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莉/抽血測血糖 需停藥嗎?
「衛教師請問一下,抽血那天要吃藥嗎?你只要說要不要就好,我只是幫我媽來拿藥順便問。」滿臉笑容的來賓從半掩門縫探出頭問道。我回應他說:「方便先告訴我,你母親的用藥嗎?」來賓疑惑地走進衛教室,將手上的藥袋遞給我,「抽血跟吃什麼藥有關係嗎?」我相信很多民眾一定都有相同的疑問。
用藥是協助身體控制血糖,抽血能讓我們知道,身體當時的狀況及治療成效,因此藥物種類與抽血項目有著密切的關係。像這位民眾的母親有餐前與餐後血糖藥以及基礎型胰島素,剛好遇到這次檢測空腹與餐後血糖,所以飲食、用藥、抽血的先後順序必須留意,要是不小心搞錯,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狀況,「真有這麼嚴重嗎?」
「空腹」血糖監測:抽血→餐前用藥→用餐
檢驗單上的說明空腹8-12小時,意思是指抽血前至少禁食8小時,許多人認為只要注意到時間就好,卻完全忘了要不要用藥這一關,完全忽略卻攸關安全的先後順序,不可不慎。
安全的順序是「抽血、餐前用藥、用餐」,除非能夠確定符合餐時胰島素建議注射後10分鐘內用餐、餐前藥物建議30分鐘內用餐之時間規定,否則千萬不要冒險嘗試先打針、吃餐前藥,以免發生低血糖。
「餐後」血糖監測:餐前藥→用餐→餐後藥→抽血
正確的順序是「餐前藥、用餐、餐後藥、抽血」,從用餐第一口飯算起兩小時,餐後避免再吃含醣食物。
餐後血糖呈現用餐後2小時的血糖數值,必須遵照醫囑用藥才能讓醫師瞭解藥物的成效,診斷是否要調整劑量,否則會讓醫師誤判,誤以為藥物劑量不足以協助病友控制血糖,進而考慮加重劑量,殊不知事實是:此飯後血糖值不良並非病情加重,而是未遵醫囑服藥的異常數值。
醫師檢測的目的是為了呈現抽血當時的狀況,反映我們的食物、藥物、運動、生活型態等對於血糖的影響,千萬不要為了讓數值漂亮求好心急,違反日常特地吃極少量、過度運動、過量服藥。那樣除了讓自己置身於低血糖的風險中,更會打亂您與醫療團隊循序共進的控糖步伐。

林靜莉
振興醫院門診糖尿病衛教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專長為糖尿病衛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