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6 健康百科.新陳代謝
「榔父」之子 代謝症候群風險倍增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嚼檳榔影響的絕對不只自己,據台大研究證實,嚼食檳榔的男性罹患糖尿病、高血糖及代謝症候群的比率高於未嚼檳者,且「榔父」的孩子有兩倍以上的危險發生「代謝症候群的跨代效應」。研究推測,發現應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引發人類DNA突變,再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出現率提高。代謝症候群就是慢性疾病發生前的警訊,也就是「一粗、二高、血脂異常」。一粗即指腹部肥胖;二高則是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血脂異常則是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偏低、三酸甘油酯偏高。有這些警訊者,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與腦中風的機會分別是一般人的六倍、四倍、三倍、兩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通常患有代謝症候群的原因包括生活、飲食型態改變或是體能活動量不足,但若是透過遺傳導致風險上升,是為人父母最不樂見的結果,呼籲嚼檳者務必戒檳,也是給孩子一份健康的保障。此外,根據過去研究也發現,「每天十顆、持續十年以上者」,就算戒了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還會持續十年以上。因此國健署提醒,30歲以上的菸檳(含已戒)民眾,每兩年要定期做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