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我的護眼之道/冷毛巾敷眼 雙目好清明
【元氣周報/文/新竹黃士元】本人80多歲了,以前有點老花(約200度),三年前診出有白內障。我婉拒開刀,選用藥水,至今很少複診,病情也未劇增。我平常保養眼睛的方式:用毛巾泡水擰乾後,冷敷雙目一、二分鐘,三年來一直沒有間斷。什麼原因我不知道,有無學理根據呈請參考。(老花眼好了一些,寫字看報不用戴老花鏡了!)【2010/05/02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元氣周報/文/新竹黃士元】本人80多歲了,以前有點老花(約200度),三年前診出有白內障。我婉拒開刀,選用藥水,至今很少複診,病情也未劇增。我平常保養眼睛的方式:用毛巾泡水擰乾後,冷敷雙目一、二分鐘,三年來一直沒有間斷。什麼原因我不知道,有無學理根據呈請參考。(老花眼好了一些,寫字看報不用戴老花鏡了!)【2010/05/02 元氣周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元氣周報/文/台北林文】 我的護眼二法,主要是讓眼睛呼吸:其一是在郊外或公園綠地,對著林木或綠色植物,用眼睛作深呼吸,睜大眼睛,心隨意轉,意到氣到。覺得清涼的空氣,徐徐由眼睛透過視網膜進入,隨時隨地可做。道理據說是吸收綠色的能量,洗滌水晶體。其二是每天泡熱茶,早晚兩次熏眼睛,讓熱茶的蒸氣進入眼睛,覺得清明。我也吃枸杞、做眼睛按摩……二十年前有飛蚊症,已十多年不曾出現。十年前有白內障,迄今沒有惡化,當然,眼睛如果有毛病,還是及時看醫生,以上只是個人保養之道。【2010/05/02 元氣周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駐站記者/施靜茹、陳惠惠,解答/馬偕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鄭惠川】Q 我是80多歲退休人員,16年前健檢時,被告知有輕微白內障,即至眼科診治,醫師告知等熟了再開刀治療,並要我每個月都到醫院檢查拿藥,我也曾至其他私人醫院診治,所得結果大致相似。其間我有兩位親人因眼睛看不清楚開刀,結果竟完全看不見了。還有一位朋友住美國,開刀僅2小時30分就恢復視力,我還是很怕,不敢開刀,點眼藥水快20年,並未轉好,請問怎麼辦?(讀者錢亞)A 白內障是眼睛水晶體老化,水晶體負責眼睛屈光、調節看遠、看近,並過濾外界有害光線,有所謂「等它熟」說法,指的是水晶體由透明變為不透明,如惡化沒有遮到瞳孔,不見得會馬上影響視力,點藥可延緩惡化,但要改善,只有開刀換人工水晶體。白內障不開刀,也可能增加一點青光眼的風險。這是因為水晶體含水量增高、膨脹,使房角變窄,會引發青光眼。近年大多以患者生活或工作,來建議是否換人工水晶體,如四十多歲上班族有白內障,就建議開刀;若八十多歲者,視力0.3已夠用,不見得要開刀。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一位罹患白內障的老先生習慣去運動中心游泳,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他堅持自己有白內障,必須戴眼鏡下水,常和管理人員發生爭執,後來管理人員好說歹說,他才願意拔下眼鏡。台北市大安運動中心執行長藍涂育解釋,戴眼鏡下水游泳很危險,眼鏡一旦落水,偌大游泳池很難馬上找到眼鏡,若其他人把眼鏡踩碎,碎掉的玻璃片會四處飄散,可能傷害到其他泳客。藍涂育執行長表示,在游泳池裡面也不適合使用游泳圈,游泳圈面積較大,泳客不慎發生意外時,游泳圈會遮住救生員視線,延誤救人時機。另外,泳客長時間泡在水裡,皮膚變得比較嬌嫩、脆弱,一碰到其他人的游泳圈,皮膚就容易被割傷。泳池游泳,一定要身著泳裝,不要穿棉質牛仔褲,否則容易汙染水源。大安運動中心行銷副理仲嘉源提醒,像拉鍊等金屬材質也不宜下水,因為游泳過程中泳客可能撞擊到這些金屬,增加受傷風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歐佳齡表示,游泳池需要設置涉水池或濯足池,泳客進入游泳池前要先洗腳,避免游泳池水受到污染。民眾游泳前也要先洗淨身體,女性要先卸妝,以維持池水乾淨。【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民眾到公共浴池泡中藥浴、草藥浴,一定要注意業者是否有維持水質乾淨、衛生。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歐佳齡提醒,如果業者沒有定時清理水池、維持水質乾淨,那樣的環境很容易孳生細菌。相較之下,游泳池很寬敞,池水大多經過消毒程序,細菌孳長機會微乎其微。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九十九年一至四月份抽驗台北市游泳池業者九十九家次、二○四件水樣,複驗後都符合規定。除了游泳池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九十九年三、四月份另抽驗台北市游泳池一一二件水樣、三溫暖浴池一四六件水樣、溫泉浴池一八三件水樣,複驗後也都符合規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本報訊】眼睛帶我們看這個美麗的世界,但許多人常忽略平常的保養,像是戴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紫外線照射,損及水晶體造成白內障。而平常看電視、電腦,眼睛累了,也應做動眼操,閉起眼睛,讓眼球左轉幾圈、右轉幾圈,再往上、下、左、右做幾次,動眼操做個幾分鐘,常保眼睛健康。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罹患白內障,又有1000度近視及200度散光,才30幾歲的王小姐就算戴上眼鏡,還是看不清楚,不僅掛在牆上的字看起來糊糊的,就連擺在眼前的報表,也常要一看再看才能確認,直到手術植入可同時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後,狀況才獲得改善。