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女醫師其實./沒有人喜歡讓自己的病人在那邊等!
到底台灣的急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老是壅塞?
常常在網路上、在新聞上看到類似的消息。
病患或家屬們因突發的傷病要上急診,卻抱怨
「每次去都等好久」,
「醫師護理師都好忙很久才來看我」
「感覺好像很沒耐心只解釋一點點」,
「臭臉,感覺處理到一半又跑去處理別的病人」
「醫師說要住院,但是我家人卻在急診等了快一個禮拜,等到有床病都好了」
醫院管理部門三不五時就接到一些如上的投訴,電視上也常常看到心急而動口動手的案件,有些更嚴重點鬧上法院。
我知道沒有人喜歡等。但,這些做法,真的解決了問題嗎?
當然是「沒有!」
其實,針對急診壅塞去投訴、去抱怨,讓醫院去對基層第一線人員處罰,都是沒有用的。
為什麼?很簡單。
如果急診壅塞的現象只在少數醫院出現或偶爾發生,那可能確實是個人因素,這時候醫院最愛的「已對個案懲處」或「加強員工訓練」也許就有用。
但事實上,急診壅塞全台灣隨時、隨地都發生。
因為急診壅塞是系統性的問題,是制度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
平心而論,當你在急診室等很久,上網給個一顆星,或拍照打卡謾罵一下醫護有用嗎?除了發洩和繼續撕裂醫病關係以外,恐怕沒有其他效果了。
因為我們也不想讓你們等,沒有人喜歡讓自己的病人在那邊等!
但是我們只有兩隻手,兩隻腳。人力就只有那些,病床也就只有那些!!
推薦閱讀

急診女醫師其實
前台大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成人(ACLS)與小兒高級救命術(AP/PALS)指導員。
曾於台大,慈濟,榮總工作,也曾待過多個區域及地區型醫院,看遍急診冷暖而成立了臉書粉絲專頁-「急診女醫師其實.」,以畫筆呈現人性故事,及將醫療專業知識化為有趣的小漫畫而擁有十幾萬粉絲。著有《急診室SOP》一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急診女醫師其實./吃止痛藥怕傷胃 改打針可行嗎?
急診女醫師其實./小嬰兒發燒 跟大人的嘴巴有關!
急診女醫師其實./抗生素沒吃完 自我感覺良好就停藥?
急診女醫師其實./發抖、手腳冰冷 發高燒前會打寒顫?
急診女醫師其實./傷口縫合 找親友作陪好嗎?
急診女醫師其實./腸子黏在一起?可能肚子打開過!
急診女醫師其實./鼻胃管怎麼放?用吞的
急診女醫師其實./插鼻胃管急救?誤會大了
急診女醫師其實./把急診病患分流到小醫院去
急診女醫師其實./評鑑作假害了急診
急診女醫師其實./產後憂鬱症
急診女醫師其實./寶寶老是被叮一大包?原來是血管性水腫..
急診女醫師其實./懷孕期間喝咖啡會怎樣?
急診女醫師其實./感冒能餵母乳嗎?
急診女醫師其實./別糾結於母奶量!4方法判斷寶寶吃飽沒
急診女醫師其實./胃痛、胃酸逆流,光吃胃藥是不會好的!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