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科別.新陳代謝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有一篇非常有價值的回溯性論文,二○○二年發表在美國醫學雜誌(JAMA May 8, 2002-Vol 287, No.18),這篇標題為「The glycemic index」的論文是由大衛.路德維希醫師(Dr. David S. Ludwig)所發表,他統計了六十幾篇自己的研究數據,加上其他研究者的相關研究結果,作出一項回溯性討論。他發現,攝取高GI飲食會引發「慢性飢餓效應」,前面提過攝取高GI飲食會導致飯後血糖迅速飆升,如此一來,迫使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來因應,造成血中胰島素過高;問題就出在人體的血糖調控,並非我們所想像得那麼精準。過高的胰島素,往往會把血糖壓過頭,導致通常在進食後的二至三小時,便會出現「生理性低血糖」現象,而且經常會比空腹的血糖值還要低。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由於人體的大腦只能使用血糖作為燃料來源,一旦發生血糖過低的現象,大腦便會立即發出「飢餓指令」,於是命令身體趕快進食,讓血糖恢復以維護大腦的正常運作。這種明明吃飽了,卻又覺得餓的現象,不自覺吃進更多食物,也讓人們的體重暴增。隨著每日的三餐,加上甜點以及甜飲料,無形中導致一天的血糖如同雲霄飛車一般,忽高忽低,同時造成身體經常處在一種莫名的飢餓狀態,就稱為「慢性飢餓效應」。從慢性飢餓效應可以充分解釋,為何血中胰島素過高,會引發食癮效應,加上胰島素屬於「儲存能量」的荷爾蒙,胰島素過高,本身就會驅動身體拼命攝取熱量。慢性飢餓效應,也同時可以解釋,為何胰島素過高,會傾向喜好高糖飲食?因身體經常處在低血糖狀態,身體自然會拼命補充糖分。另外,胰島素會加速身體的脂肪合成,胰島素會活化脂肪合成生化反應的每一個步驟。當身體脂肪合成反應旺盛,身體會自然傾向攝取高脂飲食,以補充脂肪合成所需的原料,例如:游離脂肪酸。歸納結論就是:當血中的胰島素過高,身體就會引發食癮效應,不僅喜歡暴飲暴食,還會傾向喜愛高糖、高脂、高熱量的三高飲食。這類型飲食通常也被營養師歸類為「最不健康的飲食」,這群受測者的胰島素值幾乎都在十以上,肥胖者的胰島素值甚至越高,經常高於二十以上,中年肥胖者(代謝症候群)的胰島素更高,甚至高到三十以上。由此得知,肥胖的人食慾,普遍比非肥胖者來得高。該研究的另一大發現是,胰島素只要降到五.○以下,食慾就會明顯下降,完全不容易有飢餓感覺。於此同時,也會自動轉而喜歡清淡的飲食,青菜、水果變成首選,吃得非常健康;對於那些油炸食物、甜食、甜飲料、點心、下午茶、宵夜、吃到飽餐廳,則開始敬謝不敏,一概拒絕!這類受測者大多有著削瘦的外型,身體沒有多餘脂肪,且喜好運動的族群,健康、長壽者多屬這種類型,但這類族群畢竟是少數。根據自身體驗,我的胰島素原本高達十二.八,當時體重高達八十公斤,食慾非常好,飲食習慣與一般民眾無異,但食量很大,也很喜歡「吃到飽餐廳」享受那股吃撐的滿足感。後來,當我覺察到健康危機,體重慢慢地減到六十八公斤,胰島素也跟著降到四.六,整體飲食習慣來個大逆轉,食量變得很小,吃一點就有飽足感,非常喜愛清淡飲食。其實,這樣的轉變根本不用營養師教導,當胰島素降下來,飲食機制就會自動轉變了!後來終於明瞭,自己原本的胰島素高達十二.八時,同時染患食癮現象,降到四.六以後,食癮現象自然消失無蹤。食癮社會,每個人都是高胰島素血症!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議題,而且影響非常深遠!大衛.路德維希醫師(Dr. David S. Ludwig)所發表的文獻,另外還討論到一項議題,他發現攝取高GI飲食後,飯後兩至三小時會引發「生理性低血糖」的失調現象,普遍發生在每個受測者的身上。於是,他給出了一個評語:這個現象看起來似乎是「正常狀態」,因為每個人都是如此,而且根據之前的結論,代表著高胰島素血症的情況,幾乎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這項議題曾經也困擾自身許久,因為經合理推斷:現在有哪一位民眾不吃白米飯?或是不吃白麵粉做成的麵點、包子、饅頭、麵包、蛋糕?不喝奶茶?或是其他手搖飲、甜飲料?(相信有,但非常非常少數)這些食物根本就是標準的「國民飲食」,大家都是這樣吃的啊!當我自己的胰島素高達十二.八,這樣的飲食習慣與其他大眾根本沒有什麼差別。對照研究收集的胰島素數據,一般民眾(非明顯肥胖者)的胰島素值,大約落在十至二十之間,我所使用的檢驗方法,所標示的胰島素的正常值是二十五以下,所以,大家看起來似乎都處於「正常的」範圍。雖然在研究過程,當時的我已經警覺到民眾的胰島素值都太高了,導致普遍性的代謝失調,但在當時的時空下,要如何提出「每個人的代謝都失調了!」這麼大膽的議題?最後,終於有幸找到大衛.路德維希醫師(Dr. David S. Ludwig)所發表的文獻,終於才能有所印證並確認「自己是對的!」為何要特別指出,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議題?試想,當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患有高胰島素血症,最新的研究報告已經一致認同:高胰島素血症是年輕肥胖、代謝症候群(中年腹部肥胖加三高)、第二型糖尿病、腦心血管疾病的巨大危險因子。正因這類病患的血中胰島素數值都相當高,加上對於現在代謝疾病的發生率與致死率大幅提升,無疑地更加坐實了這項研究報告,最後得到這樣可怕的結果,相信讀者也就不覺得奇怪了!此外,高胰島素血症所引發的食癮現象,大家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現代人不需要做過分粗重的勞動,但每個人的普遍食量都很大,而且偏好高糖、高脂、高熱量。試想:如果你是餐廳或小吃攤的老闆,你要賣哪種飲食?於是,我們也可以理解到,為何一些速食品牌和汽水飲料公司可以創造出天文數字的營業額?為何(珍珠)奶茶會成為台灣國飲,為何吃到飽餐廳老是人滿為患?為何健康飲食餐廳依然乏人問津?(所幸目前已有一群人開始改變飲食方式)放眼望去,當整個飲食環境幾乎全面朝三高飲食環境發展,就成為名符其實的「食癮社會」,代謝問題自然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更遑論即將相繼而來的症狀與疾病,實在不可不慎。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矯正代謝力:遠離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書籍簡介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病爆發的前兆,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7倍,罹患腦心血管疾病是一般人的3倍!原來代謝失衡,是致病元凶!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肥胖者罹患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還高,為何過重或肥胖者很容易產生健康問題?因為慢性病正是「胰島素風暴」一路不停傷害的結果。蕭院長認為,若是能夠找出代謝疾病的真正病因,也可以對於現今的醫療體系做出一點貢獻,讓大眾找回真正健康。希望藉由《矯正代謝力:遠離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一書,作為民眾日常飲食與健康管理的提醒,讓有胰島素風暴的人們回到「健康的生活型態」,活出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