高雄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陳勇仁表示,和王小姐有同樣困擾的人,其實還不少,受限於以前的醫療技術,患者往往只能在三種治療方式中擇一植入可同時矯正近視的人工水晶體,術後再戴上散光眼鏡;在白內障手術時另做角膜切開術;或是等白內障手術一、兩個月後,再做雷射屈光手術。但不管是哪一種,對飽受散光之苦的患者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陳勇仁解釋,術後再戴散光眼鏡並不方便;另做角膜切開術或雷射屈光手術,因會破壞正常角膜組織,甚至因結疤而影響視力,多少讓患者卻步。年前才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的散光矯正黃色人工水晶體,採用特殊的壓克力材質,可以一併解決散光,推出後頗獲患者好評可同時改善白內障及散光,即使患者還合併近視,也可一併解決。散光超過100度應治療但並非所有散光患者都需接受這種治療。陳勇仁表示,大多數人都有散光毛病,若度數只有50度、70度,可不去管它,但度數超過100度時就要認真考慮積極治療。可矯正散光的黃色人工水晶體,較適合角膜圓弧仍佳的規則性散光患者,因外傷而導致角膜有疤痕的患者不宜採用。白內障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屬門診手術,術後隔天患者即可拆開紗布,恢復正常作息,也可從事靜態工作,但傷口需一至兩周才會穩定,復原期間切勿做激烈運動,也不要搬重物。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夏季紫外線特別強烈,若在烈日下眼睛看久了也會誘發各種眼疾。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夏季烈日帶有強烈的紫外線,容易傷到人的眼睛,進而引起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等疾病,建議在大太陽底下要做好眼睛防護的措施,例如戴太陽眼鏡、避開強光、多撐陽傘等皆是。翁醫師指出,黃斑部在視神經中間,黃斑部病變在中醫屬「視檐有色」、「青盲」等範疇,為眼睛老化加上物理光害所致,傳統中醫認為,這跟人的肝腎失調有關,也就是說,肝藏血,肝開竅於目,當肝失調時就無法將血液上輸於目;腎藏精,當腎精虛時則目不能明。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老年性白內障在中醫屬「圓翳內障」的範疇,為年高體弱、腎氣不足、精氣日衰所造成,外傷性白內障在中醫屬「驚震內障」的範疇,為受了外傷後導致眼部血絡受創,白內障患者常有視物模糊、頭暈耳鳴、腰痠怕冷、頻尿等症狀。不論是黃斑部病變還是白內障,患者都應盡早接受醫師診治比較妥當,平常可多吃對眼睛保健可起到預防效果的食物,包括紅蘿蔔、薏仁、玉米、菠菜、桑椹、紅棗、枸杞、菊花等,但夏天應少吃麻辣的食物,因為太辣的食物會使人火氣上升,進而造成眼睛充血的情形發生,將不利於維護眼睛的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Upaper╱文∕記者黃仕揚】營養與白內障也有關嗎?很多人知道年紀大就可能因老化而白內障,但其實,營養和白內障也有關係。油炸類食品以及人造脂肪 、人造黃油、動物脂肪都會加速氧化反應,使人容易白內障。不過,食物的維生素則有預防白內障的效果,研究發現,白內障高危險群與吸菸者,若能補充足夠抗氧化物如維他命A、C、E、B2可以預防老化性白內障發生;另外,含α、 β胡蘿蔔素以及茄紅素、葉黃素都有預防眼睛老化的效果。研究發現 ,葉黃素可以降低有害光線對視網膜的傷害,而葉黃素常見於深綠色蔬菜包括菠菜、青椒、綠色花椰菜、芥藍、羽衣甘藍等;維生素C也有保護水晶體蛋白質之作用,對眼睛來說是有益的營養素。※延伸閱讀》‧常吃10種食材 眼睛更靈光‧圖解/按穴道護眼操 眼睛水汪汪‧三管齊下 改善老花眼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Upaper╱文∕記者黃仕揚】白內障一定要馬上動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嗎?醫師說,與用眼需求有關。林昌平醫師指出,如果視力矯正無法達到0.5 以上,眼科醫師檢查結果為白內障引起,且患者覺得對自己的生活已造成影響,就是該做白內障手術的時候了。在過去的農業社會,0.3~0.4的視力或許還過的去,但現在有電視、想看影片等用眼機會多,夜間的活動機會也增加,視力好不好就變得很重要。除了視力考量之外,有些情況必須提早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維仁醫師指出,有些人還很年輕、正是打拼事業的時候,而且生活上用眼的機會很多,白內障雖不嚴重但已造成困擾,則必須要提早動手術;有些人白內障不嚴重,但形成的過程發現有產生併發症如閉鎖性青光眼等的可能,尤其亞洲人很容易如此;或患者本身有視網膜疾病,因白內障、水晶體混濁的阻擋而無法清楚的檢查視網膜,也必須提早開刀治療。不過,林昌平表示,如果罹患白內障的同時還有其他眼部疾病,例如黃斑部老化、病變,即使白內障手術後仍不一定能有效改善視力,此時可與醫師討論,白內障手術是否對視力改善有幫助、幫助有多大、手術預後如何,或者可先做白內障手術、再進行後續的治療等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白內障初期症狀和近視很相似,容易受到混淆。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洪伯廷理事長在昨(31)日提醒,若年長者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或是半年度數快速增加超過300度,可能就是白內障警訊,最好盡快就醫檢查、治療。在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愛爾康大藥廠及台北市野鳥學會舉辦的「常常走走睛彩99」護眼健走活動中,洪伯廷理事長表示,白內障是年長者最常見的眼疾之一,60歲以上長輩約有7成罹患白內障,發生原因主要是年紀大、生理機能結構改變,造成水晶體混濁、硬化,進而影響視覺功能。早期症狀為視力模糊、色調改變、畏光等,患者明顯感覺視力變模糊,很容易讓患者誤認近視度數又加深,延誤治療時機。