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駐站記者/施靜茹、陳惠惠,解答/馬偕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鄭惠川】
Q 我是80多歲退休人員,16年前健檢時,被告知有輕微白內障,即至眼科診治,醫師告知等熟了再開刀治療,並要我每個月都到醫院檢查拿藥,我也曾至其他私人醫院診治,所得結果大致相似。
其間我有兩位親人因眼睛看不清楚開刀,結果竟完全看不見了。還有一位朋友住美國,開刀僅2小時30分就恢復視力,我還是很怕,不敢開刀,點眼藥水快20年,並未轉好,請問怎麼辦?(讀者錢亞)
A 白內障是眼睛水晶體老化,水晶體負責眼睛屈光、調節看遠、看近,並過濾外界有害光線,有所謂「等它熟」說法,指的是水晶體由透明變為不透明,如惡化沒有遮到瞳孔,不見得會馬上影響視力,點藥可延緩惡化,但要改善,只有開刀換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不開刀,也可能增加一點青光眼的風險。這是因為水晶體含水量增高、膨脹,使房角變窄,會引發青光眼。
近年大多以患者生活或工作,來建議是否換人工水晶體,如四十多歲上班族有白內障,就建議開刀;若八十多歲者,視力0.3已夠用,不見得要開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