患。但許多機構仍將「外傷小組」停留在「任務編組」的階段,意即並未成立專職治療外傷病患之外傷科,而僅由外科各次專科(含一般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等)派員參與外傷小組輪班,值班外的臨床業務,仍為其原本所屬專科之內容。在過去,治療這類多重外傷病患的困難在於:「需不需要手術?」「哪些部位需要手術?」「同時多個部位需要手術時,優先順序為何?」「誰來決定優先順序?」「手術後由哪一科來做後續照顧?」這些問題在專職收治外傷病患的外傷科出現後,迎刃而解。外傷科醫師這份工作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見證這起死回生的過程,甚至有幸有能力參與其中。我們常會遇到嚴重外傷的病患,以到院時的狀況,很難跟他後來活著出院的情景做連結。在治療的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放棄,他的生命也將畫上休止符。或許因疾病死亡的案例每天都在發生、不足為奇;但不同的是,外傷常出現在年輕的生命上,一個原本健康的生命。年輕生命的離開,影響的可能不只他個人,而是整個家庭。身為前線醫療人員,見證過、體驗過這份感動,方能體會生命的可貴與自身專業的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