忽視白內障問題,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洪伯廷理事長提醒,若放任白內障持續惡化,腫脹的白內障會讓眼壓升高、角膜水腫,進而導致青光眼,使眼睛健康受到更嚴重的傷害,甚至致盲。在周日上午活動中,有30位盲胞朋友挺身出席護眼健走活動,帶領3000位民眾一同進行視障體驗,希望以自身經驗呼籲大眾及早重視眼睛健康,定期檢查眼睛,不要讓後天眼疾問題傷害雙眼視力。應邀出席的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趙坤郁副局長表示,一般人比較容易注意身體外在的改變及健康狀況變化,但很少仔細的看看自己的眼睛,也很少關心眼睛是否健康,透過這樣的活動,有助提昇大家對於眼睛健康的重視。【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Upaper╱記者黃玉芳】紫外線是很多眼睛疾病頭號殺手,如過度日曬且又未做好眼睛保護,就算年紀輕,也可能罹患白內障。眼科醫師建議,需長時間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民眾,如海巡人員、衝浪員、郵差、救生人員、漁民、農夫等職業,皆是高危險群,更應比一般民眾有保護眼睛隔離紫外線的防護意識。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Upaper╱記者林進修】中央研究院、成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及新光醫院組成的跨領域研究團隊,成功解釋常用眼藥水所含pirenoxine成分可減緩水晶體蛋白混濁的現象,證實這類眼藥水可以治療白內障,減輕白內障患者飽受視茫茫的困擾。領導這個研究團隊的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世雄表示,由於這是全球首度證實pirenoxine可減緩水晶體蛋白混濁的研究,引起全球眼科醫學界重視。參與研究的新光醫院眼科主任胡朝乾解釋,pirenoxine於1958年由日本合成,被當成治療白內障的主要成分,至今已近一甲子,目前台灣有「比麗明點眼液」及「快納史」等兩種醫師處方用藥,但因缺乏實證醫學的佐證,眼科醫師大都將之當成「味素藥」,沒有太大信心。胡朝乾說,有了這篇研究論文後,美國眼科醫學會可望會適度修正該相關教科書的內容,眼科醫師今後也將大膽採用這類眼藥水,甚至提早用在部分輕微白內障患者身上,延緩視力模糊的病程。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臨床已使用60年、用於預防白內障的眼藥水成分「吡諾克辛,pirenoxine,PRX),最近被國內研究團隊證實能減緩白內障惡化,受到國際重視。中研院生物化學所副所長吳世雄與研究團隊,取下豬的水晶體,進行研究,證實PRX能控制特定離子,減緩豬的水晶體混濁現象。吳世雄說明,白內障形成的過程中,兩種礦物質「鈣離子」、「亞硒酸鈉」的增加與水晶體混濁度呈現正向關聯;而「吡諾克辛」可以減緩此兩種礦物質所導致的水晶體的混濁現象。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副教授吳姿樺、成大化學系副教授黃福永與新光醫院眼科醫師胡朝乾等人。胡朝乾說,PRX是使用很久的「老藥」,藥效如何,有時候醫師都不見得敢肯定回答。吳世雄表示,日本在1950年代開始使用PRX減緩白內障患者惡化,在台灣是處方用藥,日、台兩地使用廣泛。吳世雄指出,未來將繼續測試其他具有此特性的物質是否能成為眼藥水。該研究成果已在去年12月7日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轄下國際專業期刊「無機化學」;研究成果被美國化學會以新聞稿發布,並被專業網站引述。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清明時節,百花爭艷,出門賞花成了人生樂事之一,但眼科醫師最近碰到不少就診個案,一再抱怨視力變得模糊,根本就是「霧裡看花」,快樂出遊卻常敗興而歸。台中光明眼科診所院長楊智欽指出,這些患者大都是老人家,他們除有程度不一白內障,還因年紀較大普遍有老花眼,不僅視力模糊,聚焦能力也變差,看到景物大都糊成一片,怎麼看也看不清。今年剛滿70歲的張阿嬤原本就有些遠視,必須戴上方看遠、下方看近的眼鏡才行。這幾年白內障惡化,視力變得模糊,看什麼都霧茫茫的。自從置換全寬頻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後,遠中近距離欣賞皆宜,對色彩的感受度也更敏銳,斑斕春色盡收眼底,情況完全改觀。興奮之餘,張阿嬤一再向親友炫耀,如今她不管閱讀、彈琴、上網或出門旅遊,全都不必戴眼鏡,看得清清楚楚。反觀她的另一半,6年前置換傳統人工水晶體,聚焦效果不佳,看遠還好,看近就糊糊的,每次看報或上網,都得再戴上老花眼鏡,相當不方便。眼看老伴術後效果極佳,也嚷著要改換新式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楊智欽表示,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相當簡單,但若要把原本已裝進去的人工水晶體拿出來,就困難多了,因為人工水晶體植入眼球囊內,早已纖維化,必須剝離纖維組織才能取出,不僅難度高,手術風險也大,眼科醫師通常不建議施行。為免日後心生懊悔,楊智欽建議白內障患者不妨置換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這種人工水晶體利用繞射原理,在人工水晶體上做了9個同心圓刻痕,會多出第二個焦點,且焦點落在40至70公分,這是閱讀、寫字、上網及開車看儀表板的黃金視距,患者看近時不必再戴老花眼鏡,方便多了。楊智欽表示,年輕時眼球光學系統,球面像差趨近於零,視力品質最好,隨著年齡老化,視力就會大幅下降。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的非球面設計,可讓眼球恢復到接近年輕時的自然狀態,視力品質、視覺對比敏感度都獲得改善。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長期頭痛不癒,小心是散光惹禍!