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7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降血壓藥吃得巧 治療效果不NG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高血壓是健康隱形殺手,血壓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中風或是冠狀動脈心臟病。醫師提醒,服用降血壓藥物可使過高的血壓降低到正常範圍,同時減少身體的不適與傷害器官的可能性,為達到用藥目的,需謹慎服藥,若有任何疑慮,需先與醫師溝通,避免擅自停藥或交互用藥而降低用藥安全。醫師提醒,服用降血壓藥物可使過高的血壓降低到正常範圍,同時減少身體的不適與傷害器官的可能性,為達到用藥目的,需謹慎服藥。【降血壓藥ABCD 注意副作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科吳學明醫師指出,高血壓藥物的選擇,依據實用簡易分類法,可分為「ABCD」4大類,包括: A類:高血壓藥物中,血管舒張劑是其中之一。血管舒張劑作用大致是繞著血管張力素(angiotensin)打轉,大致分成2類: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器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和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臨床上,這2種藥均能使血管舒張,有效降低血管阻力與血壓,而且有保護器官(如:腎臟)的效果,但ACE-I的副作用主要是容易引起乾咳,而且吃越久,乾咳越久,東方人反應比西方人明顯。而ARB類降血壓藥,則較少發生乾咳等副作用。吳學明醫師強調,基本上,小於55歲的中年人,首選藥物為A類;而大於55歲的人,主要是低腎素的高血壓,比較不適合A類藥物,所以一開始可採用能擴張血管的C類藥物,或是D類藥物。(攝影/張世傑)B類: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s)。副作用:要注意心跳過慢,少數人會有失眠、幻覺、陽萎。此外,研究顯示,乙型阻斷劑長期使用有新增??病風險。C類: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channel blockers)」。副作用:足部水腫、心悸、臉部潮紅、頭痛、惡心、腸胃不適、皮膚搔癢出疹。其中常常困擾病人的足部水腫,新一代的鈣離子阻斷劑發生率遠低於傳統鈣離子阻斷劑。 D類:利尿劑(Diuretics)。副作用:除了保鉀型利尿劑外。其他利尿劑若長期服用,必須注意電解質不平衡(低鉀血症)的發生,長期使用也應注意糖的耐受性變差,可能導致血糖偏高。利尿劑應該在早上吃,因為吃了利尿劑會想上廁所,影響夜間睡眠。【降血藥物選擇 需與醫師溝通】吳學明醫師強調,基本上,小於55歲的中年人,首選藥物為A類;而大於55歲的人,主要是低腎素的高血壓,比較不適合A類藥物,所以一開始可採用能擴張血管的C類藥物,或是D類藥物。若是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的病患,A類藥物除了有效降壓外,更能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有保護腎臟的效果。如果病人併有冠狀動脈心臟病,B類藥物則因為有保護心臟預防心肌梗塞的效果,可列為優先選用的藥物。如果只使用一種藥物,仍無法控制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此時可考慮合併2種藥物,如A加C或A加D。目前國內已有不少藥廠生產此類複方降血壓藥物,即一顆藥裡同時有兩類降血壓藥物的成分。使用此複方藥物,不但使得病人的服藥顆數減少、增加其服藥順從度,甚至其療效更優於分開服用單一成分的降壓藥物。如果使用2種藥物還無法使血壓降至理想值,則併用A加C加D。但若還降不下來,就要考慮次發生性高血壓的可能,如腎上腺皮質醛酮瘤所造成的高血壓,此時要測血中腎素和皮質醛酮值來診斷。如果診斷結果沒有腫瘤,但血壓仍降不下來,此時除A加C加D外,可再併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α-blockers)或其他中樞作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要注意的是,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α-blockers),這類藥物能使平滑肌鬆弛,可改善攝謢腺肥大的病患急尿頻尿的症狀,同時也能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但除非是高血壓合併攝謢腺肥大,否則這類藥不適合當降血壓的首選藥。副作用包括,會有姿態性低血壓,建議起床時不要太過匆促,以免因為姿勢突然改變引發頭暈、噁心等低血壓症狀。【降血壓3迷思 均須規律服藥】《迷思1》: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藥?《解答》:降血壓用藥只是治療手段之一,平時可以藉由運動、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改善,如果效果不錯,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可以減少藥量。但如果是血壓控制不好,或者不節制飲食、不運動、經常熬夜的人,大概就需要一輩子都靠藥物來控制血壓。《迷思2》:血壓降下來就可自行停藥?《解答》:控制血壓需規律服藥,驟然停藥可能發生危險。血壓藥一定要持續、規律的服用,藥效才會穩定,如果因為血壓暫時降下來就停止服藥,不但會增加醫師調整藥物的難度,也可能讓血壓起伏更大,反而容易引發不舒服或其它副作用。《迷思3》:服用降血壓藥容易引起腎臟功能損壞?《解答》:事實上,患者等到腎臟功能衰弱再來服藥,腎臟反而無法負荷,因為不遵照醫囑服藥,血壓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控制,如果長期讓血壓太過偏高,反而容易讓腎臟受到損傷,尤其目前降血壓藥都屬於長效型,規律用藥能讓患者有更好的用藥行為與治療效果。【醫師提醒】:減少用藥量是目標高血壓第1期時(收縮壓140~160mmHg及/或舒張壓90~100mmHg),醫師一開始通常會開1種降血壓藥物,而高血壓第2期時(收縮壓>160mmHg及/或舒張壓>100mmHg)則是開2種藥物,之後再視病患狀況調整。基本上,病患服用降血壓藥物種類愈少,有可能表示血壓數值愈低、情況愈好。當然,如果能夠靠生活及飲食習慣來維持血壓低於120/80mmHg,完全不用吃藥,則是最理想的狀態,但仍需要天天量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