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焦點.元氣新聞
醫院裡的心靈捕手 台大醫籲「兒童醫療輔導師」制度化
近年國內外日趨重視心理健康,除了於校園、家庭恐遭遇心理議題,就醫過程也可能在不熟悉的狀況產生「嚴重壓力反應」,留下童年負面經驗,而增加成年後罹病的機率。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表示,國外行之多年的兒童醫療輔導師,在台灣只有五人,盼能藉由政策引導,讓醫療輔導師培訓、認證制度化。接觸醫療過程,也會導致兒童面臨負面經驗,造成醫療創傷。呂立表示,他曾遇過一個孩子,一進診間就大哭,經詢問得知,病童過去就醫曾被抽過鼻子,對醫療場域留下負面印象,導致後續家長要帶孩子到醫院,總得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影響就醫時機。呂立說,醫療創傷的影響因人而異,但若已影響日常行為,且未即時獲得良好的支持與保護,後遺症恐會遺留至成年,造成抽煙、酗酒、生涯成就打折等後果。呂立說,目前先進國家的兒童醫院多設有醫療輔導師,在醫療過程中引導、傾聽孩童意見,以和台大兒童醫院規模類似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為例,一家醫院設有七十名醫療輔導師,但全台只有五人赴北美取得證照。呂立表示,國外多是藉由保險制度鼓勵醫院設置醫療輔導師,但國內全民健保沒有相關支付機制,衛福部優化兒童醫療網計畫,則較著重在醫療層面,在心理社會支持方面較少著墨,「國外把醫療輔導師視為必要,但台灣現在仍有很多挑戰」。立法委員王正旭說,兒童癌症患者治療過程較成人辛苦,需要社會資源支持,希望醫療輔導師在台灣制度化,接軌國際讓病童在醫療服務之外,能獲得心理社會支持,治療順利成為康復者後,能夠提供社會更多抗癌力量。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表示,兒童醫療比一般醫療困難,衛福部已將優化兒童醫療網第二期計畫上報至行政院,等待核定。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玉菁表示,該計畫預計編列一三九萬經費,用於留任兒科的人才,並鼓勵醫院落實以兒童為中心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