一名長年飽受頭痛折磨的58歲婦女,因久治不癒而衍生憂鬱傾向,經確診是高度數散光且置換人工水晶體後,頭痛不再,深鎖的眉頭才再紓展,重拾正常生活。母親節前夕,高雄澄清眼科診所院長吳孟憲提醒婆婆媽媽,雖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長時間頭痛且找不出原因時,不妨到眼科就診。例如這名女病患中年過後常覺頭痛,多次到內科、神經內科就診,找不到原因,服藥也未改善,逐漸出現睡眠障礙,並陷入憂鬱,甚至數次有輕生念頭。後來,她因白內障問題到眼科就診,檢查出200度散光,才找出頭痛原因。吳孟憲解釋,類似的臨床個案不少,患者往往有散光或白內障等眼科毛病,視力越來越差,雙眼若又因視力不同導致視差,頭暈、頭痛等問題就一一浮現。例如這位58歲的婦女來說,一隻眼睛多年前已因白內障而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另一眼未手術,雙眼視差越來越嚴重;加上又有200度的嚴重散光,視差更大。她常瞇著眼看東西,睫狀肌緊繃,不僅容易疲倦,頭也越來越痛。吳孟憲說,中老年族群常合併有白內障及散光的視力問題,如果散光度數只有50度左右,可以不去管它,但超過100度時,就必須認真考慮積極治療。散光矯正方法主要可分為配戴矯正鏡片、角膜切口手術、雷射屈光手術,以及近年最新研發可同時矯正散光及白內障的黃色人工水晶體,其中又以後者的效果最好。他建議患者不妨植入堪稱「標靶級植入式散光片」的黃色人工水晶體,具有獨特的散光軸辨識設計,以及能精算人工水晶體植入角膜角度的設計,可精準在角膜上定位,同時矯正白內障和散光。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夏天日頭赤炎炎,眼睛也要防曬。眼科醫師表示,平時外出或開車時,一定要戴可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避免眼睛長期曝曬陽光,增加白內障等眼睛病變風險。馬英九總統等政府官員,為防白內障,近來在陽光普照的場合都會戴上太陽眼鏡。三軍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江尚宜說,白內障因素多,紫外線傷害是主因之一。曾有研究顯示,台灣南部罹白內障人數較北部多,南部居民常遭陽光曝曬又未防曬是主因。江尚宜說,穿透大氣層的紫外線,約九成是波長較長的UVA、UVB,穿透力強,可進入眼睛深部組織,長波UVA可達視網膜、黃斑部,恐引發視網膜或黃斑部病變,而中波的UVB則達較表淺的組織,即眼角膜、水晶體,誘發白內障,或導致眼結膜組織增生的眼翳等。江尚宜提醒,外出、開車最好都要戴太陽眼鏡防曬,不過如果只是一般染色鏡片,不僅無法防曬,在黑暗中眼睛瞳孔更放大,反會接收更多光線傷害。他建議民眾也可至眼鏡行檢測,確認太陽眼鏡是否真能防曬。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元氣周報/陳賢立(台北長庚眼科醫師】青光眼主要是視神經無法承受眼內壓力,導致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纖維無法回復,即使眼壓正常,也可能發生青光眼。基本上,眼睛每天製造房水,維持眼內固定壓力,一旦房水排出過程受阻、眼壓升高,恐怕會引發青光眼。「青光眼是視力隱形殺手。」青光眼早期無明顯症狀,一旦有症狀已是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據統計,國內有30萬人罹患青光眼,發生率1%至3%,不過健保局資料顯示,平時接受青光眼治療者僅17%、約5萬人,若未及早治療、持續惡化,將來可能失明。外傷、高度近視、眼球小、遠視、白內障過熟、糖尿病等,皆是青光眼高風險因子,建議每半年可做相關眼壓測試、隙裂燈、視神經攝影、視野檢查等,瞭解視野喪失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清晨眼壓最高,通常3至5成門診患者的檢查眼壓皆屬正常,多數患者不易發現青光眼。前列腺素衍生物類治療青光眼效果不錯,基礎眼壓可下降30%至35%,但點眼藥水時,需以手捏鼻,避免藥水經鼻淚管被全身吸收。另外,應選擇不含防腐劑、舒適不刺痛藥水,患者才會遵從醫囑用藥;若使用兩種以上複方藥水,點藥時間需間隔5分鐘,避免藥效下降。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61歲泰籍胡姓婦人10年來飽受白內障之苦,眼睛近全盲,去年丈夫去世後,一人獨居生活陷入困境,經台南市永康榮民醫院眼科主任李尹暘用先進的超音波乳化術助她重見光明,短短3個星期,胡姓婦人視力已恢復到0.8並找到工作。「現在很少看到白內障全熟的個案了! 」李尹暘說,胡姓婦人上月來求診時,白內障已嚴重到全熟,經前囊染色與超音波乳化術治療,術後3天視力就已恢復至0.5以上,昨天回診視力更恢復到0.8。李尹暘表示,早期醫療較不普遍,門診常見成熟性的白內障,一個月約有2、3個病例,近年來在健保開辦與手術普及後,白內障過熟的病患明顯較少,幾個月才會遇到1例。病人主要是擔心白內障過熟就必須以傳統開刀方式取出白內障,而對治療卻步。胡姓婦人說,視力模糊已經有10多年了,知道自己患有白內障,但怕痛,擔心手術失敗,不敢開刀,眼睛幾近看不到,去年先生去世後,她一人獨居,眼睛看不到沒有收入,經朋友介紹說「手術不會痛」,才鼓起勇氣到永康榮民醫院求診。李尹暘說,白內障手術技術已有突破,水晶體混濁程度過度嚴重的白內障患者,可以用前囊染色、冷房超音波或旋切式超音波等最新技術,過去必須使用傳統手術的患者,現在也有機會接受免打麻醉針、免縫線的新式超音波乳化術治療。「過熟的白內障除了嚴重影響病人視力,也易引發虹彩炎或青光眼等併發症,增加手術時間。」李尹暘提醒患者,若懷疑因白內障造成視力明顯減退,應該趕快到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元氣周報/記者張嘉芳/報導】覺得中間影像一團黑,揉眼睛也看不清楚,可能是黃斑部病變。醫師強調,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可避免視力嚴重受損失明。55歲以上 病變高危險群「黃斑部病變像顆不定時炸彈,一旦出血,視力一下子會變差。」