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勝雄
兒科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葉勝雄
兒科醫師
嬰兒室裡,寶寶的哭聲此起彼落,其中一個特別聲嘶力竭。探詢一下原因,原來是從出生到現在,他只喝了5cc的母奶,沒有喝任何的配方奶。我們都理解媽媽的用心,希望能藉由純母乳哺育,多多刺激母奶的分泌,最後建立一個滿足寶寶需求的良性循環。
媽媽會擔心,彷彿只要一喝配方奶,就宣告「破功」了。
理論上,少少的母乳即可滿足寶寶前幾天的需求。但有時難免會想,一樣是剛出生的寶寶,卻有人喝得多,有人喝得少。難道這些寶寶在奶量的需求上,先天就存在差異嗎?
1.如果存在差異,那麼這個差異應該是來自於寶寶本身的需求不同?
2.還是由媽媽的母乳供應量多寡來決定呢?
每位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力氣都不太一樣。有些媽媽是自然產,生完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坐在床上吃東西,談笑自如。而有些媽媽原本嘗試自然產,後來改成剖腹產(俗稱吃全餐),或是本身有貧血等其他問題,則在生完後要花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體力,沒有餘力再去好好想母奶這件事情。
有時撐不住,不得不加點配方奶,會讓有些媽媽感到內疚。我會安慰她們說:「沒關係,母奶餵得久比一開始餵得純更重要。如果可以餵到一兩歲以上,就不差前面這幾天了。」
這並非只是一句安慰的話,兒科學期刊在2013年刊登了一篇論文,顛覆了一定要純母奶才能餵得久的想法。這個研究篩選了40個,出生24到48小時的健康足月兒,都是純母乳,而且在出生36小時內體重就掉了5%以上。這40個寶寶被隨機分配到兩組,對照組繼續堅持純母乳,實驗組則是在親餵之後,再用針筒餵10cc的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一直到母乳量變多為止。
結果發現,在一周大的時候,實驗組只剩下10%的寶寶還需要繼續使用配方奶,對照組反過來變成有47%的寶寶要使用配方奶。到了三個月大時,實驗組有79%是純母乳,對照組只剩42%是純母乳。這結果出乎意料,因為和許多政策告訴我們的觀念是相反的。
簡單地說,這些在出生36小時內,體重就掉5%以上的寶寶,如果在每次親餵後,給少量配方奶,反而有助於未來的純母乳之路!不過,也不是怎麼餵配方奶都不會影響母乳哺育喔!
這個研究在設計上有三個重點,
第一是使用針筒餵食以避免乳頭混淆;
第二是只喝少量配方奶,讓寶寶不會因為吃太飽而失去親餵的動力;
第三是在母乳變多之後就立刻停配方奶,回到純母乳哺育。
另一個和母乳相關的話題就是黃疸了。母乳性黃疸可以分成早發型和晚發型,早發型的和母乳的量不夠有關,所以不必停母乳,反而要更頻繁地餵。晚發型的才是和母乳本身的成分有關,在極少數情況下必須暫停母乳以幫助判斷原因。
有些寶寶因為母奶的量不夠,出現早發型的母乳性黃疸,接受照光治療而比媽媽晚出院,必須分隔兩地。那麼,如果在缺乏母乳的時候,提早讓他喝一點配方奶,不用照光而順利和媽媽一起出院,方便親餵,這樣是不是反而更有利於往後的純母乳哺育呢?這問題相當複雜,目前還沒有標準答案,先給大家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總之,在我的觀念裡,母奶餵得久比較重要,不必太堅持一開始只能喝母乳。純母乳是最好的目標,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必要時加點配方奶,很可能「退步原來是向前」,反而可以讓母乳餵得更久、更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