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成國說,55歲以上是黃斑部病變好發族群,隨著年紀愈大,罹病機率大幅攀升,若未即時治療,短時間內恐會快速惡化,導致無法回復的視力傷害。黃斑部病變主要是視網膜正中央有暗影,看東西灰濛濛一片,伴隨影像扭曲及線條不明。儘管周圍影像仍清楚,但因9成視力需透過中央視網膜的黃斑部吸收光線,患者依舊看不清。不只如此,嚴重黃斑部病變會破壞神經細胞、產生結疤,影響視網膜吸收光線能力,造成失明。不可逆疾病 視力惡化難返鄭成國說,「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不可逆疾病」,罹病數周或數月後病情可能惡化,當視網膜下方不斷長出新生血管,會使視網膜與上皮細胞逐漸剝離,一旦液體滲入,就可能破壞視網膜神經細胞;若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視力將瞬間變差;視網膜上的結疤組織,則會影響光線吸收,讓視力短時間內惡化,如同失明,即使治療也無法回復原本視力。門診曾有患者,原本視力1.0,因罹患黃斑部病變,瞬間只剩0.2至0.1。因拖延一、兩個月才就醫,治療後視力也只有0.5至0.7。誤為白內障 最怕延誤治療別以為「視力夠用就好」,延誤治療,會造成永久性傷害。不少人誤把黃斑部病變當作白內障,鄭成國提醒,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眼疾,黃斑部病變則是老人失明主因。他說,正常水晶體清晰透明,隨著年紀變大、水晶體混濁,就會產生白內障,造成光線不均勻,色彩影像不鮮明,就像「毛玻璃髒了」,看東西影像舊舊的,「光線愈亮、愈看不清楚」。至於黃斑部病變,則是中央影像一團黑影,且嚴重扭曲,即便再怎麼亮,也完全無法吸收光線。要早期發現 勤做自我檢測鄭成國指出,老年人常合併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老人家通常不易辨識,門診不少患者就醫時,根本不知眼睛症狀何時發生;加上白內障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手術時機不明確,一般都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考慮動刀,延誤治療時機。黃斑部病變如何發現、早期治療?鄭成國建議,民眾不妨在家自我檢測,可單眼直視牆壁或浴室磁磚,或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矇住單眼,左右眼每天各花一秒鐘,一旦發現方格有缺損或扭曲,建議應立即就醫。※延伸閱讀》‧黃斑部病變 忌泡澡、洗三溫暖‧維生素C、E、鋅 預防黃斑部病變‧DIY/黃斑部病變 自我測試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白內障患者在手術後,常會藉由裝置人工水晶體恢復視力,但傳統人工水晶體只有單一焦距,手術後患者開車、看書還是得戴眼鏡才能看清楚。高醫醫師表示,目前有一種可調式的人工水晶體,可利用眼睛睫狀肌的收縮力作調整,不少老花、白內障患者開始嘗試使用,看遠看近都方便。高醫眼科主任吳文權表示,為了提升白內障手術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新型的人工水晶體已有「可調節遠近」的功能,術後不但不用再戴眼鏡矯正,且還可針對職業調整,不管患者是需要長時間看遠方路標的計程車司機,或是需近距離看書寫作的作家,都可依需求量身定作視點距離。自去年6月至今年8月上旬,高醫已有1百多名白內障、老花及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患者嘗試使用可調式人工水晶體Tetraflex。高醫也針對25例經白內障手術並裝置人工水晶體的病患,測試術後六個月遠、近距離視力及調節力。結果在不戴眼鏡情形下,有四成病人一般視力達到1.0,近距離視力也有四成達0.5以上。吳文權說,有一半以上病人須配戴老花鏡片才能看清楚報紙上的小字,患者術後可正常開車、看電視,整體滿意度仍較傳統水晶體高。可調式人工水晶體須自費,一側需4萬5千元;若閃光度數超過2百度,有視網膜病變或青光眼等患者,並不適合做人工水晶體手術。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元氣周報/記者張嘉芳/報導】不少人曾有藏私房錢經驗,為保險起見,部分民眾會加裝密碼鎖,防止辛苦掙來的白花花鈔票不翼而飛。別以為雙重把關就萬無一失,門診有患者因罹患黃斑部病變,看不清楚密碼鎖數字,也不敢向家人求救,成天愁眉苦臉。新生血管 影響中心視力高雄榮總視網膜科主任吳宗典表示,門診確實有部分患者因黃斑部病變緣故,導致看東西扭曲變形,短時間視力快速衰退,不僅看不清楚密碼鎖數字,就連鑰匙孔也無法對準。患者擔心偷藏私房錢東窗事發,心情非常鬱卒,就醫發現是眼睛黃斑部問題,幸好治療後,終於可以打開「藏寶箱」,抱著朝思慕想的私房錢入眠。一般人對眼睛疾病的認知多以白內障、青光眼為主,其實,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老人視力惡化、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到底什麼是黃斑部病變?一般而言,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央,負責中心視力及色彩辨識,包括老化、先天基因、陽光傷害、抽菸、高度近視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視網膜下方產生新生血管,不僅影響中央視力,也會造成影像扭曲。濕性病變 短時間內惡化吳宗典指出,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乾性病變:約占80%,疾病惡化的速度慢,一般人不易發覺。濕性病變:惡化速度較快,若未即時治療,患者視力在1至2年就會變差,一旦視網膜下方的新生血管滲水或滲血,恐怕會造成視力急速惡化,有些人短時間1、2個月內,可能從標準視力的1.0降至0.1。樓梯扭曲 根本無法行走「黃斑部病變會造成生活困擾。」吳宗典說,因罹患濕性黃斑部病變緣故,門診一名60歲婦人走路常跌倒,每次都撞得鼻青臉腫,尤其下樓梯更危險,她主訴看到的樓梯全都變形扭曲,根本無法行走,必須家人攙扶。原本規律回診的她,日前卻因看不清楚摔倒,導致骨折住院,事後才拄著柺杖到眼科就醫。另外,罹病會造成視覺影像扭曲,部份患者因看不清楚家人的臉,農曆七月還以為「看到鬼」。平日保養 避免陽光直射由於黃斑部病變為多發因子造成,吳宗典建議民眾,平時除了可服用葉黃素外,控制血壓,避免抽菸及日照強光曝曬,外出配戴太陽眼鏡或帽子,以免陽光直接照射,這些方式皆可保護眼睛,減少黃斑部病變發生。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一名上市上櫃公司大老闆,假日最大娛樂就是與三五好友上果嶺打小白球,近來總覺得視力退化,眼睛根本「追」不到小白球的落點,開球時對不準不說,有時連計分版都看不清楚,眼前一片白白霧霧,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得了白內障,後來植入3A全寬頻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復原後,看遠看近都很清楚,上果嶺打球完全沒障礙。大學眼科院長林丕容醫師表示,早期的人工水晶體大多著重在看遠及看近的距離,一般開車看儀表版的中距離還是很模糊,因此患者裝了人工水晶體,日常生活仍有不便。林丕容說,所謂的中距離大約是30至100公分,舉凡開車、打電腦、打麻將、煮飯都會用到這個距離的視力。若患者遠近都看得很清楚,中距離卻會白霧模糊,對生活會造成許多不便。林丕容說,現在全寬頻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等於讓水晶體多一個焦點,可讓患者遠、中、近每個距離都很清楚,也可減少光暈與眩光機會。林丕容表示,若患者原本視力有不同程度散光,將影響術後視力品質, 選用前必須經過醫師評估是否合併散光矯正處理。但植入人工水晶體後,患者腦部對影像需要重新適應,術後短暫的乾眼症、水腫及頭暈等短暫不舒服症狀都屬正常,術後半年至一年以後,大多數患者都會習慣。林丕容表示,裝了新的人工水晶體後,大老闆打高爾夫球再也沒有困擾;另外,平時喜愛出遊、常出國的民眾也是植入人工水晶體的一大族群,因為植入新的全寬頻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後,出外旅行「就不用急著找老花眼鏡了」。但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全寬頻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林丕容說,常需要夜間駕駛者、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都不適合。此外,有黃斑部病變、視神經受傷、視網膜病變者,無法感受到寬頻多焦的效果,因此也不建議植入。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整理】黃富誠(高雄市四季眼科診所院長)年逾七旬的張先生,「活到老,學到老」,近年一直在社區的長青學院上課。但他的視力逐漸變差,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只好配兩副眼鏡輪流戴。可是,一戴上看遠的那副眼鏡看老師寫在白板上的字,一下子又得換上看近的那副,否則看不清講義上的課文;兩副眼鏡換來換去,搞得他手忙腳亂,學習成績滑落,整個人也快樂不起來。他到診所就醫,視力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併老花眼,隨即接受白內障手術,順便植入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同時解決白內障及老花眼的問題。手術後,張先生看遠看近都很清楚,班上同學有時還請他幫忙看白板上的字,讓他很有成就感,不再覺得自己是個老人家。其實,類似張先生的例子越來越多,主要是國人平均餘命拉長,老年人口明顯增加,罹患白內障、老花眼的機率也隨之上揚。尤其現在的老人家活動力強,對視力的要求也較高,一旦視力下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就非治療不可。和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解決近視或遠視的屈光問題相比,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具有「遠近通吃」的好處,老花眼患者可看遠看近一次搞定,又可解決術後佩戴多副眼鏡的困擾,眼科醫師大都會建議患者採用。值得一提的是,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若採全寬頻非球面及黃片設計,可讓術後的視力變得更好,且黃片又可過濾紫外線與部分藍光,具有預防黃斑部病變侵襲、保護視網膜的作用,提供白內障合併老花眼的患者另一選擇。此外,採非球面設計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擁有類似人體水晶體的漸進式曲率,光線射入水晶體的散射率不大,光線也比較不會出現干擾,除視力顯像品質變好外,也可降低眩光問題,提高夜視效果。導演魏德聖最近透露 ,他拍攝「海角七號」期間,看手機簡訊時,必須把距離拉遠才能看得清楚。從魏德聖不到40歲時就已罹患老花眼看來,在普遍用眼過度的今天,老花眼不再是老人的專利,中壯年族群也提早加入此一族群。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飛鴻/北市中山】十幾年來,飽受飛蚊症及白內障困擾,眼前黑點愈來愈多,視力一天天變差,心情很不好。幾乎看遍各大醫院眼科名醫,答案都是:「繼續點藥水,不要熬夜或太累,好好保養,若發現黑點變多,或有不明閃光,就趕快就醫,否則每年追蹤檢查視網膜有沒有破洞,等白內障成熟時,再開刀就可以了,現在白內障手術很簡單」。 每次就診時,我總不安地問:「我是不是變嚴重了?」。有次,醫師沒直接回答我,僅叫護士幫我量眼壓,並做視力測試。我心想這次不好了,一定是變嚴重了。醫師拿報告給我看,耐心地對我說:「為了讓妳安心,我才特別做了檢查,妳視力0.8,算是相當不錯的,飛蚊症及白內障就像老人身上的黑斑,是老化現象,好好接受它吧!自尋煩惱於事無補」。感謝一路上醫師耐心解說,也減除我的恐懼。現在我已能夠慢慢認老,心情放輕鬆,該開刀就去開刀,沒什麼好怕的。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余見/新北市板橋】10幾年前,我的視力就開始衰退,到醫院眼科診查,發現是白內障。現代醫術進步,白內障乃小手術,門診治療即可。報到後,推進手術室,局部消毒、麻醉妥當後,主治大夫操刀,我沒感到疼痛,也未見流出多少鮮血,手術就完成了。術後眼睛貼上紗布,蓋上罩子,保護不碰傷害為原則。一周後,可算痊癒了,但還是要注意眼部衛生,避免強烈紫外光照射,注重營養。我兩眼都有白內障。一隻眼手術健癒後,另隻眼睛再手術。我駕輕就熟,術後注重衛生防感染,絕不疏忽。兩眼白內障治療後,最初一個月追蹤,視力在0.9、1.0左右,半年過後再複診,左眼視力遞減,從0.9下降到0.1。主治大夫將我轉診到視網膜科,不幸,我左眼視網膜出現黃斑病變。經兩次雷射治療,效果不好,視力已降到0.1不到。視力表頂上的大框框,也看不清了。視網膜黃斑病變目前無有效的治癒方法,只有多保養,不全盲就謝天謝地了。好在我右眼未出現黃斑部病變,視力總在0.9、1.0左右。我全靠右眼看物閱讀寫文稿,精神調劑,充實生活。「獨具慧眼」,能夠延續這一生,我心滿意足矣!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蘭君報導】根據醫學統計,乾眼症在總人口中,盛行率約為15-20%,其大多有眼睛乾澀、灼熱感、流淚、搔癢、異物感、疲勞、畏光和視力模糊等症狀,依此推估,國內約有四百萬人為乾眼症所苦。許多患者認為乾眼症只是小毛病,常自行至坊間購眼藥水解決,殊不知乾眼症嚴重有可能導致失明!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嬷,因視力減退到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原來是全身性風濕免疫疾病引起的乾眼症,角膜溶解、穿孔嚴重影響視力。台北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引起乾眼症的原因相當多,國人乾眼症以淚液分泌不足造成的乾眼症較多,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或更年期的女性。而長時間看書、打電腦、看電視、開車,或是長期處在空調系統中,都會導致乾眼症的症狀更明顯。臨床上偶而會看到,眼瞼腺炎及紅斑性狼瘡、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因為淚液分泌不足引起乾眼症;藥物也可能是乾眼症的凶手。鄭惠川分析,乾眼症也跟男性荷爾蒙的缺少有關,通常女性比男性乾眼症的比例來的高上許多,停經婦女隨著年紀增長淚腺功能退化,因此很容易有乾眼症,所以停經婦女有相當高的比例出現乾眼的症狀。過去此類患者會以類固醇等抗發炎藥治療,副作用是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青光眼或白內障等眼部疾病。新一代的眼用乳劑,含抗發炎成份cyclosporine(環孢靈素),於2006年已獲衛生署核淮上市,是美國FDA通過所有乾眼症藥物中唯一證實對淚液分泌量有增加效果的藥物,同時可以減少角膜的上皮病變,改善視力模糊的症狀及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自100年8月1日健保局亦開始給付於第四級嚴重患者使用。鄭惠川表示,引起乾眼症的原因相當多,避免乾眼上身,平常應少熬夜、補充Omaga-3,養成生活規律才是正確之道,如有必要,則需加入藥物治療。鄭醫師的「乾眼症」預防小叮嚀:1. 正當的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2. 均衡的飲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C、 E的水果及食物。3. 改變用眼習慣,定時休息,建議每隔50分鐘,休息5~10分鐘,注意眨眼的次數及幅度。4. 注重眼部清潔,並減少隱形眼鏡的配戴時間,若有需要,可養成熱敷的習慣。5. 勿亂口服藥物,尤其是安眠藥及鎮靜劑,如有需要服用需與專科醫師討論,儘量減低劑量。6. 眼球表面的疾病,如角膜、結膜及眼瞼有發炎、敏感、受傷或病變需要與眼科醫師合作積極治療。想知道更多?請至『健康醫療網』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53歲婦人因雙眼「飛蚊症」,眼前出現黑影,她尋求中醫針灸治療,結果情況更糟,眼前出現閃電,經向台中市西屯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眼科主任尤誌君求診發現,針灸刺傷她的眼球所致,差一點失明。尤誌君說,這種針灸傷害不多見,飛蚊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但嚴重的飛蚊症是有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患者應尋求眼科專業醫師診治。這名婦人最近幾年來,因眼前出現黑影,就像蚊子在眼前亂舞,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她買了一些顧眼睛的營養品服用外,經友人介紹,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希望能就此脫離飛蚊症的困擾。婦人說,她接受完針灸治療後,才回到家就發現左眼忽然有閃電般的光芒出現,並覺得黑影愈來愈多,感覺狀況更嚴重,眼睛不舒服,加上緊張,她連忙向眼科求診。尤誌君說,經檢查後發現該患者的左眼視網膜上方有一圓形小孔,合併有玻璃體出血之狀況,立即施以視網膜雷射,卻發現網膜裂口周圍已有視網膜剝離的狀況,只好另行安排視網膜手術。尤誌君根據病人指出針灸位置在眉毛上方,以及網膜裂口位置研判,應當是針灸進針角度過大,導致眼球的傷害,他提醒民眾做針灸治療時應避免眼球周圍的扎針,以免造成眼球的傷害。尤誌君說,飛蚊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是因為眼球內的玻璃體混濁而造成,形成原因有退化,高度近視、白內障術後等,有些飛蚊症會合併網膜破洞,若不即時處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他指出,有些飛蚊症是因為玻璃體出血或糖尿病病變等其他原因造成,建議有飛蚊症的患者,應做一次詳細的視網膜檢查,排除視網膜疾患等因素,達早期治療的效果,以避免視力的受損。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眼科醫師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患者的年齡有逐年下降趨勢,很多患者剛過半百,視力就明顯下滑,看不清楚。母親節將至,為人子女不妨陪媽媽檢查視力,一旦確診為早發性白內障等眼科疾病,再透過手術或配眼鏡等方式,讓她們看得清清楚楚。高雄市沐恩眼科診所院長鄧映平表示,白內障是年齡老化有關,通常出現在75歲左右,少數患者提前在50幾歲就發病,稱為早發性白內障。早發性白內障的真正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道可能和臭氧層遭到破壞、電腦普及導致用眼過度、食物可能潛藏毒素等有關。鄧映平表示,早發性白內障的症狀和一般白內障類似,發病初期眼睛易疲倦,經常流淚,視力模糊,且散光度數不斷增加,可施以預防性藥物減緩症狀加速惡化。萬一藥效遞減,視力會越來越差,進而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就必須開刀治療。今年58歲的鄧映平,3年前視力明顯下滑,經眼科醫師動刀,雙眼都植入全寬頻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除了改善早發性白內障造成的各種視力問題,連老花也一併解決。鄧映平表示,20幾年前的人工水晶體功能較差,術後大都會出現畏光及明暗對比過強等情形,視覺品質不好。近年來視力光學長足進步,多焦點的設計讓看遠、看中、看近都清楚,且可同時解決老花問題,術後可達接近天然眼睛的視力。術前他最大的娛樂就是與三五好友上果嶺打小白球,出現白內障問題後,眼睛根本「追」不到小白球落點,大大影響打球成績,植入全寬頻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後,視力不論是看遠、看中、看近都十分清晰,上果嶺打球不再有障礙。新型人工水晶體的非球面設計,可讓明暗對比不再那麼強烈,黃色鏡片又可有效過濾陽光中的高能量藍光,保護視網膜。手術後,鄧映平視力明顯改善,視覺品質也幾乎回到未罹患早發性白內障時的程度,他相當滿意。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白內障可不是老人家「專利」,眼科醫師發現,近年臨床上接受白內障手術的個案,年齡下降到45歲左右,預防白內障提早報到,眼睛防曬很重要。義大醫院眼科主任許桓誠指出,台灣一年約13萬白內障手術病例,每年微幅增加一些。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民眾,如今已5、60歲,正是白內障好發的年齡,因此最近2、3年,病例預估會再成長。過去,白內障多半發生在老年族群,但眼科發現,近年來,白內障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許桓誠說,求治個案有些是身體疾病引發,有些是長期服用慢性藥物、外傷或本身是高度近視族群。「環境因素,也具影響」,許桓誠說,儘管國內治療白內障手術,已發展到使用智慧型水晶體,能矯正散光或抗老花,功能愈來愈多元。但平日做好眼睛防曬,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白內障提早報到。許桓誠提醒,平日在戶外或是強光下,最好戴有大帽沿的帽子或大鏡面的太陽眼鏡,幫眼睛做防曬。戴帽子又戴太陽眼鏡,可濾掉70%到90%的紫外線,防止陽光傷眼。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林靖洋/彰化秀傳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門診常聽到老人家問:「醫師,我的白內障成熟了沒?可以開刀嗎?」許多人以為白內障成熟了才能開刀,忍受視力模糊的生活品質,其實,只要生活品質受影響,矯正視力小於0.5,即可考慮手術。82歲陳伯伯接受白內障手術一周後,視力恢復到0.6,他對陪同看診的老伴說,若知可以早開刀,不會如此霧煞煞,白白過了10年模糊人生。陳伯伯20年前因白內障視力退化,聽說白內障要成熟才能開刀,且手術很痛,一直隱忍不敢開,早期還可以靠模糊視力自行吃飯穿衣走路,最近視力惡化到伸手不見五指,造成極大不便,才到眼科治療。經過問診及檢查,發現陳伯伯水晶體混濁面積極大,呈現大理石般花紋,視力已不及0.01,眼部超音波檢查無特殊異狀,建議他接受新式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約1公分,新式手術傷口僅2.0至2.2毫米,較不需要縫線,可減少術後異物感。另外,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在患者可配合的情況下,甚至只需局部麻醉即可。患者術後第二天雖然有點角膜水腫,但視力已經進步到0.1。術後一周,視力恢復到0.6。其實,白內障手術並非要到完全看不見(俗稱白內障完全成熟)才能進行,只要影響日常生活,矯正視力不及0.5,即可尋求眼科醫師診治,新式小切口手術比傳統手術迅速、少疼痛,可及早恢復正常生活,大幅減少手術疼痛感。新式手術術後照顧也較過去容易,由於傷口僅0.2公分,癒合快速,除了手術當天需要包紮外,隔天僅需要戴眼罩或戴護目鏡,並且可以做簡單的日常活動,例如散步,彎腰以及提物品等。另外,建議術後除了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時點藥水藥膏以及定期回診外,術後一周內不要用水洗臉洗頭,只用毛巾輕輕擦拭眼部周圍就好,一星期後就可以放心碰水、回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